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模式

2024-08-04

自主合作模式(精选12篇)

自主合作模式 篇1

前段时间, 为配合学校的课题研究——《民主、自主、合作、灵动四个课堂的构建研究》的结题报告, 学校派我上了一堂汇报课——“Toys”。在此, 我就围绕这节课, 谈谈在我的课堂上, 是如何以“生”为主, 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让老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一、引导中的自主

自主学习, 即主动的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学习, 是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当我们为人师者在课内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时,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会是空前高涨的, 而且是最有成效的。因此, 在教学《Toys》这一课时, 我以一首big kites, big balls, /pretty little dolls./robots, toy bears, /play over there.儿歌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边唱边想, 发挥自己的想象, 并要求学生为儿歌起个恰当的名字, 并说明原因。学生立刻有了兴趣, 放开大脑, 自由思考, 在唱的同时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 最后归纳出标题:Toys。从而, 自然地揭示出了本课课题。又如, 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新单词的过程中, 我创设了为“美羊羊”过生日这一情景, 美羊羊的好伙伴为其送来了各种礼物, 在备课时我将每种礼物的呈现方式都设计成不同形式:有的是通过谜语呈现、有的是通过个体描绘呈现、有的是通过猜图画的一角来呈现, 形式不一。如此一来, 不论是擅长猜谜语的、擅长观察的还是擅长口语表达的都可以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在学生们各施其才、各抒己见、各展其技的过程中, 本课新单词得到了更有效的诠释, 此方法也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 引领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 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中的自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Toys”一课的学习中, 我依据“美羊羊过生日”这一情境, 在操练重点句型时, 我采取以下活动形式:学生在班级中自找伙伴分享礼物。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Share is a kind of happiness!) 这一理念, 而且在活动中,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演述, 充分学习并巩固了本课What do you like?I like…s.这一重点句型。分享彼此的礼物, 感受分享的喜悦, 尝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收获。除此之外, 在本课的拓展部分, 我还设计了一“购物”活动环节。在此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进入玩具店、食品店、水果店购买自己喜好的物品。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 学生们创作出如下对话:

A:Can I help you?

B:I want a toy ship.

A:Do you like this toy ship?It’s blue.

B:No.I don’t.I don’t like the blue one.

A:What do you like?

B:I like the red one.How much is it?

A:It’s 10 Yuan.

B:Here you are.

A:Thank you.

在对话中, 学生在巩固了本课重点句型, 复习旧知的同时,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在表演过程中, 学生们融入了自己的动作和表情等因素, 创作出了很多丰富的表演形式。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立见解, 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 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创作、合作表演的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课堂的互动中落实, 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合作中的探究

合作学习中的交往和互动有助于激发灵感,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探究学习又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 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探究学习不仅要模拟科学探究之“形”, 更要渗透科学探究之“神”。我认为探究的精神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和怀疑精神 (批判精神) 。好奇心是人类固有的本性, 是儿童的天性。在教育中, 学生的怀疑精神突出表现为: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说明, 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问和怀疑。因此, 在“Toys”一课中, 我依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乐于探究这一心理特点, 设计了“再创歌曲”这一活动。活动中, 首先让学生欣赏一首“What do you like?”的歌曲, 此歌曲曲调简单, 朗朗上口, 学生听后很容易模仿。于是我鼓励各小组成员, 以小组为单位, 在曲调不变的情况下, 将已知单词融入此歌曲中, 创作出自己的歌曲。学生在创作歌曲过程中热情度极高, 他们积极尝试, 勇于探究, 创作出了一首首属于本小组的歌曲。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在此合作中不但巩固了旧有知识, 还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操练了新知, 同时, 将英语课与音乐课、审美课等也有机地融为一体, 进行了学科整合。

自主合作模式 篇2

我们提倡“快节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不做无效劳动,一节课能讲完的不占用两节;两节课能讲完的不占用三节或四节。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课堂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讲,要把讲解、训练、巩固、提高、扩展、检测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各有侧重。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旧我,塑造新我,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速度、要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上,要保证教学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丰富、多层、高效。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教学方式,分清轻重,向课堂要效率,加快教学节奏,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精讲精练,点到为止。

下面谈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的学习的。

(一)我们实行了导学案学习。

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了许多的方便。

1、可以把新课的基本任务(即学生能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的任务),具体的前置到课前。这也是我们学校一直倡导的前置性学习。这样,既切实的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2、可以把重、难点预先展示给学生,使其早有了解与思考,也使上课时的听讲具有针对性。

(二)我们还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

每班按6一10人不等,按学生差异分好小组,选出负责任的组长。对一些基本任务的检查,组长就可带领本组完成。对独立思考之后的讨论,可逐个组员发言,或自由发言,形式不一。

我们学校还每班选出“课改之星”,督促奖励合作学习。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语文是有好处的,因为语文学科,对一些文本的理解,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讨论的过程,不仅是集思广益的过程,还是一个锻炼有组织的口语表达的绝好的机会!

(三)我们学校的语文高效课堂具有“扎扎实实,少讲多练,张弛结合”的课堂特点。

我们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都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扎扎实实地进行,从不为了热闹而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如“哗哗的鼓掌半分钟”,“齐声表扬谁很棒!”很少用这样的环节。老师尽量变滔滔不绝的讲解为有的放矢的点拨。把学习、思考、表达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习课,那就是自习课,老师从来不用任何形式向学生做任何干涉,因为教学活动就是应该有张有弛。常态化的全程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这样,我们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占70﹪,有导学案作为辅助;学生讨论并解疑占20﹪,有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有力的方式辅助;教师点拨难点占10﹪,课前充分备课,并有集体备课辅助。

经过两年时间的大胆探索、实践,我们语文教研组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六步三环节”模式。

“三环节”一一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反思。

一、课前准备一一编写备课、编制学案、预习指导。

【编写教案】

1、教案要求:简明,科学,实用,创新。

教材分析一一简要概述本课在单元中教学中的地位,文章主要内容,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

教学目标一一简明扼要,体现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一一依据教材、课标及学情,对本课重点及难点做适当解读。

教学准备一一包括资源开发、教法学法预设、多媒体准备等。

教学课时一一教学时间的安排。

教学流程一一六步骤(课堂导入、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堂训练、过关检测)齐全,设计精炼明晰,科学合理,富有创意,便于操作。

【编写学案】

1、编制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2、编制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部分.其内涵包括“课文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基础训练”,“综合提升”,“过关检测”,“学后反思”。

1、学习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

2、知识构成: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

3、学习方法: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等。

4、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阅读题,写作训练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按容易题:中等题:高档题为7:3:1的比例来编写,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预习指导】一一“五步预习”法

1、粗读课文,解决字词,了解主旨。

预习课文,应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为此就应首先粗读课文,解决字词,扫清障碍,弄清课文的主旨,知道课文围绕什么而写,写了些什么,线索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

2、划分层次,抓住主体特点,了解课文重点。

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应抓住文体特点,进行层次划分,了解段落大意,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进而对全文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层次划分的时候,还要把握重点,知道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

3、对课文重点进行尝试性分析。

在掌握课文的重点之后,应在教师讲解之前,进行尝试性分析,而不要被动的等待老师讲解。通过分析,找出课文是怎样突出主旨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4、结合课文,解决课后题。

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要尝试性地解决课后题,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作自己的难点,以备听课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

5、扩展、联想、想象、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

预习课文,不要只停留在课内,还应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达到巩固、运用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课堂学习一一六步骤(课堂导入、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堂训练、过关检测)

1、课堂导入(1分钟):简明得体、富有情趣、饱含感召力语言。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

2、预习展示(4分钟):预习任务展示,可以由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也可口语表述,也可同桌之间问答,也可组内交流等。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3、合作探究(15分钟):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可进行任务型探究,也可自由研讨,也可互相质疑解答。可以由教师提出探究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质疑,分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等待在班级交流。

4、展示交流(5分钟):班内交流。由各组代表把本组探究结果在班内展示出来。教师注意及时对结果点拨、评价。

5、课堂训练(5一8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突出重点,击破难点。题目设置应考虑到基础知识与能力提高、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的结合;针对学生层次可设计1一一2道选做题。尽量应考虑到与中考衔接的习题。

6、过关检测(8一10分钟):题量不宜过大,注意突出重、难点,尤其是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易混点。

三、课后反思一一分为“教后反思”与“学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教师行为。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反思:

1、自我反省,分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2、及时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的听课反馈。

3、积极撰写课后反思体会。

(二)学后反思:学生行为。

可从以下三方面反思:

1、自我反省,分析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

2、及时与教师交流,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疑难问题。

3、记录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错题以及别的同学发言中的独到见解。对存在问题、错题应有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梯度 评分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43

针对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模式,怎样在课堂上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英语课堂更加有效、科学,成为笔者教学研究的对象和方向。通过理论的学习、课堂的观摩,笔者采用边学习、边思考、边调整的原则,不断解决英语课堂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现结合笔者的课改实践,就“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谈谈一些认识和启示,以求探讨。

一、非自主,不合作

新课改的实质是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在课堂实践操作中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处处用“合作学习”去取代“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能以点代面,引发蝴蝶效应。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在没有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我观点的前提下,没有个人观点就无法交流,没有交流就不能构成合作。所以,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其次,我们现在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状况是学习自觉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而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就成了后进生。我们现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要让原来的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

二、 促合作,挖潜力

我国“合作学习”领域的著名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虽然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但是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英语课堂实践操作中总是担心学生对知识点讲不出,讲不好,讲不全;对学生有诸多的不放心。最终教师不由自主地把学生的主动权又再一次占为己有。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者、鼓励学生完成更高任务的引导者以及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者。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走下讲台,学会“站在学生背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拓展解题思路。兵带兵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而教师可以从单一枯燥、低效直白的讲解中解脱出来,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站在学生的背后听学生的解题方法,充分挖掘学生合作学习的巨大潜力。

三、设梯度,推探索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授课时应该一堂课设置多个目标,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的内容为第一阶梯,保证C层次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论性的内容为第二阶梯,保证B层次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的内容为第三个阶梯,满足A层次学生“吃得饱”。各个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等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设置在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完成更高任务。

四、量评分,求完善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设梯度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阶梯的学习任务,并能越级问答和越级完成任务,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得到更高的得分。全面、量化评分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同一个班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性格特点都存在差异,若用同一评价标准,显然不会收到很好的评价效果。但是,小组评价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在一堂课的学习中,给小组内不同的学生定下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只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成功的。小组成员也可合作完成同一个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势必互帮互助。最后教师可以对小组作一个综合评价,也可以让小组代表对某一个同学进行个别评价。小组成员在完成课堂任务时,基础题对低组学生计高分,对高组学生的计低分。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呈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合作“热”的课改形势更需要“冷”思考,使自主、合作、探究三種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自主合作模式 篇4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设计师。如何共同上好一节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创设一种学习情境,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分层次地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很快地投入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状态,让学生通过努力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会作出达到惊人的程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的权利、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我曾多次对学生说:“课堂是你们的,学习是靠你们的,学习任务是靠你们去完成的,老师和小组同学只是你的助手,你们要学会自主学习,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要多想为什么,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习惯养成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也随之提高了,因此要充分让学生围绕教材,认真看书自学,独立获得知识,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应巡视课堂,作个别点拨,同时督促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

二、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学到“表面的、零碎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这一学习环节又可以分为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索。

1. 独立探索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是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应充分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提高。

2. 合作探索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之间不同的见解、观点、思路进行碰撞,学生通过群体的合作讨论,可以相互了解见解,得到新的启发,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索。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掌握。探究性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强调“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立足于课堂,深入钻研教材,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在学习时,难免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此时应就分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一起进步,这是学生合作的关键,这种合作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培养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如我在讲多边形内角和一节时,不是告诉学生内角和的公式,而是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总结出不同的三、四种方法,推导出内角和公式,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我表扬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学生探究的劲头更足了。

四、有效拓展,参与创造

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层次分明的问题,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运用中去体会,感悟知识,总结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让学生从中去体验成功,感悟创新的快乐,教师要充分激励学生,让学生去挖掘,去对比各种方法,选取更优的思路和方法。

五、多方思考,归纳知识

每节课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总结性的语言,它能系统地归纳知识,总结各种思路,形成技能,让学生去比较不同方法的个性与共性,思考他人的好思路,找出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积累好的分析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合作模式 篇5

民开中学

董书兰

自二零零二年从教以来,我的心情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因为我不知道何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我只是按照我个人的想法去尝试一节节课。在二零零五年下学期,作为初三的一名新班主任,我不敢接收复读生,与其说我不喜欢复读生,倒不如说我怕误他人之前程。我用自己的一句话说,“不该拿他们做实验品”。

但是领导的信任,学生的期待,让我这位青年教师鼓足了干劲,充满了激情,树立了自信,勇敢地站立于初三这个大舞台。我经常听同头科的课,不断反思自己,揣摩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看别人的教学案例,联系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技巧;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指导,学习上的帮助,让我们师生共同感到了生活的意义,精神的升华以及成功的快乐。此时,我没有了恐惧,自责与矛盾,我只有信心,热情和干劲,我感觉我是一名真正的战士。现在,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它让我感觉教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令人感觉幸福的事。

我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体现到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快乐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我的教学步骤为: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展示风采,精做精讲,严格把关。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早读从学生个人诵读,生生互背到给组长背诵和教师抽样调查,让整班学生积极主动大声朗读;课堂上,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到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人人主动参与 的课堂气氛活跃,激情高涨; 展示成果让学生锻炼出一流的口才,自信而又大胆;选作精讲,提高课堂效率; 课后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让他们备受关注,心情明朗 ;自习课上,一位位学生易错点的当面把关,让他们消除疑虑,信心百倍。

定期的试题选作,达到查漏补缺,同时做题的方法指导,让他们更易考出理想成绩。尤其在近两年,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当然,以上的操作方法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各小组中的小组成员成绩须体现出优,中,差分层均匀,这样才能体现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的团结,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在我的班级中,共有八大组,每组八个成员:七个课代表,一个总组长。他们是按照入班摸底成绩“” 形成的。每一个课代表负责一科的讨论与把关,总组长负责自己所在组的纪律。这样一个班的纪律会更好,学习氛围会更浓。

二,“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老师一定要学会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学习。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小组合作的意义: 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

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将来 一定会成为 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鼓励尖子生扶助学困生,鼓励学困生敢于张口

s问问题。我常对他们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只有相信自己,你才能成功”,“只有你亲自尝试,你才能记得更加牢固”......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得单独辅导,只须观察学生整

体学习状态,指正个别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聆听学生讨论话题,以便为讲解共性问题和个别疑难问题做好准备。同时培养学生不

时时刻刻依赖老师的良好习惯。

四,教师须放下架子,有时须俯下身子向学生学习。在操作这样的课堂时,教师应当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学生一切能够提到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充分准备。万一,在与学生交流时出现思维停顿,应当遵循“学无止境”,“不耻下问”的原则,和学生共同交流。千万不要因为教师本人一时想不出怎样回答而批评学生提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从而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五,注意课堂语言艺术。在展示过程中,对于说错的问题要给与引导,鼓励与指正;对于答对的问题要及时赞扬 或奖励。时刻鼓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回答问题或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我们班的展示课堂中,具有令人满意的回答者总会收到意外的来自老师的小礼物:一根红色的圆珠笔芯(在我们班专门用来自改错题用的)。

六,最关键的一点是消除学生学英语的疑虑,因为现在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感到恐惧,感觉它特别难。针对这一点,我们教师要时刻给学生灌输新的思想和理念,提高学生学英语的自信。比如,关于学英语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组装的小钟被安放在两个老钟之间,准备工作。其中一个老钟对小钟说: “你能行吗?你一年要敲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害怕了,想退缩。这时另外一个老钟发话了,“不用管这些,你只要一分一秒敲下去就行了。”小钟决定试试。一年下来,小钟轻轻松松完成了工作。我对学生说,学英语就要像小钟一样,一步一个

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相信自己能行,大胆尝试,亲自去做,我们一定会成功。

自主合作模式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4-02

新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学生是有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激发、挖掘、引导和发挥。宋代诗人卢梅坡有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我们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树立“人本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本人以大纲为标准、以课本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增强了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新教材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主题知识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开展合作探究,并注意营造积极和谐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自主预学,合作交流。教师指出上一课时作业中错误较多的题号,列出新授课中的重点思考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案首先自主订正上一课时作业,并根据思考提纲自主预学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自主订正和自主预学的前提下,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共同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整个过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过程用时约10分钟左右。

2.教师导学,互动探究。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之下,学生首先个别交流对新授课思考提纲的认识,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适时予以评点,最终使同学们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全面准确的认识。陶行知先生曾以“鸡吃米”的演示来阐述教与学的关系。他先是强摁住鸡,抓把米去喂,鸡因紧张害怕,不吃反躲。先生又退至远处,鸡平静下来,向米寻去,自找米吃。整个过程必须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反思及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该过程用时约25分钟左右。

3.以练促学,悟道求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组织学生当堂练习,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该过程用时约10分钟左右。

三、实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方法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爱因斯坦16岁上高中,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人追着光线跑,光速会因此减低吗?如果跑的极快,光会不会就不动了呢?以后“这个疑点”的不断增强,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先对论。这启示我们要善于以思质疑,以疑激创。

2.善于把握随机课堂。在开展教学前,教师虽然会尽可能完善教学设计,但是这个框架却很可能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所“破坏”,而教师的应变能力便是处理这种状况的关键。对于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改变原来的探究设想。对于没有什么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能妥善处理,一方面要提倡和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能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展开教学。当然,这种应变能力是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和自信心作支撑的。

3.以练促学归纳提高。当堂练习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通过练习一方面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训练来发现和总结各知识点相互间的规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还能让大多数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4.合理评价激发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趣技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融洽师生关系。

5.关注目标,培养能力。教师在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时要注意五点。

①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探究价值的、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控制探究活动的广度。

②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时既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控制探究活动的深度。

③实施合作探究教学,开始阶段由于教师对教学的各个阶段把握不一定合理,加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也要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任务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坚持,使合作探究教学常态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④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也不能单以完成认知目标为标准,而是要综合考虑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自主合作模式 篇7

一、问题与分析

1、讲自主, 漫无目标, 满堂“放羊”

自立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 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 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是在于学生有不断学习的内在需要。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言, “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都说明了教师要一切以学生为主, 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来组织教学。

2、谈合作, 只重形式, 新瓶装旧酒

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许多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变了味的讨论。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进行合作学习, 要从实际出发, 不能形式主义。有时一人不能解决的事, 大家分工合作很有必要;而有时很简单的事, 也来个讨论, 就大可不必了。学习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制定目标、确定重点、选择方法、评价效果, 都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师生共同商定, 如仍由老师“独断专行”, 那么“合作学习”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3、说探究, 摆样子, 形似神不似

我们看到有一些课, 老师布置一点所谓的探究的问题, 只不过是点缀一下, 摆摆样子, 最终还是老师宣布正确答案, 草草收场。

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老师为什么非要包办代替, 而不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呢?

二、思考与策略

我们可采取何种策略, 使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出别样的光彩?

1、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生学会学习,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如前所述,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为基础的, 是以学生懂得怎样学习为前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才会有求知与创新的激情和内动力。所以,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 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备课首先要分析学情, 备学法:预习要求要有利于预习习惯的养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 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当然,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在指导学法时,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愿学”、“乐学”, 因为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 也就谈不上“会学”、“善学”。学习方法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 “愿学”和“乐学”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学生养成了自觉的习惯, 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 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基础。

2、创设民主环境, 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一个个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蕴含着生命潜能的人。因此, 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物理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感到亲近;尽可能把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使学生产生共振共鸣。绝不可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一锅煮”, 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 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 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 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吃不了”, 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所以, 我们要创设多样的教学环境, 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老师作为学习参与者,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如用亲切的语言感染, 营造宽松氛围, 鼓励学生发言;借助多媒体, 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小品表演, 提供体验机会等。只有这样,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保障。

3、发现问题, 使学生思维升华, 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力。

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篇8

关键词:小组,自主管理,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走到课堂改进的拐点, 前进的号角催生着智慧;回顾课堂改进的历程, 成长的收获激发着热情。课堂改进, 让自主管理的档次拾级而上, 让合作学习的实效水涨船高。登高必自卑, 只有历经凝神聚力的筹划、扎扎实实的推进, 才能收获“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在此, 我结合班级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谈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

一、自主管理是合作学习的基石

小组自主管理既要抛弃“各扫门前雪”式的意识, 又要树立“我很重要”的思想。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为团队增砖添瓦的责任, 每一个民主推选的纪律组长都肩负着矫正方向、激发动力的使命。

为了凝聚团队的力量, 就必须做好纪律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是选拔纪律组长的参考标准。此时, 学生鉴识组长的能力非同一般, 超出预想。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组员的选择, 给予组长真诚的信任和指导。毕竟, 每一个组员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在“船长”的带领下劈波斩浪, 一往无前。实际上, 我们的学生颇具慧眼, 总能让出类拔萃的班干部脱颖而出。正是这些纪律组长的恪尽职守, 用心服务, 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 才成就了优秀的团队。

二、课堂反馈是合作学习的抓手

课堂, 永远是学习的主阵地;着眼有效课堂, 永远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课堂反馈, 无疑是课堂改进的有效抓手。之于老师, 有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设计的创新。像语文课《唐诗宋词选读》的诵读进行小组的捆绑式评价, 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 每个组员都跃跃欲试;像英语课的课前演讲, 进行个人与小组相挂钩的星级评价体系, 或读或背, 等级量化。这些新思路变被动为主动, 既激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

然而, 课堂反馈是一项繁琐、持久的工程, 需要每一位同学的苦心经营, 尤其需要学习组长的运筹帷幄、课代表的准确记录和学习委员的及时反馈。学习组长在课堂负责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 在课后负责作业的认真检查和反馈;课代表及时和学科老师协调、沟通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动向、新思路;学习委员负责每天的个人反馈和整体评价。如此, 长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催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才能成就班级综合实力的的扶摇直上, 也才能打造出鲜亮光彩的班级品牌。

三、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适合学生特点和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案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没有科学评价方案的保驾护航, 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然而, 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声音, 需要真正地传达学生的期待。在方案制定之前, 我和班委、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值日组长以及舍长进行座谈调查, 了解学生的心理期待, 把握规则的制定走向。第一步, 在主题班会课上, 我将评价方案制定的原则和范围进行定位, 然后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达成自主管理的共识, 制定《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细则》;第二步, 班级事务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 制定《班级常规活动责任分工表》;第三步, 试行稿以两个月为周期进行完善, 小组定期修改、调整, 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不断注入学生的新期待, 也不断为小组的评价体系注入新活力。如此, 方案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畅通无阻。

四、及时落实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班级无小事, 事事要挂心。生活和学习常规的反馈, 事关每一个小组、每一个组员的定位, 需要及时、客观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毕竟, 反馈就是督促, 评价就是导向。一日一反馈, 一周一汇总, 一月一检阅, 形成常态的课堂改进的有效助推力。

每天的小班会时段, 组织委员反馈一天的生活常规量化情况, 班长点评一天的纪律、卫生状况, 学习委员反馈一天的学习常规量化情况, 副班长点评一天的学习、生活状况。有反馈, 有点评, 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及时地进行班级定位。得失寸心知, 学生自然会有所心动, 有所行动。

每周五自习课,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的三驾马车组织班委进行一周班级事务的梳理和总结。在班委例会上,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聆听其他班委的意见和建议, 群策群力, 或激励, 或鞭策, 形成班级的一周行动指南。

一月一检阅, 既要检阅每个小组的收获, 也要检阅每个同学的成长。小组的收获将作为小组座次定位的参考, 而个人的收获将会走进每个同学的成长档案, 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这样, 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在每一天都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目标“今天我要做得更好”。

语文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例谈 篇9

一、自主预习, 整合问题。在课前一周, 由备课组成员集体研究, 确定课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然后由教师个人根据文本、学情设计个性化导学案;课前2-3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自主预习, 由组长组织检查。《使至塞上》预习的内容包括 文体、作者、背景、重点字词、诗歌节奏、诗歌朗读、整体感知、补充资料、疑难征集几个方面。上课伊始, 各小组长汇报本组预习情况, 师生点评, 并将各组梳理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师生整合后成为合作交流环节的主要讨论问题。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本课整合的问题是:

1、诗歌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选取了哪些景物 (或意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仅仅表现的是作者悲凉的情感吗?

二、合作交流, 逐层探究。根据自主检测的情况和师生梳理整合的问题, 先是组内讨论, 合作交流;再是教师分配任务, 学生根据任务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 以期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最后学生选择恰当的展示形式, 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

1、朗读诗歌, 读出感情。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诗歌教学尤其如此;只有朗读, 才能理解文意;只有朗读, 体会情感。首先组内讨论, 自主朗读,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再是推荐代表, 全班赛读;并适时评价, 及时鼓励。

2、理解句子, 疏通文意。学生根据注释、查字典自主阅读诗歌;教师按组分配任务, 小组合作, 重点研读;组员上台讲解, 学生质疑, 共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 理清行文思路 (解决问题1) :作者离京城, 出汉塞, 到沙漠, 至边关。王维奉使出塞, 千里奔波, 慰问边疆将士。

3、合作探究, 把握意象。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预习梳理的问题和课堂生成情况, 筛选、重组学生理解诗歌遇到的重点问题, 让学生自主合作, 共同探究。本课教学环节流畅, 没有生成性问题, 仍然以问题2为探究的问题:本诗选择了那些意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的主要有单车、征蓬、归雁、大漠、长河等。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这一名句,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大漠”“长河”的意象先搁置一边, 等下一个环节解决。问题细化是导学案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可以教师细化, 也可以组长细化。本节课笔者将问题2细化为:蓬草在古诗中有何寓意?作者听到雁声、看到归雁有何感想?诗中的“征蓬”“归雁”各比喻什么?通过穿插背景介绍, 让学生深刻品味意象的内涵, 感受王维被排挤出京的孤单、寂寞、愤激、郁闷的心情, 把握意象选择和比喻的精妙之处, 突破教学重点。

4、品味语言, 体会意境。教学难点可以预设, 也可以生成。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为“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一名句的鉴赏。此句是本诗的精魂, 内涵丰富, 意蕴深刻。对于它的鉴赏, 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内涵的深层理解。本环节围绕问题3展开。教师要联系唐军大败吐番的写作背景, 抓住“大”“孤”“长”“圆”四个关键词, 品味诗歌意境, 展开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感受塞外奇丽壮观的风光, 探究作者在孤寂中的温情, 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三、拓展延伸, 扩大容量。拓展延伸是文本内容的延展, 应紧扣文本设计, 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上的拓展点应该是与课堂文本的融合点、交叉点、相似点、相异点。如同类阅读, 异类阅读;续写, 仿写等。本课设计的比较阅读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根据两首诗的特点, 主要设计体裁 (律诗与绝句) 、写作的角度 (到塞外与在塞外) 、意象、情感、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比较。采用学习的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 朗读理解;教师分配任务,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展示成果。

四、检测效果, 及时反馈。反馈检测每节课都有, 由教师或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问题, 检测学习成果, 反馈教学效果。本课设计的检测问题是:

1、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 题目是《王维出塞》。

2、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自主合作模式 篇10

我说的“一二一”起步走, 是在班级授课形式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小组组合活动形式。是将班级划分成若干个“一二一”四人合作学习小组 (有时也有三人一组) 。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相关的调查测试与平时知识基础、思维品德、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强弱等情况, 不公开地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类:思维敏捷, 自学能力很强的优秀生;在老师辅导下或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完成学习目标的中等生;学习有一定的障碍, 需要别人帮助, 才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学困生”。然后按照“一二一”的比例方式组合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 (即:每组一名优秀生, 两名中等生, 一名“学困生”) , 将成绩比较好的委任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 选一名小组记录员, 让他们讨论老师指定的问题。大家先带着问题去看书, 自行解决问题;如果个人解决不了的, 就由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如果合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 就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是四个人一组, 是前后靠在一起的两排同学。教师尽可能地把学习有一定障碍的同学安排在走道边, 便于亲自帮助、辅导。课堂上, 除了完成老师指定的问题外, 自己可以发现问题, 也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质疑。

老师在上课之前, 根据教学目标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好问题, 使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达到“四个字”:一是“引”,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二是“准”, 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关键处;三是“整”, 围绕一个中心, 整体设问, 整体中见层次;四是“深”, 有一定的深度, 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如《哥白尼》一文思考题:

①找出表现哥白尼学说对人类思想发生影响的关键词语 (天翻地覆) ;

②不改变本意, 改变词序进行表达;

③说明怎样“天翻地覆”, 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④组句, 用一关键词说明哥白尼学说对人类的思想产生的影响。

在各个合作小组同学自学或讨论时, 老师的任务是巡视。一方面辅导与鼓励那些学习有一定障碍的同学去参与学习、小组讨论;另一方面注意调整有的组一个人发言、其他人不发表意见或讨论游离主题现象。在巡视中鼓励学生质疑, 从书本中读出问题。进入全班交流时, 在同学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对同学们的各种结论进行概括、升华, 使每一个同学对每一个问题都能弄清、弄懂、弄彻底;同时, 对各组讨论比较热烈的、有特色的给予表扬。

为了使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个个动起来, 课堂上开展小组之间的相互挑战。规则是:小组中选取一名同学, 向另一小组任一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请他回答, 如果能答出, 则答问题的组可得20分;如果答不出, 可由整个合作小组讨论回答, 如果能答出可得10分;如果还答不出得0分。当然, 答不出的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反过来要求提问题的小组中的任一名同学回答, 答出了, 提问题的组可得10分。如果回答不出, 扣除提问题组20分。这就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个个努力, 相互协作, 共同前进。而成绩较好的优秀生, 此时就既是学生, 又要承担老师的角色。当然, 所提的问题, 必须是书中的, 而且, 与学习目标有一定的关系。

“起”与“齐”一字之差, 但意义不一样。“起步走”是大家一起开始走, 但各人的速度不一样, 有快也有慢, 时间长了还有层次;而“齐步走”是大家同时起步, 在走的过程中, 速度必须一致, 不能快, 也不能慢, 否则就违规了。“一二一”合作学习小组, 是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不是走路, 所以不要求“整齐划一”。

“一二一”合作学习小组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 小组成员通过老师问题指导展开合作, 发挥小组中每一个人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它优于分层教学。

现代人们理想中的分层教学:①分成好差层次班进行教学;②是淡化班级管理形式, 实行各人所需的动态班级进行教学;③是在同一班级中进行目标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等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可以对学生差异和个性有充分考虑, 能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发展。但它自己也有很多的弊端。

通过调查测试, 由成绩分成的好差班, 对于成绩好一点的同学来说, 是一次机遇, 但对于“学困生”来说, 很可能是一次心理打击, 使他们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英国学者鲍勒在研究分层教学时发现:在学校里那些被划入低能力的群体的儿童, 变得自暴自弃, 形成了反社会价值观, 最终导致普遍的反社会行为。其次, 仅凭成绩作为依据也是不全面的, 而且成绩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会有差距的, 是不是还要再分呢?第三,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公民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资源共享等也不允许分好差班。

有人在构建新的分层教学模式, 提倡“淡化班级概念”建立“弹性学习制度”。许多老师同时讲一个内容, 但深度不一样, 让学生自己自由选择。我们说, 这样做有一定的益处, 但真正实行起来没有几个。我们先不谈学生安全管理使人头疼, 就是教师配备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农村学科教师的配备还有许多地方不齐全, 怎么会有那么多教师, 进行同一科的不同梯度的教学?

而在上课时进行目标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等等分层仅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真正操作起来, 难度是很大的。一是加大了老师的备课负担, 二是四十分钟的课堂, 也是不够的, 也不允许有那么多活动。有时注意到“学困生”, 却丢掉了优等生。

在中国, 从1901年“废科举, 兴学堂”开启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的现代教育到今天, 有一百多年历史, 在一百多年的实践中, 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大规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彼此互问, 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 可以互相观摩, 互相启发, 切磋, 砥砺;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 完整。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各种独立个性的需求, 班级这种“整齐划一”的授课制弊端显现出来。它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有一定的限制, 它强调的统一, 齐步走, 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 出现优秀生“吃不饱”, 中等生“提不高”, “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 某些方面有天赋的同学也不能脱颖而出。

合作学习小组课堂, 可以避免上面的不足。在班级集体授课形式下, 进行“一二一”合作学习小组划分, 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师生一维交流, 教师垄断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合, 可以听老师集中辅导;分, 可以是各小组独立活动, 各自施展自己的才华;比, 可以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因为教学是获取, 而非给予。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去获取知识, 或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 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就是一种获取;个人解决不了的让“一二一”合作学习小组集体讨论解决, 就是一种获取;“一二一”合作小组解决不了的, 在全班讨论解决, 也是一种获取。

《中国教师报》说:分层教学, 对学生的学习并无益处, 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时, 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确当。鲍勒在美国考察了三所用不同数学教学法的美国高中时, 发现:混合合成教学班的数学成绩优于分层教学班。而收益最大的还是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

自主合作模式 篇11

一、问题的产生

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实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王鹏伟先生指出:“教学效率应该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质量因素,即教学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是教学的数量因素,即单位时间内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教学实施就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哪些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什么;二是单位时间内(一节课),学生‘学到了多少。”②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我们对修改关注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学生从作文讲评中得到了什么?我们自以为精心的指导,自以为动听的讲评,取得了多少实际效果?为此,在开学初,我对任教两个班级的100名学生作了“如何对待教师批改过的作文”的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基本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③ 表1也反映了这样的现实:“不看”或者“只看分数和评语”的同学占54%;“看分数、评语,想想作文存在的问题”的同学占39%;而“反复琢磨,在分数和评语的刺激或指引下自改作文”和“主动采取其他有效形式”的同学仅占7%。出现了教师投入与学生的反馈不相匹配,作文批改与讲评收效低甚至无效的情形。那么,怎样讲评才是有效的呢?

二、模式的提出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语文老师训练学生作文,也要在这一点上注意,教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这种好习惯。”④ 如何进行修改,操作的目标和依据是什么,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中的自主修改与合作,“表达与交流”的第6条目标明确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⑤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作文评改课”这种模式,设想通过自评、互评、组内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复评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会从书写工整正确、文面整洁、文体特征鲜明、内容充实、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楚、语言通顺、亮点突出等方面评改作文,尝试构建自主、合作、有效的新型作文评改模式,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从“讲评”到“评改”,一字之易,却体现了我们这样的追求和努力: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发挥点拨之功;转变教学行为,让学生的自读、自评、互改、互评取代教师的“讲”、“评”;转移教学侧重点,仍然要“评”,但重点在学生自己去“改”,“评”已成为引导和促进“改”的手段。

三、方案的实施

首先让学生掌握考试大纲关于基础等级的六项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无错别字。熟悉发展等级的4个方面: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评改作文时,我们倡导自主、互动、合作,积极实施多级评改。具体做法如表2所示。

1.通读、自评。 学生独立进行,从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规范三项指标入手,自评自改作文,满分为20分。可依20、16、12、8等分值,视习作的具体情况赋分。自评自改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评分表达方式如18jA+,即18分、记叙文、书写文面A级、字数满800;16yB-,即16分、议论文、书写文面B级、不足800字。通过自评自改可以“促使学生与自己写成的文字对话,在对话中努力实现用最理想的语言作最成功的表达”。⑥

2.再读、互评。 同桌合作进行,依据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三项指标评改作文,并提出不少于60字的建议。满分40分,可依40、36、32、28等分值赋分,一般在28~36分之间。通过评改同桌的作文,规范、促进和提高了自己的作文。

3.三读、合评。 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从亮点(发展等级的达成)与缺点(基础等级的欠缺)两方面入手,发现亮点或缺点可以有10分的加分与减分。旨在推优,把规范的、有特色的、优秀的作文选出来,在班级交流,供同学借鉴;提差,让作文有欠缺的同学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提高自己。由四人小组的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加分或减分,并写出不少于30字的建议。

4.赏读、复评。 八人一组,推荐优秀作文,组长写出推荐理由,在班级交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集体参与,共同讨论。在赏读、交流的过程中,优秀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薄弱学生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产生了向上的动力。最后,教师复评,调整赋分,提出综合意见。我们提出的“作文评改课”模式不是不要教师改,而是突出教师的点拨之功。教师的复评,不在形式,而在实际效果。

四、期待与展望

既能有效地服务高考,又能积极地服务人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期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合作的新型作文评改模式,重在激发学生自己“改”,引导学生“改”,教会学生“改”;学生能潜心琢磨“改”,主动参与“改”,反复实践“改”,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将是高效的教学。我们相信并期待,学生能自己“改”作文,用作文流畅地表情达意,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到作文给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乐趣。

注释

①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②王鹏伟:《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实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4期,第5页

③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④叶圣陶:《生活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⑥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79页

作者单位 江苏省灌云县板浦高级中学

自主合作模式 篇12

一、“自主、合作、探究”新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激趣导入———自主品读——质疑探究———合作互动--迁移实践”为教学流程, 解决学生怕学、不想学、不会学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 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简而言之, 即自由主动地学习。它是一种建立在对所学东西有一定的兴趣, 学习目的较为明确, 学习态度较为端正基础上的主动性的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探究学习”, 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 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 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新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新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学习任务, 达成教学目标。

1注重课前预习, 养成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是感知课文的开始, 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一步。预习应以课内为主, 内外结合,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指导学生预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早读和晚修时间, 让学生有目的诵读课文, 粗略感知课文内容。“凡事预则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 顺利地达成教学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初读课文时, 按“导读”提示自学, 并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字典、词典, 弄懂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并学会结合课文的上下文正确的理解词义;要求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开始, 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 比如: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着什么顺序叙说的?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具体通过哪些方面表现他 (她) 的品质?等等。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预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允许他们参阅有关学习辅导资料, 让学生自由获取新的信息, 拓宽知识面。

2精心设计导入, 创设合作条件

在自学基础上, 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学习小组, 进行合作学习, 彼此交流自学时的所得。合作期间, 对教师出示的问题, 学生可在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学习小组的合作, 辅导个别学生, 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为下一步教学打基础。如: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后, 布置了这样一个探究思考题:毛泽东同志对“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作了评价, 委婉地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 对“成吉思汗”, 批评更为严厉些。下面是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的评价, 阅读摘选的几则材料, 结合本词, 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 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 (男) 长天飞沙, 壮士血在狂号, (女) 原野飞花, 壮士怀抱冷傲。 (男) 一代天骄, 千秋知我名号, (女) 谈笑造时势, 问谁领风骚。 (2)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 出现于文明时代的野蛮人, 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 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 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 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 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这几则材料, 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作了客观的分析, 如, 有的同学写出了以下的发现: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 肆意掠夺, 破坏人类文明。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 把他视作壮士、英雄。

3整体感知内容, 注重文章主旨

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后,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加深, 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 得到一定的见解,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疑难问题。首先通过学生反复朗读, 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 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才能感悟课文的内容。为了使学生“读”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教师可先设计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也可以读后思考问题, 读与思紧密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接着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精讲课文, 进行一定的板书, 对目标问题作必要的讲解, 对学生交流的结果, 进行条理化归纳、总结。对合作学习时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作精讲。既可交给全班学生合作来回答;也可把这个学习组的疑难问题让另一个学习组来回答。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积极性, 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质疑问难, 使差生得到补偿、中等生得到提高、优生萌发创造的见解, 课堂上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4培养探究能力, 巩固研读效果

实践证明, 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 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 以至互相启发、活跃思维、集思广益、认识升华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精读、讨论, 把握要点。为了便于学生探究, 前后两排学生 (3-4人) 可组成一个单元学习小组, 讨论的结果, 由单元学习小组中的学生代表发言。发言的学生不是固定的,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有机会代表本小组发言, 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要参与讨论, 并作必要的点拨和诱导, 适时引导学生精研课文, 在读中解决难题, 把读和思、思和议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知识的探讨过程中有所收获, 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 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通过讨论这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会听取与尊重别人意见, 学会宽容和理解, 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思维, 把自我置身于集体之中, 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 以增强合作意识。学生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 定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敢于争论。古人说:“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性化的特点,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5小结梳理延伸, 促进认识升华

课堂教学小结,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它与课堂导入是相互对应的一对范畴, 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矛盾运动的完整过程, 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更具“立人”的优势。语文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 尊重真理, 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因此, 必须及时整理, 系统归纳, 从课文的具体特点出发, 结合学生的实际, 进行人格品质的教育和审美情操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豁达的胸怀, 坚强的品质和宽容的精神, 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德育功能。

三、新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准确理解新教学模式原则。新的教学模式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语文,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当好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 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的内容和学生“练”的题目, 做到精“导”巧“练”, 采用“生教生”、“师导生”的方式, 帮助“厌学生”、“学困生”, 搭建“合作”平台, 以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吃得了”、“吃得香”、“吃得饱”, 使学生学有兴趣, 相得益彰。

二是要准确理解新教学模式进程。整个教学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二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三个点:教与学要抓准抓好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四步曲:激情导标→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导语拓展, 循环反复, 不断提高。五注重: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注重思维训练,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注重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 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培养尖子生;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让学生终身受用。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 主动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发展, 强调学习者要逐步形成稳定、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自觉地参与、交往与合作, 使学习者集思广益, 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更全面, 实现主体多角度、多层面的学习探索。由于这一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变化的, 学生不同, 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环境不同, 教学程序就必定会有变化。因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 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出发, 留心学生在课堂上每一细微的变化, 根据认知规律和心理流程及时充实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方法, 以利于学生各有差异的发展, 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群体智慧自由充分发挥, 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精神、人格的协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

[2]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5[2]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5

上一篇:临港物流下一篇:牧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