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2024-06-12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共13篇)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1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表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任课教师

1、在课堂中,教师运用美术作品引导想象,你感觉()。A很好

B太麻烦

C一般

2、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做游戏来上课,你()。A主动参与

B参与但不主动

C不参与

3、你喜欢小组合作讨论吗?()A喜欢 B还可以C一般

4、你的美术作业中充分发挥了你的想象力吗? A 很充分

B一般

C不充分

5、你最感兴趣的美术上课形式是什么?()

A示范活动讲解型

B实地参观考察型

C动手活动探索型

D全都喜欢

6、美术学习中,遇到喜欢的内容你是如何处理的?()

A学习相关资料

B请教探讨掌握

C条件不好作罢

D上网搜索学习

7、美术学习对你的能力培养有影响吗?()A有一定帮助

B没有影响

C可能会有帮助

8、现阶段的美术活动你有时间来完成吗?()

A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完成B偶尔完成C不愿意完成D抽空也要完成

9、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美术相关现象会自觉探索研究清楚吗?()A一定搞清楚

B好像遇不到相关现象

C看心情看情况

D遇到过只是不去想

10、你觉得在美术学习及动手操练中能提高自己哪些能力?()A形象思维能力

B整体观察能力

C应用技法能力

D创新想象能力

F计算机应用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2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在写作中的意义

小学生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思维会比较活跃, 他们不会按部就班地考虑问题, 也不会限定自己的思维,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小学阶段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将平时自己喜闻乐见的事写出不同的感觉。相关研究表明, 教师安排给学生的作文如果是描写事物的, 学生就很容易完成, 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让学生描写人物或者是个人事迹等, 学生就显得无处着手。仔细了解文学成功人士, 你会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从写作手法上你就可以看出是出自谁的文章, 这与学生的现象力密切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作的技巧并不是关键, 相反的, 好的文章要能够突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 本文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措施

1.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不同的人对“感悟”有不同的认识, 所谓“感”是指观察以及感受, “悟”是指体悟以及思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等的感悟, 还要提高其对于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启迪学生的悟性, 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本文所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感悟自然的能力, 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 让学生回归自然, 感受自然, 还能够让学生回归本性。

2.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有关想象力培养的作文, 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 授课之前, 教师可以事先假设某种情景,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不断地展开想象以及构思, 让学生写作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 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具体化训练。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就是让自己能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再次, 寄寓性训练。所谓寄寓性训练, 是指让学生完成某些具有启发性、哲理性的作文的过程;最后, 看图拓展训练。提供一幅画或者一组图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展开想象, 自由发挥, 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各抒己见。

3.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教学中去, 进而实现最佳的写作效果, 这时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负担, 相反的, 它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中, 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它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大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往往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 不能形成自己的观念, 又怎么实现想象力的培养, 怎么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思维方法呢?为此, 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写作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让作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 观察力;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的社会的进步。”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要想挖掘学生的美术创造潜能,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取“临摹—写生—创作”的教学思想,不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按照既定的模式去绘画,缺乏了创新精神,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得不到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主要从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想象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有这样的一则母女对白,让我重新领悟了孩子们的想象:女儿站在雨中,正淋着雨。妈妈问:“怎么不找个地方避雨呀?”女儿说自己正在“晒雨”。大人只知道晒太阳,从来没有听谁说过“晒雨”。妈妈又指着一幅画问:“羊群在干什么?”一家人吃饭呗。女儿回答。妈妈又问:“蓝天下高昂着头的长颈鹿在干什么?”女儿忽闪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说:“吃天。”我的天!多么有趣、多么大胆的推想啊!“晒雨“和“吃天”。可见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感知。正如谚语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理解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不会独立思考自己想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目的就是要学生自己去交流、想象、实践。比如:在《会变得花、树、叶》一课中,教师先以故事激趣:春姑娘托我给小朋友捎来了许多美丽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信封,看,猜对了吗?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你收到的是一片怎样的树叶?颜色怎样?外形有什么特点?用手摸摸树叶的正面与背面,一片小树叶给你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与春姑娘给的礼物有什么不同?很美吗?美在哪里?最终让学生自己设计出一组图片。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点、线、面等元素和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花卉图案,激发学生的想象的潜能;《画嗅觉、画味觉》一课中教师出示一小瓣大蒜,问: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勇敢,谁敢走上讲台,咬一点大蒜?学生品尝,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老师这里还有几瓶液体和气体,想请一些小朋友来闻一闻,猜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尝一尝、闻一闻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通过自身对事物的感知运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对嗅觉、味觉的理解。

二、在观察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观察美的眼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势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小学阶段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都会感到无比的新奇,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这样求知欲望的作用下,美术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察力 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1.以故事激趣,激发学生的想象灵感。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小视频,小短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兴趣浓厚。比如在《我是动物明星》一课中,教师通过熊宝宝和熊妈妈之间的对话把学生带到大森林中,形成一个大的环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这片大森林中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老师把走的、跳的、跑的、飞的等种小动物的图像贴在黑板上,播放小动物的叫声,感受声音的长短、强弱、音色变化。

2.以演示激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上一堂手工课《染纸》一课中,教师首先先拿出一张已经染成的作品给学生欣赏,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好奇心会驱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去学习去制作。每个染指纸作品上的图案都是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仔细观察并得出每个染指纸的折叠方法不一样所呈现的图案也就不一样了。根据这个结论,教师演示了2个不同折纸方式再用颜料染成颜色,这样一个染纸作品就完工了。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涨知识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观察能力是美术造型技能提高的基础,并且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发展想象力

想象力是新世纪着力强调的小学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它是能发散学生思维创造力,创新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风。正如谚语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绘画也正是如此,在基础练习的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对所画对象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分析的想法,通过这些想法再来表现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在经过较长时间训练的基础上,有些悟性较高的学生会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这就是创新出属于他们自身的东西,而不是像在初始阶段一味地临摹他人画法,没有自己理解的东西在里面。

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在每次的作业展示、绘画比赛等活动一些优秀的作品会被展示在校园里的墙廊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当学生每次路过展示廊,看到五彩缤纷、色彩亮丽的画时,学生都会驻足停留几分钟观察、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这也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4

【内容摘要】想象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非常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多角度、多层次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环境和条件,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从设悬布疑、创设情境、探索构思过程等方面,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 想象因素

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神奇的想象为人们提供了创造的契机。想像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尤其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时机,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下面说说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

一、设悬布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精巧的设下一些“悬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答案。我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一课时,先出示一枚长满了锈的鱼钩,问学生“这篇课文里写了这样一个鱼钩,长满了锈,课题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呢?”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疑问认真地读课文,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又如上《山中访友》(六年级上册)时,我在导入新课时设下了这样一个悬念:“同学们平时都有那些朋友,回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这样学生便将热烈的情绪投入到学习课文之中。

二、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的想象力

形象的感受,情感的激发,往往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教学中教师要诱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去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根据文中所描写人物的神情动作,去想象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根据课文的中心,去想象故事的情节;根据事物的状态,去想象它的过去,推测它的未来,等等。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讲到邱少云被烈火包围住这一情节时,就着重引导学生根据“我”的内心活动和邱少云的表现,去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处境和内心活动。通过想象,学生对邱少云的精神品质的伟大,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嘎羧重新披上象鞍,告别村寨的乡亲们,来到打洛江畔,站在江边,久久凝望着江面,然后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此时,嘎羧可能想到了什么?又在向谁诉说着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组合新的形象,这样就为学生拓宽了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文章的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构思过程,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教学的习惯教法,是教师为学生理解课文铺设一条掌握知识的捷径,着眼点放在获得和积累知识上,这样做是根本不够的。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之道文章好在哪里,还要引导学生研究好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我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根 据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探索作者的构思过程我在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之后,设置了三个假设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假如故事发生的时间不在大年夜,课文的内容可以换成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特意把故事发生时间安排在大年夜?假如不写小女孩卖火柴,可以让她干别的什么事呢?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小女孩卖火柴呢?假如作者不用幻想手法来写,那该怎样表达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呢?作者为什么要用幻想手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深入精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想象的展开,需要具备想象的环境和条件。学生想象的环境和条件来自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巧妙地设置和独出心裁的构思。学生对文章的关键处要想得细想得深,不仅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致的想像,还要深入到文章内容的精髓,想象在表面现象掩盖下的深层意蕴。如在教学《井底之蛙》时,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借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的道理,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去想象:假如井底之蛙跳出井外会怎样?这就为学生想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鼓励质疑向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向难,启发学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等方面提出问题。我在教学《月光曲》时,有个调皮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盲姑娘的眼睛为什么会瞎?作者为什么不交代?”我没有因这位同学提问打断上课而责备他,相反却表扬他问得好,并及时组织学生进 行讨论。那位学生感到很高兴,也积极的投入了讨论。同学们十分活跃,争着发表意见,都认为文章是写贝多芬怎样谱写《月光曲》的,可以不交代盲姑娘眼睛失明的原因。那盲姑娘为什么会失明呢?有的学生认为盲姑娘的眼睛一生下来就是瞎的;有的则认为生下来是好的,后来因得了眼病无钱医治而失明的;有的还认为是资本家的残害而失明的······通过想象,学生们对盲姑娘遭遇更加同情,对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更加憎恨,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既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多层次、多角度的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课文的形象中去,当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融入其中时,他们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自由的翱翔,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有效上课》 周健 熊生贵 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构建与理论反思》 朱小蔓 主编 朱曦 副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卷上册)张行涛 周卫勇 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黄岭示范小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5

定西市安定区花岔小学 董金环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基础的重要工作。续写作文也是小学习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们没有已有经验做后盾的情况下,想象便成了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想象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培养学生续写作文中的想象力,本人认为,应该从想象素材及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文章对此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续写;想象力;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想象能力也不例外。《新课标》在写作方面要求一二年级“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四年级“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级则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必须借助想象,想象往往孕育着创造的嫩芽。儿童阶段是一个人想象力最丰富、潜在智慧最易发展的最佳时期。要开发儿童创造力的潜能,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想象力。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续写材料的选择 1.选择材料要有适当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想象活动。从“要我想”到“我要想”是一个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提供续写材料的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搜集一些富有童趣性的内容。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的《猪八戒吃西瓜》一文,要求学生续写。学生就可以根据他们所熟悉的猪八戒形象大胆地去想象。反之,所选素材如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无论多么具有想象价值,也激发不起儿童的兴趣。所以,教师在选择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有不同的素材。假如让一年级的儿童想象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中所描写的情景:月黑见渔灯,孤火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可能有些困难。

2.选择材料要有价值性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6

一、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往往用简单的教条、空洞的说教如“懂得谦虚”、“不要骄傲”、“珍惜时间”等作为童话教学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情感体验: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后所产生的对情境的再现,对故事中人物的喜爱、同情和向往等美好的感情。这就限制了引导学生领会童话中的艺术形象,难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师在童话教学时偏重于灌输知识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最注重进行思想教育。在童话教学时,老师们都注重思想教育和学习知识,却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

很多童话的教学只注重故事情节,忽视了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学生阅读了童话故事,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呢?

(三)很少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缺乏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很多教师面对文本,没有保持一颗童心和保留一份童趣,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总是想着让学生来接受自己的知识与劝导,没有尽力激活儿童的阅读欲求。

(四)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深入深出”

童话语言具有通俗浅显、明白易懂的特点。可是,我们很多教师习惯于深入文本,习惯于微言大义。老师往往抓住一两句话大做文章,意图让学生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内涵。这样的童话教学,是完全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童话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对作品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和议论。

二、低段童话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1.欣赏童话

儿童对童话的接受心理经历直觉、品味、领悟三个阶段。低年级学生最初对童话的认识来自于欣赏,但欣赏的方式和形式可以有所不同。(1)听童话 在低段学生认字并不多的情况下,听童话故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只有让学生不断地获得信息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创作的源泉。曲折的情节、精彩的故事,都能使学生入迷。因此, 教师在学生听童话时要讲究策略:

内容选择:可选择中国童话名篇、外国童话名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方式选择:可以由教师讲述,或由学生开故事会讲述,或鼓励学生让长辈或熟悉的人讲故事。

听,当然不能让学生无任何目的地听,听完后让学生来讲一讲,如: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喜欢他呀?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呀?或者也可以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给其他人听。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听一些短小童话故事。(2)看童话

当优美的童话故事在脑中飘荡时,学生兴趣盎然。如果提供影视来欣赏,学生最高兴不过了。但往往是一部片子,学生看过,娱乐了一番。如果不讲究方法,那么看童话恐怕收效甚微,为此,在给学生看童话时要求做到:

抓主干: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抓细节:如品品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这样对后续写作有帮助; 抓中心: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反映怎样的生活方式,人物的品质如何等。这样有备观看,才看得更有意义。(3)读童话

当许多童话故事被学生津津有味地藏在脑中,日渐丰富,兴趣更浓时,他们不再依赖听别人讲故事,他们渴望自己来获取,所以,喜欢读童话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提供带拼音和图画的童话故事,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同时优美的、逼真的图画可以增强故事的说服力,学生的注意力会更持久。2.感悟童话

对童话的解读应该以儿童感悟、体验为主,只停留在教师的理性分析上,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童话的真正魅力的。通过听童话、看童话、读童话,学生心中储备不少故事,把自己感兴趣的童话,对别人进行讲述,与别人分享童话的乐趣是学生乐意做的一件事。(1)讲童话

如果学生心中有一个或滑稽、或忧伤、或有震撼力的童话,需要倾吐时,教师就要给学生一种方法,一个舞台。

方法:首先讲述童话中的人物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人物形象要逼真;其次,要想讲故事,自己先融入故事,要身临其境;最后讲童话要流畅,讲述的童话是被人欣赏的,讲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舞台:教室就是搭建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就是听众。在学校里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同学互相讲一讲,故事赛一赛,课前两分钟讲述等。(2)演童话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7

一、借助图画, 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生动的画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 德国文艺理论家莱新说过:凡是老师们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 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现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 有着许多色彩鲜艳、形象新颖生动的插图, 这些插图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图学文, 也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想象, 教师应充分利用。在古诗教学中画面启发作用更明显, 教师可以通过画面让学生来感悟诗中意境。如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 我先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 再依据“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想象庐山上瀑布的雄伟壮丽, 巧妙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通过想象再用语言来表达插图意思, 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探寻“共性与个性”的美妙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还要认识想象的特性。心理学认为,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 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 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 并能预见未来。从想象的定义, 我们不难发现, 想象是个体的思维方式。想象总是伴随个人的思维特点、表象的积累而存在的。富有个性的想象, 正是创造力的表现。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却发现, 不少教师往往喜欢用共性的认识去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想象。比如对月亮的想象, 普遍认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像娥眉, 像柳叶”, “圆圆的月亮像铜镜, 像玉盘”。这就是共性的认识。如果, 所有的月亮只有这样的比喻, 那么, 月亮就不会成为一种经典的“象”存在于各种经典诗文当中了。在诗人的笔下, 月亮还可以像什么呢?在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笔下, 月亮像“金色的蛙”;在阿根廷诗人卢贡内斯的笔下, 月亮像“娇艳的蘑菇”, 把朦胧的月比作“枕翅而眠”的鸟儿……这些作品能够为世人称道, 无不和个性化的想象密切相关。

明白这点,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想象的时候就要注意, 不能以“什么时候不像”去评价, 而是尽可能俯下身子, 以儿童的视野去思考“什么时候会像”。比如写比喻句, 有的学生把菊花比作太阳, 把饼干比作月亮。“菊花”与“太阳”、“饼干”与“月亮”仿佛是不可比喻的。但是, 在评价的时候, 教师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菊花什么时候会像太阳?”“饼干什么时候会像月亮?”如此, 教师会发现, 重瓣的、球形的、长絮的菊花, 盛开的时候多么像挥洒万丈光芒的小太阳!圆圆的饼干给孩子轻轻咬一口, 剩下的部分就多么像一个弯弯的小月亮!这些想象多么富有童趣、富有生活的气息!这就是儿童眼睛里的世界!

三、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 大胆想象, 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 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善于将观察到的东西用于语文活动中。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如在“观察——想象——说话”的活动课中, 我向学生展示了一束花, 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都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花的名字、形状、颜色等, 这时, 老师用富有启迪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要是这花长在花园里, 要是这花出现在妈妈的生日晚会上, 要是这花来到我们的梦中, 那该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呢?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展开了大胆的想象, 于是他们的思维如同海阔天空, 谈到了要爱护花草树木, 爱护生态环境;谈到了母爱的伟大, 要记住母亲的生日, 为她献一束鲜花;甚至谈到了这束花成了花仙子, 和自己交上朋友, 一起把祖国大地种上了鲜花……像这些大胆的想象还有许多许多, 通过这样的训练, 无疑会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他们敢想敢说。

四、通过续编故事, 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续编故事, 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激发兴趣, 发挥潜能, 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结果。

在语文教材和众多有益的课外读物中, 有许多生动有趣、曲折感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深深打动着每个小读者的心。读完了故事, 学生们仍觉得意犹未尽, “后来又怎么样了?”这是他们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此刻, 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学生们的求知欲, 让他们发挥想象, 续编故事, 解决心中的疑问。只要教师多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 允许学生自由地想象,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象, 他们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 在读课文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如果没有跳出井口会怎样呢?有的学生说道:“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外面的世界好美啊!田野里, 农民们正忙着收割谷子;学校里, 小朋友正在认真地读书, 大自然中草儿青青、花儿红红, 还有很多丰盛的美味。它对小鸟说:‘谢谢你, 我再也不回井里了, 还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也有学生说道:“青蛙没有跳出井口, 它对小鸟说:‘我觉得跳出井口太累了, 而且外面的世界非常危险, 随时会成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美餐的。’”……这样续编故事, 学生思维会非常活跃, 他们的设想不管对或错, 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学生;想象力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表象材料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没有想象,艺术创作就没有生发的土壤,艺术形象也难以产生。不光艺术需要想象力,语文,数学,自然及其他学科也需要想象力。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往往都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美术课是一门艺术性课程,要上好这门课,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就需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例如,对颜色的认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要教给孩子的知识。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对颜色感兴趣,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独特之处呢?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我们知道,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种颜色,通过这三色不同比例的调色可以得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颜料,然后在学生面前通过调色来变幻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当教师将红色的颜料和黄色的颜料进行混合时,学生们会发现,神奇的现象出现了,原来的颜色全部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居然是橙色。这时,教师可以提问“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如果红色和蓝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会不会也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来呢?”通过这种课堂展示以及提问的引导,学生深深沉浸在了对颜色的神奇幻想中,并对不同颜色的混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高喊着“会变成绿色”,“变成紫色”,“还是红色”……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热情被激发了,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通过这种课堂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可以使小学美术的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的好奇心特别重,对什么都容易感兴趣。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有教的热情,还要懂得怎么去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从欣赏作品开始。

首先,教师应了解小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以及欣赏的习惯。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往往通过直观思维来思考问题,对于抽象的作品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形象比较简单的作品。比如在教学生画“我的家”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几张简单的图片,其中一张画上面画上房子、院子、树、花,还有爸爸妈妈;另外一张画可以画上客厅,里面有沙发、桌椅、电视等。教师可以在展示完这两幅画后问学生:“你们心中的家是这种样子的吗?你希望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以及教师的因势利导,激发了他们的想象,纷纷表达着自己心中家的模样。

但是,学生们这时的想象还只停留在对具体事物的空间想象上,比如沙发是什么颜色,怎么摆放;小猫趴在客厅的凳子上;房子前面种上一排向日葵;等等。这时,教师再展示出几张图片,有的画着月亮上的房子,有的画着水上宫殿,有的画着神秘的山洞……学生们看到这些图画,想象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有人说“我希望自己的家是在一个大气球里”,有人说“我要把家安在一艘大船上,每天在海里游来游去”,还有人说“如果我能住在宇宙飞船上,我就可以在空中飞了”……此时的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对家的幻想建构中,他们的想象思维像插上了翅膀的飞鸟,冲向蓝天,飞向远方。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欣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在画画时自然而然就有了构思,这时教师再进行一些绘画方法上的指导,就能使学生完成一份独具新意的作品了。

三、搜集素材,创造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识别有限,教师不可能让学生进行凭空的想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多多观察生活,通过对人、事、物的观察了解来搜集素材,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想象空间。此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化对生活的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画报、影视资料、模型玩具、图片相册等资料启迪思维,指导学生用美术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中的不同之处,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当然,教师更应该明白,有限的教室永远比不上无限的自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爱玩、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和神奇,在大自然中发现素材,搜集素材。比如,学生在课堂上会对教师提出各种疑问:小蝌蚪没有腿是怎么游泳的?蚂蚁把家都搬到哪里去了?池塘里的青蛙会和鱼打架吗?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公园或者郊外,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学生们会蹲在校园的大树下看蚂蚁怎么搬家,它们都爱把家安在哪里,它们是用什么方法搬家的,蚂蚁们喜欢找一些什么食物。去小池边看小蝌蚪是怎么游泳的,鱼儿和青蛙是怎么和谐相处的。通过这种对大自然的观察,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搜集的素材多了,想象的空间自然更丰富、更宽广了。

四、绘画作品,展现学生的想象思维

任何想象的形成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对于美术而言,作品的形成便是对想象思维的表现。因此,美术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要引导学生让这种想象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完大自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头脑中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想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了小蝌蚪是用尾巴来游泳的,那么你们看到它的眼睛了吗?它有眼睛吗?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时,学生们根据对青蛙的观察,得出青蛙是由小蝌蚪变的,那么小蝌蚪是有眼睛的。小蝌蚪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们对这个疑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这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只有眼睛的小蝌蚪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要学生自己画。学生们纷纷在画本上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小蝌蚪,有摇着尾巴眯着眼的,有蹲着身子鼓着眼的,还有闭着眼的,有大眼的,小眼的,斜眼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指导训练,学生们的想象思维打开了,绘画的作品也更具特色了,作品的展现更大地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这样的美术教学更加活泼生动,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学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和创造力[J].广西教育,2011(25).

[2]郑佳瑛.略论学生想象力的激发途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9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新课改不断深入教育事业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就要坚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出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小学生语文写作想象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想象力培养

1.引言

小学是人生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文化知识储存、想象力和自身知识涵养的重点课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帮助小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言可写,表达真情实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教育必须反映真实的生活,只有与日常生活对接、真正回归生活的作品才能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着重关注的地方。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经常在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等重点部分讲解,并着重研究。但最终的结果是小学生的作品依旧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要领,甚至很多时候教师在点评、批改作品时根本无法下手修改。这种情况让人无法理解,但是又真实存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从而更加深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是头号难题的印象。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学习重视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促进自身价值观的树立,让学生明确、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闻、想法和感受。这是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小学生在作文写作时,认为写作是一种负担。语文教学过多地倾向于书本,忽略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学生缺少对外部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体验,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只是对着作文题目思索,不是对过去看过或写过的内容进行改编,就是空想,随意编写,最终的结果就是作品空洞,材料老套,词不达意。

3.培养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想象力研究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体验外部丰富的生活世界,进行生活化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改变词不达意、内容空洞的缺点,帮助学生在作品立意、构思写作上有所提高,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的想象力。

3.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新闻,积累作文素材。

培养小学生语文写作的想象力,就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贴近生活,积累贴近生活的作文素材,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观看时事新闻、热点问题。开展针对近期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举办辩论,让学生将自己分辨针对时事新闻的不同意见,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作文写作的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想象力。

3.2关注、记录生活细节培养学生想象力。

细节描写是体现一篇作文的重要部分。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时时强调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但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细节的深入思考,很难在作品写作时将细节描写完善。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记日记的作业,日记中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见到的一个细节,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不一定要学生每天都写日记,而是可以要求三天记下一次生活细节或一周记录一次。这样不仅让学生积累关于生活细节的素材,促使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还能通过简单描述生活细节,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3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老师整节课都在讲述自己准备好的教案和内容,学生只是机械地在下面听和记录,教学过程几乎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教师首先对自己本堂课需要讲解的作文技巧进行简单的举例和说明,然后给各小组布置相似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和对不同意见的对比,进行一次简单的创作,然后在班级分享小组成果。这样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各个小组之间的对比,找出本小组或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积累其他小组的优秀作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关注新闻,强化生活意识,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写作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语文作文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10

日常教学中,常见学生的习作思路狭窄,内容空泛。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思路开阔、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有了合理丰富的想象,才能有妙趣横生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无疑给学生的写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如由“绿”会想到植物、春天、希望、春风又绿江南岸、青春等等。什么是想像呢?将已有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就是想象。如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想像,可以想到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高高的石拱桥,地动仪,圆周率等等。

有人说,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联想的内容都是已知的、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想象通过思维产生新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过,二者有很多共同点,一是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要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都说联想的好,那么至少你要知道“银河”、“九天”这些词语、典故;你要想象一万年以后的世界,你就应该懂得一点基因知识、环保知识、宇宙和外星探索知识,电脑知识等等,要不然,你的想象就没有依据,想出来也不会精彩。有的人把好的想象和联想看成是灵感爆发得来的,其实,灵感也要以知识基础和思考习惯为前提。二是都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把两件事物联想在一起,主要看它们有没有共同特征,比如长腿和圆规,大桥和彩虹,网络和高速公路;再如想象中的未来世界,要有未来世界的特征。三是最好得有创造性,想得新鲜、独特。比如人们把美国篮球明星乔丹比喻为“飞人”这是有创造性的,把罗纳尔多称为“外星人”,这是第一次这样比,所以人们的印象十分深,可是如果再把另外的人也称为“飞人”“外星人”那就不够有创造性,至少应该加一点改造,比如叫“小飞人”,“赛外星人”,“超人”等,大家才会认可。

同一道作文题,我们若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联想和想像,就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怎样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呢?我是按以下三个步骤去做的。

第一步任由脑子天马行空进行联想和想象。联想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可以由当前直接感知的事物引起,也可以由头脑中想到的事物所引起。按内容分,可分为想实和想虚两类。想实的包括具体事物或日常生活场景存在和出现的事物形象;想虚的包括文化知识积累和社会生活哲理,甚至并不存在或尚未出现的形象等。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之一,丰富的联想能诱发创新意识且驱动创新思维,对脑子里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形象,想象具有加重、联合、唤起和合并的能力。驰骋想象,写作素材才能具体丰富,文章才能生动形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譬如“水”这个词,当你看到后,你就能联想到“村里的池塘、山泉、溪水、长江、大海”等具体事物,联想到日常生活场景如“水往低处流,自来水未关,水管破裂等浪费水的现象”。还可以从典型事例进行联想,如“南水北调工程,98年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等情况”。也可调动自己在平时的文化积累,如关于“水”的诗句和与“水”有关的典故,乐府诗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李白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典故有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项羽自刎乌江等。还可以开启思维的大门,从社会生活哲理入手,从“江河之水日夜奔腾,想到人应该有一种生命不息的精神,从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联想到集体的力量”。当我们展开想象的双翼之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渐趋清晰,由薄积而厚重,由暗淡转成明朗,无生命的素材就会呼之欲出。

运用联想和想象,脑子里“再现”这些素材时,不要考虑到先后次序,也不要去管再现的东西是不是有写作的价值,而首先考虑的是尽最大可能把凡是想到的,都一一用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来。朱光潜先生在谈作文思路时曾说:“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是全凭心理学家的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你不妨也学学朱光潜先生的做法,拿笔快速记下你脑子里 2

闪现的字眼,如此一来。“千军万马”在你面前汇聚,你随时可以调兵遣将,各尽所能。

第二步对所汇聚的材料加以甄别,进行筛选。有了材料还不能将它们统统写进作文里头,要不然就成了一锅大杂烩。这好比买菜,应荤素搭配才有营养,拣菜时记得将黄叶、根、茎等无用的东西去除,切菜时还得考虑切块还是切丝,这样准备之后,才能奉上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写作也如同炒菜,看一看其中哪几项或哪一项最有内容可写,最容易写得生动。要从想象的内容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怎样进行筛选、甄别?要注意三点:

1、要注意材料的熟悉性。即选择习惯的、常见的,自己知道最清楚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才有话可写,不仅写来得心应手,而且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以“水”为例,如果你对日常生活场景比较熟悉就可以写一写你看到的景象:清清的溪水、甜甜的山泉、汹涌的大海;如果你文化积累比较深厚,就选择古诗词来抒发情怀;如果你擅长写议论文,就可以从“水”的形体进而联想到社会生活哲理,写出富含哲理性的文章来。如:大海的包容并不掩盖大海的豪放。面对大海,可以看到避风的港湾,亦能领略惊涛的骇浪。也许这就是所说的风险和磨难。圣地亚哥在与海浪搏击了三天三夜后,以坚定的口吻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许我们的一生会遇到无数风险,经受许多磨难,但我们要有向大海发难的准备,向巨浪叫板的勇气。只有征服了大海,征服了巨浪,才征服了困难,征服了自己。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片段作者由“水”联想到“大海”,凭借深厚的文化积累,旁征博引,以宽广震撼的文笔气势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2、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即不是“老一套”、“老面孔”。“新”从何来?从思考中来。我们要勤于动脑,留心观察,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要充分展开联想,从无垠广阔的天地中“寻觅新意”:要善于逆向思维,从习以为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这样,我们就能够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写出“有创新”的好文章了。当然,也不能各唱各的调——“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也不对。如看到“圆”联想到日出、拱桥、月饼等,这些事物大家都很熟悉,不够有新意。有人独辟蹊径,由圆和老师的头进行了一番有趣的联想:我们的语文老师的头真圆!他的面部又白又胖,像刚刚出锅的馒头。鼻子又扁又 3

大,像个压瘪了的饺子。口边的胡须,没有一点黑的痕迹。光光的头顶,亮亮的前额,放射出知识和智慧的光芒。作者把圆与肖像描写结合起来,开启人们的未见未闻未思,注意材料的新颖性,文笔幽默,又无不恭之嫌。又如由“水”联想到钢筋、混凝土及其他,如果用水把它们掺和起来,就能制成坚硬耐磨的建筑材料。这一现象说明,在部分和整体的过程中,“条件”是至关重要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筛选别人没体察到的:一个强有力的集体,重要的条件是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联想悟思创新,变换角度,就能出奇制胜。

3、要注意材料的哲理性。即在诸多思路中选一条最佳思路,并以此为思维轴心进行第二次发散联想,同时对两次发散思维中引发的社会哲理进行比较、筛选,为定向构思行文准备丰富的素材。它完全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对写作对象产生强大的溶解力和穿透力,为深化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由“大海”联想到的片段:儒家之道提倡“泛博爱而近仁”。提倡人要懂得博爱,要懂得宽容。从前不理解莫里老人那句“相爱或者死亡”,读了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才明白了一个人对他人的爱是可以用生命作为代价的,有了海的博爱,“北海道面馆”的老板可以为身处逆境的母子多煮一碗阳春面,有了海的包容才让人感受到父母、老师、朋友的关怀,面对大海,我们要懂得博爱。片段由“大海”是万条小溪江河汇聚而成,大海的广阔无垠,大海的包容一切这一特点进行第二次发散联想,进而想到“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宽大的博爱”这一社会哲理。本片段注意了材料的哲理性,使得主题得到升华,从而更好地深化了主题。

第三步对筛选好的材料进行整理,下笔成文。整理材料就是对中心有帮助的留下来,与中心无关的要学会忍痛割舍,可以将日常观察、广泛阅读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改变思维方向,达到“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境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有了“米”,不同的人也会煮出不同的口味。要煮出一锅香濡可口软硬适中的饭出来,就要采用各种手法,准确、形象而富有创造性地对筛选好的材料进行整理布局,然后付诸语言与笔端,最后下笔成文。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的双翼,有了这一对翅膀,作文才会腾空而起,才能高瞻远瞩,如何使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更丰富,构想出新颖奇特的新形象来?首先要注意多观察生活现象,多留心生活常识,平时多读报刊文摘,关心时事,了解社 4

会动态。其次加强文学素养,多接触古典文学,多背诵唐诗宋词。还要将所学与思考联系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在联想的基础上再想象、再思考,从而创造出新形象来。

亚里士多德曾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著名散文家秦牧说:“要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联想能力”;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谈到:“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学生才会“写得光彩照人”,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写作能力才得以高飞远扬,达到“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写作素材积累:

联想的常见类型

一、相类联想。

指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如由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这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联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忱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这都是惜时如金黄色的同类同质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

二、相似联想。

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这就是相似联想。

三、反向联想。

由事物间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对比联想。这种相关的两性事物之间的逆向联想,可以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来去分明;也可以此一彼一,方向相反,是非清醒。

四、连锁联想。

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就是连锁联想。

五、变形联想。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11

关键词:小学课堂;美术;想象力

美术课程的设定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画画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传统的小学课程中,课本上的知识多半以教导学生画画的技巧与方式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师逐渐将重点转移到如何通过美术课培养小学生的应用与审美能力上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对想象力的

培养。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的知识启蒙阶段,通过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天赋。通过学生展示的美术作品,讲述体会到的感觉,引导学生发现优秀美术作品的独特艺术形式,在提高小学生艺术赏析能力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艺术到性格等,综合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老师对学生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给学生围绕主题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机会,让其自由发挥,刺激想象力的表达,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学生借此机会,既是对自己思维的开发与锻炼,又是想象力丰富的过程。

小学生所处阶段为人生的最初阶段,可塑能力极强,通过美术课程的开设,在教会小学生有关美术知识的同时,对天赋素养、赏析能力、想象力都有所提高。

在新课标的规定下,小学的教育目标转移到全面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上来,抛开固有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对小学生能力的提升成了重点。小学美术课除了培养有关美术方面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很好的方法。

二、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他们一个自由活跃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与体验、体会、创新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而是与学生“玩”到一起,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想象和发挥。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创造可以自由想象的新空间。

2.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有关教材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在给予学生一定空间的情况下,课堂就不必仅仅局限于教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走出教室、走向自然。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活泼的小动物时,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其想象力。在讲到某个东西时,先带他们观察实物,再要求学生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回忆,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边想边做,能延伸学生的想象力。而大自然的知识,不仅教给他们这些,更是丰富了精神层面。大自然这个课堂,对于学生来讲,就是开启想象世界的一把钥匙。

3.可将美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培养,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发展脚步中逐渐形成。老师以生活的真实材料做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在真实生活基础上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想象。因为生活中真实的体验与经历,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也是对想象力的积累,是逐渐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方式。

4.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

(1)合理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答案的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教材与课程,进一步设计出其他任务,这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引导过程;(2)利用文学作品,因为学生对童话故事等作品有着独特的兴趣与喜爱,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更愿意展开想象力去创造和创作;(3)通过对优秀名家作品的赏析,可以让学生学到绘画中的其他方式,在优秀作品的影响下,更是对本身创作能力的一种提高,是对想象力的一种锻炼;(4)借助音乐意境,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刺激大脑的想象,构思与音乐相关的形象,在用心体会的同时也是想象力的一种遨游,在播放音乐后,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创作;(5)让学生自主创造,发挥想象,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让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实现某个题材的创作;(6)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和鼓励,适当的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在知识技巧方面给予评价,在想象创作方面给予表扬,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很多种教育方式,但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文章通过对作用、目的及培养方法的深入探讨,希望对有关人员的理解和需求有价值性参考意义,也希望为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及想象力的增强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凤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和创造力口[J].广西教育,201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12

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对小学生来说, 图片是最为直观的学习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中, 教师可通过提前准备好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玩耍的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 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联想小动物用什么作画, 画的又是什么, 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实践证明,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去, 通过有目的的训练,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情境设置, 激发想象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 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极为常见, 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设置,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捞铁牛》一文的学习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 捞铁牛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 他们根本就不能理解。教师可设置一个游戏情境, 让学生通过鼠标来进行捞铁牛的游戏, 从游戏中想象如何捞铁牛, 怀丙和尚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迎难而上, 解决问题的。

又如教学《要下雨了》时, 教师可事先用剪贴画创设情境, 即将小白兔如何在草地上、池塘边分别与其他小动物对话的情景创设出来, 引导小学生想象整个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 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去想象, 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了最佳。

三、利用留白, 丰富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有“空白”之处, 很多作者没有将感情明确地表达出来, 或者不将故事的结局写出来, 而留下了“空白”, 这就给了学生揣摩作者感情发展或者表达的机会, 需要学生靠想象力将空白之处填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 教师必须巧妙地激发学生动脑思考, 展开想象, 为作者的“空白”填补上丰满的色彩。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雪孩子》这篇课文, 作者对于雪孩子如何将小白兔救出来的过程没有直接描述, 教师可抓住这一空白, 激发学生想象, 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想象力。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 凡卡满怀希望地将信件寄出去之后, 做了一个美梦, 文章就结束了, 那么关于这个美梦的内容是什么呢?爷爷能否收到这封信呢?收到信后爷爷有什么反应呢?或者说信的地址会不会写错了?爷爷会不会搬家了?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到结果。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象, 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想象力的世界里是没有标准的, 只要学生敢于动脑去想象, 就能获得不一样的世界。

再如在《飞夺泸定桥》的学习中,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想象, 进入当时的情景, 体会夺桥的困难和红军的勇猛, 这更有利于学生想象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使他们产生倾佩与敬畏之心。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脑海中关于直觉表象的记忆, 通过形象的转化, 形成想象, 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还能有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 为阅读理解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情感朗读, 延伸想象

朗读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心情的方法, 尤其是情感投入后的朗读能够延伸作者的想象,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供了帮助。

如学习古诗《游子吟》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 一边朗读一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想象:诗人要外出时, 他的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 为他缝制衣服的情景, 从中体会母亲对于孩子的无私的爱。同时,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情感进行升华, 并在此基础之上, 让学生自由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五、习作教学, 培养想象

“有一千个人,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让学生通过想象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哈姆雷特才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阶段的写作大都是根据一个小故事或者特定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创作。这个过程中, 他们需要的往往就是想象力。教师应以想象力为基础, 让学生发散思维完成作文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中有很多想象类的题目, 如《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未来的世界》《我的理想》, 要想完成此类题目, 靠的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 对于这类想象类题目,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往往更高。

教师要以想象力为写作的基础, 让学生将想象力转换为文字, 完成作文训练。这样做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六、结语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助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的, 因为想象力可以表达每个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对人性美好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通过图文结合、情境设置、课文留白、情感朗读、习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振邦.文章解读的理论与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 篇13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关系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可见,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如用“二十年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天文学家,乘坐宇宙飞船,揭开宇宙之谜;有的同学想象自己成为著名的医生,攻克癌症等其他疑难病症,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生活、积累材料。如见到了“水”教师可问:“同学们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同学甲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

同学乙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暇。”

运用再造想象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作文的立意新颖靠想象力去创造。总之,想象力光穿了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私立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二、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写作能力涉及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在语言习得方面,最基本的是语言的积累;在思维方面,最基本的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教学课标把语言材料的收集和积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作文训练。学生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到产生感情,产生思想,直至构思文章,写成文章,是一个完整的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取材、构思,都要突出一个“新”字。而想象力正是这个“新”字的具体体现。没有想象力,学生的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感悟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感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感悟自然,并且要培养学生去感悟社会,这是开拓学生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培养学生去感悟人生,让他们去认识别人,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来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创造性读写结合由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激发创造思维,主要的形式有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才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3、用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

所谓“原形”就是启发作用的事物。人的创造发明,创立新事物的形象,常常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鲁班从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如何提供“拟想”的原形是想象力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性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事物这种感性形象,通过想象就会成为生活的哲理。

4、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力

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间的联系。根据这一情景,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使文章立意新颖。

上一篇:专职律师执业承诺书下一篇:妇女节时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