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

2024-08-21

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精选10篇)

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 篇1

加强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及注重文化背景的导入, 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统一英语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思考, 最后达到广义范围下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 更好地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

一、让思维中的意识活跃于课堂

思维中的精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文化意识亦是如此, 语言老师只有使这种意识渗透于课堂的教学中,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是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感悟语言, 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领悟技能形成的方法, 体验情感价值的变化, 应该是英语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随着课改的深入, 英语教学将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这样, 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就会营造, 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会调动, 就能积极投入学习过程,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英语课标》提出:“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能力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着诸多的局限, 使得学生无法应对文化的敏感性, 让语言教育者无法洞察其内心, 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对这种文化的适应能力显得较为脆弱。所以,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 应该以文化为导向, 寓文化思想于语言的教学中, 在学习和交际中, 以文化丰富语言, 创造多彩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和谐、融洽的语言学习环境, 以有助于学生寓学于乐, 激励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在课堂教学中, 实践效果也是尤为显著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这也是符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特点的。

二、让跨文化意识在活动中不断拓展

提高课堂效率, 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就目前教材而言, 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尚有欠缺,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做有心人, 做一名优秀的“接力手”, 搞好文化传承工作, 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摄入量, 丰富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 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和谐统一。然而, 一直以来我们更多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或一味的灌输, 使得语言教学失去了趣味性, 有悖于现代英语教学中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众所周知, 现代英语教学要想焕发生机和活力, 就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去研究。因此, 活动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必须在师生互动中渗透文化意识。《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语言能力由五个方面组成: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但事实上, 我们往往忽略后三个方面而过分重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 老师们往往只要求学生做个安静的“听众”。换言之, 学生们只是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非主动索取者。英语课堂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策略能得以提高, 文化意识能得到培养, 情感态度能得到发展的最佳学习环境。相反, 它演化成了他们学习应试技巧的地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原本应该是趣味横生的英语课也就很自然而然地变得索然无味了, 英语学习的快乐学生也就无从体会了, 自然就无法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的正常发挥了。能否在课堂中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让英语课堂充满燃烧的激情,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是能否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之一。当然, 如果主体, 如果都有较深的文化意识背景, 那他们在这种交际活动中就更能表现得游刃有余了。

三、让传统意识在文化渗透中逐渐褪色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外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化意识的培养被认为应该是上大学以后的事了。注重笔头表达能力及循规蹈矩单纯依照高考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导致学生运用语言交际能力低下, 从而使语言交际的功能流于形式。等他们真的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后, 却不能适应深层次的英语学习, 在交际过程中因处处碰壁而面临太多的困惑。所以这时的他们不是“聋子”, 就是“哑巴”了, 以至于不能适应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需要, 也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社会服务。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也是英语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当前经济与政治国际化趋势对英语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 我们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因此, 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 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渗透则显得更为迫切。所以,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译展开训练, 对学生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进行强化的同时, 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途径与渠道, 如开展一些语言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将会大大促进语言文化教学, 使语言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语言的学习、意识的学习, 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情感认知意识在课堂激励中进一步深化

情感认知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外语教学中,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应用语言在社会交际中至少要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 即语言在交际使用时要体现得体性。具体地说, 一个人要与别人进行成功的交流, 除了要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外, 还必须懂得在实际的情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 不断地根据对方的话语来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具备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五、让个性与潜质在知识拓展中不断发挥

要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质, 拓宽文化导入渠道, 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注意观察周围, 从平时的生活中汲取灵感, 在课堂创设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情境。要做到这点, 这就必须满足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把握课堂教学拓展的宽度与广度, 就要切合学生实际, 结合学生个性差异, 以文化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学好英语既要兼顾内还要兼顾外, 如有选择地看英美原著、英语原声电影电视等。

总之, 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积极情感, 同时培养学生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Skehan, P.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3]英语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005.

[4]教育艺术, 2007.2.2007.5.

[5]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韩炳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1) .

[7]顾曰国, 跨文化交际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8]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 篇2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具有学习的需要和明确的动力,必须对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认知能力是学习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情感和意志作为主体能力的能量因素,不仅调节和控制着主体的行为,而且常常决定着教学目标是否能得以实现。小学生聪明好动,单纯天真,像一颗颗小幼苗一样需要教师“辛勤耕耘”,“施肥浇水”,并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指导。学生面对外在的各种教育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并进一步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比如:感到有趣就积极参与,感到无聊则漠然置之。感到厌倦或不满就加以抵触等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励、鼓舞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也是十分有效的培养兴趣的方法。做为小学教师,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并给他检查打分。我的学生的各类作业本上基本上是红红的“√”,大大的“100”。为什么呢?我让他们记住一句话:“不怕有错,只怕不改错”。我通常会在错题下划上“”,先不打分,待他们改正后再交给我看,我将“”变成“√”,再加“100”,然后让他们在旁边把错字写5个,错题另写一遍。改正了,就能得到100分,学生们何乐而不为?他们当然是快快地改正,高兴地拿来打分。当然,对于常错一点的学生,我会叮嘱一句:下次细心点,争取得真正的百分。对于那些难题,错得多的题目,我会抄在黑板上讲解。这时同学们听得格外用心,个个认真改了,好让老师打百分。由于有错能及时改正,学生们一天天进步。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他们要么是怕家长打骂而学习,要么是喜欢老师而学习,要么是因害怕老师而写作业。总之,他们被压着,哄着读书学习。如果老师让他觉得:老师爱我,喜欢我。他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你真棒!”“你真能干!”“××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句子,你也会,是吗?”“哟,真不错!还有谁能?”这些鼓舞性的语言能大大提高学生答问的积极性。相反,批评、指责则会让学生抵触。我教二年级时的一个学生,他本来较聪明,作业又快又好。但有一次,数学老师接连两天批评他吃饭太磨,引起了他的反感。他上数学课时就侧身而坐,不看老师,不看黑板,不写作业,连续几天如此。数学老师不知为什么,就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一了解,是数学老师“得罪”他了。老师赶快跟他解释、沟通。我想:如果数学老师当初这样说:“××,你作业又快又好,如果吃饭也能这样,那就更棒啰!”那就不会有这种事发生啦!

小学生好胜性强,容易受老师激励、调控。“看谁读得最好?”“看谁第一个背诵?”“看谁最先找出答案?”“谁能利用资料或电脑明天来当老师,教教大家?”这类激励性的活动,常常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收到好效果。

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 篇3

一、活用陕北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过于依赖课本材料,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接触到的都是远离自己经验的“书本知识”,这容易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有些案例随时间的流逝很快就会显得陈旧,例如《文化生活》第19页的图片资料,离学生们的生活很遥远。而陕北文化资源,是来源于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学生对故乡的风土人情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利用陕北文化资源,必然会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巧用陕北文化资源,加深知识的理解

陕北文化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陕北文化资源,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从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讲《哲学生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运用了陕北地区推广的脱毒马铃薯技术应用和检验结果。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深有体会,所以使该知识点被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了。再如在讲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结合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笔者引用有关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县根据地区实际制订发展战略。

三、妙用陕北文化资源,开展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课程实施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能力,而在教學中利用陕北文化资源,为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学习矛盾的特殊性以及主次矛盾关系时,我根据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了情景问题“某高三同学在即将毕业面临人生的转折点之时,内心迷茫,不思学习,并想着把同学之间的友情转化为爱情。”引导学生探究并给该同学提出合理的劝说。由于该问题是高中学生心理上会面临的问题,也与其生活相关,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展开了讨论,既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应有的知识目标,也从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德育的效果。

四、挖掘陕北文化资源,加强德育

众所周知,传统的德育形式均以老师的说教为主,缺乏创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陕北文化的介入将大大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因为立足于陕北文化的德育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加强了德育的渗透,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不仅促进了陕北文化的传承,而且有助于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了健康人格。

笔者在《文化生活》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陕北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介绍闯王李自成和沙家店战役的悲壮,从而总结出他们所彰显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深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豪感和凝聚力。再如我在讲解《文化的多样性》时以“星光大道·王二妮”为切入点,介绍她如何保持陕北民歌的原生态,把纯粹、干净的陕北信天游带到全国,宣传陕北文化,使学生充分感受陕北民歌乃至陕北文化的魅力。上述实例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更具亲和力和生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应积极挖掘陕北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富有陕北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课生动活泼起来,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 陕西省米脂中学

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 篇4

渔阳中学是天津市蓟县的一所民办初中校, 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 学校一直秉承“为学生一生发展做准备”的办学宗旨,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 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构建了“双导—合作”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文化特色品牌。

一、“双导—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双导”, 即导学、导思,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中, 教师“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以诱促学、以导达思”。“合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双导—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了“双导”, 是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都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导学、导思的过程;二是开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 都是在双导教学基础上, 学生主动学习、小组活动、积极合作探索的动态过程。总之, “双导—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启迪为主导,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 实现学习目标, 获得更高达成度的一种教学活动的规范模式。

二、“双导—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及内容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有效的情境导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 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情商等都有独到之处。我们在各科教学过程中, 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引发情感体验, 激活学生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提高探求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实效。

2. 导纲引领, 自主学习。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依据“双导”提纲认真预习, 自主分析, 解决问题, 同时标出在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为下一环节的合作交流做好准备。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提前编写好“双导”提纲, 在授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 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预习和自学。教师编写导学提纲要具有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课堂上, 学生在“双导”提纲的“简要提示”和“认知探究”中的问题引导下, 能有效实现自主学习。

3. 小组合作, 探究解疑。

此环节是在导纲的指导下, 学生开展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相互促进的重要环节。班级首先要具备学习合作的小组建设, 组内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同时, 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拓展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导纲全部内容。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教师要注意控制好时间,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 组内做好记录, 同时, 注意总结小组解题方法和规律, 为下一环节展示做准备, 教师巡回指导收集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备下一环节点拨之用。

4. 展示交流, 总结评价。

此环节主要是小组经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之后, 组长集中小组意见, 派代表进行讲解展示, 把小组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进行展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 每个小组只能选一名代表, 教师要调控好展示交流的局面。

展示交流之后, 对教学活动的总结评价必不可少。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由学生自己或学生群体、师生群体进行总结评价, 归纳知识体系, 形成学科能力。这一环节既可安排知识梳理, 又可安排试卷形式的知识反馈 (测试) 。

5. 拓展迁移, 提升能力。

拓展迁移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课堂延伸, 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活跃学生的思维, 学生情感再一次得到激发。

三、围绕“双导—合作”教学模式, 建设课堂文化的实施办法

1. 设计好“双导”提纲。

“双导—合作”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双导”提纲主要包括“简要提示”“认知与探究”“反馈梳理”三部分。它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形式。

2. 创建好学习型的合作小组。

(1) 科学分组, 良性竞争。

我们根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6个学习型小组, 6至8人为一组, 学习成绩由a、b、c、d四层构成, 同时对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避免因小组成员构成的不同, 出现小组整体实力过于悬殊, 各小组之间无法形成对抗, 达不到开展小组学习进行合作竞争的作用。一阶段过后实施双向选择再分组, 趋向组间的均衡。

(2) 小组建制, 强化主体。

各学习型小组设立组长一名, 由小组成员推荐或教师指派, 全面负责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组长根据小组学生特点推荐或指派学科小组长及小组活动时的时间控制员、记录员等, 并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出相应岗位的职责, 做到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管。

(3) 动态评价, 激励成长。

对小组的评价分为班级评价、自主评价、小组间互评、学科教师评价四种形式。我们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对小组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小组展示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量化积分, 小组长随时记录小组成员的积分, 课堂教学结束时对小组积分进行归总, 积分最多者获胜。

3. 培养人才, 指导合作学习的技巧。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辩论、学会互助、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相处。这也正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指导学生倾听,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或插嘴, 等他人说完, 把他的见解理解清楚, 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 提出自己的质疑, 阐述自己的观点, 实现在交流互助中不断提高与发展。

4. 全员参与, 消除被边缘化的学生。

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搭建了平台, 创造了机会。在实践中, 由于小组成员在知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性格外向、知识丰富的学生特别活跃, 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而那些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成了旁观者, 他们的意见常被忽略, 因而被边缘化。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采取差别化的小组评价办法来鼓励他们, 达到全员参与课堂学习, 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

经过十几年改革与探索, 渔阳中学终于打造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 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成绩。

专家评述:

天津市蓟县渔阳中学历经十几年课改实践, 初步形成了“双导—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是融“双导”与“合作”为一体,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形成了民主、包容、积极互助、适度竞争、促进个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文化。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5

根据学校“高效课堂”的计划和方案,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制订本学年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的方案如下:

一、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学生掉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大力表扬,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以效益为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就是看效果和效益。没有效果和效益一切是空谈。

二、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上教师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传统的课堂中一味的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经常被挤得只剩2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及时应对教学活动所出现的问题,对于驾御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再就是课堂训练、跟踪检测、教学评价脱节。不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环环相扣的去连接,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丰富。基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想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构建和谐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教师创设和学生完整的具体目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这一目标最为关键,他决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是否得体、教学实施是否得当、教学评价是否得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入手,有方式、有方法、有策略的去让学生掌握技能学到知识是课堂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同时在学生活动这一模块下,让自主、合作、探究更为具体的让学生去营造,创设具体情境、给出具体任务、完成具体作品。让教学评价真正能起到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既达到教学目标又让学生的成果得以展现。

四、研究策略和方法

对于完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我想通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会让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具活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串好主线,留有悬念、操作示范,实践并举、游戏引路,激发兴趣、任务驱动,体验成功、这四个方面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玩”“动”上下功夫制定方法和策略不为是一个好的办法!“玩“中学,学中”玩。将学与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既陶冶了情操又学到了知识并掌握了技能,学生好“动”,“动“是天性。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给出具体操作任务,创设操作情境,给予操作平台,让学生去“动”对于体现学科工具性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自己做板报、自己做贺卡等等。

五、预期成果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力求引人入胜。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2、积累、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以后的高效课堂务实基础。

3、在已有基础上,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意运用不同课型的实施模式。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六、教学设施

(一)课前准备:

1、清楚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要求。

2、教材一般是一个单元完成一个作品,所以更加强课前备课,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安排每课时的知识重难点。

3、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

(二)课堂教学

1、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2、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

3、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的选用教学方法。

(1)Office系列软件: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为主,学生协作互助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开展大量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的过程。在实际中避免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吃太饱”,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2)Photoshop flash这样的软件:以讲练结合法贯穿着于教学全过程,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并辅以直观形象教学方式(如网络,图形,图像,动画等),利用网络交互性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先给学生一个做好的任务,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作讲解,这样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中只重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而是充当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5、课后简要地写出“课后分析即教后记”于教案反思处(如教学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三)教学评价

发挥课堂评价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

(1)对于一个单元内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2)对于一节课内需要独力完的作品,要求下课前学生必须提交自己的作品,采用抽查与必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生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构建高效的课堂文化 篇6

高效课堂就其内涵而言, 是指教学双方与教学诸要素相互之间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 它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素质教育下,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 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 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我认为, 高效课堂没有也不应有固定的模式, 但是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策略化。下面谈谈个人构建高中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尝试。

一、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特长相结合

构建高效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即使同一学科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 在构建高效课堂中, 教师集体备课需要从每节课、每种课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确定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虽有共同的目标, 但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 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长和各班的学生进行个人备课, 认真分析, 精心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读学生, 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 设计简明、快捷、高效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抓住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二、积极的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1. 构建高效课堂, 要有精彩的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为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就政治课堂而言, 可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时政热点等材料,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的思路进入课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 我利用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典故导入, 以动画的形式播放,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和兴趣顷刻高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样从一开始, 教师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 必然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 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创设情境, 明确探究

明确探究问题, 创设特定的情境, 将教学目标问题化, 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核心,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就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 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 设置问题时, 其情境的创设必须尽可能地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富有创造性, 合理安排。同时, 高效课堂的情境创设, 还要精选背景材料, 灵活运用启发讲解、设疑激趣等方式, 通过音乐欣赏、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

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价值与价值观》时, 涉及“人的价值与价值的评价”这一知识点时, 我向学生展示的是刚刚评出的“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视频材料, 学生很感兴趣, 其注意力立即被“十三农民兄弟”的壮举所吸引。看完之后, 学生感触颇深, 我趁机引导学生谈感想。学生所谈感想有对农民兄弟的敬佩和崇敬, 更自然地就谈及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适时点拨, 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样, 巧设情景既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落实了学习目标, 效果显著。

3. 构建高效课堂,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注每一位学生

高效课堂的构建, 需要一个轻松、活跃、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肯学、想学、会学、学会”, 并且感觉轻松、有趣、精力充沛。如果学生消沉、忧虑、散漫, 高效课堂则无从谈起。在渴求高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教师不能只关注个别“好学生”, 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 用欣赏和鼓励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用提问表达你对学生的热切关注, 这一切都是指向所有学生的。用适当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此时的学习最有效。

三、高效课堂的构建, 离不开教师的课后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一个多边的互动合作活动,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在充分调动各种动态因素的同时, 难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顾及不到的不足和细节。必要的课后反思能为下节课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设置指明方向性, 避免盲目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改进课堂教学环节的不足, 才有可能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可贵的经验, 从而更好地驾驭高效课堂。

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篇7

一、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思考

传统化学教学有很多是低效的, 有些甚至是无效的。特别是在高中学习阶段, 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多的是要求提高成绩, 教学活动的安排更多的是为考试服务,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育, 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富于功利性。化学课堂作为培育人的这一目标逐渐在课堂教学中遗失;从教学方法看, 传统化学教学, 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因为评价手段更多的是强调成绩和分数, 使课堂教学手段变得单一。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遗失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是学生解题, 考试;教师则是评卷, 考点分类, 考点讲析, 考点强化, 学生被一些重复的试卷拖累着, 教师被一些无谓的活动折磨着;从学习效果上看, 因为题量大, 要求高, 时间紧, 学生的课外时间被大量占用, 有些学校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休息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到的伤害, 使他们厌恶学习, 害怕学习。

考察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分析高中化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益, 我们认为, 必须改变现状, 寻求一种高效的化学课堂是最紧迫的工作。

二、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的必要性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既是化学学科的要求, 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的要求, 更是化学教学对象——人的发展要求, 更是改进目前低效甚至无效的化学教学现实的要求。

1.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化学学科本身的需求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 科学性是这类学科的基本特征, 但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地域时间和设备等各方面的限制, 很多需要科学的手段实施的化学原理, 化学方法, 化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 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 研究课堂教学与化学学科本身之间的本质联系, 从而寻找出能实现化学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效率一致的教学方式,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便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课堂模式。它强调教师对学科的思考, 更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思考, 它将学科与课堂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联系, 进行思考;另一方面,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学生踏入社会实现自己价值的必备, 也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修的课程。因此,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化学学科本身的需求。

2.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需求

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果还是老一套的导入讲解练习等模式, 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必将影响学生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较初中生在心理, 个性等方面等有了突出的发展,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思维, 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如果我们不更新教学方法, 不研究课堂教学模式, 必将不适应学生的学习, 更不适应学生的发展, 因此,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构建高效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需求。

3.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新课改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地深入下去, 而很多课堂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一方面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是很深入, 认为新课程理念不适合学校教学, 认为新课理念无法使课堂学习达到高效率。但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中的学习主体观和学习发展观, 是在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深入思考下提出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理念中的很多理念实质就是指向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的高效。因此,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新课改的需求。

三、 高效化学课堂的特征

高效的化学课堂具备哪些特征呢?笔者在对传统低效课堂的分析中, 在对课程理念的认真解读中, 对高效的化学课堂提出的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 高效的化学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学习者主动积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 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整堂课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 学习者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则是高效的课堂, 反之, 则为低效甚至无效。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 需要科学的精神, 因此, 在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求知, 探索是基于这一学科的最基本的目标。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就化学原理主动探索, 能对化学现象积极思考, 能对化学实验创新分析, 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自然高, 学科的目标达成自然就快。基于这一分析, 笔者认为, 学习者在化学课堂上表现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高效化学课堂最基本的特征。

教师精心预设, 课堂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是一个双边行为, 既包括学生的学习, 也包括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高效的化学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 教师要对课堂上发生的任何一种情况, 任何一个细节都做好预设, 这样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主动探索出现的问题才能有所准备, 有所理解。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 才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有所收获。另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手段灵活,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而变化, 要根据学生的提高而变化, 以学为本, 以生为本, 灵活变化自己的教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层面丰富。这是对高效课堂本质特征的一种概括。所谓课堂层面,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既包括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 也包括学生利用文本对生活的思考, 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思索;从教师的角度看, 它包括教师对文本学习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对学生疑惑的点拨, 对学习方法的渗透;从课堂的角度看, 教师的方法手段与学生学习的高度融合, 课堂内外的紧密联系, 多种思想的碰撞, 以及学习精神的形成。

四、 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方法

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一方面要思考学科特点, 要根据化学学科对课堂的要求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思考教与学双边的特点, 根据化学教学的规律和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另外, 还有思考学生的发展需求, 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的开成, 哪一种课堂模式的构建, 我们思考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发展, 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要依据思考设计。

1.细化目标, 一课一得

新课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这对学科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传统化学教学也强调目标的达成, 但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双边都是模糊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 既强调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掌握, 也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 这是对传统教学中的改进, 更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是在对传统教学深入思考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目标形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学段一节课的要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 要将整个高中学段的目标作一个系统的梳理, 在此基础上, 将每一个知识点, 每一种学习方法, 每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价值渗透到具体的课堂中, 这样, 目标就细化了, 就具有针对性了。如果能将学段目标细化到每一个课堂, 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这样, 学生达成目标就容易了, 也避免了重复操作。

2.方法渗透, 强调收获

新的课程理念强课过程与方法, 方法作为一个教学元素被正式提高到理念的高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 针对每一堂课知识点的特征, 在教学预设时就要作好方法方面的预设, 以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方法渗透, 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 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3.关注细节, 形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 学习习惯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得最多的东西, 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学习细节的要求。学生在一个化学原理完成之后, 是否能有自己的思考;一个化学实验做完之后, 是否能有所收获, 是否能有自己的创意等等。这些学习细节的培养有时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学生如果能知道细心观察, 能知道求实验证, 能知道创新思考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 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 使这些学习细节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习惯是高效化学课堂的特点之一。

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8

一、为什么要构建“高效课堂”

传统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值的获得,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现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维目标分离、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学层次低下、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导致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淡,创新意识差等消极现象的产生。因此,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及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与途径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与观念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多激励思考、多鼓励协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寻求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是协调学生活动的指导员,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是对学生学习的研究者。进行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前提。将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成为教育实践者。

(2)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扩充知识储备。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知识面拓广。这就需要身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不断学习,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之外,多涉猎各领域知识,掌握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的内容,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这样既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利于教师自身威信的确立。

(3)精心设计,充分备课,优化教学练习。课堂要高效,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认真备课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备教法和学法。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重难点与一般知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正常发展和突发事件。优化练习,是指针对知识重难点、趣味思考性、学生接受层次、遗忘点的把握,设计习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9

一、营造气氛, 主动构建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再加上复习课内容本来就缺乏新意, 所以教师必须在复习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情境, 激发复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中, 在喜闻乐见的复习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产生新鲜感, 从而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 探索更多知识, 使复习有创新, 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 同时, 在复习中, 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评价为主, 对于复习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 教师要善于发现, 及时抓住, 鼓励表扬;对于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温柔善待,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如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 我用喜羊羊和美羊羊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时以喜羊羊和美羊羊各自种了一块地 (出示长方形菜地和正方形菜地) , 都在争执说自己的菜地大, 这时羊村的村长来了, 沿着两块地的四周走了一下, 发现两块地的步数相同, 于是就说两块地的面积相等。 这时引起了学生质疑, 议论纷纷, 激发了他们想运用旧知解决问题的热情;回顾整理验证时, 让男生帮着喜羊羊计算面积, 女生帮着美羊羊计算面积, 采用竞赛形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然后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巩固应用时, 又以喜羊羊和美羊羊出题考考学生, 做对的时候给予表扬的掌声, 做错的时候说出鼓励的话语, 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激励性评价。 整节课我是以喜羊羊和美羊羊比菜地大小的故事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轻松的复习氛围中主动构建, 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经历数学。

二、系统串联, 有效复习

整理和复习课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 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 做到学一点, 懂一点, 学一片, 懂一面, 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 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获。 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教师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充分信任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学生的整理尽管不完整甚至是粗糙的, 教师也应充分地评价, 并结合学生的整理, 取其精华, 概括出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图。

如在“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的复习中, 我先告诉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像搜集珍珠的过程, 把学过的知识点串成知识串, 同时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部分的知识点串起来。 巡视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时, 我发现他们都是在画知识结构图, 随后就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组织的结构图, 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位学生是这样交流的:采用了分类的方法把这一单元的知识分成两大块, 圆柱的有关知识放在一起, 圆锥的放在一起, 这样可以简化记忆, 很清晰。 肯定的同时我又引导: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呢? 有学生立即补充:我认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是有联系的, 应该把它串联起来, 不能只是单独分开归类。 又有学生提出建议:我们可不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圆的内容也放到这里呢? 这个建议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赞同。 整节课我采用边复习整理边进行训练的方式, 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到计算体积,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都是由学生自己分类归纳, 把以前分章节学习的知识串起来, 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再经过老师引导, 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形成了一张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而给学生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 还能温故知新, 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灵活运用, 拓展提高

复习课既要着重对单元知识的梳理与整合, 又需要辅助必要的习题进行巩固加强, 从而内化吸收。 因此练习是整理与复习的重点, 练习习题设计是整理复习课的灵魂。 教师要在复习课中精选习题, 重视练习的层次性, 以基础练习为主, 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 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要充分体现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与延伸性, 让学生得到新的、 更深层次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整合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学, 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放飞学生思维的目的,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如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 我安排了三个梯度的练习, 第一是必答题, 涉及最简分数的实质、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和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及最简分数的综合运用等知识, 着力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它涵盖了本单元所有知识内容, 同一题里可能会包含两三个知识点, 甚至更多;第二是选做题, 第一题是“做同一个零件, 王师傅4小时做21个, 李师傅5小时做27个, 张师傅6小时做32个。 谁的工作效率最高? ”第二题是“三位小伙伴进行比赛, 小林3分走182米, 小军4分走245米, 小宋5分走306米。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二题比第一题的问题更开放, 但两题在解法上都是多样的, 引导学生沿着不同途径思考, 依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第三题是拓展题, 比2/5大而比5/8小的最简分数, 你能写出几个呢? 这是分数的大小比较与最简分数的灵活运用, 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延伸度及思考的开放度, 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0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 是教师投入一定时间、精力, 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后所获得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而高效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手段等, 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 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掌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等。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

1.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

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 掌握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实施各种教学模式, 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2.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小活动, 并采用协同训练方式,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学生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 团结协作, 集思广益, 发挥各自特长, 共同努力达到老师要求的目标。通过协同训练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能力, 有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3.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

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 积极思考, 大胆尝试, 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同时,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可以多向老师请教或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 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获取有用信息, 再进行筛选和思考, 独立地思考一些能够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任务后, 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了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应对教学范式进行研究, 以揭示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教师应掌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式, 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这对打造创新型和高效的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技能的应用应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 采取多种课堂教学方式, 有效地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需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和创造新的教学技能, 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技术和教学资源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后, 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收集有关课堂学习所需要的材料, 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和掌握学习的技巧和增强自学、动手的能力等。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小活动, 并多鼓励学生上课前收集相关材料, 有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后, 总结出一些实际有效的教学技能, 及时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以检验教学技能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理论知识, 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技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必须指出的是, 一些教学理论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技能进行讲授, 这需要教师开阔思路、勇于创新,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造新的教学技能, 致力于有效地开展高效教学。

因此, 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 需要教师把教育技术理论和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 把教育技术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技能, 把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高效的课堂。

四结语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 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在课堂上师生的积极互动, 共同实现高职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 2010 (6)

[2]张明.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1)

[3]周洁.大五人格问卷 (BFI) 的结构效度分析[J].管理观察, 2010 (30)

[4]陈雪芬.“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应用的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 2012 (9)

上一篇:编辑资源下一篇: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