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精选7篇)
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篇1
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构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着核心地位.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发散性思维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作 者:孙家新 诸葛继学 作者单位:临沂市水利技工学校,山东,临沂,276002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2)分类号:H3关键词:
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篇2
生物学思维同一般思维一样, 具有以下基本类型: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其中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 不仅能创见性地揭示生物学对象的本质, 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它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 即反过来想和寻求尽可能多的合理答案。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多向联想, 从问题的多种可能方向扩散出去, 开阔思维视野, 寻求问题的最优化解法, 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集中思维也叫求同思维, 是在发散思维的结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或最佳答案。其两者的有机结合组成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智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也是生物学科思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1]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能力的培养更加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些实例, 介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不同方法, 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一、问题情境中激发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教学中通过创造必要的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授动物细胞增殖时, 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母亲与他孩子的体细胞数目是否相同?人在婴幼儿期、青少年期、老年期等不同的阶段体细胞数目又是否有所不同?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问题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导入新课教学。
二、概念图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 概念图对于构建个人概念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利于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 结合其他的教学策略 (比如头脑风暴法、生本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教学等) 使用概念图。比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把概念图教学与头脑风暴法、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开展教学, 学生既可以通过自己绘制概念图来构建自己关于光合作用的认知, 还可以在与同学的合作讨论中不断发现问题, 取长补短, 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 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概念图。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概念图与问题教学相结合, 教师通过概念图来呈现结构不良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合作讨论交流来构建概念图, 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2]
三、在知识的连结、迁移上发挥学生多向思维
如在讲授鸟类的结构时, 从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开始, 让学生在已知动物基本结构的基础上, 运用迁移理论展开想象, 说出各种答案, 如鸟羽、翼、充气质骨、肌肉分布、肌肉成分、气囊、双重呼吸、直肠短、双循环、一侧结构退化等方面,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答案集中归结到外部结构, 以及内部结构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官等, 进而扩展到不能飞翔生活的鸟类原因是什么, 结构又有哪些不同?自然过渡完成一节课程的教学。
四、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 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讲到鱼的经济意义食用方面, 很多人苦恼于它的泥土味和腥味, 生活中如何处理?烹饪前用盐水将鱼洗净, 就可以去除它的泥土味和腥味。进而又引发学生思考, 盐这种化学物质是否具有其他作用呢?鼓励学生们结合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活实践发挥想象, 尽可能地说出用途, 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食盐是最常用的调味品;可以防治脱发、可以止血, 可以美容, 用盐水洗冻疮可止痒, 早上喝一杯淡盐水, 有助大便通畅, 用油炸食物时, 将一点盐放入油锅内, 油就不会向外溅了, 洗衣服时在水中放些盐可以防止衣服褪色, 用热盐汤浸泡双脚或用炒盐熨贴腰背和关节处, 对风湿筋骨病, 有一定的止痛作用等[3];但是, 食盐摄取过多对人体又会产生副作用, 血压升高……这样在多学科间促进学习迁移。
五、变验证性实验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发挥学生逆向思维, 大胆否定, 重视预测和猜想,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实验选题、设计与实施的项目。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在已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 选择教师提供的生物学范畴内的小课题或自行命题, 然后设计实验至完成实验。目的要求:1.训练学生查阅资料, 发现问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 以验证或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2.检验全学期教与学两方面的教学质量。实验原理:学生在已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实验室条件, 完成选题、设计实验、实验准备、实施实验和实验小结等全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实验内容:1.查阅资料, 选题。2.查阅资料,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3.实施并完成自行设计实验。4.小结实验, 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材料和用品:由学生根据实验需要自行准备。
六、开展活动课程教学, 提升学生全面素质
一般的生物课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效率性上占优势, 生物学活动课在促进知识的综合化、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 生物活动课具有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参观访问、专题调查等多种活动方式。通过两者结合实现课程的优势互补, 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出课堂, 在生物学活动课中进行小型课题研究和小论文的撰写,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良好方式。[4]
总之, 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打破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局面。从新的理念出发, 体现以生为本, 灵活运用迁移理论, 联系学生实际, 挖掘潜能并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 并将其与集中思维有机结合, 培养具有独创性、变通性、敏锐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思维, 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继飞, 郑晓蕙.生物学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08-110.[1]胡继飞, 郑晓蕙.生物学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08-110.
[2]郭杏, 郑晓蕙.概念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 2006.31 (5) :76-78.[2]郭杏, 郑晓蕙.概念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 2006.31 (5) :76-78.
[3]王雪茹, 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几个应用实例[J].学苑教育, 2009.7:40.[3]王雪茹, 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几个应用实例[J].学苑教育, 2009.7:40.
训练发散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 篇3
摘要: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引导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四、延迟评判,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新意识;语文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是学生获得丰富知识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过:“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要创造一个友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教师亲切、和蔼,消除对教师的畏惧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当师生进入这种心理状况时,就会激活思维,诱发创造力。
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创设情景,丰富学生表象,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师从语言入手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可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把教材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强化了学生的感受,提高了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语言形象的能力。这个语言感受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有学生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及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样就使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三、引导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有人曾经说过:“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课堂提问的关键是启发学生思维。发散思维方式与常规思维方式的最大区别是:在理解、表达、思考问题时,思路宽阔,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沿着多条路径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朝知识迁移的方向积极思考,解决新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疑难。如《鸟的天堂》中有“‘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一句。教师可从标点符号上质疑: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却没有呢?又如《揠描助长》中有“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长高。”可引导提问:“一天,两天,三天”三个词中间为什么用逗号而不用顿号?表现了种田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有的标点符号蕴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其用意就是指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再如教《五彩池》时,一位教师从课题上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五彩池是什么样儿的?我想知道池水是否与众不同?我想知道为什么叫五彩池?我想知道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教学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主动探
索的情景。
四、延迟评判,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对学生进行延迟评价,就是当学生做出一件事或说出一种想法后,不要急于进行评价,而是让它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要轻率给予批评,要充许学生有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一位教师在教学《亡羊补牢》时,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懂得了要听邻居的劝告。”有的说:“我懂了做事要细心,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而有损失。”还有的说:“我懂得了做错了事,要立即修补,不然错误会越来越大。”又有的说:“我们既要学书上的邻居那样马上行动,也要学那个放羊人知错就改。”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没有刻板地按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做出否定的评价,而是延迟评价,创设宽容、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延迟评判”的艺术,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一些适当的时机,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争议、辩论,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争议、交流中迸发,在充足的思考和学习时间中完善、成熟,在自我判断和评价过程中得以进一步深入、拓展。
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篇4
思维可以分为启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大类。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创造的意识应当从小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续写课文、发挥想象能力
续写课文是学生练习作文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作者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的拓展。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作者言已尽而意无穷。如《狼和小羊》、《詹天佑》、《穷人》等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留有余地。我就根据这些课文特点,设计出续写课文的练习作业。《狼和小羊》一课可根据课文结尾“说着就向小羊扑去”这一句延伸情节,让学生想象续写。一种情况是无辜的小羊被凶狠的狼活活吃了。另一种情况是小羊飞快地往回跑时,途中遇到了大象爷爷。大象爷爷用身体护住了小羊,赶跑了凶狠的狼。在这个过程中,小羊是怎样向大象爷爷求救,后来又是怎样感谢大象爷爷,凶狠的狼又是怎样追赶小羊的,又是怎样说的,等等都通过想象补充。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创造性想象得到了充分展示。
二、举一反三,拓宽思维
利用教材,找出规律,指导“反三”。如教《时光老人的礼物》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反复出现的句式以后,再让学生想象时光老人把什么东西带给什么事物,让什么东西怎样了。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你把清晨带给人间,让人们呼吸清新的空气,快活、健康地成长”。有的说:“你把时光带给世界,让人们尽情地欣赏美丽。”有的还说“你把雪花送给田野,让麦苗温暖地生长”等等。如教《树叶落了》这一课也采取了同样的教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维实践中不断地训练,多次让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学会有层次、多方位、深刻地进行思考,逐步养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填补空白,承接上下文
教材精选的课文是作家的精品,作者根据创作需要,不会把结果全部亮明,而是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自己去发挥,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忆铁人》第二自然段,铁人批评完阿姨在回去的车上,只说了两句话,且只有两个字,“哦?„„咳!”但铁人的思想感情起了很大的变化,你能想象出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吗。通过这样填补训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再现了铁人从惊讶、羞愧到决心改过的情景。
四、敢于质疑,探索中寻求最佳答案
学习课文时,老师要激励学生敢于怀疑,大胆提问,允许他们“观点独特”、“同中求异”。如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让学生提出疑问,开始一些学生只能提出个别不懂的词。经过反复朗读讨论,一个优等生提出:“为什么敌人只抽掉木板,而不连铁链也炸掉,让红军掉进河里?”提出这个问题后,大多数学生沉默了。问题提得很独特,具有创新性。我马上让学生对这个同学的提问报以热烈的掌声,肯定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然后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探讨敌人当时的心理。经过讨论,最后学生确定了,敌人以为水流湍急,再加上两岸高山,有重兵把守。就是不抽掉木板,红军也插翅难逃,更何况把木板全部抽掉了。就是飞也飞不过来,用不着炸铁链。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夺桥之险,突出了“飞夺”二字,突出了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角度转化,同中求异
有些课文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路变化角度,“反弹琵琶”,同中求异。比如在教《穷人》一课后,我提出问题:如果桑娜没有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去,会怎么样呢?学生们说:“孩子醒来后会大哭,甚至掉在地上碰坏,如果经常没人管会饿死或冻死”,那样桑娜的形象就不那么高大了。人们就会说她见死不救。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同中求异,发散思维
发展求异思维,需要由求同思维对比和发现,进行发散思维的同时让学生从侧面进行分析,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与见解,经常是背道而驰。这时教师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与作者同一思路上,选出最佳答案,这才是创造性成果。如教《司马光》一课时,先用“还能用什么办法把掉在缸里的孩子救出来”这一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看看谁的办法好,为什么,从中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在比较中使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得到了理解,思维的求同能力得到了锻炼。
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篇5
限于思想和认识水平,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盲从,迷信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鉴于此,我一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广泛质疑,进而独立分析判断,而不要陷入呆听死读的境地。如一次阅读训练课分析王维《鸟鸣涧》一诗中“人闲桂花落”一句,参考资料上认为是写人闲花落的景色。但稍经提示,学生发现,桂花是在秋天开的,本诗写的是春景,又怎么会有桂花呢?于是课堂上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诗中的“桂花”是虚写,而不是实景;有的同学认为,“桂花”就是“月华”,古人因传说月中桂树而常以“桂”代“月”,而“花”与“华”是同音同义;有的则认为,或者在某个地方也有春天桂花开的现象。虽然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定准确,但通过讨论,培养了独立和发散思考的习惯。
二,在作文实践中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用创造性求异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同学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清代文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异而不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我在写作教学中,对于标新立意的文章给予鼓励肯定,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立意新奇的作品。在以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目作文时,多数学生都是列举例证论述答案的丰富多彩。为此,我在讲评时,向学生推荐了一篇独树一帜的文章。文章认为,答案,尤其是正确答案是唯一的,但得到答案的途径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我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小”中见“大”。有的同学在经过指导后尝试写了一篇《天线的变迁》,通过写家乡的电视天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后又由多到少,即从人们没有电视到多数人家拥有电视,再到收看有线电视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变的大好形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在以小见大、形成独创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篇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周少琳 单位:新余市长青小学
邮编:338000 内容摘要: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关键词:数学教学
发散思维
能力
培养
一、前言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会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例如: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时,有如下一些途径:
(1)作短线段的二倍线段,证明二倍线段等于长线段;
(2)取长线段的一半,证明一半的线段等于短线段;
(3)如果长线段是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取斜边上的中线,证明斜边的中线等于短线段;
(4)有四个以上的中点条件时,考虑能否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等等,当然对这些途径,都应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寻找。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教师应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有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小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了这样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5+5+5+5+4,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5+5+5+5+4=5×5-1=5×4+4=4×6„„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们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四)转换角度思考,注重对问题进行引伸和推进,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并加以引伸和推进,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40可以连续减多少个8?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40里包含几个8,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引伸和推进。在教师的引导、示范的影响下,让学生养成对问题加以引伸和推进的良好习惯,其发散思维必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五)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一道典型题目,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分析。
问题:六
(一)班的体育课上,老师把28个实心球分配给男、女同学分两组练习,男、女同学人数之比是4:3。男、女同学各分到实心球多少个?
我不急于规范学生的解题行为,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题的方法。学生得出了很多方法:
(1)用“份数”的思路考虑:28÷(4+3)×4=16(个),28-16=12(个);
(2)用“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思路考虑:4+3=7,28×4/7 =16(个),28-16=12(个);
(3)用“正比例解应用题”的思路考虑:设男同学分到实心球X个,X/28=4/(4+3)X=16,28-16=12(个);
(4)用“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思路考虑:28=(1+3/4)=16(个),28-16=12(个)„„
采用“一题多解”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以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解题方法,并注意找出同一问题存在各种解法的条件与原因,挖掘其内在规律。“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将一题演变成多题,而题目实质不变,让学生解答这样的问题,能随时根据变化的情况思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使学生不仅能复习、回顾、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且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技巧学牢、学活,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六)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多种因素,形成的发散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就是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有些探索性的命题,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条件要人去设定,结论要人去猜想,体系要人去构想。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题目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篇7
1 应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好一切事物的前提, 有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领会学习的乐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 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教育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后, 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际上, 许多刚接触《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的学生对机械设备的认知几乎为零, 这使得学生对专业拥有浓厚的好奇心, 这时的好奇心即是学习兴趣的体现, 是学生对专业产生的潜在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初期还迫切希望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用性, 这是专业特有的吸引力, 可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际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 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课程的理论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应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组织学生实际接触工厂, 在实际接触中了解生产工艺过程, 认识大量机械设备, 初步认识工厂生产产品的过程。此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课程知识有了大致的认识, 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之更好的学习此门课程。
2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组成成分, 而创造力是环境影响而激发出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也应该在环境上下功夫,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必须由教师主导创设, 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 客观评价学生, 鼓励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进行创造性学习。课堂气氛轻松而富有活力, 更能促使学生学习教学内容,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思维活跃、互动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使学生敢表达、敢质疑, 在师生的良好配合中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自主性。
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比如讲解车床的结构和主要部件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 让学生到实际操作室中直观的感受这些抽象的教学内容, 再通过学生的直接接触和教师的讲解、操作中, 使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在教学方式为现场直观教学法, 是将实际事物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此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在讲解“车刀”这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教学内容做成生动形象的幻灯片, 再结合图片、音响、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车刀”内容。此教学方式即多媒体教学方式, 此方式通过多媒体, 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中, 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运用实验加强直观性教学的情景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给学生难忘的场景印象, 而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加强对知识的学习,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教学内容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例如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 提供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讲解圆锥工件的质量分析时, 就可提出如果圆锥锥度不正确, 应如何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发散思维, 结合资料, 解决问题。此种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的机会, 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而且促使学生多思考、多学习, 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4 适时鼓励与表扬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与表扬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与表扬是强化学生的适当行为, 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积极作用。教师肯定学生, 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努力、更加奋发, 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动力。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其他方面表现出创新能力及发散思维, 教师就应及时鼓励、表扬, 使学生继续发展创造力及发散思维。
5 总结
总而言之,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 让学生多接触、多实践、多操作, 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及创造了的人才。教师还要善于分析教学效果,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学,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秀丽.《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法探究[J].科学时代 (上半月) , 2011 (06) :34-36.
[2]冯涛.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J].科职业, 2011 (29) :74-75.
【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推荐阅读:
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论文09-08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10-2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0-23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07-14
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11-19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07-0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0-22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