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共8篇)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篇1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阶段性报告
河头小学 李峰云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老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后,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学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在教师指导下,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乐于读书的情趣,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更应重新认识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它的一些新功能与特点,更应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研究。
一、课题研究从调查研究开始
为了客观地了解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较好地消除培养进程中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谈话的方法进行了调查。我们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教师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发现我校学生的阅读尚处于一种消极、低效的状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从调查中我们发现21%的学生对读书看报感兴趣,每天都读,47%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读,没有计划,没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他们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不得不读。究其原因,我们的孩子是在视听的环境中长大的,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读书兴趣有很大冲击。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书之间更喜欢前者。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质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的不高。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觉地迁移到课下阅读中来。没有边读边思考,边批注、勾画的习惯,有的该精读的不知怎样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86%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95%的家长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3、阅读的内容不够丰富。阅读是一切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流。因此,找到合适学生读的课外书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乐观。46%的学生喜欢读漫画、卡通类,40%的学生喜欢读文学故事类,22% 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85%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家里的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2%,50册以上的仅占15%。有些学生家长,因没有经验,因而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4、不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很多学生阅读纯粹是‚读‛,不作读书笔记这个帮助记忆的手段,因而虽然读书不少,但仍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思考对策:
(一)创设氛围,让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贯化。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很难靠一两次强化训练而一劳永逸的。但也不能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理解为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机械训练。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必要的授之以渔、导之以法的‚教化‛以外,注意创设氛围,进行润物无声的‚默化‚。长期的熏陶与耳濡目染将深化学生对良好阅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以读好书为荣的学校、班级氛围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益处。
(二)循序渐进,让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化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有计划,有顺序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避免期望值过高,欲速则不达,要求过低,孩子没兴趣,进步不快。
(三)投注情感,让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自觉化。
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多用鼓励法,把微笑和爱心带给学生,避免因强制的命令,消极的惩罚等硬性的手段打消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用情感来唤醒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潜能,使强烈的阅读愿望,浓厚的阅读兴趣,愉快的阅读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活跃起来,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巨大内驱力,乐意阅读,并去享受阅读。
(四)评价反馈,让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巩固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学生身上,这种渴望赏识和表扬的心理尤为明显。所以不管是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还是学生的互相评价,都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建立一种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防止评价中的一刀切,对学生压指标,重短效的行为。
总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采取刚柔相济,严中有慈,恰当运用以‚尊重、关爱、激励、引导‛为特征的‚柔性‛教育方式,使学生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看作是自我磨练意志,自我超越的过程,让学生最终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舟,主动阅读高效阅读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在知识的海洋中愉快地遨游。
二、塑造教师、打造教育科研的生力军
只有培养出了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有质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是课题研究的生力军,为此,我们的首要工程是塑造教师。
(1)树立教研意识
教师首先要树立实践科研的意识,清醒地意识到自身不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旁观者,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自己的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发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是研究的基础,每个教师只有勤于学习,读专业书、理论书,注重在课题研究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修养,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有力量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从教学实践中展开
(一)制定目标
低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创设愉快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正确的阅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喜欢图书,爱护图书的阅读习惯。
2、每天阅读能坚持十五到二十分钟。
中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与同学交流图书的习惯。
2、每天能坚持四十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
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每天能坚持一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二)指导内容和阅读的基本范围。
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或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作为各学段的推荐书目,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
低年级:
1、阅读有注音的报刊,儿童读物。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中国儿童画报》、《好朋友》
图书:(1)、科技知识类:《生活小常识》(注音本)、《告诉我为什么》(低年级版)、《少儿小百科》(注音本)。(2)、文学作品类:《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童学古诗》、《谜语大全》、《阿凡提的故事》、《跟我学儿歌》、《世界童话》、《古诗80首》(其中20首)。(3)、写作指导类:《跟我学写日记》、《看图写话》。
中年级:
1、阅读一般的少儿报刊,内容易懂的科技图书或文学作品,怎样写起步作文一类的指导书。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小学生学习报》(中年级版)、《少年百科知识报》、《少儿智力开发报》 图书:(1)、科技知识类:《少儿百科知识问答》、《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动植物奥秘》、《飞向太空》、《小实验小制作》、《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中国科学小品文》、《100个动物之谜》。(2)、文学作品类:《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西游记》、《名人名言》、《小学生阅读指南》、《鲁宾逊漂流记》、《冰心儿童图书获奖丛书》、《古诗80首》(其中30首)。(3)、写作指导类:《读书笔记摘录》、《片断训练》。
高年级:
1、阅读种类少儿报刊、图书和有关小学生作文指导类书籍及优秀作文。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少年文摘》《、小学生学习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学习指导》、《儿童文学》、《少年文艺》。
图书:(1)、科技知识类:《海底两万里》、《凡尔科幻小说》、《中外探险故事》、《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故事》、《少年各国知识大博览》、《上下五千年》、《学会在21世纪生存丛书》。(2)、文学作品类:《童年》、《爱的教育》、《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哈利玻特》、《中国儿童短篇小说》、《中外名人故事》、《世界儿童文学丛书》、《水浒》、《福尔摩斯探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古诗80首》(其中30首)(3)、写作指导类:《中外名人书信》、《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学写通讯稿》、《板报稿》、《作文向导》。
(三)具体操作
1、采取切实措施,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环境对一个人兴趣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学校是文化陈地,要体现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中物质环境建设是重中之重。
2、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受的是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得从课内搭桥。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朗读、背诵等一些竞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低年级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在这个过程中,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精读过程,从低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这一些问题可以是老师给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结合各阶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我们注意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教给方法之后,再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巩固。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a、掌握一般读书程序。我们教给学生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过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重点的看。b、领悟读书要求: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读书善于思考;读书贵在坚持;c、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选读法、浏览法、跳读法、粗读法、精读法、吸收性阅读法。d、会做各式各样的读书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读到写得精彩的文章、段落,词句。对于这些部分,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指导学生或做摘抄、或画图画,或向别人介绍自己所读的书,写‚向你推荐……‛,或写心得体会,如‚感悟‛,‚好书告诉我‛等。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篇2
大部分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时,学习物理的习惯大致是:有对物理实验现象感兴趣,但缺乏对实验现象进一步探究的习惯;有上课认真听讲,但缺乏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习惯;有死套公式解题,但缺乏按程序分析问题的习惯;有死记结论,但缺乏归纳总结的习惯;缺乏自主做课后总结和阶段性复习的习惯。总之,大都有喜欢物理现象而“知其然”的兴趣,却缺乏深入探究“知其所以然”的习惯。为了构建高效课堂,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实验探究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是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要观察的现象、记录的数据、要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原因,等等,甚至连实验报告中的表格都替学生设计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本不用自己思考,或者看热闹般地“观察”,仅仅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内在原因的考虑;或者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想有没有其他等效的或更好的操作方法,更不会有重新设计此实验的做法。由于要观察的现象或要得出的结论已经先入为主,因此根本不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更谈不上由实验的数据演绎、归纳出结论了。更有甚者,为了追求高分数,有的老师把学生做实验完全变为老师讲实验,学生从动手不动脑的极端又走向了动脑不动手,纸上谈兵的极端。长此以往,实验的教育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提高,反而下降。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严谨而又科学的态度,只有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并长期不懈地坚持,才能达到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在研究物理现象中可能存在的未知规律时,要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要解决这些无法预见的问题,对实验探究产生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出现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迫切需求和冲动,充分认识到实验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性,然后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进而发现物理实验的魅力,形成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在需要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中,巧妙设疑,让学生自主认识到这个实验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继而探究解决问题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总结现象发现规律。
鼓励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能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进行自主探究,帮助理解;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也要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过程和现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总结蕴含的物理规律。
在分组实验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针对实验要探索的问题,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必要的数据。
掌握求平均值、描点作图、列表等方法,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出实验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对学生操作中不规范和不解之处,注意及时纠正,必要时重新进行实验。实验后还要指导学生分析导致误差的因素,找到减小误差的方法。
2. 培养归纳总结、深入思考的习惯
通过平时的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对每节课学习的知识点的认识,大多是分散的、孤立的,没有认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基本不能做到全面系统地把握知识,因此分析问题往往没有清晰的思路,导致解题速度慢,找不准问题的切入点,常因为知识的盲点、疑点导致答题中某环节出错,最终功亏一篑。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逻辑性,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懂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领悟温故知新的道理。在概念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自主思考建立概念的方法,经历科学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从根本上理解概念,并经常结合练习对概念做深层次思考。在规律教学中,可以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方法,在自主研究后发现规律,达到对规律的深层次理解。
每学习一个单元或一章后,要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通过相关的物理现象连成线、辅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融会贯通,思维活跃。很多学生往往因为不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知识系统之间的关系,孤立地记忆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感到越学越累,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的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对知识的掌握陷入机械的死记硬背中。
在培养学生作学习小结时,开始可通过示范和指导,进行单元的、章节的小结,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养成自我作学习小结的习惯。具体采用:章节重点摘录;归类对比;利用列知识结构图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分类综合。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逐渐养成对所学知识不断进行再加工的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仔细审题、画图分析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拿到题目后,只是凝神看题,但不动手画图分析问题,结果是看了很长时间,却仍不能把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于没有配图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结合题意画出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图,往往就不能尽快创设问题中的物理情境,形成明晰的思路,准确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还会因凭空想象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
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仔细审题,明确物理情景,构建对应的物理模型图和物理过程图的习惯。具体做法:
在每次讲解例题时,都要引导学生字斟句嚼地仔细审题,进而建立起物理模型,并在黑板上规范画出受力分析和物体运动过程图,板书相应的条件,寻求因果关系,应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相应的问题。还要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性和条理性,规范分析问题的步骤。
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七法
刘桂红
(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河北玉田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上好习题讲评课,是摆在高中物理老师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上好高效习题课。
1.习题课应该应该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讲更多的习题,但是显然学生并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能接受那么多。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有可能听不懂,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做无用功。因此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基本应用题开始,许多老师认为这类题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讲解难度更高的例题,其实不然,基本应用题是通往更高阶梯的台阶,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2. 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总结解题方法
有些学生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所以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首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
3. 发挥教材优势
教材中的习题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它起点低,面向大多数学生,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运用、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重要作用。所以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习题,把它讲深讲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习题的讲解中,教师指出习题出自课本的哪个地方、哪个知识点,学生就会有亲切感,不会觉得陌生,从而克服畏惧心理。只有不怕了,学生才会有积极发言的勇气。它起点低,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有重要作用。
要求学生练习时做到无图不提问,无图不答题,练习时把画图作为解题的重要步骤。通过规范画图的训练,培养学生画图分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规范答题习惯
应用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不仅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而且要能规范、准确地表达,这就需要平时严格训练。
日常教学中,讲例题时在注重思维引导的同时,还要完整、清晰、规范地板书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养成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准确表达解题过程的习惯。
为了规范学生的表达,在批改练习和作业时,要注意发现学生解题中不规范的表达,明确规范解题的要求。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要有必要的书写规范的方程,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鼓励学生注意总结自己的不足,同学之
4. 精心选择例题
由于课堂例题担负着阐述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规范性解法的任务,课后的练习题、习题担负着巩固理解相应概念和规律的任务。因此课堂例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选择例题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先选“探究”类例题,目的是将方法、规律的应用示范给学生,做好评点与探究,将本题所涉及的方法、规律及解题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再选“应用”类例题,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完成,做好引导与错误辨析、反思归纳学生解答中的失误点与应对措施。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例题,即选择的例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易,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或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例题就失去了意义。太难,学生无法参与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就无法实现互动。要选用学生出现过错误的或可能出现错误的题,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及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选用这些题目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抓住解题的重点。
5. 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极限思维法、图像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
6. 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主要是指:
6.1 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物理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6.2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间互相学习,做到取长补短。
练后反思也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做完习题之后,反思解题的方法、解题依据的原理、解题的思路,还要能做到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通过耐心指导和反复督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形成明晰的思路,达到规范解题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规范的解题习惯。还应鼓励学生养成整理错题、典型题的习惯,对于常考易错题坚决做到找出错误的原因,发现知识的疑点、盲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英语 高效课堂 效率 培养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经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养成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终身学习,发展有益的学习习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是每一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地、创造性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优化教学过程,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预习时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能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浅层次感知的时间,同时也是自助学习的重要尝试。首先,预习时要多思考,要像打球那样,多给自己叫几次“暂停”,对一些疑难点要像茗茶一样细细去品,在预习时就力求把书读通读透,精读深思。而且,要学会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课或主动去请教老师,那样往往一语破的,豁然开窍,这样就能发挥预习的作用。另外,预习时要手脑并用,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2.教法多样,全员参与。传统的问答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需要,僵化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而且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自主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二、运用小组学习,强化学习动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学习动机不强,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付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组织能力等不同搭配分成6个小组,授课过程中通过各小组的活动进行,探讨、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和评价。在解决难点时,让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同学给成绩稍差的同学讲解,让成绩稍差的同学弄明白后陈述本组的观点,做到“兵教兵”、“以优带差”。小组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和小测试成绩都会计入小组的评价中,给小组评比打分,每月和每学期进行奖励。一段时间下来,那些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渐渐融入到课堂中来,也养成了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在树立小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确立了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优化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适量的且比较灵活的问题,或者让学生在同一信息材料中努力探求不一样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能训练他们在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会产生浓厚的热情,使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主动、自主、创造性学习的好习惯。
四、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是新教材当中大力提倡的,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要求教师能不迷信教材,虚心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严禁教师训斥,批评学生,我们根据实际学情,要求老师们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切分成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知识点,分解难点,降低难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探讨,激发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
总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的,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我们相信,自主中实现高效,便是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育,还要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校园的发展,还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考虑,所以,我们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学习,自愿自主进行巩固学习经验,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真正于自主中实现高效,进而养成主动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如何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教学[J].校园英语.2011 (2).
高效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篇4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尽情的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地点要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2、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如《曹船借箭》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神机妙算”一词,学生查字典会知道它的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如果学生能联系上文读一读,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算到三天以后定有大雾,并会有东南风,因此船头向东、船尾向西,而且
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草船借箭的计划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样一来,“神机妙算”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到过草原,对“洒脱”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在草原上行驶不必像在马路上一样,还得看红绿灯,还得受警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出“洒脱”这个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恰意啊!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而且有时需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
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为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
8、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等。
9、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让学生学着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总之,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爱如春风化雨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毛红云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地、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更需要我们倾注更大的爱心,对待他们我坚持用爱去感化他们,用行动去启迪他们。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待好学生要恩威并施要做到及时批评,适时鼓励。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累得无暇休息,无暇娱乐;尽管教育孩子十分操心,有时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让你气得发疯,但你必须忍耐、忍耐、再忍耐。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不必大动肝火,一切风平浪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在一段时间,我感悟到课堂应该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我明白是我一贯严肃的教学风格切断了学生的思维,是我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如何激活我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呢?我陷入了沉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总结:“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已和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期待上课,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尽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使同学们在有趣的学习中,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喜欢上我。
同时,我也学着改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开始经常表扬学生,虽然刚开始的改变是困难的,时不时的想发火,但是我在心里努
力克制自己,告诉自己要有耐心,要慢慢引导。就像魏书生所说的: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呵护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心中充满希望。刚接手六年级时,就听其他老师说了李静的情况。她,外形邋遢,没有朋友,学习一塌糊涂。当大家说她没救了,放弃吧的时候,我却暗下决心,用我的爱去拯救她。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她谈心、交流,使得她慢慢地能够接受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课上,我总是叫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她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地给她信心。课后我抽空辅导她,鼓励她背课文哪怕是一段一段给我背。久而久之,她每节课上积极举手发言,每次的课堂作业她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每篇课文她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渐渐地,她的脸上现出了孩子应有的笑意。她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她的学习进步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老师表扬她,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她进步真的很快。从那以后,她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强了,这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地不容易呀,虽然在对她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但当我每次看到她进步时,都感到无比欣慰。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
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班上有个女生叫郑如月,是班干部。一次,她的作业马虎不堪。我将她的作业拿给她看,责问:“你这样写作业,我难以相信,你一向是优秀的,今日为何这么潦草?”这位女生无言以对,后悔却已悄悄爬上脸颊。我不忍再责问,也未作任何补充或是暗示让她重写,只是提醒她下次注意就行。第二日下午,我来到教室,刚坐下,一个崭新的练习本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翻开一看,竟是她重新补写的作业,字字端正,笔笔认真,字的大小相等,像刀刻一般,清秀隽永,和先前的作业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的内心突然涌动着感动和欣悦:这个郑如月,真让我刮目相看。随即,我拿起红笔,在她的本上加上批语:“我不仅欣赏你的作业,我更欣赏你改过的作风,你能这样要求自己,真是慧心难得。期中考试时,郑如月考了95分的好成绩,得了第一名。这位小女生又一次让我刮目相看。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大加赞赏,班上前三名同学的名字被我搬上光荣榜,我在第一名郑如月的名字周围特地画了几个五角星,好似给她戴了一顶充满光环的帽子。我发现,郑如月那张小脸兴奋得通红通红,眼睛里盛满了浓浓的笑意、幸福和陶醉。及时批评适时鼓励是一服良药,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已作为我的座右铭。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
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多多娇嫩的花蕾,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篇5
经过我校课题组一年多深入细致的研究,2011年12月圆满完成了研究方案中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达到了培养良好学风,形成优良班风,树立文明校风的一条新路。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的需要
友爱小学的学生大多数地段生比较少,大多都是外来务工子弟,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对孩子学生部够重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通过调查了解,不少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
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6、早读课没有读书的习惯。
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素质教育大旗刚刚竖起,创新教育理论早已先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也呼之欲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如果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依然我行我素,墨守成规,无动于衷必然会被时代淘汰。“教不研则浅”,我校领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提出要以“教研育人,以科研兴校”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困扰我校生存发展的课题,作为我校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应该说是为我校的生存、发展下了一场“及时雨”,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明天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校走出了科研兴校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落后的现实在促进着我们,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在鞭策着我们必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为明月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对象
我校一、二年级学生。其中一(1)、一(2)、一(3)、二(3)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为参照班。
(二)课题组成员:
吴 珺 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何彩英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林莉萍 小学高级教师
蒋艳婷 小学一级教师
黄凤飘
韦伊娜
三、研究的问题:
针对我校学生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学生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在学习中更是如此,他们不知道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去培养。我们的老师也只知道良好行为习惯好,但我们在课堂中要培养哪些习惯,用什么方法和措施,老师心里也是一片茫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都处于混沌的状态,老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做为先导,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不求甚解,这难免会严重我们的长远发展。
我们通过研究,拟得出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正确含义,研究出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构成要素,以及我们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素质,对于我们来说迫在眉睫。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中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六、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二)研究过程及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3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1年3月——2011年10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认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实践活动,侧重对学生课堂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3、总结阶段:(2011年10月——12月)主要成果是论文集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评价量标。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找到了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及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的方法。
1、表达的约定: 自然站直,表情自然,面向大多数的听众大声说话,并使用礼貌用语和规范的交流用语;说话要完整,用语要正确。
2、倾听的约定:
面向并注视发言人,听完发言后才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评论,并使用规范的交流用语。
常用的学生规范用语:我想告诉大家、我想提醒大家、我要补充某同学的发言、我不同意某同学的意见;谢谢大家(鼓励)、谢谢你的建议(提醒)等。、激励式的口令约定
赞美的一般方式:自由鼓掌式、节奏鼓掌式、节奏鼓掌加呼号式 趣味呼号方式:×××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阳光阳光照耀你!一般性激励呼号+赞扬性的手势:棒!棒!你真棒!
了不起!了不起!你真的真的了不起!特别隆重的祝贺:面向祝贺人,起立鼓掌!
课前准备的统一姿势:扶桌子,面朝门,副本文具摆放好!
五、我们的思考
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在研究以前确定的《中小学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研究》范围过大,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经过课题组反复研究、讨论才确定的这一个范围,应该说还是有一点过大,因此研究不是特别的深入,也不是特别的完善,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细化。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惯方面,我们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总之,我校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无论是校风校貌,还是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这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完全得到了证明的。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篇6
一、怎样培养阅读兴趣 1.什么是兴趣。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第一学段无论是哪个版块的教学目标,第一条都是关于兴趣培养的。小学阶段的教育,重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儿童阅读兴趣, 简明地讲, 即指儿童对文献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 是对文献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映。
当儿童对阅读发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 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有兴趣读书的儿童与无兴趣读书的儿童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 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读有兴趣的图书与读无兴趣的图书, 其结果也不一样。
“注·提”教改实验提出让孩子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提前进入阅读,抢先抓早,尽早地让书籍进入孩子的生活。早慧孩子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中指出, 有44 %的天才男童和46 %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 它是在预定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 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 我们认为, 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 采用多种方式, 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那么, 完成艰巨的阅读任务, 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关于培养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 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儿童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自控能力还比较差, 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2.怎样培养阅读兴趣。(1)看“好看”的书。
儿童所拥有的读物基本上是出于家长自己的考虑,自己的教育观, 是家长的一种主观行为;其次才考虑孩子是否有需求。可见, 现在大多数父母在图书的选择上是违背图书选择原则的。那么父母应怎样考虑孩子的需要呢? 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来选择图书。
A 低年级的学生多选择直观、形象的连环画或是图文并茂的图书。书的内容应改跟孩子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或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如热播的动画片的图书等。慢慢地,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再提高阅读要求,拓展阅读领域。
B 选择学生能读懂的。不要急于让学生读一些大部头的作品。包括一些童话故事(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中的一些故事),有的孩子也不一定感兴趣。买一些文学韵味比较浓厚的,如儿童作家秦文君的作品。(举自己给孩子买书的例子)
C 图书种类不能过于单一,应该丰富一些,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多彩的世界。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A 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教师要求、鼓励学生读书,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收获,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读书汇报会、好书交流会、一本好书大家读、阅读欣赏课等等。在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收获,把读书行为从需要外在的刺激转变为内在的需求。(举阅读展示评比活动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典型经验)
B 要坚持读书活动。不能轰轰烈烈几天,就又安安静静停息了。贵在坚持!
C 教师起率先垂范的作用。最好师生共读。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的读书行为。最好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在家中进行亲子阅读。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读书。
(3)让孩子多接触书籍。
有条件的去图书馆、书店,让孩子徜徉在书的世界里,给他们以熏陶。
二、什么是阅读习惯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例如:饭前便后洗手,早起的习惯,起床后整理床铺的习惯;上课注意听讲、大胆发言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等。
习惯的特性:
(1)简单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 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
(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根据“习惯”的特征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难事,而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
2.阅读习惯:
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
阅读在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是需要别人强制下能形成的。教师在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扮演的就是“强制者”的角色,直到习惯形成。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叶圣陶: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是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
阅读习惯,是这诸多良好的社会习惯的一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经常阅读,大量阅读,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保证阅读的必要条件。
从现在的语文教学来审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与不爱读书或者是不会读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外显的气质都会形成差距。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更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三、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读书不认真。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品质还没有发育完全,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白,一节课精讲的时间应该在10——15分钟之间,这是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当然,这里有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这一点,老师们都明白。
除了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外,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有爱动的天性。这与他们生活的时代特点有关。
在课堂上听课,看到学生在读书时,经常东张西望,带一些小动作。“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书读过一遍,没有什么收获。
2.读书的目的性不强。
(现场试验:让老师读两篇小文,一篇是随意读,一篇是让老师带着问题读。读后,谈感受。)目的性是完成一件事的目标。小学生做事的目的性不强,在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给确定一个目标。读书也是这样。
3.读书不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学生在读书时不思考。读书,就是看热闹,走马观花。到头来读书的收获甚微或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探究性阅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会读书思考。那么学生会为什么会有读书不思考的习惯呢?从下面这个教学片断来分析一下:
教学《丰碑》一课,老师这样教学:
师:将军在思索着什么?从将的思索中能看出什么?(装备差,条件艰苦)
师:这时,队伍为什么慢下来了?警卫员是怎么说的? 师:冻死的老战士什么样?什么表情?
师:将军看见冻死的老战士,什么表情?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生气?
师:将军为什么愣住了?
从设计的这些问题看,是牵着学生亦步亦趋的读书。每一个问题,学生都可以轻松地从文章找到答案。教师就好像手里拿把刀子,从课文这块“肉”上一块一块地割着,喂到学生的嘴里。
长此以往的教学,学生的大脑就会“锈”了。不会深入地思考问题。我们因该着眼全文,让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通过自己的阅读读懂课文内容,解决问题,感悟文中内涵。
4.读书不动笔。
读书绝不能走过场。读过不留痕迹是不行的。读书应是脑、手、眼、口多种感官协调统一的活动。教给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
5.读书知难而退。
要养成主动解决读书遇到的困难的习惯。学生读书会遇到的难题,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没有读懂。
(2)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
在有了困难后,有的学生就主动放弃了阅读。学生这中“知难而退”“见硬就回”的做法,与他们的意志品质、生活环境都是有关系的。舒适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没有逆境,使孩子没有了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
6.读书不深入。
现在很多学生在读书时都浅尝辄,或是囫囵吞枣。孩子在开始读书时,很多情况下是看热闹。教师应该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深入地读书。反思学生为什么不会扎扎实实地读书呢?与老师也是有关系的。
(1)课堂上不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读书成了过场,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上看待学生的读书行为。学生书还没有读完,就被老师勒令停止了。(2)教师讲得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一篇阅读文章,在老师眼中,总是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细致、深入地讲解。把课堂上的时间都用来“讲”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没有了,也就谈不上“充分阅读”了。
7.读书不求全。
现在教师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一是不遵循整体、部分再整体的原则。在学生还没有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时,就进入“手术”式的讲解。学生对文章还不很熟,又怎能很好的品味、理解呢?二是教学时喜欢断章取义。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文中的某一段话,进行反复的读。并不是说这种做法不可取,对于重点语句进行深入阅读是必要地,但是,如果忽略全文,就读那么几句,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不可取。
8.读书不注意场合和姿势。
四、怎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1.要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1)教师注意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孩子有认真做事的态度,读书也会认真。
(2)在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进入到阅读教学时,就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个句子,教学生学会认真读书。
(3)学习默读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地读。默读是今后阅读中,使用最多的读书方式。(在陈老师的讲义中还有详细介绍。)不出声地读,学生更容易溜号,可以用测试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默读。(举例说明,在指定的时间里,读了几个自然段、内容选择、主要人物等。)
2.要养成有目的性的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老师这样做:请大家读读书。读书做什么?读书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学生的大脑接到的信息就是老师让读书,那就读吧。没有目的性的束缚,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容易分散,造成低效读书。
相反的,给学生明确的读书要求:请大家自由读书,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这是初读文课文要完成的目标;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在整体把握课文时要想的问题;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事在进行阅读理解时,要求学生完成的读书任务„„有了读书目的的指引,学生才能在读书中思考和收获。
学生有目的性的读书的习惯,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
3.要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同样教学《丰碑》一课:
师:课文以将军的神情、心理变化为线索。请同学们读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情、语言的句子动笔画下来,同时思考: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和心理变化。
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探究性地阅读)师:请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问题的时候,自然地就把军长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串联起来,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割裂地看待。这样就会更深的感悟文章的主题。
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1)提问:注意整体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跳进起来够桃子。”
(2)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书的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坚持读、思结合的要求,直到学生形成习惯。课内阅读怎样读思结合呢? A读中质疑。
包括文题质疑和文中质疑。
文题质疑:要做到前有车后有辙,而不能走过。要有对质疑的辅导,而不是提提就过去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文中质疑:包括对文中语句质疑、人物质疑、对情节质疑、对背景质疑等。
如《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还要强渡大渡河,挺进大别山?(背景质疑)B读中想象。
依据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头脑中形成文字多描写的景象。(结合当前教学过多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过多地剥夺了学生咀嚼文字的时间的现象,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C读中陶冶。
收到教育,明白道理;得到启示,引发思考。(完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D读中积累。
积累写作素材(背诵)(词、句、段、故事情节)学会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我们要从日常的阅读课上采取有效地阅读教学策略,教会学生边读边思。而且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样的读书才更有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和语文共舞。
4.要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教给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1)手中拿着笔读书。(2)按要求圈画相关语句。
(3)标注问题、感悟。学习一些常用的标注符号,可在空白处写简单心得等。(在此处句毛泽东读书的例子)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主席读书的最大特点。在他所读过的书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留下了批、画、圈、点的标记。他的批注可分为“文字批语”和“读书符号”两大类。凡是书中有空的角落,都成了他书写精深批语及感想的地方。既有对原文的复述、提要、归纳及发挥,又有对原文观点的质疑,更有他独特的见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毛主席涉猎尤为广泛的领域,一部《二十四史》,共有3249卷,850册,约四千万字,他不仅从头到尾读过,而且还写下了不少批注;其中《史记》、《三国志》等,他反复读过多次,更甚者,《资治通鉴》全书294卷,他竟读了17遍,读到精彩之处,他总是感慨万分地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其上。其中批注最多的是《南史韦睿传》,对这篇传记,他浓圈密点,批注达25处之多,这些批注不但赞赏韦睿善于打仗,更赞赏他善于调查研究、豁达大度、作风好等,而且还批注:“我党应学韦睿作风”。
(4)摘抄积累。(5)写读后感。
5.要养成主动解决读书遇到的困难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书的意志品质。(1)带着工具书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养成不懂就多读几遍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3)要敢于向别人请教。用“敢”,是因为有很多学生不敢提问,不好意思提问。
(4)注意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6.要养成扎扎实实地读书的习惯。(1)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2)要让学生扎实读书,要给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反复读书的机会。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急于得出问题答案,还进行下面的环节,或是不断地追问,或是自己就说出答案,不给学生重温课本的机会。请从下面的课例中吸取做法:
举例:教学五上《花边饺子》一课,可以分成二部分来学习:一是妈妈当年为什么包花边饺子?二是现在我为什么包花边饺子?升华主题:课文结尾说“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的”,妈妈交会我的仅仅是着花边饺子吗?这时,就需要学生在会读全文,字里行间品味母子间的浓浓的亲情,妈妈把爱给予了我们,我们又用爱来回报妈妈。
再如教学六上《赏荷(四篇)》中的冰心的《雨荷》一文。师:请用一个字概括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认真读书)师:想好了吗? 生:“喻”,以物喻人。
师:你说的是作者的写法。谁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你读出的感悟。不要急,再来读读书。(学生再读书思考)
生:是“爱”,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同时总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雨,也深深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爱。
书读到此,就可以说学生读懂了。作为略读课,学生读文后有了这样的收获,就完成了阅读目的。
学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再提升,就是因为教师又让学生走进文本去认认真真地读书了。
7.要培养整体阅读与局部阅读相结合的习惯。(1)整体性阅读。
A 由标题入手:标题往往能反映文章的实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所以要首先关注。
B 关注文章结构:文章有哪些部分组成?重点和次重点各是什么?
C 思考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D 体会它对你的实用价值,有什么启示。(2)局部精读。
对重点部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重点研读。8.要养成有计划、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习还不是很紧张,学生在课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确定比较固定的读书时间。在其他的时间中,还可以灵活地安排阅读。古人的读书方法: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三上”指:马上、枕上、厕上;董遇的“读书三余法”,“三余”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这两种方法告诉人们,时时处处皆可读书。
9.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
五、要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要坚持培养阅读习惯。吕叔湘先生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时间养成的。”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篇7
一、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汉字是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极具魅力的文字。认识汉字, 写好汉字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中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语汇积累, 但是在作文中错别字多, 书写散乱的现象依然严峻。从目前的中学生普遍的情况来看, 由于作业量大, 小学时的一点写字基础到了中学里几乎是荡然无存, 写出来的字很少有美感的, 有的甚至连自己都不认识。敦促学生认真识字, 写好汉字, 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此, 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 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 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古典文学和当代美文都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本人除了指导学生读好领会好课本中的唐诗宋词、诸子散文, 更多侧重于课外名篇的有计划诵读。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 让学生诵读经典唐诗宋词, 并做赏析评价, 并将这些作品抄写下来归类整理。有时我把名家的配乐朗读展示给学生欣赏, 有时我会把视频画面情景和音乐诵读播放给学生, 让他们接受经典美文的艺术熏陶。小组之间也可组织配乐诗朗诵比赛、三字经背诵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素养。这些反复训练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 就会成为推动我们语文教学强大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赏析名著的习惯
学生必须树立大语文意识, 光靠课堂上老师讲的和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并主动积累的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学习上真正成功, 最终也必然有好的成绩。语文学习无法速成, 一点一滴的积累几乎是必经之路。见多识广, 大量的课外阅读,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场上胜人一筹, 而且对其日后的生活及交往方面都有所帮助。
按新课标大纲要求, 我把书目推荐给学生, 然后每学期让学生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每天应完成1000字以内的课外阅读。然后让他们做读书笔记、摘抄或心得交流, 学期结束时举办名著阅读知识抢答赛。
四、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
根据著名的遗忘曲线, 要获得永久记忆需要及时的重复。在阅读时碰到一些妙语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以便于日后反复理解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常做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有效记忆重点词汇语句, 反复阅读、消化以后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漫长的积累过程, 而事实也证明, 勤做读书笔记不失为一条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很重要。这一环节, 老师平时要多督促和提倡, 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阅读、记诵, 也可以选择一些精华汇编成册, 挂在教室里供学生阅览。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 篇8
二年级数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生活,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正误,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激发兴趣。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心便产生认知冲突,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创设交流体验情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时,我让学生通过判断学校的方向,再来判断教室的方向,最后再判断自己的位置方向,这样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加深对着部分知识的理解。多让他们实践,就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爱学习。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还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先后顺序搞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达到题意弄明白方可解答。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愿意检查,也不会检查。既然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指导、多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坚持认真去做。
认真验算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为此以往很多老师采取批评的态度,但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正确的方法,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写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
结束语:让兴趣改变数学课堂的枯燥,让良好的习惯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吧!
【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11-28
构建快乐高效课堂(学习心得)08-29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10-13
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09-21
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10-06
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08-27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10-09
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7-25
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10-16
构建高职高效课堂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