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精选12篇)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1
一、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思想上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学养
诚然,我们所实施的探究式教学,首先是应该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教师在这中间应扮演着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 、 参与者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意识,努力改变与新的教学理念相悖的、习惯了的旧的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改的要求。具体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课堂上,能由学生观察发现的实验现象,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能由学生亲自动手解决的问题,我们教师就不要轻易越俎代庖; 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实验结论,我们教师就不要急于下结论。除此之外,看着是新课程的难度有所降低,可是它的知识面扩展了,而学生的参与性加大了,自主合作科学探究的分量加重了,这就对我们教师的知识素养、文化学养、理论水平、组织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文化学养,这样使自己既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还有一定的控制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自己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做到左右逢源, , 胸有成竹,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 这样既能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能恰当地组织课堂,使它热烈而不浮躁, , 形散而神合; 既能适时灵活地调控营造美好的课堂气氛,合理调节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高度亲和力和凝聚力,让学生充满自信而不张狂,又能在我们的教学课堂出现意外、学生表达不准时,灵活应对,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合作、参与、探究的热情。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从书本中走出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放眼世界,这样使得我们,才能居高临下在高处指导学生,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 。
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要正确认知自主合作探究式物理实验与传统的物理实验不同
众所周知,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有“三多”,就是教师包办代替过多、照方抓药的实验过多、验证性实验过多。而且在整个教学实验过程中大多是 “教师在做,学生在看”“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那实验得出的物理规律,教师认为是“显然”,可学生有时却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而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使得我们的教学课堂气氛死气沈沈,没有一点活力。哪怕就算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其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只要按要求去做了实验,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实验能力就得到了培养。甚至在评价时,也是以卷面笔答实验为主。这些做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缺乏实验的设计能力,缺乏对实验过程、目的和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思考,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而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实验,集思广益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等,它使得我们更重视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自己物理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因材点拨,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这样得出的探究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有时甚至可能得不出结果,我们更应注重探究过程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养和文化学养的形成。
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做到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有机结合
其实,“探究”和“接受”不是所谓“破”和“立”的关系,而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我们要摆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接受式探究的前提,探究融于接受的知识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渐进式的,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培养的。而不是突发性的,不可能一开始就能自主合作来从事探究学习,而是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比如说,我们在提出问题时, 评价问题的价值和探究性需要一定的知识; 在作出猜想和假设时,就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设计实验时,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 我们只有将实验数据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 检验和评价探究的结果需要原理、模型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都通过直接探究获得,再比如说,我们在讲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就很难让学生通过直接探究来学习,首先通常采用教师讲授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可见,采用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排斥接受式教学方式。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内化探究
如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我们的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以便更好地突破难点。我们教师只有学会充分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才能在探究式教学中向学生展现更多的信息,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才能用更多的声像兼备的、形象生动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点,轻而易举的巧妙化解学生的思维难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实际上,它的教育教学效果远远超过空洞的说教,对这一点,我们许多教师也都有深刻的体会。
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使自主合作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仅仅注意以上我说的几点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多探讨和总结才好。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2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
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讨新问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而越来越为语文教师所喜爱和采用。我接手语文实验班以来,也尝试着运用这种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颇有收获。我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课程改革极为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默默聆受的听讲,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独霸讲堂,控制着一切,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失去了自主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而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就会产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独自解决,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合作与交流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质疑问难,深入分析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因而,探究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最佳途径。
第四,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在教师组织、引导和示范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也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实验班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初步构建了适合于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现简要介绍如下;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好的实施呢?一年的实践,我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中学语文课文《小巷深处》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启动激趣,促使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取得最佳效果。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复现已知的知识及学法,或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为新旧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3、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
在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创设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对母亲的歌赞与美颂是永恒的主题,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正如歌中所唱: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母亲的一片深情,儿女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将懂得母亲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诉说的心曲。”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要。
二、质疑探究,激发主动意识、进取精神
学生带着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和通过初步学习尚不能解决的疑问进入此环节,这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分步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个人尝试探究。
学生针对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挖掘思维原动力,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充分地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巡视指导,了解学情。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学的同时,注重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加强个别辅导。(2)注重圈划批注与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运其才智”,主动阅读、主动求解。
2、协同学习,小组合作促究
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在与老师,与伙伴的协同学习中消除恐惧感,消除拘束感;学会以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组员间的互补性得到发挥,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主动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收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研讨作准备。
3、创新学习,大组交流启悟。
素质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所以学习能力中最可贵的便是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合理的“异”要大加鼓励;不合理的“异”要小心保护,妥善引导,因为从某种角度看,“求异”就是“创新”。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因势利导,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全面互动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2)重视“集体开窍反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反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解不当之处。(3)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巧为点拔。把语言训练、学法指导,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在学生学完“‘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的变化及原因”时,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然后请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虚荣和无知的呢?”这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需要是人进行实践活动原动力,从马斯洛的学说看“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同样,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自主阅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积极地投入到新的自主阅读中去。通过自学,学生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时就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小伙伴交流(4人小组),也可以将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有了不少新的体会,新的认识,此时,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合作学习信息交流处于高潮的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以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各组给予补充、评价。
三、反馈评价,注重个性发展,培植创新火花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表现、不同学习习惯,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既获得认知信息的反馈,又获得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活动自主感和创新成功感。
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在学生自读描写“母亲”的段落后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对学生说:“同学们非常善于学习。”在依照学法个人探究描写将军的段落时,我对学生说:“通过刚才的自学,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不学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评价:“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有自已独特的见解,我及时评价说:“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一个学生朗读完,我是这样评价的:“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3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当一个人在兴奋之时,往往有无限的激情去思索、践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学生一旦对习作拥有真情实感,就能产生积极的写作灵感,而这种情感从何而来呢?除了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外,教师创设最佳的作文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思路闸门将自然开启。笔者在平时根据作文训练的内容,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眼观六路
教师要让学生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当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好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就会产生天真美丽的遐想、欢悦愉快的体验,甚至出现创作的欲望。当然,观察的对象也不必刻意选定,走在路上,躺在床上,看到一株小草,一只蝴蝶,一张蛛网,甚至是扬起的尘土,都将震撼学生的心弦。
2.心牵八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维的触角总是在探索着,力求能够发现问题,并经过分析而解决问题,每一次有效的观察活动,都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次锻炼。清代著名学者陆世仪曾经指出:“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可见,创作的灵感正是出自于对所见现象的勤奋思索。平时,笔者注意要求和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在平凡的事件中,善于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或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增加写作素材储备。
3.广积素材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稼说》一文中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意说明了人们写作时吸纳的材料一定要广泛、丰富和充分。因此,学生练习写作的首要环节就是以积累素材为基础,先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在积累素材时,要做到“定量”与“定向”结合,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札记、日记、随笔,还要把有些素材记忆在心中,以便随用随取。课堂上鼓励学生写“放胆”作文,主要目的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我手写吾心”(黄遵宪)。
有眼观六路、心牵八方和广积素材作为基础,学生对所写的对象有了清晰的认识,消除了陌生感,就不会惧怕写作文了。
二、师生合作,激励学生积极探究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向——向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性合作有利于学生在把握作文题意、编写提纲和安排情节的基础上,逐步凸显习作的基本结构,并顺利地用外部语言固定下来,为作文智力技能的顺利形成架了桥、铺了路。
目前,许多教师都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践中多采取“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合理分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教师在组建小组时应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和资料员等,当然还必须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第二步,拟题审题。学生进行每次作文训练,轮值小组负责征集题目,并从中选出本次作文题。当确定作文题目后,各小组就作文审题立意展开讨论,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结合实例启发学生总结一些基本的审题方式。学生在合作审题时,不仅要审题意,还要审生活。学生只有认真思考了生活,使头脑中原先尚模糊的思想清晰起来,使原先肤浅的见解深刻起来,使原先内蕴的情感外现出来,才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步,独立作文。独立作文是学生个体独立承担实践任务的过程,学生审题后,思维得到激发,对生活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产生了创作冲动。一次完整的分组合作教学是伴随着一篇篇文章的诞生进行的。独立作文,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課外,但必须规定时间,独立完成。
三、优化评价,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作文评价的指标和视角不管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不管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探究的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参与度和合作方式,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和频次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
笔者在实践中坚持实施多维评价、发展评价和开放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
其一,多维评价。高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其评价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层面。所谓多维评价首先是指评价内容的多维,即把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知识、能力的维度,过程方法习惯的维度)的评价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全程中;其次是指评价方式的多维性,诸如教师可抓住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其二,发展评价。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师一定要把作文评价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发情趣的过程,在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有的放矢地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辩证地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其三,开放评价。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人蓬勃的个性之美。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作文教学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写作评改活动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课堂效率会事半功倍。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探究,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会以为历史离我们现实生活很遥远, 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其实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发现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历史和现实生活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说要消除学生们对历史的距离感, 神秘感, 让学生们感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一、结合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驱动力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时, 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和他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铁制工具和木制工具、石制工具相比, 优势在哪里?因为在农村, 他们对锄头镰刀等生产工具都很熟悉, 所以在课堂的讨论中, 学生们积极发言, 勤于思考, 在教师的引导下, 得出了铁制工具的使用, 提高了劳动效能, 引发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又根据了当前的生活, 大型机械在农村的应用, 劳动效力进一步提高, 说明了社会生产力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这样不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调动起来学生们的积极性, 还要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力。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的鼓励和激励学生, 教师的赞赏激励之语,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在历史教学中, 凡是有争议的问题, 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只要不是偏差太大, 就应视为正确, 加以鼓励。即使是偏差太大, 也应鼓励他探究历史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 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法,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原来填鸭式教学早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应该较少的治理与递和储备知识, 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鸦片战争》中,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精炼的加以总结。如:根据《南京条约》内容概括为割地、赔款、开埠、议税。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概括为辽台澎二亿两, 沙重苏杭开工厂。这样非常方便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我还让学生在地图上观察历朝疆域的变化, 从民族大融合元朝辽阔的疆域, 到清朝前期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再到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 丧失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台湾二战胜利后得以回归, 香港、澳门由于近年来祖国的强盛, 分别于1997.7.1日和1999.12.29日回归祖国。由此得出了中国近代百年历史验证的两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就让学生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三、生生、师生互动, 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研究型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生生交流互动, 提倡一种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 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更有利开展探究学习。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时,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 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辩论的主题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 是应该留下, 杀身成仁;还是应该走, 留得青山在, 不愁没柴烧。课堂上, 同学们积极发言, 敢说敢讲, 争论得脸红脖子粗。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多方位的思考。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演练舞台。
我还和学生互换角色, 他们当老师, 我当学生, 在他们提出问题时, 故意答错, 引发争论。以此诱发学生们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设问寻疑,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古人说得好,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只有存在疑问, 才有探究知识的动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 常常根据历史教材的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疑惑点。我在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中, 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中提出, “西安事变”正确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十年内战中, 蒋介石杀害了无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在“西安事变”中捉住了他, 为什么不杀他?带着这种疑问, 同学们分组展开了讨论, 同学们兴趣浓厚, 讨论热烈,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从中引导。最终大家一致认为, 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 不能杀了蒋介石, 蒋介石是中华民国的领袖, 杀了他, 国民党就会分裂, 这样只会对日本帝国主义有利。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人, 不计前嫌, 在民族危亡时刻, 枪口一致对外的博大胸怀表示崇敬。周恩来在这关键时刻, 不顾个人安危, 力挽狂澜, 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灭的功勋。学生能不仅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 还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苏]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计划 篇5
一、本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新教材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主题知识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开展合作探究,并注意营造积极和谐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通过一个个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获取学科知识及其意义。在这种开放式学习中,以求达到“学习内容活动化,探究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二、具体操作环节
课前预习——展示成果及合作探究——生成观点——践行要求
(一)课前预习
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运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了解,并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尝试、去体验,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二)展示成果及合作探究
1、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预习探究作业,老师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评价。
2、学生自学是自主探究的基础环节。新课伊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可行的、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内容,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掌握学习内容打好基础。
3、教师引导小组与全班讨论探究。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方法、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和体现自己的视角和独到创新的思考,倡导有个性的、有文才、有感染力的语言,鼓励现场即兴的、自圆其说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设疑质疑,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同时教师确保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三)生成观点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达成知识目标,形成科学认识。教师通过精讲解疑释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补充不足,形成正确的认识及知识体系,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提升。
例:每节课教师都要对本节知识做必的要点拨,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及重点难点。
(四)践行要求
践行要求是自主探究的实践环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这样,学习有了良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有效点评,查漏补缺,解析释疑,突破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的提升。
例:每节课都有效利用《同步训练》课堂练习部分或其他习题,及时巩固、消化本节课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三、教学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
不断改进现代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的合作意识,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教学就更应该多变、活跃,使学生喜欢这门语言,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来出国或者有外资项目时崭露头角。教学程序更加稳定、系统也是老师的迫切需求。教师在实践中按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各种团队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在课堂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面貌展现给学生。
一、初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自主学习
好奇心在初中阶段更为凸显,因此可以采取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以此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布置课前作业,自主学习新文章,作业中要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不能太过复杂。例如,What is this story mainly ahout?让学生主动了解整篇文章的主体。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B?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细节问题。这样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般这样,学生对预习课文的词汇、语法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在准备问题时要解决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自主学习后,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得出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停的碰撞,取长补短。初中生的这个阶段还不能完全掌握学习方法,更加偏向模式化的学习,这个时候就要有好的学习方案,使学生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对于像英语这样语言类的学习,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才能学以致用。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要自学课文,对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形成基础的自学构架。
2.合作学习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性格上,还是思维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过于自我,以我为中心,因此让学生开展更多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开展讨论,鼓励学生讨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合作中解惑。小组中分工、合作、讨论,促进了学习内容的深化,展现了学习的成果,也与同伴分享了喜悦。每个小组中推选出一位进行组间交流,强化了英语知识,亲密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强调句对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点难度,重点掌握句型结构。例如,He didn’t come until his wife left. 他妻子走了之后他才来。It was not until his wife left that he came. 他妻子走了之后他才来。这种句子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来说有点倒装句的样子,不符合初中生的思维习惯。通过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一起讨论如何使用倒装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这样就集思广益,记忆起来更加容易且记忆深刻,但是小组学习有一个弊端,学生有可能不由自主地转移了话题,不再学习,把精力放在了聊天上,因此小组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及时监督,维持正常的上课氛围。上课过程中放节奏优美的英文歌曲,选择适合初中生英语承受能力的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这样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在班级里举行英语游戏,看图念英文单词,看谁的反应快,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玩单词接龙,训练学生的词汇量跟口语。寓教于乐,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有趣的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3.探究性学习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主要的用途在日常交流中,因此具有很强的情境性。进行情境性对话,使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走进场景中,想象各种回答的可能性。探究性学习是在对知识有了一定基础上,学生自发的一种行为,培养这种思维模式很有必要。在教学中设置场景,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对话,思维相互碰撞。集中精力回答对话,探究前后对话的逻辑性。初中课本中的文章多数是在情境中进行对话,加入新的知识。那么,给学生设置这么一个情境,让学生探究学习和练习对话。
情境:愚人节
Teacher: Boys and girls, there will be an exam tomorrow.
Student: Ah?Really?That stinks!
Teacher: Haha, April Fool’s! Did you forget what day it is today?
Student: Wow, you were pulling our leg all along. I was really fooled.
Teacher: Alright, now let’s be serious. Actually...you’ll take an exam today.
Student: What?...
二、结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授英语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在今后的生活中才能够自觉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毕竟在学校里面的时间较短,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自学过程中优势就会显露出来。寓教于乐,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助于将来自己学习其他的知识。学生还可以在业余生活中,听听英文歌曲,看看英剧、美剧,这都是可以提高英语成绩的方法。在快乐中探究学习英语知识及美国的文化,无论是从英语的基础语法还是知识面都会有很大的突破。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7
传统的小说教学中, 为了教学需要而割裂整体, 并把所谓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特别是三要素几乎讲每篇小说都要重复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小说的整体性教学及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讲授毫无兴趣, 这同时也导致了小说的魅力得不到展现, 其丰富的德育熏陶、审美教育等功能也会失去。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发挥主体精神, 完善主体人格, 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此, 笔者认为, 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的不同, 对小说的看法就不能强求一致。西方也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不应该用一种统一的范式界定学生的理解。我们在分析小说三要素及主题的时候, 应该以辩证的眼光面对学生的思考和争鸣, 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力、鉴赏力和想象力, 还可以极大地激活他们的思维, 开启他们的智慧,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自主解读, 整体把握
根据阅读规律, 小说教学的第一步, 应是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相关的知识参与阅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许多语文大师也都呼吁要重视阅读。可以说, 没有阅读, 就无法品味小说中人物语言及描写的精美与高妙。
首先, 自主阅读之前必须把相应的背景知识教给学生, 因为只有在背景知识的支持下, 学生才能进入作品的世界并与作品进行沟通, 才能激起阅读兴趣而移情入文。但因高中小说选取的作品涵盖古今中外, 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人物情节等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 常使阅读无法进入,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搭起一座沟通背景知识与作品内容的桥梁。
其次,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主要内容, 形成自己的体验并且写下来。一是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是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如自己特别喜欢作品中那部分内容, 或许理由有些幼稚, 但也可能是极富创意的见解。三是引导学生质疑并自主解决。在阅读体验中, 教师无论是能够回答的, 还是当时不能回答的, 都应引导学生自行寻找答案, 不可越俎代庖。四是小说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即小说的主题,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真理。鲁迅先生论《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对一篇小说的解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教师不要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
第三, 灵活运用多样化的阅读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根据小说的内涵与语言的难度特点, 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尤其是对那些生动感人的情节、幽默风趣的描写叙述、感情强烈的人物语言、触及心灵的议论, 可以让学生想象、朗诵, 还可以通过影视再现, 让大家共同体会形象的场面、全方位地感知相关情景, 学生自然就会体悟到作品所渗透的感情, 领会作品人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如《守财奴》“抢夺梳妆匣”一节, 声情并茂地诵读就很容易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在影片《边城》中, 风景怡人的湘西, 清澈透明的小溪, 方头渡船, 吊脚楼, 龙舟竞渡, 碾坊, 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独特的氛围之中, 从而感受到在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是那样的淳朴和善良, 天保和傩送对翠翠的爱情是那样的含蓄、内敛, 情窦初开的翠翠又是那么的美丽纯情, 祖父是那样朴实本分:人和环境, 水乳交融, 和谐统一。显而易见, 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对情节、人物、环境气氛及作品主题的理解与感受, 远强于老师一节课的深入分析。
二、合作交流, 充分认识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 而是在与教师、文本的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现, 建构文本的审美意义, 甚至创造更深刻的内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将会修正、加深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 甚至可以触动心灵、促进思维多维度发展。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但教师一定要逐步引导, 由浅入深, 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交流的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都想说、敢说、能说,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分析问题等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复述故事。这种问题可以让一些平时不太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解决。这一方面实现了信息的转化———书面信息转化为口头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复述, 使学生巩固了对作品的印象, 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的口头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是交流自己的体验, 对文本中人物形象、主题、优美句段、环境描写、情节结构等谈谈自己的认识。每个人交流的内容不一定是长篇大论, 但必须包括自己的观点、理由, 而且表述的时候要有条理, 即使是优美文段也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这种“对话”要求师生之间敞开心扉, 真诚相待, 教师对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给予及时的肯定。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是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的外部土壤, 是敢想、敢说、敢做的内驱力。而且这个过程也便成了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三是大胆质疑, 讨论合作。“思生于疑”, 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 是创新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问题, 是独立思考的表现, 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是合作提高的载体, 是学生阅读思考能力提高的保证。因此, 在阅读小说的时候, 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对老师、同学的观点提出疑问, 也可以对作品的具体内容提出质疑。这些问题或者是理解性的, 或者是欣赏性的, 或者是评价性的, 或者是应用性的, 它们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对作品的认识, 有时也会产生许多新颖的见解。通过合作探讨可以引导学生辨别理解上的差异、归纳共性, 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也可以从技巧上引导学生领悟规律、总结方法。总之, 质疑讨论的过程是师生及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所有人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最终实现学习的目标。
三、深入探讨, 拓展提高
课文仅为例子, 如在阅读中一味就课文内容及写作技巧进行分析, 学生就不能真正认识作品。因此, 教学时往往可以将节选的小说折射开去, 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作品所提供的材料, 通过课内课外的多种渠道, 寻找、搜集相关资料, 进行创造性学习。相信他们会从中摄取更多营养、逐步培养出较高的审美品位, 从而提高文学鉴赏力。具体而言, 可以从情节的改变、比较阅读、形象的再创造三个方面入手。
情节的改变。情节是小说的基础, 有些小说就以情节取胜, 有时让学生去改变小说情节, 重新安排人物的命运, 对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主旨有出人意料的效果。《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 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其情节曲折多变, 结尾更是出人意料。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创作, 比如说, 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会怎样, 假如玛蒂尔德一直没有发现项链是假的又会怎么样。这时学生思维的方向是多维的, 思维的深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也许这对主旨的理解无关紧要、对理解人物也无重大作用, 但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比较阅读。可以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比较, 或者在同一题材不同的表现形式之间加以比较。这是一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 也是加强读者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在小说教学中, 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比较阅读, 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如《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一段文字:“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学生读完这段文字后, 通过想象产生的审美情趣是妙不可言的。而看完影片中的林妹妹, 学生顿时会有一种原来不过如此的感觉。众所周知, 影视的特点是形象性强, 缺点是束缚人的想象力, 而文字则没有这个问题。因此, 比较阅读更能让学生积极体会语言艺术, 从而培养学生思考、探讨问题的能力, 发展个性。
形象的再创造。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 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而人物形象是作家、时代的共同产物, 具有典型性, 它既代表着一定的时代社会意义, 也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观念等。因此, 探究性指导不能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 也不能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去获得感受, 而应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个性特点形成自己的理解, 以此来激发其深入探究的热情,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如对玛蒂尔德 (《项链》) 的理解, 我们不能强求从“批判她的虚荣心”的反面角度去理解, 有学生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有的认为她“美丽、善良、勤劳”, 她的遭遇值得同情, 这就是对小说人物的个性化理解。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新探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学生自身为主体, 发挥群体优势, 共同探究式地学习。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 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探究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1 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
要使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首先, 教师要立善于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 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内容, 巧妙激趣。例如:在学习记事本时, 我将手机拿出来, 问:“哪位同学会写短信息?”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昂, 跃跃欲试。我顺势从手机的文字输入转到了记事本的输入, 使学生感到文字输入在重要性, 并且可以输入自己喜爱的内容。学生一听, 自己有了自主权, 于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很快开始了文字的输入。
其次, 教师要全面放飞学生有思维, 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例如:在“切换方式与动画效果”教学中, 向学生展示幻灯片“飞”出来的效果, 学生禁不住会问“怎么才能让幻灯片‘飞’出来呢?”看到同学们疑惑的神态, 我说“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马上投入到学习中, 恨不得一下让自己的幻灯片“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抓住“契机”, 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让学生在“合作”中获知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学习。那如何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获知呢?第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指挥者、统治者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 使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伙伴。教师要给学生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 使教学在平等的过程是进行, 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下, 敢想敢问, 敢说敢做。第二, 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创设条件, 给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例如:在网页制作中, 学生对怎样制作模板, 怎样用模板创建网页, 用模板创建网页有什么好处等问题感到不解。于是, 我就先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教材边操作边讨论, 然后, 满足他们想当“旁听生”。从讨论、解疑的过程中, 我惊喜的发现, 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我的想象。因此, 我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空间, 给学生足够活动的机会, 把课堂变为“生与生合作、师与生合作的平台或论坛”, 便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第三,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 培养学生敢干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现自我才能, 而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3 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
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实践参与, 才能促进个性发展, 才能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多方位、多角度探究, 努力寻找与众不同, 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例如:在教学Excel中的数据计算、排序、筛选等内容时, 我将学生最关心的“期中考试各科成绩单”展示能学生, 同时提出“怎样快速计算出每个人总分”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强调:“课本中给我们多种计算方法, 同学们想不想尝试?”这样用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获取更多探究问题的思路。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9
一、问题与分析
1、讲自主, 漫无目标, 满堂“放羊”
自立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 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 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是在于学生有不断学习的内在需要。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言, “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都说明了教师要一切以学生为主, 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来组织教学。
2、谈合作, 只重形式, 新瓶装旧酒
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许多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变了味的讨论。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进行合作学习, 要从实际出发, 不能形式主义。有时一人不能解决的事, 大家分工合作很有必要;而有时很简单的事, 也来个讨论, 就大可不必了。学习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制定目标、确定重点、选择方法、评价效果, 都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师生共同商定, 如仍由老师“独断专行”, 那么“合作学习”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3、说探究, 摆样子, 形似神不似
我们看到有一些课, 老师布置一点所谓的探究的问题, 只不过是点缀一下, 摆摆样子, 最终还是老师宣布正确答案, 草草收场。
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老师为什么非要包办代替, 而不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呢?
二、思考与策略
我们可采取何种策略, 使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出别样的光彩?
1、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生学会学习,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如前所述,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为基础的, 是以学生懂得怎样学习为前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才会有求知与创新的激情和内动力。所以,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 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备课首先要分析学情, 备学法:预习要求要有利于预习习惯的养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 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当然,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在指导学法时,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愿学”、“乐学”, 因为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 也就谈不上“会学”、“善学”。学习方法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 “愿学”和“乐学”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学生养成了自觉的习惯, 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 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基础。
2、创设民主环境, 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一个个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蕴含着生命潜能的人。因此, 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物理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感到亲近;尽可能把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使学生产生共振共鸣。绝不可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一锅煮”, 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 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 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 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吃不了”, 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所以, 我们要创设多样的教学环境, 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老师作为学习参与者,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如用亲切的语言感染, 营造宽松氛围, 鼓励学生发言;借助多媒体, 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小品表演, 提供体验机会等。只有这样,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保障。
3、发现问题, 使学生思维升华,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力。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10
1.小学数学高效学习的关键
1.1自 主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能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固定的“例题问题”的解决。因此, 自主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的关键点之一。要实现自主就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时间, 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达到学习目标, 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分析达成目标的可能性, 并在实践中加以证实。自主活动与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两方面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 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总之,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要体现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思想, 运用以学定教的策略, 突出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 培养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潜力。
1.2实 效
实效的定义运用到数学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凸显在有效时间内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第一, 合作学习节省了课堂时间, 让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合作解决问题, 分工后学生完成任务的量自然增多。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 同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围绕某一问题开展讨论,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 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 发展能力。第二, 在节约时间的同时, 合作学习也让学生有了提高能力的空间。在合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数学思考能力, 而且提高了倾听、述说反馈等能力。学生能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 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 丰富自己的理解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 学会体会他人的情感, 控制自己的情绪。总之, 合作不仅是教学方式, 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的合作学习, 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学方式上的标新立异。
2.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实施措施
2.1开 展 自 主合 作 学 习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实现要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 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第一, 教师要组织好初期的合作工作, 帮助学生明确分工, 明确任务。第二, 在合作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 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 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开发自己的潜能。第三, 在设置问题时就应避免设置成单一或封闭式问题, 也就是不能设置成常说的“封闭型问题”, 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小组的任务方向。
案例一:“认识面积”的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对比”的学习方式认识面积。具体对比什么, 小组成员自己决定。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的问题比较开放, 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
学生小组活动, 教师适当指导。
生汇报:我们对比了面积的大小问题。桌面比课本面小……生汇报:我们对比了面积的形状, 也不同。
师启发:小组接着活动, 探索正确的对比方法。 (设计意图, 在学生有限的思考下, 通过不断地汇报、合作、再汇报、再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主动建构, 积极参与, 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能力。 )
2.2开 展 有 线 索 的 探 究 学 习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后强调的主要的学习模式之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自主探究仍然有困难, 因此教师在布置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线索”。
案例二:圆的周长
教师发放各小组教具:线、尺子、一个圆形。
师:请同学们用这些工具测量出这个圆形的周长。
生活动探索。
师启发:要让圆形的周长能够变成可以测量的直线哦。学生找出了滚动、用线绕一圈等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测量出圆的直径吗?
生:能。
想一想, 直径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自己阅读教材。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 有时要围绕新知识的“生长点”,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提出的问题如果能深入浅出, 知识点环环紧扣, 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发现意识, 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 教师要采用了“实践—观察—总结”的探究模式,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安排探究学习。当然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 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 进行探索内化处理就能完成的学习内容, 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然后教师对学生学习探索学习过程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要强调自主合作学习, 让学生养成探索学习的习惯, 强化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潘丽静.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模式摸索[J].才智, 2011, (30) .
[2]刘春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利用[J].才智, 2011, (34) .
[3]张先掌.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J].职业, 2012, (18) .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语文;自主;合作;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一、创设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自主合作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要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以保证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
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我采取的是自主合作式教学,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有关《水浒传》的片段,使学生在形象的展示中能够正确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思想。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最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好地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这样的教学过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打造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在导入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板书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事件?(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3)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引导学生思考,并顺势进入正文的学习当中,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间至情,进而使学生学会感恩,明白亲情的价值。
总之,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王维军.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的三点尝试[J].语文天地,2012(06).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符合其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便包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然而怎样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践的误区
随着高中课程的推移, 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日益增加, 难度越来越大,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吃力, 有些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消磨殆尽, 甚至有些学生还产生对数学的厌烦情绪, 干脆有些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放弃了数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然而往往因为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刻而步入误区。
1. 教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方法的认知不够系统全面。 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空间, 通过一系列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 但往往学生很难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束缚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发展, 这正是由于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导致教学模式进入了片面追求自主探究的误区。
2.教师太过于注重形式, 虽然说数学是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 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做出了很大努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出现了问题。 例如在小组谈论问题过程中,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可是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的时候往往只是优等生在发表, 其他成员并没有真正起到探讨的作用,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已, 导致教学实践出现形式上的偏差倾向。
3.师生、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 一般教师都会有厚此薄彼的态度, 把更多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 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 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两极分化现象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更好, 差的学生越来越赶不上学习进程, 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隔阂, 基本是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做自己的事情。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理念倡导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要改变教学方式的“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模式, 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难点、重点和知识点, 根据分析结果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点之前,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问题:6个朋友相约去饭店吃饭, 由于座位有先后顺序, 因此6个朋友互相谦让, 谁也不好意识坐, 在陷入僵局的时候, 饭店老板提议:“你们6个人在我的饭店吃顿饭就换个座位, 如果等到你们6个人把所有的座位都坐过之后再来吃饭, 你们的吃饭费用我们饭店包了。 ”这时候学生肯定会感到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 怎么可能? ”大家在交头接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各位同学可以运用乘法原理算算看等这6个人把全部的座位坐一边需要多久? 学生在这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计算结果一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全部座位坐完约需80多年, 不得不佩服老板的精明。 如此一来, 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位置排列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为这部分知识奠定了基础, 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对所提问题产生质疑, 鼓励学生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此外学生在讲解自己看法时教师可稍加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针对探究问题, 采取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探究性问题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安排任务让学生自由谈论。 例如:通过自由讨论三角函数的概念、运用方式、解题技巧, 可以提高学生的解能力和理解题能力、学习效率。
学生个人解题力量有限, 通过提出数学探究问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观察彼此, 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他人的长处, 扬长避短, 还能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另外, 还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愉快轻松, 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
3.引导学生反思, 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长久以来, 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材内容的知识点、难点一板一眼地讲解给学生, 一般在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就草草结尾, 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难以解决的学习困境要与教师加强沟通, 反复做错的题目要认真钻研, 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拿出来练习, 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熟练掌握学习方式, 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
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有多么重要, 一味地使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模式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 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技能和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求职过程中无往不胜。
参考文献
[1]郭宗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12, 05:41-44.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推荐阅读: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11-08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08-31
自主合作与探究08-27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11-10
自主合作探究小结08-11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2-16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10-10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12-14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