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通用11篇)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1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个性品质时,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激动、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喜欢对所见和所闻进行模仿,家长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的行为都能影响孩子;要使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孩子是怀着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方面的好奇心,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报以热情,如当孩子画了一张画的时候,可以鼓励说:“你画得很棒!”家长的每一份鼓励都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自豪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家长可在去幼儿园或学校的路上,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孩子在学习滚爬、发音等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事实表明,孩子们并不会厌倦重复,相反,当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能够用以帮助更年幼的孩子时,他们自然会更自信,对学习新东西跃跃欲试。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那些受到家长纪律约束的孩子通常更易与人相处,在学校中比那些家长一味严厉或溺爱的孩子表现好。
要做到这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指导孩子的活动,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试图进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说出理由,例如,对孩子说“请把玩具车从楼梯上搬走,这样别人才不会被绊倒”,而不要说“照我说的做”。
・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需要特别的帮助。
・家长生气的时候,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可你在墙上画面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生气”。
・帮助孩子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可以问4岁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凯文推倒你堆的积木?比如这样……”
・对孩子抱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赞扬。微笑和鼓励永远比粗暴的惩罚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6.让孩子自己动手。毫无疑问,小孩子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7.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学前儿童需要接触社会,开始了解他人的观点。事实证明,小孩子上学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儿童接触,上学后更容易和老师、同学相处。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2
一、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在班集体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班集体能为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所以, 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每接一个新班总是首先利用半个学期, 甚至更长的时间, 花很大的精力建立起一个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核心力量、正确的集体舆论、良好的风气和严格的组织纪律, 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让学生在良好的班集体里受到集体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平日里, 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逐步树立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祖国、爱中国共产党, 愿意为集体的荣誉和发展出力献策。并且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 在众多的集体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本领, 得到同学和集体的肯定, 树立自己在同学心目中和集体中的地位。尤其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代表班集体参加各种级别的专项竞赛活动, 展现自己的才华, 为自己和班级赢得荣誉的时候, 正是他们个人的智慧和个性得以呈现之时, 更是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 因此, 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 充分发挥特长, 进而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因人、因地、因变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 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主观态度不同, 个性品质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现在学习、能力、爱好、行为习惯和志向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对于小学生来讲, 他们的这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品质会随着知识的增多、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教育方法的改变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以在教育教学中, 班主任必须随时随地、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对他们进行仔细观察, 调查研究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行为习惯, 作业客观、公正, 作全面的考查评价, 弄清每个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即同一个学生不同时期的个性品质的变化, 因人不同, 因地方时间不同, 因人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的放矢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 使每位学生在各个不同时期都能够展现自我, 超越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注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他们要求了解自我以外的事物, 也要处理自己同身边的人、物和事之间的关系, 从中了解认识自身价值。所以在教育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育教学中, 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
1.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 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新、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的方法, 清楚地意识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我经常要求学生每晚睡觉前闭上眼睛对照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回忆检查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 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 找出差距, 发扬成绩, 改正缺点, 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 培养自我激励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 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 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真正做到物尽所用, 人尽其才。在教育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通过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 给自己树立学习榜样等办法不断激励自己, 鞭策自己, 从而培养自我激励能力。
3. 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 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分辨是非, 分清善恶、美丑、好坏的教育, 引导他们坚持好的、美的、善的行为。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用意志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激发羞耻心、同情心、自尊心、责任心, 抑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使自己尽量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笑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和挫折。要求他们在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约束自己, 学会自我管理,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3
关键词:绘画;个性品质;幼儿
幼儿喜欢在纸上、地上、墙上涂涂画画,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快乐。幼儿画是幼儿表现自己思想的一种语言,幼儿画的常常是自己心中所想的、所看到的东西。它与幼儿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而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幼儿园十分重视的教育内容。其中,包括了幼儿的创造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合作性等多个方面,只有当幼儿拥有了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在日常的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应怎样培养幼儿的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呢?
一、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作热情
儿童绘画的种类很多,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题材内容划分,有实物画、人物画、风景画、装饰画等;按使用的材料性质划分,有蜡笔画、油画棒画、水彩画等;按绘画教学的形式划分,有命题画、自由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幼儿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到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才能让幼儿对绘画活动感兴趣,从而提高其绘画技能。
在引发幼儿对绘画的思考时,要让幼儿对自己的构想感到兴奋,用原发和创意的方式表现构想,发展幼儿的绘画技巧。引起幼儿学习绘画技能的动机,如绘画材料的运用,让幼儿知道形象、色彩、线条等基本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物体的形状,以培养幼儿美的感受,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如绘画活动“可爱的小石头”,教师可让幼儿先收集各种石头,让他们观察石头的形状,有的石头长、有的石头短、有的尖锐、有的圆滑,由此激发了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增加幼儿对创作的兴趣,使得幼儿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挖掘生活题材,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3~6岁的幼儿在绘画中反映最多的题材为:人物、太阳、植物、动物、交通工具、各种建筑物等。所以,对于指导幼儿的绘画水平,就要选择适合幼儿的课题,不超出幼儿的生活水平和能力水平。指导幼儿绘画是帮助幼儿适应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需要,是需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课题的。这些绘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能力,能够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世界观,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每个幼儿的想象都是不同的,他们能够想象出大人所想象不出的东西,创造出大人们所意想不到的东西。所以,只有放手,让幼儿以自己的想象作为创造的源泉,幼儿的创造力才会得到发展。
对于幼儿所提出的各种“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所要做的并不是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还是要鼓励他们说出来,为幼儿创造一个独立、自由、轻松、快乐的氛围,并且要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正确评价幼儿绘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要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和想法,而教师需要尊重并且理解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由此,教师对于幼儿异想天开的想法要表示出自己的尊重和理解,使幼儿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不会因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者爱好而感到自卑。对于幼儿独特的爱好,教师需要表示出对幼儿的肯定、鼓励、支持和帮助。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加以引导,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对于幼儿绘画的正确评价,能很大程度上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在绘画创作之中克服困难。当有些幼儿在绘画创作之中迟迟不肯下笔,此时教师不要烦躁,要在表现方式和绘画技巧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增加其绘画的自信心。
总之,幼儿绘画活动是反映幼儿内心情感的工具,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精神世界的工具,所以,教师要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幼儿幸福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4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
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
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讲不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耐心引导和反复强化,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并经常自觉地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篇5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促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远大志向憗
坚强意志的前提是有志,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我将学生的志向分为远期、中期、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读书。中期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三年后高考考取哪类大学,并且集中起来写在班级的光荣榜上,所谓“三年目标”早知道,以此不断激励学生。近期目标是学生制定近期考试和近期品德考核应该达到的等第或名次,使自己有明确的方向。
二、进行知识教育憗
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找来有关心理学方面通俗易懂的读物,找出有关意志章节的内容以及生动的事例,带领学生学习并结合班级工作中在这方面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和一份自我锻练计划,让学生在行动中加深理解。
三、从小事做起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更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我对教室地上的一个粉笔头,一个小纸片,作业中错的一个符号都不放过,进行严肃认真的教育并和锻练自己意志联系起来,遇到学生有了哪怕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积极克服小困维之小胜利,就能逐步培养起人的克服大困难的大胜利。
四、坚持体育锻炼憗
坚持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意志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首先,“坚持”本身就是坚强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体育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的人,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坚持”二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其次体育运动是一项磨炼意志、锻炼意志的有效形式,体育活动更需要意志力的配合和参与意志力的形成离不开体育锻炼。在半学年期中考试之后,天气转冷,我组织全体住宿学生排队晨跑,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坚持不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五、注意因人而异憗
由于意志品质是意志在不同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具有个别差异,因此,对意志品质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行动中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应加强自觉性教育,对于行动中常优柔寡断草率决定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果断性的品质,对于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对于任性、怯懦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六、严格制度纪律憗
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爱护、关心、了解、体贴学生,知道他的困难在哪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提出既合理又严格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合理的、能够做到的,但又是严格的,一定要按照最好的标准来完成任务,要求是通过制度、纪律来体现的。
一要引导学生练习遵守生活制度,因为只有经过不断练习,才能养成遵守生活制度的技能和习惯。二是对学生要实行必要的监督,对其行为进行督促,鼓励、提醒与检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执行生活制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并形成自我督促、自我检查的能力。三是教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保证教室清洁,上课时偶尔断的粉笔头挥在地上,我总是不厌其烦弯腰拾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在班级工作中,规定严格的纪律,要求学生自觉执行,我要求学生首先要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再组织班委、团委制定班级纪律,在全体同学中通过,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在有些文科科目中,经常有学生提前交卷,我组织学生制定考试不得提前交卷这一纪律,使得学生人人自觉遵守,成为学校考试的一道风景线。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应付各种挑战,才能收到成效。
一、良好意志的特征
人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人的一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1、意志自觉性的表现
(1)目的明确,既确定远大的目标,也要确定短暂的目标。
(2)目的支配行动,为了实践目标,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语、行动置于目的约束之下。(3)为了达到目的,自觉地排除困难,甘愿吃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
2、意志果断性的表现
(1)能对情况作出迅速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即便是面临紧急、复杂的局面也能考虑全局,迅速作出选择并采取行动。
(2)善于抓住时机,只要时间允许,能耐心地进行从容周密的思考,直到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把握时,才作出决定,决不急躁,昌险和草率行事。
(3)在决策的关键时刻,果断从事,当机立断。
3、意志自制性的表现
(1)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遇到紧急情况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鼓足勇气,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获得成功之后,则能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2)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正确地看待个人得失,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3)组织纪律性特别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
4、意志坚韧性的表现
(1)善于在意志行动过程中抵抗和排除各种主观诱因的干扰。
(2)善于坚定地从事已经开始的行动,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毅力,遇到挫折不灰心,坚韧不灰心丧气,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二、意志薄弱的特征
1、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受暗示性是指不加分析和批评地接受影响,轻率地改变行动方向。受暗示强的人容易受他人影响,或容易上当受骗,或做事不果断。独断性是指坚持己见,一意孤行,毫无理由地拒绝考虑别人的任何批评和劝告,也不善于吸取经验教训。受暗示性和独断性均是意志脆弱的表现,因此缺乏自觉性的基础,无是非真伪的标准,盲目行动。
2、优柔寡断和冒失
优柔寡断是指在需要作出决定时,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作出决定之后,又迟迟不采取行动。冒失是一种轻率的表现,是指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深思熟虑,只凭一时冲动匆忙作出决定,有时不计后果,冒失的人懒于思考和轻率妄动,仅为了迅速摆脱由动机斗争带来的内心痛苦和紧张情绪,而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后果,就贸然抉择,草率行事。这也是中学生的典型特点,是需要培养的方面。
3、任性和怯懦
任性是对自己的行动不加约束,随兴所致。中学生普遍具有这个特点,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在某种情况下又促成了这一点的形成。怯懦是在行动时畏缩不前,情况变化时张皇失措。这种情况不利于考试、参加活动等。
4、顽固或执拗
顽固执拗的人追求的是不合理的或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他们不能客观地分析外界情况,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甚至明知行不通,也要坚持己见,必然导致失败。
以上四点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一般来说,意志薄弱不算意志异常,经过修正和锻炼可以坚强起来。
三、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与不良意志品质的调节
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教育与实践的结果,加强对中学生 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为父母而学,有的为老师而学,有的为考大学而学,有的为超过同伴、同学等。每人中学生都应该加强自我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逐步提高动机水平。比如,学生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培养自己的爱好,以帮助自己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也可利用正确的自我评价,有目的地表扬与批评,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来培养和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还可因势利导,让教师或自己逐步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克服利己主义动机,形成正确的动机。总之培养正确的动机是意志品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人只能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平淡无奇的实践活动,一些令人兴趣不浓,甚至会给人情绪带来不愉快感的实践活动,更能使人的意志得到锻炼。所以学校所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正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一个途径。
2、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
英雄形象具体生动,具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教师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艺作品,使他们从中吸取力量,以书中的主人公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向现实生活中的先进、模范和英雄人物学习。如学习张海迪身残志更坚,顽强、刻苦的精神,把技术和科学知识献给人民的先进事迹;学习改革者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大无畏精神;学习发明奖科学家苦战攻关献身“四化”的事迹等。学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学习每个人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3、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
人的意志品质与气质特征关系较大,因为高级神经的活动类型及其特点(如反应性、兴奋性、敏感性、平衡性、可塑性等)对意志品质起着物质基础的作用。一般地说,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在气质上多属于弱型,性格格格不入表现出软弱、胆小、害羞等。
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气质特点,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粘液质的学生应加强果断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对于胆汁质的学生应加强他们的自制力的培养,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忍耐、沉着、克制的心理品质,改造鲁莽的冒失的性格特征。
此外,要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
4、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很多人明知故犯,做出违犯道德准则的事,这多半是由于他们的首先意志不强,或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致。因此,学校应严格管理教育,养成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特别是对自制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应落实到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上来。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为只有自我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培养良好师德品质研究 篇6
【关键词】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良好意志品质Lights fire of the idealto illuminate road of the powerhouse——the powerhouse to discuss the student good will
【Abstract】Raises the student good will quality using the example strength, its essence is must effectively awaken the student latent superior quality.Once the student succeeded has developed own moral potential, then naturally has obtained the moral self-consciousness which that kind never vacillated.Must raise the student good will quality, must have fully to use the example the function.Our teacher must strengthen the teacher’s ethics tutelage, directly sets up a good example to the student.【Key words】Sets up;Lofty ideal;Raise;Good will quality1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个严重误区经常看到家长或教师这样对学生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就是在用低俗的人生理想来鼓励学生去战胜困难和挫折,增强意志力。显然,这就是在培养一种不良的意志品质。与其增强学生这样的意志力,那还不如鼓励学生做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比如说,马加爵因为无法忍受同学的侮辱而杀了四位同学,那么我们是否要这样教育马加爵:你太缺乏毅力了,你应该向韩信学习忍受胯下之辱,只有如此你才能像韩信那样成为人上人?幸好马加爵在杀人前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所以他才杀了四个人;如果他要向韩信学习,那他将来不知道会杀死多少人——从前那些吃得苦中苦的帝王将相,大多都有一定的病态心理,很有报复社会的冲动,通常要杀死很多人,而最后的结局往往证明:他们并非真正的强者,他们的结局往往是彻底的绝望。比如说希特勒,最后还不是自杀了?他为什么不再坚强地活下去,谋求东山再起?
显然,如果培养意志品质脱离了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那是十分危险的,而且也无法培养出真正强有力的意志力——因为从一开始就随波逐流,迎合低俗的私欲,那就是意味着没有个性、软弱无力。
2崇高的理想是良好意志品质的灵魂红军长征就是一个显示出良好意志品质的典范。而红军长征的灵魂就是崇高的理想。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那么肯定是宁愿自杀也不会去吃长征的苦。那么为什么崇高的理想会给人这么大力量,能忍受得了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和折磨?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已经给出了答案: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在良好的意志品质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自强不息”是为了成为“人上人”,而是为了能“厚德载物”——为人民服务;有了厚德载物的理想,那么自然就会自强不息,自然会“永不抛弃、永不放弃”。
有一种错误的倾向过分强调“自强不息”,而忽视“厚德载物”,这种倾向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往往是鼓励野心、私心膨胀的——认为有野心的人、能欺负人的人,才是强者,而善良的人就是软弱无能的人。但是电视剧《士兵突击》却告诉人们:善良憨厚的许三多,连杀猪都不敢看,结果却被证明是个最坚强的人。那个一向蔑视许三多的高干子弟高连长,最后还是被许三多所感动,用他一贯的精英腔调评论许三多:“明明是个强人,却生了一副熊样。”
其实许三多的“熊样”就是“厚德载物”的模样,许三多充分相信人性本善,在他的眼里没有坏人,如果社会风气不好,那是因为苦难深重,大家都有各自的苦衷,暂时无力去帮助他人。所以,如果许三多身逢乱世,那一定就是毛泽东和周恩来这样的人;或者说,从许三多身上,我们能更鲜活、更真实地看到毛泽东和周恩来。
4人人都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潜力其实《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是个平凡的人,但是他却很典型地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且,所有人的身上都有许三多的影子,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被许三多感动呢?所以说:人人都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潜力。关键是如何把这个良好意志品质的潜力开发出来,很多人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内心的许三多,往往需要有一个外在的许三多呼唤一下、启发一下。也就是说人往往需要一个外在的好榜样来充分启发自己内在的好品质。这次《士兵突击》恰好提供了一个大家久违的榜样,所以我不由得要唱一句赞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许三多。”
5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关键是为学生树立好榜样首先,德育本质上是通过“身教”进行的,“言传”只是“身教”的一部分。所以,树立榜样,就是一切德育的基本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次,提倡榜样并不是提倡个人崇拜,因为榜样的力量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力量,榜样身上的东西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榜样的作用无非就是启发,而这个榜样自身也曾受到过其他榜样的启发——这就是星火的传递。而最原始的榜样当然就是大自然——《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显然,大自然就是最神奇,也是最平凡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所以说,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其实质就是要有效地唤醒学生自己的潜在优秀品质。一旦学生成功开发了自己的道德潜力,那么自然就获得了那种永不动摇的道德自觉性。
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必须要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我们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直接给学生树立一个的好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并获得良好的意志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各种其他的榜样,比如说把社会上的先进人物、道德模范介绍给学生,把优秀的文艺作品介绍给学生,如《戈壁母亲》、《士兵突击》等。总之,就是要全方位地给学生提供好的榜样和环境。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7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等不良行为, 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此,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
二、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引导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 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个体育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 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三、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的知行统一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 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任何一种知识的接收和理解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实践。这就充分地显示出体育的活动性, 正是由于这种活动性, 才能更容易表露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及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这些行为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品质, 可以看到他们的道德行为的优劣。正是由于这种特点, 体育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 在活动中使学生知行统一结合。
四、让道德品质行为在课堂上显现
由于体育教学是活动的科目, 也是学生自己参加的集体与个人的活动, 在游戏中轮流活动是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最佳途径。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提供“现场经验”的机会。如“迎面接力”要求集体合作, 也要求个人的努力, 同时规则规定, 每个队员都必须遵守规则依次行事, 在整个过程中表现了学生爱集体, 为集体增光的思想品质, 也表现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遵守纪律的品质, 促使他们成为优秀的队员。
五、将道德品质理论知识融于教学过程中。
1. 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上一节课的行为进行量化评估。要求学生做到:提前到操场, 自觉集合排队, 并做到“快、静、齐”, 同时衣着整洁, 不随地丢垃圾, 不破坏公共财物, 并根据一节课的情况给班集体打分和个人打分, 并记入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
2. 提高教师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培养的艺术
首先,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 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 以便采用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和选取恰当的培养内容;教师要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活动的缘故, 学生的心理表现非常突出, 总有一部分学生表现的毛手毛脚, 对器材有点“恶意”。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现我们就应该制止, 并根据学生的性格, 在原有思想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让其理解和明白:无论是私是公都必须爱护。同时在各种简单的借还过程中, 为了培养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提前一节课告诉下一次需要借还器材的人要管理好器材。通过这一举措施, 每个同学都意识到无论是自己借还是他人借还都要爱惜器材。要尊重相互之间的劳动, 不给他人带来麻烦, 为他人着想, 只有这样, 才能使大家都能上好每一节课。
其次, 通过开展各种游戏, 在无意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中, 开展“为国争光”、“团结一致过黄河”、“爱学校, 做主人”、“三人齐飞翔”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游戏活动, 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 培养学生爱国、爱校、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
3. 不断提高学生内心自我道德完善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提出遵守纪律的要求, 而且要对违纪现象进行批评, 应该让其知道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 以及应该怎样去避免。如在练习打羽毛球时, 由于是轮流上场练习, 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个球没有打好而下场, 此时就将羽毛球拍丢在地上。此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笔者将学生叫到一边, 首先问是否生病了, 心情为什么不好, 需不需要休息等问题。在问与答中将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提出, 提出这样做会给同学留下怎样的印象?与同学的关系将会如何?应该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经过一问一答教育他明白道理, 从而自觉地遵守基本道德行为规范, 并加强道德自我完善。这样把道德观念都渗透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中, 并在教育时反复阐述, 在督促学生遵守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内心的道德需求。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8
【关键词】阅读;数学;教学;培养
数学课本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化”的具体化和实施细则,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主要依据。在数学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体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素质教育思想。
在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习数学普遍存在着不读也不会读数学课本的问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围绕这一问题,作了长期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后得出造成学生不读也不会读数学课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知识。教学的重点是教,而不是研究学生的学。数学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只需接受教师的教,无需主动的阅读课本,寻求知识。
(2)学生由于小学初中学习习惯的影响,认为数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解题,长期形成了上课听教师讲、下课按教师布置的作业解题,作业模仿例题硬套,数学书只限“习题集”,读不惯数学书,也不会阅读数学书的模式。
(3)学生习惯于教师课堂讲授,乐于简单得听讲,被动地学习,认为数学课本必然由老师讲,读不读问题不大。
(4)考试很少涉及到课本上的例题、原题,因此学生认为数学课本中的题目不是考试的重点。
(5)看数学教材,类似读小说、看画报,一晃而过,不加思考,不细读。
(6)数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名词术语不太明白,读不懂、读不实。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学会读书,经过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十个结合”如下:
培养学生学会读书的“十个结合”
(1)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相结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教师应创设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从阅读教材中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教师要常让学生从数学阅读中尝到“甜头”,体验成功。对于他们在阅读中所学到的东西,教师要及时发现闪光点,热情鼓励,激发兴趣,另外,还可以用数学家勤奋学习、刻苦攻读的事迹,启发他们发奋读书,逐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阅读教材,有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只有将培养兴趣和养成习惯相结合,才能让学生从不习惯顺利过渡到习惯 。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演算后,教师再重点讲解,可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活泼,使阅读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
(2)范读、导读和自学相结合
由于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的逻辑特点,所以教师要做阅读示范,可以选择书中典型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经验,边读边讲。边读边找问题,然后又再阅读中解决。特别要选那些看起来“平淡”,读起来“易懂”,但易犯毛病的内容作阅读示范。
导读,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先列出阅读提纲和思考题,再让阅读并回答思考题。教师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深入的读。
(3)读书与写、说、议、练相结合
阅读是要动笔头,边看边练或在练中遇到问题时再阅读课本中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记号、画重点、提问题、写眉批、边读边批,写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选出好的读书笔记作示范讲评,引导学生掌握些读书笔记的方法。实践证明:读与写相结合,做到手脑并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与议,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书中的思想。为了防止学生“走马观花”的阅读,教师要设置一些易错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进行反思或相互评价。
所谓“练”,其重点是练习数学语言的转换。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教材中的内容是分别用这三种语言来表达的。
(4)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相结合
所谓被动阅读,就是逐字逐句的读书,弄懂书中提出的概念、定理、公式及例题。主动阅读,就是要求思考性的阅读,并与书中内容对照,自我评价、修正。例如,看完一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后,不是去看书上的证明,而是自己先试着证明。把自己的想法和书中的证明过程相比较;看完例题的题目后,不是先看解题过程,而是自己先尝试解题,然后再阅读书中解法,不论自己的思路是成功的,还是部分成功或一点儿成功乃至是完全错误都没关系。两种阅读方式相结合,既可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也可以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体验阅读成功的愉悦感,让学生阅读过程充满乐趣。
(5)预读与复读相结合
有目的的预习很重要,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要鼓励学生在预读时大胆的猜想,允许学生出错,不同观点可以争论,激发读书兴趣。学生通过预读,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听课更有针对性,课堂效果更好。
学生理解教材往往不深入,以至于前学后忘,让学生进行复读有助于加强理解,优化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留一些时间让学生重温本节课内容,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整、仔细地再读一遍,圈画学习心得,总结解题规律,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6)读“厚”与读“薄”相结合
要指导学生精读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学会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认真仔细地领悟知识要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仔细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不能一遍过,要反复阅读并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这个过程是把书本越读越厚的过程,这时获得的知识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读书还有待于发展到归纳总结阶段。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也就是华罗庚教授关于读书的两句话,他说:“先钻进去把書读厚”再“跳出来,把书读薄”,为了培养学生把书读薄。每章学完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回忆每章教材的结构,仔细回味,整体把握,加深理解,这样,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阅读,能够真正使所学内容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nlc202309020004
(7)阅读与提问相结合
课前预习课本和课后复习课本,目的都是为了理解掌握课文所述的知识内容。学生在阅读中,都会遇到以下难点和有不同的看法。鉴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把遇到的难点和见解,以问题听课,解决问题,或到外请教老师同学解答。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效率。
(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做到三点:第一,理解并能正确叙述教材中的有关概念的定义、法则、定理、性质及公式;第二,会把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互化;第三,边看,边演算,也就是只要求理解课本内容及所述的计算和论证方法,不要求扩充,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成绩較好的学生,除以上三点要求外,还要求他们做到两点:第一,要求回答一些较难的问题。第二,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鼓励他们撰写数学阅读心得、数学小论文等。
(9)接受与批评相结合
读书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既要尊重书本,又不迷信书本,鼓励学生看书后,独立分析、判断书中那些是对的,那些地方还不够严密,甚至是错误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对于书中的“我们知道”、“显然”、“易证”、“同理可证”字眼,不可轻易放过,一定要想一想是否真的“知道”、“显然”、“易证”。用审视的眼光阅读,可使学生读书更主动、效果更好。
(10)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阅读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把课上与课下,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互联网上的资料),安排学习进度,指导学生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编拟测试题。对于当今生活中出现的新名词要有所了解,例如“利息税”、“所得税”等等。
以上所述,实属笔者在长期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遵循上述的教学规则。通常情况下笔者在高一高二两年对学生进行怎样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的培养,这样到了高三,多数学生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这些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并将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中。学生们一旦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在解题的过程中突破一道道难题,并从中获取学数学的乐趣,甚至还能寻找到比教师讲授的解题方法更灵活、便捷的方法。
【参考文献】
《高中课本》、《教学大纲》、《中学数学教材分析》
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心得体会 篇9
郭丽文
随着小康社会的和谐推进,日益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从不同程度上对未成年人产生着不同侧面的影响,有的学生图于享受、故于自我、习于攀比,荣辱概念模糊。面对新时期呈现的不良趋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手段和途径呢?作为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务必给学生指明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这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中,我从社会层面最基础的教育入手,以学生基本理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到学生心里去。
一、陶冶礼让美德,培养文明习惯
礼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标志,它包括礼貌、礼节、谦让等方面,从广义上讲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礼让既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在的道德素质和修养程度,更重要的是折射出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水平。在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正确树立社主义荣辱观的今天,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礼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确礼仪原则。一般说来,礼仪的内涵主要包括尊重、适度和自立原则。通过礼仪教育与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产生内在的道德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和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水平。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自己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热情谦让的美德,这都是高尚品质引领时代风尚的表现。
二、共奏社会节约旋律,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向往生活中的安逸、享受越来越明显,如何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品德成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而不仅仅是枯燥无趣的说理,如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前辈在艰苦奋斗中铸造的延安精神、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动人事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艰苦奋斗,从而以艰苦奋斗为荣;组织学生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给地球蓬勃生命;开展废旧物品回收活动,为社会广辟再生能源,让学生知晓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应从小事着手,人人都应以节俭和奉献为荣。
三、光荣耻辱褒贬鲜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人们在诚实守信和守法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但今天的未成年学生中,不诚实守信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家长、老师、同学面前撒谎、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自觉履行日常行为规范,这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不仅影响了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还影响着优秀的班风、学风、校风。如何使未成年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德呢?最关键的是启发学生自觉严于律己,以诚实守法为荣。同时老师应抓住典型,探究教育方法、常抓常新,做到情理交融;坚持榜样示范,让高尚形象给未成年学生以潜移默化,陶冶学生诚实守信、诚实守法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篇10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而德育即品德教育,是以提高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个性心理品质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而又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性质、爱好、气质等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和心理教育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尤其是在现阶段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品德问题、心理障碍问题日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规范的、可操作、有实效的方法去感染教育学生。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正常的竞争心理。必须加强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下面试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品质
当代学生情感丰富,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但又容易偏激,有时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克服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上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做。
(1)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知情交融,情通理达。针对学生的消极情感,教师也要阐明危害,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知,从而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调节,培养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积极情感。
(2)教师要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恰当地表达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学生的亲近、热爱、信任、期望等情感,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3)教师要努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必须培养学生的毅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自觉地以高尚的情感抑制庸俗的情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培育抵御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和意志。
(4)教师要合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陶冶学生情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域环境,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民俗资源、自然资源中的教育成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参观访问,到附近的名胜古迹观光等,培养“爱我汕头,建设侨乡”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总是有明确的目的,即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主体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意志总是能够对人的内部活动实行调节和控制,积极的健康的意志活动一般具有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和意志的自制性,并且这几种品质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学生的德育活动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1)启发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应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挫折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面对挫折,能做到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坚韧不拔,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2)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在殷实的小康社会,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充分和精神产品的丰富,学生往往缺乏危机感和上进心,不能深刻认识劳动果实的获得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认识不到生存竞争的残酷性。所以,弘扬勤奋刻苦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怕失败,自觉磨炼。
教师要鼓励信心不足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克服怯懦、优柔寡断等不良意志品质,培养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特别要鼓起勇气,大胆参加班级活动,进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见贤思齐,虚心向别人学习,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尽心格守本职工作。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立即纠正。不怕失败,失败了重头再来。雷锋说得好:“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坚持经受集体活动的锻炼和经受失败的磨炼,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丰富人生阅历,增添成就感,提高耐挫力,激发和巩固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现代社会虽已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但竞争并不排斥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并不排斥团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的竞争应当是理性的,是实力的竞争,一个人要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就必须具备利他精神与合作精神。社会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时,要努力纠正商品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会与人相处,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真心诚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1)培养学生善待他人,融洽人际关系。首先,要教育学生善于对师长和同学微笑。微笑是友善的信号,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欢乐,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赢得别人与自己主动交往,使自己摆脱孤独感和寂寞感,内心充实,心情舒畅,不断产生信心和力量。其次,在与他人交谈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夸赞你的闪光点,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信心大增。再次,在生活上、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宿舍、同班同学,进而帮助其他人,这样,不仅赢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赞扬和帮助,也使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具备爱心。教育学生把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如当有人因家境贫寒,生活发生困难时捐钱捐物;学习成绩优秀的主动帮助学习一般的;班上同学生病住院,大家争着上医院陪护,使同学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窗情谊,使校园充满着团结协作,洋溢着爱。同学们平等相处、互帮互学,蔚然成风,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竞争心理,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互助合作是当今社会劳动分工精细化的后果和要求,而教会学生学会合作是二十一世纪交给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当今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前几代人的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的,不少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未来,深刻认识团结合作意识对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能力,将互助合作的品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学生的心理品质各个方面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德育和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更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贯彻于学校德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篇11
一、在民间游戏中增强自信
(一)发挥潜力,建立自信
沙包是民间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活动材料,它有着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法。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我始终以“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来指导幼儿的活动。由于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换,幼儿的活动显得格外轻松而且活动兴趣非常高。比如,他们在活动中相互抛接沙包、夹包跳来比一比谁的沙包掷得远;随后教师给幼儿创设环境,与他们一起共同绘制一幢幢的房子,玩起了“砍包”和跳房子的游戏。幼儿在尝试到实践的反复中,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了起来,从原来的自发生成过渡到集体的游戏活动,教师帮助幼儿建立了自信,幼儿也能大胆地参与到其他的民间游戏中。
(二)欣赏、鼓励,树立自信
踩高跷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特别是在节庆期间,人们通过此类活动来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在幼儿刚接触到游戏材料时,我便关注幼儿活动,在幼儿的行动中给予鼓励,在活动过程中去欣赏每位幼儿的玩法。幼儿毕竟年龄小,当他学着你的样子双脚能站在高跷上时,脸上有难以言状的苦痛,这时教师冲过去给他一个甜蜜的微笑,抚摸着孩子的头,对他说“你本领真大呀!让老师也来学一学”“你好棒”,当你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哪怕是还在蹒跚地用一只脚踩上高跷的孩子也会受到鼓舞。
二、在民间游戏中学会合作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合作的愿望
教师创设民间游戏的环境与情景,使幼儿产生对游戏的好奇而形成一种悬念,大大激发了幼儿想学习的愿望,使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使合作游戏成为可能。从小班开始,我运用一些语言化情景的游戏,如“剪刀、石头、布”“拍大麦”“蚊子叮我啦”等等,这些游戏朗朗上口,又配上了经典的儿歌,使幼儿从单个游戏中享受到了快乐。再比如“新娘上轿”的游戏,我先让大班的哥哥姐姐到户外活动中表演给小班幼儿看,使小班幼儿对此有兴趣,再让哥哥姐姐抬着他们,在一片片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合作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充实户外的活动场景,激发了幼儿合作游戏的愿望,如“斗鸡”“炒黄豆”“摇船”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锻炼幼儿合作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从愿望过渡到合作能力,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组内讨论到组际讨论,如“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等。开始时,孩子们急于抢着“我来做”,致使有些幼儿就只能当小角色。出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耐心地等待,幼儿也会发现游戏活动受到干扰;再请幼儿想想办法,从中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有时我也以参与者的角色进入游戏与孩子商量、讨论,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了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会在游戏时一起商量合作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游戏中竞争激烈,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快乐的情绪,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帮助引导,培养幼儿合作的品质
民间游戏也有一定的规则,而规则是每位幼儿都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如“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游戏,规则是每位幼儿边念儿歌边从“城门”下经过,但是班中有些调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规则,我就请他们讲讲游戏规则,他们为了想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规则。游戏的规则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幼儿在游戏中学會了协调关系,游戏的乐趣也使幼儿愉快地服从游戏规则并约束自己。
三、在民间游戏中磨炼意志
(一)在游戏中战胜自我,实现目标
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不必立即出面解围,要给幼儿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在玩民间游戏“甩炮仗”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情景:幼儿折出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花炮仗进行游戏,游戏规则是必须用一个炮仗扳倒另一个。幼儿由于初次活动,所以玩了几次都不成功,有的幼儿把炮仗朝旁边一放不玩了,但我却发现班级中有两名幼儿玩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把它扳过来,于是我想走过去扶他们一把;然而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站在一旁窃窃私语,不一会儿他们把其中的一个小炮仗折了几下使它拱起来,这样就容易多了。当幼儿把炮仗扳过来后心里异常兴奋,围着教室又喊又叫,同伴们在他们的引导下也逐渐玩了起来。幼儿终于在困难中战胜了自我,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目标。
(二)在游戏中设置困难,磨炼自我
困难是培养幼儿意志力的磨刀石,教师可以故意设置适度的困难,并不时给予幼儿意志与情感的鼓励。如:游戏“滚铁环”幼儿都玩得非常熟练,他们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于是在户外活动时我有意创设了一些“小山坡”让幼儿去体验,孩子们都去试了试,我便在一边静静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只见有的幼儿顺利通过,但大多数幼儿无功而返,有的幼儿还在不断地练习,于是我让幼儿讨论并不断鼓励幼儿的行为:“加把劲,你就要冲过去了”“没关系,我们一定能成功”“再来一次,老师帮帮你”,在意志与情感的支撑下,幼儿表现出了毫不气馁的精神状态,虽然成功离幼儿还有一段距离,但良好的意志品质已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参考文献】
[1]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桂华,顾引英等编.新编民间游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10-10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2-17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07-09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08-29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08-26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10-22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09-20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10-27
家长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2-14
如何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