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自主管理

2024-10-21

浅谈学生的自主管理(精选8篇)

浅谈学生的自主管理 篇1

“ 小 鬼 ”当家

-----晒晒我对学生的自主管理

武汉市光谷第九小学叶青云

茶余饭后,当几个同行围坐在一起聊起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时,班主任老师总会发出共同的心声:当班主任实在是太苦、太累、太烦„„特别是小学低段的班主任。现在的孩子需要管理他们的地方太多了:大到世界观的形成,小到坐立行走的行为。那都得运筹帷幄,事事关心。但如果都由班主任事事亲临,面面俱到,那班主任就真成了孩子的保姆,既让自己陷于琐碎繁杂的事务中,又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成长。为此,我一直在思索:找一条什么样的捷径。经过摸索,我发现大胆的让“小鬼”自己当家-----借助孩子们自己的力量去管理自己,可谓是双赢!既让自己赢得了轻松,又让孩子们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下面就我在培养我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方面给大家谈一下。

一、构建“动态”班委,让每位学生乐做班级管理的小主人。以前的班干部队伍总是由班上少部分同学担任,虽然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也力求给其他同学起模范带头作用,但效果不大好,时间一长,班上就只剩下班干部们在做事,大部分的孩子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期初,我采取毛遂自荐的方法选取班干部。低段的孩子天真、可爱,单纯,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最喜欢表现自己,这样的选取是每个同学都期望的,于是那些勇于表现自己的同学都纷纷出来自荐。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每个职位就出现多人竞选。竞选自然让孩子们之间有了竞争,有了动力。在竞选的过程中,先把班级职位分开,我首先引导他们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其次让他们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责任。让有意担任某一职位的同学发表“竞选”演说,当众介绍自己的优势,“施政”见解和方针,然后由全班同学根据该生实际表现公开投票表决。每周通过班会进行改选一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能否以身作则走带头作用,学生心中比老师更为清楚。表现突出者可连选连任,对于工作不尽职尽责的立马换掉。一个班干部的任命必须是名副其实的。“动态”班委成员,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感觉到竞争的压力,同时也得到了认识和提高,孩子们在管理中能够尽职尽责,确保了班级的优质和谐发展。

二、优化班级管理单元,让每组成员在集体中领先争优。一个大家都是由一个个的小家组成。我按班级人数把孩子们划分为一定数量的管理小组,然后在小组中选取一名小组长进行领先管理,小组长由小组成员民主选聘,小组长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纪律、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每周都进行评选,对本组中的表现优秀的成员进行表彰。然后小组成员对小组长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表现突出者可连选连任,对于工作不尽职尽责的立马换掉。通过这样互相的牵制、约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了班级的管理中来,这样他们既是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可以说,班上的孩子们最期待的是每周的班会课,因为他们一周的行为都会在此时进行一个总结。而此时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谓是最激动的时刻,因为这一刻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升”有“降”;有表扬,也有批评;有奖赏,也有惩罚。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强烈的竞争,也促使他们在自己的行为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不知不觉的管理着自己,提升了自己。

三、实行“岗位负责制”,让每个成员都管理好自己的“三分地”。在我班,每个同学都是班干部,只是分工不同。我班除了通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增设了许多管理小岗位。如:“百灵鸟”负责组织班内同学进行晨读;“文明礼仪使者”督促同学戴好红领巾穿好校服,“门窗管理员”要及时开、关门窗,保证人在门窗开,人走门窗关;“清洁班长”早上老师没到时,清洁班长就得督促把班级卫生工作做好,“眼睛小天使”负责监督孩子们按时做好眼保健操,“光明使者”负责电灯,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

人时及时关灯;“黑板小天使”负责擦黑板,要保证每节课前黑板和讲台的清洁、同时负责对不爱护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的同学进行教育和处罚„„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等都应让学生各尽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通过学生的个性能力使每个学生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各展所长,各尽其能。有些岗位虽小,但它们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最小单元,实行全民皆官,全班共管,让他们在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尝试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这时候,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管理。“他律”将转化为“自律”,前进、向上的内驱力在此得到了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分享管理的酸、甜、苦、辣,增强遵守班级规范的意识。每个人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

四、创新班会方式,让每次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每周开一次“固定”班长和“动态”班委成员共同主持召开的班会,总结通报班级一周来的管理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提出表扬,对班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要求。在这种班会模式中,班主任主要担负指导职责,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锻炼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自主管理,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其实,我还在课余中让孩子们去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阅读中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濡养,自我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如果能持之以恒,书籍的浓浓墨香一定会浸润童年的足迹,也一定能点亮孩子们的智慧心灯!

总之,开展班级自主管理,不仅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还真正解放了老师,以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只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班级就一定能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学生的素质一定能真正得到提高,班级一定会如雨后彩虹般更加绚丽多彩!

浅谈学生的自主管理 篇2

据2012年3月9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开学初, 江西省吉安市尚贤中心小学一位教师要求3名违纪学生各上交100元违纪押金, 学生违纪逐一扣罚, 直至扣完为止。公众在感叹教师行为荒谬的同时, 也为教育惩戒在现实操作中的软弱、扭曲状态表示不解。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强调:“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 而且也是必要的。适当的惩罚, 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 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现在, 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惩戒面临“两难”处境:一是教师管不服学生, 效果低效;二是教师不敢管, 很难把握惩戒与体罚的界限。这样, 有的老师谈“惩”色变当管不管, 有的简单粗暴“痛恨下手”, 我们的教育惩戒如何从“两难”中突围?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 深入调查, 集体会诊, 准确把脉, “两难”突围

学校过去那些对学生惩戒的制度、方式、方法已不适合当今学生, 尤其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更是如此。

为此, 我们曾对全校620名学生和49名教师做过一次调查。

A.当你犯了错误时, 最愿意接受:

a老师的说服教育;b父母的说服教育;c同学的说服教育;d自我惩戒

调查结果是:选a占15.12%, 选b占10.87%, 选c占71.21%, 选d占2.79%。

B.犯了错误愿意接受批评教育的场所是:

a教室里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b办公室里 (当着其他老师的面) ;c让家长到校 (当着家长、老师的面) ;d在没有他人的地方 (单独教育) 。

调查结果为:选A为0, 选B为4.35%, 选C为2.25%, 选D为93.45%。

C.学生违纪, 教师怎么办?

a说服教育;b大声训斥;c怕戴上体罚帽子, 惹麻烦轻描淡写处理;d千方百计, 想尽办法教育学生

调查结果是:选a占30.87%, 选b占27.36%, 选c占30.13%, 选d占12.64%。

调查结果显示:当犯了错误时, 大多数同学接受“同学的说服教育”, 不是因为他们有胜过老师、父母的批评教育方法, 比老师、父母分析的道理透彻, 而是在于他们是平等的, 容易沟通交流。同学之间没有训斥、指责, 更多的是建议、信任和帮助。

从B问题的调查结果看, 过去我们在教室里、办公室里, 甚至当着家长的面教育学生, 绝大多数是不受学生喜欢认可的, 这也说明了过去我们惩戒的效果为什么不够理想。

从C问题的调查结果看, 教师与学生还没有真正平等起来, 很多老师还很难放下架子, 有的老师处理问题还很情绪化, 容易冲动, 还有的老师恐怕惹麻烦不敢管, 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为此, 新学期我们开展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惩戒的探索:

2. 组建班级“学生违规惩戒小组”

A.召开教师会和家长委员会会议, 选举成立由学校领导1人、教师代表2人和家长代表2人组成的学校惩戒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校规校纪, 对违规学生惩戒负总责。

B.由学生推荐或者聘任优秀教师2~3名, 学校审核, 成立由各班班主任和导师代表组成的学生惩戒监督指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自主惩戒小组的工作, 每月一次对班级惩戒工作汇总整理, 上报学校惩戒委员会。

C.由学生民主选举5名优秀学生, 成立班级学生自主惩戒小组, 在教师指导小组的监督指导下, 负责对本班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惩戒, 将一周内的惩戒情况汇报指导小组。

各班的学生自主惩戒小组由一名组长、四名组员组成, 分别从安全、学习、纪律、卫生、住宿等方面对学生实施惩戒。

3. 惩戒的类别

(1) 自我惩戒。学生所犯错误情节轻微, 经班级自主管理人员提醒, 当事者能自我改正的错误, 适合自我惩戒, 如上课迟到等。

(2) 自主惩戒小组惩戒。违犯班规班纪, 不能自我惩戒, 又不是特别严重的错误, 如不请假随便外出等。

(3) 学校惩戒。违犯学校规章制度, 情节较重的;经学生自主惩戒小组惩戒不了的由学校惩戒, 如打架斗殴、勒索钱财等。

(4) 指导小组惩戒。负责监督、指导自主惩戒小组的工作, 对学生惩戒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 每月一次对班级惩戒工作汇总整理, 上报学校惩戒委员会。

4. 惩戒的程序

(1) 组建班级“学生违规惩戒小组”。班级成立“学生违规惩戒小组”。小组成员由学生自己选, 规章制度、量化考核由学生自己定。通过民主评议选出班内威信较高的五名同学组成惩戒委员会, 分别在学习、纪律、卫生、住宿、文明行为、物品管理各方面对所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戒。

(2) 制定班纪班规, 签订责任书。班规班纪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 全班同学充分酝酿,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学习方面、纪律方面、卫生方面、文明礼仪、爱护公物等。

班规班纪制定好后, 全班举手表决通过, 并签订责任书。

(3) 管理人员记录。班级管理人员 (安全、学习、纪律、卫生、住宿、文明行为、物品管理) 分别记录本班学生在这几方面所犯的错误。

(4) 学生惩戒小组在惩戒工作中, 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保证自主惩戒的合法、合理、有效。

附惩戒程序流程图:

5. 惩戒的措施

(1) “温馨”惩戒。当学生犯错较轻时, 惩戒小组下发“温馨提醒通知单”, 让其自我反省, 自我教育, 并写出自己的简短感悟 (我想对××说;我能改;我能行等) , 小组留存, 记录成长档案。

(2) “体验”惩戒。当学生犯错误时, 进行情境体验, 换位思考。如当学生没做完作业时, 惩戒小组可让该生将未完成的作业补上并讲给小组同学听, 让他当一次“老师”;乱扔垃圾, 就让他干一天卫生监督员, 让他体验一下做卫生监督的难处。

(3) “埋单”惩戒。当学生犯错误时, 引导学生敢于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埋单, 敢于担当。

(4) “选择”惩戒。惩戒学生时最好征得学生本人的同意, 让其自主选择惩戒方式和场所, 惩戒的方式可以是面谈, 也可是书信交流。

(5) “指导”惩戒。充分发挥教师惩戒的监督指导作用, 让惩戒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但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6. 惩戒的场所。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惩戒的场所由学生自己选, 可以在操场边、花园处、阅览室、咨询室等。

7. 惩戒结果的运用

建立班级学生自主惩戒档案, 根据记录每月评比一次, 结果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

学生每月考评满分为一百分, 惩戒记录施行扣分制, 每月学生考评得分为一百减去平时惩戒所扣分;得分按2:3:3:2比例确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8. 惩戒注意事项

惩戒注意事项是:惩戒必须具有教育性, 坚持育人为本;惩戒要保证合法、合理, 公平公正;惩戒必须因人而异, 根据性别、年龄、性格及家庭情况等采取不同的策略;惩戒必须尊重学生人格, 不能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

三、取得效果

通过实施学生自主惩戒后, 学生在学习、纪律、卫生、住宿、爱护公物、文明行为各方面违规违纪的明显减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了, 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了, 师生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班风大有好转, 班级凝聚力增强。班主任也从处理犯错学生的琐碎事情中解放出来, 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实现了师生学校三方共赢。

摘要:伴随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 “以学生为中心”班级新型管理模式——自主管理逐渐形成, 惩戒权要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惩戒,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素质教育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浅谈学生的自主管理 篇3

我在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就感觉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在这两年中,我在培养我班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方法如下:

一、正确理解学生的自主管理。

我认为,所谓“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是指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这种管理能创造一种亲切的、自由的、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自主管理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增长管理才干创造了许多时间的机会。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有进取心,不墨守成规,有较强的适应性;还有利于班风和校风的树立。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自主认识、自主组织、自主监督、自主调节、自主评价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从而为优良的班风校风的树立,准备好思想条件。总之,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由学校教育性质与学生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二、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

1、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主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是同学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主管理首先要强化自主管理的意识。

一个班级由个性、兴趣不一的几十个学生组成,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因此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就非常必要。例如: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周后让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进行评价,好的及时表扬、鼓励,甚至可以给与奖励。做得有些欠缺的,可以让自己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改了也可以奖励,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耐心教育,多给与正面引导,我想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久而久之,学生逐步树立了一种自主管理的意识了。

2、培养小干部,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教师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1)在竞争中树立民主意识。

通过竞争选拔班干部,可以使所有队员明确自己的自主权,树立自主的意识,即每个队员都有权利参与竞争,每个队员都有权利投票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班干部。这时,辅导员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使每位都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2)在工作中体现主体意识

培养班干部的主体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需要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不断对班干部进行指导、锻炼,天长日久,使这些班干部心中有自主,工作中体现自主。班干部能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准备召开中队会。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在阶段总结中强化自主意识

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培养班干部的自主意识外,还要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汇报、总结,为干部与同学之间沟通感情,交换看法,这样,就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教师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的重要渠道。本学期,我班开设了一系列的小组分工活动,如:“领读员”负责组织班内同学进行早读;“红领巾、监督员”督促同学戴好红领巾……班级实行“岗位负责制”,例如:负责电灯的同学,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擦黑板的同学,要保证每节课前黑板和讲台的清洁、同时负责对不爱护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的同学进行教育和处罚;负责开窗户的同学,要及时开、关窗户,保证人在窗开,人走窗关;负责开门的同学,在教室内无人时,要及时关门……一学期下来,班级产生了一批“岗位能手”,同时对部分不能胜任岗位的同学也作了适当调整。孩子们人人有管理服务的岗位,在让他们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尝试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这时候,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管理。“他律”将转化为“自律”,前进、向上的内驱力在此得到了激发。

4、榜样启迪模仿。

榜样启迪模仿就是通过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人物榜样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并把榜样作为鼓舞自己前进的偶像。

(1)教师做榜样。

大家都主张“言教为后,身教为先”。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是说,自己得正,坐得稳,才能去要求别人,才能令人信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学生的眼里,印在学生的脑中,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榜样才有感召力。

(2)班级标兵作榜样。

榜样教育促使学生“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班级陆续推出的“写字小标兵”、“礼仪小标兵”、“健身小标兵”、“卫生小标兵”、“阅读小标兵”、“孝心小标兵”等,将他们的事迹、作品在班级宣读、展览,以他们的模范行为和优秀事迹影响教育其他学生。

当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不要因最初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根据情况的变化修改细化,用于调控学生的《自主管理细则》使之更完善、更科学。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关注进展情况并对方法不断的加以指导。正是这样,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增强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改变了以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4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认为更为重要。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带来无限的好处,可谓是终身受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尝试把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我们的做法是坚持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要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自己是能够探究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要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把可以在课中自学或探究的内容提前到课前进行。要交待预习的目的、任务、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注意记录下来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于课中进一步探索。其次,课中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讲,而把大量时间放给学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探索交流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同学之间互动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解,留给学生讲解;学生能总结的定义、性质、公式、规律等,教师不暗示,让学生补充完善;学生能进行的操作活动,教师不代替,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次,课后尝试实践,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课中向课后扩展,把数学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安排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有关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回家量一量饭桌、写字台、冰箱面的长和宽,实际计算一下它的面积和周长;可以布置发展思维,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如,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有什么规律?也可以布置一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应用价值的实践活动。可以了解一些商品打折、银行利率等情况,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师只要敢于放手,学生才有可能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应用,才能进一步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探索成功的愉悦。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篇5

摘要:在目前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让学生乐学、会学、会用,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应注重把理论认知应用于实践练习和操作中,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所学必有所用。

关键词:学生主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向;创新思维;主动建构者

从传统课堂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这种传统课堂普遍存在着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的教学。而“新课标”课题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诱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具备自主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看法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

在过去传统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许多教师对教育目的产生误解,认为教育的结果是为达到考试的高分数,于是传统课堂更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宰与控制,单方面灌输,实行“满堂灌”,都希望学生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长期这样的教育操作,使学生的学习意识错乱模糊,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性缺乏,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正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因此对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要改传统的灌输为诱导,经常设计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动思想“机器”,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2、还学生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承受知识,加工创造的载体和导体。忽略主体、载体、导体的存在,而颠倒主客关系,大搞“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有许多教育家都呼吁课堂教学“民主”,其实其核心就在于解放学生,把学生从受支配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不再是书本的奴隶。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成天到晚只能听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形成了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的不良局面。往往只强调接受或模仿,忽视创造。它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一个不容急辩的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淑湘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也讲到:“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如何才能做到“活”,下面谈几点看法:

1.把学生看成朋友

教师要走下讲台,自主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陈旧观念,应该建立新的教育观:我们老师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两者之间不是朋友式的关系,那么心理距离必然就远,学生的参与情绪必然不高,教学效率最终必然相对低下。

2.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本人在诗歌教学及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开放性题目中,总是实施这种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的新颖见解,肯定他们的勇气,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搞活了课堂气氛。

一、引发兴趣,由趣导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而是通过自身能动的活动(即主体性活动)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其学习的主动权,努力想办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拓展其发展空间。让其引发兴趣,由趣导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开端。

二、精心设计,问题导向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三、优化问题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其规律。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四、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

传统的班级教学其缺陷在于人数多,教学中师生互动性少。有人研究发现:在一般的课堂里,每个学生和教师单独交流的时间每天不足2分钟,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精力无法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由此,会使一些学生也会产生无趣、厌烦的情绪。

我们在堂课上要解决这一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引用书上的事例,或者用耳听、眼见、身过的事例来充分讨论、说明。这时,经讨论,学生列举了大量相关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互相进行印证、说明,从而增加了可信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一个事例变成了几十个事例,增加了素材,丰富了积累。学生的语言,学生的体验,在这种多方位的互动中,学生广泛地进行参与,从而自主地理解、感悟到道理。

五、突破重点,教师引路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不是更加轻松了,而是需要更加敏锐的思维,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亮点、漏洞,要点拨引路。因为我们的教学是在教师带领下的有目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学生讨论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将学生总结出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把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板书,形成观点。老师在备课时,总结的板书当然和学生不完全一致,课上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调整,按照学生的说法去写。这样学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注意力都很集中,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说法或观点写上去,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愿学、参与学,主动学。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要将其重点加以强调,有选择地展示其观点。老师点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有明确的要求: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还要会学。

六、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受老师单方面因素的支配和控制,学生也很少因老师的一句话就改变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学生能力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形成的,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用能否运用观点检查学生课程掌握的实际效果。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充分的参与的过程中和师生的共同活动中进行的。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积极总结观点;并按照其观点进行实践,实践后进行总结。在这样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6

王 珏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于这句话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不教”怎么行呢?学生什么都不懂,送到学校里来就是靠教师手把手教嘛。教师不教,学生如何学会知识呢?在他们看来,学生都是些懵懂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习知识怎么可能?其实他们并没有领悟“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用不着“教”,教师教学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会学习,教师不“教”而“教”,学生“学”而会“学”,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受用一辈子。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是现代教师所应树立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追求。

经常品德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下面学生无动于衷时,都会责怪学生不配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甚至感到很委屈:怎么就感染不了你们呢?为什么无动于衷?学生为什么漠视?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先从自身出发去思考。

品德教学要切实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因材施教、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实践明理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使学生离开老师,离开课堂能自主学习、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因材施教,学法指导

因材施教的“材”,我个人认为包含两层意思,这个“材”既指教学的对象――学生,又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师要在这两个“材”上深入钻研,尊重学生的主体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还要充分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

例如,《人种有不同》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种观,只注意人种的外观形态,对白种人的`蓝眼睛、高鼻梁、金黄色的头发很喜欢。但对黑种人的黑皮肤不能接受,甚至觉得讨厌。如何将树立正确的人种观这一思想教育目标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社会知识教学之中,而不是用简单的说教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把社会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因材施教,进行学法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在对三大人种的深入认识,逐渐修正自己的人种观。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可以重组教材资料,将第二课时的内容――了解黑、白、黄三大人种的杰出人物与认识三大人种的不同之处整合到一起,形成从分布地域、、人口数量、体质形态、气候环境、杰出人物五个方面去全面了解各人种的教学设计。教学时,学生通过观光、读书、分析数据、资料认识各人种的不同之处,教师在旁边巧妙引导学生认识黑、白、黄三大人种形成的不同外表形态与当地气候环境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三大人种杰出代表资料交流中,逐渐认识到各人种的共同特点――都能积极地适应环境,都为改造环境而努力,都有创造辉煌文明成果的杰出人物,都为人类进步做了杰出贡献。这样,没有一句说教,学生在教师学法指导的引领下,通过自己对三大人种深层次的了解中,就能自动调整自己的人种观。教学时有一个女孩子,一开始觉得黑色人种的黑皮肤很恶心,但在了解了黑皮肤是由于适应当地环境的结果后,感慨地说:“黑皮肤很有用,黑皮肤很可爱。”当她进一步了解到黑色人种为人类做出过杰出的成就后,从内心由衷地认识到了黑色人种的优秀。教师精思妙想的因材施教,实现了“教”而教,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真正学会了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劳动者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景:没有了这些劳动者,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医生,很多病人就得不到医治。”也有的学生说:“没有了园艺工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就欣赏不到美丽的景色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了老师,我们就学不到知识了。”学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假设,畅所欲言之余也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劳动者是多么重要。在这样的情境中,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就可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

创设类似真实生活情境,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品德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而且大大提高了品德课的实效性,学生能实实在在地自主学习。

三、角色体验,内化觉悟

学生的品德发展不是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的过程,而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的。教师的讲解再精彩,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角色体验中去,才能真正领悟知识,锻炼能力,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小品:家境不错的小丽看到同学们都流行穿名牌,觉得自己如果不穿的话很没面子。她就向父母提出也想买一双名牌运动鞋。爸爸对其进行勤俭教育,但她很不以为然,认为爸爸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潮流。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由于小品中的角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大家讨论非常激烈。同学们通过讨论,最后认识到:节俭生活,不是要过苦日子,也不是不消费,而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学生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得到的东西,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和学。

四、实践明理,知行统一

品德教学受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切实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

现在不少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不少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孩子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他们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知道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每天都在辛勤地劳动,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课外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帮学校的清洁工叔叔阿姨打扫卫生,到社区街道为孤寡老人送中午饭等等,有意识地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活动起到明理导行的效果,也实现了“学”而会学的目标。

浅谈学生的自主管理 篇7

学生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教师积极价值的指导下, 找到自身潜在的价值树立自我发展目标,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实现学生从自我到自力更生, 并最终到自立、自由的转变, 从而自由灵活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对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说只让学生单方面地、慢慢地培养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 老师和辅导员也应该在旁做出适当的引导工作, 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如何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1) 引导学生对自主管理的兴趣培养。在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自主管理形式组织时, 应当适时地去通过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 让其直接地参与到自主管理中来, 从而调动学生对自主管理的内部动机。而管理人员在引导的过程中, 应当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使学生全面地感受到自主管理给其带来了愉快的体验, 从而使学生的内部动机更加持久、坚定, 让自主管理成为学生的潜在需求。与此同时, 管理人员也要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在自主管理组织活动之前要做好大量的宣传等前期工作,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需求心理, 这样才能极大地打动学生, 令其体验到自尊与自我实现的根本需求。

(2) 调动学生对自主管理的潜在能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与实际能力都是不同的, 因此其面对问题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是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 让他们满怀兴致地参与到自主管理中来, 这一点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 在班级中, 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 但是他的组织能力很突出, 平时和周边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 说话幽默得体, 这样就可以让他多组织文娱方面的活动, 他肯定会比学习成绩出色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做得好得多。与此同时, 他还会主动带动整个学生群体的气氛, 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大群体中, 其自身也会变得更加遵守校纪、校规, 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3) 引导艺术设计类学生探索自主管理的方法。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 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 它与教师和其他人员的长期探索和发现所提供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学生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情境体验法, 学习过程中, 管理者要善于捕捉教育情况的意义并启发学生讨论。2改变组织, 组织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的班集体。3角色转换, 让学生轮流在不同种类的管理岗位工作, 使其对自我管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提高学生参与学生自我管理的兴趣。

(4) 逐步培养、锻炼艺术设计类学生人际交流的能力。多年以前, 中国的社会现状已然不同于往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感情慢慢开始淡薄, 很多学生从小开始就以自我为中心, 团队合作意识淡薄, 与同学之间很难培养出良好的气氛。而在高校中, 学生上完课就各自回到寝室, 班级的凝聚力不强。读完四年大学, 连同一个班的同学的名字都记不全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在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人们都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 学生在进入大学时, 积累基本知识只是学习需求的一部分, 更多的还是要学习人际交往的能力。然而, 这种能力不是在以往的单一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的学生应当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 分出精力多与同学互动交流,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组织活动的能力。组织活动是学习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比如学生组织去各类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 目前常见的有集体去敬老院、幼儿园等参加爱心活动。班级党组织、学生党支部最好地反映了先锋和模范作用申请并加入共产党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的过程。 学习党的文化、参与党的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 也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 参与社团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全新的乐趣与体验, 对于培养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是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胡景明.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7.

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一、结合实际,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兴趣和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常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尤为重视与钻研,也通常在这些方面最容易做出成就。针对这个特点,刚开学,我就郑重宣布:你们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这个班级不仅仅是老师的,更是你们的,你们是班级的主人,有着建设和管理它的权利。这学期,老师请你们来管理班级,咱们比一比,看看是你们管理的好,还是我管理得好?学生们都十分兴奋,告诉我:没问题,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呢,我们肯定比您强!学生之所以这样兴奋,是因为他们现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们在人格上受到了尊敬,他们在身份上发生了变化,由被管理者变成了管理者,所以对自主管理产生了兴趣,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管理队伍中来。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我采取了跟班讲评的方式,在新班级建设阶段很有成效。开学之初,所有学生都是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情来到班集体,我抓住学生心理,及时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创造机会,下班讲评,进行班风与学习、学风与学习的关系、班风与学风的关系的讲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良好的班风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增强学生对日常行为的约束,增强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让学生体味到班集体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人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人人有责任管好这个家。

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学生要成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在新世纪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1.常与伟人对话,培养自主管理的人格特征

自主管理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班主任应多方面地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策略指导,真诚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有效的管理策略。

2.注重生活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细节是成功的基础,或者是成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细节,在细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每次到食堂吃饭,总会看到不少洗手的同学大动作甩手,把水花溅到他人身上、脸上的情景。我们班也有这样的同学。其实这些同学并不是故意的,只是没有认识到细节就是文明的再现。于是,我就不动声色特意将我班那几位学生安排在靠近水龙头的座位上,让他们感受感受。当他们被水溅到与之怒目相对时,才真切感受到有时候矛盾源于生活中的小细节,学会换位思考就能化解矛盾。

3.重视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动性

引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作为班主任,我利用假期时间,组织“今天我当家”、“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建议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家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是在所住的村子里干一些有益的事情等。通过实践活动,使小学生从中学到了一些自主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并创造和把握自主管理的能力,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在今后的自主管理中不断的明确方向,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这样学生的自主管理才能行之有效。

三、创设情境,拓展学生自主管理的时空

本着从学生需求出发,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原则,我与学生一道确立班会主题,由学生自己书写班会主题,设计班会过程。一节《感恩教师节》班会,至今让我感动不已。这一节班会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主持的。学生们深情的歌声、条幅上的集体签名、自制的贺卡、发自肺腑的心声不得不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大胆放手有利于挖掘学生主体潜能。

四、全面评价,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信心

对小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放宽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本着平等、尊重、理解、鼓励、民主的原则,班主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互评可以认识到同学之间无可避免的存在个性差异,学生通过自评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增进自己的信心。我在全班施行周周评、月月评的机制。每一次评比,全班人人参与。在“同意”与“不同意”的理由前,学生们进一步认清了是非,更清楚更全面地认识了自我,找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更有了迎头赶上的激情。在这样的评比与表彰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更强了,参与班级管理更积极更主动。

常言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习惯,才能受益一辈子。只要我们能尊重他们、相信他们,给他们机会与舞台,加强疏通与引导,相信他们一定能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作者简介:

上一篇:会计专业民营企业的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