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8-14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2篇)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因此,将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应用

在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校是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可见普及信息技术非常必要。然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却造成该教学模式发展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被用于教育教学,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影响,无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其应用持忽略态度。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至于让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当前,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其虽然声像合一、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导致部分由教师口述或学生动手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完全被信息化,以致于增大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间严重匮乏互动交流,致使教学氛围呆滞,师生关系疏离,学生课堂主导地位被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一)要合理制作教学课件。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其他科目更冗杂的科目。小学语文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收集花生整个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进行合理分段,再融合文字背诵让学生切实感知文章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狮子和鹿》教学中,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借鉴网上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并将二者相结合设计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首先,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课文主题的两种动物,然后,通过表格对比形式学习课文,同时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再利用课件使其深刻体会文中隐藏的内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语文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无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使其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构造和自身阅历的问题,其知识范围与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截取话剧片段,让学生去观看欣赏黑夜、雷雨、人物等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这种通过视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或是在《两只鸟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鸟儿的图片声音,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的小鸟,欣赏和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鸣叫欢快。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惊叹鸟类的美丽可爱,又能使其更加期待新课的教学。紧接着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片讲故事的形式,将“两只鸟蛋”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随着两枚鸟蛋开始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旅程,在进行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说出爱护鸟类的话语,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教学相对教师单纯的口头呼吁爱护鸟类效果更明显。

结论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既要保证用到位又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师生间失去有效的情感沟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其作用含义,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满足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缪晶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0).[2]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15).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2

一、科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资料的查询, 实施电子备课, 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备课属于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也是熟悉教材、综合考虑教学方法以及钻研教材, 不断提高实际教学质量水平的基础性条件。在备课期间, 应用信息技术备出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适应的教案,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快乐, 最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坚持运用电子备课, 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备课水平, 而且还会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提升教学质量。

二、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有效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般情况下, 人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口、耳、舌以及鼻等感官, 接收到来自外界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够眼、耳以及脑的实际学习功能, 最大限度增加学习效率, 进而使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在教学 〈山中访友〉一文时, 先先播放山中的美景, 让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置身其中, 欣赏山光水色。让学生对山中的景色产生兴趣, 这让他们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 才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同山中朋友之间的感情,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这一最终目的。因此, 在实际教学期间, 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可以使学生学习期间的注意对象发生变化, 使其更加的新颖以及丰富。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 从而使学生时刻处在相对积极的学习情绪当中, 调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特定意境中。在课件 “学生频道”中设计了自选自学的两个版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进入任一区域, 跟随电脑提供的学习需求和方法指导自主学习, 并将传统的纸上绘图变成图文并茂, 色彩丰呈的直观呈现, 让学生边学文边演练, 使语文走出了狭小的 “文本阅读”分析, 使学生能在信息资源及实践中探索和整合知识, 以形式自己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构建, 彰显显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三、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增进学习效率。教科书的内容是有限的而互联网却是无限的。按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在电脑里寻找相就的知识然后在下一课时进行互相交流拓展交流平台。同时完成日积月累。通过这样课里课外的充实我们的回顾与拓展自然地生动活跃起来了。随着一个课时的完成要求学生进行电脑作业, 通过完成作业, 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 拓展了探究的空间, 放飞了学生的思想, 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利用网络教学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 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推动语言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是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网络环境下, 拥有大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新的知识来源。

例如: 我教 《秋天》这一课时, 如果仅靠课本上简洁的语言, 学生很难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更体会不到诗歌的优美意境, 而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 出示秋天组图, 并播放音乐, 在声、形、色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 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互联网上大量的图片和影音资料, 让学生们真正地去听、去看、去亲身体验, 并从中感悟出那些东西, 我想一定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从而起到很好教学效果。如果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网上查看等多种学习方式去积极获取、整理、加工信息, 一定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知识含量。

总之, 现代信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为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但是, 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 “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 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六年级上下册.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3]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4]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许静: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

[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3

一、利用信息技术,快捷获取知识

引导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了解课文的有关背景材料,对新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提出问题,为新课做好铺垫,这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网络系统可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学生也会逐渐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认知工具,把运用信息技术变成自觉行动。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

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其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介绍课文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直观表达出来,而多媒体教学却可以一展身手。教学的具体步骤可设计为:(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的情景。(2)“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展示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展示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洁白的羽毛。(4)“浮绿水”,展示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神态。(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划水的动作和“哗哗”的水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池塘,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向湖里欢叫着的白鹅抛撒食饵。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创造出了美妙的意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领略了诗意、强化了记忆。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课件科学地、艺术地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教学课件或创造听觉效果、或设置视觉形象,都可让美的意境感染学生。如教学《索溪峪的“野” 》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放映张家界索溪峪的风光片,让大家领略仙境般的山水风光,品味天然纯朴的自然美。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文章,学生们就会自然而准确地理解文字、积累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能充分刺激多种感官,实现信息的多渠道传递,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并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与研究中,也可以依托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更好地感悟、理解文本。例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向学生介绍道:“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这个大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片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也挥毫留下了千古绝唱,大家想不想了解?”接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实践证明,这样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教学,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五、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可将教学目的及时传送给学生,也可以及时接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利用网络的“监看”功能,教师可以迅速在主机上监看每个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可通过整合任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地避免了只靠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在情感、行为上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方便快捷地去获取更多知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4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这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转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学会创新性的学习,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正是在这一大趋势、大背景下开始应用于语文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欲望

课文理解质量

学习资源集累

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或者仅对经历过的事物有一定印象。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缺乏生活体验,知识的积累较为贫乏„„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部分课文时,对其中重难点的理解以及文章的内涵仅仅是停留在老师的讲述上,久而久之学习便成为一种机械的被动接受,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信息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达到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的。

例如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影片引入的方法。先播放《蓝光闪过之后》中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断,当学生看到顷 刻之间,道路被毁,房屋坍塌,人们被压在废墟下痛苦地呻吟,而侥幸跑出来的人则不顾一切用最简陋的工具找寻自己的亲人„„同学们流出了眼泪,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这样一对地震中的父子吗?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又如在上《鲸》这一课时,教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鲸种类的资料,同学们便可以自主的上网去查阅自己感兴趣的鲸的种类及详细资料,然后大家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内容。每个同学都有选择的权利,是为自己而学习,是内心的需求,学习起来就特别带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文理解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它能将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课文主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时,我借用了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丑小鸭在树林中生活却被小鸟讥笑,被猎狗追赶的场景。当学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现猎狗追逐丑小鸭并朝着可怜的小鸭子 狂吠时,孩子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有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喃喃自语“丑小鸭真可怜”,还有的表情凝重,似乎自己就是那只被追得魂不附体的小鸭子。这时再让学生去体会丑小鸭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以及他身处逆境不放弃的那份坚强就显得容易得多,这个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教学所达不到的。

又如《白杨》这一课。白杨树是大西北特有的一个树种,成年的白杨树身形高大、笔直,作者用它形容在大西北艰苦创业的建设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校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从网上收集了有关白杨树、大西北地理面貌、新疆建设兵团创业、如今的新疆等素材,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制成课件。在讲解课文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播放课件,入情入境的学习,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通过真实的画面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全面深入地认识了白杨树和像白杨树一样顽强的建设者。当他们看到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建设者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向上的革命斗志,经过他们艰苦的努力,昔日的沙漠、荒滩变成风景宜人的草原、城市。从小生活在条件优越的鱼米之乡的同学们触景生情,从内心深处明白为什么作者把白杨比作兵团战士,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平凡、坚强不屈、积极向上。和生活条件优越、无病呻吟、贪图享受的人相比,西部建设者更是像白杨树一样高大伟岸。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歌唱家阎维文经常在部队唱的那首歌曲:《小白杨》。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资源积累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实 践、积累、再实践、再积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创新的前提。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超大型知识库,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用好网络,可以使人“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在社会上部分家长“谈网色变”之际,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查找所需资料,搜集数据,在网上进行作文阅读„„不仅可以改变家长“谈网色变”的局面,更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充分自主地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任课教师在课前鼓励学生从网上查阅有关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资料,下载相关的图片。教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通过这样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不仅增进友谊,还实现了知识的互补。一堂课下来既获得大量有关“桂林山水”的一手资料,对美丽的桂林也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又如《触摸春天》这一课,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了大量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坚、笑对生活的故事和图片。在课堂上结合“安静”的故事,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谈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受。在思想的碰撞中,他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明白了:情商、耐挫折能力比智商更重要。他们还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你身体残缺也能创造奇迹。不少曾经郁郁寡欢,思想自卑的同学经由此课的学习,自信心倍增,学习成绩直线提高。

通过网络,不仅让学生查到了许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资料,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我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通过云南《起点语文网》和其他一些语文网站读到不同体裁的作文范例,进行语文课的预习和复习;还有一些对朗诵有兴趣的同学,经常通过网络欣赏名家的朗诵,选取感兴趣的朗读材料进行朗读训练„„无疑,由于网络,这些同学的知识得到了更好地积累,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四、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昏沉沉听的局面。新课标则强调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多媒体教学课件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也使学习过程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协助下,同学们在网络教室,不仅收集资料、下载图片,还借助主题网站《美丽的小兴安岭》,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网站他们不仅了解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提到的有关小兴安岭的风景、特产,还知道了大量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兴安岭的其他信息资料。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打字游戏,说是游戏,但要玩好却不是那么简单。除了要有扎实的指法基本功外,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如用拼音输入 法,倘若对拼音掌握得不牢,字的读音不准确,自然会降低玩游戏的质量。同样的道理,同学们若是用五笔输入法进行游戏,对汉字的笔画特征、笔顺不了解,也难玩出质量来。因此可以说,打字游戏可以让学生因为想要玩好而不得不加强汉字字形和字音的学习,在游戏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掌握,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再如一些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修改病句、词语搭配、判断句型等,如果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单纯枯燥的“听”会让学生既感到厌烦又达不到训练要求。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增添学习乐趣,既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乐园。于是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类似于游戏似的教学设计。比如词语搭配练习,我们设计为学生与电脑中的“学习伙伴”对话,如果学生搭配正确,学习伙伴便可以让他进入下一个环节,否则就停止,直到他选择正确了为止。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被激发出来,他们很自然地就处理好了“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关系。

五、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体现在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更好地将知识用于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当仁不让。

在我校网站上,经常会刊登一些学生的作文,教师鼓励学生在阅 读之后通过网站论坛对作品进行点评。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写作交流的时空,同时也让他们交流了情感、增长见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藉此得到提高。尤其当被点评者在吸取大家的意见后,将修改后的作文再次挂上网站并获得大家认同时,点评和被点评者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进步的喜悦。

又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这一课后,教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借助Powerpoint软件制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介绍。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必须符合电子报刊的要求,同学们对文字进行了再加工,图片也是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来选择确定。为了报刊更吸引人,有的同学还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制作了一些插图„„最后,当同学们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不难看出他们对文字材料的加工整理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通过制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摘要】在我们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和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及运用已是迫在眉睫,教师要在“用”中更新教育观念、“用”中提高操作水平,而且“用”贵于“精”,要在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优点的基础上,发挥信息技术独有的优势,突出数学元素。

【关键词】教育技术小学数学应用

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广发的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有不足之处,我们教师没有真正发挥出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鉴于此,我想谈谈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难以普及的原因是硬件设施的不普及

说到信息技术,讨论最多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等等,但我认为更基础的问题是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今年之前还有大量的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室,甚至没有电脑上网。对于大多数农村教师来说,他们当然也知道应用多媒体的益处多多,许多中青年教师已通过自己的电脑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可是学校里没有多媒体教室,只能等待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了。所以,加大

对农村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是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基础,是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工程。这需要政府部门对教育加大投资力度。比如在每个教室设立网络终端显示系统,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从学校的服务器中自主点播所需的教学信息资源。

二、更新教师观念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应用” 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和教学设施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才使用电教设备;骨干教师在上展示交流课时,才会带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连不少学生们也领悟了:一旦被领去多媒体教室,那一定是有许多老师要来听课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我想主要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时间还不算太长,有许多工作还有待完善。第一、就是上面提到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数量有限,客观上限制了教师的使用频率。第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还不够熟练,有些教师上一次公开课,还要请计算机教师或其他掌握技术的教师帮他做课件,即使是掌握了一定技术的教师在做课件时,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怎么可能经常带学生去多媒体教室;第三、教师还没有真正改变观念、没有真正认识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教育技术为学生带来的益处,不要说多媒体技术,就是一般的幻灯,有些教师都懒得用,怕麻烦,甚至觉得用不用都是一样效果。

2005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

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正式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以教学应用为导向,旨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显著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

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进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在“计划”中已明确了“用”的导向作用。集中的培训只能向教师们传授基础的知识,而许多具体的方法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去熟练,许多具体的技巧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去摸索、发现、交流和提高。不能只靠讲座,唯有在接触与应用之后,教师的观念才会真正地自我更新;不能只靠报告,唯有在熟练之后,教师的理念才会慢慢深刻。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贵在于“精”

“应用”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所以“用”贵在于“精”。

第一,“用”在量方面的“精”。对于小学数学学科,大致概括起

来说,有关空间位置、方向与几何图形初步知识、低年级数的认识等课型,一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会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有关公式推导、数量关系分析等课型,一般用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有关计算的练习、初等数论的概念教学(如整除、质数、合数等),这些课型用多媒体课件当然会更方便,但是如果只用传统的教学工具,我想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在一节课中,教师一定要懂得什么部分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能起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作用,什么部分的教学用传统教学工具来补充能起到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的作用。这就是“用”在质方面的“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整合。

第二、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终身的学习的能力。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制作,使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如使用教学软件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自主努力、自主创新。信息化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评价方式,除传统的学校、教师的评价方式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远程通信技术来互相合作、发表主见,与同龄人、专家或教育网站相互联系,从而得到来自网络上同龄人、专家或教育网站的评价。

四、,教师的备课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改变

信息时代,教师的备课工具不只是传统备课方式下的教材、教师用书和备课笔记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设计参考、教学内容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课件资料。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要特别关注两点:

第一、所授教学内容的数学文化背景。只要在搜索网站中输入教学内容的名称,就可查阅大量的相关数学文化,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是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做一些潜移默化的基础工作。

第二、所授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后学习的知识(尤其是中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更高阶段的知识点也不用借书来看了,网上的电子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备课时参考了这些更高阶段的知识点,使教师对所授内容的教学目标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更有意义的讨论和练习,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研活动的内容与传统内容相比,应该更多地借鉴丰富的网络资源、探讨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的应用。教研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利用网上互动技术进行交流,比如在网上现场直播公开课,随后利用即时互通的网络软件进行多端点视频或音频交流。还可以制作各级教研论坛,让教师们能随时进入相关学科的论坛进行提问、交流、上传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共享。当然,这些设想都需要教师的培训工作和前期的资金投入来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作基础。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6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枯燥简单的传统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入情入境学语文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中,丰富了语文的内涵,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语文的魅力,把语文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等功能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增强了语文的学习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咫尺相邻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形风貌:马蹄形大转弯,九个垂直自然带,学生直观的感受其生物多样性特点,如身临其境,此时融情于境,感情朗读课文,朗读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同时也带动了对文章的品味理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

1、课前布置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2、学习描写大榕树一段“树叶绿得真可爱、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时,生活在北方的孩子这是多么陌生的情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展示在学生眼前: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油亮碧绿的树叶格外耀眼,一簇堆在一簇上„„如诗如画的情境,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意蕴。

3、尽管近几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环境逐渐变好了,但居住在城镇的孩子们还是很难见到鸟鸣林间的快乐情景,所以教学中用PPT展示直观的图片与欢快的鸟叫,促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百鸟欢鸣、千鸟竟飞的场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轻松地完成了本课教学。

二、轻轻松松写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不少同学一上作文课就头疼,用孩子自己的话说“半天想不出几句话”。为了突破学生“写话难作文难”的现状,我尝试了许多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前积累字、词、段;回顾课文讲解技巧,掌握写作方法;创设情境,先演后写,做贴鼻

子游戏写游戏过程,玩陀螺后写过程;引导学生分布观察学校,写观察日记„„尽管如此,不少学生对作文还是望而生畏,不知道怎样写,要么空话连篇,要么华而不实。:集声音、形象、动作、情景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课堂,给作文也带来了新气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如: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通过学生看动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生到熟,由不会到会,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并且写得生动具体。让学生观察后,先说说后仔细想,然后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又如在教学编写童话的习作时,展示卡通的动画角色:帆船与大海、铅笔与橡皮、左手与右手„„这些拟人化的角色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孩子们在饶有情趣的卡通角色面前,积极地想情节、编故事,天马行空放飞思绪,畅所欲言,充分激发了学生作文的意识,所以动笔书写时都有话想写、有情想诉。作文后,利用投影仪针对性的进行作文点评,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

在周末时间,布置单元课文需上网查找的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如:写人的文章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主要的写作手法等;写景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自主收集各种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养,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语文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而且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能激发他们有被动变主动的学习。

四、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语言情境,将重点、难点、疑点新颖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此立体的、丰富的、有趣的呈现方式,直观形象的设计情境,变抽象为具体,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7

●营造民主氛围是前提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小学语文教学, 使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 但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变化, 所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 不但要求师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而且要重点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切忌只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而不注意对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不但要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水平、广博的教育教学理论、驾驭小学语文课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能力, 而且要以人为本、态度和蔼、充满激情。这样, 才能尽可能地提高全体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促进学生个体最优化地发展。

●辅助掌握基本知识是关键

运用信息技术, 将知识可视化呈现, 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之由“学会”转向“会学”, 会预习、会学习前置, 能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小学语文的基本知识。由此可见, 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播放与小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文字、音视频、图像, 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才能反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扎实和有效。

●激发自主创新思维是基础

运用信息技术, 能引起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 激发其自主创新思维的潜能, 并让小学生结合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风格, 通过抓“重点字、重点句”、“多角度体会教材”, 进行独立思考, 通过最适宜自己的网络探究方法, 完成自主创新学习。

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借助信息技术, 又要给小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 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多考虑问题, 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刺激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帮助学生运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理解知识间的关系, 挖掘教材内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 升华情感, 形成知识体系。

●促进多维互动创新学习是重点

在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后, 对个体探究中未能解决的共性问题, 群体学生需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演示的工具、交流的工具、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的工具, 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搜索和获取、现场模拟、积极思维、交流、讨论, 通过多维互动、力求释疑、突破疑难、共享结论, 进而内化为建构知识体系图。

教师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 通过互联网筛选补充有效的语文课程资源, 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 使得学生通过阅读, 能够把握教材的全局, 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动脑。这样一来, 就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了学习效率, 增强了学习效果, 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系统建构三维效果是归宿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近几年,随着石阡县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也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帮手,越来越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创造了机遇,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应用好信息技术。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小学生快乐学习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时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创设有趣的情景,使其快乐学习,才能有效地接收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能把教学的课件声情并茂的传递给学生,而且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如《找规律》一课中,可以设计颜色鲜艳而且蕴藏着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一个具有动感而且又有声音的画面,不仅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到了快乐,学习不再变得枯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层练习

近年来,石阡县所有的学校都进行着课改,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学困生,在反复体验失败后,常常觉得数学难,对解决数学问题缺乏自信更谈不上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网络技术运用存储量大的特点,它为学生提供层次多样的认知巩固活动,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进行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练习活动,找到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按照教学要求安排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每个层次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由选择测试的级别,会做了之后再进入更高或别的级别练习。学生每过一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及时用图文、动画的形式给予奖励,也可以让班级管理员给他们加分,打破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这样的练习没有把所有学生框在一起,既全方位增大了思维量,又拓宽了思路,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

由于数学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而小学生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通过讲解来使学生理解知识,容易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对复杂抽象的内容也很难理解,就是记住了,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知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搭桥铺路,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更好地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数学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够贴近生活实践。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意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化,是我们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第一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抓住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真正地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下点工夫学习课件设计与制作,合理而恰当的进行课堂运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好帮手,让学生切身体会用现代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美,喜欢上数学,提高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杜光元.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问题[J].新课程学习(中),2013(07).

[2]杨晓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

[3]窦昌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信息化建设,2015(12).

[4]徐爱芹.探析现代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案例2]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任务驱动法俨然成为当前各专业教学的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是指从表到里、逐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理论。信息技术课是互联网迅速发展而衍生的专业教学课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对于现代人们日常办公与生活交流愈来愈重要,许多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计算机能力。1.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由于小学生自身条件与学习基础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知识领悟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传统固定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的发展,这与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理念不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结合学生个性化差异需求来制定教学任务,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制定一个任务主题,引导学生对任务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当对办公软件word字体如何设置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办公软件word字体设置和变化的主题任务,比如当你参加校园演讲比赛时认为在自我介绍阶段word字体设置为怎样的颜色更好。这样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提出自身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宋体字样相对较好,有的学生可能人认为黑体字更好,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2.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取得的成就与任务主题设置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教学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前应当要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研读,并掌握课程的中心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个性化发展需求来预设教学任务。进行课堂任务设计时应当要对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充分考虑,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并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主题任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课堂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仅要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还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教育结果来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1.设置情景教学,提高学习热情

在设置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务时应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来展开教学活动,譬如,当教师在教学Outlook Express的邮件发送操作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给其他学生发送携带附件的电子邮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执行针对性的方案,一是让学生学会电子邮箱申请流程,并拥有独立的电子邮箱;二是让学生增强对Outlook Express各项操作的了解与掌握;三是学生能够发送携带附件的电子邮件。通过不同形式的情景设置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2.注重教学任务的布置思路

根据小学目前的教育教学形式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活动表演法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表演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与新颖性,符合学生对事物认知的思维。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生动的形象进行了解,因此教师如何给予小学生建立起生动的形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要注重“形象”教学,指引学生将凝固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学科的教学需求,还能满足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采用活动表演法展开教学。比如在对《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采访爱读书的人,并制作整个访谈的记录,例如在进行诗歌类型的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展开教学,《最后一分钟》课文可以通过朗诵法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着很大帮助。再如对课文《打电话》进行教学时可以使用表演再现法,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感悟文章作者思想情感有着重大帮助。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相互的。比如在对课文《秦兵马俑》进行教学时,课文内容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与独特的个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使用精读课文“长城”与“颐和园”中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来对秦兵马俑文章进行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类型的兵马俑进行谈论,并表述自身的感受和看法。例如小学课文“观潮”和“雅鲁布臧布江大峡谷”以及“济南的冬天”,这几篇课文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只是景物所描写的对象有所差异,作者观察感受也有着很大不同。通过对比阅读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辨别能力。

4.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当学生完成课堂中所布置的各项任务后,教师应当要对学生的答案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然后分析任务主题的优劣,以不断优化任务主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与任务主题讨论后,可以对任务主题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述和分析。例如,某同学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结合多媒体或者展会等方式来介绍作品内容,并让其他学生和教师针对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完成作品评价后可以让小学生对任务主题展开二次分析,并重新构造新型的知识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结语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必要性 优点 注意事项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产业阶段的到来,以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无形中,不仅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向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基础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学生和电脑之间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学生通过电脑,将视觉、听觉等将系统进行调动,形成了教学中双方的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使学生的感知时空进一步扩展、激发学生发现与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研究,从各方面引导学生。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各种学习和实践技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学生不但要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这是《小学科学学科新课程标准》中解析其时代性特点时所提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待多方面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激发学生对各门学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多方面经历,转变学生死记硬背、仅限于表象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点

(一)信息技术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目前的小学教材中,多以书本等纸质资料为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研信息,虽然有不少的实物彩图以及直观的模型图,将知识生动的展现给学生,又做到了将文字与图片的合理结合。但与录像、投影、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可以使各种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将各类枯燥的知识更有趣味,即能够优化教学环境,又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思路的扩宽,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

(二)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实。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使得课程资源的观念不断改变。课程资源不再是单指课本教材,也包括了网络资源与音像制品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将教育资源进行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力求将过去静态传统的书本教材形式进行转变,转变为由声音、视频等共同构成的动态教材,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实。进一步将这些动态教材带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寻找其解决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课本教材的编写中,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使得编写内容亦有局限性,对于发生的现象与事实等,只能对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列举描述,无法顾及各类最新科学信息。此时,可以从网上搜索大量的最新信息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使网络的用处得到充分体现。

电子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的扩充,表现在教学中的任何阶段。在教师与学生对课程进行预习时,可利用搜索引擎,从网络中搜索查找课程相关的资料、图片或音响,对课程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教材以及自己搜索的网络资料信息参与课堂,进行合作探讨和学习,对课程中心思想有较深的认识。课后,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等资源,对知识进行更深层面的了解。

(三)信息技术打破了学生认识中的空间限制

在传统课本教学的条件下,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会受到各种的限制,只能对一时的情景与肉眼可看见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对于不同时段或者是微观事物,即无法进行观察,也无法进行体验。但有了电子信息技术,一切大有改观。

三、注意事项

现代信息技术为今天的高质量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格外非常注重信息技术与课本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是,在我们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的同时,要加强对有效整合的更深一层理解,防止出现一些教学误区或造成本末倒置的做法,以致缺乏实际效用。

(一)忌喧宾夺主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但由于个别的教学课件中制作不当,出现了宣兵夺主的现象。

例如:课件中对图像、动画、音乐等素材进行了过量的穿插,使得特效出现过多,令人眼花缭乱,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课件中在文字出现时加了旋转、声音等一类的特效,更是使学生忽视了最重要的图片和文字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件中又满是视频、动画,浪费了大量时间,致使教学时间不足,虎头蛇尾,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真正掌握。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忙碌不停,学生看似极有兴趣,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并未参与其中,对教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所展示的内容也没有真正理解,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忌换汤不换药

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仅仅是将投影仪取代了黑板,用播放视频取代了教师讲授。这样不过是对传话筒式教学的延续,并无实质改变。

四、小结

对教师来说,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不仅是授课的一种手段,更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对学生而言,不仅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与实践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为现代新型人才打好基础的必备途径。具体到基础教育中,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教师有效传达各种理论、也帮助学生积极对理论进行理解,是培养现代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需要整个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教学,必将引起一场新的关于教育改革,形成新的教育前景。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运用中是一把双刃剑

[2]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带来的优势

[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扩充教学内容, 扩展学生视野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板书, 尤其是为了让学生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语文教师通常花费大量时间用来板书, 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 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而且还使得语文教学成为一种枯燥的事情。然而如果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那么教学效果将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 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资料,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也为语文教学课堂氛围增添了无穷的趣味性, 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 学生学习无非就来源于听和写这两种形式, 单调而乏味。而信息技术的引用为学生增加了学习的方式, 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运动觉等进行学习。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参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增添了课堂轻松活跃的氛围, 让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下学习, 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三)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学会利用语言进行交流, 懂得一些道理, 而且还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 带来了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资料。比如说, 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 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可以插入一些优美的图片给学生欣赏;为了增强朗读的效果, 教师可以配上一些悦耳动听的音乐。图片和音乐的加入有利于营造出课文想要呈现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让学生对美有更进一步的感受,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操。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一) 教师过于重视多媒体形式, 忽略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不乏存在一些语文教师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现状。有一些教师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 反而把多媒体教学当作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的工具。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往往将课件制作的特别复杂, 特别花哨, 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 不知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一节课下来, 学生感到一无所获、茫然无绪。这就是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造成的后果, 教师过于重视多媒体的形式, 而忽略了其教学的实质, 使得教学效果明显降低, 这让多媒体的作用本末倒置了。

(二) 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 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存在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的现象。这种程序式的展示多媒体教学, 而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 没法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这种没有反馈的教学是难以出现好的教学效果的。过多依赖多媒体的误区表明了学生单纯地为了多媒体学习而学习, 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本该有的沟通都没有了, 使得原本充满生机和活跃的课堂环境变得了无生机、枯燥乏味, 这就是归于依赖多媒体的后果。

(三) 形式单一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对文本的阅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来完善自己的思考。但很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将对文本的理解简单地进行图片、文字的罗列, 学生的思考被限制在固定的范围内, 本来可以丰富而多彩的见解被教师“公认的定论”而取代。

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以多媒体为引导, 科学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 积极引发学生的谈论和自我观点的抒发, 让多媒体成为教师发展、学生进步的一个最佳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宪勇.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 2013 (1) .

[2]朱世群.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S5) .

[3]王艳青, 张志芳.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 (学术版) , 2006 (2) .

上一篇: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物业管理的求职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