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4-08-13

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精选8篇)

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

浅谈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李洪

提 要:体育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身体得到锻炼的效果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效率。要求教师用精准的设计、独到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形式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较好地领会技术要领,掌握技术动作,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笔者对体育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思考,并总结了几点认识及体会。

关键词:体育教学

高效课堂

策略

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怎样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们一直以来探索以及在思索着的问题。什么是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这堂课很有效率,学生对老师讲的有兴趣,学习很积极,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提高。体育高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也就谈谈我对体育高效课堂的一些看法。下面是我对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是前提,备课要精心

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没有了备课与课堂中的实践,又怎能有反思与继续实践的基础。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一下,这堂要怎么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

好的掌握技术动作。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思考的重点。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

备课首先要备教材教法。教师要全面熟悉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其次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同时备课还要了解场地器材,深入学生了解实际情况,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最后,课前准备要充分。体育课堂效率低和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或根本不备课有极大关系,以至造成常规体育课学生无事可干,自由散漫的现象,体育课变成了放羊课。我们要充分抓住课前十分钟的时间,教师要提前检查准备好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不要到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才急冲冲的走出办公室到达教学场地,等学生排好队才发现运动器材没准备好,场地不适合预定教学要求等等,在一片忙乱中准备好了器材场地一节课已过去了大半,极大的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内应该集中精力,理清教学方法步骤。针对教学场地、器材、天气变化、学生状况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可能对教学产生影响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组织教法,练习手段做进适应性调整,使教学思路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以便在上课后尽快进入角色,指导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秩序安全的练习。

二、教学方法是关键,上课要尽心

新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快乐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 2 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利用网络,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今后的体能发展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选项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方法,即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具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能力。选项教学法在实施时要创建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情境及能够提供学生所需的材料。例如在教授低手上篮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热身,自己则不断地做上篮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等时机合适时再进行教学。在教学时可以提供动作分析图,让学生们自行讨论和学习,谈论完毕后再进行纠正和点评。此外,老师教学技巧的高低、教学经验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能否实现其高效性。

以前的体育课教学模式非常死板,老师在前面拼命地教,学生在下面使劲的跟学,其结果是能掌握的只占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模糊的。如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要多留点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思考,展示和创新。比如我们在上铅球技术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几个素质差不多学生来“抛”让他们自由发挥,看谁的铅球抛的最远。技术动作肯定是参差不齐的,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技术动作,去尝试这项技术动作该怎么做,哪怕是错误的动作。然后等老师来点评后,在讲解和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这样会影响更深刻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很多。这样学生的就会为主体,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用积极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训练、指点练习方法,控制调整学生练习活动。形成有利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目标是根本,设计要用心

教学目标是高效教学的导航系统,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因此是判断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要求,目标引领内容,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 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一节课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确这节课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然后为达成这个目标,采用更合理,有效,实用的手段。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没有一个教材和教案能适合班上任何学生。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

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目标才是有效的?即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在备课时,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性动机,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是明确,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为此,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四、教学氛围是保证,待生要倾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因此创建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应丛敬业爱生;改变教学作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尊重、信任学生;摆正师生位置,调整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首肯和赞许会开启学生心智的闸门;教师的一颦一笑,会坚定学生求索的信心;教师的风趣幽默,会给学生睿智和风范。如果课堂处处充满着教师的关爱,处处洋溢着同学间的友善,课堂就好比温馨的家,学生就会感到这里不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乐园。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要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4

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体育教师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过人的才智。既要表现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若教师教法有方、示范优美、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同时又要表现对学生的热爱。

当然,体育教育是铸造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品性,为社会培养富有能力与创造精神,适应环境与竞争的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所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课堂的组织纪律性,正确的竞赛荣誉观,良好的安全行为教育等等,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体现出来。把在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团队协作精神,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机智敏捷,勇于进取等品质的培养,向学生的未来延伸,伴随终身。

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培养敏锐的课堂观察力,纵观课堂发展的全过程,关注课堂上学生行为的表现,有效地进行细节处理。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确立高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主编,周成平,2005、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创新原理与方法》,作者,蔡日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9。

3、《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作者,毛振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作者,蔡勤霞 孙凌曦,华语教学出版社。

5、《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第四期。

6、《教师最需要什么》,作者,赵国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5

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2

回顾我这一阶段的学习, 结合本校的课堂教学, 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 在单位时间内 (一般是一节课) 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 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转化成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超常收获, 有超常提高, 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 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 是100%参与, 还是少于100%。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 语言表达是否通顺, 态度是否积极认真, 情感是否投入, 精神是否饱满, 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 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 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 检查“预习”情况, 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 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 准确做好课堂决策。四看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 培养了学习能力;五看教师的学案备课。教师是否遵循了教学模式, 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 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兴趣, 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 是否注重学习方法, 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 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总之,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 教学课前准备要充足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 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即备课, 即一备教材, 二备学生知识储备, 三备学法。备教材就要钻研教材, 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 具备哪些能力, 有什么发展前景, 这些都是老师提前要预想到的。老师的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对待人生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学生。原来有一种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就要有一桶水”, 有人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因为学生的思想、知识也是时刻在变化的。于是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得变成一个永不干枯的泉水。”也就是说老师要时时刻刻在学习。所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 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

2. 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每个环节都要设置好, 环节之间衔接好, 环环相扣, 步步为赢。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特点。

我们要遵循这样的课堂流程来进行教学设计, 即: (1) 预习交流, 确定目标; (2) 分配任务, 立体教学; (3) 完成任务, 合作探究; (4) 展现拔高, 师生互动; (5) 穿插巩固, 全面掌握。 (6) 达标测评, 检查验收。

3. 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组织有益的学习活动小组,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 思维得到激活, 力求充分发展。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 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 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启发, 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教师还要适时鼓励, 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 (1) 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 使气氛浓厚, 人人踊跃; (2) 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 语言通达流畅, 声音洪亮, 无语病, 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的能力, 并声情并茂; (3) 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 作图科学, 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4) 点评恰当, 突出要点, 重在本质规律, 被点评的同学要口述或板演, 教师要当即纠正其差错; (5) 每节课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4. 教学气氛营造要和谐

课堂上, 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 努力达到以下目标:气氛和谐、民主, 学生敢问, 敢说, 敢下桌讨论, 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 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 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 密度大, 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 效果好, 达标率高。

总而言之,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 我们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向45分钟要质量, 使我们的学生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摘要: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在阐述高校课堂的概念与标准的基础上, 分析了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高效课堂 教学观念

新课标的实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实现角色转换,及时转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是针对以往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和低效性等问题提出的追求与主张,是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果和高效益的结合体,它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研究与学习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改变自己对教与学的认识,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教师要重新给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定位,要认识到今天的学生发生的巨大变化,意识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学中,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应该改变,教师要借助新式课堂、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学生共同思考,点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改革目标。新课改对教师知识的广度、深度、新度及衔接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因此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课堂驾驭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二、潜心研究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是指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备好课,设计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案,指导学生探索、研究、学习知识的教学过程。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此外教师还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才能够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新知识,讨论重点、难点,思考解答问题,总结规律。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做足课堂预设,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应对自如,给学生必要的、及时的帮助,才会减少时间的浪费!

三、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和谐课堂

高效课堂从学生角度来讲,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教材或导学案为依托,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积累和运用丰富的语言知识,发展思维和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能力,为其在离开学校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把课堂建成一个和谐互补的大家庭。课堂是一个情感表达的场所,教师面带微笑、用温暖和鼓励的话语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有利于构建师生间心理零距离的课堂,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这对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鼓励提出不同意见且不懂就问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3.要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反应应该适时地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彼此才容易沟通,课堂气氛才能融洽,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也就更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分层教学,整体参与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而在这个“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场所中,学生是有差异的。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这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想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好教学要求与学生接受能力不一致的矛盾,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必须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即教师利用分层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影响、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新课标的宗旨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篇4

前西岗中心小学

李 庆 霞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随着新课程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观念更新后,课程实施者的创造性工作多了,学生的生活更有朝气了,社会气氛开始变了,课堂教学也更加精彩了!

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浅谈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篇5

土门中学张秀玲

一.新课标英语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动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它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积极创设情景,以培养学生“能做某事”为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由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通过自身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与交流,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三.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感觉学习很吃力,英语成绩下降,于是老师和家长想尽办法给学生补课或加大作业量。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痛苦反感心理,逐渐失去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完全丧失英语学习信心。笔者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太少,课堂的收获太小,而作业量太大,甚至经常做很多重复性的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的课堂上充实快乐的学习,并减轻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作业所耗费的精力是非常必要的。

四.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课程计划的实施,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目标的实现乃至师生关系的真正确立,应该说都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来完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扩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广泛地认同和接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实质上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的轻松快乐,又有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革新和完善。(一)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要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二)建章立制,积极反思,服务高效课堂。(1)认真总结,积极反思

要求学校根据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坚持天天有小结、周周有总结,并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从学校教学管理上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实施高效课堂,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使为之服务的教研组集中备课、教研活动、德育活动、电教工作、后勤服务等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2)建章立制,持续推进

要求学校立足长远,注重加强构建高效课堂的系列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建立推进课堂模式改革的长效工作机制。1.建立示范课验审制度。实行高效课堂“示范课”申报制度,所有申报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孵化室”接受专家评委验收,不能达到标准的再次申报验审,直到合格。2.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安排的专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巡视,做到“有课必查,违规必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业务反馈”,值周校长在每天第八节课反馈当天课堂巡查情况,通报当天的工作情况,对违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4.建立导学案评价制度。每周对教师的导学案进行一次评比,将优秀导学案收编入册,供学科教师参照学习。5.建立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制度。先是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组内成员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及时将前一位教师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下一位教师开课时便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制度改进和完善了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更有效的课堂。6.课改与课题结合研究。针对同步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课改与课题结合起来,用课题研究促课改的推进,把课改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形式,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课改工作和课题研究的深入。

(三)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

建立高效课堂必须改变原有的课堂评价原则,我们作了如下改变: 由评价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按参与学生的百分比来确定。由评价课堂的学生活跃度变为评价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生是否学会学习。由评价教师的交流互动变为评价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价教学结构的合理性。

由评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转变为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是否明确。

由评价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学生课堂上板书、笔记和作业。由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和互助行为,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并及时纠正。

(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另外,新课程改革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去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A.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各班要根据学生学业水平、性别、兴趣爱好等状况,组建多个高效学习小组,建立了包括学习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小组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独学、对学、群学”。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独学”任务,高效学习小组完成“对学”和“群学”的任务。小组内因为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已经弄明白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力争通过“群学”解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种“独学、对学、群学”也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具体操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重视小组建设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合在作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容易出现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是游离在外。所以我们要优化小组构成,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

(一)小组的规模要合适

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小组规模过小,提供信息必然有限,不利学生间的互助与交流;小组规模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又会受到限制,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因此我们在分组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教学的特点,目标、任务与学生的年龄,可分为四人小组,同桌之间的pair work,课堂内的师生问答,生生对话等。

(二)小组的成员构成要合理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是实施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学习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参与机会相对要多,而那一些基础差的、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成了听众,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他们虽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但往往力不从心,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为这类学生多创造表达的机会,积极引导这类学生主动起来,尽量保证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开口,不要让学生游离在外,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二、要建立合作学习的平等关系 英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享受乐趣,首先应建立起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

在一个班里,每个学生的基础、智力、习惯、家庭环境等会存有差异,导致个别学生会因此而自卑,使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也可能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他们还可能不受其组员的欢迎。由于学困生的各种因素,所以他们总是担心说不好,自己的见解得不到组员的支持而不敢开口说。但优等生具备各方面的优越条件,是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受到其他组员的拥戴,所以他们往往是小组中的“代言人”,扼杀了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只能成为绿叶。我曾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英语写看图作文前,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描述一个小男孩在早上骑着一辆自行车将到哪里,将要干什么等,其中有个组的一个平时少说话的同学说:“He is going to go hiking.”另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同学马上说:“No,he’s going to school.Because he carries the bag.”结果全组的同学都认同这个活跃的同学的说法.其实这篇作文是让学生想象这个小男孩将要做什么,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就以上的情况,教师应消除学习差一些的学生的恐惧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平等的良好气氛,可以让这类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陈力就列”。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以不同的任务,促使他们参与合作。例如要做到分工合理,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体精神。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等。通过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与别人是平等的,一样有责任为小组的成功出力。

(二)评价措施要公平公正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正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表扬改为小组的表扬,让整个评价的中心由表扬个人竞争胜出变为大家的合作成功。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小组的成果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时,评价成员对团体计划有贡献时,合作学习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结果,更应关注合作的过程,要对小组合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在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时,要注意做到如下两个方面:(1)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些教师为了赶“合作学习”的时髦,认为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这样就根本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认为教师想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要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合作活动开展前要有明确的语言要求与合作要求。教师要通过到位的示范和引导,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展开合作活动。在合作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2)要设计难易恰当的合作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开展合作学习。例如有时提出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随意说话,甚至借此机会说笑,闲聊。这种讨论没有思维容量,没有深度,根本就是不屑一论的问题,学生对所谓的讨论失去了兴趣。盲目地运用合作学习,不仅耽误了学习时间,也减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四、要重视合作时间的把握

小组合作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时效和实效性。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本课的任务,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展开练习时,就匆匆结束合作学习活动,草草收场;有些教师安排上课的内容比较少,为了在课堂上拖延时间,就故意延长小组合作的时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合作前,学生要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时要有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合作后,要有足够的反馈时间和检查合作学习的成果。只有这样,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

五.教师要注意适时的引导和参与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篇6

钟祥市官庄湖小学

王秀玲

张子龙

两千多年来,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铜墙铁壁”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即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这样一来,把本来充满灵性和生命活力的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克隆”成了一种模式的人。很显然,这种教育绝不是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我们认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走出上述传统教育观念藩篱的关键一步。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人道、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我们看到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和谐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和友爱的享受。师生只有互相尊重,彼此理解、信任和合作,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好朋友,学生在良好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迸出创新的思想火花。

(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主动地探究教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者和主动探究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2)、创设教学情景。(3)、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4)、利用课堂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克服自卑感。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各种困难,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暂时的困难,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要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发挥优点,发挥专长,吸取某一方面的成功,对学生的任何小的成功都要充分肯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三)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教材是载体。教师应在课堂中不断变换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堂课都应做到:

1、师生交流,及时反馈

2、生生交流,合作探究

3、合理分工,取长补短

浅谈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7

一、通过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成和谐高效的课堂

学习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一定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全部都教完, 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 教师只需要提出一些关于这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时, 与学生交流一下关于问题的答案。 (这里的时间可以具体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来定。) 在交流之前, 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问,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自觉, 所以适当地督促是有必要的。课外,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记一些文学常识和成语等, 这些东西没必要放在课堂上。任何学习过程都必须以理解为目的, 而不应该只是记下来。就像背一篇古文一样, 如果仅仅只是记下来, 那也只能在考试中完成填空的几分, 而真正理解了, 将会运用自如。这样看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 能够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达到和谐高效

学习总是需要自主去学, 才能有所收获。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一定是一个热爱学习, 对学习感兴趣的人。只有感兴趣了, 学生才能去自主去学习、探索、思考。课堂的时间一定是有限的,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 所以课下的自学对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在课上只能起到引导和激发他们兴趣的作用。所以, 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把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而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比如说可以阅读一些具有文学气息的文章,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分组探讨, 并和学生一起去讨论。这样的效果应该会比一天到晚拿着课本去背诵效果强。生活在信息时代,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时事进行讨论, 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 让他们也对这个社会有更多了解, 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这个社会的冷暖。只有自己亲自体会了, 学生才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另外, 在课堂中应该有更多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别人与自己观点的不同, 了解自己与别人为什么不同, 别人能想到的自己为什么没想到, 自己在以后应该怎样去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有进步。总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课堂就能达到和谐高效。

三、注重培养学生个性, 促成和谐高效的课堂

无论是过去, 还是现在, 考试都是一种重要的考查方式, 所以考试直接影响了课堂。而要想拥有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就必须将考试的侧重点由课本知识向能力转化。因此, 教师可以在试题中增加一些“言之有理即可”的题目。在阅卷过程中, 也不应该去制定唯一的标准答案。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从心理上去接受这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课堂。所以, 教师不能把成绩作为判断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也不能把提高成绩作为他们教学的目的。只有将课堂的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课堂才能真正变得高效。而不是把基础知识传授多少成为判断高效课堂的标准。

总之, 不论如何, 和谐高效的课堂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去营造。但教师毕竟起引导作用, 所以只有正确引导, 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和谐高效课堂, 内容和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应该尽量去丰富课堂, 不要让学生对课堂感到厌烦。只有有兴趣了, 才会产生动力去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去丰富课堂。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应该注重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不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考试的人。只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 和谐高效的课堂一定会形成。只要用心去做, 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只要教者和学者用心, 学生一定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 如何去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始终是一个难题。因为它不是由教师或学生一方面所决定的, 它需要双方的合作, 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轻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有许多影响因素,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处理, 从而营造出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和谐高效课堂,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于仁清.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 2009 (Z1) .

[2]孙艳茹, 迟风梅.浅谈怎样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1) .

[3]李翠兰.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S2) .

[4]田文.共析“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J].当代教育科学, 2008 (24) .

浅谈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8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语文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语言课,所以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证明,精心锤炼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为精彩的教学设计锦上添花,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开头的导语要简洁明了,语言优美,紧扣课文激发兴趣。"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杯凉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谁能告诉我,我吃的都是食物吗?无论是或者不是,都要讲出理由来,允许看课本回答问题"是钱梦龙老师在讲《食物是从何处来》的导语,这叫"请君入瓮"。

二、亲其师,信其道,创设情感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想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也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所以,我时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谈爱好,谈理想,时间久了,我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了如指掌,这也为日后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首先是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导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因此,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仍然是课堂教学改革,其目的是力求在有限的课堂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切实重视导学过程。如阅读教学,对于一些优美、精彩的文本,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提高读的质量和感悟水平。教师应当依据学情,设计出能引发学生思考或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读中达到感悟和理解。如果没有相应的过程导学,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就可能仅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机械地重复而不会生成新的知识。

其次是注重读背教学。这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教学的继承。一节课,学生没读一遍课文,怎样学习?光听行吗?这不是严重脱离课本吗?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书是重积累的表现。学习贵积累。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还是应提倡读、背。教师应改变那种"老师讲得系统明白,学生听得轻松愉快,结果是一听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一考就差"的现象,提倡学生大声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书时自我品味,读思结合,自得其乐,切实改变学生听、教师讲的死气沉沉的局面。

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现代教育理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自主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必须首先创设宽松的环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尝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能自己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这样就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五、强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实施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

上一篇:中华美文诵读活动方案下一篇:写给狗狗们的一封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