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发生分析(共12篇)
系统发生分析 篇1
引言
喷煤系统中, 要求煤粉水分在2%以下, 而原煤的含水量一般在6%以上。因此, 在磨煤机磨煤时必须提供干燥气, 对煤进行干燥, 从而有效地降低原煤水分和研磨原煤。目前, 喷煤系统中一般设有燃烧炉, 燃烧炉的燃料可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 燃烧炉燃烧产生高温烟气, 并经过处理后向磨煤机提供温度为250~350℃的干燥气, 用于干燥煤粉, 故这种燃烧炉也称之为烟气发生炉。针对不同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 江苏大峘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大峘”) 设计的喷煤系统中烟气发生炉的燃料主要为三种:煤粉、柴油和煤气。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这几种不同燃烧介质的烟气发生炉的特点。
1 煤粉炉的结构特点
烟气发生炉的固体燃料有原煤和煤粉。采用原煤为燃料, 虽然燃料适应性广, 但燃烧效率低、飞灰较多、耗电量大、需配备除灰装置等, 一般不推荐使用。
1.1 煤粉炉工艺流程
煤粉炉是把煤先磨成煤粉, 送至煤粉中间仓, 然后通过煤粉输送装置将煤粉输送到煤粉燃烧器, 再与鼓风机产生的助燃空气充分混合后喷射到炉膛中燃烧产生高温烟气, 高温烟气与循环废气在环流配气装置中混合达到所需烟气温度, 燃烧生成的煤粉通过排灰装置自动溢出, 10 mm以下煤粉, 由可控的机械匀速送入炉膛的布风板上;可控的鼓风机将压力空气通过布风板上的风帽射入炉膛, 托起颗粒状的燃料和炉料使其呈现“流态化燃烧, 加上燃料不断相互碰撞裂解使燃烧进一步深化至燃尽为止。煤粉炉结构如图1所示。
1.2 煤粉炉特点
煤粉炉相对采用燃料为原煤的炉子来说, 燃烧会更充分, 但依旧有以下缺点:
(1) 炉体庞大、系统较复杂、且不能低负荷运行和压火;
(2) 燃烧过程不稳定、炉温不均匀;
(3) 飞灰多, 易污染环境;
(4) 造价高。
一般只有在使用单位没有高炉煤气的情况下才使用煤粉炉。如:大峘设计的回转窑喷煤系统、球团喷煤系统、有色金属熔炼炉喷煤系统中使用了煤粉炉。
2 煤气炉的结构特点
烟气发生炉的气体燃料有高炉煤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是焦炭炼铁时的副产物, 具有发热值低、燃烧温度低等特点, 适合制喷煤系统制粉需要300℃以下的干燥气的要求;高炉煤气中含惰性气体 (CO2、N2) 较高 (75%) , 用高炉煤气的燃烧产物做干燥气, 有利于降低喷煤系统的含氧量。且大多数钢铁企业中, 高炉煤气是富余的, 采用高炉煤气为燃料, 也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2.1 煤气炉工艺流程
煤气炉炉体由烧嘴、燃烧室、阻火墙、多孔喷流混合内套和混合室组成。煤气炉炉体上设有高炉煤气进口和助燃空气进口, 进气管内设有燃烧器。炉体上还设有热风炉废烟气入口, 高炉热风炉废气通过燃烧室内涡流壳体、多孔喷流混合内套进入混合室, 与高炉煤气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混合形成干燥气, 然后输送至磨煤机内。其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2.2 煤气炉特点
煤气炉体结构简单、燃烧过程稳定、气体燃料燃烧完全、易于控制, 容易实现烧嘴的空气和燃料的自动比例调节, 从而提高燃烧效能和有效地节约燃料。煤气炉可根据使用单位厂家场地的条件, 灵活设计成立式或卧式, 占地空间相对煤粉炉而言较小、造价成本低。炼铁厂高炉配套的喷煤系统中的烟气发生炉均利用高炉煤气为燃料。
1.煤粉中间仓;2.煤粉输送装置;3.输送器;4.外壳;5.螺旋叶片;6.内衬;7.高温补风装置;8.鼓风机;9.排灰装置;10.供油系统
1.高炉煤气入口;2.助燃空气入口;3.烧嘴;4.燃烧室;5.高炉热风炉废气;6.混合室;7.混合干燥气出口;8.水冷蝶阀;9.烟气排放管道
3 柴油炉的结构特点
用于烟气发生炉的液体燃料有重油和渣油, 其中理想的液体燃料是柴油。大峘在马来西亚美嘉钢厂喷煤系统中应用了柴油炉。
3.1 柴油炉工艺流程
柴油烟气发生炉的结构形式基本上与煤气炉相同, 只是在烧嘴处略有不同, 如图3所示。燃油烧嘴 (以下简称“油嘴”) , 燃料油需要经过雾化后再燃烧。因此, 油嘴除具有一般燃烧装置的基本性能外, 还应具有良好的雾化能力, 以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燃油烧嘴按油的雾化方法可分为:气体介质雾化油嘴、机械雾化油嘴。大峘在马来西亚美嘉公司喷煤项目中用的是机械雾化油嘴, 即将高压油分多通道 (最多6个) 进入油嘴, 经过油嘴内的喷枪成雾化状后与空气混合, 被点火装置点燃后燃烧。
1.点火装置;2.燃油入口 (6个均布) ;3.助燃空气入口;4.烧嘴本体
3.2 柴油炉特点
液体燃料具有发热量高、废物含量少、灰分低、便于运输和燃烧效应高等特点, 但因产量少而被控制使用。
4 结束语
通过对煤粉、高炉煤气和柴油用于烟气发生炉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在使用单位高炉煤气富余的情况下, 优先采用煤气炉最经济、合理。燃油和煤作为烟气发生炉的燃料需视各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汤清华, 马树涵.高炉喷吹煤粉知识问答[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
[2]王秉铨.工业炉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系统发生分析 篇2
通过对近年来人身伤亡事故的分析,针对最频发的触电、高处坠落和车辆伤害三类事故,总结出几条防止这三类事故的重点措施。每一条,都带有血和泪的惨痛教训。防止触电措施
1.1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进行部分停电检修或新设备安装时,工作许可人应在工作地点四周设置网状围栏,将停电设备与带电设备隔开。围栏上每侧应至少悬挂一个面向工作人员的“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防止走错工作地点,误登带电设备。
1.2 工作票签发人必须熟悉设备情况。工作地点邻近若有带电设备,必须在工作票上填写清楚,并对工作负责人交待清楚,提出具体的安全措施要求。
1.3 在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之前,任何工作人员不准进入工作现场,不得进入遮栏内或触及设备。在办理许可 手续后,工作负责人必须始终在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当工作地点分散,监护有困难时,要增设专责监护人,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1.4 工作班到工作现场后,应由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向工作人员宣讲工作票内容,使参加工作的每个成员都知道 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停电范围、邻近带电部位、现场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分工和责任后,方可开始工作。迟到人员开始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应重新详细交待以上各项内容。
1.5 在电气设备上进行检修,工作人员在攀登设备构架前,首先应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检查 现场安全措施无误后方可开始。因故离开工作现场返回工作地点时,必须重新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准继续工作,以防走错间隔,误入其他带电间隔。
1.6 在带电杆塔上做刷油漆、除鸟窝、除风筝、紧杆塔螺丝、检查架空地线、查看金具、检查瓷瓶等工作,必须填用工作票。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及其所携带的工具、材料等与带电导线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安规》中所规定的安全距离。不能通过作业人员低头、弯腰、蹲姿、坐姿等方式来满足安全距离。如工作需要又不能保证安全距离时,应按带电作业进行,工作人员应具备带电作业资格。当地电位带电作业时的安全距离还不能保证时,应将带电设备停电,验明无电压,装设接地线后,方可进行工作。
1.7 油漆工、土建工等非电气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在线路杆塔和变电站、升压站构架上进行不停电工作时,必须填用第二种工作票,且工作范围严禁小于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具体要求应详细填入工作票内,发电厂、变电站、线路工区应指派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员在现场进行监护,并明确工作票由监护人收执。工作前,监护人应向工作班全体人员详细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带电部位和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8 严禁在带电的10~35 kV线路杆塔横担上和一侧停电、一侧带电的隔离刀闸上进行油漆、防腐等工作,以防在工作过程中不能确定安全距离而触电。
1.9 当与电气设 备的安全距离不符合《安规》要求时,必须装设遮拦或网门并锁好,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禁移动、拆除、跨越遮栏。
1.10 在电气设备上进行高压试验,应在试验现场装设遮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派人看守。非试验人员不得靠近,试验人员也应离开被试设备。加压过程中应集中精力,不得触及试验的高压引线。试验时不得进行其它检修、维护等工作。当被试设备两端不在同一地点时,两端都要派人看守。
1.11 对由于高压试验而拆开的设备引线,必须用结实的绳子绑牢,防止引线摇晃触及邻近带电设备而造成触电。
1.12 在发电厂厂用电室和变电站高压室内进行停电清扫母线工作时,应先将备用电源、联络线电源、多回路电源等一侧带电的或有可能来电的间隔停电。如特殊情况不能停电,则必须将一侧带电的间隔上锁并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将停电的母线三相短路接地后方允许工作。
1.13 在电气设备上进行的工作,必须按工作票上所列工作项目进行。严禁在工作中擅自扩大工作任务,超范围工作。如确实需要利用停电机会一并处理设备缺陷,增加工作项目和内容,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征得工作许可人同意,并在工作票上填写新增工作任务后,方准进行新增项目的工作。若工作需要变更或增设安全措施,则必须将原工作票作废,填用新的工作票,并重新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1.14 工作人员工作完毕撤离工作现场后,如又发现问题需要处理时,必须请示工作负责人。当工作负责人尚未向工作许可人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安全措施尚未变动,尚未到计划完工时间时,经工作负责人同意后可进行处理。如已办终结手续,应重新办理工作许可后方可进行。
1.15 严禁采用口头打招呼或口头转告等方式代替工作票及其工作许可手续。
1.16 变电值班人员必须在检修人员全部撤离工作现场,办理工作结束手续后,方能向调度值班员汇报,申请拆除接地线。地线拆除后,检修人员、运行人员不得再接触电气设备进行工作,以防突然来电,造成伤亡事故。
1.17 变电运行人员在电气设备停电后进行清扫等维护工作时,必须填用《变电站运行人员参与设备维护工作单》,并确认设备已停电,做好防止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至少有2人一起工作,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18 在变电站及发电厂的户外开关站、户内高压室、厂用电室等高压带电场所进行部分停电的工作,需使用移动式梯子时,不应使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制成的梯子,宜使用木质或绝缘性能好的梯子。
1.19 在电容器组上或进入其围栏内工作前,必须先断开电容器电源,验明确无电压,将电容器逐个多次放电后接地,方可开始工作。
1.20 在与运行的架空线路有较长路段平行敷设的停电架空线路上进行检修工作时,必须先在工作地段加装接地线后,方可工作。挂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以防感应电压伤害。
1.21 在平行线路或同杆架设多回路线中部分线路停电的工作,登杆前应认真核对线路名称、杆塔编号、标志、色标,发给工作人员相对应线路的识别标记,明确哪一条线路是停电线路,验明线路确无电压,挂上接地线后方可登杆塔工作。
1.22 攀登杆塔和在杆塔上作业时,每基杆塔都应设专人进行全过程监护。对有触电危险或施工复杂、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还应设专责监护人,专责监护人不得兼任其他工作。
1.23 各供电企业应制订双电源管理制度。双电源用户必须要装设双投开关或双投刀闸。所有低压用户,均应视为反送电的电源,工作前必须采取防止反送电的安全措施。
1.24 在配电变压器台架上进行检修工作,必须先拉开低压侧刀闸,后拉开高压隔离刀闸或跌落式保险,然后在停电的高压引线上和配变低压侧刀闸的线路侧三相短路接地。防止用户乱接线或使用没有双投刀闸闭锁上网的小型自备发电机从低压侧反送电,危及配网作业人身安全。
1.25 配电线路分支 线停电检修,由工作负责人到现场组织工作班人员进行的倒闸操作(如停送电、验电、装拆接地线及挂标示牌等),必须填写操作票,并在监护人监护下进行。操作跌落式开关及刀闸时,必须使用试验合格的绝缘杆并戴绝缘手套,严禁用手直接摘、挂跌落式开关的绝缘管。
1.26 在电力线路上进行检修工作时,必须先将检修线路停电,经验明确无电压,在工作地段两端及有可能倒送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线上挂接地线。
1.27 配电线路施工,必须考虑其上方交叉线路是否需要停电。应把动态的导线大幅弹起考虑在内,不能只作静态的测量。如果动态不可靠,则必须将上方线路停电,以防发生群伤亡事故。
1.28 配电线路施工,必须防止与其下方交叉的380 /220 V线路作拉锯式磨刮后,配电线路带电而导致群伤亡事故。
1.29 基建施工中需要运行线路停电,必须由运行线路的管理部门负责向调度办理停电、工作间断、恢复送电等手续。运行线路管理部门必须到现场核实情况后,向调度申请或报告,以防工作人员触电。
1.30 农网改造工程竣工后,必须认真检查旧线路是否已经拆离,防止新旧线路混接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1.31 锯电缆前,必须先核对电缆的名称、编号、位置是否相符,确证与电缆图纸相一致,并证实电缆确无电压,用接地的带木柄的铁钎钉入电缆芯后方可工作。打铁钎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1.32 在带电设备周围严禁使用钢卷尺、皮卷尺、线尺对导电体进行测量工作。
1.33 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场所,如生产现场的检修电源、绝缘等级为Ⅰ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源等,应安装漏电保安器。
1.34 手持式或移动式电动工具的临时电源,应使用装设有漏电保安器的放线盘。手持式或移动式电动工具的绝缘,宜采用等级为Ⅱ类的双重绝缘。
1.35 生产现场各种用电设备和电动工具、机械,特别是检修现场临时使用的砂轮机、电钻、电风扇等,其电机或金属外壳、金属底座必须有可靠的接地。
1.36 采用接零保护的单相220 V电气设备,应设单独的保护零线,不允许利用设备自身的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
1.37 380 /220 V动力、照明配电箱中提供给设备保护接地用的连接点必须可靠接地,禁止处于无接地的悬浮状态,以防引发人身触电事故。
1.38 生产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其高、低压侧接线柱必须装设护罩,以防误触碰。不停电更换焊条,必须戴焊工手套进行。
1.39 在潮湿或水面上等恶劣环境下进行电焊时,焊工必须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穿橡胶绝缘鞋,采取防止触电措施后方可开始工作。防止高处坠落措施
2.1 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并要扎紧系好下颚带。没有下颚带的安全帽不允许使用。
2.2 上杆前应先检查登杆工具,如脚扣、升降板、安全带、梯子等是否牢固、可靠、完整,以防登高过程中下坠时失去保护。
2.3 凡高处作业(2 m及以上)须使用安全带并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后须检查扣环是否扣牢扣好。
2.4 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当使用3 m以上长绳时,应加装缓冲器。
2.5 在杆塔或变电设备的构架等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带有后背绳的双保险安全带,安全带应系在电杆及牢固的构架上,防止安全带从杆顶脱出。在杆塔、构架上作业转移位置时,不得失去后背绳的保护。
2.6 在变电站、升压站设备上进行检修、装设接地线、清扫等工作,上下构架应使用工作梯,并有人扶持。禁止依靠不受力、不牢固的瓷柱等设备作为梯子支持物,防止瓷柱断裂及梯倒伤人。
2.7 脚扣、升降板、梯子等登高工具应按规定每半年试验一次,外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并做好试验、检查记录。凡试验、检查不合格的登高工具,应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或降低要求使用。
2.8 安全带应作定期试验。外表检查每月一次。静负荷试验按2205N(225 kg)拉力拉5 min,每半年一次。试验后检查是否 有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试验、检查记录。不合格的安全带应及时淘汰。安全带使用期限按《国标》规定为3至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
2.9 高处作业应先搭建合格的脚手架或采取其他防止坠落措施。在脚手架工作面的外侧和斜道两边、斜道转弯处,应设置1.05 m高的栏杆,其下部内侧加设0.18 m高的防护板,以防坠物伤人。
2.10 脚手架踏板厚度不能小于5 cm并满铺在脚手架上,不应有空隙和探头板,跳板中部应设有支持物,两头要绑扎。脚手架相互间连接要牢固,脚手架板跨度间应无接头。
2.11 非专业工种人员不得搭拆脚手架。工作负责人应对所搭的脚手架进行检验合格并出具证明后,方准使用。
2.12 检修工作负责人应每日检查所使用的脚手架和脚手板状况,如发现缺陷须立即修好。长期停用的脚手架,在恢复使用前应经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13 脚手架应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传递绳应使用干燥的麻绳或尼龙绳,禁止使用金属线,以防触电和感电下坠。
2.14 在高处上下层同时作业时,中间应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以防落物伤人。传递工具应使用工具袋。高处作业下方应设置围栏或遮栏,并悬挂警告牌,不准其他人员通行和逗留。
2.15 生产场所的井、沟、坑、孔、洞,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盖板。施工中的预留孔和检修中需打开的孔洞,应加装可靠的临时盖板,未加盖板前必须设置临时围栏,悬挂标示牌等。临时打的孔洞,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状。防止工作人员误踏孔洞,发生坠落事故。
2.16 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照明应充足。特别危险的地方、设备检修和临时施工区域尤应加强照明,以防碰撞摔跌。
2.17 电梯安装过程中,电梯口应用坚实的竹、木或围栏与正常的通道相隔离,并悬挂警告牌,防止误打开电梯间大门,踏空坠落。
2.18 生产厂房装设的电梯、起重设备使用前应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并取得准用证。电梯、起重设备应制订安全使用规定和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制度,并设专责人负责维护管理。
2.19 在施工中安装平台时,应同时安装好防护栏杆。在固定平台安装梯子时,必须同时安装好防护栏杆。楼梯踏板应选用花纹板。直钢梯高度超过3 m时,应装设护笼,以防上下梯子时坠落。
2.20 锅炉安装过程中,必须分层悬挂安全网,无法安装安全网处,必须拉设安全防护绳,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要特别做好设置安全设施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随着钢构架不断往上安装,必须同时完善每层梯子、平台、步道、栏杆等设施。
2.21 进入锅炉内检查或检修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应首先查看上部受热面是否有掉焦可能,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始工作。防止焦渣遇冷脱落下坠伤人。
2.22 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拆除工程,必须事先制订保证人身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施工中要统一指挥,专人监护。防止车辆伤害措施
3.1 发电厂、电力局及变电站内道路上应在显眼、清晰的位置按规定设置限速交通标志。应在职工上下班时间、就餐时间人流密集的出入口和路段,职工人数较多的生产车间、办公楼与主干道衔接处标划出人行横道线(斑马线),必要时设置减速栏,实行强制性减速。
3.2 严禁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行驶和驾驶无牌照机动车辆。
3.3 机动车行驶至有人看守路口、交叉路口、装卸作业、人行稠密地段、下坡道、设有警告标志处或转弯、调头时,货运汽车载运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时,时速不得超过15 km/h。
3.4 在积水路段、无人看守路口,恶劣天气能见度在30 m以内时,机动车时速不得超过10 km/h。
3.5 机动车在进出厂房、仓库大门、停车场、加油站、危险地段、生产现场、倒车时,时速不得超过5 km/h。
3.6 机动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没有限速标志的厂站内行驶时,车速不得超过20 km/h。
3.7 遇有执行特殊任务和特殊情况。如长途运输、大雨、大雾、雷电、山路、窄路、险路等,单位调度员、安全员应交待各种行车安全注意事项,出车前驾驶员应对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方面的检查,并作详细记录。
3.8 雨中行车时,禁止滑行并尽量避免猛打方向盘和紧急制动,应使用刮水器。大雨或久雨后,应注意道路变化,尽量在路中行驶,会车减速或暂停时不要太靠路边土路。雨雾较大、视线不清时,应选择安全地点暂停,开小灯和尾灯,放置警告牌。
3.9 下坡行驶时,驾驶员要思想集中,判断准确,认真操作并随时做好停车准备,时刻注意制动器是否有效。根据坡度情况选择适当档位,万一脚制动器失效,应马上越级换入低速档,利用发动机制动作用和手动制动器控制车速。
3.10 超车时,应按规定进行。超车后在不影响被超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再驶入正常行驶路线。不准强行超车,不得超车后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猛打方向盘以防车辆失控碰撞他车或路边行人、树木等。
3.11 长途运输时,必须安排2名专职司机驾驶。
3.12 行驶中不准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或一边查看传呼机信息。必要时,应选择安全地点靠右暂停,电话联系结束后,再集中精力驾驶。
3.13 变电站和发电厂升压站内通往户外设备区域的通道上,应设置移动式栏杆,上面可标注“未经许可,禁止车辆进入”、“生产重地,高压危险”等警告语或“○”交通标志。任何车辆进入高压设备场地内,包括检修车、工程车、大小货车、电试车、起重车以及外来车辆等,均应征得站长、值班长许可,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要防止安全距离不够,带电设备对车辆高点放电。
3.14 生产现场内部使用的特殊车辆,如微型工具车、机械运输车、吊车、电瓶车、翻斗车、铲车等机械车辆,应按国家规定进行年检,由国家有关部门核发特殊机动车辆牌照。
3.15 厂局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属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由国家有关部门考核、发证和每2年复审一次。驾驶员应按准驾车类驾驶,其它车种不得混开,并在企业范围指定区域内行驶。
3.16 翻斗车、铲车、自卸车、吊重汽车等除驾驶室外,一律不准载人(包括操作室)。
系统发生分析 篇3
坐在记者后面的是一位来自埃及的女学者,通过和她的交流,记者了解到这是她第一次来中国。虽然中国的饮食气候等与埃及有着许多不同,但是会议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令她倍感亲切。
在短暂的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记者被她清脆的笑声深深打动,同时也体会到了她对于世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以及对于中国生态系统治理前景的看好与期待。
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技术研讨会
10月26日至27日,首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技术研讨会于北京密云云湖度假村召开。
本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技术研讨会以“生态系统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为主题,具体围绕人类福祉——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和修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联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本解决方案、生态系统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关于气候变化的管控、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的影响等十个小议题,以小组讨论、学术沙龙、圆桌会议等形式,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将会议结果进行总结整理,最终形成《北京宣言》。
记者参与了“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一议题的讨论,该小组汇聚了来自各方的专家学者,既有来自中国环保部、IUCN、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又有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森林技术大学的专家。每个人都畅所欲言,讨论并提出了当前气候变化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后果等问题,具体包括了气候改变将破坏公共决策力与私营投资,地方利益与创新以及经济增长再考量等。
随后小组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结合自身职业分享了各自的经验。面对疑难症结积极思考,纷纷建言建策,提出破解之道。
经过一番讨论,本小组成员初步达成了共识。认为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多倾听当地人的声音,结合地方特色有计划地推行政策法规的施行。同时应当支持鼓励绿色经济的发展,帮助当地林农等创收,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具体包括对相关利益者采取激励政策以及对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估预测等。
除此之外,领导者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能低估操作人员层面上的重要性,只有选出正确的领导者和负责人才能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等对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管理、经济、技术、培训、能力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与会者们普遍认为:如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逐步将人类带向了不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令世界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迫切需要改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就必须建立全球生态系统治理体系。
要做到政策、技术、服务、人才同发展,共促进。在治理层面上应打破城乡界限,使城乡之间多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对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进行系统地评估,了解市场及消费需求,将人类福祉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及生态系统治理体系的重要考量因素。
同时各方面的合作也十分重要,应大力推动政府部门与国际、国家、区域及地方的合作。建立起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明确权责关系及构建透明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以提高合作的效益。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与会者达成了以下共识:全球变暖的加剧,各种极端天气状况的出现,这些无不昭示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进一步加剧。因此采取更有效的生态治理系统及措施就显得尤为迫切必要。
如今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对于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也应顺应信息化的潮流。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及信息数据库,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公众和社会力量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促使其更多地投身于生态系统的治理活动中。
在相关政策法规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鼓励性政策和跨领域政策的交流融合,同时号召绿色气候基金等社会力量及各国政府对于生态系统治理的投资,使环境收益与社会收益共发展。并扩大生态系统治理行动的范围,将更多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理念运用到国家层面上。
两天充实的讨论日程令记者受益匪浅,记者不仅感受到了各国与会者们对于生态系统治理的重视,更多的是认识到了生态系统治理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首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成果
——《北京宣言》
10月28日,首届生态系统治理论坛在北京密云云湖度假村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北京宣言》。《北京宣言》建议各国和各界应当认识到自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法纳入政策中。同时应当建立创新的资金机制,重视针对自然的宣传教育,并对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建立起长效机制。
作为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学术专家、非政府组织代表、环保一线工作人员等150多人共同讨论、整理、总结的成果,《北京宣言》积极回应了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北京宣言》建议:一是世界各国应当建立起生态共同体的理念,将自身生态环境的发展同其他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二是对于生态系统治理论坛的举办开展,各国应持鼓励支持态度,并积极促进其机制化系统化;三是要不断寻求生态系统治理破碎化的解决办法,建议有关国际公约、进程等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推动相关协调机制的建立;四是期望和鼓励各国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重视生态和创新,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创新方法纳入其中。
《北京宣言》还主张:世界各国在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及其他政策制度时,应当以自然为本,提出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如: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中,合理地分配使用环境保护相关资金,从而缓解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同时政府需意识到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将改变消费生产习惯、倡导低碳生活理念等内容纳入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政策规划之中,促进公共和私人资金的整合,推动可持续性和可恢复性城市的建设。并且应注重城乡之间的联系及影响,使城乡发展协调一致。
对于水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各国需充分认识。因地制宜地将水陆生态系统同发展战略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的政府、国际基金组织及各企业应当建立起创新型的金融投资机制,并且将资金优先考虑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推动世界生态系统治理的发展。如:通过各国自主提出的“国际自主贡献预案(INDC)”来应对2020年后的气候变化,减少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
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应创新媒体手段,将传统与新型的媒体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系统理念的宣传教育。同时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在群众中建立起纽带桥梁,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具体包括建立尊重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等。
系统发生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 我院妇科住院的生殖道畸形患者共有289例, 占同期妇科住院总人数的0.53%, 其中先天性无子宫或无阴道58例, 处女膜或阴道闭锁20例, 子宫纵隔 (完全或不完全性) 135例, 阴道斜隔综合征 (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 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畸形) 59例, 残角子宫13例, 单角子宫4例。患者年龄在13-47岁, 平均年龄 (23.4±2.8) 岁, 已婚193例 (其中已婚未育89例) , 未婚96例 (其中有性生活者12例) 。
1.2 临床表现
月经从未来潮者78例 (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58例, 处女膜或阴道闭锁20例) ;以腹痛为主诉者90例, 表现为原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病程为2个月~8年不等;阴道分泌物增多并伴有异味者58例, 病程为6个月至3年;不孕患者17例, 不孕年限为3~5年;习惯性流产39例;妊娠期产前检查发现2例, 其中1例为妊娠6个月乘车返乡中突发剧烈腹痛, B超发现妊娠子宫右上方有一个直径8 cm大的实质性包块, 行剖腹探查时发现为右残角子宫扭转;人工流产 (人流) 时发现4例, 其中1例为人流时发现右阴道小孔溢脓, B超提示双子宫、双宫颈、右侧子宫腔分离, 有2 cm液性暗区, 右侧阴道内积液3cm×2cm×1cm。妇科检查发现下腹部或阴道内有大小不等的包块, 张力较大, 有压痛, 其余3例均为双宫腔, B超检查证实为纵隔子宫。
1.3 诊断方法及结果
289例生殖道畸形患者入院后, 常规行盆腔及泌尿系统彩色三维B超检查, 并行静脉肾盂造影 (IVP) , 必要时行输卵管碘油造影 (HSG) 。彩色三维B超可明确诊断子宫、宫颈及阴道畸形情况及是否同时存在肾脏畸形, IVP检查可明确泌尿系畸形的发生类型, 而当子宫畸形类型无法明确时进一步行HSG检查。
根据生殖道畸形发生的情况分为对称性畸形及不对称性畸形两类, 其中子宫完全或不完全纵隔、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处女膜或阴道闭锁为对称性畸形;而阴道斜隔综合征、残角子宫、单角子宫为不对称性畸形。289例生殖道畸形患者中, 对称性畸形213例, 其中只有1例合并肾脏缺如, 对称性生殖道畸形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发生率为0.35% (1/289) ;不对称性畸形76例, 65例伴有肾脏发育异常, 占不对称性畸形的85.53% (65/76) , 占总生殖道畸形的22.49% (65/289) 。具体分类如下: (1) 阴道斜隔综合征59例, 伴同侧肾脏缺如43例, 盆腔异位单肾畸形2例, 双侧马蹄肾1例, 左侧马蹄肾伴右肾代偿性增大1例, 双侧各有1对肾盂、肾盏, 输尿管中下段合并1例; (2) 残角子宫13例均合并同侧肾脏缺如; (3) 单角子宫4例均合并同侧肾脏缺如; (4) 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58例, 其中1例合并肾脏缺如; (5) 未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子宫纵隔 (完全或不完全) 135例; (6) 未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处女膜闭锁、阴道闭锁20例。
1.4 治疗
生殖器畸形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生殖器畸形, 解除患者症状并进行生殖器整形。针对289例不同畸形类型患者的治疗, 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 阴道斜隔切开术:适用于阴道斜隔综合征的患者, 打开阻塞后即可消除症状, 手术方式简单、手术效果好, 但不能保护生育能力。 (2) 残角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残角子宫有痛经症状的患者, 可经腹腔镜下切除或进腹切除两种方式, 目前比较常用腹腔镜检查加镜下切除残角子宫的方法, 其优点是损伤小, 手术方便, 并有诊断价值。 (3) 4例单角子宫均为不孕患者, 其治疗均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合并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 腹腔镜下粘连分离输卵管造口后, 自然妊娠1例, 人工授精成功妊娠1例,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至足月妊娠1例。 (4) 人工阴道成型术:适用于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患者, 本院采用以腹膜代阴道法, 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予阴道模具 (本院自行设计) 固定, 直至有正常性生活为止, 以防止阴道缩窄或阴道瘢痕挛缩。 (5) 子宫纵隔切除用于子宫完全或不全纵隔有反复性流产或不孕患者。目前我院均采用宫腔镜下电切割手术来切除子宫纵隔, 效果比较理想。 (6) 处女膜闭锁患者进行处女膜切开手术, 阴道闭锁同处女膜闭锁治疗相似, 先切开闭锁段阴道, 再切开积血包块, 排净积血后, 利用已游离的阴道黏膜覆盖创面。术后均需注意预防瘢痕挛缩或阴道狭窄的发生, 需定期扩张阴道。
对于合并泌尿系畸形者, 检查目的是为明确诊断并告之病情, 使患者知晓自身情况, 对其泌尿系统功能的保护具有实际意义。如, 可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有意识的保护好肾脏, 但无特殊的治疗方法。
2 讨论
2.1生殖道畸形与泌尿系统畸形的胚胎发生泌尿、生殖系统同起源于中胚层的细胞团——泌尿生殖嵴, 他们的原始导管为中肾导管 (wolffianducts) 和副中肾导管 (mullerian ducts) 。
正常女性生殖管道发生从胚胎第6周开始, 由两侧的副中肾管完全融合发育形成子宫、输卵管及阴道上部, 中肾管于第4周时即已发育成泌尿生殖窦, 其发育不仅仅形成肾脏, 同时还诱导副中肾管的融合。目前认为, 生殖道畸形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孕早期 (孕4—13周) 接触致畸因素后所致。而且不同时期的致畸因素所致的生殖道畸形类型也有所不同, 如果致畸因素作用于孕第4周, 就会导致中肾管的发育中断。同侧中肾管发育终止后, 同侧副中肾管的发育也随之停止。而另一侧中肾管和副中肾管如不受影响可正常发育, 形成一套正常生殖器官和泌尿系统。这可能是不对称性生殖道畸形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发生机制。而如果致畸因素活跃在13周或以后, 则由于中肾管的发育基本已经完成, 副中肾管的融合也已经完成, 则只出现纵隔子宫等对称性畸形, 从而不伴有泌尿系统的畸形。
对本组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 不对称性生殖道畸形患者合并同侧肾脏、输尿管畸形发生率较高, 为22.49%, 生殖道对称性畸形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发生率极低, 为0.35%。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 生殖泌尿系统在发生发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密切关系, 有着内在联系。也因此提示, 生殖道不对称性畸形更易合并同侧泌尿系统的发育畸形。这一结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诊断该类畸形, 尤其是对于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启示作用。
2.2 早期诊断生殖道畸形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临床意义
随着人们对生殖道畸形合并肾脏畸形的认识不断提高, 以及临床检查手段的改进, 目前除了常用的HSG、B超、IVP等方法外, 还可以应用MRI及CT进行诊断。对于生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 可以及早解除患者的症状和病痛, 减少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 保护生育力。目前, 对于生殖道畸形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 通常是通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痛经、月经从未来潮或下腹痛、盆腔包块等妇科症状, 然后才进一步检查是否有泌尿系统畸形的。这样往往是在女性青春期以后甚至是围绝经期才得以发现, 从而延误诊断, 诱发妇科多种疾病的发生。同时未能对肾脏发育异常做出诊断, 对单侧肾脏的功能保护也存在隐患。本组资料中, 有1例以“双子宫畸形, 子宫多发性肌瘤”为诊断的47岁未生育妇女, 此前从未发现肾脏缺如, 本次入院后行B超检查时第1次发现右侧肾脏缺如, 妇科检查发现为双宫颈, 但是右侧宫颈发育差, 术中证实右侧为小子宫。而国外学者也有报道1例54岁的妇女在治疗高血压时才发现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合并肾脏缺如, 尽管她从未来过月经且不孕。本组资料中的患者也大多是在成人期[平均年龄 (23.4±2.8) 岁]发现并诊断的。
因此, 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发现, 对于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泌尿系统功能的保护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根据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在胚胎发生发展上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 对生殖系统畸形及早诊断有利于该类患者的治疗, 特别对阴道斜隔综合征、残角子宫等不对称畸形的诊断, 通过大规模对女幼童作肾脏B超检查可以提高并提早对生殖系统畸形的诊断, 防患于未然。如能在月经初潮前就有一个初步诊断, 既而随访月经来潮后的情况, 一旦发生经血潴留, 及早切开引流或切除, 可减少由于经血逆流而引发的盆腔粘连、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机会, 有利于生殖系统的发育, 保护生育能力。而有些肾脏疾病在青春期前就可能发生, 但由于儿童泌尿系统异常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若能及早期诊断, 将有利于预期疾病的发生, 从而尽可能减少疾病恶化, 所以如何早发现这些异常患者, 是当务之急。
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畸形患者发生泌尿系统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生殖道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9例生殖道畸形患者, 年龄在13~47岁, 平均年龄 (23.4±2.8) 岁。根据生殖道畸形发生的情况分为对称性畸形及不对称性畸形两类。其中对称性生殖道畸形213例, 包括子宫完全或不完全纵隔135例, 处女膜或阴道闭锁20例, 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58例。对称性生殖道畸形中只有1例合并同侧肾脏缺如, 发生率为0.50% (1/213) , 占总生殖道畸形的0.35% (1/289) 。不对称性生殖道畸形76例, 包括阴道斜隔综合征59例, 其中伴同侧肾脏缺如43例, 盆腔异位单肾畸形2例, 双侧马蹄肾1例, 左侧马蹄肾伴右侧肾代偿性增大1例, 双侧各有1对肾盂、肾盏, 输尿管中下段合并1例;残角子宫13例及单角子宫4例, 均合并同侧肾脏缺如。不对称性生殖道畸形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发生率为85.53% (65/76) , 占总生殖道畸形的22.49% (65/289) 。结论生殖道畸形尤其是不对称性生殖道畸形合并肾脏畸形并非少见, 但其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患者就诊时已为成人期, 且多以生殖系统异常症状就诊, 因此及早发现生殖系统畸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生殖器,女 (雌) 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参考文献
[1]朱人烈.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2, 27;109.
[2]Ergun A, Pabuccu R, Atay V, et al.Three sisters with septate uteri:another reference to bidirectional theory.Human Reproduction, 1997, 12:140-142.
[3]Embreg MP.A case Of uterus didelphys with unilateral gynatresia Brit Med J, 1950, 1:820.
[4]Magee MC, Lucey DT, Fried FA, A newembryologic classification for urogyneeologic malformation.The syndromes of mesonephric duct induced Mullerian deformities.J Urd, 1979, 121:265-266.
[5]Basile C, De-Michele V.Renal abnormalities in mayer rokitanski kuster hauser syndrome.J Nephrol, 2001, 14:316-318.
[6]Azouz EM, Williams RL Uterus didelphys with unilateral hematometrocolpos and hematosalpinx.J Comput Assist Tomoge, 1982, 6:1028—1031.
[7]Sardanelli F, Renzetti P, Oddone M, et a1.Uterus didelphys with blind hemivagina and ipsilateral renal agenesis:MR findings before and after vaginal septum resection.EurJ Radiol, 1995, 19:164-170.
系统发生分析 篇5
事故活动”活动工作总结
蒲白西固煤业公司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强化矿井运输系统管理,杜绝发生运输
事故活动”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矿业公司“强化矿井运输系统管理,杜绝发生运输事故活动”活动,彻底消灭蒲白西固煤业公司机电运输方面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我矿薄弱环节的管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进一步提高矿井机电运输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制度学习,更好的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将机电运输隐患消灭在萌芽 状态,实现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一、下发文件:
根据矿业公司相关文件,我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下发了西煤发[2014]43号关于“强化矿井运输系统管理,杜绝发生运输事故活动”活动的文件。
二、贯彻落实:
成立“关于强化矿井运输系统管理,杜绝发生运输事故活动”公司领导小组,加强公司运输系统管理,活动办公室设在公司机电科。
完善了副立井提升系统、主斜井轨道提升运输系统、大巷轨道运输系统、21轨道运输系统(包括21轨道下山和轨道平巷)、22轨道运输系统(包括22轨道上山和轨道下山)、22510工作面轨道运输系统、21和22采区斜巷小绞车提升运输的相关设备(包括1.2m液压绞车、调度绞车、回柱绞车和无极绳绞车)、轨道线路、安全设施及信号装置,齐全完好、排除各类隐患和不足,使用灵敏可靠。
按照文件要求,对公司井下所有绞车钩头和连接装置进行更换,废弃原来传统的钩头制作方法。
副立井提升系统、主斜井轨道提升运输系统的井上、下地点,必须具备和执行完善的“操作工序流程图”牌板,并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严格执行 “岗位手指口述和工序安全确认”制度;21和22采区斜巷小绞车提升运输严格执行由班组长、(摘)挂钩工、信号工、绞车司机及安检员“五人联签及岗位工序安全确认”制度,运输系统各岗位责任明确,工序流程科学合理,规范运作。
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机电运输标准化水平,主要是22510综采精品工作面上下巷,泵站硐室、1#无极绳绞车硐室、21轨道巷和22轨道巷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的整体提升,使旧貌焕然一新。
活动期间,公司杜绝各类“三违”现象,实现了机电运输安全0事故的目标。
机电运输专项检查小组对机电提升运输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和矿井主提升系统、井下斜巷提升系统和胶带、刮板输送机的安全保护、安全设施及整个矿井运输系统、供电系统的隐患进行逐条逐项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落实到负责单位及个人,一季度共查处机电运输安全隐患280余条,均以隐患通知单的形式下发去的,限期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不近期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以200-500元的罚款,督促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具体如下:
自查安排阶段,3月1日—15日,公司按照矿业公司文件要求,对矿井运输各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制定公司活动文件,安排布置相关工作,明确了各项工作对应的完成区队、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达到的标准要求。
全面整改阶段。3月16日—4月20日,各区队按照工作安排,全面整改排查存在的问题,完善设备设施,规范运输工种工
序流程,强化落实了重要岗位“手指口述”和“工序安全确认”制度,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现安全化生产。
完善提高阶段。4月21日—30日,各区队全面完善矿井各运输系统装备和安全设施,完善相关机电运输管理制度并落实执行,规范执行各运输系统工序流程、工序连锁联签制度、重要岗位“手指口述”和“工序安全确认”制度,达到日常化管理和运作,实现了管理零漏洞、设备零隐患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巩固提升阶段。5月1日—31日,各区队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和“回头望”,对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举一反三,拓宽应用范围,创新性开展各项工作,尤其对斜巷安全防护设施的技术创新,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使公司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杜绝发生各类运输事故,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对照考核表,分三次对各区队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排名。
按照矿业公司制定的关于斜巷轨道提升运输挡车装置(防跑车 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的设置规定,对公司主斜井和22轨道运输巷安装了提升运输挡车装置,使用灵活有效,增加了机电运输系统安全系数。
三、总结:
总之,在公司“关于强化矿井运输系统管理,杜绝发生运输事故活动”中,我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强化矿井运输系统管理,杜绝发生运输事故活动”活动落到了实处,有效促使公司机电运输系统管理的整齐提升,实现了安全0事故的目标。
蒲白西固煤业有限公司
影响林火发生的生态因子分析 篇6
关键词 林火;生态因子;防火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02
1 影响林火发生的生态因子
1.1 地形对林火的影响
地形的变化引起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形成不同的局部气候,影响森林植物的分布,使可燃物的空间配置发生变化,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不同的火环境,不仅影响林火的发生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林火的蔓延和火强度[1]。
1.1.1 坡向
不同的坡向受太阳的辐射强度不一样。南坡吸收的热量最多,西坡大于东坡,北坡吸收的热量最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蒸发快,可燃物易于干燥而燃烧,火势强,蔓延快;阴坡日照弱,温度低,蒸发慢,林地湿度大,可燃物不易燃烧,火势弱,蔓延慢。
1.1.2 坡度
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可燃物湿度的变化,不同坡度,降水停滞时间不一样。陡坡降水停留时间短,水分容易流失,可燃物容易干燥而燃烧;相反,坡度平缓水分降水停留时间长,水分流失少,林地潮湿,可燃物含水量高,不容易着火[2]。坡度的大小对林火的蔓延也有很大的影响,坡度越大,火蔓延的速度越快,特别是阳坡的冲火,火势猛烈,蔓延较快,不易扑救。相反,坡度越平缓,火蔓延缓慢,火势较弱,容易扑救。
1.1.3 坡位
坡位不同,水分和热量的分配不相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植被变化梯度。从山谷经下坡、中坡、上坡到坡顶,温度由高到低,土壤由肥沃变贫瘠,植被由茂密到稀疏;一般情况下,坡底的林火日夜变化较大,白天强烈,夜间较弱,坡底的植被,一旦燃烧,火强度很大,顺坡加速火的蔓延不易控制。坡顶的植被较少,林火日夜变化也较小,火强度较低,易控制。
1.1.4 海拔
海拔不断增加,气温逐渐下降。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 m,气温下降0.5 ℃左右。海拔高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气温变化和降水多少,就形成不同植被带,出现不同的森林火灾特点。海拔愈高,林内气温愈低,相对湿度增大,地被物的含水量高,不易燃烧。但海拔较高风速较大,有利于火的蔓延,发生森林火灾不易控制。
1.1.5 地形风
地形风对林火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温度、气流、降水,而影响森林植物的不同分布,导致可燃物在数量、分布、干燥度等有差异。凸地形与凹地形的通风不同,导致温度、相对湿度的差异很明显,产生不同的林火行为特征。所以,不同特点的地形风对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强度等的影响不一样的。
1.2 气候因子对林火的影响
与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控制密切联系的是风、降水、温度和湿度等气候因子,它们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1.2.1 风速
风是影响林火行为的重要因素。由于风的存在,引起温度、水分状况的改变,使可燃物干燥,易燃烧;特别是大风的高速气流可使火的蔓延速度加快,火强度增加,燃烧的可燃物被风刮起,在火头的前方出现大量的飞火,使火场面积迅速扩大;风还能加强火场的热辐射,引起新的火灾,使小火迅速扩展为大火,使地表火转为树冠火,提高火险等级。所以,大风天气多,火灾次数也多。
1.2.2 降水量
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可燃物的含水量。降水多的林区,可燃物含水量越高,着火率越低;相反,降水少的林区,可燃物含水量较低,着火率较高[3]。如果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超过1 500 mm,或月降水量超过100 mm,且分布均匀,很少会发生森林火灾。
1.2.3 温度
温度直接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温度升高,空气中的饱和水气压随着增大,使空气相对湿度变小,可燃物的含水量低,易燃烧;气温升高,可燃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含水量变小,使可燃物达到燃点所需的热量大大减少,燃烧快。所以,林火发生最多的时间是白天气温出现最高的时段。
1.2.4 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可燃物含水量的多少。当空气相对湿度低时,可燃物含水量低,火灾易发生和蔓延。在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在75%以上是不易发生森林火灾的;相对湿度在75%~55%可能发生火灾;相对湿度在55%以下容易发生火灾;相对湿度在30%以下则可能发生特大火灾。
1.3 火源
火源的种类很多,火源的种类不同,提供的热源大小、温度高低、加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主要有2大类: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天然火源是自然界中引起森林火灾的自然现象,主要是火山爆发,陨石降落、泥炭自燃、雷击火等,而人为火源是由人为的引起森林火灾的行为,主要来自人类对火的应用,主要包括烧荒、烧砖砖瓦、野外吸烟、烧火取暖、小孩玩火和上坟烧纸等。由于我国95%以上的森林火灾是由人为火源引起的,火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为火源。因此,加强人为火源的管理是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措施。
2 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森林资源,还改变土壤的结构,引起水土流失,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高温干旱、低温冷冻、洪涝、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森林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森林火灾发生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因此,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相当必要。
2.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建立各种护林防火制度,宣传森林的好处和森林火灾的危害,严格控制野外非生产用火,落实责任制。
2.2 了解火灾发生规律
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
2.3 建立森林防火设施
开辟防火路,隔离山火蔓延,减少损失;营造防火林带,营造耐火的阔叶树,可以代替防火路阻止树冠火;修筑林道,及时运送救火人员、救火工具和物资到达火场,迅速扑灭火;设立防火了望台,观察火情,确定火灾发生地点及时组织扑救,是防止火灾扩大蔓延的一种重要措施。
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实现青山常在,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必须全民行动起来,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海清主编林火生态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胡志东主编森林防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李景文主编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系统发生分析 篇7
关键词:互感器烧毁,原因,对策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系统仍可在故障状态下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有供电连续性高的优点。但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 非故障相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 影响系统设备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 后果是更频繁地出现故障。
1 互感器的作用和原理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需要通过继电保护及测量仪表对系统的主要运行参数进行监测。继电器和测量仪表都不能直接接入高电压、大电流的系统中, 必须通过互感器把交流高电压、大电流变换成低电压、小电流。互感器按原理分为电磁感应式和电容分压式两类。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相同, 等值电路与变压器的等值电路也相同, 基本结构也是由铁心和一、二次绕组组成。特点是容量很小且比较恒定, 正常运行时接近于空载状态。由于电压互感器本身的阻抗很小, 因此一、二次绕组发生短路, 电流将急剧增长而烧毁线圈。为此, 电压互感器的一次绕组接有熔断器, 二次绕组可靠接地, 以免一、二次绕组绝缘损毁时, 二次侧出现对地高电位而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对于测量用电压互感器一般都做成单相双线圈结构, 其一次绕组电压为被测电压, 可以单相使用, 也可以用两台接成V-V形作三相使用。
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与变压器相似, 但是容量和体积比变压器小得多, 同样是按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高电压按一定的比例变成低电压, 在系统中起计量、监测、保护等作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之一, 是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之间的联络元件。
2 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和接线方法
电压互感器的结构有普通结构的油浸式、干式、电子式、浇注绝缘式、充气式、串级式和电容分压式等多种。
目前, 我地区10KV系统内所用的电压互感器多为浇注绝缘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按接线方法和作用可分为一次V形接线和Y形接线两种互感器组。V形接线由两台单相10KV互感器组成, Y形接线由三台单相互感器组成。V形接线常用于电量计量, 而Y形接线常用于保护及监测, 两种一次接线方式如图1、图2所示。
3 互感器烧毁原因分析
当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V形接线的互感器多不会损坏, 而Y形接线的互感器往往时间不长就出现损坏。有一次我地区10KV供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电网中十几台10KV互感器烧坏, 均为Y形接线, 而V形接线的互感器完好无损。为什么造成这一问题?而此时电网中运行的变压器均多为Y形接线, 为什么它们不会损坏呢?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与变压器相比有哪些不同,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过电压能力应比变压器的过电压能力还要强, 变压器的过电压能力比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过电压能力弱, 发生接地故障后, 为什么不会损坏, 原因是变压器的中性点没有接地。当10KV供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对于V形接线的互感器组来说, Vab、Vbc、Vac均为系统电源线电压, 对于Y形接线的互感器组来说, Vao、Vbo、Vco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是系统电源相电压。当有一相接地时, 设为A相接地, 中点将向A点漂移, 漂移程度取决于接地点电阻及线路参数, 最严重时AO电压为0V。此时BO、CO将升高到电源线电压。在此情况下, 变压器运行规程规定,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变压器允许运行时间为2小时, 这是考虑到保证供电可靠性, 此时电压互感器在过电压下运行, 过电压最大数值为倍。在此情况下, 对于Y型接线的变压器来说, 由于中性点没有接地, 只是线路故障相变成接地, 中性点电压升高, Vab、Vbc、Vac均为系统电源线电压, 没有过电压, 因此变压器不会损坏。而Y型接线的互感器则不然, 在这样高的过电压下, 如果过电压能力不强, 承受不了这样高的过电压就会造成损坏, 因此1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损坏就是由过电压造成的。
4 防止互感器烧毁的对策
为了保证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可靠运行, 我们可以像变压器一样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法。这样对保护来说, 不可靠, 因为三相电压平衡, 不能正常指示线路接地问题。对互感器来说, 中性点将升为相电压, 对于半绝缘电压互感器来说, 中性点不能承受这样高的电压 (中性点绝缘水平为2KV)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或消谐器接地, 这样一来, 可降低不接地两相过电压水平, 另外合理选用使用励磁特性良好的电压互感器。规程规定在1.9Um/√3电压下, 折算到一次电流应不大于10MA。10KV设备Um为12KV, 此时1.9Um/√3为13.16KV, 过电压倍数为13.16/10/√3=2.28倍, 电压互感器应在2.28倍过电压下运行2小时。所以在试验时应选用特性良好, 过电压能力强的电压互感器, 这样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才能保证电压互感器不会损坏。
参考文献
[1]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系统发生分析 篇8
蒸汽发生器 (SG) 是压水堆核动力装置中的关键设备之一, 是核电站一回路和二回路之间的热交换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热量传递给二回路给水, 使之产生驱动汽轮机的蒸汽, 也是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去的主要屏障之一。当核电机组运行时, 必须对SG水位进行监测和控制, 使其处于运行限值范围内。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核电厂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核电SG水位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还可以提高核电厂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 提高电厂可用率[1]。
由于SG二次侧为两相流体, 其运动和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要经过单相水、过冷沸腾、饱和沸腾, 在事故工况下还可能发生过渡沸腾、膜态沸腾, 甚至烧干或过热。SG水位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参数时变性以及各种扰动的不确定性等特点, 是一个高度复杂、非线性系统, 有必要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 为系统改进和性能提高提供依据。
复杂系统安全性是特定环境下由系统相关要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涌现特性[2]。事故的原因是系统组件、人为因素、环境以至社会与管理因素间复杂相互作用控制不当的结果。而要保证其安全就要求分析发现系统中潜在的非安全行为或因素, 并加以控制约束。
因此, 在分析核动力SG水位控制系统安全性时, 除了考虑组件故障, 还要考虑组件、环境、人员等异常交互因素。这些因素之间联系复杂, 且是动态关系。而以系统可靠性分析体系为主的事件树、故障树、故障影响性分析这样基于事件的分析方法[3], 只能解决故障事件对安全性的影响的线性关系。但不能分析发现因系统要素之间的不当交互作用导致的事故。
对于高度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航空航天软件工程研究实验室Leveson教授2004年从系统论角度提出了新的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过程 (Systems-Theoretic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es, STAMP) 以及基于STAMP的风险分析 (STAMP-Based Hazard Analysis, STPA) 技术[4], 来满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分析需求。
基于STAMP模型的分析技术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化工过程、高速铁路、医疗事故等行业安全领域取得成功[5]。在核安全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大学Yao Song等人首次将STPA技术运用于核安全领域, 从系统级、组件级和详细级3个层次对Darlington核电站停堆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STPA技术适用于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具有操作性强、能够发现更多安全细节等优势[6]。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Stephane在新一代核反应堆数字仪表控制室三维可视化和多触点等高级人机交互设备研制中, 也采用了STPA技术对设计中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进行风险控制[7]。如何有效地运用STAMP模型提高复杂核电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STAMP模型为基础对核电厂SG水位控制系统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发现了影响该系统安全运行的潜在风险因素。本文探讨的基于STAMP技术在核电厂安全关键系统和设备上的应用方法, 将为提高核电厂复杂系统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手段支持。
1 STAMP模型
1.1 STAMP基本理论
基于系统理论的STAMP模型[2]认为安全性是复杂系统的涌现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系统在设计、开发和运行中安全相关约束没有得到恰当控制和充分执行, 从而导致的组件间不安全交互。安全事故发生存在一个由安全态向高风险态转换的动态过程。采用强化安全约束的方法, 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STAMP的安全控制以经典控制理论中的过程控制思想为基础, 采用过程控制结构说明系统组件间的职责和权利, 如图1。控制结构分为控制器和被控制过程两层。控制器通过过程模型和控制算法产生指令, 控制下层被控制过程的运行。被控制过程执行上层指令, 并反馈执行状态信息。控制模型接收反馈信息, 修正模型内部状态, 保持控制器和被控制过程间的动态平衡。当过程模型内部状态和反馈信息不一致时事故可能发生。STAMP运用控制理论方法, 分析不一致原因, 发现控制缺陷, 建立相应的控制安全约束, 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STAMP定义了三类基本控制缺陷, 作为安全分析的指导:
1) 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不足或不当, 包括对故障或扰动处理的不充分;2) 控制动作执行不充分;3) 被控制过程反馈信息丢失或不足。
1.2 STPA分析方法
STPA是基于STAMP的安全分析方法[2]。它将系统视为进行交互的控制环路, 通过系统危险定义确定顶层安全要求, 然后使用控制结构图描绘系统组成和控制反馈路径。最后由控制结构指导分析安全风险, 并评估每个控制部件潜在贡献危害。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原因分析。事故原因被视为控制缺陷, 但并不是所有的控制缺陷都会变成事故原因, 需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从初始值、当前状态、状态转换的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确定破坏安全性约束的异常控制行为是如何发生的。STPA分析过程如下。
1.2.1 定义系统安全风险和关联的安全约束
通过初步危险分析技术, 标识造成环境破坏、人员伤亡、设备财产损失等安全事故和危险事件, 定义系统的危险状态, 建立系统的安全约束。
1.2.2 定义安全控制结构
系统安全控制结构主要说明组件或子系统之间的响应和联系, 如图2。通常它和系统的设计说明是一致的。系统安全相关需求与安全性约束后, 利用系统控制结构分析控制系统怎么样进入风险状态。风险状态是指系统违背安全约束的状态。
1.2.3 识别潜在不充分的控制
STAMP观点认为系统危险状态是系统行为缺乏有效控制的结果。因此, 防范风险需要识别潜在不安全的控制行为。不安全的控制行为一般可分为如下四类:
(1) 所需的控制行为没有提供;
(2) 提供的控制行为错误或不安全;
(3) 提供的控制行为发生延迟;
(4) 提供的控制行为结束过早。
1.2.4 分析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原因
(1) 源自系统外部原因。在层次化的控制系统中, 每一层次的控制器被高层次的控制器控制。高层次提供的控制行为或与安全相关信息错误或者丢失, 将可能引发安全风险。
(2) 源自控制算法不安全。控制器通过控制算法、当前状态和状态转变来产生设备执行指令。控制算法不安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设计阶段或维护阶段未完全满足安全性要求, 且未被验证和确认 (V&V) 过程检测出来。
(3) 源自不一致、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被控制过程状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过程是控制器模型、内部状态与外部被控制过程状态信息反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当外部被控制过程状态信息反馈不准确时, 这种平衡将被打破, 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形成原因有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延迟、传感器失效、通信信道故障等。
(4) 源自控制指令没有被正确执行。可能原因是指令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者失效;执行部件本身的故障失效;执行部件受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影响。
2 SG水位控制系统安全性分析
2.1 水位控制系统安全风险
SG水位控制的实质是给水量的控制, 使SG内给水量与蒸汽量相匹配, 水位处于正常范围内, 保证核蒸汽供应系统一回路冷却剂冷却, 反应堆处于正常工况[8,9]。
若水位控制不当造成给水量与蒸汽量失配使得SG水位过低, SG因二次侧水量过少, 将引起一回路冷却不充分, 一回路冷却剂平均温度升高。SG内部的U形管束可能因温度升高而破裂, 导致蒸汽进入给水环, 在给水管道中产生汽锤, 增加管道振动、开裂的风险。同时, SG的管板也因受到热冲击, 影响一回路压力边界, 增加反射性物质溢出的风险。
若水位控制不当造成给水量与蒸汽量失配使得SG水位过高, 水会淹没汽水分离装置, 一回路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传给二回路的汽轮机, 将危及反应堆堆芯安全。同时, 蒸汽的水分含量增加, 汽轮机需要高品质干燥蒸汽。湿度增加的蒸汽进入汽轮机, 将有加速汽轮机腐蚀的危险。
2.2 定义安全控制结构
SG水位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主要部件有水位控制模块、主给水流量阀、旁路给水流量阀、蒸汽流量监测、给水流量监测、蒸汽发生器水位监测等[10]。
汽轮机高压缸的主负荷和进入冷凝器的旁路负荷决定SG水位定值。水位控制通过SG水位、给水流量、主蒸汽流量等传感器系统获得系统的状态。水位控制模块根据水位设定值和接受的状态信息, 采用适当的控制算法进行运算并产生一个控制给水阀门开度的控制信号, 并将这一信号送给主给水流量阀门和旁路流量阀门。
2.3 潜在不充分控制行为分析
SG的水位控制分高负荷和低负荷两种状态运行。不同状态有不同的控制行为。处于低负荷时, 控制信号控制旁路给水流量阀门开度;处于高负荷时, 控制信号控制主给水流量阀门开度, 此时旁路给水流量阀门全开, 如表1。
SG水位控制系统的控制行为所可能引发的系统风险, 按照STAMP建议可从“没有提供需要的控制行为”、“提供错误的或不安全的控制行为”、“提供的控制行为延迟”、“提供的控制行为过早结束”四类控制不力情况来分析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危险, 如表2。
2.4 系统不安全风险分析
限于篇幅, 系统不安全风险分析将运用STAP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对错误的控制行为进行分析, 评估可能的风险。
2.4.1 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风险
SG水位控制依据设定值和内部状态进行调节, 保证给水量与蒸汽量匹配, 汽轮机正常工作。若外部水位设定模块失效, 提供错误设定值, 将导致水位控制器错误行为。
2.4.2 控制系统算法
核电厂的主给水管路水力学特性的特殊性, 致使水位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和物理过程的传递函数与普通控制对象不同, 需分别进行求取工作。在控制算法设计中可能存在失效引起水位控制器错误行为。
2.4.3 源自不一致、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被控制过程状态信息
被控制过程反馈虚假状态信息。SG蒸汽流量随负荷变化, 使沸腾部分的汽泡量随局部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在瞬态、启动和低功率运行工况下收缩与膨胀现象所引起的逆动力学效应, 出现“假水位”现象, 此时无法准确控制SG的水位。如果在控制系统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此现象, 它将导致调节器向虚假的方向动作, 引起大幅度的超调和调节品质的恶化, 从而可能造成核电站停堆等重大事故。
状态信息反馈通讯故障。在高负荷时, 若给水流量信号突然消失, 信号线断开, 尽管这时水位是正常的, 但调节器却指令给水阀开至最大, 从而导致水位快速升高引发报警或停堆。
2.4.4 源自控制指令没有被正确执行
当给水量增加时, 水位经过一段时延后, 按积分规律上升。减少给水量时则反之。这表明蒸发器是一个具有时延的积分环节。因此在变负荷时, 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之差是系统的主要扰动, 有可能引起控制系统闭环不稳定。
3 结论
针对核电厂SG水位控制系统, 本文采用基于系统理论的STAMP安全分析技术, 从系统环境、控制算法、过程模型与信息反馈、部件执行等四个方面, 对系统要素组件、环境等之间的不当交互作用导致的事故原因展开了分析研究。该分析方法的优势是在不知道组件的设计的细节和失效模式的早期系统设计阶段就可实施, 从而确定系统的安全要求和安全约束。促使系统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危险必须消除或控制, 并在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过程中分步实施安全控制约束。
由于核设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大系统, 对于如何运用STAMP技术建立核设施安全控制结构, 以及通过层次之间的安全控制交互作用分析, 发现系统潜在安全风险以提高核设施安全性, 仍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史觊, 蒋明瑜, 郑健超, 等.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J].测控技术, 2003, 22 (6) :21-22SHI Ji, JIANG Ming-yu, ZHENG Jian-chao, et al.The key technology for water level controller of steam generator in nuclear power plant[J].Measurement&Control Technology, 2003, 22 (6) :21-22
[2]LEVESON N G.Engineering a safer world:Systems thinking applied to safety[M].MITit Press, 2011
[3]秦彦磊, 陆愈实, 王娟.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2 (3) :64-67QIN Yan-lei, LU Yu-shi, WANG Juan.Contrast research of system safety analysis method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2 (3) :64-67
[4]LEVESON N.A new accident model for engineering safer systems[J].Safety Science 2004, 42 (4) :237-270
[5]阳小华, 刘杰, 刘朝晖, 等.STAMP模型及在核电站DCS安全的应用展望[J].核安全, 2013, 12 (3) :42-47, 88YANG Xiao-hua, LIU Jie, LIU Zhao-hui, et al.STAMP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nuclear DCS safety analysis prospects[J].Nuclear Safety, 2013, 12 (3) :42-47, 88
[6]SONGong Y.Applying System-Theoretic Accident Model and Processes (STAMP) to Hazard Analysis[D].City of Hamilton:McMaster University, 2012
[7]STEPHANEtephane L.Advanced interaction media in nuclear power plant control rooms[J].Work:A Journal of Prevention,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2012, 41:4537-4544
[8]陈智, 张英, 张帆, 等.岭澳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系统改进方案仿真研究[J].核动力工程, 2010, (4) :66-70CHEN Zhi, ZHANG Ying, ZHANG Fan, et al.Simulation study on imporvement of steam generator level control level cotrol system of Ling'ao nuclear power station[J].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0, (4) :66-70
[9]陈智, 张英, 王华金, 等.岭澳核电站二期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系统相关传递函数的辨识方法[J].核动力工程, 2011, 32 (5) :29-32CHEN Zhi, ZHANG Ying, WANG Hua-jin, et al.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transfer function of steam generator level control system of Ling’ao phase II NPP[J].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1, 32 (5) :29-32
系统发生网络构建算法综述 篇9
通常用系统树来表示一组分类单元的进化关系,这一模式有利于假设的讨论和检验。然而当描述更复杂的进化关系时,系统树的功能则略显不足。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有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网状进化事件,如反转( reversal) 、移位( translocation) 和转位( transposition) 、重组( recombination) 、水平基因转移(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 、杂交( hybridization) 、基因转移或者基因重复和丢失[1 -6]等,则此时生物的父代即不止一个,系统树不能描述各代之间的进化关系,因此促动了系统发生网络( phylogenet- ic network) 的出现。系统发生网络构建方法及理论分析的研究是计算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向。系统发生网络是系统树的一般形式,又可译作系统演化网络、系统进化网络、进化网络。该种网络更适合那些发生了网状进化事件的数据,而且,对于树式进化模式( 碱基的替代、插入、删除等) 进化而来的数据,系统发生网络也可以实现数据中冲突信息的清晰表达,如由于不完全谱系分类机制或者是由于进化模型假设的不足引起的冲突信息[7]。系统发生网络是一个无环图,图中有些节点的父节点个数≥ 2( 这种节点也被称为网络节点) ,如果图中没有网络节点,那么这时的系统发生网络就是一棵树。
系统发生网络根据拓扑结构分为无根( unrooted) 网络和有根( rooted) 网络; 根据功能分为隐式( implicit) 和显式( ex- plicit) 网络[8]。隐式网络( 例如分割网络和准中位数网络) 则可用来表示冲突信息,这些冲突信息可能来自各种原因, 如模型误设( model misspecifi cation) ; 而显式网络则是尽力捕获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网络进化事件,如杂交( hybridiza- tion)[9 -10]、重组( recombination)[11 -15]及水平基因转移( hori- zontal gene transfer,简称HGT)[7,16 -18]。显式网络中的内部节点表示祖先物种,且其中的网络节点对应所考虑的生物进化过程[14 -16],而隐式网络中网络节点没有任何生物解释。 显式网络通常是有根的,因为生物进化过程本质上是有向的。然而有根系统发生网络可能是隐式网络,这取决于对相应网络进行构建和解释的具体方式[8]。
1无根系统发生网络构建算法
无根系统发生网络是无根树的一般化。无根系统发生网络都是隐式网络,主要包括两类: 分割网络( Split network) 和准中位数网络( Quasi - median network) 。在无根系统发生网络方面,分割( Split) 的概念起了重要作用。下面将详细给出分割的定义。
定义1设X是一物种集合,A和B是X的非空子集,且 和A∪B=X,则S=A|B称为X的一个分割。
有时将分割A|B记为A/B或者B/A。分割S的大小记为size(S)=min{|A|,|B|}。大小为1的分割称为是平凡的(trivial)分割,否则称为非平凡的(non-trivial)分割。设T是X上的一棵无根系统树,那么T上的每一边定义了X的一个分割。
分割网络可以从很多不同的数据集( 如距离矩阵、无根系统树集、序列及四分体) 构建得到。从这些数据构建分割网络时,大部分算法都是首先计算出一个加权分割集( 这里的权重可能表示的是距离或者特征变化量等) ,然后再由此加权分割集得到分割网络。由加权的分割集构建分割网络主要有两种方法: 凸包算法( convex hull)[19]和圆形网络算法( circular network)[20]。对于任何一分割集,凸包算法都能为S构建一个无根系统发生网络,且最坏情况是此网络包含指数级的节点数和边数。而圆形网络算法构建的网络仅包含平方级的节点数和边数。
从距离矩阵得到加权分割集的方法主要有Neighbor - Net方法[21]和分割分解方法[22]。从无根系统树构建加权分割集的主要方法有一致分割网络( consensus split network) 方法[23 -24]和Z - 闭包( Z - closure) 算法[25 -26]。软件Spitl- Tree4[27]是一个用来推导无根系统发生网络的非常方便的工具,此软件可以从序列、距离、树或者是分割来推导得出无根系统发生网络,软件中收集了很多方法,如Neighbor - net方法以及Z - 闭包算法。
2有根系统发生网络构建算法
有根系统发生网络分为显式网络和隐式网络。显式网络理论上能很好地反映分类单元间的网状进化事件,由于进化是有向的,所以显式网络是有根的。Maddison基于rSPR ( rooted Subtree Prune and Regraft) 距离构建了系统发生网络[28]。Nakhleh等[29]对Maddison的算法作了改进,提出了构建含有一个网络节点的系统发生网络的多项式算法,且此算法通过对基因树压缩的方式考虑了基因树中所带有的误差,使得此算法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Wang等[30]及Gus- field等[31]提出了从序列特征构建重组系统发生网络的算法。
Hein[32]首次对构建系统树的最大简约法延伸到构建系统发生网络上。此后,Nakhleh等[33]旨在促进系统发生网络的构建和评估,而为每个网络定义了最简标准。文献[33]中提出的算法Net2Trees可用来计算网络的最简值,Net2Trees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数级的。之后,Jin等[34]改进了这一Net2Trees算法,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线性时间算法[35]。 以上介绍的最大简约法都是用相同的方式定义网络的最简值,都是将网络包含的所有树的最简值的最小值作为此网络的最简值。Kannan等[36]提出了另一种网络最简值的定义, 即可定义为网络所有边的替换代价之和,并将计算系统树最优简约值( optimum parsimony score) 的Sankoff等[37 -38]方法延伸到系统网络上。
Jin等[39]提出了构建系统发生网络的最大似然法,首先,基于树的似然值给出此网络的似然值计算公式,且设计了启发式算法来计算此值,然后利用分支定界启发式算法及EM算法搜索最优网络,并且对真菌和质体中的15种生物及古细菌中的14种生物分别构建了水平基因转移网络。 Snir等[40 -41]为构建和分析系统发生网络提出了一个新的概率模型NET - HMM。模型中结合了最大似然法及马尔科夫模型,且假设DNA序列或者核苷酸序列上的相邻位点的进化是相互依赖的,这一假设与生物实际过程更为相符。在此模型中,隐状态是系统发生网络所包含的树。
隐式网络方面,Huson等提出的cluster network方法是利用网络弹出算法( network - popping algorithm) 来构建有根隐式网络方法[42]。此方法首先构建哈塞图( Hasse dia- gram) ,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添加边的方式构建网络节点。其后Huson等[43]提出了galled network方法,这是首先利用种子增长算法( seed - growing algorithm) 找出输入树集合的RMCS问题的解,即,去掉一些物种后的树集是不冲突的,这时可以为不冲突的树集构建一棵系统树T,最后再将去掉的物种添加到T上,从而得到系统发生网络。Van Iersel等又提出了CASS方法[7],此方法所构建的网络与实际生物网络更加相符,但是当所构建的网络很大时,该方法速度较慢,运行时间也长,不利于使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网络。
程序Dendroscope[44]主要可用来计算有根系统发生网络,其中包含一些构建隐式网络的方法,如CASS方法、galled network方法及cluster network方法; 程序中还包括一些构建显式网络的方法,如杂交网络方法。
3结论与展望
基于SOPC的数据发生系统设计 篇10
可编程片上系统 (SOPC) 是一种特殊的嵌入式系统, 因为SOPC是片上系统 (SoC) , 即由单个芯片完成整个系统的主要逻辑功能;SOPC是可编程系统, 具有灵活的设计方式, 可裁减, 可扩充, 可升级, 并具备软硬件在系统可编程的功能;SOPC结合了SoC 和FPGA 的优点, 涵盖了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的全部内容;SOPC 涉及目前已引起普遍关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现以数据发生系统为例, 介绍采用SOPC技术, 以硬件描述语言为主要手段, 产生伪随机序列的设计方案。研究了伪随机序列的产生, 两片SRAM乒乓结构存储以及通过PCI9054芯片与PC机之间数据传递等模块的硬件实现问题。
1 基本原理和系统的整体结构
本系统的主要模块框图如图1所示, SOPC系统采用Altera的Cyclone Ⅱ系列的芯片。系统包括Nios Ⅱ软核处理器, 扩展的程序存储器FLASH, 数据存储器SRAM, 以及用户自定义逻辑如PCI9054接口逻辑模块、数据产生模块、乒乓结构模块等, 并通过Avalon总线连接起来。数据产生模块产生伪随机序列, 该数据存储到两片片外扩展的SRAM中, PCI9054接口逻辑将数据从SRAM中读出后通过PCI9054接口芯片传输到PC机中, 其中SRAM中数据的写入和读出是通过乒乓结构模块控制的。
由于PCI总线协议比较复杂, 该系统采用PCI接口专用芯片PCI9054, 用于PCI总线的控制。为了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 采用了DMA传输模式。在该模式中, PCI9054既是PCI总线的控制器又是本地总线的控制器[1], 所以其与FPGA之间的接口逻辑模块设置为Avalon主外设, 控制SRAM的读操作。
FPGA的片上资源很宝贵, 所以数据的存储采用了片外扩展SRAM。由于数据为16 b, 而且为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 采用了两片256K×16 b的SRAM (IDT71V416) 构成乒乓结构, 以用作系统的数据存储器。为保证整个系统高速运行以及以后升级的需要, 选用了存取时间为10 ns的IDT71V416。
2 系统主要硬件设计
2.1 数据产生模块
该模块的逻辑功能由VHDL语言设计实现, 可以通过修改该模块的设计产生所需要的数据, 本系统产生的数据为伪随机序列。模块的逻辑功能是:先产生8 b的伪随机数, 再将所产生的数据通过D触发器组合成16 b的数据。该系统采用了非线性反馈的移位寄存器, 即全状态移位计数器[2]来产生所需要的伪随机数。这种计数器利用了移位寄存器的所有状态, 能够自启动, 不需要额外输入。这种伪随机序列发生器, 可大大简化结构, 提高可靠性, 易于实现。
全状态移位计数器的状态变化规律有两个特点:状态的最高位由反馈函数确定;余下的各位由原态移位得到。该系统采用的反馈函数为:
式中:Qi (i=1, …, 8) 为电路的现态。
2.2 乒乓结构模块
2.2.1 乒乓结构的硬件实现
为了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两片SRAM构成了乒乓缓存结构[3], 即在一片执行写操作的同时, 另一片在执行读操作。乒乓结构模块的原理如图2所示, P1口与数据产生模块相连接, 仅具有写入功能, P2口设计为Avalon从端口, 与Avalon总线相连仅具有读出功能。
对于数据产生模块而言, 由于仅具有并行数据的输出, 没有地址和控制信号端口, 故它无法直接对SRAM进行写操作, 因而要求乒乓结构模块有地址产生功能。P1口的CLK作为计数器的脉冲源, 计数器的输出作为SRAM的地址。DB1连接数据产生模块的输出端。CB1为控制信号, 因为P1口只有写入功能, 所以其wen恒接低, oen恒接高。
P2口为只有读出功能的Avalon从端口, 所以AB2为从端口的地址线address;DB2为数据线readdata;CB2中的wen为读信号线read, oen恒接低。由于两片SRAM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所以相应的片选信号chipselectn恒接低。
两片SRAM在P1口和P2口之间的切换的控制信号即chipselect, 由计数器产生。当计数值小于262 144时, chipselect接低, SR1与P1口相接, SR2与P2口相接;当计数值在262 144~524 288之间时, chipselect接高, SR1 与P2口相接, SR2与P1口相接。当计数值到达524 288时, 计数器清零。
2.2.2 Avalon从外设的端口信号设计
系统中, 数据产生模块与乒乓结构模块结合为一个模块, 通过P2口挂在Avalon总线上。该模块的信号列表如图3所示。其中, avalonslave0接口类型的信号与Avalon总线相连接, 而conduitend接口类型的信号与SRAM相连接。图3中的Avalon从端口即为P2口, 采用了流水线读传输的模式, 这种模式能在前一次传输返回readdata前开始一次新的传输, 增加了带宽。
2.2.3 动态地址对齐及其时序设计
Avalon总线模块能够适应主从外设的不同宽度和不匹配的数据宽度。当系统中存在不匹配的存储端口时, 要考虑地址对齐问题。对于存储器类型的外设, 采用动态地址对齐方式[4]。IDT71V416型SRAM是静态RAM, 属于存储器型外设, 所以该Avalon从端口采用动态地址对齐方式, 如图4所示。选用动态地址对齐方式, 使得主端口能连续地对从外设进行读写, 并使系统将外设认作存储器型外设。
根据IDT71V416型SRAM手册[5]中读写时序的各时间参数值设定set up, read wait, write wait及hold time的时间均为10 ns, 使该端口既符合Avalon总线读写时序的要求[6], 又符合IDT71V416型SRAM的读写时序的要求, 如图5所示。
数据产生, 乒乓结构和两片SRAM三部分的组合在ModelSim中的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avalonaddressb不变时是在执行第一次写操作, 此时没有数据读出, 所以avalonreaddatab值为高阻;avalonaddressb开始变化时, 表示一片SRAM已经写满, 正在执行该片的读操作, 而另一片在执行写操作, avalonreaddatab为系统生成的数据。
2.3 PCI9054接口逻辑模块
PCI总线作为PC机与外部设备之间重要的连接总线, 具有数据传输稳定灵活, 传输速度快, 即插即用和良好的扩展性等特点, 被广泛地用在各种与PC机互联的设备中。该系统采用的PCI9054芯片[1]可以将复杂的PCI总线接口转换为相对简单的用户接口, 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
2.3.1 本地总线状态机设计
由于PCI9054 的DMA传输方式只适宜于做单次传输, 故该系统采用了DMA结合中断的方式传输数据。由于数据的存储采用了乒乓结构, 可以在一片SRAM执行DMA传输的同时执行另一片写操作, 这样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状态也比较容易控制。
系统复位后, 数据产生模块开始产生伪随机序列, 产生的数据直接存入SRAM中。此时, 计数器同步计数, 当计数值每一次达到262 144时, 也就是一片SRAM已经存满时, SOPC系统就会触发PCI9054中断请求信号LINT#, CPU响应中断, 发出读命令、要读取的字节数、地址信号等。PCI9054先通过LHOLD申请本地总线的控制权, SOPC系统通过LHOLDA响应, 使PCI9054获得本地总线的控制权。PCI9054将PCI地址空间映射到本地地址空间, 接着启动本地总线的DMA传输[7]。
该系统采用VHDL语言, 实现了DMA读传输本地端的时序控制状态机设计。状态0为空闲状态 (idle) , 若LHOLD信号被置1, 则转到状态1, 否则留在状态0。状态1为总线保持状态 (hold) , 在此状态下应将LHOLDA信号置1。如果信号ADS为0且LWR为0, 则转到状态2。状态2为DMA读状态 (DMAread) , 在此状态下应将READY信号和模块内部信号avalonread置1, 从而使Avalon主端口的masterread置1, 表示Avalon主外设发起读传输。如果BLAST为1, 则表明此次DMA读取还没有完成, 继续留在状态2;如果BLAST为0, 则表明此次DMA读取完成, 转到状态3。状态3为DMA读操作完成状态 (endcycle) , 当LHOLD被置0时, 表示PCI9054不再请求本地总线, 则转到状态0;当BLAST为0且LHOLD为1时, 则表明PCI9054还要进行DMA读操作, 则转到状态1继续。其中的DMA读操作的时序逻辑的ModelSim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2.3.2 Avalon主外设的端口信号设计
该系统中, PCI9054控制数据从本地总线上读出, 先到PCI9054的FIFO中, 再将FIFO中的数据传输到PCI总线上。因此SOPC系统中的PCI9054接口逻辑模块为Avalon主外设, 主端口通过address, read, waitrequest等信号发起Avalon总线上的读操作, 从而控制Avalon从外设即乒乓结构模块的读操作。
由于本系统定制的从外设采用了流水线读的传输模式, 为了使端口传输模式匹配, 主外设也采用流水线读的传输模式。流水线主端口一个必须的信号为readdatavalid, Avalon交换结构向主端口发出readdatavalid, 以表示readdata信号正在提供有效的数据。
本系统定制的Avalon主外设构成模块主要由5部分构成, 其中Read Master Logic提供了符合Avalon接口规范的主端口信号;Control Logic是Read Master Logic与PCI9054 Local Bus Logic控制信号和状态信号转换的桥梁;FIFO是数据由Read Master Logic向PCI9054传输的缓冲区。这三部分通过主端口流水线读传输时序逻辑联系在一起, 提供了Avalon主外设的主端口接口界面。PCI9054 Local Bus Logic即VHDL语言设计的本地总线状态机, 它将PCI9054本地端的信号通过状态机逻辑转换为与Control Logic和FIFO相对应的信号;Clock/Reset提供了主外设的clk和reset信号。
利用SOPC Builder中的new component edit设计PCI9054接口逻辑模块的接口。在new component edit的signal中设置模块的各信号线以及相应的总线型号类型;在interface中设置各信号线对应的端口类型及其相应的参数。图8为Avalon主端口的参数设置。
2.4 系统中各中断的实现
在SOPC系统中, 当没有进行传输时, Avalon交换结构忽略来自主端口所有与传输相关的输出信号, 并且主端口也忽略来自Avalon交换结构所有与传输相关的输入信号。但是Avalon总线接口提供控制信号来实现中断请求等功能, 这些信号不直接与数据传输相关。Avalon中断请求信号允许从端口发出一个IRQ, 表明它需要主外设来服务[8]。系统中, PCI9054采用了DMA加中断的方式来传输数据, 而且DMA传输中的主控制器PCI9054芯片也要通过中断信号LINT#来触发, 所以中断的实现是本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
系统从端口的中断原理在于系统复位之后, 数据产生模块开始自动产生伪随机序列, 并自动将数据存入SRAM中, 当一片SRAM存满之后, 从端口的irq信号被设置。这个irq信号的时序必须与相关时钟的上升沿同步, 其相关地址端口的名字必须是本模块中Avalon从端口的名字。系统中从端口中断的具体设置如图9所示。
系统主端口的中断原理:在于主端口的irq检测到从端口有中断发出, 通过置为有效来响应这个中断, 并同时用该信号触发PCI9054的LINT#信号。PCI9054获得本地总线的控制权, 并启动DMA传输, 向SOPC系统中的主外设即PCI9054接口逻辑模块发送地址和传输的字节长度, 开始DMA传输。当字节长度减为0, 另一片SRAM存满时, 再次触发PCI9054的LINT#信号, 使得PCI9054启动下一次DMA传输。主端口中断的设置如图10所示。
3 结 语
详细介绍了基于SOPC设计的数据发生系统中PCI接口的开发过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 如设计添加在SOPC系统中的用户自定义主外设和从外设;PCI9054
本地总线状态机的设计, 乒乓结构的存储模块的设计, 以及系统中各中断的实现等主要部分做了分析和研究, 给出了基于SOPC的硬件实现方案。系统的主要部分由VHDL语言设计实现, 有利于参数修改和系统升级。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SOPC的数据发生系统及其PCI接口的设计方案, 详细介绍了系统主要模块的硬件设计方法, 实现SOPC系统中定制用户自定义主从外设及其通过相应的主从端口与Avalon总线的连接, 并在EDA工具QuartusⅡ和ModelSim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语言对该方案中的基本模块, 如数据产生, 乒乓结构和PCI9054接口逻辑进行了逻辑综合及功能仿真。可以在本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软件的完善, 实现复杂的非常规类型数据的产生, 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有利于参数的修改和系统升级。
关键词:SOPC,Avalon总线,乒乓结构,PCI9054
参考文献
[1]PCI 9054 Data Book Version 2.1[Z].2000.
[2]张海峰, 段颖妮, 吕虹.全状态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实现[J].电子器件, 2006, 29 (1) :177-178, 182.
[3]周如辉.实时视频处理系统的乒乓缓存控制器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6 (7) :25-27.
[4]刘沁.NiosⅡ处理器的两类外设接口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7 (11) :32-34.
[5]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IDT71V416S, IDT71V-416L, 3.3 V COMS Static RAM 4Meg (256K×16 b) [Z].2003.
[6]Altera Corporation.Avalon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 Version 1.0[Z].2008.
[7]韩雪峰, 黄焱, 杨涛.基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05, 21 (15) :71-73.
系统发生分析 篇11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自2000年以来,政府会计改革的呼声就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一直被学术界探讨,就是权责发生制是否应当运用在政府会计以及应当如何运用等,目前我国政府会计主要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然而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会计核算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1 现状分析
所谓权责发生制,也叫应付制,主要是在交易或事项在发生时予以确认的会计基础,而不是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时确认,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的一个概念就是现金收付制,现金收付制又叫现金制,是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时就予以确认。他们两个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核算时间的不同而已。在商业经济尚未出现大规模信用和长期资产之前,会计界一直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但是随着经济的發展,企业有了大量的机器设备,而投入机器设备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其经济利益的产生却是在一个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出来的,如果使用了收付实现制,那么就歪曲了经济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也主要集中使用在商业领域,对于政府领域,没有那么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分摊,政府会计也不以核算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前期进展缓慢,大部分国家在进行政府会计核算时都使用的收付实现制。目前,我国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建立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那么就需要提高财政透明度与公信力。另外,我国退出了旧市方案,但是救市方案中,只有少量的资金来自中央财政预算,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贷款。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很高。政府还承担着巨额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使政府面临空前的债务风险。社会公众对政府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我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系统,不仅难以提供加强政府内部管理的政府成本信息、负债风险信息以及资源消耗信息,也难以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理性决策和监督政府行为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增强政府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成为政府会计改革追求的主要目标。
2 政府会计改革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①真实反映政府债务,规避债务风险。现在的政府会计会计核算,使用的收付实现制,没有体现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因此负债项目时,只核算显性债务,不核算或有负债,导致了政府财务报表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政府潜在的财政危机。如果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后,扩大了政府财政负债的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财政信息不真实的情况,真实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能够进一步防范财政风险。②可以促进政府绩效管理改革。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转为发展绩效政府,然而在现金首付制下,绩效和成本不在同一会计期间进行核算,不能进行合理的配比,也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绩效管理了。只有实行了权责发生制,政府在一定时间内付出的服务的成本才可以和其在该时间取得的效果进行配比,有利于加强管理者对产出和效果的责任,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政府的绩效管理改革。③有利于加强收入、支出管理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在收付实现制下,只有在用现金支付了实际的债务时,才确认了支出,那么这样情况就不能提前反应其承诺的隐形负债,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不真实和不可靠。另外我国政府很多的收入是不用付出成本的,比如税收收入、出售不动产而产生的收入,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是没有现金的递延程序的,那么导致权利和义务不在同一时期反应出来。如果使用了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话,就可以很好的规避上述风险,从而实现收入和支出的配比,更真实的反映事情的真实情况。另外,如果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的话,有利于政府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国有资产的收入和成本的配比,更真实反映国有资产的情况。
3 政府会计改革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建议
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基础。借鉴各国改革的经验,发现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条件。而我国尚处于改革的探索阶段,尚未有该方面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具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做到有法可依。②完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具体准则是关键。完善适应权责发生制要求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健全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算审批制度建设,处理好政府财政预算与财务会计核算、决算监管的相关性、互补性和互动性。③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步伐。虽然权责发生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全面推进也具有一定的困难,比如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缺乏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政府会计从业人员以及需要大量的改造成本等,所以建议采用渐进式改革。
总之,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是政府会计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会计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它不仅是扩宽政府财务会计核算范围,强化政府履行公共资源受托责任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成本核算的关键。引入权责发生制还需要考虑我国目前所处的国情以及公共资源管理情况,不能急于求成,还需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贺敬平,王森林,杨晓林.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研究,2011(6).
[2]姚宝燕.基于绩效治理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7).
系统发生分析 篇12
1 研究方法
1.1 燃气发生装置柔性监测和控制模型研究
采用抽象化和分层设计思想,将监测和控制模型分为三层模型:试验行为底层模型、I/O硬件接口无关的硬件中间模型、硬件无关的顶层软件模型。试验控制行为一般可以抽象为控制时序,控制时序由多个时序步骤组成,每个时序步骤包括时间点、阀门对象、阀门动作三个基本元素,该时序步骤是否实现由监测对象值(如压力或阀门复位信号值)判定。硬件中间模型将硬件组成元素抽象为监测和控制对象层、信号传输层和信号控制层:监测和控制对象层定义了阀门或传感器等前端硬件的控制电压和电流、供电电压、传感器输出信号,信号传输线制等,可根据需要快速更换满足上述定义标准的阀门或传感器等;信号传输层定义了信号传输形式、信号调理形式、通道数及接插件接口标准等;信号控制层由I/O模块组成,提供控制信号,并采集监测值。顶层软件模型则通过虚拟通道映射来控制物理通道,实现与硬件无关。
1.2 采用PLC技术完成硬件设计
采用PLC为核心构建硬件系统,包括上位计算机、PLC系统和检测执行设备,所有的硬件均保证可通用性和可互换性。上位计算机是系统的管理计算机,负责试验参数的设置调度、运行工况的操作,过程参数的实时显示、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PLC系统是燃气发生装置的核心控制系统,它配置有CPU模块和若干I/O模块,负责完成整个系统的压力、温度、时序控制和过程参数测量处理等,并将数据通过TCP/IP协议发送至上位计算机。PLC系统工作稳定、安全可靠、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能力都很强。
1.3 基于OPC技术的PLC与PC通讯模式
OPC建立在OLE规范之上,它为工业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数据访问机制。OPC规范包括OPC服务器和OPC客户端两个部分。监控计算机通过OPC与PLC进行通信,利用传感器对各管道设备压力、温度等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OPC提供给PC机,由现场操作人员针对PLC传上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实现对燃气发生装置的远程监控。
1.4 以LabVIEW为平台开发系统软件
LabVIEW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的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通过定义和连接代表各种功能模块的图标,可方便迅速地建立高水平应用程序。LabVIEW提供了虚拟仪器面板上所必需的大量显示或控制对象,并用图标表示功能模块,使用图标间连线表示各种功能模块间传递的数据流,使用数据流程图式的图形化语言编写代码。完成后,用户直接面对的是系统软件,在软件的可视化窗口中通过一系列简单操作,即可完成燃气发生装置的监测和控制运行。
2 技术路线
在充分理解各型燃气发生装置监测和控制需求的基础上,完成柔性化模型研究,通过初步设计、修改并最终确立总体方案,完成软件框架和硬件框架设计,最后调试系统达到预期目标。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国内仅科研用的燃气发生装置种类就达20种以上,数量以千计,这些燃气发生装置采用传统的监控和控制系统设计,系统的调试周期一般在3~6个月,若采用柔性监测和控制系统设计,仅需简单更换前端硬件(如控制阀门、测量传感器等)和进行软件配置即可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燃气发生装置上,将大大缩短系统调试和维护时间。并且柔性设计的监控和控制系统经过多轮优化和调试后,可靠性会更高,将极大减小燃气发生装置运行和调试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预计国内民用的燃气轮机动力装置超过100万台,若这种柔性设计思想进一步推广至该领域,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易珂.嵌入式GUI技术及其在工程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
[2]徐苏,李想.基于嵌入式控制芯片在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0,13:113-115.
[3]舒杰.工程机械嵌入式智能控制平台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2.
[4]孔文赠.工程机械通用型监控装置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5]侯鹏强.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6]刘源翔,聂聆聪,姚晓先,等.一种流量可调燃气发生器压强控制系统建模及其半实物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4,5:135-137+143.
[7]牛文玉,于达仁,鲍文,等.燃气流量可控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发生器动态特性[J].固体火箭技术,2008,2:145-148.
【系统发生分析】推荐阅读:
系统发生网络08-19
权责发生制计算分析题09-15
关于吸取吉林通化矿业八宝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教训及认真开展矿井瓦斯治理、监测监控系统排查的通知10-06
发生机理10-17
杂草发生06-27
发生状况07-13
发生式07-22
神经发生08-03
发生防治08-07
发生频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