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共11篇)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1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家长可能提出的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第一:孩子写作业慢怎么办?
1、原因
(1)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孩子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不懂得合理安排,写作业时文具准备不齐全,用到的时候才慌慌忙忙去找„„这样不能合理规划,写作业当然慢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这类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丢三落四,不懂得安排和规划。孩子会这样,绝大部分责任在父母。其实孩子的磨蹭是父母一手包办出来的。对于几岁的孩子,家长往往缺乏耐心,觉得与其让孩子做事,做得乱七八糟的,还不如帮孩子做更省时省力。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愿意主动做事、想事,思维变懒,惰性越来越强。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不管是自己能不能做的事情都会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如果父母不让孩子自己考虑和承担一些事情,孩子就不会独立起来,条理性就会很差。
对策:父母要慢慢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文具要事先准备好等。但这只能治标。真正要治本,要让孩子做事有条理的话,还得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全方位要求孩子,慢慢地从各方面放手,要让孩子自己学着照顾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父母不要手太勤,忍不住帮孩子去做,要学着做一个懒妈妈,甚至可以让孩子适当帮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娈得能干起来,条理性也会越来越好。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所有事都是妈妈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潜力也能爆发80%。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给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潜力就一点也发挥不出来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要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2)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有些孩子的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无形中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本身就希望孩子样样都完美,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哪怕是孩子身上的一点小问题,父母也极力放大。比如作业:哪怕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策:
对于这种老是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对孩子要求高造成的。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反之,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3)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这种孩子是因为因为学习基础差,很多知识点没弄懂,很多题目不会做,所以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一个人干着自己头疼的事,他当然不可能主动,当然是能拖则拖呀!还有的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对于作业能凑合就凑合,在学习上感受不到半点乐趣,实在逼得没办法了,才做点。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么真正要解决的不是磨蹭的问题,而是怎么辅导孩子,让孩子学习好起来,能跟上班。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知识上的缺陷和学习兴趣的问题,作业速度自然快了。
对策:
一、在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再接着写作业,再写的时候就需要反应半天,自己刚才写到哪儿了。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了,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其实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所以建议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二、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哪里没弄懂,然后给孩子补上这部分不懂的知识,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快让孩子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否则学习上就会掉队!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做出来。孩子一旦知识点懂了,学习慢慢好起来,自然速度就快了。
三、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人就是这样,对于喜欢的事、有趣的事都愿意快点做;而对于枯燥的事,不那么有趣的事,则能拖则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这是人的天性!所以,对于这类不大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多想办法,尽量调动孩子的写作业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比如去吃一顿肯德鸡。
(4)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主观的磨蹭,很多孩子属于这种类型。怎么被逼无奈?被谁逼的呢?当然是爸爸妈妈!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希望孩子能做完学校的家庭作业后再多做些题目,能够考到前几名。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父母没想到吧?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希望爸爸妈妈们不要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作业按时按质写完了,剩下的时间就让孩子自己安排吧。否则,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对策: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看一会课外书,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5)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在书桌上给孩子放一个小闹钟。在孩子做作业之前,家长看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提出一个时间要求,这样给孩子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会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
(6)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在孩子做事的时候,给他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无关刺激物的影响,使他能集中注意力,安心做事,不被其他事物干扰。另外,也可以从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最容易引起他注意的事情入手加以培养。通过训练平衡能力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例如走平衡木、荡秋千、做旋转游戏等。
(7)家长期望过高
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都学着两到三个兴趣班。这样孩子的压力很大,时间安排的慢慢的,根本没有一点玩的时间,这样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会出现做作业慢的情况。一般建议家长适当安排孩子的业余爱好,并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过分的“望子成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不能要求孩子样样精通,样样比别人强。对于业余爱好来说,很少有人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同时取得辉煌的成绩,并且有些兴趣爱好要想让孩子取得成绩,可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所以更需要孩子的主动性。
第二:学生做完作业不检查
有的学生做完作业从不检查,也有的学生会检查,但在检查题目时就是机械地看几遍,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表面上好像在看题,但实质上学生似乎并没有动脑,更没有看到他们动笔去认真验算,好像检查只是一种应付家长和教师的敷衍手段,并没有达到我们理想中查错纠误的目的。
对策:
1、明确检验目的,激发检验兴趣。
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重要性?把检验看成学习的一种负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感到学得有用、学得有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把点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检验的过程中,他们便不会觉得检验是一种负担了。因此,我应先帮助学生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生活中离不开检验,强化检验意识,激发学生检验兴趣。例如,老师经常要填写资料,每一次填写完身份证号码,我都要反复检查几遍,如果填写错了将造成很大的麻烦。什么时候还用到检验?大家以4人为一组互相说说。”生:“考试时,我们要认真检查校名、姓名都写了没有,不然密封改卷就找不到自己的试卷了。”生:“每天上学之前要认真检查一下书本都带齐了没有,不要忘带了,要是忘带了语文书或其他书,会影响到听课。”或者可以查找一些大到世界、小到身边的由于粗心引起的严重后果的事例和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学生明白检查的重要性,2、耐心指导方法,检查的方法很多。
3、进行激励评价,增强自信心。
(1)表扬激励法,即对于每次作业认真完成并自觉检验后,全部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奖一面红旗),到期末时累计获得小红旗数量前十名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
(2)自评、互评相结合。
具体地说,每次完成作业后每位同学先自我检查,再利用课余时间同桌互查,最后教给老师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如下表)到期末时评选出“最佳同桌”并给予奖励。
(3)家长监督
有的孩子动作比较拖拉,等他完成作业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家长不忍心再浪费时间,所以检查的工作就自愿代劳了。还有的家长是陪着孩子做作业的,一边孩子做发生了的错误,家长一边忍不住就告诉孩子有错了让他们订正,达不到孩子自己检出错误的目的。
①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时间过于紧张,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检查习惯,反而让他马马虎虎、匆匆了事;反之,又会造成磨蹭拖拉的现象。让学生既能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进行一遍左右检查的时间就差不多了,一般小学初始阶段以1比3为好,也就是10分钟的作业量给30分钟。再往上,时间比例可适当减少。家长可参考这个时间进行督促。
②对待孩子要“耐心”。初级阶段,也就是最开始时,不仅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家长还应和孩子共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孩子指出错误的地方,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有一点特别要求注意的是,在开始培养“检查”这个习惯的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对作业做检查。中级阶段,可以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但同时还留些空白尽量让孩子自己发现。再后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直到孩子自己全部发现为止,要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发现并全部改正,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业。
③必要的奖惩。当学生检查出错误后,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当学生检查不出错误时,家长也要能狠下心来,让其多检查几次,如果还是检查不出就要提出一定的惩罚,如取消某些物质享受等。
第三:关于小饭桌
关于小饭桌这块,我们知道父母工作比较忙,或者家住的比较远,没有办法才送到小饭桌,作为老师我们也能理解家长。但关于小饭桌这块我给家长一些建议:
1.我们把孩子送到小饭桌这边,但不能完全依赖小饭桌。像孩子的作业,一定要要求孩子先自己独立完成,独立检查,再送给小饭桌老师检查。
2.孩子回来以后,我们家长要再次检查孩子的作业,从而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2
一、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
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 家长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 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头摆正了吗”、“身体坐直了吗”、“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刚开始练习写字时, 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 也不要求快, 应强调正确, 让孩子沉住气, 静下心来写, 宁可写得慢些、少些, 一定要写好。
二、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孩子上学以后,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让孩子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不玩耍、不拖拉, 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在行动上约束他, 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 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让孩子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 每到学习时间, 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 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及时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几点起床, 几点做作业, 几点看电视, 几点睡觉, 一定要有规律, 并且一定要安排出孩子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每天学习新课前, 先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 不明白的地方上课要重点听;学了新课后, 也要及时地进行复习, 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加深理解。一个单元学完之后, 可以教孩子系统地进行复习, 使知识系统化, 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凡是读书多的孩子, 视野必然开阔, 精神必然充实, 志向必然高远, 追求必然执着。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家长要经常陪孩子到书店挑选并购买图书;抽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 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同作读书笔记;并且督促自己的孩子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读书看报时间;自己也要经常性地读书, 作好表率。父母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系统地、不间断地严格要求, 决不允许任何一次例外。见到了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父母决不能等闲视之, 要及时纠正;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 也不能视而不见, 要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3
一、让孩子认识到:适当的家庭作业对自身发展有促进作用。
适当的家庭作业不仅不是负担,相反,往往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1能避免无所事事
小学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无作业的情况下,四处游荡。极容易染上种种恶习。如果家长不注重培养,势必养成惰性。适当的家庭作业,就可以有效防止惰性的形成。
2有助于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让学生每天有一点作业,有一点压力,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训练按时完成任务,不拖拉的好习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学习的必要性,明白学习并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环境。
3有利于家长与孩子和谐相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当部分孩子的学习,在家是家长经常辅导的。这一部分学生相对来说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和家长的关系也很好。
二、狠抓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改变孩子作业拖拉处入手。
小学低年级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我们看看一个改变孩子作业拖拉的好方法:
家长必须“定死”开始写作业的时间。孩子爱玩是天性,但不能变成贪玩。贪玩的孩子常赖着要求多玩一会儿。家长千万要决地告诉他:不行,立即开始!坚持一段时间,孩子见没有谈判余地。就不会再赖着不肯动笔了。
刚开始。孩子会三心二意,家长千万不要因为不放心而去提醒,更不要因为他不认真而去“陪读”,家长就做自己的事,不予置理。你给他规定的时间到了,马上收走作业本,不给孩子再次作业的机会。
老师也应配合家长,对孩子的作业,采取“面批”,要问清作业没完成的原因,继续对孩子进行按时作业的教育。这时候教师的一句话能顶上家长的十句话,孩子心里就会牢记下次要按时完成作业了。
三、合理安排好作业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自觉性。
1对家庭作业提出具体要求
孩子年纪小,开始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具体要求,具体督促,具体检查。对孩子要求严格,才能使孩子感觉家长要求的严肃性,进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写作业的过程要有条不紊
父母应当教会和督促孩子,作业前要事先准备好学习用具,不要等到用的时候再找;做作业时要看清题目、审清题意后再动笔,不要做完才发现题目搞错了或没有按题目要求去做;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先绕过去,先做其它会做的题,不要停在那无谓地消耗时间……
3独立解决家庭作业中的问题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要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要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喜悦,增加自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4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要告诉孩子,画了最后一个句号并不表示作业完成了。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把错误纠正过来,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5善于“欣赏”自己的作业
让孩子充分享受自觉完成作业后的愉悦,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现能动性。孩子写完的时候,告诉他:“用欣赏的眼光看完后再给家长看。”我经常让孩子自己欣赏自己的作业:你满意吗?你认为你的作业清楚吗?自己都不愿意看的作业怎么交给家长和老师呢?长此以往。孩子会慢慢认真起来,自己也能检查到一些缺漏和小的错误。
四、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对于写家庭作业的孩子来说,他们如一团面粉,您的揉捏很重要,给他方法。给他自信。给他关注。学习有了乐趣,他才会学得快乐;学习有了方法,他们才会学得轻松;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才会多了许多娱乐的时间。
1努力提高孩子興趣
兴趣是影响人的行动的重要因素,要改变孩子时学习是“大人逼我学”的观念,要让孩子能够变成“我爱学”、“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2多奖励,少惩罚
学生不做家庭作业,如果一味地采取惩罚手段,或罚抄或罚做,那么你错了。因为这样做不但会降低你在心中的威信,而且套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更好的方法就是多奖励。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学生都喜欢。
3分层次留作业
对教师而言。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教学,其实分层次留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功感。而且,作业不要太多,多了就会使学生养成乱写、不写、胡写等现象,要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4注重效果,注意劳逸结合
孩子做作业是要动脑筋的,如果孩子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疲劳。这时学习效率就会下降,错误率也会增大。这时,如果让孩子适当地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后其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4
一、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孩子的朋友
尊重孩子、做孩子认真倾听其心声的朋友。得到孩子充分信赖,让孩子能够做到对您畅所欲言。适当加以引导,对孩子要自信和信任。启发诱导。明知故问,指点途径,让孩子想办法来回答和解决问题。以此唤起孩子求知的欲望。
二、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从家长的身上感受到那种良好的品德,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有表率意识。表率,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环境。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身作则,做无声的示范,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及时纠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孩子刚从幼稚园步入到正规的教育机构,经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毛病。比如:上课的时候孩子很认真地听老师上课了,也听懂了。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粗心,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可能就做错。不是把“+”号看成“-”号,就是容易写错字或答错题。而此时,我们的家长就会非常的生气和恼火,冲动的想揍他一顿,以解心里的怒气!而在这时、我们则必须冷静,冷静的分析,冷静的面对,冷静的找出问题的症结。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粗心,自己的错误,不在重蹈覆辙。因为:我们需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搞的复杂和扩散。否则:日积月累,难免不给孩子的心里覆上一层恐惧和阴影。等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时,恐怕已悔之晚矣!
四、给孩子信心、磨炼其意志,知难而进
当孩子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因为:鼓励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增强自信。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您一定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端正态度、要让他去理解、去分析、去认识,困难不是永远的。要让孩子在逆境中学着去探索,去求索。这样才会达到磨炼其意志,让其在逆境中前进,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方式和收获呢?
五、孩子是一匹马,家长就是一条鞭
爱孩子、就要给他的学习和行为作出一个明智、明确的规范,不要一味的娇、宠。否则:您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知道怎么去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经历、才会懂得,有了懂得,才会有所得。
六、顽皮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学习不努力的孩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会变的非常的机智和敏捷,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但: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篇5
一、为人家长 身正为范
家长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例如每天的刷碗,家长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一边指导孩子如何做,并适当让孩子自己做。在家里,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二、循序渐进 形成训练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孩子上一年级时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三、严格约束 规范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四、充分发挥在作用,增加在公共场合和外出游玩时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家长应充分发挥在公共场合和外出游玩时,增加孩子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介绍卫生、保护环境等的知识,使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坚持正面教育,进行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当他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孩子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
孩子的卫生习惯不好应该怎么办呢?家庭教育专家对父母提出了如下建议:
1、讲究卫生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必须做好表率。如果孩子周围的成人不能自觉遵守卫生规则,那么要纠正孩子的不卫生习惯就非常困难了。父母应向孩子示范如何保持干净整齐的仪容;梳洗打扮时允许孩子在一旁观看,学习如何保持仪容的整洁
2、教导孩子养成梳洗的生活规律
自小教导孩子将洗脸、刷牙、洗澡等工作当成生活作息的必须部分,孩子自会养成习惯。如果允许孩子有时候不用洗澡,他会混淆,不确定该不该、需不需要洗,请他去洗澡时,他也比较可能不顺从,有意见;使用生活作息表。生活作息表一目了然,有助于孩子规划自己的每日作息,也可以代替妈妈的唠叨。和孩子一起设计属于他的生活作息表,内容包括他该有的卫生习惯和活动。
3、给孩子制定具体的卫生规则
和孩子共同制定具体的卫生规则,并向他讲明这些规则的意义。甚至可以将这些规则以标语的形式张贴在墙上。例如:不撒饭粒,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水果要洗净等等。这样可以时时提醒孩子遵守卫生规则。
4、坚持维持整洁工作的进行
孩子必须了解,有些要求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例如,如果家里的规定是每天都要洗澡,不管孩子怎么要求、怎么吵闹,都不可以让步;或者可以和他谈条件:“好,我知道你不想洗澡:可是你知道我们的约定,要等你洗完澡才可以听故事。你自己决定要怎么做。”
5、检查孩子是否完成整洁工作
如果孩子应该洗澡、洗头或饭前洗手,注意他是认真去做了还是敷衍了事?要知道,孩子的头发湿了并不代表他一定洗了澡。万一发现他做假或敷衍了事,罚他重洗一次,并取消他晚上的娱乐活动,例如:“你骗我说你洗好了,我很难过,今天晚上你不许玩象棋。现在再去洗一次-”让洗澡成为愉快的经验。为孩子准备方便及造型有趣的梳洗用具,例如泡沫沐浴乳、肥皂、梳子等等。
如何培养初中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一心三用”,总觉得课堂上“忙不过来”----要认真听并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又要尽快背出、记住知识点,还要迅速记好笔记,那么其课堂效率是非常高的。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哈欠连天,听着听着就开始“云游”----身体坐在教室,思想灵魂却游荡在“三山五岳”!其课堂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课堂效率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一个同学如果养成了在上课时开小差,发呆的不良习惯,其学习成绩必定“每况愈下”!这种学生无论在课外请多么高明的老师辅导或指点,其效果都是不理想的。而一个在课堂上养成了“一心三用”的同学,其学习将会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轻松,成绩也会越来越好,甚至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化整为零”蚕食作业的习惯。“化整”就是将当天的作业分成若干个小部分,“为零”就是利用零散的时间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作业完成。进入初中,由于各门学科都会布置课外作业。有的学生不知道“化整为零”,将当天所有作业都集中到晚上回家做。这样势必会完成得比较晚。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做作业的速度又比较慢,就有可能将作业写到晚上十一点左右而且正确率不高。(有的家长与孩子没有在这方面引起重视,因而总是抱怨作业多。这在进入初中的前几个月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孩子作业写到很晚,而且正确率又不高(作业写到11点,几乎处于在半睡眠状态,正确率会高吗?),这种学习状态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心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讨厌做作业,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家长想帮却又无能为力。
三、文、理科学习时间搭配的习惯。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不同的大脑区域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如果能聪明地交叉利用左、右大脑半球,合理地搭配文科与理科的学习时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写30分钟左右的数学后背英语,背好英语后再写科学作业,再接着写语文作业等等。这样文科与理科作业相互交叉,就能有效地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很多同学在写作业时并没有注意到这点,而是凭个人兴趣,感兴趣的学科作业先做,最不愿意做的放到最后做。这样不但会加重对不喜欢学科的厌恶情绪,而且该学科也会越学越困难,成绩也会越来越差。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7
一、重示范, 抓细节, 从点滴做起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由此可见身教的重要意义。教师的书写习惯对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告诉我们, 哪位教师字写得好, 他的学生的字也会比较好。为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每次在黑板上书写都是一笔一划, 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潦草。
(一) 干净、整洁从爱惜作业本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从开学的第一天, 第一次发作业本, 我就要求每个学生要轻拿轻放, 要像爱惜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惜自己作业本。为了保证作业本自始至终干净、整洁, 我跟学生共同商量后确定, 给自己的作业本穿一件漂亮的“外衣”。同时, 我们也讨论了平时写作业的一些要求, 以及如何拿、放、交作业本,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作业本的干净、整洁。
(二) 字体工整从写自己的姓名开始
为了向学生渗透工工整整地写每个字的意识, 第一天发作业本后, 我就要求每个孩子在练习本上练习写自己的姓名, 然后挑选出最满意的一个, 工工整整地写在作业本上。在这之前, 我已经先把自己的姓名写在黑板上, 以给学生良好的示范。看到老师一笔一划地写, 学生们也不敢马虎, 在往作业本上写自己的姓名时, 他们一个个坐姿端正, 神情严肃, 如同在做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事情一样。
二、教方法, 严要求, 落实到位
(一) 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1. 坐姿端正。坐得自然, 两脚放平, 身板要直, 胸腔舒张, 头部略向前倾斜, 认真作好写字准备。
2. 握笔正确。
五指并拢, 斜推铅笔, 靠指力紧握笔杆, 指实掌虚, 手腕关节配合, 按笔画发展的方面, 上下左右灵活运转。
3. 写字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 身离桌子一拳, 手离笔尖一寸。
(二) 告知学生数学作业要求, 统一书写格式
1. 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 (班) 、学生姓名、“第几本”, 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 最好包上书皮。
2. 每次作业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题号、
要求, 然后写主题, 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 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 以便检查。
3. 如有错题, 及时改正, 提倡错题不过夜。
4. 订正的题目要在评分合格、改正之后重新做, 不要把原题擦去或在原题上直接涂改。
5. 作业中的直线要求用直尺画。
6. 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 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
7. 每人准备一个作业草稿本。
开学出, 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作业草稿本, 告诉学生草稿本草不得, 也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草稿本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写, 要求字迹清楚、规范。每月我还进行优秀草稿本的评选与展示。
(三) 万事开头难, 把好第一关
第一次写作业, 我只布置了一道题, 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下写作业的格式, 感受一下写作业的标准, 这是师生的第一次较量。这一次作业, 我要求得特别严格, 只要学生作业不干净、字体不工整、格式不符合要求 (如不写题号, 不抄题目要求) , 一律要重写。这次作业, 全班只有一个学生一次过关, 其他学生都返了工, 有一个学生甚至写了五遍才算过关。有了第一次“痛苦”的经历, 第二次作业时学生们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一个个小心翼翼地写着每个笔画、每个数字。这样下来, 第二次作业比第一次好多了, 全班一半同学都能一次过关。
三、多维评价, 促进提高, 强化动力
(一) 教师人性化的评语, 强化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为了保持学生写作业的热情, 每次改作业, 除批改符号与给定等级外, 我都尽量抽出时间写上自己的感受。如“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了好心情”“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你写得作业这么干净, 真了不起”“你是不是暑假练字了, 字体进步这么快”“别泄气, 找找原因, 下次写好”“优秀的小女孩, 你的作业一样的优秀, 希望课堂上也能看到你精彩的发言”“你的勤学好问令老师感动, 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每次评讲作业, 我都让学生把自己本上的批语读给全班同学听。渐渐地, 每个学生都把得到老师的评语看作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情。为了得到老师好的评语, 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作业一次比一次干净, 字体一次比一次漂亮。同时, 如果学生的作业干净整洁或进步明显的还会被评为最优作业, 累积5次最优作业, 便可得到一颗作业星, 我会把它贴到教室作业栏里学生的照片后面。这样, 每次家长会, 只要看一看作业栏, 家长就可以知道孩子的作业情况。这一措施很好地激励了学生们写作业的热情。
(二) 同伴评价, 强化学生写作业的动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可能更在乎来自于同伴的评价,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小组长收取作业时, 在每个同学的作业上画有意义的符号对作业进行评价。例如, 画笑脸, 表示写得好或者有进步;画哭脸, 表示写得糟, 还须努力。对写得好的作业, 老师允许再写一遍, 让他争取他的作业能以最好的书写获得在班级荣誉栏里展览的机会。同时, 我们每周进行一次作业展览, 每次都先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本组的优秀作业, 再参加全班的评选, 人数不限。评委全部由学生组成, 评选时, 评委先评价再亮分。这样, 让学生们都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最后, 写得好的将被评为最优作业, 凡是被选为优秀作业和最优作业的, 单元测试时将以加分的形式呈现到试卷上, 同时以校信通的形式告知家长, 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 家长评价,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
每次开家长会, 让家长们阅读自己孩子的作业, 让他们从中看到自己孩子在书写上的点滴进步, 对孩子做出正确的评价。
良好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 教师只有从自身、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 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8
关键词: 时间意识 生活作息时间表 步骤化做事 热爱劳动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笔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生活习惯指一个人每天过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习惯指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一个人能够合理安排主要事件,有步骤地高效完成。就孩子一生来讲,生活习惯的养成应从时间观念入手,合理规划家庭生活秩序,参与家庭事务,通过步骤化做事训练,使孩子耐心和持久做事,这样才能为其一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写作业磨蹭拖拉,其实就是缺少生活习惯的养成训练。
一、学会做时间的小主人
在好习惯培养过程中,时间意识培养贯穿始终。上小学后,可给孩子戴上腕表,方便孩子管理时间。还可在亲子游戏时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比赛搭积木,说比赛规则时引导孩子说出现在的时间,搭好后,马上看时间,一起计算出用时多少,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鼓励。
当孩子熟练读钟表上的时间后,家长可以教孩子定闹铃,为培养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做准备。可以跟孩子说:“宝贝,你现在有了新朋友,就是这个可爱的小闹钟。明天早晨,你的好朋友就会准时喊你起床喽,当闹铃响后,你要用最快的速度翻身起床,然后关掉闹铃,不然闹铃会生气的。你肯定不想让闹铃伤心难过吧!”
二、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
看一个家庭生活秩序如何,仅看有没有生活作息时间表就可以得到验证。生活作息时间表需要结合家庭生活实际制定,全家人共同遵守执行,由成员轮流监督执行和落实。
家庭作息时间表需要注意时间概念,在一个家庭里,大人与大人之间,大人和孩子之间,每天都有不同事情要做,有以下几种时间概念:1.平行时间。指在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分别做自己的事,互不干扰,尽可能保持做事专注。例如:某段时间内,妈妈在厨房做饭,孩子在客厅组装玩具;爸爸在看报纸,孩子在看动画片。2.交叉时间。指在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分别独立做事时,偶尔需要短暂地相互协助,此时需要走到一起。例如:孩子组装玩具时装不上,发出请求,爸爸来到身边协助,当组装上部分元件后,爸爸离开儿子身边,继续读报纸,儿子继续组装。
制订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并不是难事,但执行起来却需要下很大工夫。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重新调整和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由原来的松散式生活进入有相对约束的状态,每一个人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对于孩子来讲,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好习惯需要父母持续性培养,在真正把孩子好习惯培养巩固定型放手独立之前,都需要父母陪伴和监管。
三、教孩子步骤化做事情
教孩子步骤化做事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很多孩子执笔方法不对,就与最初拿笔、握笔指导有很大关系。家长要细心观察,尽可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正确的动作演示,用鼓励和赞赏的态度教育孩子,防止靠孩子自我模仿被动学习。
教孩子步骤化做事的基本要求,完成一件事至少包括五个要素:一是做事目标;二是事前准备;三是完成步骤;四是完成要求;五是回头检查。如孩子卧室物品整理和定位:
第一步做事目标:整理房间物品,摆放到规定位置。
第二步事前准备:(1)明确整理物品的类别;(2)准备盛放物品的箱子、指定摆放物品的柜子;(3)摆放的具体位置;(4)开始进行物品整理和定位时间,完成物品整理的截止时间。
第三步完成步骤:(1)写字台上物品整理和摆放;(2)图书的整理和摆放;(3)床铺上物品的整理和叠放;(4)玩具的整理、装箱和摆放;(5)打扫房间;(6)拖地。
第四步完成要求:(1)写字台上文具装入笔筒,课外书摆放到书架上,学习用书整理好放在书桌右上角;(2)散放在房间其他部位的课外书摆放回书架;(3)铺平床单,叠好被子,摆放好枕头;(4)散落在卧室各处的玩具要归拢,统一放回玩具箱,组装好的玩具可摆放在书架空处;(5)用抹布擦拭写字台、床头柜、窗台、书架;(6)用拖把拖地,清洗拖把,然后晾到阳台上。
孩子学习做事初期,往往容易犯急,这时需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态度不好,极易被坏情绪感染。一旦父母态度变坏,孩子的负面情绪会更强烈,甚至干脆罢工。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做事过程中,一定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以自己的良好修养培养孩子做事的耐心和毅力。
四、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生活习惯中的热爱劳动并养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从人体生理学角度看,人用双手劳动,对身体综合协调灵活性、大脑智力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好处。热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对生活充满热情,心理健康,心灵手巧,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但很多家庭普遍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教孩子基本劳动技能,不赋予孩子劳动任务。孩子看惯父母每天承担一切,认为这就是大人的事,和自己无关。凡不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当其懒惰成性以后,生活态度消极,好逸恶劳、内心冷漠,甚至连起码的学习都喊累。所以家长如果让孩子有好成绩,学业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和体验,使其真正理解劳动的好处,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学校集体劳动,从劳动中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9
问题:现时的孩子,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们对待学习态度马虎,对待作业,应付了事,该如何培养孩子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案例介绍:
小明八岁,二年级学生,学习马虎,粗心大意,不论是什么作业,书写都是马虎潦草,不是多写一笔就是少写一划,错别字特别多,就算是写生字、抄写词语这类简单的作业,也是错漏百出。在学校,老师要他重写作业,他就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而且重写的质量也很差,经常要他重抄重写也不是办法,既加重了负担又没有效果;在家,家长要求他重写作业,他有时是不理不睬的,有时心情不好就干脆把本子撕掉,家长也非常无奈。
原因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他们不善于仔细而全面地考虑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优柔寡断或草率决定的特征,在遇到难度较大的活动时,比较容易采取放弃或半途而废的态度。造成小明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书写习惯,认真、细心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等等。第二,是长期得不到老师或者家长的赞赏而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因为这年龄的孩子在自我评价上,表现出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缺乏独立的见解。他们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或家长。所以,老师或者是家长的目光一直盯在小明的错字上、书写的潦草上,老是要他重写,实为下策。这样不单止不能激发小明的积极性,还会直接打击小明,让他感觉很失败,感觉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难以前进,最终走上放弃或者半途而废的道路。
解决方案:
一、要有坚定的态度,用恒心、细心、耐心教育孩子。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则是孩子一生一世的事,因而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培养和指导。作为老师、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进行针对性教育,提
出合乎实际的要求,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态度坚定、持之以恒,切不可半途而废。小明的情况绝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扭转、改变的。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有充足的心里准备,做好长期的引导教育工作。要有耐心,要用细心,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学习要求,切不可“拔苗助长”,提一些他们根本无法达到的目标,以免打击自信心。
二、科学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1、抓住最佳时机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地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将阻碍他良好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对刚入小学的孩子,父母更应该重视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小明才上二年级,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机,所以,我们要抓紧教育时机,多想有效办法,让小明尽快转变。
2、“加法”、“减法”的巧妙运用
孙云晓教授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公式是: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我觉得挺适合用在小明的教育上。好习惯用“加法”是什么意思呢?怎么加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兔子,明天画兔子在吃青草,增加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养成了。结合小明的事例,我认为可以这样利用加法,我们先不要盯着他写得不好的字,应该把目光和精力放在寻找他写得好的字上来,努力寻找他的“亮点”,今次找到了一个字比较好的,也不错,画上红星,并大力表扬他,鼓励他下次看能不能有两个好看的,达到了之后,再鼓励三个,四个„„一行,两行„„慢慢地,写得好的字越来越多,相信他也就会慢慢有积极性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在他有了点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时候,我们就要培养他专注的习惯,这样以后做事就事半功倍了。他平时写字慢,我们要提醒他尽量快点,一发现他有了丁点的进步,完成作业哪怕是提早了一会儿也好,那么每天提早的“一会儿”就变得不是“一会儿”了,加上他是在轻松中做到的,心情愉悦,还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就是这样一直鼓励,鼓励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逐渐减少,直到孩子可以在正常时间内集中精神把作业写完为止。慢慢地,孩子的拖拉的习惯就会纠正了。
总得来说,这“加法”“减法”既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不良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3、多角度赏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生学习动机较简单,他们好好学习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一特点,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优点,树立起对生活、对学习的信心。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的赞扬。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切忌动不动就叱责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现时虽然小明学习态度差,书写马虎,但肯定会有其他的优点,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例如:礼貌方面、劳动方面、团结友爱方面等等,我们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发掘,去赏析他的闪光点,用优点带动缺点,逐渐建立他的学习自信心,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
效果:
坚持一段时间后,小明的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认真了,有了积极性和自信心,他的书写越来越好,人也变得细心了,虽然偶尔还会书写马虎,但要他改正或者重写的话,他很乐意接受,也会很认真去改正。
三、应避免的误区:
1、一个好习惯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养成的,它往往需要不断地重复。为此父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孩子不能按要求去做,也不要放弃,要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孩子。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反复时,要正确对待,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2、要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鞭策。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当孩子的自觉性比较高的时候,父母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取得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当孩子的自觉性比较差的时,老师和父母应帮助孩子及时改正,鞭策与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3、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少些抱怨和责骂。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10
邯郸县实验小学五(3)班王少航家长:王占芳
每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都为孩子学习马虎、不主动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筹莫展,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老师和家长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人谈一些看法,期望能和老师及其他家长们共同探讨、交流,以期共同进步。
事实证明,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作为家长也应该从这个例子中得到一些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通过自身的言行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交流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 2
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家长是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孩子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这里是一些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经验。
1、复述性练习
让孩子看书5——15分钟(按孩子的年龄来控制时间),立即合上书,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复述”故事。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复述”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图书上有谁,在干什么。
书上的人或动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书上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动物形象画下来。最后可以让他重新再看一遍书,几次后,渐渐地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了。
2、抗干扰练习
等孩子在无干扰环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长可以考虑在他的“注意力训练”空间中,放上“干扰源”,比如他在做拼图游戏时,父母可以在一旁看电视,比如他在看书时,可以稍稍打个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注意力焕散的现象,会有反复,但最终他的抗干扰能力会渐次上升。但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没有在进行这种“注意力训练“时,您千万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四)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先举一个例子: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 5
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 于是孩子又尝试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学到了菠萝的特性。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的特性,同时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五)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孩子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4——8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三、结论
讲了这么多都是组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因素以及具体的一些方法,家长在训练或者培养时,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画着画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
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哪怕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是好的。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11
一、培养学生自信的习惯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确信自己是聪明的,是有能力的。在做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而获得成功。鼓励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做题前的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等不良情绪。自卑心理有的时候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动力,有的时候可能转化为巨大的消极因素,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它。让学生学会把自卑转化为自信。自信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要养成自信的习惯,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必胜的信念。让学生常常默念“我行”、“我能行”。通过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树立信心,逐渐获得心理力量。
二、培养复习总结的习惯
复习知识要点、总结思。想方法是做作业的前提。做作业前,先回顾有关的知识点,分清哪些是旧的、哪些是新的,搞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回顾新旧知识过渡的思想方法,总结例题类型及解题思路。有机会时,不妨与同学议一议应用本节知识的技巧、容易出错的地方、解题规范化的要求等等,再动手做作业,就会心中有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强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回顾是一种习惯,不回顾也是一种习惯。事实上,许多学生做题前没有先复习,一是没有这个好习惯,二是怕耽误做题时间,拿到题目就随感觉做。复习与不复习,其效果截然不同。复习总结了,做题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加之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概念不清或理解错误,做题无从人手,出错在所难免。久而久之,负积累增多,成绩下降,厌学,甚至放弃数学。其实复习总结花不了几分钟时间,关键是要有这种好习惯。为此,教师要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组织、引导学生复习,直至学生从中尝到甜头,形成习惯。
三、培养审题思考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前的至关重要的工作,万万马虎不得。审题时要排除障碍,及排除现成题型的干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往往一个字,一个单位互化,会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分析题意时,要进行联系和联想:以前遇到过类似或者部分类似的问题吗?本题与它们有哪些异同点?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在这里还有效吗?不同点将如何解决?就这一个或几个条件,每个成功者都能解决一些什么样的类型问题,能联系到哪些知识点等等?通过联系去沟通本题与已有题型,通过联想去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过程。
认真审题、勤于思考是一种习惯,懒惰、马马虎虎也是一种习惯。不少学生审题粗略浏览、不假思索,跟着现成题型走,时常张冠李戴,答非所问。如何审题、如何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合作、组织,使学生感到有法可依,不是高谈阔论。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师辛勤的诱导和持之以恒的督促。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学习主动性差,只介绍方法、提要求,不指导,不检查,是没有一点效果的。况且积习难改,非真枪实弹不可。
四、培养珍惜每一分钟时间的习惯
每一个成功者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争分夺秒、惜时如金。观察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做作业的共同特点是:不轻易放过每一分钟时间。他们常常在吃饭或活动时,就在脑海中复习思考当天的知识点。拿到作业,就能立即投入其中,不理鸡毛蒜皮的事,不拖拉,干净利落。遇到难题,他们一般是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当解决不了时,就先放一放,赶紧做其他题。他们常常从其他题或同学的议论中能得到启发,顿生灵感,悟得本题的解法。他们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知道先干什么与后干什么,该干什么与不该干什么。
而常常抱怨作业太多、压力大,成绩差的学生,他们一般是:把弥足珍贵的时间花在无关紧要或者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他们不懂得珍惜时间,更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他们懒惰、贪玩,对待作业磨磨蹭蹭,想做就做一点,不想做就玩一会,能拖则拖,甚至于为应付检查而慌慌张张地抄袭。曾有一个学生在作业课上修理钢笔竟达10分钟之久,实在令人惋惜。
有人说,浪费时间是生命中最大的错误,也是最具毁灭性的力量,大量的机遇就蕴含在点点滴滴的时间当中。节约时间是一种习惯,浪费时间也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的培养,仅靠教师勤跟是不够的,是不现实的。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督促,互相激励,争做珍惜时间的榜样。
五、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数学学习,没有足够的练习巩固是不行的,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但大量做题,一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二是效率也不尽如人意。怎样以少胜多,反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反思题型。把刚做过的题与以前的题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其异同点,或按知识点,或按解题思想方法去分类。如同在电脑上建立文件夹,一个文件夹下又有若干个子文件夹,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
2、反思错误。要从找问题的角度,像排雷一样去检查解题过程。看看解题思路是否有问题,概念使用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有失误,思考是否周密等等。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演算,尽可能地发现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把自己的答案当做别人的,专挑问题。千万别把检查答案当成“自我欣赏”,反思不等于不自信。
3、反思方法。一题多解,并不少见。解完题后最好换个角度观察思考,是不是还有更简便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点,演示不同的解题技巧。其实,我们做题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从中学习、掌握新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吗!
4、反思变化。拓广探索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实许多数学问题蕴藏着许多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与发现的平台。不妨变换题设与结论,或者改变条件,换个思路进行探究,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体验“柳暗花明”的兴奋。这时我们不仅会解题,而且也能编题。
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够得到的,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学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也常常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一份辛苦就能得到一分收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10-22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2-14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08-29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09-20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10-27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08-22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09-20
如何培养孩子自觉洗澡的习惯?10-04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