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4-06-23

论文《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8篇)

论文《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王铁学区中心学校 王 宁

论文摘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智力开发阶段。创新精神及思维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论文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创新教育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已延续了多年的历史,这种以经验为基础、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根本的线性教育模式,适宜于工业化时期的社会对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变化,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因其学科教学模式本身的固有缺点,其负面作用也日渐突出,尤其是在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教育等方面。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需要和价值观,形成关系融洽、情感自然的学习情景。最重要的是,课堂上应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氛围中大胆探索,敢于突破,提高能力。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能支持学生标新立异、偏离常规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自学探究、自主创造。

2、尽量多的让学生接触好作品

让学生欣赏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和儿童画,并经常有意识地收集经典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如果没有条件,教师可以把作品拍摄回来,有空就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构思、构图、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通过接触、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优秀美术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美,以及画家的精神气质、感情表达的手法;使学生在审美中拓宽创新思路和设想,开阔审美视野,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3、变“灌输”为“交流”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即变“灌输”为“交流”,让学生去交流、去探求、去发现。所谓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交流,可以与作品交流,可以与他人交流。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必等着教师的传授、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4、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真正做到民主与平等。教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探索性、挑战性,培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知难而进、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喜爱钻研,不满足于已有知识及解答的心理素质以及思考问题时力求深入、全面、缜密的习惯能力。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超常规,敢于言他人所未言,做他人所未做的事。

5、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才能为学生美术的创新能力提供宽阔的思路。因此,美术教学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知识的扩展。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着色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绘画造型、布局及简单的工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教师要组织学生多练脑和练笔,如经常根据一幅作品让学生思考构思、布局、设色等,经常画一些简单的物体,这些物体或重在立意,或重在构思,或重在设色,或重在布局等。以强化和提高熟练程度,为创新作好铺垫。

总之,现代教育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善于向学生学习,儿童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破除惟我独尊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日积月累地进行创新教育,一定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热爱和关注学生,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在教学中真正树立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创新思维才能得到不断弘扬。

参考文献:

[1]王贵钦.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汪英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论点精粹.2005.6

[3]黄蕾.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绘画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2008.51

[4]耿会栋.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剪切板.2005.18

[5]朱钧.重视过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与管理》.2005.3

2013.10.23

论文《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2

一、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创新

传道授业解惑是千百年来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中国教育的正统观念, 而这种教育也就是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 仅限于传授课本知识, 即就课论课, 以教师为准, 教师主宰课堂, 语文课也就成了问答课, 这种典型的一个模式一条思路一种结论其实时时处处都控制着学生的思维, 创新还从何谈起呢?因此应转变观念, 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 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思学问学创的转变, 也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

1. 激发创新意识,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因为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 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 而一篇文章也如同一个多面体, 不同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会划出不同层次, 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教师千万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 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 而多思考多琢磨, 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 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 看一切事物事件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 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能力。

2. 进行创新阅读, 变完成作文为乐趣作文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 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 更多的是课外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 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 因此乐趣是其最好的动力一旦他们能从文章中找到问题, 尤其是能有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了不起的收获, 那么就一定想要表达出来, 也就有了为文的乐趣, 不再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而抓耳挠腮了。

3. 突出思字, 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 学生大多高分低能, 何谈创新?为此, 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 让学生仰头接果子为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 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 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让学生触类旁通, 解决各种疑难, 进而培养其创造力。

4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 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 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 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 让学生感受美, 发现美, 欣赏美, 创造美另外, 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 如语言美道德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在美的陶冶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 教师是播放器学生是接收器, 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 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 而学生真正应该具有的听说读写能力则显得苍白无力, 教师口若悬河, 学生却雾里看花, 成绩靠的是时间汗水日光灯光, 而且回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 培养出有成绩又有能力的人才, 唯有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应让学生感到语文教学中创新无处不在例如, 多年来的中高考话题作文, 平时的改写续写缩写仿写及想象作文等, 就是课文与日常阅读的文章, 没有创新几乎是不存在的。

2. 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俗话说,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 教会方法也很重要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 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 进行反向多向发散超前综合变异变通思维例如, 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一些习惯说法或习惯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见, 或是对名篇名句的名人评论大胆挑战其实现在高考试题也逐步注意这方面的题型。

3. 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 还应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 转变各种传统观念, 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强化能力训练,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三、改进教学手段, 融入创新教育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创新兴趣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一 、营造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1、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2、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1、注重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而且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2、放手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加实践活动。

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养成过程中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活动,教学时要防止对学生太多的“干涉”和过早的“判断”。学生的创新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

3、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 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怕失败,勇敢创新。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有一个现在流行的说法:当黑板上出现一个圆圈时,幼儿园的小朋友回答是包罗万象的有说像苹果,有说像月亮,还有脸蛋;小学的孩子答案明显的少了,但仍很丰富;中学生只会说数字0或英文o;大学生哈哈一笑不屑一答;而成年人故作思考状,谁也不会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如此剥夺学生的想象力,当答案趋于一致时,再也见不到创新的火花闪亮了,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出现是维持学生积极创造力的源泉,保持一种本原的探索未知的理想。

论文《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4

摘要:情感教育是我们开展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来看,情感教育是开展小学美术学习的中心,美术教育是小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智等方面的发展尚不健全,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以教育与引导,从而实现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健全人格的科学养成。所以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咨询企鹅:242-32-352-80电话: 156-52-60-69-58 / 186-116-95-758)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对策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当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充分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他们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可以说,每一个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因此,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充分运用动画片这一平台,将一些典型的动画形象或者视频片段展示给学生们观看,除了给学生们讲解绘画知识以外,还应当教给学生们从动画人物的身上学习他的优秀品质。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获取美术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取一些贴近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素材开展教学,使所掌握的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

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感受自然界带给我们的或者细致、或者宏伟的美感,使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开展户外写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自然界带给我们的美好。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教学作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教学作用。例如,重大节庆日、北京奥运会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们进行绘画的题材。

(三)关注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人类人文资源的呈现都与美术活动密不可分。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运用人文资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先欣赏一些美术大师的优秀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一些作者的生平、作者的品格、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推进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健全的人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5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从世界的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下面仅就小学数学学科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基本的想法:

一、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启迪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

三、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1)学生通过触觉,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2)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了解表面积的意义。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出示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展开,并贴于黑板。(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4)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巩固表面积的意义。(5)教师引导学生看两个展开图得出结论。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各种求法,教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2)借助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要主动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动手操作,养成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运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典型问题的开放性习题,或就地取材,将原有的习题稍作变化,改成开放题,穿插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设想,并从中感悟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而,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出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它将对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心智还没完全成熟,所以和教师的关系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方法来对待他们,对待学生要平易近人。在教学中,要放下师者的“尊严”,不要高高在上,要和蔼可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对你亲切起来,当然爱屋及乌的力量也会慢慢显示出来的。其次,教师还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要用全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切实地理解和信任学生,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都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帮助,都有极大的可塑性,都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

论文《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6

【摘要】:广场舞蹈与小学体育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健康,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通过形体与舞蹈方面的学习,得到锻炼,塑造形体,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艺术家丹纳曾经称赞“体育教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把人体练得强壮,行动迅速,有抵抗力,而且还求其对称典雅”。作为研究人与体育运动审美关系的体育,正是对体育运动中,客观存在中的大量美的现象为依据,科学地阐明体育的审美特征,揭示体育美的本质、根源和规律。【关键词】: 广场舞蹈 小学 美育 体育教学

我校新街小学将广场舞蹈编排到小学生的课间操里,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于2011年初我校部分班级开始选取广场舞蹈表演中的部分动作作为全校学生体育课间操的必修课。“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体育教学方面有更多更有趣的选择,另一方面,这也是在孩子中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作为学校特色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广场舞蹈操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全校100多名学生个个都能够自如地表演部分广场舞蹈动作。孩子中还有不少人因为学习广场舞蹈操而对舞蹈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面就学校广场舞蹈操能否实施以及利与弊作一些分析

一、学校舞蹈教学受限原因

属于视觉艺术范畴,体、音则不包括在艺术领域中。所以,舞蹈教学有它的独立内涵和本质意义。但是舞蹈教学是否一定要独立开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若要单列开课,牵涉到学校现行教学的整个系统要调整;还牵涉到师资、教材、设备、考核,标准许多实际问题。鉴于历史上在中小学中未单设舞蹈课,现实又有许许多多的限制和条件,所以国家对舞蹈教育有提倡而无具体规定就是可以理解的问题了。

二、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呼唤学校舞蹈教学

在现实的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中,跳起来、舞起来,扭起来的舞蹈活动几乎遍及城乡的公园、广场、社区空地,成为居民健康生活的精神食粮品种之一,已融入群众的鲜活生命形式中了。然而在我们中小学里,舞蹈教学与活动却显得非常薄弱,只有在“五四”、“六一”、“元旦”等节日时才能见到几个舞蹈节目,参与者只是极少数的“有舞蹈天分”的学生在表演。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则无缘舞之蹈之,只能暗叹自己不如别人了。社会研究舞蹈活动的蓬勃开展,呼唤着中小学舞蹈教学的实施。舞蹈的功能意义是人的生命本质教育的永恒内容,这似乎无须论证。

广场舞蹈有着自己的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当今的广场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运用并综合了各个舞蹈种类的舞蹈。广场舞是一种表演形式,不是一个舞种,广场舞有着自身的特点。(1)特殊性

鲁迅曾经说过,美的享受的特殊性,即在直接性。失去了“直接性”,必然影响损害“美的享受”。广场舞蹈不是在剧场表演,剧场表演舞台幕布把观众和演员隔离开来;分为舞台表演区和观众欣赏区,使观众和演员分开。而广场舞蹈是在观众当中表演,演员至少有三个面对着观众直接表演,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这是广场舞的第一个特征。(2)简洁欢快

由于广场舞蹈表演形式的特殊性,表演现场三面或四面都是观众,表演舞台和观众是整体的,表演现场人头攒动火暴热闹。这就使得大多数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一定是热情欢快的,用舞蹈术语讲就是“情绪舞”。这种表演形式决定广场舞蹈不可能表现悲悲切切的内容或非常有意境的作品。这是因为广场舞蹈的特殊表演环境来决定的。所以说内容简洁欢快是广场舞蹈的第二个特征。(3)集体性

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广场舞蹈一定是在广场上表演,表演场地一般都比较宽阔,表演人数不能太少。所以广场舞蹈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在宽阔的场地中表演大多都不用独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形式来表演。所以集体舞是广场的第三个特征。

(4)因陋就简

广场舞蹈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广场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广场这个表演环境不可能有很好的布景舞美来体现很复杂的表现内容。所以广场舞蹈无论是在表现内容上,舞蹈结构上都不能搞得过于复杂,只能*饱满的情绪和队形的变化来博得观众的喜爱。所以因陋就简是广场舞蹈的第四个特征。

(5)表演性

广场舞是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使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使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更呈方兴未艾之势。广场舞蹈是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由于广场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在娱乐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健身作用,因此广场舞成为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舞蹈。正适合学校舞蹈教学。

当代广场舞融入现代舞蹈意识、行为和形式,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广场舞蹈的风格。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场舞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广场舞在沿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的同时,又以崭新的姿态为21世纪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发挥着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如今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在各大城市的各大广场,都会有跳广场舞的人们,其中不乏有年轻人。这表示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三、广场舞具有锻炼的价值

广场舞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1)健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说注意是受指向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意力必然都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参加排舞这项运动能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2)健脑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在排舞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形象记忆、概念记忆,而且还要运用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记忆力会以很慢的速度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现象。通过排舞练习以及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

(3)健美

广场舞的练习是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用心灵共舞,把细腻的情感注入舞姿中,并以高超的舞蹈技艺形神一致地表现出各种动与静的姿态,塑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组合,体现出美的姿态、美的造型,创设出体育与艺术、健康与力量高度结合的意境,给人们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因此,广场舞练习对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参加排舞练习是一项很好的形体训练,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强健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加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作用。

在学校开展广场舞蹈内容的教学,运用各种形体操、韵律操来使学生减轻体重,重塑形体,运用各种形式的舞蹈、基本功练习来塑造身体的美感,从而达到形体健美的标准。但是,目前我们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美育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广场舞蹈教学有多方面的作用,它能够完善自我、健身、健美。广场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形体”美的概念的认识,提高他们形体美的鉴赏力和对追求“美”的意识。广场舞蹈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与“形体”与“舞蹈”有关的艺术类别和提高欣赏能力。此外,广场舞蹈教学还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亲身的感受和体会,建立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广场舞蹈教学,更使学生懂得内在美与外在美及行为美的重要。

学校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广场舞蹈的创新教学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提高了学生对广场舞蹈深层次的认识。在体育课中进行广场舞蹈内容的创新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在未进行过广场舞蹈内容创新教学之前学生对此项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喜欢程度和期望水平也一般,但经过学习后,学生能基本掌握,而且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说明广场舞蹈创新教学非常注重教学的效果,而且效果明显,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但在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不断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需要丰富多样,喜欢尝试各种新事物,广场舞符合他们身长发育时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内容设置根据学生需要的同时切勿一味的追赶流行,只有打好重要的基础,才能更好的领悟与掌握新事物。

学生学习广场舞蹈创新教学后的收获。形式多样的广场舞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丰富课余生活、培养能力、改善体形。广场舞蹈从身、心、能力三方面培养了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们受益良多,学于此、乐于此、得于此,这就是创新教学的目的所在。广场舞蹈创新教学的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较,对学生的影响有其独到之处。本人认为“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教学手段多样、新颖”创新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且效果良好,学生接受的程度也很高,特别是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给同学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四、对今后广场舞蹈教学的发展趋势的看法

对今后广场舞蹈教学的发展趋势上,同学们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认为“学生应有较大的选择学习空间去展现自我”;有些则认为“重视艺术素质的培养、定期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讲座”;还有些认为“应增加多媒体技术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等。证明学生对广场舞蹈教学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关注的,给予其期望也是非常高的。

五、学校舞蹈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那么,舞蹈教学如何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呢?这就需要探讨研究,从改革的思路上去寻求实施的办法。

1、在改革的道路上,广场舞蹈教学应向哪一个方向去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广场舞蹈内容教材的选用上,大胆创新教材内容。在严格规范的传统形体舞蹈教学的基础上,做一些传统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风格的结合,符合时代的潮流。美是新颖的、创造性的,是不断追求的产物。“创新则兴,守旧则衰”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广场舞蹈教学,建议在体育课广场舞蹈教学内容上选用新教材、新内容、新方法,不断吸收新知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2、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情况,分成不同层次的组别,还可以尝试在体育课的小范围中进行阶段性选修,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发挥出他们更大的潜力。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例如:坚韧不拔的意识品质,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和帮助及集体主义的精神培养。

3、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美育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绵薄之力。

4、在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范围内可作开放多元化的思考,舞蹈教学因需因地进行,有师资条件的可插入音乐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由老师自选自定,允许音乐课内列入一定比例课时到室外,到体育场馆、大厅、空地去进行舞蹈教学,为方便管理,学校领导可审查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成绩与音乐课合并为结构分。对此,教育主管领导予以倡导、支持和鼓励。

5、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舞蹈活动。在学校支持下,组织跨班级的舞蹈队或组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组织年级的演示表演,节日或庆典活动时台上有小型舞蹈节目,台下有班级表演,台上台下互动;鼓励学生自觉组织小组,支持教师给予必要指导;适当时机亦可请校外舞队来校表演,校内走出去;还可校内校外联欢„„

试想,如果一个学校舞蹈活动开展得好,学生有生气有活力,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定会内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的教育氛围散发出清新宜人的气息,谁敢说这个学校不好,没有特色吗?

参考文献

论文《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7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点,忽视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小学生因为其思想、身心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全,他们在各方面都需要依赖老师,所以教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做。除此之外,小学英语的教材中并没有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由于课外阅读素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训练机会。如果让小学生自己去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较低,阅读能力不高,可能会感到读不懂、不好读,这样就会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2)小学生缺乏相应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英语字母和发音及一些简单的对话为主,很少有涉及到整篇整篇的英语文章阅读。因此,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比较有限。与此同时,家长和学生也都对英语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草草的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这样随意选择的后果不仅无法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的提高,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

(3)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不足。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基础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很有限,英语水平也不高。这时候,小学生是最需要老师和家长指导的,尤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及时的指导是教师的责任,但是很多教师却认为他们的教学任务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就够了,课外阅读不是教师的任务,应是学生自己去进行的课外知识拓展练习。有些学生由于对英语学习缺少兴趣,根本就不会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而那些有兴趣想读书的学生却又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缺乏阅读技巧,大大降低了课外阅读的效率。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改进建议

(1)教师和学生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训练。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教学,要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多么重要,并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指导。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一方面,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点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还要在课后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外英语阅读中来,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同时,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重视课外阅读,不能完全依靠老师,要自觉地开展课外阅读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及时问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增加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教师要认真、仔细地为小学生挑选课外阅读的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两个原则: 一是素材要丰富,要能够勾起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二是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水平,要难易适中,如果太简单的话,那么学生会觉得毫无挑战性,课外阅读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反之如果太难的话,对学生来说又很难读懂,学生攻克不了这个难题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不愿再进行探索了。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现有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学习,要鼓励学生多读英语报纸、英语杂志,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①教师需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多小学生并不了解阅读的方法,也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一般来说,我们进行英语的课外阅读时,首先是将整篇文章做一个快速的阅览,然后再抓住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仔细阅读。但是很多小学生一拿到文章,就一字不落地阅读和翻译,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提不起阅读的效率。学生可以先把文章扫描一遍,抓住其中的重点,了解大意,抓住主线索。②教师要及时纠正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要针对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当前很多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某一篇文章时不能获取有效的信息,教师就可以找一篇范文领着学生一起阅读,并找出其中有效的信息进行示范和讲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论文《 浅析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习兴趣;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10

创新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始终坚持创新的教学观念,根据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任务在学生的积极学习中顺利完成。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还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创新观念下高效进行。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不敢质疑教师讲解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活力,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活跃性,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抓创新教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提高他们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能从多个方面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开展创新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和教师共同讨论以加深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主动思考、探究、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领悟课文蕴含的深意。随着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由于他们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展现的特性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探究,能有效突破重难点,促进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随着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断加深,有利于把直观认识转化成抽象理解,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设计成趣味的动画模式,把文字内容以动态的动画视频播放出来。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被多媒体播放的内容所吸引,进入到了积极思考状态,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夸大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免让多媒体教学方式占领课堂。而是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合理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提高,让学生学得开心,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运用问题激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促进他们思维的积极运转,促使他们从已有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寻找和问题有关的知识,通过分析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他们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因而就会主动思考和分析。在设计问题时,教师既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问题还要有梯度,由简到难逐层递进,让学生在解决完一个问题后,顺利进入到更有难度的问题探究中,从而让他们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活动中的挑战,不断刷新自己的学习记录,享受强烈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哪个学生钓过鱼,在钓鱼时候的感受是什么?在生活化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有过钓鱼经验的学生会主动发表自己的钓鱼感受。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解读,并提出问题:作者的父亲在钓上鲈鱼之后为什么又让作者把鲈鱼放到湖里?作者在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反复阅读和深入分析,深刻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通过逐层深入的进行提问,让学生理解父亲要作者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了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从而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注重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想法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假如没有灰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假如……》为题进行写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优秀的作文。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并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除了在语文课堂和写作之间建立联系,教师还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把阅读感受写下来。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把握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真谛,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学组织和指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焕发活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在主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茹.浅谈使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

[2] 王光芸.电子书包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4).

上一篇:看那些书会让你变得更有趣更聪明?下一篇:兴趣、特长班辅导老师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