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诗歌的发生(通用3篇)
网络诗歌的发生 篇1
马铃薯兄弟认为网络诗歌“改变了诗歌的病态状态”“拯救了中国诗歌”。[1]这虽有点夸张, 然大陆网络诗歌从90年代的诞生到如今就十几年时间, 却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给中国诗歌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繁荣。眼下当红的网络诗歌在大陆是如何发生的?发生期的网络诗歌又是什么状况?从发生到合法化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一、网络诗歌发生的背景
90年代, 中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最终市场经济得到全面展开并获得体制上的合法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文学逐渐失去昔日的光辉, 被推向边缘化的境地。日益追求实用价值的人们更愿意从娱乐的角度打量文学, 这对严肃文学造成巨大威胁。但叙事文学可以和影视等现代传播媒介结合继续赢得人们青睐, 获得更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最不具备娱乐性和实用性的诗歌, 只能在困境中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出路。
与80年代归来的诗、朦胧诗和新生代诗相比, 90年代的诗歌显得有些冷清, 诗歌出现“中年危机”, 并从以前的中心地位滑落渐渐被大众遗忘。诗人一直焦虑社会文化身份的认同, 焦虑自身在文化场和诗歌场中的位置, 一直被“为什么写诗”、“怎样写诗”等问题困扰, 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之中。向来被知识分子所控制的文化市场逐渐让位于“随着市场经济而出现的市民阶层”, 文人集团“出现了分化的缝隙”。[2]诗人队伍广泛分流, 有的诗人坚守诗歌;有的诗人转而从事其他文类写作, 成为“自由撰稿人”;有的诗人面对诗歌“前所未有”的处境, 选择了沉默或者干脆弃诗而去。诗人的分流暗示着诗歌队伍逐渐被瓦解的危机, 当代意义上的“专职诗人”就更少了。
在文学走向市场的过程中, 作家和文学刊物等不再依靠国家资助, 而是面向市场。诗歌刊物面临严峻的考验, 80年代诗歌报刊最多可以发行15万份, 到了90年代最多只能发行3万份。[3]诗歌刊物不仅要经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及其艺术文化形式的冲击, 还要面对“快餐文化”、“俗文学”等的竞争, 诗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难再找到自己的市场, 其影响也越来越有限。诗坛也进一步分化, 1999年的“盘峰论剑”标志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公开“分裂”。柏拉图曾说的“诗人是代神说话的人”的时代已不复存在, 边缘化的诗歌几乎只是一些诗人的自娱自乐, 诗人间的酬唱交流。90年代的中国诗歌出现“没有中心, 没有市场, 一切都解构了”、“零散化”[4]的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 诗歌必须调整姿态, 寻找出路。
正当诗歌处于低谷之时, 网络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电子互联网1969年诞生于美国, 中国大陆在1994年以“.cn”为域名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之后, 网络以近似疯狂的速度快速席卷中国大地, 1997年我国上网计算机29.9万台, 上网用户62万;1999年上网计算机74.7万台, 上网用户210万;2007年上网计算机5940万台, 网民人数已达1.37亿。[5]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也叫“E媒体”, 是“指借助于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 以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为终端, 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6]网络出现之后就和诗歌接合产生网络诗歌, 并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普及。
诗歌在90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地位急剧下降, 很快走向边缘化, 面临被大众遗忘的威胁, 影响力相当有限。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与诗歌接合形成的网络诗歌为低迷中的诗歌提供了另一种出路的可能, 那就是诗歌应走向网络, 走向大众。
二、诗歌与网络接合
接合是“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将两个不同的元素形成一个统一体的一种连接形式”[7], 是把不同的元素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个事物。诗歌与网络是在诗歌低迷、网络普及的情况下接合形成网络诗歌。
1993年, “网络诗歌先驱”诗阳在网络上发表诗歌, 网络诗歌诞生。网络诗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网络诗歌是“从传播媒介角度来说的, 一切通过网络传播的诗作都叫网络诗歌”, 它包括“诗歌上网”和“网上诗歌”。“诗歌上网”, 即诗歌“阵地转移”, 是将已写好的诗上传到网上, 这方面“灵石岛”做得很出色。“网上诗歌”, 即直接临屏进行诗歌创作, 并在网络上发表, 强调诗歌的原创性。狭义的网络诗歌侧重于制作方式, 指“利用电脑的多媒体技术所创作的数字式文本”[8]。这种文本使用网络语言, 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融合在一起, 兼具声、光、色之美, 离开了网络环境就不能阅读, 是比较纯粹的网络诗歌, 如超级链接体诗歌、多媒体诗歌等。
诗歌与网络接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 发布、交流, 网络作为当下诗歌主要的载体, 为诗歌发布、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个发布、交流的平台主要由诗歌网站和论坛承担, 较有影响的诗歌网站论坛如“诗生活”、“诗江湖”和“诗歌自由论坛”等。 (2) 创作, 网络为诗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即网络化写作、临屏写作, 在这种创作环境中出现了新的诗人形式, 如“土地诗人” (在网上“土生土长”的诗人) ; (3) 自动生成, 即通过有关电脑软件自动生成诗歌, 这些诗歌由电脑创作, 如“做诗器”生成的诗歌。
网络诗歌的出现为90年代危机中的诗歌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自由性、大众化。
“自由性是中国网络诗歌最有诱惑力的特征。”[9]之前, 想在传统纸制诗歌刊物发表诗歌大有“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发表作品, 就得受编辑的制约, 得通过审稿这一关, 一般编辑部对来稿实行三审制, 只要有一审不过关, 稿件就不能发, 从而将许多诗歌拒之门外。而网络诗歌恰好消除了“审稿制度”的障碍, 取消了由编辑掌控的发表门槛, 为广大诗歌爱好者自由发表诗歌提供了“绿色通道”。网络诗歌成了诗歌中的卡拉OK, 满足了大众在传统印刷媒体中不会轻易实现的自我表现欲。在发表自由的同时, 网络诗歌大大地降低了诗歌的门槛, 创作主体不断大众化、普泛化, 让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诗歌爱好者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舞台, 而且可尽情发挥。以前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文人诗人的事, 因而也只有小部分人参与其中, 特别是90年代, 诗歌步入低谷, 参与的人更少, 有了更明显的“圈子化”倾向。一度诗歌、诗人在外人看来是怪胎, 形象很差。而网络诗歌的出现极大地扭转了局面, 使诗歌回到大众, 不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事。人人可以写诗, 人人可以成为诗人, 只要想写, 只要写出来, 只要往网上一贴, 就发表了。网络的自由性、大众化及匿名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写诗的队伍, 甚至“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
2. 互动性、便捷性、平等性。
网络诗歌“便捷的传播途径和直接的互动性, 极大地刺激了诗歌艺术的发展。”[10]与传统诗歌相比, 网络诗歌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在于它便捷的互动性, 而且双方是平等的地位, 人们交流起来更加方便。相对的传统诗歌交流时则得费些周折, 速度较慢。网络诗歌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 可以去诗歌论坛、网站等网络场所留言, 发表自己的看法, 进行“灌水”、“拍砖”等。其互动性是前所未有的, 如“接龙诗歌”, 由不同的人参与写作、修改, 可以看成是网民的集体创作。网络诗歌的出现同样带来了诗歌写作者的“三无”特征, 即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 大家一律平等。
诗歌与网络接合形成网络诗歌, 为当代诗歌开辟了另一片天地。在传统媒体中陷于窘迫境地的当代诗歌, 在网络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网络诗歌的发生正是诗歌与网络的接合过程, 那么, 中国大陆网络诗歌经历了怎样的的发生过程?又如何得到传统诗歌的认可?
三、网络诗歌的合法化
大陆网络诗歌是在海外中文网络诗歌的带动下产生的, 1991年留学生王笑飞创办《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 (chpoem-1@listerv.acsu.buffalo.edu) ;1993年起, “第一位真正的网络诗人”诗阳在网络上发表大量诗歌;1995年3月诗阳、马兰等创办网络诗歌月刊《橄榄树》。大陆网络诗歌可从1995年算起, 到1999年是其发生的前期。大陆最初的网络诗歌是发布在各大学的BBS诗歌讨论区, 如清华大学“水木清华”、北京大学“未名”、“一塌糊涂”等;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诗歌版面, 如网易“诗人的灵感”、新浪“读书沙龙”等;部分人性虚拟社区也是网络诗歌的发生地点, 如“新龙门客栈”诗歌版。值得一提的是, 1997年12月, “榕树下”原创人文网站开通, 设有诗歌板块, 正式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的第一扇大门;1999年, “界限”、“灵石岛”等有影响的诗歌网站建立。
这其间的网络诗歌数量并不多, “作品质量还存在着严重问题”[11], 作诗的人也大多是懂电脑技术的理工科生, 并没有比较专业的诗歌人士参与, 与当时的诗坛也没多少直接和重大的关联, 只是处于诗坛之外的自发生长状态, 主要是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网络诗歌的萌芽, 为当时身处困境的诗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出路的可能。
2000年左右, 网络诗歌得到迅速兴起全面发展, 写、读网络诗歌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网络诗歌数量急剧增多, 诗歌网站层出不穷, 越来越多的诗人加入到网络诗歌建设的行列, 如桑克、李元胜和胡续冬等, 还出现了大批“土地”诗人, 如蓝蝴蝶紫丁香等。中文的诗歌网站、网页、BBS、专栏等在2000年已经达到1万个以上。[12]到2001年, 专门的诗歌网站有249个, 榕树下原创诗歌有37313篇, 占其原创网络文学的19.54%, 搜狐原创文学中诗歌4836篇, 占21.23%。[13]到2004年8月30日专门的汉语诗歌网站共多达526个。[14]2000年, 诗生活、诗江湖等知名诗歌网站成立;2001年, 小鱼儿创建《诗歌报》网站。拥有自己独立服务器、国内第一家诗歌综合网站的诗生活建立十个月左右, 就有300多位作者发表了3600多首 (组) 诗, [15]平均每天有30多首诗歌发表。其他知名诗歌网站或诗歌网页有诗路、甜卡车、射门诗社、伊甸园诗歌和声音等;知名的诗歌论坛有大学生诗歌论坛、扬子鳄文学论坛、外省论坛和指点江山论坛等;《今天》、《星星诗刊》、《翼》和《倾向》等传统媒质诗刊也都有自己的网络版。
在网站兴起的同时, 大量诗歌电子刊物定期不定期出版, 进一步扩大了网络诗歌的影响, 如“诗生活月刊”、“灵石岛周刊”、“文学大讲堂月刊”、“界限诗刊”和“他们月刊”等。网络诗歌不断壮大, 出现了众多网络诗歌流派, 如下半身、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荒诞主义、丑石、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垃圾派和回归写作等。网络诗歌奖项也越来越多, 吸引了更多的人投入到网络诗歌当中, 如有关注新人的“界限诗歌奖”、关注网络写手实力的“诗歌报年度诗人奖”、关注80后的“野草诗歌奖”、关注作品力度的“新诗歌诗奖”等。
随着不断发展繁荣, 网络诗歌不再局限于网络, 大量网络诗歌得到出版界和书商的青睐, 得到出版, 形成了“网上网下”都开花的局面。如《2001年度中国网络诗歌》 (墓草主编) 、《中国诗人网络诗歌精选》 (李可可主编) 、《诗江湖2001网络诗歌年选》 (符马活主编) 、《网络诗歌300家》 (陈村主编) 、《诗生活论坛2000———2001优秀诗选》、《网络诗典》 (马铃薯兄弟主编) 、《中国当代网络爱情诗选》 (任轩主编) 和《诗歌的界限———网上现代诗选》等。
到2002年, 网络诗歌成为诗坛中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 已“构成了诗歌场中的一极和独立‘势力’”。[16]传统文学刊物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来接纳网络诗歌, 积极与网络诗歌进行互动。这样传统文学刊物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稿源, 又可以通过网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而网络诗歌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得到传统诗歌的认可, 具有了合法性。《诗林》曾采用网络诗歌;《诗选刊》大版收罗网络诗歌, 推出“网络诗歌作品”专题;《星星》在2002年推出了“下半月刊”, 专门刊登网络诗歌, 还成立了自己的诗歌网站和论坛;连最“官方”的《诗刊》也推出“下半月刊”, 对网络诗歌有所关注;《诗歌月刊》和《中国诗人》也不甘落后, 不断参与到网络诗歌的建设中。不少诗刊办了网络版, 有的还设置了《网络诗窗》、《网络诗页》等栏目。至此, 网络诗歌在中国大陆的发生完成, 得到了合法性确认, 并进一步发展。
在诗歌低迷、网络普及的情况下, 诗歌与网络接合形成网络诗歌, 经过不断发展获得了传统诗歌的认可, 具有了“合法性”, 出现“网上网下”繁荣的局面, 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仅仅是网络诗歌的发生, 网络诗歌还将继续发展。
摘要:诗歌与网络接合形成网络诗歌, 网络诗歌具有自由性、大众化等特点;网络诗歌的发生经历前后两个时期, 从最初的零散逐渐走向繁荣, 并得到传统诗歌的认可, 获得合法化。
关键词:网络诗歌,接合,合法化
参考文献
[1]马铃薯兄弟.中国网络诗典[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2.
[2]程光炜.中国当代诗歌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349.
[3][4]杨晓民.网络环境下的诗歌写作[J].诗歌, 1999, (7) .
[5]中国互联网[D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2/content-702667.Htm.2009年2月10日查询.
[6]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58.
[7]陈光兴等.后现代主义与接合理论:斯图亚特.霍尔 (StuartHall) 访谈录[J].饶芃子主编.思想文综 (4) [G].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10:218.
[8][9]吴思敬.新媒体与当代诗歌创作[J].河南杜会科学, 2004, (1) .
[10]张闳.网络时代的诗歌风暴[EB/OL].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04/03/23/49/article219554919.shtml.2004-03-23.
[11][12][15]桑克.互联网时代的中文诗歌[J].诗探索, 2001, (1-2) .
[13]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J].三峡大学学报, 2001, (6) .
[14]李霞.汉诗网站众生榜[EB/OL].乐趣园.http://tw.netsh.com/bbs/704883/html/table-10500317.html.2006-06-02.
[16]王璞.对“网络诗歌”的初步考察和研究 (下) [EB/OL].诗生活网站.http://www.poemlife.com/Wenku/wenku.asp-vNewsId=1003.2009年2月10日查询.
网络诗歌的发生 篇2
不文明行为有很多种表现方式,不同方式的目的不同,其做蛹者目的也千差万别。比如在政治上有非法目的者,可能会借助网络这样一个信息容量超大传播速度超快的平台传播非法言论、散布非法言论。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的,不过既然有人肯违反法律去做,就必然有其获利性的一面,那就是达到或者宣传其目的,让有效接受者接受到其所要传播的内容。最为常见的,就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经常在利用网络以表述真相或者揭密的方式来歪曲事实,借助这种快速大容量平台来迷惑、鼓动受信者,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阴险用心。
最为普遍的当然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的各种现象,这如同真实社会一般无二。传播垃圾邮件、网络欺诈、网络赌博、盗用他人帐号、强制广告、强制下载等等,这些行为无不带有很强的利益性,比如说强制广告和强制下载,这些行为如同抢劫一般,占用他们的时间和网络空间,有时候还会造成经济损失;盗用他人帐号的行为简直就是偷窃,传播垃圾邮件,就如同破坏生存的环境,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致命的打击,这些都将从隐患慢慢演变成为灾难。如果在真实社会里,这种行为一般会被声讨,而后借助法律或者其他正当手段给予严厉打击,但在网络中,却司空见惯,平常之极。
一些怀有个人目的的操作者,因个人目的不同造成的危害性也有所不同,但本质还是一样的。散布虚假信息、聊天室辱骂、漫骂、传播、窥探他人隐私、不正当“网恋”、制作传播色情信息、恶意炒做小道消息等等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不具有大面积的危害性,但却在一定范围内给受害群体造成了伤害,其中很多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也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基本权利,在现实社会中,这些行为都可以被处以一定的惩罚,或轻或重,但一定是被禁止的。虽然危害程度不同,但确实存在,也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秩序,违反了网络公德。
当然,也存在一些如“黑客” 攻击、骚扰、制作传播网络病毒、流氓软件、使用庸俗网名的无意思或者目的性不强的行为。作为一种对某种元素不满的发泄也好,作为对自身“超凡”本领的无忌惮展现也好,这些行为也给其他用户造成了损失和伤害,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比如“黑客”,可能是由于好奇心使然,也可能是技痒难耐,但却只实施的过程中给受者造成困扰甚至是巨大的经济损失,通常这种行为的后果是损人不利己,相信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发生的概率是相当低的,但为什么在网络上发生率却如此之高?而且屡禁不止?
首先是网络安全的不稳定性,即使有各种各样的 “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出现并被大规模利用,但这些手段还是不足以防范和控制掌握着更高技巧却用心不良的网络使用者,况且,从来就没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手段出现过,这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巨大缺陷。另外,相关互联网管理法律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出现不文明行为以及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局面难以得到有效且合理的处理,这又在一定程上助长了该行为的日益嚣张。
发生在网络与现实中的故事 篇3
对于网络大家总有点虚拟的感觉,真真假假不敢全信。然而,我们这个小小园所论坛里却演绎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起因:一个求购帖
安安的“宝宝”将饿肚子,今高价求购桑叶三十片,望明天能送到安安手里,万分感谢!安安替“宝宝”叩谢!
事情发生:教室里
感动的一幕:昨晚看了安安为“宝宝”的粮食着急,我也干急。今早我想起班中的蚕宝宝怎的不见了,就问小朋友。小朋友告诉我,佳琳带回家了。正在这时,黄承尧哎呀一声,说“我差点忘了”,说着从他的书包里拿出桑叶,交给宋久健。这时惊喜的我看见宋久健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笑了。我提议宋久健拥抱一下黄承尧作为感谢,从来腼腆的他竟毫不犹疑地拥抱了黄承尧。两人紧紧拥抱,非常真诚,宋久健的眼睛里闪着激动的泪花,黄承尧也是非常开心。这一幕让我这个老师也非常感动。我想此时两个孩子的心里都会留下这幸福的片刻,对他们双方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事情发展:网上
宋久健爸爸叩谢:“宝宝”携安安及安安的父母向黄承尧及黄承尧的父母表示衷心感谢!片片桑叶片片情,深深爱心暖人心.我坚信黄承尧的`爱心,一定会在安安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他懂得相互帮助,提高团队意识能力-----这一当代中国最缺乏的核心文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建议其他宝宝有需要帮助的事也斗胆提出来,我期望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来探索和实践培养幼儿团队精神,让宝宝们的未来少一点压力,多一点轻松,您看行吗?您需要帮助吗?
老师的话:就像宋久健爸爸期望的那样,有很多品质不是从书本上学得到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活教材,作为教师和家长都去做有心人,那么还会愁我们的下一代胜过我们吗?我已经准备把这一事例在班中小朋友中宣传,让我们的小朋友都有互助、关爱的团队精神。
就像六一亲子运动会,如果没有家长的鼎立支持,那我们中一班这个团队就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小朋友出勤率在全园算是高的,别人说我们有人气,我想这里的人气无非指的是家长和小朋友。没有学生,我们如何能成为老师?
顺便提一下,在感谢黄承尧爸爸妈妈的时候,还要感谢一下黄承尧的奶奶。这是黄承尧告诉我是奶奶叫他把桑叶带给宋久健的。总而言之,谢谢一家门!!!
宋久健爸爸加水:谢谢老师的引导!谢谢精彩的描述!谢谢“奶奶”的关心!谢谢儿子的泪花!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宝宝懂得感恩了.令人神往的团队,令人神往的引导,令人神往的教授.恨自己不能回到五岁,喜儿子可以取得进步.太令人感动的故事,能不加泪水!再谢黄承尧全家!他有小名吗?
老师的反应:我会去问,求索以后再告知。
黄承尧妈妈:不用谢!安安爸爸如此再三言谢,倒让我们不好意思了,其实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我们楼下小花园旁有棵桑树,如再有需要,尽管讲好了,保证第二天一早送到。其实,把桑叶装进尧尧书包里时,我就已经想象得出安安那开心的样子了。尧尧总说宋久健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并且对安安渊博的科学知识佩服不已,我想安安的爸爸对安安的平时的教育肯定是花了很多的心思,有机会真要讨教讨教。
黄承尧没有另外的小名,就是尧尧。
事情延伸:陈逸之请问安安:蚕宝宝哪里有买?
爱的传递:报告尧尧及各位,安安已将尧尧的爱心传递给他表姐.星期天,安安捧着白白胖胖的“宝宝”坚持远涉“古美”,让表姐也认识自然,无形中将机关幼儿园的爱心加以传递.这是生活细节,我们坚持不厌其烦鼓励他做看起来多余的小事,氛围好象会变得更宽,各种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就自然养成了.为如此小事兴师动众的人可能有点傻,我们觉得值!您看哪?看起来我马上要申请宽带,以便大家一起传递爱心,一起将砖砸成玉.
【网络诗歌的发生】推荐阅读:
网络情缘之落花如梦的诗歌07-21
系统发生网络08-19
优秀诗歌:我的诗歌与生活08-19
毕业典礼诗歌朗诵:不是诗歌的真心倾诉09-05
平安的诗歌07-03
春情的诗歌07-06
大众的诗歌05-20
诗歌的创作06-10
入梦的诗歌05-11
春游的诗歌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