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发生

2024-09-07

再次发生(精选4篇)

再次发生 篇1

从2003年至今, 连续数年夏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要暴发一次大规模猪病流行, 而且流行势头愈演愈烈。疫病的肆虐给养猪业的打击之大前所未有。2006年夏, 农业部专家组对这一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地区猪病流行主要是由高致病力猪蓝耳病所致, 同时也有猪瘟、圆环病毒等疫病的存在。猪病的发生固然由于病毒的变异导致不易控制, 但是人为的因素造成该病的流行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 笔者认为, 加强兽医卫生防疫监督, 是控制生猪高热病发生流行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1 猪种频繁调动, 导致病原在各地扩散

猪蓝耳病自1987年在美国发生, 1995年即在我国北京1种猪场首次发现。后来在我国各地其他猪场屡有报道。部分科研单位及疫苗生产厂家也生产了一些疫苗, 主要用于大中型猪场, 效果不一。该病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近年来, 由于猪种流通加快, 农村散养猪也发生了大面积流行, 而且因为免疫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导致病原发生了变异。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猪种的频繁调动, 畜牧专家只重视引种改良, 不重视疫病发生的潜在危险。而检疫检测往往又留于表面形式。引种者也常常忽视猪病的潜在因素。有的甚至采用调包等方法故意逃避检疫。

措施:加强大中型猪场特别是种猪场疫病检测力度, 将重大动物疫病象奶牛两病检测一样列入法律、法规, 由兽医卫生监督机构直接参与, 进行定期监测, 制定相关的措施和处理方法, 确保种畜场疫病监测工作到位, 起到实效。特别是一些新的疾病如猪圆环病毒病, 更应引起重视。猪圆环病毒病近几年在部分猪场已开始零星发生。而农村养猪虽无临床报道, 但也不排除其存在的可能。该病一旦在农村发生有可能比蓝耳病更能影响养猪产业的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检疫监督, 动检部门应尽早制定出该病快捷有效的检测方法。对所有大中型猪场, 特别是种猪场全面检测, 摸清该病在我国的准确地位以及流行区域, 以便及早防控。对从省外引进种猪, 必须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 取得登记手续和检疫合格证明, 并做好动物重大疫病的检验, 隔离观察饲养, 确认合格后方可引入使用。

2 饲料来源不明, 病猪随意处理, 加速猪病传播

据有关专家介绍, 部分饲料企业为了提高饲料市场占有率和降低猪饲料成本, 使用不合格同源蛋白, 如血浆蛋白和肉骨粉等。当淘汰的带毒猪下脚料或血液污染了血浆蛋白或肉骨粉的加工流水线后导致产品污染。猪场使用这种饲料后即造成疫病暴发。有很多小规模养殖户大量利用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饭店泔水喂猪, 极易引起猪发病。而且部分养猪户法律意识淡薄, 猪生病后病死猪随处乱扔, 造成环境污染, 或自行处理销售, 个体屠宰户和小饭店再将这些猪肉加工, 下角料随处乱扔, 饭店泔水又被养猪户利用, 造成重复污染是导致疫情失控和疫病泛滥的重要因素。

措施:规范饲料加工企业饲料源料来源。特别是中小型饲料加工厂, 兽医卫生监督部门要坚持经常对其原料来源进行检查、检测, 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厂。我国自1998年实行生猪定点屠某些地区仍是一纸空文, 私屠乱宰现象屡禁不止。而有些地区定点屠宰点管理混乱, 卫生条件恶劣, 小刀手只要交钱, 即可进场自行屠宰, 完全失去了屠宰点实际意义。兽医卫生监督机构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屠宰点的监管力度, 对环境卫生等条件不达标的, 立即停产整顿, 甚至取消其卫生防疫合格证, 依法取消其定点屠宰资格。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定点屠宰点地建设力度, 使生猪定点屠宰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真正成为百姓放心点。同时督促卫生执法部门加强餐馆卫生管理, 将饭店泔水无害化处理。在这方面有关专家应该重视饭店泔水处理的科研, 研究经济、有效、方便的处理方法, 引导餐馆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兽医卫生监督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小规模养猪户的监管力度, 严禁饲养垃圾猪、禁止垃圾猪交易。特别是在疫情发生期间, 应组织专门监督队伍在乡间巡查, 严禁收售病死猪行为发生。

3 兽药品质差, 使用监管混乱, 严重影响疫病控制效果

兽医管理体制放开以后, 兽药生产厂家的发展也生机勃勃, 各种各样的新兽药层出不穷。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药品是老酒换新瓶, 药品有效含量不达标, 实际药效如何不得而知。药品的销售方式更是灵活多变, 有的厂家甚至直销到户, 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养殖户, 但是, 部分养殖户对兽药的应用方法、药理知识知之甚少, 药品经销商只重视销量, 不重视养殖户用药技术方面的培训, 养殖户对大量抗生素的滥用, 造成病原耐药性的增加, 最终导致某些疾病无药可治。有的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造成大量的药物残留, 严重危害人身健康。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某兽药厂家生产的一种治疗肠炎的药物, 该药物也经过了GMP质量认证, 同一药品名称, 上一批次主要成份为乙酰甲奎, 下一批次购入该药主要成份却变成了鱼腥草。有不少兽药说明夸大治疗效果, 说明能治各种疾病、而且都是当前流行的疾病, 实际上大多数都无明显效果。这些因素导致基层兽医及养殖户尝试把各种各样的药物都用到病猪身上, 今天这个无效, 明天就换另一种, 换来换去都无效后, 即把病猪一售了之。有些药厂为提高药效甚至将原料药直接使用, 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

措施:加大兽药市场监管力度, 兽药经销人员如将药品直销到户, 必须到当地兽医卫生监督部门登记备案, 禁止直接使用原料药。国家兽药监管部门严格管理, 规范兽药生产及产品质量。兽药生产厂家应加大科研力度, 研制新兽药。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应为养殖场区制定用药记录, 监督养殖户填写用药记录, 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定期培训基层兽医及养殖大户, 提高他们用药技术, 深刻理解药物残留的严重危害性。

4 养殖观念落后, 导至猪病时有发生

不少养殖户不重视防疫工作, 往往是病来了才想起防疫, 没病时不重视防疫。在有些地区仍出现拒绝防疫现象, 造成猪病不断流行而无法控制。一些养殖户防病灭病意识淡溥, 不重视周边环境卫生, 圈舍里面打扫干净了, 但圈舍处面仍是污水横流, 更谈不上消毒灭源。病死猪不作任何处理即埋在房前屋后, 甚至一扔了事。

措施:兽医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工作, 监督养殖户的防疫消毒情况, 提高他们饲养管理水平及环保意识。病死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 远离水源及养殖区深埋, 并对深埋区反复进行多次消毒。猪舍及其周边定期消毒, 不到发病猪场串门, 严禁外来人员进出自家猪舍, 避免病菌入侵。

5 猪瘟控制不力, 仍是病猪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农大何勇曾在一篇调查文章中指出, 2006年猪病流行, 危害最严重的仍是猪瘟病毒, 占80%以上。而且在近期不少检测结果显示, 猪瘟病毒在很多猪场及大部分农村散养猪中普遍存在。猪瘟是我国养猪业危害极大的一个病种。经过几十年的防治, 该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近年来, 由于基层兽医体系崩溃, 基础免疫缺位等因素, 造成各地免疫程序不一, 以及一些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导致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现象, 该病已由过去的典型猪瘟发展到非典型猪瘟。特别在农村散养户流行更为广泛。

措施:有效控制猪瘟的发生, 仍是控制猪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依据母源抗体水平监测的结果来确定免疫时间, 应该是控制猪瘟的最有效措施, 而且代价不大, 应大力推广。特别是农村养殖大户, 本身没有能力监测, 而他们所养猪又是主要发病对象, 因此, 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应主动为其进行疫病监测, 帮助他们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疫程序, 加强对猪瘟的防控, 从而有效的控制猪病发生。

再次发生 篇2

某地一煤矿井下采煤工人徐某,2010年4月12日被诊断为煤工尘肺,2010年7月经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并被鉴定为伤残四级。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徐某应退出工作岗位,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支付其伤残津贴。但是,徐某在按月领取伤残津贴的情况下,向单位提出回到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的申请,经单位同意,徐某回到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2010年11月26日,徐某骑自行车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公安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双方负有同等责任。2011年4月12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出徐某为因工死亡的结论,徐某生前所在单位对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险部门做出的认定决定不服,向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提请行政复议,当地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后做出了维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认定决定。2012年3月,用人单位为徐某家属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待遇。在如何支付待遇问题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分歧。后经反复研究论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徐某近亲属支付了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但追回了徐某2010年12月以后领取的伤残津贴。

争议焦点

此案存在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两个方面的争议问题。

工伤认定方面:徐某在领取伤残津贴的情况下,又回到工作岗位工作,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是否应该认定为工伤?

用人单位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了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伤残津贴等待遇。徐某为四级伤残人员,属于退出工作岗位、领取伤残津贴的情形,用人单位同意其返回工作岗位工作不能形成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属于劳务关系。因此徐某遭受交通事故伤害应按民事交通事故责任的有关规定处理。

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为:用人单位安排徐某回到工作岗位工作,虽然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一至四级伤残职工退出工作岗位领取伤残津贴的规定,但徐某回到工作岗位工作是客观事实,属于劳动关系。在此前提下,徐某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并被公安交警部门认定双方负有同等责任,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应认定为因工死亡。

工伤待遇方面:认定徐某在领取伤残津贴的情况下,又回到工作岗位工作,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为工伤,那么工伤保险待遇应如何支付?

一种观点认为:徐某是一至四级伤残人员,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即享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但不符合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条件。

另一种观点认为,一是虽然徐某属于患尘肺病被鉴定为四级的伤残人员,但是造成其死亡的是道路交通事故,与尘肺病四级没有关系,属于一起新发生的工伤事故,应按新发生的工伤处理工伤保险待遇问题。二是既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认定徐某为因工死亡,那么就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支付其近亲属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待遇,即支付其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三是尽管认定徐某为因工死亡,但并不说明徐某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工作领取工资的同时又领取伤残津贴是正确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至四级工伤人员领取伤残津贴的前提条件是退出工作岗位,徐某既然未退出工作岗位,就不能领取伤残津贴,对于徐某已领取的伤残津贴应予退回工伤保险基金。

案例评析

工伤保险是为工伤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和医疗救治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是赔偿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工伤分为十个等级,一至四级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对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其失去了通过劳动获得工资这一赖以生活的能力。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工伤保险制度规定了一至四级的人员退出工作岗位,领取伤残津贴。伤残津贴是针对工伤人员在劳动年龄不能通过劳动获得工资而替代工资部分功能的保障项目。这里“退出工作岗位”是“领取伤残津贴”的一项条件。本案徐某既然选择继续工作、领取工资,实际上是放弃了领取伤残津贴的权利。

徐某经单位同意并被安排回到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徐某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客观上用人单位与徐某具备劳动关系的若干要件。况且,现行工伤保险政策规定一至四级人员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徐某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并被公安交警部门认定双方负有同等责任,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工伤的规定,因此应当认定徐某为因工死亡。

徐某死亡原因是新发生的又一起属于因工死亡的交通事故,不同于制度设计上的“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情形,因此,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

本案处理结果: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徐某为因工死亡;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向徐某近亲属支付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条的规定,追回了徐某不应当领取的自2010年12月以后至因工死亡期间领取的伤残津贴。

再次发生 篇3

关键词: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重复宫外孕

宫外孕称为异位妊娠, 它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 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宫外孕诊断标准以《妇产科学》 (第7版) 为据[1],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 腹部或阴道B超及血β-HCG值、阴道后穹隆穿刺及诊断性刮宫确诊。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 手术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方法的改良为宫外孕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就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825例宫外孕患者进行统计, 除外6例者卵巢妊娠及1例腹腔妊娠者后将患者共818例分为两组, 一组344例为保守性手术患者, 另一组474例为药物保守治疗患者。治疗后进行追踪随访。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保守治疗组资料与方法

药物保守治疗474例, 年龄19~41岁, 平均27岁。均根据病史、体征、HCG定量值、血β-HCG和B超等确诊。

1.1.1 药物保守治疗指征

(1) 生命体征平稳, 无腹痛或轻微腹痛。 (2) 无药物治疗禁忌证。 (3) 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4) 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 cm, 无明显内出血。 (5) 无心、肝、肾及血液异常。 (6) 血β-HCG值≤2 000 U/L。给予药物保守治疗。

1.1.2 保守治疗方法

采用抗癌药物用药方案, 甲氨蝶呤 (MTX) 、四氢叶酸。给药方法:静脉全身用药 (50 mg/m2体表面积, 稀释后静脉推注, 5 d为1个疗程) 。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机制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使DNA合成受阻, 抑制滋养细胞增殖, 使滋养细胞扩散受阻, 种植表浅, 着床部位滋养细胞增殖指数下降, 细胞增殖现象停止,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部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法。异位妊娠方剂加味, 主要成分为赤芍、丹参、桃仁、元胡、三棱、莪术、天花粉等。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除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外, 同时监测下列指标: (1) 尿HCG稀释定量 (必须为晨尿) , 血β-HCG值连续测定:每2~3天测1次。 (2) B超检查。宫外妊娠临床上多以HCG值降至正常范围为治愈。甲氨蝶呤的治疗成功率在72.57%, 与有关文献报道的成功率71.11%~94.12%相符。

1.2 手术治疗组资料与方法

344例患者行患侧输卵管保守性手术, 年龄19~49岁, 平均年龄32岁。

1.2.1 手术指征

入院时检查超过药物保守治疗指征患者及药物保守治疗过程中HCG无下降或包块无缩小者或患者有要求手术治疗者。

1.2.2 手术方法

在患者理解可能发生再次异位妊娠及持续性宫外孕的情况下, 尽可能保留患侧输卵管, 以避免日后影响卵巢血液供应。此344例中325例保留输卵管, 其中104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行输卵管造口术, 56例流产型行输卵管伞端挤出胚胎术, 165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修补术术。术后月经恢复后1~2个月开始行输卵管通液治疗及理疗。对治疗后患者进行追踪随访, 对发生重复性宫外孕者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结局对比见表1。由表1可知, 手术治疗组发生重复异位妊娠的几率小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药物保守治疗为采用化疗和中药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对治疗宫外孕有效, 但住院治疗时间长, 花费大, 且随时有保守失败需手术可能, 患者可能需要承受两种痛苦, 心理压力大, 且还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快, 加上对医院住院环境不适应及家属照顾困难, 患者要求缩短住院时间, 尽快出院愿望相当强烈, 手术治疗宫外孕成为许多人的第一选择[3]。现代盆腔手术技术的提高, 对输卵管损伤减少, 从而能够做到对未破裂的卵管妊娠采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对破裂输卵管行修补术以保留受累输卵管, 因而保留更好的生育机能, 保留输卵管也为将来可能需要进行的IVF辅助生育保留良好的卵巢血液供应, 而且对于包块型异位妊娠而无大出血者, 笔者认为包块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并且可能进一步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 导致输卵管周围组织炎、盆腔炎[4], 甚至累及对侧输卵管, 易发生重复宫外孕, 而且异位妊娠保守手术可彻底清除病灶、血块、分离松解粘连, 了解并矫治对侧输卵管病变, 也利于更好地保留生育功能[5]。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 可适当放宽宫外孕手术治疗指征, 尤其是对于有生育要求患者。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0-31.

[2]牛芳, 李亚梅.宫外孕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J].黑龙江医学, 2004, 28 (8) :607-608.

[3]左越.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前后双重干预降低重复异位妊娠价值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6) :2281-2283.

[4]王比男, 李建军, 张艳青.保守手术和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 2000, 7 (2) :130-132.

再次发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病例, 共22例, 均符合再次手术治疗适应证, 均实施首次手术治疗, 同时给予铂类化疗药物进行联合化疗, 缓解期超过9个月。上述患者进行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 水平检测提示其水平升高;影像学等方面辅助检测提示为单个复发病灶或者提示局部复发但能够实施手术切除的病灶;患者卵巢癌复发时出现腹痛、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实施再次手术治疗此类患者能够得到缓解。年龄最小23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 (43.2±6.4) 岁。上述患者中表现为腹痛患者7例、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患者8例、表现为肠梗阻患者1例、有盆腔包块患者15例。病理类型分类:其中上皮性癌19例 (浆液性腺癌14例、黏液性腺癌2例、宫内膜样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共1例) , 其他类型3例 (生殖细胞肿瘤) 。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在本院实施再次手术, 术后给予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术后预防, 术后患者给予腹腔或者全身化疗处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放疗处理。分析再次复发的复发部位, 分析所选患者的初次并发症和再次并发症相关情况。分析发生肠梗阻病例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所选病例复发部位在盆腔和阴道断端患者12例 (所54.5%) 、肝脾患者1例 (4.5%) 、肠道部位8例 (36.4%) 、在淋巴结3例 (13.6%) 。初次手术的并发症 (术中出血超过100 ml患者0例、腹部伤口感染患者3例、肠梗阻患者1例、肠瘘患者0例、直肠壁损伤患者0例、尿路感染患者0例) 发生率为18.2%;再次手术并发症 (术中出血超过100 ml患者1例、腹部伤口感染患者6例、肠梗阻患者2例、肠瘘患者0例、直肠壁损伤患者1例、尿路感染患者1例) 发生率为50.0%;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初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由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而当确诊为卵巢癌时, 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 此类患者即使初次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 仍有部分患者复发。对于卵巢癌复发患者来说, 如果符合再次手术适应证, 实施再次手术治疗仍可以提高其生存期, 但再次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4,5], 本文结果显示, 再次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高于初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18.2%。所以, 根据患者具体并发症发生情况, 卵巢癌再次手术患者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 对患者要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有研究认为, 做好术前的肠道准备、术后给予有效的抗生素预防, 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 (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 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6,7,8]。卵巢癌复发患者常有肠道转移发生, 所以, 再次手术时要实施肠道手术, 而实施肠道手术时的难度较大 (组织界限不清晰、解剖层次不清等) , 导致肠道相关的并发症 (肠梗阻、肠瘘等) 发生率升高。所以, 卵巢癌复发再次手术患者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 要对肠道手术方式进行改进, 同时要选择正确的再次手术方式, 操作过程中仔细认真, 术后可给予相应的腹腔引流等处理, 这样有助于减少术后肠道方面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9,10]。

总之,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术后营养情况、采用的手术方式等有关系, 卵巢癌复发再次手术患者要做好术前准备, 并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 有助于减少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楠霖, 尹如铁, 潘小玲, 等.111例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再次手术治疗.中国肿瘤临床, 2009, 1 (22) :1277-1280.

[2]徐婉, 王晶, 王树鹤, 等.卵巢癌肠道转移手术的可行性分析.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 11 (6) :463-465.

[3]李彩云, 龚谋春, 潘建虎.卵巢癌二次探查手术前PET-CT检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东南国防医药, 2013, 12 (2) :141-143.

[4]宋坤, 孔北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6 (7) :527-533.

[5]徐丽南, 林楠, 徐冰南, 等.卵巢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2, 4 (1) :38-41.

[6]覃金春, 李力, 阳志军.卵巢癌膈下病灶手术处理对预后影响的初步循证评价.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2, 25 (1) :16-20.

[7]李昌英, 王颖欣, 王景成, 等.临床手术病理因素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因素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4 (15) :1639-1641.

[8]金艳霞.卵巢癌肠道转移47例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现代预防医学, 2012, 17 (20) :5267-5269.

[9]覃金春, 李力, 陈昌贤, 等.卵巢癌手术中肠道病灶处理对预后影响的循证评价.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 (4) :547-552.

上一篇:引领学生数学地思考下一篇:育人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