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

2024-10-21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共8篇)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行高校会计环境的需求,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的会计行为, 促进高校加强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 2009年8月12日, 财政部对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进行了全面修订, 拟定了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的基本理念是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 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浪潮下, 权责发生制势必要取代收付实现制成为高校会计核算的主要准则, 这种趋势要求高校必须重新审视现行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使之与新的会计制度相适应, 便于会计部门的核查和计量。根据CO SO报告对内部控制要素的界定, 本文拟分别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方面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分析。

一、控制环境

本次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将会计确认基础由“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改为“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有的高校内部会计制度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的要求所制定, 一直处于预算会计领域, 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不能适应《征求意见稿》中权责发生制的变化, 必须要建立新的符合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及岗位设置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会计制度下, 只对个别综合性的岗位人员素质有较高要求, 一般岗位要求不高, 对于岗位设置的数量较少, 工作集中在几个岗位上, 一些岗位的技术含量不高, 工作分布不合理, 规模不大的高校一般不区分不同岗位之间会计软件的应用。新的会计制度下, 为了达到权责发生制的核算要求, 必须要保证岗位之间的不相容、岗位职责的合理划分以及岗位之间的紧密衔接, 同时要确保各岗位之间的会计软件应用相独立以及会计软件应用权限的界定, 这对各岗位的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岗位的工作人员素质均衡化提出了要求。

二、风险评估

对于风险评估的预警机制及识别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 即便是高校在经营活动中也存在多项融资活动, 在收付实现制下, 类似融资活动的风险往往在核算后期才反映出来, 风险的识别阶段较为滞后;在权责发生制下, 涉及多个会计期间的活动被分摊至每个会计期间, 风险的识别也在每个会计期间加以确认,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将风险识别的程序提前并合理分散。学生收费以及财政拨款是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收付实现制下, 往往在学期初就加以确认, 风险识别阶段在前期;在权责发生制下, 收入被分摊至每个月, 需要将风险的识别后移并分散。收付实现制下, 高校的风险管理目标集中在预算时期, 并随着预算的变化而变化, 大多数高校设定的风险管理目标随着经营活动的开展而不断调整, 期初和期末的风险管理情况往往差别很大, 由于是事业单位, 收入来源较为稳定, 因此对于风险的应对措施较为缺乏;在权责发生制下, 要求高校必须将风险活动的管理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不允许在经营活动中轻易调整目标, 对于每个岗位每个结点的风险情况都要进行认真判断和计量, 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会计岗位的职责要落实到位, 以减少风险的不确定性。

三、控制活动

本次新会计制度颁布的基本理念是在引进权责发生制的同时, 兼顾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 也就是希望通过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上述四个方面的会计效果, 这次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对于预算管理, 在收付实现制下, 高校的预算效果比较明显, 能够很大程度的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 但是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则不能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要求, 对于预算科目的设置, 大部分高校没有分类反映预算的支出情况;在权责发生制下, 要求高校增设相应科目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制度改革相配套, 以便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直观的数据和信息。对于财务管理, 在收付实现制下, 财务管理工作较为模糊, 对于收入支出表的设置, 不能直观的反映费用情况, 不利于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在权责发生制下, 将收入支出表改为收入费用表, 使成本核算和控制更加直观。对于资产管理, 在收付实现制下, 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实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设两账的方式进行, 前者执行高校会计制度, 后者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 使得高校内部形成两个会计主体, 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分别按校内、校外进行核算, 有别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权责发生制下, 要求高校将上述两账合一, 遵循一个会计主体的原则, 同时将会计科目变更至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接轨。对于绩效评价, 在收付实现制下, 无法提供高校绩效考评信息;在权责发生制下, 要求各会计科目设置更加详细, 各报表设置更加合理, 高校绩效情况得以反映, 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四、信息与沟通

对于高校内部的信息与沟通, 在收付实现制下, 由于各活动会计期间区分不明显, 岗位职责容易发生重叠和交错,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信息的冗余, 岗位职责界定不明确, 不利于会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在权责发生制下, 各项活动要严格遵循会计区间的划分, 各岗位之间要保证不相容但相互牵制, 在信息的使用和沟通上能够提升效率、落实责任。对于高校外部的信息与沟通, 在收付实现制下, 高校资产负债表的设置内容不是很直观, 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集中在同一表格内反映, 令信息使用者费解, 对于财务报告体系的设置较为简单, 不能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高校经营情况;在权责发生制下, 要求资产负债表与年报接轨, 将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分开反映, 进一步丰富财务报告体系内容, 使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的了解高校经营情况。

五、监控

对于高校内部监控方面, 在收付实现制下, 由于没有会计期间的划分, 对于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活动, 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高校管理者往往到期末才知道高校总体的经营活动情况, 由于岗位职责之间的不明确, 容易造成个别会计活动没人负责, 不能得到有力的监管;在权责发生制下, 各项活动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期间的划分进行核算, 尤其对于持续期间较长的活动, 可以确保其在每个会计期间都能得到相应的监管, 同时便于高校管理者对总体经营情况的及时了解, 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即将发生的坏账, 在期初就采取应对措施, 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高校外部监控方面, 在收付实现制下, 由于报表设置的不合理, 财务报告信息的局限性, 使其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 无法提供学生培养成本信息, 无法提供高校绩效考评信息等, 从而使外部信息使用者难以了解高校的经营管理情况, 难以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并进行有力的监督;在权责发生制下, 报表和财务报告体系设置经过调整之后, 能够合理、全面地反映高校的经营情况, 使信息使用者得以了解高校的财务收支、资产负债等信息, 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力的舆论监督。

鉴于权责发生制对现有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影响, 高校有必要对现行内部会计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根据上述影响分析, 仅对现有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需要改进的层面进行了归纳整理, 建立权责发生制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改进体系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朱蓉:《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思考》, 《财会通讯.综合 (中) 》2010年第10期。[1]朱蓉:《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思考》, 《财会通讯.综合 (中) 》2010年第10期。

[2]奚尊校、沈玲:《试论高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财会通讯.综合 (中) 》2010年第2期。[2]奚尊校、沈玲:《试论高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财会通讯.综合 (中) 》2010年第2期。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 篇2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现金收付制预算会计

一、我国预算会计的运行环境

进入21 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形势的改变也使预算会计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种形势下,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不仅要真实反映政府及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强调与国家预算保持一致;还要提供具有一定信息质量的财务信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 以实现预算会计目标。同时,当今中国政府强调的改变政府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催化剂。因此,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现行的预算会计运行环境不太适宜,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成为了当前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预算会计现行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

我国预算会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这是由预算会计的特点所决定的。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简便,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国情,以此为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在:

1.反映的财务信息过于简单,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的形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政府部门的经济业务也相对的复杂起来。但是我国预算会计实行的现金收付制不能提供完整全面的信息。不能很好的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

2.按照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 而且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 因为管理者可以根据其需要将收款或付款的时间从本期推迟到下期, 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一贯性。例如,一笔业务,付款单位将应付的款项金额及时付给了该单位,但由于一些原因,管理者人为的将该笔款项收到的时间推迟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这样,造成了财务信息不是很准确的情况,进而使财务信息使用者不能很好的运用相关的财务信息。

3.出现隐性负债,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 不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 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这样可能造成忽略尚未用现金支付的这笔债务。例如,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等不是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但是它却是实际存在的债务。因为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收付制为核算基础的,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就会使管理者疏忽这笔债务,造成隐形负债从而没有风险意识,可能导致政府或单位承担一定的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4.各级财政部门无法正确处理年终结帐,使资产出现“虚增”现象。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 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发现预算已安排, 但由于各种原因, 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这样就造成一种假象,资产虚增。不利于部门对资产的正确评估。

5.政府预算会计不能有效计算政府部门的成本, 不利于考核政府部门的业绩。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 往往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实际价值相背离, 同时造成盲目采购、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 不利于准确评估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状况。这是政府部门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 不全面、及时,这样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资产相关信息,不但造成决策的失误,也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或者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经营绩效和效率,不利于政府部门的业绩考核。最后,现金制不能充分反映某些政府承诺、长期决策的全部成本。在政府等类似部门对养老金、社保金等的负债成本只能是在支付时体现, 而不是在形成时确认,造成政府的财政成本被低估。

四、 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

法律是推行预算会计改革的基本保障。借鉴进行了预算体制改革的西方国家的经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必不可少。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均在实施改革之前就已经根据公共部门改革的要求,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改革进程。我国也应修订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保障预算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从国外的实践看,任何改革都会引起许多问题,预算会计的改革也不例外。如改革成本高、核算复杂、部分项目难以计量等。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不影响社会稳定我国的预算会计应采用渐进式,逐步推进,先从影响比较小的部门进行改革,待条件进一步的成熟后再扩大范围,达到全面改革的效果。

(三)处理好与预算编制的关系

实行权责发生制,一是预算会计上实行权责发生制,二是在预算编制上实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预算编制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编制预算的核算基础,由于应计财政收入与应计财政支出在年初预算中较难确定,因此一部分在预算会计上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家在预算编制上仍采用收付实现制。我国的会计改革,应该借鉴该经验处理好预算会计改革与预算编制改革的关系,先对预算会计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之后再结合国情,考虑预算编制基础的改革问题。

(四)选择固定资产核算作为改革突破口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收支波动较大而且固定资产信息不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实物进行资本化核算并在使用时计提折旧才能准确反映政府、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布的质与量。因此可以选择固定资产的核算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五)重视预算会计的人才培养

要进行改革,就必须要有进行改革的人才方面的支持。但目前,在我国大学课程中对预算会计的重视不够,这可能成为我国改革的一个障碍。所以政府应提高对预算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向,大力开发更加完善的预算会计系统。同时也要鼓励以及要求现有的预算会计工作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紧跟改革步伐,勇于探索创新,将新技术手段引入到预算会计实际工作中来。

(六)立足于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但是不能照搬照抄。我们一定要认清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立足于本国国情,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七)改革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任何的改革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改革肯定会触及到相关人员的利益,改革人员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下定决心,持之以恒的做好改革准备,将改革进行到底。

五、结束语

经过以上对国现行预算会计的现状研究,笔者认为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改革是利国利民的举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国家也一定会采取相关措施,循序渐进的开始进行改革,在政策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方面给予改革支持而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也是一种必然选择,小范围的改革到全国性的改革方式也是我国改革较好的推进方式。

参考文献:

[1] 阿瑟,林奇·卡顿.一九零零年以来的美国史. 1963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006[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 江百灵.论我国预算会计的确认基础.池州师专学报. 2005.8.第19卷第4期.

[4] 王瑶.权责发生制“看上去很美”. 2006 中国农业会计.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 篇3

根据学校性质和资金来源不同, 学费的财务处理也稍有差别。财政全额拨款的高校收到的学费一般要全额上缴上级财政, 然后由财政返还;自筹资金的民办高校一般将学费直接确认收入。具体核算如下:增设“应收学费”一级科目, 或者在“应收与暂付款”下增设“应收学费”二级科目。根据在校生人数和相应的收费标准计算出收费金额, 借记“应收学费”或“应收与暂付款——应收学费”科目;按学校性质和经费来源贷记“应缴财政专款”或“事业收入”科目。实际收到费用时, 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记“应收学费”或“应收与暂付款——应收学费”科目。“应收学费”的借方余额反映学生欠费情况, 并与学生收费辅助明细账进行核对。当发生学生退学退还学费时, 不欠费的学生退学, 借记“应缴财政专款”或“事业收入”科目, 贷记“现金”;欠费的学生退学, 应将挂账的学费冲回, 借记“应缴财政专款”或“事业收入”科目, 贷记“应收学费”或“应收与暂付款——应收学费”科目。对学生获取奖学金应予减免的学费和对困难学生减免的学费做相同处理。这样, “应收学费”余额为必须收回的欠款, 应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加大催缴清欠力度, 确保高校财务健康运转。

[例1]某财政全额拨款高校2010年9月在校生19850人, 每生每年学费4500元。学校决定从本学期始, 对学生学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会计处理如下:

2010年9月1日, 学期开学时, 将学费确认为应收款项, 增设“应收学费”一级科目。

至2010年9月30日, 共收到学生学费42500000元, 冲减“应收学费”科目。

2010年10月31日, 11月30日, 12月31日做同样的会计处理, 至12月31日止, 共收到学生学费67000000元, 这时“应收学费”科目借方余额22325000元, 为学校拥有的债权, 应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反映。

2010年10月15日, 在期中教学检查中, 共有42位学生因各种原因被清退, 其中欠费学生16人。按学校文件规定, 每位退学学生退费3000元。

2011年6月20日, 扣发312人欠费学生奖助学金390000元冲减学费, 同时, 减免特困生476人学费共571200元。

自筹资金的民办高校学费收入做相似处理, 只是会计科目有所不同。

[例2]某民办高校2010年9月共有在校生12560人, 每生每年学费7000元, 在学期初, 做会计处理如下:

至2010年9月30日, 共收到学费46550000元, 做会计处理如下:

至2010年12月31日, 共收到学费82600000元, 这时“应收学费”科目借方余额5320000元, 为学校拥有的债权, 应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反映。

一般本科教育的年限为四年, 为了更详细的反映各个年级的学生欠费情况, 在“应收学费”科目后可以增设明细科目, 如“08级”、“09级”等。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篇4

关键词: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传统的政府预算编制和预算会计核算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种较之收付实现制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综合财政经济状况的核算基础———权责制逐步被引入政府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一些主要国家, 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中已逐步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的概念, 并取得显著效果, 这一成果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和运用, 逐渐成为当今世界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的一个主流趋势和发展方向。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是否需要进行政府会计基础的改革以及如何进行改革成为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并提出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思路。

一、应用权责发生制必要性分析

(一) 有利于提供更加全面透明的会计信息

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可以更好地帮助决策者认识政府政策的长期持续能力, 更好地在预算中确认负债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来反映国家的财务健康状况。在权责发生制下, 政府对所使用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对其全部资产、负债的管理责任履行情况, 资金的筹集和满足资金需求情况, 偿付债务和履行义务的持续能力情况, 政府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以及政府在服务成本、效率、成果等方面的业绩情况等都可以在预算中得到披露, 清楚全面地揭示政府的财务状况的全貌, 避免隐性负债带来的问题, 真正地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二) 有利于加强对政府活动成本的计量

权责发生制强调在配比基础上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真实完全成本, 同时这种成本具有高度的可比性。政府活动具有了完整、可比的成本指标, 就能为管理者提供宝贵的决策信息, 同时也为进行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使管理从现金控制转向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权责发生制还能提供资产的全面信息, 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对资产的持续管理, 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政府资产的购买和处置决策。权责发生制下, 通过将资产成本与其使用相配比, 更好地确认持有资产的成本, 从而对资产进行持续管理。

(三) 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新公共管理的要求

新的公共管理更加注重绩效管理, 重视财政和政府活动的效率, 关注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权责发生制能够增强政府财务透明度, 鼓励更有效的资源管理, 强调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 应用权责发生制能更加适应新公共管理环境下拓展了的公共受托责任要求, 有利于增强政府的竞争力, 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 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应用权责发生制可行性分析

(一) 有利因素分析

1、西方实践经验可供借鉴。

西方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为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 新西兰等国家率先对政府会计进行了改革。截至目前, 包括新西兰在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有超过半数的成员国在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 逐步摒弃完全的收付实现制, 一定程度上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给我国引入权责发生制提供了有益和有价值的借鉴。

2、国内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近年来, 我国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会计工作者针对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有益的建议和设想, 发表了许多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文章和论文。同时, 财政部也已经着手对政府会计改革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开研讨会、请国外专家来做讲座和到国外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了多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和研究。

3、经济政治改革指明方向。

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需要法律制度、组织机构、会计人员和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配套改革。虽然我国的政府机构设置尚不规范, 国家正处于法制化进程中, 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修订, 可能还不能满足全面彻底地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需要。但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并且坚定了推进各方面的改革的决心。随着行政改革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 应用权责发生制必将作为一种改革的方向与方法纳入国家改革体系之中。

(二) 不利因素分析

1、理论的争论。

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 具有收付实现制不可比拟的优点。权责发生制将是改革的方向和最终的选择。但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产生而带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优劣的争论。收付实现制以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 能实现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控制, 确保各部门的预算支出不超过全部收入。收付实现制提供详细的现金流量信息, 在评价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时, 现成的现金指标既能提供现实的信息, 又使控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权责发生制在某些情况下却并不具备优势。特别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无法避免的人为因素, 使得预算也最终成了一种受制于理念的计量结果, 因而为调节、粉饰财务状况提供了可能。

2、高额的成本。

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存在至今, 一直存在会计处理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数据处理成本低廉的优点。而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改革, 则要在研究开发、制度设计、人员培训、电算化系统建设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根据有关资料, 新西兰审计署估计, 在1987-1992年间, 该国财务管理改革的总成本是1.6-1.8亿新西兰元, 约占同期政府开支的0.1%。另据2002年在昆明召开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研讨会专家的说明, 加拿大的改革成本约为616亿加元, 澳大利亚估计也有相近的支出。因此, 在政府机构和部门中全面推行权责发生制, 高额的构建和运作成本也将成为影响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传统的习惯。

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 在推进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过程中, 原有格局被打破, 有可能出现部门或个人为了维护其自身局部利益, 而对改革采取抵制、反对或拖延执行的行为。另外, 从事预算会计工作的人员已经适应原有的处理方法, 整体专业知识技能不强, 观念还停留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为推进权责发生制而必须进行的教育和培训既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 也需要一定长的时间。另外, 债务评级机构等政府报表的使用人, 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也将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些因素都将制约着改革的进行。

三、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思路

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借鉴国际改革经验、吸取教训,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时期, 各种制度的建设还不完善, 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也都有待提高, 我国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尚不具备“一步到位”的改革条件。因此,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 有选择有步骤地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经验, 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体系, 使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信息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结果, 全面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公共管理能力。

(一) 建立新的政府会计体系

建立新的政府会计体系, 不仅是对现行政府会计进行修修补补, 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现行政府会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在体系上集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为一体, 在核算内容上集中于预算收支活动, 仍然保留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难以正确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财务状况。建立新的政府会计体系, 应科学界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政府会计应以政府活动为核算范围, 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还包括那些并不反映为预算收支的政府资金活动。相反, 不在政府活动范围内的资金活动则不属于政府会计的范畴。如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 一些与政府活动并无直接关系的事业单位资金运动就不应该再包括在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之内。因此, 可以考虑将我国的会计体系改为由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3部分组成。在构建新的政府会计体系的过程中, 要参照国际经验,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 同时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实行准则和制度并存管理。

(二) 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任何一项改革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 大都经历了小范围试点, 或者是外部环境的逐步试点或者是改革内容的逐渐演进。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政府预算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都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换, 可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 分步骤地开展。具体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先由目前的收付实现制过渡为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即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对某些会计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二是待条件成熟时, 再由修正的收付实现制逐步扩展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即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对某些会计事项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在第一步的改革中, 主要的改革措施为确认期内已发生, 但预计今后期间才会实际收付现金的交易和事项, 以明确其权利和责任。对这类有明确期间的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 如应付转移款、应付借款、利息费用、政府员工养老金等, 按权责发生制加以确认。鉴于这类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矛盾较为突出, 故作为改革的首选对象。通过第一步的实施, 可以实现对部分应计项目的计量与确认, 相对而言, 更真实地反映了财务状况, 未来的现金需求和筹资需求也得以明确, 也部分考虑了未来偿债能力, 确认了政府及其机构所有的负债和承诺。这样的步骤既能弥补现今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对当前财政相关改革的不适应性, 又有利于为后续改革打下基础。

(三) 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从国际经验看, 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 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报告制度将难以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要。将权责发生制运用到政府财务报告中,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财务报告制度, 将是大势所趋。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需要设计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准则, 并正确设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比较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预决算情况的信息、国有资产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方面的信息等, 以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比性。为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 国外政府财务报告需要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批准方可正式递交国会和向公众披露。因此, 我们也应建立与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相配套的审计监督制度。

(四) 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

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是改革的最高层次。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政府财政管理改革服务的, 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预算是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新西兰等国家开始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 将其作为提高政府部门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和加强政府受托责任的重要方法。很多国家认为, 这一转变为提高政府财政效率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和更有效的激励。我国目前虽然尚不具备这一改革的条件, 但是今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财政管理水平要求的提高, 也将向着这一改革方向前进。我们要在建立政府会计和向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转变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经验教训, 提供完善的政府会计核算基础, 以推进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实行。

参考文献

[1]、楼继伟, 张弘力, 李萍.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陈工孟, 邓德强, 周齐武.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可行性的问卷调查研究[J].会计研究, 2005 (5) .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 篇5

一、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概括

1. 权责制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于预算权责的引入并不是一个方面的改变, 而是会计系统的综合改革, 因此我们应用权责制的思路就是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的情况, 有步骤的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因为目前我国的会计事业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晚, 许多的会计制度还不完善, 还没有形成与之适应的相关的制度等因素, 综合看来我国的权责制度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要循环渐进,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权责发生制度。

2. 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目标

(1) 逐步实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

一个制度的转变需要漫长的过程, 尤其是政府会计基础制度对于引入权责制度的会计改变需要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变, 尤其是在会计内容模式上的改变。同时对于改变的速度我们也要循环渐进的进行改革, 具体可以有针对性的单位、地区进行权责制度的改革, 随后全面的进行权责制度改革。最终实现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行。

(2) 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随着我国信息制度的健全, 政府的预、决算报告制度必然要求披露更加详细的信息以供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因此建立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我国引入权责制度的必然要求。

2.预算会计制度现状

国外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会计环境的变化, 各个市场主体对于市场的风险意识逐渐的增强, 他们时刻的注意规避市场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我国加大了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 对于预算管理进行了改革增强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了国家对于单位会计的监管。其次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的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处理模式要与世界普遍会计模式接轨。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目前还是实行收付实现制, 而企业单位可采取权责发生制。

二、我国政府会计对于权责发生制的应用现状

1.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使用的会计基础

目前我国对于政府的会计制度是沿用1998年的制度, 现在虽说我国的会计制度有了明确的规定体系, 但是它还是与我国的许多的经济现状相矛盾, 我们对于政府预算的会计制度看来我国的会计核算采取的就是收付制, 可以说收付制对于我国的会计事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收付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尤其是它不能全面的反映政府的会计制度, 因此我国的会计改革逐步的要有会计基础收付制度向权责制转变。

2. 运用收付实现制所面临的问题

(1) 能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作。例如, 采用收付实现制, 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 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 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背离, 不利于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消耗成本的情况。

(2) 无法准确地记录、反映政府的“隐性负债”。现金收付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 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 使政府的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 不能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

三、我国政府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建议

1. 借鉴先进国家的丰富经验

西方先进的国家对于权责制度的改革为我们的会计改革提供了许多的丰富的经验, 因此我们要本着积极地态度去学习国外先进的会计改革知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它们对于权责制法律的相关规定, 因为只有法律的支持才能促进会计改革的成功。

2. 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

对于我们引进国外的权责制度我们不要盲目的去照搬, 我们要区别对待, 因为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且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初级阶段, 我国的许多的相应的会计制度还不健全因此我们要跟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引进权责制度, 并且我们引进的权责制度我们还要考虑我们的市场因素以及企业效率因素。总之我们要积极地根据我国的特有的国情去实现我国的会计权责制度改革。

3. 与其他核算基础共同运用

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 篇6

一、我国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 预算会计应用收付实现制的缺点及弊端

由于收付实现制能够准确地记录货币收支, 提供真实的现金指标, 对加强现金管理, 防止预算超支, 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预算拨款进行符合性比较,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 收付实现制简单易行, 便于编制报告, 容易被使用者理解, 需要的会计技术较少, 因此成本也比较低廉。但是,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比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

与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相比, 由于确认和记录交易的时间大多提前, 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在提供危机预警信息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原因很简单, 例如政府签订贷款担保合同时, 并没有花费掉任何现金。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就不能探测到这类风险, 但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则不同。同样, 对于跨年度交易引起的风险而言, 采用权责发生制则更具有优势。及时采取行动要求尽可能早地暴露这些方面的不利趋势, 但在收付实现制会计下, 这些均被“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 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 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 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的假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同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的不相匹配, 有可能出现政府代际的债务转嫁, 导致各届政府间权责不清, 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和考核政府绩效。

2. 不能有效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

国有资产流失在最近十余年中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信息问题相关。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 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旦支出以后, 就一直以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 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得到完全反映;同样, 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 对已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的物资, 在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纳入预算会计核算中, 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管理。

3. 财务成果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

收付实现制下, 收入、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 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 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 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入的增加 (减少) 或支出的节约 (超支) , 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 最终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确实可信的预算会计信息。

(二) 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1. 适应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 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 政府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方式多样化, 从事社会公益性投资不再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政府部门可以吸收民营资本、外资等合作开发基础设施项目。而且,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 政府对一部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招投标, 交给市场 (非政府部门) 来做。当私人部门介入公共领域, 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求实现与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对成本进行计价、核算和比较。

2. 全面揭示政府债务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规模不断扩大, 财政收支的矛盾日益尖锐, 赤字和公债规模日益扩张, 通货膨胀率提高, 这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 只反映当年还本付息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已发行的国债应由本期承担的利息, 以及应计提的养老金等信息, 所以无法获得全面的政府债务信息, 不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财政风险的防范。

3. 政府会计信息的内在要求。

现代政府会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会计目标是政府会计满足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即反映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传统上, 政府受托责任的核心是反映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支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这一定位不能适应当前已经剧变了的经济环境的内在要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政府受托责任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由不同的公共管理理念决定的会计目标差异, 必然导致不同的会计技术选择, 也就是它决定了政府会计方法基础的选择。

二、改革我国预算会计确认基础——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预算与会计基础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革, 它是预算与会计功能的根本性的变化。权责发生制在强化会计责任、增加财政的透明度、提高机构管理效率、减少财政支出、以及提高财政信息的准确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是一种适应现代管理要求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路。

(一) 积极推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权责发生制的一种变体, 常见的模式是对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的资产与负债的范围做出限制, 包括:所有非财务资产在取得时确认为费用;不确认非财务资产在取得或建造时不确认费用;不确认养老金负债。限制范围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计量成本过高, 或对政府管理与政策的影响不大等。在我国, 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用来满足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财政管理的需要, 以及现阶段计量技术和成本的限制, 因此宜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对于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后出现的新业务, 应分别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做出相应的补充规定, 在具体会计核算方法的选用上, 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账簿记录已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 应部分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同时, 为了适应编制部门预算的需要, 应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 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取折旧政策, 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

(二) 适时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1. 采用完全权责发生制, 对重要的政府债务进行单独反映。

增设能反映政府负债结构、负债水平和债务连带利息的会计科目, 然后对这些科目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以准确估计政府用于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财务负担。

2. 采用完全权责发生制核算将“隐性债务”显性化。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养老金等方面的欠账, 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可靠的精算方法体系, 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计量, 合理计算每个财政年度政府应当负担的保险金数额, 并记入专门的会计科目中, 作为政府的财政支出予以揭示, 对政府该部分“隐性债务”合理量化并“显性化”;对于政府担保支出等或有负债, 应分类考虑;对于已经确认为政府负债的部分, 以附表的形式披露;对于不确定的或有负债部分, 先以报表附注形式或单独列示的方法加以披露, 再以此为依据, 加强催收及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

3. 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在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体系不作根本变动的前提下, 对预期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资产, 其取得或建造的年度成本记为资本性支出, 以区别于提供持续服务而多次发生的运营支出。

三、建立健全而透明的政府预算和会计体系——引入权责发生制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 提出了要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支出体系, 这些改革标志着我国改善政府治理结构, 提高政府绩效, 创建现代“管理型政府”的开始。我国按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和预算, 建立以绩效考核为目标的管理信息系统, 对提高我国政府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

权责发生制是从政府部门的产出即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规模及质量上确定拨款。根据现金制信息所进行的管理控制的主要形式是按“时间”。这样做使得管理者为了确保预算任务的完成而对业务的时间安排加以操纵。然而进入应计制系统后, 这种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应计制将责任和义务的发生作为确认基准, 管理者不再具有影响时间的能力了。因此, 他们需要集中关注的是所消耗的资源及其为其所支付的价格, 也就使得管理者即财政资金使用者从根本上关心资金使用的效率。所以说, 应计制的实施有利于引进效果更佳的财政控制系统。

(二) 有效地评价政府绩效和工作效率

现金制下的“支出”并不能反映政府当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成本, 也就不能实现收入与成本的配比。权责发生制预算和会计改革的主要课题是将重点从投入转向结果。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政府会计信息, 对提供的产品、服务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 使政府的业绩透明化, 有利于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公众 (在我国更主要是指人大机关) 评价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

(三) 为防范国家财政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对政府长期债务, 现金制会计信息得不到全面反映, 只在偿还当期 (支付时) 予以确认, 本期应承担而在未来期间支付的债务及利息无法反映, 也就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状况, 往往低估了财政风险。这也就令人无法接受将财政负担转移给了后代。权责发生制预算与会计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 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各种风险情况, 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 提高政府的长期持续能力

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认为, 对公民收税的权力消除了对政府持续经营能力的担心。而那些购买政府债券的人也相信“纳税的力量”能充分保证他们的债券能够被偿还。所以政府关心财政资源的短期筹集和使用, 现金制的预算和会计信息往往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但是随着现代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加强, 众多的有权和需要知道政府事务的人们要求有全面和透明的信息来评估政府的责任。权责发生制下, 政府部门拥有的各种资源如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各种固定资产、存货都得到清楚反映, 对财政支出区分经常支出与资本支出, 对各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可以充分了解这些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效率, 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有利于政府部门进行合理的长期决策, 提高政府的持续能力。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 篇7

一、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引入会计制度模式分析

预算会计主要在于体现事业单位会计的合规责任, 可以说预算会计是对事业单位会计合规责任加以体现, 而部门会计则是对财政绩效受托责任予以体现, 因此可以说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 它的重点在于体现预算收支状况还有预算资金控制状况;部门会计核算基础则为权责发生机制, 它的重点在于体现事业单位财务情况以及资产负债变化状况, 二者体现功能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 而这也让诸多不同财务目标在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过程中可以得到综合体现, 使得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优势得以整合性发挥, 而这也更加有益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落实。因此国家新颁布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整体结合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和权责发生制部门会计共融模式, 同时相同会计信息体系当中开展核算模式, 原因是该模式对于原先财政预算管理不会构成太大影响, 能够直接在原先会计信息体系当中, 凭借对会计科目适当增减、修改方式将权责发生机制引入, 而所需付出的改革成本并不大, 对于会计人员相关职业能力比起其它模式也不会有太高要求。该模式不单需要编制预算收支表, 同时还需要对事业单位各部门收入费用表、资产负债表等进行编制, 如果需要还应当对收入费用表与预算收支表之间差异调整表进行编制。

二、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引入难点

从2014年到今天我国各事业单位已经相继开展部门财务报告与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实践相关工作, 纵观编制信息整体情况,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而言, 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下权责发生制引入的难点主要为:

(一) 设置会计科目不科学

从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下权责发生制引入视角出发,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得不承认是有一定欠妥的, 而且并不是针对专项业务, 所以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感到混杂。当前具体会计核算方面还是存在众多形式的, 而且新公布的会计准则里面仅在会计科目这方面便有百余多项, 当中专业项目也比较多, 但是针对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却凤毛麟角, 而且有失科学性。同时目前国家有关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还不具备规范统一的执行标准, 各企业会按照实际运营情况而做出设置, 但这里面不乏有一些企业按其它行业或企业而设置, 完全实行拿来主义, 而这也就进一步导致会计科目设置的混乱、不科学等情况出现, 对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结合下权责发生制引入构成了极大阻碍。虽说国家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当中针对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某些内容做了一定说明, 但是理论显然不符合实际, 同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特点明显是相悖的, 没办法应用在现实经营中。

(二) 会计信息相关风险未得到充分披露

现如今, 以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下权责发生制引入视角来看针对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过程中,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也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 关于财务报告中应当披露的项目以及披露的时间和信息全面性等都缺乏完善的规定, 导致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较大差异。从权责发生制引入视角出发,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财务恶化等情况, 而致使经营企业报酬与投资收回无望。权责发生制引入视角下, 事业单位日常经营会有一定风险存在, 如遇到国家政策调整或市场经营机制变化等情况, 而这也就要求事业单位相关责任人对可能存在风险予以充分披露。我们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指出企事业单位不应以商业机密为由, 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但是从当前事业单位信息实际披露情况看, 有很多如财务利益及战略利益等主要信息并未被披露出来, 少有被披露出来的也不够完整和充分, 而在信息自愿披露方面, 事业单位披露就更显随意了。会计信息相关风险未得到充分披露, 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较多困扰, 同时对于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引入也构成了巨大的阻碍。

三、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引入权责发生制策略

从当前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情况看, 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应为实务层面全方位结合, 而本文接下来主要从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及加强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具体谈下权责发生制引入策略:

(一) 会计科目设置应合理

从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下权责发生制引入层面看, 当前事业单位在针对会计科目设置时通常会考虑两方面内容, 一是由财政部统一设置一级科目, 以给相关人员作为参考;二是再由企事业单位自行进行下述科目设置, 以方便会计信息归纳整理和分析使用。例如结合事业单位经营项目规模、数量和内部控制需要进行会计核算。而若某个项目无需独立核算, 就不需要单独构建间接成本核算账表, 只需要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成本账目当中就可以了, 而由于间接费用包括有管理费用与利息费用等, 想要使核算更加方便精准, 还可以考虑将事业单位将要经营业务等内容作为一级账, 接下来再细致划分。要合理规划会计科目, 以最终促进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

(二)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下权责发生制引入视角下事业单位经营业务费用的制定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 不应硬性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可以采用固定的收费标准与变动的收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为了防止一些公司对会计信息相关风险不充分披露的现象监管部门应当要求相应公司在事业单位年报中客观真实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但实际上, 有些事业单位并未能这样做到。所以建议监管部门应当对此进行严格的监管, 强化相关公司对事业单位有关各项业务具体会计核算情况的披露, 同时要求事业单位企业对成本等信息进行有效披露, 因为这些因素都关乎事业单位未来命运。同时还应督促事业单位对现金流相关信息做合理披露, 包含所有经营涉及现金流等。还有就是上文提到由于事业单位具有自身经营特殊性, 导致它经营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因而对风险信息也应当及时披露, 以此让信息的使用者能有个清醒的认识。

结语: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带进权责发生机制开展会计核算还会存在很多诸如缺少经验、业务实践没有会计准则作为指引等问题, 这就有赖于相关会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不断丰富自身相关理论知识, 而且国家财政部门还应不断细化事业单位相关会计准则, 出台具体业务指导细则。如此方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关工作持续发展予以更好规范与推动。总的来说, 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结合下对权责发生制加以引入属于渐进性、需严格贯彻过程, 现如今会计制度整体部署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但在具体实施方面, 还需要针对部分会计处理重难点陆续出台详细操作规章。而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也应当为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结合下对权责发生制的引入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 从而促使财务会计工作更好为事业单位与时俱进发展提供更好辅助作用。

摘要:伴随国家预算管理机制全面改革, 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和部门会计结合背景下也有诸多问题相继出现, 当前预算会计和部门会计结合制度也渐渐无法满足发展要求, 现有制度运行阶段碰到各类新问题与新状况, 所以, 对当前会计制度加以改革已然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 本文将预算会计和部门会计结合背景下权责发生制引入作为课题, 研究权责发生制变革下部门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模式, 最终提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引入权责发生制相关对策, 希望这篇文章不论在今后会计实践, 还是更多专家学者理论研究方面都可以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预算会计,部门会计,权责发生制

参考文献

[1]陈晓园, 赵丽.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体系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探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8:241-242.

[2]潘琰, 吴修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探讨:欧盟的经验与启示[J].财政研究, 2015, 03:65-70.

[3]贺敬平, 王森林, 杨晓林.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基于海南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 2011, 06:42-49+95-96.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 篇8

关键词:政府预算,会计责任发生制,改革的研究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政府会计责任发生制改革已经成为会计预算编制与政府会计核算的主要发展方向, 实践表明: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对于提升政府的财务管理, 加强公共事业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地加强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 如政府预算科目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及“收付两支线”等等。但是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府的财务会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社会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需要政府积极推进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

一、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现状

我国会计体系主要是以会计收付实现制核算为主, 此种会计体系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中发挥了很强的作用, 有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职能发挥,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会计体系不能满足政府的财务管理、决策以及绩效考核等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1. 不能满足政府职能转变对信息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主要表现在:政府由市场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的监管者, 政府逐渐退出投资性市场主体, 重点关注社会公共市场;以社会民生公共事业为主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民生工程, 比如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等;政府由单纯的社会财富分配者向综合管理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完善的会计信息作为考核政府职能的评价依据, 并且政府提供的财务信息应该具有全面性, 而目前我国政府实施的收付制核算预算会计只是反映了预算资金的收支以及流向, 而没有对政府其它财务信息的状况进行反映, 结果导致政府职能转变的评价依据缺乏全面性, 最终造成政府职能转变没有清晰的评价标准, 对政府职能的完善会产生不利影响。

2. 不能正确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

政府实施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能够将政府的预算资金的使用和流行方向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计量, 但是此种会计体系对于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却不能有效的反映, 使得政府预算资金的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一是收付实现制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变化, 使得政府的资金效益得不到最大发挥, 使得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没有办法解脱, 导致政府缺乏可持续管理的能力, 影响资金的社会公益效益;二是对于政府的隐性负债不能全面的体现, 收付实现制会计体系缺失对政府负债的真实反映, 导致政府不能根据会计体系信息对政府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控制, 比如希腊发生的危机就是因为政府报告中没有体现政府的负债信息, 导致希腊发生主债务问题经常发生, 最终出现债务危机, 因此政府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3. 不利于政府财政和预算管理改革推进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我国政府财务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 政府会计制度由过去的重分配向现在的事前预算、事中政府采购、事后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转变, 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理念的深入, 政府部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同时, 还要不断地完善管理职能, 为社会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 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体系不能满足政府对会计信息的全面体现, 因此如果不能对收付实现制会计体系进行改革, 就会不利于政府财政和预算改革的进步。

4. 不利于满足政府成本管理的需要

财务管理需要将成本管理作为核心内容, 要想实现成本管理需要对财务进行预算、核算、控制与监督, 而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只是强调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数量, 而没有将政府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益、负债以及成本等信息进行反映, 这些问题对于构建透明、高效的政府是不利的。而且正德福成本管理需要获得政府成本核算的有关信息, 但是收付实现制会计体系则因为不能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财务信息, 而不能或者关于财务核算的相关信息, 使得政府不能全面的进行政府成本管理。

二、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结合的必要性

1. 政府会计目标需要借助不同的表达方式实现

政府会计目标就是实现政府对社会公众解除受托责任, 而政府的受托责任主要包括合规性受托责任和财政绩效受托责任, 而实现此两种责任需要也必须借助不同的方式, 合规性受托责任就是政府在遵守相关法律制度的前提实现财政目标;财政绩效受托责任, 就是强调财政资金的效益。合规性受托责任和财政绩效受托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合规性受托责任是政府受托责任的基础目标, 而财政绩效受托责任是高级目标, 要想实现受托责任的高级目标就必须要做好基础目标, 而基于基础目标的实现就是为了满足受托责任的高级目标。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能够服务不同的会计目标, 因为现行的政府以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体系能够反映收支的使用方向和情况, 能够对财务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 而财务会计则有能够反映资金的变化情况, 将政府的负债等信息全面的反映出来, 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功能决定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具有显著必要性, 能够解脱政府的受托责任。

2. 信息使用差异化和信息有效性

政府会计体系所提供的信息而具有企业提供信息的特点, 具有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之分, 政府对内信息主要是供政府财务管理者使用, 对外信息主要是政府为解除受托责任和社会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信息使用这的差异化要求政府要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结合:一方面, 政府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预算会计体系能够提供政府的预算收支情况以及预算的使用方向, 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将其对于政府预算的管理、帮助政府解脱受托责任, 并且将政府掌握的信息通过政府报告等形式向外界公布;而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的财务会计则主要反映政府资产的负债以及资产的核算等财务信息, 其不仅包含政府预算财务的年前信息和年后信息, 还能够反映政府预算资金的存量和流量信息。因此某种意义上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果只是依靠某一会计模式对于政府会计信息都不能产生全面的价值, 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因此只有实现二者的结合, 形成优势互补, 才能够实现政府财务信息的全面管理。

三、实现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实现政府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前提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通过制度层面确定政府会计责任发生制的地位, 进而为政府的会计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依据。首先, 国家要制定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法律法规, 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确定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法律地位, 如可以通过现行的《会计法》、《预算法》等明确规定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地位, 并且在法律上赋予其执行过程的权利与地位;其次, 对政府组织结构的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与完善, 以此为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权责发生制实施必须要借助完善的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 如果政府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合理, 那么即使在体系完整的权责发生制也不能在实际中发生出应有的效益, 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构建财政管理体系完整、行政管理制度规范的政府组织管理机构, 并且通过《宪法》、《地方组织法》等规范政府部门的管理机制;最后, 针对我国政府没有相关会计准则的现状,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政府会计准则, 通过会计准则明确政府的会计目标、政府会计的质量等, 政府会计准则应该包含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基本准则主要包含政府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等基础事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包含一般业务准则、会计报告准则以及特殊业务准则三个部门, 总之这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保障政府在使用权责发生制时的重要依据。

2. 权责发生制要与收付实现制有效结合

权责发生制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成的,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实施权责发生制需要与收付实现制形成良好的结合, 通过二者的结合实施政府财务管理工作, 具体而言:一是二者之间要分阶段配合, 在我国改革初期阶段, 由于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从市场中脱离出来, 需要政府职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以收付实现制占据主要地位, 并且在一些领域内可以引入权责发生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经济不断发展, 政府职能由过去的参加管理职能向现在的综合管理职能的转变, 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而收付实现制的应用范围在逐渐的缩小, 最后形成了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导、收付实现制为辅的政府会计体系。二是二者的使用范围的配合。由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特性, 他们发挥的效应也就不同, 因此政府财务会计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的核算基础, 以此实现对政府财务的绩效管理, 政府预算会计是强调政府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反映预算资金的流量, 因此政府预算会计应该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核算基础。三是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要分阶段、分行业, 权责发生制可以在与市场联系性比较强的行业中实施, 如医院、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等, 通过在与市场联系性强的行业中应用, 在获取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效果分析后, 在逐步的推广到其它行业, 最后在整个政府部门中应用。

3. 加强支持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技术

政府实施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 需要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实现会计制度的现代化改革。一方面, 政府部门要组织相关的人力资源加强对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鼓励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的高校以及现代信息企业进行支持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技术研究, 尤其是管理会计现代化软件系统的研究要重点支持, 以此实现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通过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 实现权责发生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同时政府部门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研发企业要给予各方面的优惠照顾, 比如通过减免收税或者额外财政补助等形式, 提高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

4. 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素质

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实施归根结底需要政府会计人员的实施, 因此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包括:一是提高具体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人员的素质, 构建技术过硬的会计人员行政队伍, 提高他们应用权责发生制会计的执行能力, 规范他们在执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时的行为, 将权责发生制会计应用到政府财务管理的具体领域内, 促进政府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要积极吸取社会优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研究和培训人员与单位, 并且将这部分人和单位纳入到政府会计改革队伍中, 通过他们的失范教育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自身能力和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对于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审计队伍建设, 政府部门是国家权力部门, 其具有复杂的系统, 因此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要不同与企业准则, 因此对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全新的责任和职业素质, 并且审计人员要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地位, 因为他们出具的审计结果对于评价政府的会计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保持他们的中立性和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公平。

5. 政府部门领导者要重视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

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除了技术、制度以及技术人员的支持外, 还需要政府领导者的支持与重视, 因为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技术的改革, 还是对政府财务体制、行政体系等多方面的改革, 因此需要政府部门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促进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顺利实施, 才能实现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应用。

四、结束语

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 将是一项长久的任务, 随着改革环境的变化, 也将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会不断出现新的挑战。目前, 虽然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正在逐步与国际准则趋同, 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完善。借鉴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 同时结合自身的发展, 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路线, 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晋晓琴.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2 (8)

[2]金希萍, 杨优优.浅议我国政府会计改革[J].价值工程, 2013 (26)

[3]王艳龙, 时军.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 2010 (11)

上一篇:新疆沙湾县下一篇:高中起始阶段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