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024-08-17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共16篇)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1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学生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不仅身体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而且处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因此,中学生饮食习惯十分重要。但我们的同学们在饮食上常常出现问题,既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的生理发育,又影响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同学们在饮食上常存在以下误区:

①早上随便吃一点,甚至不吃饭,其实早上一餐十分重要,因为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了,早上起来急需要补充一些身体必需的营养与热量,早上不仅要吃饭,而且还要吃好;

②用公用餐具就餐,有些同学为了省事,中午或晚上不在食堂就餐,而是在小饭店里随便吃一点,其实,姑且不谈小饭店的卫生条件如何,就是使用公用餐具就存在很大问题,公用餐具不可能认真清洗,更不可能消毒,可以肯定地说,公用餐具上携带了大量病毒与细菌,特别是乙肝病毒、大肠杆菌、感冒病毒等,虽然暂时并未发现有什么异常,但久而久之就会在身体内留下病害,随时都会发病;

③有少数同学喜欢在周末约同学喝几杯,虽然不是酗酒,殊不知对身体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严重影响记忆力,无论什么酒对中学生来说都是不能沾的。

由此看来,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良好的饮食习惯既是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需要,还是现实或将来身体健康的需要。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同学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既要保证营养所需,还要考虑到发热量;

2、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不使用公用餐具,不随便在饮食摊点上就餐;

3、不喝酒,不暴食暴饮,不吃冷食;

4、不吃零食,特别是小吃,不吃变质过期食品;

5、早上要吃好,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引起大脑缺血,上午上课患困;

6、不要养成下了晚自习后还吃饭的不良毛病,否则难以消化,引起胃病;

7、多吃谷类,供给身体充足的能量;

8、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9、参加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10、青春期学业繁重,应注意学习紧张期间,如考试时的营养和饮食安排;

11、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及盲目节食,少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2

一、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 让人受益终生, 不良的习惯, 则贻害无穷。”如何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呢? (1) 经常引导学生读、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收获成功的事例, 以此感染学生, 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2) 借助身边的同学的事例, 再次让学生受到启发教育, 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有所认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发展的确很重要, 从而愿意自觉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名人离学生的生活远, 或许当时听后有所感动, 可过后随着时间的流逝, 渐渐会淡忘。这时借助身边的同学的事例, 对学生加以教育, 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人学习。如有位女生, 她不论在学习习惯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 行为习惯上等都有良好的习惯, 她的事例最具说服力。于是就请她给同学们讲她是怎样养成这些好习惯的。由于是身边的人, 接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听后触动大。在后来的日子里, 学生作业整洁的人变多了, 不交作业的人少了;自觉学习的人多了, 打闹的人少了;自觉做好事的人多了, 偷懒的人少了。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学生有了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后, 就开始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着手, 采用各种方式加以培养。

(1) 明确自我培养目标, 加以培养。为了使学生能自觉养成好习惯, 取得一定的实效,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比如劳动卫生上:自觉养成劳动的习惯, 做到打扫时干净整洁。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老师的目标范围制定自己的月目标范围去实践。在实践时我及时加以指导督促, 同时取得家长的帮助, 监督。这样双管齐下, 学生的良好习惯就逐渐养成。

初探小班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篇3

《纲要》中健康领域的目标明确要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就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促进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基本情况

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基本上无法马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饮食习惯上无法做到独立、安静地进餐。我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了以下几大问题:①小班幼儿挑食、厌食现象十分普遍。②小班幼儿过度依赖成人。③小班幼儿在进餐时吵吵闹闹,说话声不断,无法保持桌面的干净整洁。④小班幼儿的用餐卫生习惯不好。

二、小班幼儿饮食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时常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他们还无法做到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一件事上,所以在进餐时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除了这些幼儿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素,在影响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因素中还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二是家长的溺爱,包办代替。

三、小班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策略

《纲要》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饮食习是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虽然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但这时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把握住关键期,更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

(一)家长的教育,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1.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是来自后天的经验。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其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家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要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2.要适时放手,提供锻炼机会

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是万般宠爱,什么都要替孩子做好,导致现在多数的孩子都缺少动手的机会。其实小班幼儿有着强烈的动手欲望,他们渴望自己动手去做。作为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要多多耐心地引导幼儿,教他们一些基本的饮食习惯,使幼儿动手为自己服务,如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擦嘴,等等。

(二)教师的教育,推动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学校是一个有着教育气息的地方。学校里有专业的教师,教师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引导幼儿,有效地开展正确的教育。教师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着更深刻、更长远的影响。

1.要积极引导,正确教育

对于挑食、厌食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由少到多、逐渐增多的原则慢慢地让幼儿接受特定的食物。可以开展与蔬菜、水果有关的主题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喜欢蔬菜、水果,明白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从而喜欢吃蔬菜、水果,尽量做到不挑食不厌食。还可以巧妙利用榜样的作用,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要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为幼儿创造一个清洁整齐、舒适安静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这样一个环境有利于幼儿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有利于幼儿心情愉悦、思想集中,促进幼儿养成专心进餐的良好习惯。形成一个温馨的进餐环境能够帮助幼儿愉快地进餐。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安抚幼儿的情绪,还能通过语言的表达来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比如,今天我们要吃番茄炒蛋,吃了番茄呀我们的小脸会像番茄一样变得红扑扑的,可好看了。通过餐前的一些准备活动,帮助幼儿调整不良的情绪,调动幼儿进餐的欲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餐。

(三)家园合作,完善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1.及时沟通,分享经验

托尔斯泰说:“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家长要及时、主动与教师联系,根据和教师的交流沟通及时改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交流会,组织家长将优秀经验分享给大家,加强部分家长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2.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在饮食习惯上可能会有所变化,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帮助幼儿形成固定的饮食习惯。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不能因为孩子是家中的独子而过分宠爱,为他包办一切,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家长要按照幼儿在园接受的正确的饮食习惯要求孩子,积极配合,真正地做到家园共同合作。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养成并坚持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了题目你知道今天的活动与什么有关吗?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高高大大,十分健壮,而有的同学长得瘦瘦小小,经常生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所以饮食也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你们想知道里面的知识吗?就让我们一起在这节饮食卫生安全课中共同研究它吧。

二、学生表演小品

1.这位同学表演得精彩吗?大家回想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为什么会肚子疼?

2.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暴饮暴食。

如果同学们也暴饮暴食,小小的胃一下子装得满满的,肠和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要吃药打针。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比如牛奶、花生、核桃、水果等可以增加营养的摄入,就可以吃一点。但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了期的食物就不要吃了,不吃三无产品,否则就会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

三、看图讨论

1.出示图片,问: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晚餐?

这就是要求同学们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并解释“定时定量”)2.问答题。

(1)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对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课。而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加面包或者鸡蛋更好。

(2)一日三餐哪一餐最主要?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而晚餐吃得太多,会引响睡眠。所以不要吃得太饱。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要吃得较好。

3.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讲解。

这位小朋友拿着饭碗睁大眼睛,正在收看“叮当”这个节目,这时大雄被肥仔捉住打,圆头圆脑的叮当正跑过去救大雄。那小朋友顾不上吃饭喊:“叮当跑快点。”

吃饭时看电视,对吗? 学生分组讨论。

吃饭时情绪要稳定专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会引起情绪变化。看到高兴时哈哈大笑,看到悲伤时擦眼流泪。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这样是不卫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判断(课件出示)

1.选择安全食品,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2.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

3.彻底加热烹调食品,对食品烧熟煮透。()

4.煮熟的食品最好立即食用,需贮存时,要冷藏并生熟分开。()5.经贮存过的食品食前不需再加热。()6.处理及食用食物时不需要清洁双手。()

五、应急小贴士(看图及文字说明)食物中毒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6.不要轻易给病人服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

六、读儿歌

饮食卫生要做到: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

暴饮暴食最不好,从小养成好习惯,身体健康又强壮。

七、总结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课前准备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要求大家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我们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我们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我们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收起。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6

1让宝宝知道各种食物的营养

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让宝宝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让宝宝知道人的身体就像一辆汽车,各种食物就像汽车中的各个零件,缺少哪个“零件”,汽车都不能正常行驶。人缺少营养,也容易生病。渐渐地,宝宝便能懂得不挑食的好处了。对于不吃蔬菜的宝宝,家长应让宝宝正确认识蔬菜,了解每种蔬菜对身体的好处,如胡萝卜对眼睛有好处,多吃茄子能补血。关于宝宝对某种蔬菜的偏见,家长要了解宝宝的想法,对症下药。对于不吃肉的宝宝,应当让宝宝了解各种肉食的营养成分,如各种肉食中大都含有脂肪、钙、锌等保证人体身体健康的元素。

2家长应给宝宝作榜样

有的家长自己挑食,久而久之,宝宝也会跟着挑食,家长的喜好偏差会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因此,家长应在饭桌上给宝宝作榜样,既要避免在宝宝面前挑食,还应注意不说“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之类的话,要知道宝宝是很爱模仿的,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宝宝模仿的对象。

3给宝宝的饭菜要品种丰富、美味可口

家长应了解宝宝挑食的原因,对症下药。如果只是由于宝宝身体的不舒服,暂时改变了原有的饮食习惯,可为宝宝做些利于消化的流食类食物。如果是因为家长提供的饭菜品种不丰富,口味单一,就须在品种和口味上做些调整。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7

一、要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如果学生已经有了网瘾, 就得根除, 我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方法有:

1. 要有早预防、早发现、早矫正的思想认识

平时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多交流思想情感, 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家长和教师一旦发现就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 千万不能犹豫不决或不当回事, 如果时间拖得久了, 改正起来很难。

2. 以矫正思想认识为重点

着力提高孩子对现实生活和学习的认同思想和驾驭能力, 明确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现实中, 没有另外的世界可以存在。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 使孩子切实地深刻地认识到迷恋网络的错误并自觉自愿地改正。

3. 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地理解、关怀和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形成网瘾的原因很多很复杂, 但根本的主要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 只是表现在孩子身上罢了。网瘾形成的根本的主要的原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缺失或不当造成的。所以家长和教师在矫正孩子网瘾时, 首先要反思自己原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 纠正自己的错误, 消除孩子产生网瘾的根本原因, 而这一点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识不到或做得不够。

4. 主动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谈心

首先诚恳地向孩子承认自己以往对其教育上的错误和歉意, 表明希望与其一起改正的愿望和诚意, 并向其说明谈话只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没有对错之分, 希望彼此能相互信任。

5. 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决心和正确有效的思路方法

通过交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是找准引起孩子上网成瘾最为常用有效的办法。然而往往不是一两次谈话就能做到的, 常常需要多次的、连续的、不同形式的全面深刻谈心才能达到。交流过程中要用足够的耐心、诚心和感情感化孩子想说实话、愿说真话。同时要允许孩子有言行不一和反反复复的过程, 因为这是一个人矫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所必须经历的必不可少的阶段。

二、学校信息网络教育要把关

1. 学生应在教师的监督下上网

目前, 中小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室, 连入了互联网。因为本人所在的学校为农村中学, 农村学生的网络水平还很不成熟,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 就是让学生一开始接触网络就着重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不管怎样, 学生首先要在教师的监督下上网。学生有了教师的监督, 就不会访问不适合自己的网站, 这样时间久了, 会自然地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2. 科任教师可让学生在做作业进使用网络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是大势所趋。这种整合在本人看来, 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与应用, 例如有些作业、课前预习等相关的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使用网络来完成, 让学生体会到网络可以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3. 建立良好的校园网

要想使学生与那些不良网站绝缘, 学校要有一个洁净的、安全的校园网络供学生使用。首先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 坚决去掉那些成人的、色情的不良网站和大型网络游戏, 适当安排一些小的游戏供学生使用;其次就是要做好网络安全, 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相关软件;第三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对校园网络感兴趣, 不仅要做到内容丰富多彩, 而且在强调教育性的同时也要有娱乐性。

4. 时刻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危害教育

网络的安全对于中学生来说, 不只是病毒、木马等内容, 更主要的是在交友、聊天、浏览等方面, 因此不容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同时, 要让学生理解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做到不沉迷于网络, 做网络的主人, 而不是仆人、奴隶。

5. 教会学生按计划上网

目前, 农村中小学生的上网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上, 而信息技术课只不过是每周两节课的时间,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在每周都用小本记下所要查找的内容, 只要是和学习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写下来, 以备信息技术课时查找。其次, 每节课安排20分钟的教学任务, 剩下的25分钟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所要查找的内容, 教师给予指导。

三、家庭网络教育要抓好

据我了解, 学生家长懂电脑的很少, 有些家长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 更别说是上网了, 他们只是从别人那里听说过。因而面对学生上网出现的问题, 家长往往束手无策。

首先本人认为家长和孩子应一起学习电脑知识, 不管是您教孩子, 还是让孩子教您使用电脑, 在和他们一起学习网络知识后, 您知道的越多, 对孩子的指导和帮助就越大。家长不能只顾提供孩子上网所必须的硬件和软件, 还应该及时和孩子交流, 了解他们浏览的主要网站, 多关心他们在网上究竟做了些什么。

其次, 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青少年精力充沛、争强好胜、表现欲强、想象力丰富, 喜欢追求刺激。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 而且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 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 避免沉迷于网络。

最后, 应建立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也给孩子一个与大人平等交流的机会。

总之, 网络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我们应努力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取一些基础知识,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然而当前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给予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压力,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也就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要注重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所谓的传道授业,并非单纯地指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大多数老师只注重“教”,并没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单纯地灌输书本知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引导下,教师们走入了语文教学的误区,学生们的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其学习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升。

2、脱离时代轨道的教育模式。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被重视,落后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老师单纯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是教师单纯地将书面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单纯地记忆,整个教授过程中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其中,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如此,因为沿袭落后的教育模式,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未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因而降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并使用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提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不能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也会降低语文教学成效。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

1、认真备课。首先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备课,精心设计、安排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细节问题,全面考虑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偏差、问题和错误,并提前想好应对的措施,选用比较具有针对性的且涵盖多种知识点的文章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适当安排一些能力训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某些字,还应结合一些儿歌、童谣来开展识字和写字,如“童谣童谣唱啊唱,挑出字来格里装,小手小手握住笔,一边描来一边念。”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牢记写字的要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样学生通过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比较,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新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释放出来,不仅要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思维方式。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他们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走入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强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而要通过活泼、生动和新颖的学习形式和内容,来吸引学生,并且注重寻找规律。比如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穿插识字教学,指导学生正确地拼读音节,并且认识汉字,通过运用音节和汉字,组织学生组词和沟通交流。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卡片,使学生拼读音节和认识汉字,而后,教师为学生出示汉字,使学生对汉字进行认读。

3、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有自学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未占学习的主体地位,往往扮演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角色。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往往无法获得学生的青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们应该积极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讨论,培养创新思维。此外,不要压制学生们的质疑行为,要积极培养他们的质疑习惯。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关紧要或者比较浅薄而呵斥他们,打击他们,那样会使得他们不敢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形成自由探讨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思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从本质上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

4、深入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要提升教学效果,使创新教育得到有效的开展,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必须要全身心地去研究教材,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而且还要引领学生在教材中发现知识的新颖、趣味,以及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会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比如,在教授学生拼音的时候,a这个拼音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拼音,很多学生均无法理解 a 的用法、说法和含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顺口溜或者儿歌,比如“a aa,阿姨好;小嘴张大,a a a ,医生为我做检查。”这些顺口溜既可以由教师来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做示范,使学生继续“创作”顺口溜。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还可以使学生爱上拼音,学生纷纷参与到编排和创作顺口溜中,不仅使学生牢记韵母、声母的形状和声音,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5、倡导积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育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倡导他们进行小组探究讨论,畅所欲言。小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多个人之间相互讨论,不仅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使他们相互学习,拓展自身思维的过程。不仅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共同解决问题,调动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探究性,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还可以充分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成效。

6、优化评价方法。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只是局限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者是考试分数的高与低。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老师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更加扼杀了他们的求异思维,使他们舍弃自身的想法。因此,想要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必须优化评价方法,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7、尊重个性差异。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会学生正确的且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篇9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书写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时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要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间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做作业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内、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那么,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他玩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体育锻炼等,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他发现,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篇10

1.抓好审题训练。做题时养成认真、细心求解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审题训练能培养学生最初定向能力,增进运算方向的正确性。要做一个运算问题,首先要做到审视性读题、多角度观察、综合性思考,以确定运算方向,过好审题关。

2.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优化运算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中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指导原则,是解决运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数学运算的灵魂。指导数学运算最常用的的是化归思想,即把要解决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具有确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的运算问题。

3.加强运算练习选题的典型性。养成良好习惯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提高学生的运算也不例外,必须加强练习,进行严格训练。综合练习可以较好的把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练习加以运用。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的美观。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二、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

听讲就应该专心致志,并做到耳、目、心三者有机地结合。就是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认真领会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用心专一,思想不开小差,并做好笔记;又要求学生认真看书,同时注意教师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种演示。如此,对理解课文关键性语句以及重点内容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可见思之重要。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多思考能将所学知识连点成线,串线为面,合面成体,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巩固,学而不忘;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得以提高、升华,学以才能致用。

四、培养良好的提问习惯

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因而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善于提问,能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個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众所周知,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朗读是分析理解的基础,诵读分默读、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背诵。课堂教学中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语文教学专家巢宗祺就特别重视诵读,他说:“培养书面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这也是中华民族学语文的优秀传统。”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成了第一步。课堂上读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课后读读精彩的语段,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潜移默化,这些东西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了。

六、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知识的巩固很重要。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中,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抓住作业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两个主要环节,是对已学知识的最好复习。教学中必须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与讲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还可以开展课前热身、课堂练习、课后阶段复习,以使学生系统而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七、培养良好的练笔习惯

学好语文的最重要一步就是练笔。在练笔中可以让学生联系字、词、句、章。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运用好文字这个工具。最初学生可以描写一个片段,之后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再后来可以论述一个论点……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12

一、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由于学龄前儿童在家都是娇生惯养, 散漫惯了, 有的在幼儿园也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 所以儿童刚入学, 什么也不懂, 必须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

上课铃响后, 教师开始上课, 发现学生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要求学生读课文, 有的趴在课桌上找教科书; 要求学生练习, 有的学生又不知道笔和本哪里去了。更有甚者, 刚上了一会课, 有的学生就提出要上厕所。弄得你真是哭笑不得。基于这种情况, 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习惯。首先, 告诉学生每一节课后要把下一节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要摆放得整整齐齐, 放在课桌上, 不能用的东西要放在课桌里。其次, 下课以后要马上去上厕所, 以免耽误上课。再次, 要求学生上课铃响后迅速回到教室, 不要沉浸在下课活动快乐中, 而要稳定自己的情绪, 回到学习中来。一开始, 有的学生并不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 于是, 我就每天上课的时候检查一下, 看哪些同学书本摆放得整齐, 准备得充分, 也看哪位同学准备得不好。检查完后, 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这样训练一段以后,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即使字写得不太整齐美观, 勤练就会有进步, 写错几个字下次还有机会纠正, 最终会写得很好; 如果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 字一定会写得不好, 有时还危害到身体, 甚至养成邋遢懒散的作风。因此, 在写字课上, 我首先重点强调写字的姿势: 坐时要端正, 腰杆要挺直, 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书桌一拳远, 手离笔尖一寸远。一开始有些学生觉得不适应, 不按要求去做, 我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其次, 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书写习惯的培养。学生在预习、练习、做笔记、写批注、做作业……只要是学生提笔写, 我都要求学生在保证正确姿势的情况把字写好, 对于书写好的同学, 我给予表扬, 对于书写不好的同学, 我给予批评。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贵在坚持, 老师要反复持久要求, 学生要不断地反复强化练习, 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 最终养成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上课时好动, 好说话, 左顾右盼, 能够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太少了, 学生大多没有养成很好的倾听习惯。针对这一特点, 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名人故事来教育学生。例如, 在朝鲜战场上, 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在潜伏的时候, 被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 他只要动一下, 就可以扑灭身上的火, 但他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此处有志愿军战士, 为了革命胜利, 硬可被大火活活烧死。他就是遵守革命纪律的典范。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向他学习, 在课堂上遵守纪律, 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耐心地听学生发言。认真倾听不光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记得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听真理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因为听真理的人是一个能够尊重别人很有修养的人。由此可见, 养成倾听习惯不只是能上好文化课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一个人的人格问题。

四、养成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习惯

课堂上积极发言, 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集中注意力, 提高听课的效率, 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 可以锻炼学生思维敏捷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课堂发言表面上是“说”, 实际上它是学生听、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 作为教师, 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以朋友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使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交流, 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允许他们自由地参与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 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她, 而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 教师也要先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个欣赏的眼神, 对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真正消除其胆怯心里, 大胆表现自己, 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发言的习惯。

如何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13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发育的保证。因此,幼儿的科学进餐,即饭菜搭配,干稀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以及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良好的进餐习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发育成长。幼儿能否正确进餐,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天天遇到的一道难题。我们经过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合作同步进行教育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幼儿特点,简单易行的正确进餐的好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幼儿挑食,偏食等一些不良进餐的习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培育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它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自身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得到主动发展。

1、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

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

幼儿进餐时,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幼儿愉快的进餐。我们采取了:一是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进餐,边欣赏音乐,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老师要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否则会影响他们的食欲。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使这种宽容、谅解成为幼儿的开胃菜,促进幼儿的饮食。

2、创设丰富的墙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

开学初,我们通过幼儿家长的反馈表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首先创设了“饭菜香,我们爱吃”的主题墙饰。接着就创设了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把幼儿吃饭是存在的普遍问题制成录象,让幼儿边观察边寻找,边对号入座。然后,又用图式展示在墙面上,易于幼儿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师生还一起看图编成了琅琅上口的儿歌。他们经常在一起看图片,说儿歌。进餐时,哪个孩子做的不好,我会说出儿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会很快就调整过来。

除此,我们还针对少数幼儿剩饭等问题,又创设了一个栏目“我不剩饭了”。我们把每个孩子的照片贴在墙上。早中晚饭用孩子认可的图片表示。只要每顿饭都吃光,就可以插一面旗子。每天离园有三个小旗子的小朋友就会奖励一朵的红花。激励的效应是神奇的孩子之间也互相提醒,咱们不剩饭,就能插旗子了。王翰泽小朋友,每次都要剩饭,老师一劝,总会哭鼻子。开展此活动后,我就鼓励他:“只要你把剩下的一点饭都吃了,就能插旗子了。在老师同伴的鼓励下,他终于成功了,一连几天都不剩饭了还得了大红花。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并把每一项步骤图展示在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形式去教育幼儿,而是采用物化的教育目标,通过表扬、暗示、提醒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育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由于每个幼儿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的不同,食物的偏好等也必然不一样。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1、逐渐加量法

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要留有余地。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吃了两碗,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丁伟崎来园时,面黄肌瘦。妈妈反映说:“在家吃饭一点青菜都不吃。”在幼儿园吃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菜一根一根都挑出去,就连吃包子、饺子也要把馅扒拉出来,每顿饭都吃到最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采取了逐渐增量法。先给他盛一点菜,并悄悄与他约定:“今天,把这一点菜都吃了,老师会奖励一个你最喜欢的手工。”成功后,教师每天都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这样,每天让他吃一点,每天加一点,孩子慢慢改正了不吃蔬菜的毛病了。

2、情绪感染法

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易受大人情绪感染。因此,教师应用积极情绪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食欲。班里有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肝,一碰上肝尖炒葱头,吃得特慢。常嚷到:“我不愿吃肝!”我们一方面给他讲自编故事《葫芦娃千里眼与肝》的故事让他们知道肝对眼的好处。一方面故意用鼻子闻了闻,故意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说:“好香啊!老师最爱吃肝了,不知道哪个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呢?”幼儿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面对不爱吃木耳的小朋友,我会神秘地说:“你一边吃木耳一边还能听到木耳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认真地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能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

3、榜样示范法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常常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渐渐地让他们在正确进餐的轨道上迈进。

4、观察法

针对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吃饭慢有的是因为不会咀嚼,教师应教给他正确的方法;有的是因为身体不适,教师应更加关心,鼓励他适量进餐;有的是因为不爱吃,教师应用游戏口吻激励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5、亲自实践法

亲自实践法就是师生一起亲自实践,有地放矢的进行教育,改变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进餐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尤其是豆角。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和幼儿一起收集豆角种,种在班里的种植园地上。经过浇水、除草等一系列的管理,豆角秧长了出来,孩子们高兴的跳了起来。以后,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观察,给豆角浇水、松土。在师生的精心管理下,终于长成了一串串嫩嫩的豆角。孩子们把收获的豆角带回教室,通过择、洗、掰豆角,再送伙房。让伙房的老师,当面讲吃豆角的好处,还让幼儿亲眼看制作豆角的全过程。把制作的香喷喷的凉拌豆角让孩子品尝。进餐时,各个都吃得津津有味,就连过去一见豆角就发愁的幼儿也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纲要》中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育幼儿良好的饮食、洗漱生活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健康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必须和家长同步教育,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互动

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以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创设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媒介。我们在《育儿妙策》栏目中摘抄了权威文章,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科学喂养幼儿,及针对偏食、挑食介绍一些小窍门、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在《我学会了》栏目中,我们把和孩子一起创编的儿歌展示出来,引导家长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培养好习惯。《彩虹桥》《点豆花》是孩子最喜欢的栏目。每天。教师认真观察幼儿在园的表现,发现点滴进步,便在《点豆花》中给予表扬。家长则根据幼儿在家的表现,将其好的行为及时在《彩虹桥》中反馈。在反复夸奖与鼓励中,良好的行为得到了巩固。

建立家长开放日

为了让家长更具体了解孩子在园表现,了解教师教育行为,提高家长主动配合的积极性。我们定期向家长开放生活活动。观摩活动中,家长看到整体孩子的发展,更客观的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就会主动找老师交流。王恩正妈妈感慨地说:“原来小小的进餐环节也是讲究科学方法的。以前,看到孩子不洗手,强迫洗,不吃菜,强迫吃。孩子常常是哭着吃饭,弄得我是身心疲惫。看到孩子在园的表现我非常满意,在家我也要学老师讲究一下方法。

召开家长座谈会

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打破由原来家长是被动的倾听者为主动参与者。教师针对孩子近阶段饮食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请习惯良好的家长说说自己育儿经验;鼓励家长说出自己育儿困惑;大家互相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经验共享,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向沟通,也各自在活动中积累了教育经验,提高了教育水平。

2、挖掘教育资源,吸引家长参与活动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对于教师而言,家长不仅仅是帮助者,支持者,而且是合作者。因此,教师要通过沟通与协商把家长作为一种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中。

开学初,我们发现每到早点是鸡蛋,大部分幼儿都会剩下一些。有的不吃黄,有的不吃清。于是,我及时和家长探讨。天昊妈妈说:“我做的鸡蛋羹可好吃了,明天,我做一些让孩子们尝尝。”“提议不错。”马鑫奶奶赞同道:“让家长们用鸡蛋做一道菜,让孩子品尝,知道鸡蛋也很好吃。”家长们非常乐于参与我们的活动。第二天,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的提着自己的鸡蛋菜肴来和大家分享。活动时,我特意请保健医李老师讲讲吃鸡蛋的好处。看着丰盛的菜肴,孩子们跃跃欲试,吃一口西红柿炒鸡蛋,吃一口鸡蛋拼盘,吃一口浇汁鸡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鸡蛋原来有这么多吃法,也对鸡蛋有了新的认识,早餐的鸡蛋剩的越来越少了。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4

持之以恒地训练

好习惯都是训练出来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因此,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魏书生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他坚持每天上课前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自由地、大声地说一分钟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不害怕在课堂上“说”,而且还学会了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种“说”促进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敢于提问的习惯。此外,魏老师还通过“七个一分钟”,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以及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只要坚持长期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15

习惯决定命运.只有培养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才会使他们缩小与高分同学之间的差距并受益终生.而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有序、轻松.我认为高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主要要从“多质疑、勤思考、善归纳、重应用”四个方面养成, 而每个环节又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文就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多质疑

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培养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多质疑的习惯.让他们养成肯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错例中不畏困难、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让他们养成敢于提出疑问, 并追根问底,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的习惯;让他们养成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 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 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 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的习惯.

要养成此习惯, 就要要求学生养成课前提前预习、课中敢于质疑、课后讨论研究问题的习惯, 这也是上好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 进而产生好奇心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 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先备好课, 尤其是抓好“备学生”环节, 因为学生的大胆质疑将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二、勤思考

勤动脑, 肯思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 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 只有勤于动脑, 肯于思考, 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 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 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 主动探索新知, 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要遵循认识规律, 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进行独立思考, 注重新旧知识的内

◎冯丽娟 (河南省郑州第二中学450000)

在联系, 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做到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 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 挖掘问题的实质, 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 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 就说明他思考不够, 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 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 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 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 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 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 在解题后, 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 只有勤反思, 才能“站得高, 看得远, 驾驭全局”, 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善归纳

首先是对知识体系的归纳.每学完一节一章后, 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 专题化, 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 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 灵活应用知识, 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适时对数学思想方法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 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 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 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好的思想和方法能使我们更快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道题.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等.有了数学思想以后, 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 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反证法等等.相信所有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无论如何, 只要熟练运用, 就能化繁为简, 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重应用

学生能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信息, 能创造性地运用数学解决含有数学信息的问题.在这里须要着重指出的是, “创造性”并不要求学生具有高超的数学技巧, 主要是看运用数学后得出的结果是不是更接近现实.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主要涉及的并非是教学中是否依托应用题, 而是教学思想的重要改变, 即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彻底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 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6

关键词:行为习惯;以身作则;趣味活动;行为纠正;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5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17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时期。此阶段的教育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幼儿阶段,我们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让幼儿具备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这样才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将行为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之中,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让教师成为幼儿的表率

幼儿分辨能力低下,他们自己还不能辨认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而且幼儿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与模仿力,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将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与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幼儿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如要求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们课外活动时积极参与,认真做操,教师就首先要做到动作标准规范。要求幼儿之间和睦相处,教师首先就要搞好与同事与幼儿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如果只是枯燥而机械地告诉幼儿要怎么做,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幼儿不爱听,尤其是小班的更是听不懂,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为此,我们要将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1.趣味游戏。游戏是幼儿所最喜爱的重要活动,一说起玩游戏,幼儿都会手舞足蹈,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切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思维更活跃。如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关的交际技巧,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来玩“商场购物”的游戏。

2.生动故事。故事是幼儿的最爱,将行为习惯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更能让幼儿带着听故事的愉悦心情认真地听,这样有利于幼儿的理解,让幼儿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真实表演。表演可以将幼儿对行为的理解付诸实际行动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来演一演好的与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置身其中,这样更能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行为矫正,关注幼儿行为中的细节

幼儿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良的行为,这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因细小而忽视,这样会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爱发脾气,当别的小朋友拿走玩具时,他们可能会表出用脚踩地板、握紧拳头等行为。教师要深入幼儿中间,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感眼睛,关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要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相机诱导,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如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开展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评选“进步最快者”“班级小能手”等等,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从而让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来。教师再带领幼儿们一起来制订标准:吃饭认真,不挑食不浪费,不东张西望,不交头接耳;坚持到园,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旷课等等。根据幼儿的表现由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给出一星、两星不同的评价,星级越高代表完成得越好。然后根据幼儿的得星情况来评出最优秀者、最有进步者等。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幼儿的上进心与进取心,从而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共建促进幼儿成长的平台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实现这两个场所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虽然近年来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但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教育不一致,会让幼儿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养成。

首先,要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要重视家园合作,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向家长宣传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共同为幼儿构建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互相了解幼儿在家中与园中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来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地成长,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广大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注重方法、加强引导、不断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育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2] 武术玲.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

上一篇:大学生价值观总结范文下一篇:材料款支付申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