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精选13篇)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1
中国搜课网 http://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一词是创立与创造的意思。朱棣文讲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因此,创新思维又具有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还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将它们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和条件。如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其次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两个重要领域。
一、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设计过于细密,一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细密,甚至连学生该用怎样的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预先替学生设计好了,简直称得上是天衣无缝。而在教学流程中,执行得又过于死板,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预先安排。教学变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演示自己设计的教案,千方百计地牵着学生往那一条道上走,来不得一点变通,容不下一丝意外。学生的思维稍有越常规,回答稍有偏差,教师就急不及待地进行点拨引导,根本没有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也没有学生主动创新的余地。于是课堂教学在平淡中一帆风顺,但是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我们教师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二、结合学生实际,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智力品质之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结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按照知识——能力——创造这样一个程序进行,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还很肤浅,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我们应抓住思维发展的这个“过渡”时期,大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现行的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有三百多篇课文,其体裁以记叙文为主,还有说明文、诗歌、小说等,内容丰富多彩。有用来教育学生确立革命理想和创造志向的革命故事。如《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有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敢于怀疑、不断探求新知识的说明文、童话。如《太阳》、《小壁虎借尾巴》等。有感染力极强,能启发学生想象
思维能力的文艺作品如《林海》、《鸟的天堂》等。还有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皮球浮上来了》、《小交通员》等。而《蝙蝠和雷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课文,则全面地介绍了创造发明的过程。由此看来,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很多很多,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关,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材料。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敞开思维的大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是基础,表达是目的,而思维是核心。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大纲》规定小学阶段作文的要求是“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而良好的观察能力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看图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的指导,既要注意以图画的直观性、形象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在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的看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在看的同时,积极思考,也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了解事物的一般特征,发现事物间的联中国搜课网 http://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系,获得新知。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插上思维的翅膀。想象是在人头脑中把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所见到的景物、人物、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所想象的意境中去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成份,不仅依赖于过去的感知,依靠记忆表象,同时还要抽象思维的参与。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训练,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其想象力。
1、通过看图写话,让学生想象。
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是写好看图作文的重要一环。作文时,要求学生边看边想,把“我”摆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象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想象画面中没有画出来的而又和故事有关的情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图为基础,思前想后经过正确、严密而又活跃的思维过程,写出各种画面。由于学生积极性高,全身心投入,所以能沿着不同角度,顺着不同方向去思考,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悬念可以促进想象。
为了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我们要训练学生学写童话,充实想象空间,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学会把不会说话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创意,想象成有生命、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的生命来写。有时教师故意把引人入胜的故事讲个开头,嘎然而止,让学生去想象、分析、推理这个故事应如何发展下去,结局如何。学生面对这样的习作,充满了好奇心和写作欲望,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执着地去思考,他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使思考的问题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这种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将来创造性地工作必不可少的。
3、扩写可以丰富想象。
加强扩写训练,能使学生更加自主、活泼地锻炼。我们要运用扩写这种形式,把着眼点放在对积极思维的诱导与培养上。扩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供大概内容,扩写成具体。其次,扩写时又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基础,想象必须合理。所描述的具体内容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搜课网 http://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2
一、巧导课, 设置“创新”情景导课, 是教师在一项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沫春风, 如饮甘露, 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一提到春, 就会令人感到有无限的生机, 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 有无数描绘春天的诗文, 如“春天又绿江南岸”, “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没等我讲完学生就兴致勃勃地争着补充自己所知道的绘春诗文。这样我用诗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仿佛看到了春天的美景, 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产生了一种急于要同作者一起走进春天的渴望。
二、妙设疑问, 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直接动力, 也是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先决条件, 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问题不感兴趣, 就没有寻根问底的好奇心, 也不可能对这一事物或问题倾注热情, 集中注意力, 更不可能调动起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进入创新的过程, 从而取得创新性的成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具体可从“设疑”这方面入手。“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 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一个教师, 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 巧设悬念, 启发学生思维。
三、质疑求异, 营造“创新”机制
创新思维方式善于求同, 更善于求异, 它要求学生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式去思考, 鼓励他们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 这样既可以使问题得以全面解决, 也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独创性。如在组织分析鲁庄公 (《曹刿论战》) 这个人物时, 我就鼓励学生质疑求异, 要求学生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一般人的看法是:鲁庄公是个目光短浅、急噪冒进、缺乏军事才能的庸君。但是学生却另有看法:鲁庄公不但不是个庸君反而是个不可多得的贤君, 他关心百姓疾苦, 执政清明廉洁, 特别是他能唯才是用。长勺之战的胜利鲁庄公功不可没。这样学生在质疑求异中拓宽了创新思维的空间, 促进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主动思考, 克服“创新”障碍
在创新性思维活动中, 这种由于过去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及看问题的态度所形成的思维定势, 往往会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乐所提出:“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 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的定势, 克服障碍, 使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积极开展起来呢?我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1、要不断学习, 广泛接触, 掌握新的知识, 为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破原有的狭义的片面的观点。2、要有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必要条件, 只有大胆怀疑, 严谨批判, 才能突破已有知识的局限, 由已知进入未知, 或把已知变为具有未知因素的待探索的事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写”的批判精神,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有一次在分析到“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时, 有很多同学就大胆地提出了异议, 认为开卷不一定有益, 还有理有据地论证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使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五、掌握方法, 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性思维是人类各种思维中最复杂最富有变化性的, 但它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有一定的方法可依的
认识和把握创新性思维所有的内在规律并掌握一些具体的开发创新性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开展创新性思维活动的关键环节。例如在想象这种创新性思维过程中, 我们要提高思维能力, 就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有效的方法。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表象贫乏, 想象就会枯竭。正确使用直观教具, 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和分析事物就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发展其想象力。例如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地貌基础上使学生形成了“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的丰富想象力。2、引导学生多读诗词, 多听音乐。诗人的想象总是很丰富的, 在他们笔下出现的形象大多非凡不俗, 使人耳目一新的, 尽情体验诗中的意境, 对发展想象能力来说是很有利的。如在学习《枫桥夜泊》、《明月几时有》等诗词时, 学生就通过反复朗读和体会画出了一副副生动美妙的图画。现代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 音乐也有助于启迪人的想象力, 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从音乐启发而来。”素质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尽力捕捉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兴奋点, 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促使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猜想、多发现、多创新, 以我们的创新性劳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创新性人才。
摘要:《新课标》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必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3
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它已经成为新课标中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思维的发展意味着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特征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还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若是将创新思维迁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路灵巧。如果将他们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和条件。如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预留创新的时空。其次,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两个重要领域。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在动力。只有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习兴趣,挖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寻找比较好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引出情境状态。在老师的心理要相信学生他们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有耐性,认真而细致地诱导启发,营造老师和学生共同所拥有的课堂和谐教学氛围。师生的融洽和谐,形成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关系,使师生呈现出一种朋友的关系。运用较强烈的课堂氛围去减弱学生学习疲劳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语文课文的时候,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甚至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中去,调动学生的情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使学生真正达到情感与兴趣的共鸣,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同时,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同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伤害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给以他们最大的爱心,他们就会喜欢老师,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深感兴趣,自然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去积极思考发问,能够独立去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更要有一种独具的思考观点,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思维能力,可谓是远见卓识、独到见地,善于发现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要有敢于质疑,敢于发问,不唯书,不唯上,具有敢于质疑老师和文本中内容的大胆精神,怀疑一切成为他们的胸中主流,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学生那些有规律、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与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的质疑。在教学中更要多置疑,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去置疑。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比如,第一个问题“当你看到课题的时候,你能想到哪些?”在老师的提问下,他们就进行着思考,老师让他们进行默读,当然可以告诉学生怎么去默读。接着可以再次地问:“同学们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你對小夜莺有什么印象?”要学生讨论,则又把“讨论法”串联起来了,接着再问:“请找出能表现出小夜莺那种机智勇敢精神的语句。”在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之后,要学生带着情感体验朗读这篇课文,这样又把朗读教学法串联起来了。由此可见,用问题教学法把其他教学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人们能够具有超越时空的思维主要是从现实而跨越时空的行为,它在学习过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在大脑里产生出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形象,把这些东西进行丰富遐想,于是就形成了想象。它能促进现实的进步和发展,当学生的思维接受想象的信息,他们就会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他们能够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去观察那些实物、影片、视频、幻灯片……与现实生活中的花虫鸟鱼、雷雨风霜、风土人情……结合课文的知识进行理解训练,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率领学生进行分析鉴赏课文,叫他们根据教材展开丰富的联想,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执教《丰碑》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如何理解“丰碑”这个问题,首先让他们谈谈这个词概念的本义,接着又问道:“若是你给这个‘丰碑’撰写个碑文,你打算怎么来写呢?”同学们纷纷说起自己的想法:“军需处长永垂不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您把死留给自己,把温暖送给别人”等,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纷纷展开想象,大胆地填补这个空白,学生的回答让老师看到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4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1、预习存疑,诱导思维。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我就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提出疑难问题,相互讨论、互相交流。他们对这些问题既感到新奇又难以理解,从而诱导启发他们的思维。这样带着疑问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效果更佳。2、课题设疑,启发思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借箭”为线索提出: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这样一步步设下悬念,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难点质疑,引导思维。阅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一步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进入思维状态,不断地进行判断、推理,在思维的渐次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其认识能力。二、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地评价和引导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三、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在教学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让对不许错。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智勇敢。也有几个学生说喜欢廉颇。正准备下课时,突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的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老师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
[1][2]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5
创新教学就是在教学上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新的、从多方面调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问,勇于创造的教学方法,而在这种方法中,求异思维的培养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同学们求异思维的能力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叙述。
一、鼓励发问,增强兴趣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得好:“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加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使同学们能产生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就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厌厌欲睡,提不起精神,课堂教学效果就差,这说明课堂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的培养又是以兴趣为前提的,设想让学生干自己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事,他肯定不会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和他身心投入产生的结果是决不可同日而语的。求异思维的多向性特点就是要鼓励同学全员参与,积极发问,增强他们对问题兴趣,培养他们由“学会”向“会学”转换。如我在教(哨子)一文,曾就“哨子”问题让学生讨论,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说起,看哪些同学举出的哨子现象事例多,这无疑激起了同学们的话题,唤起了他们童年的回忆。接着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动脑,让他们思考富兰克林能从童年的小事中悟出一个道理,而我们在学习中,对这些道理是如何理解的呢?于是同学们针对目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展开讨论,得出面对人生的悲苦,每一次都是一次选择,都是一笔精神财富。这样,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既新颖又不枯燥。
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问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创造意识,必须鼓励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发问,事实上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同学,他在学习上是主动的,同时,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很强的人,他也绝不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如在教(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作者在新解提出疑问前,就描绘了“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入眠,而寒山寺半夜的钟声,又远远传来和旅人的心扉……”这幅图画,色彩鲜明,情景交融,抒写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怀,阅读后,大部分同学啧啧称赞认为好,却有个同学提出,本文既然写半夜之景,有“渔火”闪烁又怎么能看到江边的“丹枫”呢?夜色是那样的浓,丹枫的形象为什么如此清晰呢?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它涉及到诗的意境和形象,最后我引导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欣赏诗歌,既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说明这些同学结合诗歌所表达的形象和意境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三、培养同学展开联想和想象
语文创新教学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师的启发诱导,培养同学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能力,改变了过去那种应试教育中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做法,通过语文课堂的求异思维的培养,给同学们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中,建筑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如讲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诗人在自然暴力面前的表现和在顽童面前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并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疏通了一二段后,我让同学分析空虚思考题,显然此题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以怒号状声势,再写作者的观赏,而当顽童抱茅入竹他又是大动肝火,以此展开联想,说明作者面对自然威力,任其所为,眼看自己的茅屋渡江而去,高飞地挂在树梢,低徊的沉到塘坳,而对顽童却大动肝火,与其说在生孩子们的气,不如说在生自己的气,他恨自己年迈无能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或许,叹息中也包含了责备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计较,可见,诗人是由焦灼到沉静,又由沉静转为苦苦的思索。这样,就活画出忧国忧民,贫穷潦倒的诗人的形象。
四、激活学生创新
当然,鼓励学生求异不是求谬,鼓励学生创新不是创求新奇,讲求异思维不是寻求刺激,它要求同学在提高兴趣的.同时,从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做到敞开思想,百花齐放,不被思维的定势所束缚,运用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来思考问题,注意解决问题的成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创新学习的目标就是开放性,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形成于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知识积累息息相关,而求异思维就是鼓励同学们在思考中有所创新,克服被动学习的倾向,如《石壕吏》一文,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诗中明明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位老妇主动去服役,为什么说是差役把他抓走呢?这个问题提出了新意,于是我引导同学们学习前面的课文,使学习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样就自然引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妇为掩护老翁和“乳下孙”的母亲,才在无奈中说出“请”字,可以说这个请字道出了老妇悲惨的命运,老翁逃跑避难,寡媳衣不遮体,“乳下孙”嗷嗷待哺,三个男子全部被征,二男子死于战场,按说,这样的家庭理应免于服役。但,兵役的苛酷,战争的惨烈,老妇则能避免呢?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6
**县**镇三店小学:***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双创人才是当前社会需求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教学目标之一。而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所以本文主要基于这一背景,首先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然后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策略,希望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
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1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教师作为学会僧的引导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导致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尤其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仍然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甚至一些教师对学生恶语相加,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2
小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调查显示,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字词、造句等,并在教学中来回重复这些内容,长此以往,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合,所以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中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视野。但是许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这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策略
2.1
采用自由式教学模式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一些自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取知识。为此,教师要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所想所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由此可见,采用自由式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2.2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他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他们只能通过形象化的内容感知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指导学生,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的难度,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3
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因此教师要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情景,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观察和创造。比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准备称、苹果、和石头,然后提出问题:“学生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称过东西”,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出:“除了可以用称称物体的体重之外,同学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测出苹果的重量。”这时学生们开始开动脑筋,有的说可以自己颠颠,有的同学说可以拿回去让父母称,当学生们讨论的积极性高时,教师问学生如果把苹果换成大象应该怎么称,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思考大象那么大得用多大的称啊,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很浓厚,教师可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阅读课文,在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集中,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2.4
启发联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联想是创新的基础,事实上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刚入学时通常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学校活泼好动积极乐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他们羞于表达自己,甚至不爱和同学教师沟通交流。通过这一现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保持刚入学时的激情和乐观。事实上,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通常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联想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在学习二年级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这一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公园游览,而学生对这一活动的兴致也很高,这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对公园的所观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在小组内轮流发言,挖掘学生的潜力,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创造。
2.5
改革教学体系、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为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机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开放性的课堂主要是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而不是遵循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听教师如何解答问题的陈旧模式,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拓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然后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其应用在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课堂导导入环节,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触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自由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发联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桑盛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7):163.[2]
左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模式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8,(10):92.[3]
罗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模式探讨[J].课外语文(上),2017,(1):93.[4]
朱俐.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模式探讨[J].青苹果,2017,(1):103.[5]
郜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探微[J].课外语文(上),2018,(10):100.[6]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7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设置探索情境, 提出所要探索的问题, 引导他们主动地学习, 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 体验获取知识、走向成功的快乐, 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不懈地追求答案的精神。教师教学生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 而是教他们会学。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 用比喻的方法说, 就是“授人以渔”。这里, “渔”包括“捕鱼”的方法、能力、兴趣、意志力等的培养。
二、设疑, 发展创新思维的根本
问题是创新之源。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和写作中均可以精心设疑。比如写作课上, 同学们讨论见义勇为的话题, 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 但大都停留于表面, 这时老师适时抛出一系列问题:“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 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受害者, 你会怎样看待见义勇为的任何旁观者?我们的周围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冷漠的看客?要改变现状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此疑一出, 大家陷入了思考, 作文的境界又提高了一层。
三、认和知, 情与境的统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越来越突出, 从人文角度出发, 语文教学不仅铸炼学生的思想感情, 还使他们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艺术修养得到很大提高。情境设置, 一石三鸟, 何乐不为?
创设情境是触发学生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如教学《荷塘月色》之前, 可在课堂上播放与文章情节内容大致相符的音乐, 学生根据音乐想象文章内容, 从而创设一定的情境, 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 调动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在情境中理解和感悟文章之美。
四、启发学生富于想象
创新离不开想象, 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雷雨》时, 课文内容学完之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人物性格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推测结局。这样一来, 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想象中拓展思维的空间, 同时, 通过与原著比较, 理解作品也更加深刻。
另外,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尤其突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可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 寻找相似。
所谓相似是指事物的外形、声貌相似。如一个“○”要求学生据此想象与圆的外形特征有关的或近似于圆的外形特征的事物:圆月、环形跑道、足球、篮球、闹钟、锣鼓等。此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 人们做事祈求圆满都和“○”有相似性。
2. 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 创造出新的表象。李白的“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青云”把青年时代和老年时代的表象组合起来;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上句写地处后方的瓜洲渡的景象:白雪皑皑, 楼台静立;下句写地处前线的大散关的景象:秋风卷地, 金戈铁马, 这是空间表象的组合。培养这种想象力可通过写一些假设性的题目或时间宽度大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如《2030年回故乡》《我遇到了郭敬明》。学生通过丰富想象写出人物和故事情节, 看着似曾相识, 细品味又觉陌生。想象力发展了, 写作水平也随之高。议论性文章中事例论据的选用如果能够选用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大的事例, 论证会更加充分有力。
四、迁移, 创新的另一把钥匙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 并找到解释或解决这些事实和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论。换言之, 就是通过已有知识的运用, 让学生在已知领域内有新突破, 在未知领域内有新发现。要实现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 就需要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应注意科学地运用迁移方法:
1.新授知识中未知的多, 已知的少。对未知部分重点讲解或点拨, 然后组织学生综合新旧知识自己去学, 增加探索的机会。
2.少部分是新知识, 其余为已经学过的知识, 可放手让学生自学, 发现问题后再作点拨。以旧带新, 水到渠成。
3.体裁、题材、写作手法、背景等相似的文章可通过比较、鉴别获得创新, 进而实现迁移的目的。小到一个标点, 大到篇章分析, 都可以多项比较, 展开求异思维, 实现思维创新。
教师在为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沟通上架设一座“迁移桥梁”之后, 学生便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信息时代优秀人才的基本素养是善于学习, 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以, 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机会, 使学生知识方面相互补充, 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 善于合作, 集思广益。如共同解决知识疑难, 协作完成小组作业, 讨论分析问题, 借鉴好的求知方法和习惯。这些, 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 只要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摘要: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和意识, 提供创新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质疑, 调动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在情境中理解和感悟文章之美, 启发学生想象学会迁移,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8
关键词:打破传统观念 深挖教材 联系实际
一、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设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教师讲解,轻学生的能动接受。结果学生分数上去了,能力却下来了,尤其是学生缺乏创造力。在这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把自己从“说教”的禁锢中解脱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友好、平等、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其智慧在和谐中闪光。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通过创造性认识发现其中的“非”。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学生认识有失偏颇在所难免,教师要宽容、鼓励、正确引导,不能嘲笑和讥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特级教师宁鸿彬的“两欢迎,三允许”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深挖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
利用教材含蓄的结论,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来于勒怎么样了?他是不是又回到了兄嫂身边?“我”的父母将会怎样对待他?学生会根据教材设想出种种不同的场面。后来我们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于勒叔叔回来了》,同学们写出了很多种不同的结果,但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围绕着文章原来的主题来构思的。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同学们不但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逆向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需要精心设置问题,问得出人意料。如教学《愚公移山》可提出:我看愚公就是愚,高山挡路,绕山开道或搬家不就得了吗?何必要傻乎乎地去吃苦呢?一石激起千重浪,许多学生会赞同,认为愚公只知道蛮干,不会巧取。紧接着又发问:为何毛主席又要提倡向他学习呢?学生顿时会陷入迷雾之中,经过思考知道:“愚”与“不愚”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愚”是从智慧上讲的,说“不愚”是对精神而言的。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学习愚公是学习他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以上例子通过逆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变通性思维
变通性思维就是着眼于同一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取得不同的认识。如学习《蜡烛》后,可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练笔: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试就文中的某一动作或细节描写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思考:文中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老妇人的形象?我们在写人的文章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豁然开朗。
三、在具体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以实践为主,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其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
1.阅读教学中,把创新思维能力与读写听说结合起来
首先,抓关键语解读文意。如《背影》中“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散步》中“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故乡》中“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对这些含义深长、耐人寻味的语句理解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2.立足实际,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写作文常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毛病,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写出富有新意的佳作,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抓住作文训练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命题内容和作文批改要创新
如果教师仍然随意命题,将多年的陈题、旧题拿出来,学生自然觉得索然无味,必定敷衍成文,这样又怎能写出富有特色的作文呢?如有一次我布置作文《老师来我家》,不少同学用概述方法写了老师给我“补课”或“告状”,题材单一,内容陈旧,千篇一律。
(2)以小事为契机,挖掘现实意义,培养创新作文的能力
如晚自习时突然停电了,许多学生会想:“为什么会停电,出了什么事?”这样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可诱发学生联想:“电灯好,没有电就会一片黑”“电灯的不断更新换代才有今天的色彩斑斓”“电灯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发光发热”“一盏灯照亮一处,十盏灯照亮一层楼”这样激发学生,作文自然有新意,其创新思维也就得到了锻炼。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9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终生赖之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能力,开启思维闸门,深化思维过程,并内化为学习动机。寓言《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体裁相同,情节相似,文章结构类同。在学第一篇寓言时,我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①抓关键问题解题;②读议词句促理解;③联系实际知理,运用三步法,知识迁移。学第二篇寓言时,学生就可以自己阅读体味,揣摩词句,适时反馈,展示思维过程,从而“求大同,存小异”地学会了这两篇寓言。课后,我帮助学生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总结其它寓言的学法,形成自学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10
wuyi
内容提要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教育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的本真。因此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与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模仿与继承,不思考不创新的层面上,教育应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开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关键词
创新思维、课程改革、情境、创造、全面发展、想象 论文正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的体现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淡几点体会。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文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组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励,尽可能展现思维的过程,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敢于向教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对现成结沦表示怀疑,特别要肯定他们敢碰、敢闯、敢冒尖的勇气。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实现“再创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二、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1)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新知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我们已经进入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的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崭新时代的崭新教育,呼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认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充满笑声,充满睿智,充满情趣的乐园。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关爱的互相信赖的“伙伴式”新型关系,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因为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才可能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好朋友,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心理环境,从根本上触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事实上,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时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这种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见,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训练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实际上,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搭建一个探索的舞台,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将思维聚集再探索的方法上。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求异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开放教育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鉴于此,课堂组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意识,开掘学生“问”的潜能。使“问”的主线不再在传统教师讲和教师问的轨迹上滑行。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对于数学开放题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思路开放、结论开放等等。像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都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具体体现,要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奇的解题思路;在“变通”中学习巧、活的解题思路。从而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并注意保护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断鼓励他们求异的思维,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3)让学生的直觉思维活起来。
直觉思维是一种从感性材料中直接捕捉,迅速领悟到问题的意义和解决途径的思维,具有快速、跳跃、直接等特点。它是创造力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感性而又带有启发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进行猜测——验证,从而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
(4)让想象张开腾飞的翅膀。
想象作为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创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说创新思维是思维和想象有机整合的结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心理成分来说,创造的主体是思维,而使它腾飞的翅膀却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思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的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启发学生的想象。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倡在实践操作中学数学、在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总之,面对着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应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领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将先进的课程理念和真情实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努力。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黄爱华编著,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2、《小学数学教育》杂志2006年1-2期,辽宁教育杂志社出版。
3、《小学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周日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小学数学心育艺术》,薛剑刚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11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解答一道数学题,其目的不单是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且要多让学生开发思路,寻求和掌握独特的解题方法,拓展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創新。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有故事书480本,是科技书的3/5,科技书有多少本?读题和画线段图后,教师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出现的答案有:a、x×3/5=480b、480×3/5 c、 480÷3/5d、 480÷3×5 e、 480×(1÷3/5)
答案出来后不管对与错,我不先下结论,而是把它们写在黑板上,逐一让学生对照线段图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听。b由于标准量没找准,所以是错的,e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独特和新颖。这个同学的解释是:我先求出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就有几个480本,所以列式为480×(1÷3/5)。这样就使疑惑的同学顿时思路开阔了。如果教师只是拘泥于书本中的两种解题方法,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不拘一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培养他们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科学态度;其次要培养观察兴趣和好奇心;再次要教给学生观察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简单统计表》时,要求学生记录3分钟内驶过学校门前的各种车的辆数。学生既要给驶过的车辆分类,又要统计下各种车的辆数,虽然任务比较繁重,但是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竞争、讨论,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与欲望,在得出合理的数据整理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所谓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理念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
我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一个图形的一部分,原来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摆出原来图形的形状,然后贴到黑板上。
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学生不但把准备的学具用完了,又现场制作了一些学具,摆好后贴到了黑板上。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方形可以是不同图形的一部分,从而体会了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将来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有一个感性的基础。
四、激发学生活跃的灵感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12
一、加强语文阅读训练,奠定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作品的主题、语言风格、作者的情感特征仔细把握,运用感知和分析、判断推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来实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高中生接触到大量书本知识,有着丰富的语文财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讲解,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对材料中心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调动他们生活积累,想象祥林嫂、阿Q、陈奂生等人物形象,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与他们相类似的生活原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李白诗歌《将进酒》的阅读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滚滚奔流的深刻意境和“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对人生仓促的感伤。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与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例如要求学生阅读鲁迅作品《药》、《祝福》、《阿Q正传》等文章时,要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想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没有麻木、冷漠和愚昧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对落后、腐朽的封建社会进行批判,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
二、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
虽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发展不在一个层面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不能很好掌握,有着不可逾越的时代壕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文章作者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对话,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对文章中心内涵的感悟。例如,在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教学时,当学生读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的语句时,如果学生不仔细思考,不发挥想象力,就会感到杜甫真幽默,描写出有趣的场面。这时教师若发问:“‘群童’连一根稻草都要,这说明什么?”一点拨,便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局面,感悟到这是文章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的痛苦,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拓宽学生创新思绪渠道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鹦鹉学舌、毫无主见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展示自己独特个性,能够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所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相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一家之言而已,学校教育重任就在于让更多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自己,超越前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在科学天空畅想遨游,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想,畅谈个人的独特体验。例如:在教授《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根据贾岛《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产生了质疑。他们有的认为无声动作的“推”不能体现“鸟宿池边树”,有的认为“敲”能衬托夜晚的幽静,还有的认为“推”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文人雅士身上,从而推断朱光潜的意境不合原诗的内容诗境。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会完全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把握学生学习关键,促进学生思维更好发展
1. 注意创新思维的普遍性和层次性相结合。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知识起点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与创新目标和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普遍性的原则,对全班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起点、生活经验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充分了解。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要体现难易程度,逐步培养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能力。
2. 正确处理创新思维培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教师必须解说清楚学习情境及教材性质。根据难度逻辑上的先后顺序,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做适当安排,便于学生知识点的前后衔接,产生学习迁移。教师在教学中要富有创造性,给学生示范、点拨、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创造性地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向课堂外延伸,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对学生课外书籍阅读时的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充分运用到课外书籍的学习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获得学习成绩提高的秘诀。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并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摘要:本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昌东.关于创新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索.
[2]李学荣.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13
关键词: 兴趣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潜心寻觅教材中可想象的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有展开想象翅膀的机会,以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创新及创造性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基础。而语文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主战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内驱力。一旦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学生才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心理,常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涉猎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学生刚接触到“反义词”这个新知识时,我没有急于讲解其中的含义,而是做了一个令学生满心欢喜的游戏。我说“把手举高一点”,他们就“把手放矮一点”;我说“向后退一点”,他们就“朝前跃一步”;我
说“向左跨一步”,他们就“向右迈一步”。学生兴趣盎然地和老师做完游戏,我最后说出游戏的名称——“说反话”。并让学生再做一次,老师最后总结:游戏中的“高和矮”、“前和后”、“左和右”都是意思相反的词。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我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人马,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被打得一败涂地呢?”这样一问,学生大脑中产生了悬念。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兴趣就油然而生。
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潜心寻觅教材中可想象的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有展开想象翅膀的机会,以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利用词句,展开想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皆美的课文皆是学生学习的范文。做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为学生创设想象空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荷花》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时,先让学生看图理解“挨挨挤挤”一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想象那又大又圆的荷叶挨挨挤挤是怎样的景象。有位同学这样描述着:“一池荷叶密密麻麻,荷叶与荷叶之间没有一点儿空隙,你挨着我,我挤着
你„„”然后再让学生用“挨挨挤挤”练习造句。通过想象,学生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情节,启发想象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可问学生:“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很难过。倘若让你代替小壁虎继续借尾巴,你会怎样做?”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向小马借,向小蝌蚪借等等。教师再引导学生问:“不向动物借,可采用什么办法?”“在科学院克隆一条”等。这样,教师不束缚于教材,而是把握契机,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引导各种答案,哪怕是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既有效地训练了发散性思维,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三)续编故事,放飞想象
教材中有些故事性的文章虽言尽而又未尽,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若利用此空白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演一演,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发掘他们想象的潜能。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分析完课文后,教师抓住时机,设计这样的情景,让学生续编故事:如果你是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回到家,你会怎样对你父亲说?左邻右舍知道后又如何劝说父亲?父亲又会怎样?最后的结果还会怎样呢?之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在表演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
三、构建环境,营造氛围
尊重学生个体,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语文素质和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活水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才能,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地,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无论对错,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动不动就训斥,抹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高,自由争辩,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学习。如此,学生的奇思妙想定会在这个广阔的自由轻松的空间不断进发。比如:在教《火烧云》时,学习第4—6节时,先让学生默读,说出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引读思考:天空出现了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进而领悟写法:先写某种动物出现,接着写样子,又写变模糊,不见了,最后写看的人的表现。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进行说话训练,做到仿有对象,学有目标,还要有创新,鼓励学生用其它动物和静物来比拟火烧云的形状。同时,教师有意地营造质疑问难的气氛,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景,诱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找出疑点,大胆推测和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大胆质疑,激发意识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
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强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动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创造机会。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让学生产生自主参与的心理倾向。同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教师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经过学生质疑,教师归纳:①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②董存瑞是怎样舍身炸暗堡的?③董存瑞炸暗堡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针对以上3个问题边读边做记号,然后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样的质疑解难中积极地开始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从关键词句引入,启发质疑。
五、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实践是创造发明成功的重要条件。大多数发明家从小喜欢创新性活动,牛顿小时候喜欢制作风车、风筝等,爱迪生从小喜欢做实验。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要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1、重视学科活动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活动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教师可在“童话课”上,让学生根据儿童歌曲《大鹿》来编一个童话故事,从几句简短的歌词想象到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从音乐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变化体会故事中情节的变化与各种角色的情感变化。
2、丰富课外活动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隘了。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从剪报、贴报到优秀作文集”,自己给这个集子命名,自己设计封面,自己给这个集写一篇创刊词,再定期将自己的最佳作文纳入“集子”里。应该说这个“优秀作文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的园地,提高了他们创新的技能力和素质。
【[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推荐阅读: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2-08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论文08-30
创新思维培养初中语文论文06-05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1-1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