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通用12篇)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1
长期以来,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固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变, 教师面面俱到地讲, 学生木然地听, 课堂效率极低;二是语文老师虽然从理论上接受了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 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 教学中又出现了过分夸大学生自主、轻视教师主导, 过分夸大感情目标、轻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现象, 导致课堂教学出现空洞热闹、教学质量下降等严重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高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 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 所以高中语文教学, 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
提下, 充分关注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归纳适董智用的方法, 以提高教学效率。丽
新课程改革以来, 随着选修课的增多, 我也在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具体说, 老师的“教”一是要启发性地“教”, 少做灌输式的“教”, 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二是要针对性地“教”, 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 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老师绝不做无用的讲解;三是要创造性地“教”, 即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四是要发展性地“教”, 教师要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学”一是“主动学习”, 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 把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
活动。二是“深度学习”, 即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 辩证地分析事物, 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 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 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而不是反复机械地记忆。三是“独立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 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教师要通过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 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授选修课《项羽之死》时, 我先让学生阅读《史记》中有关刘邦项羽的章节, 归纳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做的贡献和性格缺陷, 与刘邦进行对比, 让学生把项羽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中理解分析, 然后再让学生自学《项羽之死》一课, 学生讨
论探究自己的看法、存在的困惑。学生通过讨论探如究比较对深课刻文的有问了题比, 较如深:入项的羽理轻解信后别, 人我, 又直设率计粗了犷一的些性何知不能逃脱格在《鸿门, 宴会必死无疑》中有显现, 他吗?有没有客观地分析自项羽被陷东城后, 己自培造成项羽失败用兵的过失?这?面对死亡反映他怎样, 项羽有的性格?没有退缩你认为是, 愿意什么养与汉军拼死决战, 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学讨论样的:历史性格?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探究了这些问题后, 评价我再让, 大家看看这学生分小组生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分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中析这一历史, 学生们事件的?踊跃我们自发言, 极富理性和个性地阐述了项羽在各自心中的主独学生特的印主象动, 性课, 堂大气大氛提活高跃了, 学高生潮自迭主起、, 理充性分、发全挥面了、学二客观地分、采用“学案导析问题的能力, 学收”的教学效极高。方法, 引导学生习系统归纳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合传性, 统即的以教老案师教和学课普本遍为存中在心两, 种更倾多向是:一考是虑教教学师的如单何向把作难点到位课本知识内, 而忽视了学生学容讲得准确无误, 精彩完美习的主动性, 和自主性并重点突出;, 二探教师的“教是教案的封闭”而性, 设计的即教案, 忽视了学生是老师自备、自用如何“, 学是”, 缺专为究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能程中选修课门意图无从了解, 类多学生, 知识容量大上课只能是一, 如果仍然是种被动接受。新课教师滔
力滔不绝地讲, 既耗时费力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案”是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我们把问题设计在“导学案”当中, 让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 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 意图, 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 给学生以知情权, 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 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这正好与“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大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把选修课内容依据主题、艺术手法或其
他标准进行重新选择整合, 然后进行比较阅读赏析或共性阅读赏析, 也可以把教材之外的作品纳入学习范围,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潜心地读、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个性化地读。同时, 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 让文本中的生活经验、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 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2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理念,是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我们认为这一学习方式,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而是多边积极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两年来,我校的“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积极推动和广大教师的努力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对模式的运用日臻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的实效。但是,在课堂调研和教师的反应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直接制约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效性的展现。因此,我们觉得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我校的课堂模式进一步完善,实现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带动我校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二、课题论证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3、21世纪教育的重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况与虚拟情况融会贯通的学习。知识被视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此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应该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去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现教学的问题,只有在研究过程中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2)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探究活动。(3)寻求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价值: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3)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科研主导作用及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教育教学潜力;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的目标
(1)让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时刻督促自己去留意、去发现、去反思、去进步,抓住时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素质教育的践行人;使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更加深入人心,使其成为东沙河中心中学教科研的主旋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品味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由厌学变为愿学、乐学,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题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内容:
(2)、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式、方法的探讨:(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措施
2、本课题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师资、生源、设施等方面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课堂改革的能力。
3、有我市教科所的领导的关爱、帮助和大力支持;有我校领导的监督和指导、关心和鼓励;有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合作探究、锲而不舍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优良品质;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4、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加强课堂案例分析研究。
5、加强有关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开题阶段:理论讲座(2009年9月):做好课题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职责;力争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2、课题研究阶段:(2009年10月—— 2010年5月):具体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并适时调整研究方式方法。
(1)第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09年12月——教学案例)。(2)第二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0年1月——展示课)(3)第三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0年3月——论文)
3、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4月—5月):进行研究成果汇总,形成结题报告,并推广应用。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初步完成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2、经过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的期望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逐步摆脱空洞、单调无味的传统教学方法,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近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节课堂。
四、最终研究成果
1、最终成果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3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缩短师生的情感距离,激发探究兴趣。创设一个自然、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大胆质疑。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课堂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的情感距离。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能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分子运动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演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任何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总是缩小的?有没有增大的情况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虽然不利于分子有空隙的解释,但体现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闪烁着学生求异创新的思想,作为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激发和带动更多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2营造课后的班级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了大气压强以后,要求学生自制一个很简易的抽水机,课后同学们进行积极思考,为什么抽水机能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呢?怎样才能做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结合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启发,首先要形成一个低气压处,利用大气压能把水压上来。怎样才能形成一个低气压处?同学们有的说通过抽气形成一个低气压处,有的说使水运动起来没有了空气,就形成一个低气压处……组织学生交流创新体会,引导合作和交流,理解和宽容,做到相互竞争,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
二、多渠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实事求是、锲而不舍、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训练后养成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了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缺乏自主对知识的探究和建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巧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强化好奇心,促进“自主、合作、探究”。有位哈佛校长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远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为此,应在教学中巧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时,不是通过受力分析探寻物体的浮沉条件,而是先做一个实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创设一个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能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为什么一大块橡皮泥放在水中会下沉,而把橡皮泥做成碗状就浮在水面,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究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创设动手机会,强化自主探究意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球绕日自转中“杆影长短与方向”的教学中,仅教师的讲述几乎难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而要求每人一只地球仪,几根火柴棒,一个手电筒,自己动手来做这个实验,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纬度越高杆影越长,北半球的影子方向向北。这样,在后面的“地球绕日公转”的一节内容中,学生能主动运用自制的模型和地球仪去探究,把知识的代传授变成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3增强实验探究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科学实验,也是一种培养综合素质的活动,它不仅要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而且要有良好的实验和动手制作能力。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后成功的。需要通过探究问题,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例如,在“机械能”这一章,学生对功和功率的概念容易混淆,可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每个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把五块砖从一楼搬到四楼,测出自己做的功和功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写数据。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确切数据分析、对比,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强化“处处留心皆学问”,养成“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观察、多分析,随时联系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或解决遇到的问题,主动探究其中的道理,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开阔眼界,培养学习兴趣,还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思考,从而促进他们去探索,增强探究氛围。
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例如,冬天人们讲话时,会看到自己嘴里冒出的“白气”,那为什么夏天看不到呢?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会蒙上白雾,导致看不清东西呢?还有夏天吃棒冰,棒冰刚从冰箱里拿出来会冒“白气”呢?其实都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总是在雨后才看到彩虹”,“为什么粉刷在墙上的石灰浆出汗之后会变得又白又硬”。这些问题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遇事敢问为什么,敢思考,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养成了“自主的合作探究”创新意识。
四、注重质疑,挖掘求异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求异,指对知识和技能的标新立异,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能使学生对于同一问题,具有多种解决的思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复习“热学”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夏天,一人呆在暴露在阳光下的一栋二层楼房的二楼室内,感觉很闷热,请你想办法使室温降低一些。这个问题有多个答案,当然各种方法各有优劣,有的还不实际,甚至达不到目的,但能想出一些办法,还是应该赞赏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善于动脑筋,想象丰富的一面,也要分析指出他们想法的不切实际之处。还可以让学生回家亲自动手,付诸实践,探索出最适合的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挖掘。
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性地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训练。例如,当你在森林中迷路了,你是如何来判断方向,走出森林的?有的学生会说是看树冠的疏密,有的会说苔藓的生长方位。通过引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也从被动接受变成自主探究。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4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需要兴趣做支柱.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周围.因此, 教师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 以情激趣, 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生活情境引趣.教学中要把教材的探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由的表达, 从而形成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 出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画面, 有火红的枫叶、翩翩起舞的蝴蝶、活泼可爱的海豚等等, 问:“当你看到这些画面, 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哪些数学问题?”的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自由想象, 畅所欲言.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导入新课时, 可利用一些趣味数学问题,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 从而愉快地学习与探索.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擦玻璃时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碰掉, 造成一角严重残缺, 问如何利用这块残缺的玻璃, 到店里划一块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呢? 教学中通过设疑, 就能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为主动地探究知识,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趣.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 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为此, 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使其积累知识、激发兴趣.比如学习《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以后, 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池塘, 让学生测量池塘的宽度, 学生立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制定方法, 适当分工后开始测量, 并寻找多种方案, 这样, 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了知识, 理解了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还懂得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创设竞争情境激趣.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指出, 学习的最好动机不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而是对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适当创设竞争情境,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 组织学生搞一些小竞赛, 小组之间比, 男女生之间比, 班级之间比, 把竞争带入数学课堂, 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等心理及年龄特点, 成功地创设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 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疲劳和厌烦情绪, 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 我们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 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揭开数学那严谨、抽象的面纱, 将发现过程中的数学鲜活地交给学生.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 除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课外, 估计学生有能力自己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及思想方法, 这种类型的课可以让学生自学.比如在学习“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时, 与方程组有联系, 学生利用已学过知识可自己完成, 教师适时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布置作业时,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 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培养自主探究的信心, 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达成“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目标.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尝试质疑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形成质疑问题的习惯, 教师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 尽量提供学生提问的机会, 每节课都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题, 要学会倾听, 随机应变.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从数学学习或日常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等问题引入新课.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让他们提出问题, 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使学生养成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5
(六)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技术路线:调查、测试——启动研究,科学合理分组的方法研究——分组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的宽松环境,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标准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研究”模式汇报课资源整合研究。
实施步骤:
实验周期:2018年6月——2019年6月 准备阶段(2018、6——2018、7):查阅资料、建立课题组、论证、申请立项
学习相关理论和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文献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调查、前测;征求专家意见,修改草案,举行开题仪式。
实施阶段(2018.9—2019.5)
完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前期调查、测试,收集原始资料。
启动研究,课题组成员进行课堂实验,做好记录、及时分析,定期参加课题观摩、交流、汇报,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调整完善、深化提高
1、科学合理分组的方法研究
1、分组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分组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4、分组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5、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的宽松环境,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
6、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标准研究;
7、课题组教师开设模式汇报课资源整合研究。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6月)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6
凭心而论,如果参与教研活动的是八年级或是九年级的学生,让其略作思考后进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程序还是可以的。但此种近乎公式化的教学流程同样会出现在七年级的语文教研活动中,这就不但有点强学生所难,而且有哗众取宠之嫌。
作为长期在一线教学的我,对这种只为自己名声而置学生实际和教学规律于不顾的做法是不敢恭维的。
记得新课改刚开始时,几位资深语文教师曾告诫我:备课之前既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又要深钻《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登载的“七~九年级教科书总说明”(以下简称“总说明”)。因为只有真正体会到三者的精神实质,才能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实施近十年来,不管是在哪个年级教语文,在不忽视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我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做,不但贯彻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和《纲要》以及“总说明”的精神,而且让我和我所教的历届学生获益颇多。我教得轻松,教得洒脱,教得舒心;学生学得自在,学得扎实,学得快乐。
首先,要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不致尴尬。毋庸置疑,要想较为顺利地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上课时有话可说,不致尴尬。为此,我每次准备上新课前,都会根据学生实际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
如前年秋季开学后不久,在准备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捅马蜂窝》时,我布置了下列预习任务:1、认真阅读课文,试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简述“捅马蜂窝”的过程;2、在所有动物中,你最害怕最厌恶的是什么动物?你和它(它们)之间发生过什么冲突?请准备在班上说给老师和同学听;3、读完这篇课文后,你对这些厌恶的动物是否有了新的看法?
这样的训练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一般学生上课时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点起来回答问题,大都能说几句,不致于让同学或老师都感觉到非常尴尬。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较之刚开学时有了明显的好转。
其次,要让学生做到有话想说,不吐不快。根据教学规律,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有话想说并且不吐不快的感觉,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
我在进行作文《心事》的训练时,首先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羚羊木雕》,让学生再次说说小主人公有着怎样的心事,自己是否也有过相类似的心事;其次让学生回忆自己从记事起到现在,在与家人或他人交往中有过怎样的心事,并说说是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心事、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个心事,试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将其说给同学或老师听;再次就是让平时性格比较开朗且发言比较大方的同学带头在课堂上简述自己的心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通过多次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向同学或老师敞开心扉谈想法,大大方方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最后,要让学生做到会说想说的话,力争不出现语法修辞上的错误。根据教材安排“口语交际”的八次训练,我着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因为这些口语训练的话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近,既注意到了交际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又注意到了交际过程中文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经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除极个别生性孤僻的学困生外,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学习、踊跃发言。记得去年春季六月中旬的一天,我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会说不”的训练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并且基本上做到了语言表述简明、连贯,没出现什么明显的语法修辞上的错误。在众多发言的学生中,周雪婵的发言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上个星期五下午放假离校走到李集街转盘时,一个同村的同学邀我一起去‘心动网吧’上网玩游戏,并表示由她买单。当时的我,急着回家看望最近身体一直不好的奶奶。面对真心实意向我发出邀请的她,我微笑着说:‘谢谢你!本来我也喜欢玩游戏,但因为我奶奶最近身体一直不好,我爸妈又长期在外打工,所以我奶奶很想一个星期才能与她相处两天的我早点回家。真的很不好意思!你自己去玩吧。’”
近一年的努力,不但换取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让我看到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习惯养成和能力提升的曙光。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吃透了《语文课程标准》、《纲要》和“总说明”的精神实质,只有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逐步加深对阅读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又能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让教师分享学生成长的快乐。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7
利用课题学习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参与课题学习的热情。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课题学习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里的课题是指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如“图标的收集与探讨”的课题学习活动,生活中有很多起着识别、引导或禁示作用的图标,让学生去尽可能多的收集各种图标,并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内在含义与所包含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对收集到的图标进行整理与归类,总结哪些图形出现较多,并用统计语言加以描述,最后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制作图标,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图标世界”,让学生推荐出“最有创意作品”、“最有人气作品”、“最有内涵作品”,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进行作品交流。在此课题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标志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可打破时空的限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地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新教材中的课题学习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
课题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它是灵活的、开放的、形式多样的。课题学习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彼此相连的,应该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比如在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中,不管是课外的社会调查,还是课内的分组活动,还是去图书馆或因特网上收集文字资料,都紧紧围绕着认识“心率与年龄”而展开和深入。课题学习狭义上讲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问题提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由学生自己决定。比如讲“心率与年龄”一课,在进行社会抽样调查前明确以下几点:
(1)将调查对象分哪几个年龄段,在每一年龄段中取多少人参加调查;
(2)对调查对象在健康、性别、职业、生活条件等方面是否有要求;
(3)对调查的环境、测量心率的方法等方面有怎样的规定。至于学生在操作时如何分工,如何将调查对象进行分类,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调查结束后写一份简短报告,汇报一下是怎样开展调查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有哪些证据支持着结论。尽管在调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或走“弯路”,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是有益的,因为是学生自己尝试的结果,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获取的知识,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心率与年龄”的具体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实践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
创设课题学习的情境,吸引学生有的放矢的去探究。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吸引学生投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集中于某个中心点。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代数恒等式,如果单从数的方面入手,那是比较枯燥的、抽象的。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课题学习中,改变了问题情境,而是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中认识代数恒等式,既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代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也能从另一方面体会代数恒等式的几何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索、讨论、交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自己数学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的处理的方式也就不一样。对学生而言,在探索中提出的问题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确保了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8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听说能力,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还应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当中, 特别是在听说能力方面的教学当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比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听说的组织形式也比较呆板以及学习的方式主要还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等。作者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当中, 积极地摸索和探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
一、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首先从理论而言, 为了能够构建主义英语教学观, 那么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比较符合这一教学观的构建。在主义英语教学观当中, 教师是一个促进者以及帮助者, 而不再是简单的lecturer and teacher, 而学生则是一个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环境的主要设计者, 同时学生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理解者。其次从新课标的改革而言, 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很适合新课标的改革需要, 在英语教学当中, 帮助学生很好地应用一些学习的策略, 不仅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 采用比较科学的Learning strategy,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从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来讲,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只是比较单一的进行接受性的学习。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是强调学生积极的学习过程, 要他们去做事, 而不是教师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从而了解到这个知识的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 最后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克服之前的比较被动的教学方式是很有意义的。
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策略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当中, 听和说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 是活动语言的信息和表达自己感受的最重要的途径, 同时也是在衡量一个人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现在的英语教学当中, 对于听说能力的教学越来越重视, 在相关的高考试题当中, 对听说的要求也相对高了。听说的教学过程主要就是训练学生听和说的主体性过程。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是一种训练学生听和说非常好的方式,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也很有帮助。首先, 是在自主的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学科的教育运用过程当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内在的驱动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情感和摸索学习方式的一个过程。例如在讲解computer这一课的时候, 在课前的几分钟, 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轮流在讲台上讲故事或者是复读这篇文章, 并且针对这篇文章提出一些问题, 然后小组之间抢答或者笔答进行比赛。教师就可以首先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 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讲解。Warming up的形式, 学生一般都是比较乐意接受的,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听说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 在合作的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比较富有实效和创意的教学方式和理论。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一些比较民主化的讨论, 然后引导开展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 并且还应该鼓励他们针对相同的问题要积极地发表自己一些不同的意见。同桌之间的讨论、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之间的讨论以及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讨论等这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是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 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 这样的话针对一个问题很快就可以形成正反两方。如在讲解Cultural relics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讨论话题“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in your opinion, developing our science technology or protecting the cultural relics?Now, let us have a debate.”经过了小组比较激烈的讨论之后, 正反两方都有学生进行了发言, 整堂课程就是在学生的口语交流当中结束的, 而在课后, 还有很多的学生有话想说,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和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写成文章, 这样就可以方便班上的同学学习和了解。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 学生一直都是处在比较主动的地位, 可以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有比较大的提高。最后就是在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就是教师通过相应的启发和诱导, 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前提下, 让学生通过个人或者是小组和集体解决疑难问题的活动, 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和亲身的感受体会, 主动地获取知识以及信息, 然后通过这些知识和信息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从不知道问题的结论到获得结论, 培养学生发现、研究问题并且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wildlife protection的课堂教学之后, 为了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一些文化视野,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一些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噪音污染、土地破坏以及空气污染等, 并且可以自己提出一些认为比较合理的解决措施,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to express their views through English.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其他的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同时用英语对这些图片和资料进行解释, 而其他的同学在认真听的过程当中, 还可以用英语进行补充, 最后还要把口语的内容记录下来, 在这个教学的过程当中, 听说能力的训练是放在第一位的, 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 不仅学会了怎么调查, 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对于改变传统的高中英语的听说教学很有帮助, 而且对于突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还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当然,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对于高中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对高中英语的读写方面的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 只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同而已。相关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地深入摸索和实践, 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忠诚.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 2011, (22) :68-69.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9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英语教学,能力,实践,思考
英语学科是一种交际性学科, 就是把语言知识变成一种交际能力。这门学科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 有合作学习的精神, 有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英语课堂中, 挖掘学生无限的潜能呢?下面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 发展心智, 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地位。“是给学生一盆水, 还是给学生水源?”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一盆水总有被喝完的时候, 而学生一旦有了“水源”, 他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因此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给课堂带来生动的知识和使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 教师要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 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源, 用自己的眼发现、自己的手找寻、自己的脑辨析, 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 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如在讲授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一课时, 笔者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英雄, 鼓励学生通过搜寻网络或书籍讲一讲英雄的故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成就感洋溢在脸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 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 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 而是以主人的身份自主地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二、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 它是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 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形式, 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策略。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提供学生间合作交谈的空间, 把自己和组内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筛选, 取长补短, 并设计了讲解、展示、表演等汇报形式,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 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再次, 教师就要像是一名演员, 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 正确的引导, 调节矛盾, 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现自我才能, 而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 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效果就比个体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安排一系列的task.在discussion部分,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学生们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这时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如:在教授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2“The Olimpic Games”的时候, 学生读完文章, 讨论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olding the Olimpic Games in china, 这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 把举办奥运会的优缺点列举出来, 然后每个小组的代表在班上发言。此时合作学习是指个人与个人在小组内的合作, 小组与小组在班级内的竞争, 这就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而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 为组争光, 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了名副其实的地步。
合作学习作为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逐渐展示出它的作用。但合作学习的教法仍然处于一个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合作学习还存在着种种弊端,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 使得合作学习日趋完善。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实现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 处理反馈信息等探究过程, 进而学会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得知识上, 而是转到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上, 使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式,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 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教学活动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如在必修1第4单元earthquake这一课, 为了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 笔者首先在课开始时, 告诉学生这节课我将在网上带他们去一个地方, 并请他们依据我的提示、动作、表情和所给的图片, 猜测要去哪里?诱发学生思考, 产生探究的疑问,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
S1:Where shall we go?
S2:Is it an interesting place?
S3:Is it far from here?
S4:Are we going there by train?
S5:why can’t we see the houses?
S6:why are there so many people who are bleeding?
S7:Is it a place where people met some disaster?
当学生猜出这是地震的场景时, 我就点击相应的网址让学生了解地震后的场面, 了解灾区人民的疾苦, 引导学生分担他们的痛苦, 介绍地震来临时采取的措施等等, 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 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探究式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弊端,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的结合, 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思维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师, 能投身于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 可以说是幸运的, 同时又存在着一种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切实按照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自己,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本, 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探索能力。这样英语课
参考文献
[1]顾钟锦《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1年版
[2]《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其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中成为自己学习和行动的主人凸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 究竟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呢?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我的看法:
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教”模式
人们常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因此, 作为老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方式, 特别是要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我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导学教”模式。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就高中思想政治课而言,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一套课时学案, 课堂上分发给学生学案或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让学生用5-10分钟时间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自主阅读教材, 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疑问。在展开教学时, 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位学生的问题, 又要让学生跟上老师的引领步伐, 轻松学习。
2.组织课堂小组讨论, 进行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 组织小组讨论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探究性问题, 小组集中集体的智慧和才能进行激烈的课堂讨论, 获得问题的答案, 由小组代表汇总展示。这就能改变学生以往不动脑筋光等着老师给现成答案的习惯, 培养起学生积极探索、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提高班级师生讨论的质量要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除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话外, 还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 使讨论对话内容不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并能根据讨论对话情况, 及时地引导转换话题, 把握方向, 使整个讨论、对话活动沿着所确立的目标步步深入。例如, 在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 教师就可从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设置探究, 即“如何实现自主创业”进行分组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轻松学习。
二、量化考核———实现“打分制”
要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对他们实行激励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从教学实践来看, 实行“打分制”量化考核能激发我校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这种“打分制”量化考核的效果如何, 很大程度在于老师的组织和引导, 在教学中, 老师要对积极踊跃回答、讨论问题学生, 认真完成习题、测试的学生加分, 尤其是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浮动分,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从而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 学生的表现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通过这种激励, 可以使表现好的学生继续保持积极行为, 更上一层楼。也可督促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转变观念, 去努力学习, 实现共同进步。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篇11
一、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意义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也是课堂教学互动的进一步深入和延伸。其目的是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是教师教学中逆向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再现,是质疑、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的结果,是探索与研究的必然,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自主创新的最终体现。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物理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注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对实践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造性。实践教学告诉我们,设计情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以下途径:从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从物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现有物理演示和学生的实验,创设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创新设计入手,创设情境;利用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外在矛盾入手,创设情境。
2.分析起疑,提出假设。教师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后,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类比等不断地提出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探索提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假设,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物理教学的分析起疑,提出假设,必须符合物理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个性化特点,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所谓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特别是有创意且意见相反的问题。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经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在个人探索的基礎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4.倡导合作交流,建立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协作环境。建构主义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所谓“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和互动。通过以上关系,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前提条件。
5.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自主学习。科学评估、激励评价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讨论方法和思维再现,结合教师的针对性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主探索、研究学习的成功喜悦,更加珍惜实践学习成果,是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探索和自主研究的重要途径。
6.注重总结反馈,强化自主研究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学认为,回顾和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不仅教师在课后需要反思重建课堂教学,小结课堂教学的感想,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回顾、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可以指导学生写“一课一得”;让学生对同一类物理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要求学生总结自己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要求学生建立学生实验讨论记录,定期回顾实验方法和探索的思路;要求学生人人建有物理自然规律现象的观察笔记,以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且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事或现象,以此作为自己进行物理探索和研究的素材等等。由于物理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这种做法开始可能遇到一定的阻力,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比较困难,学生不容易写,但经过教师的指导和正常的学习训练并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逐渐得心应手,总结反思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自主合作探究 篇12
一自主学习——自得到运用的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 寻找疑点难点, 最终通过研读、深思、查阅、总结, 从而自己解决疑难, 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
1. 渗透学法, 形成技能
自主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条理、训练重点难点等有机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可以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总结学习方法, 然后在学习中依此法去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不断感悟、领会, 逐步了解掌握、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而拥有自主学习的技能。
2. 以读促学, 自我感悟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读, 要以读为主, 以读促学。在朗读指导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展开想象, 使课文描述的人、物、事、景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对一些优美的片断、诗词或抒情文章, 要求学生反复读, 会背诵。这样, 学生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还培养了想象力, 提高了文字鉴赏力。
3. 拓展延伸, 消化运用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因此,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设计形式多样、灵活有趣、能开发学生潜力的作业, 让学生根据本人兴趣、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自主选择答题, 以消化巩固课文内容;还可以把课内作业延伸到课外,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自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院子里的悄悄话》是一篇科学童话, 选编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运用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基本上能自己读懂课文, 了解关于树的科学知识, 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教师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和查阅工具书等读准字音, 了解字词意, 并依照“阅读提示”, 自己选择学习方法, 边读边想, 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再次, 教师结合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这一特点, 适宜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分角色朗读、个人模拟对话、反复读、讲故事、表演等多种方式, 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训练学生的语感,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年轮、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质疑的交替
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思想、民主精神为基本原则、团队合作为运作方式, 在讨论与质疑中深入研学课文。
1. 你读我听, 初步理解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课堂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读书, 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读后必然有所感触, 从而最终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只有让学生读出语气, 读出情感, 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 进而才能发现问题, 并能带着问题参与下一步的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大胆地思考。读则有疑, 有疑必思。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自己得到更深的印象, 获得更大的益处。
2. 讨论交流, 尝试吃透
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讨论, 甚至是争论, 有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由地讨论。自由地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大胆地提出个人的见解, 这样参与讨论的学生不但能激发兴趣, 解决疑难, 还便于教师集中问题, 了解学生自学效果。让学生大胆地汇报。通过讨论, 哪些学懂了, 是怎样学懂的, 哪些还不知道, 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将普遍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纳起来作为下一环节研讨的重点。
3. 互相质疑, 深入钻研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 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 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让学生多层次地质疑。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质疑, 鼓励学生敢于挑战现实、敢于超出书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
让学生多途径地释疑。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可让学生或独自或结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门访问、社会调查、操作实验等, 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得出结论。
例如:教师在指导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 可先采取教师范读或让小组成员轮流读的形式, 使学生初步了解邱少云的先进事迹;然后围绕“阅读提示”并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反复读、抓重点段读、读后评议、议后思考等方式, 使自己对作者的内心活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为学生充分地讨论、大胆地汇报奠定了基础。“深切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受到的煎熬”是本文的难点。我首先让学生大胆质疑, 有学生提出:天还没亮时, 我们连已经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为什么不就势发动袭击, 非要经历一天的潜伏到黄昏时分才发动袭击呢?还有一名学生提出:敌我双方连讲话都听得见, 难道邱少云被活活烧死时肉体被烧的焦味敌人闻不到吗?荒草烧完了, 邱少云烧死后的焦尸或薰骨敌人看不到吗?然后让学生查阅当时的历史背景, 想象当时处境可能产生的后果, 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并通过触觉、嗅觉和视觉实验等多方面入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三探究——主动学习和勇于创新
1. 学会质疑问难
在语文教材中, 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 大胆围绕课文题目, 文中的字、词、插图, 课文的结尾等方面提出问题, 如:学生读完了《丑小鸭》一文, 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鸭妈妈生出的蛋可以钻出天鹅来呢?”“鸭妈妈明明是个鸭子, 生出来的丑小鸭怎么会变成天鹅呢?”又如:老师板出了《刻舟求剑》这个课题,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刻什么舟?”“怎样去求剑?”等问题。
2. 学会求异思维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 答案并非一个,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进行思维, 启迪智慧, 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究, 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当然, 学生的答案因人[责任编辑:李锦雯]
而异, 有的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 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出不同的结果, 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不能一锤定音, 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只要言之有理, 教师就应予以肯定, 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推荐阅读:
自主合作与探究08-27
自主合作探究小结08-11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2-16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10-10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12-14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10-21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09-22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11-08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