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4-11-19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共12篇)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品质;广泛性;深刻性;批判性;灵

活性;敏捷性;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106―01

众所周知,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谈些体会。

一、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广泛性

所谓思维的广泛性,是指善于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的思维能力。而发散思维又是以某一点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想,即考虑问题不受“定式框”的束缚,有较强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广泛性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训练,达到做一题、解一类、晓一串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泛性。

例如,1.已知+=0,求a1990+a1991的值。

2.已知a2+b2-4a-2b=5,求+值。

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以上三题是灵活运用“非负数性质”的典型例子。若把上述第二和第三小题适当变形,利用非负数性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注重一题多变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迷恋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中注重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说明问题的实质,使本质的东西更全面、更突出地显露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判断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分析:可以直接进行逻辑推理判断,也可以借用集合关系判断,可以从逆否命题直接判断,也可以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然后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使问题获解。

三、注重辩证对比教学,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所谓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从各个方面检查自己的设想和别人的意见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培养学生善于探讨事物现象的根本原因。数学中许多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内容相似或者相近,学习时往往容易将其混淆。因此,教学中必须对它们逐个进行分析,然后加以比较找出不同。

四、注重直觉思维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所谓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若能经常注意直觉思维的训练,则将使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有益发展,对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所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展开联想。这样,可避免教学中“就式论式”、“就题论题”产生的弊病,促使学生发现一些别有新意、解法独特的思考途径。

五、注重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所谓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迅速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而思维的敏捷性就是思维的速度问题,即学生迅速地解题。应用逆向思维解题,不仅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还会使解题速度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已知数列{an}满足a1=4,an=4-(n≥2),令bn=,(1)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分析:欲证{bn}为等差数列,只需证明bn+1-bn是常数,即证-是常数(n∈N+),而{an}的通项可利用(1)求出。

六、注重引导探索,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所谓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独立性是发展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教育学生遇到问题不要依赖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一定要独具匠心,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编辑:谢颖丽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2

一、通过深化概念定理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体现在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水平, 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上.因此, 思维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通过概括、分析和归类, 深入地思考问题,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系统化、一般化地解决问题, 预见事物发展过程.思维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

概念是思维推理的根本和载体, 正确认识概念是一切科学思维的基础, 概念本身的形式反映人们对现实世界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因此, 深化概念教学, 多方面、多角度表述概念, 深刻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过程.

如在奇偶函数的定义教学中, 给出定义后, 要及时揭示其本质属性:①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②在定义域内有f (-x) =f (x) , (或者f (-x) =f (x) ) 成立.这样就可以避免把f (x) =sinx, x∈[0, 2π]也误认为奇函数, 同时, 在判别函数的奇偶性时, 也可以将定义转化为判别f (-x) ±f (x) =0或f (-x) f (x) =±1 (f (x) 0) 的等价形式, 以便灵活判别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如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等那些描述性的概念, 要补充足够的各式形态的范例, 从外延范围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定理是事物之间进行逻辑推理的一种关系, 是数学推理和思维的依据.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弄清事物间推理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特别是定理中字里行间隐含的条件, 掌握定理的本质属性, 以便能够正确地运用定理来推理及解决问题.

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两个根是x1、x2, 那么x1+x2=-b a, x1·x2=c a.在教学时应强调定理隐含的条件: (1) 方程要是一元二次方程. (2) 方程要有实数根, 即根的判别式Δ≥0.以免学生误用定理或因思维推理不严谨而解题错误

在教学中, 注意深化概念和定理, 把概念及定理符号化和规范化, 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借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通过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体现在不拘泥于常规, 寻求变异, 从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另辟途径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上.学生在思考总问题时, 思路打不开、找不到头绪、无从下手的原因往往是思路局限于例、习题的类型, 习惯于模仿例、习题的解法, 把自己的思维固定在一种思维定式上, 对情境和条件有所改变的问题, 没有信心, 不能将事物间的内在因素联系起来, 或不能从其他方面和角度运用这些因素探究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典型例、习题的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诱导他们积极思考, 激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猜想和探究其他解法.通过一题多解, 使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方向, 突破课本例题思维定式,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

【例1】解方程组:学生仿照例题可能用代入消元法求解, 也可能运用加减消元法来求解.此外, 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方程组的特点, 发现把三个方程两边相加得2x+2y+2z=16

即x+y+z=8

分别把三个方程整体代入上式得

三、通过数形结合,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体现在善于根据条件的变化, 迅速地改变相应的方式、方法, 机智地解决问题方面.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 它的主要特点是: (1) 思维的起点灵活, 即从不同角度、方向, 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面临的数学问题. (2) 思维过程灵活, 从分析到综合, 从综合到分析, 全面灵活地作“综合性分析”. (3) 概括迁移能力强, 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 (4) 善于组合分析, 伸缩扩展. (5) 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维品质及能力, 既是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驾驭与综合运用的需要, 也是学生形成有序、开放的认知系统, 促进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中增添了实践和综合应用的内容, 数形结合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数学题直观化, 便于思考, 快捷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迅速地解决问题,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如在新课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 抛弃了以前繁、难的逻辑证明, 引用学生动手折纸、自主探究的办法, 运用合情推理的方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此外, 还有许多有关对称图形 (例如抛物线等) 的计算题也离不开数形结合.引导学生数形结合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

四、通过创设应用情景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体现在思维活动中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上, 在解决问题的思考中, 不只限于解决问题, 而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中学生而言, 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 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意图、新方法, 即可称得上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特性, 二是发散性, 三是新颖性, 所产生的假设方法或者结论, 都包含着某种新的因素.

在新课程理念里, 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发现也属学习的“内容”, 比传统教材更为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注重学生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少的概念和定理等内容都留有空白,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和验证,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是新课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在教学中, 要通过创设数学情景或实践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广开思路, 多方求解, 在合作中多角度、多途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在学生学习了相似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 可以引导和安排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或是江河的宽等, 让学生自主设计测量方案、确定测量工具、获得测量数据并进行运算, 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回归知识本义.在活动中, 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幼芽, 及时地鼓励和引导, 不要以这种创造的不完满或错误而简单否定, 这些都是让学生鼓起创造风帆勇往直前的良好表现

五、在思维评价过程中,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体现在具有明辨是非, 善于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维行为的能力上.其表现为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 对面临的问题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 还是开展独立思考, 善于发问.批判性思维实际是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这一个思维品质,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不依赖别人的帮助, 不祈望得到现成的答案, 要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 增强自信心, 使他们能独立、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 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3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育观和人才观要求由培养“记忆型”、“知识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智力型”人才。作为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充当着学生训练思维体操的教练和指导,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学习成绩的优劣,最终取决于思维活动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挥,出色的教练则应在有效的教学时空,搭建起民主、和谐的思维平台,创设合理、有序的思维情境,展示明晰的思维发展过程,构建活跃的发散思維空间,实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宗旨。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以下探索。

一、抓住本质 启导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它表现在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自如地运用数学规律去思考问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验证性题目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利,甚至会阻碍学生主动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而在进行探索性学习时,学生必须对探究过程全部记录,然后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上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人行道瓷砖图案的排列后分析和探究铺设的数学规律,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测量与计算,加强知识的实践环节。

又如,已知: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D是∠A的平分线。求证:AC+CD=AB。

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告诉学生辅助线的添法是在AB上截取AE=AC,并且连结DE,学生只是知其然(这道题会做了),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是培养不出学生添加辅助线的能力的。

教师应放心、放手让学生添加辅助线,使他们在碰钉子的实践中明确添加辅助线的目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点拨、分析,适时抛出“如何将证两条线段的和等于一条线段转化为一条线段等于一条线段”的这个关键问题来启发学生,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层次,让学生反复思考在“已知”和“求证”之间如何架好这座桥梁。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想到将△ACD以AD为轴翻折到△ADE的位置上或者将△ADB以AD为轴翻折到△ADE的位置上,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辅助线的添法。

这样,通过探究性的教学,既使学生消除了为什么这样添加辅助线的疑惑,又真正掌握了“截长补短”这个添辅助线规律的运用,使其对问题的认识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探寻到事物的本质。

二、触类旁通 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在善于通过改变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角度,来揭示问题的本质联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欢乐。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训练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上很有帮助,若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则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

三、快速反应 培育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迅速程度,它表现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做出结论。要发展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理想题目。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 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既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质疑检测 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检查思维正确的程度。它表现在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具有明辨是非,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能力。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与失误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思维的批判性品质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要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勇于质疑、争论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也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克服思维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数学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检测,对现实生活中的所谓“常识”,要有大胆质疑和敢于“挑刺”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批判性,就要训练学生的“质疑”的心里,多问几个“能行吗?”“为什么?”。现在,数学课外读物和复习的参考资料很多,仔细看看,有的书上的一些题目,不尽完美,甚至是错的。所以就要求学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阅读。

这里竟然得出了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岂不荒唐!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你知道吗?

学生在“蚂蚁和大象一样重”的荒唐题目的吸引下,必然勾起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急于和同学讨论、辩解、探索。

又如,我国有关数学教育专家曾经利用一道著名的测验题:“一条船上有65头牛,34头羊,问船长几岁?”在美国学生的一次测验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此题不能做,回答31岁的仅占10%。在法国,有64%的学生得出答案:65-34=31岁,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而在中国的中学测验,45名同学中只有5人说此题不能做,多数回答是31岁(65-34=31),其次回答是99(65+34=99),再次回答是49.5((65+34)÷2=49.5),竟有超过90%的学生得出错误的答案,由此看出,学生如果没有思维的批判性,其学习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悲!学生积极探讨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不拘泥于现成的方法,这样持有同学们自己的特有的见解和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

【结束语】数学教学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多元的思维品质教育,整个过程让学生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大胆猜测,突破常规,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培养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理解、学会质疑、学会合作”的精神,使他们以创新的心态去乐学、好学、善学。

【参考文献】

1.《数学思维论》

2.《创新性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4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潮的教学艺术得体现。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它,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5

——以牛津英语1AM3U3 In the restaurant为例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戴郁莲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阐述到“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的评价系统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朱光潜、林崇德认为: “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是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好途径, 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英语教学观, 通过开发学生思维的内在潜能, 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英语课堂效能。【案例描述】

本文将结合小学牛津英语1AM3U3 In the restaurant的教学片段,来阐述如何通过各教学环节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英语课堂效能。一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教师如果能作出恰当的引导,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等,以此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效能。

教学片段一:教授完核心词汇“cake”,出示蛋糕图片,进行快速问答。T:How is the cake? S1: The cake is nice.T:How is the cake? S2: The cake is sweet.T:How is the cake? S3: The cake is yummy.T:How is the cake? S4: The cake is red.T:Yes.The cake is nice, sweet and yummy.So I can say a chant “Cake, cake.Nice, nice.Cake, cake.Sweet, sweet.Cake, cake.Yummy, yummy.” Let’s chant together!

片段分析: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以较快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积极应答,学生会进行头脑风暴,对蛋糕从视觉、味觉以及颜色上对蛋糕进行描述,这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也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学片断二:教授完核心词汇“pie”,出示苹果派的图片,进行组词游戏。T:Look, I can make an apple pie.What kind of pie can you make? You can say like this: Pie, pie, apple pie.S1: Pie, pie, orange pie.S2: Pie, pie, banana pie.S3: Pie, pie, peach pie.S4: Pie, pie, pear pie.S5: Pie, pie, cherry pie.S6: Pie, pie, lemon pie.S7: Pie, pie, pineapple pie.片段分析: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回忆,正确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宽广,学生也因为自己能够将之前所学的水果单词结合到新学的词汇中,显得尤为兴奋,发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活跃了英语课堂的氛围。

片段教学三:由句型“Give me a ____, please.”转换到新授句型“May I have a ____, please?”

多媒体课件上,依次播放顺序如下:,T:(picture 1)If you need a pie, what can you say? S1:Give me a pie, please.T:(picture 2)Yes, you can say ‘Give me a pie, please’.Now let’s listen what Winnie says.Winnie: May I have a pie, please?(picture 3)T: What does Winnie say? S1: May I have a pie, please? S2: May I have a pie, please? T: Great!Now let’s be Winnie together.Ss: May I have a pie, please? T: Now let’s sing a simple song May I have.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follow it.(picture 4)片段分析:在新授句型“May I have a _____, please?”前,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已学的句型“Give me a _____, please.”这是为后者做铺垫,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的知识,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学生也会发现在英语课堂上有话可说,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更能接受。随后简单的英文歌曲May I have更好地巩固了新授句型的掌握,在后续的句型训练中,学生明显能较流畅地表达运用这个句型,达到了这一课时中对这个句型的教学目标。

教学片断四:复习巩固后,教师下发作业单,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T: Look, this is a nice pizza.Let’s make a pizza song by ourselves.今天回家后我们一起来模仿Apple tree的格式,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披萨之歌吧。

Pizza ______, Pizza ______, Pizza ______, Pizza ______, Pizza, pizza, I love you.Pizza ______, I love to eat.片段分析: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笔者下发作业单,布置了“创编儿歌”的环节,让小朋友仿照上一单元的歌曲Apple tree的曲调来为pizza这个新授核心词汇创编儿歌,经过本堂课的学习加上之前的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可以描述披萨的形容词,比如nice, sweet, yummy, round, big等,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发挥,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儿歌。这不仅能够帮助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在第二课进行成果展示时,氛围活跃异常。此次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所帮助。由此可见,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的效能。【案例分析】

一、快速问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在英语课堂中,快速问答能够创造一种紧张的氛围,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提高了思维活动的速度。在快速问答过程中,学生好胜心强,反应迅速,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基础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教授认为“语言学习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并形成习惯,习惯进而渐变为品格。当语言的输入系统培养学生的品格与思维认知能力时,语言的输出则体现出学生的品格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运用抢答、快速问答、连锁问答的手段,让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出时,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而举一反三的能力正是学生灵活地进行思维迁移、运用规律的能力。案例中老师说出“Pie, pie, apple pie.”后,学生能立马举一反三,明白“Pie, pie, ______ pie.”的回答规律,将上个单元的水果词汇迁移到这个句子中,摆脱了教材中对“pie”的单一阐释,呈现了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水果派。当学生发现了这个句子的特点后,会去回忆搜索之前学过的水果相关单词,学生的思维也更活跃,发言踊跃,敢于说,乐于说,即使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话可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及学习热情,课堂效率也在逐步优化。

三、推陈出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新旧知识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既能巩固旧的知识,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推陈出新的手段,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案例中,教师通过教师通过旧知识点“Give me a _____, please.”引出新知识点“May I have a _____, please?”,让学生进行比较,之后又通过一首儿歌进行巩固,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思维混乱,反而会加深对新句型的记忆,这对于学生转换思维,巩固教学难点也有一定帮助。因此,教师使用推陈出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能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开阔学生的思路,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创造性的想法进行鼓励与支持,就能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正如案例中创编儿歌的作业,每个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并体验创作与成功的喜悦,不仅巩固新知,复习旧知,对思维的创造性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思维的创造性训练贵在创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对旧知识进行重组,敢于标新立异,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正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英语教学观, 通过对学生进行快速问答,让学生灵活综合性地运用语言,通过新旧结合的方式等,发散学生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内在潜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6

数学思维品质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时表现出的智力特点或个性特征。在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其思维的自觉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重视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学中让其从直观的、最熟悉的事物,最简单的变化开始,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进行思考。如:我在一年级教学“圆柱、球的认识”时,首先,拿一个木柱让学生观察,让其说说像什么,上、下底面是什么图形,上、下底面形状大小是否一样。再拿一个皮球,让学生摸一摸,通过触觉先感知其面,再从不同角度,用视觉观察其形状。通过一系列观察提问、回答,引导学生逐步得到完整、正确的圆柱和球的概念。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应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和操作中,动脑动手,感知事物的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看图说话,表述图意,编应用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学好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所以在表述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二、重视双基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维敏捷性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学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思维的起点和途径,也就谈不上思维的敏捷性。

因此,要培养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7

一、规范过程, 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 严谨性是重要特征之一, 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要求思维过程服从逻辑规则, 考查问题严格准确, 运算推理准确无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产生将等式变形运用的法则搬到不等式的变形的错误。如忽视了变形是讨论的a的符号。又如a>b, c>d⇒ac>bd, 忘记了考虑a、b、c、d的正负。因此, 在学习不等式证明时, 应严格要求学生推理要有据, 论证要严谨, 步骤要完整, 过程要规范。解不等式强调变形的同解性, 即每步变换必须既充分又必要。

综上, 当a>1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当0

本题考查了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题目涉及到对数概念、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的等价同解变形、分类讨论等, 知识综合性强, 这就要求学生审题要仔细, 考虑要全面。通过这样的训练学习, 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二、一题多证,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思维活动作用范围的广泛和全面的程度, 它表现为思路开阔, 能全面分析问题、多方位思考问题、多角度研究问题。例如不等式的证明, 方法多证法灵活, 教师通过一题多证, 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突破知识的固定范围, 提高解题能力。

证法1 (分析法) :

欲证原式, 即证4 (ab) 2+4 (a2+b2) -25ab+4≥0。即证4 (ab) 2-17ab+4≥0, 即证或ab≥-4。∵a>0, b>0, a+b=1, ∴ab≥8不可能成立。从而得证。

证法2 (比较法) :

三、深化结论,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 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 它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深入思考问题, 系统化、一般化地解决问题。

例3已知ad≠bc, 求证: (ac+bd) 2< (a2+b2) (c2+d2) 。

问: (1) 条件ad≠bc删去, 结论还成立吗? (2) 删去ad≠bc, 结论能否推广到一般情形?通过学生对问题认识的逐步加深, 得到著名的柯西不等式:若ai, bi∈R (i=1, 2, …, n) , 则教师提供思考方向, 诱导学生对问题认识进入更深层次, 从已知知识出发, 概括获得新结论,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辨析谬误,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 它以辨析思维为基础, 善于发现思维中的矛盾, 能利用信息的反馈及时自我调整, 及时改正完善。

这种解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用均值不等式求极值时, 常常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本题中致误的关键是忽视了适合“=”号成立的条件:即sin2x=4中的x不存在。教师引导学生, 对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深入剖析, 揭示错因, 正本清源, 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从而构造数学模型, 形成其独特的解法。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8

一、按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也日益呈现,信息的开放化直接影响着当代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现在的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新课改也要求高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对一件事物进行发散性以及聚合性的思维想象。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的特点是多维性及独特性,它贯穿于语文学习需要的各种能力之中,因此,对学生的发散性及聚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写作水平作为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需从培养学生聚合与发散性的思维开始。首先,高中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小学、初中语文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其次,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二、加强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很多高中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已经做出了不懈努力并且尝试了多种方法,但是效果甚微,学生对写作依旧感到厌烦和畏惧,导致高中语文教师的失望和乏味感,这就是目前出现的一个不好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为什么高中作文教学难以推动?原因是多方面的。1、高中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不重视。据我发现,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花更多的精力用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因此,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微效甚至是无效的。2、传统作文教育教学模式的禁锢。传统高中作文教学呈现程式化的特点,即抓住文章中心论点,围绕论证结构进行论证。长期以此,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写出的文章呆板空洞、千篇一律,缺乏新鲜感,特别是在全命题以及半命题的作文当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提高对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视程度,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三、适当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在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的学习,高中学生对作文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例如选材、布局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在高中阶段,老师只需在巩固和加强学生已有的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训练,那么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我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段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只狐狸嫉妒一只小猴子可以每天吃到葡萄,就说葡萄很酸。这时候,被经过的鸽子听见了,鸽子认为狐狸是森林里最聪明的动物,说的话一定是正确的,就相信葡萄是酸的,所以不去吃它。后来它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麻雀,麻雀认为鸽子见多识广,说的话一定是对的,所以也没有尝试去吃葡萄。这时候,一位老奶奶正要去摘葡萄,麻雀好心的劝阻老奶奶,老奶奶反问,说:“你们有尝过吗?”麻雀说:“我是听鸽子说的。”鸽子说:“我是听狐狸说的。”这时候,老奶奶从篮筐里拿出一串葡萄给麻雀和鸽子,麻雀和鸽子尝了一口,惊讶道:“好甜呀!”这则材料一出,学生们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就讨论了起来。明白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自己亲自体会尝试过了,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我引导学生是否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遇到的时候你的最初心里活动是什么?最终你又是如何做的?学生们议论纷纷,诉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与之相类似的事情,如此学生的写作思路就完全打开了。所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其发散思维,才能够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提高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其拓展想象力,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教会学生注重积累,增强对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9

从 95高考化学试题谈起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 特别是会考后的高考, 对学生的 能力要求更高。

高考化学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所有 能力必须通过思维能力才得以实现, 所以思维能力是核心。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 志,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 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 仅就 1995年高考化学试题谈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善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 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 切思维 品质的基矗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 抓住其本质和规律, 从 而园满地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 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 科及正确答好高考化学试题的必备素质。1995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 刻性的考查。

可见, 要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 最主要的应分析问题的实质, 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既要抓住题目“题眼”作为思维突破点,又要选点准确,使思路畅通,问题解决显得“敏捷 而迅速”。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深刻性的另一方面,也可在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体现出来,高考第二大题单项 与多项选择混和,其目的是增加试题难度,降低随机猜测得分率。而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心 理特征和学习态度等因素影响,往往对概念理解不透,记忆不深或仅凭印象进行机械推理, 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不细致,不深入,或产生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少选, 漏眩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 经常有意识地漏选选项, 有利于帮助学生

分析复杂的比较隐蔽的 或带假象的选项时, 能去伪存真, 正确选择, 以达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 性之目的。

二、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 律。逻辑思维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 推理严谨, 令人无懈可击。解题时, 运用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 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奇妙效果。

三、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 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 思维, 又善于集中思维, 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 就要立即调整思维 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高考试题大多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只有善于应变,触类旁通, 方能越关夺隘, 攻克难题。所谓难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迁移试题, 另一类是计算题。它们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的其它品质高度发展的结果,它表现在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在思维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渐进, 而是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 以最诀的速度攻克 未知。高考化学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全面扎实地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在有 限的时间内迅速提取头脑中贮存的有关知识, 并加以综合运用, 不少考生答题时感到时间紧, 不能答完卷,乃因解题速度慢之故。

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加快对信息的吸收、筛选和运用。例如,高 考题第 27题,内容繁杂,解题时应首先理顺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每一步推理均要

紧紧抓 住反应过程中消耗和剩余的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则产生现象的原因不点自明, 反应的方程 式也能轻而易举地写出。

巧用守恒(如质量守恒、体积守恒、浓度守恒、电荷守恒等出奇制胜,是提高解题速度的 重要捷径。

五、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 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 只有创造才能在竞争 中生存,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当今时代最为重要、最可贵的一种品质。1995年高考化学试 题充分注意了这一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可以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 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 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 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 “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 大、但它不“超纲”,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在复习教学中,不能丢开书本,花大精力,耗费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既浪费了精力, 又增加了学生负担。重在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现场自学”能力,以及知识 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

易受传统解题方法的约束,不能接受那些违反“常规”的解题捷径,也是缺乏思维 独创性的表现。计算题教学中若把计算为主,推理为辅,转化为推理为主,计算为辅,也能 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高考题第 36题的各种巧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思维功能高效率的基础是思维结构的高度完善,促进学生形成最佳思维结构,最大 限度地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功能。而善于构造, 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各种类型的题 目、解法均有繁简之别。许多学生满足于做出来,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

面作深入探讨、致使 解题速度缓慢, 这是广大考生的弱点, 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在解题中多留神各 种解法, 多启发诱导,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捷明快的解法,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如果照本宣科,照析例题,硬套公式,题愈做愈死,越学越怕,思路越走越窄。故此应鼓励 学生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

六、统筹全局,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在认识和处理问 题的时候,不是把视线只盯住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

高考化学试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为中学化学教学做出了典范,给中学 化学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化学教学中, 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 发智力的目的。因此,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 何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化学思维训练, 正需要我们深入 研究,并落到实处。

例如高考试题第 17题据电量守垣, 第 18题巧用得失电子数相等, 第 24题利用质量 守恒, 第 25题巧用浓度守恒。计算题第 30题也可以质量守恒关系为基础进行计算, 守恒关 系的灵活运用也可使解题速度加快。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10

《数学新课标》对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即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情景问题设置、例题设置、作业设置这三个方面,要层层铺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思维

0引言

化学,因为记忆量大,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要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而且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化学具有严谨科学性,学生只有具备了深刻性的思维才具有了学好化学的必备素质。所谓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集中表现为进行思维活动时能抓住其本质和规律,深入思考问题,进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并不满足于于一道题的解答。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需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关于喷泉实验的习题,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①直接给学生原喷泉实验装置,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这是比较简单的考查,只能检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识记情况:②对喷泉装置进行改造,去除胶头滴管,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喷泉实验。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③变换进行喷泉实验的气体,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气体可以进行喷泉实验,如换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如何进行,等等。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思考不够全面甚至出错,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反思为什么错了,找出原因,找到答案。在一错一对之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时,最怕学生出现思维定式,解题时“一条道走到黑”,不会多角度去思考,所以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又能够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找到问题突破点,加快思维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如:在学习硫酸的性质时,先熟悉稀硫酸、然后了解浓硫酸,在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后,可让学生思考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很难一下子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因为此问题的答案所涉及到的知识包含浓硫酸、稀硫酸的所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所以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发散的思维,不仅要能回忆起相关知识,还要能够最终把思维集中起来,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可让学生一一进行补充,引导他们把答案集中起来,得到相对完整的答案,学生实在想不到时,教师及时提醒,最终攻克难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训练。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才能推动知识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联系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最新科研成果进行讲解,既提高学生兴趣,也可培养学生能力,着重引导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激发考生向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能力的方向发展,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思维的独创性,就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4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就要注重逆向性思维训练,以此为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讲解原电池的内容时,可先给学生一个能够用来构建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找到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一份电解质溶液:②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闭合回路;⑧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间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借助于这种逆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5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把一个个散珠似的知识点穿成“项链”。但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又不是把视线只盯住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例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往往先讲授烃的知识,依次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然后讲授烃的衍生物,依次学习卤代烃、醇、醛、酸、酯、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好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但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各类物质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抓住各物质问的联系,把它们连接成网,让学生对它们的转化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建立起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12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思维品质

当前, 各国之间的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竞争上, 而科技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具有创造力, 具备独特的思维品质。也正是因为深知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在教育培养未来人才的过程中,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根本任务, 绝不能将我们的教学任务仅仅看做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在职业高中教学中,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育人”的重任。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在《学习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体差异, 是判断智力层次, 确定一个人智力是正常、超常、或低常的主要指标。”我们在职高语文教学中, 就要以发展学生的这些品质为己任,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出具有独特思维品质的“人才”。

一、推理,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要想又快又正确, 必须学会正确地推理。在语文学习中, 单纯地谈“感悟”是不妥当的。“感悟”是人的心理对外在事物的反映, 往往显得粗糙与模糊, 要想使“粗糙”变得精细, 使“模糊”变得“明晰”, 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和严格的推断。论证, 是找到确凿的事实材料来证明;推断, 则必须学会归纳和演绎。学生的实际情况是, 可以找到一例或多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难以对众多材料的内涵加以“打通”, 从现象走向抽象。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往往陷入错误的泥淖, 绕来绕去, 绕不出思维的误区。花费时间不少, 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

究其原因, 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不大习惯像数学课那样推理, 只对学生的看法加以简单的鉴定就了事。这是必须改进的。根据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实际, 我认为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推理”的课堂, 以求培养学生的理性,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敏捷性。

对于理性的材料, 如议论文, 当然要引导学生在认识别人“推理”的同时自己也进行分析上的“推理”;对于感性的阅读材料, 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也同样要认识别人的推理并且自己也进行分析上的“推理”。任何一篇阅读材料, 都内隐着作者的“推理”过程, 如小说, 人物的命运逻辑是明显存在的;如散文, 感情变化的逻辑, 所描写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是明显存在着的。即使是写景抒情的诗歌, 其节次之间的组合、诗句之间的顺序以及言语内容之间的联系……也是可以抽象出来加以分析的。有人认为, 对于文学作品要重感悟, 少分析, 尤其是对于诗词, 只要背背读读就行了。我以为这是放弃了理性思维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快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正确的做法应该在教学中,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到有理有据, 步步推导,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又准确又快捷。

二、迁移, 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时的迁移能力上。

语文的迁移能力是必需的, 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在《好雪片片》中, 对课文中表现的我与“流浪老人”之间善良、温暖和真诚关怀的情谊, 对学生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再如, 在训练学生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 就要有意识地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技巧运用起来。通过阅读《祝福》, 分析祥林嫂“三哭”“三笑”的背后揭示了什么主题, 让学生细细体会生活中周围人的一颦一笑所表现的内心活动。这种训练, 会使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能力和写作中刻画人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比较, 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相同事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深度、不同层面的认识。例如, 对于《鸿门宴》中, 项羽对于樊哙的指责为什么不生气, 大部分同学认为, 是因为两人都是刚直勇猛之人, 英雄惜英雄。有部分同学却能认识到, 除这个原因外, 还因为樊哙的讲话很有艺术性, 虽是指责的话, 但把项羽看得比怀王高, 且有“求赏”之意, 这就抓住了项羽的自矜功伐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这就是思维的深刻性不同造成的。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 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一个具有深刻思维的人才会是一个有独到想法, 有创造力的人。思维与学习是互相联系的, 一方面客观的学习决定着思维的发展, 另一方面思维对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增深, 知识的积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逐步加深, 但同年龄之间照样存在着思维深刻性的差异, 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以增进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比较教学可以很好地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一些复杂的事物只有借助比较, 才能比较一般和特殊的属性并突出其特点, 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较深刻的认识。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语文教材把“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编者力求把同中有异的课文及其各项内容组成为一个个有机的小综合体, 这就为“比较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语文单元教学方法的特点就在于比较。例如古文单元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和《谏太宗十思书》, 它们在题材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都是人臣劝说君主, 君主采纳臣子的建议, 兴利除弊。在塑造人物上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尤其是邹忌、触龙、魏征三人, 都有一片忠心, 且能抓住君王的心理, 还有高超的讲话技巧, 最终达到了劝说的目的。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个性, 有自己独到的说服技巧。邹忌善于以自己的经历为依据, 推己及人, 现身说法, 用类比的方式讲出“王之蔽深矣”。启发诱导齐威王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 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进谏的目的。触龙也有他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能体会妇女溺爱幼子的心理, 更懂得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溺爱的偏见, 所以他见到太后先谈健康问题, 继而谈爱子问题, 用激将法使太后吐露溺爱长安君的心事, 然后又用赵王和诸侯子孙为例, 暗示太后溺爱有害无益, 最终使太后决定“使长安君为质”。触龙之所以能成功, 一方面, 由于他运用了语言的艺术, 深切了解对方心理;另一方面, 也由于立论的正确, 确实是为国家着想。而魏征以奏章的形式, 敢于在一片歌功颂德的欢呼声中指出暗藏的危机, 指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必要性, 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名相魏征的勇气和卓越才华。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 学生对这三个人的思想、说话艺术就会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 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 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同时也能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 不光课文与课文之间存在着可比性, 就是在学一篇课文时也应抓住一些可比的东西,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比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让学生比较“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与“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中的“忽然想起”和“到底惦着”有何不同,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措辞呢?通过对比, 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朱先生婉曲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了解这篇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向纵深处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设疑, 拓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从人才的智能要求来讲, 重要的就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 能够在科学领域里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否则, 即使将大英图书馆的所有图书读完, 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个书蠹虫, 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 他们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

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 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前人所创造和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这样一个基本教育阶段, 从学生整体而言, 他们的思维活动在性质上是属于再现性思维, 他们学习过程的思维在总体上是再现前人或成人的思维结果。这种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未有的, 而对前人来讲则是已知的、已有的。因而在严格意义上, 它不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 不属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学生是不是就没有创造性思维?不是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思维最活跃的时期, 教师只要认识到这一点, 有意识地去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并加以积极引导和培养, 而不是去扼杀它们,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成为他们思维品质中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设疑, 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良好开端。带着疑问, 学生才有可能去探索, 去研究, 并在探索的过程中,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教师应是激发学生质疑的专家, 应经常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带有启发性的, 尤其是能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自觉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 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自觉地、独立地去思考, 去探求, 去发现, 他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所得答案或结论虽未能超过前人和成人, 但相对于一般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来说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教师的善问是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有效手段, 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设疑, 自己去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 就是一次创造性思维的闪光。教师要自觉地去保护学生身上的这些闪光点。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是很喜欢发问的, 虽然问的问题有时是幼稚的, 甚至是可笑的。但教师要认识到, 这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是相符的, 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从而否定学生的提问, 教师要在这幼稚和可笑中去发现闪光点, 热情鼓励, 积极引导,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发问是有价值的。不可否认, 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的, 有时甚至是新颖独到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 积极鼓励学生发问, 肯定了学生的一次发问, 也许就是保护了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也许就是保护了一个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具备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那么长大后就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否则, 我们培养的可能是一个个优秀的考试机器, 毫无创造性可言, 那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悲哀。所以, 思维培养要从小抓起。

五、设陷, 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 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是思维过程中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 是思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

在日常的教学中, 为了加深印象, 教师可在介绍正确思维过程的同时设计一些“陷阱”, 让学生误入歧途, 若学生知错最好, 若不知错, 则教师反驳, 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这样造成思维强烈的对比, 有利于纠正学生思维的不严密, 解题马虎等不良习惯,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学了《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点后, 再结合历朝历代因“贫富悬殊”引发农民起义暴动的史实, 学生会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然后再用这一“正确”观点分析当今社会, 学生可能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更应该消灭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这就陷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教师这时就要把学生从陷阱中拉出来, 教会他们用批判的观点对待历史问题。再如: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 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门原来是自己掩的, 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 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一先生说, “僧敲月下门”, “敲”的应是自家寺庙之门。这时让学生细读原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可见, 诗人眼前之门乃隐士李凝之家门, 而非僧人之寺门, 僧人能否随便“推”?如果用“推”, 则悄无声息, 诗人又怎能看到月夜里“鸟宿池边树”?这样把学生引入一个自相矛盾的陷阱, 他们不可能不去寻找答案, 不可能不对现有观点进行分析、批判。

总之,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 学生独特思维品质的形成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培养的。因此, 我们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 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5.

[2]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小学写人作文400字下一篇:普惠制产地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