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2024-10-30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共9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篇1

北京市西城区师大二附中外语组 康明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打破“教师自我中心”,“满堂灌”的局面,使教学焕发活力和效力,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爱学英语、会学英语。本文拟从一堂英语文学欣赏课谈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所做的尝试和体会。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探究式教学程序。

笔者曾在一堂校级观摩课上, 讲授了一篇名为“Bill Clinton”的课外阅读材料, 这篇文章节选自希拉里的自传Living History第三章,文中详述了俩人从相知到相恋的过程以及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情感变化,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克林顿的人格魅力,文笔细腻,语言流畅,不仅能扩充学生的词汇和阅读量,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让他们领略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的魅力,还能使学生深刻了解真爱的含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文就结合这堂文学欣赏课,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做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1.建构恰当的教学模式, 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该生对所学情境的兴趣和疑问。因此,创设良好的情境,因势利导,有利于学生们主动地进入探索知识的状态。为此,在授课前,我预先准备了一些讲义,提示学生事先了解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 并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ill Clinton and his wife Hillary?

Can you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Rhodes Scholarships?

Where did Vikings come from? What did they look like?

这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是只查出生词意思,而是要去认真读文章内容, 而且要设法从文章之外去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为此,学生就得到图书馆去找些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或者到inter网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参与中不仅明确了学习任务,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而且也能渐渐地形成一种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就会逐渐使学生树立起主动学习的习惯,课堂教学模式就可因势利导,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局面。

2. 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搭桥”、铺垫。

和高一新教材相比,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较大,约900个单词,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长句式偏多,为了能让学生们顺利进行后面几个环节更深入地讨论, 我先设计了一个判断正误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文章梗概的理解:

1. Hillary thought Bill Clinton was like a Viking rather than a scholar from Oxford. (T)

2. Bill Clinton and Hillary first talked to each other around campus. (F)

3. Bill Clinton went to the registrar’s office to sign up for the next semester’s classes. (F)

4. The school museum was closed because nobody went there. (F)

5. After visiting the museum, Bill Clinton went to a party in Hillary’s dorm room. (T)

6. To this day, Kwan, her husband and Hillary are still good friends. (T)

7. Bill Clinton talked a lot about politics at the party. (F)

8. Hillary loves Bill Clinton simply because he is tall and handsome. (F)

9. Bill Clinton took some medicine to Hillary because she was ill. (F)

10. The shape of his hands wa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she noticed about Bill. (T)

11. Hillary was interested in child advocacy (儿童保护)and civil rights (民权). (T)

12. Bill Clinton was uncertain wha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F)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能克服生词干扰,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以获取有关的表层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由于事先认真地备课,吃透了文章内容,练习里的每个句子我都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编排的,在进行这一步时我不仅是要求学生快速找到有关信息,还采用了提问、讲读、补充等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自始至终一直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能很轻松地掌握全文梗概, 这也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作好了铺垫。

3. 巧引妙拨,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又可在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为学生营造自主参与, 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为此, 在学生了解文章的梗概后, 为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 我先设计了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Who was more in love with whom in the beginning? 果然, 学生们能轻松答出: Bill Clinton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lary. 接着,我又用课件展示了几个需要深层理解的讨论题:

1) How can we tell Bill Clinton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lary than she was with him?

2) Why wasn’t Hillary as much in love with Bill Clinton?

3) When did Hillary’s feelings for Bill Clinton change?

这些问题都是紧扣着文章的情节设计的,启人深思,全方位立体式地引导学生动口动眼动耳动脑进行学习,是寻求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小组讨论中。第一个问题涉及的面很广,学生需要从全篇文章思考,找到合适的事例来说明比尔对希拉里的爱,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树立自信心,我有意识地降低了这道题的难度,预先按情节发展的顺序列出了几个重要地点和情境,并印成worksheet发给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很快就举出了不少例子:

有了第一个讨论题的铺垫,后面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容易想到了:

Because jshe already had a boyfriend at the time. kBill hardly said a word at the party. Hillary thought “he must be shy, perhaps not very socially adept or just uncomfortable”. lBill looked more like a Viking (原指北欧维京海盗,这里有“满脸胡子,不修边幅”之意) than a scholar.

But after Bill came to her rescue with chicken soup and orange juice when she was hacking from a cold, her feelings for Bill changed.

通过这种深入的讨论,学生体会了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情感变化历程,也加深了对克林顿人格魅力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这使学生不仅轻松自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问答合作”很好地避免了少数好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不良局面, 使得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协作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师生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具有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4. 立足启发式教学,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这次教学难点目标确立在引导学生懂得“不能以貌取人,要注重人的内在美”上,所以在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问题What did Hillary admire about Bill Clinton? 由于这个问题是对主人公性格魅力的总结和概括,需要对全篇内容认真回顾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立刻陷入了沉思。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从克林顿获得罗兹奖学金,向希拉里谎称去注册办公室,和希拉里去美术馆,在希拉里和室友合办的派对上寡言少语,和希拉里谈论艺术和政治,带鸡汤探望病中的希拉里,以及毕业后想从政等重要情节来思考,这样的启发使学生顺利突破了难点,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查字典,彼此沟通,相互补充,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很快就归纳出了克林顿的性格特点,如图所示:

随即有一个学生提出:“From the examples, I can’t see Clinton is persistent for love.”我微笑着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质疑的作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阅读文章,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Clinton’s love for Hillary is very sincere.”无论是师生互动, 还是生生互动, 课堂上洋溢着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上我始终以“启发式”引领全文,讲读时分析透彻,由难化易,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我没有予以否定,在培养和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又注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顺利突破难点的同时,还初步掌握了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完成了两个教学目标。最后当我问到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We can no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课堂上师生互动,氛围融洽,教学相长,情绪饱满,学风浓烈。

课后,外语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节文学欣赏课课堂容量大,教学思路清晰,问题的设计合理且有深度,学生对教材兴趣浓厚,思路敏捷,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然、合作交流、探究共享,学生在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这堂文学欣赏课也使我认识到:在适当的时候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协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性问题,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学生在现代化技术的指导下,拓宽学习渠道,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参考资料:

1.刘淑梅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中国教育报》7月26日第4版

2. 何 邦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hebang.sosoo.net/zzhztj.htm

3.张崇喜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教育理论与实践》

4.施卫琴 “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中国教育现代化》-1

5.《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月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篇2

一、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激励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交流

在“讲授新课”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当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 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 掌握算法。

例如, 在教学《打折销售》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听说国芳百盛袜子专柜一双袜子标价100000元”, 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就一阵惊呼, 我又故弄玄虚, “人们都蜂拥而至, 想一睹为快, 看个究竟, 看看到底是多好的袜子。结果却抢购一空, 断货了, 为什么?”学生都述说着自己的理由, 接着我带领学生探索打折销售的相关知识。“心求通而末得, 口欲言而不能”, 由好奇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创设的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中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激发学生“渴望”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之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 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没有自主探究的交流, 只是信息的单项传递, 不会产生共鸣和惊奇。因此,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前奏,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欲望。用林语堂的话形容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合作交流最合适:“吃花生必须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 花生愈有味道。”

面对问题, 有的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带着一丝激动, 急切想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无比自豪的讲出来, 让同学分享他的智慧成果, 让同学赞扬他的想法, 这时他多么渴望与人合作交流啊!有的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遇到了疑惑, 这时他们同样也渴望合作交流, 希望在交流中能开拓、补充、修改自己的想法, 争取早点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要有机结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并不是只需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离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如同无源之水, 会逐渐枯竭,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试想如果学生没有先独立思考, 而是直接合作, 在课堂上缺乏独立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 依赖他人的心理会加重, 学生以后在人生中将难以独挡一面。在教学中,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所以, 我们应当:

1. 寓独立思考于合作开始之前, 达到铺垫之效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在合作交流前, 教师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 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 都能够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情感, 并尽可能地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这时再进行合作交流, 就能达到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

2. 寓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于合作过程之中, 达到互补之效

心理研究表明: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 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无疑, 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 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 要做到“动”“静”结合, “存异”与“求同”结合,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 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自主地去探究, 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 教师还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可以深有体会地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独立思考, 让它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就一定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之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 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没有自主探究的交流, 只是信息的单项传递, 不会产生共鸣和惊奇。

关键词: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

[2].〔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国〕珍妮特·沃斯著.顾瑞荣, 陈标, 许静.译《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新华书店.1997.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篇3

一、进行设计导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

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起他们的求知热情,使他们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乘法运算时,推导“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这个规律,笔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来引入课程:国庆节期间,我家来了许多客人,我准备买一些饮料来招待。来到商场后,营业员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各种饮料的价格。最后我决定买一种每盒12瓶、每瓶6元的饮料,根据来的人数我需买5盒,正当我算需要花多少钱时,营业员告诉我需付360元。我感到很惊讶,营业员怎么会算得这样快?你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看这笔账该怎么算。于是学生们就主动地开始探究新知识的奥秘了。

二、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一)让自主从形式走向实质

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去操作和探究,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方法与时间限制,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努力创造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增强学生探索的自信心。

(二)让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

1.创设民主环境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结果,不要怕学生出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不能横加指责,强令修正,教师应指导学生冷静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学生的参与

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充足的时间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让探究从形式真正走向实质。

(三)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精心培养。对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会倾听

教学生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不随意打断或轻易插嘴。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小组成员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明白其他同学发言的意思。同时既要听得进表扬之词,也要能接受批评之言。

2.学会表达

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出现“小老师”,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少。为此,教师要深入小组,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擅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学会辩论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辩论并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就数学而言,立论的方法有举例、验算、实验、验证、归纳总结、演绎和推理等;驳论的方法有举出反证、质问等。但是展开辩论要注意几点:①避免无意义的争辩,必要时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及时干预;②使用积极、恰当的语言进行辩论,以理服人,避免出现过激语言;③如果失败了,要坦诚面对,胜利了也不可洋洋自得。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篇4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仙游县榜头学区:李志刚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自主探的机会,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瀑布》这一课时,要学生背对讲台,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大海的惊骇浪。”有的说:“像洪水从山上直泻下来的声音。”这时,教师说:“瀑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巨犬的声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转身看录像。”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转身来看瀑布,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读诗歌第2、第3两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背着讲台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瀑布伟大景观的欲望的。为了解瀑布的景观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转身看到瀑布的景象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如教学《鸟的天堂》群鸟齐飞、众鸟齐鸣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组织的:“你们喜欢写鸟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我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它使我想象此时此境,鸟儿飞得很快,看不到鸟儿的具体形态和数目,只能听见它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样写非常。”有的说:“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的、有的站在枝头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很多,我见都没有过。”另一个接下说:“我也喜欢这句,从叫、飞、扑这几个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我觉得鸟生活得很快乐。”还有的说:“我喜欢描写小画眉的那段话,那只小画眉样子真可爱,叫声非常悦耳。”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穷人》一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如果不写“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这一段,文章一开头就写桑娜发现邻居寡妇死去,把两个孩子抱回抚养如何?这时,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

[1][2]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篇5

张 瑾

(浙江省温州双屿中学)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说它新,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相对而言的。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科学课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但是,有的.时候却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怎样改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这是我一直来苦苦思索的问题。不经意间的一堂计划外的探究课,却使我真正尝到了“探究课”的滋味。

上一堂课,我们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我的那节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创设问题情景“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我们再根据“假设”一起设计了检验影响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实验方案,并安排同学在课余时间动手做实验。但由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周的时间,经过一周之后,我打算请同学们来展示实验作品,并说说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和观察到的种子萌发的过程。

上课了,先由各组学生来展示作品。第一位学生拿了三个透明塑料杯说:“我把这三个塑料杯都放在家里的同一张桌子上,现在只有一个杯子里的种子发芽,就是把种子放在湿纸巾上的种子发芽(1),而干的种子(2)和浸在水中的种子(3)都没有发芽,通过(1)(2)两种情况比较就能得出种子萌发是需要水分,通过(2)(3)两种情况比较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氧气。我看到了种子萌发是先小芽长出来把种皮弄破,小芽就长成了根,然后另外一端再长出叶。”

学生的表情都表示非常赞同,我也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其他学生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来展示。

第二位学生上来发言了,边说边高举两个大可乐瓶(上部分已经截去):“我把这个可乐瓶放在冰箱里,另一个放在厨房里,放在厨房里的有三颗种子发芽,而另外六颗种子没有发芽,而放在冰箱里的一颗也没有发芽,通过比较就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要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不能太低,而且还要有水分和氧气。同时,我也看到了种子萌发是先长出根后长出茎叶的。”

学生都在积极地议论,说自己的实验与以上两位同学的实验差不多。我想这次探究可以就这样得出结论了,那就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要有充足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参考文献:

黄文颂。自主学习,让课堂更精彩[J]。教学月刊:中学版,(05)。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篇6

湖北郧西县上津镇第二小学教师:查方洪

【摘要】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充分深入的前臵性学习、细致具体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公正及时的小组评比,指导小组高效有序的开展合作学习。

【关键词】生本课堂 合作学习高效有序

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对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校开展生本课改实验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我们生本课堂的常态。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 ,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是前提

(一)组建学习小组

一般地说,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型”。组内有细致明确的分工,如:语数组长、纪律监督员、声音管理员、汇报员。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配合,发挥团队精神。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需前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全班交流时看黑板,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参与进来。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每个小组都创立小组标志和名称。看看我班学生取的小组名字:团结无敌、天使之翼、光荣梦想、雄鹰、必胜等,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诗意!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二)营造合作氛围

小组成员间要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能够分享学习材料,并且很小声地说话,不会影响其他小组。所有的学生都有编号──1、2、3、4,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码相同,都坐在每组的同一个位臵。例如,所有号码是1的学生,都是语文小组长,都坐在小组的东南角。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不劳而获的“搭车”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应该留出教师巡视教室的空间,设臵评比栏,“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在教室的墙壁、黑板,张贴有关合作学习的标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众人拾柴火焰高。”……既美化教学环境,体现班级与小组的文化特色,又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二、充分深入的前臵性学习是基础

前臵性学习,是生本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臵性学习应该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学习内容,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前臵性作业

怎样的前臵性作业是有效且操作性强的呢?首先,它必须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其次,它必须能围绕教学目标,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解,使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它必须以文本为基础,推进与文本相关的更多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前臵性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是老师简单布臵一些学习任务,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而是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比如,“走进文本”一类的前臵性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向父母、老师请教等方法初步认识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通过多次诵读的方法达到熟悉课文内容;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找出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词句。

(三)及时评价、反馈前臵性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前臵性作业,老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并作必要的评价。在班级中可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比如,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检查,科代表对小组长的检查,小组长对每一位组员的检查,课任老师的抽查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对待前臵性作业的习惯。

三、细致具体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是关键

实验表明,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不时会出现两种不好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我认为,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今后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能力,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而,小组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参与下的活动,要不然,学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一)指导内容

我经过亲自尝试,初步总结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有七件事情要做:

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

2.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 3.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 4.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

5.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 6.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7.指导学习小组怎样开展评价。

(二)操作举例

“团结无敌小组”合作学习“我会写”的生字过程介绍: 1.小组成员

语文小组长:1号 组员:2号、3号、4号

2.学习任务与要求

①学习任务:学写生字“翅”。

②学习要求:达到课标“四会”要求。

3.合作学习过程

1号(小组长):大家好,现在我们按老师的要求,合作学习书上28课“我会写”的生字。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完成学习任务。大家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

2号:我觉得“翅”比较难。大家同意吗?(组员手势认可)

1号(小组长):那我们现在就学写“翅”。请大家跟着我写“翅”,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关键笔画是捺,请注意它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2号:请大家跟我读“chì”。请大家注意这个字是翘舌音。组员一起把“翅”读三遍。

3号:请大家把小手举起来,跟我数笔画:一笔横折钩,二笔点,三笔提,四笔横折钩,五笔点,六笔提,七笔横,八笔竖,九笔横撇,十笔捺。组员跟着书空笔画。

4号:“翅”可以组的词有“翅膀、鸡翅”。谁还有补充?

3号:插翅难飞。

2号:双翅。

1号(小组长):现在请大家练习写“翅”。

组员在书上的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翅”字。写完后,小组成员交换评价,写得好字的圈起来,旁边画上五角星。

1号(小组长):刚才我们合作学习写生字。大家都积极参与,谢谢大家的支持!本次合作学习结束。

四、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是依托

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是生本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学习收获得到验证,学习信心得到加强,学习兴趣更是得到提高。只要我们根据学习需要营造不同层次、多种资源的“多向互动”课堂交流氛围,使小组汇报成为全班的学习经历,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交流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一)基本语言模式的训练,指导交流有序

比如,发言时:请大家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某一自然段的这样一句话或者请大家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某一自然段的这样一个词。这样的语言模式,我让学生抄到积累本上,把它背下来。评价模式:听了谁的发言,非常精彩,但我想给他做点补充……发言完毕后,他会说:“继续交流!”刚开始时,学生说的乱七八糟,东一锤西一棒,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就某一自然段某一观点有共识的相互补充,等这个观点交流完了,再交流其他的部分。学生很聪明。我这样说了以后,在课堂上他们就按我说的去做,我在旁边适时引导,慢慢地学生的发言由无序到有序,针对性很强。

(二)基本步骤的演练,促使展示全员参与

例如“雄鹰小组”展示朗读课文的情况。

1.小组上台后,组长说:“大家好!现在由我们小组为大家读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

2.小组开始朗读课文。形式自由,可齐读、可分自然段轮流读、可分角色读。

3.读完后,组长问:“大家觉得我们读得怎么样?”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学生从是否读准字音、是否读得流利、是否声音响亮、是否读得有感情、是否态度大方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用“我来表扬你”、“我来夸夸你”、“我要提醒你”“请你跟我读”等语言进行评价。受到表扬要说“谢谢你的表扬”,对于建议要说“谢谢你的意见”。

4.组长:我们小组朗读完毕,谢谢大家!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在参与,都在思考,都在分享,都在收获,在创新……这不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吗?

(三)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提升互动品质

1.生生互动,领略精华,感受独特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恐龙的灭绝》时,有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马上就不满意了:“是火山爆发引起了恐龙的灭绝”;而有的孩子经过上网查阅后,又有自己的见解:“虽然书上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瘟疫。”在生生互动中,我们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精彩的“思维碰撞”。

2.师生互动,点拨引领,提高交流质量

生本教学理念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像一场交响乐有了优秀的指挥才会有和谐的旋律一样,任何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点拨。比如,当学生表达完,适时地送上一句:“你的声音真洪亮,我喜欢听。”“你的站姿很大方,站起来发言就要有你这样子。”“你的回答很正确,我知道这是你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结果。”……在学生得到赞扬的同时,“声音洪亮”、“大方表达”、“善于动脑”也就成了每位学生努力的方向。当学生之间的交流经过几轮互动仍无法深入时,老师何不也高高举起手:“我能说两句吗?”不是生硬的说教,也不是强行的介入,有的只是平等的商量和切磋。不仅如此,还要肯定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以这样的姿态参与的师生互动,能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不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吗?

3.课内课外互动,推进大阅读

生本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有没有推进大阅读。“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学习《丑小鸭》时,学生在前臵性学习中查阅了大量有关安徒生的资料,阅读了安徒生的作品……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大家争着讲自己收集的安徒生的资料,争着朗读《安徒生童话》的精彩片断……这个时候,不仅每位学生是教学资源,甚至学生背后的家长也成了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了我们对文本的理解。

五、公正及时的小组评比是保证

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说出答案。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

从生本课改实验开始,我们就制定了合作学习评价量化标准。作为老师要“勤”,勤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勤加分,勤上榜。另外,不要吝啬分数,不要舍不得给学生表扬。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要加分,因为加分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我班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奖励积分前三名的小组、进步大的小组和优秀小组长。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篇7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及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生的自主开放性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中说:“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创造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而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例如:在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这一节,共分两个部分,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介绍完物质的量以后,师先介绍1摩尔物质的质量如果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接着,就可以介绍摩尔质量了。但是,学生和教师都觉得非常的枯燥,一节课下来,知识上的收获有限,更不用提能力培养了。

针对这一问题,在介绍完物质的量(一课时)以后,辅以一定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了解了1摩尔物质的质量如果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鉴于学生已初步掌握以上知识,学生再去理解摩尔质量的知识难度不大。据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以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理解来讲这节课。教师通过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并通过这种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操作如下:在学生回家准备后,下一次课上让两位学生代替教师来讲述摩尔质量的概念及练习。此时,其他学生因为都已做过准备,所以他们除了听上面的同学讲解之外,也可以随时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此时的任务就是在下面认真地听这两位学生的讲述,对他们讲得好的和错的地方加以记录,并在两位学生讲完了以后加以评讲。在这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整个活动予以评价,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了科学的观念。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实验教学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现行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从实验涉及形式上看大多是帮助学生针对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的内容、原理、方法和步骤教材中均有明确的规定,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受到限制,使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易导致实验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难以发挥实验的多重教育功能。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探究性的实验,它们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教学时可以通过优化设计过程从而达到增强实验的探究性的目的。例如:在讲“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中笔者补充一个实验:在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提出问题: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该怎么检验?

通过共同讨论,设计实验如下:

学生讨论后可以得到: (1) 中可能有:SO42-、Ag+、SO32-、CO32-、PO43-; (2) 中可能有:SO42-、Ag+。

有的学生就提出Ag+干扰了SO42-的检验,并提出用Ba (NO3) 2代替BaCl2、用HNO3代替HCl, 再做实验。

学生讨论后得到: (1) 中可能有:SO42-、SO32-、CO32-、PO43-; (2) 中有:SO42-。

笔者让学生分析,此未知溶液是否具有还原性,学生都说:“没有。”如何验证没有还原性?有的学生提出加入一些氧化剂来验证。事实上此未知溶液是亚硫酸钠,通过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此溶液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前面的推论有错误,此未知溶液中可能未含SO42-,有可能是SO32-,它在HNO3的作用下被氧化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讨论,学生得到结论:在溶液情况不明时不能加Ba (NO3) 2或是HNO3。

上述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科学发明、发现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发展。

三、体会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性学习或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且应当以师生完全平等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在活动中,教师应当努力去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取向,并依此实行因材施教,应当做到以鼓励和表扬为主,重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均衡发展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均衡发展

一、自主合作学习的概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得到优化。而合作学习则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实现与他人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每个人的学习收益实现最大化。

自主合作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合作下,进行独立思考,既树立自主意识又树立合作意识,树立信心、决心和责任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可持续性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

十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也大胆尝试了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完成主题内容。当然其中给出的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了给予个体学生选择的机会,一般我都设立三、五个主题,实践过的相关主题有“我爱家乡”“探密恐龙世界”“绿色家园”“走进世博会”等。布置好主题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一般设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有时还需对部分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各个小组的力量均衡。分好小组后,让每位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从中还采用了一些竞争机制,例如,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效果奖等,更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制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各小组明确目标后开始分工,每个成员负责完成一个子任务。这时候,教师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探索,分头上网查找相关揭示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等。

因为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在这里起着主体作用。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时,也难以保证学生寻找相关知识的效率,甚至有一些学生在网络中迷路,还有一些学生上网后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从而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确学习的目标,并提供更多的指导,以保证学生探索与交流的有效性,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既然是以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组内各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产生摩擦。教师要让组长负起责任来,组织讨论与协商,必要时采取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统一意见,历经磨合,共同达到目标。让学生在带有自主能动性学习的同时又能充分融入友好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将合作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最后将各小组的成果一一展示,由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打分,由得票数量的多少选出最佳创意奖及最佳效果奖的作品,并请获奖小组介绍他们的制作经验,其他小组亦可借鉴经验进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对此,教师也应给予全体学生积极充分的肯定。评价作为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作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教师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体在合作学习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及进步的幅度等。因为教师对于个体的反馈远比对小组的整体反馈更能激励学生。在评价中,除了让每位学生体验在群体中自身那份独立存在的价值外,也能让其感觉到他人的独立存在价值,共享集体智慧的成果。

三、对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

我们必须对自主合作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自主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其次,对自主合作学习要有全面的认识。自主、合作作为一种品质,必须大力弘扬和彰显,并渗透到其他各种学习方式中去。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作为一种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培养。对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片面化。

相信通过长期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所形成的“学习的共同体”,将自觉追求更大范围的收获,探索和研究更高层次的奥秘,进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

今天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他们可以借助各种形式,如电子邮件,QQ、博客等进行合作,解决困惑,理清思路,并有机会分享别人的想法,从而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当然网络也仅是环境而已,对于这种新形式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促进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这同样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马兰编.合作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篇9

——《父母的爱》习作教学设计

单位:八门城镇中瞿阝中心小学 作者:刘瑞江

信息技术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的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提炼写作方法,学习提炼素材。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情感的升华,从文中学习主题是如何升华的,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教学重难点: 1.2.用适合的方法写出适合的时间发生的适合的事情。如何抓住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亲情

同学们,上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课件展示画面,达到共鸣的效果)

这些画面我们是不是很熟悉呢?看过后你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想吧… …(音乐响起,在音乐中让学生回忆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对自己的爱)

师:的确,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爱,这节课我们就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进行一次习作练习。

二、明确习作要求,开阔写作思路

1、(出示习作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这篇习作要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这篇习作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真是厉害!一下子就能把习作要求读透。

2、父母对你的爱是不是很多呢?交流你最想写的是哪件事?(学生交流)师:的确,父母的爱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尽管方式不同,但爱是一样的,都是那么无私,那么的深沉。从上节口语交际课我就看出来了,大家都急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你们想过没有,怎样才能把你的故事讲得让大家都感动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单元学过的文章,看看能否对你有所帮助。

三、回顾课文内容,感悟写法,诉说亲情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具体写一件事。

师:你们还记得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出示课文图片)你能不能根据这些图片,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呢?

师:同学们对本组课文内容掌握得这么好!我想是因为这组课文的每个故事都曾拨动过我们的心弦,它们既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

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是吧?

师:那课文怎么把父母的爱深沉而又伟大的爱写出来的呢? 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作者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伟大的父母之爱的。

2、范文欣赏。(出示教师的作文,师配乐读。)

师:老师在课下写了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你们要不要欣赏一下?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边欣赏边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

3、引导学生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升华学生的情感。师:你们喜欢老师的这篇作文吗?为什么呢?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包含着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

4、小练笔

拿起你手中的笔,抓住你想写的事中最使你自己感动的一个画面,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一下父母对你的爱。

四、文题指导,画龙点睛。

五、作业

请同学们拿起笔尽量抒发父母对你深沉的爱……

板书:

父母的爱 抓住具体事例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活动

上一篇:摔跤比赛4年级作文750字下一篇:无私的爱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