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024-05-30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精选9篇)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1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2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首小诗:

丢了一颗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战匹马, 伤了一位骑土;

伤了一位骑土,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国家。

这首小诗, 它雄辩地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 细细品味, 就可以看出小诗里寓含着一个大哲理, 那就是:要想成功, 必须有良好的习惯, 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是要从小事做起, 诚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 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 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 遵守学校纪律。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 仅懂得了道理, 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 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 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对怎样坐、立、行、走, 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 都做了明确的要求, 然后, 进行反复训练, 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 就让他们重做一次, 两次……不厌其烦, 烦, 多次反复, 直到做好为止, 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 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比如:出入走廊要安静, 站排净快齐, 清理桌面……

二、教学儿歌, 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上学、上课、活动、放学、纪律、卫生等等, 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 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 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 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 为此我们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铃声响, 快安静, 伏在桌上等老师”, “铃声响, 坐端正”, 或者是“上课铃声响, 快快进课堂, 上课守纪律, 坐正看前方”。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 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 中指托下底, 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 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由吵闹变为了安静, 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学生在读中学, 在学中读, 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三、以身作则, 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树立师表, 蜡炬不成灰。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教师应为人师表, 言谈举止、衣着住行, 都应起到表率, 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 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 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 找原因, 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 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 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 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 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 时间长了又会重犯, 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 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 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 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 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 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 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 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 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我在做这些事时, 都是发自内心, 不是做给学生看, 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 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 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 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 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四、表扬鼓励, 激励行为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 表扬运用得恰当, 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 大部分同学在吵嚷, 没有做好上课准备, 如果泛泛批评, 收效甚微, 如果点名批评, 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 不说话, 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其他学生便会仿效, 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 表扬有批评的作用, 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也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 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 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 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在这样的活动中, 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 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 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 “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书写认真奖”、“不乱扔纸屑奖”……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 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 是激励的结果。另外, 我还在班级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 如我在班级中开展“争创好学生”的活动。每天遵守纪律的、讲究卫生的、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一丝不苟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一周后, 再比一比谁得的小红旗多, 最多就能上光荣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光荣榜, 非常开心, 以后他们会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坚持正面教育, 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 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 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 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

同时, 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 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人生。”即好的习惯对于个人性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而良好的个性又能促成美好的人生, 因此唯有那些养成良好习惯的人, 最终会实现自己人生的辉煌目标。

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3

关键词 小学生 良好习惯 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由于反复体验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一种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觉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人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甚至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少年是情感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所谓“养正当始于蒙”,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重视抓好关键期

一、二年级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你可以在上面随意的勾画,但一旦留下笔墨,就将永远留下痕迹。所以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要利用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所以从新生入校这天起,我就把抓学生常规排在首位,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进行文明守纪教育。

二、用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的行为

示范是行为教育中最积极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学习社会规范的基本过程。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可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却特别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一些学生对“守则”“规范”“福山三字歌”背得滚瓜烂熟,与同学交往时稍不满意却脏话连连;老师不在时,又把守则、规范抛在了脑后;一些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君子动口不动手”,任由父母忙这忙那。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校内、校外尊敬长辈,团结同学、保持清洁……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之上的。如每一次的德育课,我首先让学生认真收看道德行规或礼仪短片,通过讨论每一条行规,真正做到“明理”;然后在品德与社会课或午会课上,让学生自己排演小品,深刻领会,做到“导行”,还要平时反复训练和指导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

三、持之以恒,力求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训练得来的。知道“怎样做”仅是训练(养成)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练。一个一个任务(注: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化,落实后持之以恒,不断提高。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结实无比。”无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使孩子们自愿地进入角色。生活中,我们可以夸夸孩子的站姿,夸夸孩子的声音,夸夸孩子的友善。课堂上,我们可以夸夸孩子的课前准备,夸夸孩子的善思,夸夸孩子的守纪等。不经意中透着刻意,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相辅相成。对难以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最基础的或細节做起,点点滴滴地夯实,酌情调整,反复演练。对容易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形式从简,但求速成。例如:上课坐姿可以统一要求,学具的摆放须整齐划一。对低年级学生专心听讲、勤思好问、合作学习、认真写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则需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当然这些都贵在坚持。

习惯易成定势,需因势利导求更好。在训练中,我们对孩子们的评价标准前后一致,利于某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个过程复杂曲折,不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随时都要进行适度调整,以求提高。

稳步发展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良策。以学生专心听讲的养成教育为例,“坐端”仅仅是“专心听讲”显性、浅层的评价指标。倘若要求低年级孩子人人做到、时时到位,真的有困难,小学新生做起来就更难了。最终,宽严结合,才更具人性,更有实效。其实,孩子们“学会倾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我们训练的长远目标。学会倾听非一日之功,有人很快悟到习得,有人耗一辈子也难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促成孩子们学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会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得到全面发展。

四、家校联合,规范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在孩子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及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讲清家长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希望家长监督孩子,使其达到在家庭、学校表现一致。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4

韩梅

教学目标:通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行为习惯的偏差,激励自己及时改正不良习惯。

教学难点: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么一次思想教育及时改变过来,为养成更好的习惯努力。前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什么是习惯?

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自主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5、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6、自评互评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通过评价,引发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反思,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7、动手操作的习惯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8、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4、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爱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6、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 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

7、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5

史桂芹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都积极开展行为习惯月活动,下面就我班在行为习惯月的情况作一总结。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具体做法:

1、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月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周末为邻居社区做好事,公共场所捡垃圾,上学不早到、不买东西、不进商店、不游逛,校园内不追逐打闹、不乱跑。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值日制度:由本班执勤干部负责每天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2)考评制度:根据学校计划制定五一班级量化规定,每周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与行为习惯标兵相结合,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我们提倡周末每位同学都能为邻居为社区至少做一件好事,在公共场所捡一次垃圾,全班47名同学都能行动起来、按老师要求去做,有的同学甚至做好几件好事,在各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要求完成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个月全班同学都做到了上放学路上“四不”。全班同学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的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虽然我们在行为习惯月中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使学生们做得更好。

另外,对行为习惯训练的落实不是非常到位,没有从细小处入手,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行为习惯月总结

史 桂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6

常言道:“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才的必要前提。因此,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基础工程,它需要长期的、细致的训练与培养。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就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它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扎实细致地做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感染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情境性,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情境,在活动中精神得到感染,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

针对学生卫生习惯差、桌椅不齐的现象,我在全班学生中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擂台赛”活动,每日一抽查,每周一总评,评出周冠军,学期结束再评出总冠军,给予奖励;针对学生之间抱怨指责现象,开展了“夸夸我的同学”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同桌的五个优点,全面认识同学,极大地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想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染下,得到一次次的升华。在实践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

二、树立身边鲜活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有目的地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

班主任特殊的角色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从行为习惯到思想言行都会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我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模范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我都特别注意自己的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的言谈中,“谢谢”“对不起”常挂嘴边;在讲桌不整洁时,总是慢慢地清理干净;当教室地面有废纸时,总是弯腰把它捡起丢进垃圾桶里;当教室桌椅歪斜时,总是在不经意间,把它轻轻摆放整齐„„正是这些无声的行动,给了学生强有力的心灵感召:学生的文明礼貌多了,脏话粗话少了;主动劳动多了,偷懒逃避少了;地面整洁多了,垃圾废纸少„„

小学生思想单纯,看重荣誉,因此,我在每天的晨会课中,总是树立榜样,表扬近期有进步的学生,并给予他们真诚的掌声,目的就是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明确的努力的方向。同学们在“榜样”的带动下,向着文明守纪、热爱学习,勤劳进取方向健康发展。

三、讲述意味深长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动,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你费尽口舌地给他讲大道理,诸如什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即使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在日常生活照常违反。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常说:“小故事,大道理”。与其让他们厌倦枯燥的说教,不如换一种形式:讲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动,让他们在故事中感悟。

一次,因为同学之间恶语伤人,发生冲突。怎么办呢?批评?处分?效果会怎么样呢?最后我没有批评,也没有处分。而是给全班同学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两

个苹果》——那是讲述了两个朋友在沙漠中为他人着想的感人故事。故事极其简单:两个朋友在沙漠行进中,严重缺水危及生命,在救命的两个苹果前,都选择了牺牲自己,让对方生存。故事终于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结,从故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后,在班队会上,在思品课里,我经常会有意识地给同学讲一些关于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逐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勇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客观有效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感悟,培养高尚的人格。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及评价,那么被认识到的道德行为就会获得个人意义与行为的调节功能,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都会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学习、纪律、卫生、两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与评比,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执行评价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手段。例如,为了激励班干部积极务实地开展工作,每月一次的民主测评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通过自评、老师评、全班评,学生干部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坐标。针对多数学生,我充分发挥“家校一体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定期与家长沟通,相互反馈学生的近期表现,共同去教育好孩子,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在不断的评价与评比中,学生的优良行为得到了及时的表扬鼓励,在不断的获得认同感中升华;而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及时的发现批评,在不断的教育反思中改正。通过长期的坚持与改进,学生的不良行为在逐渐减少,良好行为在逐步养成习惯。

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篇7

一、从幼儿的点点滴滴抓起

幼儿年龄较小, 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然而, 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 因此, 我们可以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 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在日常生活中, 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平时每到吃饭的时候, 总会有孩子扔菜, 通过对幼儿进行教育, 产生较好的效果, 进餐习惯较好, 桌面、地面较干净生活活动中, 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 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 否则, 细菌沾在食物上, 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手臂遮挡, 不然易散播细菌等。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 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箱子里, 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考虑到他人, 使箱子放下更多他人的衣服。午睡起床, 引导幼儿折叠自己的小被子, 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等。通过对一系列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分析、引导和教育幼儿, 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在平时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 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 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 逐步强化, 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 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幼儿在运动活动中容易出汗, 教师就必须做个有心人, 及时向幼儿进行卫生宣传, 同时反复提醒幼儿用干毛巾擦汗等, 使幼儿有良好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幼儿在玩玩具后, 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 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多次练习, 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 玩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习惯。平时, 教师还要营造温馨、舒适、安全、优美的活动空间, 设置有利于幼儿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群体活动的区域, 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具,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尝试、重复着他们的游戏活动。这样利于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使幼儿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爱幼儿, 营造宽松的环境, 奠定良好的品德意识

教师对幼儿的爱, 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 促使幼儿更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 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 促使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

我们班里有个孩子, 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他智力没有问题, 只是心理封闭、不合群, 而且他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于是, 我首先发挥取长补短的教育策略, 以他的语言智力为突破口, 把语言智力运用到交往智力的领域中。在组织幼儿表演故事时, 根据故事的角色游戏, 我让他来扮演他喜欢的角色, 并对他的表演给予肯定评价, 以此让他感受到集体的乐趣。然后, 我提供机会, 激发愿望, 多为他提供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机会。我还针对具体情况, 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在手工活动中, 我发现他的剪纸能力特别强, 就及时鼓励他、表扬他。渐渐地他活泼起来了, 增强了自信心, 能够和同伴友好相处了, 并能大胆地参加各种活动。

四、教师要正确引导, 为幼儿树立榜样

在幼儿活动中,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 幼儿在校期间, 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 因此, 教师要注意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为幼儿做表率, 正确引导幼儿的思想观念。

要求幼儿掌握正确的是非观, 是需要长时间和反复的训练的。首先让幼儿明确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并让其养成习惯。比如, 为了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我们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 要求幼儿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鞋袜, 并叠好放在指定的地方, 自己玩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 午睡和离园前摆好自己的小椅子。这些事情要求他们立刻做好是件不容易的事, 而是通过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 耐心诱导、督促、鼓励幼儿反复练习巩固。经过不断的日积月累和强化提醒, 幼儿良好的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心中有他人, 会宽容他人, 意志品质坚强, 做事认真, 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礼貌地倾听他人的讲话, 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 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动中, 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遇到困难, 想办法解决, 同伴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要学会谦让, 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等,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必要对幼儿加强诸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五、良好的习惯要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一个故事或一项活动就能完成的, 要细水长流, 持之以恒, 反复练习不断强化, 切忌“三天打渔, 两天晒网”。

首先, 观点要明确, 态度要坚决。为使他们自觉遵守要求, 首先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应该怎样做,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例如小班幼儿在学习正确穿鞋的时候, 通常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两只鞋应该怎样放才是正确的。并告诉幼儿只有这样穿, 脚才会舒服。同时在户外活动时, 带领幼儿玩印脚印的游戏, 巩固对左右脚的认识, 这样一段时间以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 要“一致”和“一贯”。“一致”:幼儿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做好宣传工作, 让家长认识到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家园双方要形成共识,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贯”要求和规则一经提出就必须天天坚持, 不要让幼儿存有侥幸心理, 这次我没做也许教师没看见。所以要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中途不要停。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爱心;榜样;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84-01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充分发挥家庭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现在的青少年儿童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学校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QQ群或微信群,方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家长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等其他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社交礼仪习惯、仪容仪表习惯。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家长主动约束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学习父母优秀的品质,以父母为荣。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尊老爱幼,维护大家共同遵守的文明法则,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知善恶,辨荣辱。

二、“润物细无声”——用爱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是最好的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是恐怖的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尊重老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积极参与……每周的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让他们明白“做人第一、做学问次之”的道理。抓住大扫除这个良好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培养他们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教师要以身作则,寓爱于教,对后进生多些宽容,少些歧视;对班上作业邋遢的学生多些鼓励,少些说教;对厌学的学生多些耐心,少些浮躁。那么,一个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班级就一定会形成,让学生在关爱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同时,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要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就要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期待这门课。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教师要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兴趣爱好,慢慢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教师的“蹲下来”,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教师所授的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三、“春风吹又生”——相信榜样的力量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交际习惯的最佳时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朝夕相处,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建立班级宣传栏,将优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榜样的形式呈现,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模范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监督下或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家长、教师通过树立榜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而且对于小学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多表扬一些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通过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仅使自己的习惯得到改善而且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小学低年级,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分享快乐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行为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名人伟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课外书籍了解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系市级课题《武都城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N[2014]08

参考文献:

[1] 曾志梅.小学,请让孩子笑着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9

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 王志刚

一、课题的理论启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3.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的产生并持续恒久,是在‘刺激---反应’发生之后的强化而造成的。”这就意味着良好的习惯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接受外界的行为刺激强化。

二、课题研究的问题

1、研究目的

(1)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长期的训练与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品德行为定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用的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并形成一套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精选,以指导、推动学校全面工作,提升办学品位。(3)学生能形成并表现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在真实的、反复的“践行-体验”中领悟、掌握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发展道德能力。

2、研究意义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研究假设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4、核心概念 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亲”,其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规则”,其具体表现为:“遵规守纪,善于合作,学会自理”;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主动探究”,其具体表现为阅读“四到”、书写规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简称为“三面九点”)。

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分析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2、研究背景分析

一是从教育现状来看,有研究的必要。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问鼎当今之中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反差并没有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缩小,问题根源何在?我们认为,养成教育的缺位就是制约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难点所在,难就难在教育内容脱离生活、难在教育手段单一老土、难在学生情感缺位。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养成教育该如何抓?尤其是教育内容,具体有哪些?即便出台了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意见》,作为一线的教师,总感觉由于教育目标过于宽泛而难以驾驭。我们认为,什么阶段实施什么教育,一定是有章可循的。虽然我校一贯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几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为养成教育的“三难”所困惑,为尽早走出“三难”困境,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研究的余地。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小学生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的参考。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层面,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还篇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及结题

西峡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 评 书

课 题 名 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主 持 人 姓 名: 骆恒涛 主持人所在单位: 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中心小学 通 迅 地 址: 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中心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12月

西峡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填表说明

一、申报表各项内容须打印或用钢笔如实填写。语言要准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辩。

二、申报表需报送一式二份。复印件一律用a4纸复印,左侧装订。

三、每项课题主持人限1名,课题组成员不超过3人。

四、每人最多只能参与两项课题(限主持申报一项)。

五、凡不能按期完成上个五年规划或上立项课题者,不得主持申报本次课题。

六、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联系电话: 0377-69680020(西峡县教科所)

一、简表

二、课题论证 篇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 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学习习惯:(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1 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上一篇:野兽朋友下一篇:耙装机下防及固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