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2024-05-23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共7篇)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篇1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收付实现制表现出了明显的弊端,已无法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引入权责发生制对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是必然趋势。文章基于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提出了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讨论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制约条件。【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一、引言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财务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如今主要存在两种会计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基础在企业会计和财务报告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而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时间来当作确认、记录和报告交易的基础,适合处理对实际发生现金流量的交易。因而在早期更注重控制现金支出的政府会计和事业会计中,更加普遍地运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各级事业单位核算和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一种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反映和监督,以加强预算、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的一门专门会计。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会计核算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逐步深化,财政分配格局和单位财务管理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状况下,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只有实行权责发生制,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业务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一)国内文献回顾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在我国的民法通中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能取得法人资格,从而确立了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而在西方则通常采用“非营利组织”的称谓。所谓事业单位是指不具备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各种劳务形式和精神产品,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组织。

我国学者对于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研宄起步较晚,我国财政部于1993年启动了预算会计改革后,国内学者才逐渐开始对政府会计改革引起了关注,并涌现出大量的研宄成果。在对两种确认基础的对比研究分析中,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运用权责发生制对于政府会计的绩效管理和信息质量反映具有重要意义。邢俊英(2004)认为,政府会计收付实现制虽然在防范财政风险、加强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优势,但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对于提高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重要的意义。陈纪瑜、陈友莲(2003)认为,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更有助于提高政府会计和预算的透明性,对于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政府绩效考核,有效控制财政支出,防范政府财政风险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部分学者对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方式做了研宄,提出了建议。李建发(2006)提出,政府权责发生制改革应该循序渐进,先釆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待时机成熟再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刘玉廷(2004)指出,我国的经济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道路,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也应该遵循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推进,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也将是渐进式的,不可急于求成,一躜而就。

国内学者在政府会计中的具体核算范围、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核算系统等领域对权责发生制的运用做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黄英(2004)认为为了防范政府的财务风险,我国政府会计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将政府的显性负债和隐形负债都纳入政府会计核算的范围。楼继伟(2002)认为我国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会计报告信息不够完整。提出了预算会计改革的初步设想,适应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姚宝燕(2010)从系统结构分析的角度总结当期世界各国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认为权责发生制对中国的政府绩效治理具有重大意义。提出了政府会计系统应依托现代数据库技术,以资源会计子系统,预算会计子系统,基金会计子系统和成本会计子系统等为主要结构内容的复合型政府会计系统,以反映预算责任、项目责任等信息。

(二)国外文献回顾

在“新公共管理”(NPM)运动的推动下,OECD成员国中有二十多个国家的政府与预算会计在一定层次和范围进行了权责发生制改革尝试。

Pallot.J.(1998)在研究中说明:在新西兰,因政府对经济的干涉过多造成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失衡。受长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政府债务不断恶性膨胀,财政赤字亦不断攀升,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财政状况极度恶化。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与国家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关外,和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也密切相关。由于传统的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财政支出只反映了当年还本付息的的现金实际支出部分,而不包括政府己发行的国债尚未偿还和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利息部分,一些或有负债和隐形债务被隐藏,无法获取全面完整的政府债务信息,虚夸了政府可支配财政资源的能力,会计信息反映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使信息使用者无法取得有关政府公共资源使用和配置的有用信息,导致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为了改变窘境和平息广大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政府部门积极探索一系列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改革方案,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HM TREASURY(2005)研究中指出会计作为国际流行的“通用商业普通话”,会计标准走向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和发展方向。这种趋势体现在企业会计标准的同时,同样也涉及到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专门成立公立单位委员会,致力于制定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支持在政府部门使用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并积极拟订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轨的工作方案。

国内外学者和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术界普遍认为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在反映政府会计信息和提高政府绩效管理上更具有优势。尽管有些学者在是否应该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方面存在质疑,但这些质疑均是基于政府是否具备一定的改革条件而提出的。也就是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行权责发生制改革是没有争议的。国内外学者对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引入方式和引入范围做了大量的分析,认为权责发生制改革应该要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扩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范围,并提出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框架。但在具体构建政府会计体系及实施中,各学者的意见不同。

三、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选择及反思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这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基本选择,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实行“双轨制”。这一选择,承认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存在,在改革传统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上已经迈出了一步。

(二)环境变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挑战

对预算会计制度有着根本性影响的重大变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这些变化更加明显,并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财政职能的转变。

2.财政收支内容的扩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收支的内容比以往更加丰富多样。不仅有无偿性的税收收入和政府收费收入,而且有了较大数量的有偿性的国债、收入及相关的国债还本付息支出。且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从企业保障向社会化保障的转变,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也逐步纳入财政收支的轨道。3.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和核算管理的变化。过去事业单位基本上靠国家预算拨款,但近十年来,一部分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已进入市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已大大增加,不再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这些变化对预算会计的核算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记录和反映,更重要的则是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监督。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收付实现制面临的弊端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取收付实现制,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收付实现制即现金制,以资金是否实际收付为依据来确认本期单位收入与成本费用。不可否认该核算方法能够客观反映单位的现金状况,但是将本期的全部现金收入计入本期收入,将全部现金支出列入本期支出,无法真实的反映成本的费用,当期的收支不配比,无法真实准确的反映当期经济业务情况。

2.不利于准确核算事业单位成本

基于收付实现制的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内容较为简单。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活动采取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经营性活动则采取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但实际上非经营性活动和经营性活动的划分并不十分明确,这就导致费用的分摊难以合理化,同时也无法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3.会计信息不透明,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多依据“资产+支出=负债+收入+净资产”原理来编制资产负债表。实际上,这与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并不相符。同时,就各项报表所列的项目和内容来看,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基于收付实现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透明性,无法充分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要求。

四、事业单位进一步引进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对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其所反映的收入、费用并没有配比关系,难以对事业单位的产出进行费用核算。权责发生制则是根据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而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所以权责发生制能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比较,为事业单位管理当局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以及财务状况。

对于事业单位本应承担的债务和享有的债权、应收未收的收入、应拨入实际未拨入的款项以及应支未支的费用等,均须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予以准确反映,才能使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更真实可靠,对单位财务状况更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事业单位走向市场,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正确性。

事业单位改革已逐步走向市场化方向,采用更商业化的方式提供事业单位的服务或产品。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按权责发生制基础,正确确认事业成本,在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正确依据的同时,给消费者以明确的信息。

五、事业单位引进权责发生制的制约条件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制约着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的推行。我国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与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或民间非营利组织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对于某些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于在具体性质上与企业已无太大区别,在财务核算上实行权责发生制原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对于更多的全额和差额事业单位,其业务性质千差万别、资金来源渠道迥异,总体改革方向也在逐渐的摸索之中。因此,在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分类改革的做法,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在审慎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而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六、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进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思路

(一)积极推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权责发生制的一种变体,常见的模式是对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的资产与负债的范围做出限制。在我国,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用来满足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财政管理的需要,以及现阶段计量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因此宜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对于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后出现的新业务,应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做出相应的补充规定。(二)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在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体系不作根本变动的前提下,对预期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资产,其取得或建造的成本记为资本性支出,以区别于提供持续服务而多次发生的运营支出。

七、结语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既符合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也适应单位发展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这对规范单位的财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应注意在引入权责发生制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应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

[1]邢俊英.改革政府会计制度防范财政负债风险[J].会计研究,2004(4).[2]陈纪瑜,陈友莲.我国政府预算与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3): 59-61.[3]李建发.政府财务报告研究[M].厦门:廈门大学出版社,2006.[4]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千问题[J].会计研宄,2004(9):3-5.[5]黄英.政府预算会计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必要性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44.[6]姚宝燕.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基于政府绩效治理视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7]马蔡琛.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反思[J].会计之友,2006(5).[8]宫景玉,庄桂荣.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 152-154.[9]邬励军,吴昊华.政府会计改革——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J].会计之友,2013(1):36-3.[10]楼继伟,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1]王金秀.论我国新一轮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8):9-13.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篇2

一、权责发生制的内涵

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以权力和责任的发生情况来确定收入与费用的所有权的一项原则。权责发生制指凡是在当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 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 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 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收到或付出, 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因此, 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 它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在医院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加强权责发生制在医院会计日常核算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其主要举措有:

1. 科学制定预算。

新制度要求医院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每年末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 需要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应用权责发生制, 每一项收入和支出的发生都与预算项目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 预算制定的科学与否, 直接关系和影响了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效果。医院须成立由院领导、财务部门以及各个部门、科室负责人组成的预算领导小组, 共同决策预算年度内的资产购置、基建维修、医疗任务等, 然后再细分为相关科室部门具体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以此作为预算年度内医院开展业务活动的指导。科学地编制预算可以确保预算期内收入、支出和实际发生时间的基本吻合, 从而促使会计核算对权责发生制的使用更加顺利。

2. 固定资产核算。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理顺了固定资产在购置和使用期间的会计核算, 设置了“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科目。医院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 在预计使用年限内, 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 依照固定资产月初的账面价值, 按月足额对其进行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 当月不提折旧, 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 当月仍提折旧, 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 无论能否继续使用, 均不再计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计提的折旧金额按照所发生的会计期间归属到医院当前成本项目和待冲基金中。如:对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所提折旧, 借记“待冲基金”科目;对于用预算外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不含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 所提折旧, 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额,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通过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每年至少盘点一次) , 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 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 必须及时查明原因, 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做到账实相符。通过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会计核算, 医院固定资产新旧情况和市场价值也就客观如实公正地显示出来了, 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 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简化了固定资产报废程序的复杂性, 从而完善了医院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

3. 收入核算。

按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 在权责发生制下, 可将收入划分为交易性收入和非交易性收入。严格按经济业务事项的权责关系和收入实现原则, 区分不同类型收入的确认时点来进行收入的确认, 如财政经费拨款收入, 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等非交易性收入, 以医院取得对非交易性收入的现金要求权作为医院的收入确认时点;医疗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交易性收入以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作为医院的收入确认依据。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负债情况, 应及时核销医院向住院病人、门诊病人预收但尚未结算的款项。加强核算应计欠费收入, 并按财务制度规定定期提取坏账准备。

4. 支出核算。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严格区分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界限, 合理确定当期的成本费用, 而不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否流出。对于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 从发生开始的每个时期, 要将其均衡、合理地计入各个受益时期的费用中去, 以保证受益和支出配比。对实际费用已发生, 款项已完全支付而受益期限跨月、跨年的待摊费用, 应当按照其受益期限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 计入当期费用。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医院受益, 应当将其摊余价值一次全部转入当期费用。会计期末未经主管或税务部门认可的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 均应计入当年度支出。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以往采用收付实现制产生的会计核算中费用支出失衡的问题。按照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通过对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设置相应的会计明细科目和按科室部门辅助核算, 达到了细化医疗成本归集核算目的, 对医疗业务活动的各类支出情况全面、准确地反映。

5. 完善权责发生制下的医院财务报告分析制度。

医院财务报告是医院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医院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医院某一会计期末的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情况。收入支出总表反映医院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全部收入、支出的实际情况。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反映医院某一会计期间内, 财政补助及其结转、结余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医院在某一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为了说明医院在某一会计期间内收入支出总表与医疗收入和医疗支出及其所属明细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勾稽关系, 还要求编制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作为附表披露。为了说明预算收入支出的执行情况, 按医院管理要求还需编制业务收支与预算执行调节表, 作为附表反映。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对医院会计要素核算, 编制会计报表。通过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推进, 完善医院财务状况报告分析制度, 一是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可以在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基础上, 不断完善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语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意义;处理方式

一、当前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不能真正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

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购入固定资产时一次性作支出处理,对“固定资产”账户也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户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及其增减变动情况,而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占用情况。同时,通过固定基金核算固定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的价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维持固定资产的再生产,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了一个大的差异,从而导致虚增资产和净资产。此外,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欠费形成的债权不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及时催收所欠款项,最终导致坏账损失的产生。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也不利于引起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政策的实施。

2不能准确而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

由于事业单位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下,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如应由本期负担尚未发放的职工工资等,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负债”,只有负责办理的人知道,负责资金管理的财务部门则无法得知。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形成的这部分“隐性债务”,在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中得不到反映,只是在实际支付利息或归还本金时体现为支出,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3不能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和收支结余

收付实现制原则下,由于对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事项可不予反映,所以,单位应付未付的款项、应上缴未上缴的款项,都不作支出处理;反之,单位应收未收的款项,应由上级拨下未拨入的款项,也不作收入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无法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另外,有的单位为了少计支出,甚至人为地推迟付款时间,拖欠应付款项,这样就形成了收支不实。因为收支不实,据以计算的收支结余也就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就会虚增结余。许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经过跨年度才能完成的,与之相关的支出可能在下年度才发生,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核算,易造成收入成本不配比,据此计算的收支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因此,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科学地提供资金运动情况和业务运作情况,不利于事业单位业绩的考核。

4收付实现制下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事业单位已逐步进入市场,转变成面向社会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的发展不再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的形式和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环境下,事业单位必然也会越来越重视成本的核算。对事业单位进行成本分析和绩效考核,是提高预算分配效率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在收付实现制上进行的会计核算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成本耗费和绩效水平,不能适应开展绩效管理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已逐步具有了企业的性质,但其与一般企业相比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具体区别人、财、物与经营活动的不同情况,如果承担的是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等职能的单位,可以继续实行应有的体制和制度即收付实现制,而如果已按企业方式管理的,则应当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用权责发生制执行。在会计处理上采取双重组合的核算管理方式,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2权责发生制可以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状况

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长期资产和隐性负债都能得以全面反映,从而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价事业单位对其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状况和水平。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得资产不仅反映取得成本,还反映其净值。因此,运用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单位会计核算质量。

3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事业单位有很多事项虽然还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但讲求效益和效率则是社会各个方面的一致要求。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所占用和使用的大量资产不计提折旧,财政对单位的拨款额度同其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情况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造成不同会计分期的资金使用效益缺少可比性,财政预算的科学编制和决算的年终考核也缺乏依据。而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将会更加科学和合理,对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将会有很大帮助。

三、权责发生制的思路与业务处理具体方式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就目前状况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应采用渐进式的改革,逐步推进。

1收入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包括劳务接受人应交未交的费用,应按提供劳务的期间,将实收和应收的款项均确认为应上缴专户的财政性资金(仍然不得确认为本单位的事业收入,但经批准可不上缴的除外),借:现金(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或者借:应收账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方反映按照权责发生制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全部预算外资金,借方反映实际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反映应缴未缴的预算外资金。

2支出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支出业务,应按权责发生制列为收益期间的支出,对于跨月、跨年支出应按收益期间,采用一定比例合理划分,进行分摊;对实际劳务已经发生,款项尚未支付或完全支付的事项,应当按照劳务或购货实际时间列报支出,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3对外投资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外投资包括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不能在投资收回时一次性确认收益。如购买债券利息的确认应当分月确认投资收益。股权性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确认利息收入时,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贷:其他收入——利息。

4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固定资产应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折旧(可采用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分月计提,列为支出,计入成本,而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列为支出,以全面、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耗费和净值。计提折旧时,借:事业支出——折旧,贷:累计折旧,并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5其他业务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1)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增设“在建工程支出”科目,全面列示在建工程状况;取消收支类科目,并根据对具体会计业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增设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负债和重要事项进行披露。

(2)将收入支出表改为“收益表”,详细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耗费情况和单位经济活动的成果,并在表中列示“核算单位实际预算外收入数”和“核算单位实际上缴财政专户数”,以反映事业单位全年实际预算外收入和上缴数。

(3)增设“收益分配表”年报,作为“收益表”的附表,反映会计年末单位对实现的净收益的分配和亏损的弥补情况。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篇4

一、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概述

权责发生制 (应收应付制) 与收付实现制共同形成会计基础。两者都是会计核算中用于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权责发生制是无论款项是否收付, 只要该收款权利或支付义务属于该会计期间, 就将其作为本期的收支予以确认。简单来说, 就是凡是本期应收的收入, 即使尚未真正收到, 也将其作为本期的收入;凡是本期已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 即使还尚未实际支出, 也将其作为本期费用。同样, 对于不属于本期的收支, 即使实际已收支, 也不得计入本期损益。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正相反, 根据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该笔款项为确认基础。与收付实现制相比, 权责发生制具有明显优势。在权责发生制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而全面, 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也更高。

二、医院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1. 有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目前, 我国医院等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够透明。而信息不透明也是目前我国政府财政的一项痼疾, 短期内难以根治。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下, 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得不到全面揭示。而实施权责发生制, 能够揭示很多隐性负债, 财务报告也更加全面。不仅如此, 还能使部分单位为了粉饰业绩而转移成本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无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是其透明度, 均得到了很大改善。

2. 有助于全面反映医院的会计信息

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 按实际收付为确认基础, 很容易混淆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由于有些资本性支出常常跨期, 倘若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 支出的确认需以现金的支付作为时点, 很难体现其全部资本性支出所涉及业务的本质。此外,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等事业单位存在经费挪用的现象, 倘若继续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这种行为。而权责发生制则能有效避免该现象, 不仅能将各类费用支出进行详细分类, 查询各类支出信息也相对方便, 从而有利于提高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

3. 有助于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

目前,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已逐渐与国际经济相接轨。而在此过程中, 体制改革是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早自20世纪就已在会计核算中确立了权责发生制的主体地位, 并获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目前, 权责发生制是国际会计体系的主流。自2007年我国政府针对企业发布新会计准则之后, 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已与国际会计接轨, 而目前在医院等事业单位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代表了我国事业单位也迈出了与国际会计体系相接轨的脚步。

4. 有助于医院的绩效考评机制更加完善

目前, 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在财务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管理, 医院也不例外。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 医院需要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列明医院的绩效考评情况。但是, 医院在绩效管理中, 由于固有缺陷, 在具体运作方面尚缺乏科学性。此外,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的时点为标准确认收支, 单位管理者可能会通过控制收付时点来“粉饰”业绩, 从而使得绩效考评结果被人为所控制。相对于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更能如实反映绩效成果,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试论权责发生制在医院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 强调医院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新准则”要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将一个会计年度中发生的收支都纳入到预算中。医院在会计年度最后几个月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 预算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 每项收入和支出都有明确的预算额。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效果。首先, 医院应由院领导牵头, 建立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预算编制管理小组, 要求各职能科室都要积极参与到预算体系中来。其次, 编制的预算包含基本费用支出预算、资产购置预算、医疗项目资金预算等等, 这些预算都是先由各个职能科室进行报送, 院领导、科室负责人及财务部门上会研究调整, 定出具体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再者, 收入支出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对年内开展的每项业务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保证收支行为发生时间的一致性, 确保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的顺利运用。

2. 强调权责发生制在收入核算中的应用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 医院的收入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 收入分为交易性收入和非交易性收入。根据收入的业务性质和确认原则, 选取不同的确认时点分别对交易性和非交易性收入进行确认。对于财政拨款收入等非交易性收入, 医院应以取得现金要求权为确认收入时点;而对于正常的医疗收入、投资收益等交易性收入的确认时点则规定为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取得收款权利的时点为确认时间。由于医院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第一时间取得医疗款项, 但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 医院确认收入的时间要根据业务实质本身, 所以收入确认应定为取得收款权的时间。针对某些医疗欠费情况时有发生, 医院还应计提一定的坏账准备。

3. 强调权责发生制在支出核算中的应用

医院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要求, 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管理, 遵循权责发生制合理确定成本费用区间。成本费用的确认不以现金的流入流出为依据, 而应当根据业务实质来确认。对于提前预提的还没有发生的费用, 医院应当根据业务区间合理分配, 实现收入成本的配比。而对于一些实际已经支付, 但根据受益区间应当分割到几个会计时期的费用, 医院应当科学摊销, 确保若干会计期间内每个区间费用的真实合理。但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在某个时期已不能使医院受益, 那么它就失去了待摊的意义, 应当全部转入当期费用。医院的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要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 不然应以当期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费用支出失衡的问题。根据新的医院会计准则, 实行权责发生制, 对于医疗成本、期间费用、财政支出等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对各科室进行部门辅助核算可以有效管理费用支出, 对费用的归集和筹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 强调权责发生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新准则、新制度对医院资产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要求, 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管理, 根据资产性质每月计提折旧费用, 设置“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医院财务部门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当月增加的资产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资产需计提完当月折旧再做减少处理。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都不再计提。计提的折旧按月计入医院成本中。另外, 医院要定期组织人员对账面资产进行盘点, 最少一年进行一次盘点, 找出盘盈或者盘亏资产的原因, 并根据盘点结果对固定资产账进行调整, 做到账实相符。医院可以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 规定资产的责任科室、责任人, 对资产使用情况和盈亏情况负责, 从而加强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减少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5. 强化权责发生制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新制度要求医院要出具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医院的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财务报表主要求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和其他附表组成。医院实行新的会计准则后, 资产负债的界定更为准确, 收入支出的确认也将会以实际业务本身为确认时点。医院的财务人员利用报表数据进行的指标分析相较收付实现制体制更加具有说服力;医院的效益不会由于个别账款未达而受到影响;医院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也更加贴近真实。在此基础上, 医院可以不断推进医院的电算化改革, 提升财务数据的处理质量, 通过提高硬件水平改善财务核算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鹤英.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转变分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6) .

[2] .王玉强.医院会计核算引入与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02) .

[3] .杨立坤.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13 (03) .

[4] .李友军.论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9) .

[5] .任万群.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03) .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篇5

[关键词] 政府会计 权责发生制

现在的企业或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全面反映所属集团经济活动。现在的政府会计或现行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缺陷。提出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必然。

会计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会计方法体系及其内在构成要素必须针对经济生活中的现实动因及时地实施变革,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企业会计而言,随着时代的变迁会计主体盈利目标日益强盛,按权责发生制正确地进行分期损益确定并加以报告的会计,从20世纪30年代起取代了“资产负债观”会计,成为支撑企业财务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骨架;对政府和非盈利机构来说,传统上,严格地按预算管理要求约束政府机构的收支现金流,被视为是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人民利益的基石,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前,企业会计方法并未影响非盈利组织,按收付实现制对政府主体收支加以如实记录和报告的方法仍被遵循。企业会计与政府会计两大领域中,并行不悖地采用着各自的会计基础,一直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问题的关键是,作为会计主体的国家政府及其各下属机构,其目标不再囿于传统的预算执行层面,而是需要建立一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主体运营活动和报告其结果的方法机制。为适应新的预算管理目标定位,不得不对支撑现有会计方法体系重要支柱——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实施变革。因为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预算,仅以现金收付的时间作为预算记录的标准,而忽视了收入实现、资源消耗或负债形成在经济学实质意义上的时点。尽管收付实现制反映了公共部门在预算定额控制、核查违规和评估财政政策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等传统需求方面的作用,但它在明确政府受托责任、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效率、改进决策和加强控制政府政策的长期财务后果等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

一、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完整反映和核算政府财务的需要

政府财务状况是国家制定重大经济决策、实行宏观调控和考查政府绩效所必需的重要信息。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普遍实行了比较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每年要向议会提供政府财务报告,得到议会批准后的财务报告信息可供公众使用。政府财务报告和政府预算不同,政府预算反映当年预算收支的现金流量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了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特别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能够使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反映更为真实和确切。

目前我国没有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财务信息被忽视和遗漏。这一缺陷对政府来说,缺少政府财务状况的全面信息会使财政和经济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对外部来说,预算会计信息过于简单,造成政府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不利于立法机关和公众对政府资金分配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受到关注,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已经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会计基础问题是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到财务报告的功能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例如,从政府财务报告中的核心报表——资产负债表来看,它是对政府资产和负债进行持续衡量的工具,只有采用一定程度的权责发生制,将长期负债和长期资产包括在内,才能够全面地反映的政府财务状况、运行能力和财务绩效。如果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中仍采用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很多财政管理的目的无法达到,政府财务报告的功能也会十分有限。如防范财政风险、政府部门绩效衡量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

二、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需要

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推动和促进现有的财政和预算管理改革。1.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可以为部门预算改革提供更完善的技术平台。如果将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就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部门服务成本和部门财务状况信息,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更的依据,为细化部门预算和部门的财务绩效考评提供基础,使部门预算发挥更大的作用。2.我国的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并且正由一般商品采购和服务采购向工程采购扩展。由于采购大宗项目时常有跨年度的情况发生,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可能会导致预算资金结余不实等问题。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更为科学合理地核算政府采购资金。3.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减少了在途资金和闲置浪费,国库账户的闲置现金余额增多。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及时反映和确认应收未收和应付未付的收支信息,为加强政府现金流预测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有助于提高政府现金管理水平,推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为建立政府绩效评价制度提供技术基础,有利于推动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建立政府绩效评价制度是促进政府部门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措施,而准确的公共服务成本信息和政府财务状况信息是评价政府绩效的必要基础条件。权责发生制信息比收付实现制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了政府在一个时期内提供产品和服务所耗资源的成本,并能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成果进行合理的配比,有利于加强管理者对产出和结果的责任,有利于促进全面的绩效管理改革。

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提供政府资产的全面信息,有利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跨期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在现金支付日即作为费用核销,因而预算报表就不包括此类支出的使用价值和服务年限信息。这种做法导致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也可能失控。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为挪用预算经费开了方便之门。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可以较好地区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有效避免资产一旦购置或建造完成就脱离公众的监督视野,提供关于政府资产的全面信息,有利于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三、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是有效控制和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

收付实现制只有在用现金实际清偿负债时,才会确认支出,而不能提前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它因素形成的隐性负债,政府潜伏的财政危机也会被掩盖。而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一定的标准确认和反映政府的承诺和负债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和财政的真实状况,披露财政潜在的支出压力,因而对政府累计形成的负债能够合理地制定偿还计划,对未来的各种或有风险也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预算必须保持收支平衡。但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存在巨额的隐性负债问题。例如一些基层地方政府长期拖欠建筑材料和施工款项,拖欠职工工资和应付医药费等。而在收付实现制情况下,这些问题不能够在政府预算和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对未来的政府运行和地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隐患。如果采用权责发生制,就有可能正确提供政府负债信息,提醒各方面关注财政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后患。现在也有人提出给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将隐形债务公开化,以利于风险控制。如果实行这一改革,则更加需要有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我们认为,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控制和资本市场供求机制制约是地方政府行使发债权的必要前提,前者从总量上确保地方政府发债数量与宏观经济运行目标相协调,后者决定地方政府在资本市场发债的经济可行性。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财务状况信息。否则,由于收付实现制基础的政府会计和财务信息存在前述种种不足,将会导致宏观调控和资本市场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可能产生更大的财政风险。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篇6

一、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都实行收付实现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 收付实现制基础已经显露出明显的缺陷。

(一) 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

目前, 国库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 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事业单位用于发放工资、购建固定资产、购买材料及服务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拨入用款单位, 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 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 而是一方面表现为“财政补助收入”的增加, 另一方面表现为“事业支出———-工资福利支出 (商品或服务支出) ”的增加或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的增加, 这就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时, 国库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实施过程中, 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 出现了货物已到, 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 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 但货物尚未到达等业务。在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下, 事业单位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该类经济事项。

(二) 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状况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发行大量的国债, 以及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借入的外债, 这些债务均为实际负债, 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由于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 使得年度内只能反映当期发生的各种债务的本金数和由当期实际支付的还本付息数。不能全面反映应由当期负担、以后年度偿还的利息数和债务总额。另外, 对欠发历年的工资、当年应发未发的工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出现的隐性缺口及地方政府为企业贷款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等都成为“隐性债务”, 无法全面、准确、真实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由此, 还会出现债务转嫁, 造成预算的虚假平衡和挤占、挪用社保资金等不良后果, 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对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转带来隐患。

我国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使用财政资金、开展公务活动中形成并拥有了大量的房屋建筑物、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在收付实现制下,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科目核算的, 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同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账户不计提折旧, 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 而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占用情况, 虚增了事业单位资产。同时, 事业单位在接受固定资产捐赠和非限定用途财物捐赠业务的处理上不统一, 并存在接受的资产入账不及时, 以及拖欠的职工工资福利、应收未收的服务性收费欠款等事项不予反映等情况, 从而使得反映单位资产、负债的会计资料不全、信息不真。

(三) 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在收付实现制下, 事业单位按收付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 一些应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由于在本期发生, 便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数, 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信息的不可比。如:一次性支付银行借款利息形成的支出等。同时, 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是否实际付出作为确认支出和费用的标准, 而不核算资本的损耗。如: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 直接将购建费用全部作为事业支出, 而没有予以资本化在使用期限内分期计入有关支出和费用, 这样由于固定资产购建时的不均衡, 即使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缺乏可比性。

二、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应用的建议

(一) 为权责发生制改革创造必备的基础条件

现阶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首先需要对预算会计、会计基础等问题进行仔细研究, 并通过对国外近年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背景、动因、实践经验和教训等进行总结, 在推进权责发生制改革时, 一定要清楚认识到改革需要耗费的成本以及带来的收益。其次, 要加强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培训, 对于各种会计基础的含义和适应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避免会计人员对权责发生制改革产生抵触情绪。最后是在各地进行试点实验。其实, 近年来财政部已经在海南等省市进行了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试点,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种局部性的试点范围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很多领域, 比如债务利息、贷款、转移或补助等, 尝试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进行记录和报告, 从中得出一些改革的经验。

(二) 权责发生制改革前必须考虑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问题

1. 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的界定

医院、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 必然波及到整个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问题。然而在我国, 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 有的事业单位自负盈亏, 更倾向于企业化的特点;有的事业单位则倾向于非营利组织, 更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各个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不同, 也不能完全按一种标准来制定会计制度。因此, 在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之前, 必然要对事业单位会计中所适用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企业化或者完全与财政资金脱钩的事业单位应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规定;而依靠财政资金补助, 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应该归入事业单位会计中进行核算, 纳入政府会计的范畴。政府会计基础的转换, 必须考虑预算编制、预算运行中的日常管理和审计监督的需要。

2. 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体系的构建

在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环境和源动力主要来自预算管理系统的需要。其中, 我国所进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都显示了我国政府强调对资金的集中化控制, 其最为关心的是预算资金的安全, 其次才强调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因此,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该以服务和服从预算为主, 首要任务应该是以建立强大的预算会计为主, 改变现行预算会计只有“核算”功能, 缺乏“监督”职能的现状。因此, 应该打破现有以组织为基础的“三分”格局, 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进行合并, 构建以“拨款、承诺、核实、付款”为周期的预算会计体系, 使得财政总预算这一核心部门的会计核算能够追踪行政单位这一支出机构层, 避免了核心部门与支出机构之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 权责发生制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转变

我国需要采用渐进模式的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路毋庸置疑, 这与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有很大关系。近年来, 国内会计理论界对于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及其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讨论, 主要观点有:政府会计宜采用收付实现制, 不宜采用权责发生制;实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逐渐向权责发生制过渡;先实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将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作为长远目标, 渐进式地引入权责发生制。

(四) 构筑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的最终产出, 同时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载体。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的变化, 我国现有的政府预算、决算报告制度将难以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要, 建立更加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将是大势所趋。在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 不但要渐进的引入权责发生制, 而且还要构建完善的政府会计报告体系, 以达到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将两种会计基础相结合, 各取所长进行改革, 逐步拓展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范围, 同时发挥收付实现制的优点。对于因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 财政资金流向的改变, 使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收入增加时, 工资费用或非货币性资产也同时增加的业务, 可在现行收付实现制基础下, 通过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难以操作的问题;对于需要转换会计记账基础才能处理的业务, 则应在相关科目中部分推行权责发生制。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是顺应会计标准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只有这样, 才能为会计核算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才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单位的资产和负债, 更好地进行经济决策。引入权责发生制对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 推进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 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采用谨慎的态度进行。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事业单位配套法规制度建设, 给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度创造一个法律上的核算框架。另外, 在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分类改革的做法, 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 在审慎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摘要:近几年,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各项改革措施相继推出并逐步实施, 主要有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对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权责发生制已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应用

参考文献

[1]邢国明, 《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28期

[2]何东平,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3]王淑梅, 《关于改革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的探讨》, 财政研究, 2008年第2期

[4]欧理平, 《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对立统一》,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年11月

[5]王庆成,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6]赵建勇,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

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篇7

1 权责发生制的概述

所谓的权责发生制, 又称作应计制和应计基础, 主要就是指获得收取先进的权利和支付现金的实际职责, 并且以此为标志实现本期收入、费用以及债权债务上的收入确认。也就是, 收入借助实际的现金收入和未来的现金收入作为债权来进行确认, 费用则是按照现金的支出以及未来的现金支持来进行债务发生上的确认, 其并不是利用现金的收入以及现金的支付确认来进行收入费用上的确认。根据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规定, 对于本季度内已经获得的收入以及已经花费并且承担的相关费用, 无论款项是否已经实现了收付, 其都应该被看作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来进行处理;对于并不是当期的款项收入和花费的费用, 其实其款项是在当期进行处理的, 但是都不能够被看作是当期的实际收入和花费使用。因此, 在进行权责发生制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在计量方面需要根据会计要素是否符合来进行, 实现收入和花费的解决, 提高总体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2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上缺乏完善性

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过程中, 其需要进行各个工作部门在职责上的明确, 进而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和管理, 从其他各国的相关改革实践分析来看, 政府的相关财务会计工作部门权责发生制的实施需要具有一个更加健全的发展环境, 进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施行提供重要的保障。例如, 美国在进行财务改革的过程中颁布了《政府绩效和成果法案》等来为权责发生制的运行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我国正是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 因此并没有建立一套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实施缺乏相关的法律性保障。

2.2 事业单位存在着业务人员专业技术欠缺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 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无论是学历上还是实践上都远远低于西方国家, 特别是实践经验的积累方面。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业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欠缺使得其在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着判断上的影响。例如, 在进行资产确认的工作过程中, 需要执行权责发生制的相关标准和原则, 转变收付实现制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够容易造成资产的折旧、资产成本重置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准确性不高。

2.3 在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的现象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使得其需要进行会计制度上的转变, 进而设计出一套更加完善的会计制度, 同时还能够建立一个记录资产数量以及资产价值的信息技术平台, 进而提高工作质量, 实现大量的数据整合, 配合会计人员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能力, 实现硬件与软件上的配合、统一, 使得总体的成本增加了很多, 这就使得针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实际情况来进行会计工作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

3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运用对策分析

3.1 财务改革上的理论运用分析

3.1.1 注重预算上的监督, 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在预算管理的工作过程中, 预算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需要对于预算资金筹集和供应等相关的活动进行严格的考核、严格的检查和严密的监督。在财务改革过程中, 公共预算在进行编制、执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权责发生的合理性运用, 其需要不断的加快预算上的监督立法工作, 进而为预算监督提供法律上的权威, 实现预算监督在立法工作步伐的不断加快, 进而实现预算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权威性、规范性、严密性的不断加强, 实现预算执行透明度的不断提升。此外, 还可以通过内部统计手段以及外部新闻媒介力量上的不断融合来实现预算监督工作力度上的不断强化, 实现财务改革管理质量以及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最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3.1.2 注重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实现高素质人才储备。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过程中, 财务工作人员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注重财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 使其对于会计的基础性含义以及会计工作的利弊、会计财务工作的适应性具有更加明确而充分的认知。特别是事业段位的管理人员以及承担决策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责权发生制与会计基础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因此, 在进行职称考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进行专门性的会计师考试, 或者是在进行考试分配上提高行政事业工作单位的考试内容比重。国家需要认识到权责发生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重要作用, 进而设立专门性的研究机构, 发挥好其在整项改革之中所承担的推动者角色,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上的技术培训, 进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素质以及实际的业务实践能力, 实现综合性的集网络、会计专业以及外语等能力为一身的人才, 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储备, 实现财务改革在成本上的不断降低, 同时为改革步伐的加快提供重要的保障。

3.1.3 坚持渐进性的权责发生制。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然需要面临着挫折, 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也是这样, 由于我国会计预算体系上的限制使得权责发生制在我国的发展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因此, 为了能够提高发展效率, 其采取渐进性的方式, 通过三个步骤来不断的实现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不断过渡, 当条件足够成熟时, 以权责发生制来进行取代, 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此外, 还需要根据体质改革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权责发生制运行条件上的探索, 进而使其能够符合我国的发展特点, 体现出其可操作性, 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2 财务改革上的会计核算运用对策分析

3.2.1 收入上的核算。

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事业单位在进行收入事项的核算过程中, 需要严格的按照财政改革工作的相关原则规定以及财政审批部门的预算计划来进行, 在财政的安排上则是需要实现预算之内的资金预算以及预算之外的单位财务缴入相结合, 实现工作效率的保障。在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执行的过程中, 其需要确认和计量财政国库、财政专户等相关单位的实际资金的拨入数额, 并且根据情况来进行财政补助、事业收入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上的数目划分, 而到年终的时候, 事业单位就可以根据年度的实际收入来进行预算之内和预算之外的资金金额拨款上的明确核对, 对于该年应该拨款但是却没有拨的经费, 相关的财政部门需要明确单位资金的实际去向, 并且根据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来进行收入上的明确, 进而不断的增加相关款项,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为下一个年度的财政款项的管理来提供一定的缓冲。

3.2.2 支出上的核算。

财务的收入和支出作为财务管理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实现支出管理上的不断强化和监督工作上的强化,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部门需要将其需要付款但是却没有付款的内容来明确性的确认以及充分的计量。例如, 在进行年度总结的过程中, 对于没有向工作人员发放的工作奖金以及职工的福利等内容需要根据权责发生制上的原则来进行款项预留, 同时不断的增加对于职工的应付款项, 进而为职工的利益提供保障。对于款项的借入中所产生的利息支出, 其需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和约定的相关借款利率以及借款期限来进行利息支出以月为单位的定期性提出, 并且将其支出明确的列入到当期的支出之中。

3.2.3 债权和债务上的核算。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中虽然也设置了专门的科目来进行应收、预付款项上的核算, 但是其实际的经营业务和核算的内容则主要针对债权和债务的工作, 其中并没有包括非营业性的债权和债务, 因此债权的设计科目上只是包含现金实付性的工作业务, 相对较为单一。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充分、更加完整的体现出事业单位在权利和业务上的划分, 这就需要在会计科目的核算来划分几个部分, 诸如, 应收款项、预收款项、预付款项、应付款项等,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相关要求来形成企业资产和负债等内容的明确反映, 最终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实例以及隐藏性的风险体现。

3.2.4 对会计报告和信息具有披露作用。

事业单位需要增设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登记表, 实现事业单位在投资、资金筹集以及日常工作的运转等方面的现金收支情况的生动反映, 实现事业单位资金流入和流出信息的充分反映, 同时还能够对使得单位的资金收益和财务的发展弹性等来进行充分的评价, 最终为未来单位的资金流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需要对于现今使用的资产负债表来进行改进处理, 其可以根据企业资产的实际负债情况来进行表格化, 通过科学的编制来为事业单位的收支工作进行明确的反映;事业单位还需要对会计报告进行定期性的披露, 特别是工作事项支出以及负债方面, 实现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上的明确。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承担的内容非常广泛, 诸如, 对于附属性单位的单薄, 医疗纠纷事故以及教育单位中校园内的学生意外伤害, 等等, 在其过程中事业单位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

4 结语

总而言之, 权责发生制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财务改革的过程中会面临着来自于多方面的多种内容, 但是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光明, 这就需要根据西方国家权责发生制应用实践和影响进行充分的包围, 根据我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情况, 从收入、支出、债务债权等多个方面核算上的改革, 不断的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现预算监督管理上的不断加强, 最终为事业单位财务改革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提供重要的保障,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实际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 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而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则是其发展的一种必然性选择。但是, 由于不同的国家的实际会计环境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 这就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阻碍。本文首先分析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概念, 进而分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代为财务改革过程中的应用存在的障碍, 最终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有效运用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财务改革,概况,障碍,对策

参考文献

[1]栾笑冰.权责发生制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几点运用[J].中国外资, 2013 (12) .

[2]田华静.浅议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中的运用[J].北方经贸, 2012 (09) .

[3]孔祥静.对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4 (07) .

[4]王昆琼.浅谈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引入[J].中国外资, 2012 (08) .

[5]查良春.浅探事业单位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方式和步骤[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0 (03) .

上一篇:多规合一工作方案下一篇:信贷管理系统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