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共13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 篇1
听了毛老师讲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的网课,我受益匪浅。
有位教育名家曾经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放下架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一,我们要做一名倾听者。孩子一犯错我们会利用惯有的思维去判断孩子,然后一顿斥责,最后总会补上几句“听懂了吗?知道自己错了吗?改了就是好孩子?”自以为做好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做错了,我们应该先去倾听孩子,通过倾听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错了。要是真的错了,就应该通过孩子的诉说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错?因为有些时候孩子出错并非本意,所以我们不应一味地斥责,而是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第二,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在学校,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实际上就是爱护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地热爱学生。事实上,凡是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喜欢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喜欢和你谈心,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教师 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班级是我们的家,班主任作为“家长”绝对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们共同参与活动,对孩子们来讲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会从心底里热爱和尊敬我们。
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关爱孩子、尊重孩子,遇到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孩子们把事情干好了,既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也能提升其自我价值感,还能养成认真干事情的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啊!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 篇2
一、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
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 家长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 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头摆正了吗”、“身体坐直了吗”、“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刚开始练习写字时, 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 也不要求快, 应强调正确, 让孩子沉住气, 静下心来写, 宁可写得慢些、少些, 一定要写好。
二、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孩子上学以后,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让孩子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不玩耍、不拖拉, 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在行动上约束他, 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 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让孩子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 每到学习时间, 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 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及时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几点起床, 几点做作业, 几点看电视, 几点睡觉, 一定要有规律, 并且一定要安排出孩子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每天学习新课前, 先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 不明白的地方上课要重点听;学了新课后, 也要及时地进行复习, 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加深理解。一个单元学完之后, 可以教孩子系统地进行复习, 使知识系统化, 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凡是读书多的孩子, 视野必然开阔, 精神必然充实, 志向必然高远, 追求必然执着。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家长要经常陪孩子到书店挑选并购买图书;抽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 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同作读书笔记;并且督促自己的孩子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读书看报时间;自己也要经常性地读书, 作好表率。父母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系统地、不间断地严格要求, 决不允许任何一次例外。见到了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父母决不能等闲视之, 要及时纠正;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 也不能视而不见, 要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3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持之以恒
陶行知曾提出,人的性格和习惯多半在六岁之间就应该培养。民间也有俗语称“三岁定性”,可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必要在幼儿时期就抓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一般在3到7岁之间,这个时期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一切行为习惯都是非常稳定的,甚至会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准则,因此,错过在这一关键期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在3到7岁这个时期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可塑性比较高,因此特别容易接收外界传递过来的刺激。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就可以先入为主,在孩子的意识中留下良好痕迹。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要有长期的培养。然而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及成长环境,在其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行为标准,制定了明确的分段培养目标和措施,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点滴做起,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日积月累的话,就可小中见大,小事情中体现高品质,小事情中成就大事业。
孩子的行为习惯应逐步培养,从最简单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从入学开始就要落实到滴滴之中: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养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习惯;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等等。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任务来抓。它不仅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不断引导教育,也需要孩子自身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多方位,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等等。那么,作为孩子主要应该培养的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
1、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想要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就应该从小事开始做起。正所谓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身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完成自己的事,并且要在当天完成,以此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性格。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注重仪表卫生,例如注重衣着的整洁,头发、指甲的整洁,学习用品摆放的整齐等,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引导孩子注重仪容仪表卫生。而每个人都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员,因此,除了引导孩子要保持好个人卫生以外,还需要教育孩子爱护班集体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垃圾。
2、学习习惯。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养成做事要有计划的习惯。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孩子开始学习就需要引导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期制定目标,给前进的方向竖立一面旗,以便于自己能够有足够的动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孩子学习的主要时间一般集中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来思考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必备条件,因此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做作业时要做到四点:
①书写规范;
②格式正确;
③正确率高;
④先完成作业,再玩耍。朗读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有感情。
3、日常行为习惯。家长和老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以身作则。孩子要从小就培养其形成的得体的日常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长辈;友善对待同辈;团结他人。此外,还要引导孩子懂文明,懂礼貌。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遵守交通规则等。只有从日常的小事开始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才能让孩子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家庭必须密切配合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和家长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构筑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学习,育人的场地是学习,育人的主体是教师,而在家里,育人的场地就是家里,父母就是育人的主体。并且,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长,家庭就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就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在同一个生活环境中,孩子长期面对父母的言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以家长会,手机短信,家长培训班等方式联系家长,指导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培养孩子,使得学校和家庭能全面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五、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都有很强的模仿性,别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家长都是他们行为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要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孩子,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只有通过引导学校通过模仿、学习,加强教育、训练,才能有效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教育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4
一、生活有规律
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卫生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讲好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时间里的一致性。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已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与意志力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一些小件的衣物锻炼由孩子自己去洗。要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非仅是要把繁琐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厨房整洁的重要性,比不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做家务也可帮孩子了解人必须合作和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习惯时,孩子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已增强了很多。
三、学会节俭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开运动会、去春游拿10元、20元还嫌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家长没有注意对孩子节俭这一习惯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节俭是寒酸的表现。其实想一想一个从小不知道节俭的孩子,长大了又怎么会节俭呢?要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第一要定量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去支配这些钱,如果提前花完,不补,不预支,让孩子学会节制、学会理财。家长引领孩子不同他人攀比,当然,家长首先不能进行攀比。可以尝试让孩子利用假期去品尝一下赚钱的艰辛,这样他就不会乱花钱了。
四、上网要有度
家长要在看电视、上网上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多读书,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这样的纠正效果会更好。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篇5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重点讲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一个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我在西城区一所比较不错的小学做过一个调查,这个学校有一千个孩子,我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看迟到情况,一千个学生竟然一个迟到的都没有。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看见有八个孩子慌慌张张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拦住他们问他们干什么去。其中一个小男生说:“我妈没把我的语文书装我书包里,我得回家取书”。我又问另外一个:“你干吗去?”答:“今天有体育课,我忘记穿运动鞋了”。我问你们都是几年级了,他们说是四年级了。我就说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们自己应该准备好的。你们早应该在一、二年级就养成这个习惯。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有一个小男孩,挺聪明,但是数学总是80多分,没得到一回满分。我就觉得奇怪。后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个小男孩到四年级的时候,班上刚换了一个男班主任,这个班主任老师看了这个小男孩的数学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边来,说:“过来过来,我考你一道题”。老师问:“7×8=?”小男孩说:“这太简单了,7×8=58啊”。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老师说:“你错了,你都错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个8相加是多少?”孩子演算完了说:“怎么7×8=56啊,我一直以为7×8=58呢。”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所以孩子才会一直把错的当对的。学习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识上的错误,所以家长和孩子不要怕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错了要马上改过来。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六一节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磨蹭。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质量、时间。以前家长和老师只对孩子写作业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北京的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小学生要从二年级开始培养这个习惯,这个对学习非常重要。我这里提倡单元复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往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知识点,掌握系统的知识才会对学习的应用个更为有用。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注重单元的复习,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系统的知识。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复习方法:正向复习法、横向复习法、重点复习法。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其实读课外书有四点好处: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学会写作、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学生要阅读145万字。对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要求,对二年级小学生要求看5万字,三、四年级小学生各看20万字,五、六年级小学生各看50万字。学会查找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找,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三、怎样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
一、两个习惯。
比如我们给小学的建议是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等到第二个月了,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提出“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我们在总结习惯形成的时间上发现,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一学期培养好三个,那么一年下来就是六个,这个成就就不小了。
(二)明理激情
用教育者自己的体验或名人的故事讲点养成好习惯的道理,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习惯的热情;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少讲点,对年龄大的儿童可以多讲点。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收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格言,贴在孩子房间的明显处,时刻提醒孩子。过去我们的教育迷信讲道理,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的道理并不少,你说的时候他都不爱听了。所以道理要讲一点,但不要讲得太多。
(三)榜样示范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字词,当学习到“中”这个字的时候,我要求同学给我用“中”字组成一个词,有的同学说“中国”、“中间”、“中华”,我都说好,有一个小朋友也用“中”字组成了一个词组:红中,我就问,“红中”是什么呀,他说“红中”就是麻将牌啊,这你都不知道啊。我说你怎么这么熟悉啊?他说,我妈我爸特爱打麻将,天天打到半夜。我说这影响你学习吗?他说当然影响我学习了,后来我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现在他们“三缺一”的时候,我还能补缺。大家想想,这样的父母还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嘛。另外同龄伙伴的榜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向同龄人中优秀典型的伙伴学习。(四)激励强化
心理学中有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不断的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就是正强化。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这种强化就是负强化。下面我介绍几种对儿童强化行为习惯的方法。代币券法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了,老师可以在班级公告榜中奖励给这个孩子一个纸做的小红花,这样就会激发这个小朋友继续表现出好的行为。这就是“代币券法”。家长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孩子连续表现很好,就可以规定,孩子在得到几个小红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愿望。家长要对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要事先规定,要合理,要能激发孩子想要的动机。这个方法对小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合适。影响力黄金表
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日期就是一个月,让孩子把想在这个月养成的习惯写上去,然后让孩子自己每天在日期下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如果当天做到了,就划对号,如果没有做到,就划错号。然后让孩子月底写一下当月的体验和感想。亲子契约
爸爸和妈妈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
(五)行为训练
家长要指导儿童怎样做,训练方法要多样、活泼。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有个“教-扶-放”的过程。
(六)注重体验
抓住儿童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习惯让自己尝到甜头,坏习惯使自己吃到苦头”;习惯的养成就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制度。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关键因素。
(七)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习惯。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家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以后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
(八)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九)家校配合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加强个别辅导。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 篇7
对学生是否依据社会特定的集体准则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任务。社会特定的集体准则, 它的内容、要求、方式和方法一方面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来确定, 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沉重心理发展阶段性的特征来确定。它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的严格要求和具体措施, 也取决于社会、学校、家庭等一系列外界条件和学生本身的内部因素。所以,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 才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教师要使学生信任自己, 就要做到课上为师, 课下为友, 这才能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教师在关心学生的前提下, 要善于倾听他们的言论和观点,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对于正确的高论或观点加以肯定, 错误的要正确引导, 教师课下和学生要平等交往, 才能获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这样教师的正确观点才能容易感染学生, 逐渐被他们所接受, 然后改变他们。比如在某课上笔者就问汽修班一个问题:“刚才在外面的黑板上, 看到有咱们班同学的大名, 说是昨天在餐厅打了餐厅管理员, 这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很激动, 一副很气愤的样子, 七嘴八舌地说:“那个管理员太不像话了, 总是莫名其妙地骂我们!”笔者就问:“是不是你们没排队啊?”他们纷纷说没有, 是管理员冤枉他们, 还对他们很凶, 因此, 他们就动了手。笔者就这一件事, 给他们讲了无论如何打人是不对的:“即使真的是管理员有错, 也应该找班主任老师来解决问题, 打人只会让你从有理变成无理, 还会给班级造成恶劣影响, 好像你们是一群只会用‘拳头’说话的人。”当然在这过程中,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耐心地进行解答, 一定要驳回他们意气用事的观点, 掌握这个分寸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否则反而容易被学生同化。
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争强好胜, 对集体荣誉有强烈的追求, 是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怎样才能维护集体的荣誉?在这些问题上, 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 学生的荣誉感有可能发展成为虚荣心和小集团主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 从他们喜怒哀乐的种种表情中, 细枝末节的言行中掌握学生的内心变化, 通过适时的教育和提示, 把错误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比如升入高三年级后, 有一部分学生明显特别注重梳妆打扮, 鞋帽穿戴, 甚至奇装异服, 有时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还会掏出小镜子、小梳子梳理一翻, 时不时地左顾右盼, 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爱美是没有错的, 但要注意时间及场合, 而作为一名学生, 只要穿得干净、整齐、大方就很好了, 穿那些奇装异服并不美丽, 只会让人感到很异类, 只会对他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三、让学生从切身的体验中感受, 道德规范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
怎样才能让学生从切身体验中感受道德规范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 要信任学生的思想是向一切美好的、正确的东西敞开的, 这样教师才能发挥作用,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我尊重就会发挥作用, 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自我评价不高, 自信心不足, 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 就比别人差一等似的, 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 告诉他们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 但他们有他们的优势, 他们比普通中学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走入职场后会更容易与人沟通, “上帝在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一定会打开一扇窗”。其次,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需教师通过典型的实例加以引导, 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班集体积极向上的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篇8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笔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生活习惯是指一个人每天过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习惯是指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一个人能够合理安排主要事件,能够讲方法有步骤地高效完成。就孩子一生来讲,生活习惯养成应从时间观念入手,合理规划家庭生活秩序,参与家庭事务,通过步骤化做事训练,使孩子能够耐心和持久做事,这样才能为其一生打下扎实基础。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写作业磨蹭拖拉,其实就是缺少生活习惯的养成训练。
一、学会做时间的小主人
在好习惯培养过程中,时间意识培养贯穿始终。孩子在
五岁左右就基本上具备了认识钟表时间的能力。家长可在客厅墙壁、孩子卧室悬挂钟表,孩子床头放置闹钟,随时引导孩子认读时间,增强孩子对钟表的关注兴趣。上小学后,可给孩子戴上腕表,方便孩子管理时间。还可以亲子游戏时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比赛搭积木,说比赛规则时引导孩子说出现在的时间,当搭好后,马上看时间,一起计算出用时多少,不失时机给孩子以鼓励。
当孩子能熟练读钟表上的时间后,家长可以教孩子学会定闹铃,为培养按时起床好习惯做准备。可以跟孩子说:“宝贝,你现在有了新朋友,就是这个可爱的小闹钟。明天早晨,你的好朋友就会准时喊你起床喽,当闹铃响后,你要用最快的速度翻身起床,然后关掉闹铃,不然闹铃会生气的。你肯定不想让闹铃伤心难过吧!”
二、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
看一个家庭生活秩序如何,仅看有没有生活作息时间表就可以得到验证。生活作息时间表需要结合家庭生活实际制定,全家人共同遵守执行,由成员轮流监督执行和落实。
制定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的目的主要是让家庭成员都清楚在一日家庭生活中,不同时间段,各自需要做哪些事。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同时避免因为家务和育儿等工作责任不明,而导致生活秩序混乱。为此,制定公平透明民主的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十分必要。
家庭作息时间表需要注意的时间概念,在一个家庭里,大人与大人之间,大人和孩子之间,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有以下几种时间概念:1.平行时间。指在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分别做自己的事,互不干扰,尽可能保持做事专注。例如:某段时间内,妈妈厨房做饭,孩子在客厅组装玩具,爸爸在看报纸,孩子在看动画片。2.交叉时间。是指在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在分别独立做事时,偶尔需要短暂相互协助,此时需要走到一起。例如:孩子组装玩具时装不上,发出请求,爸爸来到身边协助,当组装上部分元件后,爸爸离开儿子身边,继续读报纸,儿子继续组装。
制订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并不是难事,但在执行起来却需要下很大工夫。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重新调整和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由原来的松散式生活,进入有相对约束的状态,每一个人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对妈妈来讲,原来过多承担家庭责任,现在需要把部分责任交给具体责任人,不要动辄越位,一旦参与过多,又会回到原来的秩序混乱状态,让其他家庭成员当旁观者,养成习惯性懒惰。对于爸爸来讲,以前忽略承担的责任,现在应该本着对妻子负责,对子女教育负责的态度回归本位,把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抛弃,真正成为家庭的核心。对于孩子来讲,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好习惯需要父母持续性培养,在真正把孩子好习惯培养巩固定型放手独立之前,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监管。
三、教孩子步骤化做事情
教孩子步骤化做事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很多孩子执笔方法不对,就与最初拿笔、握笔的指导有很大关系。家长要细心观察,尽可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正确的动作演示,用鼓励和赞赏的态度教育孩子,防止靠孩子自我模仿来被动学习。
例如:孩子穿羽绒服,反复拉还是拉不上拉链,就使劲扯。这时候,孩子妈妈就蹲下身来,一遍示范一遍教孩子,并且让孩子再练习一遍,结果孩子特别高兴,一蹦一跳地上学去了。
教孩子步骤化做事的基本要求,完成一件事,至少包括五个要素:一是做事目标;二是事前准备;三是完成步骤;四是完成要求;五是回头检查。
事例:孩子卧室物品整理和定位
第一步,做事目标:整理房间物品,摆放到规定位置。
第二步,事前准备:(1)明确整理物品的类别;(2)准备盛放物品的箱子、指定摆放物品的柜子;(3)摆放的具体位置;(4)开始进行物品整理和定位的时间,完成物品整理的截止时间。
第三步,完成步骤:(1)写字台上物品整理和摆放;(2)图书的整理和摆放;(3)床铺上物品的整理和叠放;(4)玩具的整理、装箱和摆放;(5)打扫房间;(6)拖地。
第四步,完成要求:(1)写字台上文具装入笔筒,课外书摆放到书架上,学习用书整理好放在书桌右上角;(2)散放在房间其他部位的课外书摆放回书架;(3)铺平床单,叠好被子,摆放好枕头;(4)散落在卧室各处的玩具要归拢,统一放回玩具箱,组装好的玩具可摆放在书架空处;(5)用抹布擦拭写字台、床头柜、窗台、书架;(6)用拖把拖地,清洗拖把,然后晾到阳台上。
孩子学习做事初期,往往容易犯急。比如一些步骤或者动作反复学习仍不熟练,或者学不会时,孩子就开始沉不住气,有时嫌大人在旁边教动作时话多,有时嫌做起来费劲,有时还干脆生闷气或者掉眼泪。这时需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态度不好,极易被坏情绪感染。一旦父母态度变坏,孩子的负面情绪会更加强烈,甚至干脆罢工。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做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以自己的良好修养培养孩子做事的耐心和毅力。
四、重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热爱劳动并养成习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
内容。从人体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用双手劳动,对身体综合协调灵活性、大脑智力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都有极大好处。热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对生活充满热情,心理健康,心灵手巧,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但在很多家庭里,普遍存在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教孩子基本劳动技能,也不赋予孩子劳动任务的现象。孩子看惯了父母每天承担一切,认为这就是大人的事,和自己无关。凡不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当其懒惰成性以后,生活态度消极,好逸恶劳,内心冷漠,甚至连起码的学习都喊累。所以,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有好成绩,学业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和体验,使其真正理解劳动的好处,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学校集体劳动,从劳动中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 篇9
一、当前部分孩子在课上和课外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学习无序,注意力不集中,听着课,溜着号。写课外作业时边写边玩;
2、写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容易写错别字,或者算错步骤和结果;
3、家长多次催促,孩子照旧拖拉、磨蹭;
4、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更愿意玩儿;
5、孩子读写困难,家长缺乏关注;
6、部分孩子已经出现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的征兆。
二、当前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所面临的困难
1、家长不懂何为习惯培养,缺乏相关知识;
2、家长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做不到,无法要求孩子效仿;
3、对于指导孩子进行习惯培养时情绪掌握不好,容易对孩子发火、甚至会打骂孩子;
4、缺乏长期坚持的精神,往往是孩子没有放弃,却是家长却因为坚持不下来而放弃了;
5、头痛医头,一谈到习惯培养,立刻着手去套用三步曲(以前在我的博客中曾经发表过《学习培养三步曲》,在本文后面第四部分同时奉上),结果发现孩子不听招呼,这缘于家长忽略了亲子沟通关系尚没有完全疏导畅通;
6、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突出,总认为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自己无关。事实上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大都是家长问题的集中暴露。只是家长缺乏这种折射效应的认识罢了。
三、家长应该如何去理性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学习与玩儿的关系。玩儿和学对孩子们来说同等重要。一个玩儿不好的孩子,肯定学习也没有激情。平时我们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对玩儿的渴望,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学习,一张嘴便是学啊学,时间久了,家长的话便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很多家长忽略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在为谁学习?学习好了对我有什么好处?是啊,我们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吗?不是为父母而学习吗?学习好了是不是可以证明自己是很优秀,很出色,很棒的孩子呢?我们家长平时是否激励过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呢?
2、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用脑学习的意识。经常看到很多家长一让孩子课外学习时,便一古脑让孩子从头写到尾,有时孩子一写作业便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孩子为什么在学校每节课要40分钟呢?这主要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大脑疲劳了家长仍不让休息,孩子也只能边写作业边玩儿了,甚至会出现糊弄家长,你在身边我就装做很认真的样子,不在身边我就玩,反正一晚上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的现象。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专注时间一般为20—35分钟,所以写作业的时间一般安排在35—40分钟,接着就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了,以利于缓解大脑的疲劳。
3、家长要给孩子预留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如果家长想提高孩子的写作业或者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给孩子一个目标激励。比如告诉孩子,你如果专心写作业的话,就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供你做其他的事,比如到楼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或者在完成作业和学习后,可以自己选择看一个动画片呢?让孩子有支配自己时间的主动性,实际上就是解放了家长不停关注,唠叨的嘴,甚至烦燥的心。
4、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构建时间意识。我们经常强调时间效率,效率从哪里来?就是从时间中来。所以在这里建议家长要充分引导孩子关注你家墙上挂的钟表,或者闹钟。如果孩子对时间识认还存在问题的话,一定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当孩子在写作业的前后都关注着时间后,就很容易计算出时间成本,通过时间的对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今天比昨天在完成作业方面有进步,家长也同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肯定。
5、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有一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说不出来,家长又观察不到,而老师因为面对全班很多孩子,也不可能一一去关照,这就会无形中让孩子出现了学习上的失控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要明确责任人了,那就是我们的家长,因为孩子和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家长必须要彻底检查一下,孩子每一门功课是否能课上听得懂,课下能独立完成作业,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是不能读懂题?还是不会运算?还是识读存在困难?还是写字方面存在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一一去关注。
6、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坐姿和执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谈到纠正孩子的写字问题非常困难,为什么困难呢?是因为家长的方法不得当,而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强。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写字习惯和不良坐姿。一是对坐姿的纠正,要和孩子一起约定,用最简短的话来提醒孩子,比如:挺胸抬头!二是对执笔的纠正,采用让孩子手心里握东西,呈现中空状态,这样孩子的手在执笔时就不容易变形,比如可以给孩子找来一颗乒乓球,或者小鸡蛋,或者适当大小的桃子、李子等,来辅助孩子纠正错误的执笔。
7、家长要从亲子沟通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来报怨,说自己就是按着三步曲来做了,可是孩子不愿意配合,有时甚至根本不听我的安排,怎么办啊?其实,有这样问题的家长忽略了一层非常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家长没有很好地解决亲子沟通关系。你想不管你有再好的办法,如果孩子不愿意听你讲,那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现在家长必须要从亲子沟通方面下手,学会倾听孩子说,巧妙回答孩子问,适时鼓励孩子保持自信,最近我在做亲子沟通的系列讲座,就是来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家长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不妨先花上点时间来听听。然后再去着手真正引导孩子实施学习习惯的养成。
8、家长要清楚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与生活习惯养成同步进行的。习惯的养成,就是一个有序利用时间的过程。学习习惯是一个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必然离不开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早晨按时起床、上厕所、洗漱、吃早饭,晚上回家后写作业、吃饭、看动画片、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用电脑来学习、和家长进行娱乐比如下棋等、洗漱、睡前阅读、睡觉。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秩序,这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家长只想从学习上下手,其他的环节都忽略了,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被强迫学习,不利于习惯的建立和巩固。(说得太棒了)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进入习惯建立的轨道,请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习惯,自己必须做到,并且坚持做好,你的言传身教会带给孩子很大的激励和影响。
四、学习习惯培养三步曲内容
在谈及学习习惯培养之前,我想应该首先弄明白习惯之含义。习惯是指某一动作和行为通过多次重复而确定下来的过程。用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指用一百次的动作去重复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了。
第一步:家长陪伴期
陪伴:顾名思义就是相伴在孩子身边,以陪同的方式来辅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陪伴给予孩子的是信任感和自信的建立。
陪伴周期:3周,大约21天左右。陪伴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引导孩子所做内容:
1、统一做好孩子每天放学后至睡觉前的学习时间安排,这个时间要与孩子协商确定,周末另行约定。
2、提前10---15分钟提醒孩子就要进入学习或者写作业时间,请将手里继续的事情停下来。
3、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如喝水、上厕所、整理书桌(将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从书桌上清除,防止分散孩子注意力)、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4、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的不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学习时间的约定,幼儿每次学习时间规定为15—20分钟;小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20—30分钟;中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为30---40分钟。每一次学习时间到后,家长要安排孩子做短暂的休息,让大脑得到休息,每次休息时间规定为10—15分钟。
5、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写作业时的坐姿、执笔、运笔、注意力、写作业时的难易程度等,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6、家长通过观察和比较,对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的点滴进步做出总结,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进步。
7、注意事项: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发现问题就去不停地唠叨,试图去改正孩子,要采取艺术化的方式来纠正孩子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事前约定手势和表情等来启迪孩子。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示范,给孩子坚持好习惯以激励。要允许孩子看动画片或者喜欢的事,这是对学习或者写作业的一种有益促进,但是要将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放在学习之后,给孩子一个目标定位:按时或者超前完成作业,便会轻松得到看动画片的时间。
第二:家长渐离期
渐离,指家长离开孩子的书桌旁,在孩子目光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关注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渐离期是一个让孩子逐渐由依赖父母在旁边陪伴学习,到父母一点点离开身边而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父母的引导非常关键,这关系到整个学习习惯培养是否顺利实施。
渐离周期:4---5周,约30天左右。
渐离期内家长应该关注的内容:
1、与孩子总结陪伴期内学习秩序养成情况,给予孩子以肯定,引导孩子逐步走向独立。
2、明确告诉孩子,现在爸爸或者妈妈要给你独立学习的空间,因为你已经具备独立的能力,但是为了能让你安心学习,我们会在你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陪伴你。你写作业,我们做自己手里的事,比如看书,学习,做针线活儿,织毛衣等,但不会弄出很大的动静影响你的学习。如果你有学习困难需要爸爸或者妈妈帮助时,及时告诉我,我会来到你身边帮助你。
3、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情况,坐姿、执笔、手里是否在把玩橡皮等东西。在一个学习时间段里,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提醒,注意不要超过两次,次数多了,便成了对孩子的唠叨。
4、在下一次写作业之前,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对上次写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小结,提醒孩子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家长要注意说话态度,力求委婉和艺术化,让孩子容易接受。
5、渐离期内,家长可以加入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比如家长做学生,让孩子当小老师,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启发孩子做主动式思考,通过互动既让家长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6、注意事项:家长要切忌唠叨,这是最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种行为。在纠正孩子存在的固癖毛病时,要力求语言简洁到位,不要啰嗦。提醒孩子时,莫忘了鼓励孩子:你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你比昨天要有明显的进步了,妈妈为你自豪!妈妈为你高兴!妈妈相信你会克服这些小问题,把事情做的更出色。
第三阶段:家长放手期
放手,是指家长通过前两个周期的辅助和引导,基本上让孩子从心理完全依赖过度到半依赖状态,在家长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下,让孩子完全适应一个人独立学习或者写作业的过程。
放手周期:7—8周,大约50天左右。放手期内家长应关注的内容:
1、与孩子总结渐离期内学习习惯培养情况,明确告诉孩子达到的养成程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孩子尝试独立学习,走向独立。
2、家长与孩子约定:爸爸或者妈妈在这个周期里,只负责提醒你几个学习时间(学习前的准备、学习中的休息时间提醒、下一次开始学习时间的提醒),不会就细节进行关注,要靠你自己养成。
3、通过时间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对时间的养成情况,特别是对时钟的管理,要让孩子自觉去关注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去提醒孩子,一旦孩子能自觉进入学习准备、学习中间的休息等,就要及时表扬孩子,固子的时间意识,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4、学习之余,要及时和孩子就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话题进行沟通,沟通时机选择要选在孩子情绪高兴的时候,同时还要注意说话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委婉批评为辅,给孩子以激励。
5、要从观念上引导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爸爸或妈妈对你进行好习惯培养,只是帮助你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秩序,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一生有益。
6、尝试将快乐学习理念引入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之中。玩儿可以是快乐的,学习也一样,学习和玩儿都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尝试到学习的快乐,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绪掌控能力,不能把孩子存在的不足放大了去解决,去不停地关注,相反要淡化不足,多就孩子的优点拿出来,通过表扬与鼓励让孩子明确知晓,让孩子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再感受快乐的家庭氛围,对营造孩子的快乐学习非常有帮助。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篇10
孩子在学习上的粗心往往源于生活上的粗心。这与父母过分关爱孩子、包办代替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有粗心毛病的孩子的父母应当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深思。不妨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加以锻炼培养,如让孩子独立完成清理房间地板卫生的任务或者分类整理自己的衣物等,家长在一旁只做简要的指导,让孩子自己体悟整个劳动过程中的细节要点。
二、勤于观察多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辨别,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孩子经常分不清“戌”、“戍”、“戊”和“衷”、“衰”、“哀”这两组字的写法,可以教他们:“横‘戌’点‘戍’空心‘戊’”;“竖直为‘衷’横为‘衰’,中间有口诉悲‘哀’”。
三、言传身教立榜样
要改掉孩子粗心的缺点,家长不妨也要反省自身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并加以注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父母平时经常表现出马虎大意的言行,孩子极有可能效仿。所以,父母必须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纠正孩子粗心,是一件细致、艰难的工作,需要家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责骂。因为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往往情绪紧张、兴致全无,只会变得更加粗心。
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方法
1、学习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越长,孩子的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马虎,长此以往,容易养成马虎的坏习惯,一般集体活动时间为30-35分钟左右。
2、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其学习时间内应有意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使其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对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减少马虎、不细心的行为。
3、亲子共同学习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养成学习细心的习惯。在亲子阅读中,妈妈和孩子一起用手指着故事内容,你一段我一段,其乐融融:在科学小实验中,爸爸和孩子一起睁大眼睛,密切注视着实验的变化;在音乐欣赏中,一起仔细聆听每一个音符的跳动„„亲子共同学习,孩子受益匪浅,家长的善意提醒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指南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动力,家长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4、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细心。细心学习的前提是细心观察,应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自己到他人,从家里到幼儿园,从昨天到今天到明天。其次,要培养孩子“有条理”的习惯,物品有条理,生活有条理,行为有条理,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也有条理。另外,要培养孩子“检查”的习惯。游戏完了,检查玩具是否收好了?画画好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遗漏的,养成了“检查”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5、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细心。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在游戏中能培养孩子的各种优良品质。经常和孩子玩拼图、七巧板、找不同、找错等游戏对培养孩子细心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 篇11
现在,绝大多少孩子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数量的减少,家长都当宝贝似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过分的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养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如果幼儿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也就很难改变了。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在谈到他所取得的成就时,出人意料的说自己之所以能取得那样的成绩得益于在幼儿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幼儿时期养成良好习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养成幼儿的行为习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比法
幼儿园老师可以录制一些孩子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照顾和管理自己的录像片,或者在幼儿园内选择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做表演,组织小朋友看,然后再举一些与此相反的事例,让小朋友去对比,从中分辨是与非,好与差,让孩子通过比较体会自己在生活中和幼儿园里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二、情景法
幼儿园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点和大中小班不同的需求,创设情景,还可以与家长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正反两方面的形象表演给小朋友们看,鼓励小朋友向做得好的小伙伴学习。
三、示范法
对最基本的技能,由老师做示范,然后指导小朋友一步一步照着做,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位小朋友掌握的程度,加以改正和指导。
四、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加入教育的元素,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幼儿游戏时根据需要先明确一个主题,然后让小朋友参加这种游戏,在参与中快快乐乐地学会某种本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个方法在幼儿园中可由老师带领。
五、问答法
对小朋友的行为习惯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进行归类梳理,事先拟定好针对性的问题。
把这种方法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小朋友们思考后回答。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六、故事法
一般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童话类故事。教师选择和自编一些关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好的行为习惯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幼儿教师不必去强调哪些行为习惯好,哪些行为习惯不好,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她们明白一定的道理,从而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另外,对于大中班的孩子,可以组织小朋友自己讲故事,通过他们自己学来的故事,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
七、激励法
在幼儿园里,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卫生、说话、认真听老师说话、和其他幼儿相处等等,采用比一比、评一评、看一看等形式,让幼儿们自己评出行为习惯好的小朋友,凡是进步的,哪怕一点一滴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在自制的评比表上贴上小红花,鼓掌祝贺。不仅可以进行单人比赛,还可以进行多人的比赛。这样通过榜样来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如洗脸、刷牙、梳头等,编入活泼欢快的乐曲中,编成小的歌曲,教给小朋友。也可以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儿歌教给小朋友。这样便使幼儿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会了一些本领。另外,矫正幼儿的行为习惯还要注意针对性,每个小朋友都有每个小朋友的特点。如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上述方法解决和矫正,如果是特殊情况就要一对一的悉心引导小朋友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 篇12
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姓名文丽
单位寿县涧沟中心校日期2012年5月
浅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中国女记者采访一位美国家庭主妇,进入她的家里时,主人一直和记者边谈边织毛衣,而她三、四个月的女儿在床上爬着,试图爬起来,由于太小又爬不起来,嘴在床面上紧紧地贴着,脸憋得通红。中国女记者几次想要帮忙,都被这位家庭主妇示意拒绝。记者问其原因,回答是要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一个很小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她的品格,锻炼她的意志,这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实教育孩子的根本任务不是让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或者一定要成为百万富翁、大人物,而是要让孩子获得安全的人生、开心的人生、健康的人生,并且具备一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当我们每天面对孩子的时候,如果能够经常想想这个根本任务,许多问题可能就会变得简单起来。当今社会,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已经是一个家庭所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现代教育普遍关心的课题。我认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要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要注意言传身教
1、多和孩子接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模仿着怎么做。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行为质量。家长应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这样会及时掌握其学习动向和思想方面的问题。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即使自己做不到,也要说明原因。有的家长即使有时间,也喜欢把时间留给自己,使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失去了言传身教的好时机,等到发现问题再纠正时,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2、少一点功利,多一份准备。家是孩子完成学校作业后继续学习的天地,更是与父母交流、进一步开拓视野的地方。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需要多问问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这会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孩子而言,其控制能力不可能很强,需要家长通过言传身教进行督促,并不断培养其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让孩子感受到“爱”
1、宽容孩子的“过错”。父母能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是“爱”,无论孩子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父母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在批评孩子时,不要使用伤害感情的话,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
到你”,“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等。
2、关爱孩子的成长。要为孩子创设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他们接触到各种事物,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更自主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3、合理地管教孩子。管教孩子是告诉他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教孩子是每个父母应尽的义务,要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但是,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教时,一定要有权威。对孩子的管教必须是严肃的,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为什么会提出某项要求,这种“严”正是“爱”的表现。
三、尊重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
1、尊重孩子的自尊。孩子的主动性,决定于他的自尊是否健全。自尊健全的孩子,对自己有信心,有较好的自我观念。如果对孩子采取批评、冷嘲热讽,甚至暴力相对的方式,孩子就会形成不好的自我观念。健康的自尊来自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孩子对了,要及时给予欣赏和肯定,不对时,要心平气和教给他正确的做法。
2、培养孩子的自信。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无法保证“一定能行”,家长要给孩子以信心,使孩子树立自信。不少孩子对不曾发生的事情会产生恐惧和畏难情绪,认为那件事情真是太难了。而我们家
长遇事多,经历丰富,就应该告诉孩子:“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没什么可怕的,大胆地去做吧。”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事情应该不会太难,便有信心去完成。只要家长善用肯定的语气鼓舞他,他就一定能充满信心地努力奋斗,从而获得成功!
3、肯定孩子的付出。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用积极的因素去克服消极的因素,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不要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要帮助孩子迎头赶上,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劳动,又引导教育了孩子,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4、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的选择是与他们的兴趣分不开的,兴趣是孩子认识事物的内驱力,做父母的只有尊重它,善于启发引导它,才能发挥孩子的潜能。当今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一,就是家长过早地给孩子“定向”,进行所谓的“特长教育”,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对此没有兴趣,家长强迫他去学,通常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配合老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1、大力支持学校工作。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无论学校制度多么严格,无论学校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应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因为师生关系对立、学校家长关系对立就是教育的失败。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家长要树立人才观念,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只要您不放弃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常听家长说,孩子学习成绩不行,自己不愿学,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就算了。家长首先放弃了,孩子就更没有信心。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丹尼乐﹒戈乐曼说:“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前者只占百分之二十,而后者占百分之八十。”
3、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古人有“孟母三迁”,说的就是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尤为重要。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 篇13
-------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
首先,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孩子主动学习、愿意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使孩子全情投入,精力集中,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注意发现孩子经常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外语学习中,可以采用“卡片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可以利用阅读幽默有趣的外语短文、双语故事,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水平,并由此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孩子只要满怀兴趣地学习,就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这就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美国知名教育学者丹尼斯.乔登提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四味良药,值得借鉴。
1、多一点勤奋、多一点认真
只要努力认真地去学习就会有收获,孩子也会变得更愉悦。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不再动不动就说没兴趣。
2、兴趣不是与生俱来,是后天形成的兴趣是各种努力而达成的结果:只要你尽力,你就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产生兴趣。所以说兴趣往往是在做了之后才产生的。
3、不要忘记体验成功的愉悦
兴趣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在学习时,每完成一件学习任务,每有一些学习上的收获,都会令孩子产生愉悦感。这时,需要有意识地体验这种愉悦感。随着这种“我可以”的自我肯定意识不断增加,自信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兴趣自然也变浓了。
4、有时候面子还是要的如果认真学习了,成绩也提高了,那么同学、老师和家长就会赞许自己,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如果不好好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业上就无法得到他人的重视,自己也会没面子。所以有时候面子还是要的。
第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资本”,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好是坏,对他的学业至关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搞好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地防碍学习,虽然有时一些细小的不良学习习惯的恶果一时不容易看出来,却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终将导致孩子学业上的失败。
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读书可以获得新知,也可以增加乐趣,家长
要为孩子选择一些书,这些书一定要适合孩子阅读。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
要让孩子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爱学习自己的各门课程,不偏科。要会学习,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家长要不断地告诫孩子在学校要会听课,专心投入,思维跟上老师授课,课堂积极发言,能用语言表述清楚,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回到家里,每天都要学习一堂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今天的作业今天完成,如没有作业,就预习、复习、看书,养成规律,到点就自觉学习,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排斥孩子的玩,但要让他明白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就玩得痛快,学就学得进入状态。因为学习、玩乐,一张一弛,本身就是一条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要反复训练。当孩子刚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苗头时,家长要通过及时鼓励来强化。鼓励的方法很多,有语言、体态、神态、物质奖励等,只要方法得当。家长不必吝啬夸奖,但轻易不要使用惩罚。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要利用模仿、暗示、感染的心理机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好。比如希望孩子学习能力高,父母就必须对求知、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会模仿效法的。
此外,父母还要多和孩子沟通,多陪陪孩子,要为孩子营造和睦相处、彼此理解、相互包容的家庭环境,营造爱读书、爱学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受到积极的暗示,受到感染,使孩子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
第四、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差的。
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切忌抱怨孩子学习不好,成绩不高,要经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学会运用鼓励、表扬机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考试考好了,先祝贺,再鼓励,“你真行,棒极了”;考不好,也不要和坏成绩较劲,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学会宽容和理解。心理学家多湖辉说:每当考得不好时,母亲就说“你的实力不只如此,还有很多未发挥出来的潜力,加油吧!”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学习。
总之,孩子自主学习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用心培养,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观后感】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08-26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10-22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2-14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09-20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08-29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10-27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08-22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09-20
如何培养孩子自觉洗澡的习惯?10-04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