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2024-11-28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共12篇)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篇1

“自主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阅读, 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产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学习形式。我们的基本策略如下:

一、激发兴趣, 唤起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

我们经常在阅读课伊始采用“设趣”、“激趣”、“引趣”、“生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或用充满情感、富有诗情画意、能引发学生展开丰富想像和联想的导入语来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或通过学生对文本, 特别是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设疑和释疑, 来引入文本的阅读, 或通过对文本的激情朗读, 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达到“知情合一”的教学效果, 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使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等。这样, 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无疑非常重要。

二、学会预习,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

预习不是随便将文章看两遍, 这样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学生要有效地进行预习, 就要知道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如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预习的具体做法是三步三读法。第一步, 读三遍课文:读第一遍, 找出并学会 (会读、会写、会用) 生字词;读第二遍,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读第三遍, 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步:收集与课文背景有关和与作者有关的资料。第三步:提出疑难问题。

要使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 学会预习, 教师必须精心指导。首先在课堂上拿出一部分时间分步指导学生预习, 然后再利用下午自习时间让学生预习, 最后才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预习作业。这样做, 开始可能要放慢进度,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后来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教会质疑, 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我校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着手, 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质疑。从“教”的角度来说, 我校语文课题组成员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做到三点:第一, 每节课必须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 因为没有机会就不能实践, 教师预设的主线问题必须结合学生的质疑进行调整;第二, 对学生的质疑要给予具体的指导, 既要有语言去指导, 又要用行为去示范;第三, 对学生的质疑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不管学生质疑的水平高或低, 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 或肯定他们质疑的态度, 或肯定他们质疑的角度, 或肯定他们质疑的深度和质量, 这些都会激励学生勇于质疑, 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 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注重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能力, 获得发展。为此, 在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提炼出了理解句子的四步法即:读句子—找重点词并解释—理解句意—谈体会。学生带着主线问题, 运用理解句子的四步法, 自主读书, 自主感悟,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在语文课上从不发言的学生, 现在也敢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五、理解运用, 真正达到能自主阅读的目的

学生会不会自主阅读, 不仅表现在阅读的理解方面, 而且还表现在会不会运用积累的知识。理解了, 但是不会运用, 自主阅读就失去了意义。

运用知识是学生的学习行为, 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第一, 给学生提供多种样式的练习题;第二,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第三, 教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 以课本上的原文为基础, 尽量让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述, 这种做法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课文中的词句, 为他们今后的语言表达和写作, 做了有效的积累。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篇2

阶段性报告

河头小学 李峰云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老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后,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学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在教师指导下,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乐于读书的情趣,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更应重新认识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它的一些新功能与特点,更应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研究。

一、课题研究从调查研究开始

为了客观地了解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较好地消除培养进程中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谈话的方法进行了调查。我们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教师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发现我校学生的阅读尚处于一种消极、低效的状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从调查中我们发现21%的学生对读书看报感兴趣,每天都读,47%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读,没有计划,没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他们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不得不读。究其原因,我们的孩子是在视听的环境中长大的,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读书兴趣有很大冲击。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书之间更喜欢前者。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质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的不高。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觉地迁移到课下阅读中来。没有边读边思考,边批注、勾画的习惯,有的该精读的不知怎样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86%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95%的家长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3、阅读的内容不够丰富。阅读是一切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流。因此,找到合适学生读的课外书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乐观。46%的学生喜欢读漫画、卡通类,40%的学生喜欢读文学故事类,22% 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85%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家里的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2%,50册以上的仅占15%。有些学生家长,因没有经验,因而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4、不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很多学生阅读纯粹是‚读‛,不作读书笔记这个帮助记忆的手段,因而虽然读书不少,但仍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思考对策:

(一)创设氛围,让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贯化。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很难靠一两次强化训练而一劳永逸的。但也不能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理解为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机械训练。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必要的授之以渔、导之以法的‚教化‛以外,注意创设氛围,进行润物无声的‚默化‚。长期的熏陶与耳濡目染将深化学生对良好阅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以读好书为荣的学校、班级氛围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益处。

(二)循序渐进,让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化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有计划,有顺序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避免期望值过高,欲速则不达,要求过低,孩子没兴趣,进步不快。

(三)投注情感,让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自觉化。

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多用鼓励法,把微笑和爱心带给学生,避免因强制的命令,消极的惩罚等硬性的手段打消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用情感来唤醒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潜能,使强烈的阅读愿望,浓厚的阅读兴趣,愉快的阅读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活跃起来,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巨大内驱力,乐意阅读,并去享受阅读。

(四)评价反馈,让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巩固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学生身上,这种渴望赏识和表扬的心理尤为明显。所以不管是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还是学生的互相评价,都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建立一种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防止评价中的一刀切,对学生压指标,重短效的行为。

总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采取刚柔相济,严中有慈,恰当运用以‚尊重、关爱、激励、引导‛为特征的‚柔性‛教育方式,使学生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看作是自我磨练意志,自我超越的过程,让学生最终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舟,主动阅读高效阅读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在知识的海洋中愉快地遨游。

二、塑造教师、打造教育科研的生力军

只有培养出了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有质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是课题研究的生力军,为此,我们的首要工程是塑造教师。

(1)树立教研意识

教师首先要树立实践科研的意识,清醒地意识到自身不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旁观者,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自己的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发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是研究的基础,每个教师只有勤于学习,读专业书、理论书,注重在课题研究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修养,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有力量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三、课题研究从教学实践中展开

(一)制定目标

低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创设愉快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正确的阅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喜欢图书,爱护图书的阅读习惯。

2、每天阅读能坚持十五到二十分钟。

中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与同学交流图书的习惯。

2、每天能坚持四十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

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

1、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每天能坚持一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二)指导内容和阅读的基本范围。

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或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作为各学段的推荐书目,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

低年级:

1、阅读有注音的报刊,儿童读物。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中国儿童画报》、《好朋友》

图书:(1)、科技知识类:《生活小常识》(注音本)、《告诉我为什么》(低年级版)、《少儿小百科》(注音本)。(2)、文学作品类:《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童学古诗》、《谜语大全》、《阿凡提的故事》、《跟我学儿歌》、《世界童话》、《古诗80首》(其中20首)。(3)、写作指导类:《跟我学写日记》、《看图写话》。

中年级:

1、阅读一般的少儿报刊,内容易懂的科技图书或文学作品,怎样写起步作文一类的指导书。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小学生学习报》(中年级版)、《少年百科知识报》、《少儿智力开发报》 图书:(1)、科技知识类:《少儿百科知识问答》、《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动植物奥秘》、《飞向太空》、《小实验小制作》、《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中国科学小品文》、《100个动物之谜》。(2)、文学作品类:《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西游记》、《名人名言》、《小学生阅读指南》、《鲁宾逊漂流记》、《冰心儿童图书获奖丛书》、《古诗80首》(其中30首)。(3)、写作指导类:《读书笔记摘录》、《片断训练》。

高年级:

1、阅读种类少儿报刊、图书和有关小学生作文指导类书籍及优秀作文。

2、推荐报刊、图书:

报刊杂志:《少年文摘》《、小学生学习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学习指导》、《儿童文学》、《少年文艺》。

图书:(1)、科技知识类:《海底两万里》、《凡尔科幻小说》、《中外探险故事》、《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故事》、《少年各国知识大博览》、《上下五千年》、《学会在21世纪生存丛书》。(2)、文学作品类:《童年》、《爱的教育》、《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哈利玻特》、《中国儿童短篇小说》、《中外名人故事》、《世界儿童文学丛书》、《水浒》、《福尔摩斯探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古诗80首》(其中30首)(3)、写作指导类:《中外名人书信》、《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学写通讯稿》、《板报稿》、《作文向导》。

(三)具体操作

1、采取切实措施,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环境对一个人兴趣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学校是文化陈地,要体现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中物质环境建设是重中之重。

2、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受的是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得从课内搭桥。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朗读、背诵等一些竞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低年级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在这个过程中,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精读过程,从低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这一些问题可以是老师给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结合各阶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我们注意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教给方法之后,再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巩固。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50-01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基础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很多老师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经常用故事导入新课,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巧妙的导入语、过渡语能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当中,让学生未接触文本就有一种要探询究竟的欲望;激励性的评价语和蕴含哲理而又意味深长的小结语,自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二、引导自主探究是课堂高效阅读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是高效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高效的阅读课堂不是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能力,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

三、诱发大胆思考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切入点。于是,在学生有了敢问的勇气时,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上进行培养。在引导学生时,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这样,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教师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四、倡导学生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课堂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合作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保持双向的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合作学习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活跃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阅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汇报展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演等,激扬学生生命个体的潜能和活力,让他们合作交流,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合作交流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例如在教学《尊严》时,各小组展示异彩纷呈:展示课文朗读的小组,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活灵活现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精彩句段的小组,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阅读量,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大量阅读,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彩;有了学生的精彩,才有了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少年儿童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应充分利用学生“记性好”这个阅读生理优势,恢复“朗读涵泳”的优良传统,让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多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名著,多积累一些终生受用的文化知识。

构建高效课堂 引领阅读乐趣 篇4

一、牵手生活, 激发课堂情趣

俗话说:“君子不开口, 神仙也难下手。”所以, 作为语文老师, 最怕课堂上学生三缄其口。如果遇到这种情况, 你可以像下面的岳老师那样, 说出一些有魔力的话, 相信学生们一定会侃侃而谈的。在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会, 我这样进行导入:读书会开始前播放流行歌曲周杰伦的《龙拳》, 听着音乐, 学生们兴奋地交头接耳, 个别学生还跟着音乐哼唱。教师:“听出来是谁唱的什么歌吗?大声说出来!”学生:“周杰伦的《龙拳》 (学生显得比较兴奋) 。”教师:“看, 我们人人都知道, 难怪叫流行歌曲呢!只是, 流行的东西, 要想成为一种经典, 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手上拿的这两本书 (教师举起《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 在刚刚问世时也刮起了一股流行的旋风, 十年后的今天, 当你们这些新世纪的孩子捧起这本书时仍然是如此的喜爱。因此, 我就在想:这本书最打动你们、最吸引你们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我也想听听你们心中的想法……”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丝丝入扣, 将学生的兴奋点与交流内容完美地整合起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 学会了许多歌曲, 接触到了许多影视片段。导入新课时, 恰当运用影视片段、流行歌曲等, 可以创设与课文相协调的氛围,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关注学生的心智水平, 让课堂精彩

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认识规律和成人的不一样。课堂上, 我们不能以为自己感动, 学生就一定会感动。我们的审美情趣、能力和学生有重大差异。蹲下来看学生, 就是认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世界, 努力在打通儿童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上动脑筋。要仔细琢磨学生, 换位思考。要想想儿童会怎样读这个文本。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沈大安老师指出: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 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如在教学《尊严》时, 我创设了图片加音乐的情境引领学生感受“逃难”时的凄苦, 并且在图片的展示中, 让学生去体会“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等重点词语的意境, 从中感受哈默的与众不同之处和那可贵的尊严。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 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的确, 给学生一架梯子, 他们摘到了最甜的葡萄。我想:这就是教学的精彩, 更是生本课堂的成功。

三、合理安排序列, 优化教学过程

阅读课堂教学中, 程序的安排也很重要。程序安排得当, 教学才会条理清晰, 井然有序, 否则, 就会陷入混乱。教学程序的安排, 应遵循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及学习语言的规律。比如,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 不能随意改变。但每篇文章千篇一律逐句逐段逐篇地学习, 又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鉴于这种情况, 我认为教学中可以灵活合理化地采取变序的方式, 来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变序决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是要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 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 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来组织教学,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课文, 可以从课文记叙事情的结果或结论入手,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可从“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比不上他!’”入手, 引导学生讨论“事情的起因是怎样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 进一步理解他知天文, 晓地理, 识人心, 善谋划;而含有直接点明中心的段落和语句的课文, 阅读教学时就可找准文章的中心, 直奔中心。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四、倡导自读自悟, 调动思维合作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篇5

方法/步骤1:

备课,备课,备课,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要想上好一堂课,特别是想上的更优秀的一堂课,就无可避免的要在上课前备课。而备课的质量也决定着你上课的质量,往往备课马虎的老师,上课总是找不到头绪,或者说思维特别跳跃,让学生们有时听的云里雾里的,十分迷茫。

方法/步骤2:

叫同学们先去预习

正所谓教书育人,教书的是我们,养育的可是我们的学生。因此课堂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更是大家共同参与的地方。因此很有必要的是叫学生们下去预习课文,如果是语文科目的话,最好能背诵课文,这样才能让老师讲的更有激情,学生学习更不费劲。

方法/步骤3:

事先熟悉教课场地

要想组织一场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自身硬件过硬,也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事先熟悉好教学场地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一些被领导审查的课堂。往往不是在自己平时熟悉的教师,而是可能在某个多媒体厅或者学院楼等等,不熟悉场地的话,很容易造成自己精神紧张,或者课堂效果与学生配合不好等问题。

方法/步骤4:

事先给学生们讲教学步骤

很多老师都没有这种习惯,事先给学生们讲教学步骤。往往都是上课了,按照自己的思路然后走一次就完事,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样往往是低效率的课堂,学生们也可能吸收不了什么东西。因此事先给学生们讲自己的教学步骤,比如:明天讲荆轲刺秦王,我们会先讲第1 ,2段,荆轲接受任务,然后讲3,4段,荆轲刺杀秦王的前奏。。。。之类的,让学生们能找到你教学的节奏,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

方法/步骤5:

课堂上要多加入生动活泼元素

现在人们一直都在反对应试教育的根本,就是因为制度比较死,而且老师讲的太生硬。其实,你们看新闻会发现,哪个老师课堂上讲的生动活泼,就会出名,被大家喜欢,因此在课堂上多加入生动活泼元素,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了。

方法/步骤6:

要鼓励学生们举手,即使回答错误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不敢举手,是因为他们怕回答错误,被批评,因此一堂课下来默默无闻,不做声响,这样怎么能吸收到最好的教育精华呢?因此要鼓励孩子们多举手,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他们掌声,要让他们知道,回答问题是一个好的习惯,回答错误只是为了积累正确的经验。

方法/步骤7:

一定要留课堂作业

很多学生都痛恨课堂作业,因此他们觉得学习之后就该玩耍,往往一些老师上完课不留作业,就会被孩子们“喜欢”。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其实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留作业的老师的学生吸收的教育精华往往大大高于不留作业的老师的学生。即可课堂上再生动,再活跃,但毕竟快乐是短暂的,快乐的时光总是容易让人忘记,因此作业是为了让他们加深印象而准备的。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益

3月14日下午,郜村小学开展了“我为’基于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益’改革创新做什么”专题讨论会,会上侯文娟老师、黄竹林老师、张玉茹老师结合工作实际,就自己近期的外出学习培训进行了了二级培训,同时将自己的所得所获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任校长根据老师们的交流进行了适当的提问、点评,接着胥晓瑞老师也就自己的培训所得和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最后任校长做了总结发言。

讨论会上大家形成的共识:

1、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要有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品质,要有清晰明确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立场。

2、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辅导、分层训练,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引导学生多思考,注重“思政课”。教师让学生做习题时,一定不能搞“题海战”,自己平时要做好纠错本的运用,利用好纠错本的错题进行整理,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出题进行练习。各班在开展读书活动时要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进步。

3.各班要利用好班委会,让他们有效地为班级工作服务。

4.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及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5.“一岗双责”工作要做好。

精设问题,构建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巧设问题;高效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源头是教师创设的系列化高质量问题。问题是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手段,问题引领下的高效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问题引领的高效课堂中,问题的创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阶段、课堂学习阶段和课后延伸阶段。

一、精设课前问题,激励学生主动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落实。如,借助一个个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的热情,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而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又直接决定着课堂上他对课文钻研的深度和教学目标的落实。如,在教学《兰亭集序》一文前,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问题:“坦腹东床”“东床快婿”的典故大家听过吗?这个典故的主人公的书法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的经典书法作品又是什么呢?这一书法作品其实不仅仅具有冠绝今古的书法艺术,而且在文学上也堪称一绝,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对我们如何对待生命这一人生大命题具有极强的启示性。大家若想一睹它的风采,请阅读课文《兰亭集序》并查阅作者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设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学生在课前积极地查资料,赏书法,读课文,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精设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1.问题创设要注重趣味性

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一定要注重趣味性,有趣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钻研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长恨歌》时,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深爱自己女人的男人他会抛弃自己的所爱吗?如果你是唐玄宗,在马嵬兵变时会怎样做?课文结尾写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课文是否在讴歌李杨忠贞不渝的爱情?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这样的发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探讨课文主旨的兴趣,学生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也明晰了课文的主旨。

2.问题创设要体现梯级性

阅读教学的展开总是由老师精设的一系列发问和学生的思考讨论组合而成。如,有老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自然段时,精设了这样一组问题:(1)这一段交代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课文为何说“晋秦”而不说“秦晋”?(3)这一段写烛之武用了什么手法?(4)从这一段中我们会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四个问题,引导学生由对段落的整体把握深入到烛之武形象的分析,而塑造烛之武,突出烛之武的过人才智和说辩艺术正是这一文的主要目的。

3.问题创设要富含启发性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关键巧妙的设问,对学习新知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孔乙己》一文时,针对课文几处出现的“笑”设疑提问,发掘课文深意:孔乙己一出场,什么字就伴随他?哪些地方表现他可笑?人们笑孔乙己,反映什么问题?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读完课文,你真的觉得可笑吗?这些问题给学生提出了思维的方向,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

4.问题创设要突出实效性

教师巧设问题,突出问题的实效性,不能仅仅为有问而问,为教学环节的需要而问,像“对吗?”“是不是?”“听懂了么?”这类问题,完全是装饰性的、点缀性的,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精设课后问题,帮助学生拓展延伸

课后的拓展延伸,不但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训练能力,也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知识的习惯,更能提供一个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机会。如,学习了《长恨歌》一文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文学家钟爱的题材,清代戏剧家洪升的代表作《长生殿》是《长恨歌》之外最著名的一部,它的情节更加曲折动人,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细腻,请大家课外阅读这部作品,想想这部戏剧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在情节和主题上有何异同?进而体会诗歌与戏剧不同的艺术魅力。

总之,创设问题,用问题导引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是新课程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需要。在用精设的问题引领下的高效课堂中,学生兴趣浓烈,思维活跃,积极主动,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

[2]张乐亭,魏守文.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前沿与探索,2008(06).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机电工程学校)

刍议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7

那么,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笔者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教学方法这三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以期方家斧正。

一、教师的高效教学行为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所谓高效, 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课堂中教师扮演组织者与引导者身份, 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教师、文本、学生、环境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想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是教师自己的修养要提高。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 提高自己的素养, 还要大量阅读文学著作, 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反思、交流, 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这样才能有效的确立“用文本”的正确教材观, 创造性的运用文本。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巢宗祺教授曾指出语文教师水平的高低, 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学养、理念、技能和方法。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首先要大量的阅读, 我们应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指导者, 对文本而言, 教师本身又是一个解读者和探究者。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拥有量、方法态度都要与时俱进, 成为一个自觉的自我发现者。唯其如此, 我们才能容纳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才能不因学生形形色色的解读不同于“标准”解读而忧心忡忡, 同时才能成为平等的首席, 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解读文本。换句话说, 一个语文老师没有对自己手中的文本进行一番详尽的解读, 那么课堂上何来高效。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没有收获, 既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 我们教师要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发展学生个性角度来说,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来讲,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就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晨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手拉手一帮一制度”等。接手新班时, 在阅读教学中, 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 必须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每天的晨读就是背诵精美古诗文。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 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一学年下来, 学生已经会背六十多首古诗了。

2. 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 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 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 分为“写人记事”、“童话”、“古诗”、“散文”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 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 读课文, 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 读课文, 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 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这样,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我认为教师应该寻找一种教学模式。例如:童话类体裁的“怎么教”, 古诗类体裁“怎么教”, 散文类体裁“怎么教”, 等等。将一本书中的所有课文, 都按体裁分类, 根据不同体裁类型划分不同教学模式。这样, 不就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模式来简化教学了吗?

正因为有了模式, 才使他们不必花费心思去琢磨一节课要先讲什么, 再讲什么的大体思路而去占用时间了。有了模式有了时间, 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章的欣赏和批判中来, 就可以对文本进行研究去思考具体策略, 就可以把自己读出来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

轻轻松松地把“教什么”以不同体裁分类, 填充到一般模式之中, 可以为我们简单教语文提供一种保障, 为建立高效课堂提供一个前提。余映潮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教师要努力地对课文进行发现, 从而让读写活动内容更加有趣、有味、有效”, 很值得我们研究。

3. 教师要善用教学策略

(1) 学习语言的策略。每天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 让他们听我说的一段话, 或一个小故事, 然后让学生口述。长期的对学生听、说的基本训练, 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2) 积累语言的策略。平时要求每位学生每天搜集五条名言或警句 (不重复) , 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要求学生把课文或精辟的语段都要背诵下来, 以此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听写练习, 在学生读过课文后, 然后把其中一些关键词句选出来, 进行听写。这样做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积累词语, 巩固学生对词意的理解, 作为积累语言的一项。听记训练, 利用自习课, 对学生进行听记能力的训练。在老师读完一个故事后, 让学生以复述故事的形式把故事记录下来。这种听记的训练也作为积累词语的一项。

(3) 运用语言的策略。坚持每日一篇500字左右的日记;课后, 给学生留一些实践性练习作业, 例如续写故事等等, 给学生们一片自由练习、运用语言的天地, 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首先, 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 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 走过场, 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其次, 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 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 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 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 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采用小组长轮换制, 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这样,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时, 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 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 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才会有效果。

最后, 在阅读教学的展示、交流时, 往往一位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错了, 就请第二位、第三位, 直至有一位答对了, 于是, 该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 就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 这是重结论、轻过程, 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 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较普遍, 如:一些学生掌握了, 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 就会受到批评。提出把学习主动权给学生, 面向全体, 注重个性,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中, 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读思议进而感受文本内容, 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生活处处有语文, 身边处处用语文, 只有让丰富多元的生活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 才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才可以涵养学生的审美观, 才可能奠定学生们宽厚的人文基础, 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一) 提高阅读兴趣,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 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 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 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 既可以丰富词语, 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 提高读写能力, 进而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通过讲故事的形式, 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 组织课外读书活动, 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诗歌朗诵会, 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 谈体会, 谈收获, 相互启发。这样, 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每次活动结束后, 认真总结, 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 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 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假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按照课标推荐的书目, 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鲁宾逊漂流记》等, 开学时把读书笔记交上来。我从中挑选出比较好的在班上加以点评, 分小组交流心得感受。两学年下来后, 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也渐渐被养成。

课外阅读有力的支撑着语文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 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或是作文的批阅过程中, 时常会听到或看到学生语出惊人的话语或警句。我想, 这些怎么能与课外阅读分开呢?

构建高效的记叙文阅读课堂 篇8

福州市近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得分率仅在50%左右(见表1)。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分率不高关乎教与学的问题。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记叙文阅读课堂,行之有效地提高记叙文阅读得分率,是中学语文教师要探究的课题。

二、记叙文阅读得分率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福州市近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得分率不高,造成失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文体意识淡薄,知识点掌握不佳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是熟记于心,然而在概括事件中心内容时却概括不全面,表达不到位,总是丟三落四;语言概括性不强,无法灵活运用六要素“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怎样”,不能突出要点而失分。例如,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青虫之爱》的主要内容,出现很多错误答案:如:“写女友小时害怕虫子”,“我佩服女友的勇气”。该题的参考答案是:女友因对女儿的爱而战胜了害怕虫子的心理疾病。显然,学生的答案是断章取义,折射出的问题是学生记叙文文体意识淡薄,知识点掌握不佳。

2.学生文章整体意识薄弱,缺乏细读文章的习惯

(1)整体感知出现偏差,不能准确把握文意

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有偏差,缺乏细读文章的习惯,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描绘的形象和叙述的事件,无法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例如,2014年福州市中考阅读《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问:为什么作者认为“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1错误答案千奇百怪:“现在的孩子只会买玩具、玩电脑,很可怜,太单调;以前的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作者认为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不单智力没开发,反而越玩越傻,认为自己的童年有欢笑,还可以自己钓鱼。”该题的参考答案是:因为在作者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生活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2由于这个高度概括是在通读课文后赏析的过程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是一种半隐性的运行,从特殊到一般的理性概括。学生若不细读文章,则不能准确地把握。

(2)学生孤立地理解文章局部,不能结合语境分析问题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主旨,是阅读的入门或途径。学生拿起一篇文章往往只知道一点零碎的事情,没有用心地去阅读、去感受,因此全篇文章主旨不明确,常孤立地理解文章局部,习惯性地执意去概括所谓的“主题”,脱离语境分析问题,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2012年福州市中考阅读《点燃一个冬天》问:画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1错误答案有:“写出孙老师夫妇在萧瑟极为艰难的冬天里生活”;“运用环境描写突出了山村冬天的寒冷,衬托出山村孩子求学的不易。”结合语境无法准确点出环境描写作用的关键词语“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学生××性格”。若是肢解式地、孤立地、不结合语境地阅读,从人文角度看“那么这种人可能已经偏离文学,与文学的缘分不深了”。

3.学生审题意识薄弱,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审题意识薄弱,审题能力缺失,没有养成慢审题、快答题的习惯。没有掌握审题的正确方法,没有边读题边圈点的习惯,因而也就常常会忽略那些需要思考分析才能彰显的隐含信息。例如,2011年福州市中考阅读《榜样》中第5题: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剧”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2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关注“各举一例”,只是作了简要点评而造成失分。学生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无法全面把握题干要求,往往会导致答案不完整甚至是答非所问。

4.学生心有所感而口不能言,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阅读积累不够,词汇量不足,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无法准确表达出心中的感想,久而久之,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影响自己思维的精致、深化和提升。例如,2007年福州市中考阅读《一千张糖纸》问:文中的“我”为什么“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3许多学生能意会但无从下笔,无法把心中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有些学生草草写下答案:“因为觉得我们被骗”,“‘我’和世香辛苦攒的糖纸却没有得到电动狗”。没有表达出关键词“表姑来信”,“希望成泡影”,“悲愤绝望、内疚”,4所以觉得很累。学生心有所感却不能言,无法正确地表情达意。

三、问题的解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认为教学不能不顾学习环境和学生实际,若只是盲目照搬别人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其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1.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师课堂上应传授阅读记叙文的窍门,学生通过范例,掌握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并触类旁通。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也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多阅读、善思考才会有利于记叙文的学习和答题准确率的提高。比如,从1999年起,原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会使学生多方面受益。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课学习后,我结合名著布置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并利用课前3~5分钟时间安排学生上讲台讲述名著。我在布置作业时就规定了讲演的要求:篇幅较短的阅读可以根据地点或时间的变化复述主要内容,谈阅读感受,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若是章回体的阅读文章,则按人物活动的情况来复述主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如果审题“差之毫厘”,答题就会“失之千里”。良好的审题习惯是答对题目的开端,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地、客观地、有针对性地通过学生心理倾向分析出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开启审题思维之门。引导学生从提示语、议论性语言、文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审出答题对应的相关文章区间。命题者往往在题干中会提示答题内容所在选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在段落或句子中。这样就能在较长的选文中快速定位相关文章内容,具体到段、句、词,从中寻找到相关有效信息并组织答案。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都在命题点的附近。题干中的很多关键词语暗示了与解题相关的文章内容区间,这类题目一般会直接出现“文中第×段”“结合第×段”“联系全文”等词语。例如,2009年福州市中考阅读《一双脚上的修养》问:从第二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是什么?题干很明确地指出答案就在选文的第二段中寻找。只要找准区域,抓住关键词句,答案就在选文中。有一些题目指向没有那么明确,但题干中却暗含着答题的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寻找答题的区间范围,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审题习惯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率提高了,并有效地缩短了答题时间。

3.情感应与阅读同行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基于这个原因,情感应与阅读同行。授课前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充分理解,感悟,品味每个词、每句话、每段话乃至整篇课文,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呈现文章所描述的某幅画面或某一场景,让学生融入语境中,仿佛自己就是选文中的人物,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在选文的各个空白处都可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感悟、评价、疑问等。例如,2013年福州市中考阅读《快递》要求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1。学生如果能把自己融入其中,换位思考,真情实感就会自然地流露,准确答题:“我怎么老是和别人吵架呢?这位长辈对我这么关心,我刚才却对他那么无礼,往后我可不能再把自己焦躁和烦恼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2阅读中融入情感,答题的准确率就提高了。

4.“心中所感而不能言”转变成“畅所欲言”

学生心有所感而口不能言,能意会但不会表达。如何解决“人人心中所感而不能言”。这需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规范学科用语。坚持每节课前3~5分钟的名著阅读口头表达训练,结合钱梦龙先生提出的“复述整理”,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完一篇短文后,概述文章的要点、重点,梳理自己的体会,使之合理化、明确化。几种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如下: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好词好句评点;表达方式在选段中的作用;常见表现手法在选文中的运用;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环境描写在选文中的作用等来规范学生的学科用语和答题要求。经过阅读训练,选段《田野上的白发》要求佳句评点“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3多数学生熟练地运用佳句评点三步法,写道:“抓住母亲的动作‘跪’、‘爬’传神贴切地写出了母亲种田的辛苦,身体已极度劳累,母亲却为了家人不顾体力透支,仍默默地付出,表现了母亲坚忍顽强的品质和为家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心疼与心酸之情。”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选文文体,认真审题,融入情感,准确解答,这是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和阅读练习时就会表现出思维更活跃,表述更准确,主旨更明确,真正实现高效的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

摘要:落实课标要求,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需引导学生明确记叙文阅读选文的文体,钻研文章,认真审题,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只有构建高效的记叙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理想的记叙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 篇9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新课改对传统课堂提出了挑战,也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机遇。如何根据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是新时期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

身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观察和教学实践中,对解决阅读教学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现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斯多德的话道出了老师和真理之间的轻与重。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爱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前提。我们常听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等话,从狭义上说这都让师生关系变得不平等。新课改中大力倡导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效语文阅读课的前提。当前的教学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初中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容易变得紧张。这都不利于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鉴于此,身为语文教师打破传统师道尊严的局面,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不仅在学习上,而且从生活和思想上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并爱护每位学生,力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为高效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康德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高效的阅读教学也从知道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开始。法国哈伯特也说过“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这样的话。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为防止教学缺乏针对性,首先就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既要制订好三维目标,又要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整合三维目标,防止目标的割裂,便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在适度提高的基础上制订教学目标,看到学生的提升点;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学生学习的结果,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三、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一曲费翔的《故乡的云》就能很好的把学生带入余光中对故乡绵绵思念的《乡愁》中。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情境的渲染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愉快的心境,能够快速地把学生的阅读文本的欲望调动起来,维持住阅读主体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高效的阅读效果。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响鼓还需重槌”,新课改的导语就是第一槌。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方式很多:悬念激趣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故事吸引导入、诗歌格言导入、关注生活导入……另外,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绘声绘色的讲述能调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教师的激情投入更是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试想教师上课精神萎靡,学生又怎能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学习。

当然,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也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各种可能,因此多媒体技术、甚至腾讯QQ、微信等等都可以为我所用,服务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微信群里公布话题“封建科举制度知多少?”引发学生讨论,为教学《范进中举》做准备等。

四、构筑多重的对话平台

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构筑多重对话平台是高效阅读教学的保证。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的基石,是阅读的真正追求,其内涵在于使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在阅读中丰富人文内涵。构筑对话平台要善于寻找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对话点。

1. 巧设问题,寻找对话点。

问题设计得巧,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问题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它便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与理解,达到感知文本的一定深度。如教学《老王》设计问题“如果让老王当你的车夫,你愿意吗?为什么?”显然,这比“老王是个怎样的人?”有效多了。

2. 咀嚼词语,寻找对话点。

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充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鲁迅的《社戏》时,让学生朗读“双喜等驾船”这一环节,琢磨“跳、拔、点、磕、“几个动词,体会”我”喜不自禁、急于看戏的欢快,体会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团结协作和聪明能干。

3. 比较阅读,寻找对话点。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本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异同。与文本对话是对书面信息符号所含内容产生共鸣的情感活动过程。而比较阅读的运用,可以深入文本,挖掘出文本的意义。比如李白《月下独白》的教学,为了深度挖掘文本的意义,特地将它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作了比较阅读,因为两文都写到了“月”,我让学生讨论:两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学生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

4. 转换角度或角色,寻找对话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一个角度常常会有新的收获。例如:教学蒲松龄的《狼》时,引导学生从狼的视角或者一只夜出的猫头鹰的视角来理解文章内容,与文本对话的效果会更好。按角色转换原理,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把课文中死的文字激活,把静态的变为动态,把抽象的演绎为具体,使学生乐于与文本对话。比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角色转换,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就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5. 巧妙补白,寻找对话点。

教师要善于发现作者有意无意地留给读者可以想象的空间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空白之处进行合理的推断、预测和联想。例如我在《孙权劝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文章进行补白,还可以补充吕蒙在家里或军中刻苦学习的情节,进而要求学生完成记叙文习作《我也追星》等。

6. 读懂典故,寻找对话点。

作者把自己的理想、感情寄托在过去的人和事中,在文本中就表现为用典。在这种情况下,从用典处下手,就容易找到对话点。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两个故事:垂钓碧溪讲了姜太公钓鱼钓到周文王。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学生思考可知,大诗人李白是多么渴望像他们一样遇到明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啊!

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不能离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课堂上尝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尤其那些潜能生也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温馨的氛围中,在良好的情境里与文本进行对话,体验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乐趣,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各取所得。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文本对话平台和鼓励小组合作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高效阅读,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文本对话,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周印兰.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篇10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以及高考的导向都要求在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的阅读教学, 既是高考的重点, 同时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和学好其他各科又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 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显得更为重要。

二、高效课堂模式

1. 什么是高效课堂

对于高效课堂的论述有很多, 这些论述不尽相同, 然而却有共同的特点。所谓高效课堂, 指的是高效率、高效果的课堂, 即投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 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和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是继有效课堂之后提出的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

2. 高效课堂的特点

所谓“效”指的是效率、效果, 因此作为高效课堂首先具备的特点便是“低投入, 高产出”。也就是在教学中, 师生以最低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获得最多的教学信息和最好的教学效果, 使得产出与投入比尽可能扩大。

高效课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创作用,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了互动, 在互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高效课堂是善于发挥学生作用的课堂, 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课堂。

3. 成功的案例模式

在高效课堂模式提出以后, 许多学校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并且有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 山东的杜郎口模式, 杜郎口中学采用的是三大板块六个环节的“10 +35”模式, 即将教学分为三大板块 (预习、展示和反馈) 和六个环节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课外扩展、达标测评) , 在这45分钟的课堂中, 教师只占用10分钟的时间来指导, 剩下的35分钟时间全部交给学生。除了杜郎口模式之外, 还有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安阳殷都区的“双向五环”模式等。

三、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现状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仍然是面对高考的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尤其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上, 更是陷入了误区。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考试得分的能力, 而忽视了阅读的真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 教师更多的是传授给学生那些固定的、僵化的得分模式供学生来“套”。这种模式带来的是学生在考试时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 而在实际阅读中, 既没有真正掌握阅读的信息, 更不能将阅读的能力运用在其他学科的实践中去。

四、构建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

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同样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教学中要坚持授学生以“渔”, 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阅读内容, 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1. 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构建全新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 首先必须改变原先的以考试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一切教学活动中心的旧理念, 改变那种教师是课堂主宰的旧观念。

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智慧。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和最终目标, 将考试真正变成检测工具和手段, 变成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 而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应坚持三维目标, 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1) 问题教学法。由问生疑, 由疑提效,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带领下进行阅读,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提高阅读效率和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教学法。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将学生依据一定的准则编成小组, 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进行竞争等。小组合作探究法与问题教学法应结合使用, 这样既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科学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策略

(1) 个性爱好下的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高一年级, 在这一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为主。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让学生由着“性子”进行选择阅读。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要过多干涉, 而应以引导和观察为主, 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当然, 这个阶段也不是完全让学生由着性子来, 教师应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2) 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在高二年级。进入这一阶段时, 学生已经经历了个性探究阅读阶段, 初步具有选择阅读的能力和探究方法。此时加强教师的指导, 把学生的注意力由原来的“由着性子”吸引到教师指示的内容上, 此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阅读的内容统一起来。

(3) 高考导向下的探究性阅读阶段。高考毕竟还是高中教学必须面对的一次大的检测, 进入高三年级后, 各个学科都开始进入了备考阶段, 语文阅读也不例外。在此阶段, 师生应以研究高考导向、研究高考阅读题答案组织的特点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使学生在前两个阶段培养成的探究能力和习惯在此阶段得到充分发挥, 使学生能够将先前所培养的阅读方法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4. 传授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方法技巧

作为教师, 要送给学生的不应是“鱼”, 而应是“渔”, 也就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探究, 使学生掌握阅读不同体裁的方法和技巧。高中阶段语文阅读的主要体裁包括:诗词、文言文、散文、小说、戏曲、说明文和和杂文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阅读侧重点、技巧和解题思路。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诗词鉴赏是高中阅读中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个难点。解决诗词阅读问题需要着力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意境感觉, 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置身其中, 体会诗人的心境;增加阅读量, 增加对诗人的了解。

五、结语

高效课堂的构建事关教学效率和质量, 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 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 更新理念革新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 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丁红梅.说说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J].快乐阅读, 2013, (3) :17.

[2]林志勇.试论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探究、互动、高效[J].新课程, 2012, (7) :168.

[3]刘富春.浅谈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J].课外阅读, 2011, (3) :47.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篇11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课堂;高效;构建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动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将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从学习、生活上关爱、激励、启发学生,时时感动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阅读的欲望。初中学生拥有比较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师当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相应的策略,积极给学生创设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平台和机会。日常教学中适时运用成就激励,促进他们的长足发展。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阅读理解上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更要及时鼓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倍增阅读的信心。

课堂阅读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阅读热情。教师可以精心选题,因势利导,让阅读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受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想、灵魂的碰撞下形成理解内容的思路。阅读训练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创设阅读情境。可结合家庭、学校、班集体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展开,也可结合社会生活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引领学生感悟、思考,点燃他们胸中的阅读热情,让他们有一读为快的冲动,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例如,当学生阅读一些趣味故事时,我们可以采取分角色进行表演的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表演的能力,也会促使他们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可以采取“说一说”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轮流上台,说一句经典名言,诵一首美妙古诗,只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读书转化为自觉学习行为,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就会变得高效有趣,给学生撑起一片多彩的学习语文的诗意空间。

二、关注阅读环节,加强阅读指导

教学无法,亦有法。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特别重视阅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了解学生,精心备课,抓好阅读指导和阅读考查的过程管理。抓过程管理,给学生上好完整的阅读课,既可以向学生传递教师重视阅读教学的信息,更可以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理念,真正让学生会阅读,在阅读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加喜欢阅读课。读前指导是整个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农村初中阅读教学课堂普遍不重视读前指导,学生往往会感到阅读课就是放松课,毫无效率可言。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环节是在教师统一安排和要求下进行的,有着明确的阅读目的与要求。而且读前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目标能否完成,关系到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水平的高低。读前指导时教师应严格依据教学计划,密切联系农村初中学生实际,讲求实效。指导学生会根据阅读文章的文体特征,紧紧把握阅读的重点。如,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可以提问题:“概括出文章选取了哪些典型的事例来表达闻一多先生的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特征的?”从而引领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指导学生抓住阅读文章的点睛词语或关键句子进行阅读,培养学生从细微处着手、把握文章主旨、切身感受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时,指导学生不仅要背诵而且要体味和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经典诗句的精神实质。

三、观察体悟生活,为阅读提供源头活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因此,阅读教学只从教材文本上指导学生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阅读,从阅读中学会体悟和思考。“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阅读的素材不是来自于死板的教科书,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阅读素材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感受人生的美好,产生美好的情愫,产生自己的见解,培育阅读学习的本与源,这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语文课堂的真谛所在。

农村中学生受生活环境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较少,认识也容易片面肤浅,对生活中的美好缺少发现,更缺乏体验,使得阅读时经常觉得索然无味,也不知道一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思想。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勤于积累素材,学会提炼阅读文章的主题和表情达意。例如,面对这几年农村的社会面貌、生活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教师可以耐心引领学生仔细地观察、体会和感受。引领初中学生回忆从他们记事起的近十年来的农村变化,是不难有所发现和收获的。让学生从自家生活的变化、农村公共设施的配备、农民的住房及农村交通的状况等诸多方面深入体会,从新农合、种地补贴、家电下乡、免除学费书费等方面感悟,再引领他们将目光聚焦于在建的教学楼、新开通的校车、增设的学校保安,相信学生会发现社会的变化,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此一来,他们的阅读素材也会丰富起来,阅读文章时的情感也会鲜活起来。

四、从农村生活着手,由阅读到写作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乡土性。因此,我们只要能好好地开发这一优势,在指导思想上贯穿一个‘农’字,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同样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意思就是,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走近自然,接受熏陶,读出灵性,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农村生活,体悟乡民的淳朴自然,悟出本真。灵性和本真是大自然馈赠给农村学生最美好的礼物。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书写人生的瑰丽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感悟社会中的人生百态,丰富阅读的源泉。农村丰富的自然景观诸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流、瓜果梨枣等,为我们展现了自然之美。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农村学生最熟悉并参与其中的无非就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等农村劳动,适当加以引导,学生自会阅读时再现劳动的艰辛,生动形象地表达劳动的快乐和光荣,反映农家之乐和劳动之美。乡风民俗、民间故事、节日习俗等,也可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让学生拿起灵动之笔抒写民俗风情,展示农村文化。学生感受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脉搏后,完全可以用作文展现农村巨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特别是对过度的资源开采、环境污染、铺张浪费、丑风陋习等负面问题,要引导学生用文章的形式予以批判。这便是高效阅读课堂的拓展和延伸,阅读——感悟——理解——呼吁,学以致用,达到阅读教学追求的极致,也是阅读教学课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罗永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

[2]王新云.以生活为源积累作文素材[J].文学教育:下,2011(08).

[3]于亚中,张树东.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6).

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篇12

一、培养阅读能力, 注意阅读的趣味性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 兴趣是获益的先导,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要使学生有兴致读, 产生想读的愿望, 在教学中, 我注意认真钻研教材, 多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尽情地朗读。我对每个学生说, 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 它的答案都能通过你的朗读找到。回答对了老师表扬, 回答错了, 仍要表扬, 表扬你的勇气。当学生从不知到知之时, 我总会及时送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神气的大拇指……。老师的信任和激励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当学生把知之转化成有感情地诵读时, 我常常会为他们的进步带头鼓掌。这样, 信心有了, 胆子大了, 兴趣就浓了。

当然为了学生阅读技能和技巧的形成, 还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 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练习实现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通过方法和知识的反复运用从而掌握其规律性, 进而实现对所学方法和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掌握。但练习的设计、布置要精、准、难易适度, 方向要明确, 切忌庞杂的“题海战”。另外, 要“学”“练”结合, 即“学”即“练”;并且训练的形式多样化, 内容丰富而趣味横生。

二、培养阅读能力, 珍视阅读的体验性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铺设个性化的平台, 重视个性化解读文本,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 来判断, 那就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 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 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事先设定的程序是读题, 了解背景;读诗句, 弄清内容;想诗境, 体会感情;诵诗篇, 赏析特色。可刚一上课, 便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问:“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其余学生也在下面议论纷纷。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于是甩开预设的教案, 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当学生给出五彩的答案后, 教师又根据学生的需要, 把学生分组, 一组为诗配画, 一组改写, 一组在班级图书角查找。最后, 学生不仅深刻地体会了诗歌内容, 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体现学生个性, 张扬个性, 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阅读能力, 注重内容的开放性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社会, 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的, 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 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 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 更生动。比如《燕子》一文教学中, 教师就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燕子的俊俏可爱及春天的景色和韵味, 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且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 并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 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利用各种机会,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课外阅读也是如此, 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 有意义, 才会越读越起劲, 越读越愿意读。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 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 我们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 搭建平台, 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因此, 每学期, 应组织1~2次读书交流会, 引导学生把读过的好书带到教室进行交流。在读书会上, 我们可以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优秀读物, 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 讲讲阅读到的生动的故事, 说说阅读中的收获……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 我们都要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体验。这样, 一方面可让学生再次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感受到读书的意义, 从而强化成就感, 另一方面也会使其他的同学受到感染, 从而自发地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总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 作为教师, 我们要努力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 发展小学生思维, 提高思维品质, 同时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科学意识, 推进教育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摘要:阅读的目标, 在理念上有着深远的内涵,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的过程即是与文本之间对话过程。

上一篇:过程控制逻辑下一篇:语感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