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构建艺术论文(精选7篇)
高效课堂的构建艺术论文 篇1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沿阵地, 是提高学生素养与能力的重要场所。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唱独角戏, 满堂灌, 无视学生的情感与心理需求, 将学生视为接收的容器, 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素养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 更加关注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与不懈的教学追求。巧妙地运用提问艺术, 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 让学生动起来, 让教学活起来, 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收, 更能让学生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心理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但提问不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 不是局限于唯一答案的封闭式提问, 而是更为灵活、更为有效的师生互问互答。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问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即直奔教学主题, 直接地提出问题, 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识记型知识, 此类知识点并不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 而是只要记住就可以了, 如果依旧程序烦琐, 反而不能突出这些知识点, 会淡化教学主题。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这类简单的记忆型知识点宜采用直接发问的形式, 如文章的作者、单词的读音、古诗词的背诵、文言词语的含义等。学生只要回答正确, 就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 没有进一步深究的必要。如学习《春晓》一课,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直接背诵全诗, 或是教师提上句, 学生答下句, 以此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帮助学生来进一步记忆。
二、设置台阶, 梯度上升
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 基础知识薄弱、生活阅历有限, 认知水平低下, 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往往难以一步到位深入理解,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 层层深入, 由已知来学习新知。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盲目追求问题的难度, 而是要设计渐进性问题, 梯度上升, 引导学生展开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探究, 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较为复杂的内容。对于文章主旨的分析, 学生并不能通过阅读来深刻理解, 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为学生设置台阶, 将复杂的问题设计成具体化、梯度性的小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 达到对文章主题的深入分析与深刻理解。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语言来描写。我们就可以设计梯度性的问题:爬山虎是靠什么爬满整整一墙, 它的脚又是什么样子的, 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样问题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此时教师再借助教学插图用多媒体来进行直观的演示, 进而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与思考, 从而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爬山虎的脚下的位置、形状、颜色与特点, 从而为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因势利导, 动态生成
课前预设是对教学活动的提前预想, 尽管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阅读教材, 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问题, 但是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 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思维方式, 面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 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 这并不是教师可以完全预料的, 这决定了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执行预设中所提出的问题, 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发展, 根据课堂突发事件来对教学预案进行合理的调整, 进行二次创作, 必要时甚至要抛开预设的问题, 当堂设计新问题, 寻找认知活动新起点, 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从而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 以达与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是成功的, 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如在学习《春的消息》这一课时,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各节中找到春的消息, 此时有部分学生还读出文外之意, 结合自己对春的认知发表了一些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春的消息,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 我并没有武断地打断学生, 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文本中, 而是引导学生来寻找更多春的消息, 在课下展开充分交流并形成书面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激起学生对春的喜爱。
四、补充空白, 再现情景
学生的想法与见解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孤立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分析, 而是要善于创设情境, 填补文本空白, 填补思维空白, 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与场景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与作者、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 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 各种动物的爪 (蹄) 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作者奇特的想象和联想、雪地里作画的乐趣, 这些并不是浮于文字表面, 学生往往难以通过阅读文字来加以深刻了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情景, 将整个雪地作画的场面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以补充空白, 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之中,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如临其境, 激起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 生动的场景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阅读, 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将文本所描绘的景象与具体的场景相结合, 带领学生走向文本, 走进雪地,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 更加自由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之, 提问是一门艺术, 是一门技巧, 要想发挥提问激趣启思导行功效, 推进教学进程, 深化学生理解, 促进学生多维向发展, 就必须要重视提问技巧的研究, 有效提问, 才能以问题来带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 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冬松.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J].科学导报, 2015 (10) .
[2]薛兰兰.小学语文提问技巧之我见[J].课外语文, 2012 (8) .
[3]葛美红.巧抓要点妙设问启发思维促发展——浅谈小学语文提问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8) .
高效课堂的构建艺术论文 篇2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具有学习的需要和明确的动力,必须对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认知能力是学习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情感和意志作为主体能力的能量因素,不仅调节和控制着主体的行为,而且常常决定着教学目标是否能得以实现。小学生聪明好动,单纯天真,像一颗颗小幼苗一样需要教师“辛勤耕耘”,“施肥浇水”,并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指导。学生面对外在的各种教育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并进一步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比如:感到有趣就积极参与,感到无聊则漠然置之。感到厌倦或不满就加以抵触等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励、鼓舞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也是十分有效的培养兴趣的方法。做为小学教师,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并给他检查打分。我的学生的各类作业本上基本上是红红的“√”,大大的“100”。为什么呢?我让他们记住一句话:“不怕有错,只怕不改错”。我通常会在错题下划上“”,先不打分,待他们改正后再交给我看,我将“”变成“√”,再加“100”,然后让他们在旁边把错字写5个,错题另写一遍。改正了,就能得到100分,学生们何乐而不为?他们当然是快快地改正,高兴地拿来打分。当然,对于常错一点的学生,我会叮嘱一句:下次细心点,争取得真正的百分。对于那些难题,错得多的题目,我会抄在黑板上讲解。这时同学们听得格外用心,个个认真改了,好让老师打百分。由于有错能及时改正,学生们一天天进步。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他们要么是怕家长打骂而学习,要么是喜欢老师而学习,要么是因害怕老师而写作业。总之,他们被压着,哄着读书学习。如果老师让他觉得:老师爱我,喜欢我。他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你真棒!”“你真能干!”“××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句子,你也会,是吗?”“哟,真不错!还有谁能?”这些鼓舞性的语言能大大提高学生答问的积极性。相反,批评、指责则会让学生抵触。我教二年级时的一个学生,他本来较聪明,作业又快又好。但有一次,数学老师接连两天批评他吃饭太磨,引起了他的反感。他上数学课时就侧身而坐,不看老师,不看黑板,不写作业,连续几天如此。数学老师不知为什么,就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一了解,是数学老师“得罪”他了。老师赶快跟他解释、沟通。我想:如果数学老师当初这样说:“××,你作业又快又好,如果吃饭也能这样,那就更棒啰!”那就不会有这种事发生啦!
小学生好胜性强,容易受老师激励、调控。“看谁读得最好?”“看谁第一个背诵?”“看谁最先找出答案?”“谁能利用资料或电脑明天来当老师,教教大家?”这类激励性的活动,常常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收到好效果。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艺术 篇3
一、做好课前教案准备工作
教案是老师在上一堂课前准备的,根据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经过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给学生教学《春望》这一课之前,翻阅了杜甫生平很多的诗集,对杜甫进行全面的了解,《春望》这首诗的基调是悲,体现了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为了能够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笔者补充了另外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基调是喜,表达了诗人在听闻祖国收复失地的消息欣喜若狂的心情,两首诗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因此受到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冲击,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营造贴合课文的氛围
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抓住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然后进行激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时候,往往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語文老师应当应用语言的魅力,惟妙惟肖地展现文章表达出来的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改进课堂教学结构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能够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接受的知识信息量,这是每个教师应该攻克的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方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是有限的,一方面需要借助教学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语速合理,尽量避免非关键环节的时间浪费。
四、开发学生大脑潜力
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段的不同,会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水平。应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年龄段特点采用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教学模式。低年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模仿,喜欢游戏,他们对触手可及的东西,以及富有画面感的文字更感兴趣。因此,对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多在课堂设置表演和模仿环节,同时要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索。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是非常具有技巧性的,要想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升教学艺术, 构建高效课堂 篇4
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艺术, 我们应该做到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台大戏”。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要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去想象, 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践, 解放学生的眼睛去观察, 解放学生的嘴巴去表达, 解放学生的空间去发现, 解放学生的时间去创造。把沉闷枯燥的灌输教学, 改造成生动活泼的析疑讨论, 把一堂课当成一台大戏去打理, 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为此, 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要当好编剧和导演
“剧本剧本, 一剧之本。”一台好的戏剧, 根本在于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戏剧如此, 教学也如此。教学的剧本是教案。教师在教案里要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一台情景变幻、悬念不断、高潮迭起的大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接受知识的程度因人而异, 因此导演要因材施教, 分配好角色, 才能把戏导好。要达此目的, 需要每一个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深厚的修养。教书在课堂, 功夫在课外。比如, 在《化学键》这一节中, 为了增加学生对NaCl、HCl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出情景剧, 设置一名旁白、三名演员 (一位扮演钠原子, 一位扮演氯原子, 一位扮演氢原子) 。通过学生诙谐的表演, 将离子化合物中的电子得失和共价化合物中共用电子对的形成用形体和语言将二者的区别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室里一片笑声, 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快乐高效。
二、巧用实验是关键
高中化学新课标强调实验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犹如戏剧除了道白、唱词演示剧情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 更能体现剧情的迭宕变化。戏剧如此, 化学教学亦如此。方便、简单的小实验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法宝。在《化学能与热能》中, 为了突出化学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热能的变化 (放热或吸热) , 除了书本上传统的Ba (OH) 2·8H2O和NH4Cl的反应外, 让学生补充做了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 具体操作是:将一小团脱脂棉包裹一小勺Na2O2, 用钳子夹住棉花, 用胶头滴管向棉花上滴几滴水, 观察现象:棉花燃烧起来。实验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课堂设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比如, 在SO2的漂白原理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进行氯气使品红溶液褪色和SO2使品红褪色的对比实验。学生观察完现象后提出疑问:为什么氯气可使品红溶液永久褪色而SO2只是暂时褪色?可见, 在教学中, 应尽可能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或启发学生主动提问, 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 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 要多问“为什么”, 少灌“是什么”, 要注重角色互换, 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 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 要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参与的状态。
四、循循善诱, 辩疑解难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创设多种问题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对高中生来说是新鲜而神奇的课程, 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 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化学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刨根问底的探索欲望。如酸碱指示剂的学习中, 可让学生采集花朵自行制作酸碱指示剂, 并用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鼓励学生学好化学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提高2l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 注重化学课教学中各环节的教学设计, 讲究教学艺术, 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设计要讲究艺术性,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实验的设计、问题的提出要围绕着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5
根据学校“高效课堂”的计划和方案,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制订本学年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的方案如下:
一、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学生掉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大力表扬,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以效益为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就是看效果和效益。没有效果和效益一切是空谈。
二、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上教师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传统的课堂中一味的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经常被挤得只剩2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及时应对教学活动所出现的问题,对于驾御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再就是课堂训练、跟踪检测、教学评价脱节。不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环环相扣的去连接,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丰富。基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想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构建和谐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教师创设和学生完整的具体目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这一目标最为关键,他决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是否得体、教学实施是否得当、教学评价是否得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入手,有方式、有方法、有策略的去让学生掌握技能学到知识是课堂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同时在学生活动这一模块下,让自主、合作、探究更为具体的让学生去营造,创设具体情境、给出具体任务、完成具体作品。让教学评价真正能起到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既达到教学目标又让学生的成果得以展现。
四、研究策略和方法
对于完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我想通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会让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具活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串好主线,留有悬念、操作示范,实践并举、游戏引路,激发兴趣、任务驱动,体验成功、这四个方面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玩”“动”上下功夫制定方法和策略不为是一个好的办法!“玩“中学,学中”玩。将学与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既陶冶了情操又学到了知识并掌握了技能,学生好“动”,“动“是天性。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给出具体操作任务,创设操作情境,给予操作平台,让学生去“动”对于体现学科工具性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自己做板报、自己做贺卡等等。
五、预期成果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力求引人入胜。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2、积累、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以后的高效课堂务实基础。
3、在已有基础上,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意运用不同课型的实施模式。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六、教学设施
(一)课前准备:
1、清楚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要求。
2、教材一般是一个单元完成一个作品,所以更加强课前备课,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安排每课时的知识重难点。
3、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
(二)课堂教学
1、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2、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
3、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的选用教学方法。
(1)Office系列软件: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为主,学生协作互助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开展大量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的过程。在实际中避免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吃太饱”,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2)Photoshop flash这样的软件:以讲练结合法贯穿着于教学全过程,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并辅以直观形象教学方式(如网络,图形,图像,动画等),利用网络交互性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先给学生一个做好的任务,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作讲解,这样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中只重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而是充当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5、课后简要地写出“课后分析即教后记”于教案反思处(如教学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三)教学评价
发挥课堂评价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
(1)对于一个单元内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2)对于一节课内需要独力完的作品,要求下课前学生必须提交自己的作品,采用抽查与必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生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高效课堂的构建艺术论文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书法 课堂教学 教学研分
【基金项目】此论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研究》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3-01
新课标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因此,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按笔画顺序写字,写漂亮的、规正的汉字,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好好利用课堂有限的40分时间,把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写字课堂上,关注学生练习写字的过程,认真落实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提高书法课的指导作用,从析字读贴、激发兴趣、示范指导、描摹仿临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写好每一个汉字的同时,觉得练习书法原来还可以修养身心,并能从不同程度上锻炼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何让小学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构建高效的书法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思的。
一、汉字书写面临的尴尬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离不开的生活工具,它像手机一样侵吞着人们的时间,且无论是大人、孩子都似乎茫然不知,一副心甘情愿的架势。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功课的普遍加重,加之他们和大人一样依赖于手机、电脑的不良习惯,使得他们的写字能力逐年下降,更别说字写得是否整齐、规范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法兴趣班,但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更不能系统地解决面对汉字书写难的尴尬。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也要真正重视起小学书法课的教学质量,把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防止学生书写能力下滑的趋势,满足社会和家长的期待,让学生从小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懂得传统书法艺术的欣赏,并以能写好一手漂亮的方块汉字而骄傲。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避免在新时代的发展洪流中做一个会说不会写的文盲,而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会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人。
二、实现高效书法课堂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根本不懂写字本就是一种艺术,一手漂亮的字不但有助于我们学习,而且也帮助我们的事业。然而,小学生把写字当成一种任务,有时候为了尽快完成作业,根本顾不上书写的整齐与否。加之信息化社会给小学生的汉字书写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他们似乎为了迎接无纸时代的到来,键盘敲得越来越快,书写却越来越不尽人意。还有,小学生写字潦草跟只追求成绩,忽视学习过程也有关。书写水平的下降应试教育更是罪魁祸首,因为在应式教育的模式下,写字教学忽视了与其他代课老师的沟通、配合、衔接。忽视了学生写字过程的姿势、习惯、兴趣的培养。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构建高效书法课堂,就要把传统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增加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调动学生对写字的积极性。一个好的老师他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的专业有相当深厚的理论水平,才能对理论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引经据典地给学生传授,也才能把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相衔接,使每一堂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众所周知,教学是学生与老师互动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教是引导者,学是主体,教与学相互作用,教以学而存在,学以教为主导,才能让整堂课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下去。“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好字,写好字,就必须自己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勤于练习,有一手漂亮得让人学生都叹服的字。如此,老师不但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素养,而且教师的字也会对学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达到教与学双赢的课堂效果。
(二)精练的讲解和练习减少学生对写字课的厌烦。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繁重的学习任务都会让他们厌烦,而且我们知道题海战和加倍的学习任务,都不能起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只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要想让学生对写字课不厌烦,不抵触,教师就要抓住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不能一味地讲理论,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写呀、练呀。练习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要让学生在少而精的原则下,持之以恒,逐步形成他们正确的书写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对写的兴趣,正确认识练好字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意义。
(三)结合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习字的主体作用。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写字课也不例外,让学生成为所有的习字教学活动的主体,体现学生的写字水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法课的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单一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再比较呆板、老套,那写字课将成为小学生难熬的时间了。所以,在书法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1.举行书法展览活动。对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定期举行展览,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培养他们勤于习字的风气,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同时,作为书法教师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参加各种书法比赛,使学生从广度与深度上提高写字水平,激发书写的热情。2.引用书法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小学生都有崇拜榜样的心理,所以,为了激发和保护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师就不能一直在课堂上讲有关书写的理论知识,而是要灵活地穿插一些古人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或者一些书法家的轶闻趣事来激励学生。如此,不但能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而还使学生们树立起自己心中的榜样,从中受到启发,加以学习练习,提高写字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为了改变小学生写字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避免学生会说不会写的状况出现,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重视写字课的教学质量,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勤于练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写能力,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育部,2011
[2]明·项穆《书法雅言》,录自《历代书法论文选》
构建高效课堂的“123456” 篇7
一、以三个“一”为工作目标。
即突出一个中心、把握一个重点、确立一个特色。教师要始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中心,坚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优质教育。把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以课堂为阵地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一个重点,以现代教育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谐发展为中心,以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特色化建设课题研究为依托,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整合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论教,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高效课堂建设,要使学校
二、强化两项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高效课堂。”强化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要制定严密的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细则并加以量化考核,重点加强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学研究和考核评价的管理与检查。坚持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学生评教与教师互评相结合、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业绩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及时、严格、细致的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检查与评价。
2、强化校本研修活动。围绕构建高效课堂,从外围入手,加大校本研修的研究改革力度,建立“四种模式一个保障”的研修体系。“四种模式”分别是以研修培训为基础、以专题为引领、以课例为载体、以实践反思为途径;“一个保障”是以团队合作为保障。这一校本研修体系的建立,克服了以往校本研修活动中缺乏实效,评价指向泛化简单等弊端,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
三、树立“三种思想”。
1、树立“从起始年级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接受性问题。小学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常把这个阶段比作工人的上岗培训。在这一阶段要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2、树立“从最后一个孩子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平等性问题。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树立“从最后一个孩子抓起,尊重每一位学生生命存在”的思想。“从最后一个孩子抓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至少包含着两种意味。一是从学生学业成绩的角度看,“最后一个孩子”所涉及的对象是在学业成绩上的后进生,“从最后一个孩子抓起”就是要求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智能差异,更多地关注他们、关爱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树立改变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的观念。二是从学生座次順序来说,“最后一个孩子”就是坐在最后面的或者角落里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存在,教师心中要时刻装着每一个学生,让教师的关爱传递到教室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3、树立“从每个学生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全面性问题。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聚焦课堂强化教学工作的教育性,研究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课堂永远是老师手中的一盘棋,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棋子,掌握每一粒棋子的位置和状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进退和需要,是老师的教学职责。老师要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学习困难,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跟上整体的学习步伐。即使有学生跟不上,也要让他们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
四、开展四项活动。
1、开展以教材解读为主的系列教学专题研修活动。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并能够充分运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我们主要通过通读教材、课型研修、内容研修、复习研修、难点热点研修五个方面开展课标教材教法研修解读活动,努力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一是全面安排,为开展课标教材教法研修解读活动奠定基础。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各册教材的单元具体教学内容,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方便教师教学和研修且有可操作性强的专业咨询文本。二是活动引路,全面推进课标教材教法研修解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研课标、说教材”展示交流活动,掀起一个以画知识树为主要方式的“研课标、说教材、探教法”的热潮。
2、开展以教学技能为主的系列教学专题研修活动。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学技能是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必备能力,我们利用教学业余时间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专题培训。我们主要通过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机智训练、课堂教学掌控技能训练等五方面的专题研修努力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
3、开展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系列教学专题研修活动。学生是高效课堂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要使课堂达到高效,必须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坐下来研究学生,通过开展以研究学生如何高效学习为专题的研修活动、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为专题的研修活动、以研究作业为专题的研修活动,努力解决好“谁为主”的问题。
4、开展以专业知识为主的系列教学专题研修活动。教师素养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打造一支素养高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专题学习活动、教育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专题学习活动、教学实践性知识专题学习活动、其他方面知识的选修学习活动,努力解决好“谁引领”的问题。
五、落实“五高”目标。
1、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高。打造高效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是其着眼点。教师自己科学的发展定位成为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的“安全”保障。多渠道引领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的学习,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合作展示,从而取长补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把提高课堂效率落到实处。
2、师生合作的水平高。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在共同的情感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和相互撞击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参与,从而达到课堂高效快乐的目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以应用为主题,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3、探究的效度高。一堂好课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只有高度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在发现中生成知识,形成技能,通达智慧。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4、学习活动的效率高。做好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种和谐的学习生态。
5、学习目标达成的层次高。落实“双基”,重视过程,培养能力,提升情商,彰显人格培育的光芒;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
七、体现“六化”内容。
1、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充分整合,为学生呈现鲜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资源。
2、体现学生地位主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教师的附庸,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
3、体现教师角色多重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主动转换组织者、合作者、指導者、参与者等不同的角色。
4、体现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展示、交流和表现,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情感、享受快乐。
6、体现教学手段信息化。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