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8篇)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创设情境,诱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
(一)创设兴趣情境,为学生奠定创新基础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先导。教师如果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环境,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自然地发展,循序渐进,进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就会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受年龄、身心发育等条件的制约,教师单纯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融于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心愉悦地合作交流,那么效果会好很多。因此,对小学生来说,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与学生喜爱的`游戏、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开发智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可以说是一石三鸟。例如在学完乘法口诀后,为帮助学生牢记口诀,我在复习课上采用了一个小游戏:“口诀接龙”,即教师先随便报两个1位数,如“2”和“8”,指名学生口答其相乘的积“16”(口诀:二八一十六);再让他提问下一位学生:用所得的“1”和“6”相乘得多少,第二位学生口答“6”(口诀:一六得六);接下去,第二位学生又提问第三位学生:两个“6”相乘得多少,如此循环,学生兴趣很浓。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授课开始时,首先教师要围绕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做好课前设计,认真创设出有标向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后,会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的思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重点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需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循序渐进。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利用教具、学具,动用心、眼、手等各种感官参与、探究,使学生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规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教师要围绕难点,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等方面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着力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由此及彼,拓宽知识层面,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内容的印象。
二、给学生搭建时空平台,放手让学生探索、实践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起学生创新、探究的灵感和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于他们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关注,而兴趣和关注又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的趣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积极带着问题思考,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创新。只要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精心分析教材,做好“顶层设计”,很多知识和问题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就可以掌握和解决的。教师要切实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提供创新的时间,让学生勇于表现,乐于表现
叶澜教授说“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这就告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名向导,要避免“一言堂”唱独角戏,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配合。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去研讨、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对于自主探索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以“权威人物”身份来下结论,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而是要珍视学生不同的思想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在没有压力和拘束的氛围中快乐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辩论,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似是而非的知识辩清了,这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升、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留出创新空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潜力,我们要挖掘,不要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理解后,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会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产生探索数学奥妙的浓厚欲望,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创新的思想。比如在讲授“认识钟表”一课时,要先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探究它的秘密,然后自制钟面,做得好的学生用橙子做钟面,还连接了电路,形象地展示了钟表的工作原理。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在学习时遇到有关钟表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课堂。教师不变,课堂不会变,学生也就不会变。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将学习活动内化为一种创新活动,在创新思维和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探索数学王国的奥妙,培养出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2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 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 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 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 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 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既是小学生本身的需要, 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创新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 既符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1. 改变教学观念, 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 应以学生为主体, 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 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 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 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 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 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扮演引导者或者指导者的角色。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转变师生角色,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作为教师, 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 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 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 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2. 巧妙设疑, 鼓励学生求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善于设疑, 巧于设疑,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我在教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后, 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发了学生实践、探究、讨论的热情,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营造和谐氛围, 孕育创新思维
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 只有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才是和谐的。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 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教师要注重把微笑和关怀带进课堂,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大胆想象, 让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要注重把希望带给学生,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知识,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 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此一来,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孕育出更多的创新思维的种子。
总之,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 唯有不断探究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激活创新思维的方法,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出一代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注入式”“填鸭式”, 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策略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部分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数学教师应当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将课堂适当地让出来,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摒弃单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数学课堂的可接受性,激活学生的探究因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首先用尺子去测量课高度桌有多少厘米,为学生讲解厘米的概念模型,在黑板上写下1米=100厘米,引导学生将课桌的高度以米的形式进行换算,继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去测量自己的臂展、自己的手掌,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真正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地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教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維敏捷,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应当巧妙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狭小的教室给学生偌大的学习空间,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释放天性、拓宽思路、开拓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相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PPT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一张色彩艳丽的图片进行情境导入,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巧妙联系,数学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指点,开个好头: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弥漫着数学的气息,生活中的数学随处可见,昨天我买了一盘糖果,在电子秤上显示为0.5 kg。此时课堂开始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上次发烧到38.3°C,我好难受。也有的学生说:我上次测量我的身高为1.35米,今天我测了一下我长高了一点点……学生思维火花点燃了整个课堂,数学教师只需要给学生一个引线,适当提点就能收获思维的火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帮学生理解“取之生活,用于数学”的深刻内涵。
三、深度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学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更直观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系统的知识模型,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汇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课堂之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悬疑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这一章节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1)小明骑自行车1小时大约行40千米,列车1小时大约行400千米。
问:小明骑自行车出发三个小时行多少千米?列车三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进行小组评比,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扬长避短的优势,实现学生共同进步,数学教师时刻把握课堂的感情基调,给学生创建拓展思维的学习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的浪潮冲击下,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时代教学思想,采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姚永芳.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1(21).
[2]汪胜奎.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的也非常迅速,各项教育改革也如影随形,教育的形式也出现了多元化。其中,小学就是我国初级的教育形式。作为初级教育形式,小学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学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门槛,是一个基础,相当于一个高层建筑的根基。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的世纪。因此,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小学作为孩子学习生涯的一个起跑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现代社会,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也是这样,而学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更能鉴证教育创新的功效。本文将根据小学学生学习理解力较差的现状,着重论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意识。
1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现状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教育所提倡的口号已经从“应试教育”(Exam-orientededucation)变化至“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education),这不得不说是算教育史上的一次创新,也是我国教育的一次质的飞跃,当前的教育已经进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的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比应试教育高,它提倡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这就成为了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们的奋斗的目标。但是由于多年来数学学习和教育的老观念的“传承”,再加上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普遍较差的这一现象,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些令人失望的现象:
(1)受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数学教师没有很好的掌握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及思想,仍然沿袭传统的“讲授”模式,即老师台上“满堂灌”,学生台下“仔细听”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学的形式化,即虽然口号提倡的好,要求发展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上还是在进行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2)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教师没有注重“趣味性,寓教于乐”的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导致了学生根本不能认清他们学习数学的意义何在。
1.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成因
针对上述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从中可以得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性、无兴趣性。究其成因,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理解能力普遍表现得很差,这就导致书本上的概念不清晰,知识结构不明确。而且学生们存在着思维定势的毛病,笔者认为这是与儿童天真的特点所联系的。
例如在计算(2009×3009+2009×1991)×0=?时,很多学生不会进行思考,拿起笔就一步步地算,思维定势,导致很多人在计算这题时会花很多时间,而这些时间是不必要的;
(2)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很好的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接,没有很透彻的理解“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思想。如“素质教育”提倡学生需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学习时,数学教师往往会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立体图形,而并未让学生们自己动手亲自去做一些这些立体图形。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对策
上面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新课改标准下的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被誉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小学数学方面,它要求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环境及氛围。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标准是对教育的一次洗礼,更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一次洗礼。在这次“洗礼”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制定今后教学的一个新思路及新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努力设立好的气氛。如教师在提问学生时,若学生回答不上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可以对他们说“没事,慢慢来,自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开动自己的脑筋,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这首先体现了一个现代教师的风范,同时也是一种课堂气氛的创新,而不是传统的那种教学氛围。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灌输,而不是凌乱地介绍数学知识
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灌输,尤其是联想的数学思想,让他们找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与连续性。如在讲到乘法的分配律时,数学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们对以前学的定律的联想,这个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这就带动了课堂的气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以往的知识的回顾,“温故而知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适用。我们可以对乘法的结合律进行复习,并让学生们总结一下用字母是如何表示的(a×(b×c)=(a×b)×c)。
2.3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加强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半圆形拱桥,桥头到桥尾的长度为20米,则在发洪水时通过它的水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平方米。(π取3.14)”。在讲这个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讲当年赵州桥是如何造成的,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体现了古人良好运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就会谨记老师的话,在学习的数学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与实际相联系。上面这道题就能够采用此方法进行讲解,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学生都喜爱听故事,这样以故事的形式讲授知识,可谓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3结论
数学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各种教育因素,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活动,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抓好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5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更多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以及搞小发明、小创造等。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
1. 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见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物体。学生经过自己大脑的搜索和仔细的观察说出了:我家窗子是长方形的,水桶底是圆形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国旗是长方形的,老师用的小黑板是正方形的等。在认识这些图形的基础上,组织进行“看图想想、说说”的活动。老师画简笔画图形让学生描述。如:三角形的大山上有一条石板路,是用长方形的石板铺成的,半山上还有正方形的小石桌和小石凳,供游人休息,到了山顶,可以看到圆圆的太阳升起。课后布置学生作业:自己动手画一幅简笔画,用上今天所学的图形编一段话说给家长听。
反思:这样人人讲,个个谈,大家评,学生在校内外有机会表现自己,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还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从直观入手,通过实物、图片、教具的`演示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采用看看,摆摆,拼拼等步骤,帮助学生由直观过渡到抽象。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实物教具(纸盒、积木块、魔方等)指导学生认识图形,观察周围的物体,列举属于长方形的:如黑板、桌面、门、窗、书的封面等;属于正方形的:如同学玩的纸板,魔方的各个面等;属于三角形的:如红领巾,老师奖给同学的小红旗;属于圆形的:如瓶盖的面,桶盖面,车轮等。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学生用一张纸折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试着剪圆形:辅导学生拼组图形,分组按七巧板图进行拼图,启发学生想象拼图,通过启发学生拼出如下图形:吊灯 ,独轮车 ,眼镜 ,梯子 ,小桥 ,人头 ,不倒翁 ,三毛 等图形。学生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大胆创新,共同进步。
3.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组织开展“动物找家”的活动。我告诉学生活动规则后,把准备好的算式卡片发到学生手里,学生算出结果后就将自己的卡片投进相应的纸盒里,等大家都完成后,又进行“排队快、静、齐”的活动,分四大组比一比,各组边订正边将卡片按一定的顺序贴进表里,整理完后,教师简评,提出表扬,再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样,哪怕是做练习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反思:学习兴趣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积极的分析问题,探索规律和掌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都争着表现自己,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敏捷。
4、我亲自动手,带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让学生从简单的入手,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如用纸折纸板,纸袋,用矿泉水瓶做洒水器。捏橡皮泥蛋,橡皮泥水果等,对每次的制作进行集体评比,评出最好的进行奖励。调动孩子的创新积极性。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学生的许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这些学习活动是教师组织和指导的。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把学生作为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压式的,使学生形成的知识和能力也只是一种眼光内向,面向书本,面向已知的狭隘的纵向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的着力点必须由单向的文化传承转移到激发创新上来。而实现这一转移的根本在教师,因为教师是直接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因素。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教师的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动态性、个体性、情感性。
1.钻研教村,挖掘教材的实质。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原材料,教材本身虽是死的东西,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死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去寻找创新能力培养的切人点。
2.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只有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的识认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其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新的需要,因为这种需要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3.巧妙设计教法。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法以突出创新为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前提。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参与操作,玩中求知探新。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性相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的“要我学”转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2.参与讨论、发现、激活创造思维。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如教学“年、月、日”时,笔者问:“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也有的问:“我在听天气预报时,经常听到上旬、中旬和下旬,这是什么意思?”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讨论、听讲,更主动地参与教学。
3.参与猜想,培养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又叫猜想,是一种整体、粗线条的、跃进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对事物直接感知,整体把握,通过一阵紧张思考,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7
一、创设情景, 激发思维
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基础上的。因此, 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形象的教具、灵活多变的多媒体课件和数学游戏等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思维。例如教学连加4+3+2= () , 我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 先出示4只小鸡, 跑来了3只, 又跑来2只, 让学生观察, 还可以通过游戏, 让学生先戴上小鸡的头饰。4个小同学 (饰4只小鸡) 吃虫子, 跑来3个小同学 (饰3只小鸡) , 又跑来2个小同学 (饰2只小鸡) 。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亲身经历了学习的过程, 激发了思维, 很快地掌握了连加计算的办法。
二、运用操作, 引导思维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学生动手操作是他们展开思维、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让他们实际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 符合儿童生性好动、好奇的生理特征, 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 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13-5= () ,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在教学中, 我没有急于向学生讲述方法, 而是围绕教学重点分层次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首先让学生摆出一捆 (10根) 零3根小棒, 启发学生想5+ () =13, 个位的3不够减5怎么办?应该先算什么?学生根据我的启示, 边操作边思考, 悟出:先从1捆 (10根) 小棒中拿5根, 再把剩下的5根和原来的3根合起来, 就是8根。最后我还在黑板上用图来表示,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掌握计算的步骤。这样, 在教学中运用操作,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维,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要的是掌握了运算的方法。
三、注重认知过程, 发展思维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使儿童成为认识的主体, 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 学习新知识, 并使他们在认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基本概念、基础原理、基本规律的核心地位, 并努力使教学过程体现感知材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应用结论实现具体化这样一个完整的符合一般认识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既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经过实际操作加强对材料的感知: (1) 先摆2朵小花, 再摆出2朵小花, 又摆出2朵小花, 问三次一共摆了多少朵小花?让学生联系操作列出算式:2+2+2=6; (2) 3个正方形3个正方形的摆, 连续摆4次, 问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并列出算式3+3+3+3=12等多次的操作感知。让学生体会到每一次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并通过联系操作列算式, 观察得出第一个算式是3个2连加;第二个算式是4个3连加, 进而引出“像这样的求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2+2+2=6是3个2相加写成乘法就是2×3=6, 3+3+3+3=12是4个3连加写成乘法就是3×4=12。”“×”叫乘号, 算式“2×3”读作“2乘3”。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到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在前面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所列的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算式进行分析比较, 进一步认识乘法算式表示的具体含义, 并通过抽象概括得出本质规律的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实现初步的理性认识, 得出结论还要通过结论的具体应用使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如通过练习“2个5是多少?用乘法怎么表示?”等,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乘法的来源、加法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意义的理解, 实现具体化。具体化过程还要随着进一步的学习, 在“求几个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应用题教学中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来加以落实。这样在注重学生认识过程的同时, 也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8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一、大胆进行课堂中结构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对每堂课精心设计,努力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让学生体验到“创新”。课堂结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1.导入要“新”。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要使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课堂结构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
二、鼓励创新,唤起创新的欲望,激发创新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题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哪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做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07-2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07-14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10-20
浅谈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08-25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7-30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09-20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11-03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