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共13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创造性源于问题的解决。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适当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再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新学习。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景的新颖性,使学生乐于创新学习。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
2、创设问题情景的空间性,使学生敢于创新学习。
由于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生活经验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学习、解题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可促使学生多方位地进行联想,自觉地追索尽可能多的问题答案和解题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3、创设问题情景的竞争性,使学生勤于创新学习。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只有对学生点滴的创新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鼓励,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竞争性情景的设置,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思考、探索、创新的情景之中,学生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不仅品尝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创新,数学,教学,培养,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创造中学会学习,教育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学生的考察,不仅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视考查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会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从而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和求知欲。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不断探索的欲望。
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的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现在许多人都在思考 :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在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太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感觉数学就是这么呆板吧。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实在是必要、重要甚至紧迫。下面主要谈谈教学中对学生集中能力的培养 :
一、创新教学中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爱上数学。
二、创新重在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读、议、思这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加强关注的对数学材料的直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应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是愈辩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3. 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实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三、创新在于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在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如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是个莫大的鼓励。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教学;培养;创新;创新能力;
引言:新世纪呼唤着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涌现,又依赖于素质教育的普及程度。创新能力是个体素质中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最高形式。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所以,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到创新教育上,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规律、内容、要求、方法,以促进学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创新能力既包括“无中生有”,又包括“有中求新”。创新教育也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可以看成是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本质上是其本人事先不知道的思维结果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虽有先天的成份,但主要是后天养成的,而且完全可以通过知识、创新方法、技巧、策略等的传授,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得以培养和训练。
一、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人们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的过程无不体现出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1.英语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英语自产生之初至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使其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增多,目前已发展至上千万个,其语法结构、语音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人们已几乎无法听懂中世纪地道的伦敦英语了。
2.英语如同其他语言一样,都是人类创新文化的载体
人类历史的无数次创新都被包括英语在内的各民族语言所记录,在其语言结构和优秀作品中都凝聚着人类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和高超智慧。达尔文用英语写下了《物种起源》、爱因斯坦用英语写下了《相对论》、还有无数的英文作家写下了无数的传世佳作。人类用英语和其他各民族语言创造出了人类文明。
3.英语是我们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有效工具
我们在用英语与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交流的同时,可以从中学得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手段。我国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正是我们向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学习的运动。当时,许多人出国留学,借助所学得的英语、日语、法语等外语来学习先进思想和技术,他们之中涌现了一大批像严复詹天佑等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而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更有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促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不断进步。
二、好好研究初中英语教材中带有创新意识的教材,并引导
学生好好学习
现行英语教材JUNIOR/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中许多内容是最为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例如,JEFC第三册介绍了美国发明家Thomas Edison童年的故事,SEFC第一册又介绍了美国著名的动画片大师Walt Disney的传奇经历,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时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乐于创新的精神。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不应仅限于一个空泛的概念,而应当有具体的内涵。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面看,立足于今天的教育现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挑战传统评价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更注意人文性,激发学生潜能,注重能力和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四.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初二英语第一、二单元教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传话筒。全班可以分成四大组,每组的第一位同学是发话人,请后面同学把话传给最后一位同学(受话人),要其干或不干几件事,受话人接到请求后,用具体动作行为表现出来。这个游戏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看谁传得快、传得对、而且表演正确。这样的教法和学法,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高一英语unit 18中可以设计一个任务:介绍你最喜欢的国家。活动时间:学完“综合技能”后,活动形式:①.小组活动:讨论决定将要介绍的国家、介绍形式和个人任务;②.个人活动:查找有关资料并起草讲稿或列出讲话提纲;③.小组活动:整合、排练小组介绍;④.班级活动:小组介绍任务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价。通过任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建立同学间协作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同一话题的多种信息,扩大知识面。
第三,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开展group work, team work, pair work等教学活动,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促使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对初中语文教育投入较多的关注力度。初中语文是三个主要课程之一,与学生日后的发展息息相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2]
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控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探讨,最终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由学生完成课文的讲解。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组织和解答学生们最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四、注重联想与想象,提升学生作文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推动了课程教学标准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德育、美育以及人文教育有效渗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写“自由文”“放胆文”,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作文的写作新意,强化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例如,就传统题材“龟兔赛跑”而言,在以往作文写作的思维定式中,多侧重于“乌龟精神”的赞扬以及“兔子骄傲自大”的批评。但是也有的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认为兔子与乌龟赛跑是基于不公平、不公正角度下开展的活动,是对兔子积极性的压制。这种突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具有创意的观点,为学生作文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动,实现了学生对内心真实想法的抒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
五、创新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自然而然,终结性评价应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创新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充分地展示自己,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以往终结性评价基础上融入过程性评价,评价机制合理了,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学习动力,从而将精力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比如,在学习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传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常都是以预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阅读,然后依据学生对文后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判定。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评价机制,除了让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进行预习之外,还应当结合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利用联系的观点进行自主预习,并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讨,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表现应当纳入到评价机制当中,使得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合理。[4]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5
(一) 创新到底是什么。
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创造,不一定是什么惊人地发现,学生对物理现象对独特认识,从中发现新颖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能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应用提出新颖的,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只要合乎情理那也都算是创新。 从物理的角度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不是流水线,学生不是标准件,教师当然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富于情感的生命个体,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失,才能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平等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才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伙伴。
课堂首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其次才是获取知识的场所, 学生是这个场所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客人、参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 落后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做学生的好朋友,每一次探究实验都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从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并得出结论----物理实验结论的拓展全由学生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万万不能探究实验由老师代替完成,也不能先讲了物理知识,在做探究实验,那样就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逐渐消失,久而久之学生就不知道何为探究,这样的“探究实验”也就起不到探究的作用,只能教给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根本没有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不会发现问题,不会分析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进行多向交流,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分组探究,组内讨论,组际讨论,师生讨论,这样就是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探究活动中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生 学习环境 ,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对新颖的,富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应 虚心听取,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不能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决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枯燥的、痛苦的。
(三)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物理探究活动就是要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进行探究,通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老师应培养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要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学生的质疑过程,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管错对,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是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才提出来的,对的一定要表扬,错的绝对不能批评,可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辩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质疑,也就不会有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前进的过程。许多科学家的观点被推翻了,被修正了,物理知识也就更新了,这正是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体现。
(四)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识论认为:认识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只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物理知识,还应适时的将物理知识迁移到生产生活中、迁移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开拓了视野,也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富于创新的自学能力
对于自学能力许多老师认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回家看看书,做做题,这是错误的,自学能力应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上物理课的前一天,我先给学生发放导学案,提出一系列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形成每个学生各自的、不太完整的认识,再经过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引导学生参与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社会热点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来讲同样是热点话题,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再讲解能量的开发与利用时,提了一下陕西省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以说是见解五花八门,但却都有可用之处,甚至有些观点非常独特,有谈焚烧秸秆的危害,有谈秸秆的再利用,仅秸秆的合理利用,学生就提出了很多方法,比有些大人都专业,让我感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潜力巨大。适当的让学生分析一些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热点、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避险方法等可以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6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他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如下阐述。
一、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首先要注重智力的开发
人的智力发展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智力器官的机能发育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可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规律和形体结构,使学生选择跑、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方法。教师在讲解示范时,亦可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而获得学习上由体育到智育的迁移。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同样重要。
二、创新教育要多样化
1、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体育教学有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新课改中,体育教学内容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调整,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课堂,发展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育要加强自主性教学
体育教学的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组织、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这些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喜欢学生顺从一点,学生越顺从、越听话越好。实际上,顺从和不顺从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在创造性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和不随俗的特点。我们应辩证地去看待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有着很大的市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是学生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创立能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身体活动,这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首先,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显而易见的,但身体活动同时还兼有传授知识、发展技能、体验情感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其次,学生的进步还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及感受——理解——创造的思维前进上。再者,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对于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很明显,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因此,创新教育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总之,创新教育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体育教学同样能利用自身的独特性为这一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北京教育,2000,05。
2、《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北京教育,2000,08。
3、《培养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山东教育科研,2000,06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较多地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 这恐怕与“应试教育”有直接关系。教师考虑的是如果学生有各自不同的认识, 那考试怎么应付?如果学生的意见有分歧, 那评价如何确定?因此, 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要求的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受其影响, 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同一方向, 造成全班学生一个观点的局面。于是, 尽管班上有很多学生, 但他们的认识都停留在同一方向、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做, 虽然学生的认识不会出偏差, 但却带来了很大的负效应——抑制思维的发展, 妨碍学生的创新。结果只能是教师怎么说, 学生怎么想;好学生怎么说, 其他学生怎么仿。
要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应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 树立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的观念, 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 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这样, 即使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上有些分歧, 但思维的过程、辨析的过程, 其实也是创新意识的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 其积极意义就不是得出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所能替代的。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 请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的命运是很悲惨的, 学生会众说纷纭。有从时间上说, 除夕之夜应该是人们最高兴的欢聚之夜, 就是在这样的夜晚, 小女孩却孤独地因饥寒而死去, 可见她命运的悲惨;有从小女孩的形象说, 小女孩是那么的漂亮, 但生活是那么痛苦, 她内心是那么善良, 向往过美好生活, 可现实对她是那么无情, 反映出她悲惨的命运;有学生甚至说, 从小女孩活着痛苦, 死去反而幸福中我感到她生不如死的悲惨命运。从这些发言中可以发现, 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但他们都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这是可喜的。教师要承认差异, 只要学生的发言中有合理的因素, 不管认识水平是浅表层的、还是深层次的, 都是值得称道的。也只有这样, 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超文本意识
小学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发智力、传授语文基本知识、培养语文基本技能的凭借物和支撑点。那么, 如何通过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很重要的一点是,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观点, 以及在课堂教学内容中一点儿也不脱离课本的做法。从一般意义上看, 由于一篇篇课文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于是教师就容易满足于学生对这一完整内容的理解, 而忽视了更大范围的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 教师要有一种超文本意识, 立足教材内容, 进行合理想象, 或拓宽、或补充, 使学生逐步具有不同寻常的看待事物的新思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这样来落实:
首先, 培养再造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 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 并根据作者的提示进行新的组合, 从而再造新的形象。也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可以说, 这一做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点所在。因为要对内容进行扩充或补充, 首先要立足对内容深刻的理解和形象的感知。
其次, 力求创新想象。
创造想象, 是不断改造旧表象, 创造新表象, 赋予思维以独特的形式, 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创新的源泉之一。没有想象, 就没有创新。所以, 它被人们比喻成人的“翅膀”, 有了它, 可以跨越时空界限。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弥补内容的不足, 并由此使学生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 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机会, 这是需要教师重视和经常采用的方法。
三、灵活新颖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在教育行为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只有灵活新颖的教育方法, 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主体性。
1.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教师要努力从创新的角度优化教学过程, 要特别注重启发诱导,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 成为学生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经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纲要信号法、讨论法、点拨法、精要评价法等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思考、计划和组织创新性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并在活动中与学生一道互相影响、互相讨论, 给学生以激励和鼓舞。这样, 课堂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堂”, 成了学生创新的“主战场”, 而学生也就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教师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导师”。
2.在课外教育中, 教师要充分开展创新性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能激发学生广泛、强烈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大胆、主动、灵活、自主等一系列的个性品质。为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一些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活动,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科技馆、科技发明成果博览会、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在校内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生活学习用具使用与维修等竞赛活动。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或宣传栏中开设“奇思妙想”栏目, 广播站、电视台播放展示学生的佳作。让学生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 课外就成了学生新的创新阵地。
由此可见, 创设一个宽松自然、民主和谐、充满愉悦的教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在这样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的基础上, 教师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用教育艺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拓宽学生乐学的途径, 就一定能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摘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然、民主和谐、充满愉悦的教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在这样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的基础上, 教师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用教育艺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拓宽学生乐学的途径, 就一定能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8
1.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释疑。创造思维始于问题。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边阅读教材边思考要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可通过自问自答式、同桌互问式、四人对讲式、小组讨论式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只要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动脑筋思考了,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创新的勇气。教师要启发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求异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几种答案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都是对的。但是有的教师还固守着原来的思维模式,只满足于一种答案,如果学生提出另一种意见,就被视为错误。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思维面狭窄,对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只要学生回答的理由充分,都要予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学生的求异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弄清所学知识的框架,指导学生从此入手进行自学。如可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采用“三读法”进行自学。即:一读教材,找出生字和词语;二读教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课文有个大概的掌握;三读教材,按照教材的预习内容和课后练习有目的地自学,提出自己的疑惑,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可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课文之前可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短片,也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杨坊小学 何振明
(摘要: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知道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有自觉更新知识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更新和应用知识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探究者和发现者。)
【关键词】:作文;注重;创新;能力
【Keywords】: composition;focus;innovation;capacity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前列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不言而喻。小学生正是浪漫儿童时代,是人生的起点,是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时机。因此,根据科研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把创新教学融入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作文创新兴趣,大胆尝试
赞科夫谈过:“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和词语。”让学生在作文时大胆尝试,就是指导学生:“我口谈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任何条条款款的限制,学生可以无拘无束放大胆学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反映事物,熟练地掌握口头语言书面化的技巧。学生有了“谈话”自由,写作热情才能高涨。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发现有观察精细见解独创的作文,不管是全篇文章还是片言只语,饱满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命题的创新要注意五点。1.启发性。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而且能开拓学习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2.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3.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如:《我的伤心悔恨的泪水》、《那次,我哭了》、《和老师说悄悄话》、《爸爸快理我吧》等等。4.吸引性。猎奇、置疑是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使它们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和良好的写作心境。5.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老师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可以是一次多命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半自由命题,让学生前添后补的形式选择命题,也可以是老师提出范围,让学生自拟题目。多种形式的命题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
四、看中找新,发展观察力
看即指看书读报,观察事物。学生在看书读报,看电视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情,学到许多平时未学的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陶冶了情操,也开拓了作文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看,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观察周围事物的过程中,学生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里,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因此,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
家讲。教师既要抓住共同性的问题,又要不放过学生显示出来的 个性特征,对作文中用词造句富有新意的地方,思想认识有独到见解的地方,都要表扬。对差生的作文更要发现闪光点,目的是对差生心理平缓的前提下再指出不足,引导其作文的路子,教给作文的方法,激发其作文兴趣。这样做,有利于差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写作能力,使他们逐步具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其创新的意识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工作。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式,课始就吊起胃口;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把教学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唤起他们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其创新思维,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二、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其创新素质,因为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与习惯,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同时把课堂内容延伸到与之相连的现实生活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还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状态,疑难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多向交流信息而解决。
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三、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因为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訪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从新的思维高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方式.数学教学中的求异思维一般指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特性、创造性、特别性等特征。创新的本身就是求异,无异便无创造。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上,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段中国近代史时,传统的讲法重点在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屈辱和灾难。但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介绍西方列强当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崛起,与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形成对比,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发展经济、创新科技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启学生自主学习之门,为学生进入自主探索铺路。
二、拓宽探究空间,提供自主创新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特点,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主动探求新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激活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节时,先问学生我国古代有许多文明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你知道哪些?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纷纷发言,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我国古代先进文明成就。学生说完后,教师再告诉学生,关于中国古代的先进文明成果,课文中还有许多介绍,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己整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后,学习更积极、更自主,很快就梳理好我国古代文明成果简表,既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文明成果,又锻炼了学习能力。
三、鼓励大胆质疑,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疑难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历史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的知识结构的构建。特别是具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拘泥于程式化的师生问答,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条件,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疑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复习“国共合作”时,设问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为什么要与共产党合作?促成合作的外部因素又是什么?在讲到“西安事变”时,设问是杀蒋好还是放蒋好?好在哪里?让学生用史实说明。课堂上一下子议论纷纷,气氛热烈。同学们或是情绪激动,据理力争;或是平心静气,阐明因果;或是通情达理,一分为二。这些设疑,如石落平潭,波澜迭起,引导学生情感,开启思维。
四、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的开放性,表现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师生交流的互动性。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左右着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交流相对单一,思维方式也较为单薄。而开放性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和谐的,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给学生存有思维和感受的空间。例如,在讲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时,可以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发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世界会不会再次发生类似的科技革命,为什么?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理由也是百花齐放,学生在讨论与争辩中产生了许多智慧和创新的火花。
五、给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2
魏 自 友
摘要: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在教学实践中,开设了机器人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了校外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在指导学生参加省机器人大赛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在机器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器人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机器人课程集趣味性、实践性、科学性为一体,融合了机械制造、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通过整个活动方案体系,让学生掌握机器人的相关知识,能根据指定任务需求,通过小组协作,组装机器人,编写并调试程序。从而打破对机器人的神秘感,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科学、有序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在指导学生参加省机器人大赛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在机器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在融洽的气氛中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创新意识。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如在机器人组装过程中,一个组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把电池盒安装在靠近小车轮的方向,也可以使机器人正常运行。同时,他们组还可通过实验操作演示说明,这样做机器人也可以完成所有任务。我没有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耐心引导其他学生仔细分析其安装方案,并在实践场地上调试运行,模拟各种不稳定因素,最终大家得出结论:他们的方案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易倾斜。接着,我鼓励他们小组相互合作,一起修改方案:把电池盒安装在靠近大车轮的一端。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树立了合作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创新意识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主动、独门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我从不轻易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机器人寻宝比赛中,由于我们实践基地使用的是博思威龙机器人,从寻到宝藏到停止运动需要一段时间,使机器人停在了宝藏之外,从而使寻宝时间延长。我就启发学生,如何才能使机器人整好停在宝藏之上呢?学生讨论方案,积极实践。可以添加一个使机器人倒退一下的程序,即当寻到宝藏后,让马达立即停止正向转运,开始反向转动,这时,机器人由于惯性,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当执行到马达反向运动程序时,机器人就会退回宝藏处,从而完成了精确寻宝的任务。这样就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注重培养想象性思维
在山东省机器人大赛中,我们的机器人从起始区出发,会识别起始区颜色作为出起始区的信号,但是比赛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受环境光影响而判断不了是否出起始区的情况。显然,这个机器人的判断条件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于是,我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使机器人不判断起始区的颜色,而走一段固定距离呢?学生经过讨论分析,最后得到这样一个方案:每次机器人出发时紧贴比赛场地边缘,然后让机器人运动一段固定距离,算好与起始区的长度相等。这一方法的程序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2、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怀疑、观察和实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以辩证的批判思维为前提。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挖掘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否定的潜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其批判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形成不迷信、不盲从、敢于怀疑、敢于否定的习惯。要培养他们敢于突破旧框框,独辟路径,标新立异,务求突破的创新精神。如在设计比赛用机器人时,没有根据场地的模型尺寸确定机器人的尺寸。完成机器人主体拼装后,我们发现机器人的尺寸对完成任务有较大影响。容易被模型卡住。于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机器人尺寸问题?几个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大胆否定了原来马达安装的思路,提出非常新的思路:将两个马达相互贴紧安装在基板上。这样机器人的尺寸就被改得很小,也就避免了被模型卡住的隐患出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批判性思维。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思考层面上,而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践研究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不同欲望,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精神。
1、精心设计教案和导行案
我在设计教案和导行案时,注重层次性和启发性,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精神方面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出恰当的实践任务。这些任务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
2、着力解决比赛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直接让学生在符合竞赛要求的场地上操作机器人。机器人的制作使学生遇到许多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地探索,并在实际场地上加以验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创新水平。
开展机器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协作与创新的平台。在学习编程和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充分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生轻松掌握了机器人相关知识,切身体会到了编程的乐趣。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3
一、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化学教学中, 要重视物质性质教学, 更要重视物质性质的应用, 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注重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如联系身边的化学现象, 联系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联系当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并努力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说明、解释周围社会生活中涉及的化学问题, 强调学以致用。课堂教学不应为讲化学知识而讲化学知识, 不应为讲理论而讲理论, 理论最终为实践服务, 要尽可能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
课堂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讲授与培养自学能力相结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 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寻找答案;或者,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验室, 走向资料室, 通过努力,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二是学生自学教材, 提出问题, 由老师解答, 两者互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富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回答, 给出最佳答案, 并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颜色、状态、变化、气味、质量改变, 不仅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停留在感知基础上, 而且要求观察记录结果, 并加以分析, 作出合理解释, 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排除荒谬, 纠正错误, 发现真理, 从而获得认识上的突破, 取得认识上的飞跃。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直接途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中只有做到手、眼、脑并用, 能顺利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改变学生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的现状, 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 重理论、推理、计算, 轻实验及实验设计、过程, 从心理上给学生尝试机会, 给了学生实验成功的乐趣, 以及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中, 注重对教材的社会功能、人文精神的挖掘, 更有助于创新教育。众所周知, 中国古代史中涉及的四大发明, 其中有两项就是化学方面的成就, 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 现代化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 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 离不开化学和化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化学知识向学生讲解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能源利用、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食品、化学与卫生用品、化学与洗涤剂、化学与衣着、化学与护肤品,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 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义务的自觉性, 增强环保意识, 造福后代子孙。
五、利用科学家的创新成就, 激发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荐阅读: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9-27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7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05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2-08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9
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08-16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25
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论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