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2024-06-30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共12篇)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1

(四)湿气测量仪表

油田油井生产出的伴生气,大部分是含水蒸气的湿气,用孔板流量计测量会因节流而形成气液两相,造成无法计量。智能型旋进漩涡气体流量计性能稳定,计量准确度经现场应用基本满足要求,但受其量程比影响,低流量处误差偏大。

(五)分离器的检定

目前国内推广三相分离器代替两相分离器,采用质量流量计和多相流流量计应仍将是今后油井计量的发展方向。油井三相分离计量技术就是采用三相分离器将油井产出物分离为气、水和乳化油分别进行计量 ,从而提高原油计量准确度。在高含水原油计量中 , 原油含水率测定是很困难的 ,由两相计量分离器难以达到原油计量的目标准确度 ,三相计量技术通常也被应用在转油站计量中。三相计量分离器有立式和卧式之分, 由于卧式结构具有沉降时间长 ,油水控制方便等优点 ,被广为采用。三相分离器其功能是实现对油井产出物的油、气、水分离 ,并进入相应的计量仪表进行计量。

二、油田二三级计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测量修正到标准条件的问题

由于流量计的油流温度与压力是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对油流测量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法进行修正。可以逐渐推广应用质量流量计,用质量流量计逐步代替传统的罗茨流量计和弯管流量计,使计算机技术在油气计量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应用,实现温度、压力、流量的自动测量、补偿与修正。

(二)人为误差的问题

人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尽量减小,除少数计量系统外,目前二三级计量绝大多数仍采用人工读数和手工取样,极易产生人为计量误差,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智能化的含水分析仪,实现原油含水率和含油量的在线连续自动测量。推广应用原油自动取样器,提高油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三)测量原油含水率和密度值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二三级计量原油含水率采用在线连续自动测量的仍较少,原油取样采用自动取样器取样所占比例也不多,油样的代表性很差。可以对二级原油计量采用高精度罗茨流量计,并配高精度的标准表,实现在用流量计的定期在线标定。对气体流量计,可采用移动式音速喷嘴标准装置。以解决流量计的在线标定问题,提高计量准确度。

(四)计量检定的问题

二三级计量站点不可能都设有标准装置,而拆卸流量计离线检定等又不方便,美国解决油田内部计量检定问题的方法是在计量站点采用橇装式密闭计量装置,计量仪表可实现在线标定。计量仪表的高精度、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快速化,将是油田油气计量仪表的发展趋势,各油田应在这方面不断摸索,试验应用。

三、结论

油气计量技术的研究是应用研究,是确保安全使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永恒课题,我们要不断借鉴国内外油田先进的油气计量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油田内部的各级计量系统,加强计量管理,使油田内部油气计量技术得到提高,为石油企业的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2

1 电能计量技术概述

1.1 电能计量技术的概念

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提高用电稽查工作的工作效率, 保证用电稽查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电能计量技术还对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能计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电能计量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现代的电能计量技术不仅稳定性很强, 而且还具备准确度高的优点, 除此之外, 电能计量技术还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对用电稽查工作的干扰, 与此同时, 还具备防止电力资源运输过程中出现偷电漏电现象的功能, 此外, 电能计量技术还具备超高的灵敏度。

因此, 电能计量技术能够为用电稽查工作提高强大的技术支撑, 实现用电管理的数字化, 提高用电稽查工作的效率, 除此之外, 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用电稽查工作实现了远程管理, 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监管, 避免违章用电现象的发生, 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电能计量技术的作用

电能计量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电力资源的运输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力资源运输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运用电能计量技术。电能计量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为用电稽查工作提高强大的技术支撑, 推动用电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发展;二是推动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有效发挥用电稽查工作的远程控制作用, 监测用户的违章用电行为, 对违规用电的用户进行监管, 推动用电稽查工作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及现代远程控制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用电稽查工作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电能计量技术不仅能够监测用户的用电量, 还能够推动远程控制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 随着电能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能计量技术的精确性和灵敏性也随之不断提高了, 不仅能够进行远程监控, 还能够防止偷电漏电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 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电能计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 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仍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为以下几点。第一, 在我国的电力用户中仍然有一些用户存在着偷电等违法行为。第二, 用户擅自进行外供电行为等违法用电行为。第三, 公共用电安全和用电秩序被扰乱。第四, 用户私自改变用电类别。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其他一些违反国家供电系统安全用电要求的违法用电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不仅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电力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还会对电力用户的安全、用电质量以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因此, 针对这些违法行为, 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要坚决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加强用电稽查工作的稽查力度, 强化用电管理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偷电等违法用电行为的责罚力度, 避免偷电以及其他违法用电行为的发生。

3 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

3.1 提高了电能计量技术的精确度以及用电稽查工作的工作效率

随着电力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能计量设备的不断更新, 电能计量设备已经实现管理和监控的自动化, 人们的社会需求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满足。随着电能计量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在的电力计量设备的功能也得到了发展和强化, 已经不单单只是有监测用电行为和计量电能等功能, 已经实现了远程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以及用电稽查的智能化, 提高了电能计量技术的精确性, 促使电能计量技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 以前在进行用电稽查的时候都是采用人工操作的工作方式, 这样的工作方式较低而且花费的时间较长, 如果采集的数据不准确, 还有可能导致问题的大量发生。而随着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 不仅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 还提高了用电稽查工作的工作效率, 促进了用电稽查工作的智能化发展。

3.2 提高了用电稽查工作的工作质量

之前在进行用电稽查工作的时候, 通常都是采用人工计量的方式, 不仅工作效率低, 而且人工计量有时会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或大意导致计量数据的准确度不高, 对评定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现在在一些缺乏电力计量技术支持的企业中也存在着这些问题。随着电力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 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提高了电力计量工作的工作效率, 还能够减少电力计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提高计量数据的准确度。与此同时, 随着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 电力企业可以运用电力计量技术对用户进行监管, 减少偷电等违章用电行为的发生, 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和用电损失, 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3.3 促进对违章用电行为的合理判定

随着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 我国的用电稽查工作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用电稽查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可以有效降低偷电等违章用电行为的发生。随着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 电能计量技术不仅能够对用户的违章用电行为进行追踪和判定, 而且还可以根据电力计量技术的计量数据决定惩罚的力度, 使违章用电行为的判定更加合理。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 能够促进违章用电行为的合理判定, 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不仅能够提高用电稽查工作的工作效率, 还能够提高用电稽查工作的工作质量, 与此同时, 还能够促进对违章用电行为的合理判定。因此, 要促进用电稽查工作的发展, 就要发展和完善电能计量技术。

参考文献

[1]胡蔚菁.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 2014.

信息技术在油田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勘探开发;信息技术;档案

引言

油田勘探开发档案管理资料包括物化探、单井类资料(主要指录井、测井、酸化压裂、试油试采、措施修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科研文档、勘探开发年报、半年报、汇报多媒体等各种类型,文档管理是对企业的知识财富的管理。简单地说,对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文档进行管理就是油田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和共享这些财富,从而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知识财富,是文档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需求分析

目前档案资料入库、借阅、归还等环节还是通过人工方式管理,缺乏档案管理业务信息化管理及网络查询、借阅、统计、分析等,其次缺乏文档资源的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勘探开发类实物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问题,通过部署系统彻底改变目前档案手工管理模式;2.解决全部馆藏档案资料电子化问题,在目前部分资料电子化基础上,完成其余所有馆藏资料电子化;3.解决资料存档规范性问题,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摘要、关键词、关键字的索引约定;4.解决电子档案高效共享应用问题,建立稳定、高效的网络化平台,实现快捷便利的查询、查阅、下载所需要的档案资料;5.解决新产生资料如何实现常态化电子化入库问题,解决不断产生的勘探开发新资料如何实现电子化、建立属性信息等问题;6.解决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建立有效的认证、授权、动态跟踪手段,最大程度降低信息安全保密隐患。

二、实现目标

1.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建立勘探开发档案信息系统,全面彻底进行馆藏资料标准化整理,彻底改变目前档案手工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档案在归档、统计、借阅、查询、催还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提升服务窗口形象。2.改变档案利用方式。用户不需到档案馆便可对馆藏进行查询,了解其所需档案的馆藏及借阅情况。实现其方便地查阅有电子化档案的资料,对于要借阅的档案可以实现借阅预定。3.实现电子档案的网络化共享应用。共享与保密相结合,构建稳定、安全、高效、快捷的网络化档案应用平台,实现电子档案网络化检索、查阅、下载、应用,促进传统档案资料应用模式的根本改变,全面提高勘探开发档案资料应用效率,保证油田科研生产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三、档案信息化内容

1、实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馆藏属性库

属性库包括两部分:目录属性库和专业属性库。档案目录属性库的建立为信息发布提供基础数据,解决以往台账式目录查询不准不全的问题。目录属性库按照专业类别、时间等进行多种形式分类。专业属性的建立是为用户进行专业检索提供数据支撑,不同专业类别的档案都有各自的专业属性,如试油、修井,压裂、酸化等。

(2)档案条形码或二维码管理

档案整理需进行贴码(条形码或二维码)工作,此处以条形码为例进行描述。条形码管理具有输入速度快、信息量大、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特点,适合勘探开发档案管理,是油田档案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条形码与应用软件相结合实现对档案的快速入库、借阅和归还。

(3)开发实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符合油田档案管理需求,涵盖档案整个生命周期及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于B/S构架的软件体系。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后续档案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维护成本低。严密的授权及安全体系,保证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从应用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三个层次保证系统的安全,应用安全主要通过华北油田身份统一认证和权限管理中心以及系统自身功能权限管理来加以控制;信息安全对所有档案采用库房,分类,档案三级授权,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并且制定了科学的数据备份策略;系统安全则要依托油田网络和服务器安全策略。采用条码技术对实物档案进行管理。采用条码技术极大的简化了档案入库、借阅和归还等繁琐环节,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多种不同类别档案自定义统一管理。新加类别不用更改后台数据库设计,通过配置文档即可实现,极大的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方便、简洁的操作界面。操作界面简洁,界面交互性强,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提供与电子档案馆的数据接口。用户在查询借阅文档时,可以在线浏览电子档案馆相关文档。

(4)开发电子档案馆系统电子档案Web发布子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实现现电子资料网络化查询、阅读、下载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电子档案管理程序的用户界面仍然采用定制式界面,定制工具采用C/S架构开发,应用ClickOnce技术部署,ClickOnce应用程序可以自行更新;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在较新版本变为可用时检查较新版本,并自动替换所有更新的文件。对于文件实体在网络路径上的操作则采用WebService来实现,Web Service技术,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

(5)新资料入库系统建设与部署

部署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解决了历史资料查询共享问题,新产生的资料实现入库正常化,是保证电子档案馆有效应用的关键,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后续新增资料的入库。

(1)针对不同的业务点通过电子档案定制系统定制符合本业务点的相关采集系统,在满足新文档处理、编目、入库的功能后,对文档处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后续文档可及时、高效、准确的入库。

(2)对于部署了专业数据采集系统的业务点,开发专门的数读取入库程序,直接将专业数据转化为PDF文档导入到电子档案馆数据库中。

参考文献

[1]刘玉玲.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硅谷,2015年.

[2]王洪表.档案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价值工程,2013年.

[3]李慧玲.档案信息化中电子文件的存取格式问题浅谈.兰台世界,2013年.

[4]刘娜孔青青.档案信息化研究综述.山西档案,2013年.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4

分析3DGIS特点,提出将3DGIS技术与数字油田建设相结合的.思想,并通过一个典型的三维数字油田虚拟展示实例,介绍Skyline技术的应用流程.

作 者:王钰 高志亮 马智民 姚卫华 陈石 郭花利 WANG Yu GAO Zhiliang MA Zhimin YAO Wehua CHEN Shi GUO Huali  作者单位:王钰,高志亮,马智民,郭花利,WANG Yu,GAO Zhiliang,MA Zhimin,GUO Huali(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姚卫华,YAO Wehua(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

陈石,CHEN Shi(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49)

刊 名:地理空间信息 英文刊名:GEOSPATIAL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7(4) 分类号:P208 关键词:数字油田   3DGIS   Skyline技术   地物建模  

★ 天然气流量测试技术进展探讨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吉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 新疆油田存储“虚拟”整合应用案例

★ 新疆油田启动《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宣贯月活动

★ 论文:建筑节能技术及其应用窥探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程实施方案

★ PS/2接口协议解析及应用

★ 浅谈天然气输送管道铺设施工的安全技术的论文

★ 探地雷达技术应用综述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5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大型油田物资采购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实现方式,以供业内人士交流之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油田;物资采购

企业物资采购质量是保障其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大型油田企业更是如此。但是较之于其它制造业和生产企业,油田企业具有其独有的生产特点,这也造成其物资采购管理方式不可照搬一般制造企业。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旨在于通过对精细化管理在大型油田物资采购中的应用,以为大型油田及性质相似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精细化管理在大型油田物资采购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全面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的要求

对石油企业采购物资进行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为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石油公司已经明确提出的既定任务和目标。因此,规范化物资采购流程及相关制度建设为目前石油企业物资采购部门应当贯彻落实的基础管理建设工作。而欲积极采取有效管理和监督措施以实现基础管理建设工作的落实和完善,采购物资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为必经途径。

(二)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产品应用的推广,石油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必须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竞争实力,开源节流,方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在大型油田物资采购管理中,应当推行“集中采购、共同参与、分散操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以市场竞争淘汰掉部分劣质供应商,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稳步发展。

二、试论精细化管理在大型油田物资采购中应用的实现途径

如上所言,精细化管理在大型油田物资采购中应用是由市场和企业内部发展所共同要求的,于多样化管理模式中选择精细化管理参与物资采购的监督和管理正是顺应了该种需求。现将大型油田物资采购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方法予以归纳总结,兹述如下。

(一)物资采购制度的精细化管理

可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实现:

其一,细化物资采购过程管理制度。物资采购部门积极参与市场调研工作,结合石油行业的市场行情考核各物资供应商,并制定详细的供应商名录以备采购之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制度问题及时修补和完善;为维护企业整体利益,需定期对物资采购部门人员进行考核,对制度加以审核。

其二,以公开招标方式提高采购设备质量。针对油田企业将要于生产中使用的专业化和大型设备,可通过公开招标的公平竞争方式选择优秀供应商,以保证设备的高质量、低成本。

其三,完善物资采购反馈制度。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同后期服务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等,因此需要部门人员实地考察或信息反馈来及时更正供应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其四,严格遵从并执行质检验收制度。物资采购的目的在于应用于油田生产,产品和设备的质量是保障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型油田物资采购制度管理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并执行质检验收制度,把好商品质量关。精细化管理要求质量检验应当以多样化、多形式和多部门协同的验收方式,对应订单或合用中明确指明的各类参数和要求开展质量检验工作,以确保严查的严格性和公正性。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产设备应当要求供应商给出检测报告。

最后,采用问责制度,明确奖惩。于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可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受供应商贿赂、拿返点等不良现象应当进行严厉处罚。

(二)物资采购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物资采购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应当注意几下几点:

第一,细化物资采购计划,强化过程管理。大型油田物资采购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各类采购对象均是生产运营所需,因此需要加强对物资采购计划的管理,严格审核各个单位的物资计划采购申报资料,以确保其采购物资与实际需求相吻合,若库存资源中有单位所需物资,需及时更改申报表。从而于杜绝资源浪费的前提下保证油田物资采购的质量。

第二,多方考核供应商的综合实力,选择实力优异的供应商作为合作对象。供应商为物资供应链的源头,是企业物资采购的物资提供者,其提供的产品和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安全和效率。因此,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和多渠道考评各供应商。可运用的方法主要包含:以网络调查方式了解对方财务情况和商业信用评价;以实地考核方式考察对方实力情况,避免考核结果过于主观;对比多个供应商综合实力,选择排位靠前者。

第三,严格管理采购合同。采购计划和供应商确定后,物资采购部门需同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此间,企业相关负责人应当仔细审核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准确性、公平性和合法性,重点关注相关责任条款和处罚条款,从而确保双方利益不受损。

第四,严格把控采购物资质量审核质检过程,确保采购物资质量达标。质检过程中,对物资设备的标识和标注进行检验,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产设备要求供应商给出检测报告,保证质量责任的可溯源性;对于油田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专业化设备和大型设备,抑或科学技术成分较高的物资需由企业专业技术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对于企业根据生产要求特殊定制的设备和机械,需由企业人员驻厂监造,通过监察采购物资生产全过程来提升制造质量;对于已经参与应用的采购物资,可通过调查并统计物资使用情况和质量情况,了解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以明确后续合作方向;针对已经出现的物资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同供应商沟通,协商解决。同时将该类问题纳入续企业订《必检物资目录》中,及签合同中的处罚规定内,并明确此类质量的处理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大型油田物资采购中的应用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赢取市场的要求。本文对在大型油田物资采购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分为两部分进行了归纳和细述。受限于笔者工作经验,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行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

[1]路鹏.分析对油田系统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7)

[2]许文全.精细化管理提高油田企业物资采购质量[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6).

[3]杨先柱,苏红.对油田系统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的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6

址邮 编电话号码

xx xx

xx xx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不仅带来了教学观念的更新,也带动了学生在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跃进,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清新的活力,丰富了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时空,有利于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强感染力,培养各种能力,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如何发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呢?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它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需要而形成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大多是通过粉笔、黑板来进行描述的,是一种单媒体活动。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声音、动画、图片、图像等形式,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新颖感和惊奇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保持高度的兴奋,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发挥左右两边大脑的作用,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最佳的发展,同时也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比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师生间的交流变得亲切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多媒体所独有的交互性特点,也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是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教学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

境中,学生则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种参与性正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所急需的,也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孜孜以求但又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多媒体手段的引入为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进取精神,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展示用语言难以讲清楚的内容,提高学生感知新知识的速度,使一些抽象难懂得概念变成具体,还可以动态的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或将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或重复某一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可通过快慢镜头、特写等手段将事物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有效的观察和理解,这都可以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有利于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表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形象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或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它一般由两种思维组成,即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性思维的主导成份,并且是以扎实丰富的基础知识为依据,不拘泥常规、常法,而是善变、开拓,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观察思考、想象和探求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作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而学生 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自古以来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一直是以说教为主,学生所学的知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是被动地学,根本谈不上对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可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帮助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从而把一些非常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透过动感的外在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它们的联系。例如数学的几何问题,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动”中找出思维过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传统教学中的以讲解教材、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技术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 篇7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计量工作中的必要性

1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传统的计量管理工作中, 由于很多技术都是人工操作完成, 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弊端, 很多测试工作的速度、准确度等都受到影响。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计量管理工作中, 改变了人工处理数据的传统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采集的速度, 数据处理的精度以及制作报表的准确度, 提高了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

2提高了计量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 计算机硬件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 同时, 企业对安全性也有了新的要求。通常情况下, 计量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软件都有安全保密技术, 只有相关人员才有资格使用本系统, 此外, 计算机的信息储藏量非常大, 因此, 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不会造成信息的泄露或丢失。

3为计量工作人员处理信息提供了方便

计量工作实行网络化后, 数据资源实现了共享, 计量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一个终端随时获取数据信息, 对需要的信息进行查询和检索, 方便了数据的处理, 节省了时间, 同时也实现了计量工作自动化办公。

4有效的控制产品生产流程, 提高产品质量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计量管理工作中, 计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技术方法, 随时掌握市场动态,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计量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息息相关, 没有准确的计量数据, 就谈不上控制企业的企业的生产流程, 也就无法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因此, 将计算机技术中的新理论应用到计量管理工作中, 确保企业产品质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有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在过去的计量管理工作中, 数据处理过程非常繁琐, 并且很容易出错, 一旦某一环节出了错误, 就需要全部重新统计, 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 应用计算机技术后, 将人工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安排到其它的岗位上,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节省了资源。

二、计量管理工作中的计算机技术1数据库技术的运用

计量管理工作涉及到数据的处理、资料的保存和各种检定证书的编制, 在过去的计量工作中, 数据处理方式都是人工处理, 速度和准确度都难以达到现代管理的要求, 并且资料的管理、查询都不方便。因此, 借助数据库管理技术, 对计量管理工作实行现代化的管理。

2网络技术的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量管理工作将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 计量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实现了数据共享, 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使计量工作人员免除了重复工作, 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合理分配了计量资源。

3虚拟仪器技术的运用

在计量管理工作中运用虚拟仪器技术, 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 高效灵活的软件相结合, 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 改变了计量仪器的传统的物理结构, 在性能上也有了提高。

三、计算机技术在计量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对计量工具的管理

对于一个具有正常规模的企业来说, 传统的计量仪器管理方法都是人工操作, 包括仪器的登记、分类等, 工作繁琐, 且数量很大。随着对计量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工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因此, 构建计量仪器管理系统, 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计量器具, 具有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 在器具的购买方面, 建立数据库, 将获取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通过数据比对, 提供更为科学和系统的购买器具的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资本; (2) 实现了台账的自动化管理。将所有的计量仪器按照类别输入到计算机中, 如果需要查询某一件仪器, 只需找到该分类, 和传统的人工记录相比, 方便快捷, 效率明显提高, 有利于动态管理。

2对数据的管理

计量管理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数据, 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只有实行计算机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计量数据的核心作用。

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的数据管理的内容有:对技术数据的统计运算;数据的存储, 保证计量工作人员能及时获取历史数据以及当前的最新动态信息;计量信息的准确传递, 为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将计量仪器、设备的检定结果建立数据库, 包括仪器的名称、检定日期、检定结果等, 实现计量仪器的自动化管理。

3对计量档案的管理

运用计算机技术, 将所有的计量资料分类保存, 有利于计量工作人员随时检索资料, 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动态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

4实现网上培训和网上点评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将计量的最新知识在网上共享, 有效的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并能随时掌握计量管理的最新理念。

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情况公布到网络上, 真正实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 奖惩分明, 激励员工的竞争力。

结语

计算机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 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者相辅相成,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计量管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计量管理工作的效率, 实现了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 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计量管理工作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诸多领域, 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 为产品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障。为此, 笔者研究了计算机技术在计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实现了资源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计量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衡彦, 吴迪, 等.计量管理的网络化.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1 (11) .

[2]华义祥.计算机技术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农机化研究, 2006 (3) .

[3]董景轩, 王荣.计算机在计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质量天地, 2003 (2) .

[4]付玉荣.计算机在计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工业计量, 2002 (S1) .

浅析计量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经济发展;企业管理;计量工作

2013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希望年。国务院明确指出:2013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生产,就是要求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收入、铺新摊子、盲目追求数量,转换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上来。建立科学的和完备的计量检测体系,是企业加强管理工作、有效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备条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计量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

首先,计量是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计量管理,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进厂原材料计量验收,出厂产品计量核算,是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果缺乏计量检测手段或计量不准确,将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物料进、出厂环节配备准确的计量器具,可以使企业避免由于进厂物料亏量而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在物料产品出厂时配备准确的计量器具,不仅可以避免由于多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避免由于少付而影响企业的信誉。

经济核算要以计量数据为准。加强企业管理,车间、班组必须进行经济核算,消耗的物料都要进行全面计量,依计量数据作为经济核算的依据。要根据计量检测数据的分析,探索合理的改进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就能够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求计量器具必须准确、可靠,否则就会直接影响核算,损害有关各方的利益。降低消耗是降低成本的根本因素,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多的盈利。因此,降低消耗是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从生产流程看,选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选用能满足工艺条件又易于掌握的设备,都是降低成本的因素。但是,前提是要通过检测数据证明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这除了涉及到产品质量检验外,原材料、原器材、计量仪器设备的选用和比较,都得靠测量来。

其次,计量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计量是产品质量最基本的保证。从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到生产加工的各个重要环节,只有每道工序检验合格,才有最终产品的检验合格。制定产品标准要靠计量检测数据,而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又要靠计量检测来鉴定、检验。没有准确的计量 就不可能实现料批的准确配比 进而导致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 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谈不上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所以说计量检测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水平。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要不断地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效果如何,又需要计量检测。所以,计量检测是基础手段。从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发展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早期的质量检验阶段,中期的统计管理阶段,还是现代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都是以完备的计量检测手段作为其技术基础。因此,世界上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把优质的原材料、先进的工艺装备和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作为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

最后,计量也是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必要保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是关系到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大事,是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是企业必须做好的工作。而必要计量器具的配备是保证生产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最基本的措施之一。由于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直接关系着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因而我国《计量法》把用于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列入了国家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中,对于这些计量器具,国家不但要求企业配齐用好,而且要求企业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报,由其规定的检定机构进行周期检定,以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同样,为了保护环境,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排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气体、粉尘、废液、放射性物质等的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排放物进行监测,收集排放信息,根据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进行对照检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造。所以说,环保监测计量是企业环保的眼睛,是完善企业生产工艺和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

浅析液粘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篇9

[摘 要]液粘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的粘性或者油膜剪切作用力来传递动能的新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煤矿机械传动设备当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从液粘技术原理出发,简单介绍了该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具体应用,并为以后的发展和推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液粘技术;煤矿机械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239-01

煤矿机械发展简述

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费来源,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其供应量保持以每年10%的高速增长。随着大规模机械化采煤的开展,大量的煤矿机械应用到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机械的研发工作也在各大煤炭行业生产、科研机构如火如荼的展开。并且,随着新思路的开拓、新技术的应用,煤矿机械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机电一体化转型。研发和制造出一台高集成、高智能、功能全面、安全可靠的煤矿机械对于煤炭产业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同时,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煤矿机械也让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效率大大提升,安全事故降低,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液粘技术

液粘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于机械传动上的一种新技术,传统的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的传动技术主要是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与传统的液压、液力传动相比,液粘传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广泛适用于井下、地上各种复杂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既可以作为单一系统,用来实现高性能的传动或制动,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能与其他类型传动系统配合,实现高度综合高性能的复合传动。

2.1 液粘传动原理

液粘传动是利用液体的粘度或者油膜的剪切作用来传递动力,所以称之为液粘传动,又称为油膜切剪传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如图1所示:

从公式可以看出,切应力与液体介质的动力粘度和剪切速度成正比,与油膜的厚度成反比。在实际传动过程中,当转子转动是,通过油膜剪切力的作用,带动从动装置转动,通过调节不同的参数和油膜厚度,就能匹配出不同功率需要的扭矩,从而实现传动的无极调速。

2.2 液粘技术的优势

由于采用液粘技术的传动装置,主动部分与从动设备之间采用的是油膜接触,与传统的轴承或齿轮直接硬接触相比,由于油膜的可流动性,属于间接接触。在现实传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于输出转速和扭矩的无级变速,同时可以实现无载荷或者带载荷启动。对于启动惯性较大的负载端,可以通过自动控制,使传动装置缓慢加速,逐步带载,防止传动系统过载。由于非接触式传动,并且可以通过油膜的强制流动,及时带出接触面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防止产生火花或者局部过热而导致传动设备失效。同时,主动与从动装置的磨损也会降低,油膜的压力与厚度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根据负载情况实时调节,使整个传动装置变得自动化,智能化,以适应煤矿机械复杂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大功率,大扭矩传动设备的需要。液粘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基于液粘传动技术的种种优点,该技术符合煤矿机械的相关应用需要,能大力提高煤矿机械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效率,提高整个矿区生产作业水平。现将液粘传动技术在煤矿机械中应用途径归纳于下:

3.1 复合传动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挖掘出的原煤从地下矿井输送到地面,此过程需要借助大功率和长距离的输送机,而该机械在进行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对于设备的启动、加载、功率平衡等性能要求较高。而液粘传动技术与传统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结合,即可在电机和滚筒之间,实现能适应各种工况、具有多功能的复合传动。具体装置组成图如图2所示:

该装置通过行星齿轮与液粘传动装置相互配合,通过调节液压和测控系统的相关参数,改变动、静摩擦片间隙,可实现整个装置的无级调节其转速和扭矩,能适应该运输设备从空载启动到正常运行的逐渐加载过程。与传统的带式运输机传动方式相比,复合式液粘传动装置具有高效率,对电机、输送带和减速器的磨损较小,能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且由于是逐步加载,对电网的冲击也较小,容易维持电网的稳定。

3.2 煤矿风机节能调速

变频技术作为电动机节能亮点,一直受到厂家和用户的关注,并且随着十二五以来,节能降耗作为企业,特别是能源生产企业的工作重点之一。面对国家发改委对各省市节能量的要求,企业也应该积极响应,积极配合完成各省市摊派到各企业的节能指标的要求。煤矿通风机作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一般具有高功率高流量的特性,并且由于挖掘巷道的延伸,其功率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传统的机械传动,导致煤矿通风机一直处于大马拉小车的状态,每年消耗的电量非常惊人,而通过采用液粘技术传动,使煤矿通风机具有变频功能,根据巷道的长短,相对应的控制输出相应的风量,防止通风机一直处于大负荷、满负荷工作状态,节约能源。

3.3 液粘制动技术

煤矿运输机械由于负荷较高,惯性较大对于设备的制动性能要求较高。且随着载荷的不同,传统的机械摩擦制动不能适应各种工况制动的需要,煤矿生产的特殊环境,要求运输设备的制动扭矩能匹配带上载荷进行调控,而液粘传动技术的出现,方便的解决该问题。液粘制动系统的主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

通过适当的设计和参数控制,液粘传动技术能满足不同负载状态下的运输设备制动要求,并且由于液粘传动技术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快速散去在减速制动时由于摩擦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局部过热发生变形损坏,同时又能避免电火花产生,特别适合煤矿井下生产防爆要求。结语

清洁、高效、安全生产作为能源生产企业的重中之重,是现代煤炭企业生产发展方向。煤矿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保障企业安全高效生产的基本要素。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液粘传动技术的出现,能显著提高煤矿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我们要积极研发、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推动过程煤矿机械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1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自身发展上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以生为本发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然而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的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不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

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来讲,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的教学,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成为他们讲授语文知识的工具,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学生大多是死记硬背语文老师教授的知识和概念学生没有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这样的语文课堂学习使得学生们更加感到恐俱,老师也感觉到教学越来越吃力,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缺乏师生交流。

和上述的情况相反,这种情况下的小学语文老师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着过度依赖和倾向于信息技术的缺点,比如在一些可需要可不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地方,或者根本就能完全进行版面或者口头讲授语文知识的地方也过度地使用图像、动静态画面使得学生们养成了对于图像的依赖心理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损害了学生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老师们也难以和学生们进行课堂的交流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压抑也使得了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减少了师生们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老师们传道授业,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锐减。

二、改善和普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尤其是对很多学生来说特别是很多男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极其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且信息量极大、涉及面极广而且,小学生们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积累以及感知发展水平均不够高,语文老师们不可能能够把全部知识一股脑儿全部呈现给学生。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元素有机整合起来,针对性地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落花生》这节课文的时候,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网络计算机设备收集一些关于花生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诵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小学生知识范围有限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对其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少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好奇、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的运用展开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计算机等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们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使其作为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方式,可以让老师更加充分直接的展开其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课程《夜莺的歌声》这节课时,可以在学习这节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这篇课文的了解根据课文的内容赴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和图片肩的男学生喜欢武器于是就特意收集了二战时的很多武器资料,下载了当时的许多坦克、飞机、大炮等资料;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了解军事知识,于是就收集了二战时期许多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还收集了二战中一些重要人物加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等人的资料还有的学生下载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照片,并做成了动态的电子图书卡赠送给同学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所要学习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3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良好教学氛围的烘托,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必然会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当今世界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络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早已经到来学生们大多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知道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过了老师,老师可以查询到的知识他们可以查询到。因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这一课程时,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预先让学生们收集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正式授课前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朗诵课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河以适时播放自己备课时候准备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这一下子就让学生们阅读的文本语言活起来了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老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英等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田中国科教创新导干,2012,(8)

光纤测温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光纤温度传感器;测井;井下监测

前言: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人们需要知道在产液或注水过程中有关井内流体的持性与状态的详细资料,这就要用到石油测井,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的电子基传感系统已无法在井下恶劣的环境诸如高温、高压、腐蚀、地磁地电干扰下工作。而光纤传感系统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其对电磁干扰不敏感而且能承受极端条件,包括高温、高压(几十兆帕以上)以及强烈的冲击与振动,可以高精度地测量井筒和井场环境参数。

光纤测温技术是利用目前在通讯领域大量采用的光纤经过特殊加工制成传感器件的光电技术。此技术可以长距离大范围多点温度测量,每口井只需一条光纤就可以连续测量井中任何一点的温度,具有防燃、防爆、抗腐蚀、耐高温、测量范围广、定位精度高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一、测量原理及系统结构

1.测量原理

光纤测温的机理是依据后向拉曼散射光谱的温度效应。拉曼散射光由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光和斯托克斯(stokes)光两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前者对温度特别敏感,而后者与温度关系很小。为消除光源波动和光纤弯曲等影响,提高测温准确度。采anti-Stokes光和Stokes光强度的比值来解调温度信号,基于DSP系统的信号处理单元完成对雪崩二极管(APD)光电探测器输出信号的放大、采样和处理,并解调出温度。

2.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结构

分布式光纤井下温度测试系统分光纤传感器、终端机、工控电脑三个部分。光纤传感器既是信号的传输通道,又是温度传感器,其主要是由高纯度的绝缘材料石英组成,具有不受电场、磁场诱导干扰,耐高溫、抗腐蚀等异性能,能在各种油田野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终端机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信号的发射、接收、滤波、放大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和输出。实现系统的控制、信号处理、显示、储存和打印以及外部其它扩展功能的实现。

二、光纤测温技术的应用

光纤测温技术利用光纤技术为成千上万个监控点提供温度测量。这一日趋成熟的技术能够精确发送实时温度情况该系统利用光时域反射(0TDR)技术、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经波分复用器、光电检测器等对采集的温度信息进行放大、信号处理,并将温度信息实时显示出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快速多点测量并定位等优点,它能够连续测量光纤沿线所在处的温度,测量距离在几公里的范围,空间定位精度达到米的数量级,能够进行不间断的自动测量。

光纤测温技术具有通过沿整个完井长度连续性采集温度资料来提供一条监测生产和油层的新途径的潜力。因为井的温度剖面的变化可以与其它地面采集的资料(流量、含水、井口压力等)以及裸眼测井曲线对比,从而为操作者提供有关出现在井下的变化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传统的测温工具只能在任何给定时间内测量某个点的温度,要测试全范围的温度,点式传感器只能在井中来回移动才能实现,不可避免地对井内环境平衡造成影响。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的优势在于光纤无须在检测区域内来回移动,能保证井内的温度平衡状态不受影响。而且由于光纤被置于毛细钢管内.因此凡毛细钢管能通达的地方都可进行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测试。

光纤测温技术要综合考虑测量的点数和连接器衰减,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

(1)光纤以及连接器对信号的衰减问题,解决的方法为尽量减少连接器的数目、采用布喇格光纤光栅传感器以及改进连接器的性能。(2)安装时容易损坏,解决的方法为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另外,光纤传感器需要外部保护层、减小应力(包括射孔和温度引起的应力)。(3)多相流监测。为了做好油藏监控和油田管理,最关键的环节是获得生产井和注水井稳定可信的总流量剖面和各相流体的持率。然而,大多数油井分层开采,每层含水量不同,而且有时流速较大,给利用常规生产测井设备测量和分析油井的生产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液体在油管中的摩阻和从油藏中向井筒内的喷射使得压差密度仪器无法准确测量,电子探头更是无法探测到液体中的小油气泡。

三、结论与展望

光纤测温技术可以将油水井每1.25米间隔的各点温度实时显示出来,突出时效性,整体趋势性。油水井管理者可以通过油水井的温度分布判断该井的状况,尤其采用蒸汽热采工艺的蒸汽驱井、蒸汽吞吐井、热采水平井中,其产层温度的高低,可以判断产层吸汽能力的差异,继而评价注蒸汽的效果。为此,光纤测温应用考虑以下方面:

1.开展注蒸汽井分时温度压力测试:对停注后闷井期间进行每天一次测试,通过资料对比分析闷井期井下温度变化,确定合理的闷井期,分析吸汽油层位置和效果。

2.蒸汽驱观察井温度测试:在蒸汽驱观察井中进行连续测试,分析吸汽层温度波动情况,判断注汽效果。

3.闷井期后利用固定式监测方式进行热采水平井温度剖面测试,分析吸汽油层位置和效果,有效解决造斜段、水平段测试难问题。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12

油田的油井生产都是在野外进行,号称是“没有围墙的工厂”。临盘采油厂位于人口稠密的鲁西平原,油田范围约1500平方千米,现有油井1600余口。因为点多面广、油井分散和油价持续走高等原因,原油及采油设备被盗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厂每年被盗原油约数千吨,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因盗油引起的停井、污染等损失则更高,另外频繁的井场意外停电、设备故障等异常状况也严重地影响着正常生产,传统的生产保障手段已不能适应日渐恶化的生产环境。

有鉴于此,从2004年12月起,临盘采油厂在全厂范围内进行了油井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首先在盗油现象最严重的采油十二队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陆续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建设,至2009年6月,全厂油井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覆盖了21个采油队的1250口油井、1250条单井管线、156条混输管线,在生产及管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油井视频监控技术作为一种视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实时监视的手段,来实时监控油井的生产情况,及时发现油井故障及盗油活动,并对被监视的画面进行录像存储。在此基础上,高级的油井视频监控技术还可以对监控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并能接收报警信号,进行报警触发与联动。

我厂目前油井视频监控技术构架如图1所示:

2 油井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临盘采油厂的油井视频监控技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弱到强,可划分为三个技术阶段:

2.1 第一阶段 闭路的模拟监控系统。

为初始阶段。摄像、传输、控制的环路是模拟的、闭合的。系统受布线条件限制,地面工程量大、传输距离短、清晰度低、系统缺少远程功能,其技术落后、设备纷杂,后期维护难度大、费用高。

以采油三矿某站为例:模拟信息在75Ω视频电缆上闭路传输至服务器,系统布线上百米,传输距离及质量都不高。

2.2 第二阶段 开路的数模结合监控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此阶段采用工作在220~240MHz频段开路的无线设备来传输视频数据,摆脱了系统布线限制,传输距离远,便于远程控制,较好地适应了野外油井监控的要求。其规范成熟,价格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缺点是易受民用通讯设施的干扰(如:农村随意使用的 “大灵通”等 非法无线设备),传输速率低、误码率高、信号损失较大、通讯中断现象时常发生,致使图像质量劣化、难以排查。

2.3 第三阶段 全数字化的油井视频监控技术。

随着技术的成熟,此阶段应用 D1图像标准 、视频服务器压缩编码、802.11abg无线网络、TCP/IP网络协议等全数字化技术构建监控系统。

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2.3.1 便于组网

无线网络极大减少了网络布线工作量,具有施工周期短,性价比高的特点。

2.3.2 可实现快速覆盖

此阶段最大的优势就在 采用一点对多点的无线方式快速覆盖,一般只需要建立一个中心点和几个前端点,无线网络就可覆盖半径10公里左右的区域。

2.3.3 灵活性高、扩展性强

当生产中需要移动、增加、减少监控点时,无需进行大量网络改造,只需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 ,就可以移动、增、减监控点。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扩展性。

第三阶段的技术规范成熟、图像清晰、覆盖范围广、远程性能优良,价格适中,已成为国内外油井视频监控的主流。尤其是我厂油井夜间监控的设计标准已从红外线监控 升级到 变焦激光监控,夜间监控距离更由以往的几十米提高到目前800米左右。

3 油井视频监控技术在矿场的应用情况及技术提高

3.1 随着采油厂油井视频监控技术的大规模建设,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1.1 采油厂油井监控设备纷杂,某些监控点系统品质较差,监控半径短、效果不佳。

3.1.2 某些监控点夜间监控效果差,存在“看不见”、“看不清”等问题。

3.1.3 某些监控点因各种原因,使无线传输环境恶化,效率差,存在时断时续、图像丢帧停顿等问题。

3.1.4 如何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搞好人机结合等管理问题。

3.2 通过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技术分析及细致扎实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提升方案。

3.2.1 针对监控设备纷杂、监控点系统品质较差,监控半径短、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夜间0.0003lux低照度敏红外摄像机+激光探照灯+井场红外辅助照明+网络视频服务器+802.11无线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的方案。

3.2.1.1 将监控点前端陈旧的红外光探照灯,更换为夜间有效照明距离更长的激光探照灯。

3.2.1.2 以高效可靠的802.11标准网桥,更换工作在220~240MHz频段,极易受到民用通讯设施干扰的无线设备,提高传输效率。

3.2.1.3 使用先进的网络视频服务器及高效可靠的802.11标准网桥,使多路压缩编码的数字化视频信号在无线网络上远距离、高清晰地同步传输。

改造后有效的提升了系统品质,夜间监控半径达到了800m左右。

3.2.2 某些监控点夜间监控效果差,存在“看不见”、“看不清”等问题。我们结合主流的夜间探照及辅助照明技术,认真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是红外LED技术:LED发出的红外射线肉眼看不到、但感红外摄像机却能看到,并可清晰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它造价低廉、简单易行,但射线衰减大,光照强度随距离指数发散严重,易形成“看不见”的状况。

二是红外激光技术:激光器照明是红外LED照明技术的升级,探照距离远、光照强度大,但也存在造价高,发热量大,不能无限加大激光功率等缺点,在探照半径最远端产生“白雾”化等问题,易形成“看不清”的状况。

我厂油井视频监控的重点时段在夜间,夜间监控的难点是:黑夜、红外光照度太低。由于红外射线衰减太快,光线强度是影响夜间监控的重要因素,摄像机对夜间微弱可见光是感受不到的。为了解决夜间监控的照度问题,就必须增强井场的红外光照度。对此我们设计实施了红外辅助光源进行照明,具体做法是:在井场上架设红外辅助光源,对井口和电机等重点易盗部位进行补光;并有计划的更新了部分老旧红外探照灯、老化激光探照灯,同时进行了“设备红外光敏度”和“红外光源发散频率”之间的匹配研究,将夜间0.0003lux低照度敏红外摄像机和探照半径更长的红外、激光探照灯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井场的红外光线亮度,构成了良好的夜间中长距离监控技术体系。

添加红外线照明设备后,人眼看不到的红外光在机器看来却是“亮如白昼”,便于在夜间快捷、准确地寻找井位。

红外探照监控点,配合井场红外线照明后的效果对比图见图3:

同时,红外补光后,井场上强度高的红外线光照是固定的,不随摄像机焦距远近变化,摄像系统可清晰地监控井场,解决了最远端画面白雾化的问题,使敏红外摄像机的夜视距离尽可能的接近了白天水平。图4为激光探照监控点配合井场红外照明后的效果对比图。

3.2.3 针对某些监控点因各种原因,无线传输环境日益恶化,效率差,存在时断时续、图像丢帧停顿等问题进行的工作。

因为我厂油区范围内村庄密布、地形复杂,树林、工厂越来越多,严重影响油井监控的无线信号传输,产生时断时续、图像丢帧停顿等问题。另外因各种生产原因,有些监控点甚至需要进行整体移动,产生极其巨大工程量。

针对此类情况,本着便捷有效的原则,我们对无线传输进行了中介及移动工作。对于某些因树木、工厂遮挡的单点,变该点向中心传输为向附近单点进行中介传输(要求中介点传输是顺畅的),或根据生产情况需要进行移动。以采油12队监控系统改造为例,我们对l7-401站、l7-x2井、ti3-2x等受树木村庄影响的单点,进行改变中心负载、向p214-1井中介等办法,解决了传输问题。

进行这样的技术改造后,提高了无线传输效率,有效解决了画面时断时续、丢帧停顿等问题。

3.2.4 针对如何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搞好人机结合等管理难点进行的工作。

监控技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技防工程,但单纯的技防工作是不能体现其先进性的,它需要与人防工作深度结合,才能发挥其全部功用。如何将技防与人防结合,我们做了大量探讨和实践。

在我厂视频监控应用的早期阶段,也曾发现某些单位管理意识较差,曾有过“机器干活、员工睡觉”的错误认识;对监控系统不重视或不使用,搞不清系统真正的优缺点到底是什么。对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再好的监控系统也只是保障生产的辅助工具,不能建完大吉或将工作武断地推向机器,而忽视相关人员的作用,如果那样,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是废铁,再完美的制度也是废纸。所以在系统的应用中应以人为本,选好人、培养好人,积极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搞好人机结合。通过对员工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培养,使系统充分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出了具有清晰的建设流程、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及奖惩制度的《临盘采油厂视频监控技术管理规定》,在关键点进行制度与人的结合,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群体士气,使视频监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活动迈进了一个有序的新阶段。

4 油井视频监控技术取得的良好效绩及下一步方向展望

4.1 油井视频监控技术取得的良好效绩

油井视频监控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通过大范围系统建设、应用研究、制定制度、人机结合,配合油井视频监控整体化、放大聚焦为手段, 兼容各种生产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了统一指挥、高效机动的人机结合智能化管理应急联动系统;在油区治理的重点区域,结合以往反盗护矿经验,在特定时间段内对盗油分子必经之村边路口进行监控布防,能够提前发现盗油等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处理。与护矿队、公安分局等单位协同联动,取得了良好成绩,目前,全厂日均减少原油盗失数十吨左右,节约污染费用2万余元,避免不法分子破坏200余次,盗油案件下降约70%。例如采油12队辖区,原来是盗油频发的重灾区,自使用油井视频监控技术以来,发挥了巨大的反盗护矿作用,监控人员能监控该队80%的油井及管线,一旦有盗油活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抓捕,同时,系统可对现场进行录像记录,以便执法部门日后举证破案,极大的震撼了犯罪分子,油区治安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盗油案件明显下降。上级领导对我厂油井视频监控技术的有效使用曾多次给予充分肯定。

4.2 基于采油厂油井视频监控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视频监控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为实现采油厂自动化视频监控技术的建设与集成,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

4.2.1 进一步完善系统数字化程度。基于数字化设备灵活组网方式、在可扩展性方面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要尽快完成部分模拟系统的数字化更新换代。

4.2.2 逐步将无线传输系统完善成抗干扰性、灵活性更强的系统。将部分受干扰严重、无线传输效能差的设备,尽快802.11wifi化、甚至wimax化。

目前我厂采用的wifi设备皆使用802.11abg标准,其电磁波波长不到20cm,绕射能力差,受树木、建筑物影响比较大。我们对无线数传、wifi、wimax、cof等无线传输方式做了技术比较研究后,提出了改造方案:

4.2.2.1 在树木建筑稀少区域,将易受干扰的老旧设备尽可能的wifi化。

4.2.2.2 树木建筑物多的区域,单点改造为cof方式或绕射能力更强的wimax方式。

4.2.3 标准统一化,大规模组网。目前我厂品牌混杂,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开发商的系统只能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集成为大规模系统,我们将先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建设兼容性平台,实现多种设备系统的接入,再分级组网,逐步统一。建成集中加分布式多元存储模式,满足多用户访问。最终目标是将各队的系统集中到全厂统一的平台上。

5结束语

视频监控技术在我厂的应用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改进,相应的管理方式也发生改变。怎么不断提高其应用效果也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我们相信在采油厂、采油矿区到基层队各级生产单位的同心协力下,通过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不懈努力,我厂油井视频监控技术必将发挥信息化的增效优势,有效地提高我厂生产管理水平,为胜利油田“重上三千万”的战略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临盘采油厂在2009“信息化提升年”中如何紧密围绕油田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结合油田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集成、整合、提升”的工作思路,着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做法;同时在日益严峻的原油生产和反盗护矿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深化信息化应用,通过视频监控技术来有效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扼制盗油现象。通过分析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临盘采油厂视频监控技术各阶段的情况以及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和深化整合工作的过程,并展望了未来视频监控技术信息化建设的前景。本文以临盘采油厂视频监控技术的改造提升作为典型事例进行剖析,以点带面、小中见大,以期对有相同建设背景的油田单位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视频监控技术,系统

参考文献

[1]孙德明,何正嘉.快速构建基于Web的远程测控系统.2003年.

[2]凌振宝,王君.一种网络测控模型的研究.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

[3]朱文凯,陶波.基于Internet的嵌入式e-维护装置.测控技术.2002年.

上一篇:七夕给女朋友的话下一篇:有十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