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心得

2024-10-04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心得(精选8篇)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心得 篇1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得

在4月28日星期五第三节课,我校组织我们一二年级老师进行了《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班级论坛活动,在此活动中利用点将的形式,由郭金老师、魏桂英老师和朱丽红老师根据本班的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最后由梁校长、闫书记进行了总结。

通过三位老师的交流,让我学到了班主任老师必须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例研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良好的心态、习惯、性格是成功人生的三大法宝。一个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立足,求得发展,与自身的性格、心态和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好心态让你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好习惯养成好性格,好性格带来好命运。相信我们以耐心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孩子会在行为习惯上有进步!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心得 篇2

一、习惯养成中存在的误区

1. 习惯即性格

常常会听到老人讲:“你不要总是规矩孩子,不要打骂孩子,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就好了。”这是个极其错误的论断,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2. 重教轻养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考体制下的学生学习知识是唯一要务;家长期望值过高,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思维,把孩子变成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机器人,而忽略了孩子意志品质和习惯的培养。

3. 包办代替

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弊端,无原则的宠爱,有些家长即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也狠不下心来严格要求孩子,久而久之把孩子养成了没有礼貌不懂规矩,没有自理自立能力的问题学生。

4. 教育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还有很多忽视甚至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存在,一味迎合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违背了教育发展准则。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一直秉承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条规律,各种商品都会有使用说明书,唯独养育孩子没有说明书,因其个体千差万别,教养过程也各不相同。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 以身作则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学习方式以触摸聆听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要的条件是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一个正确规范的示范,一个好的模仿对象是好习惯养成的开端。有人认为以身作则是某些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需要遵循并付诸实际的,古有孟母三迁,作为家长和为人师者,你起到表率作用了吗?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飞过来的橡皮泥”美术课上,王××帮老师给小朋友发橡皮泥,收纳盒里的橡皮泥快速地飞到小朋友面前,齐老师看到王××皱了皱眉阻止道:“王××,你这样扔来扔去很不礼貌,而且也很危险,你要轻轻地放到小朋友面前。”王××歪着头不解地说道:“妈妈每天早上都是把衣服丢给我的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了,家长平时的行为已经深深印到孩子的记忆里,且习以为常了。幼儿缺乏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如果大人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合时宜,行事低俗,做出了极坏的示范,孩子在遇到相同情景时也会如法炮制,错误的示范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学会倾听

我们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第一要专注倾听,请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很多妈妈都是一边忙家务一边和在客厅看电视的孩子说话,两个人都在一心二用,这个场景也真实地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也是她小时候最常抱怨和投诉我的“罪行”———妈妈总是心不在焉地敷衍她,谈话的结果可想而知;第二要和孩子亲密接触,亲密的肢体语言是倾听的秘诀,蹲下来、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慈爱地看着他和他平等的对话;第三要尊重孩子,不要嘲笑他,孩子很敏感,大人要是流露出“好笑”的表情,他会认为被嘲笑了,让沟通失败。

3. 培养专注力

最近有一个热门话题:不少小学新生家长已经累翻了。有家长抱怨:“儿子刚上小学一周,老师每天给我们布置一大堆任务,陪孩子写作业,准备跳绳、沙包……到底是谁在读书?”很多家长呼应“忙得手忙脚乱,时间真的不够用。”面对各科老师发来的作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老师们太麻烦了,不愿意做,也不能拒绝。大家有想过这种现象的本质吗?一个6周岁的小学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老师给家长发作业,是哪里出问题了呢?孩子到高年级出现很多问题:做事精力不集中,好动;上课经常走神,小动作多;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成绩提升不高;执行力差,反应慢,甚至多次让其做某事无反应等。我们要注意了,孩子在专注某一事物时请不要随意打断他,不要认为孩子有时的举动是没有意义的,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正确引导即可,不要大包大揽。

成长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人生旅程,孩子的成长承载着生命的所有质量,在幼儿时期,一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学校而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著名的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陆惠萍老师说过: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只要坚持十五天,坚持好习惯就成功了一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园共育,家长和老师要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把我们的幼苗培养得更加优秀。

摘要: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要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否则就不能完善孩子优秀的意志和品质,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熟知且掌握的教育艺术。

关键词:成长,行为习惯,小学化,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倪牟双.学习活动与幼儿成长[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 篇3

早晨来园时,陈陈眯缝着眼睛打着哈欠,慢慢悠悠地来到幼儿园门口,老师一看赶忙迎上前去询问:“陈陈,你怎么没精打采的,是不是没有睡醒呀?”陈陈没有回答,妈妈赶忙说:“没错,昨晚睡得很晚,今天早上怎么叫也叫不醒。”老师说:“陈陈,我们做个约定,如果你每天都能在九点前睡觉,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好吗?”陈陈点点头。可是,还没到午睡时间陈陈就已经困得又是哈欠不断,做什么事情都没精打采。终于熬到了午睡时间,老师以为这回陈陈还不得赶紧美美地睡上一觉,补一补昨晚的睡眠不足,可哪想到,陈陈躺在床上玩起了被子,一会把被子横着,一会又将被子竖起来……刚才的困意全没了,还时不时地碰碰旁边床上的小朋友。

分析:

小孩子贪玩不爱睡觉,又没有时间观念。在家里晚上迟迟不睡,在幼儿园也不喜欢午睡。即使已经困得很严重,仍然坚持做些“小动作”。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像陈陈只是其中的一例。老师要及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并和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虽然短短几句话,但通过这种有效沟通,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来帮助孩子了。家长也要主动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老师,这样更有利于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措施:

根据孩子不爱睡午觉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同心同力,一起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可以尝试下如下方法: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良的午睡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正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孩子开始睡不着,教师就坐在他的旁边,拍拍他或讲个小故事,帮助他午睡。慢慢地他能睡一会儿了,如果醒来,为了让他不打扰其他小朋友的午睡,教师可以让他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教育最好的途径,如果幼儿好不容易在园养成的习惯,回家不同步要求,老师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所以,周末家长在家也要尽量保证按照幼儿园的午睡时间来要求孩子午睡。

睡眠室的布置

为幼儿创设轻松、舒适的午睡环境十分重要。在睡眠室,老师应尽量创设可爱的卡通图案,比如米老鼠在睡觉。这样,幼儿来到睡眠室,看到这些温馨、可爱的图画,心理上自然就要安静下来,准备午睡。同样,在家中,家长也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卡通图案的窗帘,帮助幼儿进入甜美的梦乡。

因材施教

来自不同家庭的幼儿,在来园前已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所以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在一个时间睡着。教师要了解不爱午睡幼儿的原因,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有的孩子进入梦乡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让他在不打扰小朋友的情况下,安静地躺在床上。在家里,家长也是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用相应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尽快入睡。比如爱动孩子的家长刚开始就可以让孩子运动量多些,陪他跳绳、打羽毛球等,等孩子累了,再和他一起做安静的活动,身体疲乏的他,很快就会入睡了。

总而言之,午睡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都要高度重视起来,细心观察,想出对策,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4

让你我携手共同努力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感谢您对育双新学校的信任,将您的孩子送到了我们学校。双新小学是一个以田径、羽毛球、绿色科普、硬笔书法教育为特色,教学质量为根本的一所学校,虽然学校的生源不如老城区,但是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前茅。您为您的孩子选择了双新小学,就是选择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丰富的兴趣教育、良好的文明习惯教育。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与您一起,陪伴您的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伴随他从儿童成长为少年。我们学校的教职员工将以“用精益求精的教育服务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保障。因此,在提倡创设宽松环境,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校对学生的常规管理也很严格。为了让您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进入小学生的角色,请你配合的事项,在此作一个简要说明:

一、给予孩子健康的心理引导

1、入学前,为孩子描绘令人向往的小学学习生活,激发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愿望,切忌以学习十分辛苦、小学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来影响孩子,使他对入学产生恐惧。

2、经常和孩子交谈,当孩子提问的时候,耐心地给予解答,或利用各种机会告诉他有些问题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就能解决。

3、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学习如何与陌生的小朋友交往。

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接近小学学习生活的作息时间表(学校每天上午上

学时间为7:50——11:50,下午上学时间为2:15——3:40,每节课40分钟。每个星期一要举行升旗仪式,要求7:40到校,在发放校服以后则每周一要统一着校服升旗),注意劳逸结合。让孩子每晚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逐步缩短孩子午睡的时间,让孩子开学后适应一整天的学习生活。并督促孩子严守时间概念,培养孩子按时就寝、起床、用餐、学习、游戏、锻炼的习惯,让他们逐步具有守时的意识,及早适应正规的学校生活。

2、初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自己梳洗穿戴、吃饭;学会使用铅笔和卷笔刀,学会整理书本、铅

笔盒、书包(为减轻书包重量,将书本和学习用具根据课程表提供的科目准备);学会扫地、抹桌椅、清洗抹布等小家务,使孩子尽快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您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生活习惯。按时上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做好值日生工作;不带玩具、零食和零用钱到校。还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坐得住、听得懂、说得清”

3、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学习“小天地”(书房或小书桌),桌椅的高低要适中,具有较好的采光条件。还要让孩子明白这是自己学习的场所,并能教会孩子自我管理这个“学习天地”,学会怎样放置和整理学习用品和书籍。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边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

4、上学家长护送到校门口,由学生自己背书包进校园(家长不要围在教室外面看孩子上课,以免孩子分心或影响老师上课);上午放学学生整队离校,家长到指定区域接孩子,不得进入校园;上午7:30——8:00,中午11:00——12:00,车辆禁止驶入或停靠校门口路段。家长请在下午接孩子时与老师沟通,其他时间不要进入校园。

5、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讲究饮食卫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被陌生人接走。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同学习、游戏(可以讲故事、看连环画、下棋、拼图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一定的阅读、思维和动手能力。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安静地阅读、游戏,使他能集中注意力,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情。

2、督促孩子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做好第二天上课的准备。对孩子的学习进程及学习态度做到心中有数。

3、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给予适当鼓励。对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要配合老师及时帮助孩子克服,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4、培养孩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握笔方式,以防近视。

5、通过日常生活、家庭活动,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安全知识。

五、为孩子准备必须的学习、生活用品

1、一个美观实用的新书包。(书包不宜过大)

2、一个美观实用的铅笔盒、一块绘图橡皮、一把直尺、一本小记事本、两个拼音本、两个数学本,3——5

支削好的铅笔(不要准备自动铅笔)。

3、一个饮水用的杯子或水壶。

4、两块手帕(可替换使用)。

5、小揩布一块(学生擦桌椅用)。

6、各位家长,孩子进入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开始,路很长。你们选择了双新,是对双新的信任,学校会

想尽一切办法,创设一流的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培育一流的学生,来回报各位。我们相信:通过我们6年的共同合作,双新小学的明天会更辉煌,孩子的明天会更灿烂。最后祝各位家长心想事成,祝所有的小朋友健康成长。

一(1)斑斑主任:刘晓健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5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习惯,就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要义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希望大家能记住:无论你的情感生活,你的事业,你对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1.好坏习惯对人生的差别影响是决定性的。成功者每到关键时刻,遇到挑战,就想冲上去,想把事情做到底;失败者每到关键时刻就撤下来。孩子也是一样,当他在生活、学习上有良性的习惯,那么一生的成功都有保障。

2.确立好习惯的标准。作为家长,你一定知道你要给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这需要思考来确定标准。

3.让孩子从小养成成功者的习惯。自信、勇敢、坚持到底、做事认真、积极思考,这些都是成功者的优良品质。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这些特质。

4.为孩子确立生活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确立好原则:“这件事由你来负责,我监督你来完成。我们多长时间内把好习惯养成。”

5.鼓励孩子反复行为形成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是经过不断反复的,这里需要家长有绝对的信心、耐心,允许孩子失败,允许重犯错误。孩子需要经过反复的行为、反复的鼓励,最后形成好习惯。

6.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形成,家长必须马上跟进确认,把好习惯巩固。强化、强化再强化,直到他巩固住。

7.家长的榜样作用。如果孩子发现家长有坏习惯没有改掉,他的坏习惯就不会改掉。孩子发现你有坏习惯和行为,你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你的话在他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孩子无法养成良好习惯的原因1.没有榜样。孩子没有带着不良习惯来到这个世界,他的所有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在孩子的生活里,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样。

2.认为好习惯等于痛苦。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快乐,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痛苦,他经历的感性经验太少,所以他无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如果成年人向他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会贻害他终生。

3.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变。作为家长必须明白,我们只有做对了动作,孩子才能改掉身上的缺点和毛病。

4.不良习惯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会自动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童年生活里有反面的榜样,那他学坏就几乎是不可避免了。

5.不正确的思考方法。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好习惯是自然而然养成的。其实人的好习惯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而坏习惯,由于没有标准,不需要努力练习就会做,所以我们家长必须有绝对的耐心,反复指导孩子,才能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6.家长的行为没有一贯性。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就必须反复沿着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动作才可以。

7.没有改变习惯的动力。家长要想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就必须先强化孩子身上的优点,让他觉得自己很好,自己可以变得更好,这样他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由此产生改掉旧习惯的动力。

8.家长的反强化作用。当孩子身上有了不良习惯的时候,很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就反应在嘴上。先是不厌其烦地批评。发现批评不管用,就开始升级为打骂。这恰恰起到了反强化的作用。家长越是批评,孩子就越是改不掉旧习惯,等于在强化孩子的旧习惯。如

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只有建立起自尊心,才能逐渐建立起自立精神。任何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都是从小培植起来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以下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要义:

一、尊重孩子。一方面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准则,家长首先要改变同孩子说话的口气,其次要改变同孩子谈话的方式。另一方面是教他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来尊重,即自尊。只有尊重、承认、喜欢自己,孩子才会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价值感。

二、信任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就必须信任孩子。信任是对待孩子的第一态度,要相信孩子的话。家长不信任的态度将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怀疑的种子。

三、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孩子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得到和大人平等的待遇,却在能力上被要求和大人一样做对事情。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有天壤之别。当成年人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这将是孩子一生的幸事!

四、态度魔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向:如果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的话,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父母的态度使他有自我观念。

五、保全孩子的“面子”。如果生命初期就没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根本无从树立。我们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没有面子,实际上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有“面子”了。所以我们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伤了孩子的“面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六、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做主。让孩子自己做主,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基本方法。对于饮食起居,孩子力所能及的,让孩子自己去做;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上学;对于孩子该学习什么课外知识,家长应该提供意见,而让孩子决定该学什么,使孩子从小就产生这样的观念:是他自己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从而建立起做人的尊严感。

七、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的基本教养。当一个人不尊重别人时,他自己也无尊严可言。卢梭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所决定的。”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亲身示范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其实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萌醒是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点。

八、表达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就要把对孩子的爱跟对他的行为的评价分离开。爱孩子就要不断地表达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明白:无论任何情况,父母都决不会减少一分对他的爱!当孩子感受到我们总和他站在一起时,他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才有得以生长的环境。

九、确认孩子的优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所有的能力都是潜在的。我们的家长用批评孩子的眼睛,专盯孩子的缺点。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确认的过程。孩子的成长无处不渗透你的观点。确认孩子的优点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规定动作”。

十、表扬孩子的成绩。这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天条。表扬孩子就是把孩子推向你希望的方向,如果你将孩子推向和你希望相反的方向,那么你在亲手毁孩子的前程。给孩子正推力,就要通过他做的事,把好的事情重复放大反复放大,通过不断确认,最后表扬他做好的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爬多高,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取得多大成就,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成就。自信心也是打开一个人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长为人才。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自信心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一些知识上或训练孩子一些技能上,而忽略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这是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每个家长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任何伟大事业,他要想取得成功,他必须得首先做人成功,他必须首先成长为一个正常的具有善良品性、具有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是一个有尊严和自信的人。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应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很多家长以为批评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孩子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的,他需要家长的不断鼓励和赞扬,这样他才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从现在起,每个家长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每天试着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目光、高兴愉快的心情来表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与鼓励。

二、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试图激发孩子上进是极为有害的,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嫉妒心、失去个性。每个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长。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孩子遇到失败与挫折时,他们不需要父母的训斥、嘲讽,也不需要父母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四、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要义1.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即积极的心态;2.培养孩子的自信就必须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3.培养孩子的自信就必须确认优点;4.表扬和鼓励——良性的推力;5.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积累自信;6.教会孩子准备;7.教会孩子自我操练;8.教会孩子自我表扬与暗示;9.教会孩子接受失败,真正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10.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而

不是结果上;11.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孩子的优点上,而不是弥补孩子的缺点上。

五、孩子自信心的杀手1.父母为孩子设立不适当的目标;2.没操练却希望有卓越的表现;3.没准备就匆忙上阵;4.失败的阴影或形成的负面心理;5.破坏性批评;6.拿别的孩子比较;7.消极情绪;8.身体不健康;9.过分保护孩子;10.自我价值严重缺乏;11.强迫孩子做事。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以下11点是家长教育孩子过程容易做错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如果不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会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做为精神意义上的人,如果没有自尊心,就象肉体意义的人没有脊梁骨一样,无法站立起来。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就会沦落成寄生虫、懒汉、乞丐、小偷和流氓。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2.父母行为轻浮

3.忽略孩子的存在4.当众批评孩子

5.破坏性批评孩子

6。不尊重孩子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大敌。

7.不信任孩子

8.拿别的孩子比较

9.打骂孩子

10.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6

快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人都期望、追求快乐,愿一生与快乐为伴,性格快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遭遇挫折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而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快乐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怎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营造一片恬静的绿洲?性格快乐,就能让孩子换个角度面对生活,自觉避开沮丧消极情绪的困扰,机敏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应当注意这几方面:

1、提供快乐环境,营造生活和谐家庭

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营造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些民主气氛较浓,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有事主动与孩子商量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往往健康、开朗和活泼;而那些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听家长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的家庭,其子女的性格往往沉默、消极、畏缩。家庭消积情绪的信号,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应恩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

2、给予真诚鼓励,培养孩子积极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当孩子稍微有点进步时,要大声称赞,充分肯定,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以为孩子的进步不值一提,与别人相差甚远。家长应常常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好家长会让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在于他们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好的心态,能很快振作起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永不气馁。同时,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不断强化坚忍的心理素质,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放手追求快乐,给予自主权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追求快乐。对孩子适度放权,让孩子拥有活动的安排权,学会管理自己,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锻炼其理财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交往的自主权,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不过多地包揽孩子权利范围的事,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时引导,培养他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将这种追求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今后的成年生活之中。

二、引导孩子树立学习动机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不仅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增强兴趣,树立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是因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英语,别人家的孩子上奥校,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奥校,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钢琴……。诸如此类,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这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是许多孩子成绩不如意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学习重要性。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2、养成习惯,磨炼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寻求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作为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完成作业。定期、定量设置练习,布置作业等都是在养成教育方面经常运用的具体措施。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调节。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自我能力,加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练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三、培育孩子探究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学校虽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也是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意识方面,该做些什么呢?

1、带领孩子接触新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再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身处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还可以逛动物园、公园等。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2、正确对待孩子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种思路想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

3、有意训练孩子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训练的方法一般有:

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

2、许多家长平时都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

3、看文字画。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心得 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行为习惯,作品评价

美术教育课程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独特性质,它不仅对孩子们在体、智、德、美、劳等诸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而且更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更应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课程的独特性质,最大限度的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利用环境教育,培养孩子们文明有礼,自律行为

环境是无言的导师,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可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在教育中,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利用环境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在画室里,为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温馨的学习环境:走廊上过道上挂一些色彩明亮的装饰画和想象画,墙壁上挂一些简明有趣的山水画,静物画等,经常启发指导学生观察和写生一些艺术作品,认真组织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并要求画具和材料的摆放整齐统一、井井有条,指导帮助学生把画室创设成既符合他们心理特点,又是一个靓丽的富有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孩子在这样优美而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不但会产生愉快的心理情感,还能调动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中,在教师的常规教育指导下,不但约束了孩子们的某些不良行为,还对孩子们起到了一种净化的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无声的教育比说教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他们在此养成的良好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他们更懂得尊重他人,并比其他孩子更自律。

二、通过对绘画材料、工具的使用管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任何画种都有自己严格的绘画步骤和要求,人们必须严格遵守这种步骤要求,才能完成绘画作品,达到目的,反之则会把桌面、颜料、画纸弄得一塌糊涂,而难以完成,如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国画,水粉画及水彩画等都是如此,那怕水和颜料的比例调配不当,都会造成不好的结果,甚至是严重的毁画后果,因此,无论是绘画或是手工活动,我们都要教会孩子严格按照要求正确规范的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对于孩子们在操作中的一些小节也应有严格的要求和做法,如要求他们在美术活动中自始自终保持地面、桌面、衣服的整洁,作业完成后,各自把自己的工具、材料摆回原处,把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作品放在展示区。通过这样反复长久的实践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做事的有始有终,有条不紊,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美术创作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和自觉性

通常孩子对绘画或是手工活动都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因为他们在美术创作里面可以融进他们的语言和想象,可以无限制地表现他们美好的愿望,关以极大的艺术美的感染力吸引着他们,但是由于孩子在儿童时期的心里活动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自制能力差,容易受外在情景的干扰和左右,这时,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创作活动,随着实践活动的丰富和扩大,在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时,便会产生用作品来表现他们心中的一切念头,并付诸实践,当他们的作品能表现自然环境中的某一个方面时,心中便产生一种快慰和满足,在教师的激励中,他们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他们更有积极性和热情地全身地投入美术创作实践练习中,而且还能坚持不懈,在自然而然中慢慢地养成了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和自觉的好习惯。

四、通过作品评价,培养孩子们善于表现自我的习惯

美术活动是儿童情感的培养、情绪的宣泄,儿童作品反映的是孩子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认知的水平,反映孩子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兴趣和需要,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注重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同样注重孩子能画也会说的能力,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羞于同伴或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为消除矫正这种不良心态,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个可让儿童展示自己作品和表现自我的平台,为此,我们在画室里设置了一个展示区,在每次美术教育活动作品评价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启发引导他们观察,评价同伴的作品,找出造型,构图表现手法的不同和差异,并鼓励每位同学都向同伴和老师表述自己的作品内容或作品中的故事,说出与别人的不同感受,通过作品评价这一环节,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还能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的良好心态,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习惯成自然,这样孩子在无形中形成了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一、做孩子的表率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在家里,家长要积极制造有助于培养学习爱好的外部环境,一块好的土地才可以长出好庄稼,只有较好的家庭环境才可以栽培各方面优秀的孩子。首先,家长要以身示范,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身连任的老师,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有些孩子不好的习惯是受家长的影响潜移默化而来的,比如爱睡懒觉,粗话连篇,饭前不洗手、起床不叠被子等,当家长要求孩子纠正时,孩子就会以成人也是这样的作为理由,这时家长就要及时纠正了,要在孩子的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较好的形象。若父母要求孩子文明礼貌,而自己却粗话连篇,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也会污言秽语,父母要学会饭后捧一本书,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养成经常看书学习的习惯了。

二、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为成功之母”主要对家长来说,孩子理性思维和意志力比较薄弱,必须不断鼓励,及时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娇生惯养,普遍存在着自尊心强、学习习惯差、耐挫折能力差,家长和老师们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并且及时夸奖,使孩子增强改掉不良习惯的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没有独立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高度自信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有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通常要对他们说一些鼓励的话,“你真厉害,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你一定会做得很好,你一定可以,”。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家长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做到,他因自己努力进步而滋生的积极心态,胜过一切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习如果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听电子读物讲故事,当他们认真听你讲故事时,你会发现,他们非常想认识故事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很宝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优良时机适当让孩子试着用拼音读一读故事的内容。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有一天你会发现,带孩子出去玩,他会有意识地念马路上的广告牌,也许在学校这些字还没有学到过,但是孩子已经通过故事书会认了。

其次,孩子都喜欢出去玩,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有意识地让他们观察日月星辰、花鸟虫鱼,引导他们发现四季的不同变化,人们衣着的不同,使孩子通过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再次,制造轻松愉快的高效率课程,给孩子制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设定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确立课程中的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并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

四、习惯成自然

学习习惯是指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在我的孩子身上我是非常有感触的。平时睡前我坚持给孩子读故事书,有时我读给孩子听,有时孩子读给我听,一直坚持有半年多了。有几次回来晚了,就让他洗澡睡觉,没有讲故事,也不告诉他今天不讲故事了,但是孩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讲故事,你忘了。”这就是几个月来养成的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一个孩子好习惯养成的越多,他的学习能力自然就越强。现在好多小学生确实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坏毛病,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些毛病,任其发展下去,久而久之,就成了坏习惯,到了高年级就更难纠正。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和帮助他们建立较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上一篇:提车需注意事项下一篇:职工食堂2011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