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应用

2024-10-12

升级应用(精选11篇)

升级应用 篇1

全球智能乐活科技品牌Fitbit近日在应用程序上推出了一项特色功能——MobileRun,使这款免费应用程序的功能性更强大、使用更便利。MobileRun利用智能手机上的GPS功能准确且轻松地对跑步、行走和远足活动进行追踪、记录和比较。Fitbit应用程序在iTunes和Google Play商店连接健身设备的下载应用程序中排名居于领先地位。具有GPS功能的“MobileRun”可以追踪速度、分段、时间、距离以及路线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带有MobileRun功能的新版本Fitbit应用程序现已能从iTunes商店下载(安卓版本即将推出),且适用于Fitbit所有屡获奖项的活动和睡眠追踪产品:智能乐活手环Fitbit Flex,智能乐活夹扣Fitbit One和Fitbit Zip。同时,MobileRun也与iPhone 5s版本应用程序中的MobileTrack功能相兼容。

通过与GPS相结合,MobileRun向用户实时更新每次跑步、行走或远足的关键数据,包括精确路线、每公里的速度(分段)、所行距离和时间,从而让用户及时追踪训练或锻炼的情况并予以提升。

从硬件到应用 彩电竞争升级 篇2

康佳多媒体营销事业部市场部总经理黄心仲在会上表示,网络电视已经成为市场标配,而相较于持续高涨的消费需求,内容不足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电视市场发展的掣肘。在无边无界的网络世界,发动消费者、依靠消费者的全开放式平台是解决网络电视内容缺失的关键,更是解决彩电网络化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而据最近小道消息称,康佳将构建类似与App Store的网站,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应用体验。

从“卖硬件”到“卖应用”

去年以来,手机行业应用内容火拼的热度持续高涨。在苹果App Store获得极大成功之后,Google的Android Market、诺基亚的Ovi Store、RIM黑莓的App world、Palm的Software Store等应用商店先后问世,如果再加上国内的魅族、酷派,手机的内容应用之争已经超越了硬件功能之争。

手机内容战火方兴未艾,彩电企业也开始挤入到这一行列。近日,首次发布彩电业内全开放式应用平台的康佳宣称将筹建其内容网站,通过企业和消费者联合创新,为康佳网锐LED用户提供丰富的网络内容和应用体验。

自3月底康佳发布网锐全开放式平台以后,不断有消息传出有第三机构正在与之接触,欲助其构建类似如App Store的网站,将网锐全开放式平台的理念和应用落到实处。对此,黄心仲透露,康佳将通过三步走战略,逐步通过SDK软件开发工具,实现让全民参与康佳网锐LED的内容创造。第一步是与专业软件公司的合作,使其编写大量实用、新奇的应用程序,称之为专业阶段;第二步是与软件爱好者的合作,通过大奖和大赛的形式使这部分参与网锐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争取实现量的飞跃,称之为精英阶段;最后一步就是我们将开放整个网锐平台的源代码,让所有的消费者参与网锐平台的内容建设,实现质的飞跃,成为全民时代。

开放式平台探路新商业模式

对于康佳等企业相继进军内容领域,业内专家评论表示,这是彩电业上一次全新商业模式的探路,标志着彩电从产品竞争升级到内容应用竞争。

一直以来,主导彩电产业的发展的有两条主线:一是显示技术的升级的“硬件”路线,比如由传统显像管技术到平板显示技术,由CCFL背光源到LED背光源,由平面显示到3D立体显示;二是内容主导的“应用”路线,随着互联网接入电视,消费者收看的节目越来越丰富。

“对于正在兴起的应用体验来说,彩电在硬件上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有业内人士指出,硬件只能卖一次,内容和服务却可以无限延伸;硬件的开发周期长,应用和软件的开发周期短;硬件的自上而下的,是企业推动的,而应用体验是自下而上的,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可以说未来彩电业的竞争是基于内容、软件等的运营体系与商业模式间的竞争,产品硬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以终端为中心、整合软件设备、搭建内容平台。

甚至还有人大胆预测,基于开放式平台,未来彩电也可以像现在的手机一样预存“话费”送电视。只要拥有足够多的数据、足够丰富的内容以及应用程序,企业也可以采取和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合作,给消费者提供低价的、甚至免费的电视。

升级应用 篇3

莱钢1500mm带钢热连轧生产线机、电、液全部采用国产化设备, 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国内自主集成开发, 产品品种除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管线钢外, 还包括花纹板、汽车结构用钢等, 年产量达到200万t以上, 对莱钢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原有的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求, 需要对生产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莱钢1500mm带钢热连轧生产线系统升级主要包括轧线自动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和精轧机组机架间冷却系统改造两部分, 主要完成自动化系统硬件更新购置, 网络结构优化更新, 软件系统升级改造, 机架间冷却系统设备配置改造及控制系统软、硬件改造等工作。

1 应用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过程控制系统采用最新的中间件平台, 对所有应用软件进行更新, 新的应用软件采用Visual Studio2008平台开发, 改造后的过程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功能模块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2 软件功能控制

2.1 轧件跟踪功能

L2通过周期接收L1发来的检测器状态信号、测量仪表数据, 并经过对信号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判断处理后, 来更新轧件在轧线上的位置和状态, 并根据要求启动各模块功能。

2.2 规程优化计算功能

L2系统可在合适的时刻, 根据实际工况条件,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计算, 得到各种生产设备的优化设定参数。根据生产工艺特点, 轧件从出炉到卷取完成这段时间内要进行多次规程设定计算, 轧制规程再计算、后计算、模型自适应过程会对处理后的实测值进行可靠性判断。当数据不可靠时, 系统会进行特殊处理, 以避免随机、偶发的扰动对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模型精度造成不利影响。

2.3 规程预计算功能

轧件进入设备之前, 根据当前设备状态和轧件参数对后续设备进行预设定。在设定计算过程中, 程序根据PDI中的产品质量要求和轧制策略中的工艺条件对轧制规程的负荷分配、轧制速度、轧件冷却、空过机架指定进行优化计算, 并对设备和工艺的极限参数进行校核, 得到符合当前轧制工况的相对最优的一组设定数据。

2.4 规程后计算功能

轧机设定后计算就是根据每轧制道次 (或每机架) 的实测数据用与预计算类似的方法重新计算这些过程值, 然后供模型自适应功能用来修正模型。

2.5 模型自适应计算功能

模型自适应分为道次之间自适应和轧件之间自适应两种情况。

道次之间的模型自适应更新模型自适应系数, 后续道次的轧机设定再计算将能采用最新的模型系数, 以提高模型预报精度。

轧件之间的模型自适应在粗轧阶段或精轧阶段轧制完成后启动, 以提高后续轧件的预设定精度。自适应功能所要修正的模型有:轧制力模型和轧制力矩模型、宽展模型、温度模型、轧机弹跳模型。

2.6 规程再计算 (粗轧道次间修正与精轧穿带自适应) 功能

规程再计算的目的是采用自适应后的模型系数, 并考虑当前轧制的偏差, 对后续轧制规程进行修正计算, 以提高轧制规程的精度。

粗轧道次轧制规程再计算是根据每道次轧制收集到的测量值数据, 经过修正作为后续轧制道次的设定参数, 以纠正前一轧制道次产生的控制偏差。精轧入口轧制规程再计算是根据F1、F2咬钢后收集到相关的测量值数据, 经过修正作为后续机架的设定参数, 纠正精轧轧制力预报误差产生的控制偏差, 以提高带钢头部控制精度。

2.7 终轧温度控制功能

终轧温度控制包括头部终轧温度控制和全长终轧温度控制两部分。

2.7.1 头部终轧温度控制

采用精轧温度模型, 对穿带速度和机架间冷却水的喷射模式、喷射流量进行优化预设定, 使带钢头部到达精轧出口温度计 (FDT) 时正好为目标终轧温度。调节穿带速度时考虑轧制条件的约束, 并对前后相同规格的穿带速度波动进行优化。

2.7.2 全长终轧温度控制

在精轧预设定计算时, 系统根据预测的精轧入口处带钢全长温度变化, 计算出合适的温度加速度, 通过加速度控制带材全长温度的波动趋势。

在轧制过程中, 系统对轧件进行分段采样和跟踪, 通过终轧温度前馈和反馈控制两种方式来完成。温度前馈控制是由L2系统的终轧温度动态控制模块 (FTAC) 来完成, 温度反馈控制由L1系统实现。终轧温度控制如图2所示。

2.8 卷取温度控制功能

卷取温度是影响带钢成品质量性能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卷取温度控制采用基于有限差分算法的温度预报模型, 并考虑换热边界条件、厚度方向热传导、带钢热物性参数与带钢的温降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卷取温度控制需要由L2和L1共同配合完成, 系统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L2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层冷温度模型和入口带钢参数计算出合适的阀门开启数目及位置, 并不断根据实测卷取温度对模型进行自适应, 以提高控制精度, 功能模块包括有限差分温度模型、预设定、带钢段跟踪、测量值处理、动态设定 (前馈控制) 、模型自适应 (闭环控制) 等。L1级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过程自动化的设定值开启和关闭指定阀门, 实时收集并向过程自动化级发送带钢速度、厚度、温度、集管开启状态等测量值, 功能模块有带钢头尾跟踪、阀门开闭延时处理、测量值收集等。

2.8.1 动态设定 (前馈控制)

段跟踪模块对进入层冷区域的带钢进行分段控制, 并实时跟踪每段带钢在冷却区中的位置及其经过冷却区的情况, 包括其经过各集管时的运行速度和冷却水量。每个带钢段经过层流冷却区域时, 动态设定模块根据段跟踪模块和测量值处理模块所收集的实测数据, 并通过带钢的速度运行图预测该带钢段经过层冷各集管的速度, 启动冷却水量的前馈修正, 以补偿带钢段的终轧温度、厚度、速度的波动, 使每段带钢都达到设定要求的目标温度和冷却速率。

2.8.2 段之间模型自适应 (闭环控制)

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 需要在测得实际的卷取温度后, 根据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偏差对模型中换热系数进行修正。每个带钢分段经过冷却区出口高温计时都会启动一次带钢内的段间自适应。

2.8.3 带钢之间模型自适应

带钢之间的模型自适应是在带钢尾部最后一段离开冷却区出口高温计时被跟踪模块启动, 以各带钢段自适应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本块带钢的实测自适应值, 按照指数平滑法计算下一块钢预设定时所使用的模型自适应系数。

3 结语

改造后, 该生产线可实现全自动生产, 2.0mm及以下薄规格产品生产更加稳定, 控制精度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近3年整体控制性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生产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市场更加广泛。

摘要:介绍1500mm带钢应用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利用软件的各种控制功能提高对钢坯轧制的精度控制, 实践证明升级后的系统软件运行稳定, 产品质量能很好地满足用户要求。

关键词:应用软件,系统升级,功能

参考文献

[1]孙一康.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升级应用 篇4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主 部 时

题:企业宽带升级至光纤 门:MIS MIS 间:2010 年 10 月 25 日

一、背景

1、公司现在宽带为 2M adsl,上行带宽为 512Kbps、下行带宽为 2048Kbps;最大下载 速度理论上为 2048Kbps/8=256KB/s,上传速度最大为:512/8=64KB/s 计算公式:1M=1024Bps=1024bps/8bit=128KB

2、公司现同时有 100 台左右电脑,按照企业现在发展速度,近一两年将达到 120 台左 右。即 120 台电脑共享 2M 带宽,平均每台 256K/120=2.5K

3、现有的 ADSL 宽带接入方式,没有提供固定 IP 地址。现状分析:

二、现状分析:

1、浏览网站、检索资料延迟大,高峰期异常缓慢; 256K 的下载流量,100 台电脑共享,上网高峰期间,带宽不够,平均每台 3KB,网络延迟 很大。具体表现在浏览网页、搜索资料时,打开网页速度缓慢。

2、员工收发邮件速度慢,容易出错; 因带宽不够,外网出口经常拥塞。员工收发邮件时,经常邮箱连接不成功,需多次重复方 可,影响办公效率。附件过大时,发送邮件和下载邮件速度很慢。特别是发送邮件更慢。因为,现有 ADSL 接 入为不对称接入方式,即 2M 下行带宽,512Kb 上行带宽。发送邮件是利用上行带宽。光纤接入为对称接入,6M 宽带,即上行和下行都是 6M。

3、出差员工 VPN、FTP 访问企业内网; 员工出差通过 VPN 接入企业内网,实现远程办公,跟在企业办公室办公无差别,可按需获 取企业服务器上的资料,但现有 2M ADSL 方式,带宽不够,无固定 IP 地址,无法实现。

3、ERP 远程接入需要足够的带宽和固定 IP; 公司有计划上线 ERP,出差员工及分销商可远程接入企业 ERP,提供办公效率,做到信息 及时共享,但现有 2M ASDL,带宽不够,无固定 IP 地址,无法实现。

4、带宽切割、合理利用; 现有 2M ADSL 带宽小,切割分配后,实际作用不明显。但升级至光纤后,在稳定的,足够 大的带宽下,可以有效的切割分配带宽,可保证企业重要应用服务及重要人员足够的带宽,使之随时可有畅通的网络通信。综上所述,现有宽带接入方式,因带宽小,无固定 IP 地址,影响到了企业现有的办公效 率及以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升级现有的宽带至光纤。

三、宽带升级方案 PON+电信专网接入 中国电信)

(一): EPON+电信专网接入(中国电信)1 带宽 4M/4M 6M/6M 资费(月 付)3388 元 /月 4388 元 /月

资费(年 付)23880 元/ 年 33880 元/ 月

一次性 安装费 1300 元 1300 元 VPN 数 据透传 有 有

固 定 IP 地址 1个 1个

备注 5 个固定 IP 25880 元/年 5 个固定 IP,35880 元/年

电信专网接入(中国电信)

(二)电信专网接入(中国电信)带宽 资费(1 个 IP 地址)4500/月 5100/月 5600/月 资费(5 个 IP 地址)5100/月 5700/月 6200/月 一次性安装 费 3000 元 3000 元 3000 元 VPN 数据透 传 有 有 有 备注 4M/4M 5M/5M 6M/6M

(三)施工周期及费用 光纤入户:从企业申请、电信勘察、电信施工光纤入户,1 个月左右。光纤开通:光纤入户后,签订合同到开通光纤宽带,周期为一个星期 施工费用:电信 EPON 接入方式,一次性安装费用 1300 元。电信专网接入,一次性安 装费用 3000 元。

(四)分析

1、EPON 接入方式: a、EPON 是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理解为无源光网络点到多点。电信汇聚层(epon 设备)-接入层(无源光分离器)--企业;接入为单芯光 纤 b、近年热门接入网新技术、品质较好,稳定、资费有优势。缺点:开展多业务、多 应用时有 QOS 问题。

2、电信专网接入方式: a、有源光网络点到多点,电信汇聚层-电信接入层 企业。即接入层独享光纤。接入需要四芯光纤。b、传统光纤接入方式,品质最好,更稳定、但资费相对较高。2 1本文由laowu2tin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主 部 时

题:企业宽带升级至光纤 门:MIS MIS 间:2010 年 10 月 25 日

一、背景

1、公司现在宽带为 2M adsl,上行带宽为 512Kbps、下行带宽为 2048Kbps;最大下载 速度理论上为 2048Kbps/8=256KB/s,上传速度最大为:512/8=64KB/s 计算公式:1M=1024Bps=1024bps/8bit=128KB

2、公司现同时有 100 台左右电脑,按照企业现在发展速度,近一两年将达到 120 台左 右。即 120 台电脑共享 2M 带宽,平均每台 256K/120=2.5K

3、现有的 ADSL 宽带接入方式,没有提供固定 IP 地址。现状分析:

二、现状分析:

1、浏览网站、检索资料延迟大,高峰期异常缓慢; 256K 的下载流量,100 台电脑共享,上网高峰期间,带宽不够,平均每台 3KB,网络延迟 很大。具体表现在浏览网页、搜索资料时,打开网页速度缓慢。

2、员工收发邮件速度慢,容易出错; 因带宽不够,外网出口经常拥塞。员工收发邮件时,经常邮箱连接不成功,需多次重复方 可,影响办公效率。附件过大时,发送邮件和下载邮件速度很慢。特别是发送邮件更慢。因为,现有 ADSL 接 入为不对称接入方式,即 2M 下行带宽,512Kb 上行带宽。发送邮件是利用上行带宽。光纤接入为对称接入,6M 宽带,即上行和下行都是 6M。

3、出差员工 VPN、FTP 访问企业内网; 员工出差通过 VPN 接入企业内网,实现远程办公,跟在企业办公室办公无差别,可按需获 取企业服务器上的资料,但现有 2M ADSL 方式,带宽不够,无固定 IP 地址,无法实现。

3、ERP 远程接入需要足够的带宽和固定 IP; 公司有计划上线 ERP,出差员工及分销商可远程接入企业 ERP,提供办公效率,做到信息 及时共享,但现有 2M ASDL,带宽不够,无固定 IP 地址,无法实现。

4、带宽切割、合理利用; 现有 2M ADSL 带宽小,切割分配后,实际作用不明显。但升级至光纤后,在稳定的,足够 大的带宽下,可以有效的切割分配带宽,可保证企业重要应用服务及重要人员足够的带宽,使之随时可有畅通的网络通信。综上所述,现有宽带接入方式,因带宽小,无固定 IP 地址,影响到了企业现有的办公效 率及以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升级现有的宽带至光纤。

三、宽带升级方案 PON+电信专网接入 中国电信)

(一): EPON+电信专网接入(中国电信)1 带宽 4M/4M 6M/6M 资费(月 付)3388 元 /月 4388 元 /月

资费(年 付)23880 元/ 年 33880 元/ 月

一次性 安装费 1300 元 1300 元 VPN 数 据透传 有 有

固 定 IP 地址 1个 1个

备注 5 个固定 IP 25880 元/年 5 个固定 IP,35880 元/年

电信专网接入(中国电信)

(二)电信专网接入(中国电信)带宽 资费(1 个 IP 地址)4500/月 5100/月 5600/月 资费(5 个 IP 地址)5100/月 5700/月 6200/月 一次性安装 费 3000 元 3000 元 3000 元 VPN 数据透 传 有 有 有 备注 4M/4M 5M/5M 6M/6M

(三)施工周期及费用 光纤入户:从企业申请、电信勘察、电信施工光纤入户,1 个月左右。光纤开通:光纤入户后,签订合同到开通光纤宽带,周期为一个星期 施工费用:电信 EPON 接入方式,一次性安装费用 1300 元。电信专网接入,一次性安 装费用 3000 元。

(四)分析

1、EPON 接入方式: a、EPON 是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理解为无源光网络点到多点。电信汇聚层(epon 设备)-接入层(无源光分离器)--企业;接入为单芯光 纤 b、近年热门接入网新技术、品质较好,稳定、资费有优势。缺点:开展多业务、多 应用时有 QOS 问题。

移动互联下的应用转型升级 篇5

3G时代催生社交应用新形态

2G网络时代,由于移动网络速度较慢,移动终端设备相对功能很少,配置较低,人们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做的事情并不多。进入3G网络时代,移动互联网声音和数据的传输速度相较2G网络提升明显。这不仅催生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升级,从非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从平板电脑到可穿戴设备的推出,与之相匹配的,移动应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终端并且数量也呈爆发式增长,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国际最新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市场的活跃账户数量达到4.6亿。移动分析机构Flurry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消费者花在应用程序上的时间增加了一倍,达到每天两个小时左右。此外,用户都是同时关注多个应用——大约为8个。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不断推动移动应用大规模量化的同时,也对移动应用领域纵向影响颇深。今年8月,一份来自App Annie(应用排名、应用市场分析和应用市场智能监测领域的市场分析机构)的关于原生应用调查报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报告显示,2013年7月份,在Google Play下载量排行榜单上,排名前十的应用中社交类型占了6款之多。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使用基于手机通讯录的语音、短信社交方式。2011年,中国移动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截止到2013年初,早期兴起的传统通讯录类应用QQ通讯录、百度、友录也相继停止了版本的更新,慢慢退出了人们视线。

有了强网速的支持,即时语音类社交应用一时间大受欢迎,国内同类型社交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且在2013年呈爆发式增长。微信自2011年推出之后,截止到2013年,其用户数量已达3亿。数据显示,2013年5月,微信的用户月度浏览时长达到4.4亿小时,相较于2012年8月的1.3亿小时增长了2.5倍,远超国内其他同类应用。此外陌陌、来往、LINE连我等社交应用的用户数量及浏览时长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而面对移动社交的转型浪潮的来袭,前身为翼聊的易信更是毅然加入转型的大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用户数量第一的移动社交应用,微信在2013年推出了5.0版本。在原有文字、图片、延时视频和即时视频通话基础上,推出微信支付功能,此举不仅仅是其产品的一次纵向升级,更对移动支付领域、甚至移动O2O闭环的形成意义重大。

互联网公司争抢移动入口

2013年,注定是互联网圈内动荡的一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公司开始按捺不住,纷纷想要守住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第一入口。而“收购”则成为了进驻移动互联网的最快捷径。

2013年2月,百度以超过3000万美元收购了移动安全公司trustGo的 100%股权,意在移动安全领域落脚布局。8月14日,百度宣布以18.5亿美元完成收购91无线,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案,进一步加强其在移动应用分发方面的入口作用。11月28日,百度公司对外宣布百度移动云产品“手机百度客户端”用户数突破4亿,并且其旗下已有13款移动产品用户数过亿。

与此同时,在移动端入口的布局上,阿里也步步紧跟。2013年5月11日,阿里宣布以2.94亿美元入股高德成为高德地图的第一大股东。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阿里结合高德地图加上淘宝本地生活以及早前已经投资的美团从而形成O2O的生态系统将成为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竞争的重要手段。

10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召集全公司所有管理者开会,要求全集团落实“ALL-IN无线”战略,任何产品和应用优先考虑无线应用。10月21日,全新的“来往”诞生,打响其移动互联的另一枪。

放眼看去,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不再是某一应用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以一种产品生态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形式存在。在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各大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促进,这种应用平台也将更为广阔和深入。

4G时代推动移动应用新蜕变

临近2013年底,4G牌照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姗姗到来。据悉,与3G相比,4G网速将是其50倍以上,而在网速和带宽的巨大提升下,移动应用也势必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移动社交应用为例,3G时代为即时语音、图片分享类社交应用的兴起提供了沃土,那么4G时代则将为视频社交、手机游戏带来无限可能。

2013年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主要注重富媒体打造,其视频新闻上线后用户主动分享、点击频率明显增量。同为移动视频领域的优酷,其移动端2013年前三季度日播放量从年初的1亿次增长到2.5亿次,增长达150%。爱奇艺移动端的流量也在2013年9月超越PC端,占到全网总流量50%以上。未来几年之内,视频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上最大的数据流量。

据悉,4G网络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而仅在3G时代就有着不俗表现的移动端视频,可想而知,若4G时代到来,其高网速宽带宽的网络环境将为移动视频市场带来多么可观的增长。

同样,4G时代也将对移动社交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2013年9月,腾讯推出其移动社交产品“微视”,主打8秒钟短视频分享。就在“微视”正式上线不到两天就登上了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但由于带宽所带来的限制,上传、观看视频并不十分方便,也导致该应用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而在4G时代,从文字、图片社交到视频社交,社交应用将升级为一个全新的形态。

另外,在手机游戏领域,中国随着4G牌照的颁发,当网络条件得到逐渐改善,其移动游戏产业也将迎来发展小高潮。据了解,4G在韩国普及后,韩国手机游戏市场正表现出由休闲类向3D等中度游戏转型。移动游戏逐渐由低画质简单游戏向逐高画质、大制作游戏过渡,单人游戏将逐渐让位于多人在线游戏。

升级应用 篇6

1 系统升级原因

随着我厂数字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及网络结构的不断完善和调整, SCADA系统在软件、硬件方面均已不能满足现有生产的需要, 必须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1.1 软件方面

(1) Scada系统服务器现有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SERVER, 但目前硬件供应商已经停止生产和提供Windows 2000SERVER下的服务器, 服务器发生故障后无法得到经过HONEYWELL认证的备件, 这也是本次系统升级的主要原因。

(2) PKS R210软件配置较低, SCADA系统运行稳定性下降, 系统运行和维护中存在一定的隐患。

(3) AB与BB冗余服务器之间通过DSA共享数据, 由于经常出现DSA通信中断事件导致系统数据显示不完整。

(4) 在定义全厂单量井号时采用调用Acronyms的方式, 而用户自定义的Acronyms的上限是1000, 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

1.2 硬件方面

SCADA系统硬件主要包括4台服务器, 其中AB站和BB站服务器各两台, AB站主从服务器之间互为冗余, B B站主从服务器之间互为冗余。现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已停产, 服务器发生故障后无法得到经过HONEYWELL认证的备件, 另外服务器硬件长时间运行没有升级, 性能和配套设备出现大量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服务器长期运行导致硬件老化, 性能变差, 运行速度变慢, 处理能力下降。

(2) 服务器运行速度变慢, 重新启动后经常找不到网卡驱动, 导致DSA及集气站下位机通信中断, 严重影响全厂数据的实时传输。

(3) 服务器风扇长期运行, 性能陈旧, 散热功能下降, 影响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其中一台服务器的风扇已坏。

2010年AB及BB服务器由于硬件故障各停运1台, 导致AB及BB服务器均为单机运行状态, 存在严重的隐患。

2 SCADA系统升级内容

2.1 软件升级

系统软件升级主要考虑升级后的软件满足目前生产监控需求, 并且新的版本能够解决上述目前软件存在的弊端。

(1) 操作系统从当前的Windows 2000Server升级到Windows Server 2008, 从根本上解决服务器发生故障后无法得到经过Honeywell认证的备件的问题。

(2) Honeywell监控软件选原来的一套的PKS R210版本 (系统号35804) 升级到PKS R400, 升级后的软件SCADA点数由30000点升级为50000点、客户端由原来20个增加到35个、新增AB、MODBUS通信接口、SCAN TASK及微软EXCEL数据交换选项, 能够解决目前因为软件版本低导致的操作不便以及系统稳定性低的问题。

2.2 硬件升级

硬件系统升级中, 将原来的4台DSA冗余服务器升级为2台冗余服务器, 这两台服务器负责监控全厂生产数据。升级后的硬件配置如下 (DELL R710) :机架式结构, 双CPU 2.8 GHz以上至强处理器, 内存24GB、3块SCSI硬盘146GB, 3块硬盘做RAID5设置, 可读写光驱, 支持1280×1024精度, 双电源及鼠标、键盘等其它标准配置。

升级后的系统服务器处理能力更加强大, 运行速度更快, 能够解决很多由于系统硬件老化产生的问题;并且新的服务器所需要的密码狗接口是常见的USB接口。

2.3 优化通道

Honeywell PKS版本的软件自带通道数及控制器数均为99个, 其中通道数不能扩展, 控制数量可以通过命令扩展至999个。升级前, 四台服务器由AB和BB服务器分别冗余构成, 对于46个AB站52个BB站来说, 每套软件的99个通道数是完全够用。所以升级前服务器的组态信息里每个站对应一个通道一个控制器。升级后, 服务器的数量减少为两台, 软件变为一套, 按照每座站对应一个通道数和一个控制器, 数量均已超过99。首先把控制器通过指令扩展到999规模。由于通道数量无法与控制器一一对应, 本次升级采用的相同的通信方式对应不同的控制器, 同时考虑由于控制器的故障会影响其通道的故障率, 从而导致其他控制器通信中断, 设计时以通道节点或干线为通道。

2.4 优化气量计算方法

升级前, 全厂各类气量计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各作业区总气量是通过编写V B程序来求得, 各净化厂集气总量、外输总量、全厂总集气、总产气及各路外供气量是通过点的组态来完成。实际运行维护过程中, VB程序相对运行稳定, 偶尔出现停止运行, 其它通过组态来进行运算的气量点, 一般都是由好几个相关点组合的。随着外供气干线和用户的增多, 气量公式也日益增加。在组态点里做公式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状并且不利于后期维护, 所以这次升级我们将气量公式用编辑脚本的方式来做。

本次升级, 重新优化了气量计算方法, 所有气量计算都是通过在组态信息中编写脚本的方式来实现。

2.5 新增流程图自动分发功能

升级前, 调度室、各作业区视频岗等所有station客户端的流程图更新工作都是通过从服务器拷贝出更新文件, 再分发给各相关用户, 将更新文件存放在指定路径位置, 打开重新保存, 才能完成一个文件的完整更新或添加工作。随着数字化建设及产建项目的不断扩大, 服务器流程图更新工作越来越多, 原来的手动拷贝再分发保存的方式给维护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工作量, 并且从服务器拷贝文件对服务器自身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加之有时候维护人员疏忽会造成有些单位的漏发, 造成流程图更新程度参差不齐, 部分用户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流程图数据。

升级后, 在服务中新增了文件自动分发功能, 通过在服务器上添加客户端电脑的ip地址以及存储路径就可以实现文件分发。而客户端电脑只要在相应的文件上设置共享, 同时关闭防火墙, 就可以接受到服务器分发的文件。每个文件夹只能同步16台客户端计算机, 暂时服务器使用两个文件夹供客户端同步流程图文件。升级后只要在服务器上更新过的文件, 所有的客户端电脑都会第一时间更新。

2.6 改进单量井号定义方式

升级前, 服务器单量井号统一在c o n f i g u r e A c r o n y m s U s e r里添加, 由于configure Acronyms User的上限是1000, 现有的configure Acronyms User数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所以, 本次升级对单量井号的定义进行了优化。升级后, 利用在流程图里做脚本的方式来添加单量井号, 既解决了configure Acronyms User数量不够的问题, 又方便了维护人员操作。

2.7 优化净化厂数据传输方式

全厂三个净化厂自控系统主要采用D E LTAV系统系列, 其中第一净化厂的3套2 0 0万净化装置及配套设施采用HONEYWELL的TPS系统。DELTAV系统数据通过AB (Allen-Bradley) 的RLogix 500来传输数据, TPS系统通过OPC来传输数据。净化厂的重要生产数据都经过以太网进入厂SCADA数据服务器, 再通过以太网与厂信息管理网通讯, 使厂各终端管理层用户对全厂重要的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达到有效管理和决策指挥。以下是净化厂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图

净化厂原有的数据传输方式如下图1, 在RS Logix500中采用整数型的方式来传输, 这种格式必须通过添加量程转化程序来实现。

从净化厂传过来所有数据在Data Files的N7和N9中, 但是这种整型类数据无法直接读取, 需要转化, 因此所有传输过来的F型数据 (Input) 分别在LAD2至LAD9中通过程序转换为N类型输出 (Output) 。在日常维护中, 如果某一个数据传输异常。查询该点时, 既要知道它的N地址, 也要知道它的F地址, 而且它们分散在LAD2至LAD9中, 需要逐一打开查询, 相当费时。优化之后, 所有数据无需转化, 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F类型。优化之后的传输方式如下图2:

采用浮点型传输数据的优点是:传输方式大大简化, 不需要为了转换量程而单独做程序, 净化厂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以太网传过来。在AB RS Logix500中读数据, 找数据方便快捷, 可以看到时时变化的数据, 根据F地址找到对应的数据。在P K S中, 也采用浮点型组态, 和RS Logix500中的数据一一对应, 不需要再次转换, 对部分流量也不需要任何公式计算。

3 升级效果评价

(1) 系统软硬件性能得到提高和完善, 运行稳定。

(2) 净化厂数据传输更加稳定, 净化厂程序优化后, 由于采用直接读取数据的方式, AB SLC500运行负荷大大降低, 没有出现过程序报错和停止运行的情况, 数据传输稳定。同时由于优化后结构发生变化, 传输过程简单明了, 故障原因查找方便, 使得维护效率大大提高。

(3) 客户端用户数据读取更加及时准确。

(4) 系统日常维护效率提高。

4 结束语

经过系统升级优化, 采气一厂SCADA服务器系统运行平稳, 数据传输准确率高, 能够很好地满足全厂生产运行的需要。并且通过使用过程中对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使得SCADA系统在对全厂生产数据监控、日常生产调度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全厂数字化建设以及站控系统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主要对采气一厂SCADA服务器系统升级原因进行了分析, 对系统软、硬件升级内容、通道优化、气量计算方法优化、流程图自动分发功能增加、单量井号定义方式改进等升级措施进行了总结, 最后对升级后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SCADA系统升级优化为全厂数字化建设以及站控系统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scada系统,升级,服务器

参考文献

[1]王天然.信息与控制, 2011, 40 (2) :60-65

[2]姜立贺.SCADA系统在翼东油田高尚堡作业区的应用[J].石油工程与建设, 2011, 26 (10) :13-14

[3]李丽君.SCADA系统在苏丹油田上的应用[J].石油工程与建设, 2011, 4 (8) :6-8

[4]徐明.SCADA系统在天然气管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石油工程与建设, 2011, 34 (5) :5-7

[5]段冲.SCADA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 石油工程与建设, 2012, 4 (3) :2-4

数字电视TS流监测系统升级应用 篇7

TS流监测系统在实际播出工作中, 主要执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从码流测面, 通过对TS流中的关键数据进行监测。从而通过关键数据中的错误, 发现码流存在的问题。然后第一时间报警, 提醒工作人员对播出系统中的可能故障点进行监测。另一方便是TS流监测系统通过对监测码流的解码, 将节目画面传输到监看设备上。同时对画面中存在的静帧、黑场和彩条等节目画面上的问题进行报警, 提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操作, 以保证电视节目的高质量播出。同时通过TS流监看, 还可以帮助播出工作人员在出现问题时更准确地判断故障设备和故障点。

2 TS流监看系统的升级

由于实际工作中相关业务的需要, 和具体安全播出等级的要求, 对升级以后的系统提出以下要求。

2.1 系统需求

系统设计必须稳定可靠, 支持7×24小时的稳定运行。

支持IP输入, IP流中包括4路MPTS OVER IP的UDP协议透明组播流, 需要监看的合计多路SPTS节目。

解码格式:支持MPEG-2标清格式, 保证提供的监看系统能平滑升级为支持MPEG-2高清及H.264标清、高清格式。

具备多种视频输出接口, 包括VGA、DVI及HDMI。可对显示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及自适应, 自动选择最佳分辨率输出。

节目内容实时监测报警, 对于黑场、静帧、彩条、声音过高过低、单色画面、节目流终断等必须有及时准确的连续声光报警。声光报警需保持到对应故障解除为止。

支持故障触发录像功能, 并能对录像的格式、存储格式、存储位置等进行灵活的设定。

配备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统一配置管理所有的监测设备, 配置监测参数和监测门限等。

码流层面检测, 基于TR 101 290标准, 做出基本的监测。

2.2 系统架构

数字电视TS流通过IP打包机将各种监测信源打包成IP包, 再进行网络组播, 并且利用IP网络进行监控数据传输, 通过交换机进行网络组播。

经过IP打包处理的MPTS OVER IP组播流输入核心交换机, 监测主机接收IP组播流进行实时监测;多画面监测仪从核心交换机中获取组播流, 对IP码流中包含的节目进行实时解码及音视频层监测;多画面设备将解码后的单节目进行画面分割组合后输出到等离子屏上显示。监测数据通过网络汇总至中央网络控制平台, 中央网络控制平台完成对监测系统集中控制、管理等功能。

系统中的码流三级错误分析, 必须是遵循《ETSI TR 101290》标准。MDI指标的监测必须以《RFC4445 MDI》作为标准

IP监测模块可以对前端设备输出的清流进行码流层监测。码流监测内容主要针对TR101 290三级报警监测和模板比对监测等。监测系统还支持对码流进行实时/离线深层分析, 包括PSI/SI信息、PCR信息、带宽信息等进行监测。

多画面监测仪可以实现对视音频层监测报警及多画面显示。TS OVER IP的单播/组播流通过千兆交换机进入多画面监测记录仪, 然后对这些节目流进行实时解码并输出到大屏上进行显示。

同时, 多画面设备支持监测的视频格式为MPEG2和H.264等;支持音频格式为MP3、AAC、AC3、MPEG2等, 视音频层监测内容包括静帧、黑场、彩条、音量过低、视频丢失、数据中断、无法解码等。监测指标准确, 误报、漏报率很低。

多画面监测记录仪支持TS OVER IP输入和VGA/DVI/HDMI输出, 多画面同时MPEG-2和H.264格式的高清/标清节目的监测与解码显示。

系统配置网络管理控制平台, 实时获取交换机中的监测数据和状态数据, 对实时的数据进行分析、存储, 并通过控制台工作站的界面进行直观显示和集中报警, 同时实现整个系统的配置和管理功能。

整个监测系统采用B/S和C/S相结合架构的设计模式, 方便多个用户和不同级别用户的监测和监管, 支持不同权限的用户对整个监测平台的数据访问。

2.3 系统优点

系统结构逻辑清晰, 信源监测平台、信号接收监测平台、既能够相互独立工作, 又可通过统一控制终端进行控制与管理, 所有监测结果可独立或集中显示。

系统采用全IP结构, 除了与被监测信号路数对应增加的信号接入电缆和与大屏显示器数量对应的显示输出电缆外, 其他的线缆全部为以太网线。线缆数量和种类有数量级的减少。

系统规模扩展容易, 在网络交换机端口数量有冗余的情况下, 只需增加前端监测设备/模块的数量, 就可以扩展信号规模, 不需增加其他成本和工作量。

综合监测仪与多画面监测记录仪将所有监测报警信息通过IP网络汇总中心服务器, 由中心平台统一进行语音报警。便于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3 结语

升级应用 篇8

本周五, 谷歌 (微博) Hangouts IOS版本应用发布重要升级, 添加了拨打电话功能。其中拨打美国和加拿大号码完全免费, 打给其他国家号码的电话将收取一定费用, 但相较国际长途, 也将非常便宜。这对于已有Google Voice帐号的用户来说, 将意味着用户可以利用谷歌Hangouts同时完成拨打和接听电话。如此一来, 只要在有数据连接或者WIFI的地方, 用户将不需要昂贵的i Phone, 用i Pod Touch和i Pad也可以实现其功能。据了解, 使用Hangouts拨出的电话将显示用户的Google Voice号码, 而Google Voice接入的电话将通过Google Hangouts响铃。不过, Google Voice用户若已经把Voice号码转发到了常规的手机上, 这也将带来一定麻烦, 即来电时同时接到两通响铃:一个来自于i Phone的手机应用, 另一个来自于Hangouts。所以, Google Voice用户只能经常性将账户与手机解绑。

除此之外, 该1.3新版本还添加了支持查看好友的在线状态, 支持动画Gif等功能, 且修复了之前有消息进来就使得当前音乐停止播放的bug。据悉, 该拨打电话的功能将很快登陆Hangouts Android平台, 桌面版Hangouts已在今年7月份添加该功能。 (腾讯网)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升级及应用 篇9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各种自动化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电气设备实时监测和控制,使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电力网的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水平在迅速地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定和完善,国家电网制定的通信规约标准、通信层采用具有开放性的以太网络标准等技术规范,对变电站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当时技术瓶颈的限制,早期开发的监控系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面对这种局面,如何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成为当前电力系统运营部门和生产厂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早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现状

早期开发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以Windows98、Windows NT为运行平台,利用平台的多任务和多线程的优点,实现“四遥”功能,广泛应用于110k 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中,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运营部门反映,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目前在运的早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运营管理中发现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系统易瘫痪

早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大部分是基于工控机的,向下和间隔层设备通信,处理间隔层设备上送的各种信息,相当于通信管理机;向上还要和远方调度主站进行通信,承担了调度子站的功能;同时,本身作为变电站监控层,承担变电站内人机接口、监视、管理、控制等任务,实现“四遥”以及继保信息处理等功能。诸多功能集于一体,太多处理任务使系统性能降低,系统容易瘫痪。

1.2 变电站增容受限制

(1)系统软硬件配置低,稳定性差。

由于这类系统开发时间比较早,计算机配置比较低,操作系统版本也比较老,因此监控系统运行稳定性比较差。一旦变电站增容改造,就会造成系统更加不稳定。

(2)系统部分设备停产。

随着技术的发展,同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层设备可能已经停产。由于技术原因,其他新技术间隔层设备又无法接入该自动化系统,导致变电站要想增容就必须更换全套新综合自动化系统,给变电站的运营带来较大的设备成本。

1.3 通信模式和规约版本繁多

在早期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开发时,国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各个厂家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技术风格使用繁多的规约版本和通信模式,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科学管理带来了诸多麻烦。

1.4 无人值守化无法进行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并且完全由远方操作是电力系统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达到减员增效,更重要的是使调度与变电站之间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网络,调度能及时地根据变电站提供的大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决策,实现电力生产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的管理。

变电站无人值守化规范要求变电站调度转发和当地监控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影响。早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调度转发和当地监控诸多功能集于一体,无法满足变电站无人值守化要求。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升级思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一般分为3层:间隔层、通信层和站控层。早期典型的综合自动化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间隔层测控装置将实时采集的各种测量数据发送到通信层,并由通信层向变电站层转发;同时,通信层接收来自变电站层的各种操作数据,对间隔层进行一定的控制。早期开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当前开发的新系统主要差异除了站控层存在技术更新外,还表现在通信层方面的不同。

早期综自系统大部分采用以下2种模式进行通信:

(1)后台监控工控机安装多串口卡,利用多串口卡扩展出来的串口直接和IED装置提供的RS-485/RS-422/R S-2 32通信口进行通信。这种纯串口通信方式效率非常低,工控机运行的稳定性也比较差。常见的系统是NSPRO监控系统。

(2)现场总线模式。应用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总线有CAN和LONWORKS2种,通信速率和实时性、可靠性和组网的灵活性均远高于串口通信技术,一度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的主要通信方式。但总线模式带宽有限,采用带宽共享机制,总体性能随节点数的增长迅速下降。这种模式强调专用性而牺牲了通用性,并且长期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

随着信息共享和互联的需要,以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以以太网为代表的局域网技术和以TCP/IP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网络技术。以太网采用CSMA/CD介质访问协议,以其协议简单、完全开放、稳定性和可靠性好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已经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站内局域网通信必然的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因素,系统升级改造方案采用的基本思路为:

(1)使用新的监控系统。

(2)把众多不具备以太网通信功能的IED设备接入以太网。

(3)监控系统和远动转发系统必须独立运行,互不干扰。

(4)需考虑施工停电、安全运行及改造方便等因素。

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升级方案

3.1 规约转换器或通信管理机方案

现阶段大部分保护测控装置以及IED设备都采用RS-485、RS-422或者RS-232串口作为通信接口,因此在间隔层串口和站控层工业以太网之间就需要一种协议和介质转换装置——规约转换器或者通信管理机。采用规约转换器的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规约转换器从硬件上用于实现串口和工业以太网之间的转换,软件部分的核心是进行规约解释完成不同规约之间的转换。

规约转换器采用Atop公司一款型号为GW21C-MEGA的双网口双串口网关,它是基于ARM7系列CPU的硬件。

3.2 规约转换器配合嵌入式远动子站方案

随着变电站无人值守化的加速发展,远动子站成为变电站首选模式。采用远动子站,变电站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需要配置后台监控系统。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

该方案中规约转换器仍采用台湾A t o p公司的GW21C-M EGA型双网口双串口网关,远动子站采用台湾凌华公司的智能型通信管理机。该装置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以及其他一些自动化系统中的一种自动化设备,用来完成将指定采集到的系统内数据通过电力线或光纤等通信介质以约定的通信规约传送到远方调度中心。采用该方案的网络结构图如图3所示。

3.3 串口通信服务器方案

3.3.1 串口通信服务器简介

串口通信设备采用ATOP公司的SE5116系列4网口1 6串口的串口通信服务器。

3.3.2 方案概述

串口通信服务器功能一方面相当于方案一、二中的规约转换器,作为串口转以太网连接的桥梁,用于将众多的RS-232/422/485串口设备连接到以太网上;另一方面,该设备还可以取代方案二中的远动子站,把间隔层的数据直接上送到调度主站。采用该方案的网络结构图如图4所示。

同工控机相比,SE5116装置是一个HEADLESS(无头)设备,它没有台式机上的外围配置(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设备,也不配置软驱、硬盘等存储设备。同时该设备是一台独立操作的服务器,取消了风扇,能满足高弹性布线和串口扩充需要,无需更改应用程序即可让串口设备立即联网,安装快捷,管理容易,维护方便。

4 结语

各个变电站自动化方式各不相同,保护设备数量和类型也各有千秋,升级方案也不尽相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方案设计、停电计划、人员配置、现场施工安措,还要考虑升级改造对日常运行管理所带来的变化。

仅从通讯网络及站控层的角度出发,对早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总体升级改造方案和相关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和整理。

参考文献

[1]赵祖康,徐石明.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11(3):38-42

[2]邹思轶.嵌入式Linux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曾庆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18):1-4;24(20):15

升级应用 篇10

引言

HSE系统作为涵盖了中国石油健康、安全和环保等综合业务的大型信息系统,不仅为中国石油的各地区公司提供信息录入平台,更为中国石油的集团总部提供更多的信息统计和决策支持服务。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工作开展,HSE系统也要从1.0版升级到2.0版。在此次的系统升级过程中,针对功能模块多和功能需求逐步稳定的特点,项目组在总体流程中使用瀑布模型,局部环节适度引用敏捷开发模型,达到既要确保项目质量和过程控制,又要满足功能开发和测试发布快速推进的目的。

瀑布式开发

瀑布式开发是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任务,从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种开发方法。其形式就像一个自上而下的瀑布,总是从高处依次流到低处。瀑布式开发的优点是阶段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1] 。这个特点具有两重含义:第一,必须等前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第二,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因此只有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正确,后一阶段的工作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这样的特点应用在功能模块多和业务处理逻辑复杂的大型项目时,可以保证每一阶段的工作成果都尽量正确,都能先进行评审与纠错,控制项目的实现风险,追踪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这样的优点也带来一些弊端:只有做出精确的需求分析,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由于各种客观、主观的原因,需求分析往往不很精确,常常给日后的开发带来隐患。另外,瀑布式开发往往把开发人员定义为流水线上的工人,由于各阶段的开发人员只能接触到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对客户需求的理解程度高低不等。对于客户需求变更,编码人员会比设计人员更容易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对于一个大型项目,如何能够既保证项目开发质量、调动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引入适度的开发灵活性,这成为一个我们思考的问题。

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面临迅速变化的需求快速开发软件的能力。敏捷开发的宣言[2](或者理解为原则)是:(1)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2)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3)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4)响应变化胜过遵循变化。通过这样的原则我们不难看出敏捷开发重视人与人自之间的沟通和交互,强调个体对于项目活动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Scrum是一个近年比较流行的敏捷开发框架,是一个增量的、迭代的开发过程。它关注透明度、审查以及适应,在敏捷开发中应用的最为普遍。该框架提供了一个相对具体的可以实现的敏捷开发手段,这包括制定Backlog任务表,设定Sprint开发周期,以Daily Meeting的形式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问题反馈,利用Retrospective Meeting对于上一个Sprint做出总结,为下一个Sprint提供改进的建议[3]。

两种模式在HSE系统(2.0版)中的混合应用

项目特点

HSE系统(2.0版)项目作为一个升级项目,是一个在原有1.0版的基础上做功能移植

和功能提升的项目。它具备如下几个提点:(1)功能模块多,既要保持原有基础业务不变还要引入新的提升功能,导致业务功能增加不少;(2)用户要求高,在1.0版项目运维后,高级用户和基层用户对业务功能和用户体验上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提升想法,这使得用户对于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3)项目参与人员较多,因为业务功能和开发工作量的增加,此次投入的项目人员较多,增加了整体项目管理难度;(4)开发周期长,随着业务功能的增多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每个阶段的项目人员都要持续投入很多的工作时间在项目中,承受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项目特点下如何能够既保证项目质量和风险管控,又能够调动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快速推进项目工作,成为此次升级考虑的重点。

瀑布式应用

鉴于瀑布模型是从顶到下、依次进行、阶段有目标和阶段有成果的特点,HSE系统在此次升级中,主体开发模式采用了瀑布式,依然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开发和系统测试等几个重要阶段,并在每个阶段建立关键的里程碑,使得管理人员能够从总体上把控项目的风险,看到各阶段的工作成果,给予高级用户及时的项目进度反馈。

敏捷开发应用

这里所要陈述的敏捷开发应用,实际上是在总体为瀑布式模型的开发基础之上,进行的敏捷开发局部应用。基于上面介绍的敏捷开发的特点,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是如何具体应用的:

1. 快速响应,及时跟踪

如今的项目需求,用户不会一蹴而就的全盘提出,开发团队也不可能一直等待业务团队整理完全部需求文档后再进行设计与开发,因为这样既有可能延误项目周期,也使得用户一段时间内长期看不到项目成果。所以将项目团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将瀑布开发的几个工作阶段应用在几个小组之内,可以让项目团队对于已经确定的需求快速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各小组的人力资源,及时产出工作成果。这也就是引入了敏捷模型中快速响应变化,及时给出交付物的特点。以下是一个功能状态表,是在开发过程中反映各功能模块阶段完成情况的状态表。

2. 加强沟通,及时处理

此次系统升级功能需求多,业务逻辑较为复杂,开发团队不仅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业务需求,更要面对长期的大负荷工作。如何能够提升团队士气,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Scrum给了我们答案。各开发小组在每天下班前组织开发人员进行Daily Meeting会议,及时了解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成果和遇到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汇总和解答。并在整个技术组内建立技术讨论群,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议题,各组成员积极解答。使得团队成员之间达到最大程度的知识共享与交流,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

本文在介绍了瀑布式开发和敏捷开发的基础上,结合这两种模式各自的特点,将其混合

升级应用 篇11

FREQUENTIS语音通信系统是奥地利的FREQUENTIS公司生产的,它所生产的航空管制内话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足够的系统容量来保证即使世界上最繁忙的区域控制中心的航空管制通信,为满足用户将来的需要,系统可以经济可靠的进行扩容和升级。

在语音通信过程中,系统所提供的综合直观的功能使用用户可以快速适应,符合标准的全数字化网络性能,使得FREQUENTIS系统成为将来综合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网络中语音通信可靠而坚实的解决方案。

2北京区管中心内话系统配置情况

目前,北京区管中心所使用的内话主用系统是Frequentis公司生产的Frequentis3020X Rel3.1内话系统。该系统共有内话席位71个,每个管制席位配备两套内话席位,席位左侧设备为EC管制员使用,右侧设备为PLC管制员使用。北京区管中心内话备用系统采用的瑞士施密德公司SCHMID ICS200/60内话系统,该系统共有内话席位55个。对空应急通信采用德国贝克公司生产的RCU3940甚高频遥控盒作为内话系统失效时的应急无线设备,地面通信应急设备采用席位旁路电话。

3 FREQUENTIS内话系统升级和扩容后系统配置情况

北京区管中心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TMCS服务器升级和NI64板卡扩容项目升级了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T M C S服务器至W I N 2 0 0 8,客户机升级至W I N 7。升级后,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TMCS服务器系统的稳定性将得到提高。现用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上扩容的NI64板卡,用于现用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所带的71个席位与新建FREQUENTIS Rel7.1内话系统所带的18席位之间的通讯。北京区管中心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NI64板卡扩容后北京区管中心所使用的主用FREQUENTIS内话系统的内话席位将达到89个。

4 FREQUENTIS内话系统实施目标和方案

4.1实施目标

对原有FRQ内话Rel 3.1系统的TMCS进行升级和NI64扩容,并与新FRQ内话Rel 7.1系统进行联网。

4.2实施方案

为保障空管设备正常运行以及管制员的正常操作,需有备用系统进行切换。升级扩容完成,确认配置及系统无误后,方可切换至主用系统。因此需保证在升级扩容过程中,备用系统可正常工作,施工人员需保证在规定的合理时间内完成升级扩容工作,并确保完成后可以正常运行原系统。(1)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原TMCS的配置,并进行参数的导出。将新TMCS开启(但不连接至系统),将原TMCS中的参数及配置导入。(2)升级扩容施工工作。断开系统与老TMCS的连接。将新的TMCS连接至系统,并激活参数发送到系统。进行系统检查,包括参数检查,功能检查等,检查通过并完成则升级完成。进行新系统NI64至老系统NI64之间的线缆铺设。在TMCS中配置新的NI64板卡,并发送参数至系统。进行新系统与老系统的NI64互连,并调试。设备全部恢复正常后,进行系统的相关功能测试。

5 FREQUENTIS内话系统TMCS服务器升级和NI64板卡扩容项目应用与评估

针对北京区管中心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TMCS服务器升级和NI64板卡扩容项目可能引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1)TMCS数据丢失或错误可能致使主用内话系统整体失效。TMCS升级后,新TMCS连接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时,新旧TMCS的参数不一致。FREQUENTIS Rel3.1新TMCS的windows版本与原TMCS不一致,在TMCS升级过程中某些参数设置不一样导致TMCS无法正常运行,并有可能影响整个内话系统。导致管制无线频率和有线电话无法正常使用,影响管制指挥。(2)内话主用系统整体失效。在进行FREQUENTIS Rel7.1内话系统NI64至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NI64之间的线缆铺设时,由于拖拽牵拉引起的线缆损坏或线槽内其他线缆的磨损。在FREQUENTIS Rel3.1内话系统机柜内安装机架时,由于触碰到现有线缆导致损伤或损坏其他部件。因此,在系统升级前,联合厂家及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备份一份当前系统的配置,以备突发情况下恢复原设置。对内话备用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可正常使用后协调管制提前转用到备用系统进行指挥。由于磁石类型热线无法同时接入两套内话系统,在使用备份系统前通知流量席,主备系统切换需要15分钟的切换时间。系统升级方案实施中,若升级后出现频率或热线无法使用的异常现象,则及时查找原因,如无法及时修复和处理,则及时断开新TMCS与系统的连接,并连接原TMCS,激活参数,确保系统恢复到升级前运行状态。参数升级前,管制员配合技保人员对备用系统进行充分测试。管制员确认备用系统功能均可正常使用后转用到备用系统进行指挥。流量席人员通知对端人员磁石热线将会中断使用15分钟。系统升级方案实施过程中,管制员积极与技保部门协商沟通,技术部门应有联系人在现场。

6结语

北京区管中心FREQUENTIS内话系统TMCS服务器升级和NI64板卡扩容项目对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的进步,飞行流量的扩大,航空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此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单位安全管理规则》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已进入安全评估阶段。随着空管保障建设的不断强大,将进一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障空管安全运行,为飞行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潘云飞.VCS3020内话语音通信系统研究.2008.

[2]王咏磊.FREQUENTIS 3020S内话系统安装经验和体会.空中交通管理,2001.

【升级应用】推荐阅读:

升级05-15

全面升级05-24

升级培训06-17

升级机理08-12

升级利用09-13

升级机制09-21

绿色升级09-22

模式升级09-25

升级建议09-27

农业升级10-01

上一篇:自主合作引领下一篇:技术变迁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