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2024-09-2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精选8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培养想象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使他们的知识得到牢固掌握,能力得到扎实训练,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 想象力 知识 能力 教学质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想象力这么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具体的体会。

一、强化自读,读中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形式丰富多样的读,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读书时借助头脑中的一幅幅画面想象,有助于深刻地理解课文。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能在脑海中再现事物形象,并且创造种种新形象,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许多是写景状物的,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边自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刘禹锡的《望洞庭》,在指导学生自读并理解全诗是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诗人写诗的心情,再让学生读读诗句体会洞庭湖的柔美、水平如镜的景象,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过程中,对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利用插图,发挥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仅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开拓儿童的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教师有序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展开丰富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很重视图画的作用,每一个季节的描写,课文都配有美丽的图画,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小熊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头房子的时候,小熊是怎样说服爸爸不砍树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学生利用图画进行思考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层层深入推动了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抓住空白,丰富想象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作者运用的是描述性语言,在描述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间,这就像是画境里的留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阅读教学教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通过推理、想象填补、充实这些空白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空白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为这些空白填添亮丽的色彩。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并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有些课文中省略部分也给学生留下了空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往往这些省略部分是学生丰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课文中写到: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变成了世间的什么,引导学生仿照句式接着说下去。学生的思维很快地被激活了。因此,课堂上“生成”了一句句精彩而灵动的发言。这样补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训练了谴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深入地理解,为他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感动。又如教学《假如》这首诗时,课文最后一段,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没有说为谁画什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段诗歌。这样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在学生的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启发学生对他人的关爱。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印象,增强了语言积累的效果,同时也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拘形式,随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开阔,才能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寻求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2

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对小学生来说, 图片是最为直观的学习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中, 教师可通过提前准备好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玩耍的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 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联想小动物用什么作画, 画的又是什么, 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实践证明,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去, 通过有目的的训练,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情境设置, 激发想象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 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极为常见, 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设置,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捞铁牛》一文的学习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 捞铁牛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 他们根本就不能理解。教师可设置一个游戏情境, 让学生通过鼠标来进行捞铁牛的游戏, 从游戏中想象如何捞铁牛, 怀丙和尚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迎难而上, 解决问题的。

又如教学《要下雨了》时, 教师可事先用剪贴画创设情境, 即将小白兔如何在草地上、池塘边分别与其他小动物对话的情景创设出来, 引导小学生想象整个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 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去想象, 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了最佳。

三、利用留白, 丰富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有“空白”之处, 很多作者没有将感情明确地表达出来, 或者不将故事的结局写出来, 而留下了“空白”, 这就给了学生揣摩作者感情发展或者表达的机会, 需要学生靠想象力将空白之处填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 教师必须巧妙地激发学生动脑思考, 展开想象, 为作者的“空白”填补上丰满的色彩。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雪孩子》这篇课文, 作者对于雪孩子如何将小白兔救出来的过程没有直接描述, 教师可抓住这一空白, 激发学生想象, 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想象力。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 凡卡满怀希望地将信件寄出去之后, 做了一个美梦, 文章就结束了, 那么关于这个美梦的内容是什么呢?爷爷能否收到这封信呢?收到信后爷爷有什么反应呢?或者说信的地址会不会写错了?爷爷会不会搬家了?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到结果。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象, 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想象力的世界里是没有标准的, 只要学生敢于动脑去想象, 就能获得不一样的世界。

再如在《飞夺泸定桥》的学习中,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想象, 进入当时的情景, 体会夺桥的困难和红军的勇猛, 这更有利于学生想象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使他们产生倾佩与敬畏之心。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脑海中关于直觉表象的记忆, 通过形象的转化, 形成想象, 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还能有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 为阅读理解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情感朗读, 延伸想象

朗读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心情的方法, 尤其是情感投入后的朗读能够延伸作者的想象,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供了帮助。

如学习古诗《游子吟》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 一边朗读一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想象:诗人要外出时, 他的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 为他缝制衣服的情景, 从中体会母亲对于孩子的无私的爱。同时,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情感进行升华, 并在此基础之上, 让学生自由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五、习作教学, 培养想象

“有一千个人,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让学生通过想象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哈姆雷特才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阶段的写作大都是根据一个小故事或者特定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创作。这个过程中, 他们需要的往往就是想象力。教师应以想象力为基础, 让学生发散思维完成作文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中有很多想象类的题目, 如《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未来的世界》《我的理想》, 要想完成此类题目, 靠的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 对于这类想象类题目,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往往更高。

教师要以想象力为写作的基础, 让学生将想象力转换为文字, 完成作文训练。这样做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六、结语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助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的, 因为想象力可以表达每个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对人性美好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通过图文结合、情境设置、课文留白、情感朗读、习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振邦.文章解读的理论与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启发想象;激发想象;丰富想象;培养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22

一、图文结合,启发想象

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对小学生来说,图片是最为直观的学习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中,教师可通过提前准备好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玩耍的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联想小动物用什么作画,画的又是什么,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实践证明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去,通过有目的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情境设置,激发想象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极为常见,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设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捞铁牛》一文的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捞铁牛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他们根本就不能理解。教师可设置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鼠标来进行捞铁牛的游戏,从游戏中想象如何捞铁牛,怀丙和尚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

又如教学《要下雨了》时,教师可事先用剪贴画创设情境,即将小白兔如何在草地上、池塘边分别与其他小动物对话的情景创设出来,引导小学生想象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去想象,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了最佳。

三、利用留白,丰富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有“空白”之处,很多作者没有将感情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不将故事的结局写出来,而留下了“空白”,这就给了学生揣摩作者感情发展或者表达的机会,需要学生靠想象力将空白之处填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巧妙地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展开想象,为作者的“空白”填补上丰满的色彩。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雪孩子》这篇课文,作者对于雪孩子如何将小白兔救出来的过程没有直接描述,教师可抓住这一空白,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想象力。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凡卡满怀希望地将信件寄出去之后,做了一个美梦,文章就结束了,那么关于这个美梦的内容是什么呢?爷爷能否收到这封信呢?收到信后爷爷有什么反应呢?或者说信的地址会不会写错了?爷爷会不会搬家了?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到结果。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象,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想象力的世界里是没有标准的,只要学生敢于动脑去想象,就能获得不一样的世界。

再如在《飞夺泸定桥》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当时的情景,体会夺桥的困难和红军的勇猛,这更有利于学生想象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使他们产生倾佩与敬畏之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脑海中关于直觉表象的记忆,通过形象的转化,形成想象,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有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为阅读理解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情感朗读,延伸想象

朗读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心情的方法,尤其是情感投入后的朗读能够延伸作者的想象,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供了帮助。

如学习古诗《游子吟》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一边朗读一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想象:诗人要外出时,他的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他缝制衣服的情景,从中体会母亲对于孩子的无私的爱。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情感进行升华,并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自由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五、习作教学,培养想象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通过想象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哈姆雷特才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阶段的写作大都是根据一个小故事或者特定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创作。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的往往就是想象力。教师应以想象力为基础,让学生发散思维完成作文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中有很多想象类的题目,如《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未来的世界》《我的理想》,要想完成此类题目,靠的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这类想象类题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往往更高。

教师要以想象力为写作的基础,让学生将想象力转换为文字,完成作文训练。这样做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六、结语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想象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助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的,因为想象力可以表达每个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人性美好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图文结合、情境设置、课文留白、情感朗读、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振邦.文章解读的理论与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张晓辉.小学语文教学假发学生想象的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2010(3).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4

专业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摘 要: 想象力是人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意识地利用课本中优秀作品的“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课文配插图、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创设情景训练以及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仔细观察体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101-02

想象力是人的一种基本思维能力。辞典中对“想象力”一词的解释是:“在直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1]。因此,想象力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言文学中,想象力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课本中优秀作品的“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想象

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们是文中以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它存在于文章的各层结构中,最明显的是存在于情节结构的层面上,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这样的“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对于这样的“空白”,教学的重点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构造出一个个审美对象,从而提升审美视野和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而弥补起来,可使之具体化、深刻化。例如,在乐府诗《陌上桑》、鲁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作者并没有具体的描写主人公的肖像,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文中的实写内容为依据,想象其肖像,增进对人物的全面认识。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是能够发现“空白”的。但是学生通过想象力对它进行“填充”,则是难点。老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填充”,更应该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激起学生积极地比较、反思、交流、选择,这样就既能够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又培养其创造想象的能力。此外戏剧中的潜台词、小说中的省略号、破折号,诗歌中的一些语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理解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课文配上插图

文学与绘画两门艺术历来相通,自古以来,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材料,因为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通过艺术的语言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因此,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中的抽象文字符号与平时积累的记忆表象重新组合,即根据文章内容给课文配图,这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宣泄他们创新原动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此可进行大胆的尝试,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绘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如《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斑羚飞渡》中斑羚飞渡时的悲壮图;学生心目中的《苏州园林》;《爱莲说》中的花中君子――莲花;《从百草园到三味节屋》中生气勃勃的百草图;《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依依惜别图;《背影》中的父亲的背影;《核舟记》的核舟„„寥寥数笔出神入化,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学生就能在咫尺见方的黑板上或小小的作业本上开拓出无限广阔的形象世界,每一幅图都是学生的得意之作,每一幅图都能凝聚其想象力和创作欲望。与此相对应的,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日益加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创设情景训练

课堂就是训练场,教材就是训练源。课本知识反映的生活尽管是间接的,但往往能够展示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而教师一旦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学生的想象的闸门,把他们带到一个驰骋想象的新天地,就会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一)续写训练。这种训练适合在教学叙述类文学作品时进行。因为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艺术性地设计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学生自已也享受了“虚幻”的乐趣,有了作家们的自豪感。如在作文课上,可以让学生阅读童话《皇帝的新装》,然后按照各自的设想去安排皇帝游行结束后会怎么做?学生们兴致勃勃,很快落笔成文:有的同学设想皇帝回宫后思自己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虚心纳谏,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皇帝;有的同学写到皇帝非常生气,杀了说真话的小孩,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等等。

(二)扩写训练。这种训练适用于记叙文、叙事诗等作品的教学中。扩写训练只需提供一段简洁的记述性文字,对人和事、景和物有一个基本的交待,然后由学生通过想象,借助各种描写手段,去充实内容,完善情节,使人物形象丰满、景物生动鲜明。如刘义庆写的《周处》中有这么几句:“周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可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采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突出其粗暴强悍、好争斗,勇敢坚韧的性格特点。

(三)改写训练。这是一种大开大合式的训练形式。改写训练是就一篇课文,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思,另拟题目或另选体裁,再造新篇。它的难度较大,尽管离不开原文提供的意境,但在人称、角度、重点的确立上,又与原文很不相同。例如,乐府诗《陌上桑》就可以改写成《秦罗敷的故事》;《天上的街市》也可以改写成《逛天上的街市》等。

(四)创设情景,进行片段训练。情景,即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创生情景,把学生带入所教课文的特殊意境之中,让他们充分体会彼时彼地彼人彼景彼物的感受,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如学完《孔乙己》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钱的情景,之后布置:对孔乙己排钱的过程进行一段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我曾经在课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上创设过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位汽车司机,开着满载货物的卡车爬行在一段人烟稀少的山路上,行之路的拐弯处,突然发现一个人躺在路边,身上似乎有血迹„„如果你是这位司机,你怎么想、怎么做„„”没想到学生激情很高,人人都有话说,课堂气氛也显得很活跃。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相得益彰。

四、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自然

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生而目盲的人,无法想象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何种景象;生而耳聋的人自然无法想象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无法体味“余音绕梁”是何种感受。可是当我们读着马致远在 《天净沙 秋思》中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头脑中就会展现出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这是因为我们头脑中储存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记忆表象。读着马致远的词句,借助这些表象的重新组合,便产生一种充满苍凉气氛的情境。可是我们头脑中的这些表象,单靠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完整准确地感知到的,要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仔细观察体会,以此丰富表象储备,这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观察并不能盲目地无层次地进行,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虽然自然界一年四季都在不断变化,但在观察时,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因素会影响观察者,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表现在:第一、观察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到的景物会有所不同,一天的朝暮晨昏,一年的春夏秋冬,景色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自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分别写出加以比较;第二、观察的角度,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景物会有所不同,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也可以借助想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第三、观察时的心情不同,则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一,忧郁则阴霾满天,欣喜则阳光明媚,同样是写秋天,在毛泽东的笔下就洋溢着雄健之气,充满生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和活力,但在欧阳修的笔下却是一派萧瑟景象,抒发了徒然忧伤的喟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还有不少,如看照片作文,观舞蹈作文,听音乐作文等等。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养成思维想象的习惯,就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5

河北省隆化县第一小学

陈艳红

【关键词】:创新

激发

想象力

欣赏美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想象力培养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故事激发想象,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等多种多样的适合孩子年龄、心理特点的方法促使想象力茁壮成长,学生才会懂得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将来才能创造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想象力培养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美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字谜画》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人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小朋友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着“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这样一幅幅含有字谜的作品呈现在课堂中。甚至在课下,还有很多学生把在家完成的作品展示给我,作品设计巧妙、立意新颖、让老师惊叹。

二、用故事激发想象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如果能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中,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投入。如在教“加一加、变一变”一课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加一加,变一变”的魔术表演,以激发兴趣和启发联想。我说:“一天,森林里可热闹,因为小动物们在这里举行魔术表演大赛呢!看,小白兔拿出一个杯子,用魔棒一指,变成了青蛙;小燕子拿出一个洗发精瓶,用魔棒一指,啊!一只企鹅走来了;小山羊让圆瓶变成了蜈蚣;特别是小猴子把一只拖鞋变成了几种不同形状的鱼。它们都表演了各自最拿手的魔术。”我又说:“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那老师教你们表演魔术好吗?”学生这时兴致很高,老师示范,把果盘变鸟窝,学生掌握了基本画法后,我启发学生:“刚才看了魔术表演,你准备表演什么魔术呢?”小朋友看着课件里的实物和自己带的实物,一个个认真思考起来。有的说:“我把果盘变帽子”,有的说:“我把文具盒变车子”、“我把瓶子变火箭”、“我把方盒变手机”„„他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惟恐老师叫不到自己。开始作画了,小朋友有的边画边舞蹈,有的笑着自言自语的画,有的表情严肃的画„„他们都沉浸在自己想象的天地里。

三、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感受,见多了,头脑中的表象也就储备多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作品中、书上、电视上、电影上、图片上、电脑上等各种渠道,大量接收和储备图象信息。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因地制宜地开展写生练习,去观察事物,与社会接触,让学生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增加其想象的储备。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画者许多时候为寻找一个不落俗套的画面,或为捕捉一个理想的审美意象,苦思冥想,或苦心搜索而不能得。但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或在某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下,如思想高度集中,神经高度兴奋,想象高度活跃,他所苦心思索而求之不得的画面或意象,突然在内心涌现,于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的偶然获得,是以画者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丰富的审美经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获得灵感的前提,而这些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四、作品评价,增强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小学生更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学生绘画中应该充分理解他们单纯、幼稚、好动、爱幻想的天性,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规范评判他们的画,他们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当然,学生的作品不一定每一幅都成功,但却凝聚着学生的思维和劳动,代表着学生的不同个性。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之后,美术课上应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和潜能的舞台,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有利于树立成就感,挖掘潜力。学生的幻想俯首皆是,有时让人吃惊,花草、树木、小河、蓝天都可以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大一些的绘画纸,去掉束缚想象思维的边边框框,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用笔大胆豪放,让他们毫无顾忌地涂抹出自己的世界。

除此之外,美术课上也可运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是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学课本上的欣赏内容一般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作品,容易感悟和体验,可以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学生带入画面之中,产生连篇的想象。作为美术教师,就要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创造诱发想象力的客观条件,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去想,尽情去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6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十分充裕,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透过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来引导学生写出更多有趣的文章。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发挥想象。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学生 想象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想象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应当成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十分充裕,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透过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来引导学生写出更多有趣的文章。这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教学的乐趣,这也会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素养才会得到有效积累与锻炼。

一、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营造氛围

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更为活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的方式有很多,对于作文教学的过程而言,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确立一个好的写作主题,写作内容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裕的想象力的发挥空间。如果遇到的是有一定限制性的写作主题,为了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形成,教师在写作初期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交流探讨,透过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启发来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慢慢可以从不一样的思维角度来进行写作过程的切入。在这样的基础上不仅会帮助学生写出更多充满想象力且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学生也更容易体会到写作过程的乐趣,这才是高质量的写作教学应当发挥的积极效用。

例如:在写题目为“我最喜欢的运动”这个作文时,对这种限制性的题目进行写作时,学生容易陷入传统写作模式,写出的文章也就很难富有任何新意。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首先组织一个话题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且谈谈这项运动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带来哪些益处。通过这样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踊跃进行交流,谈自己喜爱的运动,学生在回答的同时回忆自己运动时的乐趣,在学生争相回答的氛围中大家的思维也受到极大的启发,很多好的创意都会在文章中涌现。想要促进学生在写作中有更多好的发挥,并且让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思维火花的闪现,给予学生必要的思维引导与启发很关键,这也是实现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对于有的写作主题,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来创设具体的情境,在情境的依托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受到自身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局限的影响,对于很多主题可能没有形成过于深刻或者强烈的感受。如果想要让学生仍然能够写出触动人的文章,并且在文本中有想象力的良好发挥,教师可以透过情境的创设首先将学生引入写作主题中。如果是对于静物或者自然景观的描写,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具来给学生直观呈现这些景象,加强学生对于实物的感受。如果是对于人物或者事件的描写,教师则可以首先引发学生展开相应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写作主题中。情境的创设既能够促进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也会辅助学生写作过程的有效展开,让学生的文本写作质量更高。

例如:在学习对“雨”的描写时,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的天气吗?每次下雨是不是都一样呢?如果不一样,那有什么不同?”这时,同学们已经纷纷回答,各抒己见,在同学答完之后,我会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不同下雨场景的图片和视频,还会截取各种不同下雨时的音频让同学闭上眼睛细细品味,通过这些情境设置,学生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雨,例如有个学生这样描写春雨:窗外细雨绵绵,如同珠帘横挂在天空。学生的文章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佳句。情境的营造非常适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来实践,这种教学辅助过程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对于事物的描摹更加细致而深入。

三、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发挥想象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实现大胆创新,这同样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勇于突破乃至颠覆一些传统思想,鼓励学生对于很多人或者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续写或者改写,这往往能够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十分充裕的思考空间。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描述与思考,并且要鼓励学生从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会极大地体现学生对于事物的捕捉与感受能力,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想象力的发挥通常需要思维的创新作为引导,这也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充分鼓励的内容所在。

比如,经典的故事《龟兔赛跑》中讲述了由于兔子骄傲自大输掉比赛,对于这个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继续续写故事。有的学生会写到兔子吸取教训,改掉骄傲的毛病,赢得了比赛;有的学生写到乌龟赢得比赛骄傲自大,输掉了比赛,等等。通过这样续写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故事的组织与表述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这会让学生懂得从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可以带来的收获。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多展开这种形式的训练过程,这不仅会极大的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这也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够不断创新,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的有效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史小芬.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03)

【2】刘文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7)

【3】明丽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议【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

【4】李平.小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7

小学,正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好奇心强,思维活跃, 充满幻想,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机。唯有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实践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鼓励孩子脑海中存储更多素材,让孩子经常“异想天开”,拥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想象力才能不断提升。

一、厚积薄发,引导学生丰富阅读

学生在作文课上不应只是简单写字,在作文教学课中,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需要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素材。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让他们想象, 书本中的小故事变成具体的画面,想象主角的神态和说话的语气, 再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这个故事。例如小学一年级课文《春雨的色彩》。第一句描写春雨的动态,还伴随着声音。第二句则在说小鸟们叽叽喳喳,讨论春雨的颜色,第三句燕子认为春雨是绿色的,第四句麻雀认为春雨是红色的,第五句黄莺认为春雨是黄色的。

其中,小学生脑海中需要转化5个画面。教师通过在教室中播放春雨的沙沙声,营造气氛,再安排小学生进行场景扮演,让小学生们进入特别的情境中。

此外,除了语文课本外,教师还应在小学生消化课本的情况下, 给小学生讲述同类型的故事,引导小学生进行想象,告诉小学生, 事物不只是这一面,它多种多样。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世界会变得丰富多彩,思维也会比较活跃。

二、热爱生活,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

想象多来源于学生的情感,而情感又更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会看到双目盲人,但她未必能马上明白盲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这时就需要通过日常体验来获得一些感受。

在讲述海伦凯勒双目失明时,教师可引导小学生用布蒙上双眼, 表演起床,吃饭,和辨别东西,从而引导小学生对光明和生活的热爱,再让他发挥想象,写类似于假如我双目失明之类的作文。

出于实际限制,小学课本中一些内容,存在与小学生生活相差太远,甚至脱节的情况,教师有必要营造相关氛围和情境,让小学生更了解这一事物。例如,在课本中描写橄榄的味道,小学生未必知道橄榄是什么,老师可通过图片形式让橄榄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更具体,刺激学生的视觉。同时,教师还可进行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学生对生命和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会不断增强。例如在写季节的作文中,提出春天与夏天有何不同?引导小学生进行想象,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室外进行细细观察,通过观察学校周围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作文更生动。据说,莫泊桑曾师从福楼拜写小说时,福楼拜让莫泊桑先不要动笔,而是出去走2个小时回来再写,一年之后,莫泊桑终于写出一篇非常不错的小说。

布置作文前,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去春游,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小学生更充分全面认知事物,才能想出特别的独特的素材。

三、通过悬念,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留白,古代文学作品中善于运用的文学方式,通过卖个关子, 没透露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引导读者想象。正如中国山水画中,几笔带过,勾勒出一丝风貌,却不见全景,让人不禁联想,云山遮掩处是怎样一副景色旖旎?让观者欣赏时充满无限遐想,又韵味无穷。教师在教授语文作文课时,可巧用留白,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合理想象,形成一个特有的故事语境,再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例如,《龟兔赛跑》这个经典故事中,故事只写到乌龟的坚持不懈打败了骄傲自大的兔子,就止笔了。而至于兔子不服气之后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再拉上一帮朋友,举行动物运动会?乌龟约上兔子一起比赛游泳,谁输谁赢呢?教师可让孩子发挥想象,写出龟兔赛跑后传的作文。

四、破除思维定势鼓励创新,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生活久而久之会产生思维定势,阻碍想象力的发展。一旦遵循思维定势,社会将会停滞不前。如果没有约翰列侬的想象,摇滚王国如何建立?如果没有凡·高的想象,《星空》又会怎么会被描绘出来?如果没有山本耀司的想象,那些代表东方韵味的时装又怎么能设计出来?通过不断创新或教导孩子多样的学习方法,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避开思维定势。

教师在教小学生写作文时,要告诉学生,作文一定要写得有趣生动,不能千人一面,也不能和之前的作文类似,要有特别之处, 这才是一篇好作文的基础。同时,在评阅小学生作文时,留意一些学生写出的富有个性的作文,并在班上进行表扬和朗诵,通过鼓励支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韩愈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培养学生想象力,并非一蹴而就,慢慢积累,细细雕琢,学生想象力才能不断提升。

摘要:想象力是创造之魂。小学,正处于智力萌芽阶段。培养想象力,需从小学抓起,这已成为社会认同和强调的发展趋势。本文作者拥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注意不断培养学生想象力,积累心得体会,希望通过本文阐述一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使更多教师或家长获取灵感,从而开发更多学生天赋和才能,让他们更优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力;课堂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极具想象力的天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想象的能力

语文教育是最能最易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所以教师更应确立平等、民主、宽容的课堂教学原则。师生间只有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没有外在压力的宽松的气氛中,具有了安全的归属感,而进行轻松、愉悦的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性发展来看,民主、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当讲到“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这部分内容,教者发现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隔膜,难以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于是,教师出示了一幅老人的照片,让学生猜猜她是谁?当学生得知她是老师的妈妈时,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母亲,谈到自己沐浴着母亲的爱一天天长大,母亲却一天天的苍老。学生听着老师娓娓的叙述被感动了,他们不由想起自己的妈妈,教师自然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谈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孩子生病时万般焦急的心情,雨中为孩子打伞自己淋湿衣服却依然甜蜜幸福的感受,看到孩子犯错时自己的心痛与着急……当教者讲到课文最后一节,“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此时,老师的叙述也戛然而止,“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呢?”被情绪所感染的学生都纷纷表白:“我要向母亲献一首歌。”我要对母亲说:“妈妈我会永远记住您!”“妈妈,我爱您!”“是啊,母亲太伟大了,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她们对儿女的爱,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母亲吧……”这种诵读悟出的母爱在学生的心田中留下了一波又一波情感涟漪,强烈的期待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新的欲望。教师有效地沟通了两代人,他们饱含深情地读课文,谈感受,领悟文章的情,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二、指导朗读,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理解意思,诠释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教者要根据不同的特定环境,选择朗读的语气和表情,把课文读得绘声绘色,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例如教学《再见了,北京!》这一课,学生们通过富有感情地朗读,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当我国申奥成功的喜讯传到时,如流的人潮涌来,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锣鼓喧天,礼花缤纷。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此时,学生们读出了中国人民的满腔豪情,也读出了中国人民对北京奥运会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例如教学《螳螂捕蝉》一文时,教者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文本中人物各自的利益与祸患,引导学生品味感悟,然后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再分小组自由组合表演,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最后让学生上台当演员,结合课文中对人物个性的体会,从人物的外表到内心,从动作到语言,进行创造性想象,使人物得以形象、丰满。这种多元化的角色期待,使人物与文本的对话进入高潮,角色期待进入到自我展示,情感得到升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阅读理解的着重点、思维发展的质疑点,能力提高的训练点、情感体会的融合点进行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课文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用音乐渲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用

音乐是门艺术,有着它特殊的魅力。它可以超脱文字、穿越时空,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声响的刺激来激活思维,开拓想象。如在教学《灰椋鸟》这一课时,我讲到灰椋鸟归林和入林后情景时,播放了一段群鸟欢叫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欣赏。看看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一面欣赏着优美的旋律,一面发挥着丰富的想象。他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我听到了悦耳的鸟叫声,我仿佛看到了许多鸟;有的说,我听到了鸟儿们飞翔扑翅的声音,仿佛看到了许多鸟正准备展翅高飞的情景;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一起追逐、嬉戏、打闹;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鸟的天堂音乐的渲染。这样,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强化朗读训练,引领孩子走进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想象尽情发挥,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公司年中总结怎么写下一篇:职业教育论坛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