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10-30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选13篇)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从此就进入了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生活。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习惯的培养比知识还重要得多。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按时作息,专时专用

六七岁的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一遇到他们喜欢的事,就不会有时间的观念了。所以,家长要针对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有比较明确又相对固定的活动、娱乐、学习、休息的时间。孩子习惯养成后,就会使生活规律化,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益处。

家长要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孩子在学习时间内,必须让他专心学习,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发现孩子作业质量不好,就要及时提醒,特别是孩子书写不认真的时候,应让他重写。作业时,要他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既要做正确,又要有速度;朗读要正确,连贯,声音响亮。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并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2、独立思考,平等交流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让他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是很重要的,不是简单的一句自己思考或明天问老师去,可用商讨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再想想,你觉得哪个地方有困难,你把你的想法说一下。”还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如:“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理解的,我是这样想的,这个问题我和你有分歧,明天再问一下老师看应该怎样理解。”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和他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逆反心理,非常愿意和你沟通。

3、关注细节,因势利导

良好的习惯大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孩子活动后,要让他养成自觉整理器械的习惯;做完作业后,要让他自己收拾用具,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具。我们常说要“认真做事”,就体现在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等方面。这些习惯的养成,会使他的学习更具条理性,思维更具逻辑性。

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提出要求。有一位妈妈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在墙上挂了块木板,看到孩子有不好学习习惯的现象就在木板上按一个图钉,一开始图钉上升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少起来了,到后来基本上就不再按了;这位妈妈又采用每天如不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拔掉一个图钉的奖励措施,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木板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让孩子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总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有系统、不间断地严格要求,决不允许任何一次例外。家长既要有耐心与恒心,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以身作则。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家长也会因此而越来越轻松、潇洒。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2

一、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

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 家长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 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头摆正了吗”、“身体坐直了吗”、“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刚开始练习写字时, 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 也不要求快, 应强调正确, 让孩子沉住气, 静下心来写, 宁可写得慢些、少些, 一定要写好。

二、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孩子上学以后,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让孩子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不玩耍、不拖拉, 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在行动上约束他, 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 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让孩子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 每到学习时间, 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 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及时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几点起床, 几点做作业, 几点看电视, 几点睡觉, 一定要有规律, 并且一定要安排出孩子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每天学习新课前, 先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 不明白的地方上课要重点听;学了新课后, 也要及时地进行复习, 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加深理解。一个单元学完之后, 可以教孩子系统地进行复习, 使知识系统化, 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凡是读书多的孩子, 视野必然开阔, 精神必然充实, 志向必然高远, 追求必然执着。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家长要经常陪孩子到书店挑选并购买图书;抽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 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同作读书笔记;并且督促自己的孩子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读书看报时间;自己也要经常性地读书, 作好表率。父母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系统地、不间断地严格要求, 决不允许任何一次例外。见到了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父母决不能等闲视之, 要及时纠正;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 也不能视而不见, 要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形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3

一、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应善于抓住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这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这就要求家长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有以下几点,提供家长注意:

1.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幼儿的习惯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我两岁半的儿子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我从不急不躁。坚持每顿饭都让他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给孩子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不久,儿子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

2.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相同的信息重复地传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家长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1)家长不要总是去说教,唠叨只会让孩子反感。

(2)家长注意言传身教。首先家长要有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带动孩子;其次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孩子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希望他有这们的习惯就成了。

(3)家长在日常谈论中多说一些有好的行为习惯的人有怎样好的结果等例子。

三、要善于纠正孩子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灵活处理,忌墨守成规;设身处地,忌专横高压;恩威并重,忌言行偏;行为指导,忌唠叨罗嗦;鼓励为主,忌负面强加;宽严互渗,忌情感失控;坚定立场,忌迁就退让;具体明确,忌抽象模糊。

家长如何培养六年级孩子学习习惯 篇4

全程跟踪孩子的学习过程。要形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只是鼓励他、赞许他和肯定他还是远远不够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全程跟踪孩子的学习过程。

所谓“全程跟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指认真检查他的作业和课外阅读,而且包括与他谈论在学校和家里的全部学习经历。跟踪孩子的学习,首先是要仔细查看他的作业、考试试卷、阅读内容等。检查和查看不是管家式的监督和看管,命令式地强迫孩子学习,而是通过查看发现孩子的学习特点、掌握他的学习兴趣点、了解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窥见他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方法,为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学习积累素材。通过这样一种检查和查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哪些学习毛病是普遍性和经常性的,哪些是偶尔的;可以发现孩子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比较欠缺;也可以发现孩子哪些学习习惯值得肯定和发扬,哪些学习习惯应该纠正。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南苑小学 张淑芳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一个人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否则,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的发展。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更是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呢? 我认为,作为我们一年级的教师首先应该要以耐心、爱心、恒心、一颗包容的心来引导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为孩子在入学之前,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是以游戏为主。而到了小学,开始过正规的学习生活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飞跃。另外,在入学之前,家长和孩子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当他们第一次背上新书包来到学校时,精神肯定十分亢奋,心里也是万分愉快的。可是新的学校生活开始了,他们对学校的要求、课堂的常规一下子又难以适应。比如上一节课要40分钟,课上要集中注意力仔细看,认真听,不能随便说话、随便动作,对所学的内容还要用脑牢牢记住。如果再加上老师一开始就板起脸,一副威严的样子,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从而敬而远之。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一开始,对孩子的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对所教的内容不能操之过快,平时,要多与孩子拉近距离,主动地、亲切地和每个学生交流,有时还要能容忍孩子一时的过失或缺点,相信孩子在你的循循善诱之下必能“亲其师”、“信其道”,并能很快地、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来。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在家过着小皇帝的生活,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的独立性,自控性极差,而在学校里,往往会出现找不到学习用品,上课铃声响了还在自由说话,一派我行我素的景象。为此,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就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课间休息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我认为要与班主任的要求达成一致,事先要向班主任了解他在训练学生课前准备的一些做法。如开学的第一天,我班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把书本、铅笔盒放在课桌的右上角,而我觉得铅笔盒放在桌子上学生一不小心就把它碰落在地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就和班主任协商课桌上就放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请班主任利用课前时间多训练几次,让学生明白上什么课,准备什么书。当然,作为我们任课老师也要加强训练和督促。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基本上能独立准备学习用品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平时做的得好的学生当组长来检查,对做的好的学生奖励一颗五角星,几个星期以后,学生就会在一次次的督促和竞争中就会慢慢养成了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又如,针对学生课前闹哄哄的状况,就利用班主任编成的一些顺口溜,让学生在预备铃响了以后唱一唱。如: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还可以让学生做做手指游戏或手指操。“两个拇指弯一弯,点点头,两个小指勾一勾,作朋友,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手指操“画横、画竖、画三角,画撇画捺画圆圈,左半圆,右半圆,合成一个大圆圈。”这样,让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二、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在上课时能坐得住、坐得稳,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40分钟的一节课要他们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地听讲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方面,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尽量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尽力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直观化,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缺少一定的长效性,当他们长时间静静的坐着,很容易使注意力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听课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当课上到一半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做课间操,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例如,让学生边说边做:向前伸伸手,向后仰仰头,左右弯弯腰,然后坐坐好。还可以跟着老师做,老师:谁能跟我这样做?学生:我能跟你这样做,„„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更要学会听同学发言,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取长补短。而一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弱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心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发言时,不懂得认真听,当同学还没说完,就抢着说,有的干脆各干各的,或与同学窃窃私语、或是随心所欲翻番书、动动铅笔、玩玩橡皮,或是无精打采趴在桌子上。这时,如果教师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倾听。可以让发言的学生先停下来,然后说: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想一想,他的说法和自己一样吗?请你当当小老师作评价。有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让个别学生复述刚才同学说的话,以此来督促其他同学认真听讲。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激励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对于课上特别认真,仔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于表扬和鼓励,并通过在教室里建立星星榜,开展“群星闪耀”、比比谁的星星多等评比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评比中渐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差,自我意识强,上课时往往不爱听别人讲,喜欢自己讲,但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说话往往颠三倒四,表达不清。在讲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语言组织能力差。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最好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应从教师自身做起,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应沉下心来聆听学生的表述。对语无伦次的表述要善于理解,小心诱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话能有条理地说出来,进而乐于表达。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首先要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想一想用数几说一句话,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充分地说出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某个人排在第几,第几排的是哪一个,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几”与“第几”的不同含义。课本中经常出现“你能看图说一说吗”“你还能怎样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谁说的多”„„培养学生将操作过程、观察过程、想像过程、质疑过程说出来。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水平。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不管他讲得对错,都及时给予表扬,对课堂上经常举手的学生奖励一颗五角星,对于不会讲而不举手的学生就让他们跟着老师或同学学着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踊跃发言了,接着在学生敢于发言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能完整、有序的表达,一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并尽量做到语句完整、流畅。这样,经过一次次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堆一堆”“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数的分解组合”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圆片在两只手里: 一只放1个,另一只放3个;一只放2个,另一只也放2个;一只放3个,另一只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解组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又如,在教学“加和减

(一)”时,教材创设了“试一试”的操作过程,我让学生摘10片树叶抛一抛,根据正面有几个,反面有几个,写出算式。又如,在“认钟表”的教学中,我让家长帮忙制作了简易钟表,在课堂上利用我说你拨,你说我拨的活动,使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会几时整和几时半。这些动手活动,既营造了“动中学、学中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热情,又达到了协调发展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抓好学生的写字教学。首先,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老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包括握笔姿势,坐的姿势(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都要教给学生,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的习惯.其次,作业要适度。适量的作业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反之会造成学生厌恶的情绪。所以,一是作业要少而精,二是作业要求要明确:本本整洁、格式规范,书写认真、字迹端正、准确率高,对好的作业定期进行展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在意老师的表扬和激励。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有计划持之以恒的加强训练和落实,在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一点一滴的引导,满腔热情的鼓励,逐步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着他们一生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如何让孩子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大家好!以前也曾开过家长会,那都是在幼儿园。今天,我坐在小学的教室里,觉得自己升级了,还真有点激动。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老师家长们一起交流。

李老师让我谈一下教子经验,主要是有关学习状态方面的。经验谈不上,感受却有不少。说句实话,开学两个月了,对郭睿的课本我们极少看过,也从来没辅导过孩子,更没有给孩子增加过任何学习负担,如多布置作业、多出几道题、逼孩子看书……我一次也没有。除了每天不超过十分钟的做作业时间,女儿就不再看课本,但从三次考试来看,她的成绩还不错。有的家长会说:“你孩子聪明啊……”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太大的差别,之所以成绩差距很多,主要是看孩子是否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是否入门?”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怎么样?学习品质如何?懂不懂学习方法?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都是问题,而这些问题和我们做家长的息息相关。

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有众多外人的情况下,就不加掩饰地说:“我这孩子一看书就头疼,就不爱学习……”“我那孩子,一问他什么都会,就是考试考不好。”“我家的光知道调皮!”“这孩子可烦人了……”不说点儿好话,孩子在一旁听着,那是什么感觉?这些话,对孩子的打击太大了。我从来不这样,当着孩子的.面,我极少说她不好,让孩子保持一份自尊,拥有一份自信,她做起事情,会很轻松。对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要多多表扬,多加鼓励。做到这一点,再谈别的。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我是如何让孩子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的?

第一:培养女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她的学习热情。

自女儿进幼儿园,我就给她灌输:“一个人从小到大,要学很多知识。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就像一个傻子,什么也不懂。只有更多地掌握各种知识,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郭睿从小喜欢探讨各种知识,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对孩子的学习热情,我们总是给予鼓励,每当她提出问题,我和丈夫总是尽量地给予解答。有的答不出来的,就和孩子一起查书找答案,早早地买了《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当时实在拿不准或找不到答案的,也会记下问题,尽快解决。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就是正儿八经地坐在那儿练字、做题。我觉得玩中学,学中玩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比如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玩打扑克,就和“数的组成”、“加减法”结合起来,有时也告诉她如何记牌、打牌,锻炼她的思维能力。刚开始学拼音时,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成盒的拼音卡,女儿也嚷着要我买给她。我说:“我看你自己做挺好的,画上画,和大家的都不一样。”从aoe开始,学几个,回家做几个,我们拿着拼音卡当扑克牌玩,每人随便抽出来一张,拼拼音节;散步时,我们随便说个字,就做组词游戏,女儿听我们说她不懂含义的词语就问,我们再做出解释……不自不觉中,女儿的知识面拓宽了,学过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兴趣,她一点儿也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觉得学习挺好玩。你们猜,我是怎样检查她的学习情况的?我常说:“我好久没听老师讲课了,老师是怎么讲课的?郭老师,你学着老师的样子给我讲一课怎么样?”你想,口口声声喊女儿老师,央求她给讲课,老公也在一旁起哄,我们俩像学生那样坐着听着,还举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满足了女儿的表现欲望。她上课肯定好好听讲,要不回家,她怎么讲给我们听?

第二点:注意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

我的女儿没上过学前班,从幼儿园大班直接升入一年级。去年,我有所担心,怕她不容易进入学生的角色,毕竟幼儿园和学校相差很多。便经常给她说些当小学生的事情,告诉她要按时做作业,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反正就是从心理上让她有个准备,使她能够尽快适应学生生活。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作为家长,我们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充分配合学校的常规教学,不要把教育的责任一味地推给学校。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我有个主张,不一定和大家一样,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最好不要辅导孩子做作业。不要让孩子对你产生依赖,要让她学会自主学习。女儿做作业时,我很少给她念题目,特别是学了汉语拼音后,我让她自己拼,一篇念不懂,就念两遍、三遍,既能巩固学过的知识,还能提高理解能力。(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有时候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数学大本上没有汉语拼音,像“3添上1等于几?”的“添”字,她问过我两次,第一次,我告诉她了,当她第二次问我,我说:“你已经问过我一次了,问过以后,你自己要记住,这个字长什么样子?不要问我第三次了!”多多少少要让她感到一些压力,刚上学的几天,做完作业,让家长检查,总想让家长表扬几句。最近,我都让她自己检查,确实觉得没错了,才拿给我看,这样能让她仔细一点,认真一些,还能培养她独立学习的习惯。

第三点:帮孩子找学习方法。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谈不上什么学习方法。”我不这样认为。每天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流交流,问问她在学校的情况,不管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的,多了解一些。注意观察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对头。如果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她渐渐地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我时常考虑这些事情,也在尝试着 学习“教育孩子”这件事。

对孩子学习中提出的质疑,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课本上的,我都充分鼓励,并且启发她,查字典、查资料,试着进一步探讨。就说多音字吧,“父亲”的“父”字在唐诗《渔父》里面,“父”的声调是三声,女儿有一天就问:“书上标错了,这不是‘父亲’的‘父’字吗?应该是四声啊。”

“查一下字典,看看有念三声的吗?”我给她念一下解释,她就明白了。类似的事情,她就知道了好几个多音字。再如“儿化音”,她平时拼着玩,“没有这个音节啊?怎么回事啊?”这时候,我就表扬她。“郭睿,真不错,提的这个问题挺好。”然后尽量给她解释。每当这种时候,女儿特别兴奋,我也很高兴,郭睿能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学着思考,进而能学一点新东西了。也许,这是无意之间的,但正是这些许多的小小的“无意”,就让她掌握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渐渐地提高自学能力,且这个过程是快乐无比的。我想,这也算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开端吧。

孩子一天天地在长大,每天都在进步。作为一名家长,我时时有一种压力,终有一天,我会落后于自己的孩子;终有一天,女儿会反过来教我新知识。我常常告诫自己:加强学习吧,这一天不要来得太早!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了:我在和女儿一起成长!

第四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利于她发展的学习氛围。

快开学时,我给女儿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摆上一张新的电脑桌,放上一面书架,再 搁上一架台灯,让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硬件有无好坏还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软环境,东西都置全了,家长却整天聚一伙人,打扑克、打麻将,无意中会扰乱孩子的学习。女儿在做作业时,我和丈夫从不大声喧哗,看个书,读个报,要么在一边悄悄地观察她:是不是一心二用?边写边玩?该敲个警钟的时候,就给她提个醒。开学两个多月了,现在不用家长说,女儿回家先做作业,还挺认真。这不能说和家长的日常做法没关系。

大家肯定也有这样的意识,孩子在不自不觉中常常受到家长的影响。我们家长要树立好的榜样,尽量让孩子有一个利于成长的环境;教子中注意一下方式方法,我想,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一名好孩子。

以上是我平时与女儿相处中的几点想法或做法,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探讨。衷心祝愿,这个班的孩子们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7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要告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一个人全面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建立起学习习惯重要性的意识,才能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外,在培养学生习惯意识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让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养成好习惯,就要不断地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做到步步到位、环环相扣、随时检查,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行为得到内化,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有不认真书写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而是耐心地告诉学生这样写的危害。同时将认真书写的学生作业在班上展览,引导其余学生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的引导和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平时板书或写评语时一定要写工整、规范的字,不能连笔写。一个潦草的字也不可以,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另外,对于有好习惯且能坚持不懈的学生应该随时进行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点滴渗透

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训练学生,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础。教师应抓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预习到展示,从互动探究到教师的答难解疑,从复习巩固到考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例如,在教学课文《大熊猫》时,我是这样做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大熊猫的口吻加上动作上台介绍自己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很容易地了解了大熊猫的特点,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生字“波”时可用一盆子清水,让学生吹一下水面就理解什么是波浪,在往水里撒些土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学生又理解了“清”和“浊”。因此,教师还应该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学习起来不乏味。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家长,请求家长的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想活动、行为举止,有些是教师抓不住的。虽然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某些方面还需教师的帮助,但家长往往能观察和注意到孩子细微的变化。教师要给家长一些建议帮助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孩子学习时坐不住、写作业忘带课本或作业本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常见的坏习惯。家长就要帮助指导孩子,回到家里先做作业再玩,即使家长不懂孩子的作业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工整。要让孩子明白做事和学习一定要一心一意,做完一门功课,书和作业本立刻装到书包里,睡觉前自己检查、整理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让家长明确帮助孩子矫正不好习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教师和家长配合好,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作为小学生,在学校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但是回家后,又是另一个情况,不按老师布置说的去做,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配合起来,严格要求,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上下功夫,使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课前预习 认真书写 认真审题 自觉检查

一、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预习是学习新课之前完成的,这就需要家长督促孩子预习。通过预习,孩子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实际预习中,家长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孩子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孩子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引导、点拔下进行理解和掌握。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做做相关的习题,以加深理解,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为促使孩子按时完成预习,可以拟出有效而科学的督学措施对孩子加以约束,与教师取得联系,争取教师的支持与配合,让教师帮助督促学生完成。此外,家长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才能使孩子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严格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

目前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态度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这样下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正确率低,还容易养成马虎、粗心、厌学等不良影响。而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因此在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上下功夫:

1、书写整洁,字迹工整。漂亮的字体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对孩子书写进步适时表扬,鼓励孩子要写好,与以前写的进行比较,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业越来越整洁美观,就会坚持下去。

2、规范格式。数学的有些知识有着严格的书写要求,只有将它做的规范才能称得上掌握。例如:简单的直线用尺子画、数学符号的用法及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等等。在培养严谨的同时领悟所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往往并不是因为不理解所学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往往随便看一遍就直接去做。那么要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就要下功夫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的正确与否。我发现在学校时学生写的认真,但是家庭作业写的就潦草,不认真。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也要养成认真的习惯。所以,家长在孩子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运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孩子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字迹潦草,家长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孩子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孩子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检查,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教给孩子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检验作为孩子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孩子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孩子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一版。

[3]李文娟,《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九州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孩子人学后领到新书,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爱护书籍,不能随意损坏课本。除了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课本外,还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课外读物,所选择的读物要与孩子的认识水平相适应,与学校的学习内容有联系。同时要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气氛、学习环境,并注意指导孩子的读书方法。对于初人学的孩子,家长最好抽空和他们在一起读书,指导他们学习掌握课文重点,理清思路。

2.写字习惯。

孩子在学校写字时,要求比较正规,一是要求正确,二是要求规范,三是要求速度。但是孩子在写字时,由于放松,,没有规则,造成孩子写字姿势不正确,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写字要严格地作具体要求,如握笔的姿势,坐的姿势,写字的笔顺等。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应该是身体坐正,本子(书)放平,做到三个一:一拳(身体离桌子)、一尺(眼睛离书本)、一寸(握笔处离笔尖)。开始学写字,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或练习的负担过重。(翻页查看更多关于学习习惯方法)

3.做作业的习惯。

一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课外作业不多,但是由于孩子的自觉性差,仍需要家长加以督促和指导,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1)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一放学,回到家后立即做作业,并一次做完,然后才让孩子去玩,即“做完作业再去玩”,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孩子在学校已紧张学习了一天,回到家中应适当地活动调剂一下精神,但不要过于激烈,否则容易疲劳。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可根据孩子在校上课的情况来定。一般来讲全日制学校,孩子的作业在学校即可做完.小学毕业班的孩子作业比较多,做作业时间放在晚上但不能超过两小时。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

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1、复述性练习

2、拼图及七巧板练习

3、多米诺骨牌练习

4、抗干扰练习

(三)、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小托班的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中大班的家长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

(四)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五)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好习惯之一——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1、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一般是对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的。

2、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孩子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必须由父母来指导。针对课本(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

3、周预习,则需要孩子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孩子往后看书,那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末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

4、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好习惯之二——细心观察的习惯

1、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孩子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局部,审视细节,不要只是笼统地看大概。

2、观察要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3、引导孩子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与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孩子说说杏与桃有什么区别。

4、其次,课堂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比如,让孩子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让孩子边观察边思考:

1、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其实,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观察训练。

好习惯之三——勤于动笔的习惯

1、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孩子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让孩子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是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

2、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不选择,选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片断。

3、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尖,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⑴、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假以时日,就养成习惯了。

⑵、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符号,之后是一句话,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好习惯之四——质疑发问的习惯

1、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孩子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失,就鼓励他去问,一量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父母要给予鼓励。

2、给孩子讲一些著名人物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生动故事,启发孩子大胆质疑、发问。

3、可以找一些书刊当中的错误,鼓励孩子找出它来。比如一些名人的书中有不少文字、语法、典故、常识方面的错误,引导孩子把它们找出来,给名人写封信,指出他们的错误。

4、引导孩子仔细看电视、读报刊,找出他们在发音、用字方面的错误。

5、一段时间后,提醒孩子,不要滥问一气,要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好习惯之五——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1、家中常备一些工具书。

2、设法调动孩子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讲座一些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专家,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孩子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

3、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所不同,要教给孩子基本的查阅方法。

4、遇到问题时,先不要去问老是或专家,先到工具书里去查找。

5、如果家中有电脑,尽量安装一些工具软件如《金山词霸》、《中国百科全书》等。好习惯之六——背诵的习惯

1、我们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少年儿童在记忆的黄金时期一个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英语,不一定细抠语法和语式等等,最好让孩子在读准音的前提下把英文课文全文背诵过。这是许多英语专家的教诲,更是一个学英语的好习惯。

3、对于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孩子尽量都记诵过。孩子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终身受益。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

4、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熟悉即可。

5、一些常用的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和数据,还是能够达到开口就能说得上来的为好。当然用到时可以去查阅工具书,但如果是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的少年儿童力所能及,那么把一些常用公式、数据背过,储存在自己大脑当中,不是受益终身吗?

好习惯之七——仔细审题的习惯

1、教给孩子读题时,声音轻,心情平静,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断句,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当读到“花猫6只,比白猫少2只,问白猫有多少只”时,能够在关键句处反过来想,就是“白猫比花猫多2只。”

2、边读边划。用虚线划出表示条件的句子,用实线划出问题的保存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句子。

同时,能够用线段画图,图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比如,“一个班内,女生占3分之2,而男生是12人,问有女生多少人?”能够用相应的图画表示出来。

3、能够让孩子复述出题意。比如,“两种机器,甲种机器12台,乙种机器10台,甲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产品50件,乙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70件,问所有两种机器一小时共生产多少件?”如果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甲种机器12台,每小时生产产品50件,乙种机器10台,乙利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70件,问所有两种机器一小时共生产多少件”就表明孩子已经懂了题意。

好习惯之八——定期复习的习惯

1、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

2、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梳理成体系的过程。

3、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4、复习整理不要超过半小时。

好习惯之九——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1、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孩子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

2、让孩子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性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给孩子买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挂在孩子的房间里。

3、检查孩子作业、试卷时,不国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4、读书、看报时,不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

5、带孩子去参观书法展览。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一、搭建家校桥梁,争取家长支持

在孩子入学第一周的家长会上,精心准备“给家长的一封信”发放给家长,做好家校间的沟通、协助工作。并告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孩子进入一年级后,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作为家长,做好这一阶段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二、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进门读书的习惯

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告诉孩子们:进门读书,会读书的同学可带领大家大声朗读。第一周检查时教室里安安静静,孩子们小手背后,坐得直直的,桌子上什么也没有。我利用学前教育课,告知他们早上进教室后先摆放好学习用品,就要读书。提醒他们,明天早上我要来检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提醒、检查,再提醒、再检查,有一些孩子开始在读书了。再经过一段时间拼音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借助拼音读书上配的儿歌了。这时,我再挑选一位胆大、识字多或是拼音学得好的孩子,每天早上带领他们早读,并对当天早读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奖励。慢慢地,孩子们早上进入教室后,会掏出书来,坐在自己的座位,小手指着字或是拼音,大声朗读或是跟随领读的同学朗读了。

三、建立班级公约,培养学生整理书包的习惯

一年级的小孩,习惯好的,一下课就会把自己的铅笔、橡皮装进铅笔盒,书本整理好收进书包。可多数孩子经常是丢三落四,不是少了铅笔就是找不到橡皮。针对这种情况,每天下课铃响,我先提醒他们整理好书本再下课。大约持续一周后,我让班干部利用下课的时间检查整理情况。一周下来,孩子们都会在铃响后,先收拾书本,再摆放好书本才离开教室去玩或是上厕所。

四、立足课堂教学,渗透听课习惯教育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总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去倾听。课堂上都争着得到发言机会,而不会去注意听别人的发言。别人说什么,对与错,他们都不会听。针对以上情况,我从细微入手,要求学生注意三点:

1.回答问题时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2.要求把别人回答不完整的,补充说完整。

3.指出别人说错的地方,并能纠正。

这样一来,他们要想说好,说对,说完整,就必须认真听,以此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思考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听”的技巧,养成了“听”的习惯。

五、采取激励措施,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

在开始教学生字时,我在画好的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要求孩子们认真地观察老师的一笔一画,然后进行书空,再在书上进行描写,再临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走近孩子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握笔姿势。写得非常好的孩子,要及时表扬。批作业时,我在他们的本上画苹果作为奖励。写得好的可得两个大苹果,次一些的可得一个大苹果,写得乱脏的不得苹果。一周内本上如果得到10个苹果,可换得一颗星。督促学生规范书写,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坚持检查激励,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从开始学拼音起,我就根据孩子情况,让孩子每天在家写一点点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我每天都会批阅,并当面表扬奖励。没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我认为,给孩子培养习惯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给年轻的家长们培养习惯。让家长们意识到,他们应该对孩子所担负的责任,而不是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没他们的事了。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会出现反复的现象。这需要我们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要细致入微、持之以恒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12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尊重个体差异

学习习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学习方式。从性质上来说, 它立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 要让学生自己觉得实践起来轻松适意。因此, 教师在提倡某种学习习惯时,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尊重个体差异, 立足于个体的需求。

例如, 有一名学生认为高考英语题中有不少综合性强挑战性大的题目, 为了从容应对难题, 所以每天晚自习结束后, 都会给自己加量, 坚持每天练习一道有难度的英语综合题。长此以往, 他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班级中脱颖而出, 该学生说非常感谢养成了“一天一题”的习惯。

然而, 在笔者看来这个习惯就不是人人适用的。首先,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就要把握学习习惯的个体性本质。对学生而言, 适合自己的习惯才能够化为学习的优势;不适合自己的习惯只能是学习劣习, 是妨碍自己进步的掣肘。教师如果要提倡某种学习习惯, 一定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是否确立乃至接受一个习惯, 可以建立在两个标准之上: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是否真正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利用这两个标准检验某种习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 就能知道这种学习习惯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坚持。

二、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学习习惯必须经过不断重复的行为才能够养成, 就如同学校教育为学生设置的早读课、晚读课, 就是利用一周五次的“重复”, 帮助学生去适应直至最后养成早读、晚读的习惯。当然,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缺乏学校或者教师的强制规定, 完全依赖于学生养成习惯的决心和长期实践的恒心。遗憾的是, 仍旧有很多学生由于懒惰、灰心等问题而半途而废。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自我规划与自我约束。例如, 笔者会鼓励自己的学生为自己制订计划书或时间表, 大概包括自己的目标和每天的安排, 越具体越好。有一名学生在期末复习时就制定了如下规划:

1.主题:英语期末的自主复习。

2.坚持每天3个单元的背诵, 早上利用早读课时间背诵2个单元, 晚上利用晚读课时间背诵1个单元, 并且复习这三个单元。

3.每天晚自习时要复习1个单元的语法内容, 并且完成相关的习题。

4.周一至周五每天完成1篇阅读理解;周六完成1篇英语作文;周日复习错题。

接着该生每天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就会在日历上打一个记号, 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则在日历上说明原因, 利用其他时间补上该日未完成的任务。在开始的一个月当中, 这名学生经常向笔者倾诉实践的苦恼, 觉得很繁琐很累, 但是为了不堆积任务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了下去。一个月之后, 他对这些学习任务不再厌倦惧怕, 反而能够轻松自如地去完成。

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自主规划在目标上给了他们动力;同时利用具体的时间给学生造成紧迫感和约束感,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尊重这份计划表的安排, 从疲劳厌倦中逐渐走出来, 感受到习惯给生活带来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逐步适应、接受这种重复性行为, 最终实现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交流, 取长补短

学习习惯的归属虽然是每一个学生个体, 但是培养习惯的经验和心得是可以共享的。学生除了获得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外, 相互的交流鼓励对习惯的培养也有不错的促进作用。

例如, 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式, 包括自己的学习安排、情绪调节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 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他人的优秀学习习惯, 取长补短;也能够根据别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更加积极。

此外, 学习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也可以一起成立学习小组, 小组组员出谋划策制订学习计划来督促每一个组员。这种方法对于自制力差、缺乏恒心的学生更加有效。因为他们在集体中会受到他人的监督同时也与他人形成了良性竞争, 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胜心和进取心, 从而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组员还可以进行组内求救, 大家一起讨论, 帮助该组员改善自己的学习安排, 使得习惯的培养过程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降低了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风险。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篇13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指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一种需要。当个人实现自动化动作,需要获得满足,就感到愉快;违背习惯行动则感到不愉快。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好的学习习惯靠有意识的一次次自觉地练习而巩固养成,坏的学习习惯也会在无意识的机械重复中养成。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将终生受益,所以,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形成一个好习惯。”

学习是一种智力劳动。它的成功,是智力活动的综合成果。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习惯,就是以“行为习惯”的力量(有时还包括受制约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影响着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影响着学习效果。

当前部分孩子在课上和课外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着课,溜着号。写作业时边写边玩;

2、上课不会听课,讨厌学习;

3、写作业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经常容易写错别字,或者算错步骤和结果;

4、家长多次催促,孩子照旧拖拉、磨蹭;

5、孩子被动学习,积极性差;

6、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更愿意玩儿;

7、孩子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

8、孩子不完成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的作业),而且读写困难,家长缺乏关注;

9、孩子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不喜欢钻研;

10、部分孩子已经出现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征兆。

(二)当前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所面临的困难

1、家长不懂何为习惯培养,缺乏相关知识;

2、家长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做不到,无法要求孩子效仿;

3、对于指导孩子进行习惯培养时情绪掌握不好,容易对孩子发火、甚至会打骂孩子;

4、缺乏长期坚持的精神,往往是孩子没有放弃,却是家长因为坚持不下来而放弃了;

5、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突出,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我们都知道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习惯是要慢慢培养的。还有一部分家长总认为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大都是家长问题的集中暴露。只是家长缺乏这种折射效应的认识罢了!

一、学习习惯要及早开始培养

做许多事,都有“开头难”。就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论,也是一样,要从孩子开始学习生活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注意培养,从头开始的“培养”要比中途才进行“纠正”要容易得多,当坏习惯养成之后再想到着手培养好习惯,就更困难、更费力了,甚至难以逆转。但孩子刚开始涉及学习生活时,家长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盲目求快求高,要有耐心反复训练,从细微之处着手。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应与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安排一致,配合老师系统进行。另外,此时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了学习兴趣的同步培养,如果孩子

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那么其学习习惯要达到“良好”,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了。

二、学习习惯应在完成家庭作业中培养

对家长来说,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最重要的途径应该是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中进行。对孩子来说,完成家庭作业,是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它是反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应是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切不可因为一般的原因而更改它,从中让孩子感到完成作业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作业的地方,应相对固定,家长最好是熟知作业的要求与内容,及时纠正错误,防止恶性循环。

粗心,常是低年级的孩子比较普遍的毛病,为了正面防止,要注意养成孩子少用橡皮擦更不能撕本子的习惯。这种要求的实质在于追求尽可能高的正确率,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做作业时,不能随随便便,做做停停,要像上课一样严格,做到“五不”:不分心,不说话,不搞东西,不吃东西,不离位。完成作业要一气呵成。

完成作业后要先让孩子自己检查(写话则要朗读两遍),不能满足于做完了事。之后,家长也应认真再次检查,每次都不能例外,让孩子感到应付差事是不可能的,他也能从中受到一种责任的启迪。

三、学习习惯应在广义的学习中培养

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孩子做作业、读课本才是学习,殊不知口头表达、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甚至学习做家务,特别是如何做人,更是学习的重要方面。这些更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因为这类作业,教师本身

就缺乏过硬的检查手段来督促落实的认真程度,这大多应由家长督促,如果家长只是虚晃一枪,或者干脆不做,不仅失去了一些锻炼的好机会,而且又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为地添上了路障。例如细致认真观察的习惯,学校教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较多,但实际对物对事的具体观察,却难有较充足的教学时间系统进行,而这又与孩子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密切相关,所以,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对一物、一人、一事留心观察,并善于从中分析发现问题,这岂不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学习习惯应在活动中培养

在家做完作业后,要让孩子理好课本的角,不能让孩子习惯于皱巴巴的课本,尽量让课本不折皱,不缺损;做作业时,座姿要端正、握笔写字姿势也要正确。这些看起来似乎与学习无关,其实,责任感、缜密、仔细、自我管理这些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的品德、习惯,全在其中。

每天应让孩子把第二天所需的文具、学具、课本对照课程表准备齐全,自己削好备用的铅笔,学习用具摆放有条理,再装好书包,这样,用时才能很快取出。每天清早起床穿衣时就应将红领巾、校徽等佩带整齐。

学会整理自己的学具的基础上还应让孩子学习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例如自己的小图书、各种玩具、起居用品等。在整理的过程中,孩子才能体会到做事的条理。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随着孩子年龄特征的变化,学习的深入程度,学习习惯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比如今后还会涉及到定时学习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独立学习、查阅资料的

习惯,等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智力劳动的增效剂,是切实提高智力效率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特有的巨大“定向”力量影响着人的行为,影响着人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家长切不可忽视。

四、基本学习习惯

1、能够坐姿端正,全神贯注听课的习惯。

咱们家长可能也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就会非常强,学习效果也就不用多说,当然水到渠成!

2、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调动孩子认真听课的积极性,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思维紧紧跟着老师所讲内容走,在课堂活动中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与别人合作的能力。能够全面深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能做到这几点也就培养了孩子的心理素质、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我在日常教学中最重视的学生的课前预习这环节,我在我们教室的黑板上学期写着“预习每一篇课文”不擦,时刻提醒孩子们,引起重视。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5、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好多孩子在家做作业时总是不停地问家长,明明有些题会做,但懒

得去思考,所以根本就不看题目,张嘴就问;也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是真遇到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家长的一般都会出现三种反应。一种是责骂孩子蠢笨,不听课,如果是这样,就会使孩子逐渐失去信心,害怕学习,造成反效果;另一种是不管孩子会不会,家长马上说出答案,这样呢,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从此懒得动脑筋,推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孩子的学习也会产生很坏的影响。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家长真正的教育孩子独立去完成作业。这也是最正确的做法。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让孩子养成自己读题的习惯,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不理解题目要求时教给孩子多读几遍,读懂了再做,不会做时多想想,实在做不出来时家长可以让孩子把题读给你听,再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你听,从中发现问题,引导解决。当然对于孩子所做的每一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孩子无论做什么题什么事都会知道如何下手。

6、及时订正的习惯。订正我认为也是获取新知最重要的环节,把以前不会的不懂的订正后加深印象变为懂的。我也非常重视这个习惯,在我们教室黑板左上角上我也烈军属着“订正每一次作业”一直不擦。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7、认真书写的习惯。

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

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我们班每一次考试前,我都不断地强调这个事,也跟同学们讲其中的利弊。我改的试卷也会打卷面分,我们班的孩子也养成了这个考试注意卷面整洁的好习惯。所以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8、课外阅读的习惯。

我们学校有在上个暑假交代学生“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的背诵”作业,这些该积累的一定要在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中落实,切实让孩子该读的读熟,该背的背熟。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要再行安排。孩子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期的积累。还可以让孩子多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很强,很多东西在课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这时让孩子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

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就能避免有些同学上学时想要拿作业上交时发现忘带了这种情况。

五、理性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说了这么多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起来真的是不容易呀!但我们也不要着急,要慢慢来,一点一点的培养。那作为家长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理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学习与玩儿的关系。

玩和学对孩子们来说同等重要。一个不会玩的孩子,肯定学习也没有激情。平时我们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对玩儿的渴望,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学习,一张嘴便是学啊学,时间久了,家长的话便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

要学习?我在为谁学习?学习好了对我有什么好处?是啊,我们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吗?不是为父母而学习吗?学习好了是不是可以证明自己是很优秀,很出色,很棒的孩子呢?我们家长平时是否激励过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呢?

2、家长要给孩子预留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

如果家长想提高孩子的写作业或者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给孩子一个目标

激励。比如告诉孩子,你如果专心写作业的话,就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供你做其他的事,比如到楼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或者

在完成作业和学习后,可以自己选择看一个动画片呢?我是经常跟我孩子这么说的。让孩子有支配自己时间的主动性,实际上就是解放了家长不停关注,唠叨的嘴,甚至烦燥的心。好习惯有时也要稍微放手,或半扶半放。

3、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一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说不出来,家长又观察不到,而老师因为面对全班很多孩子,也不可能一一去关照,这就会无形中让孩子出现了学习上的失控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要明确责任人了,那就是我们的家长,因为孩子和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家长必须要彻底检查一下,孩子每一门功课是否能课上听得懂,课下能独立完成作业,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

是不能读懂题?还是不会运算?还是识读存在困难?还是写字方面存在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一一去关注。

上一篇:二胡小能手作文750字下一篇:工商局档案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