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024-11-01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共13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篇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2.树立效仿的榜样

精心选树具有先进性、典型性、时代性的榜样,如伟人、优秀学生典型、教师与家长等,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实质和优良的性格品质,向榜样学习,自觉利用榜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3.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学生性格的形成、发展与完善都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实现,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形成良好的性格。4.加强个别指导

A.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也应重视个别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性格品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和性格中不良品质居多的学生应加强个别指导。B.同时,根据每个学生性格特征的优劣组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指导。

5.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

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A.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多种手段,如黑板报、广播、班队活动、讨论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借助多数学生的优良性格,形成班集体的健康舆论,从而促进班集体成员形成良好的性格。B.注重培养班干部的优良性格品质,借助其优良性格品质去影响班集体其他学生,促进班集体风气向更高水平发展。6.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自我教育是形成和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重要条件。A.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性格

B.给学生提供性格自我教育和修养的素材,如名人传记、格言等,引导学生确立远大、崇高的目标

C.帮助学生制定性格自我锻炼的计划和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在关心和爱护中健康成长 2.精心选树效仿的榜样

3.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4.加强个别教育与指导 5.创设优良的班级氛围 6.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篇2

一、加强性格理论教育

小学生的性格教育,最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导。在小学生眼中,教师是最具有威严的群体。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小学生的性格理论教育,明白什么是性格,在性格培养过程中具体注意怎样的细节,从而在理论方面为小学生的性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小学生的性格培养可以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同学友好地相处,这是性格培养最直接的方法。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教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和培养,才能保证教师在教给小学生知识的时候游刃有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做事不慌张的良好性格,还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生活性格沟通

生活中的性格沟通非常重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小学生性格培养作出贡献,在和年龄比较小的小学生沟通的时候注重语言的说话方式,在小学生面前做事要表现出典型的模范作用。

社会人在社会中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都有可能在一举一动中影响小学生发展。例如: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做错事情,家人或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会无辜地说“我是跟着某某某学习的”,其实学生本身并不知道事情的对错,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所作所为,尤其做错事情的时候更要加强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性格,为培养祖国明天的支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群体以群育性

生活在班级群体中,班级能够为培养小学生的智慧、性格、兴趣、特长爱好提供更广阔的天地。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班级目标,有的时候学生班级目标培养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小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班级集体目标,什么是班级责任感,这都要求教师交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良好的班集体教育。

重要的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会影响小学生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关注地位比较低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教师要适当地给这一类学生关注,尽可能为这一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地提供这些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帮助纠正这一类学生的性格。

四、实践锻炼培养性格

性格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精彩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性格。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这些活动不仅包含课堂中的小活动、小组讨论,还包含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性格,大胆地质疑,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善于思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时间劳动,劳动可以培养小学生不怕吃苦的耐劳精神,让学生解除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培养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

性格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形成的。学生性格培养需要长时间,不能急功近利。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终身着手,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结合实际,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性格。

五、关爱学生感情融化

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性格养成具有很重大的影响。有的时候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偏激,对学生性格养成不利。这就要求教师和家人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所作所为,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例如:在学生考试失败的时候,教师不仅对考试不利的学生给予批评,还要给学生鼓励。防止学生出现情绪低落现象,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教师要善于鼓励,对于学生做错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生的感情是性格养成的关键因素,教师一定要注重观察,多与学生交流,时时刻刻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给学生勇气和信息。

性格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培育和与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可塑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性格和各门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同时社会要加强关注,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创造条件。家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在平时沟通中注意小学生的性格引导。只有各方面力量结合起来才能为小学生的性格教育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美莲,刘翠娟.谈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No.41219:15.

[2]范淑萍.小学生良好性格养成之我见[J].现代交际,2013,No.36810:166.

[3]吴汉荣,朱克京,米涛.小学生性格特性及其对学习障碍影响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3,05:390-39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篇3

经常有孩子大吵大闹地被家长拖拽进入幼儿园教室;经常有孩子因胆小、怕生,不爱说话,而找不到游戏搭档;经常会发现孩子书包里乱七八糟,书本被弄得一塌糊涂;经常发现孩子畏难情绪重,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经常看见孩子吃饭、整理、如厕时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孩子经常撒谎,明明知道做错了事情却不愿意承认,总是找理由推脱责任或者做出一副别理我的表情;经常会看见孩子因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倒在地上打滚让家长感到手足无措。

以上种种情况均属于幼儿行为教育方面出了问题。我认为,幼儿行为教育至关重要,在幼儿园里应以塑造孩子的优秀性格,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主。而目前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堪忧:家长重幼儿认知教育,轻行为教育。由于幼儿园的盈利性,家长作为顾客就成了上帝,所以办园者得听“上帝”的。我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经常和家长沟通时,会听到这样的要求:“多教写字、多教算算术题、多布置一点作业,我们布置的作业娃娃不愿意做。”这是家长们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枯燥的认知教育,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使幼儿没有游戏时间,没有和家人交流沟通的时间,没有户外运动时间,更没有自理生活的时间,他们失去了很多行为学习的机会。

幼儿家长、众多的幼教工作者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能开发看成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看成是软任务。导致幼儿发展中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的不和谐性、不同步性较为突出。不少幼儿尚未初步形成用餐、如厕、倾听、阅读、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础行为习惯,却在回答自然常识问题,背诵唐诗、讲述故事、猜谜语、数数时头头是道。一些简单的求知行为、记忆行为、注意行为、协调行为等方面的行为技能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相比,对竞争、攻击、挫折、失败、荣誉、表扬时的适应行为以及创造行为、实践行为等方面的行为能力的开发,存在着明显差距。如果任由重幼儿认知教育、轻幼儿行为教育的倾向蔓延和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不利于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碍于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还可能会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对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也很不利。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中国及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各子系统平衡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全人类公平平等地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等不同层面的关系,以应付当今社会面临的种种矛盾、危机与挑战。幼儿教育是为人的毕生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要通过启蒙教育,培养人才,实现人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直接、间接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贡献,幼儿教师需要做的很多。

1.转变传统幼教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

2.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幼教观,树立体、智、德、美全面、整体、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目的幼教观

幼儿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可塑性,短期效应显而易见,但最终要受到生物性规律的制约,如果一味追求幼儿的智力开发,牺牲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3.放飞童真的心灵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发展只有一个法则,就是爱。我们爱孩子就要放飞孩子童真的心灵,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獨立地成长。

可持续发展的幼儿教育,既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又要优化幼儿的个性,发展其非智力因素,如,活泼、开朗、愉快的健康心理,勤奋、好学的习惯,勇敢坚强、吃苦耐劳等性格品质;既要培养强健的体魄,又要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他们做人。

参考文献:

[1]丁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2][意大利]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教育法全集.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与行为习惯 篇4

近几年来,当“天才”、“神童”、这几个字眼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时,一些年轻的父母也不甘示弱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于是他们买玩具、买图书、买钢琴。。。。。。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几乎与此同时,许多父母反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性格内向,胆小、任性、不会收拾玩具和衣物、吃饭睡觉都要强制进行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的培养,既性格与习惯的培养。

一、性格的培养

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平日的玩耍、游戏、生活、学习中各自表现出一些稳定的特点,如有的孩子比较合群,忍让,有的孩子比较任性、自私;有的孩子比较勇敢、胆大;有的.孩子比较胆小、怯懦;有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孩子处处要家长为自己“服务”。。。。。这些孩子在活动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性格。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1、平时应尊重孩子,多多启发与鼓励,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大胆而不拘谨的性格。 那些怕小猫、小狗、怕陌生人,甚至连玩具熊也怕的孩子是由家人长期过度保护造成的。不要过多地对孩子说“这样太危险了”!“不可以!”“小心,;离远一点!”的话,在他产生好奇心时,最好以指导而非一味阻止的态度 对他。

2、家庭成员之间相敬相爱,让孩子在温馨的气氛中待人亲切、友好、有爱心。孩子做错了事,应循循善诱和正确指导,使孩子勇于改正错误,不撒谎,养成诚实的性格。

3、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养成一定独立的、自信的性格。

4、创设一定的社交活动的机会,如参加儿童的唱歌比赛、游戏活动等,使孩子不感到陌生,举止大方,会结交伙伴,从而将来获得与人友好协作、交往的良好性格。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

1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私生活制度上,其次表现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家长要对孩子从小有所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

2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是要求孩子说话和气,礼貌用语,行事文雅得体,待人热情等,对此,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行 篇5

培养良好的品行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克制坏习惯才能形成好习惯,做到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如课堂文明用语与课外文明用语、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如学生正确的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等. 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训练要从每个细小之处着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学生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就及时教如何说,如何做,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是很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所以培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引路、正面引导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榜样和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如讲故事、看图片、创设情境、评价判断等激发学生情趣,提高认识。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 、

三、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日常品行综合评价相结合

做好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与课外、品行养成情况的评判、检测、导向。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价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设计评价方案,还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开展“班级小明星”、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评价、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评价、评比的形式多样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协同班主任每月认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通过做好评价和品行比考核,对学生品行为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成为规范、养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行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如今,尽管孩子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但他们的品行、好的习惯、阅读兴趣、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实都源于简单的家庭生活。

父母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的重要性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需要专注一生的事业。

1.良好的品行,来自父母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2.良好的习惯,来自父母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人,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

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3.读书的兴趣,来自父母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

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读的书就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

4.坚强的意志,来自父母

老师更多教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培养的。

老师没有办法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如果你忽略了,那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一样不会成才,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5.长久的幸福感,来自父母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篇6

主讲:娄山关小学陈时伟2011.10.27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专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指出,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其中包括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写字教学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好,不仅是学生在校完成各项书面作业的需要,也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课程标准中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过:“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不少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非常淡,在课堂上只顾传授知识,不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普遍不正确。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大小不匀,写字不规范,书写速度贪快,字迹潦草、字形结构松散或过于紧密,使人看起来非常吃力,有的字不成形,缪误颇多,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改头换面,简直不像样子。面对这种现象,一些教师视而不见,批改作业时只着眼于对错,对书写质量毫不评判。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一生的发展。可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务必做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叶圣陶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练习中形成技能技巧。

一、习惯养成,从娃娃开始。

小学生刚刚踏进校门,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学习就离不开学写字,而且是每天都要练习。这时,他们又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就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比如近视眼、驼背、歪头等等,就连写出的字也会跟着一起歪起来。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虽然语文课上老师讲,健康教育课上一再强调,他们也明白坏习惯的危害,可是他们就是做不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往往会出现集中注意写好字就不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的现象。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外,还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组织学生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学生不熟悉的,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它,而其他的就应该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一年级新生对他们要注意的写字时的坐姿、握笔姿势和新学的字都是不熟悉的,要让他们一下子就达到要求,非常困难。所以说写字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教师要把要求分阶段提出,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

写字训练时,必须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教师还要控制学生的兴奋度,让学生的情绪保持稳定,这样学生才能一心一意地写字。在写字之前要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双手,看看是否干净,以保证作业的整洁,还可以让学生背诵一遍写字歌诀: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并且按歌诀的要求摆好自己的姿势,做好写字前的准备工作。

写字时教师要不停的行间巡视,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把字写好。比如对写字能力较强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表扬,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赞美的语言,因为每个学生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他们在受到表扬后悔增强自信心,写字也会更认真。对写字急躁、不停的使用橡皮擦的学生可以轻抚他们的头,温和轻声地提醒他们不要急躁。对写字能力差的学生还应该个别指导,乃至手把手地教。这样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写字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要增强学生对书写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犹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加强小学生书写习惯自信心培养是很有必要。有的学生写字不好看,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信心,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写好,更不相信自己在书写上会超过谁,每次老师表扬的作业都没有自己,自己再努力字还是写的每那些经常受表扬同学的字好,索性不求进步,老师的书写的讲评对他也是毫无作用。这些孩子在书写方面已形成了很强的自卑感,所以首先要给他们自信,才能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挑战自己。由于学生的是非观念及经验水平所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希望根据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因此,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对学生而言,往往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句勉励的话语,一次对学生善意的劝告,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他们都会铭记在心,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赞许与希望。使学生觉得老师在赏识我,从而产生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动机,有利于自信心的产生与发展。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测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将来仍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假如长期处于自卑、压抑的心理状态,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紧张,遇到挫折产生焦虑的情绪。从而导致思维、记忆力下降,智力水平越发迟缓。有资料表明,儿童时期的心里影响对人一生起着重要的影响。缺乏自信的他们,我想,他们很难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这就需要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帮他们一把,帮他们摆脱自

卑心理。我们不要总期望着这些孩子比谁强了、比谁弱了,而是要关注他们是否比自己强了,和自己比是否进步了,只有这样比我们才会看到他们的进步、他们的努力,才会更好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每名学生都有闪光点”,这是我们教师都知道的教育信条。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互相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增强其书写的自信心。

三、要培养学生对书写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事实也告诉我们,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矫正学生不良书写习惯过程中比较枯燥,加上收效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长期自觉的坚持练习,才能彻底矫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要想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讲书法家的故事,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还可开展“小小书法家”竞赛,“看谁进步大”“抓马虎大王”等活动,使学生不再觉得书写是枯燥无味的,充分调动学生对书写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运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练习书法的行为和兴趣互相促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而且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字正是学生的榜样。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一切对他们都会有所影响,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实践告诉我们,哪位教师的字好,他的学生写的字也比较好。但是目前一线教师当中,字写得好的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字写得不够规范,甚至有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也不正确,课堂板书起不到示范作用。为适应教学需要,每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老师写好字对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 篇7

怎样养成幼儿心情愉悦、活泼开朗、团结友善、关爱他人等良好性格特征, 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简单陈述。

一、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因素

心理学告诉我们,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表现一个人的品德, 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能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主要体现在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以及他的行为举止和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言行上。 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更能适应社会生活, 独立自信、活泼开朗的人会笑对挫折, 想方设法战胜挫折。 而孤僻、自信差的人往往会选择逃避或顺从。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但更多的则是在后天, 特别是童年时期形成的。 性格特征的形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 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机结合, 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为孩子后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家庭小环境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前提

俗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行、性格、处理问题的态度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 一般来说, 有文化、有道德、有涵养的父母, 带出的孩子可能素养也比较好;反之, 孩子的素养就可能比较差。 现代家庭结构中, 父母对孩子呵护多, 不信任、沟通少, 从而造成孩子独断专行、脾气暴躁、依赖性大、独立性差、自信心不足等性格缺陷, 因此, 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 尽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

1.家长要有意识让孩子动手动脑,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现实生活中, 有一些家长怕孩子累着、伤着, 不愿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不用培养, 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 其实, 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观点来看, 不给予孩子创造的机会就等于无意中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思维意识。由于家中什么事都包办代替, 会使幼儿形成一种依赖性格。 因此, 家长要刻意创造条件, 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 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心智, 不断提高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 父母要克服传统教育模式, 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 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变“顺从型”为“开拓型”, 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 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2.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由于孩子年龄小, 肌体正在发育, 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干好, 对许多新鲜事物的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 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 感到沮丧时, 父母要积极、热情地指导帮助孩子, 一道解决问题, 给孩子加油鼓劲, 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分析失败的原因, 勇敢地再次尝试。 相信孩子, 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事物, 勇敢地面对挑战。 在孩子平时生活、学习交往等过程中, 要尊重孩子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 不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 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意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你越相信他, 他的积极性就越高, 自信心就越强,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事物, 勇敢地面对挑战。 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3.要注重心理沟通, 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快乐的母亲, 养育出快乐的孩子。 ”活泼开朗、礼貌大方的孩子人见人爱,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 他们一遇到问题, 就会开动脑筋想尽办法, 动手动脑忙个不停。 这既是孩子的个性特征, 又是家中大人良好习惯影响的结果。 因此, 作为父母, 在下班之余、周末休息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 做孩子的朋友。 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 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压抑等心理, 形成心情愉悦、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特征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同样重要。 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师道德品质高尚、学问扎实、学风良好的校园培养出的幼儿肯定是心态健康、 积极向上的。 因此, 我们要抓住幼儿园教育这个儿童良好性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 紧紧围绕五大领域教育目标, 开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活动, 如科学的区角游戏、经典寓言、故事、诗歌, 幼儿体育活动等, 让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良好性格特征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1.幼儿园游戏活动为幼儿良好个性特征的培养搭建了平台。 通过区角游戏让幼儿扮演父母、老师、厨师、交警、司机、医生、病人等角色, 再现生活中的场景, 让幼儿认识、判断问题, 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克服困难, 锻炼意志, 体验自己的能力, 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 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 锻炼幼儿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 从而形成开朗活泼、团结友善、自主判断、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的良好性格特征。

2.经典故事、优秀文学作品为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经典故事、 文学作品的素材源于生活, 蕴含许多道德范畴的问题, 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切入点。 “孟母三迁”、“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守株待兔”等许多儿童教育的经典事例, 能陶冶儿童情趣, 增长知识, 明白道理, 幼儿比较容易接受。 语言课《排队歌》、《洗手歌》, 既能让幼儿体会诗歌的韵律, 又能明白生活中的许多道理。 当幼儿讨论故事、诵读诗歌的时候, 会跟着故事、诗歌内容和情节, 将故事角色的行为与自身产生关联, 学着将自己放在其中的位置, 并想着该怎么做, 继而明白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生活中要尊敬长辈、遇事时要善于思考, 集体活动守秩序、讲卫生等道理。

四、不能忽视社会大环境教育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一个人的个性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性格特征是靠后天形成的。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幼儿良好性格特征形成的重要保障。幼儿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不在自身, 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的社会、家庭环境。

1.不要让孩子成为社会环境的牺牲品。 曾经有 “孟母三迁”的故事, 它告诉人们, 成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好的生长环境, 但我们无力选择孩子成长的环境时就要加强对孩子的现有社会环境教育。 幼儿年龄小, 辨别是非能力差, 极易被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在幼小心灵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 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社会环境的牺牲品。

2.做好幼儿社会大环境教育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成人既是幼儿进入社会环境的教育者, 又是教化者, 承担着对幼儿观察指导、提供帮助等责任。 家长和老师两方面都要积极面对现代社会大环境, 要积极配合, 畅通家园联系渠道开展系列活动。 可以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 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家长开放日, 召开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 密切家长与幼儿、家长与教师的互动,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解决。

综上所述, 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家庭、幼儿园、社会大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三者中,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专门机构, 教育目标明显, 教育内容具体, 教育者受过专门训练, 专业知识丰富, 懂得幼儿心理, 对幼儿良好品格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具有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情景感染强、持续稳定的特点;而社会环境教育涉及网络媒体、社会风尚、人际交往等多渠道、 多方面因素, 对孩子品格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不良家庭及社会风气可使幼儿园三年教育功亏一篑。因此, 幼儿良好性格及品格形成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三者有机结合, 共同努力, 形成教育合力。

对幼儿进行良好性格特征培养, 是一项艰难、复杂、长期的教育工作, 教师在对幼儿严格要求时, 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以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坦诚无私的心态对待幼儿, 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特征形成, 使孩子适应社会, 学会生活, 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陆倩.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2 (04) .

[2]李燕飞.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四原则”及运用[J].时代教育, 2014 (14) .

[3]潘建滨.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我们与孩子一起走进文明礼仪[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4) .

[4]1Years关键时刻, Say Stop[J].母婴世界, 2005 (01)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篇8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一经形成,就将贯穿于他所有的言行中。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性格。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呢?

研究表明,婴幼儿期是个体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其中亲子关系是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因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不可选择性等特点,父母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的一颦一笑,一个无意的举动,往往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刻下深刻的烙印。亲子关系直接影响个体的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兴趣理想等人格特征。

做了父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是讨人爱又讨人嫌的复合体。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当你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时,他却精神十足上蹿下跳地来拉你陪他玩耍;当你从买到洗到烧,终于做好了一份精美的餐点时,他却将头摇晃得如拨浪鼓般拒绝进食;而当你收拾完桌子刚想坐到沙发上喘息休息时,他却嚷着肚子饿了。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不自觉地爆发,但这其实并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相反会增加孩子的挫败感与恐惧心理,最终形成暴躁、敷衍与逃避的性格。

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份温和、接纳与开朗的性格,请记住多给他一些耐心。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他将来就可能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他身边的人,你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会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

由此说开去,你对于身边事物的态度与观点,其实也正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拥有巴菲特般的投资眼光与能力,而今天的你却分秒守在K线图边或者每天对照着基金净值的涨跌忽喜忽怒,又如何期望今天在一旁正好奇地望着你的孩子,未来具备更长远深邃的投资态度呢? (山东 刘玉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9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 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1、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打扫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3、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如贾新阳、田新磊等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学校和班上的卫生协管员后,上进心越来越强,他们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已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资源

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占据学生和教师时空最多的场所,各教材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一主阵地,不但分析教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从学生成长历程、个性特征、学习心理各个方面综合分析,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高雅品质;数学、自然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拼搏进取精神;美术、音乐课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等,学生在各科学习中提高心理素质,在学校中形成人人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2、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努力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这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心理辅导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的语言,而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的歧视性语言。尊重学生的情感,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应以朋友的态度,征求学生意见,“是我讲的课枯燥呢?还是你们昨晚睡得太晚呢?”同时,及时调节课堂活动,重新激活学生的情绪。要善待愚钝的、顽皮的、自卑的、畏葸的学生。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使其信心恢复;给畏葸的学生以爱的激励,使其活力激发。爱没有侮辱、贬损、没有讽刺挖苦、威胁和体罚。爱与平等是教师转变角色的关键,也是心理辅导的立足点。

3、寓心理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一课,教师通过分析井底之蛙的主客观原因,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生活在小范围内又自以为是的人,必定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有博览群书,设身于社会实践,才会见多识广。四年级语文《田忌赛马》一课孙膑之所以能使田忌转败为胜,是因为他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也要向孙膑那样,遇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篇10

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如何,可以从学生的品德来进行评价判断。学生的品德好坏是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故此学校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要求。那么,一所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呢?

一、重视从小培养从小抓起。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也应该从小培养、从小抓起,因为良好的品德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需要一个较漫长的时间才培养出来的,是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磨练和熏陶下形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形成某种品德行为习惯,就很难改,并随时随地都显示出来。如:小偷就难改“偷”的动作习惯。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这个道理,就决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遵循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小学生进行从小培养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从学前班、一年级学生抓起,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如:让学生认识怎样是讲卫生、怎样是尊敬师长、怎样是团结友爱、怎样的行为是好的是道德的等等。

一、二年级,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形成尊师友爱、爱护公物、热爱集体、勤奋学习、互相帮助等优秀品德。

三、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初步具有辨析是非好坏、善美恶羞的能力。

五、六年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较高的辨析能力,能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入侵,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就这样通过分阶段班班把关,级级抓落实,又通过道德品质的知识竞赛、辨析现实生活的事例和争做“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等形式,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校园里拾金不昧、为同学修理课桌、帮同学补课、主动打扫校园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正所谓:“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

二、加强《守则》、《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贯彻落实。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必须要有行为的准则。知道应该怎样做,知道什么不应该做等等。这样,老师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学生逐条明白理解领悟。学生就会“行”有标准,“辨”有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会运用《守则》、《规范》来判断同学之间的行为,自然就会互相督促,互相指正,互相学习帮助,互相进步。做事就会谨慎、认真。在平时,老师以《守则》、《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做到心灵美,行为正派。长此下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推行制度,促良好品德的形成。

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良好品德呢?我们要有计划,要有制度,要按部就班。计划完成得怎样,要有制度来推动实施。如,我校本学期针对在集会、早操时,学生纪律散漫、队列不整齐,开小会等不良的现象。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行了早操、集会班级评分评比奖励制度,每一周对每一班级进行评比,对表现好、分数高的六个班颁发流动红旗。又把它作为评先进文明班的一个重要条件。结果这个制度的推行,得到班主任的重视,班主任不甘落后,就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集会、早操要求去做好,毫不放松。而每一班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取得流动红旗,同学之间就会互相监督,认真做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校同学就养成自觉守纪、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热爱集体荣誉、尊重他人等良好品德。

四、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活动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活动场所是培养人良好道德品质的最好的地方。一间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往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出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的勇气等良好的品德。如,我校结合第十二册语文课要求学生走出去调查各地厂家、商店招牌写错字的情况,并让学生找各行业的老板、工人谈读书无用的看法。结果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学生了解了各行工作的困难情况,了解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三月份,我校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良好的品德。五月一日,开展“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活动;六月一日,开展“珍惜幸福生活”的活动;七月一日,开展“热爱伟大的党”、歌颂党的征文、谈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家乡变化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榜样激励,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除了讲古今中外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外,还要把本校工作突出、成绩优秀的老师、学生树为榜样,充分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鼓励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工作勤奋、刻苦钻研、遵守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这此人和事都是在学生身边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学生学起来学得真切,学得实在自然,就更能激励学生。如,在“树目标,立理想,勇往直前”的专题校会上,我们以近几年我校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和考进邓发纪念中学、云浮中学的优秀学生为榜样,用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奋发学习,艰苦拼搏的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11

【关键词】培养 良好 习惯

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要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也会体察到一些不良习惯的消极作用,这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用一些实验、故事、趣闻,主动与学生讨论,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五、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勤思好问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勵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12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尊重个体差异

学习习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学习方式。从性质上来说, 它立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 要让学生自己觉得实践起来轻松适意。因此, 教师在提倡某种学习习惯时,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尊重个体差异, 立足于个体的需求。

例如, 有一名学生认为高考英语题中有不少综合性强挑战性大的题目, 为了从容应对难题, 所以每天晚自习结束后, 都会给自己加量, 坚持每天练习一道有难度的英语综合题。长此以往, 他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班级中脱颖而出, 该学生说非常感谢养成了“一天一题”的习惯。

然而, 在笔者看来这个习惯就不是人人适用的。首先,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就要把握学习习惯的个体性本质。对学生而言, 适合自己的习惯才能够化为学习的优势;不适合自己的习惯只能是学习劣习, 是妨碍自己进步的掣肘。教师如果要提倡某种学习习惯, 一定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是否确立乃至接受一个习惯, 可以建立在两个标准之上: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是否真正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利用这两个标准检验某种习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 就能知道这种学习习惯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坚持。

二、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学习习惯必须经过不断重复的行为才能够养成, 就如同学校教育为学生设置的早读课、晚读课, 就是利用一周五次的“重复”, 帮助学生去适应直至最后养成早读、晚读的习惯。当然,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缺乏学校或者教师的强制规定, 完全依赖于学生养成习惯的决心和长期实践的恒心。遗憾的是, 仍旧有很多学生由于懒惰、灰心等问题而半途而废。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自我规划与自我约束。例如, 笔者会鼓励自己的学生为自己制订计划书或时间表, 大概包括自己的目标和每天的安排, 越具体越好。有一名学生在期末复习时就制定了如下规划:

1.主题:英语期末的自主复习。

2.坚持每天3个单元的背诵, 早上利用早读课时间背诵2个单元, 晚上利用晚读课时间背诵1个单元, 并且复习这三个单元。

3.每天晚自习时要复习1个单元的语法内容, 并且完成相关的习题。

4.周一至周五每天完成1篇阅读理解;周六完成1篇英语作文;周日复习错题。

接着该生每天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就会在日历上打一个记号, 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则在日历上说明原因, 利用其他时间补上该日未完成的任务。在开始的一个月当中, 这名学生经常向笔者倾诉实践的苦恼, 觉得很繁琐很累, 但是为了不堆积任务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了下去。一个月之后, 他对这些学习任务不再厌倦惧怕, 反而能够轻松自如地去完成。

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自主规划在目标上给了他们动力;同时利用具体的时间给学生造成紧迫感和约束感,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尊重这份计划表的安排, 从疲劳厌倦中逐渐走出来, 感受到习惯给生活带来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逐步适应、接受这种重复性行为, 最终实现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交流, 取长补短

学习习惯的归属虽然是每一个学生个体, 但是培养习惯的经验和心得是可以共享的。学生除了获得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外, 相互的交流鼓励对习惯的培养也有不错的促进作用。

例如, 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式, 包括自己的学习安排、情绪调节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来, 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他人的优秀学习习惯, 取长补短;也能够根据别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更加积极。

此外, 学习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也可以一起成立学习小组, 小组组员出谋划策制订学习计划来督促每一个组员。这种方法对于自制力差、缺乏恒心的学生更加有效。因为他们在集体中会受到他人的监督同时也与他人形成了良性竞争, 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胜心和进取心, 从而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组员还可以进行组内求救, 大家一起讨论, 帮助该组员改善自己的学习安排, 使得习惯的培养过程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降低了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风险。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1 篇1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者:吁 兰

单位: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育新分校

电话:***

内容摘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在这个阶段基础打不好,那“别字”、“错字”就会伴随孩子一生。因此,我认为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而要使生性好动的一年级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在这个阶段基础打不好,那“别字”、“错字”就会伴随孩子一生。郭沫若先生对中小学生写好字有过这样的论述:“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因此,我认为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而要使生性好动的一年级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了让一年级学生写好字,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与实践中,终于有了以下几点认识与做法:

首先必须针对少年儿童心理,培养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心理学认为: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就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固有的心理特点,应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他们对写字的积极性、主动性。

汉字是美的,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的书法家。教师应多收集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佳作的过程中,从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缓疾中产生一种审美的心理活动,并根据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给他们讲述一些古今大书法家勤学苦练的动人故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岳飞“沙上练字”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练字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由此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与参与意识。定期举行作业展览,展评学生的书法作业、作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练习写字的活动中,提高书写水平。

抓好表率,树立写字标兵,结合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表彰写字能手,形成你追我赶的局势。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其次,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

执笔方法是否正确,对于学生以后的字写得好不好起关键作用。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手指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刚开始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如果执笔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写字姿势的不正确,这样写字时间长了除了不能写出一手好字,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影响视力。因此指导执笔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教师应做好示范并讲清要求:手离笔尖一寸远,然后逐个观察指导,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手把手的纠正。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

再次,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教师在教一年级的学生写字之前,首先要介绍田字格的各部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四个小格,这些对于以后老师教写字的笔画时起重要作用。一年级起步阶段,老师的示范是直观教学的最好手段,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生动的动作,亲眼目睹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领略到汉字的结构美。教师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练写的整个过程看,应先练习笔画和部件,再练习框架结构。同时,对其中的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练写笔画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怎么下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抓起。如:横平竖直,点要斜;写“撇”时落笔重,收笔轻,顿笔轻轻抬起笔尖。又如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悬针竖”收笔时要快,形成针型,“垂露竖”收笔时要用力压,形成小水滴的形状,并让学生通过反复操练去掌握要领和技巧。就练写一个字而言,先要将一个字写正确、写规范,然后再通过美化某些笔画,优化整体结构等措施,把整个字写好、写美。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要对照书本上的范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写完一个字后还要从整体看这个字写得是否匀称,整体感觉如何,学生再加以模仿,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练习写的时候,也要养成自我体会书写美,把自己的字与老师的范字或书上的范字作比较。

二、培养学生在写字前细心观察的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有效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并养成观察习惯。指导学生观察汉字,要让他们先从整体上看看要写的字的框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然后再仔细观察字的各个部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件或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部件、笔画是不是经过变形后组合在一起的;最后再综合观察汉字的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观察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感悟点画形态、结构布局、笔法特点、体验呼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昨、晴、姑、娘”这四个字时,让他们仔细观察,知道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并且都是左窄右宽,因此日字旁要写得相对瘦长些,女字旁中的撇点的“撇”要长,第三笔横要变成提,而且不能超出右边的撇。只有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将来学生才能自己读贴,临贴。

三、严格和适度的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新的生字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慢慢写,不要写得太快,只要把字认真地写好,并且作业尽量让学生留在学校写。因为我们知道,结果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诞生的,而有时结果的正确可能掩盖了写字过程中的错误。比如说,学生笔顺的错误,姿势的问题,执笔的毛病,教师只有在学生写字过程中注意观察,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尽早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学生书写时,我适时巡回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在课堂上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的作业在书写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学校的作业检查中,受到了一致好评。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神,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过多的书写容易使肌肉疲劳,手指发酸发麻,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适度原则,即教师布置的练习量要适度,教师要求学生每个字练习的遍数也要适度。每课的字,每个写3—4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对于生字较多的课文,我把生字分配到几个课时,不集中一节课写字。

四、评字和改字是再完美,再提高的过程

评字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是整个写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选取了几本作业本拿到展台上展示,请学生从“美,美在哪里;差,差在哪里”这两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再一次对田字格里的字进行观察,对字从整体结构到部件、笔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评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写好字的自学性。评完以后,我就让学生把字再写一写,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个字一个字、一笔一画的再发现,再改进,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漂亮多了。这样,学生经过自身评改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最后,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书法修养。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一年级的孩子存在着极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能胸有成竹地展示运笔的轻重缓急,展示笔画的长短粗细,展示结构的合理安排,无疑就会激发起孩子写字的兴趣和写好字的信心。如果一位教师在指导孩子写字时,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一动笔却手忙脚乱,写得字平平常常,甚至面目可憎,说服力何在?因此,我们每位老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必须在走上讲台之前,把自己要教的字认真研究一下,自己先试一试,练一练,找到写好这些字的难点和技巧所在。这样课上的指导便会得心应手,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每个老师以及家长所追求与期待的!伟大的教育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了,新习惯再养成就很难了。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就是小学阶段!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被替换,许多教师在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时,忽视了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作为小学教师,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一本书写特别清洁、工整,安排匀称的作业放在你的眼前时,自然感到舒服,是一种美的享受;然而,当一本字迹潦草,安排凌乱,墨迹点点的作业映入眼帘时,厌恶之心就会油然而生。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下面我就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首先,强化教师和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意识。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许多不良的习惯:

许多小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有的甚至不像个字;书写坐姿不正确,习惯性地向某一个方向倾斜等等,还有的如,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不端正、不规范,过分依赖橡皮,字迹潦草,作业本不整洁,涂涂改改等。这些问题如果在低年级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延续下去,以后就难以改正。不仅写不好字,而且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不利。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写字习惯刻不容缓。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责无旁贷地重视这些问题。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坐姿、执笔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等。我们应从以下做起:

(1)让学生掌握写字和执笔方法。坚持教师示范,反复训练,逐个指导,校正姿势。同时,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执笔要领,如:“头正身直肩要平,臂张胸开足踏稳,笔尖斜向左前方,三指握笔留一寸。”(2)把10个基本数字的写法,作为书写第一关来抓,让每个学生都明确笔顺,找准落笔、行笔、收笔的位置,对照课本练习书写。在一年级上学期坚持天天练,在“田字格”里严格训练数字的端正书写。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把数字从田字格中“解放”出来,在数学作业本或是白纸上书写数字。而在每次的作业批改中,发现不端正的数字就在该数字下面划出波浪线,等同于错题,要求学生改正。如果字迹普遍潦草要求重做。同时,对字迹端正的学生,在等级上有所体现。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养成了书写端正的良好习惯,也会使学生更加端正学习的态度,更加细心,题目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如: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字迹要美观大方,每一行只能写一个算式,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做竖式时,横线要用直尺画,簿本整洁就是要求学生尽量想好了再写,少用橡皮擦,已经写错了,就应该擦干净了再写,否则,看上去不干净,而且数字也看不清楚,这样既会影响作业的正确率也会影响了美观等要求。并对写字的姿式作了要求,如背要挺直,眼离书本要有一尺远等。尽管这样的要求时时在学生的耳旁提起,但每次批改作业中还是发现不按格式书写或出现错误或字迹不工整得现象,有时几天内做的比较好,过几天又出现了反复的现象,我都及时耐心地指出来,教育学生有错必纠,及时订正。数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步运算,每一次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

其次,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作业书写好习惯。

要想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老师,平时书写也应多加注意,我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多的,应该是每节课教师的课堂板书。因此在上课时,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整齐,书写应做到一笔一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竖式中的一条横线,都必须用直尺画,另外在作业批改时给学生的批语也要认真书写,一则让孩子能看懂,二也是给孩子一个示模。我在学生的作业及练习卷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的书写安排不合理、字迹不认真的现象,因此,我觉得通过这样的一些教学手段可以边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平时对学生量分评价外,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就是激励学生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上学期我们举办了作业展,这次活动对孩子和家长的触动很大,好长时间孩子们的书写规范,字迹公正,在班里掀起了比书写的好风气。我经常利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写好字:“谁写的最好,我将在他写的字旁边给送一朵小红花,看谁的小红花得的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在平时课堂的巡查过程中,我采用了“忽悠”政策。“有进步了”,“你这个字写的真漂亮,和你人一样漂亮”,“今天比上次写得好多了„„这些话语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动力,看着他们从不爱写字、不爱写作业到现在书写整洁、美观、有条理,我真是由衷的高兴啊!总之,要及时捕捉每一个闪光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表扬夸奖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乐趣”正是学生好行为的内驱力。

三、严格要求,常抓不懈

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慢慢培养出的,因此教师要长时间地抓,要常常抓。抓一两个尖子生是比较容易的,但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写字质量那就要抓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的字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班女同学的作业都十分干净,书写规范,男同学有个别写得不好,重点抓了男生的书写。开始学生们书写还比较规范,但随着作业量的增加,个别男学生免不了又出现不认真书写的现象,这时教师严格要求,让该学生重写,直到书写规范为止。现在我班的男同学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正确引导,强化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之以恒,在教学中进行细致、具体的指导,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小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培养学生正确坐姿、握笔的好习惯。

从学生的身体发育来考虑,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基础,而且有利于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三个一”即眼离纸面一尺,胸离桌面一拳,纸离笔尖一寸。好多学生由于书写姿势不正确,而造成近视眼,斜视,手指变形等疾病。所以,正确的书写姿势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写好字,更重要的是保证身体健康。

二、培养学生写字规范的好习惯。

写一手好字,离不开正确的书写规律。而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要引导学生 “学好规矩,循序渐进”,把各种基本笔画、部首写法结合书写顺序教给学生,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笔画到位,每个有模有样。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能学以致用,逐步写成规范的正楷字。

三、培养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学习的好习惯。

(1)开展书法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吸引对书法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定期活动,把他们培养成为书法骨干,以带动其他学生的书写水平,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2)开展一日一练活动。在书法兴趣小组的指导和安排下,每天安排一人检查学生当天的练字情况,字写得好坏,全班同学都有评价,这个同学听后会受到教育和启发,以后加强练习,逐步提高。

(3)开展作业展评活动。把书写认真的摆出来,让大家观摩,师生共同对作业进行评价,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张贴出来,让大家学习。

(4)开展写字竞赛活动。字的练习可利用空余时间,比赛也不必用太多时间,可在上课后十分钟或下课前十分钟举行,字也不必写得太多,一般以一段话或一首诗为主。比赛后要进行评奖,把优胜者的作品进行展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有了竞争意识,从而也就有了写字的兴趣,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评价。

上一篇:秋叶作文600字下一篇:g k h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