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2024-12-05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共10篇)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1

浅析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正文: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集娱乐、健身为一体,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把体育游戏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运用游戏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竞技游戏活动形式的教育,能够保证较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许多国家的中、小学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往往以保证学生乐观的体育兴趣为前提,运用游戏教学方法组织体育课,形成以欢乐气氛开始,愉快情绪结束的体育课结构,游戏化教学组织过程得到积极提倡。

一、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1.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游戏可以创设宽松、平等、充满活力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展示自我。例如:可以通过分组方式参与比赛,游戏的进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运动技能变成有趣的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对一些项目总觉得枯燥乏味,例如耐久跑,队列队形,实心球等项目。除了体育教师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外,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将运动技能融合于体育游戏中,使学生在乐于接受的方式中学习,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3.体育游戏在课前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在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中,慢跑、体操、定位操的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如果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例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传球触人”

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甚至可以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学生兴奋性和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十分有利于组织教学。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基本方法

1.课间穿插的方法

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例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列队练习时,穿插一些队列变换的花样等,这些都可以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

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集分结合的方法

集分结合即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之后在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时,将学生按运动能力和身体条件均等地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并在各小组配备一定的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带动小组学生积极活动。通常游戏分组方法采用:按报数自然分队,按运动水平,按身体健康条件等来进行分组。例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活动,把集中教学和分散练习结合起来。

3.内外联系的方法

内外联系即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按照体育规范要求来进行,实现校外活动为校内教学相互结合的方法。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原则

第一是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其教育性集中体现在游戏的内容与方法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上。

第二是目的性原则,体育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和内容,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选择。

第三是实效性原则,在选择游戏时,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年龄、性别、身体锻炼水平等情况,选择集体锻炼效果最好的游戏方式。

第四是趣味性原则,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应增加游戏的竞争因素,注意动作设计的惊险性、象征性和新颖性,改变一些动作的组合和方法,例如:一手运球改成两手运球;

普通接力跑改成两、三个人手扶肩一起跑或两人用三条腿跑。此外,还可以加强游戏的情节和音乐伴奏,尤其对女学生,选择有舞蹈内容并伴有音乐和歌唱更能引起她们参与其中的兴趣。

四、结论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其组织过程游戏化,不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教学组织的发展趋势,已经受到各国体育教师的积极提倡。

青少年儿童生来好动,嬉戏玩耍比自律性的体育行为更适合他们,根据笔者的实践调查结果,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在体育活动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十分适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要求,它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体育活动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科学性等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全体学生,以身体动作作为主要练习内容,以集体性竞赛为主要活动形式,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人体的智能体能,间接有效的提高体育游戏者的学习生活和劳动技能,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还能改善和提高各种运动技能,促进青少年儿童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游戏的有效运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更好地利用体育游戏,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参与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体育技术的理解与掌握,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成长。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2

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并由于它对幼儿潜在愿望的满足受到幼儿的欢迎。由此可见,游戏已成为幼儿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的重要活动形式。

一、让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样玩、和谁一起玩等。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的投放要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据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强烈。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幼儿做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性的人。如,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用“假装”“好比”“好像”等词来表示想象的事物,他们要把自己想象成所“假装”的人物,模仿所想象的角色来行动,并尽最大的努力装得更像,甚至还要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补充进来,使之更完美,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把椅子当作“汽车”等。针对具体情况,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只有在游戏中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才能有力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四、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身心的愉悦

幼儿是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的,游戏能带给幼儿身心的愉悦。如,在表演游戏《拔萝卜》中,幼儿通过扮演老公公、小狗、小猫等角色,表演老公公种萝卜,一大群人物和动物拔萝卜的滑稽场面,幼儿看了笑声不断,觉得很好玩,很喜欢这种游戏,不管是扮演者还是小观众都在一种快乐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再如,体育游戏《猫捉老鼠》活动中,教师扮老猫,幼儿夹着一条小尾巴扮老鼠。在追逐的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高高兴兴地玩,全班幼儿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不同角色扮演下,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从中促进幼儿身心愉悦、健康的发展。

五、传统游戏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总归要走进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丰富的社会经验无疑对孩子们成功地融入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让孩子的社会经验丰富起来呢?我认为传统的游戏在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如,教学“老鹰捉小鸡”时,有一次游戏开始后,老鹰张开双臂朝鸡妈妈扑过来,后面的小鸡迅速在鸡妈妈身后躲藏,可这时的鸡妈妈却“吓跑”了,致使小鸡各个被擒。游戏后,幼儿们在一起评论:鸡妈妈不够勇敢,面对凶恶的老鹰被吓跑了;鸡妈妈不仗义,丢下小鸡跑了等。在孩子们讨论时我观看了“鸡妈妈”的扮演者,他很羞愧,喃喃道:其实,我看动画片时就很害怕凶恶的老鹰,妈妈也经常说:“你不乖就让老鹰把你捉走”,刚才那个“老鹰”实在很凶!哈哈,大家都笑了,原来是这样啊!类似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机敏、灵活、应变和判断等能力。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重,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地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3

关键词:会计 实践教学 运用

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要熟练掌握一门技能,首先,应对所学的技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即首先明白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然后才是如何去学。技工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社会经历少,缺乏社会经验,甚少接触到会计工作,他们对会计工作内容的认识是模糊的。由于对会计工作认知的缺失,许多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入门难,就算是能把会计分录写出来,也不理解会计分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之间的对应关系,更不理解会计人员是如何进行账簿登记、企业经济信息是如何通过账簿反映出来的。纯理论的教学,让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感觉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二、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认知心理学及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一般都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在头脑中建立操作表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某项操作,在头脑中留下相应的映象)和操作要领;模仿、练习;学会以至熟练操作。技能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首先需要在认知和理解上过关,掌握其功能作用及其操作要领,然后才进入具体的使用与应用阶段。在会计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情境,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工作环境、内容及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展示、演示、模拟等实践教学方法,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及方法;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三、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教育中,会计专业课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岗位模拟实训等。其中,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主要讲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等;财务会计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主要讲解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而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则是综合培养学生会计实操技能的课程。笔者认为,在会计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应贯穿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只是每一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深度不同而已。

1.实践教学在基础会计中的运用

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会计的核算原理、凭证、账簿、基本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学生通过对基础会计的学习,构建一个较完整会计知识体系,包括会计核算方法、工作内容、核算工具(会计信息载体)、核算流程等,充分认识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结构、内容及填制要求,理解会计对象的经济信息是如何通过凭证和账簿反映出来的。基础会计在讲授会计工作方法及内容时涉及大量实务工作内容,如借贷记账法、凭证的分类、格式和填制方法;账簿的分类、使用要求和登记方法;账务处理程序的分类及方法。由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方法和内容缺乏认知,笔者认为更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大量的实操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授借贷记账法时,可通过实操演示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来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教学过程一般为:

(1)展示业务主要涉及的原始凭证:投资合同、银行进账单、出库单、入库单、收入发票、采购发票、票据等(原始凭证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结果,是账务处理的起点,学生对原始凭证有一个感性认识对编制会计凭证、进行账务登记具有重要意义)。

(2)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所涉及会计科目和金额:判断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科目增减变动及金额,老师甚至可结合实际生产工艺来讲解,如石材企业石料的领用(原材料减少)和加工(生产成本增加)。

(3)说明记账规则:资产、成本和费用类会计科目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会计科目贷方增加贷方减少;借贷金额相等。

(4)老师演示账簿登记过程:记账凭证的结构及填制方法;账簿的结构、内容和填写规则。

(5)学生实操练习:根据不同经济业务进行账务登记,充分理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及运用。

2.实践教学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财务会计主要讲解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是会计的核心课程。教材根据会计要素进行分类,详细讲解每一会计要素常用会计科目的含义、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这时的学生对凭证、账簿及账务处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会计专业知识仍很薄弱。经济业务的发生,从取得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再到簿账的登记,会计工作人员是如何通过账簿把经济业务反映出来,学生对会计的核算方法及程序仍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经济业务,简单地讲解会计分录编制方法,不能让学生理解会计分录所记载的信息是如何通过账簿反映的,即不能让学生理解经济业务的整个账务处理过程。针对一些复杂的经济业务,老师除了讲解财务的核算方法,还应结合实务和实践操作直观讲解业务在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方法,让学生对经济业务的整个账务处理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到凭证的编制,再到账簿的登记,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充分理解所编制会计分录的具体工作意义及核算方法。

例如,讲解增值税明细账核算。关于增值税的二级科目有“应交增值税”和“未交直接税”,其中“应交增值税”的三级科目常用的就有“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末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出品退税”等。由于所涉及的明细科目较多,即有借方发生额又有贷方发生额,还涉及明细账户金额的结转。单纯的会计分录讲解,让学生很难理解各明细科目之间接的关系,更不用说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在讲解时应紧紧联系实际,分别演示采购、销售、购入原材料非正常损失、缴纳本月和上月增值税、结转本月未缴或多缴的增值税等账务处理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直观理解凭证的填制方法及明细账簿选择及登记方法,理解所编制的分录是如何通过账簿将信息反映出来,使学生对增值税明细账的账务处理方法有一个客观、系统和完整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会计的核算原理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样的情况在工资核算、利润核算、利润分配核算也存在。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是通过对企业一个完整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及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该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以实践操作学习为主的课程,笔者不再表述。

四、小结

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多样,结合学生不同学习环节和知识层次,针对教学目标,科学地进行选择和运用,通过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煜.职业技能教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4

【摘 要】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它的多变性和实用性一直都是吸引广大学者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作为学生们掌握此学科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所有科目中,数学科目往往是学生们成绩划分的分水岭,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都会在此学习科目的成绩上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在这段时间所需要做的工作就变的尤为重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分析,制定一套详细可行的教学方案,来避免学生在此重要阶段因为不能及时的掌握数学知识而掉队,从而导致学生们之间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简单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初中生;基础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法在当下是一种较为广泛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其通过响应素质教育体制,来高效的帮助初中学生的成绩稳步提升。分层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具体情况,通过对教材的详细掌握,来达成学生们的成绩全面进步的目的。因为一些教师使用分层教学法,使学生们的成绩有效提高,所以被很多教师关注且使用。为了让其能发挥更高效的作用,对其中的三个问题进行改进。

一、让教师充分了解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很多学校都只重视升学率而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一种普遍形式。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对我国教育一直有较差的影响。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很多学校把素质教育放在了首位,民主化的教育对初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弥补了应试教育体制的很多缺点。那么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更是锦上添花,分层教学法就是素质体制下的新兴产物,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效攀登和新开创的分层教学法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我国的大部分初中教师并没有很了解分层教学法,以致于分层教学法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扩展。分层教学法的一些分层练习、指导和评价的特点并没有被大部分教师所熟知,这也导致此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止步不前。因此,学校应该着重于此办法的推广和使用,让师生都充分了解分层教学法的优点。此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让分层教学法充分合理运用的重要前提。

二、老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开创一个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够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师也能够通过此来和学生们成为共同学习的朋友,以最融洽、和谐的氛围来让学生们学习知识,也能让老师更容易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内心想法。例如在学习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时,如何证明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办法,这一类型的数学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独立完成证明此题的办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解题的特点和问题。然后针对其解题技巧和方法,将学生更好地分层,并制定特定的方案来让学生的成绩提高。

三、教师应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中的各种形式

分层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三种形式,其中有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和分层评价。分层练习顾名思义,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基础能力来进行划分,然后通过教师的系统性练习来提高学习成绩。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或者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练习的范围也应有所差异。基于学生基础较差的,教师可以来制定一套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来使学生充分巩固基础知识。

例如一次函数的因式分解‘x2+5x+6’,这种较为初级的因式分解属于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练习此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而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例如‘x2y2+9xy-20’此类型的题目较为繁琐,可以相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其次,分层指导主要是教师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做到因人制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为主要依据合理流动,适当调位,这样可以使学生充满学习干劲,奋起直追。最后,分层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表现适当的进行表扬,让其再接再厉,努力考出更好的成绩,会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热情,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应当为其加油鼓劲,让其充满自信,绝不放弃。分层教学法中,此三种形式能够充分w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能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高效发展。

四、结束语

分层教学法是因我国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并因其高效而被广泛使用。而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好的前提,则是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在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并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加强对分层教学法的理解能力。合理的使用分层教学法中的各种形式,以最高效的分层教学方法,来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那么,相信分层教学法会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显著的贡献。

参考文献: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5

摘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课标,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重视阅读策略的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能力;新课标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导下,小学阅读教学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但这个过程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课堂中师生对话形式、内容比较单一,没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设置问题。师提出一个问题,生回答,再提出下一个问题,如此反复直至教学完成。这样的交流,不够深刻,教师往往会设法把学生引到预设答案,而忽略对学生个性化见解、感悟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无法真正落实。

(二)教?W实践活动不够丰富、具体甚至有形无实。比如:朗读课文,二年级教师说要读出感情,四年级教师还是说要读出感情,方式笼统,没有对各年龄段进行深入、有梯度的指导。这样的朗读指导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无法实现个性化朗读,学生只能纯粹模仿老师朗读,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课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些最基本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为片面追求成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就完了,不会举一反三,也不懂不想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难以增加,阅读素养也无法提升。

二、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无法有效开展的成因

语文实践的有力开展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语文实践的忽视将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普遍偏低,究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重知识轻过程,基础知识讲得深讲得透,但忽视揣摩语言表达方法,忽视从读学写;另一种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求新求变,在教学中,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非语文活动多,把阅读教学上成品社、科学、生物课等。

(二)学生认知能力高低会影响语文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比如:文本的内涵,学生已理解,老师开展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也起不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若不理解,老师没有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没因材施教,开设的实践活动就无法让学生获得成功,还会磨灭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广泛使用,网络语言泛滥影响人们正规语言的使用。网络语言中的怪字、错字层出不穷,而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小学生,不懂甄别,一旦长期使用网络语言,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必然会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准确、有效开展产生影响。

三、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既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一)正确理解语文实践的概念,树立体验性、拓展性、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观。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当今社会对语文实践有三种认识:

1.与语文实践能力具有同一形态的听说读写实践,带有自然学习性质。

2.对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特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

3.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更应该强调后面两种。

因此相对应的,要求老师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敢于让学生去体验感悟,精于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巧于对语文实践进行创造性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素养。

(二)精准地解读文本,精心地设计实践活动,灵活地实施教学。

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是准确地解读文本。只有教师潜心研读文本,才能把握文章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才能从学生角度去把握文章的难点及学生的生长点,也才能从教师角度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最终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学生已知基础上探求未知,寻求语文能力的最大增长。

在教学中应紧扣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对于不同类型文章进行不同处理,灵活变通。比如:文质兼美的抒情类文章开展“以读为本”的阅读实践活动,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读中悟情,读中悟理,从而更快提升学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于现代诗歌,可开展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听一听课文朗读,说一说诗歌所蕴含的感情,读一读文本,再写一写,可仿写也可拓展写;对于剧本类或叙事比较强的文章,可创造性地开展复述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故事改编、故事续写等语文实践活动。

(三)重视阅读策略的指导,利用班班通上好阅读课。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应指导学生美美地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课后有兴趣去学习,并懂得学习,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渗透教学法指导,让学生懂得利用插图进行观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要抓住课文空白、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等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要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理解课文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

(四)指导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网上阅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个人日记、博客等。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及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感想。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论文 篇6

2.1微课使教学导入更灵活

微课是一种占据时间较少的课程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将主题导入到正式的课程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到SportingEvent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奥运会的微课视频导入课堂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也可以提前将本节课涉及的重点知识提前录制到微课视频中,帮助学生提前预习知识。另外,在课程中讲解到重点知识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更快地接受这些知识,有利于其系统性地学习全部知识内容。在微课教学的导入过程中,视频内容不仅要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突出知识本身的意义和启迪作用,让学生能够印象深刻。微课可以用于课前导入,也可以在课中使用。比如,在讲到Taekwondo的部分时,笔者会利用微课素材来帮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历史和发展。课堂中,笔者先给学生们讲解课堂中的知识,对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来辅助学生们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前设置合理的提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讨论之后通过视频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课堂的教学压力,也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性。

2.2微课使教学内容更生动

微课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微课来帮助学生主动吸收课堂的内容。微课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强、内容精炼、教学设计严谨等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的重点知识。英语课堂中微课的融入,能使学习内容更加立体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英语的听、说、读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学习和锻炼。教师在微课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与课堂内容的衔接,避免知识的过度跳跃使学生接受知识产生难度,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Reading部分的教学中,对part3WhatsportshavebeenaddedintheOlympicsonlyrecent-ly?Andinwhichyear?的阅读分析中,我们可以借助关于介绍Taekwondo历史的微课素材,对关于跆拳道的词汇、发展史、奥运渊源等内容进行讲解。在丰富学生视听的同时,将part3的内容灵活地传授给学生;同样对于part4中关于中国武术的申奥过程,也可以借助微课素材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掌握。另外,微课本身也是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在信息化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是教育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部分学校尽管引入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设备,但是对其应用却十分有限。英语教学中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曾一度停留在展示课件的层面上,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不大。而微课的引入不仅弥补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其丰富多元的展现形式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这样,英语教师可以专注于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多样性,来保证英语课堂的顺利进行。

2.3微课使复习阶段更具体

预习和复习都可以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课堂的重点知识。上文指出课前导入微课能够帮助学生预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本身的特点能够保证学生在下课后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微课普及之前,学生只能通过做家庭作业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才能对全班同学的知识掌握有一定的认知,并且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巩固,这样很容易降低课程知识传播的效率。而应用微课模式后,只要在有网络的环境中,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有针对性地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除了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复习外,教师可以专门准备用于系统性复习的视频,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教师可以将wordpowder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整理汇总,制作成微课视频资料,作为学生的复习材料。在过去,学生在进行系统阶段性复习时,只能通过自己上课的笔记以及做过的作业和考题进行巩固,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复习方式而言,有更加丰富的复习内容和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巩固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回顾、总结到升华的过程,是学生复习阶段的得力工具。

3结语

高中英语微课教学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对英语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中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录制不同的教学微课,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环境中也可以重复学习重点知识。在录制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在微课视频中加入更多能够激发学生英文学习兴趣的内容。另外,英语教师也要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反复观看来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微课录制的内容,以不断提高微课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振芬.新时期高中英语“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速读下旬,(11):1.

[2]潘琪.高中英语微课教学研究[J].疯狂英语(教学版),(6):22-31.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7

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最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巩固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 可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并能将其灵活运用, 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为顺应世界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培养国际型、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要, 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从目前来看, 这个环节仍然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后, 往往缺乏足够的机会和时间来锻炼提高其应用能力。管理学是所有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 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具有一般性、历史性、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 因此要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它不仅强调管理理论的学习, 还强调管理技能的掌握, 以及管理智慧的提升。因而, 如何坚持“注重基础、强化实践、追踪前沿、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式的教学风格, 已成为当前我国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 构建了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

一、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进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课堂, 并越来越得到管理类专业教学界的广泛认同, 主要是因为它对国际型、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是培养应用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管理类相关专业, 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行政管理、旅游酒店管理等, 都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管理类相关专业人才, 是要求具有极强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不同于偏重基础理论性知识的掌握的研究型人才, 与后者相比, 一方面, 它更注重应用理论性知识特别是应用型知识的掌握, 关键在于如何将理论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另一方面, 管理类相关专业人才更注重自身对理论的领悟能力、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践驾驭能力的训练。

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正是基于此, 培养学生掌握对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 建立管理的基本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善于识别管理问题, 能够将一个管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为一个理论问题, 再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 据此分析、判断实际问题, 并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二) 是培养复合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是多种管理职能的综合, 既包括统筹全局、展望未来的计划职能;也包括:为组织的经营提供所必需的原料、设备、资本和人员的组织职能;使本单位的所有人做出最好的贡献, 实现本企业的利益的指挥职能;让机构与资源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 收入与支出保持平衡, 材料与消耗成一定的比例, 即让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的协调职能;要证实组织的各项工作是否已经和计划相符, 随时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以便纠正并避免重犯的控制职能。作为一名统揽全局的职业管理者, 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职能、某一局部的知识, 是很难满足其工作角色要求的。总之, 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复合型管理类专业人才, 而不是单一型人才。

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正是基于此, 引导学生能在系统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掌握在不同管理情景中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一般管理技术和实践技能, 以培养出融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职业管理者。

二、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

1. 按照管理学独特的学科特点, 融“经典与现代”、“理论

与实践”于一体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习题、案例、团队练习、教学相关资源等。教学内容上重点把握基础理论与前沿融合、理论与案例并重, 探索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的教与学方式的创新, 按“理论+实践”驱动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2:1, 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 实践教学16学时。理论教学注重课程知识结构的提炼, 同时, 引入国内外管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大量扩充性、相关性学习资源, 包括管理学名著、管理理论前沿、中外企业案例、国内外管理期刊、企业网站资源等,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精心设计并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

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培养其综合管理技能, 通过案例教学、团队练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管理 (专题) 辩论等方式组织实践教学, 设置真实的管理情景, 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积累管理实战经验, 为培养学生综合管理技能提供实践的舞台。

3. 建立新的管理学课程考核评分标准。

采用“理论考核+案例分析考核+综合技能考核”综合给出课程总分。其中, 理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综合技能考核成绩 (团队练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 占20%。

(二) 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体系

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以培养职业管理者为主要目标, 针对管理学的核心知识点, 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 如案例教学、团队练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管理 (专题) 辩论等形式, 为学生们设立高度仿真的管理情景, 使他们处在管理者的职位上思考问题, 从而调动自身的所有知识和潜能解决问题, 获得未来企业环境中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

1. 案例教学。

即选择各核心知识点所对应的典型案例, 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 进而组织学生对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案例选择兼顾了典型示范、应用实战、现实新颖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如借鉴哈罗德.孔茨《管理学》中案例改编的“甜美的音乐” (考察学生对管理技能、管理者角色等知识点的掌握) 、考察学生对X、Y假设、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等知识的理解的“油漆厂工人为什么闹事”、考察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以及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的“王厂长的会议”等。通过教师对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 尽快进入管理角色。

2. 团队练习。

根据班级人数, 每个团队由若干名学生自由组合而成, 并为每次讨论指定一个不同的主要负责人或主发言人, 根据所给具体情况按要求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完成的团队练习主要有: (1) 每个团队上网或拜访两个不同类型的组织, 如政府机关与企业, 比较不同类型的组织在目标的设定与计划方面有何不同。 (2) 请每个团队登陆各自感兴趣的公司网站, 选取某一公司作为实例, 画出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简述该公司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设计, 说明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并预测未来企业部门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3) 分团队讨论怎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 以使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并按给出的不同情形分别给出各自的控制手段与建议。

3. 情景模拟。

通过将实际出现的问题浓缩到某个虚拟时空, 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 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决策模拟游戏———合同执行决策, 通过模拟练习, 加深对科学决策理论基本观点的认识。

4. 角色扮演。设定某个场景,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某一类管理问题的能力。如情景面试:有效的领导者。

5. 管理 (专题) 辩论。

将某一知识点或管理现象设置成论题, 进行班与班之间、班内组与组之间辩论, 通过必辩和自由辩等形式, 来体现组内成员间的默契与配合。如“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的管理 (专题) 辩论。

三、结论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 尤其是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 应当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倾向, 应深刻认识实践性教学在应用型、复合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在教学计划中突出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 以强化实践教学, 构建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扎实基础。

同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套建设:第一, 加强配套实践基地建设。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模拟实验室, 引入模拟教学软件, 选择配备案例讨论室、资料室等, 从而为教师多样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撑, 给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第二, 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如果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 组织管理跟不上, 那么实践教学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第三, 明确实践教学的考核。要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 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严格要求实践教学课程。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发展迅速, 而管理学作为所有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 其教学模式的合理安排对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专业人才尤为重要, 但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直是其薄弱环节。因此, 按照管理学独特的学科特点, 以培养职业管理者为主要目标, 融“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构建了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管理学课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毅杰, 李爱华.管理学教学游戏123[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8

关键词:EXCEL;会计;教学运用

EXCEL是微软开发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决策功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手工会计核算的帐、证、表,会计核算可以通过EXCEL实现帐、证、表等功能,在财务信息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一、EXCEL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是一门会计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大。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与会计知识结合紧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优势,将财务软件与EXCEL结合起来使用,能更好地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销售分析等,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财务核算和管理等众多领域。与财务软件相比,EXCEL运用于会计不需要购买财务软件,具有零成本的特点,只要有微软系统的,就可以方便的进行核算操作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小型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的信息化工具。

(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指导的职教理念,为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优势,专业课教学应以职业能力和会计考证为核心、职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以够用为度,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而一般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业务需求不同等特点,大多还没有上财务软件,因而更加需要会计人员学好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这门课,以提高其工作效率,真正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健全与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二、EXCEL在会计的运用教学中出现中问题

(一)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开发情况、应用和教学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学校对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不够重视,大部分学校将EXCEL软件归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职各学校会计专业普遍设置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相同,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经法规、涉税实务、会计电算化等,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这门课程,不少同学对表格的引用、图表、公式和函数的设置等基本功能不会应用,更不用说财务管理决策模型的构建了。

(二)在传统教学中,讲授法是老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技能课尤其是《EXCEL 在会计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反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上,以黑板、粉笔为主,计算机不能适应教学发展需要。

三、改进策略

(一)循序渐进,将Excel 功能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安排, 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高级递进应用。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让学生先对Office 办公应用软件有一个基本认识,能够熟练操作Word 和Excel 软件。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时,将Excel的主要功能加以应用,解决相关问题。会计专业主要课程和Excel功能应用可以按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的顺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学习Excel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操作与数据处理、图表与图形、公式和函数、数据分析、数据透视等。

(二)建立一个仿真的Excel实训模拟系统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借助于Excel表格软件实现企业的财务核算流程,在教学实践中,建立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完整的帐务实训模拟资料系统,本课程主要通过模拟一家公司2014年1月份经济业务事项使用EXCEL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作为总项目,整个项目的训练完成过程就是使用EXCEL 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本课程教学过程。首先模仿企业的各类原始单据,如工资单、固定资产卡片、各类费用、材料汇总表等各种可以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的原始单据,老师备课时制作完毕,在课堂上将实物或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知实物与电子表格的联系和区别,体会Excel强大的功能和效率。然后,模仿实际记账凭证格式建立电子表格记账凭证模板。第三,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他基本数据,制作期初余额表,录入期初余额并进行试算平衡。第四,对会计凭证进行处理,建立记账凭证清单,自动显示并检查会计科目,借贷不平衡的自动提示,录入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打印。第五,运用Excel设置会计账簿,建立日记账,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余额表,调用期初余额及本期发生额,计算期末余额,建立科目汇总表,建立总分类帐表,包括余额表式总账和三栏式总账,建立各种明细账。第六,运用Excel编制会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第七,运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对基本的财务比率: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如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的分析,资产管理比率的分析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存货周转率的分析,盈利能力的分析如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润率的分析,以及更高层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传统教学中,讲授法是老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技能课尤其是《EXCEL 在会计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反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往往不能通过讲授明白教师的意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更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尝试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学生往往可以获得较快的成长和提高。通过分析EXCEL 在会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典型岗位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式课程教学。进行以任务驱动为主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项目式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致,增强了教学实效性,极大提升了学生财务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让学生的会计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学生的职业素质得以锻炼和提升。

(四)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会计专业学生Excel 应用能力

美国的学习金字塔专家表示,在多种学习方法中如听讲、阅读、视听并用、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和学生实践等,学习内容平均存留率中学生实践达到75%,是学习效率较高的一种方法。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指导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对中职的学生非常重要。

教学实验和学生练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主动探索、小组商量讨论、请教同学、教师集中讲解等多种方式,练习并熟练的掌握各种函数、公式及技能。,注重Excel 的操作应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Excel 解决财务会计专业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进行各类常见财务表单样式设计和编制;能运用EXCEL 常用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财务表格进行处理和分析;能使用高级应用(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图形分析、数据透视表等)对财务表格进行处理和分析。教师“作中教”,学生“做中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指导,教学合一,从而培养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和伟,叶妍.《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时空,2015,(01):37-39

[2]刘婷,杜海波.Excel 在会计核算教学中的几例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4):243-244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9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一般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结合性的边缘科学,因为广告学涉及社会学、美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统计学、、声学、光学、电学等众多学科、广告美学、说广告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广告在创意、文字、图画、色彩、字体、修辞等方面都要运用艺术原理,讲求艺术性。艺术是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的总称。它是以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艺术有其社会作用,如认识作用、思想教育作用、审美作用等。广告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产品的形象,准确、生动、简洁、鲜明、富于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广告内容,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和兴趣。

广告作为现在企业一项促销手段,在商业活动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何提高企业广告的效果,作为商业与艺术结合体的商业广告,越来越多的广告人认识到,必须把美学与商品宣传相结合,这样的广告才能被审美观越来越高的受众所接受,广告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成为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美学原理在广告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现代广告新趋势——广告走向美学化

(一)、时代的选择——广告美学化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新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可用各种说法来概括的一个新型社会——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信息社会等等”。电视、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体在社会经济与信息的发展推导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广告也随之而无孔不入了。

在这个时代中,经济文化一体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经济需求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审美观念的导向性。广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受到审美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其本身也会具备一定的文化美学和艺术内涵。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前进,美学形态与审美观念也在不断革新。这些革新虽然是在平缓和不经意间发生,但却是持续不断的。广告作为反映这些变化的物质形态之一,其观念、创意思维模式、艺术表现形式、刊播环境、媒介载体、运作方式等也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经济的发展推进文化的进步。“广告制胜的灵魂就在于优秀的文化审美观念”。广告审美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广告美学文化的综合作用。从创作角度说,广告审美观念关联着广告主题的提出、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运动各环节技术、技巧的运用及广告艺术风格的形成。从广告受众角度说,过剩的广告信息已使受众对广告产生了排斥与厌恶的情绪,只有从美学角度迎合广告受众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广告受众普遍的潜在的接受广告信息的热情度、敏感度和理解度。现代广告文化多元多维的发展与广告审美的日益交融渗透,越来越要求人们提高广告美学品位,把广告风格和意蕴带入广告的创作、刊播和审美之中。因此,广告要顺利地被充满广告排斥心理的受众接受,“只有广告美学化,别无选择”。

(二)、由美学到广告美学

美学,是总结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经验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审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美的本质、美感的特征、美的分类内容和形式、美的范畴、欣赏和创造美的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审美学(Aesthetics)。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积极审美意识活动促使美感的产生。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欣赏对象形象的美而激起的一种怡悦的感情状态,是对事物美的反映,由多种心理功能复杂、交织及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随着人们美感的产生及美学的细分发展。商品美学便是其中细分出来的一个美学下属分支。在社会商品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广告的形式日益丰富,从口头叫卖、实物陈列、旗帜幌子、店面招牌到文字说明、音响配乐、雕版绘画、图象、橱窗布置、霓虹灯、彩楼、大型招贴、气球、路演再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路牌、电影、互联网等等广告形式。这些形式的广告都能赏心悦目,吸引受众的功能,也就是说都具备了商业审美性质。人们逐渐从观念的高度认识到广告不再是吹嘘的工具,而是传递经济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对促进生产、扩大流通、指导消费、活跃经济、美化环境都有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传递审美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情操,丰富审美感情,美化人们的心灵、情操和精神世界。

当我们提出“有了好的商品该如何让需要它的人去了解、找到并购买它?”的问题时,广告便成了实现这一信息传递艺术的使者。符合美学化的广告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应该实事求是,真实可信,而且更应该有艺术性,有美学价值,有优美是形式,有

吸引人的外观,给人以美感。由此,现代广告已经开始从一般化、平庸、乏味、令人生厌的生存状况转向有优美艺术性、有独特创造性、有耐人寻味的审美价值,使人乐于欣赏。

由以上论述我们不妨给广告美学如此定义:广告美学是商业美学的组成部分和下属分支学科,它研究广告怎样才能有审美价值,以激起广告受众的美感,满足受众的审美要求的规律和原理。

(三)、广告投放环境和创意走向美学化

看了国内外一些最新投放广告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广告在创意和投放环境两方面都有一个明显的新趋势,那就是“走向美学化”。有人说:“近年来,在广告的创意、投放环境等环节中,由商业美学为主导的创作与投放观念逐步占据主导,连带地敢做出此尝试而获得出人意料效果的创意和投放也日益增多。”[6]“创意”在现代广告中的新趋势就是在服从广告定位的前提下重现美学的运用。首先以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去吸引和感染广告受众使之产生审美倾向心理从而接受广告信息。然而,我们知道,广告时段或刊播版面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时空条件下去营造出我们所需的与广告产品相配的“优美的意境”呢?这就需要了解广告投放或创作的环境问题。

二、广告创意与美学

广告创意是广告策划的灵魂,在广告创意活动中,形式美法则应用广泛,现代广告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性。广告的本质是传达信息,传达信息是广告的基本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先于广告的审美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作品的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必须紧紧围绕广告的目标和内容来进行,要从属于企业的营销活动,这是现代广告的基本审美功能。

广告艺术创作的形式美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还具有精神领域的美学价值,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广告传达信息的功能只有在充分揭示其美学价值时才能得以实现,它运用审美手段去表达广告主题,又通过审美去实现其传达信息的功能。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广告作为反映流行趋势和时代潮流的一种介质,将对人们消费行为和观念的改变、学习对象和内容的选择、审美趣味和情操的陶冶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它依靠经过艺术处理的富有感染力的广告形象,给人们以强烈的、鲜明的、耐人寻味的视听感受,激起人们对美的崇尚和爱慕,使人们对广告指称对象产生欲求与兴趣。

(一)形式美和广告作品

1、广告形式美的含义

形式美在广告中,是指构成广告作品的诸要素(形状、色彩、线条、语言、动作等)按一定得美学法则组合而体现出的审美特征,它是艺术物化的形式美。

2、广告形式美的表现形式

广告设计中的形式美,从其艺术表现手法层面上看,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比喻、象征、合理夸张、以小见大、联想、幽默、悬念、含蓄、谐趣、系列式等。

(二)形式美在广告作品中的作用

1、形式美有助于反映和表现广告主题

反映和变现广告主题是广告形式美的根本出发点。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才是广告作品的灵魂。广告作品的形式美是一种依存的美,它一方面要遵循广告设计的美学规律,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完美、充实、深刻、准确地传达广告信息个表现广告主题。广告形式不能偏离广告的主题而存在,真正具有美感的广告作品应该是形式美和广告内容饿有机统一。形式么把内容表现的越充分,广告作品的效用就越大。

2、形式美有助于增强广告作品的美感

歌德认为,题材和表现它的方式还必须与明显的艺术规律有联系,那就是和谐、均匀、对比等等,这样,艺术品看上去就会变得美丽,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会给人以快感。他道出了艺术表现方式与艺术规律的关系,揭示了和谐、对比、匀称等形式美的法则在相互联系中给人以美感的原理。

人们对艺术品存在着形式美的审美要求各审美习惯。形式美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既能创造美感。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既是为了适应受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也是人们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一种间接反映。

在广告设计中,例如平面广告中的报纸广告、灯箱、路牌,车体,杂志广告,多媒体广告设计中的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等等,形式美运用的十分到位,给人以美的享受。除了形式美法则外,美学中的均衡法则,视觉传达法则等原理都在广告设计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浅析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论文 篇1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步伐的迅猛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课件正普遍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一定程度上为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一、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在各地中小学普遍运用,尤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许多老师都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技能技巧。可是人们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面临诸多困难,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广泛运用效果,无法使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课件使用不普遍 1.多媒体教学普及程度不高

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初中历史教育发展史上是不平衡的。在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经济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却难如人意,令人担忧。虽然2007 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信息化条件得到改善,虽然现在农村的中学大多有计算机等电教设备,但数量很少,且机型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课题组设计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并采取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于2007 年12 月到2008 年3 月,在安徽、贵州、湖北、四川、江西、新疆、宁夏、内蒙古8 个省、自治区进行样本选取,共抽取80 所样本学数据表明,农村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在数量上总体不足,而且十分不均衡。被调查学校中,拥有好用计算机数量最多的是150 台,3.2%的学校目前还没有计算机; 多媒体教室最多是9 间,15.1%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 微机室最多是9 间,5.7%的学校没有微机室; 电子阅览室最多是4 间,50.3%的学校没有电子阅览室。2.对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程度不足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历史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技术要求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面对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广大的教师还缺乏准备。调查数据表明,在具备计算机的学校中,59.7%的学科教师会在课前使用计算机备课,64.7%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38.0%的学科教师课后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或对成绩进行管理,还有15.3%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计算机。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偏低。而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思想观念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当然,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在制作课件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课件制作技术掌握不好,甚至有些教师即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也是传统型的,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正因为如此,导致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看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更少,使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走入了一种形式,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普遍不足。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不精细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当前历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学科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历史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师制作的课件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历史课件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归纳起来,教学效果不佳的历史课件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粗糙型课件

历史教师因不熟悉软件技术,课件制作简单粗糙,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文字不经过归纳、综合,地图不作任何动画设置再明于屏幕上,纯粹是将文本材料变成电子版,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种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对学生而言,只是摆设,价值不大。2.庞杂型课件

课件中链接大量文字、音像资料,不加选择,不经编辑整理。课堂上学生读材料、看历史图片、赏历史题材音乐、观历史影视片。学生接触了许多历史材料却没有诸如讨论、思考、阐述等以学生为发展为本的活动,老师的教学任务当然也就无法完成,更谈不上达成教学目标了。因为这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材料过多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3.失控型课件

历史教师在制作历史课件时,一味追求最新“高科技”,用Flash或Authorware等制作,认为使用的软件越高级越好,把历史教学课件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在课件中间设置了许多的超级链接,使教学课件机关重重,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一个按钮,就会弄得所讲的内容与所要展示的图片脱节,洋相百出,学生听课时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多媒体课件运用不恰当 1.教师主导地位的丧失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教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完全代替教师,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 “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图片和视频的轮换演示。隆隆的炮声弥漫课堂,虽然生动、直观形象,再现了历史场景。但是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对于文章内容剖析不够,讲解不深。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只是由原来的“人灌”转变为现在的“机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计算机多媒体的喧哗声中丧失了。2.忽视师生交流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诱发引导实现的。但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潭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成为了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3.忽视传统手段

新课程要求我们“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味盲目使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其实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还不如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解分析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

二、如何解决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工具,作为工具的使用者教师,必须掌握正确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步骤、技巧等,而现在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所以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能力势在必行。

(一)更新观念,提高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自觉性 先进的思想比先进的技术更重要,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技术也是枉然。我们有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是,“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同理,多媒体课件技术作为先进的教育技术,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整体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正是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最强有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措施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现象,增强历史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的活跃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可以补充资料加大容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增强历史课的渗透性和开放性;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增强历史课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自觉性,勇于创新,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媒体观,注重在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认识的工具和重要资源,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与创新的能力,切实转变学生历史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加强学习,增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效性 1.注重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能技巧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应注意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是否有实效。避免出现粗糙型课件、肥胖型课件、混乱型课件。因此在制定课件应遵循和把握以下技巧:(1)注重课件的效益性

历史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教学媒体还要在发挥最大教学效益的基础上,讲究经济效益,从实际出发,以较少的时间代价和较小的经济代价取得最佳的效果。历史课件设计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具体分析历史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做到历史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选择合理,深度适宜,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历史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序的,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有系统、有规律的。我们制作课件时应当注重对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把握。而且适当扩充历史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视野。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由小系统并入更大的系统,形成横向和纵向联系,构建立体网络类型的知识结构。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粗糙型课件的出现。(2)注重课件的简约性 针对肥胖型课件,要提倡简约性原则。从合理选题和突出重点两方面来落实选择性原则,合理选题是制作课件的关键一步,因为不是历史学科的所有内客都适宜制作课件。应该是用于其他教学媒体不可实现之处,以避免资源浪费。CAI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在有限的一课时内增加受多的信息激,可插入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录象、图片、动画及文字材料,这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但课件的内容并不是越丰富越好,因为学生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课件内容要简洁、扼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制作课件的关键的环节。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是准确突出重点,巧妙突破难点。教师要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注重对课件的资料素材的选择。

(3)注意课件的操作性

为避免操作时失控,在制作课件时要坚持易操作性原则,即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如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和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对输入的练习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课件,最好要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

2.加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管理,切实提高课件的实效性(1)组织课件评审

劣质多媒体课件不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造成设备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且使学生受害, 影响整个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课件进入课堂, 与没有经过终端检验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一样。应设立对多媒体课件的评审机制, 组织专家进行“上岗”认证, 以“宁缺勿滥”的原则, 确保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2)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

多媒体课件大都是教师个体进行的个性化开发, 其课堂教学更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 不可避免地存在知识、技术和思维上的局限性。在教学中, 应定期组织教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多媒体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 鼓励教员进行课件制作与开发的技术合作, 促成多媒体智慧资源的共享, 提升多媒体应用水平。(3)实施鼓励政策

付出劳动而不求报偿是教师对教学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表现。然而, 作为教学管理者必须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竞争机制, 对课件制作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 在考核、评优、晋级、调资等方面应优先考虑。只有建立并实施建立在“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原则基础之上的激励机制, 才能激发全体教师的教学热情,带动多媒体教学整体化的高质量、高水平。

(三)注重实践,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辅助性

有的教师看到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越性之后, 盲目使用。不论什么课,什么内容,都向多媒体课件教学靠拢,过度的依赖课件,从而忽视了师生交流,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也不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教师应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辅助地位,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来突破重难点,还可以用来加强思想教育等。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辅助性。1.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的限制,使多媒体教学在引发学生兴趣方面走入了误区。很多教师认为只要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一定会喜欢,而没有对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真正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进行深入的思考。有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花费很大的精力研究课件的制作,内容繁多,制作复杂,的确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长期下去学生的短时好奇心理消失也就对多媒体教学不感兴趣了。历史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想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要从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思考着手。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例,首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插入十月革命的视频片断,在屏幕的上方打出问题,思考彼得格勒起义的结果并说明看后的感想。学生通过视频片断的感性刺激,营造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在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达到对历史知识的思考的升华。由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地突破难点、理解重点

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空间概念和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再现历史事件的画面,有利于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四渡赤水问题,运用地图动画辅助以影视插播和必要的描述,学生就能掌握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下,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终于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的史实,从而加深对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深深领会中国革命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实现的伟大转折。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讲清了教学重点。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情意,进行思想教育

历史教学的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来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其作用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在正确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如《谭嗣同》、《孙中山》、《甲午风云》、《风雨下钟山》、《西安事变》等许多影片都可以通过剪辑,联系教材内容,把历史上许多光辉、高尚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现代中学历史教师应正确、辩证地来对待,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完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这样才能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区庆国庆活动总结下一篇:2022下综合实践科组总结