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共10篇)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篇1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每每提笔成文,却倍感无从下手,语文能力的不足让我不能像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时说的 “我手写我口” 那样简单。回想我们的语文教育,正如大师们所讲的一样,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前些日子和同事谈起这样一个话题:我们是不爱阅读吗,可能关键在于我们从小没有建立起阅读的能习惯,但凡有深度的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在我们的语言中枢里不能得到完全解码。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现在我自己也是为人父母了,孩子也一天天长大,面对孩子的教育和给孩子的教育,让我思考怎么去建立他的阅读行为习惯,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唯有回到语文教学的本质,以生为本,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学生的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以广泛的阅读代替繁重的作业,大量的文章弥补教本的不足,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摆正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好书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没有什么比好书带给孩子的快乐更温馨、更持久。
一、重视
激
发
学
生的阅
读
兴
趣
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言情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二、培养
学
生
一
边
读
一
边
思
考的习
惯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如:《曹船借箭》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神机妙算”一词,学生查字典会知道它的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如果学生能联系上文读一读,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算到三天以后定有大雾,并会有东南风,因此船头向东、船尾向西,而且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草船借箭的计划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样一来,“神机妙算”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
四、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到过草原,对“洒脱”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在草原上行驶不必像在马路上一样,还得看红绿灯,还得受警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出“洒脱”这个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五、努力
营
造
浓
郁的读
书
氛
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走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红光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另外,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六、培
养
学
生
使
用
工
具
书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七、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篇2
一、在教学中渗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 只需一句话, 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小学各科教材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了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 我们所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学习习惯的课文。 如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我们老师认真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 比如《水》这篇课文, 学生通过学习, 认识到了水的珍贵, 拓展开来, 既然水这么珍贵, 水资源这么有限, 那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纷纷发表感想, 并在班主任的引导下, 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节约用水、关心环保的行为习惯。
二、在训练中养成
吕叔湘先生说:“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实践养成的。 ”可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 须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我们采取了“示范、讲解、训练、监督、评价”一整套办法来实施这个目标。 这样循环反复, 促使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2 年, 我接任了新的班级, 这个班学生调皮、班风差是学校出了名的。 上课的第一天, 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当我上完课在黑板上布置作业时, 刚好下课铃声响了。 等我转身时, 却发现十几个座位上早已没人了, 他们自动下课, 跑出去玩了。 我想:必须扭转班风, 这样的行为习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 我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 持之以恒, 训练教育。 如预备铃一响, 要求安静地坐在座位上,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等待老师上课。 上课时, 坐立读写姿势正确, 专心听讲, 发言先举手。 下课铃响时, 必须等老师宣布下课, 谢谢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为了让学生尽快规范自己的行为, 养成良好习惯, 我在班里建立了一整套评比制度, 开展评优活动, 以此激励学生。 针对学生很看重每周学校少先队部流动红旗的评比、 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特点, 每周我都会结合少先队部的检查结果, 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好的给予鼓励或奖励, 不足的让学生互相督促检查。就这样, 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 抓好每一阶段, 利用每一件事, 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了很多, 班风班纪有了很大好转, 我们班还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 这一荣誉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学生的高兴劲儿可想而知。从此, 我们班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 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朝着良好态势发展。
三、发挥榜样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小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 对一些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不能完全理解, 处于最具可塑性的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对老师更是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 老师是他们效仿的榜样, 老师的为人处事、言论行为都会被学生学习模仿, 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为此, 教师必须要做到严于律己, 身体力行, 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的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有一次, 学校大扫除, 我因有事给卫生委员一布置就忙去了。 半个小时后, 我再回到教室, 却看到教室地板一片狼藉, 有的学生在清扫, 有的却在拿着扫把玩耍。 我二话没说, 拿起扫把开始扫地, 这时“奇迹”出现了:玩的学生不玩了, 打闹的学生不闹了, 所有同学都加入到了打扫的行列, 很快就把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这就是无声的教育。 虽然我一句话没说, 却用无言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所以, 教师只要在教育工作中注意自身修养, 以身作则, 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 就可以感染学生, 成为学生的表率, 这样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家校齐心促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 其行为标准、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绝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 家庭作为学生人生历程中的摇篮, 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学生的“终身教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埋下种子, 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 作为班主任, 应与家长加强沟通, 通过家访、电话、家长会等多种渠道, 让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行为,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纠正, 对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鼓励。 这样, 家校配合, 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从而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健康地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3
一、学习环境很重要
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人都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认为自我控制仅与人的意志力有关,一个人的决心越大,意志越强,他的自我控制力就越强。然而,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客观环境支配的,不是个人的主观意志可控制的。一个人有某种坏习惯,主要不是因为他缺乏毅力,而是因為这个习惯总是能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
好习惯的形成有同样的道理,习惯好的孩子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意志坚强,而是因为他周围存在强化好习惯的客观环境。我们的祖辈就是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及学校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二、正确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
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的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我们校有一位男生,进校时行为习惯特别差,经常给我带来麻烦事,起初我也很生气,认为他是朽木一个,总是以责备为主,但后来冷静思考后觉的自己处理的不好,因为责骂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他犯错时自己先保持平和心态然后让他讲原因,和他讲道理并且从学生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慢慢的他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是会有一些小毛病但己经有了很大进步,这学期当了校卫生督察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里的表现也改进了很多。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他惧怕的对象。
三、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首先,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又如高年班女生喜欢打扮,那么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后自己也要以朴素大方,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在班内进行表扬,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并且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比如我们有的学生家长在外打工,那么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请老家的长辈给予关注,时常关心孩子,而不是一味给钱,其他不管。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自己不赌博,教导孩子不能参于,自己不讲究吃穿,教导孩子要节约,自己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也要尊敬老人,等等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四、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时到家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五、学习生活实例,体会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从身边挖掘题材,让生活说话,从而激发学生建立良好习惯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终身受益。如我举了很多伟人因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成功的例子,使他们真正的明白了建立良好的习惯对于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表示要主动地进行改变。我班有个别学生,铃声一响,不管老师叫不叫下课,就站起来要走,针对这个问题,我曾举这样的例子,如果有客人到你家吃饭,客人还没吃饱,你吃饱了就走,客人还好意思吃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说:“不好意思”。从此以后,象这样事很少发生。关于卫生问题,我针对我们作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员,我们的家里都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年365天,你们有多少天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通过计算,同学们发现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由此他们没有理由不爱我们的学校,要把我们教室和学校打扮得更美、更干净,让我们觉得舒服,学习开心,从此以后,我们学校的教室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用生活的事例教育学生,他们易于接受,可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深受教育。
六、鼓励上进, 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哪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年少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之一。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篇4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
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
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讲不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耐心引导和反复强化,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并经常自觉地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5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摆正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好书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没有什么比好书带给孩子的快乐更温馨、更持久。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另外,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五、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篇6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活动过度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致使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纪律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那么这些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行为表现的倾向,可分为两大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和内向型问题行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易被察觉。例如,相互争吵、打骂、怪笑、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做滑稽表演、故意顶撞班干部或老师、迟到、早退等。内向型问题行为是不易被察觉的、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构成威胁的退缩型行为,虽不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但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对自身人格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害怕提问、抑郁、神经过敏、烦躁不安、乱涂乱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各班虽时有发生,但普遍性远次于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因大多具有隐蔽性,因此更难发现,更难矫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就更大。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课堂中出现的纪律问题行为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但我们在这里只分析两种动态性的问题根源。
(一)来源于学生方面
归因于学生并不是想说学生一定是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有些看似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学习的任务不适合他的能力或兴趣等。
其一,渴望获得别人关注。因为人总是不愿被人遗忘的,总是希望得到人家的关注。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如:发出怪声,做鬼脸等。
其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头痛的总问题就是全班那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可能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而有些学生却早已达到了形式运算的阶段。面对这些不同进度的学生,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从教学中获得了满足,一般不会犯纪律性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但是,那些进度慢的学生感到无法跟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艰深难懂,这样这些学生自然就开始违反课堂纪律了。相反,如果教师顾全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不具有挑战性,这些孩子同样可能违反课堂纪律。因此,许多教师只好照顾中等认知层次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两头的学生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都有可能犯纪律问题。
其三,厌烦不满。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或者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如:敲打作响,随便说话,胡写乱涂等。大部分注意涣散的行为,由厌烦而产生。
其四、挫折紧张。学生学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有的学生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如:不服从指挥故意违反纪律等。
(二)来源于教师方面
其一,教学不良。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断时续,常看备课本。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枯燥、乏味,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程序机械,缺乏灵活多变。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其二,要求不当。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过严会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则会导致学生放纵,无视规章制度。
其三,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容易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随意,没有一套课堂规则,一进教室不作组织教学,便急冲冲地上课。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那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大量关注那些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反而对那些行为良好的学生并没有施加关注,或者那些经常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在做出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加以关注和表扬,就会让学生觉得只有做出不良行为才能获得老师的关注。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1、保持教学的流畅性。流畅性是指不断地注意教学意义的连续性。流畅的教学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时所花的时间极少,并且能给学生一个注意信号。教师应该避免毫无过渡地从一个环节跳到另一个环节,或从这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或者无端地停下来,思考下一个内容、翻找准备材料,或中断上课,处理一件完全可以课后处理的事时,这些都会产生课堂纪律问题。
2、提高教学艺术。一个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充分地备好教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性与感染力,学生如果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觉认真地学习。
(二)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但是规范既要体现教师的意志,还要考虑学生的意见,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
(三)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前面的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可知,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交头接耳:教师不一定就要大声批评,不妨停下讲课,静一会儿,学生会觉察到自己的不对。这样,既让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又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有利于课堂管理。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走近学生,以此提醒他。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大声当众训斥、罚站,叫滚出去等是不妥当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性。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讽刺挖苦、威胁、体罚等手段。都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的维护,不能让学生难堪,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犹如神经中枢,决定、制约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从内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所长、都有当好学生的愿望,以博大的胸怀,诚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于课上、课下、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教学过程中。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7
一、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引用一位名人的话提醒望子成龙的家长: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二、让学生明确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习惯是好的,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益处,哪些行为习惯是不好的,对自己或别人有什么危害,从而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经常地规范、强化、监督检查。先让学生熟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可以利用班会课采用以下一系列方式逐条逐条地组织学习:1读一读,做到读准读熟。2.背一背,做到脱口而出。3.默一默,做到牢记于心。4.议一议,做到明辨是非。5.写一写,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6.评一评,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先进带后进。然后学校、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规范、强化,并组织班委会、少先队监督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1. 建设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 认真立足校园软文化建设的一批教育阵地,例如:国旗下讲话、班会、班级主题活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外德育基地等。同时还要切实注重校园硬文化建设,让校园每一方墙壁、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
3. 开展活动,寓教于乐。喜爱活动是学生天性,活动既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与基础,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富教于乐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方法。因此,围绕规范开展好活动,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在游戏中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在比赛中找到不足,逐步改正。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系列活动;针对不尊敬长辈、不团结同学的现象,开展“这是你吗?”的讲座活动;针对学生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开展“粮食的抗议”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自觉珍惜粮食。
四、教师身先士卒,示范引路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师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政治思想、民主意识、文化知识、工作作风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例如:为了让班中同学做到不乱扔纸屑,见到纸屑又能主动拾起,在每次上课进教室后,老师就应该首先观察地上有无纸屑,如若发现,就应该走过去把纸拾起来,然后走到卫生角投进纸篓,再回到讲台开始上课。经过多次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一来一往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老师身上,不时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似乎所触动,长期以往,一部分人就会自觉地和老师一样去主动拾纸了。教师要始终以班集体的一员身份为班级服务,如扫帚倒了,桌子歪了,讲台脏了,等等,教师都始终主动亲自去做。我心中牢记着这么一句话:“与其说上十次,不如做它一次。”
除了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作出表率外,还要树立班级、学校的榜样,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学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五、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统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力求做到要求一致,形成合力,不给孩子营造“小皇帝”的环境。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并认真做好子女在家的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 认识水平低, 若不注意, 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阐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 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规范,优化,协调
参考文献
[1]章永生.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指导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军.走进新课程[J].学苑音像出版社.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8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良好 行为习惯
G62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外在表现。儿童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他的日常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要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阶段,因此,加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儿童行为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 悉心引导,晓之于理
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认识事物的能力还不够深刻,一些懵懵懂懂的错事容易被认为是不良行为。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悉心、正面的引导。
教育引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热情。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违反纪律或不遵规守矩。 教师要针对性设计内容,根据个性特点进行不同习惯的培养。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入学前的教育,让先生,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增强交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习惯。根据小学生好动、爱模仿的这些特征进行教育疏导,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磨练才能形成。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选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利用在课堂上、班会上、活动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自觉遵守执行。培养他们按时上学、准时回家、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二、树立典范,潜移默化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特别希望从具体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做为模仿的对象。所以他们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据他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比较系统地给学生讲清道理和要求,树立榜样,使学生逐步提高认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
其次:是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的良好行为。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文明讲、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的学生,可以在班上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把学生引向积极向善方面发展。
再次:要注意教师本身所起的榜样作用。蔡元培说:“教员者,学生之模范也。故教员宜实行道德,以其身为学生之律度,如卫生宜瑾,束身宜严,执事宜敏,断曲直宜公,接人宜和,惩忿而窒欲,去鄙倍而远暴慢,则学生日熏其德,其收效胜于口舌徙矣。”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所以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师学习。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我做教师多年始终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尽力使自己的言行大方得体,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
三、家庭、学校协调,同步培养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以热情、支持和爱护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使孩子建立起一种助人为乐的心理倾向。反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难以改掉。以上表明,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更不同。为了把学校、家庭有机整合起来,我们设立了“家长学校”。我们开展一些专题性宣传讲座,让更多的家长或家庭了解学校,了解孩子,了解教育。鞭挞一些家长盲目、甚至粗暴的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应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家庭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做出正面的表率,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教等。家庭与学校的统一协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很好的效应。
四、善于捕捉,真情鼓励。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生亦然如此。当学生出现一些行为不正时,如有的小朋友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有的小朋友时常欺负他人等,每当这时教师要问清缘由,及时教育,帮助改正。
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情况,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进行随机教育,对学生的行为教育应贯穿于学生一日生活中,应从点滴小事抓起。师应多观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使学生在从身边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深入实践,让学生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篇9
现在很多家长都给予了孩子很高的期望,为了不让孩子落于人后,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可是同时却忽略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做家长的都替孩子代劳了,比如一年级的学生晚上的书包基本上都是家长帮忙整理的,当孩子习惯了之后就会出现一旦家长没有整理,孩子第二天上课不是没有书,就是没有本子,要么就是铅笔没削。高年级的孩子课业负担较重,家长往往为了孩子的学习,从不要求孩子做家务,致使有的孩子连最基本的劳动——扫地都不会。有位教育家曾经对于一个人的习惯问题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一个人养成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看来养成好的习惯对个人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习惯好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各位家长朋友,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就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小朋友叫阳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阳阳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阳阳非常宠爱。他们对阳阳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当阳阳进入幼儿园时,还不会独自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睡觉……阳阳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学到良好的自理习惯!这时候,阳阳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阳阳接到家中,对阳阳进行生活习惯的训练。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家庭式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如果父母能够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注意礼貌、举止文雅,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
种长期熏陶一定会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休息好是学习好和身体好的前提,生活有规律,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呢?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制定作息计划,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由被动变成主动,从而养成好的习惯了。
2、让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往往会无原则的迁就他们,导致孩子养成不吃饭,爱吃零食的坏习惯,时间长了,孩子的营养不均衡,身体素质差,很容易得病。因此家长朋友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不能边吃边玩,不能看电视,引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吃垃圾食品。另外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餐,早餐吃好才能保证上午有精力学习。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常洗手,早晚刷牙,不要手指等卫生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
3、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应该有意识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
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习惯时,孩子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已增强了很多。
4、做事有节制 时下家长们最为头疼的莫过于孩子的自制力差,孩子看电视、上网成瘾,管也管不住。其实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制的习惯,让孩子上网有度也并非是太难的事。孩子小的时候,在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事情上我们要讲清道理,必要时可强制执行,发现孩子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不要等他养成习惯之后再去纠正。孩子爱看电视多半是受家长影响,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纠缠自己就让孩子去看电视,久之,孩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了。家长要在看电视上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多读书,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这样的纠正效果会更好。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正面引导孩子玩那些益智的、健康的游戏,这样来避免孩子去色那些充满暴力与色情的游戏。同时要多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只放在玩游戏上了。
5、文明礼貌的培养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有的孩子客人来了不知道问候,甚至还有的孩子满嘴脏话,而家长往往以我这孩子真不懂事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其实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在一个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狡猾,质朴就会成为粗鲁,宽厚就会成为谄媚。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为当他养成习惯之后,他就不觉得这是一件错事了,更不会去改正。孩子是否做到文明礼貌,重要的是体现在行为上,家长应当关心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育孩子到别人家去时先敲门,不乱动他人的物品;在家接待客人时,学会让坐、请茶、送客,且不影响大人之间的交谈;到公共场所要爱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
公共秩序;尊敬老人、师长等。文明礼貌外在于行,内在于心,只有家长发自内心的去做,才会起到示范的作用。
下面我们再谈谈学习习惯的培养:
1、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仅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呢?在这一方面
我们学校经常会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给家长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跟家长交流好的读书经验,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如给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环境、提供一些他喜欢的、有趣的阅读资料;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好书等等。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开展国学诵读这一活动,说到读书,我们学校的李新梅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她每天早上都会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几句经典的语句,然后带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读书的热情非常高涨,她还通过让孩子回家和父母赛读的形式使家长也参与到读书中去,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另外还要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很多孩子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书读了不少,时间也费了不少,可是读过之后却没留下什么印象;即使当时觉得很有收获,过些日子,印象却又模糊了;等到作文需要时,想又想不起来,找又很难找到。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也就是说读书时一定要拿起笔,边读边想边写。比如,这个字不认识,划下来,查查字典,注上拼音;那个词不理解,划下来,对照上下文,再查查字典,弄懂了做个注释;这是个关键句,概括了全段的主旨,划下来,批上几个字;那一句不明白,打个问号,在书边提出疑点,待后解决,全文读了几遍,划划层次段落,写写段意,进而归纳中心思想;这里写得精彩,画上圈圈,还可以写上“形象”“有趣”等批语;那里读有心得,可以写上几条体会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学会并养成动口、动脑、动手的读书习惯。
2、培养孩子的写字习惯 正如成语所说“字如其人” 要培养孩子的写字习惯,就要从小抓起。因此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校写字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平时课堂上的要求外,我们还专门开设有写字课,从坐姿到握笔姿势,再到正确的书写,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关注到,通过让孩子用简单的儿歌“一尺一寸一拳头”来记忆写字的姿势,使孩子在不断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但是写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家长在家也要指导好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写字,让孩子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
3、培养孩子学会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我们学校现在就特别重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老师会教给孩子预习的方法,如
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教给孩子方法,不让错题陪伴自己
其实将不会的知识学会,孩子的学习就进步了,所以要让孩子养成不让错题陪伴自己的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准备好一个错题本,记下每天的错题,并要把错题弄明白了,这错题才能从本子上勾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学习成绩
就提高了。要培养孩子的这一习惯,家长就不要因为孩子出错就指责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将错题记录下来了。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即使你不会帮孩子分析,你也要学着倾听孩子的分析,你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你教会,这样来培养孩子的成功感。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要家长们记住的,那就是不要用物质奖励让孩子迷失了学习的方向,更不能因孩子一次考试好了就忘记原则的任意奖励,尤其不能因孩子一时考不好了而打骂孩子,让孩子失去上进心,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要鼓励孩子,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要只看孩子的分数,不要只横向与他人去比较自己的孩子,更要纵向去看孩子的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篇10
大家好!
今天坐在这里发言,感到很荣幸,我深知我所做的,只是一位极普通教师的职责,没有什么可夸口的,在学习了本次师德培训后,结合自己与学生们4年来的经历,与大家讲讲我的一些教育体会,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浅薄的看法还需要各位来指正。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第一次来到xx二小,接了两个班二年级的数学课,刚刚接触这群八九岁的孩子,当时只是觉得他们好可爱很好玩,但是几周之后就为他们的学习习惯而头痛了。每天至少两个家长来电说孩子的作业本丢了,或者作业没有抄来电问的,也有的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做掉了一大半的;对于知识基础更是无奈了,好多学生不认识人民币不认识钟表……面对如此种种,我决定从抓学习习惯入手,也劝自己耐心点再耐心点,用爱来教学,经过一些努力,似乎有所好转。但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行的,于是我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的计划,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比较差,在平时我们就多了很多零碎的杂事:扫地、摆桌子、擦黑板……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小事,但我一点也没有马虎对待。相反,我充分利用了这些小事,让学生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节数学课一上完,就在教室里多呆几分钟,擦黑板改作业,准备下节课的教具等,刚开始学生只是围在身边看着我做,慢慢的就有学生抢着来擦黑板了, 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二、强化行为,严格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课前准备工作,我相信在座的老师都会强调的,我刚接触这班孩子时,经常在数学课上拿出语文书,或者半天还拿不出一只笔,有时候在课上,为这些事情影响了上课的情绪感觉心里特难过,于是我抽出一点时间,在上课前检查了每个学生的桌子,而且在第二天、第三天也花一点时间进行练习,直到不用去检查桌子,只要站在教室门口,学生就能做到,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有了明显好转。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训练养成的,在进入中年级数学学习时,需要用到列竖式才能得到答案,于是学生们的课本、练习本、甚至书桌到处都列满了竖式,乍一看,还以为本班学生有多爱学习数学呢?我的对策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草稿本,加入课前准备之列,在开始训练这个习惯时要求每天记上日期,以写作业的态度来对待草稿本,并且不定期检查他们的草稿本,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小事,事不怕小,只看老师如何引导,如何加强训练。
三、重在坚持,持之以恒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重在长期坚持,它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要求时间持久,要求要严格,时时抓,处处抓。因此作为教师,要持之以恒,狠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阶段性评估,检查,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作业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节数学课学得如何看看作业本就知道了,在开学初我通常是给每位学生发一张成绩登记表,贴在课堂作业本的扉页,写上页码,方便记录成绩以及检查订正情况。也是配合班级的星星奖励制度,很多学生也是为夺星星乐此不疲,家长也反映这几颗星星比家里的其他奖励有价值多了,但学生开始进入高年级的学习了,这种方法或许会失效,还需要向各位老师听取宝贵的经验。除了课堂作业本,还有一号本二号本,主要是完成课后的练习,数学老师通常都要带两个班,所以要及时批改这么多练习也是一项大工程,此时,持之以恒也是要求自己的。
回顾这几年的小学数学作业情况,基本是以巩固知识为指导,以课本习题为重点,教师布置为中心,追求考分为目标。老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学生对这些作业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犹如十年不变的中山装,一溜蓝色或黑色,缺乏个性。从三年级起,我尝试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引入到我们班的数学作业中,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课外作业材料,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沟通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沟通数学和各学科的有机融合,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刚开始学生有所排斥,不知道该写什么,后来我找来了一些材料一些网上的范文,在数学的综合实践的单元中加以渗透,学生们也养成了每周要写一篇数学日记的习惯,我加以整理成了一本《xx二小班级数学日记选》,并选登在我的教育博客上,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配合好。
四、重视家校合作。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也有些孩子,在家里所受到的是负影响。印象很深的是在一个学期末去一学生家家访时,看到的是一个杂乱的学习环境,成绩还不错的她却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问家长平时孩子在哪里在写作业时,竟然责怪孩子平时都躺着看书,学习用具乱扔等一些坏习惯,与家长一翻交谈后,在新学期的家长会后,这位家长说特地买了一张桌子给她写作业了,那时我心里很感动。在工作中除了与孩子们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面对家长了,做父母的都特别希望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容易喜欢,在班里容易受欢迎?有礼貌的孩子。比如接电话,在刚工作时接到学生的电话,往往是没有称呼,单刀直入问事情,完了后叭就挂了电话,那感觉很不好,有些家长也是如此,这也是最基本的礼仪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10-27
如何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11-19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08-20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5-21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07-09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08-26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10-22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09-20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