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精选8篇)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篇1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对高阶思维的类别、特点、方式、方法,直到目前,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一、有关高阶思维的发展可能性和必要性
高阶思维的定义到现在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和概念。中国学者与专家钟志贤认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形式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求解与决策等能力。
在教学目标分类中,高阶思维表现为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如分析、归纳、综合、创新、总结等。
多数研究者认为,与学科教学结合的高阶思维教学发展,最有效方法是整合高阶思维与课程,把高阶思维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实现预期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效果。
目前,世界各国,很多学校和很多学者、专家都开展了一些有关高阶思维及培养的研究,他们在多门学科,如数学、阅读、科学、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学科中,这些学者、专家都提出高阶思维的要求和做法,在低阶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这些学者、专家中以布卢姆最为特出。他在2001年就出版了有关专著,世界各国很多学校和学者、专家以教育目标分类为基础进行了有关研究。例如,澳大利kurwongbah(亚昆士兰州)州立学校。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课堂教学依旧停留在低阶思维、低阶学习和低阶能力层次上,很难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很难有效塑造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真正有效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怀疑与质疑;学会独立解决真实问题与困难。教学实践中不需要直接交给学生现成结论或答案。
因此,很有必要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强调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实施高阶思维教学策略与措施
1.从高阶思维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
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很多时间反复练习、反复做题目,最终要求是学生能见到题目就能做,做了题目就能对,使学生考出好成绩。但这样的教学却是扼杀学生创造力,使学生养成不良思维习惯。
高阶思维创造与培养是教师有意识的行为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探究学习活动中存在类似情况,很多学生只会用互联网等简单手段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没有深入思考,这其实就是低阶思维,没有实施真正的高阶思维。
在教学很多情况下,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是完全可以互相转换的。教师有意识的作为很重要,如果教师能用简单问题引申出学生复杂的思考,就是把低级思维转换成高级思维。
现实课堂中,有些课很明显把本该有的高级思维转换成低级思维,本应该由学生探究的结论由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越学越机械,越学越没有创造力,越学越不聪明。
2.实现课堂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本的转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具备学习能力。因而课改中心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要想教会学生学习,必须让学生会学。所以,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全面支持。
“高阶思维”教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思维实践,参与思维过程建模和发展思维技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已摆到第一位,强调教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3.脚手架理论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有有关脚手架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一类临时性结构,用来帮助学习者超越现有学习水平,更有技巧地开展相关活动。脚手架可以是资源提供,让学生接触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源,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升认识,从而形成明确结论。脚手架也可以是对学生形成知识转化的提醒,帮助他们对照、比较、归纳,在很多相似研究对象中寻找共同特点,然后,学生可以集体讨论,共同推理、决策,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脚手架也可以充当指示向导,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从而达到高阶思维。
4.老师要精心设计高阶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包括口头教学问题和书面教学问题,它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效教学手段。最适合思维的教学是以思维为基础的策略,如具有穿透力的、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回答,是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
高阶思维培养在教学中没有固定模式,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离不开与具体学科教学的结合。其中通过“问题解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状态,是高阶思维教学的关键。
许多现实课堂教学中大量“教学问题”几乎都是应试型问题,甚至有的课堂没有问题,只有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却不知为何忙碌,更不知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形成一定解决问题能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根本没有高阶思维。而引发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课堂气氛调动和学生思维触发很多是通过老师的精彩问题设计而引发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篇2
一、有关高阶思维的发展可能性和必要性
高阶思维的定义到现在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和概念。中国学者与专家钟志贤认为, 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形式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求解与决策等能力。
在教学目标分类中, 高阶思维表现为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如分析、归纳、综合、创新、总结等。
多数研究者认为,与学科教学结合的高阶思维教学发展,最有效方法是整合高阶思维与课程, 把高阶思维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实现预期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效果。
目前,世界各国,很多学校和很多学者、专家都开展了一些有关高阶思维及培养的研究,他们在多门学科,如数学、阅读、科学、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学科中,这些学者、专家都提出高阶思维的要求和做法, 在低阶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这些学者、专家中以布卢姆最为特出。他在2001年就出版了有关专著 ,世界各国很多学校和学者、专家以教育目标分类为基础进行了有关研究。例如, 澳大利kurwongbah(亚昆士兰州 )州立学校。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 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课堂教学依旧停留在低阶思维、低阶学习和低阶能力层次上,很难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很难有效塑造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真正有效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怀疑与质疑;学会独立解决真实问题与困难。教学实践中不需要直接交给学生现成结论或答案。
因此, 很有必要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强调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实施高阶思维教学策略与措施
1.从 高 阶 思维 角 度 重 新 审 视 课堂 教 学
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很多时间反复练习、反复做题目,最终要求是学生能见到题目就能做,做了题目就能对,使学生考出好成绩。但这样的教学却是扼杀学生创造力,使学生养成不良思维习惯。
高阶思维创造与培养是教师有意识的行为过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探究学习活动中存在类似情况, 很多学生只会用互联网等简单手段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没有深入思考,这其实就是低阶思维,没有实施真正的高阶思维。
在教学很多情况下, 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是完全可以互相转换的。教师有意识的作为很重要,如果教师能用简单问题引申出学生复杂的思考,就是把低级思维转换成高级思维。
现实课堂中, 有些课很明显把本该有的高级思维转换成低级思维,本应该由学生探究的结论由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越学越机械,越学越没有创造力,越学越不聪明。
2.实 现 课 堂 由 教 师 为中 心 到学生为本的 转 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具备学习能力。因而课改中心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要想教会学生学习,必须让学生会学。所以,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全面支持。
“高阶思维”教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 ,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思维实践,参与思维过程建模和发展思维技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已摆到第一位,强调教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3.脚 手 架 理 论 促 进学生 思维提 升
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有有关脚手架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一类临时性结构,用来帮助学习者超越现有学习水平,更有技巧地开展相关活动。脚手架可以是资源提供, 让学生接触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源,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升认识,从而形成明确结论。脚手架也可以是对学生形成知识转化的提醒,帮助他们对照、比较、归纳,在很多相似研究对象中寻找共同特点,然后,学生可以集体讨论,共同推理、决策,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脚手架也可以充当指示向导,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从而达到高阶思维。
4.老 师 要 精 心 设 计高 阶 问 题 培养 学生的高 阶思维
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 包括口头教学问题和书面教学问题,它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效教学手段。最适合思维的教学是以思维为基础的策略,如具有穿透力的、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回答,是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
高阶思维培养在教学中没有固定模式,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离不开与具体学科教学的结合。其中通过“问题解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状态,是高阶思维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篇3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34-2
阅读教学通常由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大板块组成,下面笔者将围绕阅读教学的模式,结合阅读教学实例片段说明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高阶思维活动任务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着眼标题或插图,思维开启,培养学生预测和探究能力
根据人的阅读心理,拿到一篇英语阅读文本后,首先关注的就是标题和插图,小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不管是标题还是插图,都是对文本内容的提炼,可以帮助读者预测文章内容,降低阅读恐惧,激发阅读兴趣。因此,这两者都是可以巧加利用来助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教学片段1】 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6 My efriend Story time板块
文章围绕efriend展开,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让学生针对文章题目进行自由提问。
T: Look at the title,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S1: What is “efriend”? Is that “网友”?
T: Bingo! How do efriend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S1: They write emails.
S2: They chat on QQ.
S3: They chat on Wechat.
T: Right. Internet makes people closer.
Any more questions?
S4: Whose efriend?
S5: Is the efriend a boy or a girl?
……
文章標题就像一个磁力场,教师只是轻轻抛出一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纷纷被吸引到标题磁力场周围,充分发挥预测和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看似低阶的问题却引出了学生复杂多元的思考。在很多情况下,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是互相转换的,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提问,注重问题的质量,学生的思维也会越有品质。
教师将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接着播放文章录音,要求学生记录下这些问题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提的这些问题。我们在进行标题导入时,问题数量不宜多,而且要紧贴语篇的主题或最重要的信息,另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这样的思维碰撞才有意义,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实质发展。
二、关注语篇整体,思维整合,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对细节问题过于关注,而忽略了语篇整体性。我们应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篇章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结构去理解文章,从整体上去把握篇章的结构和组织模式,增强学生对语篇结构和组织模式的敏感度。在此过程中,思维贯穿语篇进行提炼和整合,阅读教学效果势必得到提升。
【教学片段2】 译林版《英语》六上 Unit 8 Chinese New Year Story time板块
教师是这样对文本内容进行处理的:
1. Listen and choose. 用听的方式整体感知文本大意
A. Annas plan for Chinese New Year.
B. Annas greeting for Chinese New Year.
2. Read and order “What is Annas plan?”
30秒快速阅读,根据文中有效信息完成课本第80页的图片排序。
3. Read and circle 圈出文中表示春节时间段的词汇。
4. Read and underline “Whats Annas plan on each day?”
5. Complete the form and try to say:
Anna is going to... before Chinese New Year.
Anna is going to...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Anna is going to... on Chinese New Years Day.
Anna is going to... on 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
6. Read the story.
7.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by the table.
8. Try to write “My plan for Chinese New Year”.
这篇课文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以促进最后写一写自己的新年计划,教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来进行文本解读,不论是一开始以听的方式整体感知文本大意,以快速浏览的方式进行图片排序,还是圈出描述春节时间段的词汇和根据表格关键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复述,都引导学生仅仅抓住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不仅帮助学生更有条理性地理解文本内容,还更好地达成了以读促写的目的,同时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可谓事倍功半。
三、聚焦阅读细节,思维渗透,培养判断、推理和质疑能力
判断、推理和质疑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在关注自我教学的同时,应将目光投向学生,如果学生只是按部就班被动地获取信息、理解文章,那培养思维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是高阶思维的培养了。真正的阅读,应是读者主动的需求,对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文本有价值线索的寻找过程,加深对文本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从而养成积极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片段3】 译林版《英语》五上 Unit 7 At weekends Story time板块
在文本学习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判断四个句子的正误并在文中找出依据。我们可以发现,前三个句子学生判断起来并不难,他们很快就做出了判断,并用自己的语言转述了文中的依据。
对于第四句,学生们有了不同的意见,原文如下:
Su Hai: What does Helen do at weekends?
Mike: She always has dancing lessons. S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cinema with her friends.
究竟Helen喜不喜欢舞蹈课呢,文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T: Does Helen love dancing lessons?
S1: I think she loves dancing lessons.
T: Why?
S1: Look at the picture. Shes very happy.
S2: I think she doesnt like dancing lessons.
Maybe her parents ask her to have dancing lessons. (也许是父母逼着去学的)
S3: Maybe at first she doesnt like dancing, but at last she loves it.
……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或困惑引发的,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精心创设问题。“问题”的本身能决定思考的结果,思考的结果也就能反映思维的过程,因此“问题”的性质会对高阶思维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教师这四个句子判断的设计可以说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前三个句子基本都是文表信息,要求学生找出的同时需要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一个考验;第四个句子是个亮点,也是阅读中不易察觉的细节,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组织,更是对学生观察推理以及求异思维的培养。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学生不仅仅关注文本表层信息,还应该对一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积极性。
四、深入挖掘文本,思维拓展,培养想象和评价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按照各自的理解和兴趣去续编对话或故事的多种可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更是对他们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
【教学片段4】 译林版《英语》五上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Story time板块
在2014年译林《英语》五六年级新教材培训中,黄珍霖老师在故事最后给学生们设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当Goldilocks看到三只熊后又发生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吗?学生们热情高涨,迅速自组小分队,一起商量着写剧本、分角色表演起来。只要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还你一个舞台。孩子们的想象真是天马行空,有的最后熊和Goldilocks成了好朋友,Goldilocks还邀请三只熊到自己家做客;有的是Goldilocks不仅和三只熊成了朋友,还带着自己的朋友再次到熊家做客;还有的是Goldilocks逃跑后还一直留恋三只熊家的汤和床,又一次冒险进入三只熊的家……
作为故事类型的文本,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浓厚,除了消化文本内容外,学生们更渴望自己做编剧做导演做演员来呈现不一样的故事发展。在进行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拓展,在落实天马行空想象的同时,他们的语言势必要跟上,思维的培养最终落实到语言的发展。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否真正落实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基本技能、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学生心理认知等多方面,我们在实际操作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要以兴趣的激发为起点
我们在研究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各种方法,不论是哪种方法的实施,都是要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为前提的。试想一个学生连阅读一篇文章的兴趣都没有,他怎么还会跟着教师的方法一步一步走下去呢?安凤歧(2004)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发学生天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使阅读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学生以个人意愿愉快地进入阅读,他的思维自然也是欢快乐动的,因此在这样良好的心理阅读氛围下就更有利于高阶教学活动的开展,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2.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要以学生的主体为根本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人的发展。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纯粹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的,因为阅读教学是一项需要技能支持的双边活动,既要老师教,也要学生学,两方面必须同时发力,效果才有保障。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法也不能代替,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教师万不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更不能为了看似流畅完美的课堂而剥夺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
3.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要以教师的助推为保障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4
湖南省新田县知市坪中心校 沈石金电话:***
内容提要:
为了迎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必须要有大批的创造型人才,这就需要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造、创新。
正文:
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弘扬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事实证明,只有开拓创新之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时代的需要与我国现行的教学现状相差甚远,著名的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反映了我们现行教学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弊端,改革现行教学中的这种弊病,大力推行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而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地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东西;小学自然课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的基础学科,刘默耕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自然课的培养、训练,使他们(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这个不仅是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情,也是基础”。聪明的科学头脑,是要在教师引导,在不断探索自然过程中,激发和启迪出来的创造性思维,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大脑的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要比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更可贵,提问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最初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方法,接着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
提出问题,提得好的加以表扬,当学生能踊跃提出问题时就进一步要求提高质量,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然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善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学生看到桌上摆着各种能发声的材料:鼓.锣.音叉.橡筋琴。铁盒.内挂小球的塑料瓶等,立刻会想到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而且在低年级学习了《声音》一课,了解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有嘈杂悦耳的区别,也就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声音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再如《反冲》一课开始,我拿出一个长而多节的气球,问:“有没有简便的办法使它动起来?”学生说:吹足气再松手,于是我照办但没松手,又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究。”我将气球的变化,根据观察很自然地想到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一喷气它就运动?为什么气球朝黑板喷气却往后运动?为什么边运动边有响声?„„我当时非常惊奇,这些问题提得太好了。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肯定,即使有的不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学生将受益终身。
二、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只有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教学中注意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气氛。
(一)引疑激趣。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小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因而,教师要善于采用游戏、故事、多媒体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适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例如:
上《不倒翁》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我准备了一个不倒翁的玩具,让学生玩,看看谁能扳倒它,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拿起不倒翁左扳右扳,可是不倒翁还是不倒,就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不倒,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这时学生想探索新知的兴趣就油然而生。
(二)、实验激趣。
凡是有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一般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好奇心。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所以在自然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认识兴趣,力图通过思维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产生求知的强大动力。例如:《斜面》一课,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围绕斜面是否省力这一问题去思考.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再给予充分时间自行展示小组实验。从而激起学生想探求知识的欲望以及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产生高程度的快乐体验。
三、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思考的能力。在自然教学中,要 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老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在教《热胀冷缩》这一课时,需要做金属球穿过铁环实验。我在正式实验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厚木板上钉上两颗钉子,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个垫圈的直径,垫圈不受热时刚好能从中通过,而受热后就不再能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接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演示金属球穿过铁环的实 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探索中弄明白:固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也和液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自然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 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四、鼓励求异,大胆猜测。
恩格斯说:“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而直觉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由此可见,创造力与直觉密切联系。布鲁纳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 “掌握这种天赋,应当做更多的工作去发现、从最早年级起便开始发展学生的直觉天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大胆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受逻辑形式的约束自由地进行思考。
例如:《反冲现象》一课,老师拿出气球让学生猜:如果把气球吹胀后一放手,会有什么现象?于是有的说气球向上跑,有的说向左、向右、向下、四处飞等的猜想,这时让他们自己去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为猜想与实际相符而感到极大的满足,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的教学过程,对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去伪真假,迅速做出预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五、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刘默耕对自然教学模式曾表述:“老师指导学生去认识去应用,在指导过程中,因势利导,不要硬灌一套,一言堂,满堂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师生共同探究,两个积极性都发挥起来。”这个“势”,不是教师教案上的“势”,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趋势和规律。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一杆枪,不应给学生一头猎物。例如:上《养蚕》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索过程中会总结出:蚕都有八对足,身边周围还有许多气孔等的共同特征,这时我还说了一句:“那蚕还有什么特点,你们课后再慢慢观察”。突然,有个学生兴奋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发现同桌那条大蚕虫的颜色比较白,而我的那条的颜色比较黄,为什么?”其他的学生也投以惊疑的目光,这时,我大大地表扬他,并因势而让问题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买条小蚕虫从小养大,要他们认真仔细观察就会知道答案;后来,过了一段日子,那些学生对我说:“原来蚕虫在不断长大时,身体就会脱皮,每脱一次皮,颜色都不同,而且在吐丝前全身会呈白色、透明状。”可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观察、发现”的厚积,在强烈的创造意识孕育中,创造的灵感才能“迸发”出来,所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至关重要。
总之,在自然教学中,实践创新教育,任务艰巨而意义深远。只要老师树立了创新教育观,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个性,不断探索创新思维的教法,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必能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篇5
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思维品质消失,依赖的思维心理严重。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及其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准,逐步探索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思维品质训练教学结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养成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奠定学生思维启动的基础。学生是有情感意志的客体,他们对学习信息有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教师所要传授的信息,能不能激起他们的思考使他们积极投入,其关键在于他们有没有产生探究反射。没有兴趣,就没有思考的可能了。因此设计好教学语言,选择好教学手段,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产生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思维空间,创设了思维活动的氛围,形成思维训练的开端。
2、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让学生快速思维,对问题迅速做出反映。从而达成思维的敏捷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思维的速度包括正确的程度,思维的轻率性不是思维敏捷的品质。
3、丰富想象,驰聘联想。想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人类运用了储存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断和设想的形式。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这一过称中,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拓宽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
4、改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经常布置讨论性的作业,学生相互讨论探究,是课文知识的延伸,也是思维开放的碰撞,对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大有好处。讨论结果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上完《时间的脚印》一文后,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次作业:除了课文中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外,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那些也是时间留下的脚印,它们带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从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想,请你写下来交流。上完《藤野先生》后,提问:文中为什么不说中国是落后之国,而要说弱国?文中“看电影事件”有句话“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这个句子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包含了作者和日本青年的什么感情?
5、对课文标题、句式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文章的立意等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换用,有助于学生广阔性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全面,正确,灵活的根据自己情况作出恰当选择。如《我的长生果》一文中“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句话,我要求学生写出与这句话内容相同的几个比喻句。再如在教学完《死海不死》一文后,我让学生想想如果要使死海不死,怎么办?你要什么好办法?
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1、质疑导读,自问研读。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深浅和思维的启动。我鼓励学生学会大胆质疑,合理探索。激发学生活跃思路,萌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我按事先确定的教学目的或要求进行有序质疑,营造独立思考、自我提问、探索问题的教学氛围,重在“引”,精心置疑设问,示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要求学生提一些有价值、重视有个性情感体念、主体思考味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对文章的重点关键的地方进行推敲顿悟质疑。以便准确地把握文意,丰富情感体念,提高思想认识。通过思考解答,学生经历了无疑-有疑-有疑-无疑的反复递进,深化了的思维过程。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如《听潮》中妻子这一角色的安排到底有何作用进行质疑?有同学认为:两个人一道听潮,有问有答便于文章情节的展开和情感的表达;也有学生认为:两个人爱海的程度不同,妻子作为陪衬,更衬托作者热爱大海的雄壮美,能更好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有同学认为:作者的激情就像涨潮的大海,妻子的柔情就像退潮的大海,两者的和谐更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这一角色不可少„„学生们据理力争,分析问题有主见,张扬了他们的个性。这种全局性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如此进行比较、推敲、探讨,既使学生对感知和捕捉语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也逐渐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有助于强化思维品质的养成。
2、课外阅读伸迁移运用提高。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既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思维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篇6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中职院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对于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继续努力的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不良的甚至恶劣的环境,可以扼杀创造性人才的出现。认为“为了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教育领导人必须建立一个鼓励冒险、增强信心、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而营造这样的环境,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信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1、错误有利于学习;
2、不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什么都能理解,注意循序渐进;
3、重视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并持之以恒;
4、好学生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反馈;
5、不懈的努力、有效的策略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6、每个人都能成功。
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改变专制的教学方法,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让他们敢说、敢做,允许自由创造。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因素
据学习心理来说,要起到刺激、强化以至巩固的作用,则题量仍有待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并非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是每套教材所包含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量是有差异的,3、是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善于挖掘教材,善于提炼出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想像等创造性思维相关的素材,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暴露知识猜想、发现的过程
教材总是将知识和方法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而省去了这些定论的观察、猜想、发现过程。教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重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触发学生探索意向,激起强烈求知欲望。
四、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创造过程的开始。科学地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好的问题必须是建立在教师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对象的基础之上。问题可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性三类。呈现型问题是目前学校中最常见、最典型的问题情景,它们是一些给定的问题(由教师或教科书提出),答案往往是现成的,学生只需要“按图索骥”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一致的结果;发现型问题有的也有已知的答案,但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发现的,而不是由老师或教科书给定的,因而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探索,往往通向发明创造;创造性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全新的,因其独特、新颖而且富于科学意义而弥足珍贵。强化问题意识,不是培养学生追求那种“按图索骥”式的呈现型问题,而是鼓励他们自由探究、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逐步成长为创造性人才。
五、鼓励学生质疑诘难
在学校里,孩子们常常通过不断地重复记忆来积累知识,从而达到取悦老师、考试过关的目的,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退化。实际上,中国自古就有质疑的传统,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疑问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在不断的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鼓励学生质疑诘难,教师需要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践证明只要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六、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的问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平等地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讨科学问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怎么谈得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必须极大地改善中小学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形成他们探求创造的愿望。
七、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中小的培养可以结合各种活动课程,也可以直接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目前,我国有五种类型“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认知型训练内容是按认知过程安排的;渗透型训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练内容是从各科教学中提炼出来的;技法型训练内容是结合发明方法编排的;右脑型训练内容是侧重于富有形象的题材;综合型训练内容与众不同,不是限于某个侧面或某个领域,而是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门科学的各种范畴中,精选训练题材,全面进行训练的。要根据不同情况,优选或组合运用好不同类型的创造思维训练课,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有规律可寻的,也是有技巧可以进行训练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想方设法地提高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有良好的环境,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自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对新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篇7
一、前言
数字信息化社会中, 信息技术承担了大量的记忆性和检索性工作,减轻了人类低阶知识与能力的负荷。未来的专业人才,需要做的不是记住信息, 而是要学会运用、重组信息并作出决策。这就需要学习者有深层次的理解复杂概念的能力, 以及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的能力,这些都需要人们具有高阶思维能力。
在教学目标分类中, 高阶思维能力表现为较高认识水平的层次和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创造。与高阶思维能力相对的是低阶思维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较低水平的能力,如记忆力、浅表层次的理解力、近迁移的应用能力等。
二、当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数仍停留在低阶思维的层次上, 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 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没有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高度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很多时间在反复操作练习,而没有自己深入思考,这其实是低阶思维课堂。 ( 2)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的高阶学习问题,只有简单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表面上学习气氛活跃, 实质上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高阶思维特点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应当与具体的学科课程和教学行为整合起来。在高阶思维课堂教学上, 学科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设计的问题和任务,需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过程中去,学生要通过比较、归纳、评判、概括、创造等过程才能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 仅靠回忆所学知识并不能达到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这样的问题和任务,就能够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 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学生的高阶学习
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生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教育者认识到,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改变自我教学的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设法让学习者投入到分析、比较、对比、归纳、概括、问题求解、调研、实验和创造等系列学习活动中去, 而不仅仅限于要求学生回忆事实性信息。而现在提倡的小组合作、讨论、案例、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学习活动等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四、以作品创作类教学为例,分析如何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效手段。信息技术课堂气氛的调动和学生思维的触发, 常常是通过教师的精彩问题设计而引发的。具有开放性、挑战性、没有现成答案的这类问题, 常常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好问题。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般分为四类:事实类、操作类、技术思想类、作品创作类。事实类,是指回答“是什么”这样问题的学习内容;操作类,是指技术的使用;技术思想类,是指信息技术学科特有的一些思想; 作品创作类, 主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的软件进行作品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要经历信息处理的全过程( 选择工具、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作品等) 。作品创作类教学往往以活动形式开展,学生参与性强、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多,故非常适合于用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下面,以信息技术教学中作品创作类教学为例,分析如何通过设计“问题”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作品创作类教学大致分为导入( 作品欣赏) 、确定主题、制订规划、寻找素材、制作作品、交流评价作品六个环节。
1. 导入( 欣赏作品)
教师提供3~5幅作品供学生欣赏、评价,这些作品应具有一定反差或有某些不同特点。同时, 为了避免学生的评价没有针对性或评价过于简单,教师需要设置一些特别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作品,从不同角度来对作品进行评价。如哪个作品好,“好”体现在哪方面 ? 哪个作品差 ,“差”在哪些方面 ? 所选内容是否恰当、丰富有效地表达主题? 内容是否有逻辑性错误? ( 科学性) 主题是否新颖? ( 创新性) 作品的颜色搭配、文字大小、声音视频与主题是否相符?( 艺术性) 作品所使用的多媒体是否恰当,使用了哪些媒体来表现主题? ( 技术性) 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
2. 确定主题
本环节,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10小组,每小组5人。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任务,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主题。如在学习WORD制作贺卡时,教师给出多个主题( 生日卡、礼物卡、问候卡、结婚卡、节日卡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主题。学生在选择主题的过程中, 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如我们最终确定的主题是什么?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 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表达主题? 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需要哪些素材? 素材的类型是什么?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一步步主动思考。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能力。
3. 制订规划
这个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任务分工, 思考每个人负责什么样的任务,为什么,多长时间完成比较合适。通过分析成员的特点,评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寻找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寻找素材? 自己利用什么工具来制作素材? 素材的可信度和效度有多少? 找到的素材能否正确地反映主题? 这个环节主要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评价能力。
5. 创作作品
学生根据规划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制作作品, 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这一环节,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6. 交流评价作品
教师可以课前设计好作品评价表。比如“, 贺卡评价表”的语言文字要求:无错别字,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技术运用要求:合理运用所学方法制作和修饰( 背景、剪贴画、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表达效果要求:主题突出,画面美观,有感染力。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作品, 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当然, 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或完善评价表,并能够用详细的语句描述各级别的评价标准。如通过前面的学习以及对同学们作品的观察, 你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有哪些特征? 还可以从另外哪些角度来评价作品? 把评价的要求描述得更详细具体些。通过评价表的制作,让学生感知评价一个作品的认识过程,促使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其语言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评价能力会得到升华。
五、结束语
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 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和任务,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过程中去。
摘要: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较高认识水平的层次和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学生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篇8
摘要:高阶思维能力是高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利用校园网络可以构建有利于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学习环境。本文在论述网络环境与高阶思维能力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出发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网络学习环境;策略
一、前言
高階思维能力是21 世纪人们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备受关注,然而,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面表现存在如下共性问题:第一,思维知识匮乏;第二,思维定式严重;第三,思维迁移能力差。[1]另有调查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 95%以上的人长期不能或不会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缺失严重。在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学习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以此来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网络环境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它的形成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影响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因素分为内部主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大类。[2] 校园网作为外部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网络创设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不是人脑自己完成的,而是人脑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化环境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首先,网络所营造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更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者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其次,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会极大的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活动。最后,网络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思维材料,能通过更多的途径调动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
2、网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除了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收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的能力外,还需要学习者在与外环境交互中,通过积极的思维投入来完成学习活动,而这些无疑需要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首先,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如何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到自己学习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其次,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发布,需要学习者充分投入高阶思维。最后,在交互过程中通过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分析、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为学习者构建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其学习活动的显性与隐性因素的总和。基于网络的显性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隐性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交互环境、学习氛围和教学策略。[3] 接下来主要从网络学习环境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的构成要素出发,探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搭建物理网络,为网络学习提供基础支撑的硬环境。网络学习需要有网络环境,因此,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要求构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物理网络,需要考虑的是选择哪些网络协议、采用什么拓扑结构、应用哪些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什么样的网络服务等等。只有硬环境搭建好了,才能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2、开发并应用网络学习系统,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系统软环境。网络学习需要在网络学习系统中进行才更有效,所以需要我们构建功能强大的网络学习系统来满足网络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系统应该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较强的交互功能、网络学习与评价、网络管理以及网络交流与协作的功能,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构建交互环境,为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条件。研究表明,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投入高阶思维,投入高阶思维的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而深度学习的发生离不开交互活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积极构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自我之间以及学习者与网络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
4、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网络学习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一个学习氛围良好的网络环境,更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协商、探究、分工与合作,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与他人进行交流,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更有利于锻炼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5、提供网络教学策略,提高网络学习的有效性。网络教学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也包括学的策略,网络环境利用多种信息基础为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创设了条件。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习者更容易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在高阶思维能力习得方面更加有效。
四、总结
网络环境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巨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高校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要素,结合组成网络学习环境的要素特点有针对地进行,从整体上形成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习得。
参考文献:
[1]付海东,鞠缤玢.当代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缺失及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40-241.
[2]付海东,杜伟.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0):110-112.
[3]李盛聪,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6(7):52-5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50090)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推荐阅读: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06-10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06-29
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论文09-08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06-2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07-10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16
数学课堂中的思维培养08-03
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