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精选12篇)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 篇1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
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
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人们常说: 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
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 篇2
所谓活动性学习通常是与“机械式学习”所背离的。在过去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是将教师放在核心的地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围绕教师展开学习, 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但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理念, 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材料。在语文教学中, 必须要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 教师应该自觉地做好角色的转变,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 让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努力营造轻松的、对活动性教学有利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便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少部分的分析, 着重要求学生在对学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需要掌握的语文内容,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一段内容去深入理解, 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会喜欢那一段内容,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比较优美的段落, 将语文的魅力展示在学生面前。最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并且选择一部分进行摘抄、背诵, 让学生在掌握新的字词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 还应该积极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向学生灌输语文理论知识为主, 坚持的教学原则是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知识, 而在现代教育理论看来, 这种教学模式其实是对学生学习探究热情的一种削弱。其实, 探究是人本性的一种, 无论对任何人来说, 都具有探究的积极性, 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激发人类的探究欲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一种迫切的需要, 那就是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与探索者, 尤其是在一个人的学生时代, 这种精神状态就越发强烈”。因此, 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学习的基础在于会思考, 而思考的根本在于能提出质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 作为自主性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 采取一切手段来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在自己的思考和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惟有这样才能够打造一个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课堂环境, 也只有这样,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互动性学习方法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虽然对学生竞争意识进行了充分的培养, 但是过去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 学生只懂竞争却不懂合作, 这不能称得上一种健康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而这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非常普遍也是经常被教师所采纳的一种教学模式, 经过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 每一个学习小组中设置不同的成员, 如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 根据小组中职责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工, 主持人一般负责小组中全体成员的学习情况, 记录员负责对小组的学习内容进行记录, 报告员主要是向其他小组报告自己小组的学习过程及结果情况, 检查员则是负责监督小组主持人以及其他组员的学习进展。在小组式的学习模式中, 每一名组员都有自己的职责, 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相互监督, 同时,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进行指导, 让学习效果更加出色。小组学习的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分组进行学习就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学习讨论, 在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能够让课堂气氛更加的轻松活跃, 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好奇心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 应该充分认识到, 学生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主动性的行为, 而不应该是被动地接纳知识, 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产生学习的兴趣。同理, 语文教学应该如此, 在实际的教学时, 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 通过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努力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 打造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优化配置学习资源, 重点抓好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慧.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J].才智, 2012 (03) :55.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 篇3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经说过:“动手探索活动是学生最根本的学习途径,它能够有效地联系主体和客体,使学生认知的主要原动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地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放开束缚,让学生大胆想象
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思维决定着,只有学生拥有积极主动的想法才能够主动地探索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并且要勇敢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证明自己的想象是切实可行的。也就是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要能够验证自己想象的合理性。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创设出康桥的优美的景色,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深深地体会作者面对的情境,感受作者徐志摩此时拥有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语句的含义。面对这样优美、怡人的美丽风光,作者又为什么要离开呢?通过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作者“再别康桥”的原因。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我就成功地引导学生去开动思维进行大胆想象,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观察时间
语文知识也需要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特别是在文章中,学生一定要注意细小描写的特点和用意。对于那些景物或人物描写,一定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呈现的图像,争取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寻找到相关信息,从而使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加全面和准确。例如,学习文章《祝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特别注重观察和思考细节描写中,通过观察来想象祥林嫂的凄惨境地,通过观察一些对细小情境的描写来深刻地体会祥林嫂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风气。此时,教师再把搜集到的一些关于祥林嫂的图片和资料呈现在学生眼前,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和细微地观察,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去分析和思考祥林嫂所处的社会,珍惜现在我们拥有的一切。同时也会在祥林嫂身上体会到抱怨和哀求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走向成功,从而让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推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式学习。
三、鼓励学生用笔记录自己的所看、所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挥想象得到一些线索和知识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记录和储存。尤其是在对文章的阅读和思考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自己思考过程记录下来,或是画下来,当充分的思考结束之后,再根据自己的记录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不会将自己的某些观点丢掉,也能够确保学生用最流畅、最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促使学生手和脑共同协调发展,克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运用自己的耳朵来听,不进行自我探索的缺点。例如,《茶馆》中描述了很多的人物形象,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地记录就会在最后将所有的人物故事都混在一起,很难分清楚。如果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进行记录或描绘,通过一些简单话语或图像来让学生清晰地记录文章中的内容,同时在一旁标注。这样就便于接下来的继续学习,便于在小组讨论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脑和手协调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在绘制和记录自己思考的同时,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语文除了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知识外,更是学生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和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能够顺利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更加准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做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享受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语文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让学生把自己预习后的看法和想法表达出来,在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让学生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课堂的最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心得的交流,补充课前学生的看法和观念,让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更加准确和全面。
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总结归纳学过的知识,才能够印象深刻,才能够在整理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其中的疑惑并解决。其实,在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的过程中就包含了思维和探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再次“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自己归纳和总结的机会。在传统教学中,期末考试复习时教师都习惯把自己整理好的知识点抄给学生进行背诵记忆,但是这样起到的效果并不怎么明显,现在我们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相信学生能够将所有的知识点归纳和总结出来。这样学生就成为了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索式学习。
总之,学生自主性学习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教学中一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篇4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仙游县榜头学区:李志刚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自主探的机会,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瀑布》这一课时,要学生背对讲台,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大海的惊骇浪。”有的说:“像洪水从山上直泻下来的声音。”这时,教师说:“瀑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巨犬的声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转身看录像。”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转身来看瀑布,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读诗歌第2、第3两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背着讲台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瀑布伟大景观的欲望的。为了解瀑布的景观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转身看到瀑布的景象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如教学《鸟的天堂》群鸟齐飞、众鸟齐鸣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组织的:“你们喜欢写鸟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我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它使我想象此时此境,鸟儿飞得很快,看不到鸟儿的具体形态和数目,只能听见它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样写非常。”有的说:“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的、有的站在枝头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很多,我见都没有过。”另一个接下说:“我也喜欢这句,从叫、飞、扑这几个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我觉得鸟生活得很快乐。”还有的说:“我喜欢描写小画眉的那段话,那只小画眉样子真可爱,叫声非常悦耳。”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穷人》一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如果不写“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这一段,文章一开头就写桑娜发现邻居寡妇死去,把两个孩子抱回抚养如何?这时,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
[1][2]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篇5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学生有效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在体育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合作探究、讨论总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询问学生:当不小心被绊倒时,应怎样去做尽量避免受伤?让学生去讨论、尝试,探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知识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二、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必须指导学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提供帮助。我们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情,备学法: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当然在指导学法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法”,更有必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
三、鼓励参与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 篇6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五个要素:一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和互动;二是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三是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四是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五是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它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它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不断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呢?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是把数学问题以历史事件或现实生产生活的实例且带有趣味性的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中,以境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的知识点,形成有趣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做个数学游戏,讲一个数学故事或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个数学问题的悬念,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时,再经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自主学习的欲望自然就高了。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2、多渠道开展数学问题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通过开展有关数学问题的各种兴趣活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兴趣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学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增强了记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还能获得成功的愉悦,这就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学习动机。
3、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法。
这里的“先学”,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后教”,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出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它给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大量时间和空间,这是洋思中学致胜的法宝。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了解数学,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兴趣是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想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的尝试,我总结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明白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给出的例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感兴趣的事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数学都是生活中常见、熟悉、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后又能把这些知识拿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很快会明白学数学知识是很有价值的。
(2)在活动中总结规律,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固我们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找规律的。这样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同时因为这个结果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师强灌给他们的,所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同时促使学生想更深层次地去学习数学,总结出更多的规律,乐于探究数学。
(3)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丢掉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使教学活动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据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毫无兴趣。尤其是初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特别外现,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同样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在两个班教学,其中一个班我用微笑的脸、表扬、肯定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堂课在轻松、愉快、和谐中顺利完成;而另外一个班,我板着脸孔,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这堂课在沉闷、压抑中进行,到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能使学生萌生积极愉快的感觉。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凶狠的目光,斥责的声调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压抑,甚至恐惧、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姿态,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数学。
2、用赏识的方法看待学生,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赏识是期待、宽容、理解和尊重,赏识是语言,但比语言的表现力要强得多,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欣赏,能帮学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课堂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在教学中,运用赏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使阴霾的心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发迹他的一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即使说一句:“回答正确”“你真棒”“真爱思考”“好口才”等一句简单的话而产生对老师、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
3、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究问题的情感中,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动力、明确方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问题。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克服过去课堂教学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偏重讲授灌输,忽视情感交流和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倾向,努力营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参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传统的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层层揭示,步步把关,教师几乎是把知识咀嚼得细细的,才喂给学生,生怕学生消化不良。特别是有的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也都不厌其烦的一一解释和交代。老师这样’精耕细作’学生还会有什么问题呢?剩下的只是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完成作业罢了。试想,学生心目中没有问题,又如何去培养其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呢?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置疑问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巧妙的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心里产生问题。疑惑的产生激发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2、设置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设置障碍,造成一时的困难,也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研究知识。如在教学生学过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我把学生分组,特地安排了一次数学活动。要求利用太阳光测量学校一些建筑物的高度,同时建筑物的周围有一些靠得比较近的建筑时,看看学生如何处理墙上的影子与物体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较大的争论,有学生很想当然的认为地上的影子+墙上的影子=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有人不同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他们将物理科与数学科整合起来解决问题。
3、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 篇7
在小学教育阶段, 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训练。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 运用更加开放的教学形式, 营造活动式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意识, 并且掌握一定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方式。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很少, 但是他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而且他们的头脑当中没有太多的思想限制, 因此, 他们的想象会更加丰富和精彩。要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胆量, 让学生敢于进行想象和联想, 敢于结合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比较合理的猜测和联想。
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 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 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众鸟纷飞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高尚情操。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 我鼓励学生对所见的景物进行联想, 并且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鸟是一群一起飞来而不是自己独自飞来呢?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通过这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 掌握课文传递的情感, 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意识,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通过观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通过用眼睛观察可以发现细微的知识, 洞察到知识的魅力。在小学教学中, 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对事物或文章进行深入的观察, 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得到正确的答案, 顺利地解决问题。
例如, 这道数学题, 填空:15, ( ) , 21, ( ) , 27, 30, ( ) 。对于这道题, 学生需要掌握其数字的排列规律, 找到相应的规律之后填入准确的数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这样的题目有时会很难解决, 因为他们在短时间内不能够准确地从题目中找到规律。这时, 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并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观察和思考。这样就能够给学生的看提供一个确切的目标, 学生思考起来也比较有目的性。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便会很轻松地总结出题目的规律, 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 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的解答, 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利用学生的绘画能力,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生都喜欢用笔来描绘图画, 把自己亲眼看到的或是自己想象的事物通过画笔进行绘制。在进行小学教育时, 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亲自体验和想象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思考和分析事物, 然后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再描绘出来, 在课堂讨论和发表意见中用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手和脑都动用起来, 共同协作, 使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 看谁能够更加准确地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无误, 我们需要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表述来了解, 对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是否准确也需要通过学生讲解来掌握。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够通过学生的表述来了解他们掌握的实际情况。教师鼓励学生经常性地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意见, 能够使学生养成主动对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就能够得到足够的探索空间,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体现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同时也伴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过程。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和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物质条件, 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制作出自己创造性思考后的作品, 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这样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自己探索和思考的乐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钻研和探索。
如何让学生子自主探究学习 篇8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圓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 篇9
摘要:
职业学校电子电工实验演示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直观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也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而实验演示教学目前虽然非常普遍、实用,但是在实验演示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专业产生爱好,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呢?教师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实验结果,从而对实验结论产生好奇感,最后对专业课产生浓厚兴趣。
关键词:
实验演示;行动导向教学;自主探究
电工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常用演示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电工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电工学知识。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实验现象观察与探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电工学主要研究是电学现象及其规律,在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课教材中,大多数课都提到了电学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电工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动手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完美地做到让学生在课上实验演示中专心学习、自主探究并对学生产生兴趣呢?下面我简单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实验演示教学结合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意义。
实例一,“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这节内容是电工基础中交流电最基础的知识点,如果老师纯粹用抽象教学法理念给学生讲,学生几乎都听不懂,因为这些电容的容抗、电感的感抗太抽象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缺乏想象力,更不用说理解这些抽象概念了,也不知道这个实验现象和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如果老师用一个实验电路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效果将会好很多,而且演示的同时把实验电路分发给每个学生或实验小组,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过程如下,在电路中老师分别让学生用导线、电阻、电感以及电容与灯泡进行串联接入交流12V电路,并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各种阻抗的`阻碍作用,即观察四种元件或导线接入电路时,灯泡亮度有何变化,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合分组教学的理念,让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根据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实验结果,并给出教学目标和结论。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实例二,“声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这节课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实物演示和讲解,同时让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简单介绍声控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让学生了解各元件及单元电路的作用,并熟练掌握声控灯电路的焊接步骤与技巧。而这堂课的教学导入方法,我是这样来实现的。上课前,让学生看几个模拟蜡烛灯的实物(外观类似蜡烛的声控灯,老师可以自己制作或购买一些声控模拟蜡烛灯,上课时分发给学生或小组),然后老师先问学生,这个实物像什么?它有哪些功能?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去探索,老师在旁边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不要直接讲实验现象和结论。这样,学生看着像蜡烛的灯,用不同的方式试着去点亮它,有的吹气、有的摇晃、有的找开关……
最后,很多学生都把这个蜡烛灯给点亮了,接着其他学生通过讨论与模仿,大家都把灯点亮了,而此时,又有些学生试着动手把蜡烛灯给熄灭,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兴趣,而且很多学生都很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然后老师慢慢地给学生讲解其中的道理,并归纳学生刚才实验过程的结论,最后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声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然后切入正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运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电子技术知识,简单描述一下,要实现这样的模拟蜡烛灯现象,我们应该用到哪些模块电路?让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这样的实验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实验演示教学。
综上所述,通过几年的实验演示教学探索,我感到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1)进行探索性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性。
(2)进行探索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探索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 篇10
周锐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文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上落实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落实好这一理念,就必须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即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呢?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并发展其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学会的、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内容我不讲。如今的美术教材一改过去的老面孔,趣味性很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充分体现人文性。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学习三年级第六册《橙色的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配而成的,知道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我没有给学生讲这部分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同桌合作、自主学习,请同桌两名同学,各拿出一种颜色,先进行等量调配,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再进行不等量的调配,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并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不等量的红色和黄色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愉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一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要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要有机地把握好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虚化了探索领悟。美术课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例如:学习三年级《中国龙》一课时,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查找有关龙的资料,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有关龙的来历;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有关龙文化方面的;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的故
事;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的造型;还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各部位的象征等等,在课上我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学生不但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集体创作出一条精气十中的巨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能轻松、自主地学习,可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如在三年级《画中的线条》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的画出一幅没有线的变化的作品,让学生讨论后来评价,并请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前面也画一画,和老师比一比,看谁画的好,再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老师画的作品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线的表现力,运用线的多种变化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的高涨,线条表现力的训练也得到落实。因此,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意,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美术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一年级《大家一起画》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一幅画,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我把一张长卷纸贴到墙壁上,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同时作画,从分工、构思、构图、涂色都由小组长组织安排,小组同学首先集体讨论构思,选出主题;再找出三名同学起稿,如有不当之处可以组内相互修改;并由全组同学一起涂颜色,达到画面构思巧妙、色彩鲜艳,最后每组选出两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本组的作品。通过本课学习,无论是绘画能力较强的同学还是稍差些的同学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发展他们的探究、自主、创新、评述的能力,教师把合作、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有趣的属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邮票,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邮票的资料,课上小组汇报,组际交流,再请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邮票展示出来,小组讨论邮票的票面结构,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创作时,我鼓励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邮票,如线描、水粉画、剪纸、拼贴、彩笔画等形式,并且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创作,学生创作热情很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了情感。如在教学四年级《恐龙世界》一课时,让学生四个小组进行恐龙知识问答。由于“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书,听恐龙的故事,因此,对本课的学习很感兴趣。活动前我让让学生分组找材料,可以从书籍里找,可以上网查有关恐龙的资料,如恐龙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种类、外形特点等,并下载一些图片,之后将获得的知识相互传递,然后进行知识问答,最后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活动让全班学生了解了有关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同时,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融洽的、自由的
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教师可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树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时,我利用剪纸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组织同学以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大家,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组际间再进行归纳,提出思考题,最后由小组讨论汇报总结提升。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教师也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鼓舞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树立起来。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质疑、讨论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尽量给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去,不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我找同学读课文《吃虫的植物》,请大家记忆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课文介绍,你有什么问题吗?还想了解吃虫草的哪些知识?等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再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知道吃虫草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 篇11
关键词: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提出问题;总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87-01
回顾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导致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记忆和理解水平,极少能达到发展性水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依赖性、单一性的特点。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师自主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背后,学生的主动自主发展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却被忽略,甚至出现了教师主体性代替或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情况。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少,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教师与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互动的多向的交流合作严重缺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应试教育还有一定的市场,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明确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平等、融洽、宽松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同完成目标的制定,明确教学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深入的学生中间,全面分析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实事求是地与学生共同设计适度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连锁反应。
二、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针对课文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让学生“敢问”;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让学生“想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会问”,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出示问题时,让学生提出问题;理解内容时,让学生不断质疑;总结课文时,让学生坦露疑问。在讨论时教师要给与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地进行表述,,有话即说,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这样才能体现学生自主性。
三、总结方法
“学会”是前提,“会学”是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把主动探求所获取的肤浅的感性认识,要主动提炼升华为抽象的带有一定规律的理性认识,不断总结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使之形成技能技巧,内化为能力。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策略,以更好的达到“自主读书”的理想境界。板书不是老师的专利,老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完成,让学生成为黑板上的主人,学生必然有更多的体会。和学生一起设计板书,不仅“解放”了老师,更成就了思维开阔敢想敢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扶一扶,放一放的教学中,设计板书骨架,有学生充实内容,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无论哪种形式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资助读书的习惯,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 篇12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 首先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的, 而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不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而是平等的学习体, 共同的参与者。教师要摆脱教学权威与师道尊严的架子, 从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走下来, 成为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的知识的共同学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发表个人见解, 实现知识的多向互动。
(二) 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参与程度受到教学气氛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情况。教师把快乐带给学生, 学生就会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相反如果教师带给学生的是呆板和严肃, 只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无味, 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只能是在教师的压制下被动地参与学习, 这样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 不利于学生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表现为对事物与活动积极的态度与情绪, 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动力, 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才能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并调动自身积极的因素积极动脑与思维, 以求达到一定的认知目的, 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身心愉悦之感, 才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 或畏于数学的抽象性而产生退缩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 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展现教学内容。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以多种途径来传递信息,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 枯燥的教学氛围生动化, 单一的获取方式多样化,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 开展学生动手操作教学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 既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如在学习立方体的表面展开时,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正方体纸盒, 课上让学生将正方体展开形成平面,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展开后有许多形状, 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与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师操作相比, 让学生观看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思维能力。
三、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有效的教学不是看传授给学生了多少知识, 而是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自主进行学习与研究, 而这正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 才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才能有创造性地学习与解决问题,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 学会阅读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功, 同样也是所有学科的一个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学生只有学会数学阅读, 能读懂、读通教材, 更多地获取有效的信息, 分清知识的主次, 才能弄清出题者的意思, 从而更好地解题。
(二) 学会讨论与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也是在不断地讨论与交流中达成一致见解的, 尤其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与抽象的定理, 进行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非常有必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在他人表述时认真倾听, 以便更好地发表个人见解。
(三) 学会总结
在学习中我们获取的更多的是感性材料, 是形象的感知, 而数学概念与定理是从大量的直观认识中总结与归纳出来的, 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归纳与总结的机会, 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总结, 包括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等。并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与总结, 以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四、多元化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自信是一种强烈的激励意识。学生对数学有强烈的自信心, 才能把这种意识带到学习中来, 转化为学习的热情与积极的行动, 并发挥自身的潜能, 参与到学习中来。那么学生数学自信心如何而来呢?评价,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一段时间或当堂学习的反馈, 适当的评价会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评价, 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对与错的单纯判断;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以赏识教育为主,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这会使有着较强好胜心的初中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 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评价内容, 以鼓励学生扬起前进的风帆,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 形成学习的长久动力;要做到以激励为主, 批评为辅。批评要适时、适量、适度, 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又要让学生将批评作为奋进的动力。同时要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5则范文】推荐阅读: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10-05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论文07-02
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5则范文11-16
工业概论论文5则范文08-2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分析论文08-16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06-08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5-09
个人所得税法论文[5则范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