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管理(共12篇)
让学生自主管理 篇1
在十几年的班级管理中, 我认为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参与班级管理。近年来, 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民主选举班干部
选举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 同样, 班级学生也应拥有选举权, 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选举权都没有, 那么谈什么“以学生为本”?谈什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必须得先有一个得力的班级骨干, 这就要求班主任先做好班干部的选举工作。班干部的选举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而不应由班主任凭个人喜好指定。因为班干部是要带领全班同学搞好班集体的, 而只有深受同学拥护的班干部才能令同学信任, 叫同学听从, 从而很好地为班级服务。我们不难看到, 许多没有通过民主选举而根据班主任所好指定的班干部没有号召力的例子。所以, 每学期初我都十分重视班干部的选举工作, 实行“自我推荐”和“无记名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选举班干, 先叫学生
摘要: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 重点是提出了新的数学理念,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开拓数学的新理念, 发展学生的新思维, 全面提升公民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改;新理念;新思维
一、数学新课改的内容与主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改增删了许多内容, 如增加了简易逻辑, 平面向量, 线性规划, 空间向量, 概率, 概率与统计, 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导数与微分、算法等;删除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参数方程与极坐标, 弱化了立体几何中的公理体系。这些内容的变动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 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它的主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去发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更新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实用数学与应用型数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现
进行自我推荐, 再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决定, 最后, 我根据当选的学生的特长, 在征求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工作职责。由于班干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所以学生大都听从班干的指挥, 而被当选的班干也有种光荣感, 因此他们都乐意为班级服务, 从而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民主制定班级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良好班级的形成离不开班级制度的建立。班级制度是班级工作开展的准绳, 是学生行动的指南。有了班级制度, 学生才能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 否则, 学生只能如一群脱缰的野马, 四处乱闯, 给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难度。班级制度的建立要由学生民主讨论制定, 因为制度涉及到每一个学生, 制度能否顺利执行要看它是否切合本班学生实际, 是否能让学生承受得了, “过严”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过松”则无法起到约束作用, 而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来的制度一般比较切合学生实际, 实施起来就比较顺利。此外,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制定班级制度的讨论, 所以, 当他们违纪受到处罚时, 就比较容易接受。因此, 在制定班级制度时, 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把制度确定权交给他们。具体做法是:开学初, 先由班主任拟定出班级制度若干细则, 再拿到班上给学生讨论修改和补充, 然后印发成文付诸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 不断完善。由于班级制度由学生讨论制定, 因此, 起到了应有的规范作用,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实行班干负责制
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负责人, 但班主任不应该独揽班级管理大权, 事实上也无法做到。因为班级工作千头万绪, 班主任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无法事必躬亲。再说, 因工作性质所限, 班主任每天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少, 这样, 班主任对班级情况的了解相对来说就比较片面, 而班主任如果独揽大权, 孤军作战, 工作就难免陷入忙乱而不能尽如人意。相反, 班主任如果●刘炳宪
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为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提高创造了先决的条件。“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是学生“有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数学新课改的教学新理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要目标, 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 要关注每一个层面的学生, 必须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 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把重点培养部分学生变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 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一方面, 使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另一方面, 使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找到满足其需要和层次的个性化素材。个性化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教学的个性化, 在不断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符合其认知风格的个性化学习。所以,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随着课程式改革的深入也在不断地深化。师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的师生关系状
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 把班级工作化整为零, 就既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教育目的。学生之间由于彼此天天相处, 他们对全班情况以及同学的表现等了解的较为全面, 因而管理起来较有针对性, 再说, 学生管理学生往往效果较好, 这无疑会对班级工作的良好开展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 在班级管理上, 我把权利下放给班干部, 实行班干负责制, 班级的卫生、纪律、作业完成、背书等情况, 班干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轮流值周, 值周班干每天负责, 同时检查本周里本班同学的思想、学习、纪律、劳动、体育、卫生等表现情况, 并作好记录, 然后对照班级制度对每一个同学进行量化评分, 周末开班会时在班上进行全面总结, 评出优秀者。因为我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下放给班干部, 即使我不在时, 同学们也能听从班干的指挥, 所以班级秩序良好。
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发现自身缺点的重要途径, 也是不断完善自我, 促使自己思想进步的一种重要途径。班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利用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 可以养成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 有助于树立班级正确的舆论, 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 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每学期我都定期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主题班会, 让学生互相寻找缺点和自己检查自身的不足之处, 然后通过书面的形式定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对此表现较为积极, 纷纷进行互评和自评, 并积极改正缺点, 渐渐地, 班上的许多坏习惯不见了。
总之,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产品,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让他们自觉形成责任、自制、真诚、公正、合作、宽容、友爱等价值观, 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 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唯其如此, 班级才能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让学生自主管理 篇2
一、科学组建管理小组,让班级管理实现扁平化
把班级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小组成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组建的程序是:先竞选组长,通过报名演讲、学生投票的方式让学生选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小组长,然后老师按学习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将全班同学排队,每8名学生分成一段(每段7至9人为宜),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段的8名学生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组长,组长对自己不喜欢的同学可以拒聘,从而按照双向选择的办法建立起小组。
二、落实 “承包责任制”,实行全员全方位管理
第一,科学组建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班主任老师首先确定班级自管会中的职位,让愿意参与班级管理的学生自愿报名并进行竞选演讲,学生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自管会成员。当选的成员都要发表就职演说,这样做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承诺;另一方面,也让全班学生据此对其进行监督。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由自管会民主推选出班长,制订出班干部的工作目标和职权范围。自管会的工作由全班学生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由自管会负责。
第二,落实小组长负责制,在竞争中共同提高。各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组的组规和奋斗目标。组规包括课堂、纪律、卫生、上操、自习、作业完成、成绩目标、各种活动等各个方面。小组长全权负责以上组规中的任务,并且每项任务的完成都要做好评价,每周还要算出小组每个成员的得分、小组的总分及平均分。自管会将各小组的成绩排好名次。周评比最后一名的小组组长,要在班会上做组情分析发言,查找落后的原因,力求改进。如果一月内该小组连续周评最后一名,则更换小组长。在一月内如果连续被评为优胜组,该小组的组长就在班会课上介绍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以此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三,采用全员值日班长轮流制,让每人有一份责任感。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主任还采用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当值日班长的做法。值日班长每天检查和督促卫生清扫、自行车排放、课间自习纪律、上操情况等,并自行处理和解决班内的偶发事件,最后反馈总结一天工作,写好班级日记。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每个月召开一次“班评会”,自管会成员及小组长要对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学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肯定或指出不足,以促进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我们还借鉴QQ中的“日月星”升级制,将原来的争星夺旗榜改为升级“日月星”,将小组量化的个人分数,以10分计一个红星,10个红星升为一个月亮,5个月亮升为1个太阳。每周班级自管会将各小组和全体同学的成绩排好名次,在班会课上予以公布,小组前三名分别评为周冠、亚、季军组,奖小红旗一面;每周评比总分前五名学生则被评为周最佳表现个人,由自管会在班会课上宣读并公布在宣传栏内,以此鼓励先进、激励他人,并把它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小组管理注入持久的活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小组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每学期各班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外,还利用大课间和活动课时间,让自管会组织小组进行拔河、踢毽子、打沙包、写作、演讲等各项比赛,比赛成绩记入小组管理量化积分,定期召开总结表彰会。使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增进小组成员的感情和小组的凝聚力。
实行自主管理 让学生主动发展 篇3
【关键词】班级 ; 自主管理 ;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08-02
班级是学校里最小的一个“家庭”,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因为它的成员是来自四面八方,思想较为复杂又可塑性大,因此管理好班级无疑是不容易的。然而,也并非无方法可行的。“自主管理”就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主动采取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它能突破传统教育中“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性,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现就在班级自主管理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角色自选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存在着一些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角色。班级中现有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等角色可供学生竞选。而对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学生可以自主增添角色,创设岗位。我们增设的岗位有:开灯、关灯的节能岗;养花、护花的绿化岗;扫地排桌椅的保洁岗;检查红领巾的整洁岗;检查听写纸张数的细心岗;负责为饮水机上水爱心岗等。学生石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她在劳动中勤勤恳恳,由她主动承包下来的窗台每天擦得一尘不染,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被学生们一致推选为最佳小岗位,她也因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人也开朗了很多。在班级里,人人都有岗位。我们还每月评选一次最佳小岗位,表现突出者被班级评为“四好少年”,并且把照片贴在班级的展示栏上。半学期轮换一次小岗位,力图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体验为集体为同学服务的欢乐与责任。
二、目标自定
本学期开始,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我要求学生为自己设定期望目标,即一学期目标。在学生选择了班级中的角色以后,我就引导学生分析班级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出自己的近期奋斗目标,并确立完成目标的思路和策略。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再让学生对自己的近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反思、修改,这也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过程。比如学生赵伟华平时非常好动,经常和同学有吵闹的行为,有时甚至连老师的话也不听。我决定从自定目标入手,改变他。当他提出要当班级的纪律监督员时,学生们极力反对。他非常沮丧。我认为这是一个改变他的很好的契机。我破例宣布他为副的纪律监督员,当时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反对。我请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给他一个机会。课后,我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奋斗目标:做个受人欢迎的少先队员!并且把这句话贴在铅笔盒里,时刻提醒自己。他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勉励:“我能改掉缺点!我能行!”有时控制不住自己又犯错时,他马上进行自我批评:“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我要改掉身上的缺点!”现在,老师、同学都向我反映赵伟华的行为习惯比上学期进步了很多。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面貌日新月异。
三、班长轮换制
过去我所带班级的班长一般都是由学生选举产生,这比班主任自己确定班长要民主公正得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班长的职位始终集中于一两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他们的能力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锻炼,而其他同学就失去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而且,一位学生当班长时间长了,他对当班长所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开始逐渐下降,甚至有可能滋生“权力腐败”,比如:和他关系好的同学就不记在“班级纪律档案”里,这不管是对于班长自身,还是对于被管理的同学,以及对于健康班级舆论的形成,都是十分有害的。于是在同班干部商议之后,我决定推行“班长轮换制”。
班长轮换为每个学生在短时间内尝试去管理班级创造条件。本学期班级实施了班长轮换制。班内原班长不动,其他同学轮流当一天班长。一开始由班级里能力较强的五位学生轮流,进行班级日常工作和管理,如早晨到校督促早读课的情况,维持中午12:30后的班级秩序,提醒和管理课间文明休息,放学后的路队管理等。一段时间后,每位学生都有任班长的机会,每一位班长都要在放学之前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使他们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学生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我班的郭新阳同学自从当上班长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他就是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郭新阳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郭新阳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
四、问题自解
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会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偶尔犯错和经常犯错应怎样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某学生忘记打扫卫生,就“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若违反纪律,就“奖励他做一件好事”,将功补过。于是,有的在校园内捡捡垃圾;有的在班内擦黑板;有的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有的帮助老师做做事……总之,能想到的好事都会尽力去做好。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错误,赢得大家的谅解。
让高校学生多些自主管理 篇4
调查表明, 实行严管制度的学校出现师生矛盾的几率, 要远远高出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学校。这种管理之所以出问题, 是由于其基于一个错误的假定:学生不是主人, 没有自我管理的权利和能力, 只能被动受管。于是, 不少学校对学生采取盯着、看着、护着等方式的所谓严格管理。在这种管理机制下的学生, 走进社会也不善于自我管理, 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依据教育规律,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既是有效的教育, 也是有效的社会治理。然而, 中国长期形成的管理模式是假定一部分人管理另一部分人, 设定一部分人是当然的管理者, 另一部分人是当然的被管理者, 而非大家都是主人;管理者希望管理对象越顺从越好, 而非大家商量形成规则然后去自主管理。这样的管理就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由于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 难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正因如此, 在近百年前, 陶行知就对中国“数千年来保育主义、干涉主义、严格主义”加以批判, 提倡学生自治, 并于1919年写就《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废除原来设置的学监, 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培养出健全的人。一些学校对学生严管的理由是, 这些学生不懂事、自制力差、难管, 所以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却不知造成不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原因, 正是由于在此之前的学校教育中, 未能注重学生自治。这样的学校管理, 既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又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学生未能学会从自律走向自信、走向自主, 再从自主走向自立, 从自立走向自强。
让学生自主发展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上;加之教学过程中过份地强调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利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变死学为活学呢?“自主、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为了优化教与学关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创新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自主、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数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目的就是要研究如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或与他人合作,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从而解决问题,形成认识和结论,并将形成的认识进行推广应用,使之升创新。此模式可概括为“激趣、明确目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应用、升华创新--激励评价”四步。
三、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无论怎样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都必须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为基础。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从教育上看,要树立对全体学生负责的观念,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既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观念。从教学上看,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用材施教与发展个性的观念”,注重发散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树立课堂教学效益观念,注重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因此,我们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作了如下尝试。
(一)注重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堂课是否成功,课前导入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准备教学具,还要求教师能将单调的教学问题融于生活之中。这一步要注重体现年级的特点,还要注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同区域--如城市与农村)。
低年级: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寓问题于童话故事之中。例如:一年级一位教师在教学“8+几”时,将教材中的图画改编为:一群小动物正在玩游戏,每个小动物身上都有一道“8+几”的算式,一只小熊在旁边哭着。这位教师出示了画面后,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上,观察后有的同学说:“一只小熊在哭。它为什么哭呢?”教师再引导分析哭的原因,此时学生就会发现:其它一些小动物身上都有一些算式,小熊在为算不出算式而找不到朋友一起玩游戏而着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8+几的结果会是多少呢?怎么算呢?(提出了问题)接下来,学生全都参与到帮小熊找朋友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效果很好,因此,低年级学生应从画面、故事、感性物体方面去设置问题的情境。
高年级:注重问题生活化、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一位六年级教师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爸爸是个木工,一天正在用一个圆柱制作一个圆锥。爸爸问小明:制作的圆锥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是圆柱体积的 ,有的说是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圆锥体学具,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又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总之,问题情境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当然,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设计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的.激发,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二)以“合作学习”为主,注重个性的发展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只有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的。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时,我们的做法是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完成的,这样既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原则,又体现了个性发展的原则。
例如:在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首先分类板书出由学生搜集的数据:85、388、1240、2580、3105、4500、3600、1等。然后,教师提出:你想先比较哪两个数的大小?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85<388、因为85不足100,而388快到400了,所以388大一些。2580>1240,因为2个千比1个千大,3105<3600,因为都有3个千,但1个百比6个百小。……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归纳了其大小比较的方法,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既突出了数学的重点,也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注重“知识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所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去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目的。因此,知识的应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既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体现,又要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其主动地质疑问难。因而教师设计练习时,要注意:1、练习要层次分明,难易适度,多向有效;2、练习方式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3、练习设计要有创造性的问题,以利于启迪学生创新;4、练习设计要具有实践性,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有数学”。例如: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让学生去测算圆锥形砂堆、麦堆的体积。学习了“相遇问题”后,可设计“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55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35千米?”此类训练题,以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训练,又如“一辆客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每小时行52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相距320千米的两地出发,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远?”
(四)注重评价,激励为主
学生在对知识获取的探究活动中,由于小学生往往具有表现欲望,需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关注,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此模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时,以学生的自主为中心,以学生的创新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坚持“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创新性”的原则,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的原则。评价要因势利导,以“重在进步”、“重在创新”为主,要引导学生虚心地接受合理的评价,从而扬长避短。如:“今天你表现得真不错,如果你计算时再仔细些,你会更捧”,“真捧!想像力真丰富。如果你也像××那样,注意力集中些,你会更优秀”等等。
四、对实验的几点体会
1、学生会学、乐学能力全面提高
通过近四年来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较之以前有了普遍的提高。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的调查对比,实验班有近90%的同学喜欢上数学课,而对比班不足70%,同时,实验班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兴趣浓、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学生之所以会学、乐学,主要是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正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创新精神得到良好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学科。实验证明,通过实验教学,绝大部分学生有创新的欲望,在学生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在找0.5、1.5、4.5___、___、___、___ 的排列规律时,有的学生从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中去寻找规律,有的同学从相邻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中去寻找,有的同学发挥想象,从两个数的和中去寻找出和构成的一个等差数列的规律,得出“0.5、1.5、4.5、5.5、8.5、9.5、12.5”创新意识的解答方法。
3、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
数学并不枯燥,其中蕴藏着丰厚的人文哲理,正如挪威诗人约恩松纪念挪威数学家阿贝尔的诗所说:“数的科学,像时间一样不知不觉地流逝。融于永不消失的晨曦,是千变万化的数字,她们,像雪一样纯,比空气更轻,却强于整个世界,其值无价。她们带来的是一片光彩。数学是多么美丽。”本模式之所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主要是我们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的本领,形成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养成谦虚好学的良好习惯,加强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交往。
4、教师能教、乐教、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在实验中,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提高,实验教师能教、乐教,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
五、值得探究的问题
1、该模式中的“创设问题情境”,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之中。但实际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这一环节,不出现“本末倒置”、“画蛇添足”的现象,使其真正为“激趣”服务。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本模式的重要环节。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具有普遍的随意性、盲目性。如何正确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体现“自主、合作”的探究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自主管理 篇6
关键词 班级 学生 自主 管理 和谐
一、 树立崇高师德形象,实现师生和谐共处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能和谐相处是关键,而班主任的形象、学识及待生的态度在其中又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实现管理的基础。
首先,班主任要树立好崇高的教育者形象。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人格的真正的教育工作。可见,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先要扮演好这个表率的角色,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激励他们蓬勃向上,积极进取,这样,学生才能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次,班主任还要加强自身的学识修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不学无术。班主任具有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和兴趣爱好,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喜欢什么都会、都懂、都能的老师,多才多艺的老师往往容易受到学生的尊敬,并视为榜样。因此,班主任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威信,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
二、 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则体现了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民主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民主选举班干部
学生干部是集体的中坚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没有几个得力的班干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形成一个核心,是不能搞好班级工作的。因此,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得先有一个得力的班级骨干,这就要求班主任先做好班干部的选举工作。班干部的选举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因为班干部是要带领全班同学搞好班集体的,所以,只有深受同学拥护的班干部,才能令同学信任,叫同学听从,从而很好地为班级服务。民主选举班干可以实行学生推荐、自我推荐和无记名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后根据当选的学生的特长在征求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工作职责。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承担班集体的工作,从中得到锻炼,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新的积极分子,可以打破班干部的“终身制”,采取“轮换制”,轮换可以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可以培养学生步入社会所必须的管理能力,轮换有利于转化后进生。轮换的做法:
(二)民主制定班级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级的形成离不开班级制度的建立。班级制度是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学生行动的指南。有了班级制度,学生才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否则,学生像一群脱缰的野马,四处乱跑,给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班级制度的建立要由学生民主讨论制定,因为制度涉及到每一位学生,制度能否顺利执行要看它是否切合本班学生实际,是否能让学生承受得了,过严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松则无法起到约束作用。而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来的制度一般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实施起来就比较顺利。此外,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制定班级制度的讨论,所以,当他们违纪受到处罚时就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把制度制定权交给他们。
(三)实行班干负责制
班主任虽然是一个班级的总指挥,但不应该独揽班级管理大权。班主任要善于把班级工作化整为零,这样既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教育目的。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把管理权力下放给班干,实行班干负责制,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应明确各个班干的职责,尽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因为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的权力下放给班干,即使没有班主任在时,同学们都能听从班干的指挥,所以班级秩序良好。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初中学生由于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尚处于发展形成阶段,他们好胜心强,行为还带有一定盲目性,有时容易冲动,不能始终一贯地控制自己,有的学生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各方面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要确定共同的目标
要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加强班级目标管理,发挥班主任的导向作用。确定明确的目标,使班级大多数学生明确认识并认同班级奋斗目标,并把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统一起来,积极为班级建设努力奋斗。
(二)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喜欢活动是青少年儿童的天性,活动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他们带来快乐、知识、经验、智慧和健康,开展班级活动是组建班集体的有效方法,它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三)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实现自主管理 篇7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指出“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要别人来管的人”。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校班级建设的领导者,是班级风气形成的组织者。一个班集体,只有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实现自主管理,才能使班级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这样,班主任便可以给自己减负,学生便可在班级生活中变得有责任心,自信,自强,锻造出一支强素质的队伍。
那么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实现自主管理呢?
首先,要推选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做班干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班干部的思想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班级的整体风气。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细致观察,培养选拔能力较强、思想道德高、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学生做班干部。在班集体中,有一批身先士卒、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热爱集体、酷爱读书、专心学习、对事公平、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领军人物,就会一派正气,学风纯厚,人情浓郁。使整个集体中的成员都能体味到集体的温暖,自觉学习,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完成自己的任务,自觉抨击不良行为,自觉维护班级的利益,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二,遴选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各项工作的责任人。班级事务是纷繁复杂的,仅靠班干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同学参与。一个班级除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团支部委员、文艺委员外,还需要许多管理人员,如门、窗、开关灯等等,都需要专门的责任管理员。大集体要分组管理,从就要充分利用小组组长的职责功能。这样班主任只需要管好几个班干部、几个管理员和几个小组组长,就可以管好整个班集体。而且管理者不是长期不变的,同学们轮流、竞争上“岗”。而这就必须要求班主任对这些管理者精心培养,使他们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不断询问他们在管理中的困难,有什么新的想法等,使他们的管理有思路有创新。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得到同学们的拥护。“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这样全体同学在榜样的引导下就会自觉维护班级荣誉,自觉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班主任应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一个班级有多少位同学就有多少个截然不同的心理世界。班主任要使这些生活习性不同、学习成绩不等、学习目的不同、具有鲜明个性的同学们齐刷刷地服从管理,服务于集体,就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感情与感情的碰撞。作为班主任,就班级存在的普遍问题,可利用班会面对全体说明和要求。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的特殊问题,则要单独谈话,用真诚去叩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过失和不足,争取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真心诚意地为集体付出,时时为集体着想,处处为集体争光,人人做主人,人人有自觉性,达到个人与集体的融合。
第四,制定班级纪律及制度。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要想让同学们为集体出力争光,班主任则要根据班级情况和同学们一起制定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班级的口号,商定班级纪律,协定班级公约。使同学们在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口号的感召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要以“法制”为基础,淡化人治,同学们若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一切便会从集体出发,争取为集体奉献力量,就会激发全体(下转第190页)(上接第177页)成员的创造性,为实现班级共同目标献言献策,促进班级规范有序发展。
第五,经常与课任老师及家长沟通。班主任要想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生活等的基本情况,单凭课堂和课后的观察以及小组组长的反映还远远不够。学生是具有丰富思想的个体。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该全方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从方方面面教育好每个孩子,使每个学生都充满个性,呈现立体型、丰富型、生活型,而不是抹杀掉学生们的个性,成为千篇一律的“服从型”。所以班主任应经常与老师、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小组组长采用不同的办法,管理好每一位学生。一个班集体,总有几个“特殊”学生,他们行为涣散,无所事事,缺乏上进心,对这些学生进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要进行说理教育,感情教育,让他们认识其错误并改正,即以“情”感化。对这些学生在纪律面前要灵活些,在如何“做人”方面多做教育,使其明白做人的一些道理,他们就会有意识地避免犯错,自我约束。
第六,开展各类丰富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集体的健康发展”。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来自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需要同学们互相配合,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他们便会成为一个整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于是便会形成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内部也要经常开展活动,形成合理的竞争意识。只有班主任下意识地为同学们的竞争搭建平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炼就适应环境的好本领,这样才能逐渐实现自主管理,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班主任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处理事情一定要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能参杂私心。学生在参加活动时,班主任万万不可袖手旁观,应在一旁呐喊、鼓励,用笑脸和同学相伴,用眼神送给同学们激励,当学生获胜成功时,竖起大拇指以表赞赏;当学生失败时,班主任要紧攥拳头以示只要努力就不后悔,使学生坦然面对困境,永葆一颗向上的心,不向困难低头。班主任应严格要求自己,谈吐文明,遇事沉着冷静,永远保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管好自己,为学生树立自主管理的良好形象。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怎样管理好班级各有高见,但学生自主管理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能让学生在“正视自己、超越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它真正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能够持久的管理模式。
项目名称:本文是“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活动(文件批准号甘教心指[2012]03)成果
摘要:学生作为一个学校的核心,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在为繁荣社会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备受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刻认知班主任在执行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管理学生和教书育人方面的职责。该文描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和班级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就班主任管理学生和让学生逐步实现自主管理方面做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学生,文化,教育重要性,形象,自主管理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M],2008.4.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M],2006.5.
[3]万玮.班主任工作兵法(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图书馆管理 篇8
一、抓好小管理员选拔
要使学生能真正发挥图书管理员的作用, 首先要组建好小管理员队伍。选拔时我们注重从两点考虑:一是要有服务的意愿和热情;二是学生自身素质也很重要。为此, 我们先在三至六年级中进行动员, 让学生自愿报名, 由班主任教师推荐, 学校优先选用那些喜欢看书、认真负责的以及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 且特别留意那些喜欢读书但不是班干部的学生, 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这些经过选拔而当上小管理员的学生普遍感到非常自豪。学校保证每个班有两名小图书管理员, 由于是选拔产生, 他们基本具备肯干、能干的良好素质。
二、组织小管理员培训
对于被录用的小管理员, 图书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重点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工作宗旨、任务、纪律, 明确做图书管理员的目的。将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排架规则、开放时间、借还步骤等向小管理员作较详细的介绍, 同时传授一些图书馆的分类知识, 组织他们学习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通过上岗前的培训, 小管理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都有了快速提高, 为顺利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放手小管理员实践
经过系统培训后, 学校和图书馆放手让小管理员们独立工作, 图书管理教师侧重对他们进行指导和监督, 每一名小管理员都各负其责、明确任务, 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操作, 教师发现问题则及时纠正。
相对于教师而言, 小学生自觉性不高, 自制能力也比较薄弱, 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公共意识, 造成藏书室的图书损坏、乱架、逾期不还的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还出现窃书事件, 这些都对藏书室借阅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再者, 学生人数多而藏书室偏小的矛盾也使得借阅过程容易吵闹、喧哗, 小读者常常是漫无目的地翻找, 有时甚至出现争先恐后“哄抢”同一本书的现象, 这就更加大了借到合适图书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图书管理教师充分发挥“任我游”图书管理软件的功能, 在每个班级讲台的电脑上安装测试好“任我游”图书管理软件的web浏览器局域网图书检索功能, 在小管理员的指导下, 同学们在班上的电脑前就能很快查阅到藏书室的所有可借书目, 并且在教室把想要借阅的两三本书名写给管理员去藏书室帮助寻找, 加快了图书的全面流通。
我们把藏书室对学生的主要开放时间放在每天中午12:00~13:40, 这段时间为在校就餐学生的休息、阅读时间, 而每班的两名小图书管理员也在这些学生中产生, 每到这个时间段, 他们就按同学们通过查阅写给他们的书目单帮助查找, 因为比其他同学熟悉藏书室的排架规律, 所以很快就能办好借阅手续。对于所借图书如有不满意, 在校就餐的学生可以随时更换, 一般不超过二次, 回家就餐的学生则在下午到校后更换。此种借阅方式的实施, 不仅减轻了藏书室流通工作的压力, 提高了图书利用率, 而且使整个借阅过程井井有条。
在平时, 管理教师还要求小管理员做好借阅制度的宣传工作, 对那些不太了解图书馆的同学进行爱护图书、借阅制度等宣传教育活动, 发现问题及时配合管理教师处理, 使爱护图书的好品质渐渐深入广大学生心中, 养成他们严格自律的自觉行为, 有效地减少了图书丢失、污损等不良现象, 延长了图书的使用寿命, 确保了图书的正常流通。小管理员在管理教师的指导下还定时、定员、定岗地开展日常管理。他们把同学所还的图书经过适当整理, 暂时放在一个专门的小推车上, 供其他同学再次选择。学生看过的图书如果觉得好, 有时会向其他同学推荐, 使得其他学生也可能借同样的书。养成习惯, 小管理员每次都是首先对这一车图书进行挑选, 然后再到书架上查找。每过3天时间, 小管理员便对小推车上剩余的图书归类、上架一次。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影响小管理员们的学习, 减少了分类、上架的时间, 也方便了广大学生快速借阅, 加大了优秀图书的利用率, 更好地发挥了藏书的价值。
四、加强小管理员管理
小图书管理员一般不轻易更换, 但确实缺乏为同学服务精神的, 不管他是不是班干部, 则坚决更换。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图书馆教师经常就他们的工作表现及时向班主任反映, 学校还适时评选管理小能手, 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高。
五、使用小管理员成效
小学生往往新奇, 他们更喜欢新书。一批刚进的新书很容易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 有些学生经常问图书管理教师:这学期又来了哪些新书?有没有××书?什么时候能借?……针对这种情况, 图书馆还注重调动小管理员的积极性, 让他们平时自觉地向其他同学进行新书介绍、好书推荐等宣传活动。因为小管理员在图书管理过程中, 比其他同学更加接近图书, 接触新书的种类和数量也多, 在把图书按类分开上架的过程中, 他们对各种图书了解得更多更深, 更有利于他们发现适合本年龄段所需要的图书。以小管理员为主的图书推荐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和图书之间的紧密联系, 而且大大提高了新书的借阅率, 使更多的学生喜欢读课外书。
活跃于各班的小管理员, 是联系小读者和管理教师的纽带, 学生们有什么阅读需要、对图书馆有什么要求等, 通过这些小管理员的及时反馈, 图书管理教师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从中直接掌握学生们的阅读倾向等信息, 为每年的新书选配工作提供了最准确的依据。
六、结束语
让学生自主管理 篇9
一、值日班长负责制
“值日班长负责制”是一种对班级工作的管理模式, 由班内所有学生都来轮流当班长, 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出现在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中, 负责主管各项工作, 每人一天, 依次轮流。
二、值日班长负责制的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与组织形式
1. 班级内的小组组织与管理。
小组是班级所有活动和学习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每组六到八人。小组长负责管理组内的学习、卫生、纪律等一切事务, 小组长要接受当天值日班长的管理, 由副班长监督每日的值日班长, 值日班长管理组长, 每组的组长管理组员。各小组长互为“竞争对手”, 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2. 班会模式。
副班长召集本周管理班级工作的五位值日班长, 协同班干部评议上周班内工作的完成情况及班内所有学习小组在上周的表现情况。以纠正“问题”为次, 以找出“亮点”为主, 要具体到每一组、每一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对于上周存在的问题, 要找出改进措施和策略;对于班级工作的“亮点”要制定学习和宣传计划, 同时确定一个值日代表在班会上发言。
班长主持召开会议, 依次由选出的值日班长、宿舍舍长、小组组长、科代表等总结上一周工作, 兼顾问题和优点。以发现、展示班内的亮点和优点为主体, 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旨在鼓舞士气, 培养团队精神, 要求发言人要提出新一周内创新的班级工作建议。发言之后, 班长或班主任可做适当的点评。接着全班学生以民主投票的方式从五位值日班长中选出最优秀的一个, 树立典型, 并对典型及所在组实施捆绑奖励, 以带动其他值日班长和小组。
三、班干部分工及其职责
班长负责监督班级全盘工作, 不实施管理权, 副班长管理、培训、考核每周的值日班长。班务管理权由每天的值日班长实施, 以小组的形式管理, 并对各小组长负责, 各组组长直接管理组内的学习、纪律、卫生等事务, 直接对其组员负责, 其他班干部的职责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一样。
四、多重评价机制
1. 品德、言行方面。
学校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 因而要从学生的品格、言行、举止等方面加强要求, 要提出一定的标准, 并对其进行考核、评价, 因为比起“知识和学习”, “人品”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只要有好的“人品”, 学生自然在言行举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从而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2. 学习方面。
学习上不再以最终的结果—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 而更加关注整个学习过程, 首先看学生对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评价学生对不同学习资源的利用程度, 评价其独立处理一定问题的能力。其次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看学生合作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学生交际沟通的能力。最后看学生的品质 (对知识的复习、运用、归纳和拓展的习惯) , 看学生是否在学习上具备“日事日清”的品德及创新能力。
3. 个性、才艺和特长方面。
在强调学生做人, 学习等内涵修养的同时, 还要注重他们个性的发展, 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 发展他们不同的艺术才能。
五、班级文化
让学生自主管理 篇10
纵观教学活动, 笔者以为学习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1) 学习主要是靠内因的, 如果一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 毫无想知晓的欲望, 那一定是学无所成的。有效学习一定是想学、肯学的学习者个体身上发生的事。 (2) 学习是要建构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的知识一定是具有逻辑关系的, 学习就是学习者将原有的知识结构打破并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建构就是将知识进行分类、进行整理、进行逻辑的结合等。 (3) 学习是需要学习能力的, 是需要反思与研究的。有效的学习总是有一定的方法, 需要一些探索的能力、思辨的能力、归纳的能力、迁移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学习方法、反馈学习效果、研究学习心得等。 (4) 学习也是需要有动力的, 需要有成就感和快乐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 多加以激励就能保持兴趣的持久与意志的坚定。
基于这样的思考, 笔者在自身的科学教学中运用了笔记整理这一载体, 将其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拄杖”, 去支撑他们前行, 具体来说,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时有兴趣、有建构的能力、有反思的习惯、有成功的体验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会学习, 并且享受学习的乐趣。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任务驱动———构建任务型课堂, 让课堂真正有效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后的一个任务是将学过的内容以笔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培训与指导, 让他们懂得在课堂中要听什么和记什么。科学学科的知识之间有比较高的关联性, 所以学生听课要关注教师的思路、同伴的思路与推理过程, 要关注课堂中运用到的实例与问题。问题可以是串起一节课的整体性问题, 也可以是一种思路、一种启发心智的一些程序, 比如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简后难、先现象后结论等呈现方式。这样的笔记整理, 能引领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更关注学科逻辑与知识框架, 更关注细节, 更能在课堂中有自己的思考, 也更能关注到老师的板书, 注意到老师的提问与解答、同学的思考与回答。
主要的笔记整理方式有:
一是概念的罗列, 按关键字进行概念的呈现;
二是图文结合的呈现, 按内容进行简笔图与表格设计;
三是程序逻辑式呈现, 按知识分类或者是教学流程进行的知识框架设计 (如知识树) ;
四是问题答案式呈现, 有问有答, 将知识与结构纳入其中。
图1所示是一学生的笔记整理, 从中可看出, 条理清晰, 有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对学习内容的主体要点把握得比较好。当然, 如果从更高的要求来看, 还可以再简约一些, 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再注释一下。
二、交互内化———展示与交流笔记, 在学习中涌现多元思维
学生整理笔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完善与知识再建构的过程, 也是建立知识间逻辑关系的过程, 更是创新识记方法、创新应用知识的过程。笔记往往浓缩了学生思维的精华, 也呈现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独特性。如果对笔记进行一些交流, 这对学生来说就能保持兴趣, 得到成功体验, 为下一次更好地整理打下基础。通过评点笔记, 教师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理解的深度与不足,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补充与释疑, 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好的笔记的整理方式与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方向, 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图2、图3所示分别为两个学生对《运动与能的形式》这一内容学习的笔记整理。一学生是通过简图与概念问答作为笔记内容;一学生以表格与概括性分析来呈现知识结构。两种不同的方式, 各有所长, 为其他同学整理笔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评价激励———以评价保持学习兴趣, 寻找更好的学习与构建思想
一个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不是重复别人做过的事, 而是自己去创造一件事”, 他们喜欢个性化地组织知识结构, 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鉴于此, 笔者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学生整理的比较典型的笔记进行点评, 肯定学生的努力, 让学习从中得到领悟, 相互之间获得启发, 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专注于课堂。交流本来就是一个表扬与鼓励、认可与改进的环节, 同时优秀的笔记整理也让其他学生有一个榜样, 有一个可以模仿的对象, 并激发他们的好胜心。此外, 笔者也通过一些具体化奖励方式进行评价, 如在每一次的评价时对5~10名学生的整理笔记作品进行评分, 这些分数可以作为评比“学习之星”“学科明星”的重要依据。
如对于图4所示的学生笔记整理, 笔者给予5分 (采用5分制) , 并寄语:能将本节内容通过图与文字进行结合, 有归纳, 有分类, 有程序, 有简笔图, 有概念的呈现, 能让自己在复习时简洁明了地记忆, 对知识理解比较到位。
四、拓展运用———活学活用, 将知识融会贯通
在档案管理中有一项工作叫“编研材料”, 就是档案部门根据馆 (室) 藏档案和社会需求, 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 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等, 便于检索与研究。在笔记整理与管理中, 笔者引导学生借鉴这种做法, 作为对笔记整理的延伸与发展。这样便于学生弄清楚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便于在比较与归纳中更有针对性地运用知识。
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 往往是通过解题来实现的。有时一个典型的例题能让学生明白学习相应知识的意义, 也让学生顿悟到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 学生在运用中既理清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又找到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如有学生通过笔记整理, 将九年级第一章的几个难点通过几个题目及其解答表现了出来, 这既是小结了自己对这块知识的理解, 也为今后在学习中遇到类似问题储存了解题方法。
显然, 笔记整理也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的平台, 它可以通过归纳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 可以通过对比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 可以通过“绑定”在典型例题中学以致用。
让学生自主学习 篇11
改革型的教学追求的是课堂高效,这个高效就是让学生尽快学会学习,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因此,高效课堂被誉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就是要改变传统型课堂“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让老师组织课堂轻松自如,让学生自主学习轻松愉快,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愉悦氛围下完成课程内容。
改革是全方位的,学校的观点和行为是改革的导向标
学校首先转变观点,认为课堂不是展示老师高超讲课水平的舞台,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平台。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师生和谐互动,动脑动手合作,快乐高效探究,不断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渴望为自己研究事物和为共同拥有的知识积累作出贡献。
学校同时确保设施设备到位。学校认为好的环境能教育孩子勤奋、虚心、真诚、合作和独立自主,因此学校努力创造“让学生个人发展自身自由”的环境,投入大量资金按课程要求设置了功能教室、自修教室、答疑室、学生讨论区域等学习场所。功能教室有供学生使用的打印机、复印机、能上网查阅资料的多台电脑等,学生被置身在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中。同时学校还授权科任老师每学期增添许多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供学生传阅使用。
学校还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连的教育网络,关注学生、家长对老师的反馈意见,从宏观上指导老师的教学。
而传统型学校的行为则是,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较多采用“一刀切”方式。学校要检查老师的备课、批改作业、听课次数等常规工作,对平时的各类考试一般会进行严格的名次排序,这无形地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精神负担,迫使老师采用功利化教学形式,束缚了老师创新工作能力的发展!
改革是人文化的,老师与学生的观点和行为是改革的关键点
老师对学生是信任与放手,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传递,让学生自学、讨论、质疑;老师适时适当点拨,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老师相信,那些不讲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会弄懂、会达到要求。
老师的工作是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善于引导。老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制订导学案,提供相关资料;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展示根据导学案自学的成果,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辩论,有针对性地点拨、讲解、确认。老师对大多数学生通常是宏观指导,对个别学生采用一对一方式指导,允许优秀学生离开课堂自主研修;许多难题、技巧、归纳一般抛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的学习则是张扬个性,大显身手。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钻研的学习习惯,培养小组合作、共同研讨的团队精神,乐于上讲台展示小组研讨的成果,锻炼自己的口才,加深知识的记忆,特别喜欢向展示者提出质疑并进行辩论。同时能自觉地根据同学的展示辩论和老师的点拨来订正自己的学习结论。
而传统型课堂中老师的行为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停地进行讲解归纳,讲例题、讲难题、讲技巧、讲方法,全面讲解,反复讲解,全体学生围绕老师转,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做的结果恰恰又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改革是求实效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革与否的分水岭
从老师设计问题的角度来看,改革型课堂是围绕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而设计问题;传统型课堂则是围绕教师如何精彩地讲解而设计问题。
从老师讲评作业或试卷的方式来看,改革型课堂是先让学生再次探究或同学间讨论、讲解、质疑、辩论,再由老师点评;传统型课堂则是先由老师有针对性的系统讲评,再让学生被动地更正。
从老师布置寒、暑假作业的变化来看,改革型课堂对寒、暑假等长假期间的作业都是布置预习任务。老师设计较详细的预习提纲,学生先自主研修,返校时首先考查预习效果。此类作业利用了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新知的欲望,因此不仅学生作业的效果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老师再设计授课方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减少老师的课堂讲解时间,减轻因数学课时少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困难。
传统型课堂假期作业都是巩固练习。作业目的是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双基”,而且通过拓宽知识面、加深问题难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作业许多学生练习的热情偏低,加上学生对疑难问题望而止步,许多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不好。此类作业由于是前一学期期末考试涉及的范围,新学期开始一般不安排作业效果检测与讲解,不便于学生落实,出现假期作业虎头蛇尾现象。
改革是不断深入的,将不断促使教师自我更新
传统型课堂模式下,我一直探究着:
(1)新授课、练习课、高三复习课等各种课型老师在45分钟如何精彩地表现;
(2)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
(3)如何才能在辅导学生的重负下,寻找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渠道。
改革型课堂模式下,我正在思索的内容有了全新的变化:
(1)课堂上老师怎样做到少讲或不讲而不降低课堂效率;
(2)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3)对于申请数学自主研修的优秀学生,老师如何引导;
(4)怎样在建立自己宽阔的工作平台的同时,提高自己编写教材的水平;
(5)放心学生的学了,我就有了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时间了;我现在感觉生活轻松了,工作也高效了!
从一年多的工作现状来看,学校的改革试验成效是显著的。观点的改变,带来了教学工作的改变,也收获到了课程标准、课堂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标准等全方位改革的丰硕成果。我们将沿着教学改革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作者单位:北京市十一学校数学组)
让学生自主学习 篇12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展个性
实践是掌握认识知识的最佳途径。在实践的过程中,能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性质、规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获得知识就更牢固。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7支铅笔,出售9支,还剩几支?让学生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7-10,再算7+1;有的拆减数法,把9拆成7和2。先算17-7,再算10-2;也有的想加算减;还有的同学一根一根去数。方法种种,人人动脑,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种自主探究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这一计算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不同的数学。也就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学思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放飞思维
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情境是放飞思维的舞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就会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如:进位乘法26×2与23×2(不进位),有什么不同点呢?学生自己算中发现:“6×2”已满十了,怎么办呢?由此展开探究。这是学生的自觉需要,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向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寻找创新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制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为了让学生掌握乘法口决,师生一起制作橡皮泥青蛙。一边做,一边唱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学生很快掌握了“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等口决。通过动手制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在激情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促进交流
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一位数除的口算时,出示“先算,再算,然后”。让学生自己填写,自己总结。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推理、概括、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让学生自主管理】推荐阅读:
让学生自主学习07-05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10-18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05-15
让学生走向自主学习10-27
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05-25
让学生真正的自主探究06-26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论文07-02
让学生自主参与学数学07-27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07-25
让预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