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共10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篇1
明珠花园小学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
“习惯若自然。”(《孔子家语》)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生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艰难,也会对社会带来破坏作用。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反顾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学生习惯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够——独生子女的“娇”、“骄”两气;自主研索的习惯缺少——要教师“牵”着走;一丝不苟的习惯不足;正确的书写习惯未养成——调查一年级新生不正确书写习惯的占50%,抽样调查3~5年级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占45%;具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为数不多;高节奏、静齐快的习惯未形成。
究其原因,学校在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的多,引导践行的少。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探讨。
第二、各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性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
第三、如何通过行为习惯教育建立新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新型班集体。
第四、如何利用主题活动、团队活动、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的目标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需要培养良好习惯的范围很广,根据本校情况和教育的需要,我校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如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按规则行动、自主读书、自主求索、多向思维,认真书写,会关心、会合作、会参与、会交往,能宽容、能理解,有同情心、有进取心等,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
三、理论导向
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构建。在叶老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就是“习惯说”,在他的论著中有50篇文章,从教学目标,从学生到教师等各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方法”。其次,以素质教育、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内化”原理为指导。
四、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
(3)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4)各学科如何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导向,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机结合的研究。
(5)如何在班级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样式,文献法、调查、观察等多种研究最常用的技术。
本课题侧重于以行动研究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为主,采用整体实验和单因子实验相结合。每项研究在整体构思下,采用群众创造、实验班尝试、分步论证、总结、推广的方法。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11年5月~2011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5月),课题启动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召开开题会议,正式启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
(2)召开动员会议,营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的浓厚氛围。
(3)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实地观摩,促使教师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策略、方法、途径。
(4)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
(5)整合相关力量,以项目为核心,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形成良性运行的机制。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课题研究阶段
(1)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做好研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布置课题研究任务。
(2)实施行动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进行阶段总结,修正实施方案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每位实验教师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包括学生的亮点、教学中的亮点、班级管理中的亮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的建议。
(4)各实验班级总结经验、操作技法向全校班级辐射。
(5)举办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果展览会。
第三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总结验收阶段。
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整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总结交流大会,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七、课题组织
组长:林志文
组员:林亚妹、郑月仙、杨碧华、庄波、柯灼连、杨子英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篇2
一、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有效开展的要点
(一) 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由于个人、家庭以及学校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日常行为当中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 比如学习倦怠、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不文明行为举止。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有效开展, 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而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开展的前提, 首先要改正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水平,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 教会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从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着手, 将养成教育融入主题班队活动当中, 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为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二)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从学校层面来说, 在养成教育上的理念和方法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 进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以主题班队会的形式予以进行, 给学生带来更好的体验。认真落实养成教育的各项内容, 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机制, 弥补养成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的教育方法要得当, 尤其是对于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积极的引导要好过严厉的批评和约束。一味地采取批评和惩罚的措施, 往往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反感, 教育效果不佳, 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不利于学生积极健康心态的养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积极的予以引导, 多鼓励少批评,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养成主题班队会当中来, 让学生能够受到养成教育的熏陶。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自主的纠正, 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 思想与实践同行
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有效开展, 明确养成教育主题班队的功能, 围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等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地进行主题班队会的组织与设计。参考《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中的具体内容, 根据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具体需要, 更新与转变教育和管理理念, 将行为规范的内容落实到实践当中。以人为本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理念, 以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形式来进行养成教育的推广与宣传, 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途径和方式来认识和了解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通过认知、感知进而转化为行动,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实现思想与实践同行, 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 转变养成教育的观念、方法, 并予以更新和完善。在思想与实践同行的教育实践当中, 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 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进行合适、合理的设计, 保证小学养成教育工作达成预期的目标[2]。
(二) 从生活点滴入手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来实现。而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有效开展, 需要从生活点滴着手, 从认识、感知和行动三个方面层层递进, 将养成教育渗透其中, 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从小事做起, 养成这正确的行为意识。自觉使用文明用语, 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以及刻苦学习, 这些都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重要的基本准则, 正是在生活的点滴当中不断的规范自己, 才能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宣传之下, 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提醒和警示自己, 对于生活当中的细节也不能丝毫的懈怠, 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出来, 深入到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当中, 每时每刻感染和熏陶着学生, 对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3]。
三、结论
以养成教育为小学主题班队会活动, 以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目标, 调整和转变教学思路, 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主题班队会的形式开展养成教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结合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有效开展的要点, 在实践当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做到思想与实践同行, 深入生活的点滴当中, 以让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小学主题班队会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摘要: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主题班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逐一的渗透, 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文章围绕小学主体班队活动的开展, 以养成教育作为主题, 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 提升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使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小学生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孙颖.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8) .
[2]白庆荣.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3 (1) .
[3]孙泽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参考, 2015 (1) .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篇3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
孩子从第一次背上书包进入校园,即是从家庭自由生活向学校集体生活的一个大转变,是孩子学校生活的真正开始。这些孩子就如一张张洁白无瑕纸,由我们挥笔描画,如一棵棵刚刚破土而出的稚嫩幼苗需要我们的精心培育。正确的教育在学生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给他们怎样的营养是我们这些教育者要考虑的。诚然,从拼音识字到阿拉伯数字,从数字计算到各类科学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有一样东西更加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它往往会影响孩子今后长期的学习进步,影响他未来的人生,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成长的關键所在。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在现今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仍然是开学后每位班主任必须重视的好教材。每个学期我们面对的虽然是些旧面孔,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自由自在的孩子们恐怕多了些都不该有的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这就要求我们上好第一节班会课,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内容。告诉他们如何在学校生活学习,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告诉他们上课该做什么,下课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告诉他们见到老师见到同学该说什么;告诉他们要怎样做才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学生、好孩子。虽然这些东西说起来没有什么新意,但是真正按照规范的要求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面前的毕竟都是些孩子,教育方式的生动形象,就要提前预设好。同样是行为习惯的学习,我们不妨把它和学生一个个个体结合起来进行教育,那收到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自己曾经上过一堂开学第一课,课中就以学生假期作业(读书、旅游、做家务、游戏、作业)为蓝本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其中谈谈他们做事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同伴一起感受好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收益。这样一堂开学第一课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一定深刻。他们从课中得到了这样的信息:要做一个好学生就要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同学、热爱老师、文明礼貌。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让孩子明白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后天来培养。道德的培养只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件小事,我们就能成为一个让大家竖大拇指的人。
二、上好第二课——《美在自己的心中》
我们面前的孩子就是一张雪白的无任何污点的纸,他们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敢于尝试和模仿。因此,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自觉地接受美的东西,排斥丑的东西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我们班主任就应该抓住每周一次的班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师节我们可以开一次《老师我爱你》的主题班会,给老师献上自己精心完成的一篇好作业、一张好画、一个漂亮的手工、把讲桌擦干净,给老师敬上一个标准的队礼、送上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等等。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是美的、好的,是应该必须去做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影视作品、儿歌等介绍是怎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事最美、什么样的语言最美、什么样的行为最美。同样,我们要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巧妙地利用教材适时传导“美”,让他们不断的感受“美”,从而自觉地接受“美”,并将落实到行动中去。
再如,班中发生了学生打闹事件。我们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吗?我个人认为这种教育手段是被动的,出现了矛盾需要我们用艺术化的方法去化解。同时,也要让学生看到美好的一面。一次,学生小东和小明发生了口角进而动起手来。同学们一起上前劝解。这时,我们不能急于批评打架的双方,而是表扬所有参与劝解的孩子,可以就此事开一次班会大力弘扬孩子的做法是对的、是美的。可以给所有参与劝解的学生每人一朵红花。那么,你这时再看看动手的双方一定是红着脸,忙着互相道歉呢。一件小事的处理可以传达出一个美的信息。
三、用赞美去激发孩子们发扬美
每一位学生身上都闪亮着各自的美。我们作为班主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生独到的美,让这些行为又不自觉变成自觉有意义的行为。如,女孩子大多都爱美,但没有多少孩子知道自身美要和环境美结合在一起才是最美的。当发现她们因为怕弄脏自己的衣服而把纸片包装袋扔在地上时,我们除了默默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外,是不是也可以多讲讲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领着学生去看看周围的班级、看看同龄人生活的环境、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同时,可以夸夸她们的衣服的干净漂亮,激发她们的爱美之心,进一步教育,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只有外在的美和内心的美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才可称之是最美的。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操场上,是在同学间,还是在班队活动中,我们都要细心地观察他们。无论是发现他们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及时解决,特别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我们都不要忘记表扬一下、赞美一下,让他们记住这就是美的行为,是该去做的事。
四、用榜样教育他们去追求美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树立一个榜样就让他们有了学习的目标,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我们应该常常在他们中间树立热爱学习的榜样、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榜样、对人有礼貌的榜样、认真值日的榜样、珍惜荣誉的榜样。这样,树立各种各样的榜样,让学生可比可学,同时让榜样更加优秀。如,“文明天使”这一称号的获得者小红,每次见到老师、同学都会问好,大家都很喜欢她。我就利用队会让她和我一起示范给同学们看,她敬礼右手举过头顶很标准,我还礼弯腰45度也很标准。学生在下面学着做,以后的见面中学生的队礼越来越标准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注意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学生在与我们交往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美的感化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这一正能量,及时发现、及时表扬,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燃烧成为熊熊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大火,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用团队精神去巩固美
我们要不断地告诉我们的学生:一个人进入学校,就是进入了一个大集体、一个大家庭。一个人的美可以影响到一个集体。我们就如一座花园,朵朵花儿都应该鲜艳。学生应该珍惜班集体的荣誉,互相帮助、互相努力,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做好孩子。
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温床,学生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训练中,我们应该极大限度地运用学生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融合在一起进行教育。如,我在班上开展“做一个用好习惯的学生”的评比活动中,每周一次,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按照年级组规定的“十星”评比标准进行检查,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他所在的小组加3分。全组学生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组所有成员都加5分。评为优秀小组的学生,就成为“优秀之星”,可得到一颗星。通过这样的爱美活动,现在行为文明的学生越来越多了,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了。
美丽的东西是最能让学生体现和接受的。只要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一种美。他们就会去说“美”的话,做“美”的事。还是引用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就如大海航行中的万吨巨轮,它结实,可靠。驾驶着这样的巨轮前行在人生的成长的海洋中,即使前面有再大的风浪,也不畏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篇4
方案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铸就好人生。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引深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工作,遵照晋中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会议精神以及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构建中小学序列化德育体系的意见》,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自律能力和文明素养,提升思想道德水准,奠基美好幸福人生。
二、主要内容
(一)遵守校纪校规,执行好“学生一日常规”。按时作息,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
(二)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不在校园、教室、楼 道、宿舍、操场推打喊叫。
(三)养成健体习惯,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走好路、站好队、做好操、跑好步。
(四)养成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从教室或宿舍的窗 户往外扔撒任何东西。搞好个人卫生和按时清扫好教室、楼道、卫生区和学生宿舍的卫生。
(五)养成勤俭朴素习惯。不攀比,不浪费,不乱花钱,不吃零食。
(六)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终身学习。
(八)养成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懂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九)养成写作习惯,特别是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学会观察周围生活,在积累中思考,在感悟中成长和进步。
(十)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珍惜劳动成果,提高责任意识。
(十一)住校生午休、晚睡时间不在宿舍住宿时,要写好请假条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批准并签字后,学生将请假条交给宿舍管理员并登记后方可离开。
(十二)提高安全意识,不去不安全的地方活动或玩耍。
(十三)提倡低碳生活,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十四)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三、活动程序
(一)活动月启动仪式。团委会和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二)各班根据活动方案对学生进行认真动员,并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出本班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
(三)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学生自查自纠。年级组检查、反馈并及时指导。
(四)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组织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
(五)评比、总结、表彰。
四、活动要求
(一)各年级组、班主任按照活动方案要认真组织和落实。
(二)各班主任老师在活动月期间,要进一步深入到学生中,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并指导学生搞好活动,纠正自己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各年级组要认真跟踪、检查、登记本年级各班在此次活动月中的活动情况,对做得好的班级、班主任和学生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及时加以指导。活动月结束时,年级组要拿出评比结果。(班级排出名次,个人写出班级和姓名)年级组评比结果占学校总评的60%,学校检查评比结果占总评的40%。最终评比结果将在年级组学生大会上公布表彰。
(四)学生会、值周班级要认真负责,做好对全体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检查、登记和公布。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5
践行评价体系的研究实施方案
老坪石中心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成功教育从习惯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以有效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避免口号式、强压式的教育模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深思的问题。
从家庭环境看: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和附近街道,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使得家长的精力侧重于物质追求,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引导与监督;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程度又造成了对孩子的关心重在看成绩,而忽略了好习惯的养成;打工大潮衍生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在祖辈的宠爱或放纵下,更阻碍了好习惯的养成。从学校教育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缺乏系统的要求和内容;教育方式只停留在班会、队会、升旗仪式等集会上说教式的表面层次,缺少鼓励、榜样带来的激励与示范作用;对学生的监督只依靠值日教师和班主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延伸。
以上原因造成我校学生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文明礼仪和卫生习惯等方面时常出现各种违纪现象,在校在家表现不一致,即使在教育后也有较大的反复性。为了提升学生自制力,让学生
行为习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较全面的监督,快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提出践行“评价体系”的教育方式,把家长、教师、同学都参与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中来,用具体的评价细则来督促学生,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看。结合阶段性小结、班级评比、全校评比,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意义
(1)让学生正确认识良好习惯的准则与意义。通过学习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细则,结合“好习惯的养成”主题讲座,首先能让学生对“习惯”有一个较细、较深的认识,明白好习惯的意义,使学生从原来被动的接受教育、监督变为主动的自我控制和养成。其次,利用行为细则,可让学生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从而在生活、学习中的各方面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可端正思想,又能提高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
(2)增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力量。在学校、家庭的共同评价过程中,加强了家校的联系,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在方式方法上都能有较深的认识;反之,在家校的经常性合作中,又给了家长一个督促教师的平台,使教师不得随意对待学生、对待工作。践行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就无形中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力度,提高了教育水平和质量。
(3)培养学生公正、公平、大度的人生观。在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中,尤其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较严格或不公的评价,也或多或少地会在学生单纯的内心世界激起
不平、难过、愤怒、甚至嫉妒、报复的心理。但经过教师的讲解、引导以及反复的训练和使用评价细则,结合阶段性小结、树典型、找漏洞的教育形式,能较大程度地疏导形式心理,培养学生公正、公平、大度的健康心理。
(4)有效促近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运用评价体系,让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与评价,使学生在校、在家、课余、课内都能接受到评价,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较全面的监督,推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速度,有效地解决习惯养成的反复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习惯: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再次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叫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小学生习惯养成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课题研究内容只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
评价体系:评价是为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测,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判断。它有水平性评价(监控、比较)、发展性评价(激励、导向)
和选拔性评价(比较、典型)三种形式。评价体系则是为了在时间、空间上全面监督学生的行为表现,让教师、家长、学生都参与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的一个整体机制。它包括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方法、评价时间、评价作用、评价结果以及评价反思、评价改进、经验总结。
践行:指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运用、操作评价体系,以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行为习惯特征的研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本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家在校的习惯表现及其原因。
2.小学生行为习惯内容的研究。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项目、具体细化要求。
3.评价内容的研究。包括评价项目、细则、标准,评价的方式、具体要求、作用以及结果分析。
4.评价操作的研究。根据评价细则设计评价表,研究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方式以及课题理念的传达、讲解,对整个过程的监督、提醒、指导。
5.习惯养成成果的研究。研究评价体系的等级、阶段设计,小结各阶段的成果、得失、原因及改进措施,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小结各阶段工作,总结、提炼经验。
四、研究的对象及时间
对象:老坪石中心学校1——6年级学生
时间:2013年9月——2015年7月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深入学习小学生行为习惯特点和评价功能、意义,熟悉习惯与评价的分类、具体要求;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掌握小学生养成习惯的路径、方法和心理特征。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家长、班级统计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在家、在校的行为习惯表现,并按评价的具体项目分类,查找薄弱环节,分析原因。
3.行动验证法:根据方案,不断在评价过程中小结经验,结合实际中出现的漏洞调整策略,寻找最佳方法。
4.综合分析法:让家长、学生、教师参与评价,用具体的评价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并综合三方面的表现,不断改进方法,提高要求,加速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5.经验总结法:针对小学生在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小结经验,形成案例。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撰写研究总结。
六、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目标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完成对文献资料的学习、整理,制定课题方案。
2.调查学生在家、在校的行为习惯表现,包括举止文明习惯、尊
重他人习惯、勤俭节约习惯、遵守秩序习惯、勤于动手习惯、讲究卫生习惯、懂得感恩习惯等内容,分门别类以便有的放矢。
3.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各项具体要求,根据参与评价对象设计评价表,确定评价的操作过程。
4.做好专题讲座教育,让学生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2月)
1.组织家长、教师、学生认真学习评价体系的有关知识,明确评价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2.全面评价学生,监督学生,收集评价结果,统计分析,交流评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调整细节,积累经验,对比、提高。
第三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篇6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地处城郊,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5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30%。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高段学生中还有独自在家,无人看管的个例。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滋生了自由散漫,厌恶学习的思想。在课堂中具体表现在:
1、无预习复习的习惯。
2、不会做课堂笔记。
3、难以集中精力听讲,爱做小动作。
4、书写不规范,做作业草率应付。
5、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6、不独立思考,爱抄袭他人作业等诸多现象。上述现象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在知情意行技诸方面的发展遭受严重阻碍,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在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起,成功的欲望和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兴奋的中心,使儿童在一定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要我学”与“我要学”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我要学”的品质,会让人终生受益。
二、课题的界定
良好课堂行为习惯我们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形成的一种有助于课堂学习,相对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以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妨碍学习效果。
三、课题研究目的。
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探究并形成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策略。1.善于思考,能集中精力行为培养。
2.勤动手,作好课堂知识要点笔记的行为培养。3.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见解的行为培养。4.正确自我评价,及时更正错误的行为培养。5.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在建构性教学中,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3.人本主义理论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来说,即: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儿童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4.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5.潜力学理论
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
六、研究的内容
1善于思考,能集中精力行为培养。2勤动手,作笔记的行为培养。3敢于质疑,善于表达的行为培养。4自我评价,及时更正错误的行为培养。5.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七、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班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将纠正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文献法、调查法:搜集整理国内外少年儿童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对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的看法及学生的前测后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各种课堂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变化。
个案追踪法:分析我校目前少年儿童在课堂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咨询法: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不良行为习惯的心理。
三结合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研究网络,加强学习,提升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动家长,挖掘其教育潜力,反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信息,为实验提供参考意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八、课题研究工作阶段安排
本研究预期一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4)
(1)学习有关良好习惯培养与研究的文献,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2)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确定实验班级。
(3)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和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理论。
(4)制定试验研究方案,向课题组申报。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1.5——2011.10)
(1)设计测试卷,对实验班进行前期测试,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2)探讨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质疑表达;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相关信息的搜集。
(3)搜集、整理与加工研究中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4)及时对研究实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利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统计数据,找出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再确定改进的措施和下一步试验研究的方向。(5)根据实验中的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参加各级评选活动。
(6)认真开发家庭社会教育的资源,尝试改革社会、家庭、学校新联合教育形式,挖掘成功经验,及时推广。第三阶段:回顾与反思阶段(2011.11——2011.12)(1)进行试验的中期测试,开展中期自评。
(2)收集实验教师与实验班级的研究资料,调整学习习惯的训练方法。
(3)在专家的指导下总结研究经验。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2.1——2012.3)(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
(2)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成果,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行为,促使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和心理等各方面获得健康发展。
2.撰写《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的培养研究》的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3.汇编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活动图片、相关论文、研究报告等。
嘉陵区文峰镇第二小学校
陈秀云
党志伟
略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7
一、注重文明礼貌用语教育
由于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 幼儿园的孩子大部份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 他们对礼貌用语知道得很少, 幼儿园就要求幼儿入园后, 各班老师充分利用来园、离园时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随时提醒幼儿也要使用礼貌用语, 并渗透于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 并随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幼儿, 每周用发小红花来进行鼓励。通过一段时间后, 幼儿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教学活动中渗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对常规、行为习惯认识不足, 有些幼儿就跟本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 各班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设计了相关的活动和环境, 使行为习惯教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中, 创设情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谁有礼貌”、“谁不摘幼儿园的花草”, “谁是做得最好的乖宝宝”, “谁不涂老师画的画”等, 使幼儿园形成了一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风尚。
三、争取家园配合, 形成合力
1、家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学校。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老舍曾深情地说:“从私孰到小学、到中学, 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 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 我的真正的教师, 把性格传给我的, 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幼儿的任何活动都与家长的支持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们把家教工作联系起来, 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理解。
(1) 利用接送时间要求与家长交谈该孩子在园内外的情况。
(2)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选择有关行为习惯的好材料和经验供家长参考, 对幼儿行为习惯要求一定要与幼儿园同步进行。使幼儿在园内养成的好习惯得以巩固, 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2、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 有助做好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幼儿年龄差异大, 幼儿入园的年龄越来越小, 又来自不同的家庭, 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因此他们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也有所不同。入托初期, 有的幼儿爱大声喊叫, 有的幼儿爱乱扔纸屑果皮;有的幼儿爱咬人打人;有的幼儿饭前便后不洗手;有的幼儿不讲卫生、不勤洗澡和换衣服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 幼儿园要求教师在活动实施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曾天宇小朋友由于年龄小, 才来时什么都不懂, 整天都在哭, 甚至老师把她抱在怀里她也要大声哭叫。于是我就及时与家长交谈, 了解到孩子在家是她妈妈一个人带的, 连她爸爸带她都要哭, 因此比较任性。又如:小阳刚来时发现其自控力较差, 经常咬人、打人, 通过与家长交谈, 了解到孩子到她奶奶家以后, 爷爷、奶奶十分溺爱, 想什么样就什么样。又比如:左云龙小朋友她爸爸妈妈是打工的, 又是彝族, 衣服穿得很脏又不洗澡。小朋友们都不和他玩, 我利用午睡时间给他洗澡, 并把我儿子小时后的衣服拿给他穿, 让他感觉洗澡后穿上干净的衣服是不是很舒服。针对以上情况, 我和班上老师及时与家长商讨教育方法, 要他们坚持接送小孩, 要求他们每周来园与老师交谈, 同时, 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习惯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任性。
(2) 严格法——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 无论怎样哭闹, 决不能迁就, 态度要坚决, 而且要坚持到底。
(3) 民主法——即有权威又能尊重孩子的民主型教育, 能培养出情绪稳定, 善于控制自己和约束自己的孩子。
(4) 诱导法——调动积极因素, 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5) 强化法——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表扬、鼓励, 负强化就是批评和惩罚。
(6) 知识法——传授幼儿易于接受的各种知识, 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
(7) 交谈法——为孩子创造条件, 给他们提供交谈的机会, 使其与同龄人和睦相处。
(8) 示范法——为孩子勤洗澡和勤换衣服, 父母同时也要做到。
通过实施以上方法, 幼儿园各班幼儿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 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变为喜欢上幼儿园了。左云龙小朋友也讲卫生了,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 家长们非常高兴, 老师们也感到欣慰, 真是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1
俗话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每天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这些行动促成我们的习惯,习惯又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性格,性格又让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可见,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本学期,我们学校结合课题《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进行了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来建立合作小组。教学上课堂“活”了起来,自主、合作、探究已广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但始料未及的是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却不尽人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堂行为。
一、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
1、课前准备不到位,不是忘记拿文具,就是忘记拿课本;
2、预备铃响后,不能迅速安静下来,有一半的同学在说话、打闹;
3、举手习惯差,所有的孩子生怕自己没被老师点到,有的站起来举手,有的边举手边喊:“老师,点我,我会。”等等;
4、有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出错了,会讥笑别人;
5、没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有的同学爱趴着桌子,有的侧着身子,甚至低年级有学生跪在凳子上或是蹲在凳子上听讲,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停的扭身子;
6、不能很好的倾听,有人回答问题时,想到就任意插嘴,或者直接嚷嚷出答案的;
7、没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有的跪在凳子上做作业,有的趴着看书做作业;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能站的直直的;
8、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进行讨论,有时还发生争抢学具等现象;
9、自己学习时,不能自觉地学习,而是做些影响别人的活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
二、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三、开展互助合作式学习
互助合作式学习,就是通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
(一)、合作小组的组合。合作是一种以情感为细节,平等为基础,以相互尊重、交换意见为特征的交往方式。因此,在组合小组时,教师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进行分工。尤其是小组长负责小组的总体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偏离学习目标时,能够掌握好分寸,不偏离讨论的话题。endprint
(二)加强教师的指导。在我们课题研究听课的过程中,仍发现有的老师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合坐学习,只是从外在形式上去把握,把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就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理解未免肤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缺乏真正的理解,更没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进行教学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中,具体指导小组内成员,如何根据小组的学习目标来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以便于更好的合作,更好的互动。长期这样的培养,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三)创设竞争机制,激发小组的凝聚力。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好胜特点,创设小组竞争机制,使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平等竞争,引导孩子们在竞争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自我,学习他人,激发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良性发展,共同进步。这样的小组性合作学习活动中,能够减轻学习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生的焦虑心理、厌倦心理。长期这样做,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更大范围内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尽管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可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有课前充分的准备,未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就可以展开师生间的共同解决。当然,教师课堂上要有等待学生的耐心,尽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这样做,难免会出现教学进度的拖延和教学重点的偏移,但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有些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稍后补充。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和发展,学生会获得比结论更有价值的东西。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1)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2)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3)老师走进教室喊“上课”时,全班同学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
(4)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5)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等别人回答完了得到老师的同意再回答问题。
(6)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说“再见”,教师走出教室后,学生再按顺序走出教室。
(7)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小组合作建立之后,空间相对比较狭窄。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必须让学生知道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加以认同,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我们通过学生自定班级卫生公约,运用多媒体手段,去欣赏文明之国、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的美,举行“我爱整洁之美” 剪贴报制作等比赛,开展“我做一个怎样的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还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养成好习惯,必备的行为规范知识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让学生了解卫生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到事事有标准,样样有规范。
(8)改进教法,增强兴趣。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的,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方式也是有选择的,只有当自身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以饱满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能提高課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总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我们的行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心中有明确的要求,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常规,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并及时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方法,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于兴东,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J];科学教育;2011年期。
[2]李宏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浅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3] 赵丽荣,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篇9
冷咀头小学 杨富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一、什么是习惯?
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与人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3、敢于提问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5、自主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动手操作的习惯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7、自评互评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通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 搜集资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4、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 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9、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篇10
南安二中 陈东阳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深深地扎根于人的意识之中,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终身受害。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实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的形成则是形成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那么,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呢?下面笔者就此简要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与大家商榷。
一、正视学生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班主任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对于刚刚踏入初中门槛的新生来说,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像一张白纸,更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终生的,是永恒的。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以身作则,以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习惯直接熏陶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引导渗透
课堂既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运动会等活动。各种实践活动在老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操作性为一体,既深化了课内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用爱心、恒心、细心去关心他们,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抓三个环节:以兴趣促实践、以实践促习惯、以成果促习惯。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去做,在实践过程中暴露若干不良习惯及时给予修正,最后用学生取得的成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地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制定班级的约束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教育部颁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中学生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木要求: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二者都体现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它们将对学生养成教育、信念教育、身心教育发挥重要作用。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找好突破口,要以适当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因此,我便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细则》。例如,进入楼道、教室不大声说话,晚自习之前必须上交当天的作业,不准在教室里吃东西等等,为让学生接受并记住《班级管理细则》,我把它张贴在墙上,每天有值日班长督察且负责记载等,每周形成班级细则反馈表,在下周的班会课上进行及时总结。就这样,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做到了细节化,学生也通过这些细微之处管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养成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要将学校校训、培养目标、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内容写在宣传栏上,时时警示学生;组建校园广播站,开辟校园新闻,学生生活,好人好事,语文沙龙等专向播音,使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激和熏陶,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监督和约束。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大自我教育力度,矫正其不良行为习惯。还可以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晨会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说理教育,使学生行为习惯始终不脱离学校要求。在早操、课间操上找到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
要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孩子的生活,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教育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尽量做到言行举止不“出格”。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同步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05-30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09-09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05-14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10-20
小学新生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05-23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08-22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则范文09-10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方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