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2024-06-08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共12篇)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篇1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探究模式教学的作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探究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还能够为学生终身自主学习做基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1. 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采取自主学习探究模式教学能够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性提高, 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观念,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指导, 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另外, 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合作意识、学习情趣、知识能力等素养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断提高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想问题、议问题的能力, 不仅可以拓展其知识面, 还会促使学生有所超越, 促进其创新能力提升。

2. 能够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效率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英语学习素养, 而且还能够提高中考英语成绩。采取这种方式,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把其探究阅读能力提高, 从而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另外, 总结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 很多知识点是考察学生的自主发现、解决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很多学生不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 主要是缺少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所以, 采取自主学习探究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把高考要点和学习热点结合起来,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3. 能够优化英语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模式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 一般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在讲台上讲课, 学生在下面听课, 依据教师规定好的课时内容一步一步授课, 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来说, 很多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而采取自主探究授课模式能够依据学生自身兴趣进行课程学习, 对课时要求不再是固定的, 而是可以灵活多变, 这样就容易增加学生兴趣, 优化课程学习方式, 提高效率。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探究模式教学的方法分析

在新形势下, 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改革逐渐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成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热点。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国语学习的大环境下, 英语学习显得枯燥和无味, 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足, 整个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融洽。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指导和引领作用, 改变教学模式, 采取自主学习探究模式, 提升学习效率。具体来说高中英语中实施自主学习探究模式的方式有以下几点:

1. 采用情景学习方式, 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语言表达、动作模拟、情感渲染等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情景, 进而通过这种综合型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 在讲授必修2 Unit 4 Lesson 1 Tomorrow’s World这一节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授课, 把理论性的课程内容进行抽象化, 课前找好能够典型表达人们生活的图片, 例如找好几张二十岁左右人们在大城市生活的图片, 然后找几张三十岁左右人们全家游玩的照片, 再找老年时候悠闲的照片等。在讲课时, 首先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未来生活的样子, 也可以挑几个学生回答以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增加学生的自动探究性, 然后教师分析, 为学生分享照片, 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 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之后再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讲课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性等。

2. 运用“表演型”模式的教学方法, 提倡多样化教学形式, 提升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效率的高低, 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安排, 以及教师授课的方式。依据研究可知, 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 在上课时照念教材知识点,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降低。要想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其探究能力, 必须要采创新型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 在讲授必修1 Unit 2 Lesson 1 Modern Heroes这一节课程的时候, 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教材熟练, 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在每一个小组中挑选出来几名学生分别讲有关于自己心中英雄的故事, 讲解的同时要表演出来英雄的样子, 可以学习英雄走路、说话等, 然后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评分, 讲述最符合要求者得分最多, 最后得分最少的要受到相关惩罚,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等到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兴趣之后再开始整体课程内容的讲解, 增加课堂氛围。

3. 把学生放在课堂主导地位, 让学生自编练习题, 提高主动探究性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课堂效率的提升,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把传统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地位的模式转化一下, 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在课下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 并针对教材内容出几道题。可以首先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上课之后用几分钟的时间促使小组学生进行讨论, 然后教师讲课, 课程当中抽检学生的习题, 并当做问题提问, 让另外一些学生回答, 回答完之后, 让出题学生进行评述, 之后教师对评述进行补充, 这样就容易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性, 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当然, 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 每个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选择较为适合的方法,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成果。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听课地位, 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在新课程学习的背景下, 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提倡合作、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高中英语,探究

参考文献

[1]孙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兴趣[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余桂家.浅谈中学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方式[J].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9

[3]刘卫佳.培养高中英语教学中探究能力[J].中国西部科学, 2011. (2)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篇2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模式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要讲解员,学生只能充当听众的角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给出练习,学生负责完成等教学模式长期禁锢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新课程下,教学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转变为学习的引路人,组织小组合作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法完全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还处于单调、枯燥乏味的境况,学生被学习奴役着,在各种数学题海中奋笔疾书,但却培养不出对数学的感情,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主动进行数学学习的意识,数学思维模式得不到建立,数学能力得不到培养等,这些能力无法伴随数学学习逐步深入而发展。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注重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新时期下,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是十分重要的。

2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必要性

2.1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知识量大小是次要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等才是重要的。这些能力的形成,能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结实的基础。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需要将眼光放长远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循循善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课堂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机会。

2.2凸显课程改革本质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与和阐述的活动,而是课堂参与者共同探究与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技能和促进正确价值观形成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科学与创新精神形成。它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通过猜想、验证中理解和掌握公式。新课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因而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充分学习和思考时间,促进小组合作的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将新课改的目标落到实处。

2.3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智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出错,紧紧跟随,一有错误立马纠正,这样不仅加重教师负担,还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自主学习课堂的出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需要在在关键点与困惑处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课业负担,还能提升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

3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主要方法

3.1让学

“让学”简言之,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让学能够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望激发出来,让学生自己把握课堂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唤醒自己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三角形”时,设计如下教学步骤。一是读,即阅读教材三角形的内容;二是摆,运用不同长度的木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三是标,标出摆放的三角形的各边长;四是找,寻找摆放的三角形的规律;五是答,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的自学步骤,明确学习目标,给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动手,并留足时间给学生总结规律,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能够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3.2导学

在以学为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观察每个学生,进而组织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数学经验。例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时,首先以两个小朋友分享一条旺旺碎冰冰的广告播放导入,引导学生探讨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并思考为什么用二分之一表示,揭示一份东西分成两份,每一份即用二分之一表示,其次,带领学生研究分数的写法,通过讨论,明确横线上写1,横线下写2,并弄清这样的写法与意义的关系。通过这样有趣的导入,是学生的视野得到刺激,进而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拓展,内涵得到积累

3.3评学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的评学活动,能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评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学习的评价”,另一种是“为学习的评价”,前者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容易造成学生失败后的恐惧情绪。后者则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价值观共时培养,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自主学习课堂以“为学习的评价”为主,追求学生的数学个性与潜能发展,给予他们自主思考的空间,尊重他们的思考结果,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存在的数学潜能。运用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激励,在数学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究与创新。

4结语

自主性课堂注重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让课堂更有活力,强调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注重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学”,教师成为引导者,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性学习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李茂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经开区许家庄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探究”的还看了:

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篇3

一、自主学习强调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从何入手?从预习开始。做好预习是自主学习模式中首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任务以及预习要求,让学生自主完成。布置预习任务要注意两点:(1)预习任务要关注学生的普遍性,对一般知识性作业要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2)问题性作业要结合课堂内容,要有针对性,一般不宜太难、太多,否则无法自主完成。自主预习的方式很多,可以查阅资料,查阅有关工具书,或向其他人请教完成任务;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完成任务。

学生有了课前的预习基础,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在心中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对知识的重难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便于在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

微软公司驻中国总裁李开复说:“中国孩子学习踏实,美国孩子学习富有创意。”为什么中国孩子学习没有创意?因为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教师要“放权”,要“放手”,把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不要怕学生跌倒,就是要敢于让学生自己“探路”,自己“渡河”,在学习方法和途径上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为了完成同一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喜欢独自思考,经过深思熟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一步一步地、通过自主探索找到问题答案;有些学生喜欢与人交流,在交流中寻找灵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通过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答案;有些学生喜欢博览群书,从资料、文献中找到问题答案;有些学生喜欢以问询方式———问询长辈、问询老师、问询身边的人以获得线索,经过自己内化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资源、媒体资源寻求答案。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出发点只有一个: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变被动性学习、依赖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

三、自主学习强调课堂互动、合作与交流

应该说,太安静的课堂并非一堂好课。如果学生都很守规矩,一直悄无声息地听老师讲课,我认为不是好事,至少说明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没有合着教师的节拍。说不定学生心中另起课堂,开着无轨电车在另一片天地间风驰电掣。果真那样的话,教师真正是在“教书”,学生真正是在“听课”,教师只是在表演“独角戏”,哪怕教师手舞足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都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才真可怕!

我们应该转变一个观点,不要怕课堂乱!乱一点好,课堂因“乱”而“动”,因“动”而“活”。因为学生在互动,在交流,才显出课堂的朝气与活力。学生可以和同学互动,可以和教师互动,可以和听课的老师互动。情感在互动中交融,真理在交流中明晰。

四、自主学习强调及时检查与反馈

自主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寻求合适的途径与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做没做?做得怎样?教师怎么得知?这就需要教师靠及时检查与反馈,掌握学生理解、消化的程度,为补救、矫正提供依据。及时检查与反馈,同时又是一把无形的令箭,鞭策和鼓励学生勇往直前、不能停步。

五、自主学习强调成果展示

人都有荣誉感。在荣誉面前,人显得更自信、更坚定。学生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同伴的赞许目光。根据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成果展示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和鼓励!

每当成果得到展示,学生心里美滋滋的,真比吃蜜还甜!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便激发了昂扬的斗志,催人奋进。

六、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我再重复微软公司驻中国总裁李开复的话:“中国孩子学习踏实,美国孩子学习富有创意。”如果从这句话延伸去思考,中国人学习那么踏实、认真,为什么没有取得多少举世瞩目的成就?那是因为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为什么缺乏创新精神?只因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理念束缚,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敢“异想天开”。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前,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的求同思维,设计问题理想化、模式化,要求问题的答案必须归结到一个观点上,不允许有异见,否则就视为路线问题、阶级问题,予以批判。思想禁锢,阻碍了社会发展。

七、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

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学生年幼,自制能力差,贪玩。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方向,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思想动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经过三年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活动,我校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片区教学质量学年跟踪检测一等奖的好成绩,从多年来排名第五位上升到第一位。我相信,随着师生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究和完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会更加优化,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加突显,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英.“学案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09(5).

聋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篇4

一、预习

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上课前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综合性强的问题作为预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前动口读、动脑想、动手写。首先, 自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 借助工具书, 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学会手语;第三, 了解文章大意, 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 提出疑难问题, 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第四, 完成预习笔记。

如《关怀》 (聋校教材语文第十册第三课) 一课, 预习目标是: (1) 理解课文内容, 我没有想到什么?为什么? (2) 把本课生字注音、组词 (至少组两个词语) 、理解意思, 学会手语, 写出几句通顺的话。如:幸 (xìng) (幸福) (幸亏) (侥幸) 意思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中国手语》第571页, 造句:a.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 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b.周总理的关怀, 我们感到温暖又幸福;c.有周总理的关怀, 我们真幸福。 (3) 联系课文理解“秩序、聚精会神”是什么意思。 (4) 体会周总理是怎样关怀我们的?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想一想, 在文中画出来。在这一阶段, 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要充分, 并完全由学生自己支配, 包括圈、点、勾、画、看、读、思、写、查交互进行, 当然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 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 教师都要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 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这样才真正实现了那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二、读书

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读书训练, 照顾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小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开始到段落和篇章, 都进行口语和手语的交叉训练, 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句意、段意和中心。不论是课上、课下、晨读时、晚自习、节假日, 我均留出一定量的朗读作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字斟句酌得精髓”, 早晨, 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边读边思考预先设计的问题。因为自由读有利于个体思维的充分发挥, 自主把握读思双边的协调展开。课上, 必须有范读、领读和齐读,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齐读则是为了追求外音的效应, 强调共性的作用。晚自习一般要求学生默读, 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外似冷静的课堂里, 却使人感觉到底层的思流在驰骋涌动。此外, 我还不定时抽查学生对学过的课文的朗读情况。读书的效果日见提高, 差学生也愿意读了, 好学生几乎课课能背诵下来, 进一步挖掘了课文寓意的深度和广度。

三、做听课笔记

人的头脑能记下来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 大量的知识要靠记录得以储备, 培养学生做听课笔记是不容忽视的环节。课堂上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 做听课笔记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多种器官参与的训练。要聋生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 最初是很难的。有的人只顾听不顾记, 有的人只顾记不顾想, 我告诉学生:一定要边听、边记、边思考, 如果某一个词语或句子没有立刻记完, 要停下来待到课下补齐, 决不能漏听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细节和重点, 决不能失去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公园的一角》 (聋校语文第九册第20课) 讲解思路如下:

这样, 对于《公园的一角》一课思路、细节和重点, 学生已一目了然, 而且印象非常深刻。记笔记不但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 理清思路, 还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 集中了注意力, 锻炼了思维和速记力, 学生养成了做听课笔记的习惯, 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整理课后习题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 讲之功有限, 习之功无已。我除了重视课上的知识传播, 更重视“习行之功”。每当一篇讲读课文结束后, 我就让学生自己整理课后的习题。再比如《公园的一角》一课通过以上预习、读书、做听课笔记三个环节之后, 课后的习题“公园一角有什么?景色怎样?二、三、四自然段与结尾有什么联系?”等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再趁热打铁, 把课后的习题一一整理在笔记本上, 让题目在本子上留下印记, 也在头脑中留下印记。好记性不如赖笔头, 以便日后遗忘时有章可寻。这样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得以巩固, 能力在作业中提高, 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探究 篇5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得激情四射,学生则在下面听得昏昏入睡。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阻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今的英语课堂是大班教学,教师的精力无法顾及全班同学的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初步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由此,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论,在此模式的指导下,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英语综合水平。关键词:初中英语 自主学习合作

英语教育作为一门在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初中阶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时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大气候的影响,教师中重视学生解答英语题目的能力,长期使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斐斯泰洛齐认为:“人们只靠本能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却不受其他的指引,则将使人类从动物的恶性特征中解放出来的进程变得极为迟缓.”这就意味着在英语教学中,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指导的新颖教学活动,最终顺利并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是教与学双向活动的过程。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学情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教学有效,高效地发展。自主合作课堂模式主要五大步骤:展示目标、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一、展示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可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展示教学目标,话语简洁明了地揭示目标,让学生对自主学习的任务以及目标有个初步的印象,有利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快更准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帮助组内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

“问题”就是学生下一步进行自主合作的指向标和方向盘,其设计以及编写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也就是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本节课的目标细化,深化,层层递进,从而使学生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的导入方法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精神振奋去猎取,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导入的方法主要有:复习导入法、实物和图画导入法、设问导入法、简笔画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自由交谈导入法等。例如: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第一课时 : 导入可以采取根据录音圈出所说动词的图片,录音读到“cut up the bananas” 学生圈出表示”cut up”的图片。这样导入本节课重点单词,结合读音以及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接下来教师就可围绕掌握几个做奶昔的动词的目标提出第一个自学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每完成一个自学任务,教师就应自然,环环紧扣的方式引出每一个自学任务,力求做到提出的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根据学情提出自学要求和方法,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组内互助合作学习。教师提出学习方法前必须明确学情,了解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了解小组内学生组织能力的差异性,以致于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作交流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英语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我们以小组讨论为例进行分析。小组讨论是指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因素,把若干名学生组合在一起,为达到同一学习目标,通过相互合作,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我们班有42人,一共分成六个大组,每组学生学习基础都有A层、B层、C层,这样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每个组中,按照自愿的原则,学生又建立每两个人的互学组。这种既合作有竞争的关系,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增大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组内成员可以进行分层学习,由A 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要求对组内成员的自学任务进行细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第一课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学习香蕉奶昔的制作方法”的问题展开小组活动。A 层水平的学生可以和B层的水平学生进行口头交流讨论,罗列出每个步骤。C层水平的学生可以把A层和B层学生所讨论出来的每个步骤画出来,一来加深大家对香蕉奶昔制作步骤的印象,二来C层学生间接地,非常自然地掌握了制作步骤。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小组的英语学习组长写个讨论总结。这次小组讨论既创造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三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展示就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学案里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后,在课堂上把所学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交流就是师生、生生通过点评、争论、点拨和解释对知识的规律、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共同解决所有知识点。“展示交流”,就是搭建一个能展示学生自我探究成果的平台,通过交流达到认知,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高效课堂多元化的展示交流能让平凡的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追问、辩论、竞争探究的高潮一浪胜过一浪。展示交流的方式有:

1、头脑风暴:在老师的引导下组际间挑战性的互问互答,深度探讨;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第一课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练习过对话“How much „do we need? 和How many„do we need”的句型后,老师可以让小组成员生生互问,再让组组互问,最后还可以让层次较高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采取学生点名互问。快节奏大容量的现场问答激活每个孩子的思维兴奋点,知识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反馈和交流。

2、现场辩论:在老师的组织下,对一些拿不准答案的问题,让自愿答疑的学生一对一的辩论,让组与组的代表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唤醒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了他们探索的热情和展示自我的勇气。

3、综合演绎: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角色朗读或改编课本剧,或用其他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根据课文内容,把原文改编成课本剧,做好角色分工,落实好独白旁白,组织好舞台说明,准备好相关道具,将课文搬到舞台上,用表演的形式演绎课文内容。四 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这一环节就是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是对学生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培养互助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科学编制学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能力水平、心理特征和学法特点设计出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学习方案。学案可由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和当堂达标测试组成。在完成练习题的时候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在巡堂的过程中把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员相互核对答案,组员之间要优势互补、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教师再把记录下来的具备代表性的题目展示在黑板上,让小组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讨论总结并派出代表向全班答疑。五 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好的总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能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课堂总结不只是简单地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总结拓展的形式,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提升的质量。总结拓展要有目标性、引导性、针对性,要简练易懂。总结的方式可以是由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点拨,也可以是由教师引领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系列以及一定的结构框架,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效果。但总结时不能对课堂的收获做狭隘的理解,除了总结对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包括情感、价值观的认识与提升。参考文献

李彩平;新课程下指导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探讨;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7期

曾尽;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培养;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年11期 刘丹丹;初中英语生态课堂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钱春香;对初中英语课堂问题引导教学之探析;文理导航(下旬);2012年02期

“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只有把握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特征,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真正把“目标”落实.

一、“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有较多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自主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交流、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数学教学选择探究性教学方式是由数学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师生对数学问题共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为:

1.创设情境

教学一个问题之前,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情境要以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设计有一定容量和开放度的问题,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引出矛盾、共同探索.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产生主动的思维活动.例如,可以设计听故事、看动画、演示、做游戏、动手制作、画画、用特殊值算算看以及尝试解题等.其目的是通过创没情境,让学生获得具体、直观、感性的经验,这些经验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同时这些经验本身又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支持.

2.合作交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出讨论的问题,将班级按区域或座位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交流.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言交流能力.

3.反思小结

反思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知识和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为下一步探索创造条件.通过反思解题关键,促使学生思维精确化、概括化;通过反思策略,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反思问题本质,使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反思解题方法,优化解题过程,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最佳策略;通过反思错误原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通过反思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事半功倍.

三、“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证明为例,简要说明“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

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

(1)我们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

(2)你怎么知道这个结果的呢?

2.引导探索

有了问题之后,教师接着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想一想,在小学时,老师是怎样来说明其中的理由的呢?

(生:老师是用纸剪一个三角形,并将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得到的.)

(2)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动手量三个角的度数.并将它们加起来.)

(3)在几何学习中,遇到新定理时,需要严格的证明,这样才能保证定理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回忆小学老师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其实质是将三个角“搬”在同一个顶点,通过作辅助线来达到目的.)

学生围着“搬角”这一目的,在练习本上开始画图,作辅助线,同桌、前后的几个同学围成一团,商量对策.教师通过巡视,适度加以引导,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力求规范化.

3.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共同探讨辅助线的作法和证明过程.

4.反思小结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归纳性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刚才将角“搬”家时,我们是怎样作辅助线来实现的?

(2)在“搬角”的过程中,主要是将角“搬”在同一顶点.那么在这一顶点可以分成怎样的几种情况加以讨论?(生:这里主要利用了添平行线的方法来完成.在将几个角“搬”在同一顶点时,这个点的选取可以分成三种情况:边上、三角形内部、三角形外部.)

“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让教师从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才会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篇7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则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大亮点, 也是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之一。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是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能力的真正张扬和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认识理论, 大脑生理学以及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能力观等理论基础之上的。心理学认为,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信心。在适当的条件下, 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的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它最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论认为, 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 所以激发情感, 会把你刚学到的东西融入到记忆中去。学习者个人自我发起的学习, 是最持久、最深刻的。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以独立学习过程为载体, 真正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表面上看该模式是让学生自学, 教师起辅导作用, “教”的成分不多, 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教师要明确目标才能随时恰当地调控教学进程, 回答学生的疑难, 引导学生的质疑。

化学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可适用于多数化学教学内容的学习, 如概念学习、规律学习、知识应用等。学习材料以教材为主, 可提供一定的其他资料、素材, 如开放实验室、电脑上网检索等。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可设置难度小、阅读量少的内容。在一节课的某一段时间, 让学生以自学等方式自主学习。

二、化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1. 激情引趣, 设问引思。

课堂教学过程的起始, 应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的发展区, 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定向。

2. 自主探究, 分层指导。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和基础自主探究, 有疑难的问题可集体合作, 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探究水平。教师对不同学生给予恰当的指导。

3. 师生交流, 共同整理。

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 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的探求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方法与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4. 课堂反馈, 深化提高。

通过让学生去解决同类问题, 如教材里的“议一议”“练一练”“想一想”和课后练习题等,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 课外延伸, 自主发展。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以期获得对化学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实现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

三、“自主学习”模式中使用的学习策略

化学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可分为教授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是判断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 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1. 知识编码:

注意大小标题、各段的主题句或总结性段落, 能迅速识别材料的重要部分和具有实际关系的部分, 充分利用实物、插图, 加深理解。

2. 有效记忆:

善于用比较、归类等学习方法, 探索规律, 掌握记忆技巧。如可将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儿歌”化, 学生学习、掌握就容易些。如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可以总结成“钾、钠、铵、硝溶解快, 硫酸盐除钡、银、铅、钙, 盐酸盐除亚汞、银, 碳酸盐多往下沉 (不溶) , 碱溶钾钠钡三位, 酸多可溶硅酸微。”

3. 集体激励:

鼓励自由思考、改进或联合他人设想、集体讨论, 可创造一种相互撞击、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氛围, 能有效的发挥创造力。

4. 改进实验, 鼓励发明创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 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从而获得真知。教师在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时, 有意识的短缺药品或器械, 让学生寻找可替代的东西, 意外的使学生获得收获,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

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篇8

一、明确自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需要精心备课。而在备课过程中, 其首要环节则是明确教学目标, 然后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 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同样, 在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中,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 围绕教学内容, 联系学生实情, 精设学生自学目标, 课堂上利用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性。教学实践显示, 当目标明确, 并逐层落于实际时, 才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如教学《力的分解》时, 教师可利用投影来展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明白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 理解力的分解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3) 学会利用图示法依据实际要求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具体自学目标的完成过程:学生自读教材, 回答问题: (1) 什么是分力?如何理解力的分解? (2) 为何可以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具体问题中又是如何进行力的分解的?而后引导学生以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例:物体置于水平面上, 其受到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 此力和水平面成θ角。教师示范分析: (1) 力F的作用效果有竖直向上提物体与有水平向前拉物体的效果, 两个分力则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 (2) 确定了方向, 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解则是唯一的; (3) 分解F1=Fcosθ, F2=Fsinθ。置于斜面上的物体受重力产生怎样的效果?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例1进行自主分析。此外, 教师还可设计巩固性训练, 让学生自主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二、加强讨论探究

当学生进行自学与自主探究时, 教师还可设计一些与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相符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交流讨论, 或者操作实践, 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若是实践教学, 教师则需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 让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看法, 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相互启迪, 共同进步。同时, 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可暴露出其思维过程, 产生思维碰撞, 引起认知冲突, 进而形成创新意识, 培养合作精神, 提高创造与实践能力。其次, 教师应关注学生自学过程, 予以适当与恰当的启发, 有效调控学生讨论进程, 保证教学有序进行。

如教学《抛体运动的规律》时, 教师可设计多种讨论探究活动: (1) 实验观察: (1) 观看图片, 初步了解平抛运动。 (2) 演示实验:先让两个小球正碰撞, 其结果是一个是自由落体运动, 一个是平抛运动。而后拿小木槌打击置于桌面上的小球,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球离开桌面是怎样的运动轨迹?接着借助多媒体来演示平抛运动轨迹, 引导学生对比所学的曲线而获得结论:平抛运动轨迹为抛物线。思考:数学上为何将这一曲线称为抛物线?请解释说明。 (2) 新课研究: (1)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实验中小球的受力, 得出平抛条件。 (2) 分析平抛特点。 (3) 分解平抛运动。在这一环节中, 引导学生先由理论方面加以分析, 由力与运动的关系切入而获得结论。接着进行实验验证, 即验证竖直方向运动是自由落体。a.教师介绍“平抛竖落仪”及其仪器结构, 说明其使用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b.学生实验。动手实验两次, 引导学生观察, 并听声音。提问:根据同时自由下落与平抛的两个小球又同时落地的现象, 你们可获得怎样的结论?这样, 训练了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三、指导自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若想真正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还需加强学生自学方法指导, 以促进自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学生常用学习方法的训练, 如预习与阅读教材、观察分析、总结归纳、提问、记笔记等。以预习为例,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有不同预习方式, 如检查卡方式。即集合有针对性的若干基本问题, 制作成检查卡形式, 课前发给同学, 而后限时独立完成。此方式主要适合阶段性检查, 有巡视检查与答后即收两种方式。

例如, 学习《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 可设计检查卡内容:

(1)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可以不利用公式则可直接获得的物理量是 ()

A.平均速度B.时间间隔C.加速度D.位移

(2) 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 (或物体) , 这两个操作时刻的关系应该是 ()

A.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B.先接通电源, 后释放纸带C.先释放纸带, 后接通电源D.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篇9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 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 翻阅了大量资料, 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 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 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 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 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 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 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 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 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 就提出有点拨作用, 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 不愿意思考问题时, 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 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 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 既在主动, 愉悦的气氛中进行, 又能在遇到问题时, 排除困难, 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 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 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 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 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 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 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 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 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 对于学习其他课文, 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 也为将来收集, 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难点在什么地方, 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 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 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 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 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 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 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 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 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 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 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 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 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 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 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 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 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 她说:“读了这篇课文, 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 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 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 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 我不同意说是母爱, 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 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 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 看来不准确, 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摘要: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 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篇10

关键词:小组,自主管理,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走到课堂改进的拐点, 前进的号角催生着智慧;回顾课堂改进的历程, 成长的收获激发着热情。课堂改进, 让自主管理的档次拾级而上, 让合作学习的实效水涨船高。登高必自卑, 只有历经凝神聚力的筹划、扎扎实实的推进, 才能收获“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在此, 我结合班级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谈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

一、自主管理是合作学习的基石

小组自主管理既要抛弃“各扫门前雪”式的意识, 又要树立“我很重要”的思想。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为团队增砖添瓦的责任, 每一个民主推选的纪律组长都肩负着矫正方向、激发动力的使命。

为了凝聚团队的力量, 就必须做好纪律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是选拔纪律组长的参考标准。此时, 学生鉴识组长的能力非同一般, 超出预想。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组员的选择, 给予组长真诚的信任和指导。毕竟, 每一个组员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在“船长”的带领下劈波斩浪, 一往无前。实际上, 我们的学生颇具慧眼, 总能让出类拔萃的班干部脱颖而出。正是这些纪律组长的恪尽职守, 用心服务, 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 才成就了优秀的团队。

二、课堂反馈是合作学习的抓手

课堂, 永远是学习的主阵地;着眼有效课堂, 永远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课堂反馈, 无疑是课堂改进的有效抓手。之于老师, 有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设计的创新。像语文课《唐诗宋词选读》的诵读进行小组的捆绑式评价, 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 每个组员都跃跃欲试;像英语课的课前演讲, 进行个人与小组相挂钩的星级评价体系, 或读或背, 等级量化。这些新思路变被动为主动, 既激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

然而, 课堂反馈是一项繁琐、持久的工程, 需要每一位同学的苦心经营, 尤其需要学习组长的运筹帷幄、课代表的准确记录和学习委员的及时反馈。学习组长在课堂负责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 在课后负责作业的认真检查和反馈;课代表及时和学科老师协调、沟通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动向、新思路;学习委员负责每天的个人反馈和整体评价。如此, 长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催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才能成就班级综合实力的的扶摇直上, 也才能打造出鲜亮光彩的班级品牌。

三、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适合学生特点和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案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没有科学评价方案的保驾护航, 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然而, 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声音, 需要真正地传达学生的期待。在方案制定之前, 我和班委、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值日组长以及舍长进行座谈调查, 了解学生的心理期待, 把握规则的制定走向。第一步, 在主题班会课上, 我将评价方案制定的原则和范围进行定位, 然后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达成自主管理的共识, 制定《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细则》;第二步, 班级事务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 制定《班级常规活动责任分工表》;第三步, 试行稿以两个月为周期进行完善, 小组定期修改、调整, 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不断注入学生的新期待, 也不断为小组的评价体系注入新活力。如此, 方案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畅通无阻。

四、及时落实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班级无小事, 事事要挂心。生活和学习常规的反馈, 事关每一个小组、每一个组员的定位, 需要及时、客观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毕竟, 反馈就是督促, 评价就是导向。一日一反馈, 一周一汇总, 一月一检阅, 形成常态的课堂改进的有效助推力。

每天的小班会时段, 组织委员反馈一天的生活常规量化情况, 班长点评一天的纪律、卫生状况, 学习委员反馈一天的学习常规量化情况, 副班长点评一天的学习、生活状况。有反馈, 有点评, 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及时地进行班级定位。得失寸心知, 学生自然会有所心动, 有所行动。

每周五自习课,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的三驾马车组织班委进行一周班级事务的梳理和总结。在班委例会上,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聆听其他班委的意见和建议, 群策群力, 或激励, 或鞭策, 形成班级的一周行动指南。

一月一检阅, 既要检阅每个小组的收获, 也要检阅每个同学的成长。小组的收获将作为小组座次定位的参考, 而个人的收获将会走进每个同学的成长档案, 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这样, 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在每一天都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目标“今天我要做得更好”。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探索;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初中数学;学生热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15-01

一、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的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教是为学服务,而不是要学服从教。因此,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应是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3、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并强化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合作创新,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数学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提倡的学生学习中交流合作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交流合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积极大方的展示自我,培养合作意识和品质,实现教与学灵动与共鸣。心理学家肯定的指出:“不合作,就没有成功。”

1、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为了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我让学生亲身体会一根筷子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的奥秘。我告诉我的学生,从古至今,再到将来,有很多事情都是个人无法完成的,必需靠很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重要。

2、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合作的默契

为了在学习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我在学生间筹建了固定的合作小组,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成员。并让组员推行选出他们的组长,并引进竞争机制。学生都是合作小组的一员,都为这个小组的荣誉去努力学习。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既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多地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在相互支持中,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习别人之长;在相互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前进。

3、提供适于学生合作的学习内容,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合作学习——就是要切磋学问,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取得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必需为学生提供适于合作的内容。如果学习内容没有探究性,没有一定的合作空间,通过学生个人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样学生就对合作学习产生怀疑。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探究性问题,②多人协作完成的问题,③实践性问题,④开放性问题,⑤可操作性问题。

三、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学观念的形成。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多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突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学习中探究生活中数学的奥秘。多创造情景和思维空间条件,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理解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1、充分的教学设计是加强探究能力培养的关键。平时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合作,同时也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设计。设计内容最好能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营造探究空间。在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加强实践操作活动,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重组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究空间。比如在学习新知前,先复习原来学过的相关知识,通过发现原来的知识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索解决方法,并引出新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保留学生探究的空间,尽情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效果会非常好。这样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索研究中感受、学习新知识,又使学生的思维更趋灵活,更具探索精神。

3、利用易错问题,在矛盾中创设学生提问的数学情境。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提出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总之,要把握教改的精髓,不能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其本质。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习伙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型关系,让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和谐地发展。让所有参加学习的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真正接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李求来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化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 篇12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和必要性

所谓“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模式。从中掌握探究性学习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同时, 在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是主体, 但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际上“自主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它要求教师必须克服机械传授, 硬性灌输等。把学生从被动“知识容器”变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主体, 创设探究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及时反馈探究学习的信息,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总结等, 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多边活动”, 教师为学生学习开窍和“导航”。

对于不同的教学过程应精心创造条件,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并以问题为主线, 通过师生共同探索研究, 得出结论, 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一般遵循的程序是:

师生观察现象→学生在兴趣好奇的驱动下产生探索欲望分析比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学生收集有关信息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得出结论主要获得课本知识→学生解决问题→掌握课本知识。

当然, 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种种必要的情境反反复复地尝试错误, 需要理出头绪的细心和耐心, 提出的假设若被推翻了, 他可能导出新的发现……这样的教学,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体性, 发展学生的直觉洞察能力和独创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 就是学生未知领域进行研究探索,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但对学生而言就是他们认知世界中属于个人“首创”, 是新颖的独特的, 不能不说就是他们创造精神的表现, 而探究式学习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 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 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二、充分发挥“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的优势

对同样的教材内容, 让学生学会的途径绝不是一种, 实践证明,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 而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经过几年的实施与探索发现“自主探究性学习”适用于各种课型和各类教学内容, 当然, 要做到充分发挥其优势, 还需要教师做很多细化工作, 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等, 都需要下工夫去研究, 例如做以下几点:

1. 设计探究性学习提纲

对一些理论性强, 难理解的内容, 如分子、原子、化合价等,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困难, 所以要根据教材内容实际, 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提纲, 以帮助学生探究, 效果更好。

2. 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优势

化学实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研究性,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挖掘教学内容的探究性, 做到:一是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二是少做验证性实验, 多做探索性实验;三是对教材进行改进处理, 如有些内容靠教师干巴巴地讲解, 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如果改为实验探究的方法, 学生立刻兴趣倍增, 效果极佳。

3. 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究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所以探究性学习必须紧扣教材。如讲单质或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 一般应采取展示实物, 或列出学习提纲、表格, 让学生自己总结, 发现它们的性质, 这样获得知识灵活, 记忆深刻, 比教材一讲到底好得多。再如, 教材中大量的“问题讨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阅读资料”等都是很好的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教学要尽量用好。

4.“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非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要是教材内容而定。它可以是一整节的内容, 如初中《氢气的性质》, 在学习完氧气的性质之后, 所以整节内容都可以根据上节学过的知识, 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氢气的性质适宜条件的选择, 教师只起引导探究的作用。这既掌握了新知识, 又复习巩固了上节学过的内容, 特别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了新知, 是一举多得, 事半功倍, 也可以是对某一教学片段的探究, 如《常见的酸》一节中讲硫酸的化学性质, 采取探索性实验的方法, 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 用事实证明, 其效果可想而知。

5. 要与其他教学方法、辅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非是一种孤立的模式, 他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矛盾, 相反, 有时需要与“学议导练”“启发诱思”“小组研究”等教学模式密切结合, 教学媒体提供充分的材料和理想的教学情境, 这样可以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效果会更好。

三、中学化学探究式学习设计

1. 中学化学探究式学习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化学教学过程可设计为:问题的提出→实验事实→科学概括→结论→应用。

(1)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探究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疑”,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能激起学生兴趣, 激发“问题”的各种情境, 使学生们产生问题, 提出各种假设并产生探求原因的原动力, 例如《缓慢氧化自燃》教学中, 对于可燃物所需要的条件中, 在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而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放在热水上就会燃烧, 为什么?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实验, 像这样能极大地激起悬念切入问题, 使得整个课堂进程自然流畅,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 指导探究, 丰富感知

针对学生的特长、特点和兴趣并依此为教材施教, 以鼓励表扬为主, 让学生大胆设想, 提出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和预测, 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中的功能, 给学生自主的机会, 结合信息技术来丰富感知, 对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进行验证,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3) 启发思维, 讨论研究

在学生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后,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 引导他们分析处理信息, 形成结论。

(4) 评价总结归纳

教师对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作出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更有信息。

2. 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设计

(1) 探究学习活动中, 教师应以师生完全平等的心态积极参与

在科学面前和对某些问题的探究中师生面对的是同一未知的真理, 虽然教师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但对于未知的事物或现象而言和学生的地位并没有差别, 只有教师在探究性活动中能把握这种心态, 才具备激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看法的条件,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师在探究性活动中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确立教学目标, 创造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是引导者。

综上所述, “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是把教与学有机融为一体的培养高效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

摘要:在中小学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特别是要改善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此,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探究式学习模式”, 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学习,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田仁刚.《浅析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贵州教育.2002年第5期.

[2]曹敏慧, 徐胜臻.《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探究.2002年第5期.

上一篇: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下一篇:造林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