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引领

2024-10-12

自主合作引领(精选10篇)

自主合作引领 篇1

摘要:为了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彻底扭转教师主宰课堂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 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学习, 进而减轻师生的负担, 我们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构建了“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目标、行有引领、进有助力、成有反馈。这一模式的实施,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减轻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

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结构、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探究与创新的能力。笔者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兖州一中“三步六段”教学法和“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简介、北大附中特级教师张思明老师的高中数学“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 创新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提出“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 然后, 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 自我发现, 自我解决, 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优化课堂模式。

二、基本模式

“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一定三学一反馈”教学模式紧扣新课程实施“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构建师生认定教学目标→学案自学→以案导学→合作探究→反馈达标体系。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即:目标认定 (在学生自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认定) 、学案自学 (学生自学) 、以案导学 (教师指导、点拨) 、合作探究 (学生交流、合作) 、巩固达标 (练习、验证、评价、测试) 。

三、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师生认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 把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都要考虑到, 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整合, 使课堂教学效益尽量达到最大。其次教学目标的认定要结合开展的教学活动具体化, 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实现。再者教学目标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 因此, 教学时常常把一个主目标分解成几个子目标, 在实现子目标的基础上再实现主目标。另外出示目标时可根据引言引入, 或进行引例设疑, 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 产生问题, 使学生进入“心求通来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徘愤”境界, 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成。此环节只需1—2分钟, 教师可对认定的目标适当做解释, 使学生真正领会和理解课堂学习的方向。

2.学案自学环节重在学案的设计。首先根据不同的课型设置不同的学案, 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新授课设置复习题组、引入题组、教练题组、检测题组、反馈题组。这些题组可将概念习题化、生活问题建模化、重点问题类比化, 习题设置为探究问题、变式题、巩固提、拔高拓展题。学案设计要留有空白地方, 让学生解答、做笔记、标注的地方。其次学案要在突破重难点问题上下功夫, 尽量以基础内容、基本知识点、基本方法为主, 做到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学案自学环节大约10分钟。

3.学案导学环节重点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根据学习小组展示情况巡视学情, 对学情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有针对性地借助学案进行讲解, 坚持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 教师要能预估各层次学生的大致自学状况, 做到讲解详略得当。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动员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充当教师角色, 替老师讲解 (因为分组讲解效果更佳) ,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巡视或指导学习较弱的小组。此环节15分左右, 需教师充分了解学情, 较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4.合作交流探究环节旨在于学案自学和学案导学的基础上, 检查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掌握情况, 进行二次强化。此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小组, 开展自我揭露、互听互评, 发挥好将教兵、兵帮兵的作用, 强化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此环节大约8分钟。

5.巩固达标环节。此环节主要以闭卷测试为主, 也可采用小结归纳、浅谈学习收获、小组浅谈对概念、公理、定理的理解或对例习题解题思路归纳等等, 从学生口述、笔答的方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或课后的查漏补缺工作。此环节5分钟即可。

四、取得的成效

1.该模式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由重传播向重发展转变, 由重优生向重全体转变, 由重讲解向重引导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整齐划一向差异性转变, 由信息单项交流向综合交流转变,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课堂上没有了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 没有了学生无精打采的静听, 取而代之的是导学引领下的独立自学, 积极主动的展示交流, 紧张高效的随堂训练。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究、实践的自主发展平台。

2.该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已由以往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每节课上针对老师出示的导学问题, 养成了看书自学、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兵教兵”重视反馈达标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在同伴鼓励、教师赞许、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氛围里,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优等生在指导后进生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 后进生在反馈达标中体验了学有所获的成功感。

3.该模式的应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使课堂细节精细化、环节最优化、时间高效化、任务明确化、收获多样化, 最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 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导学案起到了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 使教师的授课有章可循、师生的角色得到了转变、课堂的有效性、针对性大大增强, 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我们将在今后的实施中不断完善, 使之真正成为服务师生、面向课堂、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引领 篇2

关键词:自主;小组合作学习;自我评价

新课程来了,给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活,我们的学生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是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呢?关键是通过我们的引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自主”,追求“自主”。这里说的“引”不是“牵引”,“领”也不是“领导”,而是“带领”,意思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一个导航的作用,使学生逐步通过老师的协作与调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主动获取和探索知识,主动与他人协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一谈我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的几点见解。

一、有计划地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影响下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自由地交谈、自由地表达,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你来我往的交谈方式让学生在发表个人意见时无拘无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信心得到了加强。通过互相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分享知识,又为学生在全班交流做好了准备。不过,我们也发现在很多的课堂上,小组学习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走个过场,片面地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那么,如何将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呢?

要注意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并且,在提出问题后,要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先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在小组学习、探究的时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避免只是让反应快一些的孩子一个人说。其次,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还采取了以下方法:

1.小组长负责制。首先,我把全班53人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负责人,也就是所谓的组长,这个组长不是固定的,而是定期轮换,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负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小组进行学习和研究活动期间,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就一个问题逐个同学展开讨论,一个挨一个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在组内同学发言时,小组长则组织其他组员倾听,营造一种和谐的探究氛围,这样就使得小组内同学都有了自主参与、主动思考的机会,避免了一两个同学唱独角戏,其他人无所事事的现象。

2.小组协作制。为了更进一步地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还可以进行“小组协作制”的尝试,在组内学习过程中,人人身负其责,每个人都是负责人,在组内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监督纪律的、有组织发言的、有负责总结发言的、有负责在陈述发言时进行补充的……让人人都负起责任来,将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完善。

3.根据需要适当进行小组重组。为了碰撞出学生思想的火花,避免学生时常在一个小组学习感到枯燥,有时,我根据学生学习和讨论需要进行小组重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时,我就要打破常规小组,重新组合,让学生走下座位,找到和自己意见相一致的合作伙伴再共同探究。时常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为了更好地指导小组学习,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加入到学生交流中去,坐下来,与小组成员平等对话、在交流时,要把自己当成是小组成员的一份子,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发表自己的主张,指导学生的发言。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由教师的指导才能实现个体意义的主动发展。在教师的有计划开展的小组活动中,培植了学生的自主性,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自主意识,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心灵上的关怀,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

二、注重在小组合作中自主评价、自我调整

1.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总体评价。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哪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2.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生活的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想日渐成熟,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对事物、事理也越發看得透彻、明白。为了更加彰显学生的个性,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自主评价,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

这里,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思维的人,不要认为他只是个孩子,也不要把大人的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他们往往比大人眼光更独到,比我们想的要奇特,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面评价、自我评价。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的鼓励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从评价方式上,学生成了自己的主人,他们的评价也让我发现许多同学身上我没有发现的闪光点,学生之间也因此缩短了心灵上的距离。学生能从小组内别人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然后制订自身的学习计划、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自我评价学习质量,及时指导自己、调整自己、鼓励自己,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完善自我。

自主合作引领 篇3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 (必修1) 的《分子与细胞》一课, 主要是围绕细胞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能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信息的交流。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是细胞的重要功能之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 主要介绍ATP的分子组成、结构特点、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等,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 但是在后续学习中多次涉及, 是学习细胞代谢活动的基础。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节的学习目标, 笔者在课前精心制作了教具, 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三、前期准备

教具用硬纸板剪出不同图形并标注好名称后, 在其背面贴上磁条 (可贴在黑板上) :腺苷 (正方形) 、磷酸 (圆形) 、普通磷酸键 (加粗横线) 、高能磷酸键 (加粗波浪线) 、能量 (爆炸形) 、腺嘌呤 (长方形) 、核糖 (五边形) , 并把每个小组需要的材料装在一个“红包”内。

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块小黑板、一块黑板擦、白色和红色粉笔若干, (小黑板是学校定制的, 若没有可以用白板和水笔代替) , 以及去医院购买一盒“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并附带说明书。

课前在黑板右侧绘制好小组评价表, 如下。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制作的教具装在“红包”内, 顿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到红包大家都会很自然地想到“钞票”———流通的货币, 跟本节课的课题相呼应, 让学生能牢记ATP直接供能的作用。这样的做法在新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了悬念:选择“红包”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学习小组发一支“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 让学生感知物质的存在, 通过阅读说明书, 能大体了解该物质的作用:本品有改善新陈代谢的作用, 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类的代谢, 同时又是体内能量的直接来源, 当体内吸收、分泌、肌肉收缩以及进行生化合成反应等需要能量时, 三磷酸腺苷即分解成二磷酸腺苷及磷酸基, 同时释放出能量。这时, 学生们都恍然大悟:原来ATP是一种能源物质。师生共同回忆第二章学过的有关能源物质的内容, 教师由此提出问题:糖类、脂肪中的能量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吗?本课利用情境引发问题, 紧紧围绕探究的主线, 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2. 活动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认识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活动一的第一部分。

资料分析:取萤火虫的发光器, 干燥研磨成粉末, 取两等份装入A、B试管, 各加入少量水使之混合, 置于暗处, 可见试管内有淡黄色荧光出现, 约过15分钟荧光消失。再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从A、B试管的实验现象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及实施说明: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思考, 再小组内交流, 并采用抢答方式汇报结果, 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在评价表上给该小组打星或者计分) 。分析实验现象后,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样是能源物质, 为什么偏偏是ATP扮演了直接供能的角色呢?根据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要找到答案得先从ATP的结构入手, 这样就比较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

活动一的第二部分。

学习目标: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结构简式, 并能构建ATP的分子模型。

任务一:回答问题2个。

(1) ATP的中文名称: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组成元素:____________

(2) ATP结构简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 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T:_______P: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时, 释放能量在20.92k J/mol以上的磷酸化合物, 而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 J/mol, 因此, ATP是一种______化合物。

活动流程:学生大声阅读教材第88页第二段→自主完成问题→小组内讨论后展示在小黑板上→小组间“推磨式”互评 (用红色粉笔标注) →老师点评提升。

任务二:构建ATP的分子模型

根据教材第88页的“相关信息”, 小组成员相互合作, 利用所给材料构建ATP的分子模型, 并展示在小黑板上, 准备与全班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构建模型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构建的模型能直观地展示ATP的特征, 可有效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展示结束后, 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围绕模型提出一些问题,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 同时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二:理解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其意义

(1) 细胞内有许多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这些能量是由ATP水解提供的, 写出其反应式并尝试利用所给材料演示其过程。

(2) 氰化钾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 人中毒后在3~6分钟内就会死亡。那么活细胞内ATP是如何合成的?写出反应式。

(3) 分析: (1) 结合教材第89页的图归纳不同生物ATP合成能量的生理过程。

植物:________________

动物和人等:___________________

(2)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和ATP合成需要的能量是不是同一种能量?

(3) ATP水解过程中的酶和合成过程中的酶是不是同一种酶?为什么?

(4) 小结:ATP的合成与水解在物质上____________ (可逆、不可逆) , 能量_________ (可逆、不可逆) , 催化ATP合成和水解的酶________ (相同、不同) 。

(4) 资料分析:一个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24小时内有48kg的ATP发生转化, 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 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 而细胞内ATP、ADP的总量仅有2~10mg。人体细胞每天所需的能量要水解200~300mol ATP, 这意味着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2000~3000次。从这则资料中, 你能得出生物体内的ATP的什么特点?有人说, 把糖和脂肪比作大额支票, 那么我们能把ATP比喻成什么呢?

设计意图及实施策略:活动二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意义, 依据目标分解成学生可探究的问题和任务,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小组讨论。需要讨论的问题较多, 所以, 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质疑、整理和消化, 以及利用活动一建构的模型对ADP和ATP的相互转化进行动态演示。最后, 教师利用第五小题揭开“红包”之谜, 巧妙回归本节的主题: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五、教学反思

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篇4

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位植物学教授和他的助教正在研究新品种的植物。一目,助教问教授:“外出上实习课,遇到不认识的植物,要怎么办?”教授回答道:“我通常走在最前头,然后把不认识的植物通通踩死,以免学生发问。”虽然是笑话,但也反映了很多教师对待提问的态度。为了消除学生与教师对话可能会产生的思想顾虑,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每节课上,我都安排了“自由提问”的时间,学生不用举手可以自由提问,自由解答。于是,学生的问题精彩纷呈,如:

《自然之道》中有这样一句话:“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有学生提问:“向导知道这会给海龟带来伤害,为什么还把幼龟引向大海?”

《蚕姑娘》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有个女生问:“蚕卵里钻出来的都是蚕姑娘吗?”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还刚刚在预习阶段,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青蛙妈妈怎么那么狠心啊,生下小蝌蚪就不管它们了!”

当然,气氛好了学生胆子大了,也常常会遇到钻牛角尖的学生。在上《狼和小羊》一课时,我让孩子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三次借口后再吃呢?”不管学生提怎样的问题,我总是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我要保护好学生的这份问学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问”是前提,重要的是“善问”。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指导他们从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含义、段落的安排、中心思想的表达、写作方法的选用等方面提出问题。

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不得要领,或只言片语,或浅显幼稚。也可能学生的问题涉及面太广,显得“多而杂”,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慢慢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真正做到问得好、问得精、问得新。

下面以《金色的草地》教学为例,来看看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课上,教师利用并创设切合学生经验的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的条件,启发和诱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以《金色的草地》教学为例: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上学生通读全文后,教师提问:“关于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巡视时,我发现学生有的问,“一本正经”“绒毛”是什么意思?有的问,这片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有的问,蒲公英的花为什么会张开合上?有的问,蒲公英为什么会变颜色?还有的问,课文最后一句“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是什么意思?……

二、筛选问题

我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里展开交流,梳理、筛选、合并问题。这样筛选一遍以后,再在组与组之间展示所提的问题,进一步提炼问题。这样,问题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有价值,可谓“去粗取精”。

三、解决问题

在梳理问题时,对于有关“一本正经”“绒毛”等字词理解或一些“复现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采用查字典等方法及时解决。对“这片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是什么意思”等难度不大的提问,我让学生在课中小组讨论解决;对“蒲公英的花为什么会张开合上?蒲公英为什么会变颜色?”这类焦点问题,作为贯穿教学的主问题,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给足时间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珍视学生的批判,要充分保证问题解决的自主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延伸问题

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它的归宿是新问题的产生,让学生不断强化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不仅注意课前课中的学生问题,还要十分注意课尾。让学生继续质疑,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

《金色的草地》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课中同学们独立自主质疑解疑,学习气氛热烈。将近课尾,我布置孩子们查阅资料或到大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并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下节课汇报交流。

自主合作引领 篇5

创新在各行各业也都是一个非常值得企业经常提醒自己的一个话题, 尤其是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 更应该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步骤。只有创新, 而且只有进行了思想上的创新, 管理上的创新, 技术上的创新后才有可能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在广州, 由刘广明创办的安防企业——广州布雷特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非常典型的创新企业之一, 当然, 刘广明也是我国安防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研发人之一。他曾独立原创的多项安防技术和产品广受市场的认可和好评。如今, 在公司如火如荼发展, 个人快速成长的时期, 刘广明接受笔者专访, 讲述他的自主创新之路。

原创安防技术, 他是认真并且专业的

刘广明在安防技术创新领域可谓是行家, 在短短几年间, 他先后自主原创了多项安防技术产品, 包括目前在市场上广泛宣传推广并且投入大量生产使用的有多功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一种基于物联网云服务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此外, 他还拥有“一种移动通信机房用的安防系统”等多项个人专利技术。

据刘广明介绍, 其中一种多功能视频监控系统, 包括了信息处理模块、环境传感器模块、摄像机模块、字符叠加模块和监视器等设备, 利用各个模块的有序连接以及领先技术的引入, 对传统视频监控功能安防系统做了大大的改进以及技术的提升, 增加了实时采集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强、风速、风向等信息的功能, 而且能够将采集的信息转化成直观数据, 并在监控屏幕上显示出来, 避免增设环境监控系统, 减少了重复走线和额外的技术系统成本, 是我国目前一个设计合理、节约成本、灵活多样、用途广泛、实用稳定的新型安防系统。因此, 该系统一经推出市场, 客户纷至沓来, 广泛应用在监控仓库、户外输电线路、密闭环境等情况中, 反馈效果极佳。

而基于物联网云服务的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则是另一项引领我国安防事业朝更高方向发展的自主研发技术成果。刘广明将若干个网络摄像机、监控中继、监测网关、云端服务器、照明设备、报警设备、声音设备以及控制中继等设备进行有效连接、控制。和现有的技术相比较, 该设计不受网络的限制, 布线成本低, 安全系数高, 并且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几项自主创新成果均深受客户的肯定和好评, 并且已经得到我国安防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成为我国安防技术重点推荐产品。

带领精英团队, 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刘广明的这种自主创新的精神同样很好地应用在了他的团队带领中。在创新研发能力以及各种安防产品在市场中极受欢迎的情况下, 刘广明1997 年着手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 并在广州创办下公司——广州布雷特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 刘广明通过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团队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求团队熟悉掌握了解国内外安防前沿科技。因此, 公司研发团队在刘广明的带领下, 原创安防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快速发展壮大中, 开发了诸多专利技术, 依托于这些专利技术所研发的高科技安防产品也逐渐增多, 形成我国安防自主技术品牌, 为我国安防事业实现快速稳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正是由于刘广明自主创新的意识以及原创开发的能力, 使得他在今天赢得同行的赞许, 成为行业标杆, 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今天的布雷特安防科技有限公司除了设在广州的总部以外, 在深圳和北京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 营销服务网络更是广泛覆盖了国内20 多个省市, 为全国客户提供专业、及时的服务。不难看出, 始终秉承 “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经营理念的布雷特安防科技公司, 历经十多年的磨砺、拼搏, 现已发展成为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安防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安防工程一体化方案的优质提供商。

自主研发, 促进行业进步, 国力提升

随着广州布雷特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其优秀的创新企业文化不仅带来广阔的市场, 大量的客户, 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 更带来了我国安防行业的瞩目和敬仰。很多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对刘广明在安防科技的创新能力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国安防市场中的科技需要不断的提升, 更需要这种自主研发, 创立自己安防品牌的精神。在自主研发过程中, 不仅提升了我国安防科技的总体水平, 更能够大大促进市场进入良性竞争, 而刘广明的安防技术正是起到了这样的积极作用, 带动我国安防科技事业的步步提升。

依靠自主创新, 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树立更多优秀民族品牌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企业家共同的追求和发展目标。在这样巨大动力下的当然也包括刘广明和他的广州布雷特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他们始终坚持“保障优质产品、提供优良服务、完善质量体系、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方针, 本着专业的技术水平、完善的管理体系、真诚的客户服务理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不断吸取世界最先进技术和服务理念, 逐步成熟、发展壮大起来, 成为如今中国安防产品的著名品牌。

后记

以自主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篇6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 省长郭庚茂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徐光春书记指出, 要紧紧抓住增强创新意识这个先导, 紧紧抓住提高创新能力这个根本, 紧紧抓住重大科技专项这个关键, 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动力, 集中精力, 加大力度, 推动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顺利实施。郭庚茂省长指出, 这个规划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非如此, 我们就不能实现科学发展, 跨越式发展的态势甚至会发生逆转。

2006年全省科技大会召开以来,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河南自主创新体系初现雏形。据对我国内地各省区市科学发展能力进行总评估和总排序的统计, 河南省位居前十。我省自主创新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与建设创新型河南、支撑实现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008年, 我省全社会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67%, 远低于全国1.52%的平均水平;全省大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仅为23%;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缺乏, 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仍为空白。

《规划》提出, 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根据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需要, 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 探索建设研究型大学。《规划》提出, 到2012年, 全省将新建省级以上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100个, 企业技术中心400个;重点围绕省定20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服务设施;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863软件孵化器、中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 积极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到2020年, 我省要基本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 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要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引领自主探究演绎课堂精彩 篇7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敢于探索

如果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与探索的材料, 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课堂中,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 还应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 创设充满悬念、富于情趣、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来激活课堂, 诱发学生主动质疑,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自悟, 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二、创造条件, 让学生乐于探索

创造是人之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这里所说的创造更具体地说是“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做如下阐述:“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这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 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出来, 让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 在逆境学习中体验成功, 这样数学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 使学生既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又能经历知识分析和技能技术积累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方法,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探索精神及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 《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 课前可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类且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具及操作工具, 由学生自由选择, 然后分组活动, 让他们在一起利用学具剪、拼、移、想、说、评, 看谁的方法更多更巧。先后自行得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了一个梯形, 有了下底高2+上底高2= (上底+下底) 高2的推导。这样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 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 在探索与交流中感悟数学, 加深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创造出了独特的方法, 变知识为自己的“学识”、“经验”。总之, 这样的课, 使学生在探究中一次次品尝成功的愉悦, 在体验中一次次被激起探究的欲望, 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更为自觉地参与、经历、体验学习的全过程,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凸显主导, 让学生善于探索

教师的主导作用, 贵在引导、启迪, 能使学生自奋其力。鉴于此, 数学教学唯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在发现中体验成功, 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神奇与魅力, 使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协同发展, 才算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

例如, 教学《垂直与平行》时,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图形?鼓励学生猜一猜、或动手摆一摆, 仅短短的一分钟里, 学生竟摆或画出近10种长短不一, 方向多变, 形态各异的图形。一位学生在动手画线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不管咋画形状只有两种:平的与斜的;一优生得到启示后, 自信地补充道:平的总不相交, 而斜的延长后总能相交, 有时相交成特殊的90度角……接着我让学生补充、整理并将最具代表性的图形用课件一一展示出来, 然后放手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并说明各自的理由。结果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 依靠集体的智慧, 自己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 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如此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合在生活背景里, 并活化、还原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索性、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 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经验数学化, 学生学习个性化的新理念;在这种开放的情境设置中, 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始终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数学活动, 他们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交流中五彩纷呈, 不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彼此共享, 人人都能体验到“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的乐趣, 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潜能, 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及创新能力, 让数学课堂时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简言之, 只有让课改新理念“回归”课堂, 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 在愉悦中探究学习, 在探究中体验成功, 在体验中主动发展。这样, 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将演绎出未曾预约的精彩, 必将成为学生陶醉的乐园, 必将透射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摘要:课堂上应注重多方引领, 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 体验者, 用自己的策略感悟数学的神奇与价值, 能有效激活课堂,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在愉悦中探究学习, 在探究中体验成功, 在体验中主动发展。如此一来, 我们的数学课堂将演绎无尽的精彩, 透射无穷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

[3]郭熙汉:《教学评价与测量》,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沃建中:《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年。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日]山内光哉, 学习与教学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年。

[7]张谊清:《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硕士论文)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 篇8

主持人:请大家谈谈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孟长海 (河南中医学院辅导员) :我认为,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有以下三点。一是自主创业盲目性大。很多大学生因为缺少创业信息、缺乏社会经验, 在开始创业时比较盲目, 项目论证不充分就仓促上马的不少。二是自主创业缺乏有效指导。很多大学生创业缺乏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 也没有得到相应创业组织的指导, 对国家出台的创业政策理解不深, 不能有效利用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三是自主创业缺乏长期规划。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应做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 但目前很多大学生所选项目缺乏特色和长期规划, 市场竞争力不强。

高欢 (河南大学辅导员) :目前, 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眼高手低, 创业能力不足;二是资金缺乏、经验不足, 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三是单打独斗,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各方面的有效支持。

饶先发 (江西理工大学辅导员) :一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多限于传统行业, 缺乏创意;二是大学生在创业中常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这就影响了团队建设和合作;三是市场意识不足, 不能有效回避市场风险;四是想的多做的少, 遇到挫折就退缩。

主持人:大家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孟长海:一是发挥各级学生就业组织、共青团、企业联合会等的作用,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变学生自己创业为团队创业;二是引导大学生加强对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学习研究, 吃透政策, 做好项目规划, 以免盲目投入;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正确理解什么是创业, 创业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技能, 做到有备而战。

秦文光 (贵州师范大学辅导员) :说到大学生创业, 我认为可以采用电影《嘻游记》中提到的ITTA策略, 即好的IDEA (创意) 、TEAM (团队) 、TIMING (时机) 以及持之以恒的ACTION (行动) 。就大学生创业而言, 在IDEA方面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优势, 多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动脑筋, 要善于利用国家、地方出台的各类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善于调动各种资源, “借力发力”;在TEAM方面要组建好自己的创业团队, 使团队成员配合默契、专长互补, 共同体验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TIMING方面要善于捕捉商机, 善于把握和紧跟前沿市场, 甚至创造新市场, 同时也要学会回避风险;在ACTION方面要有抵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勇敢面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狂风暴雨”, 不抛弃、不放弃。

主持人:社会、高校、家庭在引领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应该形成合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那么, 怎样才能形成合力呢?

韦琨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 需要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首先, 高校要通过开设创业课堂、开展校企合作等形式尽快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营造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与平台, 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其次, 政府应进一步简化创业行政审批手续, 出台更加优惠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企业应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最后, 家庭要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 以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缺乏问题。

徐作锋 (徐州师范大学辅导员) :我认为, 引领大学生创业要形成合力, 关键在于目标统一。这就需要社会、高校和家庭在引领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统一目标, 集中资源, 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主持人:最后, 请大家给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一些建议。

陈铎 (温州大学辅导员) :大学生创业可能成功, 也可能失败, 但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大学生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可以丰富人生阅历, 因此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不要因害怕失败而放弃创业的梦想。此外, 在创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而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孔瑞婷 (河南大学辅导员) :在此, 向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几点建议:一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选准项目与投资数额, 切勿盲目创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 要整合自身资源, 做到资源优化。二是要有吃苦精神与心理耐挫力, 坚持到底。三是要做好一定时间内不能赢利的心理准备和项目评估、调整方案。

引领自主高端 红旗傲然飘扬 篇9

传承精神,诠释品牌内涵

在新中国重要历史片段与红旗荣耀时刻的光影交汇中,感动与自豪涌动于每个与会者心中。对于国人,红旗是一种信仰与凝聚力。对于中国一汽人,红旗不仅仅是产品,更是文化的积淀、精神的图腾,并集中体现在中国一汽“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创业实践上。

追随时代变化的足迹,红旗在传承精神的同时,发展出与时俱进的审美风格和外观特征,并通过日新月异的产品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驾乘感受。

红旗品牌的核心内涵是“大气、尊贵、经典、科技”。“大气”彰显国车风范:红旗以宏大胸怀海纳百川,凭借自身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结合中国元素与现代潮流,形成大气、威严、卓尔不群的品牌魅力;“尊贵”凸显国车地位:作为“中国第一车”,红旗传承的是其独有的第一品牌、第一品质,为驾乘者带来与众不同的价值感受和超越期待的尊崇体验;“经典”传承国车基因:红旗轿车在秉承其独有的车型特征和丰富内涵的同时,融合顺应时代的技术成果和现代审美需求,在传承与创新中打造出具有民族文化个性的现代汽车工业典范;“科技”引领国车发展:新一代红旗轿车一方面具备独立自主研发、生产和升级换代的完全掌控能力,另一方面在具有前瞻性的造车理念指导下,集成世界领先汽车技术,以卓越的科技品质,引领国产高端自主汽车的发展。

厚积薄发,红旗续写辉煌

肩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做好红旗品牌的责任与使命,中国一汽集中研发技术、质量保证、营销服务等多体系的优势资源,将“品质承载责任、技术创造优势、创新引领未来”的集团品牌内涵充分体现到红旗产品之中。

完整的发展规划为红旗提供了战略支撑。此次中国一汽为打造红旗精品投入了集团最优质的资源,项目团队达到1600人。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52亿元。开发了L、H两大系列红旗整车产品,形成了可覆盖C、D、E级高级轿车的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一汽将再投入105亿元,进一步提高红旗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系列。未来五年,红旗将再投放两款SUV、一款商务车和一款中型礼宾客车,不断满足用户对红旗高端车的需求。

关键的核心技术保证了红旗的领先优势。拥有核心技术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此次红旗品牌发布最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红旗品牌的“完全自主”主要体现在:从概念设计到工程设计全过程的自主开发,拥有全套数据文件和经验积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红旗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的V12、V8、V6和四缸增压系列发动机,以及全新开发的底盘系统、电子电气、网络平台、车身与内外饰等。并在工艺技术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靠的质量保证铸就了红旗精品。此次红旗轿车项目依托科学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员、全岗位、全过程、全体系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自产品开发环节开始,贯穿到试验验证、供应商管理、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以试验验证阶段为例,红旗轿车项目样本量达到以往项目的4倍,累计试验里程300万公里。经安全碰撞试验,红旗轿车已经达到2012年欧洲5星标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保障了红旗的精品质量,以过硬的产品品质体现出红旗的高端定位。

优质的营销服务完善了红旗的高端定位。为了让用户全方位体验红旗轿车带来的高品质汽车生活,中国一汽在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红旗精品的同时,还将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高端服务享受。在营销渠道方面,中国一汽推出创新模式,将红旗专属场馆、城市品鉴中心和4S店相结合,建立与高端品牌相匹配的专属经销网络。在营销服务方面,提高服务标准,推出包括4年10万公里品质保障、担保期内养护零成本等优越服务政策。

自主合作引领 篇10

关键词:数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倡导从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而课堂上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 (动手) , 也包括观念性活动 (动脑) , 是需要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和高度协调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 体脑结合, 手脑并用, 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巧用数学活动,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1 贴近生活, 感受数学,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就越易推动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他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就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比如, 现有教材每一章的开始, 都有一个配有插图的短文作引言, 引言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 这是训练学生把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的好材料。也可结合教材让学生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各种题目, 引导他们讨论、争议, 进而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例如, 数学必修2 (人教A版) 对几何问题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求很高, 所以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从身边寻找几何关系的能力。如讲到“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时, 设置如下场景:1) 请某同学直立, 大家观察, 他身体所在的直线与地面呈什么关系?2) 请两个同学直立, 他们身体所在直线都垂直于地面, 大家观察, 他们身体所在的直线相互平行吗?3) 请某同学直立, 天上有太阳, 大家观察, 此时, 人身体所在直线与人在地面的影子呈什么特殊位置关系?当太阳移动的时候, 影子也移动, 大家观察, 人身体所在的直线与移动后的影子又呈什么位置关系?等等。

这样, 学生既感新鲜有趣, 又能直观地感受到几何问题的存在,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置梯度, 创造情境, 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在教学中, 通过教师设计的释放难度的多级台阶, 利用已有知识技能分散突破难点, 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下面的案例笔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适当改造教材, 并在教学法上作了相应的处理,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本原题:设α是第二象限角, 已知cosα=-3/5, 求sin2α, cos2α, tan2α的值。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 掌握方法, 课堂上将此题改造为:

1) 设α∈[0, π/2], 已知cosα=3/5, 求sin2α, cos2α和tan2α的值。

2 ) 将条件改为 “ 设 α 是第三象限角, 已知cosα=-3/5”。

这样改造原本是想设立一个台阶, 使学生注意到由于角度范围的改变, 影响到三角函数值的变化。但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前面的铺垫, “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下面的三道改造题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设计完成的。

3) 将条件改为“设α是第四象限角, 已知cosα=3/5”。

4) 去掉“α是第二象限角”这个条件。解答过程中需分类讨论:α是第二象限角和α是第三象限角。

5) 条件改为“设α是第二象限角, 已知tanα=-4/3”, 引申为弦化切 (或切化弦) 的方法求解。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来了, 整节课都在积极探索与思考, 希望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而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3 实验操作, 体验学习,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恰当运用数学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从而发现问题, 提出猜想, 验证猜想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验与操作, 探索数学概念、经历数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

如在“椭圆的离心率”的教学中, 我是这样设计的。

1)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各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段绳子和两枚图钉,

如图1。根据椭圆的定义, 自己动手画一个椭圆, 然后小组合作, 相互比较椭圆的形状, 如图2。这一步是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复习巩固旧知识, 也是发现问题的关键一步。

2) 提出问题。老师把学生画的几个椭圆展示给同学们看, 并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画的椭圆中, 有的较圆, 有的较扁, 圆与扁的程度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经过讨论后, 猜想:椭圆的形状可能与长半轴长a和半焦距c有关。教师顺势提出:“既然与椭圆的长半轴长a和半焦距c有关, 那么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 改变a、c的值再画椭圆, 然后与原来的椭圆比较, 验证猜想的结论。”

3) 展示结果。先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动手实践中是如何发现椭圆的形状与a、c的关系, 然后由学生归纳小结:椭圆的圆与扁的程度与绳子的长和焦距有关, 即与a和c有关。当c不变时, a越大则椭圆越接近圆;当a不变时, c越接近0, 则椭圆越接近圆;c越接近a, 则椭圆越扁。教师引出椭圆的离心率公式:e=c/a, 其取值范围:0<e<1, 并引导学生讨论椭圆形状与离心率的关系:e→0, 椭圆越接近于圆, e→1, 椭圆越扁。

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题, 既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也减轻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4 善于反思, 学会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触类旁通,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达到“能学”的目的。

例:求函数f (x) =x2-2x+3在区间[1, 2]上的最值。

教师分析过程中强调其解题特点:对称轴定, 区间定, 应用数形结合求最值。由此,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条件与结论, 抓住题目的本质特征, 结合参数, 合理拓展引申, 学生自然心灵神会, 编出各种各样的题目:

1) 对称轴定, 区间动:原函数不变, 区间变为“[a, a+1]”。

2 ) 对称轴动, 区间定: 原区间不变, 函数变为“f (x) =x2+2ax (a>0) ”。

3) 引申为恒成立问题, 化归为求最值问题:已知函数f (x) =x2+ax+3-a, 若在区间[-2, 2]上f (x) >0恒成立, 求a的取值范围。

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

二次函数f (x) =ax2+bx+c (a≠0) 在区间[m, n]上的最值求法:

⑴若-b/2a∈[m, n], 则f (-b/2a) 为函数f (x) 的一个最值, 另一个最值为f (m) 或f (n) 。

⑵若-b/2a [m, n], 则f (x) 在区间[m, n]上为单调函数, f (m) 和f (n) 为函数的两个最值。

经过这样修改后的教学将分类讨论、化归思想逐步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更清晰这类题的解题方法, 达到解一题带一片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比如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等, 教师除了要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思维外, 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海南省城市下一篇:升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