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2024-09-19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共12篇)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整理和复习内容, 这样的课上起来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 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 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补充整理和巩固发展的重任。 怎样才能上好“整理和复习”课, 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序整理和有效复习呢? 我们把平时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和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联起来, 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与再创造, 并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一、营造气氛, 主动构建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再加上复习课内容本来就缺乏新意, 所以教师必须在复习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情境, 激发复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中, 在喜闻乐见的复习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产生新鲜感, 从而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 探索更多知识, 使复习有创新, 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 同时, 在复习中, 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评价为主, 对于复习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 教师要善于发现, 及时抓住, 鼓励表扬;对于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温柔善待,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如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 我用喜羊羊和美羊羊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时以喜羊羊和美羊羊各自种了一块地 (出示长方形菜地和正方形菜地) , 都在争执说自己的菜地大, 这时羊村的村长来了, 沿着两块地的四周走了一下, 发现两块地的步数相同, 于是就说两块地的面积相等。 这时引起了学生质疑, 议论纷纷, 激发了他们想运用旧知解决问题的热情;回顾整理验证时, 让男生帮着喜羊羊计算面积, 女生帮着美羊羊计算面积, 采用竞赛形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然后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巩固应用时, 又以喜羊羊和美羊羊出题考考学生, 做对的时候给予表扬的掌声, 做错的时候说出鼓励的话语, 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激励性评价。 整节课我是以喜羊羊和美羊羊比菜地大小的故事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轻松的复习氛围中主动构建, 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经历数学。

二、系统串联, 有效复习

整理和复习课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 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 做到学一点, 懂一点, 学一片, 懂一面, 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 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获。 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教师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充分信任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学生的整理尽管不完整甚至是粗糙的, 教师也应充分地评价, 并结合学生的整理, 取其精华, 概括出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图。

如在“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的复习中, 我先告诉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像搜集珍珠的过程, 把学过的知识点串成知识串, 同时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部分的知识点串起来。 巡视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时, 我发现他们都是在画知识结构图, 随后就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组织的结构图, 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位学生是这样交流的:采用了分类的方法把这一单元的知识分成两大块, 圆柱的有关知识放在一起, 圆锥的放在一起, 这样可以简化记忆, 很清晰。 肯定的同时我又引导: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呢? 有学生立即补充:我认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是有联系的, 应该把它串联起来, 不能只是单独分开归类。 又有学生提出建议:我们可不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圆的内容也放到这里呢? 这个建议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赞同。 整节课我采用边复习整理边进行训练的方式, 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到计算体积,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都是由学生自己分类归纳, 把以前分章节学习的知识串起来, 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再经过老师引导, 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形成了一张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而给学生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 还能温故知新, 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灵活运用, 拓展提高

复习课既要着重对单元知识的梳理与整合, 又需要辅助必要的习题进行巩固加强, 从而内化吸收。 因此练习是整理与复习的重点, 练习习题设计是整理复习课的灵魂。 教师要在复习课中精选习题, 重视练习的层次性, 以基础练习为主, 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 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要充分体现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与延伸性, 让学生得到新的、 更深层次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整合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学, 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放飞学生思维的目的,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如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 我安排了三个梯度的练习, 第一是必答题, 涉及最简分数的实质、分数单位的含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和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及最简分数的综合运用等知识, 着力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它涵盖了本单元所有知识内容, 同一题里可能会包含两三个知识点, 甚至更多;第二是选做题, 第一题是“做同一个零件, 王师傅4小时做21个, 李师傅5小时做27个, 张师傅6小时做32个。 谁的工作效率最高? ”第二题是“三位小伙伴进行比赛, 小林3分走182米, 小军4分走245米, 小宋5分走306米。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二题比第一题的问题更开放, 但两题在解法上都是多样的, 引导学生沿着不同途径思考, 依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第三题是拓展题, 比2/5大而比5/8小的最简分数, 你能写出几个呢? 这是分数的大小比较与最简分数的灵活运用, 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延伸度及思考的开放度, 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好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我们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摸索,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课堂中习得认知策略、 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2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 2009-3-25 8:02:00 | By: 朱素娟

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初三数学复习,应是在复习知识的同时,强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注重知识的再现和数学思想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为此,提出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的五个环节,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寻求有效地教学模式。

[关键字]课堂教学复习实效

众所周知,初三是初中教学的重要时期,初三数学复习课不同于其他年级的复习课,初三数学复习课并不是单线性的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基础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复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何立足课堂本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我认为抓好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尤为重要,课堂结构以什么模式呈现决定着复习的效果,经实际教学探索发现,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基础知识回忆整理环节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通过有效的回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填空、表格、框图、知识网络结构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复习内容,并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备课时教师不能把上述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还要适当综合,在关键处给予指导和点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独立地回忆各个知识点,确实不能回忆时再翻课本找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全面准确地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样主要是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结构,为后面的问题解决做好知识储备,是知识的内化和构建过程,比教师单纯地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二、基础知识检测环节

复习阶段很多内容是旧知识的呈现与应用,然而许多学生“眼高手低”,课堂上一听就懂,而课后一做就错,同时感觉复习课枯燥乏味,大大影响了复习课的效果。因此增加课堂的检测性与评比性,对于克服这些困难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回忆了基础知识后,可以安排

1——5个选择和填空练习,其目的一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通过知识的简单应用为后面的例题处理作好铺垫。例如:在复习勾股定理后,可以给出两直角边求斜边、一直角边和斜边求另一直角边,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两种情况)、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梯子靠墙等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当堂进行评比积分,既明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典型例题讲解环节

我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让学生来探索与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积极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要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功能,使之重新激活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欲和挑战欲,避免题海战术。如何发挥以例代类的效果呢?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思考:

1、易题精讲

有些例题是为学生熟练定义、定理、法则等设计的,其目的是强化双基训练,这种题涉及知识点较少,难度不大,但往往是综合题的“垫脚石”,起导向作用。一些大题都是由若干基础题组合而成的,综合题其实是基础题的综合,因此这些基础不可小视,须正确对待。

(1)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点拔。(2)看它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总而言之,在对它们的讲解时,须“精讲”,将学生引导到某个知识点上即可。

2、陈题新讲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例题在经过一次讲解之后,往往放置一边,造成学生轻视旧题,一味求新,从而走入题海的现象,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将其变化延伸,拓展学生思维,于旧题中挖出新意,耐人寻味,留给学生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3、小题大讲

有些例题,特别是有些选择与填空,很容易被忽视,其实内涵丰富,若能深入挖掘,善加变化,往往能举一反三,达到以例例代一类,甚至知一片的目的。

4、多题一讲

有些例题,图形的结构、问题的背景、解决的方法有类似之处,甚至有些题目就是同一题设条件,只是结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进行多题讲一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使学生感到很多题目可以借助于同一核心知识与方法来解决,只要将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进而灵活运用就可以了,这样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复习更有信心,不至于被大量的复习资料弄得无所适从。

5、一题多变

有些例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其适当引伸、推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良好习惯,对处在紧张复习阶段的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如果我们教师在平常的复习、备课中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培养能力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6、深题浅讲

有些例题,题型新颖,综合难度较大,学生往往对此一筹莫展。因此,例题教学时,应根据题目特点,找准突破口,巧妙降低难度,将大题化小,深题化浅,让学生豁然开朗。

另外,要求学生重结果,更重过程,因为过程就是要为结果服务,所以要强化分析过程,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四个步骤来解题:(1)审题,已知是什么?求证或求解的问题是什么?

(2)思考,需要用哪些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本问题有几种方法解?哪种方法较简便?(3)求解,格式规范,表达清楚,书写整洁,步步有据,(4)反思,本题解决中是否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它与哪些题有联系?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否发现新的结论等等。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解题规律要总结,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其目的是训练灵活应用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的能力,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化繁为简。

四、课堂检测环节

这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又一次升华。掌握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前提,多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数学复习中的“练”,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在复习阶段,多做一些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

2、注意对学习练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矫正、补偿。

五、课堂总结环节

这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足点和归宿。一般包括:

1、站在整个中学数学体系的高度,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

2、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

3、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一再强调,必要时可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课外练习。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复习质量 篇3

江苏省目前的高考方案是分数加等级。作为选修科目,物理是算等级的。与以往相比,物理的复习课时相应缩减,而高考内容的要求、试题的难度并没有明显下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高质量完成好高三复习,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寻求变化。

如果按照传统方法组织复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习惯于通过归纳条文或画图表的手段来概括复习内容。这样做,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且花费的时间较多,效率低。第二、在物理方法的复习中,教师往往在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相应的例题,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忽略了学生对“方法”的思考和对过程的揭示。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形成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遇到新情境的问题便束手无策或生搬硬套的现象。第三、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具体。有些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把各种可能的想法和可能发生的问题都给学生讲到。其实,这种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解,忽视了互动、合作、感知、体验,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第四、对高考研究不深不透,导致教学游离《考试说明》之外,被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习题缺乏精选,评析不到位,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使预设与生成产生严重冲突,从而降低复习的效率。

2提高物理复习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的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通过实践与反思,笔者体会到:由于时间紧,还是要立足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还时间于学生,使学生有尝试的机会。只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训练和提高。

要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必须使“教”与“学”这两个要素真正活跃起来,教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的。尤其是学生的“学”,这个要素是否活跃,直接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学生能否“会学”、“学好”,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优化的唯一标准。

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首先就得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尤其不要因为进度紧而忽视这一点。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得精,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精选精编组合式训练题目,课堂上练讲结合,适时点拨。

例如,在复习“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问题的不同方法,设计一组将“二力合成法”、“效果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融于其中的题目组让学生做。像前几年考的“挂画框”、“照相机三角架”、“石拱桥”等问题可放在一起形成题目组,请几位同学上黑板进行板演。然后,教师通过学生解答的情况,对相关的解法进行比较、评判和总结,形成一般的解题思路,即:先受力分析,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合成法”或者“分解法”进行力的运算。之后,给以适量的练习进行强化。

这样做,学生可以充分暴露出问题,教师再进行指导,复习归纳要点,然后学生应用自己掌握的内容去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回顾所学的知识、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从而实现知识的复习应用与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进行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在课堂上落实有效教学的思想,构建高效课堂。

3落实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3.1渗透新课程理念,改“手把手”为“放开手”

学生只有“自己学”才能达到“学得会”。曾任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主席的焦塞姆先生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本人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所谓“放开手”,指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调控学习全过程。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考点要求,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课前必须采集问题、形成预设,课堂落实,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习题的训练评价功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2落实有效教学,改以讲为主为“练为主线,练讲结合”

要切实改变老师整个课堂讲得过多过细的做法。这种面面俱到的讲解,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练就学生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理解发生的偏差和错误,必须通过自己做题的过程去感知体验,去体味思考,从而通过纠错,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

课堂上,师生既要“走进题中”又要“走出题海”,防止题海战术。做到练讲结合、练为主线、练有重点、精讲精练。做到有效练习,练习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减少随意性、增强有效性。突出考点,设计不同层次、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组合式训练。练后必须讲评,做到规范要求、加强指导。

教师的讲必须就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点拨,达到讲疑点、讲重点、讲难点、讲规律、讲方法。首先,评错答,找准根源,对症下药。解答中的错误,直接暴露了学生的思维缺陷,老师要对做错的原因全面了解,细致分析。其次,评优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答错的要重点讲,但个别题目虽然正确率高,也要讲,要评其中的优解巧解、有创新的解法,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次,评新题,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新题的新颖之处需要点拨,使之一回生二回熟。要提高讲评新题的质量,做到摸清试题的新颖之处,把握题目的解题步骤,体会解题的切入点,预感可能出现卡壳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同时题目讲解要突出讲其共性和个性,对于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应多花时间重点讲评,依纲据本,深入浅出地阐述问题的实质。个别题目要讲拓展和延伸,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了情境,学生很可能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要培养学生灵活的迁移能力。所以有些典型题讲完以后,要进行题后反思,进行变式训练。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也可以倒置因果关系,还可以把几个过程、几个题目进行组合。

反馈是调控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练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从教师的指导中去反思自己存在的缺陷,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做到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3研究考纲和试题,加强“读”、“写”、“算”训练

要提高物理复习的有效性,就要狠抓“重点”,稳固“双基”,提高学生“读”、“写”、“算”的能力。纵览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总是突出重点,重视双基。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还是要重视以双基为主,尊重考纲,狠抓主干知识。

从命题方式看,物理与其它自然科学、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及“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联系实际的问题是每年必考之情景。这样的题目有利于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碰到此类问题,学生往往感觉“看不懂题目意思”,无从下手,所以有关该方面的题目要更加关注,并教给学生处理的策略。一个联系实际的问题,往往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试题给出的叙述,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将生活语言转换为物理语言,建立物理模型,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

高考试题的素材越来越丰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和“读图”的能力,能“读”得懂题意。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如何读题、看图象,找关键语句,挖掘隐含条件,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规范表达也一直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要特别关注常在书写表达上失分的学生。另外,不少学生运算能力不过关,无论是字母运算,还是数字运算,经常算错,对这些学生也要常提醒。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读”、“写”、“算”训练,尤其是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读”、“写”、“算”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复习质量。

3.4特别关注“用功型差生”,课堂上多点拨和鼓励

总有一些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成绩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但他们的确很努力,愿意花时间,甚至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来学习,但是成绩总不能满意。有些教师称他们为“用功型差生”。在物理科目上,这些学生最大的问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解,知识学了不会灵活运用,不会迁移,简单地说就是“学死了”。这些学生主观上要求上进,但方法不得当,“入不了门”,学习非常辛苦,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诊断薄弱点究竟出在哪里,适时地点拨和鼓励,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信心。

总之,高三物理的复习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贯彻有效教学的思想,要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主体,保证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位。用“问题引导、考点剖析、练讲结合”来组织物理课堂,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4

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设置到问题情境中, 通过学生的合作和师生的互动, 帮助学生在寻求解决真实问题的思维活动中, 既获得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又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活化学生思维。

一、借题导课, 启动思维

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能否在一堂课开始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是能否上好这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精心设计导课, 不仅可以衔接新旧知识, 或者直接揭示课题, 而且可以吸引学生注意, 启迪学生思维, 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 好的导课能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和最快的速度向课堂的重点发起冲击, 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或复习旧知导入, 或开门见山导入, 或生活实例导入等, 但都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实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新的角度浓缩为若干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要求, 而且可以把他们的思维直接引向问题, 以便于探索更多的新问题。如在复习“减数分裂”前, 可以设置“21-三体综合症形成原因”的问题;再如, 在复习“植物细胞工程”前, 可以提供这样一道题目:现有甲、乙两种二倍体纯种植物, 甲高产, 乙耐盐, 如何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高产、耐盐的植株?学生通过思考和互动, 总结出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等方法, 从而顺利地进入相关内容的复习。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把学生带入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中, 从而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 去思考相关问题和进行新知识的主动构建。

实践证明, 教师提出与复习内容相关的有挑战性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未知的、能与学生认知结构发生矛盾的等问题, 并不容易, 但很重要, 它能指引学生向问题目标努力思考, 探索解决方法。

二、借题授课, 深化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有梯度的问题, 能引导学生参与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而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其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陷, 采取有效指导, 能促进他们不断达成探究目标。这一互动过程也就是所谓的“问题串”教学, 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浅、过深和过偏。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认真批改学生学案的基础上,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紧扣教学目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 在备课时设计好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高效“问题串”, 帮助学生在相关知识之间牵线搭桥,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如在复习“自由组合规律”时, 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两对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自交后代都会出现9:3:3:1的比例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双杂合子自交后代都会出现9:3:3:1的比例吗?如果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其后代的分离比又如何?从而得出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实质及后代出现9:3:3:1比例的条件。再如, 在进行“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内容的二轮复习时, 先设置一对染色体上一对基因的遗传题, 再设置两对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题;然后, 拓展到一对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题和性染色体上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题。

实践证明, 合理的“问题串”可以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和技能以一定的方式串起来, 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

三、借题结课, 发展思维

在“问题串教学”环节, 通过师生互动, 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地整理内化知识的思维路线, 总结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运用迁移规律, 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不同途径提出更多相关的问题, 从而把学生引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借题结课, 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结课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认知结构, 形成系统认知结构而进行的对所学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实践等教学活动。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 但也可以是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进行。如在结束“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二轮复习教学前, 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基因定位的问题:如何确定一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如何确定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再如, 在结束“减数分裂”相关内容的复习教学前, 可以让学生思考XYY、XXY和21-三体综合症的患病原因。这样, 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 并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还能呼应开头。

实践证明, 结课手段的高明与否极大地影响复习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围绕课堂教学目标, 从高考真题和各地模拟题中精心选择例题和变式训练题, 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 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 可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和发展思维。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5

“从导学案反映的问题看,大家对******问题还有点模糊,我来再重申一下”

2、自研课开始,下发学案,指导学生浏览学案。

“本节课我们预习第*章第*节||第几课,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学案课题、学习目标和课题下的知识链接部分,然后大家再看导学案上提出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在预习课本时做到心中有数,时间是1分钟时间。”(此过程1分钟左右)

3、指导学生预习教材。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学案上的问题,认真预习教材第*页至第*页,把你认为的重点,要点划出来,把看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记,可以请教老师,但是不要讨论”

(此过程10分钟,老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巡视,作好监控指导和督促。不要让学生做学案,不要让学生讨论,可以为学生个别答疑)

4、指导学生做学案(当多数学生预习教材够遍数时,老师引导学生做学案)

“教材没有预习够遍数的同学,请抓紧时间。教材预习够遍数的同学,现在开始解答导学案上问题,填在预习笔记里。解答的时候,速度要快。有不会做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记出来,可以请教老师,但是不要讨论”

(此过程10分钟左右;老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巡视,作好监控指导和督促。不要让学生从资料上抄袭现成答案,不要让学生讨论或相互抄袭答案。可以为学生个别答疑)

5、指导学生填写我的问题并开始对子间交换导学案,相互讨论各自的“我的问题”都不会的填到“对子或小组共同的问题”里面。

“好,下面请对子间互相交换导学案,互相讨论并试着帮助解决解决各自的‘我的问题’,注意,讲解时一定要说明理由,不能只说答案。3分钟时间,快一点啊”

6、指导小组讨论本组各对子的“问题”,各对子把“对子共同的问题”交给组长,组长收齐本组各对子的问题后在组内进行公开,能解决的实行对子与对子帮扶解决,解决不了的,上升为本组共同的问题。

“下面请各小组把‘对子的共同问题’统一由组长收齐,然后组长将所有问题在组内公开求助,看那个同学能解决那个问题,为了节省时间,最好一个同学接受一个任务,接受任务的同学给不会的对子同学进行帮扶,全组都不会的问题写在大黑板上,各组注意,先写组号,后写问题。5分钟时间,开始!”

7、老师布置课下任务

“请各组记下黑板上的问题,课下通过查资料找工具书,试着解决这些问题。为展示课做准备”

8、收交导学案,布置试着做展示环节的问题(预习课结束时,老师收交导学案)

“请学科班长快速把各组学案收齐交上来。未上交的,学科班长把名单登记上来交给我,同时各组把展示环节的问题记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试着解决一下,准备下节课展示。下课”

激活五个步骤,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篇6

一、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事物各个要素完美的配合,在心理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师生和谐,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才智,又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高中学生基本脱离了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基本形成,但还不成熟,过高估计自己与过分贬损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高三学生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因此,高三英语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学会倾听。高三学生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各种不良情绪由此产生,老师要学会倾听,尝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鼓励他们把心中的困惑、焦虑说出来,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二是善于鼓励。十年磨一剑,高考在即,多年的努力即将接受检验,而英语相对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的排斥、放弃等现象很普遍。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老师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英语,明确英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复习课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提高备课的科学性、针对性

复习课难上的原因在于备课难、教学设计难,老师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在整合复习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布置教学环节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备课要备教材和备学生双管齐下,因此,老师的备课必须努力实现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统一。

首先是追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新课和复习课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新课是分散消化,而复习课则是集中突破。因而,复习课前要做大量工作处理教材,引导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结构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连贯一致的内容。比如名词性从句,北师大教材将其分为几个单元加以介绍,复习时就应加以整合,要根据高考要求帮助学生整理这一语法点。再如常见关联词that/which/what等的用法,课本中的介绍较为散乱,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以便于运用。内容确定后,要考虑知识点的取舍与安排,一节课需要复习多少知识点,知识点怎样编排,应精心加以设计,切莫面面俱到,这样学生消化不良,长久更易产生疲惫厌烦情绪。

其次是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目标要按照课程标准及高考要求,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要以基础题为主体而不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只有根基牢固,才会枝叶繁茂。另一方面要因人制宜,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根据他们的具体水平分为若干层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题目的选择与编排设计体现一定的弹性和梯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促进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效益并非易事。老师要有课堂把脉的敏感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布局和思路,力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笔者以为复习课除应系统介绍语法知识点外,更应着重加强练习。练习要做到两个“合理”,一是合理安排内容。高考题目侧重双基,老师要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引导其掌握解题技巧,避免面面俱到,一节课解决几个重要问题,然后围绕这几个重要问题强化训练,力求学生当场掌握。然后再通过高考模拟题、高考真题加以提升。二是合理进行讲解。在鼓励学生多做题目的基础上,老师要选择错误多的题目予以讲评,要提纲挈领地精讲,争取复习最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得有信心,让学生学得相对轻松,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从而信心逐渐增强,提高学习动力。

四、科学布置课后巩固习题

高三是一个特殊的年级,面对新课改和高考的压力,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要不同于其他年级,可目前高三英语作业在设计和布置时普遍存在着比如作业总量过大、内容质量不高、体现不出有效教学的实效性等问题,从而导致作业的低效、无效,这也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致命伤”。布置课后习题,教师应该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反映了命题的方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考试内容和范围,还可以使帮助他们从微观上细心推敲众多考点的不同要求,分清哪些内容只要一般理解,哪些内容应重点掌握。二要细致研究近五年高考题,弄清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教师再按照高考的命题要求和规律,为学生精心选编练习,切忌整张考卷一练到底,一讲到底,努力使练习合乎“高考要求”,做到“考则练,不考的,坚决不去练”。另一方面,练习后一定要反思。“学而不思则罔”,做再多的题目不反思都等于零。老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把脉,汇总前一时期练习中出错频率较高的题目,找到症结所,对易出错的地方扎扎实实地进行整理归纳,做好“错题档案”,努力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

五、认真谋划练习的评讲

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包括教师都喜欢练单项、分析单项。但高考命题要求显示重点却在语篇理解上,因此练习和讲评重点必须放在语篇理解上,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读写等题型时重点要放在语篇分析上,为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从而增强语感。同时,要重视挖掘学生潜力,采用学生相互讲评和教师讲评相结合、集体讲评和个别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注意抓大放小,注重讲与不讲的细节,讲多讲少的细节。在这个环节里,老师的讲与不讲应该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学生已经懂得不讲,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不讲,三是学生反复做反复错的认真讲、细致的讲。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成效。

总而言之,高考复习是庞杂艰辛的工程,也是学生经过系统学习最能提高成绩的工程。因此,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学习的情绪,关注内容设计,关注课堂教学,关注题型的归纳总结,提高练习的效用,真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复习效果,为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夯实基础。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7

一、复习课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

1.复习课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达到高效。

2.复习课的教学要求

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要体现灵活性;要注重针对性;要强调系统性、综合性和生活性;还要加强开放性和情感性。

二、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不断的实践,我校构建了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儿童的发展为本,让复习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

1.明确内容,交代任务

上课伊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交代复习的目标,让师生明确本节课的方向,具有导向作用。

2.知识再现,唤起回忆

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如,我在教学“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在家整理网络图,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梳理知识,导引练习

“梳理”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的同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如,我在复习“大数的读法”时,先结合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最后总结归纳出大数的读法、写法,包括比较大小、改写、求近似数等由数位顺序表串成一条主线,同时理清各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其实 “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就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4.综合训练,拓展提高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如,典型多样练习:填空、选择、判断、运用等。一题多变练习“成竹在胸”这一环节的第六题,用0、0、1、5、5、8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 ),精确到万位是( ),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精确到万位是( )。综合发展练习:最后的猜一猜。

总之,综合训练题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5.总结深化,提出希望(2分钟)

这一环节是全课总结,教师提出希望,布置一些实践作业等。 如,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下节课对数学小报、 数学日记进行展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总是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高效,但是教无定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大胆创新,潜心钻研,真正实现“复习课”的高效。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8

高考后, 许多考生在谈对2012年语文试题的感受时说:“不难, 就是别扭, 做时没准, 做完没底。”老师们则总结说“一看不难、一做不对、一改必错”。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围城》中的一句话:“看学生作文就像洗脏衣服, 过几天来一批, 该哪儿脏还哪儿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这和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贴近生活有关。因为2012年是河北省使用新课标卷的第二年, 试题题型和去年保持一致, 学生们经过一年的训练, 题型稳定让他们感觉不难, 再加上2012年试题从文本阅读到语言文字运用, 所选语料没有生僻词语, 都是常用字词、语句, 涉及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 病句也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 题型大多也是学生经常练的, 所以一看题目感觉不难。但是, 由于考题选择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进行考察, 陷阱比较多, 模糊性强。如果考生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 不做生活的有心人, 对身边发生的事件熟视无睹, 对常见的语言现象不求甚解, 知识掌握欠精确, 那么, 对第13、14题这类的试题, 就感到似曾相识, 但又无从着手, 再加上高考的环境特殊, 使得不少考生受不良心理因素影响, 出错几率就比较大。我认为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考的就是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 这正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最高要求。学生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才能适应高考,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这对高中语文总复习教学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利用好语文教材, 在有限的时间内, 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高中最后一年, 以什么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直面现实, 分析现状, 找出症结

2012年高考后, 曾听一位同事无限感慨地说:“高考这样考, 叫我们语文老师怎么讲啊?越讲, 学生越不会, 唉, 不会讲了!”这句话让我深思了好几天, 我觉得一个“讲”字暴露出了我们语文教学存在的致命弊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以讲 (教师讲解文本) 代读 (学生的阅读实践) 、以听 (学生听讲和记笔记) 代读现象严重。在阅读教学中, 即使注意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 也只是在知识层面“诱导”学生与老师达成共识。既没有教给学生解读文本 (从语言材料中提取信息) 的方法, 也没有指导学生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课堂上老师用得最多的是嘴巴, 学生用得最多的是耳朵, 师生都很少用眼睛。老师们为了赶进度, 完成教学任务, 只顾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倒”给他们, 片面地认为只要我“讲”完了就完成任务了, 而很少关注学生掌握的情况, 更舍不得把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 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 不如自己给他们“讲讲”省劲。还有个别老师觉得学生活动, 半天说不到点上, 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给予指导, 从而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扼杀在了萌芽中, 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另外, 学生要复习的科目多、任务重, 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有些同学戏称“语文不学也会, 越学越不会, ”不像其他学科那样, 学习效果立杆见影, 急功近利的学生也就舍不得把宝贵时间应用到文本阅读上了, 更不要说课外阅读了。这样学生语文能力差就不足为奇了。

这使我想起了1978年吕叔湘老先生的尖锐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 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 大家都知道, 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 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 语文是2794课时, 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 二千七百多课时, 用来学本国语文, 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岂非咄咄怪事!”“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时隔三十多年, 虽有无数优秀语文老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但是语文教学的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而在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 现代文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个。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 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 最终却很少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使得历届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失分最多, 现代文阅读成了语文学习的“老大难”, 老师平时讲的方法技巧, 一到考试时就扔到了爪哇国, 还是跟着感觉走, 令师生都感到头疼。对此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 不能不令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语文教师的深思。

为什么那么多语文老师费力不讨好, 劳而无功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我们作为普通老师, 不便品评其他, 只想就我们本身略作分析。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教师缺乏理论学习, 教学观念陈旧。老师们平时教学任务繁重, 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 无暇及时进行理论充电, 高屋建瓴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不能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教法“散装零售”, 机械重复, 使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这种教与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显然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为迁移而教的有效教学原则, 不能实现能力迁移, 提高不了语文学习能力。三是学习方式陈旧。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 未能及时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主动、合作、体验转变,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没有兴趣, 仅为功利的目的, 依靠意志品质强迫自己学习, 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效率低下。

二、更新理念, 实现“教育场”的转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 决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也不是题海战术练出来的, 仅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和课堂40多分钟的分析也是远远不够的。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 教师要加强学习,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同时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通过学习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势, 明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认识自己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影响, 以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为己任,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锐意改革, 大胆创新, 勇敢地向传统教育观念挑战, 自觉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探索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全新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决非易事, 因为作为老师, 尤其是中老年老师,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已根深蒂固, 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习惯风格, 积习难移。尽管如此, 时代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我们别无选择, 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 千方百计改变自己, 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 我们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都必须通过他们得以实现, 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做以下几项工作:1.分析形势, 提高认识。给学生们分析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江泽民语)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许多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共同选择。而作为学校教育, 我们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打牢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促进学生学会生存。否则, 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而被历史淘汰, 借此让学生们认识到改变学习方式对他们成长的重大意义。2.运用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自能读书, 不待教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教师改”教育学生, 让他们认识到, “不复需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以激发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内驱力。3.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 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重视情感、动机、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要求, 符合现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好胜心和自我表现需要的心理特征。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学习成功者的范例, 用他们的成功经验, 启发、激励学生。以上措施, 使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自主、主动、合作、体验转变, 对自身成长的重大意义, 从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配合老师, 实现“教育场”由“讲授场”向“学习场”的转变。

为了实现“教育场”的根本转变, 营造良好高中语文的“学习场”, 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先导后学, 运用范例, 使学生认识各类文体的一般特点, 努力把握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 会学语文, 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才不至于无从着手。这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们以前所学过的所有文章, 了解他们以前的知识体系, 使我们的指导有的放矢, 游刃有余。指导学生及时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各类文体一般知识, 实现知识互动, 能力迁移。同时组织学生及时归纳整理, 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2.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特点, 按照叶圣陶老先生“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 主动练习, 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 即为改进教学之道”的指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坚持“学生能说的, 老师绝对不说, 坚决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 老师绝对不做, 坚决让学生做”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则充分发挥其“疏导”作用, 组织、指导、督促学生自行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 决不越俎代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 而老师只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督促者。

三、丰富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心理学家测定:人在平静状态下脑中表象数目不足情感状态时的百分之十。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高中总复习时, 不仅要注意利用各种渠道, 从各个角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要像悉心照顾婴儿一样, 注意呵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多鼓励、多指点、多挖掘,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不让任何一个思想火花熄灭。在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利用合作、探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始终让学生处于情感状态下, 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深信这种做法能够创造奇迹。经过前两年的有意训练, 现在我的课堂上99%的同学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民主化。绝大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有提高, 养成了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探究习惯, 基本上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已经由过去的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学习, 实现了“教育场”的根本转变。

高中语文总复习知识容量大, 练习量也大, 有些老师认为就没法课改了, 其实不然。高中语文总复习教学中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我们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如文言文知识竞赛、疑难杂症诊所、小小百家讲坛、作文论坛等来丰富课堂, 注入活力;专题复习要以“先导后学、以学定教、链接高考”的基本模式, 根据学情定教法, 以“预习反馈———对群学———展示———质疑、解惑———小结———检测”为课堂的基本流程, 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动起来, 课堂才能高效。深信坚持课改, 会有好的效果。

四、日积月累, 滴水穿石, 实现“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

在众多的语文教育思想中, 张孝纯老先生的大语文思想, 始终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我坚信要想加厚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必须营造大语文课堂, 走“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的道路。

为此, 我采取以下教学措施:开展“一日三词”、“一周两文”、“一周一诗”活动, 以求滴水穿石, 铁杵成针。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 具体做法是:1.利用值日生进行“一日三词”活动, 当天的值日生负责积累三个熟语, 介绍给大家, 并于第二天负责检查同学们的识记情况。2.利用学习小组开展“一周两文”活动, 每周由一个小组负责寻找两篇美文,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朗诵给全班同学, 轮流进行, 最后进行评比, 奖优罚劣。3.把开展“一周一诗”积累活动也承包给每个学习小组, 举办“小小百家讲坛”活动, 由小组长负责, 每周由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首古典诗词, 于周六组织大家背诵。所有这些都纳入课堂评估体系,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这些活动, 既不会占用学生多长时间而增加他们的额外负担, 又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还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受到学生们欢迎, 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于构建高中语文总复习高效课堂进行的一些思考, 虽肤浅鄙陋, 但我深信只要用心去做并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够加厚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 我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更新教学理念, 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 走出一条有自己风格的语文教改之路, 为语文教改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对于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许多学生反映不难, 就是别扭, 做时没准, 做完没底。这是学生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不足的表现, 也反映了目前高中语文总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深入领悟新课标理念, 改变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构建高效生物复习课 篇9

一、结合考纲, 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一) 考试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和吃透教材, 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在讲解“细胞代谢”这一部分知识时,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是B要求, 而且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考试热点,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重点设计“光合作用过程”这部分知识, 详细讲解, 还要和前面的细胞呼吸联系起来。

(二)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

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一定要针对本学校学生现有的情况, 符合学校现有的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做好课前准备

(一) 设计一份高质量的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要包括自主学习部分, 课堂知识训练部分和知识巩固练习部分。教师要深刻研究历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特点, 并根据该课程知识点要求, 精选习题, 层次推进。一份好的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

(二) 难点知识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

很多老师认为, 复习课不需要过多的课堂导入, 如果用多媒体课件, 可能有点浪费时间。但是多媒体课件有其独特的优点, 如直观性、容量大等。比如, 在讲解“遗传信息表达”时, 可以用一个动画描述蛋白质翻译过程, 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知识点。

三、构建高效课堂

(一) 运用讲练结合模式

由于是复习课, 可以省略知识点的引入和知识点的过度等, 以及小高考对知识点的考查要求较低等特点, 建议用讲练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较好。该模式就是容易接受的知识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 重要的知识、热点知识要配练习题加以巩固。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二)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有些复习课老师讲得累, 学生听得更累。知识点很难消化, 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是上好复习课的重中之重。

1. 通过转换知识点来诱发学生好奇心,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每次复习旧知识前, 尽量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变成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新知识, 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知识的情境中来, 提高对旧知识的复习效果。

例如, 在讲解“免疫调节”这部分知识时, 我引用一个警匪片镜头———一群劫匪 (病原体) 准备抢劫一家银行 (人体) , 他们成功翻越了高墙 (人体第一道防线) 进入银行大院 (人体内环境) 轻松解决了保安 (吞噬细胞) 。但是保安在危险情况下看清楚了劫匪的真面目并报警 (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 , 警察火速赶到现场在院子里将大部分劫匪抓获 (体液免疫) , 少数劫匪挟持人质 (抗原侵入细胞) , 这时谈判专家赶到, 成功解救了人质 (细胞免疫) 。通过这样的转换,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复杂而抽象的知识。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些需记忆的知识点, 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讲解, 让学生来自由发挥。例如, 在讲解“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这部分知识时,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给我们讲解。出乎意料的是, 学生讲解得很全面很认真, 不仅讲解了课堂必须完成的知识, 还结合生活讲解“干鱼不容易坏”等生活中问题。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物有它独特的魅力, 需要学生理解和应用, 而且还需要学生的记忆和背诵, 加之学业水平测试是过关考试, 这样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1. 课上认真听讲, 有些老师可能会感觉这很可笑, 作为高中课堂还需要这样?

我感觉如果是一节毫无生机的生物复习课, 不要说是学生, 就连听课教师都会打起瞌睡。这样就无形中给我们老师一些压力, 我们不仅要将生物复习课上得精彩, 而且同时还要关注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学生, 给他们适当的提醒。

2.

记录重要知识点, 学习生物时还要学会记笔记, 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刚一开始学生可能跟不上, 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 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 每节课可留适量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笔记。尤其要避免学生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账, 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 也要避免将笔记写成教师板书的翻版。

3.

学会思考身边的生物问题, 这是很高的要求, 其实重要的是学生要具有将理论运用于成实践, 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 比如, 在讲解“动物的激素调节———血糖调节”这一部分知识时, 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糖代谢异常问题, 例如, 高血糖、低血糖、糖尿病等问题。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重视课后的巩固和反馈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复习课,高效课堂,试题评讲,ICIC,任务阅读

当前, 不少英语教师仍旧片面重视语言知识、却忽视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试题讲评课上, 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屡禁不止;学生笔耕不辍, 疲于应付, 苦不堪言, 而教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并没有为学生所理解、所掌握。为此, 如何在高考复习讲评课中找到一条高效课堂模式,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成了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ICIC教学模式

就高效课堂来说, 一般注重先学后教, 先练后讲, 以练促讲, 讲学生最需要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来感悟所学语言点的用法, 然后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最后, 配以一定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都处于思考的状态, 都在积极主动地内化新知识, 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相比,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高三英语试题讲评课一年的实践探索, 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ICIC模式。具体地说, 就是通过 “ 质疑 (Inquiry) ———合作 (Cooperation) ——讲解 (Instruction) ———巩固 (Consolidation) ”模式来打造高效试题讲评课堂。下面以任务型阅读为例加以说明。

二、ICIC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与步骤

1. 课前质疑 (Inquiry)

高考英语复习中的任务型阅读, 考查的不仅仅是阅读能力, 还涉及在研读内容基础上用具体的词进行准确填空的能力。此项讲解, 不能仅仅停留在幻灯片直接打出答案来对照, 还应该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 学会领悟新课标精神及高考考点, 学会课前质疑。课前引导学生质疑的问题设计如下: (1) 结合教师的批阅, 反思自己本次十空对了几空, 错了几空。 (2) 反思错的那几空涉及考查能力的哪些方面, 哪些直接来自文章内容, 哪些是需要转变的信息, 哪些考查对主题句的识别和主旨概括能力。 (3) 未核对答案之前, 在分析错误原因归类的基础上, 结合文章中篇章信息, 得出合适的答案。

2. 小组合作 (Cooperation)

在学生个体质疑及二次做题基础上, 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和质疑。这可以满足学生求知及探究的欲望, 给他们一个平台分享探究的思维体验, 而且学情反馈可以激励先进, 突出问题, 方便教师的针对性讲解。在此部分设计的引导问题如下: (1) 小组长负责统计, 确认共性问题是什么, 哪些问题通过二次校正基本解决了, 哪些问题仅仅是个性问题, 哪些问题出于难度太大的题。 (2) 对于个性问题, 课堂可以暂不讨论;对于难度太大的题, 也可不必讨论。重点关注共性问题, 思考共性问题重点考查哪些方面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后, 小组需要求助的题目还剩下哪些, 能否帮助其他组解答其他的题目。

3. 课中讲解 (Instruction)

上课之前, 教师需要研读试题, 吃透试卷内容, 了解命题特点, 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 找出属于共性的典型错误, 分析错误原因。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 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 形成针对性的点拨并准备充分的变异训练, 多方位训练学生能力。但教师预设并不能完全取代生成, 要针对学生做题及思维探索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加以引导, 深度探究, 师生归纳。对于直接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的信息没必要过多指导与训练;而对于改变词形, 则需要重点分类进行指导。另外, 对于总结概括能力也得具体指导。

4. 课后巩固 (Consolidation)

课后巩固练习, 一般分为三种:常规练习、生成练习、反思练习。常规练习所设计的题目要有代表性, 完全根据高考考纲对于任务型阅读的要求, 全面考查学生查找能力、推理判断、转换信息能力以及总结概括等能力, 并考核所填十空中每个单词的词性及形式变化。这能让学生领悟答题技巧, 学了一道题, 会了一类题。课堂中预设外生成的知识, 选择相关的配套题目, 进行变式再训练。通过变式训练, 使一题多用, 多题重组, 给人以新鲜感, 唤起学生天生的求知欲, 提高解题能力。最后, 学生需要有一些反思练习。反思练习, 建立在学生理解消化所学、整理错题本的基础上。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解题要领, 从题目立意、干扰、变式、思路等方面进行研究, 从一般试题中总结出规律, 力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三、结束语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 深感基于ICIC模式的英语试题评讲课, 课堂上有了明显的显性变化。学生质疑和合作的时间有了明显增加, 而教师讲解的时间却有了相应减少。更为欣喜的是,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消极听讲、疲于应付, 转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勤学好问、善于总结, 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晓菊.探索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1) .

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篇11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摸索与实践,我看到了一些希望,班中的学生都动起来了,学习数学再也不是一件毫无乐趣的事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模拟+小测”的复习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一节课特定的复习目标而提出来,它来源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灵感,但又有别于“导学案”,由于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是在学生学完初中全部课程任务的前提下,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复习了,教师可以针对下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以模拟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事先复习。真正到了课堂上就可以进行“课前小测”,小测题尽量与模拟题相似,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过关模拟题的情况下就能拿高分,从而确保学生自我复习的热情;接下来进行“错题精讲拓展”,收集本节课学生小测过程出现的错题进行精讲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通过拓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利用“小组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帮助后进生进步,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最后以“释疑与小结”来结束本节课的内容。课后作业要体现“本节课知识的补强与下节课小测内容的模拟题”。简而言之,本课题研究的“模拟+小测”复习模式实施过程为“课前小测一错题精讲拓展一小组合作整合完善提升一释疑与小结;课后本节课的补强作业与下节课小测内容的模拟题”。“模拟+小测”的复习教学模式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校本试题

“适合”学生的试题,才能“合适”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教学时,”模拟+小测”应为我所用,我们不能为”模拟+小测”所困。“模拟+小测”设计首先要明确复习目标和内容。因此”模拟+小测”开始部分应设置复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通过模拟题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复习的主要知识点、重要知识及难点内容。学生也就知道了这节课应该复习什么,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进一步的补缺补漏,提高复习效果。

二、校本试题编写的原则

第一,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注重能力提升。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主,设置校本试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突破,同时也要关注到部分的学困生,让大部分学生能滚动式的得到复习。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复习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以模拟题为主线,重在落实。用模拟题引导学生的复习过程,将知识目标细化、问题化、将知识点、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融入设计的问题中,学生在解决模拟题的过程中激活了复习,增加了求知欲,同时又培养了竞争力,从而实现复习目标。在设计模拟题时,应充分注重题型的整体性、目标性、层次性,然后学生在模拟题的引领启发下进行系列的、连续的、有梯度的复习活动,不断攀升新的思维高度及认知层次,以更好地应对测题的试题。

三、“模拟+小测”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都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模拟+小测”的运用就是想把老师从繁重的说教和讲解之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也将老师的工作量减轻了许多,也是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应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模拟+小测”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不时地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引导,引导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主体地位或作用发挥的好坏,所以,在最初的阶段,教师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慢慢地让学生体会使用模拟题,学会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现在我们九年级的学习小组基本上是在七年级分好的,分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表现,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进行的分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设有组长一名,负责小组整体的学习和常规工作。我在教学中对数学小组的划分基本是按照班内小组的划分进行的,只是极个别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整。对于组长的选取,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2.开展评比。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让小组长按学习的质量、态度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评比后,小组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3.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打造高效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篇12

第一、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必须进行有效的备课

备好复习课不是单纯地做题目、写教案, 而必须备考纲、备考点、备方法、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理解考纲, 仔细琢磨考点中的重难点, 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复习的“切入点”,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以复习课中较多的习题评讲课为例。

一.备内容。低效的讲评课, 往往是教师不分轻重, 面面俱到。要达到高效, 讲评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 要具有导向性, 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备课时应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 仔细分析研究, 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上来, 为学生解惑、释疑, 引导学生探究。

二.备学生。根据学生测试情况, 讲解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 透彻分析、解疑纠错, 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找出学生在理解题目、规律上存在的问题, 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 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另外,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 敲得狠, 如答题的习惯、态度、时间安排等。

三.备方法。教师不但要备自己的教法, 更要备学生的学法, 要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在以后的答题中灵活运用。

第二、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 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多学生对复习课存在认识误区, 认为复习不是学习新知, 亦不如基础年级时学习课文那般有趣。这样的认识, 势必会让课堂乏味、枯燥, 而导致复习效率的低下。

那么, 高三的语文复习课堂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老师要恰当地对学生运用“激”的艺术。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 但如果老师不去激发, 它也只是“奔腾在地底下的岩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它才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如很多同学认为, 字音的复习最是无趣。课堂上, 我设计了一个含有大量形近字和多音字语段来让学生朗读, 由于学生未能掌握这些字的意义和读音, 结果同一个语段不同的学生闹了不同的笑话。在学生的惊讶中, 我进行了正确的朗读, 他们就又新鲜又兴奋。学生的情绪一上来, 我再顺势一激:如果读不准字音, 在生活中是要闹笑话的。这样, 接下来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就很自觉, 而且意兴盎然。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总是喜欢表现自己, 尤其是喜欢表现自己强出老师的地方。如果能在课堂上当众指出老师的知识错误, 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自信, 并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如上成语辨析课时, 因成语太多, 课堂很容易流于单调和枯燥。在讲课时故意错误地使用成语, 这时学生就会特别兴奋, 他们往往会在善意的欢笑声后指出老师的错误, 然后自动查阅资料工具书, 引经据典说出其正确的用法。这样, 沉闷的气氛就变得活泛了, 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当然, 如果学生没能及时看出我的错误, 那就又要灵活处理了。

三.激发学生的思辨欲

单纯地讲解语法修辞知识都是很枯燥的, 有时讲得过于详细, 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呢?让学生造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常在恰当的时机, 让学生以班上的同学为对象造句, 当然, 内容要健康、积极, 对学生有教育、激励作用。这样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了起来, 三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和被欣赏的愉悦。这样, 学生就会真正地融入课堂, 本来单调乏味的语文复习, 就会变得充实而又愉快了, 高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第三、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课堂教学必须落到实处

上一篇:音乐森林里的音乐会下一篇:现代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