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课堂

2024-09-10

构建高效的课堂(共12篇)

构建高效的课堂 篇1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学校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 随之面临的必然是文化课教学时间的缩短。因此,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高效课堂就其内涵而言, 是指教学双方与教学诸要素相互之间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 它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素质教育下,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 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 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我认为, 高效课堂没有也不应有固定的模式, 但是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策略化。下面谈谈个人构建高中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尝试。

一、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特长相结合

构建高效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即使同一学科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 在构建高效课堂中, 教师集体备课需要从每节课、每种课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确定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虽有共同的目标, 但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 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长和各班的学生进行个人备课, 认真分析, 精心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读学生, 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 设计简明、快捷、高效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抓住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二、积极的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1. 构建高效课堂, 要有精彩的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为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就政治课堂而言, 可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时政热点等材料,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的思路进入课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 我利用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典故导入, 以动画的形式播放,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和兴趣顷刻高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样从一开始, 教师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 必然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 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创设情境, 明确探究

明确探究问题, 创设特定的情境, 将教学目标问题化, 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核心,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就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 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 设置问题时, 其情境的创设必须尽可能地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富有创造性, 合理安排。同时, 高效课堂的情境创设, 还要精选背景材料, 灵活运用启发讲解、设疑激趣等方式, 通过音乐欣赏、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

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价值与价值观》时, 涉及“人的价值与价值的评价”这一知识点时, 我向学生展示的是刚刚评出的“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视频材料, 学生很感兴趣, 其注意力立即被“十三农民兄弟”的壮举所吸引。看完之后, 学生感触颇深, 我趁机引导学生谈感想。学生所谈感想有对农民兄弟的敬佩和崇敬, 更自然地就谈及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适时点拨, 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样, 巧设情景既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落实了学习目标, 效果显著。

3. 构建高效课堂,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注每一位学生

高效课堂的构建, 需要一个轻松、活跃、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肯学、想学、会学、学会”, 并且感觉轻松、有趣、精力充沛。如果学生消沉、忧虑、散漫, 高效课堂则无从谈起。在渴求高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教师不能只关注个别“好学生”, 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 用欣赏和鼓励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用提问表达你对学生的热切关注, 这一切都是指向所有学生的。用适当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此时的学习最有效。

三、高效课堂的构建, 离不开教师的课后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一个多边的互动合作活动,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在充分调动各种动态因素的同时, 难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顾及不到的不足和细节。必要的课后反思能为下节课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设置指明方向性, 避免盲目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改进课堂教学环节的不足, 才有可能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可贵的经验, 从而更好地驾驭高效课堂。

总之,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高效和谐的政治课堂是唤醒学生生命活力的基础, 是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沃土。只有构建高效课堂,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之产生良好的兴趣, 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

构建高效的课堂 篇2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具有学习的需要和明确的动力,必须对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认知能力是学习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情感和意志作为主体能力的能量因素,不仅调节和控制着主体的行为,而且常常决定着教学目标是否能得以实现。小学生聪明好动,单纯天真,像一颗颗小幼苗一样需要教师“辛勤耕耘”,“施肥浇水”,并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指导。学生面对外在的各种教育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并进一步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比如:感到有趣就积极参与,感到无聊则漠然置之。感到厌倦或不满就加以抵触等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励、鼓舞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也是十分有效的培养兴趣的方法。做为小学教师,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并给他检查打分。我的学生的各类作业本上基本上是红红的“√”,大大的“100”。为什么呢?我让他们记住一句话:“不怕有错,只怕不改错”。我通常会在错题下划上“”,先不打分,待他们改正后再交给我看,我将“”变成“√”,再加“100”,然后让他们在旁边把错字写5个,错题另写一遍。改正了,就能得到100分,学生们何乐而不为?他们当然是快快地改正,高兴地拿来打分。当然,对于常错一点的学生,我会叮嘱一句:下次细心点,争取得真正的百分。对于那些难题,错得多的题目,我会抄在黑板上讲解。这时同学们听得格外用心,个个认真改了,好让老师打百分。由于有错能及时改正,学生们一天天进步。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他们要么是怕家长打骂而学习,要么是喜欢老师而学习,要么是因害怕老师而写作业。总之,他们被压着,哄着读书学习。如果老师让他觉得:老师爱我,喜欢我。他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你真棒!”“你真能干!”“××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句子,你也会,是吗?”“哟,真不错!还有谁能?”这些鼓舞性的语言能大大提高学生答问的积极性。相反,批评、指责则会让学生抵触。我教二年级时的一个学生,他本来较聪明,作业又快又好。但有一次,数学老师接连两天批评他吃饭太磨,引起了他的反感。他上数学课时就侧身而坐,不看老师,不看黑板,不写作业,连续几天如此。数学老师不知为什么,就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一了解,是数学老师“得罪”他了。老师赶快跟他解释、沟通。我想:如果数学老师当初这样说:“××,你作业又快又好,如果吃饭也能这样,那就更棒啰!”那就不会有这种事发生啦!

小学生好胜性强,容易受老师激励、调控。“看谁读得最好?”“看谁第一个背诵?”“看谁最先找出答案?”“谁能利用资料或电脑明天来当老师,教教大家?”这类激励性的活动,常常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收到好效果。

构建高效的“生活课堂” 篇3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自体验数学问题,再创设学生已有经验到生活的无形屏障,这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用50元去如皋菜市场买菜准备今天的晚餐,你准备怎么去买?这个时候,学生要根据家人的喜好先开出菜单,再通过各种蔬菜的价格,估计出买菜的总价不能超过50元,在买卖时还要注意和商家讨价还价,要懂得货比三家,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商,使学生感到数学具有情感,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真正价值。

又如,在教学《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厘米”,让学生动手去测量教师的身高和自己课桌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用“厘米”来测量太麻烦,从而产生学习较长长度单位的兴趣,这样既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走进生活,学会创造

构建“生活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现实活动中去认识数学,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数学,在实践中发现数学,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上也得到满足。

如,我在教学完《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新建的花坛前,告诉学生:“我们已经学过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学校准备在这个花坛的四周围和上面铺上瓷砖,在花坛的里面填满泥土,请你计算一下这个花坛铺瓷砖的面积和需要多少土方,大家都听明白了吗?”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您还没有告诉我们有关花坛的一些条件啊,我们怎么去求啊?”我说:“需要的条件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可能用到的工具我都给你们带来了,你们自己挑,自己去想办法求出花坛铺瓷砖的面积和需要的土方。”这个时候,各个小组经过短暂的酝酿之后,就开始进行了实际的测量。接着,各个小组就根据测量的数据,开始进行计算,最后,各个小组都能很快地计算出需要瓷砖的面积和需要填土的方数,而且还有不少同学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计算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动起来”和“活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得到“发现”“顿悟”和“创新”。

三、服务生活,体验价值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现代数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新课标从关注人文发展的高度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世界,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重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对生活的价值。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皋景点水绘园的购票须知:“门票每个人40元,团体票40人起可打八折优惠。如,我班36名学生加上1名老师一起去水绘园游览,如何购门票最合算呢?”(40人的门票只需要1280元,而单人买37张门票却需要1440元)究竟需要多少人去买团体票才合算呢?(40×80%=32人)经过学生自己计算,最终得到了32人去买团体票才合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合作交流,不断补充,不断构建,不断优化方案,最终选择了最优化的方案。

学生在这样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比较与分析,丰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体验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着探索和创新,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得到了落实,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思想方法的熏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因此,我们就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切实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来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丁堰小学)

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篇4

一、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思考

传统化学教学有很多是低效的, 有些甚至是无效的。特别是在高中学习阶段, 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多的是要求提高成绩, 教学活动的安排更多的是为考试服务,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育, 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富于功利性。化学课堂作为培育人的这一目标逐渐在课堂教学中遗失;从教学方法看, 传统化学教学, 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因为评价手段更多的是强调成绩和分数, 使课堂教学手段变得单一。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遗失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是学生解题, 考试;教师则是评卷, 考点分类, 考点讲析, 考点强化, 学生被一些重复的试卷拖累着, 教师被一些无谓的活动折磨着;从学习效果上看, 因为题量大, 要求高, 时间紧, 学生的课外时间被大量占用, 有些学校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休息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到的伤害, 使他们厌恶学习, 害怕学习。

考察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分析高中化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益, 我们认为, 必须改变现状, 寻求一种高效的化学课堂是最紧迫的工作。

二、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的必要性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既是化学学科的要求, 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的要求, 更是化学教学对象——人的发展要求, 更是改进目前低效甚至无效的化学教学现实的要求。

1.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化学学科本身的需求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 科学性是这类学科的基本特征, 但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地域时间和设备等各方面的限制, 很多需要科学的手段实施的化学原理, 化学方法, 化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 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 研究课堂教学与化学学科本身之间的本质联系, 从而寻找出能实现化学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效率一致的教学方式,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便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课堂模式。它强调教师对学科的思考, 更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思考, 它将学科与课堂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联系, 进行思考;另一方面,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学生踏入社会实现自己价值的必备, 也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修的课程。因此,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化学学科本身的需求。

2.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需求

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如果还是老一套的导入讲解练习等模式, 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必将影响学生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较初中生在心理, 个性等方面等有了突出的发展,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思维, 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如果我们不更新教学方法, 不研究课堂教学模式, 必将不适应学生的学习, 更不适应学生的发展, 因此,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构建高效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需求。

3.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新课改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地深入下去, 而很多课堂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一方面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是很深入, 认为新课程理念不适合学校教学, 认为新课理念无法使课堂学习达到高效率。但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中的学习主体观和学习发展观, 是在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深入思考下提出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理念中的很多理念实质就是指向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的高效。因此,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是新课改的需求。

三、 高效化学课堂的特征

高效的化学课堂具备哪些特征呢?笔者在对传统低效课堂的分析中, 在对课程理念的认真解读中, 对高效的化学课堂提出的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 高效的化学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学习者主动积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 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整堂课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 学习者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则是高效的课堂, 反之, 则为低效甚至无效。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 需要科学的精神, 因此, 在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求知, 探索是基于这一学科的最基本的目标。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就化学原理主动探索, 能对化学现象积极思考, 能对化学实验创新分析, 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自然高, 学科的目标达成自然就快。基于这一分析, 笔者认为, 学习者在化学课堂上表现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高效化学课堂最基本的特征。

教师精心预设, 课堂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是一个双边行为, 既包括学生的学习, 也包括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高效的化学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 教师要对课堂上发生的任何一种情况, 任何一个细节都做好预设, 这样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主动探索出现的问题才能有所准备, 有所理解。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 才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有所收获。另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手段灵活,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而变化, 要根据学生的提高而变化, 以学为本, 以生为本, 灵活变化自己的教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层面丰富。这是对高效课堂本质特征的一种概括。所谓课堂层面,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既包括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 也包括学生利用文本对生活的思考, 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思索;从教师的角度看, 它包括教师对文本学习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对学生疑惑的点拨, 对学习方法的渗透;从课堂的角度看, 教师的方法手段与学生学习的高度融合, 课堂内外的紧密联系, 多种思想的碰撞, 以及学习精神的形成。

四、 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方法

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一方面要思考学科特点, 要根据化学学科对课堂的要求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思考教与学双边的特点, 根据化学教学的规律和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另外, 还有思考学生的发展需求, 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的开成, 哪一种课堂模式的构建, 我们思考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发展, 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要依据思考设计。

1.细化目标, 一课一得

新课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这对学科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传统化学教学也强调目标的达成, 但目标对于教师和学生双边都是模糊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 既强调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掌握, 也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 这是对传统教学中的改进, 更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是在对传统教学深入思考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目标形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学段一节课的要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 要将整个高中学段的目标作一个系统的梳理, 在此基础上, 将每一个知识点, 每一种学习方法, 每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价值渗透到具体的课堂中, 这样, 目标就细化了, 就具有针对性了。如果能将学段目标细化到每一个课堂, 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这样, 学生达成目标就容易了, 也避免了重复操作。

2.方法渗透, 强调收获

新的课程理念强课过程与方法, 方法作为一个教学元素被正式提高到理念的高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 针对每一堂课知识点的特征, 在教学预设时就要作好方法方面的预设, 以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方法渗透, 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 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3.关注细节, 形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 学习习惯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得最多的东西, 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学习细节的要求。学生在一个化学原理完成之后, 是否能有自己的思考;一个化学实验做完之后, 是否能有所收获, 是否能有自己的创意等等。这些学习细节的培养有时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学生如果能知道细心观察, 能知道求实验证, 能知道创新思考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 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 使这些学习细节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习惯是高效化学课堂的特点之一。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5

根据学校“高效课堂”的计划和方案,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制订本学年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的方案如下:

一、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学生掉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大力表扬,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以效益为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就是看效果和效益。没有效果和效益一切是空谈。

二、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上教师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传统的课堂中一味的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经常被挤得只剩2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及时应对教学活动所出现的问题,对于驾御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再就是课堂训练、跟踪检测、教学评价脱节。不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环环相扣的去连接,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丰富。基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想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构建和谐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教师创设和学生完整的具体目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这一目标最为关键,他决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是否得体、教学实施是否得当、教学评价是否得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入手,有方式、有方法、有策略的去让学生掌握技能学到知识是课堂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同时在学生活动这一模块下,让自主、合作、探究更为具体的让学生去营造,创设具体情境、给出具体任务、完成具体作品。让教学评价真正能起到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既达到教学目标又让学生的成果得以展现。

四、研究策略和方法

对于完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我想通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会让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具活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串好主线,留有悬念、操作示范,实践并举、游戏引路,激发兴趣、任务驱动,体验成功、这四个方面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玩”“动”上下功夫制定方法和策略不为是一个好的办法!“玩“中学,学中”玩。将学与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既陶冶了情操又学到了知识并掌握了技能,学生好“动”,“动“是天性。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给出具体操作任务,创设操作情境,给予操作平台,让学生去“动”对于体现学科工具性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自己做板报、自己做贺卡等等。

五、预期成果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力求引人入胜。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2、积累、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以后的高效课堂务实基础。

3、在已有基础上,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意运用不同课型的实施模式。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六、教学设施

(一)课前准备:

1、清楚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要求。

2、教材一般是一个单元完成一个作品,所以更加强课前备课,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安排每课时的知识重难点。

3、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

(二)课堂教学

1、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2、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

3、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的选用教学方法。

(1)Office系列软件: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为主,学生协作互助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开展大量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的过程。在实际中避免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吃太饱”,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2)Photoshop flash这样的软件:以讲练结合法贯穿着于教学全过程,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并辅以直观形象教学方式(如网络,图形,图像,动画等),利用网络交互性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先给学生一个做好的任务,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作讲解,这样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中只重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而是充当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5、课后简要地写出“课后分析即教后记”于教案反思处(如教学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三)教学评价

发挥课堂评价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

(1)对于一个单元内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2)对于一节课内需要独力完的作品,要求下课前学生必须提交自己的作品,采用抽查与必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生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篇6

[关键词]语文;魅力课堂;素养

语文是最具教学个性的学科。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语文教学应该突出人文性,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人文,通过不同渠道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之中积累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富有生机与活力。

语文课堂的魅力还应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慈爱亲情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与理解,师生沟通无碍、轻松活泼,纵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并非尽善尽美,学生也愿意聆听,主动地融入创设的氛围,进入文本的情境中,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自身的特点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1.用微笑亲近学生。当我们踏进课堂的时候,无论今天的心情有多么糟糕,也要面带微笑,把良好情绪在第一时间传给学生。一个没有亲和力整天满脸严肃的教师,很难吸引到学生并让学生喜欢他的课。

2.用激情感染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能吸引每个学生,也能感染每个学生,让课堂活跃起来。如果教师讲课时有气无力,言语平淡,毫无激情,学生就难免昏昏欲睡。所以我们要倡导激情课堂。

3.用幽默调节课堂。幽默是课堂的调节剂,当学生有些困倦、烦腻或者有些紧张时,不妨用幽默这个武器,一个经典的笑语,一个夸张的表情,一句风趣的批评,甚至一个身体语言,都能起到调动情绪的效果,如能寓教于乐就更好。

4.用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成就感和尊严是人生存在的最基本要求。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能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课堂情绪,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让其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二、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法

1.不断完善自己性格。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以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己性格中与本学科教学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外向,以求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更好地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2.加强个人的品行修养。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多方面的才能。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人格修养,让学生对人格的认可中“亲其师信其道”,亲近和接受教育。

3.丰富语文知识储备。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纵横古今,横贯中外,政治经济、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知识信手拈来,那语文课将会活力四溢。

4.树立全新教育理念。语文教师还应具有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育人才能,人的观念现代化,便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授人以“渔”,从促进学生自身的观念出发,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语文教师更离不开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语文老师首先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点文化积淀,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很难想象一个仅靠几本教参和辅导资料,词贫味乏的教师能将语文课上得很生动,面对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没有足够的底蕴是无法引领学生去领悟的。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更有吸引力,必须多读书,才能纵横千万里,驰骋天地间,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课堂上也才能挥洒自如。通过持久广泛的阅读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加深自己的文学底蕴,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好坏、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一个有功底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绝不是仅仅以教材的分析、教法的选择为目的的,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这样的教师上语文课,学生会觉得如沐春风,其课堂自然魅力无穷。

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7

一、为什么要构建“高效课堂”

传统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值的获得,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现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维目标分离、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学层次低下、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导致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淡,创新意识差等消极现象的产生。因此,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及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与途径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与观念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多激励思考、多鼓励协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寻求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是协调学生活动的指导员,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是对学生学习的研究者。进行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前提。将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成为教育实践者。

(2)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扩充知识储备。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知识面拓广。这就需要身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不断学习,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之外,多涉猎各领域知识,掌握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的内容,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这样既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利于教师自身威信的确立。

(3)精心设计,充分备课,优化教学练习。课堂要高效,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认真备课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备教法和学法。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重难点与一般知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正常发展和突发事件。优化练习,是指针对知识重难点、趣味思考性、学生接受层次、遗忘点的把握,设计习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8

一、营造气氛, 主动构建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再加上复习课内容本来就缺乏新意, 所以教师必须在复习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情境, 激发复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中, 在喜闻乐见的复习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产生新鲜感, 从而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 探索更多知识, 使复习有创新, 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 同时, 在复习中, 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评价为主, 对于复习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 教师要善于发现, 及时抓住, 鼓励表扬;对于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温柔善待,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如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 我用喜羊羊和美羊羊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时以喜羊羊和美羊羊各自种了一块地 (出示长方形菜地和正方形菜地) , 都在争执说自己的菜地大, 这时羊村的村长来了, 沿着两块地的四周走了一下, 发现两块地的步数相同, 于是就说两块地的面积相等。 这时引起了学生质疑, 议论纷纷, 激发了他们想运用旧知解决问题的热情;回顾整理验证时, 让男生帮着喜羊羊计算面积, 女生帮着美羊羊计算面积, 采用竞赛形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然后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巩固应用时, 又以喜羊羊和美羊羊出题考考学生, 做对的时候给予表扬的掌声, 做错的时候说出鼓励的话语, 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激励性评价。 整节课我是以喜羊羊和美羊羊比菜地大小的故事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轻松的复习氛围中主动构建, 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经历数学。

二、系统串联, 有效复习

整理和复习课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 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 做到学一点, 懂一点, 学一片, 懂一面, 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 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获。 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教师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充分信任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学生的整理尽管不完整甚至是粗糙的, 教师也应充分地评价, 并结合学生的整理, 取其精华, 概括出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图。

如在“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的复习中, 我先告诉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像搜集珍珠的过程, 把学过的知识点串成知识串, 同时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部分的知识点串起来。 巡视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时, 我发现他们都是在画知识结构图, 随后就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组织的结构图, 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位学生是这样交流的:采用了分类的方法把这一单元的知识分成两大块, 圆柱的有关知识放在一起, 圆锥的放在一起, 这样可以简化记忆, 很清晰。 肯定的同时我又引导: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呢? 有学生立即补充:我认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是有联系的, 应该把它串联起来, 不能只是单独分开归类。 又有学生提出建议:我们可不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圆的内容也放到这里呢? 这个建议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赞同。 整节课我采用边复习整理边进行训练的方式, 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到计算体积,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都是由学生自己分类归纳, 把以前分章节学习的知识串起来, 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再经过老师引导, 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形成了一张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而给学生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 还能温故知新, 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灵活运用, 拓展提高

复习课既要着重对单元知识的梳理与整合, 又需要辅助必要的习题进行巩固加强, 从而内化吸收。 因此练习是整理与复习的重点, 练习习题设计是整理复习课的灵魂。 教师要在复习课中精选习题, 重视练习的层次性, 以基础练习为主, 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 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要充分体现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与延伸性, 让学生得到新的、 更深层次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整合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学, 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放飞学生思维的目的,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如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 我安排了三个梯度的练习, 第一是必答题, 涉及最简分数的实质、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和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及最简分数的综合运用等知识, 着力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它涵盖了本单元所有知识内容, 同一题里可能会包含两三个知识点, 甚至更多;第二是选做题, 第一题是“做同一个零件, 王师傅4小时做21个, 李师傅5小时做27个, 张师傅6小时做32个。 谁的工作效率最高? ”第二题是“三位小伙伴进行比赛, 小林3分走182米, 小军4分走245米, 小宋5分走306米。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二题比第一题的问题更开放, 但两题在解法上都是多样的, 引导学生沿着不同途径思考, 依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第三题是拓展题, 比2/5大而比5/8小的最简分数, 你能写出几个呢? 这是分数的大小比较与最简分数的灵活运用, 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延伸度及思考的开放度, 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9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 是教师投入一定时间、精力, 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后所获得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而高效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手段等, 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 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掌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等。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

1.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

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 掌握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实施各种教学模式, 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2.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小活动, 并采用协同训练方式,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学生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 团结协作, 集思广益, 发挥各自特长, 共同努力达到老师要求的目标。通过协同训练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能力, 有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3.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

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 积极思考, 大胆尝试, 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同时,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可以多向老师请教或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 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获取有用信息, 再进行筛选和思考, 独立地思考一些能够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任务后, 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了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应对教学范式进行研究, 以揭示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教师应掌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式, 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这对打造创新型和高效的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技能的应用应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 采取多种课堂教学方式, 有效地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需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和创造新的教学技能, 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技术和教学资源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后, 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收集有关课堂学习所需要的材料, 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和掌握学习的技巧和增强自学、动手的能力等。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小活动, 并多鼓励学生上课前收集相关材料, 有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后, 总结出一些实际有效的教学技能, 及时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以检验教学技能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理论知识, 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技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必须指出的是, 一些教学理论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技能进行讲授, 这需要教师开阔思路、勇于创新,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造新的教学技能, 致力于有效地开展高效教学。

因此, 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 需要教师把教育技术理论和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 把教育技术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技能, 把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高效的课堂。

四结语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 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在课堂上师生的积极互动, 共同实现高职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 2010 (6)

[2]张明.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1)

[3]周洁.大五人格问卷 (BFI) 的结构效度分析[J].管理观察, 2010 (30)

[4]陈雪芬.“大五”人格模型及其应用的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 2012 (9)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10

一、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1.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具有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过程维度的两个特点:(1)投入: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2)活力:课堂里充满活力。结果、影响以及成果维度的两个特点:(1)意义的持续的变化;(2)生活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自主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否“有意义”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获取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价值,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社会化。

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活动的本质是思维的创造,是“再创造”,这个过程要放手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继而引导学生有意义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反思学习活动

反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以获得学习的经验或教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反思条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式的反思:自己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如果这样思考不简便,能不能再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和提高性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思,尽可能把问题一般化、抽象化,上升到思维的角度。

二、利用“错误资源”进行高效教学

这里的“错误资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1.善于预计错误,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下面以30×25 教学为例来阐述。笔者预设学生可能会摆这样的算式:30×25 算式本身是正确的,结果也很容易计算正确,但笔算过程可能出错,于是叫了两位答案正确的学生板演笔算过程,解法如下:

2.善待学生错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反思

对于上面的“错误资源”,我没有急于否定他们的解法。在课堂上,我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种算法分别是怎样计算?谁能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对第(1)种算法,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30×25”怎样列竖式计算最简便?以后遇到这样的算式,你准备怎样笔算?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反思:

第(1)种算法是错误的,先用“25×3”的想法是好的,但没有注意这样竖式计算应该“先算5×3=15,表示15 个十;再用2×3=6,表示6 个百,再把150 和600 合起来是750”;第(2)种算法虽说计算没有错误,但又回到了新课学习前的水平,这意味着本节课学生实际上没有理解“乘数(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笔法方法;以后遇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摆竖式时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选择简便的笔算方法。

总之,教师每节课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是对教材的“深入”,也是对学生的“浅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一两个例题,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上解决的不是一两个问题,而是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改的今天,对学生的“减负”,也就意味着对教师课堂的高效性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摘要:通过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利用“错误资源”两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这是近几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积累,践行“减负”计划,理解新课程、更新新理念、变换新思维、努力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理解教材,学习经历,“错误资源”

参考文献

[1]徐光考.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3):2-4.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理解教材;学习经历;“错误资源”

对于工作几年的教师而言,在理解教材时找出新课的重、难点并不算困难,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充分备课了,可以合上课本,大功告成了。教之道在于“度”,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个“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新课标,从学生的角度领悟教材,把握好“度”。所以,教师在理解教材时一定要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清楚、自然明了的数学知识。

一、让教学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1.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具有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过程维度的两个特点:(1)投入: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2)活力:课堂里充满活力。结果、影响以及成果维度的两个特点:(1)意义的持续的变化;(2)生活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自主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否“有意义”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获取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价值,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社会化。

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活动的本质是思维的创造,是“再创造”,这个过程要放手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继而引导学生有意义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反思学习活动

反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以获得学习的经验或教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反思条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反思。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式的反思:自己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如果这样思考不简便,能不能再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和提高性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这个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思,尽可能把问题一般化、抽象化,上升到思维的角度。

二、利用“错误资源”进行高效教学

这里的“错误资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1.善于预计错误,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下面以30×25教学为例来阐述。笔者预设学生可能会摆这样的算式:30×25算式本身是正确的,结果也很容易计算正确,但笔算过程可能出错,于是叫了两位答案正确的学生板演笔算过程,解法如下:

2.善待学生错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反思

对于上面的“错误资源”,我没有急于否定他们的解法。在课堂上,我用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种算法分别是怎样计算?谁能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对第(1)种算法,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30×25”怎样列竖式计算最简便?以后遇到这样的算式,你准备怎样笔算?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反思:

第(1)种算法是错误的,先用“25×3”的想法是好的,但没有注意这样竖式计算应该“先算5×3=15,表示15个十;再用2×3=6,表示6个百,再把150和600合起来是750”;第(2)种算法虽说计算没有错误,但又回到了新课学习前的水平,这意味着本节课学生实际上没有理解“乘数(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笔法方法;以后遇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摆竖式时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选择简便的笔算方法。

总之,教师每节课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是对教材的“深入”,也是对学生的“浅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一两个例题,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上解决的不是一两个问题,而是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改的今天,对学生的“减负”,也就意味着对教师课堂的高效性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光考.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3):2-4.

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 篇12

第一,真正狠钻教材,高质量备课,确保课堂高效;以语文新理念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确保每一节课都是精品课(学生学有所获)。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目标,实现三维目标整合,以求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本学期我探讨并践行集体备课。先选择第二单元的课进行第一种集体上课方式(每人选自己最拿手的课,自己先备课,在每个班上课,其他老师听,然后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再在其他班上)。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确保这一单元的每一课全年级的学生听到的是高质量的课,也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接着选择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第二种集体备课形式(每课都由三人在一起集体备课,写出导学案,每人都上,上完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再修改,直到效果最优化)。这种集体备课最大优点是集思广益,整合了大家的智慧,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业务能力、教学经验、课标的把握、教材的把握处理);实现了资源共享,群策群力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实现课堂高效化。同时在备课时,依据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情况,安排教学容量,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力求每位学生要参与每一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作业按班级实情分层布置,这样做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激励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第二,在和谐、融洽、激情的课堂中提高实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节课都要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动起来,学到重点,练到要点。优化教学流程,以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标准稳步推进,不走过场,抓实效。还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习做人双丰收)。

第三,认真处理学生每一节课后检测题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查漏补缺,为下一节备课的调整打好基础,教学反思很有必要。

同时,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个老师都在不断尝试和思考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要与时俱进,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观念的转变必然要伴随教学行为的改变。要转变观念的不只是教师、学生,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管理观念的转变。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学习煽风点火,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启动学生学习的行为,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完善学生的学习品德。不应该让一些花拳绣腿、毫无效果的俗务捆住手脚而裹足不前。

其次,要加强导学案的制定和编写工作。导学案不是练习案,它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课本知识制定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学生记住应该记住的知识,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让学生探究难于理解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导学案的编写应该有坡度,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要设计知识难度稍大点的问题,以便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你愿意去把握”。我经常对学生们说。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这话正确。那学生是什么呢?没有哪个能说出来,可似乎又很明确,学生是吸收知识、加工知识、创造新知识的学习主体。为了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于是便有了导学案。导学案的最初目的应该就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效果的学习。所以导学案要立足于文本,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育教学。而我们现有的很多导学案却只是教案的翻版、教案的填空,或者课后练习与课本注释的集合,别说创新是一句空话,就是用于课堂也没有多少意义。

最后,营造和谐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想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还要有意识的营造和谐温暖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全班学生,一个班级里当然有三六九等之分,优等生和学困生,这是最简单的分类。现在很多教师都只是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了学困生。这就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看到学生的长处,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共同参与的机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能放大他们的优点,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当做到多鼓励、多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欢迎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乐趣。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把高效落到实处。

总之,虽然教无定法,但力求每一节课的课堂是高效的,这是我们教学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创造、多探索,让自己的课堂有趣、有质、有效 !

摘要:狠抓、狠钻教材,高质量备课,确保课堂高效;在和谐、融洽、激情的课堂中提高实效;及时查漏补缺,做好反思。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下一篇: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