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精选8篇)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1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莒县二中刘敬云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教学面临着转变观念、扎扎实实研究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此外许多名校都有许多名师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科研课题,通过教育科研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科研我们很难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用科研带动教育教学的正确思想。新的教育形势促使我们即将迈入一个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策略不当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高耗低效。这是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之后依然存在的严峻现实。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挖掘潜力,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确实需要思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鉴于目前的这种情况,我们根据日照市教科研提出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指导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实施的一些具有真实内容的做法,总结出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于2010年确立的《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经过4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领导小组向课题全体成员作开题报告,请大家研究讨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设计了“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在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至此,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
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
我校确立的“学-导-练”教学模式,一方面体现了上述几种模式的共性,但另一方面又有我校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与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教育科研的引领和牵动作用,使老师们在明确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前提下,通过一套简练又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流程,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人;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不断增强面对教育发展的能力。
将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起符合我校实际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科研课题确定后,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对此课题进行督导,而且我校对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金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准备,同时还对课题研究所必备的教育教学设备有一个周密的安排,总之我校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这项课题。课题的完成有利于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会学生会学习。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三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各学科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
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八、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个案分析法等。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1年2月——2012年9月,共分为五个具体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4、各科组教师到文汇中学、松岗中学课堂观摩学习。
5、组织赴杜郎口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
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置移动黑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新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四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德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学校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
5、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杜郎口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6、各子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
1、各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各学科都要按各子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各子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4、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学校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学校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表彰先进,深化完善。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科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智力保障。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邀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班主任、课题组教师到外地中学观摩学习等。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
3、物质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此外,研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具体实施到个人。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十二、参考文献
[1]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66;
[5]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6]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45;
[7]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8]张刘祥,金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2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强,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则在下面安静地听讲,通过练习与课后作业来巩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无法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严重影响到其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高效课堂也就无法构建。第二,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曾经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与需求;其次,小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进而无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有效技巧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学主体为学生,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环节都需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和钻研教材,从而设计出适合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在训练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尽量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并且应该给予其充分表现自己才能与优势的机会,让所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二)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一般都由教师所传授,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较少,并且还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教师完全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就会感到很茫然,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总结和掌握学习方法, 先教他们如何学习,然后再引导其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且用自己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展开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小学生就能够掌握自学方法,学习效率也能够得以明显提升。
(三)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确有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十分关键,问题具有引导和探究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仅精确还要有效,所探究的内容要有合作性、价值性与开放性。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能太琐碎、太多,要讲究精确性和有效性,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需要紧抓核心问题,并且把问题的难点、疑点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在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及时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难点与重点。另外,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价值,值得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值得探讨交流;难度要适中, 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浅显,要尽量做到灵活多变。
(四)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小学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并且引导他们互相尊重。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由于听与说是密切联系的,让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时,就是对学生的尊重,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得到教师的重视与肯定,是对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究的结果。 在小学生发言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不要插言,但是可以使用提示性用语或眼神来指导与鼓励。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再对其进行评价解读。虽然耗费的时间较多,却是实现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关键措施之一,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还能够培养其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进而增强其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可以有效推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 需要充分接受新课改的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推动下, 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摘要:自主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所涉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面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本文主要针对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技巧。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 小学自主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中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从而构建高效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构建小学自主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限制与束缚,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地位,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同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因此,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探究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就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语文知识学习,教师从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效率。
二、构建小学自主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
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和接受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理念。从更深层次讲,教师需要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自身并不是绝对主导者,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强行灌输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场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学习语文知识,而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学习学习语文知识的监督者与引导者,督促学生学习,并且为其指明学习方向。在正确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才能够逐渐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2.充分自主预习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展示、讨论、评价与反馈,都充分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高效课堂就很难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预习十分关键,对于语文学科的预习,不仅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预习空间、资源与环境几乎无限制,预习将伴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整个过程,并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需要以学生的自主预习为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其良好的预习习惯,让预习成为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程提供有力保障。
3.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在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之后,就要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方法,对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适当优化或改善,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提问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与角色表演教学法等,以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时体现小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进行《七月的天山》教学时,仅靠教材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七月份天山美丽景色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4.注重有效语文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课堂活力,引导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教学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进行认可与肯定,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例如,在《将相和》教学过程中,对于故事的真实性,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质疑,廉颇作为赵国大将会给蔺相如负荆请罪。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给予认可,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的态度。对于教师的鼓励与认可,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更积极主动,自主表达观点或看法,对学习内容进行大胆思考与探究,从而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自主预习、丰富教学方法和注重教学评价等,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远.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1:112.
[2]丛桂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150-151.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4
实 验 研 究 推 广 工 作 方 案
陇县城关镇西关小学
一、目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堂教学创新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真正实现“聚焦课堂,提高质量”,根据市县“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有关要求,我校决定开展此项试验,为确保这项实验顺利、健康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以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核心,以实现课堂教学增效为目标,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构建为价值追求,以“导、学、评、练”反馈调整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快乐学习的过程。,全面实现我校课堂教学创新新突破。
三、推广内容
1、实施“六大行动策略”。即:学生课前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学生课中学习行动策略,学生课后学习行动策略,教师课前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教师课中教学行动策略,教师课后教学行动策略。
2、推行“一案三单”。“一案”即:全景式教学设计,“三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积极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全力构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新型课堂师生观。
4、推行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5、推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高效教学模式。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教师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课型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采取“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综合解决课”等课型实施教学。
6、积极借鉴、吸收“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精髓,不断探索完善实验方法,总结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研究成果。
四、推广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使教师全面掌握“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教改实验的“六大行动策略”,熟练用运“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探究具有我校特色的操作策略和模式,激发教师教改热情,彻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开发,达到创新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推广步骤
第一阶段:培训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制定学校实验研究实施方案,选择实验教师,确定实验班级,并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领会内涵,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启动实验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11月-2013年11月)
开展实验研究工作,重点研究运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通过开展示范引领,观摩研讨,培训指导,一人一课,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活动,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开展阶段性的成果征集、总结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实验,争取取得较大成果。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推广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实验取得的成果形成系列汇编资料,并对实验先进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六、推广范围
我校决定在四年级五个班全面推开此项试验,并选取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的十名老师为先期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
语文:张菊芳 白亚梅 王 瑛 李亚仙 李俊芳 数学:陈芳娟 郭艳红 刘亚萍 张晓娟 安红芳
七、组织机构 组 长:孙宝刚 副组长:李宝忠
成 员:严林奇 关 云 朱小强 魏瑞娟
张晓娟 张雅琪 李引娣
八、保障措施
1、“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是市局确定的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教育质量大提升的重要抓手,是我县深化课堂教学创新,推动教育质量上台阶的强大动力。学校要高度重视实验研究推广工作,要把这项工作的开展与窗口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创建、队伍素质提升结合起来,依据市县安排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督导,保障金费,积极实施,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性革新,学校要加强实验研究工作的指导、考核,要建立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及时总结得失,推介先进经验,要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重视教改实验投入,保证“一案三单”的印制费用,确保“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的良性运转;
3、实验教师要提高认识,强化学习,认真领会该实验模式的理念及操作方法,积极大胆的展开实践,并结合学情不断反思与探索,积极调整,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取得实验预期效果。
4、“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实验顺利推进,学校将定期开展实验研讨活动,通过外出学习,校本研训,专项辅导,自主学习,互动研讨等形式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促进教师尽快适应实验研究工作。
5、本项实验研究推广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实验主体是十位教师,第一责任人是校长。学校要认准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的走高效课堂之路。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师的选定和前期基础性工作,选定事业心强、实验热情高、热心教育科研的教师担任项目实验推广工作。各实验教师要把投身这项教改实验看作自身素质提高、成为名师的契机,舍得放弃曾经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模式,忘掉过去的辉煌,顺应教改潮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要坚持理论学习不动摇,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深入细致学习韩立福教授的理论专著,做好学习笔记整理,适时消化吸收,同时要虚心学习其它实验校、实验教师的先进做法,内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加深对有效教学模式和基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5
发布时间:2011-03-01
文章来源:头铺初中
作者:王瑞 【浏览次数:116】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头铺初中
王瑞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五河县中小学“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校决定,在总结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为理念,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以《五河县中小学“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的高效课堂。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构建“三为主”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全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
组 长:王
瑞
副组长:蒋时飞、李海军
成员:王仁、张伟、万功大、阮居猛、周维亮、陈永利、肖二峰、陈雪、高明宝、窦志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阮居猛同志兼任,负责对活动的日常组织和部署,办公室设在教导处。推行学校领导分包年级、学科制度,具体分工如下:王瑞校长负责数学教研组,蒋时飞副校长负责理化生教研组,阮居猛负责英语教研组,王仁负责体音美劳教研组,万功大负责语文教研组,李海军负责政史地教研组。校级领导、处室主任参与、督促、指导各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管理工作机制。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校本研修为主要途径,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师能;把教师的师能转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二)工作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努力构建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的高效课堂。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高效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努力构建”三为主“的高效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3、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三为主”为基本要求,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的理念,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4、积极探索评价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主要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作保证。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促使全体教师在以下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确保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认真研读课标、教材。要求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二次备课打牢基础。
(二)高度重视对导学案多的二次备课。要求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结合五河县“三为主”高效课堂业务指导组编制的导学案,创造性地开展二次备课,力争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抓好课型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 “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阅读指导课”六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形成有效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1、新授课: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新授课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讨论、合作;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作文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学生的写作仓库。
4、复习课: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6、阅读指导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浏览性泛读、探求性速读、品味性精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之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独立阅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四)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避免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倡导学生作业的个性化、多样化。
(五)加大考试与评价改革力度。建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和学生发展性考试与评价课题研究,建立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五河县中小学“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及《关于进一步推进“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深入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站在办好每一所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讨论,达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形成人人、课课、科科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具体规划。
要求全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一年、三年、甚至一生的规划,收集、整理、评比,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目标并努力向目标迈进,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打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素质
大力倡导教师养成“喜读书、乐探究、善应用、会写作”的良好习惯,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要牢记修身八言:“读书、思考、应用、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1、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2、每位教师每学期写10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心得体会、反思,禁止全文摘抄)。
3、每一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包括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经验叙事、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反思等)。
(四)重视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堂环节,确保高效课堂实施
1、功夫用在备课上
教师要做到一日三省,扪心自问:“课,我备好了吗?课堂,自己满意吗?作业,我批改了吗?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备课上,要做到四个结合:①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②和画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相结合③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④要和业务指导组编制导学案相结合。
(2)加强集体二次备课,要确保其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统一。
集体二次备课要形成:发放导学案——个人揣摩(以上两个环节在集体活动之前完成)——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专业活动模式。集体二次备课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周各教研组专门安排的业务活动期间。
2、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1)坚持备教一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变”、“五让”,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25分钟。
(2)课堂教学要贯彻“五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框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共同探究、交流展示→解难释疑、拓展提升→达标测评、归纳总结
教师的作用:
设景激趣→展示目标→答疑解惑→点拨示范→精讲深化→迁移检测
学生的任务:
自学教材→讨论质疑→操作练习→归纳总结→迁移创新
(3)精讲多练,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有机穿插进行。
(4)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
(5)教师上课要严格执行提前3分钟候课的规定,不得坐讲和拖堂,不得外出和接听电话,原则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复习课除外)。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提倡作业分层布置。各科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30分钟,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20分钟。
作业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写出激励性评语。坚决杜绝由学生代老师批改作业的现象。作业要全收全改,在确保作业批改质量的前提下,每学期各科作业批改次数为:语文平均每学期至少8篇作文;数学、英语同周课时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不少于周课时数的3 / 4。每学期减3周计算作业批改次数。学生的各科作业封面右上角均要写上编号,便于作业检查。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明显的对错符号、批改日期等。
(六)开展一系列活动,确保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1、以“五课”为载体,提高教师素质
深入开展“五课”活动,即:推门课、高效课堂达标课、校级教改示范课、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课、教学开放课。力争通过“五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开展“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同课异构”活动。
3、教师基本功比赛。本期举行全体任课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比赛。具体要求如下:各教研组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预赛,要求人人参加,然后选拔出两名教师参加学校比赛。教研组长务必负责组织好本组的选拔赛;教学设计内容为本学科一个教学课时,具体内容自定;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参赛教师均要交教学设计(电子稿)和展示课件。
4、开展教师画知识结构图比赛。
(七)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如:历史大观园、读书交流、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学沙龙、手抄报比赛、英语角、天文观测、书法比赛、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等,以此拓宽学习渠道、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八)切实抓好课型研究
各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自习课”六种课型进行研究,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各类课型的课堂效率。同时,每种课型确定2——3名教师作为骨干引领课型研究工作。
(九)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要求每班的班主任在一周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以6人——8人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明确学习组长,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所有的任课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十)推进课题研究,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及时进行工作总结,结合我校特点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草根课题”研究。建立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学生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十一)建立值班领导巡课制度、班级建立教学日志,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每一节课,值班领导都必须对各班课堂教学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班通过教学日志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每天下午放学后将当天的教学日志交到办公室。对教学日志中反映出来的与“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不符的行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批评教育以及相应的处罚。充分发挥教学日志的监督、调控作用,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附:活动安排表
1、示范引领
时间:2011年2月21日—3月6日
活动内容(1):中层以上干部、备课(教研)组长,以“15+20+10”的高效课堂模式开设示范课,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负责人:教务处
活动内容(2):邀请高效课堂建设试点学校来我校上示范课。
负责人:教务处
2、研究探讨
时间:2011年3月7日—15日
活动内容(1):对我校和试点学校“示范引领课”进行对比评价,提出改进方法。
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活动内容(2):专题讲座,由教务处围绕“导学案二次备课、教学模式、小组建设和管理以及评价体系”对全体教师进行讲座。
负责人:教务处
3、全面推进
时间:2011年3月16日——4月10日进行县教学大赛初评。
活动内容:成立评课小组,对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按“15+20+10”的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的要求逐一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选,推选出优秀者参加县级教学大赛。
负责人:教务处
4、总结表彰
时间:2011年6月
活动内容:召开总结大会,表彰此次活动的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长、先进备课组长,编辑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及典型经验材料。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6
【摘要】在“转型发展”的国家大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知识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过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对药学专业发展的要求,进而提出了教学内容选择、实践在实践环节的作用以及评价体系改革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实践型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学专业 实践型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JY24。
【中图分类号】O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7-01
平顶山学院作为一所“师范背景”的地方二本高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如同其他高校一样,将“理论教学”置于教学工作的首要地位,实践工作开展不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型”或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这使得在注重理论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压力较大。近年来,在国家提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痛定思痛决心向“技术应用性大学”转型,同时对各学科的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新教学形势的要求。
药学专业作为平顶山学院医学院刚刚设立两年的新专业,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积累较少,更重要的是,承担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工作多为具有化学专业背景的老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更多化学专业知识的讲解和普及,但是医学专业知识的缺失,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学习和实践当中。药学专业作为一门对实践和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现有的“重理论,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立足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的学科自身特点:(1)物理化学涵盖了高等数学、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2)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内容丰富、逻辑推理严密、公式众多。这些对于无化学背景且数学和物理知识尚未熟练的掌握的药学专业大二学生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既无法理解课程内容,也无助于个人实践能力的提高,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高职高专院校因其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使学生能够成为“技术型实用型蓝领人才”,因此学校在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立足于药学专业,不要求学生对理论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只要能够满足以后学习和工作需要即可,此种做法在满足课程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部分借鉴高职类院校课程内容选择的经验,按照物理化学在药学专业的地位作用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以“必须”、“够用”,满足专业“需要”为出发点,既要易学易懂易会,又不降低要求为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2.以实验为主体带动实践
物理化学与药学专业联系紧密,物理化学的知识已经渗透到药学专业的各个领域中,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药物合成所需的基本知识。学习的理论知识如果只停留在书上和学生的大脑中,那只能成为“死知识”,无法体现其价值。多年的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对实验永远都是充满好奇和兴趣,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通过互相谈论、翻阅书籍和网络查询等方式予以克服和解决。
鉴于物理化学课程与药学专业紧密的相互联系以及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尝试将物理化学的课程内容模块化,并通过与之相关联的实验将各个模块联系起来。以常见非处方药物布洛芬合成为例,我们在课程学习之前要就学生在期末能够完成布洛芬药物的设计和合成工作,其中包括药物设计、合成路线选择、合成反应机理、药物剂型设计、药物保存和服用方法等步骤。物理化学的知识已经贯穿于药物合成的整个生产链条:药物合成路线的选择、反应速率与机制的分析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药物剂型的设计与改进需要表面与胶体化学的知识;应用化学动力学知识预测药物有效期及药品的给药时间等。在物理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布洛芬药物合成作为主线,利用各个章节的知识对药物合成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设计。在理论学习期间,在老师协助下在实验室内完成各个药物合成环节部分环节,例如药物的合成、分离和成分分析等工作,进而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其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改革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能力锻炼的环节当中,教师还必须从成绩评价方面予以鼓励。以往的成绩评价体系中,《物理化学》理论成绩在学生期末考核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70-80%),而侧重于测试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部分则比例相对较少。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也从以往的“知识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变,因此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必需随之进行改革,即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多元化”的评级体系中,学生的总成绩应包括:理论成绩(50%)、药物合成设计(20%)和药物合成实验(30%)。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月义,张东.对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3,26(4)。
[2]卑占宇,罗晓冰.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论坛,2011,3(8):106-108。
[3]马岚,成日青,陈建平,齐和日玛,郭慧卿,塔娜,王来兵.浅谈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5:88-89。
[4]蒋启华,邓萍,胡湘南.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8):793-794。
作者简介: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苏教版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变革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 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工作水平, 加强教学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 提高学生对于问题解决与分析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科目, 并且在高中的每个阶段难度与特点都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合理地设置教学模式, 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目标。笔者对最新的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读, 明确了高中化学科学体系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1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结构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化学这门学科。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已经逐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包括了化学知识的教学、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习惯以及对待化学学科应有的态度。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需要积极地应用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并且为日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做出保证。
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变, 并且对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推广。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可以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并且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高中课程中, 化学科目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目前在教学工作中, 教学方法依然沿用以往的方式, 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严重不符。如果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不能体现高效化, 就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需要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支撑, 从而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情况下,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苏教版的最新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明确地体现出了, 高中化学教育要深化高效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明确现有化学教学体系中的问题, 利用科学化的手段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只有构建科学的化学教学模式, 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端正学习态度, 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合理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培养, 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 达到新教材中的教学目标。
2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高中化学教材中, 化学知识的内容基本上不会随着教材版本的更新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一般来说, 教材的更新主要是化学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并且教学目标有所调整。在新的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当中, 在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都融入了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概念。新教材中的改变始终围绕着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进行,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 帮助学生全面的积累化学知识。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研究时, 要合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 将教材内容更加直观并且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呈现。教师要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环境, 从而达到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目的。
3对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实例的分析
在新的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当中, 很多发生变化的内容都体现了新的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例如, 教材内容中对于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热能的应用, 体现了内容与基本知识间的融合。另外, 在对于“化学平衡常数”问题的引用上, 良好地避免了学生对此知识的误解, 提高了学生理解的全面性, 提高了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新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还体现了高中阶段知识点与更高阶段知识点的融合, 例如在对化学反应方向与溶解平衡知识的讲解中, 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另外, 盐类水解的平衡、电离平衡、化学平衡常数等内容的改进上, 突出对化学知识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精髓进行了良好的体现, 并且十分适合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新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内容的变化, 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质的认识, 并且对学生创新知识进行着重培养。新教材中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教师要积极地进行适应, 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构建适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4构建适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
第一, 提高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模式制定的基础, 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只有提高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目标制定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并且突出教学的多样化特点,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 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该用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 利用创新的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不断满足变化的学生需求, 促进其成长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合作、启发、反思、探究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达到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
第三,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要完成学习目标,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法, 要包括预习、听讲、复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且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学生更积极地完成知识的吸收, 提高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多种角度的作答。通过合理的引导, 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 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问题思路,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 合理的师生互动可以保证课堂气氛融洽, 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烦躁等负面情绪, 从另一个角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5结束语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立新的授课形式。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该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 并且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对于教学策略进行创新。高中化学科目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从而达到“教”和“学”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桑家明.“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初探[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10) .
[2]陈淑琴.对化学教学方式的一点意见[J].吉林教育, 2011, (19) .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5-0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的效率高低重点就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及时间内,教师是否能够采用科学且适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切身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及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且切合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为学生构建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达到“少投入(时间和精力),多产出(教学效果和成绩)”的理想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呢?本文简单阐述以下几点:
一、科学组织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才能自主的学习,才能自觉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经历,才能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教师并非是自演自导,而是一环紧扣一环,不断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练习、去写、去说、去听,按照学生实际水平及课堂需要,来有机的转变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并且在整个课堂中贯穿活动,以此使学生乐在其中且兴趣盎然.在自主探究中,最难把握的无非是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境:从表面上来看,教师组织的小组学习或者课堂讨论似乎是讨论激烈,气氛热烈,而实际上热闹的外表下是空洞乏味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活动中观察活动进程,适时适当的给予学生引导,并且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讨论时间,避免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的从活动中受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也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状态,其充分的展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状态以及课堂教学情境.要想将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出来,那么教师就应当将主动权把握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更好的帮助学习理解学习中难懂抽象的知识,全方位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欲望.教师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来对学习氛围加以营造,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自然而然的便会产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化学知识来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阐释,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使学生切身的体验化学知识的用途,以此更加主动的置身于化学课堂学习中。
三、运用多媒体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化难为易,点缀课堂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仅能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如电视和录像能增加学生的见闻;互联网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FLASH动面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投影仪、视频展台能增加可视性,使化学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四、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这句话对于复习教学更显重要。因为当今的高考化学命题已从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能力型。更加侧重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性息的能力;侧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学生运用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的主人翁应当是学生, 作为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这是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励他们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适当拓展和深化,比如学习电解质的概念,提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些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不是电解质的物质即是非电解质,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内涵,不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才是非电解质。因此,教师在完成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后,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只有对知识再加工,才能使知识不再是孤立的条条框框的死知识,而是能随时调用、迁移、转换、重组的活的有用的知识,才能转化成学生学习的能力,有了能力,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新课改的提出,赋予了全国教育事业新的发展生机。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理念的提出,发展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模式改革的落实。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来说,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和综合能力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炳东.关于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理科考试研究[J]2014-02-01
[2]游惠芳.高三化学复习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新课程学习(上)[J].2014-08-08
[3]张金辉.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课程(教研)[J].2010-05-18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推荐阅读: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11-14
构建小学英语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05-24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10-28
构建高效的课堂09-10
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05-22
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06-20
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06-22
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7-13
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