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2024-07-14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通用10篇)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教育机智教育时机突发事件

论文摘要:教育机智指教师面临新的意外情况时,能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并因势利导地采取有效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育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的保证,也是成功教育者法宝之一。因此,教师要从素养、知识、品德等不同方面培养自己的教育智慧。

“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实践者。”从教育家乌申斯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机智的重要性。这也是每位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一、教育机智的涵义及表现

教育机智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教育原则临场应变的技巧。通俗地说,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指教师面临新的意外情况时,能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并因势利导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对教育突发情境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对教育突发情境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对教育突发情境做出灵活处理的能力。一个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在处理各类教育教学事件时都应具有:观察敏锐性、意志果断性和方法的个性化三方面的特征。

教师的教育机智通常有如下的表现:(1)善于随机应变: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准确判断、确定其行为方向,并采取正确而果断、并采取正确而果断的行动,化解矛盾,影响和教育学生;(2)善于因势利导:指按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增强自觉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提高主动学习的效率,开发自己学习的潜能;(3)善于对症下药:指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4)善于掌握教育分寸:指教师在对待学生和处理学生问题时,实事求是,分析中肯,既民主,又严格且方法适宜,给学生最恰当的教育。

二、教育机智的培养

一般而言,教育机智水平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它是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因此,教育机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无章可循,而是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来获得的。

1.良好的教师品格

教师具有良好的品格,就能用自己的品格去更好的影响、感化学生的心灵,具有了感染学生的人格魅力,就从根本上更好地发挥了教育机智。另外良好的品质也体现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只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拥有崇高信念人,才会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才能追求永无止境的教学艺术。2.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

教师的教学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面临突发事件,能在具体的思考后采取合适的特定的情景的行为,这些情景中教师运用的知识则是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教师越注重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机智性就越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就越强。而这些知识经验的获得,决不是一跳而就的感悟,必须经过艰苦的学习和不断的积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当全面深人地理解和掌握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其次,广泛吸收相关知识,增加知识覆盖面和积累量;再次,教师以创新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去设计、实施、总结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新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

3.了解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教育机智是为学生服务的,他的形成必然源于对儿童生活的聆听和关注,所以,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深人到学生中,体验他们的生活,才能明白他们的需求。同样只有师生间相互尊重,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首先要深人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运用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建康发展的方法,从生活、学习和思想等各方面去关爱他们。再者,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允许学生表现独立,给他们提供更大的活动余地,并相信和期待他们会成功。最后,严格要求每位学生。不迁就、不放任学生。一事同仁,发扬民主作风,关心爱护全体同学。

4.娴熟的技巧方法、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

在教育教学中采取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可吸引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对学习感兴趣,而且多种教育方法是实施教育机智的基础,当教师有了不同的教育方法时,面对突发事件就能机智地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另外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教师的教育机智只有根植于这种教育教学环境之中,才有可能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凸现其价值等。这些有助于教师教育机智的数量上的积淀和质量上的提升。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篇2

1.1 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企业内部仅仅成立人力资源部门, 有的小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 人才招聘上临时有公司责任人进行, 造成人力资源部门职能不完善。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有70%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仅仅是收集员工资料, 职业发展调查, 储存员工基本培训信息资料、员工绩效考核评估资料等, 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面, 仅有10%的企业人力资源才有涉及。

1.2 缺少培训需求分析

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 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的绝大数企业都对员工进行简单的培训, 特别是技术性企业, 在员工招聘进入企业后, 每年还有定期的培训, 看似高频率的培训结果, 员工技能会大大提高, 然而实际调查中发展, 65.4%的员工认为培训根本没有考虑员工需求, 员工积极性不高, 职业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培训仅仅成为例行公事的惯例。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缺失, 造成员工培训的效率大大降低。

1.3 薪酬激励体系的不完善

薪酬激励体系一直是企业进行有效激励的重要体系,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我国企业将会完善薪酬激励体系是一种趋势。然而当前, 薪酬激烈体系存在很多缺失, 最根本的一点是薪酬水平难以有效和员工劳动相挂钩, 薪酬分配不合理, 影响了先进员工的积极性, 也滋生了其他员工的惰性。特别是当前的家族企业员工薪酬激励体系, 完全与员工劳动付出相互挂钩, 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1.4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 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早国外, 成功企业发展都十分重视公司文化氛围的塑造, 将企业文化纳入企业制度中, 通过制度的实施融入员工思想中。国内企业的发展更重视经济效益的发展, 而忽视了企业文化构建, 企业发展中, 员工难以形成有效的归属感, 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互冲突, 员工发展的内在推动力缺失。

1.5 沟通渠道的阻塞

管理过程, 也是一个升级和下级的沟通过程, 有效的沟通能增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 有效沟通渠道阻塞, 被管理者难以从管理者中得到信任和肯定, 被管理者热情偏低, 员工工作效率低下。

2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创新

2.1 建立清晰明朗的职业发展规划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前经济的竞争是对高知识人才的竞争, 企业高效快速的发展, 经济效益的取得, 必须依靠高知识的先进人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就要评估先进优秀人才, 留住企业员工, 创造更多的自我价值。成功的留住人才, 就需要企业对员工建立清晰明亮的职业发展规划。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站在员工的角度, 根据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为员工发展提供方向, 根据规划方向, 帮助员工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 知人善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 根据员工需求提供相关资源,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环境。

2.2 建立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机制

建立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机制, 能够尽最大可能的提高员工培训绩效, 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求再培训前期, 对培训的类型和方向进行分类, 建立调查表, 有所有员工进行调查, 明确员工培训需求倾向, 形成明确的培训需求科学规划;其次, 完善反馈和沟通机制。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就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效果、培训方式等与员工进行沟通, 建立适合不同员工需求的培训模式;最后, 对培训结果进行测评, 检验员工培训成效。对于不合格的首先要访谈找出原因, 并建立辞退机制, 把原因作为下一个考核的反馈借鉴, 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流程。注重绩效考核各环节的落实, 严格遵守绩效考核程序, 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对此, 可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责任人制度, 对于违规操作的绩效考核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 努力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1]。

2.3 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

建立具有弹性的灵活薪酬体制, 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奖金、福利等与其工作绩效挂钩, 赋予部门管理者一定的奖金、福利权, 推行个人工作表现奖, 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实行额外的奖金、福利等奖励, 将个人所得与工作表现紧密联系在一起[2]。常用的方法有:加大绩效工资 (奖金) 和福利的比例;加大涨幅工资 (浮动工资) 的比例:灵活的弹性工时制度;以技能和绩效作为计酬的基础而不是工作量[3]。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包含发放资金、津贴等正激励形式, 罚款、处分等负激励方式的物质激励方式, 还要包含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 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 提供学习和发展, 进一步提升白己的机会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等精神激励。

2.4 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企业文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企业文化。这就要求, 企业必须尊重员工思想, 了解员工需求。为员工发展多思考,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提高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 为员工未来发展提供合理规划, 帮助员工提高自我技能, 满足未来岗位发展需求, 为员工深造提供机会;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 有效了解员工心理和所需, 减弱等级压力感;帮助员工数量良好的个人价值观, 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 并将企业文化以制度的形式溶于员工思想中;增强企业文化的宣传, 使每一个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促使职工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与事业单位发展的有机融合。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倡导团队合作、公平公正的环境的建立, 能够促进职工积极奋进, 促进组织的不断发展。

2.5 疏导有效沟通渠道

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在上下级之间进行沟通时, 上级应避免采取以命令下级的口吻说话, 而是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对待下级。这样下级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沟通是双向活动, 只有感情上的沟通, 才能谈得上有效的信息交流。

3 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 经济的竞争更是人才竞争, 一个企业要想在人力市场上留住人才, 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本文针对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培训需求分析、薪酬激励体系、企业文化、沟通渠道等方面的存在问题, 提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策略建议, 必须建立清晰明朗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机制;完善薪酬激励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企业文化;疏导有效沟通渠道。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直接影响人才流失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培训需求分析缺少、薪酬激励体系不完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困乏、沟通渠道的阻塞等, 直接影响了对人力资源的激励。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以人为本,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许鑫, 刘正贵.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4 (1) :121-123.

[2]王婷婷.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完善[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7) :105-107.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教育规律

接受教育是一个人终身的事业,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往往起到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在中学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以及终身品质的重要使命,也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才一再强调坚持思想政治正确性的必要性。迅速建立健全高效、实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一个富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完善甚至对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都有着指导性的航标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究

(一)理性机制与情感机制相互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认同机制,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彻底让受教育者信服,并且能够引导其在已经有的知识储备、判别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达到理性共识,从而进一步在内心深处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认可,最终达到在行为上自觉践行的目的。理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通常占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非理性因素,即情感认同机制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情感起源于对事物的认知,浓厚的情感来自于对事物真切的了解以及深刻的感知,情感对认知事物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影响着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讨厌与否、满意与否、喜欢与否全部都有一个人的情感因素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理性认同机制的完成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而且需要很多努力,情感上面的波动却是迅速而且易变的。正因为如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切忌生搬硬套、填鸭式的强行输入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牢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以及责任感、荣誉感、正义感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十分迫切、艰巨的。

(二)自律转化机制与制度保障机制互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自律转化机制指的是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识上的感知、了解到具体在行动上实施的过程,这是一个由外在的“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巨大飞跃,完成这一效果,受教育者便从外在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转为了意识到所受教育是自身发展、进步的必要过程,是提高自我修养的金科玉律。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定性引导教育者从他律转化为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制度保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正常运行的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机制是通过建立一套成文、有效的领导组织机构、监督管理部门、惩罚激励制度和 相应的规章,以硬性的条文、约束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切实有效、有序的实施,为了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系统得以顺利开着,必须有强制性的制度保障为其保驾护航。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律转化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互为支撑,制度保障是为了自律转化能够顺利进行,自律转化又反过来促进制度保障的有序进行,两者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护航者与落脚点。

(三)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互动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推动。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司马迁曾经总结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唯物主义历来也认为,利益是推动人类进行社会历史活动的内在动因,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思想绝对不能脱离利益而单独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所追求的利益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利益强调,物质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脱离现实群众的物质利益、或者轻视、无视广大人民群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能有任何实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受到众多受教育者的普遍认同,追根溯源,就在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是否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我国做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就在于它不仅代表了党和国家作为统治机关的意志,也代表、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切身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习

(一)可接受性规律与双向互动规律相互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系统由教育主题、接受主题、接受客体和教育环境组成,具体来说,就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组成,在这一系统中个部分相互作用互系,从教学目标确立开始,到最终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将教学内容接受、践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作为教学核心,教育主体引导和调控着教学进度,接受主体则对接受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吸收认可、在进一步的整合内化。教育者只有坚持教学内容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可实践性与科学性统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为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系统中,以学生和教师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情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是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服从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在平等互动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主体间积极发挥能动性的双向互动关系,双方均把对方作为自身认知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在结仇过程中进行思想、情感、观念等方面的有效沟通,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达到预定目标。

(二)内化外化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学生将“被动”学习的知识有内化吸收后自觉性、连续性的“外化”过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内化过程中受教育者形成的知识对知识的思想和认识,外化则是受教育者已经形成的行为和习惯。两者统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是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分化和统一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自身不断超越升华的阶段。受教育者由最初接受思想教育知识的自我意识矛盾,到经过教育者引导启发,最终达到意识和行为的统一,并且在践行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对吸收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思想政治品德的修养、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与必要基础,尽早建立其高效实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对消解各方矛盾、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规律,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及外在教育环境结合起来,在全球化视角的高度上整合教育规律,在生态型社会、和谐型社会的高度上思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为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理论支撑是广大教育者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刘少兰.定好基调把握旋律—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22-23.

[2]张长才.注重课堂教学细节,追求高效思品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2):56-57.

[3]周双玲.论新课程下政治课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35-36.

[4]韦晓芳.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进行校本教研[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78-79.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篇4

常性教育,必须结合各级党组织的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就县级机关党组织而言,主要建立以下工作机制。

一、领导责任机制。建立领导责任机制主要是明确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的领导、指导机制及其职责。首先,要明确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书记的责任,发挥好领导机构的作用。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因此,各级机关党组织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目标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级机关工委除制定并组织实施党员经常性教育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对机关基层党组织进行宏观指导外,重点抓好集中培训。要在继续抓好党务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同时,以举办专题培训班、上大党课、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分期分批地对基层党组织的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基层党组织根据机关工委的计划和安排,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实际,采取上党课、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采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读书与交流体会相合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好学习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事迹报告、演讲、考核评比等活动,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党组织在抓党员经常性教育中,都赋有职责,负有责任,必须把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经常性工作来抓,书记是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的书记和组织、宣传委员负有一定的责任,应尽职尽责地协助书记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列为述职的重要内容。其次,要明确党员经常性教育领导小组的责任,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县级机关各级党组织都成立了党员经常性教育领导小组。有了这样的职能机构,就要发挥它们的作用。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小组的职责和责任应有以下几点:一是深入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向所属党组织提出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等建议,增强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对党员学习教育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对一些普遍而又难以纠正的问题,要及时向所属党组织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的建议;三是了解和发现党员经常性教育好的单位和个人,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向所属党组织提出树立、推广典型和表彰先进的意见、建议。

二、制度机制。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关健靠制度。要把一系列制度贯穿到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党员学习教育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主要应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学习制度。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时间,明确学习的目的和重点,明确学习的形式、方式和措施。二是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每季度上一次党课。三是“四会三评制度”。“四会”,即: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召开一至二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提出整改措施,改进作风,推进工作;党支部每年召开一至二次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个人查找在思想、学习、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小组每年召开两次党员思想汇报会,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状况,并向支委会作出汇报;支委会每年召开一至二次党员思想分析会,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三评”,即:结合民主生活会发动党员和群众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批评意见,并监督整改;结合组织生活会,开展群众评议党员活动,多方面听取群众意见,并归纳整理,及时向每个党员反馈,督促其整改;根据组织生活会和思想分析会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党支部对每个党员提出综合评议意见,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和群众通报,督促党员整改。四是谈心谈话制度。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交换意见,交流工作,沟通思想,互相启发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经常与党员谈心谈话,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时间和物质的保障。必须扎扎实实落实全年集中学习教育不少于12天的规定。要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的清查工作,对流出党员要发流动证,并督促他们参加流出地党组织的学习教育和组织生活;对流进党员要督促他们办理流动证,并吸收他们参加本单位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年老体弱的党员要采取送学上门等

形式,落实教育要求。根据上级党组织要求,县级机关各部门每年要按党员人均不少于200元的标准计提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教材和其它学习材料供给,特别是要重视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创建工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实践锻炼机制。为深化党员教育,必须着力构建党员实践锻炼机制。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立足岗位,深入开展创

先争优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使党员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目前,我们在构建实践锻炼机制方面有以下做法:一是深入开展“树形象、比贡献”活动。这一活动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2007年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充实了活动内容,出新活动形式。这一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引导机关党员树立“思想解放、开拓创新,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爱岗敬业、本领过硬,作风优良、务实高效,团结合作、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公道正派,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八种形象;开展“比模范作用、比服务水平、比工作效率、比岗位实绩、比社会贡献、比群众满意”的六比竞赛。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全面落实长效机制,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工作、学习、服务和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在实现“经济五年翻两番、全面达小康,建设新xx”目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进模范作用。二是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农村联系点村的结对帮促工作,支持和帮助联系点村发展经济、整治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今年“七一” 期间,各部门党组织组织党员到联系点村与村总支的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并对老党员和贫困党员进行了慰问。三是组织党员干部与城乡贫困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规定机关干部每年的帮扶资金不少于400元,仅今年春节期间全县帮扶人员就为结对帮扶户送去帮扶资金和物资78万余元,保证了2000户贫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基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就医、就学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组织机关党组织与县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定期组织党员进社区开展惠民活动,帮助社区抓好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资助社区办好“爱心超市”,解决特困群众的吃饭、穿衣等困难。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篇5

郑付海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摘要]反腐倡廉,预防为主,思想为先,根本在教育。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根治腐败,必须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惩治处理机制的同时,切实突出思想教育机制建设,强化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筑牢思想道德“第一道防线”。这是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起着基拙性作用。

[关键词]构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郑付海(1966.12——),男,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教育研究。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预防为主,思想为先,根本在教育。要扎实推进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根治腐败,必须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惩治处理机制的同时,切实突出思想教育机制建设,强化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这是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不间断的主线,是筑牢思想道德“第一道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高校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的意义

高校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旨在从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机、行为层次和道德水平着眼,着力于提高思想认识水准,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问题,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真正筑起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从源头上抵制不正之风,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一)构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是高等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高级人才培养的职责与重任,是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主阵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作用。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固然重要,但建设政治思想过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对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随着世界新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曾经被誉为“一方净土”的高等学校也出现了腐败现象,且呈现出易发多发势头。虽然为数不多,但产生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从案发后许多腐败分子的忏悔书中不难发现,放松学习与思想改造、信仰缺失是产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构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二)构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是高校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中,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强化的是拒腐防变的自律意识,解决的是思想道德问题。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是最根本性的制约力量。一些党员干部走向腐败的深渊,首要的是从思想道德滑坡与缺失开始的。所以,要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首要的是重视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自律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和法纪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真正从源头上预防与根治腐败。

(三)构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高校而言,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而腐败则是和谐校园建设中最不和谐的音符,所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产生就显得格外重要。对腐败分子来讲,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思想认识,潜移默化地获得内心的认同,从而接受教育,打消腐败欲望和动机,不再腐败;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立足于引导教育,着眼于防范,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不想腐败。这是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根本着眼点,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环节。

二、构建高校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把尊重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作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兼顾与科学规划,既要把握全局,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深入推动高校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把强化思想塑造、营造廉政氛围作为高校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中心任务。要坚持与学校发展大局相适应,把思想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等各工作之中,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要坚持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相融合,与党的建设协调推进,互推互进。

(三)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按照惩防并举、统筹推进的要求,坚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机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持与监督制约相结合,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强化权力的规范运行;坚持与惩治处理相结合,不断完善惩治处理机制,发挥惩治处理治本功能。

(四)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要大力推动理论研究创新,增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预见性、前瞻性;要大力推动教育制度创新,逐步形成反腐倡廉思想教育长效机制;大力推动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与有效性。

三、构建高校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的途径(一)科学确立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强化自律性,增强自控力。要区分不同教育对象,选择不同教育内容,开展有针对性地思想教育,使人在教育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与实际的需求,从而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1、高校中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教育。他们大都掌控着一定的职权,具有权力寻租的便利和条件,存在着腐败的风险。对他们要着重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教育,强化示范教育,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引导领导干部算清人生“七笔账”,强化“腐败成本”警示教育,明确行为规范,促进他们做到政治上清醒、理论上清楚、行为上清白,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学习的榜样。

2、一般党员干部的教育。他们虽然权力不大,但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所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对他们要着重加强“三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促进他们转变作风,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做到爱岗敬业、奉公守法,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

3、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教职工肩负着育人的神圣职责,在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对教职工着眼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廉洁从教教育,培养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诚实守信、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正确的敬业观、教学观和学术观,遵纪守法,淡泊名利,坚持学术自律,反对学术腐败,以高尚清廉的职业道德形象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4、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大学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应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和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培养大学生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为根本,积极开展廉洁教育,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的人格,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二)积极探索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

在教育形式上,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增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在教育方法上,做到耐心细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挥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引导、规劝、激励和鞭策作用。

1、坚持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要突出规范引导,重点教育要突出针对性。一是重点对象。以高校中层(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突出抓好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使他们掌好权用好权,以优良的品质和作风,带出优秀的队伍和良好的风气,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二是重要部位。以具有资源配置权的管钱、管物、管人的管理部门为重点。突出抓好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切实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三是关键环节。以易产生腐败的决策、用人、招标、采购等环节为重点。突出抓好职能责任及工作规范教育,不断强化责任重于一切的思想意识,做到奉公守法、兢兢业业。

2、坚持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以贤激志”,能够产生崇廉尚洁、学习楷模的效应。一要突出时代性,积极倡树具有时代特色的勤廉兼优的典型;二要突出真实性,善于从本单位、从身边树典型,宣传典型,使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成为一种群众参与、打动干部的教育活动。警示教育“以案明纪”,能够产生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以案说法的效应。要重点选取本行业发生的腐败案例,运用“一案两报告”的治本与教育功能,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切实提高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和震撼力。

3、坚持广泛宣传与群体参与相结合。一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交互性、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积极开展校园网宣传与交流,让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广泛地参与交流和发表言论,建设网上强势论坛,让正确的理论和先进的文化占领、充实这块阵地,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学报、橱窗、宣传板牌等展示功能,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增强渗透力。同时,要注重结合学校阶段性工作的重点,集中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如举办廉政图片展、书画展、廉政广告征集、专题廉政理论研讨和专题廉政文艺汇演等,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的广泛性,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4、坚持反腐倡廉教育与“三风”建设相结合。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校园建设永恒的任务,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在“三风”建设中有机地融入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外延,形成明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贪污受贿、奢侈荒淫是腐败,失职渎职、玩忽职守、学术造假也是腐败。要积极营造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爱岗、敬业的严谨教风;勤奋、好学的向上学风。使崇尚廉洁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

(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制度

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行为,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并形成一系列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制度,确保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有效运行。

1、党内生活制度。这是保证党内正常生活的关键。通过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在党内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统一意志、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这是领导干部提升理论素养、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成员廉政理论、党纪法规的学习,使其知其任、明其责,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3、党员干部培训制度。这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党员干部不同的岗位和业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脱产进修培训和在职集中学习培训,注重加强岗位廉政教育。通过培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用现代科技知识和人类文明成果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

4、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制度。这是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的重要体现。领导干部既要“身教”更要“言教”,既是教育别人又是自我教育。同时,也是对领导干部理论政策水平检验的一个好机会,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廉政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能力,更有利于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政策的学习。

5、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这是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自我监督的有效形式。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明确高校各级各类干部述职述廉的范围、时间、内容和程序,把述职述廉的过程当成学习提高的过程、自我解剖的过程、接受监督的过程和教育大家的过程。

6、廉政谈话制度。廉政谈话是教育、挽救和保护干部的重要措施。要坚持实事求是、防范为主的原则,认真调查研究,严格掌握政策,注意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全面启动拟任前谈话、定期谈话、诫勉谈话、警醒谈话为主要形式的预警促廉机制,明确廉政谈话的主题、对象、内容、方式,使干部在谈话中得到提醒,受到教育,得到保护,防患于未然。

7、思想教育考评制度。将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纳入业务考评之中,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督促各职能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工作特点出发,认真负责地开展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活动,形成全员受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工作机制

机制是一种内在的制约力量,它能产生动力,形成活力,激发创造力。构建高校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必须切实整合全校各方面的力量,创新载体和方法,形成强大的合力和浓厚的工作氛围,才能促进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1、建立“大宣教”格局。其核心是党政齐抓共管,关键在于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高校各级党政要担负起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和领导责任,应切实将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部署;应切实列入党委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活动;要通过党政联席会、协调会、工作例会等协调工作,形成务实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推动力、执行力和落实力,使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常抓不懈。

2、建立目标管理责任机制。根据既要抓好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一岗双责”的要求,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依据职责范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落实”的规定,细化责任、分解任务、强化措施,加强考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覆盖全校的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责任工作网络,并通过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各个时期的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规划,切实将“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并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3.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按照责任目标管理的要求,既要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日常工作的督促检查,又要强化期末年终工作的评议考核,并将考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以确保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责任目标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完善考评办法,抓好三个结合:即考评与专项考评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评班子与考评领导干部相结合。确保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根治腐败,必须首先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机制建设,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筑牢思想道德“第一道防线”,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参考文献

[1]白如雪.创新惩防腐败的思想教育机制[J].社会科学家2006,(04).[2]李晓艳等.高校反腐倡廉教育要科学推进[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02).[3]郑付海.思想教育: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J].前沿2010,(18).[4]黄少斌.高校反腐长效机制的构建[J].人民论坛2010,(36).[5]肖强.关于民族高校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05).Research on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of BuildingAnti-corruption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篇6

尊敬的学生家长: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市委、市政府决定,2013继续实施民生工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一直是民生工程的主要项目,下面简要介绍以便于您的了解和支持。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义十分重大。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是科学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有力保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

主要内容:第一,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第二,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第三,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并提高补助标准。第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第五,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标准:全部免除中小学学杂费并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农村初中725元/生.年,小学525元/生.年。为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初中180元/生.年;小学90元/生.年。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初中1250元/生.年,小学1000元/生.年。

祝各位家长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固镇县唐南小学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浅析 篇7

1 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民办高校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吸引优秀教师、稳定现有教师, 创建高素质师资队伍方面已采用不少激励措施与手段。但从当前来看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 薪酬福利水平低

虽然, 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在逐步提高教师薪酬福利水平, 但是, 其薪酬福利水平相距公办院校依然很大。同时尽管有些民办高校制定出较高基本工资, 以吸引与稳定优秀人才来校任教。但实际情况却是, 教师实际到账工资仍低于同类高校水平。此外民办高校薪酬结构单一, 奖金及福利很少。并且在增长幅度上也远跟不上社会平均增长水平。总体来看民办高校教师薪酬福利水平依然很低。

1.2 社会保障不健全

我国民办高校运转经费由于需要自筹, 因此其运行具有商业性, 致使民办高校将教师看作是临时聘用人员, 不愿为老师多投入资金而影响学校收入。因此一些民办高校干脆不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险, 即便有些民办高校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险也往往保障不全面。同时学校在为教师购买社保时, 往往只是以社会最低水平购买, 并且并未呈现增长态势。这种情况往往会在职工心目中造成有还不如没有的恶劣印象。

1.3 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以学养学”是民办院校的重要特点, 导致学校的正常运转基本依靠学生的学费, 故而学校特别重视招生数量, 并以学生数量来决定教师数量。在此情况下, 学校基本不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对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流于形式。如学校管理者不重视对于教师的培训, 并没有对教师开展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培训项目, 即便开展培训多为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指标进行形式上培训, 从思想观念上根本没有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1.4 环境与精神激励缺失

在工作环境建设方面, 为了节省成本, 并未建设或购买相关设施设备以方便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学习。如一些民办高校并未修建具有相应规模的图书馆, 即使修建馆藏图书与资料也比较匮乏陈旧。在精神激励方面, 大多数民办高校偏重于物质激励而轻视精神激励。这可能主要源于民办高校教师多为中青年, 由于刚工作不久其物质需求相对强烈, 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精神需求逐渐显露, 这时如果仍然还是以物质手段对其进行激励, 显然不切实际。

2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缺陷带来的影响

当前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民办高校及民办高校教师的权利实施保护,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也限制了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2.1 民办高校教师缺乏社会认同

当前社会中, 经济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一个职业的好坏、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认同的标准。而当前情势下, 民办高校教师在薪酬福利与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公办高校教师存在很大差距, 并且补贴、福利少之又少。此外一些民办高校按照学校自己规定的课时量支付教师的工资, 对于完不成任务者还做相应扣除, 没课时更要求教师坐班, 并给教师安排大量非教师岗位工作, 种种这些使得民办高校教师身心俱疲。综上所述, 民办高校教师在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及社会认可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

2.2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困难

民办高校之于公办高校的差距与民办高校教师缺失的权利保障使得民办高校出现“求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局面。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将会影响到民办高校发展所需的坚实基础, 进而民办高校的生源知名度都将受到影响, 进而难以稳定健康的发展。

诸多不平等的待遇以及诸多后顾之忧, 将会影响到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 出现一系列失范行为。由于教师的积极性、自觉性不高, 其很容易将一些负面情绪打入课堂教学中, 出现不积极备课、不改善教学方法等行为;同时因在培训及职业发展上并未得到相应有效管理, 常使民办高校教师觉得前途无望, 导致对于教学及学校分配的其他工作抱有混日子的心态;此外因民办高校教师社会认同度较低, 导致其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感、焦虑感等, 并通过一些行为具体表现出来, 如:工作倦怠、厌烦工作等。

3 完善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3.1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首先, 切实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民办高校教师相对于公办高校教师工资待遇低, 使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 民办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提高教师的工资, 改善其生活条件,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得教师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以满足, 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吸引与留住优秀教师, 不至于被竞争对手将其挖走。另外, 还需建立完善灵活的福利制度, 包括教师的健康保健、子女教育、集体活动、带薪休假、节假日实物慰问等等。同时, 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弹性较大的福利制度, 根据教师的服务年限、行政职务、资格职务、技术职称、获奖情况等因素计算出福利分值, 按相应的福利标准自行选择享受的福利项目。

3.2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能够大幅度的减轻学校教职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后顾之忧。首先民办高校管理者应改变对于聘用教师的观念,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力度。至于具体的投入标准, 可以参考政府的有关法律文件或者借鉴公办高校的有关成功实践及其它民办高校及企业的标准, 做到应保尽保, 让他们安心工作。在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障过程中, 民办高校的所有者及高层管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其对学校及教师的重要性, 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等及时为教职人员购买全面的保险并及时足额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此外, 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具体条件, 在学校内部设立相关保险基金, 以此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

3.3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建设

在民办高校的激励机制设计中, 学校管理者应深刻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构建起有竞争力的培训体系, 具体可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对高校教师目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确定其培训需求, 以便使得将来培训内容更加符合其发展需要。随后设计出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 并使得他们认同与接纳。其次培训内容应多样化, 不同的教师其发展需求各自不同, 如果想要培训激励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 为此就应设计出有弹性的激励机制以及灵活化的激励措施。最后民办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激励时, 还应注意在培训设计中鼓励教师自我培训, 不断增强其自身学习的动力。

3.4 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精神激励

民办高校管理者应为教师创造出宽松的工作环境, 包括教学环境与制度环境的改善。教学环境的改善首先应为教师配备各种方便其教学及科研的设施设备, 保障其基本工作不因缺乏物质条件而无法开展。同时还应保证教学过程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的尊重教师们的自由权利。而在改善制度环境方面, 结合高校教师自主意识强的特点, 切勿以行政命令方式强迫性管理教师, 在具体制度方面可借鉴人性管理相关措施, 强调教师自我管理, 满足其自我管理需要。此外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应该在改善物质激励的同时, 下更多的力气去用情感激励教职员工, 以使二者相协调。例如可以通过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来增加精神激励的次数。

总之, 由于民办高校体制与公立高校体制的区别, 民办高校更应该重视教师的激励。用激励手段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打造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来确保民办高校在竞争中的地位。

摘要: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然而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日益突显, 已成为阻碍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对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及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许爱琼.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1 (03) .

[2]华燕敏.新时期高校激励机制构建的思考和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5) .

[3]肖璐.民办高校人才激励机制浅谈[J].今日科苑, 2008 (12) .

浅析独立学院教师引进与激励机制 篇8

关键词:高等教育;激励机制;政策;措施及意见

1 緒论

1.1 研究背景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不仅对高校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高等教育完成社会所赋予它使命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其本身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高校教师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和社会所赋予的重要地位也使得对这个群体的激励变得尤其重要。因而,高等教育必须要尊重教师的基本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马斯洛的第一层次的需求,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提升教师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这是体现教师作为一个高层次的知识群体的社会属性要求。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独立学院做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质量在社会也有深刻的影响,本论文中,我主要通过当前的学院的教师工资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文章的结尾处对于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的看法与观点,希望我的母校能在市场经济的的检验中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独立学院,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2 当前的激励政策

2.1 激励的定义 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最为常见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作为人的自然属性的需求。

2.2 激励的作用 运用激励机制所形成的巨大推动力,能够让企业的员工产生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强大动力,并全面形成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巨大推动力,进而形成实现组织最终目标的持续性行为。通过给予报酬与绩效考核的方法,能够激发员工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使命感与自豪感,从而强化自己的行为。因此,必需要针对独立学院的教师特殊地位与鲜明特点,不断激发出大学教师的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合理的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这样,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工作成效,而且还能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同步提升。

2.3 当前教师激励的问题 独立学院做为公办民资的类型,与公办院校相比,教师没有所谓的编制,学院办学没有国家的财政补贴,因此整个学院教师的工资和公立院校是有一定差距的,以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为例,学院的教师主要三部分(专任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组成,专任教师的工资主要由基础工资(含学历工资,研究生以上的学历2500/月)、课时工资 、职称工资构成。这种工资体系教师收入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首先,大学教师对本人社会地位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收入。但是,目前的工资状况还难以达到学校教师对自身价值的期望。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大学无法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其次, 是关于行政人员的提拔任用上,目前学院有三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的领导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但对于教师的提拔任用并没有明确的条件规定,然而,在具体工作之中,还是存在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压抑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这也会极大的挫伤许多教师的积极心。再次,学校的辅导员队伍80%是来自于本校的毕业留校生,优势就在于新留任辅导员能快速的熟悉学校的工作环境,劣势就在于不能增加本校教师队伍的多样性,这也会限制教师队伍往更高层次的发展。

3 解决措施及建议

关于教师行政职务聘任存在的问题,对于青年教师应当给以更多的发展空间,学院应当在教师职称聘任上有十分细致的规定,而且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趋于完善。注重对教师的个人能力的培养(海外深造等),鼓励学成归来的老师回校任教与任职。首先,对于本科学历留校担任辅导员的老师,应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深造与培训的机会,同时由于辅导员队伍的年纪普遍较轻,所以更应当增加师德教育,增加学院教师队伍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其次,对于学成归来的专任教师要多给予成长的的机会,注重年轻教师任用,做好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最后,拓宽学院教师的招聘渠道,邀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历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一些专业课讲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结论

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当前中国公立的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流失的问题,由于公立院校的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竞争,而这些人一旦进入了公立院校,那么好像是进了保险箱,公立院校的教师有编制,有各种保障,甚至学校还会帮他们解决住房户口等一系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般的企业是无法解决的,同是新一批成长起来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却享受不了这种优厚的待遇,所以造成了大量的年轻教师辞职。从独立学院的发展来看,我们将有更大的机会也会有更多的挑战,教师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力量,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科研与教学能力,学院也要尽可能为老师提供更好的激励,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胡玲.高校教师激励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

[2]王小艳.如何进行员工激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

[4]胡聚华.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社会科学论坛,2005,8.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篇9

根据县民生办‚关于在全县开展民生工程‘回头看’活动的通知‛,在市、县财政和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和治理下,我校紧抓改革机遇,认真把握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经费改革,全面规范地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进行自查,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经费预算,严格规范收支治理

1、按上级标准做好学校经费收入根据经费机制改革精神,学校义务教育经费只能收作业本费(小学每生每学期1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20元),不能再收任何其他费用。

2、进一步严格经费支出手续

学校根据县财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公用经费内部治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了规范的经费、实物等治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努力确保教学业务与治理、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历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资金的落实到位。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

二、资金预拔迅速及时

每学期一开学,县财政局就根据学校人数按小学生425元/人,初中生625元/人的标准预拔了我校公用经费,为学校开学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努力做好‚义保‛宣传

1、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精神,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规定,认真落实贫困寄宿生补助问题。为使收费公开化,透明化,学校在校内建有收费公示栏,在栏上显眼处张贴了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公示。

2、积极宣传民生工程相关政策。

四、经费改革实施顺畅,学校运转良好有序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 篇10

一、建立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教师补充新机制

1、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从2012年起,各地中小学新进教师,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经省编办核准招录数量后,在省人社部门指导下,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笔试,各县(市、区)负责面试、聘用和日常管理,学校负责使用。

2、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从2012年起,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下同)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新机制”建立之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仍按原有政策进行管理,工资由各地发放,人员只出不进。

3、按新机制招录教师的对象和数量。按新机制招录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下简称“新录用教师”),应志愿在农村乡镇及以下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其招录对象包括:资教生(含中央特岗生)、应届或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2012年根据各地需求情况,公开招录2万名左右新录用教师。2013年以后公开招录的数量,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自然减员数量和学生数变化情况,由省级机构编制、教育、财政、人社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政府批准。

4、新录用教师的待遇。新录用教师实行年薪制。到执行边远地区津贴地方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每人每年3.5万元;到其他地区任教的,每人每年3万元。年薪按照绩效考核情况发放,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增。所需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新录用教师使用的事业编制,由省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自然减员等因素空编的情况统筹安排。

5、新录用教师的考核和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新录用教师的管理工作,组织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学校按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鼓励新录用教师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但其因被解聘、辞退或其它原因离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岗位的(包括到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其年薪、编制等待遇随即终止。

二、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6、依法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实施绩效工资时,可按高于城区教师绩效工资12%以内的水平确定农村教师津贴标准,并根据绩效工资水平变化实行动态调整。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农村教师医疗、养老制度改革。

7、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从2012年起,省对现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每人每月发放定额补助。按照问题控制、竞争择优、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扎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每五年一次重新遴选,具体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8、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实施“湖北省农村教师广厦工程”,各级政府多渠道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问题。各地要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新录用教师、城乡交流教师建设周转住房,积极建设农村教师住宅小区,建设用地参照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供应。将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公积金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并按规定的缴存比例及时缴存住房公积金。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成效显著的县(市、区)给予以奖代补。

9、探索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倾斜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在农村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在职称评审时,对农村小学教师予以倾斜,逐步推行分类评审等办法。

上一篇:教育主题演讲题目下一篇:反洗钱宣传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