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

2024-10-27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精选12篇)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 篇1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当今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现。要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情感动力,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随机教育,游戏,幼儿情感,主题活动

引言:有一对双胞胎,在他们15岁时双双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和热议。于是他们纷纷向其母亲请教育儿秘诀。其母亲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从小抓起,并坚持不懈,这就是我的秘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规程》总则第五条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提到了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很多孩子的家长认同这样一种幼儿教育:小时候让孩子学太多东西并不实际,应注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特别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了好习惯以后学什么都不晚。但作为一名幼教的我也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是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才能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形成期。老师可以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融合在一日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限。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更要细致,耐心。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讲的道理。比方“孔融让梨”就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自私,学会分享。在“我当值日生”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不但要约束自己,还要监督他人,讲究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洗脸,勤换衣服,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纸屑,碰到垃圾要主动捡起,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重要,如对人有礼貌,教师要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到校要主动和小朋友、老师问好,回到家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我回来了。”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打扰了”等。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通过游戏活动,强化习惯养成。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主设计一些游戏活动,用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地养成。比如: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后,我就带幼儿到活动区去玩滑梯,结合游戏强化幼儿懂得谦让,不拥挤,注意安全以及安全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对幼儿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大童让小童。对幼儿表现出不好的行为习惯给予指导和批评,如不按秩序滑的,使教师的态度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另外为了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内设立“比一比,我最棒!”谁表现好就给他一些物质或行动上的奖励,使幼儿正确的行为得到认可。

3.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他们模仿的直接对象就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教师的话可以说是“圣旨”,家长的反映也是“孩子不听我们的,就是听老师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首先自己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旦违反,要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如正餐时及午睡时,我时常给孩子们说要做到“食不言.寝不语”。我和搭班老师吃饭时,就各自分开,不互相讲话,因为孩子们看着呢?偶尔我们在一起谈话,也给孩子们讲清为什么讲话,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如古人所言“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教师不论在哪些方面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二.家园共育,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未入园之前,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教育形成的,必须家庭和幼儿园结合方能取得成效。因而,家长工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照顾是细心周到,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如到校后,家长都要给孩子搬凳子,让孩子坐,甚至放纵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刚养成的习惯得不到巩固,成效不大。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家园共育目的,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进行家访,与家长相互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丰富家园联系栏,宣传有关教育方法,如育儿微博。(4)开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育儿知识。

三.结合社会环境,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又是幼儿接触的另一个大群体。所以,社会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极大作用。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大家庭中,我们要告诉幼儿在这个大家庭里需要我们共同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维护,如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的地方,要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要爱护公共设施等。有一次,我们去春游,到了公园,好多小朋友去摘公园里的花送给老师。我发现后,及时制止他们,告诉他们你们的想法是对的,但这样就损害花草树木,花不能随便去摘,是园林叔叔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供人们欣赏的,是美化我们的家园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及时发现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例如我带自家的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到朋友家后,儿子很高兴去玩朋友家的玩具,临走了,儿子拿着朋友家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要带回家,我不同意,朋友却说:“一个小汽车,带走吧,没事的。”我对朋友说:“不能让他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时间一长,好拿别人的东西,要让他知道,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是别人的,不能随便往家里带。”

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只有三方面统一结合,才能塑造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乐于交往.勇敢”的幼儿,一个让“家长、老、社会”放心、省心的幼儿。

参考文献: 【1】 于春柳,刘锐,牛平《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长江教育学院报2006年12月。

【2】

吴颖《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2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 篇2

一、以身作则, 让教师成为幼儿的表率

幼儿分辨能力低下, 他们自己还不能辨认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行为是错的。而且幼儿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与模仿力, 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 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定位, 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 将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与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 成为幼儿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们做到的, 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如要求幼儿按时到园, 不迟到不早退, 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们课外活动时积极参与, 认真做操, 教师就首先要做到动作标准规范。要求幼儿之间和睦相处, 教师首先就要搞好与同事与幼儿的关系。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趣味活动,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如果只是枯燥而机械地告诉幼儿要怎么做, 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幼儿不爱听, 尤其是小班的更是听不懂, 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为此, 我们要将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活动之中, 这样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 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1. 趣味游戏。

游戏是幼儿所最喜爱的重要活动, 一说起玩游戏, 幼儿都会手舞足蹈, 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切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思维更活跃。如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关的交际技巧, 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来玩“商场购物”的游戏。

2. 生动故事。

故事是幼儿的最爱, 将行为习惯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 更能让幼儿带着听故事的愉悦心情认真地听, 这样有利于幼儿的理解, 让幼儿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真实表演。

表演可以将幼儿对行为的理解付诸实际行动之中, 这样更加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 让幼儿来演一演好的与不好的行为, 让幼儿置身其中, 这样更能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行为矫正, 关注幼儿行为中的细节

幼儿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良的行为, 这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要因细小而忽视, 这样会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爱发脾气, 当别的小朋友拿走玩具时, 他们可能会表出用脚踩地板、握紧拳头等行为。教师要深入幼儿中间, 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感眼睛, 关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 要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 相机诱导, 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如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 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 教师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 我们可以开展富有竞争性的活动, 如评选“进步最快者”“班级小能手”等等, 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从而让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来。教师再带领幼儿们一起来制订标准:吃饭认真, 不挑食不浪费, 不东张西望, 不交头接耳;坚持到园, 不迟到不早退, 不随意旷课等等。根据幼儿的表现由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给出一星、两星不同的评价, 星级越高代表完成得越好。然后根据幼儿的得星情况来评出最优秀者、最有进步者等。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幼儿的上进心与进取心, 从而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 共建促进幼儿成长的平台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实现这两个场所教育的一致性, 才能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虽然近年来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 但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教育不一致, 会让幼儿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而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养成。

首先, 要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要重视家园合作,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要向家长宣传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共同为幼儿构建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 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次,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互相了解幼儿在家中与园中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 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来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 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地成长, 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广大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 贯彻落实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注重方法、加强引导、不断鼓励, 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育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22) .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3

关键词:行为习惯;以身作则;趣味活动;行为纠正;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5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17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时期。此阶段的教育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幼儿阶段,我们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让幼儿具备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这样才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将行为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之中,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让教师成为幼儿的表率

幼儿分辨能力低下,他们自己还不能辨认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而且幼儿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与模仿力,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将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与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幼儿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如要求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们课外活动时积极参与,认真做操,教师就首先要做到动作标准规范。要求幼儿之间和睦相处,教师首先就要搞好与同事与幼儿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如果只是枯燥而机械地告诉幼儿要怎么做,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幼儿不爱听,尤其是小班的更是听不懂,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为此,我们要将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1.趣味游戏。游戏是幼儿所最喜爱的重要活动,一说起玩游戏,幼儿都会手舞足蹈,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切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思维更活跃。如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关的交际技巧,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来玩“商场购物”的游戏。

2.生动故事。故事是幼儿的最爱,将行为习惯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更能让幼儿带着听故事的愉悦心情认真地听,这样有利于幼儿的理解,让幼儿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真实表演。表演可以将幼儿对行为的理解付诸实际行动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来演一演好的与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置身其中,这样更能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行为矫正,关注幼儿行为中的细节

幼儿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良的行为,这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因细小而忽视,这样会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爱发脾气,当别的小朋友拿走玩具时,他们可能会表出用脚踩地板、握紧拳头等行为。教师要深入幼儿中间,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感眼睛,关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要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相机诱导,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如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开展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评选“进步最快者”“班级小能手”等等,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从而让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来。教师再带领幼儿们一起来制订标准:吃饭认真,不挑食不浪费,不东张西望,不交头接耳;坚持到园,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旷课等等。根据幼儿的表现由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给出一星、两星不同的评价,星级越高代表完成得越好。然后根据幼儿的得星情况来评出最优秀者、最有进步者等。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幼儿的上进心与进取心,从而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共建促进幼儿成长的平台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实现这两个场所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虽然近年来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但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教育不一致,会让幼儿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养成。

首先,要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要重视家园合作,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向家长宣传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共同为幼儿构建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互相了解幼儿在家中与园中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来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地成长,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广大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注重方法、加强引导、不断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育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2] 武术玲.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4

幼儿行为习惯的好坏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 有来自幼儿园以及社会的.不同的侧面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要培养好幼儿的遵守纪律、有好的习惯是不容易的.首先,我们的幼儿教师要爱每一位幼儿,把孩子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还要有方法地引导和教育.带好一个新的班应从小班开始抓好常规工作.我以前总抱着一种观念就是只要我对孩子们好一些他们一定会听话、常规一定会好.其实,从事实证明是不对的.因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养成娇生惯养、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家长们对孩子过分呵护反而会造成孩子依赖及没有纪律的坏习惯.在幼儿园老师如果不从开始就抓好纪律抓好行为习惯,后果就麻烦了.孩子们不懂得遵守常规,不懂得控制.以后老师在开展各项工作就会非常辛苦.孩子们养成自己喜欢说就说、做就做完全控制不了自己.老师在孩子面前没有了权威.孩子就不听老师的话.我以前带过一个班中班,曾经哭过.因为这个班的孩子非常调皮,不听老师话、返伴.气得我不得了.例如:上厕所随便跑步 打架,上课插嘴、谈话,不会收拾玩具等.屡教不改.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到了大班了,常规依然没搞好.从这个事实得到的启示.使我们以后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我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谈谈我的见解.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在长期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

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简单粗暴。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 篇5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李园长为组长,戴副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

(一)班、大

(二)班、中

(一)班、小

(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李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戴副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兰晓英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杨春蓉老师的《危险的火》、梁碧帆老师的《你好,再见》、甄银华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张建萍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 篇6

禄劝县幼儿园 吴加丽

雷锋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完美的结合。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的优秀品德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商品交易时代,过去的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每个人都可以学习雷锋精神,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举手之劳。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之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这就说明了,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是祖国未来和希望,只有让幼儿从小就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建设社会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做一名幼儿教师,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将来祖国建设的栋梁,只有言传身教,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等特点,提高教育要求,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思想品

德教育。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开展爱国教育 对幼儿来说,祖国的概念是抽象的,爱国之情是复杂的,但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境能从中得到诱发。爱祖国、爱家乡,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多层次地贯穿于幼儿的各项活动中,让幼儿耳闻目睹的亲身体验真正地感受到家乡的爱,人民的可亲以及祖国的伟大,从而萌发对祖国爱国情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也不爱,身边的伙伴也不愿意帮助,是根本不可能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孩子爱党、爱国,就要先培养他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长辈以及周围的人,我们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到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进行爱老师、爱父母亲、爱老人、爱祖国妈妈的活动,通过向亲朋好友爸爸妈妈、老师献上自己做的贺卡、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人不舒服时会及时关心、问候,使孩子懂得爱那些值得爱的人,长大了才能有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有了以上的爱我们就可以把这种爱贯穿到我们的一日生活当中,有了爱心我们就可以更深层次的教育幼儿爱党、爱祖国。通过具体的事、物、境从中得到诱发,如:在艺术

领域中我们可以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画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美好的家乡;学会唱《国歌》、《五星红旗我爱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爱国主义歌曲。如:在社会领域中认识国旗时,教师首先要让幼儿知道过期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接着就可以讲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如:董存瑞、刘胡兰、王二小等让孩子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进而告诉幼儿我们为什么要升国旗。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对国旗、烈士、祖国就有一定的。教师还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告诉幼儿,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重大事件。如:可以看一些名胜古迹的图片,收看奥运会的比赛,了解一些特产,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扩大了孩子的眼界而且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还激发孩子们去游览祖国各地的愿望和爱祖国的情怀。有了爱国的情怀就可以教育幼儿,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二、培养幼儿形成助人为乐、关心社会、热爱公益事业的良好思想品质

雷锋这位小战士,用他的平凡的人生经历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助人为乐要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并要把它贯穿在自己 的生活中,作为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当见人有风险是要先人后己。雷锋叔叔的伟大,并不是他做了一些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平凡的小事中,处处以帮助他人为乐,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人之初,性本善。幼儿的思想本来就是善良纯洁的。教师应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正确教育和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教师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尊重。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多使用爱的语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幼儿的表率,我们要把助人为乐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贯穿于我们的一日活动之中,如:在一日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我们不仅要主动的帮助他站起来,还要关心他、安慰他、鼓励他。还可以教幼儿互相帮助,如:哪个小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大家都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人等。助人为乐我们不能仅仅限定在幼儿园里,还要教幼儿关心社会、热爱公益事业,如:组织幼儿给灾区的小朋友捐献图书、衣服、玩具等物品,组织幼儿向希望工程捐款活动,参加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等;利用媒体力量引导幼儿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把民主管理在身边相互友爱的事迹讲给幼儿听。通过这些活动教育幼儿真正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给予别人帮助并不是为了获得回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在幼儿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育幼儿礼貌待人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以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说话用语、语调口气、行为举止和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如:谦逊文明的语言、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举止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影响。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重要条件环境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礼貌待人。如:早晨当幼儿入园时教师要主动地向孩子和家长问早、问好,同时教育孩子跟爸爸、妈妈、以及长辈说再见。利用这些时机长此以往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要教育他们尊敬长辈,会用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的打招呼、称呼人学会问好、问早、道别。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的向孩子道声“对不起”;我们再

打扰孩子的时候,就会悄声地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会关心长辈,力所能及的帮长辈做一些事,还要教育幼儿当自己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的道歉当别人影响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在平时的生活中教育幼儿当别人说话时不插嘴、不妨碍,成人讲话时要专心听,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总之,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随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让幼儿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生活的良好习惯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突飞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时吃一顿饭就要花费几千元。不想要的东西,管他好不好随手就丢掉。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是全家人的心肝宝贝一家老小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尤其是祖父母的,有求必应,伸手必给,生怕孩子不高兴,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逢年过节,亲友们更是争相给孩子压岁钱,少则数百,多则上千或上万,有的家长不进行正确引导,任由孩子乱买东西,花钱大手大脚,没有一点节俭意识,艰苦朴素这个字眼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了把勤俭节

约、艰苦朴素的精神能够永远的传承下去,我们就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教育幼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如: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吃饭时不剩饭,饭菜不随意扔掉;让他们知道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还可以教育幼儿学习古诗《悯农》等。不丢弃没写不完的作业本和纸张,可以留做草稿纸或他用,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根据近几年连续干旱的情形,结合饭前便后幼儿洗手时,告诉幼儿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用完后立即关紧水龙头;喝水时不要接太多的水够喝就行要节约用水。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光线充足时不开灯,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人走灯灭。让他们懂得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还可以讲讲雷锋叔叔的故事给幼儿听,知道雷锋叔叔是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榜样,他平时穿破的袜子从来舍不得扔,而是补了又补。他不但自己这样做,看到战友的衣服破了还帮助他们补起来,他的这种行为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从而让幼儿知道节约用一滴水、一度电都是对祖国有很大的贡献。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将来资源枯竭了,我们人类也就无法生存了。通过这些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品质,也就能让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一美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并将它发扬光大。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7

关键词: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 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 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 怎么还也还不清, 将使人终生受害, 甚至逼人走向歧途!”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需要各方面的知识, 这时的家长不再只关心幼儿学多少知识, 而更注重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我园一致认为培养5~6岁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加大力度, 主要从看、听、说、想、读、写、等方面入手。

1 让幼儿学会“看”

学会“看”即学会观察。良好的观察力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 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观察力就要像巴甫洛夫所提倡的“观察, 观察, 再观察”那样, 让我们的幼儿知道他要观察什么, 该怎样去观察。如:在《认识梯形》中, 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 让幼儿通过看, 得出结论:像滑梯一样的图形, 我们叫梯形。而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 从幼儿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出发, 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小蝌蚪, 幼儿每天都去观察, 看看小蝌蚪每天都有了哪些奇妙的变化, 它是怎么慢慢变成青蛙的?这一活动中, 幼儿从中学会了观察, 学会了思考问题。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只要我们去发现我想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一定能发挥出其创造性。

2 让幼儿学会“听”

2.1 教幼儿学会听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幼儿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 并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我们在实践中, 教给听的方法, 要求幼儿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话, 又要学会倾听幼儿发言。听取意见时, 我们还要求幼儿目光注视对方, 用点头、微笑、摇头等体态动作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听的结果。

2.2 训练倾听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听的习惯, 训练听的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区角活动中, 我们经常告诉幼儿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 自己做自己的工作, 结束时听到音乐, 收拾材料, 然后安静的坐回坐位。在平时我们注意时刻提醒幼儿, 说多了, 幼儿记住了, 成了习惯, 就不用老师整天说了。请幼儿讲故事, 班内的其他幼儿安静的倾听, 教师及时表扬, 幼儿为了想得到表扬, 都变的安静倾听了, 倾听的习惯慢慢好转。我园要求幼儿听到音乐就知道回坐位, 长期的训练, 使他们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

3 让幼儿学会“读”

3.1 创造机会

在我园的活动中, 我们经常给幼儿创造机会, 让它们大胆的说和读, 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天利用晨间一句话, 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户外游戏活动时, 幼儿在室外观察到很多。回来时我们会给幼儿交流的空间, 让说说自己所见所闻。久而久之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而当教师给幼儿讲完故事后, 启发幼儿个别和集体来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样也可以培养幼儿大胆的说, 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 不善于表达的幼儿, 教师想法设法积极引导, 多多给予表扬鼓励, 让幼儿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逐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在阅读中体验快乐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 搭健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让幼儿从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当幼儿已经熟悉了儿歌故事中的内容, 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儿歌故事, 进行情景表演, 提高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力。如:在阅读《小熊搭积木》中, 通过阅读, 让幼儿知道凡事都要坚持, 有耐心, 才能干成大事, 否则一事无成。

4 让幼儿学会“想”

“想”即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家庭, 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 他们大多依赖性太强,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想让他们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 家长和老师还得狠下决心, 努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4.1 尝试发现法

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允许他们根据自己兴趣和意愿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进行大胆地尝试, 让他们在操作、比较、发现、思考中不断地产生质疑, 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从而得出结论。比如在学习《测量》中, 教师提供了长短不同的吸管作为测量工具, 一些幼儿在用吸管测量桌子长度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和别的小朋友用的测量方法一样, 为什么我量的桌子是10根吸管长, 而别人量的却只有8根吸管长呢?”他们在质疑中获得了成功和快乐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而且自然地形成了可贵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的好习惯。

4.2 碰壁点拨法

幼儿在自主的操作和发现过程中常会碰到许多困难, 如果教师不及时点拨和帮助, 则会使幼儿的一些自主探索活动停止, 而如果教师适时提供一些适当的帮助, 则会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便于他们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习惯。如:大班综合活动《纸棒变变变》, 通过玩纸棒, 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艺术表现,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音乐活动《小兔盖新房》中, 通过老师的点拨, 幼儿懂得了我们从小妖热爱劳动, 喜欢劳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行为习惯。

5 让幼儿学会“写”

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小幼衔接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就能使幼儿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 使其受益终身, 但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 必须小抓起, 从最早的握笔姿势到坐姿, 都是书写习惯培养的内容。

5.1 榜样示范法

我们不要求幼儿写多少字, 对大班的幼儿来说, 幼儿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握笔和坐姿。写字时, 首先要求幼儿坐姿端正, 握笔姿势正确。其次, 通过讲解, 使幼儿形成正确、美观的字符印象, 理解字符的涵义。例如: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弯又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培养幼儿写数字的兴趣, 我们每讲一个数字便讲一个有关本数字的故事, 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 写10我便讲《小蝌蚪在池塘找妈妈》的故事, 使每位幼儿都记住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足迹。于是幼儿在写10的时候都会写得十分认真, 格式十分正确。

5.2 家园共督法

要求幼儿写字时保持本子的干净整洁, 字迹要清楚规范, 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很多幼儿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的距离特近, 在幼儿园我们给予了及时的提醒和指导, 幼儿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 有一尺的距离, 习惯比较好。家长一起配合, 幼儿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 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坐姿, 让幼儿能按时完成作业,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 篇8

一、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的初步形成期,幼儿来到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他们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对一些行为规则比较懵懂,是非观念非常薄弱,由于所在的家庭不同,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帮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一是利用优美的歌曲形成良好的习惯意识。如在要求幼儿洗手时应该注意什么,可先教幼儿学唱有趣的歌曲《洗手》,使幼儿明确洗手的目的、顺序和要求。二是利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形成良好习惯意识。通过组织幼儿玩创造性的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幼儿懂得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具备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加以内化,形成认识。三是利用文学作品帮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意识。可以利用幼儿最喜欢听或说的故事、儿歌对幼儿进行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通过故事《小猪变干净了》教育幼儿要讲卫生,故事《拔萝卜》可使幼儿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等。

二、结合“一日”生活,培养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活动,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幼儿来园要求教师与幼儿相互问好,当个别幼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教师就要及时提醒、要求、示范,直至养成习惯;在幼儿吃饭时,要求安静就餐;在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学系鞋带;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使幼儿习惯成自然。

三、利用环境熏陶,形成良好习惯

我们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精神环境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到对幼儿悉心地照顾和爱护,使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从而培养与人友好相处的情感。在物质环境方面,可创设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活空间,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规,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

四、采用激励手段,促进良好习惯

由于幼儿期自控能力差,习惯的养成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如通过“我是小明星”的方式来激励幼儿。教师可在班内设”卫生小明星”“纪律小明星”“友爱小明星”等,并做上不同的标志,把班级幼儿的照片贴在教室墙壁上,哪位幼儿某方面表现突出,就在其照片下贴一个代表不同明星的标志,每周进行一次奖励,及时激励幼儿的点滴进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注重家园合作,巩固良好习惯

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中成为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家长工作。幼儿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交流,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针对幼儿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认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教师要随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达到互相配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教师和家长不同的身份,会使幼儿产生性格的两面性,表现出在家和幼儿园的不同行为,运用家园联系卡、开家长会、建班级QQ群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以达到共同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之目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放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放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放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收获的将是每个幼儿绚烂多彩的人生未来。

参考文献:

林格.养成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篇9

目前,不少的家长对知识信息的渴求和掌握,越发显得迫切与重要,一味地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知识积累,然而却忽略了品德行为及好习惯的培养,许多孩子卫生习惯差、自理能力差、待人接物不礼貌、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交往合作的能力,自己的生活都靠别人安排。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帮助、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良好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平时我会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和家长做交流,告诉家长们在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不要“5+2=0”,即幼儿在幼儿园有良好的习惯,回到家里似乎就“忘”了,完全形成了“两面派”。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之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

另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家长

不能因卫生脏了中止他们去干,而是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等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吃饭时如果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二、教师积极的指导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幼儿在活动中,会常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幼儿喜爱的故事《我最爱的小朋友》、《孔融让梨》、《三只小鸡》、《小花狗真能干》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小朋友,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小鸡,活泼可爱的小花狗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象小朋友、小鸡、小花狗、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从中受到教育。并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儿歌《漱口歌》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玩具凌乱的场面,然后让幼儿将玩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

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玩具的重要性。还可以用值日生的形式,指导幼儿每天坚持收拾整理玩具。

三、在环境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我园地处城区内,在我们的周围:马路边、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环境被污染的现象到处可见,人们在马路上乱扔果皮、乱吐口香糖、随地吐痰,居民随意往街道扔垃圾,电线杆、墙壁、路旁都有广告纸,街上餐饮店的垃圾筐丢满了一次性筷子,家长经常用长流水洗菜、洗衣服等等,幼儿可塑性模仿性强,大人的随意行为引发到了孩子的身上,意识与行为的不统一,孩子们一方面似乎很关注环保的问题,另一方面乱扔废纸、随地吐痰现象也较为严重,时常将餐巾纸、纸团、手工纸扔在地上,浪费水、大喊大叫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我们把这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拍成生活片段,让幼儿观看,老师也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同时,带领幼儿来到绿化小区周围参观、游戏、玩耍,享受绿树、青草带来的清新空气。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让孩子交流与讨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会给我们人类带来那些危害?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环境教育中让孩子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参加环保实践,从而促使环境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让孩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同伴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行”、“我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如“当当饭前小手洗得真干净,真讲卫生”、“小鹏主动为小妹妹让路,真会关心人”„„让幼儿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同时,为孩子们开展“找好朋友”等互帮互助的小组游戏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地找朋友一起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用儿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篇10

留守儿童的父母或是忙于生计常年外出打工,常常让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往往只注重足物质与生活必需的保障,缺乏必要的行为、习惯教育,放任孩子自由散漫,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气。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一是打人、骂人、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二是个人卫生、公共卫生习惯差。三是不守纪律不懂礼仪。四是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我们针对幼儿喜欢简单重复的特点,尽量从生活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改编、创编了一些简单、重复而有趣味的儿歌,并在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使语言同时成为幼儿的学习工具,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卫生、生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一、品德培养:为了激发幼儿的爱心,利用《好娃娃》这首儿歌让幼儿学会关心长辈。“爷爷奶奶年纪大,头发白花花,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搬凳坐,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齐声把我夸!”孩子们根据儿歌的内容创编动作,很快就记住了儿歌内容。在家时,还边念儿歌边给爷爷奶奶端茶倒水,为幼儿灌输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年龄小,决定了他们习得经验的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如: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 应幼儿园的生活,喜欢在幼儿园睡觉,利用儿歌《摇呀摇》帮助幼儿学习如何睡觉指明了方向。“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小花被,盖盖好,两只小手放放好;闭眼睛,轻轻拍,娃娃不少也不闹。”儿歌以拟人化的口吻帮助娃娃睡觉,同时也明确了幼儿自己睡觉时该做什么。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卫生习惯培养。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利用儿歌——《洗手歌》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卷袖子,洗小手,自来水,细细流。左手搓,右手搓,细菌无处躲。手心搓,手背搓,看看谁的小手最干净。”为幼儿每次洗手的时候,哼着《洗手歌》,按照儿歌的内容步骤洗手,久而久之,就帮助幼儿养成了勤洗手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能爱护图书玩具,会整理用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指导,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如:《学好样》这首儿歌就引导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 幼儿在重复念儿歌的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如何走、如何坐、如何唱,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要达到的标准:

1、行为习惯。来园时,会主动与老师及园内工作人员问好,离园时会和老师、同伴说再见;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能听从老师的指令进行游戏;用餐结束后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帮忙收拾桌面;做错事情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2、生活习惯。能自己饮水,按时睡觉,较快进入睡眠状态,醒来时不哭闹,自己起床解小便,午睡期间较为安静。

3、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主动去洗手,知道洗手时要卷起衣袖,能把手上的肥皂洗干净,用毛巾擦干小手;用餐结束后会主动用毛巾擦洗自己的脸和手;流鼻涕时知道要用纸巾擦干净,喜欢洗澡、洗头。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1

【关键词】 幼儿;培养;行为习惯

根据人类行为学的介绍,形成越早的习惯,在人的大脑中就越根深蒂固,形成一种定式行为,一旦受到相应的外界刺激,人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这也加大了纠正行为习惯的难度。因此,想要纠正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幼儿时期进行。现在的学生普遍入学较早,因此,幼儿教育的学生大致在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学习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更多的是模仿,模仿父母、老师,甚至是模仿同龄人的一些行为,使得幼儿在这一阶段极易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广大幼儿教师有必要着重对待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我国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增大量的婴儿,这也使得近些年幼儿教育逐渐兴起,各种幼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我国的各个城市。现今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各种辅导班,诸如英语班、钢琴班等。从根本上讲,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学目标不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而是更加倾向于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这种教育机构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意义不大,相反,这些教育机构的老师没有学前教育培训,反而会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对幼儿造成错误的引导。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周一到周五上课,负责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相对来说更加专业,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学有着一定的侧重。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行为习惯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为了提高幼儿的素质,更多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加大了教学容量,不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笔者认为,幼儿行为习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指出问题,鼓励幼儿纠正

笔者在上文已经提到,幼儿的年龄大致在3-6岁,对于错与对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一些行为在教师看来是错误的,而在幼儿眼中则是对的,甚至有些错误的行为很有“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对错,然后鼓励幼儿进行改正。比如,在笔者的班中,有的学生在吃饭的时候,就很喜欢嚼着东西说话,或者故意咂嘴,这种行为在他们看来颇具趣味性,然而,在成年人眼中这种行为是十分没有礼貌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的,笔者在学生吃午饭的前,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学生年纪较小,很容易就被故事吸引。故事的内容大致是在过去闹饥荒的时候,有个妖怪,专门偷吃孩子嘴中的饭,如果孩子吃饭的时候,张嘴说话,就会被妖怪将嘴中的饭偷走。在吃午饭时,很多学生还是一边嘴里嚼着饭菜,一边说话,这个时候,有一个学生忽然想到笔者所讲的故事,就提醒了其他人,很快,所有学生都改正了这一行为。笔者观察之后,就在下午的课上给学生指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种偷饭的妖怪,但是嚼东西时开口说话,对他人是很不礼貌的。这样教育的效果也许不会持续很久,但是多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后,学生最终能够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

三、树立榜样,形成示范作用

幼儿对于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的日常行为可能源自于自己一个奇思妙想,但更多的行为来自于周围的人,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一言一行,然而由于学生很难正确认识到对错,导致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幼儿模仿他人,本就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师不应该阻止学生的模仿行为,但是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模仿的对象。一个幼儿班中大致有10—15名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总有几名学生十分听教师的话,能够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点出这些学生,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我国自古就十分提倡尊敬师长,在幼儿教育中同样如此,在学生眼中,教师就是权威的代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就会慢慢的开始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甚至说话的语气。比如,笔者刚刚进行幼儿教育时,经常会在课上清清嗓子,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久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课下休息时,也喜欢清嗓子,后来经过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提醒,笔者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遂很少在课堂上清嗓子,并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极富意义,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一定要改正自身不好的行为,让其他教师通过旁听来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完善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和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幼儿阶段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幼儿园中的教学,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另一部分则是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通过笔者的了解,很多家长都无视了家庭教育这个部分,认为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孩子所有的教育任务都交给了幼儿园。在笔者看来,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一方面幼儿正处于一种学习阶段,对于周围一切的行为习惯都会模仿和学习,另一方面,幼儿在思想上依附性较强,行为上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这也使得家庭在幼儿行为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同家长进行沟通,实现教学的延续,要求家长努力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以此来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体来说,现阶段社会各界正越发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学,这也给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顾及,在日常教学中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幼儿纠正错误行为,同时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最终使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光红.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策[J].成功教育,2011(3).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 篇12

一、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目前的现状

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现状调查表明,有73.3%的家长懂得要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有26.7%的家长认为, 孩子还小, 待长大后自然会懂事, 循规蹈矩的。于是.随他们自由发展, 哪怕是不良的行为习惯, 也任其发展。这样没有一贯性, 又缺乏耐心、耐力的教育, 会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不稳定。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正确地对幼儿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作为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二、幼儿良好的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 生活习惯的好坏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如讲生, 不吮吸手指;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偏食, 独立进餐;能衣、叠被;用过的玩具、学习工具能随时归位, 摆放整齐;能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擦桌、倒垃圾、整理床铺等。

2) 道德习惯的养成。这是每一个人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重。早期家庭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应包括:遵守各种行, 能用礼貌用语主动问候长辈;爱惜东西, 珍惜别人的劳动能换位思考, 考虑他人感受;能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爱吃或爱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能善始善终等。

3) 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绩有很大的影响。大凡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 习不好的孩子, 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 而是没有良好的学。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提问、关注周围生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4)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主要包括礼人、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 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是孩子社会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 是十分重要的。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方法

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一夕。父母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 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培养孩实证明, 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 而人的能力来自于习惯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根本, 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要让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就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从现在开始。

1)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增强培养意识。长期以来, 幼儿良好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 他们认为刚生下来什么也不懂, 教育为时过早, 缺乏早期教育意识。甚至把智同于知识, 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 重技能训练轻行为培养是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早期家庭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这项工作应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艰巨性, 对孩子严格要求, 反复强调, 持之以恒。幼儿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长期严格的教育, 严格要求, 才能逐渐养成。“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式的教育, 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的。

(2) 整合家庭教育资源, 合力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

(1) 家庭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 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 情绪稳定, 得到爱心的熏陶, 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 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 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 爱护物品, 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 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 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 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 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对孩子进行学习的熏陶。比如, 在房子的墙上, 挂满了幼儿学习的图片;在家里, 我们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 孩子也会拿起自己的书本;每隔一段时间, 都要给孩子教一些词语, 并坚持把它们记录下来……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中的问题, 及时纠正孩子缺乏耐心、毅力, 以及做事草率、学习三心二意等不良习惯。在家庭中养成尊重知识, 热爱学习的气氛, 使孩子感到勤奋学习值得仿效, 拥有知识值得自豪, 以促使孩子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 成人要尽量以优美的语言, 用丰富的形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就会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从得到熏陶, 受到启发, 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家人带幼儿出玩时会打招呼, 打扰了别人说“对不起”。幼儿年龄越小越容易养, 这是因为幼儿具有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所以, 父母应较多地注用自己的“身教”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惯。

(3) 要及时评估, 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 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法。孩子爱听好话, 喜欢被人称赞, 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 受激励而改造很容易的, 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 家长应该及时表和鼓励。这样, 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会使幼儿固下来, 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上一篇:公司联络函下一篇:党员干部疫情期间个人总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