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精选12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语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核心与牛鼻子,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这一令人尴尬的困境。叶圣陶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的能力。”这两位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家言明了语感培养对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生活积累,是积累语感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都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学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事件的描述。中高学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性情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鸡、生活中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夏天里看到 的是那样充满无限生机;秋天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成熟的金色;冬天里的景色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遐想。这些生活的经验从哪里来呢?只有从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美好的记忆。
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巴金先生曾说: “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熟读成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小学生记忆力强。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背下来,绝不会是过重的负担。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课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如此,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积淀语感,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2、广泛阅读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小学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做到一篇带多篇。教育家们研究减轻学生负担,使学习变得轻松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使学生大量阅读。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阅读量的不足。如学习《春雨》这首诗后,我引导学生读《春夜喜雨》整首诗;学习了《沉香救母》后,我就介绍学生读《宝莲灯》等。现
在学校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如每天回家读《亲近母语》,在校教师指导阅读校本课程《笋芽儿》(这是学生的优秀习作选集),单周四队活动课上师生一起阅读由本校教师和专家一起合编的《走进五彩的阅读世界》(分低、中、高年段),双周五下午学生自由到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这些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也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三、加强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以读代析,读中求悟。
1、增加读的机会
小学语文课文一般来讲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大多能够依靠多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因此,我把“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从学生读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人人读起来,增加个体读的时间。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诵读;了解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轻读;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斟酌词句地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同时用比比、赛赛的方法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读书的量,又能提高学生读书的质,使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内容、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增强语感。
2、丰富读的方式
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老师要善于调动多种读的形式。对于结构严谨的段落,可采用“问读”的形式,为理清层次、分析段落做准备;对于段落较长,精彩句子较多的段落,可采用“选择读”,便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于文章的对
话部分,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感情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此外,还可采用“接读、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为体现文章的思想服务,为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服务,依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则其朗读水平也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朗读与语感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3、加强范读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注意重音、停顿,把握节奏、语气等,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如《雨点》是一篇韵律感强、层次分明的诗歌。范读本文首先让学生把握全文,弄清感情波浪的层次,感受“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动作的不同。在声调的处理上,要注意声音由低到高,读出四种动作的差别,开始定调子不要太高,高低声调要处理得当。
四、揣摩推敲,析中感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交流,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文本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1、比较中训练,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
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如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换作“过、入、到、拂”等,让学生细细品味,最后终于明白了“绿”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用词的精确。通过调换词语,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隐含的丰富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
2、想象中训练,感悟语句的意境
语文教材是将各种文化信息用抽象的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阅读材料”。只有充分利用语言材料进行想象,才能深切地感受语言的原始信息。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身临其境的境地,让学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来培养语感。如对《莫泊桑拜师》中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道“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福楼拜一连提了6个问题,我在教学时在句子后面添了“„„”,我让学生想象省略部分的具体内容,说一说福楼拜还会指导莫泊桑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和交流,感悟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
3、品尝中训练,体验语句的情感
在品尝中体验语感,欣赏文章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欣赏语言的语调、语韵、语味。例如,我在教《梅兰芳学艺》一课时,学生对第二自然段中的“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一句不理解,于是我示范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猜我当时是什么心情,然后引导学生自找合作同学,并要求一演一猜,最后让一名上台演示,其余学生猜,从而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意思,从内心感悟出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揣摩出语言里含着的意思,培养了语感。
总之,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努力探索,使语感教学日
臻完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2
一、朗读模仿, 体会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 朗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正确指导学生朗读, 使学生做到语音语调优美, 意群停顿正确, 为语感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说来, 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正 确地读 。
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英语发音, 使学生能够读清楚, 读流利, 读自然。在阅读教学中由听导入, 先使学生感知正确的语音, 再结合听力原文, 强调学生模仿跟读, 指导学生注意语音的轻重缓急、语速的停顿快慢、语调的升降起伏, 使学生掌握正确自然的发音。
2.大 声地读 。
朱熹曾说:“凡读书, 需要读得字字响亮……只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这正体现了大声朗读对体会语感、形成语感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多创造机会, 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多大声朗读, 树立自信心, 逐步体会语感。
3.有效地读 。
有些学生读书时虽然声音很大, 但往往读完以后什么印象都没有, 收获小。这时, 教师应该多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语调语气的变化, 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体会朗读材料的意蕴, 用心感受课文的感情色彩, 使学生在思维上摩画出想象的翅膀, 从而印象深刻。
如在牛津教材6B Unit1中part A的Let’s read中, 课文对话录音的语音语调非常夸张, 学生通过朗读和体会, 很快就能理解课文的意思, 并在脑海中展现出相应的画面。我就指导学生朗读时模仿领悟这种感觉, 他们不但很快明白了对话的含义, 而且印象深刻, 读过不忘。
二、精读积累, 形成语感
1.提 炼文章脉络 , 引导分析对比 , 主动思考体会 。
在PEP第七册Unit4 B部分的Let’s read中, 课文是“My NewFriend”的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如下 :
Alice and her sisters are twins.They look the same, but theyare very different.Every morning, Alice goes to school by bike.BuAnn goes to school on foot.Every evening, Alice reads newspapers...
上课时, 教师有意把Alice和Ann的活动分开进行对比, 让学生把描写她们两个的词句分开列出朗读并板书, 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这段的中心句“They look the same, but they are verydifferent.”的内涵。通过板书 , 学生也能立即意识到文中有类似于排比、对比的写法, 如every morning, every evening等连续的描述等。 由此,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段话内在的逻辑, 抓住了文段的脉络, 理解和记忆也快速、深刻, 对语言的感受加深。
2. 指 导 精 读 的 过 程 中 , 有 意 识 地 引 导 学 生 注 意 知 识 的渗透。
精读, 就是在大致浏览的基础上, 让学生细细阅读选文, 深入了解文章大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 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在这个阶段, 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独立阅读的机会, 从简到精, 理解所提供的材料, 了解语篇的精华所在, 在确认和检测答案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体验。
如《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Recycle2中的“Deng Ming’village”, 在阅读前 , 教师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提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 :“I cansee a bridge and many trees.”“I can see...”通过精读细读完成“Look at the picture,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的阅读任务。最后设计一个“家乡美”的主题,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通过语言的描述, 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表达与阅读能力。
三、泛读活用, 巩固语感
1.帮助学生选好泛读的材料 。
小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大, 因此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 我们可以选取短小精悍的英语童话、故事、幽默等, 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学生在阅读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很难坚持读完、看完。选择有趣的故事则能够吸引学生投入到阅读的探究中, 趣味的阅读往往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语言的吸收思考。
2.指导学生在泛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运用 。
泛读训练能改变学生见到生词就查词典的习惯, 最终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课上, 教师应适量增加泛读训练量。
以《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s youfavourite food? ”中有关Shopping的语篇为例 , 第一遍阅读时可以针对各种动物的饮食喜好, 设计判断正误类的练习, 让学生快速略读后完成; 第二遍阅读时可以针对各种动物喜好的原因提出问题, 如:Rabbit likes fruit, but she doesn’t like grapes, Why?让学生详读后找出答案 ;第三遍阅读时请学生跳读寻找相关信息, 完成课本上“Finish the sentences”的练习。
3.要求学生坚持长期的课外英文的泛读 。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 但训练语感是个非直觉过程, 在这一个过程中, 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的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 通过泛读各种课外阅读材料, 学生的语感可逐步得到熏陶与巩固, 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就会随之提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 要求他们每个星期读1~3篇课外的材料, 也可以让学生订阅课外英语学习的一些杂志报纸等, 使他们广泛地吸收语言知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3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
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到自觉地学习,也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阅读是语感的运用和体现,没有阅读也就谈不上语感,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犹如蜜蜂采蜜。他们与书中的主人同欢乐,共忧思,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奥妙,认知了语言的情趣,把握了语言的精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观。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大量浏览和精研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培养语感,朗读训练是核心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只要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从感性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诵读的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
1、朗读示范。通过范读,学生把老师作为模仿标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朗读。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如《海燕》的激情澎湃,乐观向上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注重朗读技巧。朗读训练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朗读技巧包括: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和语调的抑扬等五方面。掌握了这些技巧,加上反复训练,学生就读出了《海燕》的勇敢和《孔乙己》的迂腐,也就读出了胡适对母亲深切回忆,体会到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感激。
3、激励学生多读多看课外书。在新课标推荐篇目的指引下有选择地进行品读,既能开扩视野,又能深切体会语言文化的底蕴。多挤点时间读书,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与伟大作家交朋友,多记记日记,多用心品味作品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問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4、在“美”的感情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在世界各国中是独具特色的。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听别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似有“磁力”的声音往往使人入情入境,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别人听,也是一种美的欣赏,一条语感培养的必要途径。
三、培养语感在写作训练中深化
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以文本和其他名著为范例,从中学习方法,培养语感。如《小石潭记》,从因声见潭,到潭中鱼乐,潭上溪曲,最后写到心境,由近及远,情景交融,不断变换观察点;在观察基础上,把握对象的主要特征,把对象比较细腻地描绘出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抄写、仿写、改写、语句的积累、日记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篇章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增强鉴别能力;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改写能锻炼想象思维,拓展思路;日记等形式能让我们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的语感意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4
语感,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感受力。具体而言,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地感知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必须深刻认识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3、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有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还有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
4、重视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累言语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多听、多阅读。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如果忽视大量阅读,语文水平或者语感水平是很难提高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文学名著、优秀古诗文等经典作品,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这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5、句式练习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海滨小城》一课,重点是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描写海滨部分主要是通过色彩美来表现景色美的,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接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画面,从而感悟到海滨的美多在色彩,同时完成了词语的积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5
语感的训练
内容提要:
培养语感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文中的关键词、句去推敲、揣摩、比较,而且还要认真读文品情,进而强化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是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的、整体的感受。它包括语音的感受、语意的感受和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是 人们掌握语言文字所必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确,朗读训练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语感,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情绪、情感性的直觉领悟能力,包括音调感情、面部感情和体态感情。简单说,语感就是一种能 迅速对语言文字作出情感判断的感受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语感训练的重要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中重要的一块是阅读能力,语感教学直接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连,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感基础,学生势必在阅读中会遇到诸如断句、把握作者情感等方面的麻烦,如果有了这些麻烦,学生一定会遇到阅读障碍,如果有了阅读障碍,试问多少美文将与之失之交臂,所以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还应将 之摆到重要的地位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训练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情趣的理解力。当前,语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热点。“新一代语文学家他们把语感和语感教学看作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当然,这还值得研究)其实,语感训练的重要性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吕叔湘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多读多想,培养语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悟其神的境界。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多读易于理解文章,故在阅读教学时,要反复诵读,掌握句子表达的意思,读起来才能准确传情,产生语感。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位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慈和地说理,第三句庄重地命令,第四句严厉地暗示。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那激昂委婉的语调,使班长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得到充分的表现。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2.读想结合,诱发语感
有效的读,必须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而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笔者在教学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时,让学生说说脑海中展示出来的前川瀑布飞泻而下美丽的、壮观的景象。通过启发想象,诗句的意境变成学生鲜明的内心视像,学生读起来身临其境,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3、读文品情,强化语感
语言的内涵有时从字面就可感知,有时还必须把语句变成有感情的声音去细细体味。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读文品情方面应多方引导,强化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的环境中去。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在范读课文时,我注意把握总的情调,掌握好基本的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压抑的情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无限哀思的情境中,如第一段开头两句的停顿我是这样处理的: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的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有的地方适当地打破联系比较紧密的词或词组,在词或词组中间加上较长的停顿,来表达深沉、真切的感情。让学生在教师朗读的感染下,沉浸在无限哀思的气氛中。
有的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寄情浓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把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才能强化语感。
二、品评揣摩,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评,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
1.揣摩比较,感悟用词的准确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教学,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教学中可以运用增加、删除、调换、替代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揣摩、品味课文语言使用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揣摩就是多了解作者的思路、意旨,把包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体会出来,形成语感。例如《燕子》中有这样的描写:“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先让学生读这个句子,然后删除句子中的“偶尔”、“一圈一圈”,再让学生读。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出用上“偶尔”一词能准确、生动地描写出小燕子飞行时轻快、敏捷。“一圈一圈”能形象地描写出燕子沾着水面后波纹荡漾的情景,反衬初春湖面的平静。在教学中,如果能紧扣这些精彩的字词,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内容,细心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感受文章所要传授的思想感情,就会获得强烈的语感。
2.品评领会,体验语句的情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有了感情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品析和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感。如《山中访友》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为什么不取名为“山中赏景”。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品评领会文章的内容,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
三、积累运用,培养语感
1.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小学生记忆力强。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背下来。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勤于动笔,训练语感
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可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语感。如教《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提问:“漓江的水美,到底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静、清、绿”。我就抓住这些精妙的关键词,让学生深入分析讨论,认真品味,又要求学生仿照这个句群说几句话。学生感到为难。于是,我将事先准备的“下水文”读给同学们听,然后小组互相说,再写下来,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这种句式的写法,能写出自己目之所见,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3.语言实践,强化语感
“要会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如: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演讲、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说中强化语感。
四、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有情。”因此,要创设出一个浓郁的语感情境,让学生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些词句比较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因此,教学中可巧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理解。教学《林海》一课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用电教媒体放映出兴安岭这幅图,让学生找出位置,然后在图中按“岭”的位置绘出“少女的头”,“青松”的位置绘出少女的衫。这样,学生充分地体会了作者对兴安岭的描写准确、生动、形象,而且把兴安岭看做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少女,这样兴安岭在文章中显得栩栩如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扮演角色,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的文章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课文生动有趣,人物活灵活现,为学生所喜爱。小学生想象能力丰富,模仿能力强。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人物境界,与之同喜忧、共哀乐,语感就自然而生。
教师可依据学生天真活泼这一特点,可凭借角色效应,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当角色,引导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这样朗读起来不但抑扬顿挫,还会饱含深情,极富情趣与感染力,课堂气氛也会活跃与和谐。如教《小英雄赶雨来》第四部分时,先让学生了解雨来和鬼子军官这两个人物。根据课文所写的情境,学生各自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语态,然后讨论,模仿当时人物神态、语气朗读。学生时而温和,时而发怒,时而变得凶恶可怕,极富感情色彩。他们与主人公一同思考,一同感受,对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得真切深刻,读起来情趣盎然,分角色朗读不但能让学生读好课文,还培养了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发展了语感能力。
五、联系生活,体会语感
生活是人类语言的源泉。对课文中有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这样,敏锐的语感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写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学生从字典里找出诠释后提出疑问:“焦急”是着急的意思,“耐心”是不急躁的意思,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不是矛盾的吗?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天中午放学,突然下起雨来,你又没带雨具,这是你的心情会怎样?(焦急)然而大家还是等家长送雨具,表现得怎么样?(很有耐心)。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学生们就明白了当时人们送总理的心情。他们说,“焦急”是老奶奶希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表现了他送总理的一片诚心,这两个词连接起来,确切地反映出老奶奶对总理的挚爱和怀念之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6
语感是语言习得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它在人类的语言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感训练是语言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试图界定语感的定义,强调语感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
作 者:张静 高媛 杜渤 作者单位:张静,杜渤(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高媛(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7
一、乐趣阅读与朗读可以丰富语感
朗读, 是学生加快理解知识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能更好地从朗读中了解到课文内容, 体会到文章的情感所在, 丰富语感和体验到语文的乐趣。
1. 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上进行突破。了解到小学生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来学习的, 往往会依靠自己对事物的直观看法、外界事物鲜艳的色彩和清晰的声音去判断、去思考。因此, 教师应当利用直观形象性的教学材料来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集中关注, 产生积极动力, 进而更多地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
2. 要针对朗读在儿童歌曲以及诗歌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诗歌方面的学习, 教师要有效采取朗诵的方式, 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 还可以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 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背诵诗歌、课文的比赛活动, 例如: 在教学《望月》这首诗时, 教师先将诗歌中的主要情感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基础, 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投入到诗歌内容中去, 积极抒发诗人当时的真切情感, 从而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
3. 激发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常常会被丰富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所吸引, 因此教师可以用录音机播放故事、笑话等, 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结合实际生活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提到: “要求语感的敏锐性,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 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就要引导学生融入到生活中。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的类似现象进行教学。如, 在体育老师安排的跑步锻炼环节中, 如果绕跑道跑10 圈的话, 会有什么的感受? 会不会感觉到非常难受, 呼吸也困难, 心跳加速? 那么同学们可以想象到战士们肩扛百斤以上的沙包, 在泥水中不停地穿梭奔跑着的感受吗? 让学生体会到战士们的心理感受, 唤起学生对画面想象的思维, 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培养语感
目前的语文多媒体课件大多为演示型课件, 它们那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往往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教师正确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提高语文能力。
例如: 在教学二年级《小鹰学飞》这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老鹰是如何教导小鹰学飞的, 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小鹰学飞的心理感受和一些学飞的场景, 老鹰教导小鹰学飞过程中的一些对话, 以及小鹰应该具备一些什么的条件才能学会飞翔, 在天空飞翔的感受有是如何, 这些情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地表达出来。鲜明对比的画面, 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 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一下打开了, 个个说得热烈, 为语感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累新词汇和优美句子
文章是由众多词汇和句子构成的。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子, 对语感方面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学课堂中, 教师可以恰当安排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对优美的语句进行抄写记录。例如, 在学习《槐乡五月》一文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语句: “五月, 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似瑞雪初降, 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 远看像玉雕的圆球; 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用专门的笔记本积累好所学的知识内容, 然后充分运用到写作或造句中, 便能逐渐地固化语文语感, 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还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努力探索, 使语感教学日臻完善。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是基础性知识的积累, 如果打下良好的语感基础, 就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初级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理解能力,语感
参考文献
[1]陈鑫莉.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2]丛晓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初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篇8
何为语感呢?语感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反映;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简言之,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的感受力。
不同文化修养、生活经历的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程度,理解深度是不同的。后天教育对语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感的训练非常重要。夏丐尊先生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淑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
一、听话训练
培养听话能力是引导学生把感受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倾听,学生可以积累语言,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1.听后复述。每节课,除了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以外,还要让学生反复默读,然后组织学生复述。
2.说感想。学生就别人朗读和复述的文章,说说文章的主题、写法及所受到的启发。
3.回答问题。有意地设计一些问题,以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细节,这样学生既注意了文章的整体思想和写法,又注意了文章的遣词造句。
通过听说训练,学生的语感明显地变得敏锐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自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朗读是“从文字到语音、语意、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朗读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课内读,还要课外读。在朗读形式上采取多样性: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模仿朗读、表演朗读、师生合作朗读等等,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比赛。这些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整体感知能力。“课标”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在《曼谷的小象》中“正在这时候,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啊!是一头小象,后面跟着一位泰国妇女。”以欢快、喜悦的基调,用轻快、活泼的语气创设美好的氛围,读出曼谷晨雾的美丽,体会小象和阿玲出场都是那样美,为后面小象的乖巧、聪敏、能干,阿玲的善良做了很好的铺垫。“橘红色、悦耳、小象、泰国妇女”做重音处理,突出曼谷不仅景美、小象美,而且人更美(联系到后面阿玲和小象的助人为乐)。最后可指导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美。
三、想象训练
语言文字提供给我们一个非现实的对话世界,提供给我们一个心灵活动的原始材料。感受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课文中有些语句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寓意深刻。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什么都没有了”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可能是一间间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居、各种各样的工具,或许还有裸露的土地,被洪水冲走的人家。一切的一切因人类的贪婪而变得一无所有,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想象,使文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具体化了,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比较训练
语感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现的。在长期的读写中,注意让学生在对语言不断进行比较、欣赏、积累中逐渐培养语感。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把“镇定、敏捷、扔”换成“沉着、迅速、放”,就将白求恩医术高明,置生死于度外,一心救死挟伤的情感减弱了。通过比较,加深了体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语句的意思和人物情感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篇9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蛟尾小学 李红泉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如何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呢?
一、指导感情诵读
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二、通过比较揣摩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月光曲》一课,皮鞋匠兄妹称赞贝多芬所弹的曲子时说:“弹得多纯熟啊!”老师把“纯熟”换成意思相近的“熟练”,让学生和原句比较,让学生推敲赏析,学生品出了“纯熟”不但表现了曲子弹得熟练,还反映了熟练的程度。再如:一位教师教学《燕子》“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一句时,把句中的“痕”与“根”做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一个“痕”字,把处于高远处的电线只能隐约可见的特点极准确地表达出来,产生了一种朦胧美。通过对“痕”字的挖掘,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在边比较、边揣摩、边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了文章中的一字一语的特性。“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也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误失。”
三、联系生活体验
言语感受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也越见深切。一些年代久远或与学生生活有距离的文章,如《草船借箭》《颐和园》等,教学中可联系电影、电视的有关镜头,或利用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诱发学生敏锐的语感。其次,也可以引导学生拿生活中见到的同类事物,同课文描写的未曾见到过的事物做比照。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可启发学生拿生活中常见到的猫或狗要扑向小鸡时,母鸡保护小鸡的情景来作比照,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
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自觉地把生活经验与语言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四、唤起想象参与
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别林斯基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所以,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含的情感。如一位教师教《草原》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抓住“欲流”和“流入”设问:“„欲流‟是说翠色将流未流,而„流入‟是说翠色已流入云际,岂不是矛盾了吗?”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学生说,“翠色欲流”是说那碧草绿得浓,绿色都快要溢出来了。那“流入云际”是说一碧千里的草原像茫茫的草海,风吹绿草,碧波荡漾,随天而去,与天接近。这就像照相一样,一个是特写镜头,照的是碧草绿得浓,另一个是全景镜头,照的是辽阔的草原茫茫无边。学生从两个矛盾的词中想象出了一个鲜明的画面,感受到了那种静与动、柔美与辽阔、情与景融为一体的草原美。学生能悟出这样的内涵,就是语感。这种语感的培养,来自对语言表层意义的感知,更是来自它表层意义和隐含意义的关系的联想和想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思考
一、小学生语文语感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尚未成熟,知识面较窄,很少接触到语法常识以及一些历史性资料等。因此,在语感的形成过程中难以有效地结合这些内容。此外,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文章结构、段落大意的介绍和分析,而忽视了情感教学,同时也忽视了文章暗含的语感,一些实际上生动、内容充实的文章,也显得十分乏味。因此,强化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1.语感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语感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备条件,任何语言活动都应该将语感作为先决条件。因此,语感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感,那么语文成绩就会较高,而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以及篇章能力,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其核心就是语感,因为学生在进行交流时就需要依靠语感,语感被认为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
2.提升小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语感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这一审美能力就可以通过培养语感的方式进行塑造。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其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趣都需要依靠培养语感来获得。语感实际上是长期实践以及文化熏陶的产物。因此,强化对小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并提升其精神境界。
3.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是语言的使用者,在生活中频繁地进行着多种言语活动,目的也具有多样化。而在这多样化的目的中,语言一体感受的准确和灵敏程度与语感存在较大的关系。因此,切实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措施分析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培养他们语感最为直接的.方法。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小学生的基本功,同时也是阅读好文章的前提。通过朗读,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小学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能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朗读还能提升学生的智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朗读之前,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为学生做示范,尤其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中,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2.帮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感
背诵与朗读一样,都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小学语文的文章较为简短,但是文字优美且有些文章都是些经典之作,单靠阅读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感,但是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感,就应该督促学生对这些优秀文章进行背诵。背诵并非是机械化的复读,而应该是将情感融入文章中,抑扬顿挫地进行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背诵比拼,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背诵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文章背下来,再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感。
3.借助课外阅读,积累词汇
词汇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础所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感。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做摘抄,将优美的段落或句子抄写下来,在晨读时进行阅读甚至是背诵。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分享自己摘抄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无论是对教材中的文章写读后感,还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读后感,教师都应该重视,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朗读给大家,这样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积累了大量词汇,对学生语感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在遵循新课改标准的前提下,重视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通过朗读、背诵以及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切实培养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感。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11
一、诵读吟咏,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体味语言,让学生能够进入美的意境。朗读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齐读、轮读、分角色读等等。朗朗成韵的诵读,是眼、手、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
在指导朗读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感悟各种类型的语言,用形象性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形象感悟;用含义深刻的文字培养学生的意蕴语感;用对话、独白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趣语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和感官,如把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感受到的、感觉到的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等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总之,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简单地道出了学习语文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对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
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是语感最初的基本手段。
二、读中生情,培养语感
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
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自己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又如《背景》中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过程的那段,在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文中所传达出来的父对子的深沉的爱,子对父的浓烈的情。一个初中学生如果深知自己的父亲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身心负担之重而又恪守孝养的人伦,就更易于体味《散步》所表达的人性美。
还可以组织、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设计板报,自办班刊校刊,开展课本剧表演,组建文学社、诗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写稿、组稿、编辑、设计、出版等等。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
三、启发想象,激发语感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也是培养语感的一条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形象的插图、声音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悬念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抽象的语言文字,形成了形象思维,在脑海中重现,学生创造性翅膀丰满的过程就是语感充盈的过程。
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意境何等的优美,通过想象,一幅中国水墨画便在学生脑海生成,体会到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那是何等的气势磅礴,想象着从天上遥望中国九洲,小得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只不过像从杯子里倒出来的一汪清水。
四、读写结合,转化语感
“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非教师‘讲’的产品,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实践”。所以,学生学习的能动参与积极性发挥得怎样,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感受。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时不断地进行写作也能转化、增强语感。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抄写、仿写、改写、语句的积累、写日记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上自己的理解、看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必要的练笔,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因此,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在学生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规则等变成无意识的感觉。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作文等,各种实践活动既有对内容的美的追求,又有对文学语言的美的追求,二者在美感修养上是息息相通的,都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训练。
总之,语感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指导学生在文字中领悟内涵,并恰当运用语文资源,使语感培养贯穿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篇12
所谓语感就是指人对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受, 它作为感知语言的一种能力, 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语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加强小学生的语感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此, 加强语言教学, 就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眼、手、口、耳、脑多个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 朗读时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能将人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有效的朗读训练, 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特别是要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 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 使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浸润学生的内心, 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如《观潮》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其中“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 便不会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 如播放录像、展示课件等激发学生的想象, 增强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 然后要求学生对整段文字进行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 使学生置身其中, 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在品析词句中深化语感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 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 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只有这样, 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古人讲“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意思是说作者是有了情思而发为文辞, 读者却是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作者的情感。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线, 训练学生的语感, 要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 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教学《第一场雪》的“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时, 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雪后美景的词和句子, 学生很快找出“粉妆玉砌”这个形容雪后白茫茫的世界的词, 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个词的理解, 他们不但说出了本义, 而且说出了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还能用“白茫茫”、“晶莹透亮”等词来描述雪后美景。接着笔者又让学生对比着朗读“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雪球儿”这两句, 学生很快体会到“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这些叠词描绘出了雪后景色的美丽形态和灿烂夺目的光彩, 说明他们对课文内容已有理性认识, 这样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从而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
三、在实践中活化语感
“要能游泳, 必须下水”,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语感, 必须在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推荐阅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08-14
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05-24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07-0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9
小学生阅读语感培养08-17
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08-24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09-0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感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