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24-10-04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精选8篇)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篇1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 管理就是沟通

摘要: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沟通,管理的难题也是沟通的难度问题。管理沟通作为企业组织的生命线,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机构的效能,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加强内部或外部的沟通来解决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沟通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所以,管理和沟通在本质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沟通是管理的必然手段。应用好管理沟通这个工具能使本单位的管理流程更加顺畅,信息交流更加充分,从而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文章概述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以及作用,分析了沟通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到有效沟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沟通管理;沟通的作用

一、沟通的含义与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沟通的含义

一般来说,沟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交流,即把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映效果的整个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沟通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旨在完成企业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对企业组织目标有意义的信息发送,接受与反馈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及其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履行管理职责、实现管理职能过程中,通过信号、媒介和渠道,有目的地交流观点、信息和情感的行为过程。

(二)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以及群体做出的决策

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者建议有关人员做出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做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

2.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目标、工作进程、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要求等因素只有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才能使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没有适当的沟通,上下级之间,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4.通过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塑造良好外部形象

对现代企业来讲,与外界交流可以说是一个必然趋势,光闷头做好企业自身内部工作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加大外部沟通力度,使企业在社会上不断取得声誉。企业应密切联系社会,加大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及媒体单位的沟通交流,从而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因素形成的沟通问题

组织结构会影响沟通的有效性,一般而言,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经历的层次和环节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国企业多数实行锥形组织结构,层级很多,信息传递不仅容易产生失真,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沟通不良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机构越复杂,管理层次越多,职能越不清晰,其沟通的效果就越差。

(二)管理者存在的问题

管理者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管理者不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对此不作有计划的推行,认为下属只要听命就行,不必多问,在内部管理上,决策只是管理者说了算,企业中一些决策不能与员工沟通,怕意见不统一难以实现决策。二是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

(三)人际因素中的沟通问题

1.个性因素所引起的障碍。信息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方面、气质方面、态度和情绪及见解等的差别,同样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

2.人际关系所引起的障碍。沟通双方如果相互猜疑,会增加抵触情绪,影响交流;双方若坦诚相对,就有利于有效沟通。人际关系和谐,沟通自然容易;人际关系紧张,沟通难度也就加大了。

3.信任情况所引起的障碍。即沟通者从某种利益出发、原则出发、认为对方有不值得信任的地方,或缺乏较高的信任度,彼此怀疑而形成的障碍。沟通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给和受的过程,信息传递不是单方面而是双方面的事情,因此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

4.媒介障碍。即沟通者缺乏良好的沟通媒介,如中介人和各种沟通工具、设备、技术、手段通道等。沟通媒介是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传递到接收者那里所借助的手段,他传递信息是否快捷、清晰,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三、有效沟通的建议

(一)管理者要做有效沟通的推动者

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沟通环境。由于沟通具有双向性和及时性,培养员工重视沟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沟通。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有主动与部属沟通的习惯,给予员工鼓励、信任、勇气、营造健康、平等、轻松的沟通环境,与员工保持良好的环境,让员工参与进来,自上而下地推动,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实现真正的沟通。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每个员工都有要求得到他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于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构建“心理契约”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也是保证员工产生高水平的内聚力和承诺(表现为高能量、延长工作时间、意愿多干并对工作满腔热情等)的过程。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关心、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才能构建“心理契约”。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转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通过激励使职员从拖拖沓沓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力,把员工改造成充满乐观精神、积极向上的人。

在实际的沟通激励工作中,对待不同的职员,管理者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激励方式。如对待年轻员工,管理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经常与他们交流,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直接传达给他们,并多给他们鼓励和提醒,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时机成熟时,给他们自主行动的自由,让他们独自承担和完成较重要的工作,保持经常的接触,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肯定成绩和进步,公开地表扬和奖励工作优秀的员工等。对待资历深的老同志,首先要把他们看作是财富而不是负担因为他们的经验、责任还是年轻员工所缺乏的。管理者应尊重他们,把他们安排在适合的岗位,经常与他们交流,适时给予培训和提高,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这样,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同样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管理者的有效沟通一定能创造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激励员工成为绩效接触者。

(二)建立易于沟通的企业组织环境

为了降低沟通的成本,提高沟通的效率,管理者都要根据企业战略的实施进行组织结构得有关调整,减少沟通的层级,建立易于沟通的组织结构。如今国际上较流行的“扁平化管理”就是为消除沟通障碍而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扁平化组织结构”下,企业的机构设置相对简单,管理层次较少,职能相对清晰,其沟通效果也比较好。

(三)公司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沟通的实现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机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合理且有效的沟通制度和内部的沟通机制,如日汇报制度、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定期会议、与员工对话、员工建议制度、内部共享数据库、内部报纸等。这些沟通形式应纳入制度化和轨道化,建立之间互传信息的平台,使信息传递得更快、更加顺畅,使大家步调协调一致,方向目的明确,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使目标完成得到有效保障。

(四)塑造利于沟通的组织文化

任何组织的沟通总是在一定背景下进行的,受到组织文化类型的影响。企业组织的精神文化直接决定者员工的行为特征、沟通方式、沟通风格,而企业组织的物质文化则决定着企业的沟通技术状况、沟通媒介和沟通渠道。

(五)掌握沟通技巧

1.明确角色与换位思考。主导沟通者应该十分清楚自己在沟通过程中为实现沟通目标所扮演的主导角色与职能,同时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使自己所运用的各种沟通要素能够为对方愉悦接受。

2.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沟通方法。沟通对象由于心理需求、性格、气质、管理风格等的不同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在沟通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有效沟通是企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当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职员的主观能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能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决于管理者与其沟通的效果,所以,高效率的管理和经营离不开有效沟通。企业要重视沟通,强调沟通,加强沟通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提供沟通的渠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崔佳颖.组织的管理沟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2]托马斯.D.兹费尔.管理就是沟通.中信出版社,2004.[3]张晓青.《论企业的管理沟通》.《理论平台》王琛丽.管理中的沟.科学之友,2009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篇2

在现实生活生活中, 我们发现、年龄、学历, 起点相同的人, 工作水平和业绩却有很大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他们沟通能力的大小。大量的事实证明、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能, 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这么说, 沟通是领导的第一技能。只有沟通才能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所以沟通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最基本的技能。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后发现“智慧”、“专业水平”、“经验”占成功因素的40%, 其余60%取决于良好的沟通。无独有偶, 心理学家巴沃拉斯曾对领导者与沟通的关系做过试验, 结果表明, 最积极与他人沟通的人被公认为最有领导资格的人, 而最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的人被视为最没有领导资格, 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打破制约领导和管理的“瓶颈”。信息沟通是组织生存和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沟通决定高质量的管理, 组织绩效和员工士气。领导者的责任不是亲自干好每件具体工作。而是要大量的把时间花在沟通上, 根据信息确定工作目标和方向, 沟通是群众路线的体现, 在沟通中要允许有不同意见的争论, 才有助于将似是而非的决策转为正确的决定, 从而形成出色的决策。

2 沟通的定义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2.1 沟通的定义

Saundra Hybels在《有效沟通》中认为,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这种过程不仅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也包括形体语言、个人方式。John w.Newstrom在《组织行为学》中, 把沟通定义为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 同时认为沟通是一种传递观点, 事实、思想、感受、和价值观而与他人相接触的途径。

2.2 信息沟通在企业中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案例:可以很好的说明沟通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海尔公司在一次工作例会上, 总部信息部的工作人员说:“你们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 我们向总部反映”。当时有人针对西北地区居民爱吃牛羊肉的特点提了一条建议, 有的顾客在挑选冰箱时, 总嫌冰箱的冷冻室小, 而冷藏室太大, 问有没有冷冻室大而冷藏室小的冰箱, 事实上当时不管哪个品牌的冰箱基本上都是冷藏室大冷冻室小, 但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 西北地区的居民喜欢吃肉, 需要冷冻室大而冷藏室小的冰箱, 所以提出建议能否生产一款针对西北地区居民饮食特点的冰箱, 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事后一想, 总部能否采纳这条建议, 事出意外, 不到一个月, 总部就开发了一款冰箱, 特意为喜爱吃牛羊肉的西北地区的居民而设计的。产品一上市, 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和购买, 从这件事情上, 说明信息沟通的重要性。海尔的工作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海尔对信息的处理是非常迅速的, 以便尽快将信息转化为生产力。

3 沟通的重要性

3.1 群体事件的实质

事实上, 在今天中国进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3000美元左右的时候。是各种矛盾比较容易激化的敏感时期, 群体事件呈逐年上升的势头, 信访办的压力比较大, 在这里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政府和群众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太少。是造成群体事件上升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官僚主义”, 现在当官的高高在上、与群众的联系很少, 许多地方老百姓甚至不知道自己市里谁是市长、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谈不上沟通。许多情况, 只要政府能够实事求是的将中央的文件精神不打折扣的执行, 就能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纷争。

3.2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沟通

在今年爆发金融危机后, 中国政府的压力是很大的, 既要保增长又要保证就业。为此, 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分工到各个省市, 进行调研走进老百姓家里了解情况、甚至到田间地头与农民进行交谈, 询问他们的负担重不重, 中央出台的政策是否到位。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 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也是最直接的沟通。到工厂与工人进行交流, 询问金融危机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多大影响。可见, 作为中国的核心领导层, 他们十分重视对民情的调查。这也是中国政府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基本保证, 早在毛泽东时期, 中国共产党就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把同群众的关系形象比喻为鱼水关系。可以说, 那时的群众和政府的沟通是很畅通的, 也就是这种良好的沟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到了革命的胜利。

4 沟通在现实中的作用

4.1 政府机关中沟通的不畅通

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中, 由于“官本位”的作用, 沟通是有一定障碍的。在政府机关处在底层的公务员, 没有什么话语权, 因为沟通的层数被加大了, 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的建议是很难到达领导者的耳朵里去的, 这就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总是不高, 做出来的决策不结合实际情况, 因为它没有很好与外部进行有效的沟通而造成的。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上行沟通做得不好, 上行沟通的优点是下级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上级反映并得到重视, 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参与热情, 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下面的基本情况, 与群众形成良好的关系, 提高管理水平。在沟通过程中, 上行沟通有些缺点, 因为上下级级别不同而造成心里距离, 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可能抑制或歪曲反映情况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最终导致信息失真。加上“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长官作风, 因此, 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沟通还不够通畅, 对组织的发展很不利。

4.2 沟通手段的完善

为了使组织更有效的运转, 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沟通的手段来获取信息。在今天, 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信息化的发展, 组织中那些传统的沟通手段已显得不够, 需要沟通的内容也更广泛, 在这种情况下, 电子邮件、博客、电话会议、内部网和外部网以及即时通讯, 由于这些手段的出现使得组织中人们的信息沟通更快捷更准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国于国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上任就马上访问中国、日本这两个在亚洲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 不就是在互相沟通为美国的经济复苏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吗?

有句话说的好, “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如果沟通不畅, 下级就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领导意图, 最终会导致管理的混乱或失败, 甚至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人与人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就会构成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 有这样的团队组成的组织就是一个有竞争力, 有创造力的组织, 由若干个这样的组织形成的国家就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强大的国家。

摘要:沟通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通过分析沟通在各种组织中的作用, 说明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并简单扼要地分析了由沟通引起的种种现象, 用海尔公司的信息沟通的实例分析畅通的信息交流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并总结出沟通在组织中的现实意义。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沟通;班主任;管理

要想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班主任就一定要通过多种手段与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通过不断地沟通,把握学生的内在心理,用温情打动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动良好的班级风气,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班主任的沟通方式

1.1口头沟通

1.1.1用会议形式进行沟通

与班级全体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采用会议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激发热爱集体、奋发向上的热情。在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沟通之前,班主任要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工作,明确好开会的目的、内容和顺序,做到心中有数。在会议的内容上,要把班级管理规定、校风校级给同学们交代清楚,让他们围绕班级目标而努力。在认可一部分同学的成绩时,也要发现不足的一面,并及时指出,以便改正。在展示了班主任的管理魄力之后,还需要给同学们一个发展的平台,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

1.1.2用口头谈话方式进行沟通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无目的的。如果班主任沟通的对象是对班级有积极的带动作用的先进学生个人,那这个沟通就是有目的的。因为这些学生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他们的想法和意见通常对班级工作的改进有较大的影响。当班主任发现班上有违纪行为时,这时的沟通也是有目的的。这有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保持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此外,还有无目的的口头沟通。班主任可以将谈话地点定在花园、操场等地点,师生看似闲聊,其实无意中谈及到班级的话题,这时可以得到学生极大的信任,班主任可以充分把握班级的真实情况,也有利于班级工作的改进。

1.2书面沟通

1.2.1周记

书面沟通是一种通过文字进行交流的方式。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的周记中,发掘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学生的一些动态。通过对周记的批阅,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作出恰当的评论,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同时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殷切希望。

1.2.2信件

信件或纸条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另一种方式。教师节的一封感谢信,寻求帮助的小纸条,这些都是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沟通的表现。在收到信件或小纸条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查看并沟通,带领学生走出困境,解决他们的问题。

1.2.3校园刊物或黑板报

此外,校园刊物和黑板报也是校园沟通很好的载体。班主任可以在校园刊物上发表学生的好人好事,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黑板报上也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遇事冷静处理的心态。

1.3媒介沟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新媒介逐渐成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平台。这些新媒介不会受到时间或空间的局限,能够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良好平台。

1.3.1QQ

QQ是学生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班主任可以建立QQ群,参与其中,成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良师益友。在QQ群里,班主任可以及时发布学校的具体通知和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还可以随时跟学生交流谈心,掌握学生动态,发现问题尽快处理。这样不仅快捷方便,还省时省力,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1.3.2短信

相对于QQ,手机短信这种沟通方式比较适合与学生单独交流。但在采用这种沟通方式的时候,班主任要注意及时回复短信,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情感。班主任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并给予回复,通过正确的疏导或引领,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1.3.3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相较于信件的沟通方式,省去了书信传递的繁琐,也不会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班主任通过电子邮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所要表达的信息,掌握学生的生活动态,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问题,方便了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

2.沟通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作用

沟通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否和睦,是班主任展开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由此不难看出,沟通对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作用是巨大的。

2.1对班主任的作用

2.1.1有利于塑造教师形象

在班级里,班主任固然不能忘记自己原有的严师角色,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但也要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经验,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带领学生走向成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逐渐走进学生的内心,以诚相待,班主任的威信自然而然的就树立起来了。树立了教师的威信,塑造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学生就更加信任教师,也就方便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展开。

2.1.2有利于增强感情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温暖的话语、真诚的感情去感化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当学生被这种温情感动,就会与班主任建立信任,会主动说出内心的烦恼,寻求帮助。有时,作为班主任,我们也应该经常鼓励或赞扬学生,在学生在受到赞扬的时候,就会心情愉悦,进而促进自信的产生。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这位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1.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只停留在无意义的说教上,那学生必定会觉得无聊,甚至反感,反而会激发学生内心的不满情绪,甚至会变本加厉地作出不良举动。所以班主任应该用真心对待学生,用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逐渐把班主任当做知心的朋友,打开他们的内心。这有利于班主任迅速地找出问题的所在,即使解决学生的困扰,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2对学生的作用

在班主任的沟通交流中,学生的情感受到教师的进一步感化,提升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班主任用自己的真实情感打动了学生,为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取得了学生的认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建立,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沟通的重要性,不能一味的说教,要学会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用良好的教师形象作为引导,用实际行动取得学生的认可。与学生和谐相处,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组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窦莉.浅谈情感教育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效用[J].才智,2009,(9):196+258.

[2]穆林彦,万杰.浅谈“沟通”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16-17.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篇4

摘要: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人的需要激发的,不同的激励因素,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效果不同,如金钱可以激励某些人努力工作,而对另一部分人,工作成就就是最大的激励因素。管理者应该按需激励,首先就要承认并尽量满足员工的不同需要。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员工保持旺盛的士气。然而,实际生活中很多企业在使用激励理论时存在许多误区。本文通过分析激励理论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措施来帮助企业更科学的运用激励理论。

关键词:激励 管理 企业 误区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主包含: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行为时空制度、行为规划制度。

从管理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职能;是企业运用科学的手段,灵活的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融合,人们的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个人的人格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基,管理者应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针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员工配与不同的职业和激励政策,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使其充分的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然而,企业在运用激励理论仍存在许多误区。例如: 一,重金轻情,实效不明

毫无疑问,金钱奖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它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激起销售人员的斗志,快速提升销售业绩。然而部分企业比较信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金钱就被他们作为魔法棒,哪里需要就指向哪里。但是金钱激励并不一定总是企业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二,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激励的执行过程对激励效果有极大影响,同样的激励运用不同方式发放就会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些企业老总认为,只要奖品,钱发到员工手里,激励完成了,却没考虑到发放过程的差异会直接导致激励效果的不同。企业在发放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奖励的大小,而且要考虑奖励的内容,并要把每项奖励的原因明白地告诉员工,使员工做到心里有数,理解企业奖励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可以使其在以后有针对性地完成工作。一些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偏重于结果,却忽视了过程,造成激励政策落实后,员工竟不知道为了什么,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三,领导远离,员工心离

有些企业老总认为,任务下达给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如何完成任务,如何激励员工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和领导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他们却没意识到激励员工时领导参与与不参与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就好比公司请员工吃一顿饭,假如领导参加,则会使员工感到自己备受重视,感受到领导拉近与自己的距离所产生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后期工作也会更加卖力。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激励手段来解决问题。

一、参与激励

现代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愿望,提供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领导再强,但员工冷漠,仍难推动工作,必须设法使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负责人。领导将自己所属的部分权力授予下属,使部分权力和责任由下属分担,有利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授权的领导者通过信任下属,给下属提供成长的机会,刺激下属的责任意识,促使下属得到锻炼和发展。例如员工持股计划,为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的精神,由公司内部员工个人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票,并委托公司进行集中管理,使员工也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具有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

二、目标激励

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是人们所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目标激励是根据人们期望获得的成就或结果,通过设置科学的目标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组织的目标挂钩,以引导行为,激发工作热情的一种常用激励方式。企业目标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意义,在理想和信念层次上激励全体员工,企业要让员工了解自己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相关性。科学合理的目标具有持久激励作用,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方式。目标激励的关键要加强目标管理,使目标明确而具体。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员工消除障碍上,鼓励员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定。还要不断检查进度,不断给予阶段性的评价,及时提醒与纠正不足,同时给予员工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荣誉激励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荣誉的需要,荣誉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存在价值,他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拿破仑非常重视激发军人的荣誉感,他主张对军队不用皮鞭而用荣誉来进行管理。拿破仑常常在全军广泛通报表扬立了功对的士兵,以激发所有官兵为荣誉而勇敢战斗。荣誉激励的成本较低,效果显著,荣誉激励是士兵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四、成就激励

员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企业应使工作本身对于员工而言更具有意义和挑战性。荣誉满足了人们的自尊需要,是一种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的内在精神力量。企业应重视运用表扬、认可等成就激励手段。例如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使企业价值观被全体员工认同,使企业成员团结起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情感激励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员工都有情感的需要,加强与员工的感情沟通,以创造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满足员工的情感需要,使员工保持良好的情绪去工作。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员工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情感需要。霍桑实验说明单纯用工资、奖金或处罚手段并不能完全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而人们的社会需要时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员工的工作干劲、工作激情与感情交流的多少直接相关。情感激励使人心情愉快、舒畅、充满信任、友谊、支持和谅解,因而激励效应也会大大提高。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人之所流,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六、文化激励

组织成员不仅是一个经济人、社会人还是一个文化人。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个人选择必然直接镶嵌到社会文化结构之中。长期以来,文化激励因素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但这并不能否认文化因素的作用,相反,文化的作用不是体现在表明层次上,其作用是深层次的,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文化中包含的价值观为组织带来了更高级的激励。在一个优秀的文化氛围中,组织成员获得的是一种价值的肯定,包括尊重、成就感以及自我发展,这比获得单纯的经济利益更高级,也更有效。

结论

人的行为是由个体差异与环境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其中个体差异中的人格因素会对组织的激励机制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组织只有在重视员工的人格特性的同时针对不同员工实行不同的激励政策,将正确的激励因素与相应类型的人员进行匹配;才能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许芳,《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篇5

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即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也就是说公共关系既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组织,是代表一种目的、利益和任务的一个团体,它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益和任务而进行相互交流的对象,它是公共关系的客体;传播沟通是一个组织与公众或另一个组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一种媒介,它是公共关系的手段。

【关键词】:公共关系 组织 公众 传播沟通 【正 文】: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它的产生至今不过几十年时间,但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传播和运用,显示出了它独特的功能。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公共关系也随之引进,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关系”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1807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国会演说。公共关系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P.R.)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简称 “公关”。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公共关系是公开的、公众的,而不是秘密的、少数人的公共关系;二是公共关系研究的不是一种关系,二是多种关系。英国公共关系学会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在组织和它的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持相互了解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持续过程。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的一系列公共活动。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组成公共关系的三个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可以说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或客体,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媒介手段。

一、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社会组织可以简称组织,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它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履行一定职能而组成的利益和任务的一个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公共关系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组织引起、运用和操作的,因此,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机构和公共关系人员在内,便构成了公共关系的主体。

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所谓公众,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任何一个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也就是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内外部公众。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给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社会公共关系环境,使自己适应于环境,也使环境适用于自己。公共关系的根本目标,就是努力使组织与其各种社会公众达到相互适应、相互合作。公众既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根据地,也是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唯一工作对象,因此,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三、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媒介或手段。

传播沟通是人类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从总体来讲,公共关系的一切活动都是传播活动,主要有四个层面的作用,一是交流信息,二是传送感情,三是影响公众态度,四是引发公众行为。在公共关系中,它不仅是通过传播媒介的大众传播,而是更多的人际传播;不仅是信息传播,而且更多的是指信息沟通、感情传送和形象传播。因此,传播沟通起着媒介或手段的作用。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篇6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住房商品化的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我国物业管理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发展呈现出沿海向内地发展扩张,由南向北发展的趋势。物业管理企业的数量成几何式增长,物业管理被社会称为朝阳行业,他的起步相对于其它的传统行业稍晚,从1981年深圳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到目前也仅仅才三十个年头,三十年物业行业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革。一批批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排头兵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绽放。为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是什么使我们的物业管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鳌头前进呢,服务无疑在这场物业行也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从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发展看:随着市场的有序发展,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分支部分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迅速的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蔓延开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业主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发生着更高一级的的服务要求,以前的福利房体制逐渐的淡出广大居住者的生活,当开发商将成片的房子建成自后,摆在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将自己精心设计的产品推向市场,物业的服务从配合地产的销售房子再到前期的介入等无不体现了物业管理的服务前瞻性。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告诉我们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每一位消费者都是追求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物业服务的消费者,物业企业服务的对象——广大的业主希望在缴纳合理管理费的情况下获得更优质的精品服务。由于物业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且具有标准不可完全具体量化的特点,传统的物业服务产品缺乏核心的竞争力,行业同质化的趋势明显,有效提供服务并不断提升服务层次与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物业服务企业不断的参与到日益竞争激烈的新兴市场中来,物业企业所接管的服务项目呈现出多格局的状态,服务涵盖的项目种类繁多,企业为寻求生存,行业间存在了无序不正当的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物业管理的普及,更多的物业将被纳入统一的物业管理中来,由于行业人员的地位较低,文化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的水平难以像其他行业那样具有吸引大批较高层次人才进入的可能,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果始终

1维系在低水平,重复式的无创新突破的服务模式中,很难以保证能在市场中走的更远,可能连最初的生存目标的实现都将变得艰难。如何弥补行业人才发展的困惑,吸引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补充到行业的发展队伍中来,成为当前各企业波仔眉睫的问题所在。充实高素质的队伍,不断的完善专业化,不断的服务创新,不断的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努力的提升项目服务的水平,使企业发展呈现出规模效应,成本在递减,拿出在服务水平不降的前提下将压缩的成本补充在人员的培训中去,提升一线服务,如此良性循环,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三)、从物业管理的日常运行中看: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作为房产下游产业链的物业企业,一批批物业而管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物业企业鱼目混杂,由于物业服务企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只要拥有较低的注册资金,加上相应资质的从业人员就可以接管一个项目,且在行业招投标中不可能的完全干净,导致地产与物业母子公司不分离情况所占行业数量较多,物企有时充当了地产代言人的角色,从前期接管到正式成立业委会,物企难言真正的独立运作,延续到日常的物业管理中,由于物业管理涵盖内容的复杂性与业主层次的不同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的不同感知,物业在服务中的地位难以像合同约定的那样与业主处在平等的位置,业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服务不好,服务与管理费档次不像符。。等都成为业主投诉的理由,随着人口红利向用工荒转变,劳动力成本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作为微利行业运营的物业企业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的,物价是节节高升,用工成本是居高不下,产业转型显得如此迫切,然而这些 谈何容易,无柰之下,企业只用从各方面减少成本支出以维持运营,增加管理费补充经费可操作性实在太差,减员是最常用的方式,该维修的可以暂且不修,该按计划的作业可以延长作业间隔。如此业主发觉服务不如以前,拒交费,老投诉成物业的顽疾,恶性循环。

如何提高服务是一个摆正我们面前的现实紧迫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

一、我们天天生活在一个时刻离不开服务的社会,作为社会和谐载体的物业小区,它在稳定社会和谐方面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物业担当着政府的部分辅助管理的角色。担当房产商后期延续服务的职责,如果服务停留在艰难维系生存而不是图发展的时候,那必然被市场淘汰,在当前有条件适当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合理提高物业管理费以弥补用工成本物价上涨的眼前压力,同时物业公司需要

练好基本功,完善自己的服务品质,重视品质的监督检查,规范自己的运作体系,物业公司不能因为品质检查被动的去整改,而要转变观念,在品质督导检查前自己完整的检查一遍,同一问题尽量少重复出现,这样方能有所提高,从而减少业主因服务品质不好而引起的投诉;规模小的公司要寻求规模,发挥规模优势,集群效应,合理的节省成本,把节省资金用到改善日常管理的不足之处。

二、同时通过寻求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改善经营。针对物业人才短缺问题,需要通过招聘素质较高人员进入行业,对员工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相关业务技能与知识的进一步培训,明确考核的机制,形成末位淘汰机制;行业的优秀企业较多,要充分的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内部的交流和合作,对优秀的物业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推广好的做法与出彩带点,各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结合运用,这样服务的效果将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此外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企业品牌,在项目的运作中对企业的VI进行有震撼感的视觉设计,在项目的物业管理方案编制中,对业主的层次进行有效的分类,笔者所在的物业公司曾今在业主入伙阶段对业主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们别类的细分,对业主的基本信息均制做电子版表格归档,对业主的生日也进行细致的登记,再运用相关的搜索技术,每天对有过生日的进行短信祝福,在台风和暴雨天气对业主进行相应短信的温馨提醒,甚至在楼宇大堂为业主张贴下一周的天气预报,服务做的相当细致,在特约服务方面,有帮助业主缴纳车辆违章的私人管家的贴心服务。提升物业企业的服务水平越来越被众多物业企业所重视,在硬件与软件的着眼点上寻求两者的完美结合,物业企业服务对象基本上业主,业主对物业服务水平的感知是通过有形服务来展示,不是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你就可以使业主满意的,企业的形象展示最终是落实到一线员工来完成,员工是否训练有素,是否具有良好礼仪,是否具有专业的技能等都都可能是业主评判一个物业企业服务水平的显性标准。

四、此外,提升社区文化的建设也是提高服务水平,赢得业主满意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今的社区,各种年龄阶段的业主都有,有针对的开展相应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也是一条直接的途径,万科作为知名物业就十分重视物业社区文化的活动宣传,每年都有相应的社区文化活动经费鼓励物业公司开展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可以直接拉近与业主的距离,业主参与度高了,对物业的服

务内容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物业与业主之间就和谐,和谐产生,物业管理就容易了。如今有许多物业在社区活动有针对的加入设备房展示是一个很好的加深业主沟通的良好途径。

此外,由于,业主日常时间比较繁忙,无暇顾及休闲娱乐等活动,可以考虑在在重大的节假日期间可以组织相关有资质品牌旅行社进驻小区进行节日期间的旅游活动安排。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相信效果应该也不错。

虽然服务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可以归纳的,只要物业企业同仁能在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深挖服务的改善切入点,弥补竞争中的不足,多向同行交流以完善自己,在行业间形成你追我赶的服务竞争评比活动,引入第三方服务调查评估机制,行业协会发挥对物业服务质量的监督长效机制,相信物业服务提升终将变得的不再艰难。

刘国清

管理沟通在我国城市拆迁中的运用 篇7

国外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只是将土地和土地上合法建筑视为一体的不动资产, 房屋在法律上被视为土地附属物, 故而在这些国家在制度上只允许土地的征用和土地的转让, 并不存在独立的城市房屋拆迁政策, 因此目前国外学术理论界还未有成熟的关于城市房屋拆迁沟通的研究成果。我国学术界在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 对于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保障机制也有所涉及, 但是对于政府在拆迁中管理沟通职能还没有形成全面的和更为深入的研究。各学者多将约束政府行政权力和保护公民私权作为出发点, 不同程度的阐述了城市房屋拆迁活动中应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的观点, 普遍认为行政权力的正确使用对保障城市房屋拆迁活动的依法进行具有根本性作用。然而在实践中, 除了完善法律规范, 政府更应当在开发商与被拆迁人中有效地做好管理沟通, 通过合法的渠道、合理的沟通技巧、人性化的管理, 让各方了解其应该获取的相关信息, 明确其在拆迁行为中的权利义务, 保证拆迁行为的有序开展。

一、管理沟通在拆迁工作中运用的目的

管理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 把信息、思想和感情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 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拆迁工作涉及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与评估公司、委托机构等中介组织,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等多方关系, 由于各方的利益着眼点不同, 往往就会产生矛盾和纠纷。所以如何使利益各方协调一致, 为完成拆迁任务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管理沟通就不可或缺。

1. 通过沟通达到贯彻拆迁精神, 了解被拆迁者需求的目的

沟通的首要职能就是要进行信息的交流、互换。积极的沟通, 尤其是畅通无阻、轻松自由的相互交流, 使参与拆迁的单位和群众都能够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意见, 从而使拆迁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各色形式的沟通渠道反映出来;同时, 及时地公布拆迁相关信息, 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这是落实拆迁政策, 实行依法拆迁、公平拆迁与和谐拆迁的保障。

2. 通过沟通达到化解拆迁过程中矛盾和冲突的目的

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中, 拆迁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往往是市、区等各级政府, 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拥有社会资源、国家公权等优势地位, 是拆迁中处于强势的一方;而与此相对的是处于弱势一方的被拆迁人, 他们大多是普通的个人或者家庭, 几乎只能接受拆迁人开出的任何补偿条款。因此在这样一个极度不平等的对话中, 稍有不慎就能引发出尖锐的矛盾。如果在拆迁的过程中如能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就有可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冲突。

3. 通过沟通达到提高拆迁工作效率的目的

沟通是了解群众的需要, 明白群众对社会建设的意见, 清楚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并以此来指导拆迁工作, 让政府的城市规划贴近群众, 服务人群,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通过沟通我们可以向群众贯彻政府的发展蓝图, 贯彻拆迁工作的指导思想, 表达行政部门在拆迁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以此取得群众的体谅和支持;通过沟通还能及时的发现拆迁工作中产生的问题, 以不断的互相协商, 消除彼此的意见分歧, 让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二、城市拆迁中的管理沟通障碍

在现实城市拆迁的过程当中, 可能成为影响沟通障碍的环节较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不通, 被拆迁人的抵触心理, 拆迁中的干扰信息多, 拆迁工作人员沟通技巧欠缺等等, 这些障碍不同程度的破坏了沟通中的良性循环, 降低了拆迁工作的质量。

1. 被拆迁人的抵触心理

在一些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益项目上, 拆迁工作需要被拆迁人的理解, 并可能需要他们牺牲切身利益支持城市的建设。由于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性不强, 行政部门一般不会与相关利益人进行事前的协商和沟通, 因此在工程建设初期涉及到的拆迁对象大多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拆迁部门以政府的强权力主观的进入拆迁工作, 给被拆迁人一种极度强势的心理暗示, 增加了其自我防卫的心理态势, 一开始就对拆迁工作有了抵触心理。在这个时候, 如何能够打破这种不信任的僵局, 消除群众的抗拒, 是拆迁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首要难关。

2. 拆迁中的干扰信息多

在目前的拆迁工作中, 信息的发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普通的群众很难参与到拆迁计划的制定, 只能等到所有方案设计完毕并投入到工程实施中, 他们才能了解到一些相关政策, 而且了解到的信息还不全面、完整。因此, 为了谋求更大的自身利益, 很多被拆迁户托关系、走后门打听消息, 也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 各种真实的、虚假的小道消息、内幕消息不断散布, 谣言漫天。这种情况给拆迁工作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 为拆迁工作者做群众沟通工作增添了困难。沟通的起始信任被打破, 没有了利于沟通的基础, 沟通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 更为严重的后果便是引发矛盾, 引起冲突。

3. 拆迁工作人员沟通技巧欠缺

拆迁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则与沟通的效果戚戚相关。如果拆迁工作者在与被拆迁人的沟通中表达有误, 说话不清楚和重点不明确时, 容易给对方产生信息的失真和歪曲。例如交流中, 拆迁工作者如果心态不能摆放端正, 认为自己是强势的一方, 被拆迁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就恶化沟通环境, 拉开双方的距离, 使对方产生不愉快的心情, 甚至发展成为抵触。被拆迁人大多在自己的住宅被拆除时会有内心的不舍, 此时他们情绪会表现出一些低落, 而此时如果拆迁工作者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 不理解被拆迁人心理上的失落感, 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4. 部门隔阂, 政出多门

近年来,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新区的规划、建设, 各级政府都制定了新的省市规划蓝图。又由于各部门间的重点项目不尽相同, 因此在项目的执行上存在很多客观难以统一的难处。而且我国的行政部门繁多, 管辖职能有很多相交、合作领域, 拆迁工作涉及领域很多, 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很大, 例如地方政府、城市规划局、住房保障、城管部门等一些事业单位, 商业项目还需要企业的配合, 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中, 部门间的不协调就经常会产生。

三、城市拆迁中提升管理沟通效果的途径

提升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沟通效果可以从沟通的制度以及环节上着手, 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消除障碍。

1. 完善沟通机制, 让被拆迁人加入到拆迁方案的制定中去

制度是从根本上保障一切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 拆迁工作也不例外。要实现拆迁工作中沟通的及时、有效, 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其立足点。首先,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细致的拆迁工作报告, 及时的向社会公众发布其城市规划计划, 让公众监督其行政职能。其次, 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城市拆迁工作的方案制度不仅仅是当地行政部门的本职工作, 更是关系当地百姓民生的头等大事, 因此, 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得到群众的认可。

2. 合理运用沟通渠道, 有效杜绝小道消息的传播

拆迁中沟通的渠道分为两种, 正式渠道及非正式渠道, 或者称为官方渠道及非官方渠道。正式渠道是相关部门根据法律条款、行政规划通过官方的形式发布给社会公众信息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权威性、不易改变性等特质, 在拆迁项目中对于一些重大的信息必须通过此种渠道发布。例如拆迁政策、补偿方案、安置条例等内容, 依托官方渠道发布出去, 是政府公信力的表现。这样能有效的杜绝小道消息的传播, 保障拆迁计划的平稳实施。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式渠道发布时间缓慢, 群众了解渠道单一, 没有快速的反馈机制。非正式渠道则能很好的弥补这些不足。拆迁工作者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与被拆迁人进行交流, 互换彼此的意见, 了解群众的想法, 及时解答群众的疑惑。这样的交流可以发生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 没有太多的局限。因此, 合理的运用两种沟通渠道可以更好的传播相关信息, 减少干扰信息。

3. 关注尊重被拆迁人的想法, 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 拆迁工作者在拆迁工作的沟通中占据主导地位, 需要其主动的引导被拆迁人进行交流, 表达其内心想法。因此, 拆迁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平等、诚实、主动、服务。平等是指拆迁工作者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沟通需要在平等自由的原则下进行, 如果没有一个轻松、平等的平台, 弱势的一方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样的沟通就没有实际意义;诚实是沟通的基础, 沟通双方要在基于互相信任的原则下如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于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也需要坦诚的告知对方, 而非在一种欺瞒中完成沟通;拆迁工作者占据着主导地位, 所以沟通中需要其先取得被拆迁人的信任, 主动积极的帮助群众了解基础政策。即使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想办法通过其他渠道尽力解决。

4. 提高沟通技巧, 提高工作效率

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 沟通技巧的掌握, 拆迁工作者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把握当前环境的能力对于沟通的效果至关重要。拆迁人员一是要提高表达能力。沟通中需要注重自己的表达方式, 注意语义的传达是否清晰, 对方能否清楚明白自己的意思;二是要善于倾听。仔细听取对方的表达意见, 不要一味的向对方灌输自己的想法, 而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三是要调整个人心态。拆迁人员在与被拆迁人在沟通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平等平和的心态, 尤其是当被拆迁人情绪不满时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耐心倾听, 换位思考, 学会理解, 善于开导;四是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环境的选择能很好的影响沟通的效果, 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 被拆迁人能放下心中的包袱, 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利于拆迁工作者调控沟通过程。只要做到以上四点, 就能提高沟通的效果。

5. 以行动强化语言, 提高执行力

语言上说明意图, 只不过是沟通的开始。只有化为行动, 才能真正最终提高沟通的效果, 达到沟通的目的。如果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言行不一致”, 这种沟通可能适得其反。在与被拆迁人的协商过程中, 拆迁人员一定要做到以事实说话。有些地方拆迁初期为了保障拆迁进度, 极力夸大拆迁后的安置政策, 对于被拆迁户的要求一一答应, 但拆迁完成落实当初承诺时, 拆迁人却以各种理由、借口为说辞, 不能兑现起初的安置条款。虽然当时的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了, 但后续却容易引发其他的社会矛盾, 所以沟通承诺时一定不能过分、夸张, 要实事求是。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拆迁方如何提高管理沟通技巧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管理沟通在城市拆迁中的作用, 然而沟通具有双向性, 对于如何提升被拆迁人在拆迁活动沟通中的地位, 主动合理进行沟通, 积极的促进拆迁活动的进行, 未有详细论述, 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卢雪聪.公共危机中的政府沟通能力和沟通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9:P69-73

[2]徐修德.管理中的沟通媒介与沟通效率研究[J].东方论坛, 2007:P52-55

[3]寻海荣.管理沟通如何更有效[J].现代企业教育, 2010:P87-90

[4]薛白.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协调机制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P9-13

浅析组织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员工福利;福利沟通;有效性

(一)导论

1、研究背景

現代社会发展中,企业已普遍采用企业福利形式为员工提供保障,并为企业自身打造良好的雇主品牌。员工福利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有利,对企业来说,深得人心的福利对稳定员工工作情绪、减少员工流动率等有独特的作用。另一方面,员工也可以从福利中获得税收优惠、集体购买优惠及平等和归属的需要。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福利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企业和员工在对福利的认识上存在一些混乱。企业对应给予何种福利,员工对应享受何种福利,双方认识都很模糊。其次,福利成本和效用匹配不当。一方面,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的福利越来越不满足。另一方面,企业的福利负担越来越严重,管理方面的麻烦也越来越多却没有明确的收益。最后,传统的福利制度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适应员工的差异需求。

员工福利本源于给员工的一种礼物,但现在则被看做所有员工拥有的一种权利,且已成为劳工法律诉讼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针对这种企业福利投入与员工满意度间的不一致,本文力求从福利沟通的角度来改善这一窘境。

2、研究意义

本研究从员工福利沟通的角度来诊断员工福利投入与产出中的不一致性,具有理论启迪和实践指导的双重意义。

一方面,目前学术领域在员工福利的研究方面着重于员工福利面临的问题、福利计划的形式等角度,而对福利沟通的重视度还不够。因此,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界对福利沟通的重要性的关注。

另一方面,本研究选取福利沟通角度来系统论述,对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在员工福利管理中高投入与低满意度产出严重不一致的难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企业改善其福利计划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我总结了员工福利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如下:

1.员工福利的定义

西方国家对员工福利的研究比较早。主要从福利计划的角度来定义,例如美国商会认为员工福利计划是相对于直接津贴以外的任何形态的津贴。在我国,比较权威的定义有刘忻在《福利是否需要全部货币化》所述,员工福利是在相对稳定的货币工资以外,企业为改善企业员工及其家庭生活水平、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激发工作积极性等为目的而支付的辅助性货币、实物或服务等分配形式。

2.员工福利的功能和管理原则

一般学者在员工福利的功能上达成共识,认为企业员工福利能够吸引、保留和激励核心员工,有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工作绩效。员工福利的基本管理原则有需要原则、生活原则、经济原则、配合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参与原则和守法的原则(李志军,2006)。

3.弹性福利计划

弹性福利计划能够很好地解决员工福利中的成本压力和制度僵化的缺陷,因此被广泛地研究。国外的弹性福利研究主要集中在弹性福利体系的介绍、优缺点分析、影响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研究、趋势研究等方面。国内关于弹性福利的研究限于编译介绍国外的弹性福利和对其在国内的实用性的研究。

经过广大学者的努力,员工福利在定义、内容、形式和管理原则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国内外关于福利沟通的研究还极少,稀存的有刘秋月、揭筱纹(2007)的《福利沟通:连通员工心灵的桥梁》,国内外急需更多更系统的研究福利沟通的文献。

(三)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员工福利和福利沟通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通过分析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所面临的成本投入与员工满意度产出不一致的困境,引出福利沟通的必要性。进而重点论述福利沟通对保证企业福利计划的有效性的重要作用,最后系统性地介绍福利沟通的方式,以期对现实中的企业有所帮助。

(四)支撑理论

1.期望理论

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注重以下三种关系:努力与绩效,个人认为通过努力会带来一定绩效的可能:绩效与奖励,个人相信一定水平的绩效会带来所希望奖励结果的程度:奖励与个人目标,组织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在员工福利计划中,企业让员工了解到了自己可以享受某种福利,并知道怎样做才可以享受到福利,而且这种福利就是自己想要的,员工福利才能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最终目标。

2.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只有满足个人所看重的需求才是有意义的,因此福利沟通在福利计划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情绪的因素有两种: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当激励因素得以改善时,员工得到激励,工作效率提高:而改善保健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和对抗情绪,不能使其变得满意。因此在福利计划实施中应该注重福利沟通,让员工了解福利提供的内容和方式,使福利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防止其变成单纯的保健因素从而沦为员工心中的应得报酬。

4.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不仅关注自己得到的报酬,还会拿自己的所得和付出同他人比较。良好的福利沟通能够使福利的内部一致性为广大职工所知,塑造公平的企业文化。

(五)核心内容

1.福利沟通的必要性

员工福利要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就必须使员工认识到福利是全面报酬的一部分,让员工认识到福利的价值。但是很多企业的经验显示,即使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做出了很多努力,员工仍没有意识到组织到底提供了什么福利,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组织为此付出了多么高的成本。我国目前的福利管理面临着困境,而困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福利背后缺乏有效的福利沟通。

第一,企业和员工在对福利的认识上存在混乱。一方面企业不清楚什么样的福利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被动地制定福利方案,而对这些方案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效果却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的福利的种类、期限和适用范围是模棱两可的,且他们根本不知道企業为此付出的成本是多少。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对自己是否该努力以及如何努力不清楚的话,绩效是难以提高的。因此,企业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福利沟通导致企业苦恼,员工迷茫。

第二,福利的低回报性。许多企业感到自己在福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和精力,但是却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高福利并没有为企业带来高绩效和高忠诚度。因此员工福利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变成了单纯的保健因素,怎么都不够让员工满意。

第三,福利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僵化的福利体制是缺乏有效的福利沟通的后果。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员工所看重的福利才是有意义的,而没有沟通的福利计划带来的只是成本的沉没和员工的不满意。

第四,福利成本居高不下。随着消费水平、医疗保健等费用的日益增高,现代企业的福利成本越来越高。受成本限制,企业不可能靠增加福利来提升其福利的竞争性,博得员工的持续满意度。在福利预算的限制下,企业唯有不断提高福利沟通的有效性,让员工充分体会福利的价值。

员工福利的优厚性取决于员工对福利价值的认可程度,而有效的福利沟通是提升员工认可度的关键。我国企业现在面临的投入与员工满意度不一致的困境,把福利沟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2.福利沟通的重要作用

如上海贝尔公司总裁谢贝尔所说,深得人心的福利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而有效的福利沟通是深得人心的福利的实施的重要保证。福利沟通在企业福利计划中的作用如下:

(1)减少福利设计时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福利的性价比

福利沟通贯穿于福利计划的始终。在福利计划制定的初期,企业就让员工参与进来。员工可向企业表明自己的偏好。企业可向员工提供自己能提供的福利的咨询。通过双方信息的交流,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用最小成本为员工提供其最需要的福利。

(2)提升员工对企业福利的认可度,最大化企业福利的价值

芝加哥Aon咨询公司曾就员工对公司福利认可度做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效的福利沟通比优厚的福利本身更为重要:其中,良好的福利沟通与员工认可度的联系系数为0.38,健康计划为0.22,员工养老金为0.26。由此可知,福利沟通对提升员工对福利的认可度作用不菲。企业通过福利沟通告诉员工他们享受到了哪些福利及所享受的福利的市场价值有多高。当员工真正认知了企业提供的福利,会加强对企业的长期归属感,使福利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3)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实现企业福利的最终目的

福利沟通可以向员工提供明确的福利信息,使得员工清楚地知道福利的类型、内容、对象及要求等。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员工会很关注企业的福利方案,在了解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对自己有吸引力,而自己又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在达到标准后就会获得想要的激励时,便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而这正是员工福利设计的最终目的。

(4)有助于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使企业福利计划顺利实施

福利沟通在提供给员工福利的详尽信息的同时,还传递给员工企业关心员工、重视沟通、管理透明化的价值观,营造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情感性归属感,也有利于对外宣传企业的福利观,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5)保障企业福利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降低离职率的作用

著名咨询公司Watson?Wyatt曾关于健康福利的一项调查表明:仅提供优厚福利而缺乏有效沟通的企业,其优秀员工的流失率为17%:而相对福利支出较低但采取了有效沟通的企业,其优秀员工的流失率为12%;既提供优厚的福利又采取了有效沟通的企业,其优秀员工的流失率为8%。仅仅靠福利本身的优厚是无法留住优秀员工的。

3.福利沟通的方式

福利沟通的最终目是向员工充分展示企业福利的价值,增加员工对福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这要求福利沟通为员工导向型,并且操作方式简单有效。

(1)编写福利手册,解释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各项福利计划。

(2)定期向员工公布有关福利的消息。这些信息包括福利计划的实用范围和福利水平、福利价值及成本。

(3)建立网络化的福利管理系统,将一些福利政策制作成flash、PPT等多媒体形式,发布到公司内部网站上,还可以在网上建立福利分享平台,让员工感受到福利的无微不至。

(4)建立福利问题咨询办公室或咨询热线,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福利政策和福利成本开支,并传递了企业关心员工的信号。

(5)设立福利分享茶话会、福利热线、福利意见箱等,提供员工反映意见的渠道。

(六)结论

企业福利是企业在获得税收优惠的同时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的法宝。而在具体的福利计划实施中,员工对优厚的福利满意度却不高,这种投入与产出的不一致性在于优厚的福利背后缺乏有效的福利沟通。

福利沟通让企业在有限的福利投人下,使员工更多地了解企业福利的价值,感受到企业的爱,并传递着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福利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通过编写福利手册等方式来进行福利沟通。

上一篇:高中以河为题议论文800字下一篇:在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