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2024-07-25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通用12篇)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1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王 珏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分校)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于这句话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不教”怎么行呢?学生什么都不懂,送到学校里来就是靠教师手把手教嘛。教师不教,学生如何学会知识呢?在他们看来,学生都是些懵懂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习知识怎么可能?其实他们并没有领悟“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用不着“教”,教师教学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会学习,教师不“教”而“教”,学生“学”而会“学”,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受用一辈子。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是现代教师所应树立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追求。

经常品德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下面学生无动于衷时,都会责怪学生不配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甚至感到很委屈:怎么就感染不了你们呢?为什么无动于衷?学生为什么漠视?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先从自身出发去思考。

品德教学要切实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因材施教、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实践明理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使学生离开老师,离开课堂能自主学习、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因材施教,学法指导

因材施教的“材”,我个人认为包含两层意思,这个“材”既指教学的对象――学生,又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师要在这两个“材”上深入钻研,尊重学生的主体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还要充分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

例如,《人种有不同》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种观,只注意人种的外观形态,对白种人的`蓝眼睛、高鼻梁、金黄色的头发很喜欢。但对黑种人的黑皮肤不能接受,甚至觉得讨厌。如何将树立正确的人种观这一思想教育目标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社会知识教学之中,而不是用简单的说教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把社会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因材施教,进行学法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在对三大人种的深入认识,逐渐修正自己的人种观。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可以重组教材资料,将第二课时的内容――了解黑、白、黄三大人种的杰出人物与认识三大人种的不同之处整合到一起,形成从分布地域、、人口数量、体质形态、气候环境、杰出人物五个方面去全面了解各人种的教学设计。教学时,学生通过观光、读书、分析数据、资料认识各人种的不同之处,教师在旁边巧妙引导学生认识黑、白、黄三大人种形成的不同外表形态与当地气候环境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三大人种杰出代表资料交流中,逐渐认识到各人种的共同特点――都能积极地适应环境,都为改造环境而努力,都有创造辉煌文明成果的杰出人物,都为人类进步做了杰出贡献。这样,没有一句说教,学生在教师学法指导的引领下,通过自己对三大人种深层次的了解中,就能自动调整自己的人种观。教学时有一个女孩子,一开始觉得黑色人种的黑皮肤很恶心,但在了解了黑皮肤是由于适应当地环境的结果后,感慨地说:“黑皮肤很有用,黑皮肤很可爱。”当她进一步了解到黑色人种为人类做出过杰出的成就后,从内心由衷地认识到了黑色人种的优秀。教师精思妙想的因材施教,实现了“教”而教,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真正学会了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劳动者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景:没有了这些劳动者,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医生,很多病人就得不到医治。”也有的学生说:“没有了园艺工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就欣赏不到美丽的景色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了老师,我们就学不到知识了。”学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假设,畅所欲言之余也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劳动者是多么重要。在这样的情境中,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就可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

创设类似真实生活情境,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品德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而且大大提高了品德课的实效性,学生能实实在在地自主学习。

三、角色体验,内化觉悟

学生的品德发展不是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的过程,而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的。教师的讲解再精彩,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角色体验中去,才能真正领悟知识,锻炼能力,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小品:家境不错的小丽看到同学们都流行穿名牌,觉得自己如果不穿的话很没面子。她就向父母提出也想买一双名牌运动鞋。爸爸对其进行勤俭教育,但她很不以为然,认为爸爸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潮流。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由于小品中的角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大家讨论非常激烈。同学们通过讨论,最后认识到:节俭生活,不是要过苦日子,也不是不消费,而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学生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得到的东西,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和学。

四、实践明理,知行统一

品德教学受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切实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

现在不少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不少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孩子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他们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知道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每天都在辛勤地劳动,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课外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帮学校的清洁工叔叔阿姨打扫卫生,到社区街道为孤寡老人送中午饭等等,有意识地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活动起到明理导行的效果,也实现了“学”而会学的目标。

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绝不是把传统道德和前人知识强制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必须是自觉的、发展的、创造的”,教师只有真正把“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学生才能成为自主学习、发展创造、推动社会进步的“现代人”。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2

一、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由于学龄前儿童在家都是娇生惯养, 散漫惯了, 有的在幼儿园也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 所以儿童刚入学, 什么也不懂, 必须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

上课铃响后, 教师开始上课, 发现学生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要求学生读课文, 有的趴在课桌上找教科书; 要求学生练习, 有的学生又不知道笔和本哪里去了。更有甚者, 刚上了一会课, 有的学生就提出要上厕所。弄得你真是哭笑不得。基于这种情况, 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习惯。首先, 告诉学生每一节课后要把下一节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要摆放得整整齐齐, 放在课桌上, 不能用的东西要放在课桌里。其次, 下课以后要马上去上厕所, 以免耽误上课。再次, 要求学生上课铃响后迅速回到教室, 不要沉浸在下课活动快乐中, 而要稳定自己的情绪, 回到学习中来。一开始, 有的学生并不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 于是, 我就每天上课的时候检查一下, 看哪些同学书本摆放得整齐, 准备得充分, 也看哪位同学准备得不好。检查完后, 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这样训练一段以后,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即使字写得不太整齐美观, 勤练就会有进步, 写错几个字下次还有机会纠正, 最终会写得很好; 如果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 字一定会写得不好, 有时还危害到身体, 甚至养成邋遢懒散的作风。因此, 在写字课上, 我首先重点强调写字的姿势: 坐时要端正, 腰杆要挺直, 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书桌一拳远, 手离笔尖一寸远。一开始有些学生觉得不适应, 不按要求去做, 我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其次, 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书写习惯的培养。学生在预习、练习、做笔记、写批注、做作业……只要是学生提笔写, 我都要求学生在保证正确姿势的情况把字写好, 对于书写好的同学, 我给予表扬, 对于书写不好的同学, 我给予批评。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贵在坚持, 老师要反复持久要求, 学生要不断地反复强化练习, 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 最终养成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上课时好动, 好说话, 左顾右盼, 能够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太少了, 学生大多没有养成很好的倾听习惯。针对这一特点, 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名人故事来教育学生。例如, 在朝鲜战场上, 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在潜伏的时候, 被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 他只要动一下, 就可以扑灭身上的火, 但他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此处有志愿军战士, 为了革命胜利, 硬可被大火活活烧死。他就是遵守革命纪律的典范。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向他学习, 在课堂上遵守纪律, 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耐心地听学生发言。认真倾听不光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记得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听真理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因为听真理的人是一个能够尊重别人很有修养的人。由此可见, 养成倾听习惯不只是能上好文化课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一个人的人格问题。

四、养成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习惯

课堂上积极发言, 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集中注意力, 提高听课的效率, 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 可以锻炼学生思维敏捷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课堂发言表面上是“说”, 实际上它是学生听、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 作为教师, 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以朋友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使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交流, 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允许他们自由地参与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 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她, 而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 教师也要先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个欣赏的眼神, 对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真正消除其胆怯心里, 大胆表现自己, 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发言的习惯。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习惯;语文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借助语文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恰當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借助多媒体或者是组织“讲故事”活动等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难忘的泼水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泼水节,感受节日的气氛,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相关视频,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最终也为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做好铺垫作用。

二、组织语文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生自主性差,这就需要教师要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而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引导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如:①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②题目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上双引号?③为什么作者说不论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爱”。……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张会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1(15).

|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4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还不知道学习意味着什么,在幼儿园整天玩玩乐乐、跳跳蹦蹦、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异极小,但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明显的差异,学习习惯的不同是导致他们成绩好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但良好的习惯要有一个养成、教育及训练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我们老师要用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突出问题

(一)课堂常规习惯不好

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七、八岁,刚入学难免改变不了幼儿园的习惯,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在家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对“集体”和“纪律”的概念还很模糊,加上儿童本身“顽皮好动、辨别能力差、控制力差”的特点,使得一年级的课堂常规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上课铃响了半天,我一进教室一些学生才开始拿书、拿文具盒等,个别孩子跑我跟前告诉我他要去上厕所,这时候就无法正常上课,总要推迟5分钟以上才能上课,也有的孩子上课时,让用的学具不规范使用,而拿着玩,课堂上让写作业不够认真,左顾右盼,小声说话,一堂课下来,老师都是在维持纪律中度过的,孩子的课堂常规如果做不到位,那么怎么去谈学习呢?

(二)不注意听别人发言,发言不举手

孩子们的注意持久性较差,要他们象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40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给孩子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中会有这样的场面:一两个小朋友从头到尾一刻不停,铅笔弄弄,橡皮玩玩,想站就站,想坐就坐;另一个小朋友没有耐心听别人说话,常常是提问的同学才刚开始说话时,他就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随意打断;还有一两个小朋友趴在桌面上,对视他的眼神,就知道他是走神的„„面对这些状况,课堂中我需要无奈地打断教学进程,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故事、小游戏等环节,虽然情况有所改观,但孩子们总是坚持

不了很长时间。我曾扪心自问:是自己的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吗?与一年级其他班的老师交流,原来她们与我有着同样的烦恼。

(三)学生书写的习惯较差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一年级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书写规范是小学生作业的最基本要求,而一年级的孩子对于书写没有要写规范的意识,常常看到孩子给我交上来的作业时有的孩子的作业书写潦草,格式混乱,丢三落四,该用直尺的不用直尺,擦过的地方很脏,甚至有的地方有擦烂的痕迹,用的铅笔不知道削细,用粗笔写出来的作业有些地方就没有办法看,数字连到一起,或者根本看不清写的是什么,这就反映出孩子们的书写习惯不好,我上课都是每天规范一点,每天规范一点,这样一步一步来,令我欣慰的是,孩子的书写习惯还是在慢慢进步的。

(四)不认真完成作业

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就要从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入手,就要从一年级抓起,包括学生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等习惯。一年级孩子在幼儿园里就没有作业,所以刚开始孩子就没有做作业的意识,甚至到第二天要交作业时他都不知道要干嘛,所以这得一点一滴抓起,常常孩子的作业都是我一再催促之下交上来,这在开学初尤其明显,在后半学期还能稍微有所改观,同样孩子也没有改错题意识,作业写完就完了,错了也不改,交上来的作业也是玩着学着写的,字歪七扭八,不写在格子里,根本没办法看,老师的工作量非常大,使我疲惫不堪,我一直再想这其实就是一个习惯,如果我能培养好孩子完成作业的习惯,他就会自然而然的做到我要求的,所以我准备从习惯抓起。

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

1、课前:让学生在课间记着喝水,并及时上厕所,以避免上课口渴或想上厕所的现象出现。要求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把上课的学习用具准备好,如;书、本、笔、等放在桌上指定的地方后,再出去活动。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门那边。值日生站在讲台前面,检查全班同学是否都已经安静坐好。

2、课上:课堂上对一年级新生在学习习惯上花的时间会多些。要把常规放在首位,只要习惯养成,一节课的时间就会很好的利用在学习上。课前,先给全班学生立下规矩,让学生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一上课,老师先用目光扫视全班,让他

们知道老师对每个同学都很关注,接下来,不是急着学习数学知识,而是检查学生是否准备好了学习用具,摆放是否整齐,与本节课无关的书籍、物品等是否收进抽屉里去了。如果有一项常规没做好,就要反复的练习,严格把关,直到做好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让他们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钟,看看谁坐的最端正,夸夸他们,并在每节课上都反复练习,时间一久,就会养成习惯。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天天这样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习惯,再不需要老师天天督促检查了。需要什么学具,学生就能很快拿出来,不需要在抽屉里、书包里翻半天,影响上课。

3、课后:上完课后老师会把第二天要准备的学习用具写在黑板上,当成家庭作业,学生利用课间,中午等时间抄在抄作业本上,老师检查,家长签字。刚开始学生写的很慢,写的字也是少胳脖少腿的,没关系慢慢地学生就会写了。现在我规定要带的学具,学生基本上能准备齐全,不会影响课堂上的使用。

(二)培养上课听讲的好习惯

听讲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其次是要听同学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甚至有学生说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当老师指名学生回答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也有的要回答时手举得高高,可老师没请到他回答后,就不再听别人的回答,因为他们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只要有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就会用语言提示他们:“当某某同学回答问题时,我们要坐直身子,眼睛望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不一致,能发言的要积极发言,讲不出所以然的,可以摇摇头示意,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别人的发言,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插嘴。还告诉他们,倾听别人的回答,是对人家的一种尊重。慢慢地,学生就能做到这一点了,每当这时我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比如:“你听的这么仔细,说明你很尊重他,你发言时他也会尊重你的”.慢慢地,课堂上几乎不会再出现“一人说话,无人听”的情况了。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从中还学会了怎样尊重他人。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还可采用复述法 :(如可用:“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们听懂了吗”“谁能再说一遍”“你讲的我还不是很明白,你能再解释一下吗?”)、评议法:(如果觉得与自己的观点不同,可用“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我的想法与你不同,我是这样想的„„”等方式与

大家交流、角色互换法、榜样示范法、师生评价法等持久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

(三)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认真写字的习惯,我为了指导学生写数字,在小黑板上画上田字格,教学生把数字写规范。我经常组织学生展开比赛,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特别是优秀的在旁边加红★。学生对老师的奖励敏感度极高,经过这种评分制度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师奖给他们的红★。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写字时教师来回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同时要求孩子写字时把本子整理干净整洁,字迹要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并且书写要规范,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

(四)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孩子养成先完成作业再玩耍的好习惯,每天查看孩子作业是否认真,读、写、算、默、背是否过关,有问题及时补救,培养孩子再做作业之前要做到,先改上次的错题,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帮助孩子找出错误之所在,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然后再做作业,做完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检查时,先检查题是否做完,再看做题时感觉有点难的题,最后再从第一道题逐题检查,这些虽然很简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养成习惯非常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一点点地教,从学生有检查的意识慢慢过渡到懂得检查的方法。作业过程中仅仅有教师在场还不够,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安静的作业环境。当教师讲清楚题目要求后,就要保持安静,不分散孩子的思维和注意力。在低年级的孩子中,教师的鼓励有着强大的力量,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所以,要及时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奖罚分明。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在作业本上订正。

三、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

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前找出新课的重点在何处,难点在哪里,上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和效率。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养成

了良好的制定计划习惯,学生就会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清单式的生活、读书、实践活动计划,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完成一项计划就打一个“√”。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边读边思考,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懂的地方及时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就会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养成了良好的交流习惯,学生就会善于将学习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受向家长、教师、同伴、邻居交流。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减轻老师、家长的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建立了检查订正作业的习惯,那么不需老师家长提醒,也能把作业正正规规的做完。养成了良好的记忆习惯,就会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养成了总结反思习惯,就会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怎样学的?还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生活感悟,养成至少写2分钟日记的习惯。每学期结束,写出总结反思材料,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所以,从一年级学生开始就要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每时每刻都要有所体现,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它不是阶段性的,今天练这个,明天练那个。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一年级学生上学后,自主性的意念逐渐转向学习方面。对一年级新生进行耐心地引导,总会取得成功。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亮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处 篇5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虽然与智力因素有关,但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过:“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上的机器那样有规律,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某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律”,就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也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也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处很多,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它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跑回教室,作好上课前的准备;放学回家,先复习当天所学课程,然后再做作业。作业完成后如有时间,把明天的新课预习一下。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甚至于使你很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下意识的角度来说,他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不需要大脑的思考,而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你去做某件事。就象一开始所举的例子那样:吃完早饭准备上班,刚一走近自己的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如果每天都走相同的路线的话,到了转弯的地方,也不需要动脑筋去想,该往左转还是向右转。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不用去想。就在下意识的作用下完成了。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他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已经完成,而且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习惯时就说过:“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洗脸,吃早饭。因为这已成为习惯。”撒切尔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了习惯支配。

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潜意识的角度来说,他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大多数学生的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儿不利于学习,学习比玩游戏机更重要。今后不再贪玩儿了。可是一旦有空,一旦看到别的学生在玩,自己也就鬼使神差地又贪玩儿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是潜意识在支配着他。如果是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那么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和的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第一需要,当成一种乐趣,不学习便感到难受。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玩游戏机,他会感到没意思、无聊、甚至于难受。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这也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的剌激,与自己的冥思苦想、孜孜以求、与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教给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最终的目标,而忽略了告诉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标。比如,我们平时一定也要求过学生学习时要讲效率,但怎样做才能有效率呢?学生并不清楚。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做得最好。他在不断给学生灌输“效率”观念的同时,教给了学生很多讲效率的方法:要求学生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自习计划;要求学生每次学习前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如记住什么,做完几道题等,以避免在“学哪一科”“做哪几道题”等问题上犹豫不决,浪费时间;他还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时间的边角料”,利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甚至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的方法;他还帮学生找到了影响学习效率的“三闲”(闲话、闲思、闲事)。并教给学生与“三闲”做斗争的方法。有了方法,观念上的东西才能落到实际行动中。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7

关键词:结构树,尝试,自主探究

一、背景

如何在上复习课中, 既提高复习质量, 又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素养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好的复习课, 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自我再认识的过程, 通过设计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对既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为此, 我在上数学复习课时, 尝试让学生自己画知识结构树, 来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下面以“二次函数复习”为例, 说说如何通过画知识结构树的复习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课堂实录片段

教师布置任务:经过这几天对二次函数的学习, 今天我们把这些知识点整理一下, 能否用知识树的形式, 把它们串起来。学生中出现一阵小骚动:“啊?我画图很差的。”“老师既要考验我们的画图能力, 又要考验我们的概括能力。”“应画成形象树?智慧树?”

教师给予鼓励:大家以前看到过知识框架图吧, 今天要把它改成“树状图”, 想想一棵树的组成部分, 各个知识点分别适合做这棵树的哪一部分。

一两分钟后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或认真思索, 或翻阅课本, 或在草稿上试画, ……

点评:因为以前没有让他们自己做过, 普遍感到新鲜;又因几天来的知识点较以前的跨度大, 一直有压力, 所以今天的不同做法, 正好调整一下课堂气氛,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教师巡视课堂, 约10分钟,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完成。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你的成果?

生1展示下图并解读:我是根据我们学习知识点的顺序画的, 最先学的内容是最基础的, 也是最重要, 所以放在“树”的最下面。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是用心准备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我觉得顶点式中的h、k要换成会更好。

师赞许:哦, 为什么呢?

生2:因为“树根”的函数式为y=ax2+bx+c (a≠0) .

师补充:太好了!也就是说这里的, 顶点式与一般式便紧密联系起来了。

其他学生也都露出兴奋的表情, 并且不忘在自己的图形上作改进。

生3:当b2-4ac=0时, 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就是它的顶点, 所以还要在“树上”的相应位置注明。

师:对。你很细心!

这时, 大部分学生也叫起来:还有增减性也要加。

师:非常准确, 我们的“树”越来越茂盛了。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是本章知识的难点。谁来说说怎么加?加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当a>0时, 在对称轴的左侧, …

师:仔细想想, 还有什么问题吗?“对称轴是过顶点的直线”?

生4迟疑地:应说“过顶点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吧。

师:说得好!所以对称轴的方程是直线

师:大家的理解很到位!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现实生活中, 函数的应用是很普遍的, 有许多问题用函数模型来解决会很方便。

生5:老师, 我画的跟别人不一样, 我也想展示一下。

师:好啊。请!

投影机出示另外几种树形图。 (略)

三、做法分析

学生自己画知识结构树, 复习方法, 有别于老师总结、学生只带着脑袋来听的教学模式。它的最根本意义在于学习过程是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素养, 改变了由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创新思路始终贯串于课堂教学各环节。从本案例中, 可以概括以下主要做法。

1. 自主探究, 掌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 反复思考领会的基础上, 先了解《二次函数》这一章的知识框架, 理清各知识点的关系, 然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理出其知识系统, 并用树干表示知识的展开顺序, 画出树形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弄清各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及相互关系。当然, 在此之前, 教师对学生如何以画知识“结构树”来表达相关数学知识的主次关系和逻辑顺序, 要作一定的方法指导。

2. 交流分享, 不断完善知识系统。

本课第一步, 请一位学生展示本章的知识结构树, 并具体解读其所画知识结构树。第二步, 修正结构树。在展示者解读其知识结构树的过程中, 其他学生在客观上受到了启发、引导, 对各个概念做了进一步探究;重新审视根据自己的理解所画结构图, 他们或者点头表示认同, 或者欣喜的发现彼此的区别, 当发现他们之间意见不一致时, 有两个行动, 一是改变自己的, 二是改变对方, 于是, 彼此的结构树就得到了修正。正是在不断地修正过程中, 比较了概念与其相邻近的概念, 理清、辨析了每个概念在整体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 从而整理出清晰的知识系统。

3. 教师引领, 掌控自主探究进程。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经常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在本案例中, 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教师课前提出要求。课前,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主复习《二次函数》这一章的知识, 并梳理知识、画这一章的知识框架。第二, 教师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补充合理想法。第三, 教师及时进行恰当评价。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往往通过相应的评价来校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当第一位学生展示知识结构树时, 老师的评价是:“非常好!这位同学是用心准备了。”但学生的成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 教师再鼓励:“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当有学生指出:“当b2-4ac=0时;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充分肯定:“大家的理解很到位!”知识“结构树”在不断的补充中逐步完善, 探究活动随着教师的环环评价而逐步推进, 最后收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主要成效

从课后上交的图形来看, 可得:1.从“结构树”的形状看, 有三种。第一种是平时常见的概括关系图, 用三种括号逐层表示各层知识点;第二种是更像通常的框架图;第三种是接近教师想象中的树形图。

2. 从图上的连接线来看, 能揭示出学生的思路和对知识结构的认识。一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孤立的、零散的;另一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初步的联系, 但缺乏进一步的认知;最好的学生对知识点有自己的理解和归纳, 比较全面, 如会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函数一般式中三个系数的不同功能、解题的基本方法等。

3. 从知识点的排列看, 真实地暴露出了学生思维过程, 教师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部分学生仅仅是把各知识点堆积在“树”上, 没有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他同学对此有所理解, 看得出有其中的知识建构, 令人欣慰。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一些思维习惯和个性差异, 便于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因人施教。

把知识系统化, 是正确识记, 保持记忆的重要手段。所以, 系统化地整理数学知识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二次函数复习课”通过让学生画知识“结构树”, 学生不断地将新获取的零碎知识, 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将其系统化、条理化,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促进了知识的巩固、存储和应用, 从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起到加强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同时, 在画知识“结构树”的活动中, 因为自主探究真正落到了实处, 也从中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素养的养成。而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多形式的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引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设计和修正知识结构图, 做到放手而不放任、引导而不包办, 这样,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也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8

一、养成听的良好习惯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首先从听力入手。试想我们一出生,感受语言的第一神经是听力神经,也就是说我们接触语言首先从听力开始的。说的前提条件是听。只有听清,听懂语言,我们才能说得清,才能把语言表达明白。教师必须把听力作为学习英语的首要任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尽量用英语来和小学生交流,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手势、表情等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上有大量的图片,并且在这些图片下用英语写着这些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师在讲课时,要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图画,来准确地把握这些图片所要表达的录音内容,进而让学生可以正确模仿。在录音播放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角色,有大人,小孩,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用不同的音调来朗读课文,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置身于其中。众所周知,小学生天生爱模仿,并且模仿力极强。小学生也正是从模仿开始接触世界的。他们模仿大人说话,模仿大人动作,模仿大人各种表情等。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较弱,他们一听教师发音,便开始说话。不去仔细听,也不去考虑怎样发音,就急着去开口说话。这也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用英语说话的时候,要尽量放慢速度,准确发音。

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讲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必须保持安静的课堂纪律,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听到清我的发音;并且结合手势,采用重复朗读的方法进行练习。例如,在朗读单词apple时,我连做两遍示范发音,并且连续打两次手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得清我的嘴型,注意嘴型的大、小、扁和圆的变化,在我打第三次手势时,学生开始发音。这样不仅能够听得清,读的也准,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播放录音时,也要采取同样的方法,连续播放两遍录音,然后让学生进行跟读,并且让学生读准音的时候,注意语调的变化。

二、养成说的良好习惯

听是学习英语的第一要素,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让学生开起口来,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讲英语。小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特点敢于开口,不害羞。所以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鼓励学生开口讲话。教材的改编,课堂内容的设计,为学生的开口讲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教材的设计是死的,但对于讲授这些知识是灵活的。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要注意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只有学生尊敬你,愿意听你的课,你讲授的知识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同时,教师应精心备课,组织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实际化的教学场景,运用必要的教学工具,(幻灯片,录音机、投影机,语音室),尽可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英语环境,这样学生才敢于开口讲话,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开口讲话的机会,例如,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歌曲表演等,对于赢得冠军的学生发小红花,对于表现突出,有进步的学生发小红星以示鼓励。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开口讲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当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表扬时,他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到起来,才敢于用英语讲话。也就是说必须让害羞的学生充满自信心。实践证明,一个人成功的次数越多,它的积极性就越高。可以这样说成功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就要努力帮助那些心里有负担的学生不断地克服思想负担,在上课的时候,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以表扬。课下教师又给以他们积极的帮助,练习题的设置有坡度缓,层次多,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急于求成,让他们在口语的训练中找到欢乐和自信。

学生在讲英语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于鼓励的眼神和表情,对于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立即给予打断和纠正,而是在学生讲完之后,可以提问其他学生有没有发现错误,是什么?怎样纠正?这样不仅给了学生应有的自信心,还给其他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英语,怕说不好,所以声音比较低,教师不要给予批评,让他们多讲,多练。只有他们觉得发音正确,没有错误了,自然声音就高了。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表达时的表情、语气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三、养成读的良好习惯

“读”是指有感情地朗读单词、句子、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从一开始就要严格把关,单词的读音必须要正确,然后是语调。例如,陈述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特殊疑问句用降调等,在这些基础之上朗读时要注意有感情,掌握节奏,并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语感。朗读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途径,朗读英语是说英语的基础,只有能够流利地朗读,才敢于开口说英语。朗读时教师的示范、领读尤为重要,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所以教师必须要读准发音,不准的地方要勇于纠正,和标准发音保持一致。同时在领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手势,表情,轻重音等加入。课改到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应的一些教学设施都以配套到位,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录音机来领读学生朗读课文和单词,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发音的准确,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学生每人配有一套光盘,教师要督促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认真听朗读。

四、养成写的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主要包括:书写规范,单词的大小写要正确,标点符号要准确,格式要规范。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平时的指导。再有学生书写语言时句子要正确,这和我们上面讲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从小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对于学生的作文有相当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这些习惯的养成。这些习惯养成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

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篇9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其次,养成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养成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作为中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呢?

一、老师示范与引导,强化课堂常规意识,从日常常规做起。

一节课从上课到下课,学生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这些课堂常规许多学生虽然知道,但还不能铭记于心。强化学生课堂行为意识,我们在教室张贴课堂常规或制定班级课堂常规,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除让学生知道还不行,必须引导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平时在学生课堂常规行为养成教育方面是这样去做的,首先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具体可感知的事做起,如上课的坐姿、书本的摆放、发言的举手姿势、发言时声音的控制、上课时候不准吃零食、不准交头接耳,尤其不允许迟到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外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我在当班主任时先和学生一起分析班级学生学习习惯不足处,再一起提出班级课堂学习常

规要求,使全体学生对常规有统一认识,老师带头执行常规,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对于学生中的典型,老师积极树立,以此为榜样,形成班级正确导向,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风气。

二、老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为了让各学科老师能形成合力,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各学科老师根据本学科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形式来进行养成教育,收到了成效。如:课堂上采用开放式教学,创设机会与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老师柳小芳,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学生弄懂数学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创造条件,给学生机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老师林红兵,在写字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写字中找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写字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样,养成教育渗透在写字教学中,写字教学包容在养成教育里,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保证。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感受表现音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演唱姿势的培养与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培养。经过训练,学生养成了上音乐课的好的习惯。如每当课上播放音乐时,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仔细聆听,打起节拍。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对将来学生进初中学习英语将起到深远影响。在教学中,老师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趣。如会话、游戏、歌曲、绕口令、谜语,并且采用图文并茂形式,激发他们热情。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采用情景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快乐乐、说说笑笑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产生兴趣,激发热情,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总之,老师们都根据本学科特点,去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写的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老师的有目的的训练下,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育专家说过,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小学思品、语文课,重点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以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使他们进入角色体验,实现情感升华,同时提高了自主能力。如一年级语文老师胡小琴,利用教材中的故事来说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教学《有趣的作业》一课,在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花儿也有生命,文中的作者没有摘花的举动,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校园、公园看到美丽的花儿,你想摘的时候,你去摘吗?并让学生说出原因。我想,学生从文中,从老师的启发教育中,知道应该怎样去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了。这是低年级对学生进行行为的引导,高年级重在明理与体验了。六年级的高进新老师,充分利用语文丰富的教学资源,影响陶冶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利用詹天佑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修建了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其独立自主之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有重大影响。又如,老师教学《将相和》,利用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学生之间要宽容大度,团结友爱。这些教育内容的渗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它学科老师也充分利用本学科优势搞好渗透教育。如数学课,利用数学课严谨循序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自然、社会挖掘常识学科科学客观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环保的积极态度。体育课,教育学生敢于向自我挑战,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校各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自己任教学科,发挥各自学科的教学特长,及真切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养成。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10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成绩却不理想,屡受挫折。作为一线教师,我发现了一些普遍的现象:①智力没有明显差异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成绩却相差很大;②有些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学成绩却迟迟不见起色;③有些学生考试做错的题在考后却总能去独立解答。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通过对这部分学生面批试卷和交流学习心得发现,他们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出在不良的学习习惯上,刚踏入高中的同学们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数学语言上更抽象、思维方法更趋于理性、知识内容在数量上剧增,因此学生若还象初中阶段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老师的惯性运转,坐等上课,被动学习,久而久之成绩必然日趋下降。有效的预习就像赛跑时的“合理”抢跑,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上课时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二、“听(讲)、记(笔记)、想(过程)”相结合的习惯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一)存在问题。

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感觉高中的数学课听不懂或听不全。表现在:

1、学生认为既然课前已经预习,上课的时候就不再认真听讲,或者利用别人听课的时间做习题;也有些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

2、许多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做数学笔记的习惯,所以上课时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补充的内容或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根本没做记录。还有的学生不会记笔记,盲目追求记得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为了提高成绩,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而高中数学知识点多,方法多,再沿用这种的方法学习就会感到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做就错。

(二)“听(讲)、记(笔记)、想(过程)”相结合的习惯培养的实施途径

1、教给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法。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课堂交给学生,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整合信息,获取新知识,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以“角”的概念为例,高中课本中出现了多少种“角”,如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两条直线的夹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它们的范围分别是什么?如何求这些角等。在教授定理、公式时,应注意每个定理、公式的运用条件,使用范围及其推广,如用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2、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高中阶段课堂容量大,信息多,仅凭大脑来记忆是完全不够的,所以这部分学生课后复习时便没有了依据,困难重重。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当记笔记与听课发生矛盾时,应以听懂为主,笔记可以缓记、不记或补记。总之,记笔记以不能影响听课、思考、理解的效果为前提。

3、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一方面上课时积极思考。当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抢在老师前面思考怎么解?怎么证?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可能途径和办法,然后和老师讲的去比较,可能有的方法不行;可能老师的方法更好,也许你的解法比老师的还好,而不要等老师一点一点告诉你,自己仅仅是听懂了就认为学会了,否则的话,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原因是自己没有真正去思考,没有变成自已的东西,即没有真正掌握,所以积极思考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上课时要重视结论、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不能仅满足于对“结论(公式或定理)”的套用,而对教师精心组织的探求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普遍持听不懂就不听,迫不及待等下文(结论)的心态。这种重结论的表面化学习,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发生“过程”与“结论”的割裂,这不仅增加了知识点的记忆负担,而且还严重制约了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体验“过程”中所蕴涵的思维方法和通性通法,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反思的习惯

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反思意识,在我国古代有“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省”等至理名言。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存在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刚上高中的孩子大部分反思的意识淡薄,表现在:

1、自觉复习整理数学知识意识弱。学生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或老师帮他们复习整理所学数学知识。

2、自觉检查数学作业意识差。很多学生数学作业做完便大功告成,认为检查作业对错那是老师的事情,似乎和他们没有关系。直到老师批改后才关心做对了没有。

3、数学解题方法单一。大部分学生对解题兴趣不大,像“这道题我是怎么做出来的?还可以怎么解?还有没有更巧妙的解法?”等问题,很少去思考。学生普遍关注的是问题解决了没有,而很少有人去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

4、分析错误原因意识较差。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当他们知道题目做错了,会毫不犹豫地很快否定原来的做法,立即重做一遍,而不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这个思路到底能否解决?

(二)反思习惯培养的实施途径 通过我们的实践表明,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进行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听课反思。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从教师讲解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要注重一题多解方法的指导。对一些例题、习题深入挖掘、改造,探索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把握解题规律。一题多解可以引导学生对每一种方法进行分析,思考为什么这样解,怎样去解,要利用哪些知识点。比较各种方法差异,进行归纳。同时教师也可适当采取一题多变方法,改变已知条件或改变结论,做到一题多用,发挥例题习题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会一片”的效果,使学生摆脱题海之苦,促进思维的空间性,深刻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2、解题反思。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引导学生从六个层次反思: ⑴应用了那些知识点?想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⑵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⑶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⑷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⑸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⑹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纠正错误不仅仅是改正它,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澄清概念。比如知识掌握不完整,对有些定理、概念成立的条件不明确,忘记了特例,如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中的q≠1,而导致错误;或者采用的解题方法不好或不合理,导致运算烦琐,计算量大,准确性差;或者审题不准确、不仔细、不深刻,忽视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函数定义域的范围,导致错误;或者思维不开阔,当面对问题苦苦不得其解时,往往不会转换思考角度,寻找新的思路。然后思考怎样避免错误的重犯。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练习题的选择上要有目标性,让学生有机会暴露错误。还可用一些类型题或单元测试进行检查,将纠正错误做得彻底。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作为初中生,在经过了小学六年的培养教育,再加上幼儿阶段在幼儿园几个年头的教育,本来应该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了,在学习上应该很投入,无论是课堂上听课还是课下完成作业不必老师很操心了。可是,每年的新生入学却让班主任老师很头疼。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上课不会听课,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各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自习课如果班主任老师不去看管,那么,课堂上会有学生大打出手。如此等等的不良学习习惯是每一届新生入学必须亟待纠正的。那么,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文化知识

初一学生大都在12~13歲的年龄,应该懂得自己为什么学习了,但事实上是多数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更没有人生的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的和长期的人生目标,短期里达到什么程度,长大后自己要做什么工作,靠什么本领活下去。很多初中生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很困惑的,之所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就是由于没有人生的理想。作为初中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搞清楚无论今后有怎样的人生目标,都必须通过现在的努力学习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任何理想都只能变成泡影。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学习也才能有了劲头。

二、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课堂上听课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特别是有些女同学,她们在学习上很刻苦,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少有玩的时间,但学习效果就是不好。造成这样的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得当。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多帮助学生,告诉他们在课堂上怎样听课。每一节课上,老师讲了许多话,但有些话是知识的重点,这个时候,作为学生必须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一旦有不懂的必须及时提出来,要老师给以解答,直到学懂弄懂。

三、必须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巩固学习成果

很多学生不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完成质量也不够好,更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这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所以,老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给布置的作业,绝非只是为了占有大家课后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为了巩固大家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每节课大家学了很多新知识,不一定都能掌握好,所以,要靠课后的作业来练习和巩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对待作业就不会再马虎了。

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篇12

第一, 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努力帮助小学生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认为, 作为一个教育者, 如果我们想发挥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不是我们耳提面命地督促, 也不是海量地做练习题训练出来的, 这种潜能应该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以一种潜意识的动作来激发的,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习惯是可怕的。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他就会有永恒的学习动力。因此, 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研究学生身心发展, 再结合我们小学语文的特点,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觉性, 帮助他们建立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具体的实施步骤。

1.培养预习的好习惯

语文的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及所要表达的主题, 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在课上老师边讲边听边学习, 那么学习效果是高不了的, 因为他们对文章根本就没有认识, 没有感情的融入, 无法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预习是重要的, 非常有意义的, 它是为听课来服务的。成功的预习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提高听课质量, 学习效率也会更高。通过预习, 把对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或者不理解的部分标注出来, 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带着问题来学习, 注意力也会更集中。所以我们的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帮助小学生努力培养自己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常常会看到, 很多三四年级的孩子在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写, 或者不知道写点什么。笔者认为, 这不能一味地去埋怨孩子, 是我们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没有把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孩子, 是我们没有要求到位, 或者是我们没有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我们孩子作文的素材来源, 是提高我们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激发我们的小学生读书的兴趣, 使他们喜欢阅读, 通过阅读, 还可以帮学生累积到很多好词好句, 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3.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今天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来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 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记录的习惯、写作的习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勤于动笔, 通过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累计自己的作文水平和写作素材,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录, 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和表达能力。

第二, 改革布置的作业方式和内容。

在新课改的素质教育过程中, 新课标明确指出, 我们要给学生减负。笔者认为减负首先要从语文布置的课业上下手。改革作业中机械的、繁琐的、重复的作业, 力求布置一些少而精, 而且具有启发性的作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题目作为作业, 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 把学到的东西用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来, 这样就相当于给了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同时,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的好词好句, 结合课文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或者写出来。

第三, 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要杜绝教学中主宰课堂的情况再次发生。在这个环节, 我们尤其需要注意一点, 就是防止教学上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 新课改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并不是说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学习, 而是在教师把基本教学内容教授完毕的情况下, 由老师指导和组织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

第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的时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 感性认识阶段, 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 而且很多老师也发现, 小学生往往“坐不住”, 在很大程度上, 他们对知识的吸收是通过运动、动手实践吸收的。所以我们要把语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小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 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队合作的精神。

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 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 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 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引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 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 习惯可以左右成败, 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摘要: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广, 我们的学校教育有了明显的提高。就我们小学语文来讲, 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质, 同时通过探究、合作学习, 也增强了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上一篇:经济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下一篇: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老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